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菌耐药

2024-05-07

病原菌耐药(精选十篇)

病原菌耐药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标本

选取我院2008年1~12月临床分离的1 216株病原菌。所有标本均来自临床送检的各类标本, 包括痰液、血液、小便、胸、腹腔积液、脑脊液、各类伤口分泌物等。

1.2 细菌鉴定

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鉴定, 菌种鉴定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的Vitek32鉴定系统。

1.3 药敏试验

采用Kirby-Bauer琼脂扩散法, 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 (NCCLS) 2002年标准判断结果, 质控菌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 均购自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

2 结果

2.1 病原菌分布

全年共分离病原菌1 216株 (不包括真菌、厌氧菌) , 其中革兰阳性菌359株 (29.52%) , 革兰阴性菌857株 (70.48%) , 菌株检出率由高至低前10位分别为:大肠埃希菌216株 (17.76%) , 肺炎克雷伯菌141株 (11.60%) , 金黄色葡萄球菌134株 (11.02%) , 铜绿假单胞菌128株 (10.53%) ,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67株 (5.51%) , 产气肠杆菌39株 (3.21%) , 血链球菌38株 (3.12%) , 阴沟肠杆菌24株 (1.97%) , 溶血葡萄球菌20株 (1.64%) , 粪肠球菌19株 (1.56%) 。

2.2 药敏试验结果

2008年1~12月分离出的病原菌中, 分别统计检出率前5位的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G等13种抗菌药物、检出率前5位的革兰阴性菌对哌拉西林等1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结果见表1、表2。

2.2.1 从表1可以看出,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率较低的药物有万古霉素、亚胺培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啉, 其中万古霉素耐药率为0;对血链球菌耐药率较低的药物有万古霉素、亚胺培南, 耐药率分别为5.26%和7.89%;对溶血葡萄球菌、粪肠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耐药率较低的药物主要有万古霉素, 耐药率分别为0、10.53%和0。青霉素G和红霉素除对血链球菌耐药率稍低外, 对其他几种革兰阳性菌耐药率均较高。

“-”表示药敏报告未推荐, 无药敏试验

2.2.2 从表2可以看出, 对大肠埃希菌耐药率较低的药物主要有亚胺培南、阿米卡星, 耐药率分别为5.56%和17.59%;对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较低的药物有亚胺培南、阿米卡星, 耐药率分别为5.67%和11.35%;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较低的药物有亚胺培南、哌拉西林、环丙沙星、头孢哌酮、头孢他啶、氨曲南, 其中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 为8.59%;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耐药率较低的药物主要为复方新诺明和环丙沙星, 其余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各种药物对产气肠杆菌的耐药率均在25%以上。

3 讨论

在检出的1 216株病原菌中, 革兰阴性菌占有绝对的优势, 为70.48%, 高于文献报道的54.8%[1]。革兰阴性菌占前5 位的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产气肠杆菌;革兰阳性菌占29.52%, 革兰阳性菌则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 这一结果与文献报道一致[2]。

“○”表示病原菌对该药物天然耐药;“-”表示药敏报告未推荐, 无药敏试验

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代表的肠杆菌科细菌是引起临床感染的常见病原菌, 从被监测的药物来看, 亚胺培南对这两种病原菌具有高度敏感性, 耐药率低;其次为阿米卡星, 耐药率均在20%以下。对大肠埃希菌耐药率在40%以下的药物还有头孢他啶, 耐药率为29.63%;对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在40%以下的药物有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他啶、氨曲南、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大肠埃希菌是我院检出率最高的病原菌, 氟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沙星对其耐药率超过了50%, 而第三代头孢菌素除头孢他啶耐药率稍低外, 其余均在50%左右, 这可能与氟喹诺酮类药物和第三代头孢菌素在我院广泛使用有关。从监测数据来看, 被监测药物对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率明显低于大肠埃希菌, 多数药物对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均较高, 耐药形势严峻, 需引起院领导及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是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SBLs) 的主要菌株[3], 在医院的检出率逐年上升。第三代头孢菌素可诱导产生ESBLs, 由于ESBLs是质粒介导, 可通过转化、传导、接合转移等方式传递而造成耐药流行, 因此控制第三代头孢菌素的使用可有效控制ESBLs产生。对于产ESBLs的菌株, 可水解所有第三代头孢菌素和单酰胺类抗生素, 仅对碳青霉烯类和头霉素保持较高的敏感性。临床上可选用加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头霉素类药物, 对于肺炎克雷伯菌还可选用氟喹诺酮类药物, 对于重症感染, 宜选用碳青霉烯类药物治疗。

铜绿假单胞菌在我院的耐药形势好于文献报道[2], 这可能与我院院内感染的病原菌中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不是很高有关。铜绿假单胞菌也是医院内感染的重要致病菌, 其耐药机制复杂, 在抗菌药物使用后易发生获得性耐药, 一旦产生多重耐药菌株, 抗菌药物的选用将变得十分困难。目前, 临床上已检测出全部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4], 使临床面临无药可选的困境。因此, 对于目前耐药率较低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 一定要加强管理, 合理使用。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从我院的监测数据来看, 除复方新诺明对其耐药率较低外, 大部分监测药物耐药率均在50%以上。所有监测药物对产气肠杆菌耐药率均在25%以上, 临床选用中无特效药。一旦检出这些病原菌, 临床抗菌药物的选择压力较大。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和红霉素的耐药率较高, 分别为69.4%和61.19%, 而排名前5位的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均低, 头孢唑啉和氨苄西林/舒巴坦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仍有较高的敏感性, 头孢唑啉是预防切口感染的理想药物。氟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沙星耐药率较高, 为45.52%, 克林霉素的耐药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 这与氟喹诺酮类药物和克林霉素在我院使用量较大有关, 因为这两类药物不需皮试, 使用较方便。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MRCNS) 以及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 (VER) 为革兰阳性菌的主要耐药问题[5], MRSA在院内感染中较常出现, 临床治疗中首选万古霉素, 由于万古霉素的耳毒性和肾毒性, 在临床选用时医生一般比较慎重。虽然我院还未检测出耐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一旦检出, 临床上迄今尚无特效抗菌药物用于治疗[6]。血链球菌在我院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 虽然所监测的药物耐药率均不高, 但出现万古霉素耐药菌株, 应引起临床足够重视。

由于肠球菌的耐药机制复杂, 对多种药物具有天然耐药性, 已经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从本监测数据可以看出, 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较低, 为10.53%, 可作为首选药物, 其他耐药率稍低的有氨苄西林/舒巴坦, 可联合其他药物使用。我院已出现耐万古霉素粪肠球菌, 在治疗中无特效抗菌药物选用。因此, 在治疗中应密切关注其产生和发展的趋势, 进行严密监测。

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是导致耐药菌株和条件致病菌增多的重要原因, 也是引起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 因此, 加强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 加强医院病原菌耐药监测是医药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7,8]。临床医生尽可能根据病原学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药物, 做到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同时, 医院还应加强院内感染监控工作, 减少侵袭性操作,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及消毒隔离制度, 及时进行病原学监测, 严格掌握抗菌药物使用指征, 减少抗菌药物使用率, 通过这些措施来延缓细菌耐药的产生。

参考文献

[1]邹明祥, 范学工, 梁湘辉, 等.2003年湘雅医院临床分离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 2006, 13 (2) :241-243.

