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文字

2024-05-22

图形文字(精选十篇)

图形文字 篇1

虚实感受

宋代苏辙《老聃论下》说:“今将以求夫仲尼、老聃之是非者, 惟能知虚实之可用与否而已矣。”《易经》以乾坤为两极, 乾为天为阳为实, 坤为地为阴为虚, 由此演化而出的六十四卦象, 唯乾为实, 其他皆虚。因之推演出的太极阴阳图, 一黑一白, 一实一虚, 无疑是一幅十分神奇美妙的图形精品。老子在《道德经》中阐释了无和有、虚和实的关系——“少则得, 多则惑”, “兵强则灭, 木强则折”, “天下莫柔弱于水, 而攻坚者莫之能胜”等, 无不是图形文字设计中虚实美的极好注脚。

图形在文字设计中是情感唤起和产生美感的直接原因。正是由于图形以多种形态存在, 所以我们在众多的设计中能够领略到图形的虚实美。图形赋予文字一种神秘、浪漫的感觉, 它散发着一种宁静致远的味道。其或晶莹光洁的表面、均匀的光影过渡, 或风尘中粗犷婆娑的皮肤、凹凸起伏突兀的光影展示, 都是图形姿态美在设计中的表现。虚实结合是所有艺术共有的创作手法, 也是图形文字艺术再现生活的方法。在图形文字设计上加强变化, 以实带虚、以虚衬实, 是一种高度的艺术概括, 也是虚实在图形文字设计中的反映。哲学家狄德罗说:“真正的趣味只选择事物的一两个特性, 而把其余的都付之想象, 细致的描述就显得琐碎、费解和幼稚。”[2]用图形作为文字设计的视觉语言, 有如中国传统文化五行中的水元素, 传达出虚和实的深刻内涵。图形文字设计是对文字的形、结构、笔画的造型规律、视觉规律和书写表现的研究, 创造出具有鲜明的视觉个性的文字形象。“虚”是内部的、深层的、间接的、抽象的、精神的, “实”是外部的、表层的、直接的、形象的、物质的, 抽象支配着具体, 无形掌握着有形。在图形文字设计中, 虚与实互生互存, 相互依赖, 相互衬托, 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以“有形”“强烈”的感觉, 来认识感知“无形”“微妙”的感觉。有形的东西是表面的, 无形包围着并蕴含着有形。图形文字设计, 是让无形在静止的、有形的图形中流动、融化的设计形式。但这无形来自一种纯粹的审美情感。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早就说过, “看不见的和谐比看得见的和谐美”。“虚”绝不只是一个反面概念, 而是充满了积极意义, 代表着那种不拘于形迹, 忘形忘质, 超越有限的形质, 而进入一种无限自由的境界。虚实之美是一种特殊的审美效应, 一种极致的美学境界, 一种物境的幻化, 从一切与形式观照目标偏离的事物中分离出来, 由有形而达到无形, 带来一种纯美学的愉悦。

光影感受

光影——曰日光、光辉, 是阳光照射下而形成的阴影, 也有比喻外皮表层之意。光与影本身就是一种特殊性质的互动形式, 光产生影, 影反映光。图形文字设计通过光影的运动产生朦胧的中介状态的空间, 共同创造了形, 光影是图形文字形态的灵魂。光, 一种能引起视觉的电磁波, 它既是波长又是粒子, 动态图形文字只有在光的作用下才能被视觉感知。当光线进入视觉, 像潮水似地弥漫时, 光与色、空间与实体、斜面与平面, 通过透射、折射、反射等物理特性奇妙地交错在一起, 给人一种纯粹形式的审美愉悦。马尔丹说:“所有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实验都证明, 我们更多感受的是色彩的价值而不是色彩本身。”当贯穿色出现的次数比较多、比较密集的时候, 光影不仅可以传递特殊的情绪, 而且可以从某种程度上表现图形文字的整体情绪和主题精神。为了传达光影在图形文字设计中具体的心理和含义, 光影的变化和非真实都是必要的。模拟真实与介于非触摸的视觉感受是光与影的魔力, 现代技术的发展将这种可能扩展到虚拟成为现实。可以预见光与影是未来设计的核心因素。光之于空间, 犹如声音之于时间, 最善于表现其生命力。

图形文字空间形式的实现, 重在光影造型语言及语言关系的设计。光本身是缺乏意义的, 只有在影的衬垫下, 光才体现出它的价值。影是光的缺失, 影虽虚幻, 恰能达意。影是暗、光是明、光与影, 其实揭示了一种相互的关系, 它们与时间与空间一样, 同样不能分割。正如黑格尔所说:“在这样与对象发生关系之中, 光显示出来的不再是单纯的光, 而是本身己经特殊具体化的明与暗、光与影。” (《里格尔经典文存》222页, 上海大学出版社, 2001) 导入光影的图形文字设计多表现为造型新颖、前卫, 构思独特, 身具传统与现代、浪漫与现实的糅合, 多构建出光与影的梦幻世界。

意象感受

意象作为一个概念, 最早见于汉代王充的《论衡·乱龙篇》:“夫画布为熊糜之象, 名布为侯, 礼贵意象, 示义取名也”, 是一种表义的观念意象, 是“志”的隐喻。立足于诗歌史我们发现, 魏晋六朝以前“意象”是作为“表意之象”和象征而存在的。如《诗经》即以“比”、“兴”见长, 《离骚》中有许多善鸟香草、灵修美人的“依诗取兴, 引类譬喻”, 及至《古诗十九首》象征性意象型诗歌已成熟和完备。明胡应麟在《诗薮》中所谓“言在带衽之间, 奇出尘劫之表, 用意警绝, 谈理玄微, 有鬼神不能思, 造化不能秘者”。童庆炳在《文学理论教程》中说:“审美意象是指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 以象征性或荒诞性为其基本特征的达到人类审美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 作为哲学范畴有所谓“圣人立象以尽意”、“得意而忘象”等。庄子的“筌者所以在鱼, 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 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 得意而忘言”的思想也与此相类, 说明了道家注重意境, 注重境外生象的美学法则与玄化色彩。如“赏花归来马蹄香”的蜜蜂, “深山藏古寺”的旌幌, 皆以驱遣有限而达于无穷。图形是在特定思想意识支配下的对某一个或多个元素组合的一种蓄意制作和表现形式, 有别于标记和图案。图形强调的是视觉符号的语言作用和象征意义, 有别于纯艺术中强调艺术家个人的感觉经验。

意象一词, 《辞海》说是表象的一种, 即由记忆表象或现有知觉形象改造而成的想像性表象。文艺创作过程中意象亦称“审美意象”, 是想像力对实际生活所提供的经验材料进行加工生发, 而在作者头脑中形成了形象显现。其又是中国古代文论术语, 指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相融合的心象。南朝刘勰《文心雕龙·神思》有“积学以储宝, 酌理以富才, 研阅以穷照, 驯致以怿 (绎) 辞;然后使玄解之宰, 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 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 谋篇之尤端。”明清后专指借助具体外物, 用比兴手法所表达的作者情思。“所谓的视觉冲击也必将随着设计者非凡的创意思想而产生由表及里的强劲之势, 形式化的视觉语言惟有通过人性化的传达和理解才有意义。”[3]

