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武术教学改革

2024-05-01

普通高校武术教学改革(精选十篇)

普通高校武术教学改革 篇1

“众所周知,武术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并有着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1]”。随着时代的发展,现有部分教学方法已不适应当今高校发展的实际需求,学生所学内容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严重影响学生就业前景。“普通高校武术教学中存在内容陈旧繁多,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不能把武术教学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相结合等问题[2]”。本研究就普通高校武术教学改革的趋势进行研究,以期为我国高校武术教学的发展提供借鉴和支撑。

1 以综合素质带动专业素质的提高

很多高校简单地把武术与技术等同,从而把武术教学与技术教学等同。这种做法仅仅看到了表面,武术教学应该通过综合素质的提高来带动专业素质即武术技能的提升。高校“要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武术教学指导思想,把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与发展学生的个性相结合,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基本能力的培养[4]”。

武术的专业素质根植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是综合素质厚积薄发的表现。武术综合素质内涵非常丰富,影视剧中甚至有人从书画和音乐中对武术有所领悟。虽然现实中的武术不会那么夸张,但这恰恰反映了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关系。专业素质是武术的直观体现,对其进行的强化不可废止,没有专业素质,其余都是空谈。在专业素质的基础上,高校武术教学更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适应社会发展所必需的素质。因为仅仅依靠专业素质并不能完全符合社会需求的发展。因此高校武术教学改革,具体措施千变万化,但是指导思想必须围绕依靠综合素质提高而带动专业素质的进步。

2 提高科研能力和营销能力

在普通高校武术教学的改革大潮中,学生的两种素质迫切需要加强,即科研能力和营销能力。科研能力从深度上拓展了专业素质,把它与社会需求进行对接;营销能力从广度上拓展了学生的专业素质,大大增加学生自我推销的成功率和可能性。

为适应社会的需求,武术专业学生就要拓展自身专业素质,增加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而这一切与科研是密不可分的,所以高校需要有意识地对学生的科研能力进行培养,具体的措施就是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的兴趣点,抓住当今社会学科研究热点和交叉点,并根据自身特点进行相关知识的探索,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进而提升自身的科研素质。

营销能力是学生与社会真正对接的节点,但是大部分高校的武术教学过程中,营销能力的培养均是空白。因此高校要增加一些营销课程,学生不需要学习复杂的营销理论,他们所需要学习的是消费者的心理,以及营销的一些直观技巧和成功案例。学生运用掌握的营销技巧可以成功地进行自我推销。当下武术领域最为热门的莫过于武术产业,而学生一旦了解了营销知识,从事武术产业比如武术器材的销售,学生本身对各种器材的优劣有着很好的鉴别能力,再加上良好的营销知识,就要产生更好的效果。

3 加强表演能力的培养

表演能力长久以来一直承受着学术界的误解,认为学生应更多的追求竞技能力,而表演能力则不入流。但是社会为竞技武术所提供的空间微乎其微,多数武术专业学生还是要靠表演能力寻求出路。实际上竞技能力与表演能力二者的关系,笔者认为仅仅是侧重点不同,竞技能力侧重的是竞技的过程以及双方的胜负结果,是小众的武术;而表演能力侧重的是竞技过程的视觉效果和观众的感受,是大众的武术。二者也并不是非此即彼势如水火,竞技武术也要考虑效果,武术表演也不是花拳绣腿。所以武术表演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大众所接触的大部分都是武术表演,他们在意的不是动作是否标准套路是否纯熟,而是效果是否华丽动作是否好看,表演能否最大限度地刺激感官。

高校武术教学改革中,培养表演能力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武术教学需要营造具体的情境让学生的武术表演效果发挥到最大,这才是真正的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出发。因此在高校武术教学课程的设置中,要大大加强表演能力的培养,为学生设立多种情境,并分析面对具体情境如何对专业素质进行微调和增加专业素质的表现力,提升视觉效果可以采取何种辅助工具,这些都需要一定的技巧。同时,商业表演是武术的主流,武术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素质,如果融入表演的艺术,在把握观众喜好的前提下,提高武术表演的商业价值不在话下。

4 促进医疗和养生能力的提高

加强养生保健能力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该能力一直是武术学生专业素质的一个必备技能。高校武术教学的课程设置也要逐步向医疗养生能力倾斜。在参与武术活动的过程中,跌打扭伤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学生都粗通一些医疗急救知识,同时也懂得一些养生知识,这已经不是什么值得夸耀的资本。

但是当下高校武术教学改革有必要加大医疗养生能力培养的力度,一方面紧急情况如何处理要重视起来,学生遇到紧急情况不要忙乱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期;另一方面根据相关专业对参与武术活动的人,有针对性地进行养生指导或设置运动处方。养生医疗是当今社会的需要,尤其是健身场所的需求更是与日俱增。大众在工作之余需要一定的运动来缓解工作压力,同时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如果突发情况出现,他们自己是无法进行急救的,只能依靠专业人员,而健身场馆的专业人员也一直都比较稀缺。这时武术学生就能派上用场,实际上在这个过程中,医疗养生起到的是武术产业链的后勤保障作用,可以免除客户的后顾之忧。同时武术学生还可以对顾客的健身动作加以指导,甚至传授一些基本的技巧。

5 提高实用技能教学的比例

当前高校武术教学的过程中存在一个悖论,那就是经典脱离大众,而大众常见的不是一流,加之武术存在表演者水平高低的差异,这个悖论显得尤为突出。针对武术专业学生面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难为大众所接受的现实,让他们蒙上了武术实际应用难以及就业难的阴影。对此,高校武术课程的教学要有意识地与大众需求接轨,接触到大众喜欢的以及当下流行的节点,比如一些简练速成的应用类健身气功就可以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供学生选择。“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社会迫切需要一种医疗保健,休闲娱乐相结合的新型服务体育。武术特有的社会功能,恰恰适应了这一社会需求”[7]。另外,五禽戏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在大众中拥有较好的口碑,如果掌握该种技能,对于相关运动群体的技术指导也将更容易受到社会的青睐。因此,在高校武术教学过程中,适当增加实用技能教学的比例也是当务之急。

6 结语

总之,普通高校武术教学的改革“必须要从传统教育向创新教育转变[8]”,从方向上看,要以综合素质的提升带动专业素质的提升。在综合素质之中,高校要有意识让学生成为武术产业链的一部分。从深度上看,高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将专业素质与社会需求对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从广度上看,高校要注重培养学生营销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推销自我的能力进而增加学生就业成功;此外,还要正视并注重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医疗养生能力和使用技能。注重教学改革首先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全面吸收社会人才信息,培养出社会多元化需求的人才的战略[3]。

参考文献

[1]李宝丰.对普通高校武术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探讨[J].辽宁体育科技,2004,(6).