[2]谢帮才, 袁飞.我院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 2008, 15 (26) :3490-3492.

[3]孙淑娟, 袭燕.抗菌药物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92.

[4]宁红.我院2006年临床病原菌耐药性分析[J].中国药房, 2008, 19 (20) :1559-1561.

[5]罗敏, 张孝智, 陈奇, 等.2007年医院细菌耐药性监测及分析[J].中国药业, 2009, 18 (5) :7-8.

[6]Willems RJ, Top J, van Santen M, et al.Global Spread of Vancomycin-resistant Enterococcus faecium from Distinct Nosocomial GeneticComplex[J].Emerg Infect Dis, 2005, 11 (6) :821-828.

[7]刘宏巨, 陈丽君, 孙淑杰, 等.中国医科大学辽阳中心医院2008年住院患者细菌耐药性监测报告[J].中国当代医药, 2009, 16 (9) :131-132.

病原菌耐药 篇2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 罗运山 万献尧

【摘要】目的 了解ICU中血流感染病原菌临床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美国Becton Dickinson公司生产的Bactec 9120血培养仪和德国Siemens公司生产的Microscan WalkAway 96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对血流感染患者的血标本进行微生物培养和药敏试验,比较排位前5位细菌耐药特征。结果 124例血流感染患者共检出149株病原菌,革兰阳性(G)菌83株,占55.7%;革兰阴性(G)菌63株,占42.3%;真菌3株,占2.0%。其中ICU感染菌112株,占75.2%;G球菌55株(占49.1%),G杆菌55株(占49.1%),真菌2株(占1.8%)。引起血流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依次为洋葱伯克霍尔德杆菌(33株,29.5%)、表皮葡萄球菌(31株,27.7%)、肺炎克雷伯杆菌(7株,6.3%)和金黄色葡萄球菌(7株,6.3%)、人葡萄球菌(6株,5.4%)和鲍曼不动杆菌(6株,5.4%)、铜绿假单胞菌(5株,4.5%)和溶血葡萄球菌(5株,4.5%),提示G菌中以洋葱伯克霍尔德杆菌为主,G菌中以血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的表皮葡萄球菌为主。G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0.0%。结论近5年多来ICU内血流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G菌与G菌基本持平。在G菌中以血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的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在分离到的G菌中以洋葱伯克霍尔德杆菌为主。

【关键词】血流感染;细菌培养;细菌耐药;ICU +—

—+

+——

血流感染是ICU常见的感染性疾病,起病急、病死率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尽管近年来大量新型抗菌药物应用于临床,但血流感染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并未减少,且其耐药菌株

[1,2]逐渐增多。据报道,ICU中血流感染的发生率为1%,粗病死率27%~53%。美国1980~199

4[3]年间因此病而住院的患者每年呈10.5%的速度递增。因此,了解血流感染患者病原菌的分布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对指导临床用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对我科2004年1月~2009年9月间,诊断血流感染且血培养阳性的12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并对其中排位前5位的细菌进行耐药特征分析,现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

1、标本来源

回顾性调查分析2004年1月~2009年9月间ICU中124例血流感染住院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149株。

2、微生物培养

采用美国Becton Dickinson公司生产的Bactec 9120血培养仪。

3、药敏试验

采用德国Siemens公司生产的Microscan WalkAway 96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

4、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对血培养分离出的149株病原菌,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并根据病历记录和2001年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进行ICU内、普通病房获得性血流感染的诊断。结果

1、ICU内、普通病房血流感染病原菌种类及其构成比

124例血流感染患者,共分离出149株病原菌。其中分离出2株者12例,3株者5例,4株者1例。在ICU内发生的血流感染89例,共分离出病原菌112株,其中分离出2株者10例,3株者5例,4株者1例。普通病房发生的血流感染35例,共分离出病原菌37株,其中分离出2株者2例。

+—分离出的149株病原菌中,革兰阳性(G)菌83株,占55.7%;革兰阴性(G)菌63株,占42.3%;真菌3株,占2.0%。其中,ICU内发生血流感染的病原菌,G球菌55株,占49.1%;—+G杆菌55株,占49.1%;真菌2株,占1.8%。普通病房血流感染的病原菌,G球菌28株,—占75.7%;G杆菌8株,占21.6%;真菌1株,占2.7%。发生于ICU内的病原菌共112株,占75.2%;入住ICU前的病原菌37株,占24.8%。病原菌的检出时间为2~100天,平均14.3天。

表1 ICU及普通病房血流感染病原菌种类及其构成比

病原菌 G杆菌

洋葱伯克霍尔德杆菌 肺炎克雷伯杆菌 鲍曼不动杆菌 铜绿假单胞菌 大肠埃希菌 G球菌 表皮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人葡萄球菌 溶血葡萄球菌 肠球菌 耳葡萄球菌

真菌 光滑假丝酵母菌 白假丝酵母菌

合计 +—

ICU

株数 55 33 7 6 5 4 55 31 7 6 5 4 2 2 1 1 112

构成比 49.1 29.5 6.3 5.4 4.5 3.6 49.1 27.7 6.3 5.4 4.5 3.6 1.8 1.8 0.9 0.9 100.0

普通病房 株数 8 1 2 0 2 3 28 13 2 7 1 5 0 1 1 0 37

构成比 21.6 2.7 5.4 0.0 5.4 8.1 75.7 35.1 5.4 18.9 2.7 13.5 0.0 2.7 2.7 0.0 100.0

ICU+普通病房 株数 63 34 9 6 7 7 83 44 9 13 6 9 2 3 2 1 149

构成比 42.3 22.8 6.0 4.0 4.7 4.7 55.7 29.5 6.0 8.7 4.0 6.0 1.3 2.0 1.3 0.7 100.0

2、ICU、普通病房血流感染患者的基础疾病和危险因素

发生于ICU内的89例血流感染患者基础疾病情况见表2,且这些患者均有中心静脉置管、机械通气等危险因素;发生于普通病房的35例血流感染患者,基础疾病情况见表3,部分患者存在误吸、化疗等危险因素。

表2 ICU内血流感染患者的基础疾病 基础疾病 肺部感染、ARDS

肿瘤 冠心病、心衰 多发性外伤 消化道疾患 脑血管疾病

其他疾病(中毒、手术等)

合计

例数 19 13 12 11 8 8 18 89

构成比(%)

21.3 14.6 13.5 12.4 9.0 9.0 20.2 100.0

表3 普通病房血流感染患者的基础疾病 基础疾病 肺部感染、ARDS

肿瘤

例数 6 6

构成比(%)

17.1 17.1

冠心病、心衰 脑血管疾病 消化道疾患 多发性外伤

其它疾病(足坏疽、手术等)

合计 4 2 2 9 35

17.1 11.4 5.7 5.7 25.7 100.0

3、药物敏感试验 +—G球菌、G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分别见表

4、表5;多重耐药率高。

表4 主要G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抗菌药物 头孢呋辛 阿莫西林/棒酸 环丙沙星 庆大霉素 头孢唑啉 克林霉素 呋喃妥因 苯唑西林 青霉素 四环素 复方新诺明 万古霉素 氧氟沙星 阿奇霉素 氯霉素 左氧氟沙星 替考拉宁 奎奴普丁/达福普丁