结论

“以符合传达目的的方式将视觉传达的基本要素, 包括图形、字体、色彩等组合起来, 使之具备准确的视觉传达功能, 给观者视觉和心理的满足。”[4]图形文字设计在于以艺术手法, 传递图形的意蕴和表述的文字。用图形和文字储存自己的记忆和知识, 使信息准确传达、加深记忆, 使传递更简单、深入、快捷。图形与文字设计追求适合的形式关系, 将观者引入感受图形文字设计的心理活动当中。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2

[2]陈卫民.报纸广告版式设计杂谈[J].新闻前哨, 2003 (05)

轴对称图形文字课件 篇2

1.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培养同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发明性,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2.通过参与创作,合作交流,启迪同学灵感,感受生活。

3.通过欣赏剪纸作品,感受古今劳动人民的高超技艺,培养同学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学习运用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创作美丽的图案。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实物投影仪、剪纸作品 剪刀 彩色纸片

[教学过程]

一、作品赏析。

1、谈话:同学们,我手中有一把剪刀和一张普通的纸,就是它们发明出了中国民间文化——剪纸,又叫窗花。这古老的保守民间艺术有1000多年的历史,风格独特,深受国内外人士所喜爱。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出自古代与现代艺人之手的局部代表作品。

2、板书:奇妙的剪纸

3、利用课件与实物投影仪展示教师和同学一起准备的剪纸作品。

4、你最喜欢哪一幅剪纸?(同学对喜爱的作品进行谈话交流。)

5、教师对局部作品进行解说(主要针对古老的吉祥图案)。剪纸艺术是生活化的艺术,尤其体现在古代。剪纸都应用于生活的哪些方面?(服装、瓷器、皮影、居家装饰等)

【评:通过作品欣赏,使同学对剪纸艺术有初步了解,激发同学学习兴趣。】

二、作品分类。

1、观察分析

①谈话:今天,大家一起看到了这么多的剪纸作品,其实在民间艺人创作中是有区别的。那么你们能进行分类吗?

②小组讨论。

同学总结分类。同学分类可能很多,只要合理就要予以肯定。比方:分为人物、动物、花草、文字等类别或以颜色而分类。

③小结:

同学们观察的非常仔细,从创作内容上看可以分为这几类,我们还可以从创作的方法进行分类。比方有的剪纸图案是由一组或几组完全相同的图案组合而成的,大家来看有哪些?

④同学从作品中找出局部符合要求的剪纸图案。

【评:剪纸作品既可以根据图案内容分类,也可以根据图案是否对称分类,目的是为下面的教学做铺垫。】

2、研究方法

①引导观察:你们再来看现在这些作品,它们有什么一起的特点?

(当同学回答是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可以请其他同学进行对折检验。)

②教师拿出其中以一次对折形式剪成的枫叶图案。

提问:这张剪纸是什么图形?

(同学回答是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将其对折重合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给同学看。)

③提问:同学们,这样漂亮的图案,你知道是怎样剪成的吗?

引导同学根据刚才的展示,发现这个作品是对折后画样剪成的。

④谈话:大家今天想不想做一名巧手小艺人,用剪刀来创作漂亮的图案?

组织同学拿出工具:剪刀和几张纸片。(提醒同学使用剪刀时注意事项)

【评:利用所学数学知识来验证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根据同学已有的经验指导同学总结出剪纸与轴对称图形的密切联系。】

三、作品创作。

(一)尝试创作(一次对折剪纸)

1、课件出示“枫叶图案”。演示对折后的形状,然后演示未剪的正方形对折纸样摞在一起进行比较。

①提问:大家请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②同学根据对比回答出剪去多余的局部,教师按同学的要求完成剪纸,将其贴在黑板上。

③教师指导同学独立制作:

a、一次对折 b、沿外边画轮廓线 c、剪去轮廓线以外的局部

④同桌进行交流。研讨。将优秀的作品贴在黑板上。

2、引导:为什么有的同学剪出的图案漂亮,而有的同学稍有缺乏呢?

大家能否谈谈自身的看法?

3、同学总结:a、对折要整齐 b、画样要美观 c、用剪要(二)二次创作

1、课件出示62页下方的剪纸步骤。

①要求:请同学拿出一张正方形纸片,依照屏幕上的顺序动手试一试,看谁做的好。

②教师巡视指导,请完成较好的同学协助其他同学。

③组内同学进行交流,选出优秀作品贴在黑板上。

过渡提问:还有其它的折法进行剪纸吗?(同学可能会提出沿对角线折或两次对折。)

2、课件出示课本63页沿对角线折法。

①同学完成作品。

②展示后谈话:我们还可以怎样折?还可以折成几折来剪?

③引导:我们通过学习剪纸,发现了很多方法,但基本都是每次只剪出一幅图案。想一想,能不能一次剪出多幅图案呢?

3、课件演示63页长方形纸剪花边——叠剪图案。

①同学按顺序完成。

②将优秀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展评。

【评:通过尝试创作使同学明确剪纸的基本方法与注意事项。教师充沛利用多媒体教学,给同学以直观指导,主动向同学质疑,促使同学考虑与发现,形成认识,独立获取知识和技能,另外,借助多媒体教学给同学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同学在学习中始终坚持兴奋、愉悦、渴求思索的心理状态,非常利于同学主体性的发挥,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独立创作。

1、出示课件。谈话:剪纸的分类大体可以分成三大类。第一类——阳刻,就是剪去轮廓线之外的空白局部,保存轮廓线;第二类——阴刻,就是剪去轮廓线保存其他局部;第三类——阴阳混刻。

2、要求:可以用对折的形式创作,也可以不用对折进行创作。对纸张的样式也不受限制。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幅或两幅作品。

3、同学创作。教师巡视,与同学交流。

4、展评作品。

【评:教师简要介绍剪纸艺术的创作分类,同学结合欣赏重新认识剪

纸艺术的灵活多变,为独立创作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充沛运用合作交流,使得同学的想象力得到进一步拓展,知识得到延伸。】

四、全课总结。

1、启发:同学们的作品样式繁多,却很美观,这些作品与我们前面完成的作品有什么区别吗?

