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论文

2022-04-16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提升,针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而言,也在不断改进和创新,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的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先进内容,以此使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增强提供必要的保障。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论文 篇1:

核心素养观照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结构优化

【摘要】本文就核心素养观照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结构进行研究,针对其现存在的与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不相符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以期达到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提升与语文相关的核心素养水平,进而为学生终身发展提供良好的素养基础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结构;优化;核心素养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无论是对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培养还是对学生的升学来说,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作用,特别是对高中语文来说,更是如此。在当前教育领域不断创新和改革的形势下,语文课堂教学结构也需要有一定的变化,教学结构的不断优化和完善,不仅能够提高高中语文整体的教学质量,而且能够促使语文知识学习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与此同时,要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让高中生的各方面能力和素质都能够有所提升。在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中,最根本的内容是有关学生自身语言运用能力与思维运用能力的培养。具体包括:第一,自身运用语言的能力,首先是要求学生要掌握有关语言的一定知识,学会运用这些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融入社会,从而提高文化涵养。这是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最为基础的内核,教师要特别关注;第二,培养思维运用能力,应十分关注培养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思维能力,从而达到健全学生知识体系、形成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目标。

一、及时更新教育理念

语文核心素养,顾名思义就是语文学科所要培养学生具备的素养中最关键的部分。就是通过语文教育教学,学生构建起能够应对将来社会对他的要求,应对其面临的实际问题的良好品质和思维能力。这也是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最具学科特性和价值意义的素养目标。作为传授语文知识的教师,深知语文学科既具有工具性,更有其人文性,既要帮助学生有效地获取语文知识,更要通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提升他们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特别是交流、沟通、理解方面的能力,也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能力。

当前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教学理念影响仍然普遍存在,部分教师只是单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对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和素养的培养。语文的学习包括语言的理解和应用,对学生的听、说、读、写以及各个方面的能力培养来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因此,教师要根据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将教学重点充分凸显,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高中生从初中进入高中后,普遍存在语文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的情况,受中考的影响,大多数学生都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语文知识,很多学生并没有真正掌握和了解语文知识中具体的内容和含义。高考语文与中考语文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高考语文非常重视对学生的能力考查,在这种形势下,高中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加强语文的具体实践能力训练,将课内与课外进行有效结合。教师不能局限于教材中的内容,要将课外的一些阅读及知识逐渐地让学生掌握和了解,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将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出来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想得到真正的提高,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将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出来,不断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对语文课堂学习产生兴趣,这样才能够促使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保持積极主动的状态。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问题的分析方法,了解阅读步骤以及实际操作方法,打破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局限性,让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和认识语文知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出于教学进度等客观原因,无法深入展开对学生思维的启迪。整节课包办了不少需要学生思考的问题,这种做法导致了似乎教学的内容都完成了,但实际上学生收获不多,主动获得的能力不强,使课堂教学质量不高。要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就得充分关注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重视他们自主思维能力的培养,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认真听取他们对文本的解读体悟,包容和允许有见解的合理判断,以使得课堂的思维更加活跃、有内涵,进而帮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趋向更有深度的认识。只有这样,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才会真正被激发出来,也只有保证学生掌握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才能够锻炼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遇到类似问题时,能够融会贯通。将学生以往的被动学习状态转换成为主动学习,是保证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有效提升的重要措施之一。

三、科学合理地处理教材内容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过程中,要加强对教材内容的处理手段和方式方法,要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为其日后的学习以及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目前的高中语文教材有单元的划分,单元中的选文往往文体相同,这种安排无疑有其合理的一面,就是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识文体特点,但也导致了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因文体的原因处理方式较为单一,出现了如下三种不足。一是处理阅读类教材零散化。由于有单元,使教师缺乏对阅读教材进行基于整册书或高中学段的设计,更谈不上基于学生核心素养考量的教学设计,自然导致了学生无法对问题进行深度学习,教师只顾知识点,忽略了教材的线,更遑论面。二是处理写作教材程式化。教师过分强调写作的考场模式,出现了写作教材处理的几段论法,虽然段数不一,但其实质是用程式化的写作替代思考,固化学生创作,使其失去灵性。处理的写作教材远离实际,无法激发学生的代入式思考,起不到增长学生写作能力的作用。三是处理知识类教材不严密。教师处理此类教材比较随意,没有严密的架构,往往仅凭个人的教学经验,科学性较低。

