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课堂教学

2024-05-11

高中课堂教学(精选十篇)

高中课堂教学 篇1

一、创新教学的必要性

1. 国际发展的必然要求

近些年来,国际上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的发展不断加快速度,各种技术更新迅速,人才竞争激烈,对人才的要求更是不断提高,尤其是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高中数学是学生学习关键阶段,教师要充分结合当前的国际形势对人才的需求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出真正有用的创新型人才.

2. 国内经济的发展趋势

目前来看,我国的经济正在迅速稳定的发展状态中,经济结构也在不断地创新和调整过程中,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要想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要敢于创新,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加强教学手段的创新,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这也正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3. 教育改革的要求

在新时代经济发展模式下,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我国也不断实施和推进教育改革,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教育改革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创新是高中数学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学生各方面素质和能力的发展要求教师必须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和改进,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学生发展情况不同,教师无法做到兼顾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时,统一对知识点进行讲解,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将本节课的知识一股脑全部倒出来给学生,这样会给一部分接受知识较为困难的学生造成困难. 比如,教师在对导数的内容进行讲解时,一般都会先将导数的定义讲完再讲导数的意义和其他性质,这样如果某些学生对导数的定义理解得不够深刻就很难听懂下面的内容,但是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完成教学任务,不能兼顾到所有的学生,长久下去,这部分学生就无法跟上教学的进度,课程只会越拉越远,严重地影响了教师教学的效果.

2. 缺乏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和创新性

高中数学对人的逻辑性和抽象思维具有很高的要求,而且解题方法中非常讲究思路,只要人的思路屡清楚了,就具有相应的创新能力,所以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们思路方面的培养,使学生们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然而当前很多高中数学教师在讲解问题时,常常是只按照正确答案来讲,基本上就是“满堂灌”式教学方式,并没给学生们留出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的时间,学生们只是被动地学知识,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且学生们还会丧失独立思考的意识,从而在以后遇到困难时,往往会选择躲避,非常不利于对学生们自主能动性和创新性的培养,进而制约着学生们的全面发展,以及学生们不能真正学好高中数学.

三、创新开展高中数学教学的方法

1. 巧设问题情景,活跃课堂氛围

爱因斯坦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所以高中数学教师要想办法激发学生们学习高中数学的积极性,进而使学生们对学习数学充满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们的创新意识. 因此,新课标下要求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上要想办法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进而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 所以高中数学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可以举一些有吸引力的例子,这样一方面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另一方面还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为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比如,数学教师在讲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这节内容时,如果按照传统的教课方式,不仅死板而且学生们学习起来也没积极性,所以教师可以举一个有意义的例子,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教师可以跟学生们说: “大家都玩过国际象棋,下面我跟大家分享一个有关国际象棋的趣事: 说从前有个国王,为了奖励他的一个得力大臣,就跟这个大臣说可以满足他一个愿望,这个大臣就说请国王在国际象棋棋盘上的第一个格子放1粒麦粒,第二个格子放2粒麦粒,第三个格子放4粒麦粒……以此类推,后面的格子必须是前面那个格子放的麦粒数的2倍,国王一想棋盘总共才64个格子,所以就非常愉快地答应了,还在心里骂那个大臣非常傻. ”下面教师就可以问学生们: 你们觉得是大臣傻还是国王傻? 接下来学生们就开始拿起笔自己算起来,从而使学生们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去对问题进行研究,并且还会使课堂氛围非常活跃,这对提高学生们的创新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 在高中数学教学课堂中采用多媒体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高科技技术已经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应用,所以高中数学教师也可以在课堂利用高科技讲课,这样不仅上课方便,而且能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高中数学教师在讲类似立体几何这种类型题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这些非常抽象的知识更加直观地展现出来,使学生们不再感觉非常模糊、不易理解. 比如,高中数学教师在讲解两个圆位置关系时,如果按照传统的讲课方式,学生们只能凭空想象,或者是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来,讲课效果非常不好,而当教师借助多媒体动画技术,将两圆由相离到相交的过程演示出来,更加直观地展现在学生们面前,不仅使学生们深入理解了该知识,还会使学生们记得更牢. 因此,高中数学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一些模糊、抽象的知识更加直观地展现在学生们面前,从而使学生们更加容易理解,激发学生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这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数学成绩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 教学中多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高中很多数学知识都跟生活相关,而数学又跟实际结合非常紧密,很多实际问题都是数学知识来解决,所以高中数学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可以多举一些跟实际生活相关的例子,进而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们对学习高中数学充满兴趣. 比如,在学习了数列组合知识后,教师就可以根据本班级的打扫卫生情况举例说明,咱们班一个组有8个人,2人打水、2人倒垃圾、4人打扫卫生,问学生们有几种分配方式? 有的学生先把打水和倒垃圾的先确定好,有些会先把打水跟打扫卫生的确定好,有的会把打扫卫生跟倒垃圾的确定好,无论是这三种角度中的哪一个,最终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这样学生们会感觉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学习起来也就更有积极性.