[3]李玫红.普通高校武术教学内容改革措施及发展趋势[J].山东体育科技,2010,(4).

[4]崔浩澜.高校武术教学与改革的调查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12).

[5]杨啸原.试析武术教学改革[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5).

[6]韩子鹏.论高校武术教学新模式[J].科技信息,2011,(30).

[7]邵建功.体育院校武术教学改革思考[J].武术科学(搏击.学术版),2004,(1).

普通高校武术套路教学的探讨论文 篇2

1高校武术教学普遍存在的情况

武术是一项系统性、延伸性很强的体育项目,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基础功底,特别是武术套路的学习。它对于柔韧、协调、力量等各方面都有着较高的要求。中、小学应该是开展武术套路教学的重要阵地,是普及全民健身的基础和战略重点,但由于种种原因,许多中小学都忽略了这点,所以许多普通高校大学生对武术的理解脱节,就拘泥于传统的想当然。再加上一些客观原因的影响,严重影响普通高校武术课教学的开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学生基础功太差,不适应组织教学

武术项目如果从小练起,有利于在身体素质方面打基础,少儿阶段是发展柔韧的最佳时期,可塑性强。大多数高校学生都错过了这个阶段,现在再想提高柔韧性难度很大,而且还比较容易受伤。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绝大部分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并未参加过正规、系统的武术学习,达不到武术基本技术及发展武术必需的身体素质。武术虽被列为小学体育教学大纲的基本教材,但是真正按照大纲要求完成教学任务的学校却很少,因而造成了中小学武术教学的空白,大学的武术教学加大了跨度,增加了难度。在学生眼里教师的示范动作看起来就是神往,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出现懒散、厌学情绪。

1.2学生认识浅薄,对武术的错误理解

武术本身本来就经历从民间文化向现代科学演变的过程。而大学生仅通过由武术有关的武功片等的了解,对武术缺乏必要的感性认识,容易形成武术就是舞刀弄剑,武术就是打人,更有少数学生把武术直接生硬地与“飞天遁地”连接起来,认为练武术要有所成,就能够飞檐走壁,就能够刀枪不入。电视、小说中的招势名称就成为了他们所熟悉所认定的武术动作,这样过分的虚拟化、夸张化的武术观点将学生领进了“武术是神功”的误区,在学生脑海里建立起了错误的认识。还有的学生将现在的武术教师等同于古代的拳师,讲门派、分类别,片面追求搏击所带来的快感,把武术的套路运动和搏击运动混为一谈。这些不好的影响严重阻碍了武术在学校的顺利发展。

1.3高校普遍重视不够,教师也缺乏教学热情

由于武术在我国现行的《体育教学大纲》中不占重要位置,而教学内容、教学时数与其他体育项目相比偏少,而且又并非达标体育项目,高校往往忽略对武术教学方面的经费投入,这与高等教育的属性是完全不相称的。体育场地、器材和经费是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必要的基本设施,就无法保证学校体育任务的完成。资金、场地、器材等物质方面的问题都得不到解决,课堂教学无法正常进行,教师便难以提高工作热情,这对搞好武术教学是极为不利的。

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地方,他们要掌握高深的科学与文化知识,同时,要有健康的体魄和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成为未来社会的栋梁之才,并能为国家做贡献。

2解决高校武术教学困难的基本途径

2.1开展武术套路文化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认识

中华武术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在武术理论教学时可以从中国功夫谈起,如南少林、北武当等,在讲解中把武术的目的、意义等讲清楚,同时把武术套路的特点、比赛方法、健身价值、搏击原理向学生全面介绍,通过教师的教学,使学生对武术套路的学习产生热情,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武术套路教学中,武术文化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用科学的世界观来看待武术,抛弃那些虚幻不切实际的观点,将武术落到实处,武术教师不仅要传授武术的技艺、技巧等训练方法,而且还应该将科学的武术理论知识、武术的发展历史、武术的作用价值等文化学习内容教给学生,促使学生认清武术的本质。

在武术理论学习中,尤为重要的是,要进行“武德”教育,树立良好的习武风尚,坚持高尚的道德情操:要让学生真正懂得,习武是为了锻炼身体、磨练意志、活跃课余文化生活,更好地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而决非为了打架斗殴、争强好胜。此外,还应提倡现代的新型师徒关系,发扬尊师重教,敬老爱幼的良好风尚,反对封建宗派观念和搞哥们义气的旧习。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从根本上了解武术的本质,而且还促进了学生形成见义勇为的高尚思想。

2.2武术套路整合教学方法

武术套路技术,属演练性技术。它是以武术的基本技术要素为内容。以攻守进退、动静虚实、刚柔疾缓的变化规律为依据。构成套路运动形式所表现出的具有竞技、健身、表演性质的徒手和器械的操作技术。武术套路的操作技术是学生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符合武术运动规律的操作活动方式。它包括技术要素、动作技术,组合技术、分段技术和整套技术,各项技术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

动作整合是武术套路教学步骤的一个重要阶段,可以根据套路内容把套路练习进行重新整合。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基础,把较难的动作进行简化和拆分,把整个套路动作分解成一招一式的单个动作,通过对单个动作的示范演练,强调动作的规格、步法、步型,体会动作的攻防含义。在大多数学生掌握单个动作的基础上,再要求精确的掌握套路技术各动作间的动态联系。通过组合技术教学,可以使学生在掌握动作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各类动作的质量,改善动作技术之间相互衔接的协调能力,逐渐向完整套路过渡。

2.3抓好武术套路的编排和创新工作

武术的内容很多,那些难度大、要求高的武术套路由于大多数学生基础功差而不能接受和掌握。武术教育工作者应该正视这一问题,加强武术套路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武术教材应具有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特点,以不同的学习对象为主体,根据各自的培养目标和任务有所侧重,教材应给学习者提供学习、练习、参与竞赛、组织各种武术活动的方法。

2.4重视武术教学,提高武术教学师资力量

场地器材条件是影响普通高校武术发展的另一重要因素,目前很多高校武术教学主要是在室外进行,很少有运动队的高校训练在室内进行,许多学校几乎没有专门的场馆进行教学、训练。尽管室外可以进行武术教学。从长远来看,各校应该加大场馆设施的建设力度,只有为教育教学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才能保障教学质量的逐步提高。

