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镜诊疗

2024-05-22

胃镜诊疗(精选七篇)

胃镜诊疗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7例, 男22例, 女5例;年龄6~87岁, 平均65岁。取异物7例, 其中儿童4例;食管狭窄扩张6例, 其中扩张并放置食管支架2例;常规胃镜检查14例。所有患者均无胃镜检查禁忌证, 检查前和检查过程中给予心电、血氧饱和度监护。

1.2 方法

术前准备电子胃镜、氧气、多功能监护仪、气管插管等。每例病人检查前均给予口服利多卡因胶浆, 建立维持静脉通道, 小流量氧气吸入, 监测并记录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等。检查开始时缓慢静脉注射异丙酚, 当患者对语言指令无反应直至病人角膜反射消失, 进入意识消失状态下立即插胃镜检查, 术中用微量泵控制给药, 检查快要结束时停止注药, 一般异丙酚最小用量为60mg, 最大用量为190mg, 儿童用量根据体重进行计算。检查过程中重点观察并记录病人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遇到血压下降, 血氧饱和度下降等情况可给予停用异丙酚并静脉注射麻黄素加大氧气流量, 改变患者头颈部位置, 一般可顺利完成检查。胃镜检查结束后, 将患者口中残留液吸尽, 继续保持左侧卧位, 以免口中分泌物流人气道引起呛咳、肺炎、窒息等, 呼喊患者姓名, 以促使病人早点清醒, 待病人清醒后进行行为认知检查, 病人至少留观30min。待病人完全清醒无不适时方可离开, 并嘱当天不宜骑车、驾驶或操作重型机械, 以防意外。

2 结果

27例患者无一例发生麻醉意外和内镜检查治疗并发症, 26例患者顺利完成胃镜检查治疗, 1例食管胃吻合口狭窄 (肿瘤复发) 扩张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一过性呼吸暂停和血氧饱和度下降, 立即停药, 给予吸氧、吸痰并静脉滴注呼吸兴奋剂后, 患者恢复正常呼吸和血氧饱和度, 神志清醒, 治疗基本完成。

3 讨论

胃镜检查对胃肠道疾病的诊治具有重要价值, 但由于痛苦不适明显, 常引起病人紧张、焦虑和恐惧, 尤其是儿童患者更难配合, 甚至导致检查和治疗的中断, 延误病情, 尤其对于高血压患者易导致术前或术中血压显著升高, 检查治疗风险性加大, 甚至导致心脑血管意外发生。无痛胃镜检查治疗使病人无任何痛苦和不适, 无恶心、呕吐反应, 能够使医师从容顺利地完成检查和治疗, 尤其是特殊位置的活检和治疗, 它可使检查彻底、详细, 尤其是特殊人群, 如罪犯或犯罪嫌疑人、精神病患者及自杀者[2]。异丙酚是高脂溶性的化合物, 在肝脏代谢成无活性的产物, 迅速经肾脏排泄, 具有起效快、清理快等优点, 但对循环、呼吸抑制作用较大, 刺激缩血管因子内皮素释放下降, 舒血管因子一氧化氮NO的释放增加, 可引起明显血压下降、心率减慢、低氧血症等, 其程度与剂量相关。异丙酚对于高血压患者, 无痛胃镜能够减轻病人的心理紧张和恐惧, 避免检查前和检查中血压进一步的上升, 甚至有所降低, 我们通过对27例患者血压监测证实这点, 能够减少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3~4]。应重视检查治疗中血氧饱和度下降和呼吸抑制, 若注射速度慢, 用药剂量适中, 同时应保持呼吸通畅, 充分吸氧, 严密监测血压、心率、呼吸和血氧饱和度等就可避免上述不良反应发生, 我们成功处理了1例患者的上述情况, 27例无痛性胃镜检查者未发生1例麻醉意外。病人在麻醉、反应异常的情况下, 胃镜检查和治疗易导致严重并发症如穿孔、黏膜撕裂等, 术中术后应加强观察, 发现情况及时处理。临床上注射部位疼痛较常见, 我们一般选择粗大静脉, 疼痛症状较轻;由于异丙酚含有大豆油, 极少数病人可发生严重过敏反应[5], 本组无过敏反应病例, 也应该引起重视, 加强观察, 备好抗过敏药物和抢救设备。对于有心功能不全、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和体质较差的患者进行无痛胃镜检查时应采取慎重的态度, 即使检查也应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防止并发心脑血管意外, 此外严重的低血容量、低血压、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和呼吸衰竭应视为无痛胃镜的禁忌证。总之, 在胃镜检查中应用适量异丙酚是安全的, 能使病人在无知觉、无痛苦地状况下完成检查, 但费用昂贵, 有部分禁忌证, 临床使用适应证上欧美观点不一样, 欧洲认为仅特殊人群及对胃镜恐惧患者无痛胃镜检查, 而美国则作为常规检查[6]。