四、结 论

高中数学对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因此要求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而使学生们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这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高中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将学生们培养成为社会需求型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本文就高中数学教师怎样创新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以便帮助教师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

高中课堂教学 篇2

教师只有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不断进行反思,才能不断进步。下面就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反思,提出本人的一些观点。

一、反思化学学科特点,优化课堂设计方案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所有物质的性质、化学反应的原理、物质的结构等知识均是从实验中得来的,在教材的实验教学中有许多丰富多彩、现象独特的课堂实验,它们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课本中的理论知识,更能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求与探索。通过化学实验,能使学生更加清晰地掌握相关化学知识,体验到化学实验的乐趣,学习到必要的实验操作技能,掌握研究化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化学的能力,并能让学生形成实事求是求知观。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学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是其他教学方式无法替代的。因此,化学课堂教学改革首先要加强实验教学。美国有句谚语: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得;让我亲自做,我才会懂得。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彻底摒弃满堂灌的陈旧的教学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所以教师在教学过要尽可能让学生动手做实验,让学生在实验过程培养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科学的探究能力;才能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教学目标。在化学教学中,只要学生留心观察实验过程,注意捕捉奇特的变化,就可以发现许多实验异常现象,对这些异常现象进行探究会得到很多重要的发现。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对见怪不怪的现象着手探究、发现问题。中学化学中异常现象很多,其中很多异常现象都可以成为学生进行探究的极好材料。鼓励学生去对此现象进行大胆猜想与探究。通过实验对这些“异常”现象加以分析、探究,唤起了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将“苦学”变为“好学”、“乐学”,这正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所追求的教学理念,也是我们教师一直以来孜孜不倦地要实现的教学目的。

二、反思教材特点,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教师只要拿出新老教材作个对比就可以发现,新教材与老教材相比,新教材有这么几个特点:一是新教材的深度不如老教材,而广度却大大超过了老教材;二是新教材的难点相对分散,而知识点相对集中;三是新教材与生产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并且在与生产生活的联系上,新教材的很多知识比老教材更新更具体;四是新教材的教育方法更注重探究性教学的开展;五是新教材一改以往单一的学科知识教学,转而变成现在的模块教学,必修与选修相结合。针对新教材的这些特点,这就要求教师自身对这些知识要有一些更深更细的认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更注重自身素质和知识的提高。在教学方法的改进上,新教材更注重探究性学习的开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避免在新课改的教学中“穿新鞋,走老路”,一定要潜心钻研新教材特点,并彻底转变教学观念,决不可再用以往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去应付新教材的教学。比如新教材仅化学必修一就涵盖了老教材化学第一册的大部分内容和化学第二册的一部分内容,如果按照老教材的教学大纲进行教学,这些内容要一学年才能完成,从时间上是无论如何不够的;又如高一化学必修一从专题2到专题4都是元素及其化合物部分的内容,教学时间短,知识容量大,特别是化学方程式多,记忆容量大,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优化教学方案,既要将一些好的记忆方法和技巧介绍给学生,还要注重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比如说把一些规律编成顺口溜,把我们身边的吃、穿、住、行和学习到的化学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学习中真心体会到化学的魅力和实用性,防止学生被单 1 调枯燥的化学方程式夺走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反思教学过程,优化课堂教学方法

教学的重点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去经历、去体验、去感悟、去创造。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句话有深刻的含义,它告诉我们教学方法可以形式各异、教学手段可以丰富多彩,同样的一节教学内容,可以设计出很多种教学方法。只要在抓住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完全可以结合本校学生的具体情况,精巧灵活的设计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开启知识的大门。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尝试,不断的反思,只要在教学大纲的大框架下,我们应追求教学的不拘一格,不限一法,把教学的多样性、稳定性、灵活性与独特性有机的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更加丰富多彩,教师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自我完善。

四、反思教学效果,总结课堂教学得失

课后反思,并不纯粹是亡羊补牢。教师不仅要反思这堂课成功的地方,更应该反思自己教学过程中过失和不足之处。我们在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哪些启发,这堂课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否适合学生,课堂上师生的配合是否默契,学生学得是否轻松愉快,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如何,学生的作业完成的质量如何,还有更好的设计方案吗?每一个环节,我们都要加以回顾和总结,教师只有的不断的反思和总结自己每节课的教学得失,并不断地调整和完善,才能不断的充实和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高中课堂教学 篇3

一、高中数学特征性

高中数学相对于初中数学来说,知识内容有了大幅度的增加,而且其深度也有了强化。这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不小的难度。其中高中数学的主要内容有:一些集合、函数、几何等部分,集合的定义、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函数的奇偶性、函数解析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圆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等,这些既是高中数学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重点内容,高中数学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等。

二、将多媒体技术运用于高中数学的特征

多媒体是将图像、声音、视频等集于一身的教学设备,将多媒体技术运用于高中数学教学中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多媒体能够将一些行星轨道及其运行轨迹更为形象地呈现出来,相对于原来高中数学教师让学生想象行星运行的状况而言,这样的直观展现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更加直观有效,弥补了传统高中数学学习过程的不足,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椭圆形轨道的认识,能够让学生学习起来更加高效。