师资力量是开展武术教学的有力保障,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由于武术技术教学以领做为主,注意示范、注重直观,而且强调动作规格,突出劲力充足和精神饱满,因此武术教师的示范动作是相当重要的。教师业务水平、组织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好坏。因而,这对教师的示范要求比较高,那么教师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必须过硬。大力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有效的促进武术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

3高校武术教学对传承民族精神有重要意义

普通高校武术教学方法探析 篇3

摘 要 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探究性学习方法、范式教学方法、导学——学导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等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技术的掌握和提高。

关键词 武术 教学方法

武术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集哲学、医学、兵法、养生、艺术于一体,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武术文化体系。目前,武术成为我国各普通高等院校体育课程重要的教材。武术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高校体育工作的改革与发展。

一、探究性学习方法

由于我国现行的甄选人才的考试模式,致使接受性学习成为中小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极大地遏制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探究性学习是对传统接受性学习的重要补充。

所谓探究性学习,包含两个含义,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一种教育理念或策略;一种专题研究活动,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探究教学的本质特征是不直接把构成教学目标的有关概念和认知策略告诉学生,取而代之,教师创造一种智力和社会交往环境,让学生通过探索发现有利于开展这种探索的学科内容要素和认知策略。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围绕着教师提出的问题、或者学生自己的认知需要展开。问题是探究性学习的核心,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二、范例教学法

范例教学法是在一组特定的知识中选出有代表性的、最基础的、本质的实例,通过这些实例内容的讲授,使学生掌握同一类知识的规律,举一反三,获得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方法。以范例作为传授知识的工具,是范例教学法的主要特点之一。武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技术动作的主要特点与要求,重点讲解,引导学生进行类比,发现共性与个性问题。引导学生对其它相似技术环节做进一步分析,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通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三、导学——学导教学法

传统教学模式都是从教师如何去教这个角度来进行阐述,忽视了学生如何学的问题。现代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是重视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对教学的参与,根据教学的需要合理设计“教”与“学”的活动。导学——学导教学法是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导学——学导”教学理论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学的一种教学理论。教师导入新课内容,使学生了解教学目标及要求,并从直观教学出发,教师对技术动作进行示范,并向学生展示太极拳图片、多媒体教材等直观教具,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要求各自练习,互相探讨,教师巡回指导,在学生“卡壳”时给予启发点拨。在自练之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各自对所学技能发表看法和演示,教师对共性问题和学生质疑进行示范、答疑。再练习一段后,教师进行重点、难点的精讲和示范,并指出技术练习中出现的错误动作以及多余动作,使学生的动作技能不断得到完善。“导学——学导”教学法的实质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综合教法。在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基础上,教师给予正确的指导,从而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优化教学过程。导学——学导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

四、多媒体教学法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多媒体以其生动、形象、直观、信息丰富、便捷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我国各级学校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在普通高校武术课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武术课重要的辅助教学手段。

目前,我国普通高校绝大多数没有室内武术场馆,多媒体教学受到极大的限制,有限的教学时数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利用校园网络太极拳多媒体课件浏览与下载,以及即时通讯软件群的建立,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更方便快捷。多媒体建立起师生互动的平台,能够最大程度延伸武术课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除了可以使学生反复观看所学技术动作图像以加深理解,还可以对学生的练习动作通过摄像技术和计算机处理,让学生自己观看自身的技术动作,并与标准动作进行对比,找出错误动作并加以改正。

五、综合教学方法

普通高校太极拳教学方法的选择不能简单、刻板,教师要认真分析各种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根据教学规律,加强教学设计、优化组合,才能提高教师执教水平,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武术运动是我国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吸引着年轻人的喜爱,成为普通高校体育课的重要教材。教学方法研讨不仅是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需要,也是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自身发展与完善、提高教学水平的需要。

武术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方法、范式教学方法、导学——学导教学方法等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技术的掌握和提高。

参考文献:

[1] 魏得建.探究教学方法在太极拳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

[2] 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Z].教体艺[2002]13号.

[3] 康鹏扬.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教学方法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11(第30卷).

浅谈普通高校武术教学改革 篇4

1.1教材不新颖, 教学方法单一。目前大多高校的武术教学教材都是1956年国家体委组织编写的各种初级甲组、乙组规定套路, 主要内容以五步拳、初级长拳、简化太极、普通棍术、剑术等。这些武术动作在数量、样式上很多, 但是过于陈旧, 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特别是有许多现代体育项目进入高校体育课堂, 吸引着追寻时尚的年轻群体, 作为传统的武术项目受到很大的冲击。同时在武术教学的方式方法上缺乏创新, 主要采取”老师示范教学、学生模仿作业”的方法进行授课, 很难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与其他竞技体育相比缺乏竞争力。

1.2突出技术教学, 忽视理论教学。目前高校武术教学通常以老师先整体示范, 再分步讲解, 学生进行模仿训练的方式进行。绝大部分老师都把重点放在动作的线路上, 缺乏对武术理论的讲解, 重视外形忽视武术内涵。学生学习只是模仿武术动作, 对武术的理论知识, 文化内涵不了解, 对武术的攻防技术、实战应用更是知之甚少。

1.3教学跟不上时代发展。在当前我国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 武术的教学观念滞后, 武术人才缺乏, 武术教学内容陈旧, 方法缺乏创新。在高校的武术教学上只注重技术的传授, 并没有把发展机体、增强体质和培养身心作为主要目标。高校武术课堂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手段陈旧, 整个教学活动没有创新、缺乏活力, 不利于学生的整体发展。

2.对武术教学上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受武术传统教学观念影响, 教学改革存在阻力。目前, 不少高校的武术老师观念陈旧、在武术教学上还采用老方法、老套路, 对新兴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缺乏尝试, 不能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因材施教。在改革创新上缺乏勇气, 不尝试新的方法, 只是按部就班的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 不管学生爱不爱学、学得怎么样。没有把改革的思路贯穿到武术教学的实践中去, 致使改革的措施和方法与改革的初衷背道而驰。虽然有些高校规定了一些新颖的教学内容和模式, 但在教学的实际应用上却无法得到有效的落实, 通常是换汤不换药。

2.2武术教材陈旧, 严重影响武术教学的发展。一直以来高校的武术教材都是沿用国家体委编写的老教材 (主要包括初级长拳、简易太极、简易棍术、初级剑术等) , 武术理论教学只是学习武术竞赛的一些知识, 并且课时较少。这些教材编写年代久远, 没有时代感, 并且这些教材都是以武术套路技术为主要内容, 与普通高校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当今时代发展有距离, 不少学生对武术只是一知半解, 武术课上也只是学习一些套路, 没有实际应用。这些都严重的阻碍了武术教学的整体发展。

