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资源

2024-05-14

逻辑资源(精选七篇)

逻辑资源 篇1

一、文件的逻辑老化

文件由最初产生、保管和频繁利用, 到由于其偶尔的作用和潜在的价值、作为档案被送往档案室暂时保管, 继而当文件的现行业务价值完全丧失后, 除具有长久档案价值的文件移交到档案馆永久保存外, 其他一概销毁, 这一发展过程是连续的。这一过程是文件转化为档案、价值作用发生位移、保管处所及其管理主体变化的文件逻辑老化过程。

1. 文件运动过程的阶段性体现过程层面的文件逻辑老化。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认为, 文件从其形成到最终销毁或永久保存是一个完整的运动过程, 这一运动过程具有阶段性特征, 可以划分为现行、半现行和非现行三个阶段[2]213, 现行阶段文件对机关的现象作用突出, 服务对象以本机关为主;半现行阶段是文件的现行作用开始衰退, 利用率也逐渐降低, 这个阶段文件对机关的作用基本丧失, 其中大多数因没有历史价值而被销毁, 少数具有长远价值的则需要永久保存。文件现行作用的消失、服务对象的转移、利用率降低以致被销毁是文件内容寿命的终结、文件逻辑老化的体现。

2. 文件价值形态变化的规律性体现价值层面的文件逻辑老化。

文件的价值就是客体 (文件) 对主体 (利用者, 包括形成者和非形成者) 需要的满足。现行、半现行和非现行三个阶段的文件价值变化过程就是第一价值旺盛———第一价值衰退———价值丧失———第二价值显现。文件对形成机关作用的衰退、进入非现行阶段和第一价值的淡化, 到第二价值显现, 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 文件内容上经历着价值老化过程。

二、档案的逻辑老化

档案也发生着不同程度的逻辑老化。档案价值的划定是人为决定档案的去留、保管时间长短的逻辑老化表现。

1. 档案价值鉴定的主观性引起档案逻辑老化。

档案价值就是档案满足利用者需求的一种关系及其程度。档案价值有两个方面因素构成。一是档案自身的特点, 包括其内容、来源、形式等方面特点;二是社会对档案的客观利用需求。这两种因素各有特点, 对档案价值的影响也各不相同。档案自身的内容、来源和形式特点具有明显的确定性和稳定性, 一经产生就不再改变, 是档案价值的基础。而社会对档案的利用需求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 始终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 因此, 成为档案价值的主要决定因素。这也就决定了档案鉴定的着眼点表面上看是档案自身, 实际上是社会需求。因为鉴定的实质就是人们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去判断和预测档案价值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吻合程度。这两种因素在决定档案价值的过程中也是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的。对档案价值的鉴定具有极大的主观性, 人们社会需求很大程度决定了档案的使用寿命, 即档案的逻辑寿命。

2. 档案保管期限的断限体现档案逻辑老化。

档案价值长短的划分, 保存及销毁都是人为的判定档案内容的保管寿命。人们划定的保存年限就是指定档案的使用寿命。档案价值鉴定的结果是永久、定期 (长期和短期) 的保管期限划分。档案种类不同, 保管期限断限不同。2006年《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规定, 文书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永久和定期, 定期分为10年和30年。1999年《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 将会计档案的定期规定为3年、5年、10年、15年、25年5类。等等。这种按照不同的档案划分保管时间长短体现是人为、主观性。文件进入半现行阶段, 暂时保存在档案室, 分为不同的保管寿命, 到期的短期档案要经过再鉴定, 然后销毁, 其逻辑寿命被界定终结, 这些体现了档案的逻辑老化的主观范畴。

三、档案信息加工品的逻辑老化

档案信息加工品不再具有档案的原始记录性, 成为档案的二次文献、三次文献等。档案信息加工品符合文献老化规律, 最终会老化彻底、变得利用率极低直至消失。档案信息加工品价值即档案信息加工品客体与人类主观欲望需求的作用与关系, 依据其利用频次和重要程度, 从而表现出复杂的运动规律。

文献老化是一种必然的普遍的社会现象。老化是文献群或情报群的可利用性变化倾向与规律, 是一种价值判断。文献老化的度量指标, 包括半衰期、普莱斯指数和剩余有益性指标等。以“半衰期”为例, 半衰期是:某学科 (专业) 现时尚在利用的全部文献中较新的一半是在多长时间内发表的 (共时半衰期) [3]70。半衰期越长, 说明老化速度越慢;半衰期越短, 说明老化速度越快。根据半衰期的概念, 可知文献的生命周期是从创建、发布、使用、衰退, 到消亡, 大部分文档经过半衰期后, 它的利用率会逐渐降低, 直至消亡。因此, 任何文献总是有生命期限的。档案信息加工品这一类文献在被人们利用过程中, 会因其包含情报内容被广泛接受, 不需要再使用、被更新文献代替、研究兴趣下降等原因, 档案文献内容价值逐渐下降, 逻辑寿命变短、直至结束。

网络时代信息的特性, 在传统的文献老化规律基础上, 出现了信息生命周期理论。信息生命周期 (Information Life Cycle) 则是信息运动的自然规律。信息活动是具有运动整体性、阶段性和关联性的社会对象, 具备典型的生命周期特征。信息的生命周期是指信息从生产到其价值完全失去的整个时间区间。ISO/TC181文件成像应用技术委员会在2000年10月12日伦敦年会上通过了405号决议。决议称“信息无论是以物理的形式还是以电子的形式管理, 该信息生命周期包括信息的生成、获取、标引、存储、检索、分发、呈现、迁移、交换、保护和最后处置或废弃”[4]25。档案信息资源符合信息生命周期理论, 以处置或废弃形式显现信息价值的老化。

总之, 档案信息资源的逻辑老化, 是人为决定文件、档案和档案信息加工品划分保管寿命长短、利用率高低的价值评定和取舍的过程, 有极大的主观性。无论什么原因引起的逻辑老化, 最终结果都是档案信息资源内容的不再使用。在档案信息资源逻辑老化之前, 人们要多途径、多形式充分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发挥档案信息资源在社会各行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周晓英.档案信息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

[2]冯慧玲, 张辑哲.档案学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

[3]邱均平.信息计量学[M].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7.

逻辑资源 篇2

(上)

何得桂

2012-07-13 14:42:13来源:《商业研究》2012年1期

摘要:由于每次改革都是对现实经济社会背景的策略性反应,集体林权变革历程既是农民的林地权利回归与增长的展现,也是行政力量(被动或主动)放权让利的过程,同时更是国家对林业利益关系的主导地位逐步淡出的表现,林权改革实践展现出从村社本位到个人本位的逻辑,从国家整合乡土社会的视角来看,集体林权变革也遵循着“均衡发展的制度性安排”的逻辑。包括林地制度在内的土地制度不仅是法制制度、经济制度,也涉及政治制度和对国家的理解。

关键词:公共资源,产权制度,集体林权,改革逻辑

公共资源产权制度是社会经济制度的重要基础,既决定资源配置效率与公平,也影响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其限度。我国公共资源存在利用和运行低效率、利益分配不公等问题,使得公共资源产权改革成为关注的热点。公共资源是指属于社会的公有公用的生产或生活资料的来源,主要包括公共设施及产品、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公共信息资源。推进农村公共资源产权制度变革是保障公共资源安全和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要求,也是深化农村改革和推进乡村发展的需要。既有研究对包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内的公共资源产权制度改革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在公共资源产权界定、市场化配置、运行管理和效益、存在问题及政策建议等方面取得可喜成果,但是以往对公共资源产权问题的关注多侧重在技术研究和制度运行上,忽视了对制度变迁的社会基础和改革逻辑探讨。与此同时,社会主体对公共资源产权改革的认识和政策选择存在较大差异,经常出现改革预

期与实践出入较大,进而导致改革难有较大突破。之所以如此,对公共资源产权制度改革的逻辑缺乏深入研究是一个重要原因,也与既有研究缺乏深度的典型个案分析有关。

林地被称为世界性公共资源,不仅因为它是重要的林产品来源,还由于提供了强大的生态和环境服务功能。近年来,全国农村广泛开展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对集体林资源的一次重要制度变革,引起了广泛关注。有鉴于此,本研究试图以个案方式对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的逻辑进行专门探讨。这种探讨不仅对农村改革研究有重要的理论和政策价值,而且对更好完善其他公共资源产权改革也有启发意义。

一、林改历程的表述

本项研究的清镇①位于福建中部,隶属于南方集体林区重点林业县的尤溪县,属三明市管辖,三明集体林区于1988年被列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把清镇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因为它是笔者长期跟踪的地方且有一定代表性,有助于调研开展和研究探讨。