参考文献

[1]姜希望.无痛性消化内镜术[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2:1.

[2]顾红祥, 刘玉杰, 张志坚, 等.特殊人群上消化道异物的无痛胃镜治疗[J].中国内镜杂志, 2007, 2 (13) :166~168.

[3]贾燕, 徐灿霞.小剂量咪哇安定和异丙酚在高血压患者胃镜检查中的应用[J].中国内镜杂志, 2003, 9 (19) :13.

[4]石振旺.周维德.王爱平.异丙酚麻醉下胃镜检查患者血压、心率及血浆一氧化氮、内皮素变化[J].安徽医学, 2008, 1 (29) :33~34.

[5]缪滔.王赛君.徐冰.无痛胃镜检查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 2008, 23 (8) :744~745.

无痛胃镜诊疗术178例护理配合 篇2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78例中, 男性102例, 女性76例;年龄21~82岁, 平均46岁;体重45~80kg, 平均56.8kg;无明显心、肺严重疾患, 大于60周岁者常规行心电图检查。所有病例均自愿行无痛胃镜诊疗术, 其中胃镜下诊断132例 (74.2%) , 胃镜下治疗46例 (2 5.8%) 。

1.2 结果

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无痛胃镜诊疗术, 注射异丙酚30s后意识即消失, 术后苏醒迅速, 感觉舒适, 反应良好。意识恢复时间1~8分钟, 平均4.5分钟;检查中患者记忆消失率100%。部分病例术中血氧饱和度最低降到80%, 经加大氧流量、托下颌等妥善处理后迅速恢复正常, 未引起严重后果。

2 护理配合要点

2.1 术前护理

(1) 了解病史:评估患者重要脏器功能, 并确认有无严重肝、肾及心血管疾病。 (2) 检查前准备:常规双鼻孔吸氧2~4L/min, 心电监护, 建立静脉通路。患者取左侧卧位, 两腿微屈, 解松裤带和领带, 取下活动性义齿, 放置一次性牙垫并固定。做好常规胃镜准备, 嘱患者禁食、禁水8h, 并准备抢救器械及药品, 如氧气装置、气管插管装置、吸引装置、心电监护仪等。 (3) 心理护理:因患者多存在疑虑和恐惧心理, 检查前要耐心细致地给予心理疏导, 介绍检查的目的、意义等。同时, 介绍术者情况及成功病例, 以增强患者信心, 消除恐惧感, 缓解紧张情绪。

2.2 术中护理

异丙酚静脉麻醉后, 待患者入睡且睫毛反射消失、呼吸平稳, 协助医生开始插镜检查, 边检查边观察。术中若患者出现干呕、躁动、呃逆时, 遵医嘱再追加异丙酚20~40mg。由于术者注意力都集中在显示屏幕上, 护理人员要特别注意患者的意识、血氧饱和度、心率及血压变化,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进镜后配合术者做好胃镜检查、活检或治疗。

2.3 术后护理

患者清醒后取下牙垫, 安置于观察室, 由专人陪护。如患者仍处于睡眠状态, 要保持侧卧位, 以防呛咳和误吸, 加强安全护理, 防止坠床。观察30分钟左右, 直至患者能正确对答, 步态稳健, 无头晕, 方可离院。嘱其2h后进软食, 当天忌过烫、刺激性食物;术后3h须有人陪护;术后1d内不能驾驶车辆, 不能从事高空作业或操作重型机器, 以免发生意外。检查毕, 做好内镜的清洗、消毒、保养工作, 防止交叉感染。