三、如何有效地将多媒体运用到高中数学教学中

数学的学习过程就是教师将一些数学原理演示给学生之后,学生通过这些原理去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所要做的内容就是情景展现,在展现之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推理能力、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然而多媒体教学也有一些缺陷,如不能代替教师肢体语言的描述、教师与学生情感、眼神之间的交流等,那么如何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到一起呢,下面我就来做一些详细的介绍:

1.课件准备

如何将多媒体教学运用到高中数学教学中?高中数学教师在教授一门新的课程之前,首先所要做的就是课件的准备,通过课件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高中数学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因此,制作课件是必不可少的。

2.课件制作

课件制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一个好的课件可以将数学原理简单、形象地呈现给学生。完整的课件应该包含本节课所要学习的主题、涉及的主要知识、一些例题以及一些课堂练习题、课后作业等,制作课件过程中所插上的每一段文字、每一幅图画,都要涉及这个知识点,如果只是注重课件是否美观,显然是不行的。教师制作出一个吸引人的课件,能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能够跟着教师的节奏进行课堂的有效学习。

利用多媒體呈现高中数学教学有以下几种方式:第一,运用投影仪将一些视频插入到课件中,例如行星运行的轨道。第二,可以展现出一些学生很难想象出的教学知识点,例如指数函数、幂函数、对数函数的变化过程等。第三,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比如在学习立体几何时,学生的头脑中不能想象出空间立体图形的形状,借助课件我们就可以将空间立体图形清晰、直观地呈现出来。

3.课件教学

制作好课件之后如何有效地将课件所包含的知识点高效率地传达给学生,这就是我们所要注重的课堂效率,例如,将一些例题或者一些课堂测试题直接投影出来,就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上黑板答题,因此,例题可以不做在课件上。

其次,教师在布置课堂作业时,可以先让学生自己思考并做题,然后抽几个学号的学生到讲台上来,在投影仪上展示并介绍自己的解决方法等。

将多媒体运用于高中数学教学中,将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一个人在黑板上讲解,学生只是接收知识,而没有自己的思考过程,也无法想象出其中所蕴含的数学原理。现在我们在进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即教师在课堂上将四个学生结为一个小组,然后给各个小组编号,每答对一题加上一分,最后给最优秀的小组成员奖励。当遇到一个难题时,可以由学生自主讨论,自主学习,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时跟大家分享。这样学生扮演的就不是一个听教师来讲的角色,而是一个学习的主人了。

最后,由于高中数学的知识点复杂,教师还可以将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然后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并用红色标注出重点内容、容易出错的部分等,在播放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并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巩固与复习,所谓“温故而知新”,以便学生能够有新的解题方法,提高学习质量。

总之,将多媒体运用到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将直观地呈现出高中数学的一些知识点,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去,大大提高高中数学课堂的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将多媒体运用到高中数学学习过程是最先进的教学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以上就是我跟大家分享的一些高中数学多媒体教学方式,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课堂教学 篇4

一、导致学习障碍的几个方面

1. 化学语言抽象化

高一化学中,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氧化还原反应、电解质、非电解质、元素周期律等知识较抽象,学生思维能力一下子还不能适应。

2. 思维方法理性化

初中化学以形象思维和机械记忆为主,解决问题一般不超过课本教材内容,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多原理少,思维训练跨度小;宏观思维多,逆向思维少;集中思维多,发散思维少。而高中化学语言的抽象化,知识目标要求层次的深化,要求理解的原理多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思维能力的突变使很多高一学生不适应,导致成绩下降。

3. 教学方法由直观教学向启发式、探究式转化

初中化学教学多以实践或实物直观教学为基础,课堂形式丰富,教学目标层次低,内容上不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和完善性,从始至终往往会出现教师例证多,点拨多、演练多,学生活动少的现象。而高一化学对知识的纵、横向联系和综合程度要求高;研究问题着眼于探究问题的本质,以结构为中心认识物质性质;认知上由宏观转向微观,由描述转向推理,由定性转向定量;对学生在自学能力、阅读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及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上都提出了较高要求。这也使高中教学方法上发生了较大转变,使学生在学习方法上不能适应。

二、初、高中化学须衔接的几个方面

1. 教材的衔接

(1)知识体系的差别

初中化学知识主要是常识性介绍,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结构上以物质的分类为主干,每一部分知识介绍其中的一个点或少部分知识,知识间缺乏系统的联系。而高中化学开始就进入氧化还原等基本概念的学习,旨在以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重要知识为主干,贯穿整个高中化学,形成较完善的知识体系。因此教学中教师以初中的“点”开始,注重学生知识体系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由知识点发展成为知识面,进一步注重于知识面的应用及知识间的联系而形成知识网。

(2)课程标准要求的差别

初、高中在许多知识点上的要求是分层递进的,但也有部分脱节现象,因此在高中化学对应章节的教学中,应了解初中课标的要求进行适当补充,使之自然地过渡到高中化学教学要求,使学生感到不突兀,水到渠成。

