生物学课堂自学指导

2024-05-22

生物学课堂自学指导(精选四篇)

生物学课堂自学指导 篇1

一、自学需要营造“静场”

自学, 就是教师引导下的生本对话, 需要静心体会、潜心感悟。课堂就应该营造一个和谐宁静的氛围, 并给足时间, 让学生定下心来, 沉浸于文本之中, 触摸文字, 咀嚼语言, 在静静的阅读中, 酝酿属于他们自己的思想。

诸葛亮《诫子书》云“非静无以成学”。唧唧喳喳, 吵吵闹闹, 孩子们怎有心境深思?何来智慧见解;“欲速则不达”, 那么一点少得可怜的时间, 学生怎来得及深思?谈何远见卓识?期望速成, 追求表象活跃, 自学注定“走过场”, 不能欣赏到真正美丽的课堂风景。这种教学不仅白白消磨掉宝贵的课堂时间, 日久还使学生心思粗糙、心态浮躁, 养成读书浅尝辄止的坏习惯, 是有害于学生自学意识、心态、习惯的养成的, 是不利于语文学习的。

为什么我们经常感觉学生交流见解简单、认识肤浅、发言重复, 重要原因便是前面自学没有独立思考, 未能催生个性见解。庄子云“大智闲闲, 小智间间, 大言炎炎, 小言澹澹”。语文学习需要宁静, 需要如此气定神闲的心境、泰然细腻的心思和慢嚼细品的良好习惯。

薛老师深谙这一真谛, 课堂大力删繁就简, 没有眩目的课件, 没有冗繁的环节, 腾出时间给孩子。15分钟, 宁静的15分钟, 这是何等的气魄、何等的智慧?

二、探究任务明确

师:见过茉莉吗?用文中词语描述。 (自然促主体, 解放心灵)

生答 (略)

师:像茉莉一样的爱是什么样的?让我们仔细读课文, 注意体会. (稍顿) “语言有温度, 字词知冷暖” (板书) 。要学会“关注细节———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感受语言———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 (板书)

(生朗读课文)

师:再轻声读一读——自由默读课文, 用心体会)

(学生自学:或个体自学、或前后、同桌随时合作, 时而冥思、时而品读、时而圈圈画画、批批注注, 时而私语轻议, 一切显得那样和谐温馨)

薛老师的学前导读虽只有一个问题, 却是需多角度、多层次深入探究的问题, 富有张力与活力。

三、合作探究应顺应自然

自学, 理应由学生唱主角。要给足时间、更要给予空间。教师应适度淡化自己的角色, “双主”统一力求和谐自然。

孩子们在阅读中有自己的见解想法, 自然有与融洽的同学交流的需要, 有疑难困惑, 自然要向老师同学寻求帮助支持, 这一切合作都是自然而然的。阅读有另辟蹊径之妙、旁逸斜出之趣, 此妙此趣惟有心灵自由的阅读, 方可获得指导阅读要特别注意把握好一个“度”, 不必拘泥形式, 无需苛求方法, 一切从学情、从解放孩子心灵需要出发, 灵活自然的进行, 努力消除禁锢思想、束缚心灵的因素, 让孩子们轻装上阵, 愉快阅读、主动探究。

这里薛老师尊重差异又善于运用差异互补, 让他们以自己习惯喜欢的方式, 与前后左右默契的伙伴随机合作, 探究活动充满昂扬自然的情趣:这样的凝思才是最深的探究, 私语才是最平等的交流, 轻议才是最美的碰撞。

四、自学呼唤睿智导读

(适时:在学生最需要指导时给予帮助, 不要介入过早, (学生尚没有充分探究多长时间) , 以免阻碍自主发现的机会;适度:即突出主体, 不包办代替, 不告诉给予, 以免剥夺学生尝试错误和从教训中学习的机会;适当, 针对性强, 结合学生兴趣点和最近发展区指点, 在难以解决问题, 指导与学生渴望得到的支持一致;适合:因材施教、区别对待,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适应:关注学生心理需求。通过语言、表情、动作传递给学生激励的信息, 自学强调学生自主, 绝非让教师减负轻松;它反对“主宰”式主导, 呼唤睿智导读。“睿智”视界中的导读是师生零距离的沟通, 是师、生、本三者的亲密对话;是充满变数的、动态生成的、洋溢着语文生命活力的精神家园;是一个以智慧启迪智慧, 以情愫触动情愫的魅力“磁场”。

