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教学与道德教育

2024-05-09

计算机教学与道德教育(精选十篇)

计算机教学与道德教育 篇1

笔者多年从事计算机教学, 从实践中摸索出寓德育教育于知识的讲授或训练之中的德育工作方法, 使学生在“润物无声”的情境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德育的陶冶。

一、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习惯, 按照心理学的定义, 是指由重复和练习巩固下来并完全变为某种动作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 它是个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时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 在这个阶段对学生教学习惯培养, 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养成教育榜样化

对于学生来说, 教师不仅是知识渊博的智者, 而且是道德修养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师表美的作用, 从德育角度讲, 一是能够充分发挥教师德育主体作用;二是能够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三是能够改善道德教育技能。

因此, 计算机课堂上, 教师在进行示范教学和指导学生上机操作的过程中应该始终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 长此以往, 就会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 针对学生在操作时, 常爱把用户文件建立在所用系统软件的子目录下的情况, 我在课堂进行演示教学时, 特别是在讲保存或另存文件的时候, 十分注意这个问题, 及时告诉学生:把用户文件建立在所用系统软件的子目录下, 容易引起混淆和文件丢失, 引导学生逐渐养成把用户文件分门别类存放的良好习惯。所以, 教师以身作则, 时时处处以规范的标准进行教学, 以严格的要求规范学生, 有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2.养成教育经常化

良好的习惯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养成, 这仅仅是对自觉的学生而言。所以, 要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必须靠有意识地训练。在实施计算机教学, 尤其是组织学生上机实践过程中, 我始终把培养学生爱护机器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当作一项基本任务和重要职责来完成。在制订教学计划时, 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 结合教学内容, 有的放矢地安排教学活动。

比如, 在介绍有关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时候, 我首先特别强调在Windows中关机的步骤, 即屏幕上出现“你可以安全地关闭计算机”时, 才能关闭电源, 并且反复讲解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原因:使学生明白, 正确合理地使用计算机, 不仅可以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 保护计算机内数据的安全;而且使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这样, 学生既学到了知识, 也受到思想教育, 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寓德育于教学过程中

1.开发学习潜能

纵观职业学校的课堂教学, 教师的“教”仍然停留在“知识传递”的模式上, 而学生的“学”同样处于被动接受、适应的状态。学生内在的主动精神和探索欲望常常受压抑, 甚至被磨灭。因此, 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 我利用学生好奇心强、愿意接受新事物的心理, 积极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计算机教学中, 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自主确定主题, 用学会的知识去设计方案、独立或协作完成任务。这样的教学,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他们兴致高涨、跃跃欲试, 最后都交上了满意的作品。比如, 在学完第二单元的《幻灯片制作》的内容后, 我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是“自定主题制作一套幻灯片”。接受任务后, 学生情绪高昂, 积极查找资料, 他们确定的主题五花八门、异彩纷呈:既有“国粹——京剧”、也有“宠物”、更有“动漫”、“北京奥运”, 等等。实践证明, 经过这样的长期训练, 学生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增强了,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养成了。

2.培养保护意识

中职校的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 他们渴望交友与交流, 因此, 绝大多数人热衷于网上聊天, 他们认为虚拟空间提供了倾诉的对象, 可以无拘无束、尽情地与网友“聊”。但是, 这些天真单纯、涉世不深的学生, 完全没有意识到网络并非一片净土, 稍不留神就会掉进网友设计的陷阱里。

有很多学生天真地认为, 交朋友就应该说实话, 他们对网友公开自己的学校、年级、年龄甚至家里的电话号码, 一点没有防范意识。针对这种情况, 我在教学中及时引导学生认识网络的虚拟性, 在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引导学生文明网上的同时, 通过案例剖析教会学生善于识别善恶, 教育学生在上网交友时首先要学会保护自己, 绝对不在网络上发布任何不想让人知道的个人隐私;其次, 在现实的公共场合不说的话、不做的事, 在虚拟的网络中也同样不说、不做。通过不懈努力, 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大大增强了。

3.寓德育教育于活动

计算机学科知识更新快学生爱学, 我通过组织活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受到德育教育。我曾给学生布置过这样的作业:查找计算机发展历史。

学生通过收集、学习计算机发展史, 看到了我国计算机发展水平与国外的差距.他们说, 真没想到我们使用的计算机操作系统是微软公司的、芯片是美国产的、许多软件都是英文版的……我们真的应该好好学习, 用我们的智慧为中国人争气。

在此基础上, 我也给学生介绍我国在计算机领域的自主知识产权:如在学习金山WPS的时候, 告诉学生它是中国人自己开发的适合中国人使用的优秀文字处理软件。让学生们看到国产软件发展的希望;在讲到计算机病毒的时候, 重点向学生介绍王江民等国内软件开发界的著名人物, 为学生树立榜样, 激发他们刻苦学习, 做一个对国家、社会有用人的愿望。

为了配合学校搞好一系列重大事件的纪念活动, 我充分发挥计算机学科优势, 在给学生布置操作任务的时候, 尽量选取与时事相关的主题, 并要求学生在作品中加入自己的评论。例如, 组织学生开展以国庆为主题的网页制作, 编辑以“一二·九”运动为主题的时事小报, 等等。这样, 学生不仅可以完成相关的技术操作更重要的是, 在查找、收集、整理资料以及展示作品的过程中, 对历史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感触。

实践证明, 计算机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面是极其宽广的, 具有无限的生命力, 只要我们善于挖掘, 积极探索, 德育工作就会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

参考文献

[1]孙喜亭.教育问题理论求索.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计算机教学与道德教育 篇2

当前全社会都在提倡进行素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的思想品德教育都已成为各学校教育的重点,作为素质教育的另一方面的计算机教育也已广泛开展,那么它们之间是否能够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呢?多年的计算机教学的实践,我深切感到,只要遵循计算机教学规律,把握计算机教学与德育的结合点,运用计算机教育本身独有的特点去吸引学生、教育学生、影响学生,并运用不同的途径,采用各方面的教学方法,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挖掘教材的德育内涵,以育人为本

计算机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科目,表面看来根本没有什么德育内容可用来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其实只要我们计算机老师认真阅读教材,分析教材并找出其中的内涵,结合当前实际,运用有效的方法,加以引导,则完全可以对学生进行深刻的政治思想教育。