(3)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应补充的内容

(1) 化合价的概念,化学式书写; (2) 对酸、碱、盐(酸式盐)、氧化物的分类; (3) 酸、碱的定义,酸、碱强弱比较;酸性氧化物的定义及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关系;碱性氧化物的定义及与金属氧化物的关系;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变化关系及相互反应; (4) 碱式碳酸铜的分解; (5)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高中复分解反应条件的发展(从反应物判断)及应用; (6) 电离的概念,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7) 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定义; (8) 元素的存在状态(游离态、化合态); (9) 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画法; (10) 有关溶解度的计算; (11) 物质的溶解过程; (12) 溶解性表的使用; (13) 燃烧和自燃的定义; (14) 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高温煅烧石灰石); (15) Cl-、SO42-的检验; (16) 硫酸铜晶体,结晶水合物的介绍; (17) 悬浊液和乳浊液的概念和判断; (18) 启普发生器的构造和原理; (19) 重要物质的色态、俗名、用途; (20)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扩展; (21) 差量法,关系式法。

2. 教学方法的衔接

(1) 控制进度

教师应熟悉学生初中知识的层次,找准高中知识切入点,适当复习补充,不要忙着上新课,以免学生不适应而导致丧失信心的不良局面。要揭示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使新知识顺利同化于旧知识结构之中。对概念的介绍要分步给出,做到阶段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2)激发学习兴趣

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思维的动力,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高一新生正处于不成熟向逐步成熟的过渡阶段。一个实验、一个人、一件事、一本书都可激发起他们心中的热情。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要发挥实验的优势,使学生一开始就“迷”上化学,并将学习兴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同时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图表、图片、教学模型等直观材料,结合当前社会热点,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经济有着重要的联系,以此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觉得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3)培养主观能动性

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自己讨论评定,尽可能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教师由传授知识变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让学生了解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在知识获取过程中获取情感体验。

3. 学习方法、学习心理的衔接

学习方法的正确与否是决定能否学好化学的重要一环。实践证明,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是一项艰苦的劳动,要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决不能操之过急。在高一对学生铺设的问题台阶不要一下子就很高,要使他们能上得去,以防发生两极分化。要通过耐心细致的引导,教会学生从比较中学习,发现相似,寻求规律,逐步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严密性。在做和练中,不断找出好的学习方法。课堂上教学生学会某些知识,是为了课外学生会学更多的知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应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应结合课本各内容给学生各种知识予具体指导。

高中课堂教学 篇5

一、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1.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2.面向全体学生

3.倡导探究性学

4.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二、与理念相关的问题

1.生物科学素养理念的提出对高中生物课程产生了哪些影响?

一是要增进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构建更合理的知识体系

二是要增进对科学过程和方法的理解,重视模型方法和教学方法在探究中的运用

三是要增进对科学、技术、社会三者关系的理解,突出科技意识培养和系统分析能力的发展

2.面向全体学生是否意味着降低教学水准?

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体现面向全体学生?

一是精心设计问题,让每位学生都有事可做

二是课堂提问及练习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全面性

三是努力改革教学方法,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四是布置给学生的作业要根据难易程度分级编组

3.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课程中有什么价值

4.为什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要注意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三、新课标对高中生物教师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1.更新教育观念

2.扩大知识面

3.转变教师角色 传授者与促进者;管理者与引导者;居高临下与"平等中的首席

4.调整教学策略 知识传授与学生发展;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结果与过程;统一规格与差异性教育

高中课堂教学 篇6

关键词:英语教学;高中英语;课堂效率

新课改下,要求学生在社会生活当中要有独立自主、自强不息的生活态度以及认知能力、实践能力,要求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而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最终让学生在自由和谐的环境中学习是学校以及老师关注的一大问题,本文就此展开论述。

一、影响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的因素

1.环境以及心理的变化,对教材掌握要求的变化

对于刚上高一的新生来说,他们面临的是一个全新的、陌生的环境,他们要学会接受新的教材、新的教师、新的同学,在这个环境里面,他们没有以前的熟悉感。此外,经过中考这个门槛,很多学生以为考上了理想的高中,便开始放松自己,对于学习他们已经没有了多大的兴趣,更多的时候,他们将心思都放在玩乐上。上了高中,英语学习的难度也有了一定的增加,它已经不像初中,只是单纯地要求学生会读、会写,英语所学的内容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开始会有大量的单词、语法、结构等,这要求学生对英语要有极大的兴趣和极强的综合力,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符合要求。

2.教师角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初高中英语考试的范围与形式不一样

教师是学生学习路上的引路人,它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在初中,教师是学习的主导,学生学习知识基本上都依靠教师,但是,在高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是引导者与帮助者,更多的时候,需要学生自主地学习,要求学生做到自觉与自主。此外,由于高中学习内容的多样性,考试的范围与形式也不一样,高中试题除了难度有了提升,就连形式也多种多样,这在一定程度上更能体现学生的水平。

