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逻辑》练习题答案及逻辑知识

2024-05-22

《形式逻辑》练习题答案及逻辑知识(精选8篇)

篇1:《形式逻辑》练习题答案及逻辑知识

《形式逻辑》练习题答案及逻辑知识

《形式逻辑》练习题、答案及逻辑知识 道成编辑,2012.1.15.第一章、绪

论 【堂上操练】

一、填空:

1.普通形式逻辑研究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三者中,普通形式逻辑研究的思维属于_____________。

3.思维的逻辑形式又叫_______,指具有不同思维内容的思维形式所共同具有的__________。

4.思维的形式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符号系统。

5.思维形式结构中固定不变的部分叫___________,可以变化的部分叫__________。

二、指出下列命题的形式结构:1.这个学生是三好学生。2.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3.这节课或者你来讲,或者我来讲。4.如果不努力学习,就很难取得好成绩。

三、指出下列形式结构中的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

1.所有S是P

2.p← q

3.有S不是P

4.(p∧q)→r 【课后作业】

一、查阅词典,指出下列各句“逻辑”一词的含义: 1.正义终究战胜邪恶,这是社会发展的逻辑。2.“贫穷才是社会主义”,这是什么逻辑?

3.普及逻辑是提高中华民族文化素质的重要方面。4.要善于逻辑地思维和明确地表达思想。

5.虽说马克思没有留下“逻辑”(大写字母的),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应当充分地利用这种逻辑来解决当前的问题。6.任何脱离现实生活逻辑的文学作品都是没有生命力的。

7.“社会主义不能搞市场经济”,这一逻辑不能成立。8.这几句话不合逻辑。

二、请用公式表示下列命题或推理,并指出哪些具有共同的逻辑形式?

1.只有坚持改革开放,中国才有出路。2.白求恩同志是一个高尚的人。

3.所有科学理论都具有客观性,形式逻辑是科学理论,所以,形式逻辑具有客观性。

4.除非你去请他,他才来。6.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5.某案犯逃跑要么从水路。要么从陆路,据查不是从水路,所以,某案犯是从陆路逃跑。

7.凡优秀电影都具感人的力量,《刘三姐》是优秀的电影,所以,《刘三姐》具有感人的力量。

8.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或者半途而废,或者坚持下去,不能半途而废,所以,只能坚持下去。

三、各举一例说明下列逻辑形式:

1.有的S不是P 2.当且仅当p,才q 3.p并且q,所以,p 4.所有P是M,所有S不是M,所以,所有S不是P

四、下列各组命题中,哪些不同的逻辑形式表达了相同的思维内容?试写出其公式:

1.①所有教授都是知识分子 ②所有知识分子都是教授。2.①所有科学规律都是不能凭空臆造的。②所有科学规律都不是能凭空臆造的。

3.①如果不是鱼死,就是网破。②或者是鱼死,或者是网破。

4.①只有一个人有知识,他才有能力。②如果一个人有能力,他就有知识。

参考答案 【堂上操练】

一、填空:

1.思维形式 思维基本规律 简单逻辑方法 2.抽象思维 3.思维的形式结构

4.由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结合而成 5.逻辑常项,逻辑变项

二、指出下列命题的形式结构:

1.这个S是P

2.非p,但q 3.或p,或q 4.如果非p,那么,非q

三、指出下列形式结构中的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

1.逻辑常项:所有,是。逻辑变项:S,P 2.逻辑常项:←。逻辑变项:p,q 3.逻辑常项:有,不是。逻辑变项:S,P 4.逻辑常项:∧,→ 逻辑变项:p,q,r 【课后作业】

一、查阅词典,指出下列各句“逻辑”一词的含义:

1.规律,定律 2.观点,论调 3.逻辑学 4.思维的规律、规则

5.前者指逻辑学,后两者指思维方法

6.规律 7.理论,论点 8.思维规律

二、请用公式表示下列命题或推理,哪些是具有共同的逻辑形式?

1.只有p,才q 2.这个S是P 3.所有M都是P,所有S是M,所以,所有S是P;

4.只有p,才q

5.要么p,要么q,非p,所以,q 6.这个S是P 7.所有M都是P,所有S是M,所以,所有S是P 8.要么p,要么q,非p,所以,q 在以上命题或推理中,1与4、2与6、3与7、5与8具有共有的逻辑形式。

三、各举一例说明下列逻辑形式:1.有的战争不是正义战争。2.当且仅当阶级存在,国家才存在。3.他有优点,也有缺点;所以,他有优点。4.凡恒星都是自身发光的,金星不是自身发光的;所以,金星不是恒星。

四、下列各组命题中,哪些不同的逻辑形式表达了相同思维内容?为什么?

1.①和②没有表达相同的思维内容,因为所有S是P与所有P是S不等值。

2.①和②表达了相同的思维内容,因为所有S是非P与所有S不是P等值。

3.①和②表达了相同的思维内容,因为如果非p那么q与p或者q等值。

4.①和②表达了相同的思维内容,因为只有p才q与如果q那么p等值。第二章、概

念 【堂上操练】

一、填空:

1.概念是_______的思维形式。2._____和_______是概念的两个最显著的逻辑特征。

3.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之间存在着___关系。4.概念间的相容关系包括____关系、__关系、___关系和___关系;不相容关系亦称____关系,包括_______关系和_____关系。

5.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6.限制、概括、划分都必须在概念间的_____关系中进行。7.定义的最常用方法是_____。

8.____是一种特殊的一次划分方法。

9.概念的________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确定的,不能任意改变。

二、指出下列概念是单独概念还是普遍概念:

1.我国人口最多的城市 2.《鲁迅全集》3.比尔·盖茨 4.《普通形式逻辑》课本

5.电脑6.那张纸 7.共产党 8.中国共产党 9.国庆节 10.中国人

三、指出下列加横线概念是集合概念还是非集合概念: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2.政府官员要关心爱护人民群众。

3.青年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青年必须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4.《祝福》是鲁迅的小说,鲁迅的小说不是一天能读完的。

四、指出下列概念是正概念还是负概念: 1.无济于事 2.败诉 3.不料 4.不作为

五、指出下列各题加横线概念之间具有什么关系?并用图形表示出来:

1.句子由短语和词组成,按结构句子可以分为单句和复句。

2.他是一名教师,对文学很有兴趣,写了很多小说,是当地有名气的作家。

3.营业性歌舞厅以及其他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场所,应当设置明显的未成年人禁止进入标志,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

4.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六、下列限制是否正确?为什么?①把“森林”限制为“树”。②把“概念”限制为“概念的内涵。③把”欧洲“限制为”法国“。④把”颜色“限制为”红色“。⑤把”犯罪“限制为”杀人罪“。

七、下列概括是否正确?为什么?

①”等边三角形“概括为”等角三角形“。②把”广东省“概括为”中国“。③把”概念“概括为”思维形式“。④把”党员“概括为”干部“。⑤把”天安门“概括为”单独概念“。

八、指出下列定义违反什么规则?犯什么逻辑错误?

