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逻辑在引用数理逻辑知识时应注意的问题

2024-05-07

传统逻辑在引用数理逻辑知识时应注意的问题(精选3篇)

篇1:传统逻辑在引用数理逻辑知识时应注意的问题

传统逻辑在引用数理逻辑知识时应注意的问题

数理逻辑是在传统逻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交叉学科,它对思维逻辑形式方面的研究是卓有成效的.适当地吸收数理逻辑的有关成果,对于丰富和发展传统逻辑,促进传统逻辑的.改革和现代化,是十分必要的.为此,现在传统逻辑教科书中大都引进了数理逻辑的知识.

作 者:何新军 作者单位:刊 名:决策探索英文刊名:POLICY RESEARCH & EXPLORATION年,卷(期):“”(11)分类号:关键词:

篇2:传统逻辑在引用数理逻辑知识时应注意的问题

很多企业在制定奖惩策略时, 根本没有具体的标准, 或者是标准很模糊, 这就给标准的实施带来很大的隐患, 在企业领导看来这样做的好处很多, 为领导操作这件事留下来很大的空间, 熟不知这样做的后果却是很容易伤害到下属的积极性, 因为人们的认识往往是不同步的, 这样就容易对奖惩的数额和标准产生分歧, 解决这一问题的具体措施就是由人力资源部门先把具体的奖惩标准制定出来, 然后向全体员工公示, 征求员工的一件, 形成具体的文件, 然后按照一定的时间具体考评, 这一具体的时间可以是一个季度, 也可以是半年或一年, 考评的时间段不宜太短, 也不宜太长, 如果时间太短, 不利于全面客观地考察员工的贡献;如果时间太长, 又不利于激励员工的积极性。按照美国心里学家维克多.弗罗姆在其1964年出版的《工作与激励》一书中提出的期望理论, 该理论阐明了人们的努力行为与其所获得的最终报酬之间的因果关系, 说明激励过程并选择合适的行为达到最终的报酬。实际上, 努力与绩效之间的关系就是期望。如果这个期望的过程过于漫长, 那么这样的奖惩就很难达到应有的目的。因此, 为了发挥奖惩的最佳效果, 就应该把奖惩制度订立在先, 实施在后。

二、制定的奖惩标准应具有可操作性

奖惩标准的制定应该具有可操作性, 达到奖励的标准不能制定的太高, 如果奖励的标准太高, 很多人通过努力根本无法达到, 这样, 很多员工就会放弃努力, 这也就失去了奖励的意义。同样的道理, 如果奖励的标准定的太低, 几乎人人不需付出多少努力就能达到, 也同样达不到激励的作用。一个合理的奖励机制应该是:多数人蹦一蹦就可以达到;而不是蹦几蹦也达不到, 也不是不需翘脚就能达到。其次, 惩罚措施也不应该太严厉, 毕竟, 十恶不赦的员工不多, 就是实施惩罚也应该具有人性化。制定奖励的标准是科学, 制定惩罚的标准更是科学。

三、奖惩的标的物要合适

(一) 奖励的标的物可以是物质的, 也可以是精神的

按照上面的说法, 公司既然制定了奖惩的标准,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讨论奖惩的标的物的问题啦。传统的奖励方式主要是荣誉奖励, 包括“劳动模范”, “先进标兵”“优秀个人”等等, 这些奖励主要集中在精神层面上;除了精神层面的奖励外, 公司也应该注重物质层面的奖励, 毕竟时代在发展, 如果公司的奖励仅仅停留在精神奖励的层面上, 那这种奖励就不可能具有较高的激励作用, 毕竟公司是盈利单位, 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公司的目标之一;但我们不否定精神激励的作用, 只是认为把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二者结合起来, 效果会更好。就物质层面的奖励也应该把握一个分寸, 那就是公司员工的奖励一定要与员工的贡献相一致, 这是物质奖励时应遵循的一个基本的匹配原则。同样的道理, 公司在对员工实施惩罚时也应该遵循一个基本原则:惩罚公司员工应该避重就轻的原则。尽量不要激化公司和员工之间的矛盾, 在制定惩罚标准时, 不应该遵循我国古代法家的惩罚原则, 如果一味追求重罚员工, 结果有可能与愿望适得其反。因此, 惩罚的标的物不宜太大, 一般不主张物质处罚, 有些公司动不动就拿扣工人的工作或福利说事, 其实这是很不明智的做法。