利奈唑胺 亚胺培南 红霉素 利福平氨苄西林 链霉素 金黄色葡萄球菌 n 4 9 9 9 9 9 6 9 9 9 9 9 4 4 8 8 4 4 4 5 5 5 5 耐药株数 6 7 7 6 7 0 6 9 5 2 0 3 4 0 6 0 0 0 3 5 0 5

—+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n 31 64 64 65 65 65 32 64 65 65 65 65 31 31 61 63 30 32 32 34 34 34 32

耐药株数 26 58 54 38 58 42 0 59 64 21 41 0 24 28 25 41 2 1 0 33 34 4 31

耐药率 83.9 90.6 84.4 58.5 89.2 64.6 0.0 92.2 98.5 32.3 63.1 0.0 77.4 90.3 41.0 65.1 6.7 3.1 0.0 90.1 100.0 11.8 96.9

n 9 9 9 9 6 2 6 6 7 7 9 9

肠球菌 耐药株数

6 6 4 0 5 0 2 0 6 4 6 5

耐药率

88.9 66.7

66.7 44.4 0.0

25.0 83.3 33.3 0.0 85.7 57.1 66.7 55.6

耐药率 75.0 66.7 77.8 77.8 66.7 77.8 0.0 66.7 100.0 55.6 22.2 0.0 75.0 100.0 0.0 75.0

60.0 100.0 0.0 100.0

表5 主要G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大肠埃希菌

抗菌药物

n 7 3 7 7 7 耐药株数 1 2 0 4 3

耐药率 n 14.3 0.0 57.1 42.9 4 9 9 8

肺炎克雷伯菌 耐药株数 5 3 6 7 8

耐药率 62.5 75.0 66.7 77.8 100.0

n 6 2 6 6 6

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株数 2 1 2 3 1

耐药率 33.3 33.3 50.0 16.7

n 35 22 41 37 41

假单胞菌属 耐药株数 33 13 31 24 20

耐药率 94.3 59.1 75.6 64.9 48.8 替卡西林/棒酸 左氧氟沙星 阿米卡星 氨曲南 头孢吡肟 头孢噻肟 头孢他啶 头孢曲松 环丙沙星 庆大霉素 亚胺培南 哌拉西林 妥布霉素 复方新诺明 头孢哌酮/舒巴坦

美罗培南 头孢呋辛 头孢西丁 氯霉素 氨苄西林/舒巴坦

氨苄西林 头孢唑啉 阿莫西林/棒酸 加替沙星 6 7 7 7 7 7 7 4 7 6 7 3 7 3 4 4 4 4 4 3 3 4 6 4 0 1 6 3 6 2 1 2 2 2 3 4 2 0 3

50.0 42.9 57.1 85.7 57.1 0.0 14.3 85.7 75.0 85.7 28.6 14.3 28.6 75.0 50.0 75.0 9 9 9 9 9 9 9 5 9 6 5 5 9 4 5 5 4 4 8 8 8 6 0 5 9 2 2 1 0 5 8 1 4 5 4 0 3

88.9 88.9 88.9 88.9 66.7 0.0 55.6 100.0 40.0 22.2 16.7 0.0 100.0 88.9 25.0 80.0 100.0 80.0 75.0 6 6 6 6 6 4 6 2 6 5 5 4 4 4 2 2 1 1 5 1 0 2 2 2 1 1 1 4 3 2

16.7 33.3 16.7 16.7 85.3 16.7 0.0 33.3 0.0 33.3 20.0 20.0 25.0 100.0 75.0

37 41 41 41 41 40 38 24 37 32 31 16 17 17 5 21 31 36 11 3 21 23 4 3 4 12 16 3

67.5 13.5 51.2 75.6 87.8 26.8 7.5 55.3 95.8 10.8 9.4 12.9 75.0 94.1 17.6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7

100.0 5 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介入性诊疗方法和微创技术的广泛开展,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放化疗以及长期广谱﹑强效抗菌药物的应用等均为血流感染的发生创造了条件,及时掌握本地域、本科室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对指导治疗具有十分重要作用。[4]Lepper等研究表明,实行全院监测药物消耗量与细菌耐药率,对及早发现耐药菌株极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发现耐药菌株发生的原因,并及时针对原因予以控制。

血流感染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血培养又是诊断血流感染的重要依据,亦可及时反映治疗效果,临床应重视对疑为血流感染的患者及时进行血液培养,最好在应用抗菌药物前采集血液;如果已经应用了抗菌药物,最好在下一次应用抗菌药物前采集血液,并使用含有能中和抗菌药物的树脂血液培养瓶采集。为提高培养阳性率,最好同一天的不同时间段采集2~3份血液送检。同时根据培养结果早期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可明显降低严重感染

[5]和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病死率。

2004~2009年5年多血流感染患者血液标本共分离出149株病原菌。发生于ICU内血流

+—感染的病原菌112株,其中G球菌55株,占49.1%;G杆菌55株,占49.1%。说明ICU内

+—血流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G菌与G菌基本持平。分离到的血流感染常见病原菌依次为洋葱伯克霍尔德杆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鲍曼不

—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溶血葡萄球菌等。在分离到的G菌中以洋葱伯克霍尔德杆菌为主,—+共33株,占G菌的60.0%;在G菌中以血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中的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共31株,占G菌的56.4%。

+—发生于普通病房血流感染的病原菌37株,其中G球菌28株,占75.7%;G杆菌8株,+占21.6%,说明普通病房血流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以G球菌为主。分离到的血流感染常见病

—原菌依次为表皮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肠球菌、大肠埃希菌等。在分离到的G菌中以大

—+肠埃希菌为主,共3株,占G菌的37.5%;G菌中仍以CNS中的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共13+株,占G菌的46.4%。有报道,院内血流感染病原菌由上世纪60、70年代的G菌为主到目前的G菌逐渐增加[6][7]—,而Lakshmik等报道院内血流感染病原菌仍以G菌为主,达53.3%,然而Wisplinghoff[8]+等报道则以G菌为主,可达65%,这可能是不同地区之间引起血流感染的病原菌构成比例

[1]有所不同之故。病原菌的检出时间为2~100天,平均为14.3天。这与Warren等报道的平均检出时间为15天接近。

+G球菌中以葡萄球菌属为主,其中又以CNS中的表皮葡萄球菌为主。本组研究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说明万古霉素仍是目前治疗葡萄球感染的最有效药物之一,但国外已发

[9]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葡萄球菌对呋喃妥因、替考拉宁、奎奴普丁/达福普丁、利奈唑胺等药物敏感性均在90.0%以上,而对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红霉素耐药率均高于90.0%,提示这些药物目前已不适合作为葡萄球菌感染的经验性用药。CNS既往认为系与人体皮肤、黏膜共栖的非致病菌,且因不产生血浆凝固酶,毒性较弱,曾被误认为极少致病,但近年来由于侵袭性操作(如中心静脉置管、气管插管术、导尿、纤支镜治疗等)的应用增多,尤其是ICU患者的免疫功能低下,由此类细菌导致的感染明显增多。本研究亦表明此类细菌为医院感染的重要菌株,感染途径主要为静脉置管、气管插管及皮肤接触等。研究证明CNS可产生黏质物,后者在致病和耐药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黏质物有助于CNS的黏附定植,还可作为一种物理屏障阻止抗菌药物向细菌细胞渗透,同时CNS具有抗吞噬作用,比其他细菌更易生存并繁殖。且黏质物也是一种毒力因子,有异物存在或创伤时CNS在其黏