2.3对武术教育改革认识有偏差、改革成果难以巩固。目前, 高校学生的人数年年增加, 教师的工作量也不断增大, 同时各个高校对老师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 高校老师不但要承担着教学任务的加重, 而且还要承受着教学成果、职称评定等带来的压力, 这些客观因素都严重的影响了教学改革。同时随着学生数量的增加, 使部分武术老师对教学的改革缺乏了动力, 在思想上缺乏主观能动性, 这也使得改革成果难以巩固。

3.如何强化高校武术教学改革

3.1以“强身健体”为目标, 进行教学理念创新。要创建“强身健体”的教学理念, 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以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运动技巧、社会适应为主体目标, 打破传统的武术教学模式, 倡导开放式教学, 提高广大学生对武术的兴趣爱好, 要在课堂上开展一些小活动活跃氛围,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启发式教学, 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此外, 可以把武术教学与现代健身项目结合, 在带来新颖的同时, 提高学生对健身重要性的认识, 促使他们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3.2以“简单易学”为目标, 进行教学内容创新。高校的武术课主要是针对大部分学生, 是普遍式教学, 不需要复杂多变的套路, 套路多既难学又枯燥。我们要通过简化套路使武术教学简短、易学、实用。一方面要简化难度, 反对高难技术的教学, 要让人人都能参与其中;另一方面要开设多个内容, 如攻防技术、拳术组合、兵器实操等, 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在武术教学的内容上, 要考虑整个体系的系统性、科学性、发展性, 要借鉴其他体育项目, 让武术教学内容不断丰富, 不断发展, 让学生喜爱上武术运动。

3.3以“愉快互动”为目标, 进行教学方法创新。要解决学生课堂训练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就要从改革教学方法上入手。第一, 尽量要减少枯燥的讲解示范, 多给学生尽可能多的空间和时间, 进行启发式教学, 让学生自主学习, 这样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二, 要营造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充分的调动起广大学生的积极性, 开发学生的创造力, 让其产生对武术的兴趣爱好。第三, 要活跃课堂气氛, 采取互动式教学, 加强老师与学生,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互动, 开展一些集体竞赛游戏。第四, 要与实际相结合, 可以模仿一些武术的实战应用技巧, 让学生体验武术带来的安全感, 同时要结合武术理论, 提高学生对武术的认知程度, 激发出学生学习武术的热情。

结束语

普通高校的武术改革要以“强身健体、简单易学、轻松愉快”为目标进行改革, 主要是要激发出广大学生对武术运动的兴趣爱好。改变武术教学的老套路、老方法, 把武术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相结合, 根据武术的特点设计武术课程、编排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 使中华民族的这一瑰宝能够长盛不衰, 发扬过大。

参考文献

[1]吕小黎.试论高校武术套路教学改革与创新[J].科技世界, 2013, 34:81-82.

[2]王博.高校武术教学改革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 2014, 33:201-203.

高校武术教学方法与评价模式探索 篇5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6-000-02

摘要在武术教学中教师应联系实际,结合具体的武术动作恰到好处地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恰当地运用各种评价方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武术的积极性,又能提高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

关键词武术教学方法评价

武术教学是高校体育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增强大学生身心健康、培养优秀道德品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等方面有着其他体育项目不可替代的作用。武术动作不单纯是手脚协调,更有攻防技击意义的教学,需使学生明确甚至会使用各招各式的用法。为了更好地开展这项运动,根据实践经验,浅谈以下武术教学方法与评价。

一、武术教学方法

(一)示范教学与语言讲解相结合

示范教学是由教师向学生展示具体动作,利用学生的感官,通过观察了解和掌握武术动作。由于武术动作的复杂多样,就决定了示范教学在武术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教学中,教师的示范要准确到位,难度大的动作要尽量保证进行多方位示范,便于学生全面掌握武术动作。语言讲解是要向学生说明教学目标,动作名称和要领等,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教师讲解时要做到简明扼要、生动形象、突出重点,讲解清楚每个动作的运行路线和连接部位,在使用武术动作术语的同时,适当采用较通俗的语言,确保学生完全听懂动作要领,便于理解和记忆。在实际教学中,应将示范教学和语言讲解两种教学方式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的眼睛和大脑同时活动,观察和思维相结合,快速掌握武术动作,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完整教学与分解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完整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把练习内容从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地完整教给学生的一种方法。完整教学运用于教学的初始和教学的后期,其最大优点是不破坏练习的技术结构,保持练习技术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学生建立和掌握完整的技术概念。在完整地组合动作示范时,要特别注意手、眼、身法、步的协调配合,必须优美正确,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分解教学指的是把一个完整的练习内容,合理地分解成若干部分,并按部分进行多次练习,然后达到完整地掌握运动技术的一种教学方法。分解教学最大优点是可以简化教学过程,缩短教学时间,使学生更快地掌握完整的身体练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完整教学和分解教学两者在教学中应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在教学中首次出现的套路或动作,教师一般都要采用完整教学法,把全套动作从头到尾展现给学生,它可使学生了解动作的全貌,建立动作的整体性概念。

(三)多种练习方法交叉综合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课程任务和内容安排学生进行练习,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武术动作。练习法主要包括分解与完整练习法、集体练习法和重复练习法等,多种练习法交叉综合运用,有利于学生巩固和提高所学的技术,利于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在练习时适当采用小群体教学法,增加师生间和学生间的沟通,在练习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学习的积极性,既增加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循序渐进,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武术动作复杂,难度大,要求高,因此在教学中不能急功近利;安排运动负荷不能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教学内容、方法及负荷都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由未知到已知,逐步深化,不断提升。合理科学地安排运动负荷能够更好地使学生掌握武术技术、技能,更有效地发展身体全面的素质,有利于武术的教学。

二、武术教学评价模式

(一)武术教学评价

新的体育课程把“健康第一”定位为课程的中心目标,分为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运动参与运动技能五个领域,因此仅仅用定量的评价、传统的评价无法真实地反映学生所达成的学习目标。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师评、学生互评更显科学合理和人性化。在武术教学中体育教师应带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走进课堂,树立新的评价理念,思考新的评价方式,制定一个比较科学、合理的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把评价制度与课程改革的要求、素质教育的要求一致起来。同时教师也要在评价制度中及时审视、反思自己的教学思想、行为,真正体现出学生互评是一个师生共同发展教育的过程,表现出新体育课程在评价上的优势。

学生互评前教师首先应做好指导工作:确定等级标准,讲清项目的特点及正确的示范动作和成绩标准。其次,互评后邀请动作做得好的学生进行再示范,教师点评。再者,还必须对学生互评时评价好的学生进行表扬,抓住主要优点进行评价,适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学生互评的优势