二、做好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提高高中英语课堂的效率

1.做足学生的思想工作,奠定坚实的英语基础

高中英语学习不像初中一般单调,它需要学生拥有坚实的基础,只有打好英语学习的基础,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一的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不够了解,大多数学生认为英语学习可有可无。此外,很多高一学生的基础都不够牢固,而高中教师也不会像初中老师那样细心地教授语音、句法等。另外,很多学生的词汇量也没有达到高中生的标准,对于教师课堂上所讲的内容,他们茫然不知所措。针对这些现象,教师应做到细心观察、查缺补漏,帮学生打好基础,而不是过早地将重点、难点传授给学生。

2.教学设计趋于完善,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

我们知道,教学设计的好坏关乎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完善的教学设计可以使学生在最少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同時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因此高中英语教师在课前应做充分的准备。此外,教师还要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知识,并爱上英语学习。

3.对教学评价方式进行改革

传统教学评价方式下,只注重学生的成绩,这样,就导致有些学生去作弊,为的只是获得暂时的与传统的认可,而教师对此也是不闻不问,这显然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与传统评价方式相比,新课改下的评价方式更趋向于合理,一直以来它都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它要求教师在关注学生成绩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潜力的发挥,并且教师要做到不断地去激励学生,让学生能有充分发挥自身潜力的舞台,最终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就感,并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当下,教师上课的方式和方法不断发生改变,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被认为是当前教师以及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教师应认识到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并不断提高英语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守文.做好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提高学生英语水平[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11).

[2]魏新华.普通中学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D].华中师范大学,2011.

[3]肖晗.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1.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篇7

目前存在的课堂教学模式逐渐呈现出了新课程理念和精神不相符合的一面, 以新课程的相关要求为视点, 课堂的概念需要重新书写, 课堂教学的活动需要重新规划, 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行为方式需要重新规范。事实上, 只有深刻变化了的课堂, 才能承载新课程的期盼, 也才能将新课程真真切切地体现在学校生活之中, 落实到教育教学之中。因此, 变革课堂是实施新课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那么, 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做到哪些方面的变化呢?

(一) 教育观念要“变”。

观念是束缚人们行动的枷锁。要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 必须更新教育者头脑中的一些传统、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教师定位在“传道、授业、解惑”, 而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的楷模, 学习技巧的传授者, 教育科研的专家。所以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首要的就是更新教育者头脑中的一些传统、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

1. 转变教育观念首先要领会中学素质教育创新理论。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人才的培养关键在教育, 所以, 高中语文教师首先应该认真学习马克思、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关于培养创新人才的理论思想。

2. 转变教育观念必然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即提高业务素质。

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应不仅具有高尚的语文素质, 而且具有高深的业务素质, 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知识, 形成多层次新型的知识结构, 具有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素质和能力, 才能在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进而培养中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团结协作意识, 促进他们德才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 教学模式要“变”。

在新课程实施的这一年以来, 我在教学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目前课堂教学模式显示出了其与新课程理念精神不相符合的一面, 以新课程的相关要求为视点, 课堂的概念需要重新书写, 课堂教学的活动需要重新规划, 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行为方式需要重新规范。可见, 新课程给我们在一线的新课程实施者带来的最大的变化就是要变课堂, 将新课程真正地体现在学校生活中, 落实到教育教学之中。

我们的课堂之所以要“变”, 那是因为从新课程标准的角度来审视, 当今的课堂存在许多弊端, 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教条化。

突出表现在课堂教学中的唯教材、唯教参、唯教案。教师把教材中的内容当作金科玉律, 把教参中的提示当作颠扑不破的真理, 把预设的教案当作亦步亦趋的向导。课堂教学没有创造, 没有活力, 有的只是平铺直叙、机械性的劳动、简单的重复活动, 有的只是学生的应付与无奈。

(二) 模式化。

教学结构模式化、教学具体行为的模式化。课堂教学结构依然沿袭半个世纪前凯洛夫的五步教学模式, 教学环节之间的联系, 没有根据课型、学科和学生年龄、年级的不同, 清一色地用一种刻板、僵化、一统的方式表现出来。课堂中具体的教学和管理行为长期以来凝为刻板的、单调的、不变的模式。研究表明一种行为如果久而久之只是用一种纯粹化了的形式表现出来, 逐渐只保留它的形式意义, 而其实质性东西就会越来越远。

(三) 单一化。

突出表现为教学目标、教学组织形式、活动角色的单一化。教学目标上:对知识和能力“情有独钟”, 对情感、意志、价值观, 对过程和方法没有足够重视, 忽视了全面发展是教育追求的最终目的, 人的心理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整体, 知、情、意、行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教学组织形式上:自1865年京师同文馆设立引入班级上课制以后, 我国中小学课堂上占据支配地位的几乎一直是“秧田式”几何图形课桌椅排列方式, 不管人多人少, 是讲授还是讨论。在活动角色上:课堂上, 只能看到、听到教师和少数学生的声音, 缺乏大多数学生的真正的参与活动, 学生的自主性得不到充分发挥, 主动性得不到充分体现, 独立性得不到落实, 创造性得不得培养。课堂异化为教师如同钦差大臣, 教材如同圣旨, 学生如同俯首听命的臣民。