[10]+质物的作用下极易引起感染。但也有文献报道,在G菌中,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

[11]的产生主要是由DNA旋转酶的GyrA亚单位和拓扑异构酶Ⅳ的ParC亚单位突变引起。本研究中肠球菌属也占有一定的比例,此菌广泛分布在自然界,常栖居在人、动物的肠道和女性生殖道,为常见条件致病菌。本资料统计的肠球菌未见耐万古霉素菌株,其敏感性达100.0%,对四环素、氯霉素、奎奴普丁/达福普丁的敏感性为55.6%~75.0%,而对氟喹诺酮类、青霉素类、庆大霉素、红霉素等的耐药率均达66.7%以上。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中肠球菌对庆大霉素的耐药率为66.7%,说明肠球菌的耐药率并不低,提示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对肠球菌感染患者,用药时应慎重,以免给治疗带来不利。

—G杆菌中假单胞菌属分离率最高,其次为肺炎克雷伯杆菌,而大肠埃希菌也占相当的比——例。在G杆菌中,除鲍曼不动杆菌对环丙沙星耐药率为16.7%外,其余G杆菌对氟喹诺酮类均呈现出59.1%以上的耐药趋势,这可能与近些年来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大量应用有直接关系。假单胞菌属耐药机制非常复杂,包括外膜孔蛋白的缺损、碳青酶烯酶的产生和药物外排泵出系统的表达等,其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最敏感,耐药率为7.5%;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复方新诺明、头孢他啶、氯霉素、美罗培南、亚胺培南,耐药率为9.4%~26.8%;其余耐药率均达51.2%以上,尤其是头孢西丁、替卡西林/棒酸、妥布霉素,耐药率达94.1%以上。由表5可见,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以亚胺培南和阿米卡星最敏感,耐药率为0.0%,其次为美罗培南、替卡西林/棒酸、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为14.3%,而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西丁,头孢吡肟、头孢他啶耐药率在28.6%~42.9%,对其余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达50.0%以上。而肺炎克雷伯菌以碳青酶烯类为最敏感,耐药率为0.0%;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复方新诺明、氯霉素、妥布霉素,耐药率在16.7%~40.0%;对其余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55.6%,其中头孢吡肟、哌拉西林、头孢曲松、氨苄西林耐药率为100.0%,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避免应用不敏感的抗菌药物。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均可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ESBL大多是由质粒介导的,除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单环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外,产ESBL菌往往同时携带其他抗菌药物如氨基糖苷类、[12]磺胺类的耐药基因。同时大肠埃希菌作为医院感染的常见致病菌,随着抗菌药物尤其是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等)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继产ESBL之后,又出现质粒介导的AmpC酶,其水解底物范围更广,耐药菌株往往同时携带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氯霉素、磺胺类等抗菌药物的耐药基因,可同时存在多种耐药机制,常呈现多重耐药的特点。本研究发现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抗菌药物的加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较不加酶的耐药率低,这是由于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有相当数量的菌株能产ESBL。对鲍曼不动杆菌敏感性较高的抗菌药物是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头孢噻肟、环丙沙星,均为83.3%,而对氯霉素、庆大霉素、头孢西丁的耐药率分别达75.0%、83.3%和100.0%,本研究尽管检出鲍曼不动杆菌数较少,但有报道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呈平稳上升趋势,该菌常对多种药

[13]物耐药而使治疗更为困难。

由于目前真菌培养技术的滞后,使真菌血流感染的早期诊断非常困难,从而导致血流感染患者不能得到早期治疗,最终导致了高病死率,由于此研究的真菌株数较少故在此不做讨论。

总之,对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的监测,是临床了解血培养病原菌和耐药动态的重要途径,临床需及时掌握血流感染的细菌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现象和动态,对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同时根据血培养药敏结果选择合适抗菌药物治疗,避免滥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这样既可迅速控制感染,又可预防耐药菌株的增加和扩散。

参考文献

医院感染中常见病原菌耐药分析 篇3

【关键词】 医院感染;病原菌;耐药性

1 绪论

医院是病人密集的场所,其环境很容易被病原微生物污染,从而为疾病的传播提供条件以及促进医院感染的发生。引起医院感染的微生物种类多种多样,包括病毒、细菌、真菌、立克次氏体、分枝杆菌及寄生虫等,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无芽孢厌氧菌等为主要病原菌的细菌是最主要的病原微生物,其占医院感染的60%以上[1]。抗生素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大约占所有临床用药的30%-50%,其不仅能杀灭细菌而且对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其它致病微生物也有良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2]。 我们对我院2009年5月到2011年5月间医院感染病原菌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从中总结耐药病原微生物的发展趋势,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茵药物防治医院感染提供参考。

2 资料与方法

2.1 标本 选取我院2009年5月到2011年5月间从医院感染患者中临床分离的468株病原菌,各类标本包括痰液、血液、小便、胸、腹腔积液、脑脊液、各类伤口分泌物等。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2.2 药敏试验 采用Kirby-Bauer琼脂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使用的培养基为郑州博赛生物技术开发公司,抗菌药物纸片为北京天坛药物生物技术开发公司产品。质控菌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均购自于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2002年标准判断结果。

3 结果

3.1 病原菌标本的来源 共培养出细菌386株(不包括真菌与厌氧菌),其中革兰氏阳性菌114株(29.5%),革兰氏阴性菌272株(70.5%)。菌株检出率由高到低前5位分别为:大肠埃希菌75株 (19.4%),金黄色葡萄球菌 73株(18.9%),肺炎克雷伯菌58株(15.0%),铜绿假单胞菌 49株(12.7%),鲍氏不动杆菌39株(10.1%)。

3.2 临床病原菌的耐药情况 从表中可以看出,氨苄西林对所有细菌的耐药性最高,耐药性均在85%以上;红霉素以及青霉素的耐药性较高,特别是革兰氏阳性菌;对大肠埃希菌耐药性较低的是亚胺培南、头孢呋辛、头孢他啶以及阿米卡星,耐药性均在30%以下;除了万古霉素,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均较高;亚胺培南与阿米卡星对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较低,分别为0和15.5%;同样亚胺培南与阿米卡星对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较低。

4 讨论

人类死亡的第一大杀手是细菌感染,抗生素的发现大大减少了细菌感染带来的致死事件。目前我们临床医生特别是基层医疗单位的医生在临床工作中乱用抗生素的状况特别严重,导致耐药菌株越来越多,原有的抗生素疗效越来越差,导致院内感染的细菌种类也不断 发生更迭[3]。药物的用量大,用药时间长,或滥用抗菌药物是导致病原菌耐药率增高的原因。人类通过不断研究、生产新的灭菌药物来对付微生物日益复杂的耐药性[4]。本次研究中有的抗生素疗效已经很弱,几乎所有的细菌都对此有了耐药性,比如氨苄西林对所有细菌的耐药性均在85%以上,而红霉素以及青霉素的耐药性较高,特别是革兰氏阳性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亚胺培南在本次研究中耐药性较低,其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銅绿假单胞菌 49株以及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均为0,可能是其在本院临床使用较少的原因。综上所述,在临床中我们应当重视病原菌的检测,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高疗效并延缓耐药菌株的产生。

参考文献

[1]徐红英,刘文英. 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医院管理论坛,2010,8(27):43-44.