①概念就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②主观主义就是主观地思考和处理问题。

③整数就是带正号的自然数和带负号的自然数。④合同就是契约。⑤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九、指出下列划分违反什么规则?犯什么逻辑错误? ①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②概念间的关系可分为相容关系、反对关系、矛盾关系。

③句子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

④近亲属包括夫、妻、父、母、祖父、祖母、子、女、同胞兄弟姐妹。

⑤这次歌手大奖赛获奖的歌手有专业的、业余的,还有不少军旅歌手。

【课后作业】

一、用图形表示下列各组概念之间的关系:

1.a.知识分子 b.教授 2.a.红色 b.非红色 3.a.一个星期 b.一个月

4.a.贪污罪 b.盗窃罪 c.抢劫罪 d.犯罪 5.a.贪污犯 b.盗窃犯 c.抢劫犯 d.罪犯

二、各写出一组具有下列各图所示关系的概念(略):

三、下列概念的限制和概括是否正确,为什么? 1.法人

限制: 企业法人

概括:人

2.天鹅

限制: 白天鹅

概括:白羽毛的鸟

3.散文

限制: 《荔枝蜜》

概括:概括:文学体裁

4.树木

限制: 白杨树

概括:森林

5.北京师范大学

限制: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

概括:全国重点大学

6.马克思

限制: 青年马克思

概括:马克思主义

四、从概念的限制和概括方面指出下边语句中的错误:

1.饭店门口站着一位女的身材苗条的姑娘。

2.我校今年新生的入学录取分高于任何一年。

3.这些塘里养着鲤鱼、草鱼、大头鱼、金钱龟、鳖等许多种鱼。

4.引进外资就是崇洋媚外,中外合资就是引狼入室。

五、用定义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据说,有一次某人请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给”人“下定义,苏格拉底随口说:”人是两条腿的动物。“此人抓来一只鸡问:”这是人吗?“苏格拉底立刻改说:”人是没有羽毛的两条腿的动物。“此人当即把鸡毛拔光,说:”这该是人了吧?“苏格拉底一时语塞。请说说语塞的原因。

2.广西三月三国际民歌节又到了,小李在公园里看了半天山歌表演,越听越觉得有味。突然身边一小孩问:”大哥哥,什么是山歌呀?“小李说:”山歌就是山上唱的歌。“小孩又问:”那现在在公园唱的歌该叫什么歌呀?“小李开始觉得自己对山歌的定义有点问题,可又讲不出道理,请你帮小李一个忙,说清问题在哪里。

3.下列对”新闻“这一概念所下的定义都是不正确的,试指出它们各违反了定义的哪条规则:

① 新闻就是关于东西南北所发生事情的报道。

② 新闻就是关于离奇的、非同一般的、出乎意外的事件的报道。

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

③ 新闻就是关于多数人感到兴趣而带有刺激性的事件的报道。如战争、犯罪。

④ 新闻不是过去发生的事情的报道,过去发生的事情的报道就是历史而不是新闻了。

4.某酒楼推出一道名叫”包二奶“的菜,因为好奇,点这道菜的人特别多。据服务员解释,这道菜原来叫”炸奶“,后来改为”包二奶“,是因为这道菜的主要原料是牛奶和炼奶。请问,这种改名应不应该?为什么?

六、按指定的根据划分下列概念:

1.”国家“按经济发展状况可以分为?2.”战争“按使用武器的特征可以分为?

3.”系统“按人与自然的关系可以分为?4.”法律“按内容和效力可以分为?

七、用划分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王师傅带孩子回老家探亲,一上火车,列车员让孩子量车门边的一米线,说:”这孩子要买票。“王师傅一愣:”这孩子正好一米高,你们规定一米以上才买票的呀!“列车员说:”对呀,一米以上要买票,那一米就要买票。“王师傅不服气:”一米就一米,决不是一米以上,怎么要买票?“请你评论一下谁是谁非。2.小张教师为了掌握这次语文期考本班同学的分数情况,设计了下表,可是按试卷分数填上表后,发现表上的人数比实考人数多出好几个,问题出在哪里呢?

分数:100-90;90-80 ;80-70 ;70-60 ;60-50 ;50分以下;人数

八、运用概念的有关知识,指出并改正下列语句中的逻辑错误:

1.昨天傍晚十点多钟,我乘火车从天津来到南宁。2.这种新涂料经过试用,后果非常好。

3.咱们老院长的父亲仍健在,享年93岁,精神尚佳。4.这次扑灭森林大火,我们的解放军又一次首当其冲。5.到了深夜,这家饮食店依然灯火通明,所有产品都对外供应。

6.这份文件下发到全县所有的工矿、企业和单位。7.这个县三十多年来一直坚持防治,现在已基本根治了血吸虫病。

8.开学那天,校园内的新华书店销售点摆出了两千多本各种书籍供同学们选购。

9.什么是语文?语是文以外的语言,文是语以外的语言,语加文就是语文。

10.中小学生口语书面语化的问题,是应该引起中小学语文教师和广大教育工作者重视的问题。11.古树的南边是一座明朝修葺一新的古塔。12.这种气功很适合患有慢性病的病人和老人学习。参考答案【堂上操练】

一、填空:

1.反映事物本质属性 2.内涵,外延 3.反变 4.全同,真包含于,真包含,交叉,全异,矛盾,反对 5.定义,划分,限制,概括 6.从属 7.属加种差法 8.二分法;9.确定性

二、指出下列概念是单独概念还是普遍概念

1.单独概念 2.单独概念 3.单独概念 4.普遍概念 5.普遍概念

6.单独概念 7.普遍概念 8.单独概念 9.普遍概念 10.普遍概念

三、指出下列加横线概念是集合概念还是非集合概念: 1.集合概念

2.非集合概念

3.集合概念,非集合概念

4.非集合概念,集合概念

四、指出下列概念是正概念还是负概念: 1.正概念 2.正概念 3.正概念 4.负概念

五、指出下列各题加横线概念之间有什么关系?并用图形表示出来:

1.句子(A),短语(B),词(C),单句(D),复句(E)

2.他(A),教师(B),文学(C),小说(D),作家(E)

3.营业性舞厅(A),人(B),场所(C),成年人(D),标志(E),未成年人(F)

4.共同犯罪(A),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B)

六、下列限制是否正确?为什么?

1.不正确,因为”森林“与”树“不具有从属关系。”森林“是集合概念,”树“是非集合概念。

2.不正确,因为”概念“与”概念的内涵“不具有从属关系,而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不正确,因为”欧洲“与”法国“不具有从属关系。”法国“是”欧洲“的一部分。

4.正确,因为”颜色“是”红色“的属概念。”红色“是”颜色“的种概念。

5.不正确,因为”犯罪“与”杀人罪“不具有从属关系。”杀人罪“是罪名,”犯罪“是行为。

七、下列概括是否正确?为什么?

1.不正确,因为”等边三角形“与”等角三角形“是全同关系。2.不正确,因”广东省“与”中国“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不具有从属关系(真包含于)关系。

3.正确,因为”概念“与”思维形式“具有从属关系。4.不正确,因为”党员“与”干部“是交叉关系。

5.正确,因为”天安门“属于”单独概念“,具有从属关系。

八、指出下列定义违反了什么规则?犯什么逻辑错误??

1.违反”定义必须相称“规则,犯”定义过宽“的逻辑错误。2.违反”定义不能循环“的规则,犯”同语反复“的逻辑错误。

3.违反”定义必须相称“规则,犯”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4.违反”定义项不能循环“的规则,犯”同语反复“的逻辑错误。

5.违反”定义应清楚确切“的规则,犯”比喻定义“的逻辑错误。

九、指出下列划分违反什么规则?犯什么逻辑错误?

1.不是划分,”一年“与”四季“不具有从属关系。

2.违反”划分层次必须清楚“的规则,犯”越级划分“的逻辑错误。

3.违反”划分必须相称“规则,犯”划分不全“的逻辑错误。

4.违反”划分必须相称“规则,犯”划分过宽“的逻辑错误。

5.违反”划分标准必须同一“的规则,犯”多标准划分“的逻辑错误。

【课后作业】

一、用图形表示下列各组概念之间的关系:

二、各写出一组具有下列各图所示关系的概念:

1.a 中年人 b 教师 c 青年人;2.a 警察 b 刑警 c 党员

3.a 中国人 b 中国律师 c 中国法学教授 d 人;4.a 大学生 b 小学生 c 优秀大学生

5.a 汉族人 b 回族人 c 藏族人;6.a 非白色 b 白色 c 红色

三、下列概念的限制和概括是否正确?为什么?