例如:在讲计算机的应用时,只要我们给学生分析现在计算机的应用程度并与他们一起共同展望计算机的发展未来,使学生对计算机的发展充满信心,正确引导他们学好计算机知识为将来的社会的发展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使学生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和希望,对我们社会的发展充满信心和希望,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如结合当前微软公司对我们国家的一些公司的起诉,让学生知道我们的民族软件的发展与一些发达的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往往会在有些方面受制于人,引导我们学生只有努力学习,将来为我们国家的计算机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让我国的计算机的发展水平超过发达的国家。通过自己的引导,使学生的学习劲头空前的高涨,同时也从另一方面大大的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

还有很多的知识点有待我们教师去挖掘和探索,积极地引导学生去学习,使学生的思想在不断的学习中得到提高。

二、正确引导,严格要求,培养学生知难而进的意识

很多学生由于对计算机不了解,认为学计算机很难,针对这种现象,我改变常规的教学方法,让他们先玩一玩游戏,用计算机听听音乐,再从计算机的组成慢慢的着手进行教学,使他们在这种轻松的环境下开始学习计算机,当他们进入到正常的学习当中,我就严格要求,哪怕是一个手指的位置放得不正确,都要他们一个一个强化练习,虽然这当中有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但通过一段的时间学习,同学们都会对计算机的学习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同时学生也有了一些相应的心得体会。

通过这种方法,使学生意识到做任何事情都不难,只要我们用心地做,去学,不怕困难,敢于进取创新,任何事情都难不倒他们。

三、严密组织教学,善用教学方法

合理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十分重要,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心理活动、意识和行为结合起来,利用课堂组织教学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教育,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又能结他们进行一次思想教育。

如要上数据库编程时,我先让每个学生试着写一个处理本班成绩的程序,但是写出来的程序效果不是很好,于是我把程序分成几个模块,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模块,并且看哪个小组最先完成,并予以奖励,于是全班同学各司其职,共同探讨,参阅资料,很快就把各个模块都写了出来,而且效果也相当不错。在整个过程中个人能力和集体的力量的完美结合则充分显现出来,通过这件事让学生知道集体的力量远比个人力量强,同时也让他们感觉到个人的成功是离不开集体力量,使他们的集体主义荣誉感又得到了加强,更难得的是使班上同学达到空前的团结,互相帮助,团结一致的信念又深深地印在他们的脑子中,更让他们意识到个人成功是无法离开集体的帮助。

四、充分利用计算机独有的灵活性进行思想教育

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师,不应该只在专业上教导学生,而应该积极结合国家当前的形势,在教学过程运用计算机独有的可见性、灵活性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各种思想教育,使计算机教育不再是纯专业性的教育。

如当全国人民在喜迎香港回归时,我要求学生用数据库编写“香港回归倒计时牌”的程序,表达我们对香港回归的喜悦之情,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大部分同学都能在自己的计算机上做出来,当他们看到自己做的“倒计时牌”出现在自己的屏幕上时,都非常之高兴。又如国庆50周年,我让一些同学用画笔画出各种图形,并以此表达我们对祖国50大庆的喜悦心情,当同学们看到自己做的各种庆祝祖国50大庆的图案飘然出在自己面前时,心情都非常激动。

通过几次活动,不仅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对他们进行一次更深层次的爱国主义教育,这比上爱国主义理论课的印象更深,意义也更大。

对于其他方面的教育我们计算机教师都有可以进行灵活掌握,使学生在巩固自己的知识的同时,也能得到相应的思想道德品质教育

五、用教师自己的行为规范感染和教育学生

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品质教育中,教师本身就是教育内容的体现者和表现者。只不过有些教师认为这只是政治教师的内容,与我们专业教师关系不大,因而忽略了自己的行为规范。

其实教学过程既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过程,同时也是学生观察、发现、了解教师的过程,教师的思想品德、行为举止、一言一语都会给予学生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并私下对老师进行评价,而评价的高低直接对学生产生积极和消极的作用。

所以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在平时的生活中要严以律已,以身作则。作为教师,为人师表,要以良好的师德、精湛的教艺、深厚的专业知识去教育启迪学生,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赖,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与威望。

只有我们教师不断的努力,从各方面进行教育学生,并且注意形式和方法,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中职计算机教育教学与素质教育初探 篇3

关键词:素质教育;主动性;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04-0000-01

Vocational Computer Teachingn and Quality Education

Huang Yao

(Baise Electrical&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hool,Baise533000,China)

Abstract:Computer education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have been widely popular,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should keep up with the times by the progress.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mputer teaching methods,and explored how to help students learn computer education initiative,the quality of students thinking and practical ability, and thus improve their overall quality.

Keywords:Quality education;Initiative;Comprehensive quality

随着社会的进步,计算机以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伴侣,各个领域都可看到计算机的身影,但计算机技术人员的缺乏却给这个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许多困扰,市场的需求为职校生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但现在职校生的生源水平普遍出现下降趋势。很多毕业学生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因此我们对现在的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将素质教育蕴于平常的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社会的需要。

一、编制适合学生特点的教材

编制教材既要考虑计算机发展的趋势,也要注重教材内容的科学性与时效性,同时也要对教材的基础性、系统性,基本概念、基本技术和方法要阐述准确;在内容和使用的环境上体现先进性、应用性。使学生既能学到全面、系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又能够反映其最新的发展与应用,掌握一些先进的开发工具和研究方法,为解决本专业的问题服务。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和现时状况,有较好的层次差别和针对性。不仅设有主教材,还要有相应的辅助教材、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包、教学网站等,构成立体化教材。同时教材还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要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始必学部分和提高部分,这样及考虑了学生的基础也考虑了学生的学习目标,可以满足立志于升学深造的学生与毕业后从事技能型职业的学生的不同要求。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计算机教学往往以教师课堂传授为主,学生与教师缺少交流互动,学生动手能力往往很差。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更好掌握,有利于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任务驱动法教学

任务驱动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相对独立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目前素质教育教学方法中常用的教学方法。通过将要学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中,学生对此进行分析、讨论,找出问题所在,并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之下找出解决办法,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提高了自己在学习中的探究,创新能力。

(二)自主---协作教学模式

学生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而更要培养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即学会学习。同时还要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创新与发展。