教师指导同学发现规律:凡是对折后完成的剪纸作品,都是轴对称图形,不对折而完成的图形却不是。

2、引导: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根据同学的回答,指出折痕就是图形(图案)的中心轴,折痕的两侧是完全对称相同的。

【评:使同学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是从生活中提炼出的规律性的知识。】

五、课后作业。

文字、数据的信息图形化处理 篇3

引言

信息图形设计是以信息的眼光看待设计.出现的所有图形都不是以装饰为目的.而是围绕着信息传播的,它以信息传播为出发点以图形为媒介发挥图形优势。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人进入了这样一个所谓的“读图时代”:人们更习惯通过浏览,而不是通过阅读来获取信息和感知世界。图形能不断刺激眼球,激发人们的兴趣和求知欲,这使得图的形态越趋于明显的多元化;

下面就从互联网页面中文字、数据这两个大的要素进行分析探讨。

文字信息的图形化应用

1.图标

图标是具有具有高度浓缩并快捷传达信息、便于记忆的特性,开始广泛地出现在网页设计当中。图标在软件界面的应用更为广泛,多数工具软件都会充分利用图标识别来引导用户如何操作。特别是针对一些常用的功能,用户看到图标后的反映速度往往比文字要快。网页设计中适当使用图形化的符号来表示各个信息模块链接,能以直观、快捷、易懂的认知感受,完成信息的传达。INTERNET之所以叫做“互联网”,在于各个网站之间可以联接。要让其他人走入你的网站,必须提供一个让其进入的门户。而LOGO图形化的形式,比文字形式的链接更能吸引人的注意。在如今争夺眼球的时代,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好的图标往往会包含用户所需的基本信息,特别是对一个商业网站来话,我们可以从中基本了解到这个网站的类型,或者内容。

2.文章标题的图形化处理

研究发现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会花极少的时间来阅读大段的文字,一般情况下,用户都是通过浏览的方式寻找能够吸引自己的标题文字,我们知道图形对于人的吸引力远远大于文字,那么把标题性的文字与图形元素结合起来,将对大大增强其吸引力,同时也会加深用户的记忆,增加趣味性。文章标题的图形化处理可以理解为把记忆性的文字表现成图形元素或者与图形元素结合,同时又强化了它的表达功能。

3.大段的文字运用图形进行结构化处理

在我们成功将用户的注意力吸引到这篇文章之后,那么怎么才能让读者耐心的阅读下去?怎么才能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中所说的意思?怎样让读者用更少的精力理解更多的意思又成了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此时,如果我们能把大段的文字也整合成图形与文字结合的形式那毫无疑问将会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将文字以图形对待,能极大激起读者的兴趣。在每一段中插入相对应的图片,广告要素:图片、文字、色彩,都包括进去。把文章要表达的意思用图片进行分解。是读者清楚的看到每一部分的含义,同时生动的图形,绚丽的色彩以及合理的构图会给读者一种美的享受,摆脱阅读大量文字的枯燥。

在我们的感受上,当我看到一大堆文字的时候,就会感觉的“烦”;在一大片文字中不容易找到所需要的信息;同时文字长容易跳行读,产生错误。相反如果文字配图片,并适当的将文字图片化就会简单易懂,容易找到信息,同时极大的增强了趣味性;小段文字间距段,使读者阅读起来非常的方便。

数据信息的图形化应用

针对某些调查性的文章,文章里面涉及到大量的数据信息。当用户要从文字或数字表示的数据中找到所需要的信息时,需要对全篇幅的文章的全部数据进行搜索,繁杂的数据以及错综复杂的分布,往往会让我们大伤脑筋,稍不留神就会对文章的意思产生曲解。虽然某些电脑软件具有搜集数据的作用,但功用性还是差强人意。如果将各种数据转化成人们最容易理解和最直观的方式进行表达,将大大提高人们的浏览效率。数据图形化就能够很好的实现这一目的。所以说设计师根据用户的心理诉求、思维方式和视觉习惯等,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将凌乱的数据转化为可视的、直观的图形是非常好的一种解决途径。

总结

在当今社会,信息传递已经有了新的意义。信息量对于用户和企业主来说无一不是至关重要的数据。因此,如何能够快速的获取信息将变得至关重要。把繁琐且令人头疼的大段文字,凌乱的数字转化成有意思的可视化信息,加快用户获取信息的效率,是信息图形化价值的一大体现。如今的社会仍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信息流动的速度也会越来越快,信息图形化势必会成为未来信息传播的一大捷径。

(作者单位: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

东巴文字图形符号的审美特征分析 篇4

一、以形表意的意象之美

“积学以储宝, 酌理以富才, 开阔以穷照, 驯致以怿辞。然后使玄解之宰, 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 窥意象而运斤, 此驿文之首术, 谋篇之大端。”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

“意象”作为意中之象, 是表象与概念的有机结合体, 从美学的范畴来解释意象, “意”是创作过程中感受、意趣的思维产物;“象”是思维想象中客观事物的具体形象, 两者相辅相成, 不可分割。东巴文字作为一种表意文字, 其自身的图画性质可表达一定的意义。然而东巴文意象不单单只是东巴文的表意手段, 它能诱发出观看主体的情感化体验从而转化为审美意象。东巴文这种图画符号性的文字用其简洁明了的形式来激活人们的联想及记忆, 它所唤起的是某种具体客观事物的意象。东巴文意象的生成, 源自于人类“联想”的心理现象, 东巴象形文多是能以形辨意, 即通过其外形人们通常能准确理解该文字所表达的含义, 这是对于客观事物的模仿和再现。这种模仿的手段是东巴文意象建构的基础, 很大程度上其伴随着情感体验则构成了美感的来源。

古代先民揽物取象。文字缘起于图画而更甚于图画。鲁迅先生表示:中国文字有三美, 意美以感心, 一也;音美以感耳, 二也;形美以感目, 三也。东巴文字在其外在的视觉审美上也体现出了深刻于内在的意象之美。

以东巴文字图形为元素的海报设计《东巴印象》 (如图1) , 海报整体分上下两个部分, 上面代表天空以斑斓的色彩强调其神秘性。下面代表大地寓意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印记。白色的焦点和放射状的线条, 形成纵深空间, 使视野更加聚焦东巴文字。整体设计非常意象, 犹如天书散落人间般, 给人一种狭义和轻盈, 不同的观赏者有有着着不不同同感感受受。。

二、灵动秩序的装饰之美

“装饰作为一种艺术方式, 它以秩序化、规律化、程式化、理想化为要求, 改变和美化事物, 形成合乎人类需要、与人类审美理想统一相和谐的美的形态。1”装饰随着艺术的诞生而来。人类艺术的起源与原始图腾纹样的装饰有着无法割舍的关系。可以说, 它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并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发展。最初先民们将从自然中捕捉到的图案绘制在陶器之上, 其本身就是追求美的过程。

东巴文字的创造灵感来自于自然中万物生灵的形象, 这些通过描摹将动物、植物、天象等物象处理成文字的手段, 使东巴文字显得生动自然, 其单纯的线条表现形式富有动感、节奏以及自然的气韵, 这些都具有象征寓意和装饰美感。东巴文因其宗教背景有着独特的神秘色彩, 这是区别于西方艺术的艺术语言。

三、字画共生的简约之美

东巴文最大的特征即是以极简的方式描绘被表征物的特征, 东巴文字以线条组合的方式将形与意融为一体。其本身的简约美就在于它同时包含了文字与图像, 从视觉传达的角度出发, 东巴文字的表现方式即是一种简约的设计。

图形是构成平面设计的三大要素之一, 现代图形的表现是一种图形信息的视觉传递, 表现方式愈是简洁传达给受众的信息愈是准确有力, 其所爆发出的能量可直指人心。传达内容的繁冗一定程度上减弱创作者的表达, 因此设计作品简洁的表现手段所产生出的视觉冲击力对于观者所造成的震撼程度是成正比的。这里需要提出的是, 简约并不等于简单。图形的简约好比一篇简而不凡的散文, 其繁杂的表达方式凝练精简, 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的生动形象, 显示出深远的意境。在许多平面设计的分支里如——标志、招贴设计中, 其所用的图形元素多数是一形多意, 简约抽象的图形要表达的是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内涵, 故而作品本身承载的不仅仅是视觉美感, 同时还承载着需要细细品味的意义。