1.限制正确,因为二者具有从属关系;概括不正确,因为”法人“是指根据法律参加民事活动的组织,如公司、社团等,与”人“不具有从属关系。

2.限制和概括都正确,因为二者具有从属关系。

3.限制和概括都正确,因为二者具有从属关系。

4.限制正确,因为二者具有从属关系,概括不正确,因为二者不具有从属关系。

5.概括正确,因为”北京师范大学“与具”全国重点大学“有从属关系。限制不正确,因为”北京师范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不具有属种关系。

6.限制不正确,”青年“是对”马克思“的修饰,单独概念不能限制。概括不正确,”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不是同类事物。

四、从概念的限制和概括方面指出下列语句的错误 1.限制不当,因为”姑娘“本身就是”女的“。2.”任何一年“需要进行限制,应用”以往“进行限制。

3.不能用”许多鱼“来概括”金钱龟、鳖“,”金钱龟、鳖“不是鱼。4.”引进外资“与”崇洋媚外“不具从属关系,无法概括和限制,”中外合资“与”引狼入室“也不具有从属关系,也无法概括和限制。

五、用定义的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1.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概念内涵是概念反映的事物本质属性。

因为“没有羽毛的两条腿”的属性是人的非本质属性。2.”山歌“民歌的一种,不是”只在山上对唱的歌“,犯了”同语反复“的逻辑错误。

3.(1)违反”定义必须相称“规则,”定义过宽“。(2)违反”定义应清楚确切“规则。

(3)违反”定义必须相称“规则,”定义过窄“。(4)违反”定义应清楚确切“的规则,”否定定义“。

4.这种改名不正确,因为”包二奶“已有固定的内涵,”炸“与”包“内涵完全不同。

六、按指定的根据划分下列概念

1.发展中国家,中等发达国家,贫困国家。2.核战争和非核战争;

3.社会系统和自然系统;4.程序法和实体法

七、用划分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因为”一米以上“需要加以说明,是否包括本数。2.因为90、80、70、60、50、在表格中各重复使用一次,重复计算,所以在计算中多算出几个人。

八、运用概念的有关知识,指出并改正下列语句中的逻辑错误

1.”限制不当“,10点多钟已不是傍晚。2.”概念使用不当“,”后果“改为”效果“。

3.”享年“是指人的生命终结年限,不能用于健在的人,”概念使用不当“。

4.”首当其冲“这一概念使用不当。

5.饮食店供应的应是”食品“,而不是”产品“,”产品“外延过大。

6.”单位“包括”工矿“和”企业“,从属概念不能并列使用,7.”根治“中的”根“是”完全“的意思,与”基本“相矛盾,”限制不当“。

8.”书籍“是集合概念,误当非集合概念使用。

9.违反”定义不能循环“的规则,犯”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

10.”中小学语文教师“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具有从属关系,不能并列使用。

”明朝修葺一新“在当今无法确认,”明朝“应是限制古塔,而不是限制修葺的,是”概念限制不当“。12.”病人“与”老人"是交叉关系的两个概念,不能并列使用。第三、四章、命题的概述 简单命题 【堂上操练】

一、填空题:

1.命题是具有_

篇2:《形式逻辑》练习题答案及逻辑知识

1.语言在交流中的媒介作用越来越被形形色色的、广义上的虚拟数字图像形式所取代,这样的 清晰表明语言的局限。在这个意义上,随着“印刷术文明”的衰落,令人 的现代媒介“不使用语言”却能传达出更丰富的意义。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特点 青眼相加 B.趋势 眼花缭乱 C.现象 眼前一亮 D.倾向 难以置信

2.相对中原地区,黄河上游人们的生活与风俗我并不熟悉,无法一下子 到心灵层面的东西。但我还是带着 去拍摄,去体验普通人的生活在令人敬畏的大自然和 的历史面前是什么情形。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碰触 好奇 变迁 B.感受 疑问 悠久 C.捕捉 敬意 沧桑 D.深入 憧憬 沉寂

3.在深化改革和推进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积极的 和更强有力的,落实基本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心态 信心 B.姿态 措施 C.行动 手段 D.信念 政策

4.我国的残疾人事业总体呈现出梯次发展的格局,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基础日渐牢固,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而不断发展,其既有传统的,也有政策的,还有时代的。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延续 继承 跟进 B.延续 传承 烙印 C.延绵 继承 烙印 D.延绵 传承 跟进

5.在新形势下,积极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已成为人民法院改进工作思路和工作机制的重大举措,成为人民法院顺应时代发展和社会变迁“能动司法”的应有之义。实践证明: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时期里,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进程中,人民法院不仅,而且。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义不容辞 举足轻重 B.责无旁贷 大有作为 C.势在必行 任重道远 D.不可或缺 首当其冲

6.微博在中国的惊人繁荣让很多人似乎感到了某种互联网民主而充满乐观,但就好像一片水域蓝藻特别繁盛,并不是这里水质 的表示,微博的商业成功,也应该引起我们对中国社会结构的 和对当下舆论环境的。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营养 探讨 引导 B.健康 反思 警惕 C.低劣 分析 判断 D.纯净 思考 重视

7.我从不怀疑“城市车”概念的 性,因为这是全世界都需要的东西:干净、简洁、低能源消耗。我们不是在 让“城市车”概念成真,而是必须让它实现。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超前

梦想 B.可行

尝试 C.实用

期待 D.科学

努力

8.中国人的历史知识,多半儿是从“讲史”中得来,有本事、有耐心抱着二十四史读下来的。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寥若晨星 B.历历可数 C.孤鸾寡鹤 D.光前绝后

9.电子书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将一定的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信息,通过数码方式 在以光、电、磁为介质的设备中,再借助 的设备来读取、复制和传输。A.存储 先进 B.记录 特定 C.保存 固有 D.记忆 专门

10.在现实生活中,做人的学问往往比做事的学问更具有实用价值、更重要也更难掌握。做事仅靠技术就能,做人则是一门弹性极强的艺术,讲求的是无法量化和 的分寸感。做事学一次即有毕业的可能,做人要活到老学到老,要一辈子下功夫。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独当一面 学习B.臻于佳境 复制 C.如鱼得水 把握 D.游刃有余 控制 [page] 参考答案

1.中公解析:本题答案选B。根据信息一,文段中“这样的”提示题干存在概括型正对应关系。分析可知,第一空是对前文的概括,由前文中的“越来越被„„所取代”可知文段说的是一种走向,与此对应,填“趋势”或“倾向”更合适,排除A、C。第二空,原文没有体现出“难以置信”的意思,且“眼花缭乱”与前文的“形形色色”相对应。

2.中公解析:本题答案为C。此题可从第二空入手。根据信息二,“带着 去拍摄,去体验„„”一句中,“去拍摄”与“去体验”结构相同,可判断文段存在顺承型正对应关系。这两个短语共同受“带着 ”修饰。对应后文的“令人敬畏”,四个选项中“敬意”最合适。再看一下第一空和第三空,“捕捉”和“沧桑”都符合句意。

3.中公解析:本题答案选B。根据信息二,三个“更„„的”结构相同,提示文段存在顺承型正对应。三者构成的是关系上的顺承,A、D两项显然不合乎这种顺承关系,排除。C项“手段”不符合文段的语体色彩,排除。