[2]廖建萍,刘绍贵,欧阳荣等.2008年我院常见病原茵耐药监测. 中国医药导报,2010,7(2):133-135.

[3]朱妍,刘成. 医院感染的微生物种类及其分布的监测.中国实用医药,2010,5(25):134-135.

糖尿病足感染患者病原菌耐药研究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糖尿病足患者52例,其中男30例,女22例,年龄55~78(62±2.2)岁,糖尿病足病程2个月~3年,平均10±1.2个月。所有患者诊断符合[2]国际2010年ADA糖尿病诊断标准。糖尿病足分级Wagner分级法进行,其中1级4例,2级25例,3级15例,4级6例,5级2例。

1.2 方法

用灭菌棉拭子蘸取患者足部伤口分泌物,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细菌的培养和鉴定,根据送检标本类型以相应的培养基进行接种,35℃孵育,采用VITEK2COMPACT系统(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即CLSI)制定标准报告细菌对测试的抗菌药的耐药进行评断[1]。药敏纸片在规定有效期内使用。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WHONET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细菌分布

共培养出病原菌74株,其中比例最高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20株,占27.03%,比例最低的是表皮葡萄球菌3株,占4.95%,肠球菌12株,大肠埃希菌9株,肺炎克雷伯菌7株,溶血葡萄球菌6株,铜绿假单胞菌5株,奇异变形杆菌5株,其他杆菌7株。

2.2 药敏试验

革兰阳性球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见表1;革兰阴性杆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足发生是内因(局部缺血,神经病变)和外因(创伤和感染)反复作用的结果。几乎所有糖尿病足均有局部缺血、神经病变和感染,其中最主要是缺血。糖尿病患者全身及局部防御机能减退,容易发生感染。烫伤、擦伤、挤压伤,甚至本身重力作用都可能使局部皮肤损伤造成感染,而感染一旦发生常经久不愈,当感染难以控制时不得不采取截肢手术。根据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在美国,约50%的糖尿病患者并发足部感染,其中约20%的患者在病程中需截肢,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3,4]。

本研究结果显示病原菌对靠均要的耐药性较普遍,大多数表现为多重交叉耐药性,由于临床长期较为大量地使用广谱抗菌药,机体在抗菌药作用下,细菌之间耐药质粒传递,使正常菌短时间内获耐药性,从而成为耐药菌株;于此同时,抗菌药的选择性作用使体内正常菌中敏感菌被杀灭,耐药菌及不敏感菌大量繁殖,造成机体的菌群失调从而引起医感。因此,在临床,应当更加合理地规范抗生素的使用,制定抗生素的使用原则,并规范培训及管理。笔者认为及时了解糖尿病足感染的病原菌,掌握其耐药性特征,选择有效抗菌药物是尽快控制感染的关键[5~8]。

笔者认为糖尿病足治疗初始阶段,在未知病菌种类的前提下可依据抗菌药物敏感性资料进行初步治疗,在进一步明确病菌后根据相应的药敏试验选择抗菌药物,由于糖尿病足预后与感染程度息息相关,患者一旦出现创面感染应立即对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药敏试验,合理用药,以控制病情恶化。

本研究亦存在不足之处,由于分离总菌株数目较少,再按照菌种进行耐药性分析就更少,因此耐药率可能会有一定的偏差,有待增加病例数、累计单一菌种数据达10株以上后再进行深入研究。

摘要: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3年2月我院糖尿病足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糖尿病足合并感染的分泌物阳性培养结果进行病原菌分类及药敏分析。结果共培养出病原菌74株,其中比例最高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20株,占27.03%,比例最低的是表皮葡萄球菌,占4.95%,其他杆菌3株,占4.95%。糖尿病足应早期治疗,定期病原菌检测及药敏试验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方向。

关键词:糖尿病足,病原菌,药敏试验

参考文献

[1]Boulton AJ,Vileikyte L,Ragnarson-Tennvall G,et al.The global burden of diabetic foot disease[J].Lancet,2005,366(9):1719.

[2]Armstrong DG,Lipsky BA.Diabetic foot infections:stepwise medical and surgical management[J].Int Wound J,2004,1(2):123.

[3]蔡健.糖尿病足感染的细菌学与药敏分析[J].疑难病杂志,2006,5(5):368.

[4]Tiwari S,Pratyush DD,Dwivedi A,et al.Microbiological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diabetic foot infections in northern India[J].J Infect Dev Ctries,2012,6(4):329.

[5]邓家德,李红玉,陈惠玲,等.糖尿病足溃疡处常见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8):955.

[6]谢志勇,李国铀,林华.135例糖尿病患者足感染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J].检验医学,2007,22(6):751.

[7]张波,徐小薇.抗生素滥用的根源及其合理使用的策略[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2,4(1):1.

病原菌耐药 篇5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6-0244-02

细菌感染性疾病是儿童常见病,严重威胁儿童的健康和生命,随着抗菌药物的临床大量应用和不合理用药现象的增加,细菌耐药率逐年上升。有报道显示儿童患者常见病原菌分布和耐药特点与成人存在一定的差异,建立细菌耐药监测网,持续地进行细菌耐药监测,了解儿童细菌耐药特点和发展趋势,对于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非常重要。为了解我院儿童呼吸道感染菌株构成特点及耐药性,本文收集了2013年月3年-2015年5月我院住院儿童呼吸道标本,分离得到病原菌883株,进行了鉴定和药敏检测,报道如下。

1.研究对象

1.1 标本采集: 标本取自本院小儿呼吸科住院患儿2013年月3年-2015年5月送检痰液标本883份中,患者在取样前盐水漱口,用力咳出肺深部痰液或者采用无菌吸痰管从气管插管吸取下呼吸道分泌物,置无菌容器内立即送检,防止痰标本在口、鼻腔内的污染。采集标本后置于高压消毒的灭菌瓶内,30min内送检。

2.痰标本培和药敏试验

细菌药敏检测方法 将合格的痰标本进行培养,操作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进行。药敏试验采用K-B法进行,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制定的规则标准进行判读。,并采用ATCC25922、ATCC25923、ATCC27853 菌株进行质控监测, 均购自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药敏培养基MH琼脂购自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

3.结果

3.1构成比

883份分离培养出菌株革兰阴性(G-)杆菌517株(占58.58%),革兰阳性(G+)球菌267株(占30.18%),真菌99株(占11.24%)。在G-杆菌中,以大肠埃希式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氏所占构成比最高,分别为13.59%、9.47%;G+球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分别占总数的11.83%和9.4%;真菌主要是白色念珠菌为71株,各菌株分布情况见表1。

2.2.药敏试验

分别取了革兰染色阳性占比最高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革兰染色阴性最高的大肠埃希菌分析了药敏试验。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仍是最敏感,对哌拉西林钠、庆大霉素、厄他培南的敏感性均在90%以上;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林、利奈唑胺、庆大霉素的敏感性均在90%以上。