文字创意在现代设计中算是另类的, 它所表现出的集艺术之感性和设计之理性为一体, 这别具一格的表达方式就能改变我们对于文字之初的认知, 那是一种别开生面的享受与满足。它突破文字常规的样式, 灵巧的将其意义及形式重新组合并赋予它现代的情感, 无论是直言明说还是含蓄暗示, 都是为了弘扬民族文化精神。中华文化自古以博大精深而著称, 其蕴含的灵感与智慧, 正是传统文化之于现代的启示

东巴文字其酷似图画的造型风格可以看做是一种视觉结构的表达。构成这种文字的笔画是建立在对一个基本原理的理解之上的, 这一基本原理是:对比、相似、稳固、变化及节奏韵律等有机体的特征, 这之间存在一定的协调性。因而, 可以将东巴文看做一种类生命体, 即东巴文是由骨架结构和神经系统所构成。骨架结构所见的气、魂、场及神经系统所见如笔画中灵巧的弹性等等, 这些特点无一不说明文字中所包含的生命力。纵观那些流芳百世的艺术作品, 它们或者气贯长虹, 或者典则俊雅……这些所有的特点都精简融合于简洁的图形表达里, 借创造者才思敏捷的手将美的形式表现出来。

东巴文字作为中国独有的传统艺术形式, 其独特的艺术形式的感染力也在现代设计领域内大放异彩。只有真正的把握住中国传统内涵的“民族元素”, 才能真正对我们的设计实践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怀恩.图像学:视觉艺术的意义与解释[M].如果出版社, 2008.

[2]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图形文字 篇5

注册商标改变文字、图形要重新申请注册

《商标法》第十四条规定:“注册商标需要改变文字、图形 的,应当重新提出注册申请。”因为改变后的商标已经脱离原 来核准的专用范围,重新提出申请注册可以避免同其他商标 相同或近似。如一家服装厂在西服上注册了鹿牌商标,图形 是静立着的鹿,以后又要把鹿的图形改为奔跑状态的,就要重 新申请注册。核准注册后,再发给一个商标注册证。搜自改 变注册商标的文字、图形的,法律不仅不予保护,而且工商行 政管理机关可以依据《商标法争第三十条的规定对其进行处 理。

图形文字 篇6

在广告设计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利用图形与文字的结合宣传产品的功能、特征以及塑造产品的形象,好的广告设计不仅仅可以给产品树立好的形象而且还会引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现如今文字与图形结合的广告宣传,不再局限于对消费者的宣传,同时开始利用广告塑造产品的形象,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引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图形在广告设计中的运用

不同的图形在广告设计中有着不同的运用方式,主要有三种不同的图形运用:第一、变异图形;第二、规则与不规则图形;第三、象征图形。不同图形的运用所产生的广告设计效果也不同。

1.广告设计中变异图形的运用

何为变异图形呢?我们先从变异二字来说:“变”字的含义,就是性质状态或情形和以前不同,更改;而“异”字的含义是不同的。那么,我们将二字合起来可以理解为:同种事物之间或同代事物不同个体之间的形态、生理特征等方面表现出的不同,那么我们就好理解什么叫做变异的图形了。比如,在设计中,我们需要将字母A向字母X转变,那么应该怎么做呢,我们需要一个桥梁,寻找一个中介体,使之成为另一个物体。如下图就是变异图形的示例。

在图形的设计中,写实能够给人以和谐、单纯和平静的感觉,却很难激起人们心中的兴趣。在繁忙的工作中,平淡的设计仅仅只是一扫而过,难以使人深深的记住,因此,在广告设计中,夸张的、奇特的形象反而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种形象在人们眼前经过时,往往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提高产品的宣传效果。

2.广告设计中规则及不规则图形的运用

规则的图形在设计的作品中会显得大气,使人能够容易接受;而不规则图形会给人标新立异,奇形怪状的感觉。针对不同的产品我们的选择也不同,而不同的受众我们也需要选择不同的图形作为设计作品中的主要图形。比如一件产品,它的受众是儿童,那么就需要去考虑儿童的行为、儿童的感觉,众所周知,儿童是活泼的,是调皮的,是个性的,那么针对儿童产品的广告设计,我们就应该选择不规则图形,不规则图形符合儿童的心理,他们需要个性,需要活泼,而不是像一个成功人士那样需要大气、稳重。而如果产品的受众是成功人士,在设计广告作品时我们就要想到代表大气、稳重、成熟的图形,因此不同的图形使用在广告设计中有着严格的要求。

3.广告设计中象征性图形的运用

何为象征性图形?在广告设计中我们往往会发现一些图形很熟悉,却又不知道它的本体是什么,其实这就是一些象征图形的变异。比如“方形圆孔钱”“太极图案”“中国结”等等,在广告设计中我们都会用到,很多好的广告设计作品不是说你里面融入了多少元素,而是简洁但又不缺内涵,那么象征性的图形便会给我们灵感。比如中国联通的标志, 它运用了中国结作为主要设计元素,具有深刻的设计内涵。普遍的象征性图形被设计者的同时运用,会具有审美和寓意的目的,即使以美感为目的的随性设计,也会让受众的大脑产生相应的想象,使其具有一定的象征性。

文字在广告设计中的运用

1.广告设计中的文字

中国汉字最早起源于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形成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主要是一些图画一样的象形文字。甲骨文成熟于商代,当时的文字除了用毛笔书写在简册上之外,其他的主要刻写在龟甲兽骨、陶器、玉石上以及陶铸在青铜器上。商代文字资料以殷墟卜用甲骨和青铜礼器为主要载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中国的汉字经过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

文字在广告设计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和图形一样,对于广告设计来说必不可少。而文字的作用大体有两点:一是准确直接地传达信息;二是艺术中的审美功能。

2.文字在广告中可以准确直接地传达信息

文字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它的主要功能是向大众传达作者的意图和信息。在广告设计中,要使文字起到传达信息的作用,需要设计者的精心安排和组合。从文字的运用范围来看,文字在广告中使用的字体,主要有中文字体和英文字体两种,而中文字体又包括印刷体和手写体。

文字对于塑造品牌和企业的形象有重要作用,它可以使广告设计作品获得良好的注目效果,从而起到向受众传达产品信息的功能。

3.文字在广告中可以提高艺术作品的审美功能

在一些广告设计作品中,文字不再局限于纯粹担任传递信息的作用,而是通过艺术的手法,对其中的字形、笔划加以适当的改动,增强文字在艺术上的特征,取得一定的视觉冲击力。当然,文字的这种处理方式并不可以一味的胡乱改动和组合,如果一味追求形式上的美观,反而会使得整个设计作品显得乱而糟。荷兰设计师皮特·茨瓦说:“花哨的字体与排印的实用目的是背道而驰的……此种做法的危险在于排印从开始到结束都只在选择字体,而不是用它来表现内容。那么这就不是排印,而是赶时髦了。”由此可以看出,选择与作品内容相符合的字体尤为重要。比如:图1是一个专门对儿童服装的广告, 作品中将图2原本的文字做了适当的改动,使得文字更符合儿童的心理。不仅使其具有了艺术效果,而且也达到了想要传达信息的功能,两者相互结合使得广告效果更好。