4.中公解析:本题答案为D。根据信息二,三个“有„„的„„”结构相同,提示文段存在顺承型正对应关系。由语意和关系不太容易得出答案,可考虑从词性入手。四个选项中除了“烙印”为名词,其他的都为动词,由此直接排除含有“烙印”的B、C。延续:照原来的样子继续下去。延绵:连续不断,指形态上的连贯。句中说的是残疾人事业与传统保持着连贯性,没有割断联系,而不是说完全照着传统的样子继续下去。故应选“延绵”。

5.中公解析:本题答案选B。“首当其冲”意为首先遭受攻击或遭遇灾害。不合句意,可首先排除D。根据信息三,“不仅„„而且”表递进关系,第二空的意思应比第一空更进一层。A、C两项不符合这个要求,排除。B项的“责无旁贷”对应前文的“应有之义”,且与“大有作为”构成关系上的顺承:人民法院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中不仅要承担起责任,而且可以做出一番很好的成绩。

6.中公解析:本题答案选B。根据信息一,文句中的转折词“但”提示了题干存在反义型逆对应关系,因此,“微博在中国的惊人繁荣让很多人„„充满乐观”与“一片水域蓝藻特别繁盛,并不是这里水质„„”构成反义对应。C项中的“低劣”代入题干后不符合这种反义对应的要求,故排除。根据“就好像一片水域蓝藻„„微博的商业成功,也应该引起„„”可知第二空、第三空应与前面“蓝藻”的比方相对应。由水域中蓝藻繁盛不代表水质好可推知,微博的商业成功反映出的也可能不是人们表面上所感觉到的好的事情。故填“反思”和“警惕”最合句意。

7.中公解析:本题答案为B。第一句为因果关系,“城市车”概念并不会由于全世界的需要而具有“超前性”和“科学性”,由此可排除A、D;第二句为并列关系,根据信息二,“不是„„而是”提示前后构成反义对应,句中“必须”意为“一定让它实现”,故所填的词的含义应为“可能实现也可能实现不了”,结合选项,“尝试”符合此意。

8.中公解析:本题答案为A。根据信息三,“多半儿”是个表数量的词,与“ ”构成背离对应。选项B、C、D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表达了“量”的概念,但A项“寥若晨星”中“寥”字与“多半儿”更能形成背离对应。C项中的“孤”、“寡”与B项中的“可数”表达的“量”太少而显极端,D项中的“光”、“绝”表达的意思过于绝对而不符合句意。9.中公解析:此题答案为B。本题结合材料背景进行考虑更容易得出答案。题干是对电子书下的一个定义。结合我们平时对电子书的认识,可以知道电子书是区别于传统纸质书的电子出版物,它不能直接阅读,而需借助电脑或掌上阅读器之类的设备。“先进”含义太笼统,不足以形容电子书需要电脑之类特有设备来阅读的特点,排除A;电脑或掌上阅读器并非电子书本身就有的,因此用“固有”也不合适,排除C。“记忆”不能与“在”搭配使用,排除D。

10.中公解析:此题答案为B。此题乍一看很不好判断哪个是正确答案,但如果我们跳出题目的范畴,从生活常识来判断就可以迅速确定答案为B。突破口在第二空,“做人„„讲求的是无法量化和 的分寸感”。运用我们的日常逻辑思维判断一下:做人的分寸感是“无法学习”的吗?答案是否定的,排除A。做人的分寸感是“无法把握”的吗?答案也为否,排除C。做人的分寸感是“无法控制”的吗?答案仍然为否,排除D。A、C、D三项都排除,答案为B。由此题我们也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到公务员考试是对大家的综合能力的测试,言语理解与表达题不是简单的语文题,所以大家在做言语理解与表达题时一定要打开思路,综合各方面信息进行思考。

安徽人事考试网 安徽公务员考试 安徽选调生考试 安徽政法干警考试 六安事业单位招聘 国考 招警 教师 村官 3支1扶 农信社 公选 军转 招考信息 报考指导 历年真题 备考资料 辅导课程 QQ群:76482382

(点击查看六安中公教育地址和电话)

篇3:《形式逻辑》练习题答案及逻辑知识

一、高中生物理论部分的知识逻辑

苏教版高中生物的课程标准符合学生正常的认识事物、认识世界的客观规律和发展过程。简而言之就是从微观到宏观, 从抽象到具体。知识点呈树状分布, 使得学生能接受生物学这一概念, 发现自然界表象下的科学原理, 通过初步的理论识记, 进而能够做到灵活运用。这里我们按照高中生物理论部分的知识配比, 由多到少呈倒金字塔排列, 具体地分析其内在逻辑性, 以及如何将这一重要思维联系体现到日常教学之中。

1.细胞生物学基础

细胞生物学是占到高中课程全部内容近四分之一的重要章节, 是高中生物知识理论体系的主干。其内容包括: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质与细胞器, 细胞的化学成分,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代谢蛋白质合成通过膜的转运过程, 并涵盖了部分微生物学与蓬勃发展的现代生物工程学。细胞生物学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向微动物、植物、生物三界的大门, 解释了众多人类无法用肉眼看到的自然现象, 为步入高中的学生认识生物的领域, 打下了科学理性而又细致严谨的基础。

2.动植物篇

主要内容是了解简单的植物解剖和生理构造, 以种子植物为重点。考点约占全部试题的百分之二十。主要有蒸腾作用和气体交换水分、组织和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光合作用、养料和矿物质的运输生长, 植物的发育生殖 (其中包括蕨类和苔藓) 。动物的主要考点是行为的体系, 从历年所占分值来看, 其内容少, 多与其他章节主干知识联系进行考查。

此处逻辑性也有体现, 例如, 在“神经体液调节”一章中, 根据课程安排和学生认知规律, 激素和神经调节内容应在之前做好铺垫, 弥补信息和思维的不足。这部分教学中还加入使用显微镜做实验和解剖技术讲解、现代观察与分析手段的应用等, 还明确要求对学生一般性科研能力的培养。比之前部分, 提出了要求学生掌握动手试验、分析试验数据和结果的初级科学研究手段与方法。

3.遗传变异与进化

遗传学一直是课程标准关注的重点, 与变异、突变和渐变, 孟德尔遗传定律相关的高考题型也一直是学生难以突破的重难点, 从本质上来分析, 这其实就是学生的逻辑思维遇到了一些障碍, 出现知识定向错误, 无法与前面基础的背景知识进行纵向联系, 此时更加体现了教学逻辑的必要性。

作为重点, 我们通过一个具体逻辑顺序实例来讨论一下。教材先对遗传学及进化理论进行了解释, 为介绍胚胎移植技术、克隆技术、胚胎切割、干细胞等生物技术埋下伏笔。有了遗传学三大规律、连锁与交换、伴性遗传的基本知识, 进而追溯原始生命的起源过程, 提出具有历史性重大意义的现代进化理论、人类起源的演绎和自然选择学说主要内容。学生就不难理解生物的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4.生物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与上述各章节一样, 宏观生态学在高中课本里的介绍也将科学思维的原则和生物学逻辑方法的原理贯穿始终。主要内容包括种群和群落概念, 类群生物之间的演化和自然生态平衡的关系。

例如, 探究“生物个体发育过程中物质的变化”的规律时, 强调高等植物受精卵细胞核内DNA总量变化与营养物质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并通过种子生命周期中的干重变化进行逻辑变化训练, 以加深学生对两个知识点的印象。