请品味薛老师的智慧导读:

(生自学, 师巡回) :静下心来, 沉思默想, 把你体会到的写在旁边——— (不时俯下身, 或看靠近同学写, 或倾听同学偶尔的轻声交流, 或拿过稍远同学的书看一看) ———师:不要满足于找到一处, 要找多处, ——— (巡视片刻) 师:有同学画了大段大段的, 一大段中最能体现感情的字词是哪些。——— (稍顷, 又看了几个同学的所写) 师:我提示一下, 一个字词可能蕴涵多种感情, 所以一定要静思默想。——— (约自学12分钟时, 看了几个学习小组学情) 师:有一些细节, 大家都能发现, 也有些细节, 不是所有人都能发现的, 你能不能发现别人看不到的一句话、一个眼神。——— (约15分钟时) 师:细节, 你可能不会全发现, 但就你已经发现的, 一定要认真思考, 联系上下文体会。

薛老师密切关注着学情, 会心的点头, 幽默的调侃, 让孩子如沐春风, 如浴春雨;他与学生偶尔的低语交流, 片言只语的点拨, 正是激励唤醒学生, 逐层推进自学:当发觉有学生欲停下思考的脚步, 薛老师提醒“不要满足于找到一处, 要找多处”;学生迷惘困惑时, 薛老师及时唤醒“一大段中最能体现感情的字词是哪些”;当学生思维陷入僵局, 薛老师予以激励“你能不能发现别人看不到的一句话、一个眼神”……“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身,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斯多惠语) 细细咀嚼, 薛老师不正是睿智地激发孩子的探究热情、唤醒孩子自我意识、鼓舞创新态度吗?

生物学课堂自学指导 篇2

(一)学前指导

在这一阶段,教师要让学生知道自学什么内容,怎样进行自学,可以用多长时间,最后要达到什么要求等等。学习有了具体范围和要求,而且有了规定的时间限制,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时有了一定的压力,适度增加学习的紧张强度,提高学生自学的效率。在自学时给学生提供具体的方法指导,长期坚持下去,还有利于学生掌握自学的方法,提高自学能力。

〔注意点〕

自学指导要层次分明,让学生看了之后,做到四个明确:

①明确自学内容。即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有的教材内容单一,一般一次性自学;有的教材内容多,可视情况分几次自学,但每次自学前都必须写清楚自学的内容和自学方法。(或范围)

②明确自学方法。例如,看书,是边看书边操作,还是边看书边与同桌讨论,解决疑难,怎样干好,就怎样干。自学时,应引导学生抓住新旧知识相衔接的地方重点看。

③明确自学要求。应达到什么要求,届时如何检测等。

④明确自学时间。即用多长时间。

(二)自学答疑

“自学”是指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要求进行积极的阅读、思考或动手操作,尝试通过独立与合作的方式理解课本知识,并内化到自身的知识结构。

[注意点〕

①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加强督查,及时表扬自学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激励他们更加认真学习。

②重点巡视中差学生,可以给后进生说几句悄悄话,帮助其端正自学态度,使他们也变得认真起来,进而产生兴趣。

③要面向全体学生,不得只关心一个学生或少数几个学生,而放弃了督促大多数学生。

④要解放思想,真正让后进生做演示操作,千万不得搞形式主义,叫尖子生演练,表面上正确率高,实质上掩盖矛盾,不能最大限度地暴露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

⑤要面向全体学生,后进生回答问题或板演时,要照顾全体学生,让他们聆听别人回答问题,随时准备纠正错误,或布置他们做哪些练习等。

⑥搜集位上同学有哪些错误,并及时分类,哪些属于新知方面的,这是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哪些属于旧知遗忘或粗心大意的,这是次要矛盾,把倾向性的错误做好记录和归类,供评讲。