4.文字图形化在广告设计中的运用

广告设计是一门视觉艺术,文字却是广告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告设计离不开文字,正如鱼儿离不开水一样。而文字的图形化又进一步扩大了它的使用范围,一幅设计作品正是由文字和图形组成,没有文字的设计就好像失去嘴巴的人,只有少数人才明白他讲的是什么。

文字的图形化使得其比较简单的图形更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视觉冲击力。文字的图形化不仅可以使受众“读”懂作品内容,还可以让受众“看”懂作品内容,使得作品的内容丰富而易于表现。如图6中,这就是一个字体的图形化,作为一个文字的变形,我们可以轻易的读懂整个设计作品的内容,设计中我仅仅是将“茶”字进行了一些稍微的变动,使得整个画面更具冲击力,可以让我们更好的读懂“茶宜缘”三个字是做什么的,以及它的设计理念。虽然文字的图形化会给我们的作品带来很多的优点,但是一味的字体图形化不仅不会带来好的效果,还会使得整个画面的冲击感变弱,使受众有“乱”的感觉,因此,要适可而止,要从实际出发,过多的使用图形化只会适得其反。

以上通过对图形与文字在广告设计运用中的视觉特点研究,可以看出图形与文字在广告设计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受众通过对广告设计作品的好坏分析,来决定对产品的购买决策。设计者可以充分利用图形与文字各自优势的结合,设计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广告作品,利用不同媒介来传递广告的信息,吸引消费者的眼球。

(作者单位:阿坝师范学院)

小议版式设计中图形与文字的关系 篇7

在视觉传达设计中, 版面编排设计的好坏, 直接影响到视觉传达的效果。而在版式设计中图形与文字作为主要的编排要素, 从一定意义上说 , 将会决定着整个平面设计作品的传达效果。因此, 探究图形与文字的各种编排关系, 并进行合理的编排与组合, 将会更好地实现平面设计作品内容的表达。下面, 就从以下几点一探究竟。

一、图形与文字的统一

在版面中进行图形与文字的编排时, 应注意版面的协调与统一感。文字与图形作为版面中重要的构成要素, 其版面的一致性直接影响着整个版面的视觉效果。由于图形与文字在各自的领域各具特色, 所以要采取什么样的文字设计来适合图形的风格, 要选用什么样的图形图像来配合文字的特点, 需要我们在作品制作之前慎重思考。另外在版式设计中, 应将文字与图形的宽度统一起来, 减少版面的不协调感。所谓的统一, 不是将版面中的所有元素都采用相同的版式形式, 那样会给阅读带来疲劳感, 在统一图片与文字的编排过程中, 应避免不彻底的处理方式造成的版面散乱, 失去美感。

二、图形与文字的位置关系

(一) 图形不要破坏文字的可读性

在版面编排设计的过程中, 应注意图形与文字的位置关系, 不要损坏文字的可读性。在通常的版面编排中, 如果将图片编排在一段文字的中间, 就会打断文字的阅读节奏, 使整个版面失去连贯性, 给读者的阅读顺序造成障碍, 这不符合视觉流程的规律。可以考虑将图片编排在文字的句首或者句尾的位置上, 避免打乱文字的阅读流程。所以说, 图片的编排应在不妨碍视线流动的基础上进行, 以免造成版面的混乱, 给人视觉不流畅的感觉。

(二) 对图形进行说明的文字要注意与图片的距离

在具体的版式设计案例中, 经常会看到图文混排的作品, 有的作品版面混乱, 信息含糊, 说明性的文字不知是指向哪张图片, 让读者看得一头雾水, 不知所云, 说明信息传达不明确, 这个时候就要注意图形与文字间的距离了。这时可以考虑拉近文字与说明图片的距离, 让人能够感受到这些文字的说明对象是哪张图片 ;也可以考虑是否可以在文字上加一些小标记, 例如箭头等小符号, 使得文字具有了明确的指向性。图文距离关系明确了, 文字具有了说明指定图片的作用, 使得人们能够一眼就分辨出画面中的文字属于哪张图片的解释说明。可见, 在版面编排中, 图形与文字的距离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 文字绕图编排

版式设计中, 将图片依所需轮廓形处理成特定形状, 文字围绕画面中的图形的外轮廓进行编排, 文字沿着不规则外轮廓嵌合在一起, 使文字的编排会更加生动有趣, 给人以自由、活泼、轻巧的感觉。进行文字绕图编排的前提 :1文本内容适合选择休闲、轻松的话题。太正式的文本内容如果出现在不规则轮廓当中, 将会给人不可靠、没有信誉的感觉。2图形的轮廓形具有优美的曲线和影像。图形的轮廓也需要有美的感受, 因为只有在美的环境中, 人们才愿意去欣赏轮廓当中的文字。文字绕图编排, 也是图文和谐共存的一种方式, 这里的文字在具有了对图片进行说明作用的同时, 也会成为图片的一部分, 共同延续图片的含义。同时图形本身要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 以便于使得作品能够迅速有效地吸引读者 , 使其对设计产生兴趣。另外 , 图形必须能有效的引导出设计本身要传达出的信息 , 或者图形本身内在隐含的信息为文字的叙述埋下伏笔。图形与文字的这一组合, 将会带给读者很巧妙的视觉感受, 有更多想象的空间, 从而能够提升作品的内在气质。

三、图形化的文字与文字化的图形

我们都知道, 文字起源于原始图形。早期的象形文字就是在原始图形的基础之上发展演化, 并且变得越来越抽象。文字深刻影响着人类对于图形形象的理解, 也深刻影响人类与图形形象的长时间记忆。目前, 人类主要是靠文字结构来有意识地思考问题。但与图形相比, 文字在直观性、生动性方面都处于劣势。基于文字和图形之间的这种互补关系, 它们的有机结合常可获得非常有效的传播效果。

在平面设计作品中, 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作品, 版面上的主形象是图片, 但是又兼顾文字的可读性的功能 ;也有主形象其实只是文字, 但也有图形的影子。一幅作品兼顾文字与图形的双重身份以及双重特征, 在版面上不需要再有其他内容的赘述, 就可以不动声色地将所要表达的内容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这就是这种形式的魅力。

中国历来讲究书画同源, 其文字本身就具有图形之美而达到艺术境界。所以说, 要从文字中发现可组成图形的因素实在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所以人们常可以见到图形化的文字和文字化的图形。

四、结语

版式设计中的图形与文字的关系还不止是上面提到的几种, 还有很多更加细微和值得探究的内容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发现、完善, 运用好这两大要素的关系, 将会给我们的视觉传达设计作品带来更多意想不到的效果。

摘要:视觉传达设计作品版式编排设计的好坏, 直接关系到信息传播的效果。而图形与文字作为版式设计中主要的编排要素, 不同的图形与文字的编排关系, 会带给人们不同的版面视觉效果。从一定意义上说, 将会决定着整个平面设计作品的传达效果。