1.自主学习,学生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制定自己的学习进程,参与设计评价指标;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投入,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能做出相应的调适。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因材施教,学生要处理好自主学习和获得帮助的关系,不能忽视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作用。

2.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来促进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共享,针对存在的问题可以采用对话、商讨、争论等形式对问题进行充分论证,以期获得达到学习目标的最佳途径。合作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个体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个体之间的沟通能力以及对学生个体之间差异的包容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三)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跟传统的不同之处在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经验为中心,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项目教学法往往通过情景设置、操作示范、独立探索、确定项目、协作学习、学习评价等6步来完成。通过老师创设的情景,学生独立思考,研究讨论努力完成工程项目。

三、建立高水平的教学团队

教学团队是以教学理论、教学实践作为主要研究内容,由愿意为共同的目的、教研目标和工作方法而想担责任的教师组成的群体。在这个群体里大家彼此信任、形成合力、取长补短,营造起一种积极向上的学术氛围,能够带动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进而提高教学质量。这个团队会认真研究学生的特点,将来工作的需要,实事求是地为学生作出规划,使我们培养的学生将来能承担本领域中不同层次的计算机应用任务。

青年教师课堂上的主力军,但目前状况是青年教师过多,骨干教师少,高学历、高职称教师偏少;教学任务繁重,并且他们的课堂教学能力和经验急待提高和积累。因此教学团队的老教师可以承载着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任务。老教师应定期听青年教师的课,对听课中发现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具体点评,比如,讲课的目的性要明确,课堂气氛要活跃,课堂语言表达要清晰,语速要适中等等;青年教师通过听老教师的课,学到了宝贵的教学经验,通过反复听课、实践、调整和品悟,在短期内使自己教学方法走向成熟,教学能力不断提高。

四、注重信息道德

很多学生信息伦理道德意识比较淡薄,信息知识欠缺,虽然对信息技术持有肯定态度,但这种态度并没有上升到自觉的程度,还没有把对信息的需求、对新技术的学习和使用转化为有意识的行动,并且信息道德不够好,绝大多数学生信息素养水平达不到信息化学习和教学的要求。因此必须制定计划培养学生正确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使他们能够遵循信息应用人员的伦理道德规范,不作非法活动,同时也知道如何防止计算机病毒和其它计算机犯罪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使其洁身自好,加强自制能力。对于易受网络上不道德思想干扰的学生,我们应该加以重视,对他们耐心说服,引导他们走出误区。

五、结论:

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要求更是与日俱增,为培养高素质的从业人员需要全体职工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不断研究和探索,努力做到“教书育人”,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应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怎样思考。运用新的理论和方法武装头脑,蕴含素质教育于平常的教学中,培养出更适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计算机人才。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具有能立足社会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贺兰.中职计算机人才培养的政策导向—与教育部职教司刘杰副处长对话[J].计算机教育,2004,(11):6-7

[2]董雷.计算机与素质教育[J].信息技术,2006,11

论计算机网络教学与创新教育 篇4

“创新”一词在中国最早见之于史料《南史后妃传上宋世祖殷淑仪》它的意思是创立或创造新的东西。而我们现在的教育与任何事物一样, 也正存在着不足和薄弱环节。其中最突出的是由于各种原因, 束缚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养成。国外的教育家对中国的教育作了这样的评价:我们有两个优势和两个不足, 一个优势是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比较扎实, 还有一个优势是学生的应试能力比较强;一个不足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较差, 还有一个就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较差, 缺乏后劲。

未来社会无疑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 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 是时代精神的核心, 教育也因此必须把培养人才创新能力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 从知识本位转变到创新本位, 唤醒学生沉睡的创新潜能。

因此, 教育家认为:教育的宗旨是创新人才的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未来、社会的人才必须具备创新的素质。

2 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模式和特点

蓬勃兴起的计算机网络教学正为我们培养“创新素质”的人才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演绎着创新教育极好的未来发展。

现在我们通常所说的多媒体教学是特指运用计算机并借助于预先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来开展的教学活动过程。它又可以称为计算机辅助教学 (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 即CAI)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是利用多媒体计算机, 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 把多媒体的各个要素按教学要求, 进行有机组合并通过屏幕或投影机投影显示出来, 同时按需要加上声音的配合, 以及使用者与计算机之间的人机交完成教学或训练过程互操作。

目前计算机网络教学的使用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多媒体教室中应用。利用数据投影机把图像数据信号投射到大屏幕上, 把计算机声卡输出的音频信号利用音频功率放大器放大后推倒喇叭发声, 就构成了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教室的应用模式主要适用于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另一种使用形式是在计算机网络教室中应用。为每个学生配置一台多媒体计算机, 把全部计算机连接成局域网, 每台计算机安装网络教室软件, 教师机安装控制软件, 就组成了计算机网络教室。在网络教室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开展教学, 学生可以直接参与教学活动过程, 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 利于个性化的学习。教师也可以根据控制对学生机的使用进行控制, 以及与学生进行直接对话、个别辅导、答疑, 也可以进行个别练习、测验等。还可以根据需要连接到互联网, 充分利用网络的各种信息, 把各种教学资源有机地整合到课堂教学中来。因此, 利用网络教室开展多媒体教学, 是一种更有发展前景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模式。

在这种网络教学下, 学生的学习主要有三个特点:

a.自主性:由于网络能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图文并茂、形声兼备的学习信息资源, 学生可以从网络中获得的学习资源不仅是数量大, 而且还是多视野、多层次、多形态的。学生有了很大的、自由的选择空间, 选择的自由是自主学习的前提和关键。在网络环境下, 学生可以不再被那仅有的信息源 (教师或教材) 牵着走, 他们可从网络广泛的信息源中选择他们所需的学习材料;学生有可能按照他们各自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和安排学习,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网络中学习还可以使信息的接受、表达和传播相结合, 学生通过他所表达和传播的对象, 使自身获得一种成就感, 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主性。