(三)合作交流

“展示”是学生把自学的成果在小组内汇报,对于不同的观点引发小组讨论,最后汇集最佳成果,达成小组共识。教师组织小组代表汇报成果。一般要找中差生做小组代表,让学生在展示过程中暴露出知识的错误点、混淆点、遗漏点,分析查找学习的误区以求改正。

“交流”是教师在展示的基础上或过程中,结合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它的作用主要是对学生的自学进行一定的梳理和必要的纠正、补充,同时也是对学生自学的更高一层次的深化和提升,这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是极为关键的。

〔注意点〕

学生展示后,教师要做到三个明确。

①明确教的内容,教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后还不能掌握的地方,即自学中暴露出来的主要的疑难问题。对学生通过自学已经掌握的,坚持不教。

②明确教的方式。广泛推行一种“一帮一”的学习方式,就是让通过自学已经学会的学生教那些还没有学会的学生,其间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质疑、讨论,最后教师再引导、再补充。

③明确教的要求。教师不能就题讲题,只找答案,而是要引导学生寻找出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帮助学生归纳上升为理性知识,引导学生预防运用时可能出现的错误,这就从理论到实践架起一座桥梁,避免学生走弯路。

(四)练习小结

练习反馈就是指教师课堂上要留出不少于1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独立完成本课的练习和作业。其目的是检测和巩固本节课的所学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通过练习把知识转化为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注意点〕

①课堂作业的时间不少于15分钟。

②课堂作业要典型,适度和适量,要同教学内容匹配,有梯度。

③课堂作业要低起点,多层次,有必做题,有选做题,有时还有思考题。

④尤其是后进生的操作,要给予肯定,让他们尝试到成功的喜悦。

以上就是“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步骤,具体到不同课程和不同课的类型,这一模式的结构和具体操作步骤可能发生一定的变化。但不管怎么变化,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都始终遵循两条线:一条是学生的自学、展示和练习,这是明线;另一条是教师的适时的和必要的指导、鼓励和评价,这是暗线。

王旭凌

浅谈对生物学课堂自学的指导 篇3

关键词: 精讲巧练 精心设计 合理安排 选择要点 检查评价

生物学教学标准明确规定,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不断获取和运用生物学知识的自学能力。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自学是一条有效途径。进行课堂自学的指导,目的在于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以下是我指导学生课堂自学方面的一些探索。

一、精讲巧练,解决好教与学的矛盾。

课本是教学之本,学生知识大部分来源于课本。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面向全体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寻找答案,培养其自学能力。但教师的讲授时间也相应缩短,教学任务难于完成,这与学生自学的时间的矛盾也就更加突出。这一矛盾解决不好,课堂自学的指导也就无法开展。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调查研究,我觉得要解决好教与学的矛盾,首先教师要真正明确开展课堂自学是为了教会学生怎样学,“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相信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其次是要深入分析标准和教材,列出章节精讲的内容和必讲的重点和难点,将讲全讲细改为讲准讲精,给学生留下较充裕的自学时间。如“细胞质的结构和功能”一课,内容丰富,学生感兴趣,但内涵复杂,在教学中,将学生分成七个小组,分别研究一种细胞器,通过阅读、小组讨论研究进行自学,教师只作启发引导,这样充分调动了每个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

二、精心设计,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

自学的主要形式是阅读,在教学中,不论采用怎样的阅读方法,总要先布置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一可以指导探索发掘课文内容的方向;二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课文阅读思考得出正确答案;三可以促使学生发现自己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内驱力,使学生带着欲望进入学习境界。例如学习光合作用部分知识中,前人做过很多实验,在学习“恩吉尔曼的水绵实验”时,先投影出示准备好的问题:(1)选用水绵做实验材料有什么好处?(2)为什么选用黑暗没有空气的环境?(3)為什么先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而后又让水绵完全暴光?(4)好氧细菌只集中在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说明了什么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并要求能简要回答每个问题,然后用较少的时间提问归纳,这样不仅调动了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有了完成课堂练习的时间。