关键词:视觉传达,版式设计,图形,文字

参考文献

[1]王受之, 世界平面设计史[M].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6年9月

图形文字 篇8

在林林总总的造字法则中,后人总结有“六书”之说,而最具影响力的是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叙》里所说:“一曰指事,二曰象形,三曰形声,四曰会意,五曰转注,六曰假借。”

其中的指事、象形都与先民们日常生活中涂画造像有着密切的联系,望形生意。比如:指事字:“本”是“木”字的根部指示一点,表示根本;“末”是“木”字上部指示一点,表示末梢。象形字“日”“月”“山”“人”等等。

会意字的辨别,需要结合当时的生活常识、自然景观等,对组合在一起的指事、象形符号做出判断,比如:双木成“林”,三人为“众”等等。

而形声字的构成是半义半声,比如:丝织的日常用品,都为“纟”部,谐音:刃、韦、方、少,构成:纫、纬、纺、纱。

转注字比较难理解,引用《说文解字·叙》中:“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我的理解是同一个部首(字根)的某两个字,具有客观联系,因此可以相互解释,注解。比如“考”的原意为老,后又引申为死亡的意思,“先考”指已故的父亲。“考”又是“敲”的假借字,因为两者读音接近,“敲”在南方许多语系的读音中就读“考”音,例如《庄子·天地》中:“故金石有声,不考不鸣。”

假借字的出现是因为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产生的新事物在口语里已经出现了读音,但却没有文字来表现,因此借用和它声音相同的字来代替。比如:“自”在甲骨文中的形象是鼻子,本意也是鼻。可能经常有人指着鼻子自我介绍,因此原来表示鼻子的“自”的意思转化了,变成表现自己的“自”,而“鼻”则在下面加了一个表音的“畀”,变成了形声字。

在学习研究的过程中发现,起初汉字的造型和书写没有太多规范,比如目前我国明确考证最早的系统文字——甲骨文,在已发掘的3500左右的甲骨文字中,只考释出2000个左右 (1) ,这一方面基于甲骨文的造字方式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它的结体特征分别以人体、人体局部、动物形象、劳动创造物和自然物象等为构字基础,象形易于辨认。可是在实际书写过程中因为没有严格的统一标准,就造成文字书写的随意性和不规范,给考古工作者带来不小的困扰,同一个字有不同的写法,比如:“日”表现为:。还有同样的型却表现不同的意思的情况出现,如:即表示“山”,也表示“火”。在汉字的发展过程中,因为各种原因,使本意发生变化的事情也经常发生,这就给转注字和假借字带来了生存空间。

所谓画成其物,随体诘诎,古人仰观天象,俯察地脉,左顾右盼之间随心随手涂画各种符号,这些符号所取材的对象与先民们的生活经验感受相当贴近,因此能够产生强烈的共识,造字之初具有的游戏性与故事性也在此基础上凸显出来,后来的学习者不妨在有趣的方块字中,在慢慢的结构重构中,理解先人造字、定义的乐趣。

“吴”字是吴文化研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字,“吴”的本意如何?这使我非常好奇,为什么称“吴文化”,而不是别的什么文化。

《现代汉语词典》 (2) ,对“吴”的解释为:“1.周朝国名,在今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后来扩展到淮河流域。2.(名)三国之一,公元222-280,孙权所建,在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一带。3.指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以带。4.(名)姓。”字典上展现的是一副先入为主的命名,而“吴”这个字的来源、含义究竟是什么呢?

就命名而言,中国自古对此都采取比较慎重的态度,无论帝王将相还是平民百姓,大到国家地区,小到庙宇屋舍,但凡涉及命名,都会将愿望、审美、传承、纪念、记录等等因素考虑进去,即使在元末,张九四(张士诚)、朱重八(朱元璋)这样寒酸的名字里也包含了记录生辰排行的意思。紫禁城内参政议政的大殿命名,源于明朝初年朱元璋建都南京时,为表明自己是奉天承运而取得天下,名正言顺,因此将议政大殿取名为“奉天殿”。其子朱棣从侄子手中抢夺皇位后迁都北京,为表明正统名份,议政大殿沿用了“奉天”的名字。到了清代,少数民族在夺取汉族政权后,他们强烈追求和平和大一统的心理,从“太和”这两个字中完全体现,因此“奉天”被“太和”取代。“太”是比“大”更大的大,天地间最大的调和、和谐之殿,寓意政局稳定,江山永固 (3) 。

因此,我认为吴地之所以以“吴”来命名,其中一定有文章,要揭示其中的秘密,我们不妨以探秘的心态,将时间追溯到公元前1100年左右,在文献、考古以及传说的记录中探究当时人物的心态,尽可能结合文字的书写形态揭示文字背后的故事。

公元前1100年左右的时候,居住在黄河流域的周部落逐渐兴起,部落首领古公亶父物色好了勇敢聪慧的孙子姬昌(周文王)为接班人,但又碍于长子继位的部落祖制。在这为难之际,身后无子,又爱好和平、善良大度的长子泰伯体察到了父亲的处境,曾前后三次让位,成全了父亲和弟弟季历。为消除季历的后顾之忧,泰伯则偕二弟仲雍,从富饶文明的黄河流域,千里迢迢,来到了太湖流域这片没被开发的荆蛮之地,当时是古越人聚居的地方,自号句(勾)吴,立为吴太伯。由于他带来了北方先进的文化思想和生产技术,很快就声名鹊起。

自此就开始了“吴文化”的起源。那么为什么称“句(勾)吴”呢?

《甲骨文小字典》中,“吴”的甲骨文字形是 (4) ,汉唐所著的《发现汉字》中,这样的“符号”出现在“夭”字的甲骨文中,著者对“夭”的解释是:“以人的双手上下挥舞、摇头晃脑表示人的奔跑行走之姿。‘夭’字引申后,又表示人死后的头颈耷拉。‘夭’因此是‘殀’的转注初文……” (5) 《发现汉字》中“吴”的小篆字形是:“上为口,下为夨,两根会意,表示摇头听不懂(吴用作吴人、吴国乃是本意的借用,意为话语听不懂的国族)。” (6) 由于造字以及书写的不规范,“夭”和“夨”在甲骨文、金文以及小篆的书写中都有相同写法,偶尔的偏差只在头偏离的方向。因此我认为,这两个型代表了相似的含义,就像字形所示,遇事不顺时所表现的沮丧状态,更深一层有即将死亡的意思。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泰伯和仲雍初到荆蛮之地,一方面要防止季历的疑心和暗算,一方面还要在恶劣陌生的环境中求生存,面对一群乌里哇啦的土著居民,他们当时的心情应该是恐惧、沮丧的吧。而这个符号所发出的音节“无”也充分表现了当时悲天悯人,壮士一去不复还的苍凉之气和面对恶劣环境的无奈之声。“吴”在古文中属于会意字。

“句”和“勾”在古文中是假借字,“勾”音,甲骨文中的形象是 (7) ,没有解释佐证,从图形上分析有聚拢,围合之感,可以把它看作一个村庄,城邦……“勾”在《现代汉语词典》里解释为:“1.(动)用笔画出钩形符号,表示删除或截取。2.(动)画出形象的边缘。3.(动)用灰、水泥等涂抹砖石建筑的缝。4.(动)调和使黏。5.(动)招引。6.结合。7.(名)姓。”我比较倾向于前两种说法对这个图形的解释。