清镇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宜于喜温湿的农作物和林木生长,山地、丘陵约占全镇总面积的85%②2010年底清镇有20个村委会,77个自然村,282个村民小组,8 167户,34 697人;耕地32 034亩,林地48万亩,木材蓄积量180万立方米,毛竹5万多亩;人均林地面积是耕地的15倍,“靠山吃山”是当地农民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改革开放以来清镇先后经历四次林权改革。

(一)林业“三定”改革③阶段(1981-1983)

随着我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耕地承包上的广泛运用,1981年3月8日《关于保护森林发展林业若干工作问题的决定》颁布后,林业“三定”改革开始在农村全面推行。它要求放宽林业经济政策,颁发林权证,改变过去界限不明、林权不清、责任混乱的状况,试图以此调动农民的造林护林积极性,扭转山林遭受破坏局面。清镇于1982年2月开始改革,当年9月基本结束。但是改革后的山林大部分还是集体的,自留山仅占10%,并且划定的责任山产权并不清楚。村民除了能在自留山砍点自用材,其他根本作不了主。农民的集体山林权益并未落实,改革未取得预期效果。

(二)林业股份合作制改革阶段(1984-1994)

“林业‘三定’实施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引发农民的短视行为:社会变迁、市场发育等因素又诱发乱砍滥伐之风”[1]。这就需要再次调整国家与林地、林农的关系。尤溪县1984年2月派工作组到池田公社葛竹大队上地生产队进行落实林业生产责任制和建立林业股份公司④(也称林业股份合作制、林业股东会、股份合作林场)的试点。“对新造林地开展从造、管、护到主伐‘一条龙’联产承包,以毛竹林为主体的经济林实行承包,现有林实行管护承包至主伐联产计酬承包责任制⑤”。全县1984年8月底共成立村级林业股份合作制211个,折股山林2448436亩,共计281082股。此次改革是集体林业经营体制的重要变革,但是“从股东会内部来看,不少股东会的资产意识还比较模糊,村委会对股东会包揽过多,公益事业占用股东资金的情况比较普遍,实际用于林农分配的比例大多达不到60%,(三明)全市1 718个村中,建立林业股份合作经济组织的已有1 347个,经营面积达122.33万亩,但真正办得好的仅占2/3,有一些流于形式” [2]。

(三)集体林权市场化运作阶段(1995-2003)

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清镇能保证正常分红的村林业股份合作林场已经廖若星辰,股份合作林场名存实亡。1995年8月国务院批复的《林业经济体制改革总体纲要》明确指出“要以多种方式有偿流转宜林‘四荒地’⑥使用权”,使森林资产变现。清镇“四荒地”使用权主要通过拍卖、招标、协议等方式把集体山林承包给大户经营。承包者既可以是本村村民、外村村民,也可以是企事业单位或政府工作人员。据不完全统计,1994-1996年,清镇拍卖6万多亩,基本将所有“四荒地”拍卖完毕。然而“四荒地”拍卖片面强调效率的做法,忽视了社会公平,引起农民的不满情绪。

从1996年11月开始,尤溪县开展集体林经营体制改革,全县170多万亩林木落实了以押金管护承包、森林转让等形式为主的集体林经营管理责任制。它是在集体内部进行以林木产权为主的改革,突出经营层面上调动经营者积极性。到1999年上半年,清镇的所有建制村都开展以“林木管护押金承包,木材收益比例分成”为主的集体林产权改革,共有337135.7亩山林落实经营责任。

(四)集体林权再造阶段(2004-至今)

20世纪90年代末开展的集体林经营体制改革获得一定成效,但部分集体山林仍由集体统一经营,还存在林地使用机制不灵活、产权不清晰、利益分配不合理和操作不规范等问题,林农的经营主体地位未落实。随着2003年福建省在全国率先开展新一轮集体林改,清镇2004年开始并于2006年底基本完成主体改革,此后探索配套改革。与以往最大不同在于,新林改不仅努力促进森林资源增长,还着重从法律层面、配套举措等方面保障林农权益。它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将集体山林均分到户(联户),力图实现“均山、均权、均利”目标,践行“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理念。这是对以往改革的突破,实现从“让利于民”到“还权于民”的跨越。

二、三种逻辑的展现

(一)改革逻辑:现实背景的策略性反应

清镇四次林权改革虽然具体方式各异、内容侧重点不同,但可以清晰看到改革逻辑的脉络,即它们都是对现实经济社会背景的策略互动反应,也说明了制度供给主导型的中国政策运作模式具有较强政策反应能力。林业“三定”改革试图以家庭承包经营形式,调动农民从事林业生产积极性,以此制止乱砍滥伐之风。它具有明显“止血”、“疗伤”的政策意图,应急性、策略性作用比较明显。但是它具有标志性意义,预示着林业政策发生转向,开始重新确定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集体林的生产经营主体。

以“分利不分林,分股不分山”为宗旨的林业股份合作制改革维护了林地完整性,试图走“统分结合”道路。但是它依然是对当时现实情景的策略性反应。“在林业‘三定’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引发农民短视行为背景下,清镇等地推行林业股份合作制改革。虽然改革方向符合集体林经营管理的长远发展趋势,但是政策的应急性、策略性痕迹明显,是针对上次改革失败后的权宜之计”[1]。

尽管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不断发展,但林业管理的计划经济色彩较浓,集体林经济社会效益尚未发挥,农村基层组织普遍财政

窘迫,以市场化盘活山林资源开始受到国家关注。但是社会主体对于“何为集体林权市场化运作”、“为何进行林权市场化运作”和“如何推进林权市场化运作”则缺乏共识。在此情势下,“四荒地”使用权开始拍卖,以市场化取向的“林木管护押金承包,木材收益比例分成”等林改形式应运而生。集体林权市场化运作改革与林业股份合作制改革相比更具体、更有方向性,但是依然有较强的宏观性、框架性,操作性不强也不规范。

印尼资源出口禁令背后的逻辑 篇3

资源禁令,印尼经济的发展之需

印尼是世界第四人口大国,劳动力规模和成本在东盟内具有较明显优势。印尼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带,地质运动活跃,自然资源丰富,有热带宝岛之称。相应地,矿业成为了外商投资印尼的传统热点行业,为印尼经济发展、就业岗位的创造和出口创汇提供了重要支持。随着外资的不断涌入,印尼的资源产业获得了较大发展,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资源进口的重要来源国。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印尼资源产业已经不缺乏资本,部分领域还出现了资本过剩。为了影响和引导资本的流向,既继续发挥自身自然资源的优势,在国际贸易、投资中保持优势地位和较强吸引力,又推动资本沿价值链向上移动、增加产品出口的附加值,印尼政府开始调整与资源相关的宏观政策。

尽管印尼政府早就开始对原矿出口不满,但之前的政策并未真正实现其提高商品附加值、促进产业升级的目标。限制出口的政策起初相对比较温和,只是以提高部分资源产品税率的方式增加企业出口税收负担。2012年5月,资源类产品出口限制的“第一只靴子”落下,印尼政府对65种矿产品出口加征20%的出口税,并要求外资在印尼设立冶炼加工厂,收紧了对外资参与印尼资源产业的管控。

2014年初印尼政府发布的禁令,采用行政命令的方式限制未经加工的资源产品出境。此项禁令涉及所有矿产品种类,即便有缓冲期也并不长,基本封锁了资源品未经加工直接出境的通道,迫使外资在印尼投向矿产品的冶炼厂,从而强制实现自身资源产业的升级。印尼也希望通过升级实现技术提升和产业工人技能的提高。

影响几何?各方博弈的几种结果

中国经济面临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不仅由于中国货物贸易出口已经排在全球首位、进一步增加出口面临越来越突出的环境制约和资源制约,而且由于中国需要通过改革开放来促进内部组织和市场的进化。21世纪初至2008年间,全球经济处于上升通道,生产规模日益扩大,资源要素进口需求广泛。旺盛的市场需求导致全球能源价格呈现持续上升,进一步刺激了投资者的购买欲。

印尼是全球最大的镍矿出口国,也是重要的铝土矿出口国之一,还是铜、锡、铅、锌和锰矿的重要出口国。目前,印尼已经成为中国资源的重要进口国,其中尤以镍和铝土的需求最大。中国经济所需镍矿储量小且品位较低,对进口依赖性较强。据统计,2012年中国镍矿需求约为6500万吨,其中一半以上来自印尼。印尼的红土镍矿一直是中国镍生铁冶炼的主要原料。镍是不锈钢制品的重要原料,而该制品目前正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领域。印尼同时也是中国铝土矿的重要来源国,而铝合金在金属铝冶炼、水泥、研磨材料等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印尼政府的此项政令势必对中国原材料的进口以及相关类别产品的生产造成严重影响。但根据各方的不同应对,印尼禁令造成的主要影响可能有所不同:

首先,依赖于从印尼进口原料进行冶炼的炼厂面临原材料匮乏的问题,进而可能造成生产开工不足。如果企业能够从其他产地继续获得进口,可能需要付出更高的进口成本、从而被迫提高成品价格。当成品价格高于国际市场价格时,中国冶炼厂的生产就失去意义。较大的冶炼厂可能保有一定库存,或以长期协议方式获得原料进口的价格优势。因此,这可能导致中国镍矿石、铝土矿石冶炼厂的整合,一部分企业会倒闭。不过,因此类冶炼厂而造成的对当地环境的负面影响也相应减弱。

其次,印尼本土的冶炼企业在矿石供应上获得更好保障,从而有助于降低原料成本、在价格上形成更大优势。为了保障其原料,原有的矿石进口企业纷纷加大在印尼冶炼环节的投资,促进了印尼相关产业的发展,培养了具备相关技能的产业工人,增加了印尼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和总收入。但是,由于金属冶炼厂对水资源、电力的需求较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不小,可能增加印尼电力供应压力,并造成更多的工业污染。

第三,原有的资源进口国实施创新科技战略,通过研发减少对相关资源的需求,从而降低对印尼出口的资源类商品的需求。在供求关系的作用下,即便印尼提升了出口资源类商品的加工程度,也不一定能够获得更大的利润。日本在中国对稀土资源出口采取政策调整时,就综合使用了包括从其他国家购入稀土原料、加强技术改造和创新以减少对稀土的依赖性等措施,产品生产并未受到根本影响。

转型升级,中国经济的应对之策

一般而言,一国采取措施管理其自身的经济活动属于内部事务,但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可能会对其他国家产生外部影响。

印尼是世贸组织(WTO)的成员,应该遵循其加入WTO时所做出的承诺。WTO第11条第1款规定,任何成员方不得以除了关税、税收或其他费用的方式(无论采取配额、进出口许可证或其他形式),对与另一成员方的出口或进口进行限制。第2款对于可能防止食品或其他出口方关键产品的做法允许例外。但是,印尼禁止特定类别产品出口的做法(即便设有过渡期),也不属于WTO协议规定的例外,与其承诺不符。

然而,如果诉诸WTO进行裁决,需要有一定的周期,且结果尚未可知。所以,中国有关各方更应以此为契机,加速转型升级的步伐。

实际上,印尼出口各类资源的态度并未发生变化。例如,镍矿作为印尼重要的资源,本身并不稀缺,即便以精炼矿方式出口,在未来也应该能够保持供应。在基建投资放缓的局势下,中国的钢铁企业面临产能过剩的困境,普通钢铁制品价格持续下跌,需要加大全球布局的力度。铝厂同样面临困境,高能耗、水资源依赖和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使得其继续运行本已不符合中国经济发展的目标。环顾发达国家,尽管新日铁牢牢把控着钢铁制品的高端市场,其生产车间却污染很小、能耗很低,而产业链前端都放在国外。中国企业需要学习,加大对外投资的力度,尤其是符合印尼引资和经济发展政策的投资更可能获得多方支持,同时企业可能通过产业链的整合降低原材料成本的上涨。

中国与东盟在自贸区的平台上有着广泛而深入的合作。印尼包括电站、桥梁等不少重要基础设施都有中国建设者的贡献。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以及双方均参与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协定,都为两国间经贸合作创造了更为稳定的预期。可以推动双边经贸合作的深入,加强产业链的配合,推动技术和人员的交流,加大资金的支持,增加中国与印尼间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对缺乏足够实力、短期内难以开展对外投资的冶炼企业来说,在增加对澳大利亚等国资源的关注力度的同时,也必须加速自身的转型升级。

毕竟,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制造业升级的趋势不会改变,环境和知识因素在未来中国经济发展中必然会占到更大的权重。

论档案信息资源的逻辑老化 篇4

一、档案信息资源逻辑老化的内涵

《现代汉语大词典》对老化的定义为: (1) 橡胶、塑料等高分子化合物, 在光、热、空气、机械力等的作用下, 变得黏软或硬脆; (2) 指年龄变老; (3) 指思想、知识等变得陈旧过时[2]516。由此可知, 老化不仅包括物质实体, 如纸张、光、磁等载体的老化, 而且包括知识等逻辑信息的老化。然而在以往的研究中, 档案学界多关注的是物质实体的老化, 如“在环境因素的作用下, 物质材料的主要化学成分发生不可逆的化学变化, 从而使其性能下降的过程”[3]29。

事实上, 档案信息资源老化应包括逻辑和物理两个方面, 逻辑老化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 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价值不断衰减, 甚至可能完全丧失其利用价值, 如档案信息资源所含的情报已失效或者被更新的信息内容所代替;物理老化是指档案信息资源的载体在光、热、氧等有害物质的作用下发生不可逆的化学变化, 如纸张发黄变脆, 胶片影像模糊甚至消退等。特别是近年来计算机存储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 使得档案信息资源可以实现在多个物质载体之间的迁移和备份, 物质载体对档案信息资源老化的作用越来越微弱。相反, 档案信息资源的数量急剧膨胀、大量异构类型的档案信息并存以及多重内外部环境交织产生的复杂性, 导致档案信息内容的更新换代速度不断加快, 逻辑老化现象日趋显著。因此, 认识、研究档案信息资源逻辑老化, 尤其是分析其老化机理并对测度指标做出界定, 对于科学地进行档案信息资源管理, 充分发挥档案信息资源应有的价值, 毫无疑问是很有必要的。

二、档案信息资源逻辑老化机理

档案信息资源逻辑老化既是一种客观的社会现象, 又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从利用的角度看, 档案信息资源逻辑老化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档案信息资源中所包含的情报内容被以后的档案信息资源证明是不准确、不可靠的, 甚至是错误的, 因内容失效不被读者或用户再使用的老化;二是档案信息资源中的情报已包含在其他著作中, 人们对其已普遍接受而不需要再使用原来档案信息资源的老化;三是被更新的、内容更全面的新档案信息资源所代替, 被读者或用户所淡忘而很少利用的老化;四是研究兴趣下降所引起的档案信息资源利用减少的老化。对档案信息资源逻辑老化的现象进行归纳分析, 可知档案信息资源逻辑老化的根本原因是档案信息不断增长和更新。档案信息资源逻辑老化机理是指档案信息资源所包含信息内容的情报价值随时间推移而衰减的原因与理论依据, 其具体理论内涵主要包括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和档案信息价值论两个方面。

第一,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文件运动现象如同生命现象一样, 从最初产生到最终归宿是一个完整的运动过程。文件最初产生、保管和频繁利用, 然后是由于其偶尔的作用和潜在的价值被送往档案室, 最后当文件的现行业务价值完全丧失后, 除具有档案价值的文件移交到档案馆永久保存外, 其它一概销毁, 这一发展过程是连续的。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是研究这一过程中文件属性与管理者主体行为之间关系的一种理论学说, 是对文件运动过程和规律的客观描述与抽象总结[4]114。档案信息资源形成以后, 由于与之对应的形成该记录的人类活动告一段落, 现行价值完结, 档案价值开始。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和更为新颖、全面的信息不断涌现, 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不断衰减, 对现实工作的指导作用进一步减弱, 从而导致档案信息资源老化。

第二, 档案信息价值论。档案信息资源价值即档案信息资源客体与人类主观欲望需求的作用与关系, 依据其利用频次和重要程度, 从而表现出复杂的运动规律。档案信息资源价值产生于人们所从事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而人的实践活动是一种具体的历史过程。作为档案创造主体的人, 在本质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的这种本质属性就决定了档案信息资源的价值不仅产生于人的社会实践, 而且实现于、体现于人的社会实践。时间具有淡化功能。对于一些产生时重要程度高, 利用频繁的档案信息资源来说, 随着时间的推移, 其所记录的事件会被淡化, 即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利害关系会减弱。因此, 其利用率和重要性都会不断递减, 其价值也会不断衰减, 处于不断老化过程中。

三、档案信息资源逻辑老化的测度指标界定

档案信息资源来源于形态内容各异的信息源, 根据不同的存在方式可将档案信息资源分为文献信息和非文献信息。文献信息是指以符号、文字、图形、音视频等技术手段记录在载体上的信息;非文献信息是指不以文献载体形式记录的信息, 如人们日常生活中口头交流的信息等。在这一定义范围内, 档案信息资源逻辑老化的测度可以借鉴目前相对成熟的信息计量学中文献老化测度指标, 并结合保管期限和访问量进行具体界定。