基于此,教师应当科学合理地处理教材内容,首先要求教师做到借助信息技术等充分且全面地吃透教材,特别是对选取的文章在单元、整本书中的作用与意义有着深刻的理解,同时不迷信教材编排,反思其合理与不合理之处。从培养核心素养出发、从学生的具体学情出发,对读写以及知识教材进行源流梳理、同类整合、比较整合、主题整合,以便于更高效的教材利用,服务学生发展。这样在课堂使用教材时,才能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大胆地表述出来,教师才可以运用更全面的视野,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仔细的阅读和理解,学生能够找到文章的核心思想。在教材处理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处理教材之前应征询学生的意见,可以以问卷等形式征求学生的意见,将学生的需求结合考虑到对教材的处理中,以取得更有效的教学成果,从而从根本上解放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自身的探究兴趣和学习信心。另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提出一些质疑,教师要让学生大胆地将这些质疑内容表达出来,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和沟通交流。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能够在教师创设的良好学习氛围中,学习到更多有用的语文知识。教师要锻炼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不仅包含对课内知识点的探究,还包括一些课外延伸的知识内容,实现整本书阅读所能够达到的效果。例如学习《草船借箭》这一课程内容时,在完成相关学习内容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站在整本书的立场理解作品本身,一方面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精神,对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来说,会有非常大的影响和作用。

四、高中语文教学模式的优化

一般而言,教学模式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作用,能够直接对教学任务的完成度产生影响。在对语文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和完善的过程中,要树立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在保证教学目标以及教学任务确定的基础上,强化学生对语言的应用以及积累和实践操作能力。教师应当努力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消除其弊端,根据当前现代化的教学理念,打造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高中语文新型教学模式。教师要针对教材中的一些重点知识或者难点知识,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教学,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水平,而且能够促使语文教学模式得到切实有效的优化。长期以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着乏味、枯燥的一些教学模式,比如过分程式化的语句分析、照本宣科等,导致语文课堂低效甚至无效,也使得学生产生对语文学习的抵触情绪。因而,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从创新有效教学模式入手,创设贴近学生心理、符合认知规律的更加有效的教学情境,寓教于乐,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效率。比如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引入答题竞赛环节,树立学生的竞争意识,从而更加投入到对知识的吸收与掌握中去。兴趣无疑是引导学生投入学习的最有效动力,缺乏兴趣的学习,必然是痛苦乏味的。所以说创设一个快乐的学习情境,对教学效率的提升有着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只有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中,学生自身的活力才能被激发,创新思维才会被滋养。

当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得知识是教学的重要方式,通过这一方式,学生能够更有效地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达到深度教学的目标。但是由于学生个体存在基础不一、能力不一的现实,这一学习方式的开展受到一定的制约,也导致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而消极对待,教师层面一头热的现象比较普遍。这就要求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效运用多媒体手段,有效整合自主思考与小组合作,达到拓展课堂的目标。同时给学生留足自主思考的时间,及时有效地加以指导,将学生学习过程中生成的问题有效加以解决。唯有如此,课堂教学质量才能够得到保证。

高中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渐趋成熟,这一阶段的学生具备了成人的许多心理特征,他们渴望独立,希望得到尊重,有较强的自尊心。因此,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就应十分关注这一特点,特别注重教与学之间、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定位的关系,要更多地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发挥出来,与学生更多地展开交流,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来发表自己的见解与看法,及时地反馈学习中产生的问题,同时改进教师教学中不足,提升課堂教学效率。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难免有时会有错误,面对这种错误,教师一定要以正确的态度加以对待,要以肯定欣赏的眼光来看待,以此来促进学生的不断进步,求得更有效乃至高效的课堂。

五、利用信息技术对教学结构进行优化

在当前社会经济不断快速发展的形势下,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在教育行业的应用越来越普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已经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最大的优势无疑是它具备将抽象的内容通过具体可感的声光电内容加以传递的能力,这无疑十分有利于学生的体会与理解。对高中语文教学来说,就是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帮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创设出更有利于理解文本内容的情境,以达到理解抽象,加深认识,同时激发学生思维的目的。