基于课堂教学存在的这些弊端, 我在贯彻实施《课程标准》精神实质的过程中, 主动对教学方式进行转变, 并在高一新课程的实施中不断反思, 不断完善, 与时俱进, 适应新的情况。

(一) 以学生学习为立足点, 使课堂“活”起来。

处在改革开放年代的21世纪中学生, 思想敏锐、兴趣广泛、参与意识很强烈, 对问题总喜欢刨根问底, 他们不满足于是什么, 而是深究为什么, 因而高中语文课教学需要巧妙“布惑”, 设置障碍, 激发学习兴趣,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思考欲望, 这必然要求把过去沿用了几十年的“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彻底改变。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采取各种教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逐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设情境就是一种很好的使课堂“活”起来, 当然创设情境时, 不仅要考虑到情境在形式上活跃课堂气氛的功能, 而且要注意情境的内容来自生活, 这样才能真正调动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二) 以启发式学习方式为指导思想, 使课堂“动”起来。

在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注入式教学方法始终是被反对的, 因为它严重阻碍了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精神, 扼杀了学生能力的发展。新课程要求我们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动口, 在课堂上使他们的智力活动都“动”起来。所以教师首先要善问, 根据教材的重难点和广度、深度, 向学生提出思考的任务,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其次要善导, 善于诱导和开拓学生的思路, 提问绝不能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出来就算达到目的, 而是要将矛盾的焦点摆在学生的面前, 用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去激发学生产生思维的火花。教师要善于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上进行具体指导, 使学生“会学”。再次要含蓄, 问问题不可以问得太白, 不能总是“对不对?”“是不是?”要尽可能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 发人深思, 耐人寻味。

刍议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篇8

一、重视体育锻炼

《新课程标准》曾经指出:体育课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而健康并非机械的学习技术动作或超负荷的进行运动。良好的体能和健康的体魄只有通过持之以恒的锻炼才能获得, 而健康科学的锻炼方式对于高中生来说, 最佳的获得方式就是体育课。但是好多学生却忙于学习, 忽视体育锻炼。其实通过体育锻炼, 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可以让他们的思维更加敏捷, 又可以在紧张的学习之余, 身心得到放松。

例如:在体育课时, 我们要抓住学生们的心理, 采取表扬、鼓励与科学运动知识相结合的办法, 让他们愿意去做运动。班级里有几位男生特别爱打篮球, 但是他们在素质训练时却很懒散, 我就跟他们说:“你们的篮球打得很好, 但是你们的奔跑和反应速度稍微有点慢, 如果针对这个做些练习, 那么你们的球技将会有长足的进步。”如此教育, 他们对提高奔跑和反应速度的素质练习也就兴趣浓厚了。在做素质练习时, 让这些学生带头练, 其他同学就会自然地投入到课堂锻炼中。

二、精心设计训练

在以前的体育课上, 教师为了让学生们能完成达标项目, 就会把体育课上成身体素质课, 把学生们当成专业的运动员训练。比如为了考1000米, 就要学生拼命的绕操场跑, 跑了一圈又一圈, 跑得学生们大汗淋漓, 气喘吁吁。一节课下来, 学生们埋怨不已, 乐趣全无, 这样又怎能让他们喜欢上体育课呢?因此, 要想让学生们爱上体育课, 我们必须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精心设计各项练习, 把枯燥的运动变得有趣, 把单纯的训练变得形式多样, 这样才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

例如:单纯的素质练习非常枯燥, 我们可以采用游戏、竞赛以及变换环境、器械等方式进行, 这样效果就会完全不同了。在1000米跑训练时, 我给他们设置了游戏环节, 让他们每8个人一小组, 模仿网络游戏穿越火线的形式, 在竞技中完成1000米跑。虽然他们手上没有拿着枪, 但是给了他们一个情境, 他们在跑的过程中, 就显得特别的兴奋。还有一些男生, 还故意制造一些小障碍, 让他们的1000米跑, 变得更加有挑战性。当然在训练过程中, 我们也要根据学生们本身身体素质的情况, 有针对性的提高或降低要求。在练习当中, 如果学生没有很好的达到要求, 他们就会对练习失去兴趣。在此时, 我们要有针对性的提高或降低要求, 才能使所有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感觉, 才能提高他们体育运动的兴趣。

三、营造宽松氛围

学生们都有自我展现的渴望, 他们希望得到老师与同学的肯定, 但是如果课堂气氛压抑低沉, 学生们就不愿意也不敢去表现自己。因此, 我们要学会带着微笑走入课堂, 在课堂上要尊重学生, 以学生为主。多创造机会让学生们互相探讨、学习, 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自我实践、独立思维的能力, 又可以促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我们要创造一种松而不乱的课堂氛围, 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体育的快乐。