1. 半衰期。

半衰期的概念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方面是指已发表的文献情报中有一半已不再使用的时间, 另一方面也可以指某学科目前尚在利用的全部文献中较新的一半是在多长一段时间内发表的, 这与该学科一半文献失效所经历的时间大体相当[6]71。在档案信息资源老化的测度方面, 共时半衰期通常可以用来评价档案馆 (室) 内档案信息资源的老化趋势;而历时半衰期, 可以是某一全宗立档单位档案信息资源老化的半衰期, 也可以适用于某一种类档案信息资源老化的测度。半衰期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作图法、负指数模型等。作图法是将统计数据制成利用频次分布表, 以利用频次累积量为纵坐标, 以被利用全宗或案卷的归档时间为横坐标作图, 在图中找出与纵坐标上利用频次累积量一半处的对应点的横坐标T, 即为所求结果。

负指数模型一般采用下列负指数函数:C (t) =Ke-at其中, t为档案信息资源的归档时间 (以10年为单位) ;C (t) 表示t年所归档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频次;K为常数, 随不同种类而异;e为自然对数的底, 等于2.71818……;a为档案的老化率。

2. 普赖斯指数。

普赖斯指数是衡量文献老化的另一个重要指标。普赖斯指数创始人普赖斯 (D.Price) 认为, 可以把5年作为划分文献情报利用的标准, 出版年小于5年的文献称为“现时有用”的文献, 出版年限超过5年的称为“档案性”文献, 在某一个学科领域内, 年限不超过5年的文献的引文数量与引文总量之比, 即为该学科的普赖斯指数 (PI) 。这里的“被引文献信息”是一个广义的概念, 既包括传统纸质文献信息被引用、收集或者被查找、利用, 也包括网络等新兴文献信息载体被链接、点击的信息。因为网络信息如果不被点击、链接, 也意味着网络信息的老化。一般来说, 某一类文献信息普赖斯指数越大, 说明其引文信息数量不超过5年的越多, 从而表明其文献信息的老化速度就越快。

3. 保管期限。

保管期限就是根据档案鉴定的原则和标准, 标明一组文件的保存年限。档案的保管期限采用两分法, 分为永久保存和定期保存两个档次, 对定期保存的档案再按实际需要划分若干保管期限。永久是指在正常情况下无限期地保存下去, 定期分为30年和10年。保管期限是档案保管期限表的核心条目, 是衡量档案鉴定工作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 也是档案信息价值论在实践工作的应用和发展。一般而言, 永久保管的档案比定期保管的档案价值相对较高, 30年期保管档案比10年期保管档案价值相对较高。根据规定, 到期年限档案经鉴定无继续保管价值, 待履行审批手续之后即可进行销毁, 标志着档案价值的终结, 其利用需求为零或者无法再利用到该档案。因此, 期满待销毁档案也是档案老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而档案保管期限日益缩短的过程可以看做是档案老化的过程。保管期限的计算可根据2006年国家档案局颁发的《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 且在全宗目录和案卷目录上均有明确标注, 实际测度过程中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即可。

4. 访问量。

访问量主要是针对日渐丰富和多样化的网络信息而言的, 它是指网站上某个信息内容自发布之后, 有相应利用需求的受众点击查看的次数。理论上, 无论出于任何目的, 访问量是对其资源价值的肯定。通常, 经典信息的效用持续时间较一般信息长。既然访问量体现了信息的效用, 信息效用的衰减过程自然也就可以通过访问量随时间而变化的情况反映出来。在一定程度上, 网络信息自发布之后的访问量等同于传统档案信息的利用频次。因此, 传统档案信息资源老化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对网络信息资源老化的计量研究仍具有借鉴价值。一般情况下, 在各网站信息浏览界面即含有对访问量的统计, 或者在网站后台管理窗口可以调阅某一网络信息自发布以来若干时间段内的访问量。选取一定时间段内关于不同研究对象的相关数据, 进行对比就可以分析出其逻辑老化速度的快慢。

作为信息资源管理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档案信息资源老化研究对信息资源管理学的学科体系建设与完善, 对信息资源老化的研究和拓展, 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 着力争取档案信息资源老化研究尽快有所突破, 建立更好的数学模型和理论基础, 进一步把握信息资源老化的内在规律, 能够切实地为指导科研人员的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如指导档案信息网络站点的信息更新, 帮助档案馆 (室) 科研人员在科研活动中获得最新的第一手资料等。档案信息资源逻辑老化机理和测度指标的界定等问题作为档案信息资源老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重要性不言自明, 这一关键问题的解决无疑将会为后续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突破提供借鉴和帮助。

摘要:本文在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档案信息价值论等传统理论的基础上, 从逻辑老化这个全新的视角对档案信息资源老化机理做出了详细阐述, 明确提出了档案信息资源老化的概念。

关键词:档案信息资源,逻辑老化,机理,测度指标

参考文献

[1]周晓英.档案信息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

[2]阮志富.现代汉语大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9.

[3]郭莉珠.档案保护技术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逻辑资源 篇5

当前无线网络通信技术日新月异,无线通信标准繁多,但各无线通信网络各有特长,各自独立,难以做到向无线用户随时随地提供最佳的无线接入[1]。针对这一问题,文献[2]提出了融合各个无线网络的异构无线网络,与此同时,端对端识别[3]和软件无线电技术使得一个终端用户能够同时接入多个无线网络。但是这样的多接口终端和异构网络要求也为无线资源管理提出了更复杂的要求,要求其能够支持多接口的通信流,满足不同标准的服务请求(QoS)和分集传输服务要求。

目前提出的无线网络资源管理算法有的仅基于单网络标准[4],而未针对异构网络资源管理;有的基于异构网络,针对业务类型(称TRMS)[5],是根据不同的业务类型的QoS需求和特性,来支配用户接入网络;有的基于异构网络,针对动态频谱分配(称DRMS)[6],是根据各个网络的拥塞率,动态地在各个网络之间分配无线频谱资源,很少讨论异构网络中各子网络定价对于无线网络资源的管理,特别是负载均衡的影响情况。事实上,如果网络负载过大,网络拥塞率就会提高,运营商会损失拥塞的用户收入,与此同时已接入的用户QoS等级也会受影响;同样如果网络负载过小,运营商设备空闲,网络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也会损失用户收入。针对这个问题,笔者引入商品经济杠杆原理,即商品价位随着供求关系上下浮动理论,使得网络定价随着网络负载实时信息上下浮动,并以此作为网络资源管理输入参量,同时结合模糊逻辑算法,联合其他参量来控制用户接入,提出基于价位和模糊逻辑的异构网络资源管理算法(PFRMS)。

该算法利用模糊逻辑算法[7]对异构网络参数进行统一判决,根据网络负载情况实时地调整网络定价,不仅能够降低网络拥塞率,管理无线网络资源分配,提高用户Qo S等级,同时还能增加运营商收入。

2 系统模型

所研究的异构网络由5个子网络组成,包括2个蜂窝网和3个WLAN网,如图1所示。蜂窝网的覆盖区域大,提供的带宽小,而WLAN网络覆盖的距离小,提供的带宽大。设蜂窝网的覆盖半径为2 km,WLAN网络覆盖半径为100 m,且WLAN网络提供的初始基本带宽约为蜂窝网的10倍。蜂窝网基站BS1和BS2相距400 m,WLAN热点AP1,AP2之间距离100 m,两点坐落于蜂窝网的中垂线上,距离蜂窝网连线距离均为50 m,AP3位于蜂窝网连线上,位于BS2左侧100 m。

异构网络中存在3种呼叫类型,即新呼叫、水平切换和垂直切换。用户在同标准网络中切换称为水平切换,用户在不同标准网络中切换称为垂直切换。其中水平和垂直切换的接入优先级要高于新呼叫,因为切换都是实时通信,如果被阻断会严重影响用户满意度,所以QoS等级较高。而新呼叫如果被阻断,可以再尝试接入,用户损失相对较小,因此QoS等级较低。

异构网络中影响用户接入的主要因素共有4项:网络信号覆盖强度,网络的定价,网络能为用户提供的带宽,网络的负载情况。网络信号覆盖强度是网络可用性决定因素之一,信号强度越高,可用性就越强;网络定价是网络运营商自身制定的价格,在同等条件下,用户偏向于选择定价低的网络;网络提供的带宽即用户在网络上通信的传输速率,对于语音呼叫来说,带宽因素影响不大,只要满足基本通话,再高的带宽也无法带来QoS的提升,但是对于数据通信来说,带宽越高意味着吞吐量越高、传输时间越短,高带宽能显著提高QoS;网络负载方面,如果某网络负载过高,用户接入的拥塞机率会增高,呼叫和切换成功率不仅会降低,还会使网络出现拥塞,如果某网络负载过低,而其他网络的负载偏高,则说明异构网络间负载失衡,这样也会对网络整体性能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将上述因素作为输入,通过模糊逻辑算法进行处理,得出网络决策,对用户选择网络接入进行判断。