传统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多情况下都是教师将“现成”的知识传递给学生,学生只是单纯地获取,很容易产生依赖心理。在这种形势下,将信息技术应用其中,能够有效地改善这种情况,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图像来强化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竞争意识。比如电视节目如果按照正常的逻辑顺序来播放的话,很容易让人了解清楚,但是如果将这些节目或是图像打乱顺序,学生就会不得不自己动脑筋,在理顺这些顺序的过程中,就会促使学生逐渐掌握规律,这样才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教师可以将《雷雨》的剧照打乱,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重组,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雷雨这篇文章的认识,而且能够厘清文章中的人物关系、故事发展顺序等。

六、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要及时有效地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合理有效地处理好教材,将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出来,这样才能够对实施素质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以及素质。在保证学生能够主动学习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应对未来的核心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叶晓强.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结构 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

[2]李淑媛.透视与优化: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行为研究[D].南宁:广西师范学院,2013.

[3]邓明洋.高中语文课堂反思性教学运作刍议[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3.

[4]尹达.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诊断标准化策略[J].教学研究,2015(1).

作者简介:张宁建,1977年生,福建莆田人,大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

作者:张宁建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论文 篇2:

谈中国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途径

摘 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提升,针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而言,也在不断改进和创新,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的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先进内容,以此使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增强提供必要的保障。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融合的现状以及具体的融合途径的相关内容,希望本文的分析能够为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提供一定的指导。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高中语文 课堂教学 现状 融合途径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27.018

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高,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和民众都更加关注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进一步提高重视程度。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工作而言,也进一步提高传统文化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融入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使高中语文学习和教学呈现出更加良好的效果。同时,对于传统文化和高中语文课堂融合途径等等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对此,就需要学校和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出更加良好的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氛围和环境,以此确保优秀传统文化和高中语文教学真正意义上实现深层次的融合,从而为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显著增强而提供必要的条件。

一、中国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融合现状

1.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不够重视

目前从整体情况来看,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教学模式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在针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往往仍然看成绩的好坏,并没有高度关注传统文化的渗透和融入,对其学习和研究也缺乏应有的深度和重视程度。在这样的情况下,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并没有足够的时间分配,关注的程度和认识的深度都不够充足。在学生进行传统文化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对于具体内容和深厚的内涵不能充分理解,只是针对传统文化作品的表面进行认知,缺乏应有的感情体验和深刻的内涵。对于其中所体现出的传统文化的精髓,往往存在误解或者认识不够到位的问题,而这样的情况对于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的融入效果会造成重大影响。

2.教师的教学模式不够先进

在中国传统文化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融入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对其融入的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从具体情况来看,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模式比较落后,并没有充分实现与时俱进,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积极性、主动性并没有得到充分的明确和激发,由此导致实际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没有充分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由此导致学生在学习和了解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不能深入进去,不能实现深层次的挖掘和利用,而此类情况对于高中语文教学工作的有序推进会造成严重阻碍,不利于学生传统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另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无法深入浅出的教授相关传统文化内容,由此使学生往往一知半解,久而久之失去了学习和了解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慢慢缺失,而这样的情况会呈现出事倍功半的效果。

3.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不够重视

当前从整体情况来看,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知识的自主思考和学习能力欠缺,缺乏应有的自主学习意识,不能积极有效地自主探究和挖掘各类传统文化的参考资料,由此导致学生无法针对相关问题进行自主思考,自主解决,这对其语文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升会造成很大阻碍。传统文化并不是表面的知识,要想更好地学习传统文化,就要更深刻地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针对其中的思想内涵和文化底蕴,要深入了解其中的思想内涵,这样才能把握传统文化的思想本质和内在质素。而如今学生的现状导致学生无法更好地学习传统文化,并没有良好的自主探究习惯,缺乏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针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往往浅尝辄止,不能深入探究,缺乏自主探究能力。