3 小结

无痛胃镜诊疗术应由操作熟练的内镜医师及临床经验丰富的麻醉医师、护理人员共同完成[3]。三者之间的默契配合, 对快速、顺利、准确诊治上消化道疾病, 减少患者不适至关重要。常规胃镜操作存在一定的痛苦, 部分患者因不能忍受而不愿接受检查, 以至于有些食管癌、胃癌等疾病未能早期发现, 错失了最佳治疗时机。随着在医疗服务中患者对减轻疼痛的要求越来越高, 无痛胃镜检查消除了患者对插镜的恐惧心理, 增加了内镜诊疗的安全性和成功率。但在无痛胃镜诊疗时使用的静脉麻醉药异丙酚会对呼吸、循环产生一定的抑制[2], 需掌握适宜的注药速度, 全程监护生命体征变化、吸氧和及时对症处理。

参考文献

[1]王孝琼, 李荣香, 候伟, 等.205例静脉麻醉胃镜检查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05, 40 (3) :191-192.

[2]梁彪, 周海燕, 周代伟, 等.胃镜检查中应用异丙酚的临床观察[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2, 19 (5) :301-302.

胃镜诊疗 篇3

关键词:急诊胃镜,胃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急诊, 此疾病具有发病率高、发病紧急等特征[1], 对人类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 急诊胃镜逐渐成为上消化道出血诊治的首选方法[2], 此诊治方法可明确出血部位和病因, 通过胃镜引导, 为患者提供高效的治疗方法。为了分析急诊胃镜及胃镜下治疗在上消化道出血中的诊疗价值, 该院对2013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20例分为两组, 分别采取急诊胃镜诊治与普通胃镜诊治,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该院收治的12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资料, 以1 d为界限[3], 将24 h内接受诊断和治疗的原则[4], 将患者分为急诊组与对照组, 每组均为60例。急诊组中男患者32例、女患者28例, 患者年龄在24~59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 (42.l4±3.46) 岁。患者HR>110次/分, 血压<12 k Pa。对照组中男患者31例、女患者29例, 患者年龄在23~58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 (41.43±3.28) 岁。患者HR>100次/分, 血压<12 k Pa。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普通胃镜诊治, 准备胃镜, 安排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检查, 在检查中保持轻柔的动作, 在检查中明确出血部位、性质和范围。在检查过程中, 于直视下用冰生理盐水进行局部冲洗, 将胃内液抽取出来, 指导患者调整合适的体位, 避免出血对检查造成干扰。

急诊组患者采取急诊胃镜及胃镜下治疗, 根据胃镜下发现有不同的活动性出血原因, 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1) 血管喷血。选择钛夹止血, APC或者高频电凝止血。明确出血部位给予钛夹止血。APC功率大约为40~60 W, 直到活动性出血停止。高频电凝最大功率为40 W, 电极接触出血病灶后通电, 每次通电时间均在3 s内, 直到活动性出血停止。 (2) 局部或弥漫性渗血处理。选择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液喷洒, 以缓解弥漫性渗血症状。 (3) 选择硬化治疗食管静脉曲张。采用血管内和血管外注射5%鱼肝油酸钠。对于拒绝硬化治疗的患者, 在急诊胃镜检查后, 应该及时采取三腔二囊管、降低门静脉压等药物治疗。三腔二囊管安置3 d, 每隔1 d放气30 min进行观察, 30 min后重新注气压迫。采取静脉滴注奥曲肽作为降低门静脉压的药物, 持续滴注25~50μg/h, 出血停止后减半维持2 d。 (4) 在胃镜下治疗与内科保守治疗3 d后, 仍有活动性大出血者, 必须马上转为外科手术治疗。或出血原因为胃癌等明确手术指证者, 也转为外科手术治疗。

1.3 观察指标

记录急诊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确诊率、止血时间、住院时间、输血量等。

1.4 统计方法

资料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 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以 (±s) 的形式表示, 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胃镜检查结果

急诊组患者确诊率为95.0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6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如表1所示。