由此“句(勾)吴”的命名,我尝试这样的解释:泰伯来到这块贫瘠荒蛮,言语不通的土族居住地区,经过艰苦不懈的努力,他在这里获得了尊重,并建立了新的城邦,然而初来时的恐惧、惊慌和无奈仍让他记忆犹新,于是泰伯在从中原带来的文字中,拣选了既有聚拢,围合之感的“假借”之“句(勾)”字,又选“会意”之“吴”字合成“句(勾)吴”一词,来命名新建立的城邦,以作记念。

对文字的探究会给我们带来许多意外的发现,使我们对文字的理解更加多元化。例如对“吴”字的探究过程中,便可以感到其中蕴藏着许多创意资源。从设计文化的角度来说,无论从字形结构,还是图形装饰,都会突出或加深主题思想的显现,而这一主题思想的创新来源亦不会流于人云亦云的表面形式。现代的设计中急需这样多元信息的积累,使设计出来的作品更具个性与张力。

参考文献

[1]《细说汉字》九州出版社左民安著2005年3月第一版ISBN7-80195-282-0/G.336P15

[2]《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年增补本

[3]参考《大紫禁城》赵广超著三联书店 (香港) 有限公司2007年2月香港第一版第三次印刷ISBN978.962.04.2359.8

[4]《甲骨文小字典》王本兴编文物出版社2006年7月第一版P166

[5]《发现汉字》汉唐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第一版P14

[6]《发现汉字》汉唐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第一版P15

图形文字 篇9

一、新媒体的出现发展使视觉表现不再局限于文字

科学技术的发展, 改变了人类信息传播的媒介和方法, 新技术、新方法的发明使用改变了包括视觉语言在内的平面设计、影视动画等相关的行业。平面设计的视觉语言对新技术新媒介的出现反应强烈, 尤其在对如书籍装帧、企业VI设计、包装设计等形式的视觉表达上更能够体现出来, 视觉语言随着新技术的进步而进步, 如印刷术的出现改变传统岩画、竹简等古老形式的表达, 后来出现的计算机网络甚至卫星通讯技术的应用, 对于视觉语言传播而言, 都具有深刻意义。早期纸质媒体通过文字进行最广泛的信息传播, 随着时间推移人们逐渐习惯了通过图形与文字的来对信息进行处理, 新媒体平台下, 生活节奏和效率的提高要求人们接受信息的速度也与日俱增, 从以往的以字传达逐渐变为图文并茂甚至通过图示直接显而易见的传达信息, 以适应飞速发展的科技。但读图时代的到来也必定引起传播信息过程中信息与人的交互性不足, 导致人们一味的为了快速浏览信息而读图。一部分新锐设计师通过图形与文字的互动设计利用新媒体平台手段改善传播信息节奏, 使其更具备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使人们感觉获得一种心与心的交流, 使其更具备交互性。当然大范围重要概念的交流, 文字仍是首要工具, 它做到的精确和细致的能耐是不可思议的, 并且也许是无可匹敌的。不过, 图像世界确有许多优势。图像跨语言交流的能力提供了一种一贯性, 这是信息工具很难做到的。图像还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 在许多地区发送同一种产品的能力使产品流通既省时又省钱。负有为未来的人留下安全信息的责任的机构也选择了图像语言, 掩埋底下的核废料, 其危险性的持续时间可能比我们的书面语言的寿命还要长, 这种危险就可以有图形来描述。图形语言传达思想的可能性是显而易见的。

二、合理运用视觉语言对平面设计中设计信息有效传递具有积极意义

视觉语言是实现平面设计设计表达与大众沟通的有效方法, 有些形式的视觉作品毫无疑问需要明确的结构和秩序。由于实际应用的要求, 有些文字需要被很快很轻易的阅读和理解。在有些需要强调信息传达速度的情况下, 图形表现形式的作品就可以弥补现实世界和文字、语言之间的鸿沟。视觉语言传播很大程度上在于传播的语义层面, 发挥传达预期意义的作用, 要注意可适当改变文字传达的方式。平面设计作品视觉语言要求与作品质量相关联, 设计师要完成设计达到视觉要求, 必要选择一种方式进行表达, 表达的关键就是各种视觉元素的再创造。人们在长期的实践当中利用各种各样的视觉形式语言进行表达, 借以提升设计表现传递的空间。好的设计作品不仅可以传达出信息, 而且在内涵的深度挖掘上也淋漓尽致, 为了使这种信息的传达更具持久性, 人们需要再视觉语言的选择上下番功夫。比如吸收各种信息, 提升对周围环境的认知快速接受信息能力, 最快速度的对图形传递信息作出反应等。在平面设计视觉语言信息传达上既要具备外在的视觉形式, 又要注重内在的意义结构, 内外各类形式因素相互关联进行表达, 某种程度上图像不仅仅是视觉的眼神, 而且应该超越视觉形式, 成为心理和思想的眼神。唯其如此, 在形式与观念之间, 才能更广的拓展视觉语言表述空间。通过把视觉语言转化为符号元素, 又应用不同的设计形式把元素化后的视觉语言展示给大众, 从形式层面来说, 视觉呈现的语境表达始于图像, 而艺术的形式是由一个从视觉形式到心理因素再升华成思想的延伸过程, 这也是视觉语言表达的内涵, 平面设计中, 每一种设计元素都以特殊的方式组合, 这种特定的形式和若干形式之间的关系, 进一步激起大众的审美情感, 如果元素孤立, 构不成图像就谈不上什么复杂的视觉效果, 这也是视觉语言表达的要义。因此审美活动、图像组合构成、心理和思想的延伸等作为视觉艺术的共通品质在视觉语言的表述上与平面设计信息的传递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在设计的视觉语言的发展与转换中, 我们能看到出自两个截然不同的源头的发展趋势。他们不因创造图像的工具或因出版图像的媒体而有别, 而是在视觉语言内在表述上的深层意义。信息化时代平面设计视觉语言的表达通过设计师的设计思路源泉与激情来呈现, 文字也将成为知识载体, 由文字向图像的转变贯穿于整个视觉设计语言中, 影响平面设计的创作, 同时也意味着视觉语言的升华。

参考文献

[1].胡安江.寒山诗.《文本旅行与经典建构》[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闫如山:《浅谈新媒介对平面设计视觉语言的影响和意义》[J].美术大观, 2008

[3].彭亚非:《图像社会与文学的未来》[J].文学评论, 2003

平面设计中的文字图形化应用探究 篇10

(一) 文字和图形的联系。

图形是通过手绘、印制、写刻等方式创造的图画符号, 是传播信息的重要视觉形式。[1]早在原始社会时期, 人们就开始使用简单的图形或符号记录事件、思想、活动等, 并通过这种记录方式表达情感、沟通信息, 如印第安人岩洞中的壁画、法国拉斯科洞穴中的原始图形等都是原始图形。文字起源于原始图形, 是人类借助图形符号表达信息、传递情感的理性探索, 先民们在生产劳动中使用原始图形记录思想、事件、活动等内容, 但这些原始图形的表达能力有限, 无法记录抽象的思想和复杂的事件, 于是就出现了抽象化、符号化的原始文字。中国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迄今仍保持着象形文字的形态。