二、中国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途径

1.加大对于课堂的利用和深入挖掘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是主阵地,同时也是传承和挖掘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要着重关注高中语文课堂的利用,对其进行深层次的挖掘,更加深入的融合相应的传统文化内容,以此体现出应有的融合效果和教学成效。教师想要更好地教授学生传统文化,首先自身要掌握更多的传统文化内容,有深厚的文化涵养和古文底蕴,这样才能针对课程的具体内容有更加深入透彻的了解和认知,以此确保传统文化能够在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和课程内容的推进过程中,实现更深层次地融入,有更加良好的体现,这样才能更深入的融合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实习,在课程体系中得以纳入,进而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和掌握其中的精髓奠定坚实的基础。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不可以从单方面学习传统文化,要多方面学习传统文化,理解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知识,传统文化的学习融入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要循序渐进从多个方面立体化地进行了解和认知,这样才能为学生正确“三观”的树立打下良好基础。

2.教学方法要充满多样性和创新性

要想让学生更热爱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提高学习效率,就需要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学方法进行不断的创新和改进,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传统文化的主要特点,调动其学习和钻研传统文化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其充满热情,打造出更加良好的学习和探究的氛围,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确保教育方法的多样性得到充分的体现,就需要在实践的活动中不断创新和完善。例如,可以举办多种类型的实践活动,通过古诗文的朗读比赛和文言文翻译等相关形式,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古诗文的相关内容,对其内在的魅力和深刻的内涵有深入的了解和认知。同时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进而在潜移默化之中,使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增强,对于语文教学的相关内容也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进而使其语文综合能力也显著提升。在教学方法创新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应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多媒体手段针对传统文化的视频资料等等进行全面系统的收集,让学生更加形象直觀的认知和理解传统文化的内容,通过多媒体的形式让学生的注意力进一步吸引,更加专注传统文化的学习和应用,以此促进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得到全面的提升。

3.加大名著阅读力度

要想加大传统文化的了解,就要加大名著阅读力度,以此为着手点使经典名著能够体现出更大的价值和作用,使其深刻的内涵得到充分的体现。要求学校要做出相应的措施,从多个方面加大名著阅读的力度。例如,可以开设相对应的名著阅读课,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针对经典名著进行阅读,在不影响正常上课的情况下,让学生更加深入有效的认知和学习到相关传统文化。同时,针对学生对名著认知不够深入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做出针对性的处理,可对于名著中的核心内涵和传统文化的体现进行相对应的考核,并设立相对应的学分,纳入学生的考核体系之中,以此从根本上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学习到更多传统文化。这一措施可以一定程度地改善学生对名著不了解的现状,为以后的传统文化学习起到了辅助作用。同时,要进一步加大本土传统文化和经典名著的阅读力度。针对不同地区而言,所涉及的传统文化内容有着显著的差异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本地区的传统文化和经典名著进行更深入的挖掘和了解,让学生能够融入进去,在传统文化的探究过程中,进一步增强自身的思维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综上所述,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能够充分认识到,在当前的中国传统文化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融入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或者不足。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有效融合,采取更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相对应的中国传统文化相关内容,挖掘其内在的价值和根本思想,创设更系统完善的教学体系,利用新媒体、新模式使学生能够有兴趣学习和探究传统文化,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进而为实现更深层次的融合提供必要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朱厚霞《浅析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与开发》,《教育现代化》2018年第5期。

[2] 田新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方法》,《文学教育(上)》2017年第7期。

[3] 朱志刚《浅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学周刊》2016年第10期。

作者:刘红霞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论文 篇3: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有效开展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正确认识学科核心素养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而且应将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让学生能够爱上语文学习,提高自身学习能力,为其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鉴于此,本文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策略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开展策略

一、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要点

1、凸显学生的主体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教学理念、方法和内容上出现了明显转变,强调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重视他们的自主参与和兴趣培养。教师须发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在身份转变的前提下合理设计教学目标和内容,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和尊重学生的想法,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2、遵循语文课程本质特征

语文是一门语言课程,其本质在于培养学生的汉语能力,具备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等综合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满足学习和生活需要。语文又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发挥着重要影响,因此在教学中要从多元角度来诠释语文知识,发挥其熏陶作用,为学生提供正确的价值取向。同时,语文也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其应用范围广泛,因此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使其汲取有效知识,指导实践活动,从中把握学习规律,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综合目标。

3、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新课程标准的重点内容,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在语言学习和积累的过程中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掌握方法,养成习惯,正确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掌握个人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与语文相关的关键能力。同时,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审美情趣,帮助他们逐步形成健全人格和独特个性,促进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策略