2.2 对比两组患者止血时间

急诊组患者止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如表2所示。

2.3 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输血量

急诊组患者住院时间、输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如表3所示。

3 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部位常见于上段空肠、十二指肠、胃、食管以及胰管和胆道等[5], 此疾病病情紧急, 死亡率较高, 患者大多伴随呕血、黑便等症状[6], 必须采取及时的胃镜治疗, 明确发病因素, 才能确保较高的诊治效果, 提高患者生存有效率。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 胃镜作为一种不断更新的医学检查方法[7], 尤其是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 在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诊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急诊胃内镜是指出血在48 h之行胃镜检查[8], 诊胃内镜在直视下, 可对病症展开全方位的观察, 明确出血部位, 并进行判断其性质。医师通过急诊胃镜检查, 可明确患者食道、十二指肠、胃的病变[9]。相关学者[10]为了对比急诊胃镜与普通胃镜诊治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将应用急诊胃镜诊治作为研究组, 应用普通胃镜诊治对照组, 结果发现, 研究组患者病因检出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在该研究中以24h为界限, 将24 h内检查定为急诊组和24 h后检查定位对照组, 与相关界定一致[11]。通过以上研究表明, 急诊组患者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息肉、食管静脉曲张等确诊率为95.0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6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明, 采取急诊胃镜诊治上消化道出血, 可确保较高的的确诊率, 掌握最佳的诊断时机。石国权等人[12]的研究也证实了这点, 他们将10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为急诊组与对照组, 急诊组给予急诊胃镜诊治, 对照组采取普通胃镜诊治, 结果, 急诊组确诊率为94%,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急诊组输血率为70%,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上消化道出血的因素多种多样, 基础病症不同其出血部位也不同[13], 急诊胃内镜的应用, 可及时明确消化道出血的出血原因和部位。研究中可见, 最常见的出血原因为消化性溃疡、胃癌等。急诊组原因不明发生率为5.00%, 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8.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主要原因在于部分急性胃粘膜病变的患者因自然愈合, 导致被诊断为原因不明出血, 更能证明早期诊断能够提高确诊率[14]。

通过以上研究表明, 急诊组患者止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住院时间、输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主要原因在于急诊组在早期明确病因, 针对不同的部位采用合适的止血方式, 比如局部和弥漫性渗血多用喷洒[15], 而食管静脉曲张对选择硬化治疗等, 从而增强了治疗和止血的有效性, 确保良好的治疗效果, 最终降低输血率。

无痛胃镜诊疗中的舒适护理及体会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6月施行无痛胃镜诊疗患者913例, 其中男性574例, 占63%, 女性339例, 占37%, 年龄最大88岁、最小17岁。

1.2 方法

患者于检查前6 h禁食, 取左侧微屈膝卧位, 在静脉全麻下持续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 同时监测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 待患者进入睡眠状态下, 开始施行胃镜诊疗。

1.3 结果

所有患者经过舒适护理后, 均在无痛觉、舒适的情况下进行上消化道或胃组织的检查与治疗, 减轻了患者因疾病及检查引起的不适感, 使患者安全、舒适、顺利完成了检查, 一般术后5 min内苏醒, 满意度较高, 乐于接受胃镜检查。

2 护理配合

2.1 术前护理

2.1.1 病情评估

详细询问既往史、药敏史、手术史、心功能、以及身体状况, 做好相应的辅助检查, 特别是老年人, 强调患者必须进行心电图检查, 评估患者是否存在有禁忌证。

2.1.2 心理护理

热情接待患者, 为减少陌生感, 主动做好自我介绍, 因患者是在麻醉状态下进行检查, 对此缺乏了解, 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与紧张心理, 特别是在签署麻醉和手术同意术时, 担心麻醉药物的不良反应, 甚至害怕麻醉意外, 因此护士要关心、体贴、热情接待患者,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介绍胃镜检查的操作步骤, 无痛胃镜技术安全性及成功病例, 以解除患者焦虑, 紧张心理, 增强患者的信任度, 让患者主动配合, 同时认真听取患者及其家属的疑问并耐心讲解, 取得患者及其家属信任与配合。