(二) 奖励的标的物可以是业务培训或进修深造

对于这种奖励方式, 国内的企业一般较少采用, 而在国外, 这种方法被广泛使用。其实, 这种奖励从长远来说更胜于企业对员工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对于企业和员工能够创造一种双赢的局面, 因为员工技能的提升能够创造更大的效益。

四、制定的标准一定是可以量化分解的

在我国, 我们在公司的管理中, 往往更愿意使用定性分析的方法, 而不愿意使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其实这种管理方法是很不科学的。毕竟定性分析有很大的弹性, 往往掺杂许多人为的主观因素, 使得判断标准不易把握。正因为这个原因, 笔者以为我们在制定具体的奖惩制度和标准时, 应该引入量化分析的技术手段, 把大的目标层层分解, 分解到更细、更小的目标, 层层有量化, 这样的标准实施起来更加客观和公正, 也更加令公司员工信服。

五、尽量减少人为的干扰因素

在我国, 在公司实行的奖励标准实施时, 往往会受到许多人为的干扰因素, 尤其是重要领导的干扰因素。比方说, 有一个公司的部门年终评选先进, 其它公司员工投票的所有权重占到50%, 而公司分部门的领导一人的投票权重就占到了50%, 这是明摆着欺骗公司员工, 这与公司部门领导一言堂没有任何区别。因此, 在我国, 要想真正实现公司制定的奖惩制度, 就必须排除公司人为干扰的因素, 尤其是公司领导的干扰因素。从这一点不难看出, 为什么我国的企业管理更多的是定性管理, 而不是定量管理了, 因为定性管理的方式对公司领导干预奖惩制度的实施更有利, 而定量制度的实施, 就使得公司的领导很难靠自己的权利干预奖惩的实施。

六、奖惩的实施应该及时兑现到位

公司的奖惩标准制定后, 就应该按照公司制定的标准及时实施。但现实却是, 在许多公司, 公司的奖惩标准却成为了一纸空文, 很多公司根本不按照制定的奖惩标准兑现, 或者兑现的不够及时, 相反, 惩罚的实施倒是很及时, 这样的做法无疑会挫伤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更不要谈员工工作的创造性了。

按照美国心里学家和行为科学家伯尔雷斯.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学说, 所谓强化, 从其最基本的形式来讲, 是指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的后果 (报酬或奖惩) 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这种行为在今后是否会重复发生。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把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按照强化理论学说, 如果企业了奖励标准如果不能及时实施, 就会失去对员工的正强化作用, 也就是指对员工的激励作用。更糟糕的是, 员工很有可能把企业制定的奖惩标准作为一种赤裸裸的对员工的欺骗, 结果不仅不能有效地激励员工, 有可能造成企业和员工的对立, 以后,再制定类似的奖励机制, 就起不到丝毫的激励作用。

七、企业的激励机制应该具有鲜明的梯次性

按照美国心里学家和行为科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人们的需求是分层次的。马斯洛认为, 人的需求取决于他已经得到的东西, 只有尚未满足的需求才能影响人的行为。因此, 他将每个人的需求划分为五个层次——生理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 社会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针对人的需求层次的差异性, 那么企业的激励机制和奖惩制度就应该具有鲜明的层次性, 至于奖惩层次的大小由企业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而定。