三、合理安排,有的放矢。

课堂时间有限,不可能安排太多的自学时间,所以应该合理安排,选择有利于点拨的内容自学。每节教材的前言和对某些现象或过程的描述由教师讲解较好,并适当增删内容,力求做到生动,富有吸引力,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起到对自学内容的引导作用。而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等,一般由学生独立阅读,自己得出准确答案。对于重点的知识、难点或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尽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解决,以达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目的。例如“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部分知识时,重点知识是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的代谢,及三大代谢和人体健康的关系。教学中,“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的代谢”涉及很多生物化学知识,比较抽象,主要由教师讲解,而“三大代谢和人体健康的关系”由学生自学,要求学生先阅读课本,列出各种疾病,然后小组讨论,用刚学过的知识去解释,并提出预防措施。如为什么空腹喝牛奶不好,长期素食好不好,糖尿病人如何减肥等等。这样经过学生的阅读讨论,既解决了重点问题,又突破了“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的代谢的过程”这一难点,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四、选择要点,及时点拨。

中学生自学能力有限,如整章整节自学,易造成学生只记住字面意思,不理解内涵。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估计问题和要点、难点,布置自学后要注意学生的动向,及时进行点拨。例如“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一课,先播放一段FLASH动画,动态演示减数分裂的过程,同时要列出问题:在整个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了几次,分裂了几次,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染色体数与母细胞染色体数有何关系?这样就能够使学生在观看动画时将注意力集中到关键信息点上,通过有点拨的自学和教师的精讲,易突破自学难点,确保课堂教学目标的完成。

五、检查评价,激发自学热情,提高自学能力。

生物学课堂自学指导 篇4

“校内翻转”作过渡

根据课前学习场所的不同, 翻转课堂模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在校外进行自学, 在校内参与课堂活动的翻转课堂, 称之为“家校翻转”;另一种就是与之相对应的“校内翻转”, 即课前自学过程和课堂内化过程均在学校完成。

在翻转课堂实践的初始阶段, 学生对翻转课堂的流程并不熟悉, 单纯地以口述或文字形式让学生自觉地在家中开展自主学习较为困难, 效果也并不理想。针对上述自学质量无法保证的问题, 教师可以尝试以校内翻转作为过渡, 将学生的自学过程放到校内, 放在课堂的集中时间上, 让学生在课堂上观看视频并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 这是最为直接的体验学习模式。另外, 在校内集中的课堂之上完成自学过程还有其他优势, 如减轻学生课后学习压力, 教师可针对学生进行自学指导, 生生协作互动加强等。

在校内翻转课堂自学的过程中, 学生的坐姿很随意, 不少学生都以自己较为舒适的方式进行自学, 有的甚至双膝跪在凳子上观看视频, 整体的氛围轻松愉悦。教师在巡视时, 应适时地对部分学生的不良自学习惯做纠正, 或对自学困难做引导。例如, 发现学生登录网页寻找视频慢, 教师及时给予操作引导。在学习的过程中, 有的学生乐于独立完成自学内容, 有的学生乐于与同伴互助学习, 两种方式体现了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校内翻转为学习风格偏依赖性的学生提供了生生互动的环境, 为后进生提供了学习保障, 利于提高自学质量。在课堂之中的自学, 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受到周边同学及环境的影响, 自觉性不高的学生也能在“榜样”的刺激下进行自觉学习。

“被动”要求作过渡

教师对学生进行自学指导的最终目的并不是让学生完成课前自学任务, 更多的是希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只有学生具备自主学习能力, 方能高效完成任何自学任务。教师可以“被动”的方式作为过渡, 要求学生进行自我目标制定、反思总结、自我评价等。

例如, 将制定自我的学习目标、视频观看完成后记录自我反思等内容作为一项作业, 教师可强制学生完成。往往是在教师的被动要求下, 学生才能跨出自主学习的第一步。学生在被动体验的过程中, 逐步感受到自定目标、自我反思对自身学习发挥的作用, 也就能由被动要求潜移默化地走向主动规划。教师的被动要求, 带领学生打开了自主学习的大门, 在体验了自主学习的美妙之后, 学生将会转化为内心的自我驱动力。

适当测验作监督

测验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有效手段。学生为了完成测验, 或在测验中取得较优异的成绩, 会不断地进行反复自学, 这无形中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好胜心, 也使学生自学阶段的学习质量得到了保证。翻转课堂的实践也印证了这一点。

上一篇:电子应用整合下一篇:新闻编辑的实务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