2.1.3 物品准备

备好建立静脉通道的用物、急救用物、简易麻醉机或呼吸机、吸氧装置、麻醉药品、急救药物, 腔镜器械、摄像系统等。

2.2 术中舒适护理

2.2.1 密切配合

术中良好的配合是取得检查成功的关键, 摆好患者的体位, 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及配合技巧, 为医师提供最便利的条件, 保证检查顺利进行, 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确保患者安全。

2.2.2 体位舒适

协助患者取左侧卧位, 下肢微屈, 松开腰带及衣领, 头部稍后仰, 取下活动义齿, 放置牙垫并加以固定, 为防止坠落或碰伤, 护士应紧密守护在患者身旁做好防范措施, 并扶好肢体, 避免影响操作及损伤的发生。

2.2.3 心理舒适

检查过程中, 护士应守护在患者身边, 轻轻握住患者的手, 还可轻轻抚摸患者的头部, 以减轻患者心理负担, 给予其安全感和被重视的感觉, 不断鼓励患者, 通过交流转移注意力, 减轻紧张情绪, 必要时让家属陪伴给予心理依托。

2.2.4 生理舒适

术中及时观察疗效, 密切观察患者反应, 及时识别患者疼痛的出现, 若患者出现躁动, 告知麻醉医师酌情追加药量, 确保所给的药液正确、及时、足量, 以达到理想的麻醉效果, 避免药液外漏或外渗, 做到使用最少药量达到最理想效果, 保持呼吸道通畅, 防止术中低氧血症发生, 同时做好保暖, 室内温度调至22~25℃或适当时添加被服覆盖。

2.3 术后护理及宣教

2.3.1 术后护理

一般在检查结束后5 min内患者即可唤醒, 恢复自主活动能力, 可转至观察室继续观察, 嘱咐患者休息1~2 h, 自觉无不适方可在家属陪同下离院。

2.3.2 特殊护理

胃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息肉术后的患者, 3 d内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及穿孔等并发症发生, 嘱其前3 d进流质饮食, 食物不可过热;食管静脉曲张行皮圈套扎术、胃底静脉曲张行组织黏合剂注射治疗术后患者根据术后情况按医嘱进食, 定期复查。

2.3.3 健康宣教

告知患者术后需有人陪护, 术后当天勿驾车行驶及进行高空作业或操纵机器, 以免发生意外, 同时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营养习惯应以易消化、避免辛辣刺激, 避免暴饮暴食, 生活要有规律, 应采取少量多餐, 适当的锻炼, 定期门诊复查。

2.3.4 电话回访

术后1周内进行电话回访, 进一步了解患者近期的身体状况, 给予相应的指导。

3 体会

胃镜检查是当前诊断和治疗上消化道疾病的一个重要手段, 大多数患者在胃镜检查过程中存在紧张、恐惧的心情, 或是出现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使得患者不能耐受检查, 严重影响诊疗质量, 从而延误诊治, 如何改善胃镜性能, 提高检查质量, 减少受检者痛苦成了医患双方共同的愿望, 无痛胃镜的开展有效地解决了这些难题, 即是利用静脉麻醉药物, 如丙泊酚等, 使患者在睡眠状态下完成胃镜检查, 清醒后对检查过程无记忆, 感觉舒适, 无痛苦, 乐于接受复查的新型胃镜检查方法[3], 检查完毕患者多能及时苏醒, 无活动和意识障碍, 清醒后全无胃镜检查的痛苦记忆并均能接受再次检查。

护士在整个检查的前期、中期、后期需做大量的准备工作, 要求护理人员将舒适护理模式很好地应用到该检查术中, 以确保检查安全顺利进行, 舒适护理模式能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灵性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 Koclaba[4]认为舒适护理应作为整体护理化护理艺术的过程和追求的结果, 使护理更加注重患者的舒适感和满意度, 房玲等[5]研究结果显示, 胃肠镜检查前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明显高于常人, 说明患者对检查普遍存在焦虑、不安等不良心理, 这就要求护理工作要将心理护理贯穿在检查过程的各个阶段, 如术前做好解释、告知、麻醉前心理安慰、术后耐心询问等;另一方面, 将检查准备与配合的每一步骤都告知患者, 以此促进护患之间的交流互动, 减轻了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 人性化护理的目的是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精神上处于满足而舒适的状态, 减少或降低不适的程度。

在提供优质护理的前提下, 无痛舒适的胃镜检查可提高患者的检查成功率, 利于上消化道疾病的早诊断、早治疗, 促进医、护、患之间的和谐。

参考文献

[1]侯秀珍, 郭呈彩, 梁静.无痛胃镜检查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7, 23 (18) :11-12.