3 算法描述

3.1 模糊逻辑

模糊逻辑[8,9]法用于异构网络中,对不同网络接入标准的参数进行比较和判断,将各个网络的共性予以模糊逻辑化,将输入的变量通过隶属度函数转化为合适的值,然后依照特定的模糊逻辑规则,通过推理去模糊化,并将最后得到的结果做出网络接入判决,控制用户接入网络的行为。

依据上文,采用网络信号覆盖强度、网络定价、网络提供带宽以及网络负载情况这4项因素作为模糊逻辑输入,经过模糊处理、去模糊和决策3个步骤。具体算法流程如图2所示。

处理输入变量隶属函数的输出结果可以定义为好、一般、差,进而构成了模糊集数值F∈(1,0,-1)。针对第2节设计的网络环境,给出4项因素的隶属函数,函数曲线如图3所示。

正如上文所述,整体趋势是:接收到的信号强度越高越好,收费价位越低越好,带宽越大越好,负载越低越好。

再令AP1,AP2,AP3,BS1,BS2依次对应i∈(1,2,3,4,5),4个因素分别对应于k∈(1,2,3,4),得到各网络的模糊稳态值为

式中:Mik代表用户i的第k个模糊值,Mi表示用户i的总模糊稳态值。计算出各网络对于用户的模糊稳态值以后,互相进行比较,只有当用户当前接入小区的模糊稳态值Meng_now低于预先设定的阈值M_threshold时,用户才进行切换,即

同时为了避免频繁切换,切换目标小区的模糊稳态值Meng_target要高于当前占用小区Meng_now一定的冗余量S_hysteresis时才进行垂直切换,即

3.2 价位控制

价位控制算法分为两个部分,价格决策和模糊决策。价格决策中有最高负载Load_max和最低负载Load_min两个阈值,其中价位控制步长为△P。如果一个网络检测到本网络已接入用户数量较多,实时负载量Load_now高于阈值Load_max,说明其带宽资源紧张,有较大拥塞机率,则提高[(Load_now-Load_max)△P]单位的网络价格,以降低本网的模糊稳定值,从而使用户更倾向于选择接入其他网络;如果Load_now小于阈值Load_min,则降低[(Load_min-Load_now)△P]的网络定价,以提高本网的模糊稳定值;如果负载在两个阈值之间,则保持该网络的价位。价位决策后,再与其他3个因素同时进入模糊决策部分进行处理,得到模糊决策,控制用户选择接入网络的行为。整个算法流程如图4所示。

4 仿真结果

本单元评估基于价位和模糊逻辑的异构网络自由管理算法(PFRMS)的系统性能表现。初始仿真参数列表如表1所示,蜂窝网采用WDMA网络参数,WLAN采用802.11b网络标准,各个用户独立地分布在网络覆盖区域内,运动的方向任意,移动速度服从均值E[v]=40 m/s的均匀分布。

系统中业务(包括话音和数据业务)到达速率可认为服从泊松分布,均值λ=6次/h,服务持续时长服从指数分布,均值υ=120 s,则每用户的话务量均值约为0.2 erl,设w1的网络负载门限(网络可承受的最高负载)为10 erl,load_max为7 erl,laod_min为3 erl,初始化定价均为5单位/erl。

首先检验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w1网络的拥塞率变化。整个网络的负载等于每个用户的通信量之和,而且

TRMS算法中,通信服务分为数据业务和语音业务,其中数据业务占有率服从均值为0.2,方差为0.2的正态分布,数据业务占用的带宽是语言业务的2.5倍,定价固定;DRMS中w1网络负载门限初始设为7 erl,并随着进入用户的负载量实时变化,网络负载最高门限20 erl,定价固定。

图5显示在用户数量增加时,PFRMS的网络拥塞率增加得最慢,其次是DRMS,最高的是TRMS,这是由于价位控制了网络用户的接入。当过多用户接入时,价位提升,价位隶属函数的模糊值降低,w1网络的稳态值随之降低,进入的用户转而选择其他更高稳态值的网络,从而降低了w1的网络负载,网络拥塞率一直保持低于50%;使用DRMS时,初始化的网络负载门限值低于其他算法,所以用户量少时网络拥塞率高于其他算法,但是随着用户接入量增大,其网络负载门限滑动提高,网络拥塞率随之下降,低于TRMS,但仍高于PFRMS约10%;TRMS算法由于网络负载门限固定,而数据业务又占用了更多的带宽资源,用户量增大后,负载增加更快,所以当用户量超过30时,网络拥塞率就达到了50%。

图6a表示的是w1网络收入随着用户数量增大变化的趋势。令单位用户i通信负载为Ti,网络定价为P,则网络从单位用户i处得到的收入是Ti×P,假设网络中此时共有n个用户,则网络收入为从图6中可以看到,PFRMS的网络收入在用户量大于40时明显高于其他两种算法,DRMS其次,TRMS最低。这是由于虽然用户量大于40后,网络负载接近于门限值,网络拥塞率有明显上升,但是PFRMS及时升高了价位,在降低接入用户数量的同时,还保证了网络收入;DRMS价位不变,但是其负载门限随着用户接入量增大,所以网络收入随之也上升,但由于存在最高门限,所以其收入只能稳定在某一数量上,无法持续上升;TRMS的网络负载门限固定,定价固定,网络收入在用户量超过50时就不变了,这是由于w1网络负载承受能力所限。

接下来比较全网(5个子网)采用PFRMS前后网络收入的变化,变量仍为进入网络的用户数量,走向曲线如图6b所示。从图中可见,在用户数量少于60的时候,基于PFRMS的全网收入略低于未基于PFRMS的,但是随着用户数量继续增大,基于PFRMS的全网收入要继续增大,最高增加到100单位,未基于PFRMS的则维持在40~60单位之间,基于PFRMS的全网收入均要高于未基于PFRMS的。

5 小结

介绍了基于价位和模糊逻辑的异构网络资源管理算法PFRMS,该算法结合模糊逻辑,根据网络带宽、负载和用户数量的实时变化,对异构环境下不同类型网络价位统一控制,集中判决,利用价位的变化控制用户网络接入选择。仿真结果证明,在高负载、用户数量大的情况下,相对于基于业务类型的TRMS算法和基于动态频谱分配的DRMS算法,其在控制用户接入、降低网络拥塞、提高网络收入上都有更好的性能表现。

参考文献

[1]GUSTAFSSON E,JOHNSON A.Always best connected[J].IEE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2003,10(1):49-55.

[2]王彩霞.异构无线网络中流量管理模型的研究[J].电视技术,2009,33(4):63-65.

[3]LUO J,RAHUL M,MARKUS D.Inves-tigation of radio resource scheduling in WLANs coupled with3G cellular network[J].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2003,2(4):136-140.

[4]LAI W K,JIN Y J,CHEN H W,et al.Channel assignment for initial and handoff calls to improve the call completion probability[J].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2003,52(4):876-890.

[5]TAHA A,HASSANEIN H,MOUFTA H.The effect of joint allocation policies on preference-triggered vertical handoffs[J].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ireless And Mobile Computing Networking and Communications,2005,8(2):57-63.

[6]KOJIMA F,SAMPEI S,MORINAGA N.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technique for multilayered cell system with different bandwidths[J].Electronics Letters,1997,7(15):1297-1298.

[7]MENDEL J M.Fuzzy logic systems for engineering:a tutorial[J].Proceedings of the IEEE,1995,83(3):155-160.

[8]TRIPATHI N D,REED J H,VANLANDINGHAM H F.Adaptive handoff algorithms for cellular overlay systems using fuzzy logic[C]//Proc.Vehicular Technology Conference1999IEEE49th.Houston,USA:IEEE Press,1999:1413-1418.