学生互评有以下几方面的好处:第一,学生们互相评价时往往是站在同一个高度来看问题,这样更直接,也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第二,学生们在评价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加深认识,甚至是对问题的理解上升一个层次,从而提高学生的比较和分析能力;第三,这样做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第四,在学生进行评价的同时,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提高。

三、总结

武术教学方法的改革,必须顺应现代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其改革要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我们实事求是地去探索、创新,武术教学方法的改革与评价模式一定能朝着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普通高校武术教学改革 篇6

关键词:武术;教学;魅力;原因;对策

普通高校武术教学的发展对于武术发展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要想提升高校武术教学的魅力,就应该紧紧地抓住高校学生这个后备主力军,使他们成为武术的继承者和传承者。这样就可以使武术这门国粹后继有人,发扬光大。

一、武术教学魅力的现状

1.教学内容

武术教学理论承担着让学生了解武术历史、武术渊源及武术特点的重任,这对武术的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高校的武术教学理论部分和技术部分的学时各占20%和80%,但是理论课的设置形同虚设,主要是因为课程学时少以及理论课大多安排在期末;理论课的内容主要是以武术技法、法规为主,对武术的精髓、内涵、文化、精神却没有涉及。

2.教学方法

目前,高校的武术教育手段比较单一,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学生的个性严重受到压抑;或者武术教师要求不严,学生在武术课上没有任何压力,对武术的钻研和学习也就随心所欲;教师在传授过程中强调模仿,于是学生机械被动地模仿,扼杀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这些原因都使得教学质量不高。

3.教学考核

很多高校在武术考核上没有理论考核,仅仅只有武术技法考核,在技法的考核上也只考所学的整套套路,加上在考核中教师要求不严,考核形同虚设,学生无任何压力,考核无法综合反映出学生的武术水平。

二、武术教学缺乏魅力的原因

随着近年来教育体制的改革,以及民族文化传承的日渐衰落。武术在教学过程中越来越不受欢迎,这其中存在很多现实因素。武术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需求脱节,造成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体会到武术带来的体育魅力、教育魅力以及文化魅力。而且,学校对武术教学的课时安排明显不足,自然难以在教学中全面介绍武术的一些文化内涵。

目前的武术教学方法改革不到位。从教学上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讲解和示范居多,学生缺少实练机会;从考核上看,普通高校在武术考核中往往采用单一的考核方式,仅仅对学生的理论掌握进行考核,而对于武术学习态度、武术的表达理念等考核较少,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态度不佳,难以理解武术的真谛。

另外,普通高校的教学环境以及教师的教学能力还存在着不足。对于教学能力,不是要求教师的学历要有多高,而是要求教师在对武术的理解上达到一定层次,如中国博大的武学奥义、仁人思想等,这对于学生理解武术思想很重要。

三、提升高校武术教学魅力的对策

1.增强武术的文化内涵

武术体现出了我国的人文特色以及文化特色。学习武术,学生需要提升文化素养,这样才能够在武术中有所悟、有所感。

2.促进教师整体素质提升

武术教师的教学素质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因为教师作为我国民族文化传承和弘扬的主体,担当着将我国的民族文化发扬光大的职责,肩负着传递我国武术思想的重任。促进武术教师队伍的素质提升,需要从技能、思想认识等方面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整个教师队伍素质的提升。

3.增进武术交流,推动武术魅力教学

高校应该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武术交流活动,通过不断交流提升学生的武学修养。同时高校之间的武学交流也能提升教学水平。武术交流可以展现武术教学的魅力,教师可从中寻找出不同的教学方法。

武术作为我国的国粹之一,它的文化价值是不可估量的,但目前很多人对武术的内涵不清楚,对武术的知识不了解。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主要从高校武术教学的角度对武术后备力量的培养进行了分析,分析了当前高校武术教学中面临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参考文献:

[1]陆能.体育教育观念的转变对高校武术教学的影响[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11,21(z1):218-219.

[2]陈健,王阜存,林少娜,等.高校武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26(5):665-666.

[3]秦子来.高校武术教学“分组讨论——掌握学习”模式的实验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41(12):79-81.

普通高校武术教学内容改革初探 篇7

一、近年来武术教学内容变化分析

通过对近几年普通高校体育教材中武术部分内容分析发现, 武术教学内容已从单一的套路教学转变为以套路为主的多项目教学。这种转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武术教学改革的深入, 教学模式也从普修向选项课 (俱乐部制) 模式转变, 教学时数的增加, 为武术教学提供了较大的活动空间。如何利用好这些空间已作为武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经过近几年的武术教学改革, 教材的选择突破了以往统一利用同一教材的界限, 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使得教学内容选择的余地更宽更广。但是在具体教学内容的选择及优化设置上还需要更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改革思路

1.合理选择武术教学内容

普通高校武术教学没有统一的教材, 从而缺乏系统性、科学性, 造成以单一套路教学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模式, 而教学内容的选择, 对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教学内容中技术动作难易程度、教学内容是否是学生所喜爱或感兴趣, 都会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 高校武术教学内容, 应切合大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兴趣进行合理选择。

(1) 加强基本功、基本动作的教学

通过基本功、基本动作练习, 学生身体各部分得到较全面的训练, 为提高武术技术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普通高校大部分学生未曾接触过武术, 身体柔韧性、协调性相对较差。通过武术基本功、基本动作的练习, 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各个关节、韧带的柔韧性和灵活性, 提高肌肉的控制能力和必要的弹性, 还有助于学生更快地掌握技术动作, 增强学生的体质。但是, 由于学生身体素质较差, 在学习动作上就存在一定的难度, 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对学生身体素质掌握的程度, 制定出与学生素质相适应的考核评价体系,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武术积极性合主动性。

(2) 增加技击内容教学

技击性是武术的本质特性, 也是武术区别于其他项目的重要特征。武术动作大多都含有一定的功防含义, 在武术教学中增加技击内容的教学, 使学生掌握一定实战技术和实战经验和能力, 有助于学生正确的理解和掌握武术动作和要领, 对提高武术教学质量, 增强学生体质起着重要作用。

(3) 拓宽武术理论知识面

现阶段武术教学偏重于技术教学, 而在武术理论方面的教学比较缺乏。武术是在中华民族文化的氛围中孕育、产生、衍化发展, 自然融入了传统哲学、中医学、伦理学、兵学、美学、传统养生学等多种传统文化思想和文化观念。