例如:在一次体育课上, 当我让学生们做热身运动时, 有两个女生却一直在窃窃私语, 我用眼神示意她们停止说话, 两个女生伸了伸舌头, 有些尴尬的举起了手, 我走过去笑着说:“怎么了, 什么情况, 身体不舒服吗?”两个女生点了点头说:“老师, 我们是有点不舒服, 好像不能做这些动作。”“恩, 那你们先休息一会, 如果觉得可以做, 就尽量去完成, 如果不可以, 你们就不做。”在接下来的训练中, 她们虽然做得不多, 但是却一直在听着动作要领。而其他学生们看着我对待她们的态度, 他们也感受到了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不再紧张, 在做运动时, 也变得灵活了许多。

四、提高自身素质

作为教师, 我们必须不断的充实自己, 才能教出好的学生, 只有德才兼备的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敬重和信任, 学生才能乐意接受他的教育。首先, 教师的仪表对学生的注意力、审美观和学习兴趣都有很大的帮助, 对学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们还喜欢和崇拜运动技术过硬、教法新颖灵活的教师。在一堂体育课中, 如果教师表现出非凡的技术水准, 学生们必然会对他佩服无比, 还可以从中体会到体育的魅力, 更使学生对这项运动充满了向往。另外, 体育教师还应拥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水平以及良好的沟通能力。要会用现代化的体育教学设备:电视、电影、广播、网络、图片资料等, 让学生们对体育知识了解的渠道越来越多, 我们还可以让学生们在理论课上各抒己见, 在实践课上加以实践总结, 在学习技术的同时, 也可以培养学生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高中体育课堂教学反思 篇9

一、备好课

“不打无准备之仗”, 体育课也一样, 既然上课, 就必须备课, 且要备得细致、周密、全面。首先要备教材, 其中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其次要备学生, 包括这个班级的人数 (男生多少、女生多少) 、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状况。第三要备场地器材,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人数选择合理的场地, 配备合理的器材。第四要备教法,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实际需要、场地器材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第五要备天气, 根据天气的变化, 随时调整教学内容。第六要备意外, 根据教学内容, 要有处置意外的应急预案。总之,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

二、处理好“主导”和“主体”的关系

新课标提倡“开放式”的体育课堂, 强调突出学生这个“主体”, 但教师的“主导”作用却不能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采用多种方法, 通过多种途径, 对学生加以引导, 使其广一些涉猎、多一些积累、勤一些练习, 以达到认知能力的全面提高, 同时要给学生创设一个适宜的教学环境, 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 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 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二, 在具体的体育学法指导中, 能制定出较为明确的学法目标, 不同的学生不同对待, 使每一位同学都能品尝到成功的愉悦, 能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的方法, 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其三, 对那些特殊的群体, 要能够进行特殊的辅导, 以扬长避短, 发挥他们的爱好和特长;能够对一些存在安全隐患的项目, 从安全的角度出发, 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给教学的正常进行以保证。

三、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

体育教学最重要的一项内容, 就是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 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为了达到这一目标, 我们应该将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意识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 一方面要进行技术教学, 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 懂得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 了解相关的体育知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锻炼自觉性。尤其要培养学生进行独立锻炼, 并能很好地自我调控练习的次数、运动的时间、运动的强度、动作的自我纠正等, 能把自我锻炼变为自主活动, 为日后的终身锻炼打下坚实的基础, 使其终生拥有一个康健的体魄。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体育教学中的集体游戏和比赛, 能培养学生合作与竞争意识,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能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作风, 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品质。这样的体育课, 在竞争中得到锻炼, 是那样的生动、轻松, 是那样的颇具引力, 又是那样的德艺双丰。然而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方面就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试想, 哪一个同学愿意在比赛中拉集体的后腿?哪一个同学愿意在比赛中心甘情愿地落后于他人?那么, 同学们为了赢得体育比赛, 就必须不断地积极地思考和改变自己的技战术和方法。这样的教学, 无疑给学生留下了思维和创新的空间, 使他们能够集思广益, 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群策群力, 将大家的智慧发挥得淋漓尽致。这样的教学, 不仅能训练学生的思维, 而且对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形成, 有百利而无一害。

五、遵循体育教学的规律

体育教学有其规律可循, 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做到循规蹈矩, 一丝不苟。首先, 要组织学生做好准备活动, 让学生的心理、生理均得到热身, 进而适应体育活动的要求。其次, 要能够针对运动项目的特点与需要, 贯彻由简到繁、从易到难的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对学生的练习进行指导。再次, 要在指导体育活动前, 对场地、器械进行通盘检查, 极力克服体育活动中的不安全因素。第四, 要充分重视学生在练习中的保护与自我保护, 尤其要培养一批体育骨干, 指导学生相互保护, 这是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措施。

六、注意教师自身的修养

在体育新课程改革的今天, 体育课堂对体育教师的要求似乎更高, 也更严, 那些只会喊“立正”“稍息”的体育教师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取而代之的是综合型、科研型的体育教师, 它要求体育教师要达到“三高”和“一广”, 即文化水平要高、学历要高、科研水准要高、知识面要广。这就需要广大的体育教师在搞好自己本专业的同时, 还要强化涉猎, 博览群书, 善于捕捉诸多的体育信息, 加强多方面知识的学习, 不断充实自己, 加强自我修养, 敢于吃苦, 乐于奉献, 使自己成为综合型的高素质体育教师, 以自己的良好品格和熟练的示范技巧, 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七、善于运用评价, 实现教学相长