二、逻辑知识体系的建立方法

对于有明确学习目的的高中生, 系统的知识框架对他们尤为重要, 过多追求知识量无异于舍本逐末, 牺牲掉思维逻辑性的题海战术并不可取。通过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目录的研究, 梳理关系, 分清主次, 鼓励学生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分析问题。利用制作图表等方法, 提出假设, 推导结果, 看究竟违背了那些客观规律。通过比较和类推, 了解事物的根本属性。也就达到了培养科学探索和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逻辑能力的目的。

我们要从学生实际出发, 建立高效完善的逻辑思维模式, 打造灵活敏锐的逻辑知识体系是高中生物教学的最佳手段和终极目标。

南开大学张晓芒博士、复旦大学陈伟教授都曾经专门开设逻辑思维训练的公共选修课, 致力于启发和培养中国大学生逻辑能力。之所以需要在大学强调知识体系的逻辑性学习, 是因为现有的高中教学方式方法有待完善, 无法在知识量迅速扩充的高中阶段, 起到应有的训练学生逻辑演绎、系统思维的能力, 这也是近年来新课标、新教材努力改进的地方。

篇4:《形式逻辑》练习题答案及逻辑知识

关键词:知识三角;协同创新;知识与创新共同体(KICs)

中图分类号: G649.53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2-93-3

0 引言

近些年随着高校的不断扩大与发展,高校的职能已经从教育扩大到了研发与创新,而传统的发展模式已不能再适应新职能下的发展需求。虽然欧洲名校众多,也同样存在创新创业文化缺失、教学、研究与实践生产脱节的问题。为此,校企合作创新理论、三螺旋理论、区域创新体系与“知识三角”等理论应运而生。其中,“知识三角”理论在解释以大学为主体的协同创新具有专门独特优势。欧洲更依据“知识三角”逻辑进行了现代大学变革,以此推动欧洲创新体系的完善与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1 “知识三角”理论

所谓“知识三角”是指教育、研究与创新三大领域的形成三边良性互动的协同发展生态系统观。这一概念是2000年《里斯本战略》中首次提出的,区别于传统的教育、研究与创新各自在领域内部形成自循环的“自组织”模式,“知识三角”理论认为教育、研究与创新三大知识领域之间的关系并不仅仅是简单的叠加关系,而是遵循相互影响、协同发展的逻辑规律,呈现出“螺旋式”发展增长方式,一方面强调三边之间的相互影响、互动与再生协同增长,另一方面强调两两之间的双向互动,揭示了三者组建新稳定的生态系统对研发、创新活动的影响力。

引用经济学理论,教育、研究与创新所组建的“知识三角”系统,有利于产生“正外部性”。根据“知识三角”理论,教育与研究之间双边关系:教育是研究活动的基础,教育可以为研究输送人才,为R&D活动提供必要的劳动力投入;研究活动的发展反过来可以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教育与创新之间双边关系:教育是创新活动的基础与保障,教育活动可以提供创新型人才,也为创新产品提供潜在的使用者与消费者;创新活动反过来丰富教学资源,提供了新的硬件设施与教学方法,并对教育的发展提供新的方向。研究与创新之间的双边关系:创新活动可以为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加速研发过程;研究与发展也能够与为创新活动提供更完善的资源与环境。(见图1)因此,三者之间相互影响、协同发展,互为循环,存在明显的“正外部性”,这也正是“知识三角”提倡的“推动教育、研究与创新活动协同发展,追求社会利益最大化”。

2 “知识三角”逻辑的欧洲协同创新最新实践——KICs模式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欧盟逐渐认识到,欧洲经济结构体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何从当前的传统产业成功转型,是整个欧洲必须面临的严峻考验。为此,欧盟以《里斯本战略》为依托,在2008年创建了欧洲创新工学院(EIT),这一机构依照“知识三角”逻辑,整合其三边关系,在大学、企业与研究机构之间建立有效的联系,促进创新活动的生产与创新成果的转化,从而达到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不同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EIT不是某个高校,而是通过多个“知识与创新共同体”(KICs)组成。KICs成为了欧洲大学依据“知识三角”逻辑进行高校改革的新模式。

2010年,欧洲EIT启动了第一批知识与创新共同体,力图聚拢创新要素,促进知识流动,以提高欧洲经济体的可持续发展。最初启动的KICs模式仅包括气候变化知识与创新共同体(Climate-KIC)、未来信息技术知识与创新共同体(KIC ICT Labs)和可持续能源知识与创新共同体(KIC InnoEnergy)三大知识与创新共同体。此后,在2014年,EIT又陆续成立了健康生活与积极老龄化知识与创新共同体与原料安全知识与创新共同体两个KICs。预计在2016—2018年,将会在加工制造业、食品安全与交通领域各建立一个KICs。这些战略前沿领域的KICs的建立,将会促进高校、企业与研究机构之间的深层次协同,促进创新活动的产生与商品化,从而确保欧洲在这些领域的可持续性发展。

3 KICs的模式与模式特点

3.1 KICs的基本模式

在组成形式上,KIC由EIT董事会评选决定其合作伙伴组织,其中每个KIC至少要包含3个以上设在不同欧盟成员国的组织,其中至少包含一个企业与一所高校。此外,每个KIC也可以吸收一些非成员国的组织加盟共同体,但必须要征得董事会的同意。

在现有的KICs中既包括商业企业组织也包括非营利组织,其合作机构的组成比例各异。以欧盟首批发展的合作伙伴为例,其中Climate-KIC为非营利组织,KIC ICT Labs、KIC InnoEnergy属于企业。

在经费上,KIC在前四年的支出在5000万欧元到1亿欧元之间。这些经费约四分之一依靠EIT补助,四分之三左右需要每个KIC自身进行筹集,包括财政的自我增长与企业贡献等。从现有数据来看,在KICs组建的前三年内,欧盟对各个KIC的补助金额高达2.7亿欧元,并呈现连年增长的状态。这些经费通常用于KIC开展的日常活动与“价值增长行动”等,包括组建、管理活动,研究人才培养活动,知识产权管理,企业组建与孵化活动等。

3.2 KICs模式的特点

3.2.1 基于“知识三角”逻辑,促进知识生产组织间的联系

KICs从组建之初就重视知识生产组织间的联系,基于“知识三角”逻辑,全面整合高校、企业与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开展跨组织、跨专业的联合创新,增强知识生产组织间的联系,并通过资源共享与人才流动,实现新型产业迅速发展,以占领市场先机。从发展较早的首批KICs来看,经过五年的发展,这些知识与创新共同体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知识生产模式,见表2。

表2 欧盟首批KICs的知识生产模式

[KIC名称\&主要模式\&主要项目或共建中心\&Climate-KIC\&知识生产管道模式\&技术创新项目与技术开拓项目\&KIC ICT Labs\&项目联合资助模式\&实验室合作计划项目、测试平台及模拟项目、人员流动计划项目、先锋研究计划项目和创新网络建设项目等\&KIC InnoEnergy\&分布组建公建中心\&可再生能源、欧洲智能电网、可持续核能、智能节能建筑、电力储存技术与城市、清洁煤炭技术和化学能源等\&]

资料来源:本研究整理。

3.2.2 重视高等教育改革,强调高校的创新职能

高等教育改革是基于“知识三角”逻辑、发挥“知识三角”作用的重要环节,对加强科研人才培养、促进经济增长与提升产业竞争力方面拥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EIT特别重视高校的职能转变,培养新型创新人才。一方面,在博士培养教育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创新能力并进,积极开发创新思维能力,并为其建立良好的创新环境,帮助其在基于论文研究的同时开展商业创新活动。另一方面,在硕士培养教育方面,通过全面的教育模式下,整合创业教育,通过激化学生的创新思维,深化创新创业实践。此外,教育计划遵循“强有力的创业教育”、“创新型‘干中学课程”、“国际性和跨组织流动”与“联合推广战略”原则。人才的培养重视拥有“创造力技能与能力”、“创业技能和能力”、“研究技能与能力”、“知识转化技能与能力”、“诱导技能与能力”与“价值判断技能与能力”。