[2]程艳秋, 杨昌霞, 王晓芬.无痛超声胃镜检查病人的护理[J].护理研究, 2007, 24 (4) :1089-1090.

[3]李冬梅, 杨振宇, 盛梓松, 等.无痛胃镜检查术的护理配合[J].武警医学, 2006, 17 (9) :708-709.

[4]张宏.舒适护理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2001, 20 (1) :15-16.

静脉麻醉胃镜诊疗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篇5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04年8月—2007年8月我院门诊住院行胃镜诊疗术的病人250例, 男150例, 女100例;年龄22岁~74岁, 平均56.9岁;静脉麻醉 (观察组) , 常规胃镜 (对照组) 各125例。

1.2 方法

采用GIF-Q260电子胃镜操作, 插镜方法与常规方法相同。插镜前开放静脉通道, 病人取右侧卧位, 用多功能监护仪监测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 常规吸氧, 氧流量为3 L/min~4 L/min, 静脉注射经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的咪达唑仑0.10 mg/kg~0.15 mg/kg, 丙泊酚1 mg/kg~2 mg/kg, 注射速度40 mg/10 s, 待病人入睡, 睫毛反射消失, 呼之无反应时即开始插镜。如为镜下治疗, 可根据病人情况适当追加药物用量维持麻醉, 以少量缓慢为原则[1]。

1.3 临床观察内容

①病人有无焦虑、恐惧;②病人有无咽喉疼痛及恶心、呕吐;③操作顺利程度;④病人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1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1)

例 (%)

结果显示静脉麻醉与传统胃镜相比具有以下优点:①能解除病人焦虑、恐惧;②内镜医生操作更简便, 检查更仔细, 避免诊疗过程消化道损伤, 有利于病情的判断与治疗;③缩短诊疗时间, 一般10 min即可完成, 病人麻醉清醒快、无并发症。

3 讨论

3.1 传统胃镜检查的缺点

胃镜诊疗术是一种刺激源, 可引起人体明显的应激反应[2]。传统胃镜由于操作时间长且内镜反复通过咽喉, 增加病人痛苦, 从而使病人产生恐惧、紧张心理, 甚至拒绝进一步治疗及增加术中并发症的发生[3]。接受传统胃镜检查病人需要忍受痛苦与不适。

3.2 咪达唑仑、丙泊酚的作用

咪达唑仑、丙泊酚有明显的镇静、抗焦虑、抗呕吐作用, 适用于消化道内镜检查病人的镇静, 可抑制咽喉反射, 有利于插镜。两种药物联合静脉麻醉胃镜诊疗术尤其适合咽反射敏感、精神紧张、焦虑、难以配合的病人。其次, 丙泊酚起效快、代谢快、作用时间短, 醒后无宿醉感, 使用静脉麻醉胃镜诊疗术正是利用病人短暂入睡, 使病人插镜过程中无痛苦。通常病人15 min内即可恢复意识。

4 体会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 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不断渗透到诊疗过程中, 无痛胃镜使病人对胃镜检查无畏惧心理, 术中无痛苦感觉, 临床观察效果好。术后病人均表示如有必要可再次接受诊疗, 提高了病人满意度以及复诊的依从性。

参考文献

[1]黄明宜.静脉麻醉胃镜诊疗术的护理配合[J].护理学杂志, 2007, 22 (3) :35-36.

[2]任存格, 杨小平.胃镜检查中护理干预实施的效果评价[J].护理学杂志, 2003, 18 (1) :13-14.