评价是教与学互动的前提。在体育教学中, 师生间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都离不开评价。因此, 体育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生理、心理、运动技能所表现出来的差异, 对学生制定有针对性的评价标准, 为每一个学生创造更多的表现与成功的机会, 合理地选择评价方式, 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学有所得, 学有所成, 都能体验成功的乐趣。在教学评价过程中, 师生能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知识, 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观念。通过交流教学内容, 求得新的发现, 最后达成共识、共享、共进, 实现教学相长。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探讨 篇10

一、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在数学教学中,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复数的引入》这一课是整个复数这一章的第一课,在备课时应注意,通过这一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利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解释复数的形成和发展,体会到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的解决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引申到现实生活中,就是当我们遇到矛盾时,也要勇于面对矛盾,要有解决矛盾的决心和信心,促进矛盾的转化和解决,同时也就能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能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每一堂课都要有重点,而整堂教学就是围绕着这个重点来逐步展开的。如《椭圆》第一课时,其教学的重点是掌握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难点是椭圆方程的化简。我先从太阳、地球、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轨道,谈到圆的直观图、圆萝卜的切片、阳光下圆盘在地面上的影子,等等,让学生对椭圆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为了强调椭圆的定义,我事先准备好一根细线及两根钉子,在给出椭圆数学严格定义之前,先在黑板上取两个定点(两定点之间的距离小于细线的长度),再让两名学生按我的要求在黑板上画一个椭圆。画好后,我再在黑板上取两个定点(两定点之间的距离大于细线的长度),然后请刚才两名学生按同样的要求作图。这样,学生对这一定义就会有深刻的了解了。在进一步求标准方程时,学生容易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化简出现了麻烦。这时我适当提示:化简含有根号的式子时,我们通常有什么方法?学生回答:可以两边平方。我又问:是直接平方好呢还是恰当整理后再平方?学生通过实践,发现对于这个方程,直接平方不利于化简,而整理后再平方,往往能得到正确的结果。这样,椭圆方程的化简这一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同时也解决了以后将要遇到的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时的化简问题。

三、要善于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师掌握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现代化教学手段,其显著的特点:一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课的容量,从而把原来四十五分钟的内容在四十分钟内就加以解决;二是减少教师板书的工作量,使教师能有精力讲深讲透所举例子,提高讲解效率;三是直观性强,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四是有利于对整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小结。有条件的话,教师可以自编电脑课件,借助电脑来生动形象地展示所教内容。如讲授正弦曲线、余弦曲线的图形、棱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都可以用电脑来演示。

四、根据具体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每一堂课有每一堂课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要求。“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对于新授课,我们往往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而在立体几何中,我们还时常穿插演示法,来向学生展示几何模型,或者验证几何结论。如在教授立体几何之前,要求学生每人用铅丝做一个立方体的几何模型,观察其各条棱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各条棱与正方体对角线之间、各个侧面的对角线之间所形成的角度。这样在讲授空间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时,就可以通过这些几何模型,直观地加以说明。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就是好的教学方法。

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要及时加以总结,适当给予鼓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生对所讲内容的掌握情况。如在讲完一个概念后,让学生复述;讲完一个例题后,将解答擦掉,请中等水平学生上台板演。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对他们多提问,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能热爱数学,学习数学。

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围绕着学生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让学生唱主角,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的领路人。

五、要精讲例题,多做课堂练习,腾出时间让学生多实践。

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要求,教师要精选例题,可以按照例题的难度、结构特征、思维方法等各个角度进行全面剖析,不片面追求例题的数量,而要重视例题的质量。解答过程视具体情况,可以由教师完完整整写出,也可部分写出,或者请学生写出。关键是讲解例题的时候,要能让学生也参与进来,让学生做做练习或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或解答学生的提问,以进一步强化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若课堂教学任务相对较轻松,也可以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提出适当的要求,为下一次课做准备。

六、切实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近年来数学试题的新颖性、灵活性越来越强,不少师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上,认为只有通过解决难题才能培养能力,因而相对地忽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结果是多数学生“悟”不出方法、规律,理解浮浅,记忆不牢,只会机械地模仿,思维水平较低,有时甚至生搬硬套,照葫芦画瓢,将简单问题复杂化。不少学生说:现在的试题量过大,他们往往无法完成全部试卷的解答,而解题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熟练程度及能力的高低。可见,在切实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中同时应重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培养。

七、渗透教学思想方法,培养综合运用能力。

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有:转化的思想,类比归纳与类比联想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及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反证法等。这些基本思想和方法分散地渗透在中学数学教材的条章节之中。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恰当地讲解与渗透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从而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

上一篇:土地确权流转下一篇:高层消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