3.2.3 鼓励商业创新,推崇企业家创新精神

KICs在发展过程中重视企业发挥的重大作用,并且为商业创新制定了行动计划,有计划有组织的实现创新成果商业化,并且通过推崇企业家创新精神已强化欧洲的创新创业文化意识,发挥创新文化,形成创新型社会。主要行动计划见表3。

4 对我国协同创新工程建设的启示

“知识三角”逻辑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教育、研究与创新之间的“自组织循环”模式,从而更好地发挥知识生产过程中的“正外部性”。而从我国目前的协同创新中心发展来看,缺乏顶层设计 “知识三角”协同模式不完善与知识转移过程中的高校自主机制不健全等都是阻碍我国协同创新活动建设的重要问题。

4.1 加强顶层设计

加强顶层设计,就是要加强高校科研组织的顶层设计、加强组织资源配置的顶层设计与加强以高水平科研成果为导向激励机制的顶层设计。因此,应当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在政策上,坚持 “知识三角”逻辑,建设完善的“知识三角”生态系统,促进教育、研究与创新三大领域的协同合作与发展,并且规避三大领域之间的冲突与不一致。在体制上,整合教育、研究与创新三大领域,从重大社会问题入手,为三者之间协同开展创新活动提供新的项目。在管理上,完善教育、研究与创新的管理部门职能,深化“知识三角”的协同管理。在财政上,国家合理规划资本投入力度,保证 “知识三角”战略的实现。

4.2 完善“知识三角”协同模式

教育、研究与创新三大领域的协同合作与发展是保证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要素。通过加强完善“知识三角”协同模式,有利于发挥三者之间的“正外部性”效应。因此,应当在推动“知识三角”协同创新活动的同时,要注重协同模式建设。一方面促进高等教育机构参与企业、研究机构的研发工作,提升高校在创新活动中的贡献,并激发其“正外部性”的发挥;另一方面,注重企业与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深度,通过建立高校、企业与其他研究机构之间的知识联盟,消除合作的制度壁垒,充分发挥“协同放大”作用。

4.3 实现高校自主

知识转移过程中高校缺乏自治权是保障机制不健全的重要原因。因此,高校应当在享有制定自身发展战略与实施创新创业模式的充分自主能力。高校应当转变传统学术观念,消除协同壁垒,充分考虑学术、企业与商业价值之间的平衡,保证人才在学术界、企业界与其他社会部门之间的流动性。通过实现高校的自主权以保障“知识三角”三边互动的深层次保证,以达到整合和创建集大学、科研院所、企业和公共部门一体化的新型创新共同体的新要求。

参 考 文 献

[1] FERNANDO Hervas Soriano. Connecting the Dots:How to Strengthen the EU Knowledge Economy[R]. European Commission Joint Research Centre, 2011: 6, 12.

[2] 武学超.基于“知识三角”逻辑的欧洲大学改革与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14(2):60-65.

[3] 项杨雪.基于知识三角的高校协同创新过程机理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3.

[4] ALFRED Radauer, CHRIS Moddy. Study on the policy of the European Institute of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EIT) and its Knowledge and Innovation Communities (KICs) regard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R].2013.

[5] 张换兆,刘冠男.欧盟KICs对我国协同创新的启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3):6-10.

[6] EIT. EIT Triennial Work Programme 2015-2017—Making Innovation Happen[R].2014.

篇5:《法律逻辑学》练习题及答案

2、“甲班至少一半的同学是共青团员”,这个命题的主项是(同学),量项是(有的),它属于性质命题中的(特称肯定)命题。

3、x与y有M关系,若y与x一定没有M关系,则M是(反对称)关系。

4、根据对当关系,若命题“所有否定命题的谓项是不周延的”为真,则与之具有相同逻辑变项的命题(有的否定命题的谓项不是不周延的)必假。

5、“这块金属是能导电的”与“这块金属是不能导电的”之间具有(矛盾)关系。“李某是小学生”与“李某是中学生”之间具有(反对)关系。

6、若“任何一项监管制度都不是完美的”为真,则“监管制度”与“完美的”之间具有(全异)关系。

7、“有的杀人犯不是成年人”换质后可推出其隐含的命题为(有的杀人犯是未成年人)。

8、“所有犯罪都是非法行为”换位后可推出的命题为(有些非法行为是犯罪)。

二、单项选择题

1、在性质命题中,逻辑形式相同是指(④)相同。①主项和谓项②主项和量项③谓项和联项④量项和联项

2、性质命题主项与谓项的周延情况,取决于它的(①)。①逻辑常项②逻辑变项③语言形式④客观实际

3、若“所有P是S”和“有的S不是P”均真,则S与P之间具有(③)关系。①全同②交叉③S真包含P④S真包含于P

4、若“这本书是小说书”假,则(③)。①“这本书是日文词典”真②“这本书是英文词典”真③“这本书不是小说书”真④“这本书是地理书”假

5、当SEP假而SOP真时,则S与P之间的外延关系可能是(③)。①全同关系或交叉关系②真包含关系或真包含于关系

_

③真包含关系或交叉关系④真包含于关系或交叉关系

6、根据性质命题的相关知识,从SAP出发能推

出(④)。①SAP②SEP③SIP④SOP

7、下列命题中,主项和谓项不都周延的有(①)。①占空气五分之一的氧气不是不必要的②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③没有任何问题是可以解决得天衣无缝的 ④微生物并不都微小

8、几位教官谈论甲班的军训射击成绩。张教官:“这次军训时间太短,这个班没有谁的射击成绩会是优秀。”孙教官:“不会吧,有几个人以前训练过,他们的射击成绩会是优秀。”周教官:“我看班长就能打出优秀成绩。”若三位教官中只有一人说对,则可推出(①)。①全班所有人的射击成绩都不是优秀②班里有人的射击成绩是优秀③班长的射击成绩是优秀④班长的射击成绩不是优秀

三、多项选择题

1、下列概念间的关系中,属于反对称关系的有(②③)。①同一关系②属种关系③种属关系④交叉关系⑤全异关系

2、若SAP假且SOP真,则S与P具有(③④⑤)关系。①全同②真包含于③真包含④交叉⑤全异

3、对“小李是转业军人”和“小李不是转业军人”这两个性质命题,下述说法错误的有(①②④⑤)。①

不能同真,可以同假②不能同假,可以同真③不能同真,不能同假④必然同真,必然同假⑤可以同真,可以同假

4、以“所有基本粒子都有内部结构”为前提,不能推出(③⑤)。①基本粒子不是没有内部结构的②有内部结构的不都是基本粒子③基本粒子不是有内部结构的④有内部结构的通常是基本粒子 ⑤没有内部结构的是基本粒子

5、若概念S与概念P之间具有从属关系,则(②③④)。①SAP真②SAP真假不定 ③SEP假④SIP真⑤SOP真

6、下列命题中,主项、谓项不都周延的有(①③④⑤)。①并不是人人都有这样的机会②没有哪一个犯罪分子能侥幸逃脱③几乎所有同学都通过了这次考试④甲班1/3以上的同学报考了研究生⑤经营者提