随着武术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较多采用专项或俱乐部制的教学模式, 其结果是武术理论教学课时比重相应增加, 最终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了解武术。因此, 教师根据各校的具体情况, 选择性介绍武术与其他传统文化的关系, 加深学生对武术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其次, 增加图解知识和术语教学, 使学生正确地掌握武术图解方法, 同时, 鼓励学生自学自己感兴趣的套路,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对技术动作的理解能力。尤其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提倡和鼓励学生自学自练的前提是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 并对学生自学过程中的难点给予指导, 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热情。如果没有较好的自学方法和教师的引导, 没有自学的能力, 学生习武热情就会被深奥晦涩的武术内容所磨灭。第三, 利用多媒体电化教学。通过电化教学, 学生对动作技术有了更深的感性认识, 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武术欣赏能力, 使学生了解不同拳种的风格和特点。第四, 加强武德教育。武德是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在社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应具有的道德品质。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武德教育, 使学生明确习武的真正目的, 崇武尚德, 使学生能够用高尚的武德思想理顺自己用武行为。

2.优化武术教学内容设置

就高校武术教学中武术的教学内容设置问题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 学生对散手、太极拳 (剑) 、防身术等方面的教学内容比较感兴趣。而且学生对武术的技击性理解受小说和影视等方面的影响较大。因此, 在武术教学中, 在完成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后, 可以介绍一些散打和防身术等方面的基本动作和基本技术, 也可以穿插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 在专项课教学中, 也应改变以前的旧模式, 尝试把散打、太极拳 (剑) 、防身术纳入专项课教学内容, 从而改变以往单一教学模式, 使武术教学走向多样化。我校在武术选项课教学以散手和太极拳为主要教学内容, 以防身术、擒拿等实用性较强内容为辅的教学新模式, 从反馈信息来看, 这种教学模式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此外, 开设哪些教学内容, 武术教师专业技术和业务水平是关键。武术属于技能类表演项目, 教师专业技术和业务水平越高, 学生学习积极性也会相应提高。教师要发挥自身的专长, 在对学生做一个较全面的调查基础上, 选择学生较喜爱的项目, 有侧重点的进行教学, 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 各高校武术教学开设哪些方面的内容, 不仅要考虑到学生可接受能力, 还应根据各校师资情况, 优化武术教学内容设置, 使武术高校中得以健康发展。

三、结论

高校武术教学内容要体现出系统性、科学性、全面性。注重武术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的练习, 以提高学生专项素质和身体素质。增加技击内容教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优化武术教学内容的设置, 全面提高教师业务和专业技术水平, 积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培养学生自学意识, 提高学生对自己所喜爱的武术内容进行选择性自学的能力, 使他们了解和掌握武术文化的真正内涵。

综上所述, 普通高校武术教学内容应根据各校的具体情况有选择性的进行, 优化教学内容设置。同时, 学校应对武术教学给予大力支持和资助, 提供武术教学所必需的器械和场地设施, 为武术教学顺利进行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杜寿高, 李佳静, 庄亚军.武术在普通高校中的发展探析[J].化工高等教育, 2002, (4) .

论高校武术教学改革 篇8

1 以促进大学生武术终身思想和终身能力为教学目标

现代体育教学目标具有导向性、层次性、系统性、灵活性和检测性特点,认识这些特点是准确把握体育教学目标的内涵和提高教学效果的基本要求。既然社会对武术需求的强烈程度已经得已证实,学校在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中尽量把学生喜欢的武术考虑进去,问题就会容易解决得多。终身体育思想的树立是现代社会对体育的客观要求,体育教学目标应当反映体育教学效益的长期性、延续性,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体育教学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任务的基本途径。学校体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体育课,它是学校教学计划中所规定的必修课,因此,在通过武术教学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他们的健康水平的同时,为大学生步人社会以后能自觉地对武术继续科学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奠定基础要成为现代高校武术教学目标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要培养大学生对武术的直接兴趣的基础上,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引导大学在此基础上使之成为武术终身化爱好者。学生对武术的间接兴趣,使他们能主观能动地去学习、掌握和总结正确的、适合自己的武术锻炼手段与方法,使他们既能树立对武术的终身思想,又能形成对武术终身锻炼的能力。

2 进行武术教学内容改革并不断优化教材

众所周知,体育教学需要不断地进行教学内容改革,提高教材的实用性,以适应时代不断发展的需要。高校武术教学在不断发展,教学内容的合理化是提高学生兴趣的关键,教材是教师的指南针。高校武术教学内容应切合大学生的兴趣进行合理安排,在武术教学中应插入攻防技术明显的散打与内家传统等内容,通过体现武术的技击性来激发学生习武的兴趣和动力。在采用的教学内容中,要遵循终身教育的规律,对这项工作的长期性要有充分的认识,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掌握武术动作的技击方法,提高学生的防身自卫能力并在对抗教学中,使学生学习武术技术得到运用和发挥,同时能够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拼搏精神和敢于实践不怕吃苦的意志,使学生在精神、意志品质、身体素质上都能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高。让他们在功法练习中得到内外兼修的体验,在攻防的对抗中体验动作的实用性,以此来增加学生习武的兴趣与爱好。

3 加强师资力量并提高武术教师及素质及教学水平

随着我国课程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我国武术课程的改革将发生较大变化,这是我国课程改革史上又一次历史性进步。但目前高校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师素质有待提高的问题,而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升与体育课程的改革创新及实施休戚相关。笔者认为体育武术教师的素质应在以下三方面予以加强:一是明确武术课程意识。唤醒武术教师正确的课程意识是提高武术教师素质的基础性工作;二是积极的课程问题意识和责任意识。体育课程的改革需要教师主动发现现行课程实施与学生需要、社会发展需要之间的差距,及时了解课程问题,这是体育课程改革的前提。然而教师还要有课程改革的责任意识,有课程改革责任意识的教师,不仅会积极主动注意课程问题,而且会积极去解决问题。相反,一个认为课程改革不是自己“分内之事”的教师,他很难主动地有意识去注意课程问题,更谈不上积极改革体育课程了;三是具备武术课程改革的能力。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其次要树立自我提高教育能力的理念。

4 改革教学方法并加大投入以完善教学设施

武术教学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正确动作技术和不断提高动作技能并使学生在实践中有效地运用的过程。由于武术教学内容丰富、动作结构繁杂,给学生的学习和老师的施教带来一定难度,而且武术对学生的速度、力量、柔韧、协调、耐力等素质有较高的要求。因此,武术教师应从武术教学实际出发,,综合运用心理学知识、反馈理论以及想象训练法、因材施教法,提高武术教学水平。此外,场地、器材是教学活动的物质基础,是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障。武术套路动作变化多、路线复杂,因为没有示范镜,教师为了让学生看清楚动作变化路线,只好一遍一遍地示范,才能让学生看清楚。一堂课下来,教师很辛苦,而学生学的东西也很少,同时运动强度、密度都明显降低,达不到上体育课的目的。而一些条件好的学校,室内场馆、地毯、示范镜齐全,自然武术课就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室内场馆和一定的现代化教学设施是必要的。如果碰到雨天较多,而又无室内场地,体育教学活动只好“听天由命”。另外,如果有为体育课准备的多媒体教室,就可以把有些不宜做或做不清楚的腾空动作演示给学生看,既使学生有了直观的认识,又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摘要:目前我国高校的武术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师资队伍、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都存在问题, 高校武术教学需要进行必要的改革, 提高学生学习武术的积极性和改进武术教学, 以期加快教学改革的步伐, 加强传统武术在高校教学的研究。

关键词:高校,武术,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蔡仲林, 施鲜丽.学校武术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强调应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7, (01) .