5.讨论

小儿呼吸系统及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易患呼吸系统疾病,而呼吸道感染是最为常见的儿科疾病。而细菌感染又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因。病原体通过口腔和咽部侵入,其他部位感染的血源性播散,机体免疫力低下,呼吸机及相关装置引起的感染以及胃液的倒流等等因素都可造成下呼吸道的感染。院内下呼吸道感染也是常见的医院感染疾病,同时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调查研究下呼吸道的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性对临床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本文显示G-杆菌占58.58%,G+球菌占30.18%,真菌占11.24%,提示下呼吸道感染的致病菌仍然是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与文献报道一致[5,6]。临床常见病原菌耐药率的日趋增长是一个全球性,且不容忽视的问题大肠杆菌作为临床最常见的感染菌, 一般的广谱青霉素及第一代头孢已不能作为经验用药, 目前可选择的有第三代及第四代头孢,碳青霉烯类如亚胺培南、派拉西林可作为严重感染患者的经验用药,喹诺酮类已不能作为经验用药。G+菌感染,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仍然是很好的选择,但有报道,MRSA对万古霉素的抑菌圈的平均直径在逐年减小[7],耐万古霉素的MRSA的出现可能只是时间问题,须得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并做好监测。

参教文献:

[1]刘振声,金大鹏,陈增辉.医院感染管理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0。

[2]王政,刘丁,陈萍,等。2008年重庆大坪医院细菌耐药性监测[J]。重庆医学,2009,38(19):2400-2403。

[3]李家泰,李耘,齐慧敏。2002-2003年中国革兰阴性细菌耐药性监测研究[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28(1):19-29。

[4]芮勇宇,耿穗娜,王前,等。醫院感染患者痰液中分离细菌的分布特征和耐药性变迁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2007。7(1):57-59,65。

[5]Klugman KP. Clinical impact of antibiotic resistance in respiratorytract infections[J].Int J Antimicrob Agents,2007,29(Suppl):6.

[6]陈永志,王亚群,乔建。380例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细菌耐药性及临床用药分析[J]。中国药房,2007,18(20):1538。

导管相关感染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篇6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集我院部分科室住院患者放置的静脉导管留置针的输液接口, 尖端等标本共101例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 回顾性查阅病案并统计。

1.2 鉴定与药敏

使用法国ATB微生物鉴定系统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

2 结果

2.1 病原菌构成

在分离出的48株导管相关感染的病原菌中, 革兰阳性球菌22株, 占45.83%, 革兰阴性杆菌17株, 占35.42%, 真菌9株, 占18.75%。在本组分离出的病原菌中, 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 是CRI的主要病原菌。见表1。

2.2 病原菌耐药分析

2.2.1 革兰阳性球菌

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的耐药率高达86.7%,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 (MRS) 检出率达73.3%。没有发现耐万古霉素的革兰阳性球菌。见表2。

2.2.2 革兰阴性杆菌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的检出率高达41.2%。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平均耐药率约为50%, 对青霉素类耐药率>80%, 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低, 平均约为10% (除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外) 。

2.2.3 真菌

真菌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的耐药率较低, 对唑类抗真菌药物呈较明显耐药。

3 讨论

本组资料显示, 导管相关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2], 占45.83%;其次为革兰阴性杆菌, 占35.42%;第3位为真菌, 占18.75%。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是导管相关感染的主要致病菌, 其中表皮葡萄球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 在正常情况下存在于皮肤表面, 并不致病, 但隐藏在穿刺部位皮脂腺、汗腺和皮肤皱褶处的细菌随穿刺进入血液, 从而导致导管相关感染。提示正确洗手、严格无菌操作、合理选择消毒剂、及时更换敷料对预防CRI非常重要。真菌的感染呈上升趋势[3], 其原因可能与临床长期反复使用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细胞毒药物、抗癌药物等有关, 加上住院期间频繁的侵入性操作也损害了机体免疫屏障, 更易发生真菌医院感染。真菌常成为终末感染而导致患者死亡, 因此, 必须采取切实措施, 防止真菌感染的发生。

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革兰阳性球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头孢噻吩、红霉素均有较高耐药性, 但对万古霉素高度敏感;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一、二代、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均有较高耐药性。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 (ESBLs) 和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 (MRS) 检出率相当高, 预示细菌的耐药状况形势严重。因此我们认为在应用抗生素之前, 应尽早做致病菌鉴定与药敏试验, 有目的地选择抗生素, 加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控制细菌的耐药性。

摘要:目的 了解我院导管相关感染 (CRI) 病原菌特点及其耐药率, 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 对我院送检的101例导管标本培养出的病原菌及其药敏结果用WHONET-5软件统计处理。结果 在分离出的48株病原菌中, 革兰阳性球菌22株、革兰阴性杆菌17株及真菌9株。药敏试验提示: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高度敏感, 对苯唑西林、青霉素、红霉素等的耐药率很高;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高度敏感, 对一代、二代头孢菌素、氨苄西林、哌拉西林等有较高耐药性;真菌对唑类抗菌药呈明显耐药。结论 CRI的主要病原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尤为严重。临床用药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生素, 加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控制细菌的耐药性。

关键词:导管相关感染,病原菌,耐药性

参考文献

[1]蒲丹, 陈敏, 张卫东.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研究进展[J].华西医学, 2009, 24 (3) :800-802.

[2]崔岭, 唐闽, 张学丛.危重患者中心静脉插管相关感染及菌群分析[J].河北医药, 2008, 30 (6) :865-866.

老年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0年5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老年患者, 年龄为62~91周岁, 平均年龄为76.8周岁。临床标本为痰液、洁净中段尿、支气管冲洗液、血与腹水等, 标本类型比例:痰为45.8%, 中段尿为22.3%, 支气管冲洗液为19.7%, 其他12.2%。

1.2 方法

使用法国VITEK2型全自动细菌分析仪对病原菌进行鉴定以及药物敏感性检测。质控菌株使用大肠埃希菌ATCC25922, 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 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

2 结果

分离出病原菌共1216株, 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51.4%, 革兰阳性球菌占2 3.9%, 真菌占2 4.7%。其中大肠埃希菌1 4 1株 (11.6%) , 铜绿假单胞菌112株 (9.2%) , 肺炎克雷伯菌93株 (7.6%) , 鲍曼不动杆菌51株 (4.2%) , 金黄色葡萄球菌8 9株 (7.3%) , 溶血葡萄球菌6 6株 (5.4%) , 粪肠球菌4 2株 (3.5%) , 屎肠球菌22株 (1.8%) 。

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情况见表1, 表2。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环丙沙星以及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相当高, 都高于60%;铜绿假单胞菌除阿米卡星外, 都高于35%;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有较好活性, 其余抗菌药物耐药性都高于30%。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除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有较好的活性外, 对其余药物大多数表现为高度耐药。见表1、表2。

(%)

3 讨论

老年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间较长, 长期使用多种抗菌药物, 由于年龄大导致身体机能减弱, 存在菌群失调情况, 使得条件致病菌繁殖增多[2], 因而老年患者医院感染概率升高。

老年患者具有年龄高、基础疾病严重以及大量使用广谱抗菌药物的特点。因而老年患者感染的病原菌与年龄小于60周岁的患者相比, 在病原菌菌群分布和耐药性上都有差异[3]。因而对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监测, 及时准确的掌握老年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 可以有效的防止或延缓耐药菌株的产生, 从而对老年患者进行更加积极高效的临床治疗。

(%)

摘要:目的 研究老年患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 并分析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对我院自2010年5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老年患者的各项标本进行细菌培养, 检测病原菌分布以及药物敏感性。结果 分离出病原菌共1216株, 革兰阴性杆菌占51.4%, 革兰阳性球菌占23.9%, 真菌占24.7%。耐药性结果为革兰阴性杆菌除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活性良好, 革兰阳性球菌除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有较好的活性外, 对其余药物大多数表现为高度耐药。结论 通过对老年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监测, 可以避免或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使得临床治疗更加积极有效。

关键词:老年患者,病原菌,耐药性

参考文献

[1]田德英, 桂清荣, 张振纲, 等.老年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监测[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6, 16 (8) :938-940.