胃镜诊疗 篇6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胃镜检查,保妇康栓

上消化道出血为临床常见的急症之一, 其出血点主要位于屈氏韧带以上, 由胃溃疡、十二指肠等部位的静脉曲张或黏膜糜烂等原因而引起的出血。本病的发病原因可认为与血管畸形、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消化性溃疡及急性胃黏膜病变等, 临床多表现为呕血及便血[1]。因本病发病通常较急, 病情进展迅速, 易休克, 病死率较高。临床上利用胃镜检查以提高诊断率, 同时还可为患者提供及时的治疗, 以减少病死率。笔者采用急诊胃镜检查上消化道出血, 临床效果显著,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3月-2013年4月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84例, 在住院前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消化道出血症状, 且大便隐血检查为阳性。按不同病情分为治疗组106例和对照组78例。治疗组男62例, 女44例, 年龄18~63岁, 其中呕血37例, 黑便48例, 呕血伴黑便21例。对照组男43例, 女35例, 年龄19~63岁, 其中呕血24例, 黑便33例, 呕血伴黑便21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除进行胃镜检查的时间不同外, 采用的检查方法均相同。检查方法为: (1) 常规进行术前检查, 对存在其他疾病者需给予对症处理; (2) 在胃镜的直视情况下采用冰生理盐水进行局部冲洗、抽吸等, 以防因出血过多而影响术中的观察; (3) 若在胃镜下见活动性出血, 需根据患者的出血情况及病因选择合适的止血方法。若患者为非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而致的出血, 需用80mg/L的去甲肾上腺素进行局部喷洒止血, 若出血量过大, 需在出血点旁2mm处选用NM-1K黏摸注射针注射0.1g/L肾上腺素, 每个出血点需注射0.5~1.0ml, 反复多次注射直至出血停止, 每个患者可注射4~10ml;对于因食管静脉曲张而导致的上消化道出血, 需立即静脉内多点注射10g/L的乙氧硬化醇, 每点2~3ml, 每个患者可最多注射40ml。

1.3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的病灶检出率、成功止血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应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术中的病灶检出率、成功止血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诊断上消化道出血的首选方法为急诊胃镜检查。近年, 胃镜技术的不断完善及质子泵抑制剂药物的广泛使用, 采用急诊胃镜检查确诊上消化道出血已取得了很理想的临床效果。利用急诊胃镜检查可明确患者多病灶出血的真正原因, 并且还可指导后期的治疗[2]。

在对患者行急诊胃镜检查时需明确以下几点: (1) 在患者的身体及经济允许的情况下, 可进行胃镜诊断; (2)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胃镜检查的最佳时间为24~48h; (3) 在对患者行胃镜检查时需提前做好准备, 以保证患者的平稳生命体征; (4) 医务人员在操作机器时应动作娴熟, 缩短操作时间; (5) 在确诊后可行胃镜下止血, 且止血效果显著, 从而降低了临床病死率; (6) 在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止血效果不理想时, 可立即转为介入或外科手术, 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3~5]。

综上所述, 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急诊胃镜检查, 可明确患者的出血原因, 且止血效果显著, 以降低临床病死率,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查光成.180例急诊胃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 2014, 27 (1) :133-134.

[2] 刘小平.急诊胃镜检查在上消化道出血诊治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用医刊, 2014, 41 (1) :106-107.

[3] 刘奉, 刘翎雁.胃镜下止血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43例临床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4, 14 (18) :63.

[4] 魏海波.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20例胃镜诊治临床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 31 (14) :2737-2738.

胃镜诊疗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05年5月—2009年12月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行胃镜检查的120例患者分为急诊胃镜组60例, 出血到治疗的时间<48 h, 其中男36例, 女24例, 年龄21~78岁, 平均56岁;普通胃镜组60例, 出血到治疗的时间>48 h, 其中男32例, 女28例, 年龄19~75岁, 平均53岁, 两组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呕血、黑便、头晕、心悸、晕厥、多汗及尿少等症状。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出血量及出血方式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诊治方法