[2]张建军.学校武术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08, (06) .

[3]李力, 李全生.对高校武术教学改革策略的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 2008, (08) .

[4]贾宇龙.浅谈对普通高校武术教学现状的分析与改革[J].科技资讯, 2009, (04) .

[5]魏曙光.高等院校武术课教学改革思路与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 (下旬刊) , 2009, (05) .

普通高校武术教学改革 篇9

1、武术本质和武术神秘性产生的原因

1.1、武术的本质

中国的传统武术与现代武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传统武术诞生在农耕文明社会, 依托于民间习武群落, 以拳种为主要代表形式。而现代竞技武术主要是指在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下, 而衍生出来的健身、娱乐和养生等功能。在实践中人们常常会将传统武术与现代竞技武术混为一谈, 从而对武术的认知发生了一定的偏差。而现代竞技武术主要是以长拳为主要代表, 排斥了其它拳种流派, 并且出现了严重的体操化和艺术化, 与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武术存在一定的差距, 这也是当前专家对现代竞技武术出现质疑的根本原因。

1.2、武术神秘性产生的原因

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进步, 中国传统武术逐渐被边缘化, 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 竞技体育融入到世界的主流之中。对于传统武术产生的重要原因, 应该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进行分析, 传统的思想、宗教和民间传说等都对武术的神秘性产生重要影响。虽然当前科学技术水平发展迅速, 但是武术的神秘性仍然存在, 民间传说和著作等涉及到的荒诞、邪魔和神秘的谬论, 对中国人民的思想和行动产生重要的影响。电影或者电视作品上出现的降龙十八掌、黯然销魂和如来神掌等神秘武功, 使人们对武术的认识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使学生不能真正了解武术, 对武术的神秘性认知能力较差, 学生应该对武术教学进行深思。

2、高校武术教学现状

2.1、技击教学

武术的本质是竞击, 如果不能抓住武术的本质, 武术教学就无法顺利开展, 不能解开学生对武术的神秘性。当前的高校武术教学内容, 主要是围绕体操的动作教学来开展武术教学, 对武术特有的拆手却很少涉及。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大学武术体育教学没有对所学的动作进行讲解, 由于存在着学时有限, 学生的武术基础较差, 再加上所学的动作相对较多, 使学生对武术学习套路的精力主要集中在记忆上, 要求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导致教师对武术攻防策略教学涉及的内容相对较少, 增强了学生对武术教学的神秘性。 当前武术教学主要集中在已经严重操作化的竞技武术套路方面, 教学的重点和学生的主攻方向也主要集中在高难度的体操动作上, 学生为了学习高难度的动作, 会出现受伤的情况, 有时甚至连所学动作的名字都不清楚, 使竞技武术教学失去了意义, 学生不能学会防攻的方法, 当前的高校武术教学没有抓住武术技击的本质, 也无法消除学生心中的神秘感。

2.2、文化教学

教育的最主要核心是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武术是中华文化传播的主体, 而武术教学是向学生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形式。当前的武术教学形式出现了一定的偏差, 训练内容会使学生感觉到枯燥和厌倦。另外, 文化教学呈现出历史性和趣味性的特点, 与技术教学具有很好的互补性, 而武术教学缺乏技术训练, 导致学生的武术学习兴趣降低。在武术教学中, 武术史是武术教学中的基础课程, 但是在当前的体育院校武术类学院中, 武术课程处于边缘学科的状态下, 武术教学课程中包含的传统文化没有在教学内容中体现出来。而对于非武术专业的学生来说, 能学到一点武术方面的动作就显得难能可贵了, 对于武术教学的理论知识根本涉及不到, 导致学生不能对武术教学进行了解, 出现武术的认知偏差。相对于专业体育院校的武术类专业, 高校体育院校的武术选修课受众面相对较广, 并且参与的人数众多, 如果不能对这些学生进行武术神秘性的认知, 就无法在武术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的传播, 也就无法促进武术教学的良好开展。

3、高校武术教学的几点建议

3.1、因地制宜, 开展特色拳种教学

中国的传统武术存在着拳种流派多的情况, 是促进高校武术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前高校的武术教学主要以竞技武术为主要教学核心, 并且在教学中没有充分体现出教学的特色。因此, 在武术教学中, 应该以传统武术为主要的教学核心,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武术教学的要求进行系统分析, 因地制宜, 根据当地的特点, 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拳种教学。让学生对武术教学的内容进行深入了解, 促进学生武术技能的提升, 同时也能够发挥当地的特色武术, 对武术的弘扬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2、重视武术击技和传统文化教学

高校开设的传统武术教学课程, 主要是由武术的套路和武术对练的形式展开的, 要求规定每学期要教会学生十几个武术动作, 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 来进行武术技击和文化的学习。另外, 为了弘扬武术精神, 武术教学也会在选修课中出现, 可以让其它专业的学生也进行武术的学习, 使更多的学生学会武术知识, 对武术的弘扬具有重要作用。同时, 也要促进武术教学与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 在武术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 丰富教学的内容, 起到文化灌输的效果。

3.3、引进民间武术人才

武术在中国的发展历时悠久, 其中蕴含的精神也被各地区广为流传。武术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高手在民间。该句话具有一定的依据性和可靠性, 与历史上大多数武术高手流传在民间这一事实相互契合。民间武术体现出原汁原味的武术内容, 他们对武术的神秘性具有最直接的联系, 并且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而民间的武术高手由于没有受过正规的武术训练, 对武术的理论知识不能很好的了解, 所以当前对武术人才的运用, 还集中在高校的武术人才上。所以应该对人才任用制度进行改革, 对民间的武术人才进行大量引进, 给武术人才的发展提供条件, 促进武术教学的进步和发展。