1、优化课前导入

好的课前导入是优质课堂的前提,教师应该活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导入教学,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并引发学生进行相应的思考。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进行课前导入,为学生创设相应的学习情境,多媒体教学能够通过音视频结合的方式,从视觉和听觉上对学生形成多方面的感官刺激,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深刻印象,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情感认知和阅读理解能力。

例如,教师在讲解《离骚》时,常以翻译和重点字词教学为重点,却忽视了《离骚》本身所蕴含的深刻情感教学。教师可以从网络上搜集相关的优质朗读音频,这类音频往往吐字清晰,且饱含情感,能够在纠正学生文言文读音问题的同时,传达出文章本身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再结合朗读音频让学生分享初步听取《离骚》全文的感受,结合教师的适度引导,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情感认知能力与文化认同能力。

2、创设激趣情境

语文学科的魅力在于它的情感性和开放性,这时情境的构建就显得至关重要了。情境教学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创设及构建具有生活化、趣味性的情境,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读文章、体悟情感,进而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在教学《鸿门宴》一课时,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单方面地说教灌输,只侧重学生对相关文言知识的记忆与背诵,就不能引起学生对这篇课文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的深度学习,学生就无法领会到文言文的魅力与底蕴。这时教师不妨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情境化的教学方式来授课,在课堂导入环节可以这样设计:“大家还记得‘霸王别姬’的故事吗?胜者为王的刘邦,败者为寇的西楚霸王,还有凄美动人的虞姬,无一不牵动着我们的心弦。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鸿门宴》的故事,同样发生在刘邦和项羽身上,你们想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吗?”通过这样的课堂导入,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想要探究了解的欲望。学生通过初步阅读文章,对故事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这时教师为学生播放电影《鸿门宴》中的片段,以画面、声音为载体为学生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透过文字的描述、影像的呈现去体悟“刘邦”和“项羽”这两个历史人物的鲜明个性特征,使学生实现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的转变。

3、组织合作探索

合作教学是新课程教育改革背景下的一个热词,合作学习不限于师生合作的层面,还包括生生之间的合作,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小组合作,指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通过“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方式,来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进而实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的转变。

例如,课文《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采用了“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全文三百多个字,却完整地还原了“烛之武退秦师”这一历史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烛之武的劝说词更是值得反复推敲,仔细品读。此外,文章虽然简短却涉及了众多历史人物,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教师在教学时不妨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己组内分工合作,谈一谈对《烛之武退秦师》中各个人物的认识,以及对烛之武劝说词的理解。有学生将文中烛之武的劝说词勾画挑选出来,进行了层次划分和深度分析,可能不同学生对如何划分层次会有不同的见解,学生在各自思考的基础上进行讨论,从而分析烛之武是如何层层递进实现游说目的的,是陈述事实,还是挑明利害关系,等等,这些都值得学生思考学习;还有学生梳理出了文中出现的历史人物,主要有烛之武、郑文公、秦穆公、晋文公、佚之狐等五位,其他学生进行分工,每位学生负责一个历史人物的语言、神态描写整理,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分享各自的想法,通过谈论、交流、整合,在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的同时,也对文章进行了深度挖掘,学生在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真正实现了深度学习。

4、开展小组讨论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教学方式,通过提出比较具有“争议性”和“话题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小组讨论教学法能够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过程中去,从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且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相应回答来积极引导,收集学生的思考信息,推理学生的思考过程,再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中。

例如,在讲解《孔雀东南飞》一文时,由于原文本身比较长,采用“三读”教学法明显不适用于课堂教学,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教学法,让学生在小组中学习,自由朗读全文,并各自寻找文章线索,从而总结焦仲卿、刘兰芝的人物性格特征,并总结在一起形成对人物的形象概括。

结语: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教师要明确自己的主导地位,应用全新的教学理念和多元有效的教学手段,对教学进行大胆改革与创新,充分发挥现代教学资源的优势,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同时,努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学生今后的综合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黃可.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效率之我见[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16):49-50.

[2]秦双梅.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误区思考[J].新课程·中学,2019(10):109.

作者:苟琳杰

上一篇:试论虚拟经济实体论文下一篇:激发主动学习活力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