两组均按胃镜检查常规做好术前准备, 给予心电监护, 严密监测患者病情变化。维持血容量及生命体征的稳定, 给予扩容抗休克, 输血输液补充血容量, 维持血压水平。对于仍有活动性出血者, 在胃镜检查时采取直视下冰生理盐水局部冲洗、抽吸胃内液体及改变患者体位的方法来避免出血较多对观察的影响[1]。两组镜下诊治方式相同, 采用电子胃镜, 套扎器及推送器, 均由同一名医师完成操作。胃镜下仔细观察, 明确出血部位、出血病灶范围、出血速度和出血量, 并进行病理检查及治疗。根据病变性质不同选择给予注射无水乙醇等硬化剂, 行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 出血病灶局部喷洒凝血酶、去甲肾上腺素等药物, 胃息肉伴出血则作高频电切。判断出血依据:凡病灶边缘黏膜表面有新鲜出血或滴血者为活动性出血;凡病灶区呈棕褐色或伴血凝块、新鲜出血点或血痂粘附则为近期出血。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病变检出率和止血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出血病变检出率

急诊胃镜组检出病因:消化道溃疡31例, 其中胃溃疡20例, 包括胃角10例, 胃体8例, 胃窦2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1例, 包括前壁5例, 小弯3例, 对吻溃疡3例;急性胃黏膜病变11例, 食管静脉曲张出血8例, 胃癌7例 (胃体4例, 胃窦1例, 胃角2例) , 未能诊断3例。普通胃镜组检出病因:消化道溃疡29例, 其中胃溃疡19例, 包括胃角8例, 胃体6例, 胃窦2例, 幽门管3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0例, 包括前壁4例, 小弯2例, 对吻溃疡4例;急性胃黏膜病变9例, 食管静脉曲张出血8例, 胃癌6例 (胃体2例, 胃窦1例, 胃角3例) , 未能确诊8例。其中急诊胃镜组病变检出率为95.0%, 普通胃镜组病变检出率为87.6%,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急诊胃镜组止血有效率为94.6%, 普通胃镜组止血有效率为92.9%,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病变检出率和止血有效率见表1。

*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 并发症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穿孔、药物副反应和死亡等严重并发症。

3 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急重症之一, 是屈氏 (Treitz韧带以上的消化道, 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空肠上段及胆管等处病变引起的出血。出血原因由多种因素引起, 主要有胃十二指肠溃疡、门静脉高压症、应激性溃疡、胃癌和肝脏疾病等。临床主要表现为呕血、便血, 或仅有便血。部分患者因出血迅猛, 出血量大, 短期内出现外周循环衰竭和低血容量休克表现, 如头晕、面色苍白、心悸、多汗和血压下降等休克症状。作为临床常见的急症, 由于其发病急骤凶险, 病死率高, 因此, 早期快速、准确诊断出血的病因和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急诊胃镜可以直观地观察病变, 明确出血部位, 这在多病灶病变和伴有多种病变时尤为重要[2]。急诊胃镜结合病理活检可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外科手术治疗。急诊胃镜检查的同时可以行镜下止血治疗, 这是其他检查方法无法比拟的。镜检时机的选择对提高阳性诊断率十分重要, 多主张在出血24~48 h内进行。张惠彬等[3]对180例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紧急内镜诊治病因确诊率达94.3%。研究表明, 上消化道出血后12 h内、12 h至24 h和24 h至48 h的确诊率无显著性差异, 因此, 建议针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尽早在出血后48 h以内急诊行胃镜检查, 以避免错过最佳确诊及治疗时机。本研究中, 急诊胃镜组病因检出率为95.0%, 而普通胃镜组病因检出率为86.7%, 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与文献报告相符合。通过本研究, 我们亦发现在急诊胃镜检查的同时, 根据病变性质的不同积极采取内镜下注射无水乙醇等硬化剂, 行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 出血病灶局部喷洒凝血酶、去甲肾上腺素等药物或高频电切治疗, 可减少再出血率。对早期的镜下止血者, 尽快转入外科行手术治疗。

总之, 急诊胃镜检查作为上消化道出血诊断的最直接和最可靠的方法, 有利于治疗方案的及时正确选择, 是一种安全高效和并发症少的诊疗措施, 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楚强, 王连源, 文卓夫, 等.紧急胃镜诊治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价值[J].实用医学杂志, 2000, 3 (10) :190.

[2]姜骏, 周伟雄, 于钟.急诊胃镜在上消化道出血诊治中的应用[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02, 7 (2) :110-111.

上一篇:图形文字下一篇:生育意愿的文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