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操作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2022-10-08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 计算机的应用已日益渗透到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 加强计算机基础教育, 培养各类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已成为各级各类院校普遍关注的问题。所谓“计算机操作”指的是针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 进行的计算机操作的教育, 是高职教学的重要基础课。在实际的教学中, 缺乏足够的计算机件设备的支持, 单向的课堂教学很难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系统的全面的掌握。针对现有教学环境、条件和非计算机专业的学习特点以及知识层面, 公共计算机教研室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性研究和实践性教学,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就计算机操作课程教学中改革与实践进行探讨。

1 根据学生情况, 分层教学

计算机操作是面向全体大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在教学实践中, 非计算机专业与计算机专业具有共性的一面, 但也有很大的差别。因此, 因此在教学中针对不同类型专业我们提出不同的要求,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对大部分文科生而言, 学习计算机主要是以应用为出发点, 目的是能够将计算机操作与信息技术用于其工作领域, 成为既熟悉本专业知识又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与Office软件的使用, 并对计算机应用技术有简单了解。

由于地区差异、学校差异和学生基础差异, 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 学习过程中表现同样有很大的差异;课程内容对基础好的学生吸引力不大;而基础差的学生, 则普遍反映内容太多、难度太大、课程进度太快, 在上机时根本无法及时消化。所以如何兼顾各个层次的学生是一个难题。因此在教学中, 我们因材施教, 采用分层次教学。根据学生的成绩、知识基础、学习态度等综合情况, 对不同层次、不同基础的学生, 分别给予不同要求及任务, 以达到在原有基础上共同提高的目的。例如:在学习Office软件时, 对于成绩一般的学生我们要求掌握普通的排版及函数计算等, 而对于成绩突出的学生则要求掌握一些技巧性内容如自动生成文章目录、电子表格软件中的计算条件筛选等一些提升性的题目。通过引导, 那些成绩突出的学生能够完成提升题, 并在完成过程中进一步引发了学习兴趣, 加大了学习的动力。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在上机时特意让成绩突出的学生帮助辅导学习较后进的学生, 共同练习,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求知欲

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是智力发展的心理基础, 当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发生兴趣的时候, 他们的思想就会活跃起来, 记忆和思维就会大大提高。因此对于思维较活跃的学生而言, 要尽可能的激发他们对于自然科学的求知欲、好奇心, 从而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我发现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最感兴趣的知识点是:演示文稿的制作、文字处理软件的功能和用法、如何操作计算机。因此, 在教学中, 我先展示自己所做的内容, 围绕这些内容来展开, 讲解操作的过程, 以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讲Excel时, 设计一些日常生活中非常实用的表格让同学们练习。表格并不难, 但通过练习使学生觉得Excel确实可以为今后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便利, 增加了对计算机的亲切感, 同时也提高了学好专业课的兴趣和信心。

3 课堂教学采用一体化, 边讲边练, 精讲多练

多媒体系统构建而成的数字化现代教学环境对计算机基础的教学的优势是巨大的。多媒体教学环境的启用使整个计算机操作的教学水平上了一个很高的台阶, 对课堂教学的改革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在对案例进行分析讲评时, 我们不需要从头到尾讲解一遍的方法, 而是只把作品中与重点知识相关的内容和极具代表性的操作技巧作详细的讲解, 同时要学生边听边操作。次要的内容则不讲, 争取更多的时间让学生上机练习, 在上机练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发挥自学的能力, 去发掘解决次要内容的操作方法, 老师做好一个指导者。上机操作是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式,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学、动手操作的能力。充分利用网络, 让学生自己上网学习去查找相关的资料, 看视频, 看课件, 大大提高学习的效果。

4 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 强化操作练习

计算机操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许多知识技能都必须经过上机实验才能得到很好的掌握。因此我们在上机实验课程中, 强化操作练习, 在课程中设置了一些大作业, 如:文字处理、电子表格、多媒体演示文稿、并在每次上课过程中, 都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包涵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的具体任务, 保证所有学生在听完课后都有任务, 有事可做。例如:在学习Powerpoint时, 要求学生完成自我介绍 (学院介绍, 家乡介绍) 的幻灯片。利用任务驱动的教学, 学生在完成任务的时候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将所学的内容和技能真正掌握。在实际应用中操作技能有明显的提高, 达到实际运用的目的。

5 改变考核方式, 采用劳动技能鉴定考核

完成《计算机操作技术》课程的教学后, 改变原来的考核方式, 要求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参加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办公软件 (中级) 应用模块考试, 考试合格该课程合格。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办公软件 (中级) 应用模块考试内容主要是办公软件应用技术。考试合格反映出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水平达到日后工作岗位的要求。证明学生在就业中具有计算机相应操作能力。考核方式改变, 学生明白了学习真正的目的, 证明自己具有计算机实际操作技能。

总之, 《计算机操作技术》课程的教学要高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 去探讨科学、合理的方法,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采用灵活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培养出熟练计算机操作, 动手能力强的适应社会上工作需要的合格人才。

摘要:计算机操作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计算机基础课。针对现有教学环境和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知识层面, 我们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性研究和实践性教学,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计算机操作,多媒体教学,分层指导,任务驱动

参考文献

[1] 谭晓芳.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思考[J].科技广场, 2007, 8.

[2] 王梅.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几点看法[J].科技资讯, 2007, 12.

[3] 包空军, 刘海燕.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 2008, 14.

上一篇:走进孩子纯洁的心灵下一篇:城市住宅物业管理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