逻辑资源 篇6

一、城市空间规划的分类

城市规划的实质是空间秩序规划, 是在一定制度和理论指导下对城市空间资源进行多维度分配的规则, 包括经济空间规划、生态空间规划、社会空间规划、人文空间规划。目前, 人们对城市规划的认识已从单纯的“技术、科学、理性的活动”向政治活动转变。“城市规划也是公共政策”当前日益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因为城市规划成果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得到合法权威部门 (在我国一般指政府和人大) 依法审批, 成为公共政策, 才能得到执行, 并发挥作用。城市规划所规定的空间秩序其实质是一种经济、社会活动秩序。构建一种“有运行能力、公平持久”的可持续发展的空间秩序是城市规划追求的根本目标。

(一) 经济空间规划

法国经济学家佩鲁在《经济空间:理论与应用》一文中佩鲁把经济空间定义为“存在于经济元素之间的结构关系”。经济空间分为内部经济空间和外部经济空间。根据佩鲁的定义, 城市内部经济空间可以理解为城市内部各种经济元素在空间分布上的结构关系。根据赵伟《城市经济里理论与中国城市发展》一书对城市外部空间结构的定义, 城市外部经济空间可以理解为一个城市及其所在区域内其他城市共同构成的经济元素空间分布的结构关系。

(二) 生态空间规划

生态空间规划是从环境保护与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的角度研究小城市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关系。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是一体的, 无论生产力有多发达, 人类的对环境的改造都只能符合自然的节奏。同时, 自然提供给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是有限的, 所以, 城市的空间规划必须从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度人类的行为。Lynch在1981年就曾提出过, “一座好的城市应满足, 一方面扶植的生态系统能得以维持, 同时又允许经济社会方面不断进步”。

(三) 社会空间规划

城市不仅是地理空间, 还是社会空间。城市中不同人群的区位分布, 不同组织的区位分布、不同用地的区位分布都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在城市中, 不同的区位分布意味着不同的空间资源的占有。所以, 城市管理者作为空间秩序的安排者和空间资源的配置者, 应从公平正义的角度进行城市社会空间规划。

(四) 人文空间规划

人文空间在不同的领域、不同学科中有不同的涵义。城市规划中的人文空间是城市空间在一定的自然、地理、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城市文化意像。人文空间是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 也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人文空间包括人工环境和文化历史环境两方面的类型。人工环境也可称城市景观, 包括建筑风格、城市布局等体现文化风格的物态性空间;文化历史环境是城市的人文风貌, 包括城市所在地区的历史、文化、民俗风尚等。是人类活动在城市地区的人文积淀, 表现了人类改造自然的智慧与能力。在世界各国的城市规划中, 无一不重视城市人文空间的保护和利用。

二、资源型小城市四种空间规划之间的嵌入逻辑关系

经济、生态、社会、人文空间是从不同视角对城市空间的认识并不是城市空间实际的分类。事实上, 四种空间是相互嵌入的。因为“人类的经济行为都是嵌入在社会行为中” (格兰诺维特语) , 同样, 四种空间规划也是相互嵌入的。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样的嵌入符合空间可持续演进的逻辑关系

经济、生态、社会、人文空间之间的嵌入逻辑或协调机制呈动态的平衡关系, 同时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不同规模的城市、城市的不同区域、不同性质的城市, 它们之间的协调关系也不同。内蒙古的资源型小城市, 空间规划的背景是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时期, 产业结构调整和消费结构升级加快, 发挥内蒙古的资源和区位优势,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成为内蒙古这一时期的产业战略规划。因此资源型小城市的经济空间规划成为四种规划的重点, 因为任何良性的平衡都是在发展中的平衡, 撇开发展寻求平衡是无意义的也是不现实的。然而, 发展经济就不可避免地影响生态环境, 而内蒙古又是生态脆弱地区, 水资源少, 草原生态系统一旦破坏, 难以修复。同时, 处于“城尾乡头”的小城市在城市化中需要面对改善公共基础设施和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就业与社会保障问题。在这样的问题与背景中, 内蒙古小城市的四种空间规划的嵌入逻辑是:

第一, 以社会空间为中心的经济空间规划

发展是解决目前落后地区经济社会问题的抓手, 同时, 当前存在的许多社会问题又是由发展引起的, 具体说是不以人为本或不以社会目标为中心的发展引起的。由于市场经济中不同利益主体的存在, 一部分利益主体在获得利益时必然会影响到其他主体的利益或公共利益。如屡见不鲜的污染事件、征地拆迁事件、非法占用耕地事件等。对于不同利益主体的协调正是今天城市公共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之一, 以社会责任为标准进行经济空间规划, 在产业政策制定和产业空间布局等方面以公共利益和弱势群体利益为考虑的中心。

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期, 利益分化、贫富差别已成事实, 公共管理部门需要在每一个具体事件中判断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的结果。

第二, 经济空间规划以生态空间为底线

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发展重化工业是内蒙古资源型小城市经济空间规划的共性, 由于廉价的煤电资源提供, 一些由东部地区退出的高载能产业纷纷落户内蒙古小城市, 如电石、铁合金、氟化工业等, 在拉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直接影响到生态环境的安全。资源开发需要在一定深加工和环保技术支持下进行, 引进项目要以节能减排为标准。对于生态环境可能造成不可修复性的产业和企业坚决不引进。

第三, 社会空间规划促进经济空间更新发展

城市社会空间不只是经济发展的结果, 同时也是城市的竞争力之一。它提供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人居环境作为隐形的生产要素为经济活动提供动力。不同等级城市、不同性质城市所具有的竞争力与产业水平证明了这一点。今天, 不同区域、不同城市之间存在的竞争不只是资源方面的竞争, 从长远看更多的是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人居环境的竞争。第二产业的产业升级、第三产业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城市的软实力上的。因此, 作为小城市, 应加大在教育、社会文化事业和公共服务上的投入, 才能在未来的城市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

第四, 人文空间规划提升经济空间

经济空间的动态良性发展取决于多重因素, 其中之一是城市的人文特色。城市的地理、自然、历史等共同形成的城市特色成为城市所有人和物的背景, 并且产生着实质性的影响, 如品牌营销、企业选址、旅游产业的形成。内蒙古的草原特点给内蒙古的许多品牌加上了绿色的生态特质, 伊金霍洛旗对草原文化进行保护开发, 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给伊金霍洛旗铺下产业发展的后路。

三、内蒙古资源型小城市空间规划的现实逻辑展开

(一) 重视水资源的开发与重复利用, 但同时对水资源供给的过度乐观

气候干旱、降水少、水资源缺乏是内蒙古城市发展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前提。但资源型城市的许多产业——电力、煤炭开采、煤炭深加工等产业都离不开水, 所以, 水资源的保护与循环利用是产业发展首先要考量的。在准格尔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强调:“坚持水资源开发与利用、管理与保护并重”。加大对水资源的开发力度, 新开工宝龙昌水库工程, 续建大路新区生态水源工程, 完善黄河柳林滩、引黄入沙和准旗西部供水工程, 开工建设圪秋沟和大沟水库。”[2]即使如此, 然而, 更令人担忧的是资源型小城市对有限水资源过分乐观。在丰镇市, 多个电厂的兴建使地下水资源大量减少, 不仅影响到当地的农业生产和饮水, 还影响到当地的生态环境。从80年代中期丰镇电厂投产发电后, 地下水明显减少, 城郊的许多水浇地变成旱地, 湿地变为宅基地。由于丰富的电力资源吸引了一些高载能企业落户, 当地还在规划新的电厂。

(二) 生态环境脆弱前提下的资源利用与开发

作为后发展地区, 内蒙古的资源型小城能够借鉴其他省市资源依赖型城市发展的经验教训, 着力解决发展与环境、利用与后续问题。然而, 作为草原生态区域, 矿产资源开采中对植被的破坏和对牧业的影响却是不可避免的。尤其在传统上就是牧业的地区, 发展与生态之间的矛盾已表征为企业和当地牧民之间的摩擦。

在西乌旗, 由于当地政府计划利用白银华煤矿就近建一座6×60万千瓦的发电厂, 为配合电厂生产, 将建设一座总库量为3806万立方米的水库, 水库的建设需要截流当地一条叫“高力罕”河的小溪流, 牧民们担心, 这一系列的建设, 给草原带来的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牛羊将不再有水草丰美的牧场, 而他们自己也将最终失去这片美好的家园。

(三) 重视开发新区, 城市新区成为新的政治、经济和财富的中心

拉大城市框架是内蒙古资源型小城市规划的共同特点, 几乎每一个小城市都在“造新城”, 在城市周边建设成本低、易于规划的区域, 包括政府机关在内的城市主要的公共管理机构和公共服务机构均搬迁于此, 标志性的政府广场、主要城市干道均规划于此。公共机构的搬迁和环境的改善使新区成为城市新的中心, 地价上升, 新建商品住宅区也纷纷将新区作为选址。新区的整洁和气派与旧城的脏乱和拥挤形成对比。不同区位对应了不同的收入群体, 新城的居民多为城市中高收入者, 旧城中的居民多数属于城市低收入者。此外, 规划中的公共设施也多在新区分布, 丰镇市“十一五”规划中的五个公共设施有三个位于新区。

(四) 城市扩张过程中的城乡矛盾

城市扩张必然伴随着向周边农村牧区占用土地。随着城市人口增加和工业化的驱动力, 小城市周边的耕地草场不断减少。近十年资源型小城市的城乡矛盾主要是为建经济园区和资源开采以及招商引资进行的政府征地行为上。近年来, 内蒙古兴和县在镇大沟上游开办了多家选矿厂, 位于山西省阳高县镇大沟大坝有兴和县3家规模较大的选矿厂, 其选矿后的大量废水和尾渣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 顺势流入阳高县境内, 对地表水造成严重污染。[3]