b.交互性:传统教学, 虽然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共在一个空间, 但在教学中相互之间的交互性却极为有限, 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等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 学生很难有机会系统地向教师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以及他们解决问题的具体过程;同班同学之间就学习问题进行的交流也是极少的, 更不用说和外地的学生交流与协作;网络教学的设计可以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在教学中以一种交互的方式呈现信息,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的情况来调整教学, 学生可以和自己的任课老师进行相互交流, 并且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和BBS等网络技术而实现, 可以在网络上讨论任何问题, 于是学生不仅从自己的思考过程中获取知识, 还从别的学生的观点中获取知识, 从而达到建构和转换自己知识的目的;学生还可以根据网络电脑提供的反馈信息, 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调整学习内容和进度, 自由进退、自主构架。

c.个性化:传统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创造力, 各种教学活动都是把学生置于共同的影响之下, 让他们读相同的教材, 听相同的讲授, 参与相同的资料。教学的各种措施都是在同化人性, 习惯于统一的内容和固定的方式来培养同一规格的人才, 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充分发挥, 学生的学习需要不可能完全获得满足, 教师只能根据大多数学生的需要进行教学, 即使是进行个别教学, 也只能在有限的程度上为个别学生提供帮助。网络教学可以进行异步的交流与学习, 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安排和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习, 克服了传统教学中的"一刀切"的人为现象。学生和教师之间通过网络交流, 在学习的进行中就能及时了解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 及时地按要求调整学习, 利用网络可在任何时间进行学习或参加讨论及获得在线帮助, 从而实现真正的个别化教学。此外, 网络中有大量的个性化教育资源, 如专题网络、教育专家个人网页、专题新闻、专业学术组织的网页、专业化的电子杂志等, 这些网上资源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选择余地。

3“创新教育”的特征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林宗德教授在《关于创造性学习的特征中》指出:创造型的学生, 在选择学习方法时, 往遵循学习的规律, 明确学习任务, 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学习条件;根据学习的情境、内容、目标和特点而灵活地应用;他们表现出强烈而好奇的求知态度, 不断地向教师、同学与自己提问;想象力丰富, 喜欢叙述;不随大流, 不依赖群体公认的结构;主意多, 思维流畅性强;敢于探索、试验、发现和否定, 喜欢虚构、幻想和独立行事;善于概括, 将知识系统化等。这样, 不仅提高了学习的效果;而且也发展了创造能力。

学习贵在创新。有人认为、学习只是接受前人的知识, 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不是什么创造发明, 根本谈不上什么创新。我们则认为, 学习固然不同于科学家的研究;但也要求学生敢于除旧, 敢于创新, 敢于用多种思维方式探讨所学的东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具有独特、发散和新颖的特点, 这应该说是他们创造性思维的一种表现。

综上所述, 创新教育和计算机网络教学:前者是先进的、正确的教学理念;后者则是进步的、发展的教学手段。比较二者的特点, 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随着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日益发展, 它必将成为未来学校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 成为创新教育园地中一朵盛开的奇葩。

摘要:通过对计算机网络教学与创新教育的阐述, 指出计算机网络教学的优点, 进而结合创新教育特点, 指出计算机网络教学在提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中, 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教学,创新教育

参考文献

[1]阎立钦.创新教育与语文教育改革[J].苏州教学科学研究所, 2000, 6.

[2]嘉格伦.网络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2.

[3]何克抗.现代教育技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 11.

计算机教学与道德教育 篇5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学思路与方法研究 作者:张信宾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04期

[摘 要]文章通过分析高校文科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的重要性和特点,提出一些关于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学思路与女法。这样,可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更加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思路;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C434

计算机教学与道德教育 篇6

关键词 中职教育 多媒体教学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逐层深入,多媒体和网络信息技术用于教学已成为教育现代化发展的主流。多媒体教学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将声音、文字和图像有机地结合起来,其教学模式完全符合“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理念,即尊重学生的需要,让学生从消极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认识的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教师的主导地位得到充分发挥。由于多媒体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因而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不少中职教师在把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时,存在许多问题,甚至走入了误区。

1中职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信息量大

多媒体教学,可以储存大量信息,这是多媒体教学的一大特点。但有的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害怕内容单薄,就将与教学有关的所有内容,全部纳入课件,造成课件容纳了大量的信息。而在授课的时候,为了将课件中的内容全部展示出来,只得加快教学速度,使本应板书留有思考的重要内容,都由电脑课件来显示,学生还来不及思考,课件却已经展示过了。有的教师一堂课教学容量相当于传统教学两三节课的容量,可以想像课件展示的速度就会变得飞快,学生就无法跟上老师的节奏,怎能不影响教学效果究其原因是课件信息量太大,这与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要从学科特点、学生的实际出发。

(2)忽略师生的互动与交流

有些教师在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时,常常用多媒体课件来控制教学过程。由于多媒体课件所控制的教学过程过于严密和紧凑,如果教师机械地使用多媒体课件,容易造成师生双方之间没有互动与交流。这是目前多数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时容易犯的致命错误。教师被“禁锢”在多媒体控制台上埋头操作计算机演示课件,根本无暇顾及、观察学生的反应,也不了解学生接受的程度;而有些学生只是轻描淡写地看一看,过后头脑中一点印象也没有。还有些教师也缺乏主动站到台前来活跃课堂气氛、与学生进行交流的意识。所谓的“教学相长”便成了一句空话。

(3)易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实质上是辅助的教学工具,应用它是为了给教学提供更加逼真的表现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起主导作用。但有些教师在教学时,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少数教师教学方法简单,把教材的内容全部搬到了电脑屏幕上,再用投影仪设备投射到大屏幕上来代替黑板。这样,不仅会增加课件制作人员的工作量,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授课是一门艺术,教师应该根据授课内容和授课对象的心理状态用幽默的语言有声有色地把要讲授的内容讲出来,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其全神贯注地听讲和思考。

(4)教学形式要为教学内容服务

很多教师片面的认为只有把课件制作的形式多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于是就不惜花费精力、物力和财力,运用多种技术(如Flash 、PowerPoint等)来制作课件。殊不知,这样有时会弄巧成拙。如果我们在给学生讲解课文时,把课件制作的花哨的,那样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走了,谁还会有精力去学习呢所以课件制作要求重点突出,最主要的是实用,避免追求表面,更不能画蛇添足。华而不实的课件只能成为无效的教学手段。

此外,多媒体教学的种种功能设置,是一项非常繁琐的工作,教师为了使画面漂亮些,文字富于变化些,往往在一项设置上需反复设置、运行演示,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对课件进行设计,教师就无力再去钻研教材教法了。