[2]文细毛, 任南, 吴安华, 等.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及其耐药特征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5, 15 (12) :1346-1348.

中段尿培养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监测 篇8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2010年7月-2011年12月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的中段尿样本。共计1820份标本。剔除同一患者重复菌株。

1.2 细菌培养分离、鉴定

接种血平皿、麦康凯平皿、计数平皿[1];菌落计数:培养结果判定以临床微生物学尿培养操作规范为标准[2]。阳性球菌≥104 cfu/m, 阴性杆菌≥105 cfu/ml;采用黑马DL-96半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

1.3 药敏试验

采用黑马DL-96半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质控菌株为ATCC25922、ATCC25923、ATCC27853.

2 结果

2.1 病原

菌种类及构成比共收到样本1820份, 总阳性率26.4%;检出12属40种481株细菌。其中, 革兰阴性菌381株, 占79.2%, 大肠埃希菌最多303株, 占检出率的63.0%, 其次为肺炎克雷菌、铜绿假单胞菌。革兰阳性菌65株, 占13.5%, 肠球菌最多, 其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真菌35株, 占7.3%, 以白色念珠菌为主, 其次为热带念珠菌。见表1。

2.2 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见表2、表3。

3 讨论

细菌耐药问题自青霉素临床应用不久就引起了医学界的重视。新抗菌药物的开发无法跟上细菌耐药的步伐。因此, 合理使用现有抗菌药物, 控制耐药菌的传播就成为关键。多药耐药菌株检出率不断升高, 临床抗感染治疗的复杂性也不断增加。2008年卫生部进一步强调了使用抗菌药物要依据药敏试验结果, 培养结果之前的经验性用药, 应依据患者症状和不同时期耐药的变化而变化, 同时医院也应加强管理力度。

大肠埃希菌是泌尿系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本研究中尿液分离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 占63.0%;其次是肠球菌和葡萄球菌, 分别占6.7%和6.0%。大肠埃希菌是本地区目前泌尿系感染主要病原菌, 这与文献报道一致[3,4]。结果显示, 呋喃妥因可首选用于治疗单纯性泌尿系感染。临床产酶株、革兰阴性菌可首选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 革兰阳性菌可首选糖肽类和噁唑烷酮类抗菌药物。本研究表明, 大肠埃希菌在泌尿系感染中具有代表性。亚胺培南、美罗培南、丁胺卡那、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派酮/舒巴坦对大肠埃希菌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中, 头孢他啶和头孢吡肟对大肠埃希菌抗菌作用优于其他三代头孢菌素, 酶抑制剂复方制剂对大肠埃希菌抗菌作用明显优于其中的单药,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对大肠埃希菌抗菌活性较低。碳青酶烯类药物对大肠埃希菌具有很好的抗菌活性。未检出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VRE) 、耐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葡萄球菌。

摘要:目的:探讨泌尿系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 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要求操作, 采用黑马DL-96半自动细菌鉴定仪鉴定菌种及药敏, 对临床分离的481株泌尿系感染病原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在分离的481株病原菌中, 革兰阴性菌占79.2%, 革兰阳性菌占13.5%, 真菌占7.3%;未发现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菌株。结论:临床在治疗尿路感染时应依据药敏试验结果正确选择抗菌药物。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可作为G-杆菌首选药物, 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作为G+球菌首选药物。

关键词:抗菌药物,药敏试验,病原菌

参考文献

[1]叶应妩, 王毓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6:715-927.

[2]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临床微生物学尿培养操作规范[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5, 28 (10) :1085-1087.

[3]剑荣, 袁利群.658例尿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用性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2010, 9 (7) :805-808.

肺炎患者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观察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7月-2010年7月收治的125例住院老年肺炎患者, 全部入选患者均符合肺炎相关诊断标准。入选患者中男79例, 女46例;平均年龄75.2岁。患者基础疾病情况:其中54例患者合并高血压, 37例患者合并糖尿病, 49例患者合并心脏病, 21例患者合并脑血管疾病, 17例患者合并肾功能损伤, 6例患者合并恶性肿瘤。

1.2 方法

连续3 d于晨起后对125例老年肺炎患者实施痰液标本的采集, 先利用0.9%氯化钠溶液进行漱口, 漱口后采集患者的痰液并在1 h内送检。利用细菌培养法进行菌株的分类鉴别, 同时将分离出的致病菌应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 药敏试验试纸均由英国Oxoid公司生产的, 质控菌株选取为大肠埃希菌ATCC25922、肺炎克雷伯菌ATCC700603、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 整个试验方法及质控均严格遵循相关的规定进行。

2 结果

2.1 肺炎患者的病原菌分布

本组125例患者中合计分离出致病菌141株, 其中包括88株革兰阴性菌 (62.41%) , 30株革兰阳性菌 (21.28%) , 23株真菌 (16.31%) 。在革兰阴性菌中检出率最高的为铜绿假单胞菌, 占菌株总数的16.31% (23/141) ;其次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占菌株总数的14.89% (21/141) , 大肠埃希菌占菌株总数的13.47% (19/141) , 不动杆菌属占菌株总数的8.51% (12/141) ;阴沟肠杆菌占菌株总数的4.96% (7/141) ,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占菌株总数的4.26% (6/141) 。在革兰阳性菌中检出率最高的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占菌株总数的8.51% (12/141) ;其次依次为肠球菌属占菌总数的6.38% (9/141) , 表皮葡萄球菌占菌株总数的4.26% (6/141) , 溶血葡萄球菌占菌株总数的2.13% (3/141) 。在23株真菌中主要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与热带假丝酵母菌为主, 其检出率分别为7.09% (10/141) 、4.26% (6/141) 。

2.2 病原菌耐药性情况

革兰阴性菌对西司他丁钠、阿米卡星、头孢吡肟等药物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详见表1。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具有较强的敏感性, 详见表2。

株 (%)

株 (%)

3 讨论

肺炎是一种老年患者常见的感染性疾病, 该种疾病的发病率较高, 同时也是导致临床老年患者死亡的常见病因[2]。据文献[3]报道, 引起老年患者发生肺炎的主要因素包括:合并较多的基础疾病、因其自身身体因素导致其机体的代谢紊乱、免疫力下降、抗生素的大量不合理应用等。因此了解老年肺炎患者的致病菌分布及相关菌株的耐药性情况, 可以帮助临床合理用药, 这样可以显著的改善患者的预后。