(五) 缺乏对城市文脉的整体把握, 城市的后续增长点不突出。

内蒙古的小城市有着独特的自然地理和历史文化背景, 这是城市的魅力和特色取之不尽的源泉, 保护和挖掘小城市发展的自然、文化资源非常重要。城市空间规划必须不能忽视人文维度, 在继承与发展中延续城市文脉。要防止城市空间无序演变, 必须在一定历史时期内考虑城市的人文变动过程, 提升其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资源型小城市尤其应该注意人文空间对城市的提升潜力, 在有限度有阶段地开发矿产资源的同时发掘城市文化, 为产业升级与转型创造前提条件。

四、资源型小城市实现空间规划逻辑的现实嵌入机制

第一, 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的规划制定机制。包括参与决策机制、决策制定机制、决策出台机制

对空间的评价有着多方面的维度, 它保证了经济、生态、社会和人文空间之间的平衡与协调。这样的规划结果需要多种力量之间的博弈、各专门技术部门和社会文化部门及社会各界之间的对话。因此, 参与决策机制需要遵循广泛性、民主性、法制性的原则, 从制度上保证参与者的最大范围。决策制定机制需要遵循保护公共利益的原则、保护弱势群体的原则、听证原则。决策出台机制需要遵循法制化原则、程序化原则。虽然公共政策制定的广泛性与民主性会造成效率上的损失, 但在多元主体存在的大环境下, 多种背景、多种利益群体之间的对话能够最大程度保证政策的科学性和公平性。

第二, 生态环境保护与工业节能环保机制

在强大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动力下, 小城市面临从未有过的环境压力, 许多小城市为追求经济发展, 不惜以破坏生态和资源的过度利用为代价。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必须从多方面严格监管企业的环保节能指标。只有各个城市政府形成统一政策, 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 落后污染、耗能企业才能被淘汰和重视环保节能。同时政府应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加大投入, 弥补因目前技术不完善而造成的环境损失。内蒙古小城市作为承接东部重化工业转移地之一, 既存在机遇也面临挑战。只有重视对环保和节能才能变机遇为优势, 变挑战为潜力, 为下一经济周期做好准备。

第三, 公共化、公平化的社会机制

城市是市民生活的城市。城市的人居满意与否不仅体现在收入上, 还体现在是否有足够的、方便的公共设施和令人满意的公共服务上。内蒙古资源型小城市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各类学校、卫生机构、社区服务设施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城市人口的需求, 以及市政设施落后于城市发展。与硬件设施滞后相伴随的还有公共服务水平低, 缺乏公共服务意识。所以小城市需要注重公共取向的社会空间规划理念, 为经济发展提供更优质的人力资源和公共服务环境。

同时, 服务机构、公共设施的区位布局直接影响到不同群体居民对公共资源的占有。由于内蒙古资源型小城市普遍地扩展城市空间, 几乎每一座小城市都存在新城和旧城的竞争、兴建公共基础设施还是建办公大楼的冲突。公平化的社会机制要求服务机构、公共设施的区位布局能够方便普通大众, 要求财政的投入优先满足民生的需要。

第四, 城市形象和特色统一下的人文机制

内蒙古的许多小城市极具城市特色, 草原游牧文化和晋陕农耕文化的交融是许多小城市的特色, 民居、民间手艺、饮食、风俗、历史掌故等共同构成城市的人文特色。然而, 这些历史文化在城市化、工业化中正面临消失和被破坏、终止的现状。资源型小城市在城市规划中一定要注意产业的发展不能影响到城市形象, 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注意城市人文空间的建设。从城市人文发展规划的高度保护、开发历史人文资源, 建立城市形象。

参考文献

[1]李伟国.城市规划学导论[M].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8

[2]王格芳等.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城镇化研究[M].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7

[3]丁成日.城市空间规划——理论方法与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逻辑资源 篇7

资源型城市 (包括资源型地区) 是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类型。中国现有资源型城市118个, 约占中国城市总数的18%, 这些城市为经济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但近些年随着我国2/3的矿山进入中老年期, 1/4的资源型城市面临资源枯竭, 资源型城市在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矛盾开始集中显现, 因此资源型城市如何培育新的主导产业, 对于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1]。

目前, 对于区域或城市主导产业的选择研究较多, 所采用的评价方法主要有:层次分析法[2]、核主成分分析法[3]、数据包络分析法[4]、神经网络[5]和熵值法[6]等。但是, 对资源型城市主导产业的选择研究却较少。王亚萍 (2007) 对能源型城市主导产业选择进行了研究, 但是其指标体系的完备性需要进一步完善, 并且, 其研究中所采用的评价方法——核主成分分析法在一般研究中主要用于对指标体系的降维, 并不能应用于对研究对象的综合评价[3]。田金信 (2007) 对后工业化时期矿业资源城市主导产业选择进行研究, 但是其指标体系中的指标大多为模糊的定性指标, 影响了评价结果的客观性[5]。

本文在以上研究基础上, 首先依据产业存在、产业发展、产业相关、可持续发展这四个方面建立了资源型城市主导产业选择的两层指标体系, 尽量保证所采用的指标是符合要求的定量指标。由于BP逻辑模糊神经网络能够在信源信息含糊、不确定、不完整等复杂环境中处理复杂的非线性问题, 并且它具有良好的自学习、自适应、联想记忆、并行处理和非线形转换的能力, 避免了复杂的数学推导, 在样本缺损和参数漂移的情况下仍能保证稳定的输出, 因此, 选择逻辑模糊神经元网络作为评价方法进行主导产业的选择。

2 资源型城市主导产业选择的指标体系构建

资源型城市主导产业选择标准的建立必须综合考虑当地的资源条件、经济状况、技术水平和产品的市场潜力, 从而使主导产业的发展能够带动整个城市经济的发展, 促进产业化快速、健康发展, 成为经济增长所依托的重点产业[7]。为此, 依据资源型城市的经济优势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并依据地区资源枯竭的程度, 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为:首先考虑产业本身是否能够生存;其次考虑产业能否发展, 即产业的发展标准;第三应该考虑产业对地区的影响问题, 即产业间的关联发展;第四应当考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具体评价指标体系见图1所示。

(1) 产业存在指标。

资源型城市主导产业选择的必要条件是能在本地区存在。因为资源型城市经济总体落后, 经济发展水平较差, 以及人才的大量流失, 因此, 在选择产业时不但要考虑产业的先进性还要考虑产业的生存性, 即要先考虑产业存在问题。产业可行性标准包括:总产值增加值比重、总产值平均增长率、资金利税率和全员劳动生产率。

(2) 产业发展指标。

资源型城市的主导产业不但要考虑产业的存在问题, 作为主导产业还要考虑发展问题。只有产业发展才可能壮大, 促进城市的发展, 起到支柱作用。产业的发展性标准主要指产业税收增长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产值增长率和从业人员增长率。

(3) 产业相关指标。

高的产业关联性对其他产业会产生较强的后向关联、前向关联和旁侧关联作用, 可以带动相关联产业发展。产业关联性大的产业可以促进区域内GDP的快速增长, 对区域内贡献能力强, 相关的促进作用明显。这类指标主要包括产业感应度系数、产业影响度系数、需求收入弹性系数、产业集聚度系数和技术扩散系数。

在这个指标体系中引入了一个全新的概念——技术扩散系数, 主要指创新技术的横向扩散作用, 与主导产业的技术进步速度和关联度成正相关, 用技术进步速度与关联度的乘积衡量, 即E=TiRi, 其中Ti=Q-aK-bL, QKL分别是产出、资本、劳动力的增长速度, ab是资本与劳动的产出弹性。关联度Ri=Gi+Ai, GiAi分别是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

(4) 可持续发展指标。

可持续发展强调的是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追求的目标是既要满足当代人的各种需求, 又要保护环境, 不对后代的发展构成危害。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而且资源型城市大多存在严重的环境问题, 因而, 选择主导产业要考虑这一原则, 在主导产业发展壮大的同时需要保护环境、恢复生态和植被等。这类指标主要包括单位增加值资源消耗量、单位增加值废水排放量、单位增加值废气排放量和信息化水平。其中, 信息化标准是指能够发展和利用信息技术, 将其利用于经济的发展。在资源型城市发展过程中, 把技术集约化、信息化程度高的产业选择为主导产业, 使技术集约化程度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得到优先发展, 或者运用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信息化的主导产业带动工业化水平, 提升经济的科技含量, 能够节约资源, 提高资源利用率。

3 BP逻辑模糊神经网络

用于测评主导产业的方法有很多种, 根据顺序测评的原则和资源型城市的实际情况, 如个别信息的不完整性和模糊性等等, 认为逻辑模糊神经元网络比较符合测评方法的特性 (田金信, 2007) 。