2在多媒体教学中采取的应对策略

(1)多媒体教学的容量要适当

运用多媒体呈现信息量的速度快,教师容易不自觉地加快课堂教学速度,忽视与学生思维节奏的合拍。如果传输知识的时间短于学生对其感知的时间,则会造成学生感知的不充分,理解不透彻,从而对教材内容的疑问会增加,最终失去学习的兴趣。所以,运用多媒体教学一定要做到内容适量,使学生有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的余地。

(2)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加强合作学习

多媒体辅助学科教学,应该强调课堂环境的营造和师生间情感的融合与沟通,从而使课堂纪律更多的依赖于学生的自律。教师在课堂中设计问题情景时,应注意所设计的问题应该能与学生达成有效的课堂交流与沟通。一是设计能引起争论的初始问题;二是设计能启发深化讨论的后续问题;三是要在稍稍超前于学生智力发展的边界上提出问题来引导讨论;四是对于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表现,老师应注意适时地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只有这样才能营造更好的课堂环境,加强师生之间面对面的沟通。研究证明,在所有的沟通形式中,面对面进行沟通及现实情景式的教学对人才培养最为有利,也最有利于促进学习者之间相互交流。

(3)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多媒体教学系统对教师自身的素质及知识储备提出了挑战,多媒体教学离不开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教师,良好的技术操作水平是保证课堂顺利进行的前提。合格的教师不仅会熟练地操作计算机,而且尝试运用相应的教学理论与方法开发高质量的适应实际需要的课件。另外,多媒体是教师课堂演示的工具,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多媒体不是课堂的主体,学生仍然是课堂教学的中心,教师仍然是課堂教学的引导者。如果教师注重情感交流,充分发挥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那么多媒体教学一定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4)教学手段多样化

在教学中,教师应合理适时地使用多媒体,有机地安排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不要让学生一直看着大屏幕,而是通过不断创设学习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学习。实践证明,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所起的作用是许多传统的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但这并不等于说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可以完全替代其他一切教学手段。只有结合使用,才能取长补短,发挥最大的教学效益。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固然有传统教学方式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其他媒体和教学手段的许多特色功能是它无法完全取代的。如传统教学中的物理实验,化学实验等环节都不能被多媒体手段所代替。所以,应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媒体和手段发挥各自的长处,根据学生和教学内容实际,恰当地选用教学形式。

(5)提高多媒体教学课件内容的质量

计算机作为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认知工具。课件设计者不应将精力放在流光溢彩的图片、活泼生动的动画上,而应对自己所教的学生有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层次、对所学知识的认识过程等都应在教师的考虑范围之内。同时,课件设计还需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仔细体味教材编者的意图,广泛搜集相关素材,精心策划和制作课件。为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更大功用,课件的设计应包括对话、游戏、问题解答、发现学习等模式,充分发挥人机交互功能,提高教学效益。

总之,各行各业的信息化进程都已经达到了令人震惊的程度,同时也带给我们无尽的遐想。中职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工具和教学手段,给教育事业带来无限发展空间,人们对它寄予了厚望。但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世间没有万能的药,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其潜在的隐患,正视其带来的新问题,要切实把握多媒体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规律,从教学的实际出发,杜绝对多媒体技术使用的盲目性,才能真正有效地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黎加厚.教育技术教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张宝明.全面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思考与实践[J].职教论坛,2002.

浅谈计算机教学与素质教育 篇7

关键词:计算机,学生,素质教育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 提倡和推行素质教育, 发展素质教育是新的历史时期发展的要求, 它符合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体制的变化, 同时, 也符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需要, 是当今发展的必然趋势, 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计算机教学,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

目前, 我国教育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我们不能忽略计算机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计算机作为信息时代的主要载体和工具, 正担负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为课程, 计算机在各级各类学校设置成为必需, 而且由于计算机教育贴近现实, 有着其他课程无可比拟的可操作性、实用性、实效性, 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环, 在素质教育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计算机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使我认识到我们教师肩负着实施素质教育的重任。作为计算机教师, 应怎样在计算机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呢?

一、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比掌握知识更重要

教师在教学中要从“教会学生计算机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计算机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 要针对计算机学科的特点,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操作能力, 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 要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 认真观察操作步骤, 理清操作步骤, 严格按操作规则操作, 但不是对知识的复制, 更应该创造性地解决操作问题。

二、教师应根据学生特征、教材特点, 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实施素质教育, 使教与学达到最佳效果

在计算机应用软件学习中, 学生通过上机操作各种软件, 绘制自己喜欢的图片和动画, 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的热爱, 培养他们深入计算机学习的兴趣。计算机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教学中学生上机操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一个相互联系, 相互促进的统一体。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计算机素质教育的教学中, 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是重点, 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然而, 要实现优化课堂教学, 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应做到优化教学目标的制定, 优化教学方法的组合等, 通过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以达到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

三、引导学生根据计划、要求、自身兴趣、爱好进行各种计算机的学习

素质教育具有鲜明的个化特征, 是有效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的过程, 计算机教学的完整过程应包括理论课和操作课。在具体的教学中老师不可以按部就班, 应在吃透教材、掌握教法的基础上, 灵活运用, 因材施教, 在师生之间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的、宽容的课堂气氛, 形成一个感情融洽, 相互尊重, 配合默契的氛围, 用充满活力和生命力的教学艺术, 唤起学生的喜爱, 使之对学生产生最佳的教育影响, 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教师要善于从学生主体和教材的实际出发, 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

在计算机教学中, 正确实施和渗透素质教育, 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教师应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 遏制消极情感, 帮助他们排除计算机学习中的心理障碍, 使学生在认知活动中完成“爱师”到“乐学”的迁移, 确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素质, 从而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

五、教师应注重培养自己的素质

计算机课程教学中, 老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障。计算机老师应具有精深的业务知识, 广博的文化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 这样才能对自己所教的专业有一个较为全面、系统的了解。老师的专业知识越宽厚, 基础越扎实, 对教材的理解才能越精越深, 以便在课程教学中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计算机老师还应具备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 老师在教育过程中, 要有较强的教育机智, 能随时调控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和变化, 来调控教学节奏和各个环节的变换, 还应能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得到有效的反馈信息, 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工作, 以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

新世纪呼唤素质教育, 市场经济培养素质人才, 而素质人才的培养在教育, 教育的关键是教师。因此培养学生的素质是当代教师研究的首要课题。

另外, 面对我国在高科技领域的落后局面, 由计算机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忧患意识, 启迪学生的爱国情、强国志。总之,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计算机课程, 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能增加学生未来的择业机会, 提高学生未来的生存能力, 促进我国高新科技的发展, 使我国成为科技大国。

参考文献

[1]张波.素质教育在计算机实验教学中的体现[J].潍坊学院学报.2005 (4) .