(二) 文字具有图形的特征。

1. 文字有着很强的可读性。

文字是独立的视觉符号, 文字与它所传递的信息或指代的事物之间是一一对应的, 所表达的意义不会随文字的大小、形状、位置等形态的变化而改变。

2. 文字兼具图形之美。

文字是一种特殊的抽象图形, 有着结构美、抽象美、简洁美等特征, 可以通过艺术手法将文字设计为生动、形象的文字图形, 使文字形象具有视觉魅力和艺术感染力。文字图形化就是将符号化、抽象化的文字转变成生动活泼的图形, 增加文字的视觉审美功能。

二、平面设计中文字图形化的方法

(一) 替换与共用。

替换法是指根据文字意义在文字元素中添加其他文字或图形元素, 简单地说就是用某种图形代替文字的某个部分或笔画来表达文字承载的文化信息, 增加文字的形式美感和艺术感染力。汉字是结构严谨、体系完整的象形文字, 每个汉字都是一幅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的图形, 简单的汉字笔画替换就能创造出寓意丰富、结构优美、美观大方的文字图形。[2]

笔画共用是指多个文字共用某个笔画, 笔画共用有着构思独特、简明直白、意蕴丰富的特点, 如四喜娃娃、三鱼争头等都有着浓重的意向化倾向。在平面设计中将相同或相近的笔画、偏旁等合并为一, 可以创造出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视觉效果。

(二) 叠加和组合。

文字和文字、文字和图形之间的意象叠加可以表达不同的情绪情感, 文字大、叠加密可以表达出激烈、紧张的情感, 文字小、叠加疏可以表达出轻柔、舒缓的情绪。[3]在平面设计中, 将文字笔画相互叠加或者将文字和图形重叠在一起可以创造出跳跃、通透的视觉效果, 增加画面的艺术感染力。例如, 南部俊安设计的招贴“水”, 通过水、木、林、森的叠加表现了水、树木、森林间的密切关系, 表达出丰富的思想意蕴。

在平面设计中, 以山水花草、人兽鸟虫等自然图形代替文字笔画, 用许多细小的图形组成文字, 或将具象图形和抽象文字相互融合等文字和图形组合的方式进行文字处理能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

(三) 装饰和手写。

文字装饰是平面设计中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 如民间的剪纸字、蝌蚪文、鸟虫书、瓦当字等都属于文字装饰。在现代平面设计中, 通过在文字表面添加纹样图形, 在文字周围添加背景, 或对文字的笔画、结构、形体等进行装饰处理可以延伸文字的内涵, 拓展受众的思维空间。装饰字体多从解析字体结构开始, 在图形和文字中找到契合点, 将汉字的“表形”、“表意”功能结合起来。

汉字书法、印章、篆刻字体等都是手写字体, 这些字体意随笔行、气韵生动、个性鲜明、热情奔放。汉字书法就是手写字体的典型代表。汉字书法源远流长, 用笔苍劲有力、气韵流畅自如, 有着独特的造型魅力和视觉感染力, 用汉字书法进行字体设计不仅可以拓展画面的意象空间, 而且还可以提升平面设计的艺术品位。

三、文字图形化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一) 文字图形化在标志设计中的运用。

标志是单纯醒目的、能够向人们传递特定信息的符号标记。标志不同于普通的装饰图案, 它能以概括凝练、简单易懂的形式传递信息, 因而, 被广泛应用于学校、企业、政府、社会团体中。文字是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重要载体, 也是平面设计的基本元素, 在标志设计中图形化的文字能够增强标志的趣味性, 加深受众对标志的印象, 提升受众对标志的认同感和亲切感。[4]如靳棣强为中国银行设计的标志, 将铜钱的造型和“中”字结合起来, 不仅巧妙传达了企业的性质和功能, 而且还以外圆内方的造型表达了企业的发展理念。上海世博会会徽的设计也极具创意, 设计师对汉字“世”进行了图形化处理, 以合臂相拥的人物形象, 象征着幸福美满的你、我、他, 巧妙表达了理解、沟通、合作的世博会理念。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 篆体字“京”如奔跑的、迎接宾客的人形, 形象地表现了中国人热情好客的性格特点, 传达出浓郁的传统文化韵味。

(二) 文字图形化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包装设计是以保护、使用和促销商品为目的, 综合运用社会、心理、科学等要素所进行的现代设计, 包装设计包括结构设计、装潢设计、容器造型设计等。在现代包装设计中, 文字图形化不仅可以准确、简明、快捷地传递商品信息, 而且还能够创造出醒目、生动的视觉效果, 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因而, 在包装设计中可以将文字和图形结合起来, 用图形文字装饰和美化商品, 增强商品包装的艺术吸引力。此外, 在茶叶、白酒、中药等商品的包装设计中, 可以将汉字书法用到包装设计之中, 以提升包装设计的艺术品位和民族特色。

(三) 文字图形化在网页设计中的运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互联网成为继电视、报刊、广播之后的第四大媒体, 如今互联网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使网页设计的重要性日渐凸显。在网页设计中可以用“Photoshop”、“Flash”等软件对文字进行图形化处理, 创造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个性特色的文字图形, 以增加网页的视觉冲击力。[5]例如, 美国谷歌公司就很擅长使用图形化文化来拉近与网民的心理距离, 每逢重大节日时谷歌公司都会推出不同风格、不同主题的“Google Doodle”, 2009年春节时谷歌公司将网页上“Google”中的“o”替换成“牛”的剪纸图形, 既体现出中国人过春节的传统习俗, 也烘托出浓重的节日气氛。

(四) 文字图形化在海报设计中的运用。

海报也被称为招贴, 是指单张的、可张贴的广告印刷品, 它是一种古老的商业传播方式, 被广泛应用于商业宣传之中, 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 海报设计已成为广告行业的新行业。成功的海报设计不仅要求准确表达信息, 还要求能够满足受众的审美心理, 能与受众产生情感共鸣。在海报设计中, 文字编排有着理性化、几何化、功能化的特征, 对文字的方向、大小、排列等进行图形化处理可以丰富作品的思想内涵, 提升设计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与视觉冲击力。例如, 海报《RUANDA》中, 字母被设计为软弱无力、缓慢行动的成人形象, 有的正在蹒跚行走, 有的人已经倒下, 生动的文字图形表达了丰富的思想内涵。

四、结语

在平面设计中, 文字图形化将文字和图形的优势融于一体, 不仅能够展现文字的简约之美、抽象之美、凝练之美, 还可以展现图形的形象美、结构美、意境美。因而, 我们应深入探讨文字图形化的设计方法, 用文字图形营造独特的视觉魅力。

参考文献

[1] .张娴.汉字的异化与现代平面广告设计[J].装饰, 2008, 4

[2].陈汉民.字图一体以形会意[J].包装与设计, 2000, 4

[3].陈原川.陈原川黑白文字设计作品[J].包装与设计, 2000, 2

[4].常颖, 靳棣强.吉样文字的图形化研究[J].美术大观, 2006, 9

上一篇:电机伺服控制器下一篇:胃镜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