供欺诈性服务的都应给予消费者双倍赔偿

7、下述对特称量项“有的”的解释中,错误的(①②④⑤)。①仅仅有一个②至多有一个③至少有一个④不只有一个⑤有且只有一个

篇6:《形式逻辑》练习题答案及逻辑知识

2013年安徽政法干警笔试辅导简章(面授)

2013年安徽政法干警笔试辅导简章(网校)

1.人类的和平共处是一个不可实现的理想,统计数字显示,自1945年以来,每天有12场战斗在进行,这包括大大小小的国际战争以及内战中的武力交战。以下哪项如果是真,最能对上述结论提出质疑? A.1945年以来至本世纪,国与国之间在外交上都表现出极大的克制,边境冲突也少有发生

B.现代战争讲究威慑而不是攻击,比如愈演愈烈的核军备竞赛以及由此而造成的东西方冷战

C.自从有人类以来,人类为争夺资源和领土的冲突一直都没有停止

D.20世纪60年代全世界总共爆发了30次战争,而到80年代爆发的战争总共还不到10次

2.工人对工作的不满意,不仅产生于工作环境和工资本身,而且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工人对工作的期望值与实际情况之间的差距。因此,大公司招聘员工,通过许愿来达到吸引工人的目的,是一种不明智的做法。从以上观点中可以推出下列哪项结论? Ⅰ.只要工人的期望值足够低,那么,不论工作本身如何,工人的满意程度都会很高

Ⅱ.只要工作环境舒适并且工资水平较高,那么不论工人期望值如何,工人都不会产生不满意的情绪

Ⅲ.随着工人期望值的增加,尽管企业有效地改善了工作环境、提高了员工待遇,员工的不满意情绪仍有可能得不到消除 A.只有Ⅰ B.只有Ⅱ C.只有Ⅲ D.只有Ⅰ、Ⅲ

3.条件一:任何在高速公路上运行的交通工具的时速必须超过60公里 条件二:自行车的最高时速是20公里

条件三:我的汽车只有逢双日才被允许在高速公路上驾驶 条件四:今天是12月22日

如果上述断定是真的,下面哪项断定也一定是真的? Ⅰ.自行车不允许在高速公路上行驶

Ⅱ.今天我的汽车仍然可能不被允许在高速公路上行驶 Ⅲ.如果我的汽车的时速超过60公里,那么当日肯定是逢双日 A.只有Ⅰ B.只有Ⅰ、Ⅱ C.只有Ⅰ、Ⅲ D.只有Ⅰ、Ⅱ、Ⅲ

4.元大公司开发的楼盘中所有户型都是400平方米以上的大户型,在400平方米以上的大户型中有50%是独栋别墅。只有购买了独栋别墅的业主才可以同时享受物业提供的24小时送餐服务和免费小区超市代购服务。

如果上述判定为真,并且事实上是李先生从元大公司购房后享有免费小区超市代购服务,则以下哪项一定为真? Ⅰ.李先生肯定可以享受物业提供的24小时送餐服务 Ⅱ.这套房子肯定是独栋别墅

Ⅲ.这套房子的面积肯定超过400平方米 A.只有Ⅰ B.只有Ⅱ C.只有Ⅲ D.只有Ⅰ、Ⅱ和Ⅲ

5.北京有一个非常受欢迎的火锅店,最近将一种菜的单价从过去的18元提高到20元,销售仍然不错。然而,在提价的一周之内,几个服务员陆续辞职不干了。下列哪项最能解释上述现象? A.菜品的提价对店员们的工资水平并没有影响 B.提高价格使该店不能继续保持良好的市场占有率 C.尽管提价了,该店的此种菜品仍然比其他店卖得便宜

D.菜价的提高并不能解决原材料涨价带来的利润下降问题,店主只好降低员工工资

1.【答案】D。解析:削弱型题目。题干的结论是“人类的和平共处是一个不可实现的理想”。如果D项为真,则说明世界范围内,战争呈减少趋势,表示人类的和平共处并非遥不可及,有力地削弱了题干的结论。A项只能说明国与国之间的冲突减少,没有说明内战是否减少,不能有力地削弱题干结论;B项与题干论证无关;C项支持了题干结论。

2.【答案】C。解析:结论型题目。由题干中第一句的“不仅„„而且„„”是一个联言命题,可以得出工人对工作的产生不满意的原因有工作环境、工资本身以及工人对工作的期望值与实际情况之间的差距,故I、II均不正确,排除选项A、B、D。

3.【答案】B。解析:根据条件一和条件二,I肯定成立。根据条件一、三可得,我的汽车被允许在高速公路上驾驶→今天是双日,但如果今天我的汽车时速没有达到60公里,则不能被允许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即II正确。III不一定成立,汽车时速超过60公里,也可能是在非高速公路上行驶,对日期也没有限制。故答案选B。

4.【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的第二句可知,“购买了独栋别墅”是同时享受“24小时送餐服务”和“免费小区超市代购服务”的必要条件,由题干中的信息可知,李先生享有免费小区超市代购服务,但并不一定同时享有“24小时送餐服务”,故I、II不一定为真;根据“元大公司开发的楼盘中所有户型都是400平方米以上”和“李先生从元大公司购房”可推出III,故答案选C。

5.【答案】D。解析:解释型题目。要解释的现象是菜的单价提高了,但服务员却辞职了。A、B、C三项的解释都不能说明菜价提高与员工切身利益之间有关联,只有D项的解释最合理。尽管菜价上涨,但这“并不能解决原材料涨价带来的利润下降问题”,店主降低员工工资,触及了员工的切身利益,所以他们陆续辞职。

更多信息查看安徽人事考试网 安徽政法干警考试网

篇7:《形式逻辑》练习题答案及逻辑知识

要地位。但又因为逻辑判断题灵活多变,难度颇高,因此也常常令很多考生感到

头疼不已。其实逻辑判断考题并非真的无规律可循,无方法可解。逻辑判断的内

容尽管涉及自然和社会的各个领域,但并非考核这些领域的专业知识;尽管它的目的是考核考生的分析、综合、理解、概括、判断、推理、论证、类比等逻辑思

维能力,但是其实并不需要特别专业的逻辑学知识。

1.某单位共有20名工作人员。

(1)有人是本科学历;

(2)单位的负责人不是本科学历;

(3)有人不是本科学历。

上述三个判断中只有一个是真的。

以下哪项正确表示了该单位具有本科学历的工作人员的人数()

A.20个人都是本科学历

B.只有1个人是本科学历

C.20个人都不是本科学历

D.只有1个人不是本科学历

2.日本电器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十分畅销。进入90年代以来,人民币对

西方主要货币(包括日元)汇率不断下调,这样会使进入我国市场的日本电器人民

币价格上升。然而,日产电器在中国的销量却并未因此下降。

以下哪项最能解释日产电器销量居高不下的原因?()。

A.日本国内电器生产厂家把成本的增幅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B.日本电器生产厂家成本增幅比我国国产电器增幅小

C.尽管目前日本电器销量未下降,未来两三年内就会显现下降趋势

D.我国消费者更加注重日产电器的优秀质量,弥补了价格上涨的不利局面

3.根据男婴出生率,甲和乙展开了辩论。甲认为在新生婴儿中,男婴的出生

率总是摆动于22/43这个数值,而不是1/2,乙认为不对,许多资料都表明,多

数国家和地区,例如苏联、日本、美国、西德心脏我们国家的台湾,都是女人比

男人多。可见,认为男婴出生率总在22/43上下波动是不成立的。

试分析甲乙的对话,指出下列哪一个选项能说明甲或乙的逻辑错误?()