浅析计算机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篇8

关键词:计算机课程,素质教育,课堂教学

21世纪以来,素质教育的实施已经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一大重要战略决策。在1999年6月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作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于2001年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文件中都提出了素质教育在学校基础课程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在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摆正学校计算机课程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关系,认清两者的基本内容,切实有效地把两者有机结合,是当前学校计算机教学中的根本思路。

一、计算机教学与信息素养的形成———渗透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

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并强调全体性和主体性,即教育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要认识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因此,以学习者的发展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接受多种课程和实践活动的全面教育理念,已经渗透到素质教育的各个方面。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技术发达的现代化社会,我国正处于经济飞速发展和转型的时代,知识经济越来越显现出蓬勃生机。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产生和大量运用,以多媒体、网络化和智能化为特征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起来,使人类逐步迈入了信息化社会的大门。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要求人的素质与之相适应。因此,在培养人才的学校基础课程教育中,要有效地使学生获得信息获取、存储和信息交流的能力,信息素养的培养不可或缺。

信息素养既是衡量学生素质高低的标准,又是学校培育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必须作为渗透到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力求通过计算机教学的实施,把信息素养的培养融入到有机联系的教材、认知工具、网络,以及各种多媒体教学与学习资源的开发中去,以形成学生对信息的有效把握,培养学生基础的资源获取、有效利用和传达等具有各种表征形式的信息能力,并由此扩展到学生对信息本质重要性的认识和把握。

虽然信息素养的概念最初是由图书检索技能演变发展而来的,但这并不妨碍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实施和运用。然而,在计算机教学中,我们绝不能简单地认为培养学生的信心素养就是教会他们基本的图书情报检索技能和计算机的操作,而综合运用以上技能所形成信息问题解决能力,才是计算机课堂教学的根本。

二、学校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的素质教育观

面对信息化的浪潮,学校信息技术教育成为了世界范围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在教学过程中培育学生的信息素养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在以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为最高目标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核心任务的学校素质教育中,计算机教学不容忽视,素质教育的各种理念成为学校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指导。综上所述,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素质教育观应该包括下面几个方面的内容。

1. 面向全体学生的学校信息技术教育。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否则就失去了教育的意义和本质功能,因此我国学校中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必须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这就要求承担学校信息技术教学任务的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地区实情,充分考虑所在学校的计算机信息教育资源的实际情况,反思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制定符合现有大多数学生的适合的课程标准,采取灵活多样的课程实施模式,促进对信息技术教育所需条件(硬件和软件)的配备,以提高全体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最终目标。

2. 面向全面发展的学校信息技术教育。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升学生的各种潜能。因而,面向全面发展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内容,使学生习得现代化读、写、算等的终身适用的基本技能。同时,教师还要兼顾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多种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道德品质发展。学校计算机课程中的信息技术教育不仅是单纯的信息技术技能培训的纯工具性课程,而且应当是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适应信息化社会生存的全面能力的培养过程。

3. 面向学生发展的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必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好基础。

侧重于学生的未来发展,着眼于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力的培养,理应成为各个学校信息技术教育与素质教育和谐发展的根本。面向素质教育的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在教会学生学习的基础上,其一是要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和信息资源取其所需,其二能够让信息技术工具和信息资源去辅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学会学习和喜欢学习。

总而言之,面向素质教育的学校信息技术教育,除了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面向学生发展之外,还应该进一步注意面向学生的个性发展、自主性发展等方面的培育。面向素质教育的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应该确立学生主体的地位,以素质教育理论和理念为指导,革新传统观念,才能又快又好地培养出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三、学校计算机教学中信息伦理道德的规范教育

皮亚杰认为,“当儿童自己积极探讨的体验和合作的愿望足以保证正常的智力发展时,试图从外部区转变儿童的心理是无用的。所以,从道德和理性的双重观点看,成人必须是合作者,而不是主人”。所以,学生的信息伦理道德的培养光靠教师的说教和灌输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将社会规范和社会准则等道德认识内化为学生个体的道德品质修养,才是教师在计算机教学中的根本任务。如此,在学生遇到各种问题时,才能从根本上懂得处理问题的道德标准,自觉抵制网络和现实中种种不道德的行为。因此,作为承担计算机教学的教师,我们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开展学生的信息伦理道德教育。

1. 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从实际案例的学习中了解信息伦理道德的各种理论和实际情景。

学生的道德修养必须在真实的情境中由学生自己构建,内化为学生的个人品质,这样才能有效唤起学生的道德辨别能力。所以,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要讲述基础知识外,还要结合运用实际的关于信息伦理道德的各种案例启发学生,形成学生对问题解决的分析和讨论,作出正确的判断,步步深入,最终使学生在课堂中真实体验各种突发事件,从而形成正确的道德观。

2. 摆脱单纯空洞的说教、教师的榜样作用与对学生的激励规劝相结合的教育模式。

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对于现代技术信息的认知和学习,教师与学生应该形成互动,保持心理上彼此的协调一致。首先,教师应该成为优秀道德品质的典范,不宣扬消极思想,并向学生介绍各种正确的网络道德内容。其次,教师在对学生实施基础课程教育的过程中,应有计划地安排与学科相关的各种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教会他们信息技术技能的同时,使之能够深刻体会不道德的信息行为带来的恶果。最后,教师对学生的激励与规劝也很重要,譬如可以从软件的开发讨论入手,与学生共同探讨我国软件发展的现状与未来,以及盗版带来的不良后果和道德缺失,从而激励学生发奋图强的决心,并从法律的角度对道德败坏进行分析和引导,达到学生形成良好道德行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Z].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文件汇编, 1999.

[2]谢静.浅谈职业学校素质教育与计算机教学的整合[J].科教文汇 (中旬刊) , 2008, (8) .