(1) 逻辑模糊神经元网络介绍

逻辑模糊神经网络是由逻辑模糊神经元组成的。逻辑模糊神经元是具有模糊权系数, 并且可对输入的模糊信号执行逻辑操作的神经元。模糊神经元所执行的模糊运算有逻辑运算、算术运算和其它运算。模糊神经元的基础是传统神经元模糊神经元网络, 适合于对模糊事件和数据不全的事件的分析, 以及具有自学习的能力, 所以选择逻辑模糊神经元网络进行主导产业的测评。

(2) 半逻辑模糊化神经网络

逻辑模糊神经网络的数值化过程是由专家意见和模糊推理共同来获得, 而本文只是部分数值需要模糊推理获得, 所以称其为半逻辑模糊化, 对于已经获得数值进行归一化处理后结合逻辑修正, 使其符合逻辑化的数值输入。

(3) 学习实例数值化

资源型城市主导产业指标间输出和输入结构符合逻辑模糊神经元网络模型中的BP网络结构关系, 所以采用BP半逻辑模糊神经元网络对其进行研究 (下文简称BP逻辑模糊神经元网络) 。取逻辑模糊神经网络的传递函数作为f (ω, x) 单输出的传递函数可以写成:

f (ωx) =σ (j=1Νωjσ (k=1Νωkjxk) )

其中ωj (j=1, 2…n) 代表隐含层到输出的权, ωkj (k, j=1, 2…n) 代表输入层到隐含层的权, σ (x) 表示神经元函数, 可以采取多种形式, 这里可以采用:

σ (x) =11+e-x

因为逻辑模糊神经元网络学习实例的输出模式和输入模式都是数值形式, 采用计算和模糊逻辑相结合获取神经网络学习实例, 通过模糊逻辑把所有数据数值化, 然后提供给网络学习。同样通过模糊化解释得出模糊逻辑结论。设选择主导产业的评价标准为:

U=[u1u2u3u4]

式中u1为产业存在标准;u2为产业发展指标;u3为产业相关指标;u4为可持续发展指标。

获得指标数据, 共同采用模糊逻辑推理的方法进行处理, 对一系列产业的某项指标按上述标准进行模糊评价, 评价等级为:好 (v1) 、较好 (v2) 、一般 (v3) 和差 (v4) , 组成论域:V=[v1v2v3v4]。根据多名专家对某项指标的模糊评价, 可得出对该产业在U×V上的模糊关系:R=[μij], 其中, μij∈[0, 1]为多名专家对该指标按标准ui的评价等级为vj的百分比。各位专家同时对指标制定出因子, 4个因子组成A={a1a2a3a4}, 由模糊变换, 可得出对某项指标的模糊综合评价向量:B=AR=[b1b2b3b4], 其中, bj∈[0, 1]的含义为综合评价该指标的等级为vj的百分比。至此, 利用模糊逻辑, 把多名专家选择主导产业按多条标准的模糊评价变换为数值的综合评价向量BK, 建立一个4输入单输出的BP网络, BK就是BP网络的学习实例K的输入向量:XK=BK=[b1Kb2Kb3Kb4K], 其中, 学习实例k的期望输出值Y*K是专家根据自己的经验对主导产业评价模糊语言修饰词经过模糊逻辑处理后的值, 模糊语言修饰词取值可以参考。

(4) 选择BP逻辑模糊神经网络结构和梯度下降法

Kosmogorov定理论证明, 在合理的结构和恰当的权值条件, 3层BP网络可以逼近任意的连续函数。现在做出BP神经网络结构图如图2, 采用1×4×16结构, 应用模糊逻辑获得输入信息, 组成数值的综合评价向量BK, 进行样本评价训练, 应用梯度下降法, 连接权重的调整量为:

jωkj=-ηEωkj

式中, E为实际输出和期望输出的期望误差;η为学习效率。

4 案例分析

4.1 案例对象选择

陕西省榆林市是一个典型的依煤建市的资源型城市, 以榆林的20多个行业为备选样本, 根据图1所构建的指标进行主导产业选择。由于受篇幅所限和考虑到获得数据的详实和难易程度, 且煤炭洗选业和电力工业已经是支柱产业, 另外选择其他一些产业, 包括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医药制造业、饮料制造业, 塑料制品业, 通用设备制造业, 纺织业,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农副食品加工业,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食品制造业,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造纸及纸制品业,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产业作为测评样本。其中, 在后面计算中前7位产业相关指标值见表1所示, 其他由于篇幅所限不再列出。

续上表

注:数据来源于《2008陕西省统计年鉴》及《2008榆林市统计年鉴》。

4.2 榆林市产业顺序测评

应用BP逻辑模糊神经网络对几种产业进行学习训练。首先选择传递函数:f (ωx) =σ (j=1Νωjσ (k=1Νωkjxk) ) 作为

f (ω, x) 单输出神经网络的传递函数, 以σ (x) =11+e-x为隐层的输出函数。其他如前所述。根据专家的资历和水平选择一定数量的专家, 通过计算和逻辑模糊推理进行有关数据的获得。

首先选择一种产业并对其评价, 如选择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经专家综合分析后, 通过模糊逻辑推理获得输入层的权值ω1, ω2, ω3, ω4和隐层的输入权值ωij, 分别是:

ωj=[0.95470.78250.77140.7142]ωkj=[0.24740.14230.64250.59740.53670.41120.18740.63780.33470.01770.35910.77280.89700.83410.38520.6174]

评价值y=0.8752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经训练得结果如下:

[0.124170.334740.818470.015240.215740.174830.523650.234840.178400.753840.437810.894210.427840.865140.517220.24574]

评价值y=0.7312

其他产业的计算以此类推即可。前7位评价值见表2所示。表中: (1) 表示BP神经网络方法; (2) 表示德尔菲方法, △= (1) - (2) ; (3) 表示模糊逻辑隶属度。本文只列出7种产业的评价结果, 可以看出, 用BP逻辑模糊神经网络推理进行主导产业的评价, 用德尔菲方法和模糊逻辑隶属度对优选结果进行最后的评估, 结果符合德尔菲方法和模糊逻辑隶属度的评价结果且误差很小, 在5%以内。其他产业也可应用此法得出综合评价的分值, 进而获得产业排序评价值。

田金信 (2007年) 认为, 如果主导产业的数量超过了12个以上, 这时主导产业的产值占总产值的平均比例将低于9%, 则起不到主导产业的作用。所以对于一般的欠发达的资源型城市主导产业的选择, 初期的数量一般控制在6个以内。因此, 综上所述, 榆林市主导产业包括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塑料制品业和农副食品加工业以及包括原来的煤炭洗选业和电力工业;纺织业、医药制造、造纸及纸制品业等其他产业可以作为主导产业的第二梯队建设, 并给予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塑料制品业一定的扶持, 使其对经济发展的基础作用能够充分地体现。

5 结论

当前, 新的主导产业的选择是我国资源型城市面临的重要问题。本研究采用了田金信 (2007年) 对指标的归类标准, 依据产业存在、产业发展、产业相关、可持续发展这四类标准建立了资源型城市主导产业选择的指标体系, 在以上四类标准下, 对王亚萍 (2007年) 及其他相关研究中的指标进行了改进, 使得指标体系中所采用的指标大部分为定量指标。同时, 在田金信 (2007年) 的研究基础上采用BP逻辑模糊神经网络进行产业顺序的测评, 较好地解决了数据处理方面的问题。最后, 利用陕西省榆林市的相关数据进行了案例分析, 认为榆林市主导产业包括煤炭洗选业、电力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塑料制品业和农副食品加工业。当然, 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 包括各产业历年的数据能否反映未来的情况, 是否需要建立预测模型对各产业未来的相关指标数据进行分析, 等等。

参考文献

[1]宋晓梧.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需培养后续产业[DB/OL].[2008-06]http://www.drcnet.com.cn/DRCnet.common.web/DocViewSummary.a spx?docid=1739509&leafid=14021&chnid=3616&gourl=/DRCnet.common.web/docview.aspx.

[2]王建鸣, 蒋元涛, 王宗军.中小城市主导产业选择模型及实证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 (11) :34-36.

[3]王亚萍, 周德群, 章玲.能源型城市主导产业选择的理论模型及其实证研究[J].系统工程, 2007, 25 (2) :81-86.

[4]赵成柏.江苏新型工业化下工业主导产业选择[J].统计与决策, 2005 (22) :40-43.

[5]田金信, 万立军, 杨旭东.应用BP神经网络模糊推理的资源城市主导产业评价[J].中国管理科学专辑, 2006:590-594.

[6]梅小安, 喻金田.县域经济主导产业的选择、评价及实证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3 (7) :46-48.

上一篇:物理中考下一篇:高层超高层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