A、甲所说的统计规律不存在B、甲的统计调查不符合科学

C、乙的资料不可信

D、乙混淆了概念

4.某大学学生会换届选举,张华和其他四个竞选者报名竞选学生会主席一

职。其他四个竞选者都没有同时具备张华所有的优点。

从以上断定能合乎逻辑地得出以下哪项结论()

A.其他四个竞选者都有一些缺点

B.张华是最优秀的学生,具备当选学生会主席的条件

C.其他四个竞选者都有不如张华的地方

D.张华具有其他四个竞选者的所有优点

5.有人说看电视会影响小学生的学习,可是对一所学校的调查发现,该校看

电视时间较长的学生比看电视时间较短的学生的学习成绩好。由此看来,看电视

不会影响小学生的学习。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面的推论()

A.该被调查学校的代表性不强

B.看电视可以开阔小学生的视野,增长他们的见识,有助于学习

C.该学校小学生的父母经常让孩子看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电视节目

D.该学校小学生的父母只在孩子取得了好成绩的时候才允许他们看电视

浙江公务员考试网提供参考答案及解析:

1.A【解析】根据直言命题的对当关系可知,(1)可以表示为SIP,(2)可以

表示为SeP,(3)可以表示为SOP。其中,(1)和(3)构成下反对关系,二者不能同

假(必有一真),但是可以同真。又因为三个判断中只有一个人说真话,所以(1)

和(3)中必有一真,则(2)必为假,即“单位的负责人是本科学历”为真。据此可

知,(1)真,(3)假,即有人是本科学历,但没有人不是本科学历,所以20个人

都是本科学历,A项正确。

2.D【解析】由材料可知,材料重在分析销量居高不下的原因,但只涉及一

方面,即商品价格。而消费者购买日本电器的原因在于其商品质量,所以价格不

是影响日本电器在中国销量的主要因素。A项没有根本解释题目中现象产生的原

因,B项属于干扰项,我们必须认清“涨幅”的含义,这个概念必须依托于基数,C项属于臆测,所以D项最为合理。

3.D【解析】甲说的是“男婴的出生率略高于女婴”,而乙用来反驳甲的论

据是“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是女人比男人多”。这个反驳是不成立的。“男婴的出

生率略高于女婴”并不意味着“男人一定多于女人”,因为还有男婴、女婴的存

活率、男人女人的相对寿命等众多因素。所以,乙的反驳实际上混淆了概念。没

有证据去断定选项A、B、C的正误。

4.C【解析】由“其他四个竞选者都没有同时具备张华所有的优点”可知,对于张华的某些优点,其他四个竞选者是不具备的,即“其他竞选者都有不如张

华的地方”,因此C项正确。

5.D【解析】题干的论点为:看电视不会影响小学生的学习,即看电视也能

篇8:《形式逻辑》练习题答案及逻辑知识

数学是系统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前面的知识掌握得不好,要想学好后面的知识是比较困难的。新知识是从旧知识的内容发展起来的,教师在备课时,要明确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把握知识的逻辑关系,结合学生的实际和具体的教学条件,对教材中的内容予以处理。

[案例一]:比的基本性质

在进行《比的基本性质》的教学时,如果仅仅通过举一些例子来探究比的基本性质,学生的认知结构是不完整的。教师首先从除法、分数、比的关系入手,让学生把12÷4,转化为,再转化为12:4,感知这三部分知识的紧密联系。然后教师风趣地说:“这三部分知识就好比三胞胎兄弟一样,大哥(除法)有一个商不变的性质;二哥(分数)也有一个分数的基本性质;大家猜想一下小弟(比)会有什么性质呢?”学生不难得出可能也有跟除法、分数相类似的性质,即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比值不变。接着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验证,有的举例子进行验证,有的直接把比看成分数形式进行说明。经过比较,学生进一步认清除法、分数、比这三部分知识间的关系,形成了系统的知识结构,为今后灵活运用数学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案例二]:按比分配

实施层次1

师:我们先做一个智力闯关的游戏,男生、女生各选两名代表参赛,胜利的一方将获得我精心准备的大奖(学生选代表)。

课件出示题目:

智力第一关:将12:9和25:100化简。

智力第二关:王叔叔家大卧室的面积是30m2,小卧室的面积是25m2,大卧室和小卧室的面积比是多少?

智力第三关:把10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5份,这样的2份占这根绳子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米?

学生代表回答问题:……

师:两队的代表都不错,都回答对了问题,两队是并列第一,老师这里有18支笔的奖品该如何进行分配呢(板书:平均分18÷2=9支)?

教师:实际上,我们以前所学的平均分成2份就是把一个数量按1:1进行分配(板书1:1)。能具体说说把18支铅笔按1:1分给两个队的意义是什么吗(学生相互交流,体会平均分和比之间的关系)?

实施层次2

师:两个队并列第一时我们可以把奖品按1:1分配,如果两个队分获冠军和亚军,我们还按1:1分配这18支铅笔,大家觉得怎么样?

生:不合理。

师:那么,你觉得按几比几分配比较合理呢?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制订一个冠、亚军奖品的分配标准,然后分别计算各得到多少支铅笔。

师:看来,生活当中,有些问题只用平均分来解决可能不太合理,往往还要按比来分配(板书课题)。

从平均分这种特殊的按比分配到一般的按比分配,沟通了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感受到按比分配的价值,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知识链。旧知识的平均分和新知识的按比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通过一个活动情境,学生已经悄然完成了比较的过程,并借助平均分来学习按比分配。

[案例三]:乘法分配律

学生已经认识了乘法分配律:(a+b)c=ac+bc或(a-b)c=ac-bc。

在计算时学生遇到(51+17)÷17这样一道题,他们发现这样做十分简便:

(51+17)÷17=51÷17+17÷17=3+1=4。

因而想到48÷(12+4)也可以这样算:48÷(12+4)=48÷12+48÷4=4+12=16。

这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

师:48÷(12+4)=48÷16=3和48÷(12+4)=48÷12+48÷4=4+12=16这两种算法,哪一种是正确的?显然第二种解法是错误的。

师:有什么疑问吗?

生1:为什么(51+17)÷17可以像乘法分配律那样做,而48÷(12+4)就不等于48÷12+48÷4了呢?

生2:(51+17)÷17=51÷17+17÷17这样做有没有道理呢?

生3:有没有除法分配律?

一连串的疑问为深入探究提供了动力,最后经过反复比较讨论,学生明白了乘法分配律不适用于除法。(51+17)÷17可以等于51÷17+17÷17,是因为根据除法的性质,把两个数的和按17来平均分,可以等于把这两个数分别按17来平均分,最后把分得的数合起来。

48÷(12+4)不等于48÷12+48÷4,是因为48÷(12+4)和48÷12+48÷4平均分的标准发生了变化。

学生在比较思考的过程中,不断提出自己的质疑,然后,老师引导学生一起探寻问题的规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提高了认识,不但避免了今后的计算错误,而且培养了一种严谨认真的态度。通过对比,明确异同,排除了负迁移的干扰,巩固了正迁移的成果,学生对于乘法分配律的理解也更深入、更清楚了。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形式逻辑》练习题答案及逻辑知识】相关文章:

形式逻辑复习题05-17

数字逻辑习题四答案06-14

形式逻辑试题06-16

形式逻辑内容范文06-03

形式逻辑复习概念07-21

逻辑学复习题及其答案04-27

形式逻辑科学素养论文04-20

形式逻辑的相关概念08-31

逻辑感测试题目及答案01-14

公务员逻辑问题及答案04-28

上一篇:通风隐患排查方案下一篇:2023-2027年中国皮制手袋行业研究及投资策略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