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 篇9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产的需要,计算机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不断深入普及,如何改革和提高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学,使计算机技术更好地为不同专业服务,成为摆在我们面前十分紧迫和重要的课题。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施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实践,高校逐步将计算机课程作为必修的基础课开设。然而我国的计算机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十分传统,与其它学科并无二样,都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授式教学,类似于天涯是教育。这种教学方法显然并不适合计算机这种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学科,容易使教学枯燥乏味,教学内容空洞,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在当前积极推行的学校素质教育中,尤其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高校计算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义务和责任,通过教学模式的改善与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学生有端正的学习态度。

2 目前国内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面临的问题

2.1 社会对大学生计算机水平的提出了新的要求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基本实现信息一体化,计算机技术学科和专业融合越来越紧密。各行各业对大学生计算机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行各业需要并不是只有理论的学者,更需要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工作者,在现行的教育模式下显然无法教育出满足要求的学生。

2.2 中小学计算机教育逐渐步入正轨,大学计算机教育要有新的起点

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小学教学设施的完善,在倡导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计算机基础课程已不再是大学生的专利,已有中小学已经把计算机基础操作、网络的基础知识及使用列为了基础课程。大学作为高等教育,必须相应的提高计算机教育的起点。

2.3 学生自身受教育环境不同,素质良莠不齐

高等教育由精英化转向大众化,客观上的造成了同一所学校的学生基础参差不齐。一方面,发达城市的学生进入大学前就已经具备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能力,更有甚者已经达到了精通的境界。另一方面,不少农村、山区的学生,由于学校设施及师资问题,在进入大学才首次接触电脑。

2.4 学校设施及师资不完善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转变,导致许多高校师资、实验条件紧张,教师忙于上课,技术知识陈旧,无暇顾及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教学方式多以传统课堂强调基础知识的传授,缺乏具体的实践操作,忽视和淡化了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2.5 计算机课程体系的陈旧

高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普遍存在重基础,轻应用的现象。在计算机基础、程序涉及技术课程学完之后,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课程就此结束。学生也在拿到计算机等级证书确保对学位没有影响后停止对计算机的学习。致使教师为教而教,教学缺乏创新,学生为学而学,学习缺乏动力。

3 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利用已有的教学设施,更新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和理念,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是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水平的重要保证。重视基础教学的同时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提高学生学习水平所必须的。

3.1 教育理念的转变

树立学生知识、素质、能力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教师要有意识的加以引导,把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延伸到课外,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课外成为课内所学知识有益的巩固、补充,从而促进课堂教与学,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本身素质的提高,在某些计算机应用方面的能力甚至超过了授课教师,这已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应抱着谦虚的态度,并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扩充知识面、提高教学水平。并与学生形成一种亦师亦友的良好教学关系。

3.2 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1)开设选修课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我院开设各种计算机选修课程,使学生在课余时间能更多接触到计算机的同时的学习自己所需知识,弥补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时间不足的缺陷,使得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更加完善。

(2)因人而异,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大学新生计算机知识和能力差别巨大,我院在第一学期开设“计算机基础”必修课的同时,开设了“计算机常用软件操作”选修课,该课程对基础薄弱的学生采用案例教学和上机实践相结合的模式,提高计算机操作和office软件的使用能力;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则采用完成大型作业,系统的提高办公软件的应用水平。通过这门选修课,较好的解决了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

(3)开放实验室,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实践环境

我院建立了专门的计算机相关实验室,如网络实验室、硬件实验室、综合开发实验室等,面向学生开放。增设设计性、综合性、研究性实验项目。题目可以由教师提供选题并指导学生学习,也可由学生自由组建团队、自由选题。学生根据实验内容和要求,查阅文献资料,自主拟定实验方案,得到实验结果并分析讨论,撰写实验报告。教师在实验过程中以引导为主,释疑为辅,严格审查学生的实验方案,针对学生实验结果提出问题,指出试验中的不足,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4)发展校园网络,建设网络教育平台

大力开展给予网络计算机教学平台,积极探索利用网络和多媒体课件的开放式教学新模式,积极探索CAI系统的开发及应用确保实验教学的质量。我院建立了计算机基础网上教学园地,摘要以课程学习和讨论、交流三个部分组成。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了教师的多媒体课件下载,在线提问答疑,学习心得交流等多元化教学模式。网上教学的建设,在学生计算机水平良莠不齐的今天尤为重要,现已成为我院教师了解学生能力、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教师在为学生解答问题的同时及时了解了学生的知识理解程度,根据各个层次学生水平的不同,收集各个层次学生常遇到的难点问题,整理之后更有利于课堂教学。

(5)结合不同专业对计算机水平要求不同,合理安排课程

在计算机知识结构与应用类型方面,不同专业对学生的要求差异很大,因此,针对不同的专业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是必须的。由于我院是一所警察院校,除为培养网络警察的信息系,其它法律系、警察系专业等对计算机能力要求不是很高,所以我院针对信息系这种计算机专业系开设了“C语言”、“VB程序设计”等专业课程,其它专业开设了“计算机基础”和“常用软件”等基础课程。

(6)开展各种大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为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学到的知识能学以致用,我院结合计算机教学,由电教中心、信息系和学校团委开展了计算机操作大赛、网页设计大赛、CAD大赛等活动,让学生积极的投入到竞赛活动之中,把自己的大学生活、学习及今后的工作与计算机、与网络紧密联系到一起,让他们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开拓视野、增长才干,展现自己的同时,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7)改变传统的考核模式

各类计算机等级考试大多是基于标准化试题,这样的考试不利于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要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学质量,应把实践能力的培养放在第一位,这样考核的模式必须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难以真实反映学生计的实际能力,为此我院针对行改变了考核模式,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采用不同的考核模式,将学生平时的实验、报告、大型作业、项目设计等列为考核项目。例如C语言这门课程的考核中,主要考核学生语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践能力水平,采用笔试和实践考核相结合的方式,笔试以程序阅读、程序填空和程序设计为主要题型,侧重于考核学生程序设计和语言运用能力,占总成绩的百分之四十;强调上机实践的重要性,实践考核采用上机考试和平时训练相结合的方式,将日常教学与考核相挂钩,强调了了学生平时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学生平时作业占总成绩的百分之二十,期末上机考试占总成绩的百分之四十。

3.3 教材建设

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对教材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应用型本科培养人才的定位,大学计算机教材建设应面向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树立以应用为导向、追求实践技能的教材建设思路。在实践中.注重建设一体化设计、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材,为课程配套电子教案、学习指导、实验教材等。

4 结语

在大学计算机教育中,我们并不是单纯的为了学生获得相关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应用。针对信息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从学校到教师必须紧紧瞄准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应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不断深化课程体系课程教学改革,全面激发学生学习研究兴趣,强化学生综合应用实践环节,为全面深化素质教育,为学生将来发展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总结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规律性和经验,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科学设置计算机课程并开展教学,还需进一步探索和实践,以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摘要: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作为公共基础课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应以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及利用计算机解决日后工作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要教学目的。

关键词:高等教育,计算机,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赵建锋,张迎春.应用型本科计算机基础教学与实践[J].新西部.2008.12.