本研究结果显示, 导致老年患者发生肺炎的致病菌主要是革兰阴性菌, 本组125例肺炎患者合计检出病原菌141株, 其中88株为革兰阴性菌, 这一结果同国内学者相关文献[4]报道的结果一致。在革兰阴性菌中又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等占多数。本次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表1显示, 革兰阴性菌对于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等喹诺酮类药物及第三代头孢类药物的敏感性较低。分析原因认为, 喹诺酮类药物是我国广泛应用的抗菌药物, 因此病原菌对于该类抗菌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性;第三代头孢类药物的实施其药物内的头孢菌素不仅会导致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等革兰阴性菌产生β-内酰胺酶, 还会使诱导出的β-内酰胺酶发生基因突变, 形成超广谱β-内酰胺酶, 从而导致了肺炎病原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的下降。本次研究显示, 革兰阴性菌对于西司他丁钠、阿米卡星、头孢吡肟等药物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其中尤以西司他丁钠的敏感性最高, 但临床在应用该种药物进行治疗时可能会引起患者合并真菌感染, 因此应谨慎使用[5]。本次细菌培养结果还检出30株革兰阳性菌, 其中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 革兰阳性菌对于头孢类药物、青霉素药物、喹诺酮类药物以及甲氧苄啶药物的敏感性均较低, 但对于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的敏感性较高。近年来因真菌造成肺部感染的患者越来越多, 本次研究显示, 细菌培养检出23株真菌, 占菌株总数的16.31%。研究显示, 免疫抑制以及广谱抗生素的大量应用是造成真菌感染比例上升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 由于老年肺炎患者的病原菌构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临床应结合患者的细菌培养结果与药敏试验结果合理用药, 这样可以显著提高抗菌药物的治疗水平, 同时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肺炎患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以及耐药性情况, 为抗生素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近期内收治的125例老年肺炎患者的痰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 以了解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同时应用K-B法进行病原菌的耐药性试验。结果:本组125例患者的痰液标本中合计分离出141株病原菌, 分别为88株革兰阴性菌, 占菌株总数的62.41%;30株革兰阳性菌, 占菌株总数的21.28%;23株真菌, 占菌株总数的16.31%。革兰阴性菌对西司他丁钠、阿米卡星、头孢吡肟等药物具有较高的敏感性;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具有较强的敏感性。结论:革兰阴性菌是老年肺炎患者的优势杆菌, 临床应加强肺炎患者病原菌的检测, 并根据检测结果合理用药, 方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肺炎,耐药性,病原菌

参考文献

[1]费明茂, 陈敬松.老年患者肺部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危险因素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21 (5) :1023-1024.

[2]史莉, 董明驹.革兰阴性杆菌性肺炎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监测[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9, 19 (1) :114-116.

[3]王峥嵘, 朱昀, 刘振英, 等.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菌种类与药敏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 20 (8) :1168-1171.

[4]刘祖德, 吕娟丽, 周广军, 等.老年肺炎患者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21 (2) :398-400.

病原菌耐药 篇10

關键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耐药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一种机械通气的并发症,是指患者在经过气管插管及切开气管行机械通气治疗后的48小时,产生的肺炎[1]。其发生率高,且具有多样化的病菌,病死率极高。本文分析了50例VAP患者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情况,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28~64岁,平均42.3岁。原发基础疾病的情况如下:19例颈椎外伤,21例脑血管疾病,5例喉癌,4例脑膜炎,其余1例中毒患者。

方法:①病原检查:使用防污染的毛刷或无菌性集痰器吸取患者气管内的分泌物,然后将其放入到无菌容器当中,直接送往细菌室,以培养细菌,如两次连续培养出相同的菌株,便可将该菌株认为是病原菌。②细菌鉴定及耐药性测试:本次研究采用ATB自动化病菌鉴定仪与耐药性试验仪,使以上仪器对VAP的致病菌进行培养、分离及鉴定与耐药性试验,细菌培养结果的判定参照NCCLS颁布的标准。

结果

VAP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在阴性革兰菌当中,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 、肺炎克雷伯菌、嗜麦芽寡单胞菌的数量为前5位;而在阳性革兰菌当中,金黄色葡萄球数量最多,其次是表皮葡萄球菌、肠球菌与肺炎链球菌;在真菌类中发现了假丝酵母菌及毛霉菌、曲霉菌。

阴性革兰菌的耐药性试验结果:铜绿假单胞菌敏感于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头孢他啶、哌拉西林;而鲍曼不动杆菌敏感于头孢哌酮及亚胺培南;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敏感于亚胺培南。

阳性革兰菌的耐药性试验结果:表皮葡萄球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两者的数量较多,两者的耐药种类包括四环素类、内酰胺类,但高度敏感于万古霉素。

真菌耐药检测结果:假丝酵母菌较敏感于伊曲康唑、氟康唑、酮康唑,而毛霉菌与曲霉菌对于伊曲康唑、氟康唑、酮康唑都耐药,而敏感于两性霉素B。

讨论

对于VAP,早期预防能有效减少发病率与死亡率。因为各地地理条件的不同、气候环境也不同,所以为患者使用的抗生素种类与时间也会不相同[2]。正因为存在以上多种差异,不同的研究资料数据所得出的VAP菌群分布也有了差异性。目前,大部分研究资料显示阴性革兰杆菌是VAP病原菌的主要部分。近两年的VAP病原菌当中,阴性革兰菌77.35%。对于VAP患者,在临床上多采用广谱抗菌素进行治疗,而且是大剂量长期联合使用,这样的状况,将会改变寄生的正常菌群,使气道内出现致病菌的定植与耐药[3]。所以,分离的VAP菌株的耐药率变得更高与耐药性变得更广泛。从细菌分离的结果来看,阴性革兰菌当中的铜绿假单胞菌为主要菌株,而其耐药性的实验结果表明,以往用于控制铜绿假单胞菌继续生成的药物如亚胺培南、头孢他啶,目前的耐药率已经上升。而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也出现了上升趋势;目前只是对亚胺培南较为敏感,此类菌株的耐药机制较为复杂,容易产生一种获得性的耐药,在有的情况下,或许会共存多种耐药的质粒,从而产生多重性的耐药菌株,对临床治疗造成一定的难度[4]。因嗜麦芽寡单胞菌可以产生锌酶,所以其对于亚胺培南具有天然的耐药性,其对于内酰胺酶也出现了较强的耐药性,因此,控制与治疗的难度较大;本次研究发现复方新诺明对于此菌株有抗菌活性,而此菌株对于其他的抗菌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性,所有对于此菌株引起的病原感染,可以根据耐药性试验结果及临床实际情况来对抗菌药物进行合理的选择。此外,从VAP患者病原菌当中的阳性革兰菌,其主要菌株为表皮葡萄球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这两种类型的葡萄球菌都对万古霉素比较敏感。就目前的情况而言,万古霉素依然是控制葡萄球菌的有效药物,而不宜使用四环素类、氨基苷类、克林霉素、内酰胺类来治疗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由以上的分析可以发现VAP病原菌中葡萄球菌的敏感药物很少,而此菌株存在的数量又较多,给治疗造成一定的难度。此外,主要的真菌有白色假丝酵母菌、毛霉菌、曲霉菌,这些真菌均敏感于两性霉素B。迟发型VAP患者易发真菌感染,其可能的原因为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及皮质激素的使用等;需要注意的是,在临床标本当中发现了毛霉菌、曲霉菌及酵母菌,以上菌株对于伊曲康唑、氟康唑及酮康唑都耐药,因此在临床上治疗真菌感染时,两性霉素B是首选的抗菌药物。

参考文献

1赵丽霞,杨乐,王家平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检测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23):3795-3796.

2方强,李利.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09,17(3):60-61.

3夏斌,周阿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的构成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药业,2011,20(5):13-14.

上一篇:基层乡镇下一篇:矿井涌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