4、结论

高校武术教学作为传承传统武术的重要形式, 在武术教学中, 打破学生心中存在的神秘武术现象, 促进学生武术认知能力的提高, 对武术的本质进行深入的理解, 促进中国武术的繁荣和发展。 同时武术的技击和文化是武术教学的核心, 能够帮助学生解开心中的迷雾, 使武术在良性的轨道上进行发展。 理清武术教学的思路, 能够保障武术教学改革的顺利开展。

摘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 国家重视对人才的培养, 培养武术人才可以推动武术走出去, 提升中国文化的号召力。同时武术自身也具备一定的神秘性, 依附在武术身上的神话传说、巫术以及迷信存在着与生俱来的神秘感, 在一定程度上遮盖了武术的真面目, 造成了人们对武术的曲解, 阻碍了武术的良好发展。本文主要从武术的神秘性出发, 教会学生认清武术的本质, 对当前高校武术的教学现状做出系统的分析, 并针对分析的结果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武术,神秘性,教学改革,建议

参考文献

[1]毛逸伦.浅谈高校武术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实施美学教育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2, 01.

[2]虞定海, 罗卫民, 郭玉成, 王立峰, 李守培.武术学科发展研究报告 (2008-2011年) 武术学科发展综合报告[J].中华武术 (研究) , 2012, 03.

[3]曾桓辉.大武术观视角下的学校武术教育再思考[J].中华武术 (研究) , 2011, 03.

[4]曾桓辉.大武术观视角下的学校武术教育再思考[J].搏击 (武术科学) , 2011, 07.

研究普通高校武术教学现状及对策 篇10

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本文随机选取了全国15所普通高校作为研究对象, 以发放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对高校武术教师和在校学生进行调研。其中共发放问卷500份, 其中收回问卷500份, 有效问卷为479份, 有效率95.8%。

2、普通高校武术教学现状

2.1、武术课程教学内容开设普遍, 但学生认可度不高

在所调查的15所普通高校中, 全部开设了武术公共课程, 实现覆盖率100%。在座谈中, 学生对于当前高校开设武术课程的内容持个人意见, 一方面学生愿意学习和了解传统武术知识, 认为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也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文化, 对于其中的格斗部分是学生渴求的知识核心。另一方面, 对于现在学校所开展的武术教学实际内容来看, 大部分高校是按照教育部的教学大纲所开展的, 传统武术开设的学校只有1家, 而希望学习传统武术的学生占总人数的50%以上, 在需求和教学方面, 学生和学校间产生较大的分歧, 失衡严重, 这不利于教学的开展。学校所开展的教学依据国家所规定的武术套路, 按照严格的初级武术内容, 实行考核和开展教学计划, 严重挫伤了学生对于武术学习的积极性。

2.2、武术课程教学动作复杂, 掌握难度大

在对高校大学生调研中, 46%的学生认为喜欢武术, 但是对于现代武术的认可程度和接受程度并不高。大家表示, 现代武术在内容设定上动作过于复杂, 掌握起来难度非常大, 加之严格按照国家教育制度进行考核, 通过难度大, 成绩不理想。从这个角度看, 较之其他公共体育课, 国家所规定的能够适应国际要求所编创的“体育化”了的武术就会遭到排挤, 不受欢迎。对于“体育化”了的武术, 往往强调整体动作上的表现力, 在教学内容中会增加体操、舞蹈、杂志等武术要素, 与传统武术动作相去甚远。武术的练习要求良好的身体素质做保障, 但随着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整体下降, 学生身体无法承受现代武术所带来的压力, 并且短期内看不到搏击效果的提升, 因此, 坚持武术练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也会影响学生选择武术的兴趣, 不利于武术的可持续发展。

2.3、武术理论知识传播弱

在普通高校中, 体育教学仍然强调技能教学, 对于体育理论基础则常常被忽略, 这是体育教学的误区。体育作为一门科学, 理论和技能也是相辅相成的, 理论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对技能的理解和加深, 突破学生仅仅模仿动作的层面, 尤其是有助于对体育内

涵和文化的理解, 在武术学习中更应该如此。理论的学习不应该沦为附加的层面, 要重视理论学习, 将武术的精髓传承发扬。

3、普通高校武术教学对策研究

3.1、打造新型的教学模式

高校的体育课程是以学分制为主的, 大部分学生在拿到学分后, 很难主动参加体育锻炼或者继续进行学习。因此, 笔者倡导对于高校体育课程的设置要采取精简与重点突出相结合的模式。对于动作, 学生要大体掌握其中要领, 并且对于规定的动作要按照课时进行分配, 使学生在短期内可以系统的掌握或者熟悉一门体育项目的基本要领, 从兴趣上调动学生的热情, 避免重复感和枯燥感。在体育教学开展中, 要做到重点突出, 尤其是面对武术教学, 要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 学一知十, 尽可能的做到“千招会, 一招精”, 并且将传统武术的技能作为教学的一部分, 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延伸教学范围。

3.2、借鉴其他项目的优势融入武术教学中

当下我国高校的体育教学仍采取传统教学模式, 徒手或者跑步为主的体育教学内容使学生感觉到枯燥与厌烦。刺激学生的兴趣点, 提升武术教学的质量, 唤起学生对武术的关注, 关键点在于教师的教学手法和教学内容。因此, 将体育教学课程进行有效合理的规划, 将其他项目的优势不断借鉴引入, 培育学生终身学习的理念, 积极打造武术教学的内涵, 真正起到武术教学的教育目的。

3.3、深化武术教学目标, 对武术套路进行再加工

提高身体素质是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那么, 在体育教学时, 要针对学生群体进行课程设置, 不需要学生掌握比赛规程和要求下的教学难度和技能水平。要带领学生掌握更多的健身技能和科学的方法, 将武术教学的技能性、时效性、健身性和娱乐性统一起来, 达到缓解学生学习压力, 调节学生身心健康的目的。在国家教育部指导下的武术教学使更多的学生敬而远之, 这就有必要对该课程进行再加工。既保留武术的精髓, 要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武术技能, 刺激学生的兴趣点, 以达到学生自主学习, 终身学习的目的。

4、结论

高校的武术教学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教学要不断与时俱进, 大胆尝试创新, 满足学生的需求, 实现弘扬中华文化, 培养学生强健体魄的目的, 使体育教学终身化和可持续发展。

摘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座谈的形式, 对全国15所普通高校进行随机调研, 分析了当前普通高校中武术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并积极探索对策, 寻找提升武术教学水平的路径。

关键词:高校,武术,教学,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上一篇:日本文化产业下一篇:井网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