中职计算机教学与蒙台梭利教育理念 篇10

蒙台梭利教学法是由意大利教育家玛亚·蒙特梭利博士其毕生经历所创造的。其教学法的精髓在于以儿童为主, 为孩子打造一个以他们为中心, 让他们可以独立地“做自己”的“儿童世界”;倡导不“教”教育, 反对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育, 主张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亮丽丰富的教具, 让儿童主动去接触、研究, 形成智慧, 培养幼儿自觉主动的学习和探索精神。

经过对比, 发现这套针对幼儿教育的蒙台梭利教学法的特点与我们对职高生的教育教学中的追求是不谋而合的, 并有着许多共同点或相似点。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是主体, 教师是主导的师生关系的理念, 已成为当今课堂教学教改的主流意识。通过教师的引导, 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 共同发展, 培养不生自觉主动学习和探索精神。

于是, 在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 我根据职高生自身的学习、能力等各方面的特点, 以及计算机课程的要求, 尝试地借鉴融入了蒙台权利教育理念中的一些教学方法, 以促进并提高计算机教学效果。

一、创设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孩子是靠感官来学习的, 幼儿园提供给幼儿的良好刺激愈多就愈能激发其内在潜能。蒙台梭利教室为幼儿丰富的教材教具, 以诱发他们自我学习的乐趣。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 所需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计算机不同于语文、数学, 要求学生根据一定的模式会读、会写、会算, 它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 有个性地自由发展。有了良好的学习兴趣, 学生由“要我学”转为“我要学”。教学中, 将不会出现教师一遍又一遍地讲, 学生接二连三地听, 但收获甚微的现象。在兴趣的指导下, 许多问题迎刃而解, 不攻自破。计算机教师要抓准“机会”, 有的放矢地细心引导, 循序渐进地教学。比如,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要讲Word、Excel、Powerpoint等办公软件的时候, 在教学过程中, 不要急讲, 而是向学生展示一些制作精美的电子版报纸、用PPT制作的游戏, 动画, 一组漂亮的贺卡, 以及行各业在工作中对这些软件的用途。通过各种手段把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起来,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二、团结协作, 培养团队意识

蒙台梭利教学法的特点之一就是混齡教育, 在一个班里3-6岁的孩子都有, 让较大的幼儿在帮助年幼的幼儿同时增强自己的知识与能力。而较小的幼儿也有不同层次的模仿对象。

现在的职高生有的来自城市, 有的来自农村, 有的对电脑已经掌握一些学用的基本操作技能, 而有的却从来没有却很少使用电脑, 这就成形了在同一个班内学习基础的不同, 层次水平也就不一样的现象。这就给我们的计算机教学造成了困难和阻力。在教学过程中, 不能对每个学生千篇一律, 全班都是同一个要求。这是在职业高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此情况,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基础, 根据教材的内容和要求, 实施分层教学, 分类指导, 因材施教。例如, 根据学生基础的不同, 把学生分为若干组, 每组的学生由操作技能好的, 水平中等的和不能独立完成的三个层次水平的同学组成。这样在组织教学过程中, 教师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 满足不同学生的要求。在辅导过程中, 当教师忙不过的时候, 对于照顾不到的学生, 就可以由组内的学生之间给予及时的帮助。而且在解决问题的时候, 可以通过小组之间学生的交流讨论, 碰撞产生出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既可消除在教学过程中技能好的学生吃不饱, 基础差的学生跟不上的现象, 又能挖掘学生各方面的潜力, 展示学生的才能, 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促进学生和谐共处, 打造一个良好的班集体, 提高班集体的凝聚力。

三、快乐学习, 在游戏中成长

蒙台梭利教育法是适应于幼儿早期教育的阶段。而幼儿最喜爱的就是游戏玩耍, 因此游戏是幼儿园教学的主旋律。在游戏中让幼儿懂得做人的道理, 做事的规矩, 以及生活的本领。

把学习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 一直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尤其是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 就更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新知识的学习, 不再采用“一言堂”, 而是充分地利用计算机网络这一工具, 只要把学习的内容列举出示, 让学生自己到网上去搜索问题的答案和结果。充分利用了学生喜爱上网这一特点,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采用了一个闯关小游戏软件。每道题为一小关, 只有选择了正确的答案才能进入下一关。为了增加感观的效果与刺激, 我还在画面中增添地了动画与声音。当做对一道题时, 就会“你真棒”的声音鼓励, 做错时, 就会听到“继续努力, 你行的”, 当通过了全关的时候, 就会看到一段非常有趣的动画。这样, 学生也就达到了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记忆的要求。简简单单的一个小游戏, 就做到了“在玩中学, 在学中玩”, 丝毫没有给学生造成强迫学习的负面心理和心绪。而且也满足了学生喜欢玩的欲望。

对于蒙台梭利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借鉴尝试, 只是一个开始, 取得的效果也有限。而计算机是一门在不断发展进步的学科, 这对每一位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 只有反复地钻研教材、教法, 不断地努力学习, 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才能跟得上时代的发展和要求。

摘要:本文通过蒙台梭利教育理念而获得启迪, 结合职业学校的教学、学生的特点, 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主导思想应用在计算机教学中。

关键词:蒙台梭利,计算机教学,能力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蒙台梭利早教全书》编委会.蒙台梭利早教全书[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 2011.

[2]常强.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课堂教学设计探究[J].职业教育, 2007 (6) .

上一篇:神经外科实习下一篇:空间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