总之, 对于现代企业制度来说, 奖惩制度应该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企业无法忽视这一制度的存在。可以说, 奖惩制度制定的是否科学, 直接影响着现代企业的健康发展。反过来说, 建立了现代化的企业奖惩制度, 具体怎样执行, 是否认真执行, 执行的人员素质怎样, 这一切都会影响到奖惩制度的实施, 但不管奖惩制度实施如何, 前提是我们应该具有建立科学奖惩制度的意识, 其次, 才是认认真真的执行问题。

摘要:奖惩制度作为现代管理理论中激励理论的一部分, 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现代企业理论的一部分, 它的实施无疑对企业效能的实施是一种巨大的保障, 它对于“奖勤罚懒”, 弘扬正气, 刹住歪风邪气, 促进现代企业文化的建设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但在企业实施这一策略时, 有些问题是我们不的不注意的, 否则, 奖惩策略的实施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关键词:企业,奖惩,标准

参考文献

[1]、聂锐主编, 现代管理论,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7

[2]、尹继佐, 经济伦理新探索, 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2

篇3:逻辑知识在政治教学中的作用

第一,有助于正确把握政治学科的基本概念。思想政治课中的许多概念,往往是我们深入、系统地掌握相关理论体系的基础钥匙,而这些基本概念高度抽象、晦涩难懂。如哲学中的物质概念,我就运用形式逻辑中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知识进行分析,让学生明确:“物质”的内涵即是物质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有属性,也就是客观实在性,它是物质特有的属性(意识所没有的),是万事万物都有的(意识没有)共同特性。而“物质”概念正是对万事万物这一特性的抽象。“物质”的外延就是具体形态(思想、观念除外),同时通过内涵和外延的关系变化来分析判断一些命题以加深理解。例如:物质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物质就是有能量和质量的物质等等。这些说法由于扩大了物质概念的内涵,缩小了物质概念的外延,因而是错误的。

第二,有助于正确理解、掌握一系列概念间的关系。政治学科中的许多基本原理往往是概念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也容易混淆。例如:新事物与新产生的事物,学生经常会错判,而且搞不清错误的原因所在,我就运用概念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让学生首先把握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有着远大前途和强大生命力的东西。这不是以时间先后来区分的,因此,它既可以是新产生的,也可以是以前产生的。同时,对新产生的事物进行分析,指出新产生的事物既可是符合客观规律、有着远大前途和强大生命力的东西,也可能不是的,也就是说新产生的事物既可能是新事物,也可能不是新事物。因此,新事物和新产生的事物之间是交叉关系,纠正了同学中存在的包含关系、排斥关系的错误认识。类似的知识还包括公民和人民的关系、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关系、所有制的内在关系、阶级和国家、政党三者之间的关系等等。

第三,有助于正确理解知识点,形成正确的观点。例如:经济常识中有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这一知识,考试常涉及到。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究竟是什么呢?我运用逻辑中假言判断里的充分与必要条件的知识进行分析:劳动力成为商品有两个条件,一个是劳动力的所有者是一个自由人;一个是劳动力的所有者一无所有。这两个条件都是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必要条件,但每一个条件都是不充分的,只有当两个条件同时存在时,劳动力才能成为商品。因此,结论很清楚,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是:劳动力的所有者有人身自由且劳动力的所有者一无所有,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必要条件)有两个。类似的知识点有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使用价值、价值与商品的关系、政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等。

第四,有助于培养学生勤学善思的学习习惯,形成正确、辩证的思维方式。经常性地在教学过程中渗透逻辑知识,使学生不仅喜欢用逻辑知识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也逐渐养成运用逻辑知识进行思辩的习惯。我经常组织课堂小型辩论活动,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趣味逻辑知识讲座,从兴趣着手,不断提高学生学习逻辑知识的积极性,进而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和分析解题能力。同学们在分析政治课的论述题和分析题时,能规范地用归纳法或演绎法进行答题,既可以把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观念有条有理地组织表达出来,同时,也可以击破一些偷换概念、偷换论题的错误论点,增强思想政治课的说明力和说服力。

上一篇:关于光棍节祝福朋友圈语录(40句)下一篇:总经理在四季度安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