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护理常规

2024-05-20

管道护理常规(精选三篇)

管道护理常规 篇1

某核电工程3MX常规岛中的主蒸汽、高压给水是连接核岛和常规岛的通道, 其焊接质量直接影响整台机组的正常运行, 而机组是否能正常运行又影响反应堆正常的运行, 所以焊接质量要求之高是常规火电所不能比拟的。这些管道主要包括主蒸汽系统、旁路蒸汽系统、第2级再热蒸汽系统和高压给水系统等。

2焊接前准备

2.1施工图纸及其它技术资料齐全

2.2已对施工用图纸进行会审, 所有焊接问题已澄清, 确定可以施工。

2.3焊接方案、质量计划已经编制, 并经审核。

2.4制造厂所供材料、部件齐全且进货检验合格。

2.5焊接设备及仪表在标定有效期内, 焊接材料质保书齐全, 且经验收合格, 质保Q3级及以上物项所用焊材已做复验合格。

2.6机工具已准备齐全并确认完好, 可随时使用。

2.7各相关施工人员及质量安全人员已到位, 职责明确。

2.8已按DL/T868-2004《焊接工艺评定规程》的规定进行了焊接工艺评定。

2.9焊工及热处理工具备相应的上岗资格。

2.10无损检测人员具备相应资格。

2.11现场焊接条件具备。

2.12焊接环境

(1) 允许进行焊接操作的最低环境温度为-5℃, 湿度应在90%以下。 (2) 应采取措施减小焊接场所的风力, SMAW时风速不大于8m/s, GTAW时, 风速不大于2m/s。 (3) 焊接场所应该具有防潮、防雨、防雪设施。 (4) 管内不得有穿堂风。

2.13焊接材料:焊条、焊丝、氩气应有制造厂质量合格证书, 并经检验, 质量符合技术要求, 焊条使用前须按规定的要求进行烘焙, 焊材的使用应严格按制定的《焊材管理制度》执行。

3焊接

3.1坡口准备

焊件经下料及坡口加工后按下列要求进行检查, 合格后方可进行组对。 (1) 淬硬性较大的钢材如使用火焰切割下料开坡口, 应除去坡口表面热影响区3~5mm的热淬硬层。 (2) 坡口处母材无裂纹、重皮及毛刺等缺陷。 (3) 坡口加工符合图样要求。焊件在组装前应将坡口表面及附近母材内、外壁的油、漆、垢、锈等清理干净, 直至发出金属光泽。清理范围规定如下:a.对接焊口:每侧各为15~25mm。b.角接接头焊口:焊角K值+10mm。

3.2对口

3.2.1对口骑马铁的焊接

对口骑马铁可使用沿圆周均匀分布的四块或更多块20g、#20、Q235A等与母材同类别材质的钢板。

3.2.2点固焊时, 其焊接材料、焊接工艺、焊工和预热温度等应与正式施焊时相同。

3.2.3对口时, 当出现特殊情况可采用塞块, 点固塞块时其方法与骑马铁的焊接相同, 但必须注意, 用GTAW焊完后, 必须去除塞块, 最后须用磨光机去焊疤。

3.2.4对口一般应做到内壁齐平, 如有错口则其局部错口值不应超过壁厚的10%, 且不大于1mm;外壁错口≤10%δ且≤4mm。当超过上述范围时, 可按照相关规程规定进行处理。

3.2.5对口时, 不得强行组对。

3.3预热

3.3.1壁厚:δ≥26mm的焊口需进行100~200℃预热。

3.3.2焊接工艺评定要求预热的, 其相应的现场焊口也需预热, 其预热参数见焊接工艺卡。

3.3.3预热区应扩大到待焊接头周围较大的范围内 (距焊缝至少50mm) 以免产生过大的温度梯度。

3.4焊接

3.4.1焊前由技术人员对开工项目进行技术、安全交底, 焊工经交底后才允许上岗操作。

3.4.2焊工对钳工的对口工作质量进行监督, 不符合要求应拒绝施工。

3.4.3现场焊接时, 具体工艺参数照相应的焊接工艺卡片。

3.4.4为减少焊接变形和接头缺陷, 直径大于194mm的管子对接焊口宜采用两人对称焊接。

3.4.5施焊过程中, 层间温度应不低于规定的预热温度的下限, 且不高于350℃。

3.4.6施焊中应特别注意引弧、收弧的质量, 收弧时应将熔池填满, 采用多层多道焊时接头应错开;点固焊不得有任何缺陷, 如果出现, 必须全部去除并应移位重焊;氩弧焊检查完成后应立即进行次层的焊接, 摆动焊宽度不大于所用焊条直径的3~5倍;单层焊道厚度不大于所用焊条直径加2mm, 严禁使用已受潮的焊条和生锈的焊丝。

3.4.7施焊过程中除工艺和检验上要求分次焊接外, 应连续完成。若被迫中断时, 应采取防止裂纹产生的措施 (如后热、缓冷、保温等) 。再焊时应仔细检查并确认无裂纹后, 方可按照工艺要求继续施焊。

3.4.8焊接管道焊口时, 严禁在支吊架上接地, 反之亦然;在焊接阀门两头的焊口时, 接地应该在与焊口同一侧的管道上。

3.4.9焊工在焊口完毕后, 应100%仔细检查焊口外观, 及时清理飞溅、焊渣及其他杂物, 发现表面缺陷应及时处理, 自检合格后打上焊工本人钢印。

3.5热处理

3.5.1壁厚:δ>25mm的焊口需进行焊后热处理, 其热处理工艺参数见热处理工艺卡。

3.5.2焊接工艺评定需做热处理的, 其相应的现场焊口也需做热处理。

3.5.3热处理工应把电脑自动记录的热处理温度变化曲线保存好, 经自检合格后交热处理技术员或焊接技术员。电脑自动记录的预热温度变化也以同样的方法保存。

3.6焊缝的无损检验、评定要按照DL/T821和DL/T820-2002等相关标准执行。

3.7焊接接头有超过标准缺陷时, 可采取挖补方式返修。但同一位置上挖补次数一般不得超过两次, 并应遵守下列规定:

3.7.1彻底清楚缺陷。

3.7.2补焊时, 应参照正常施工的工艺要求进行。

3.7.3需进行热处理的焊接接头, 返修后应重做热处理。

3.8不得对焊接接头进行加热校正。

4技术要求

4.1符合图纸设计及技术要求

4.2符合DL/T869-2004《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

5质量控制点

5.1停工待检点。按分项工程分别设立首只焊口的停工待检点, 进行射线或超声波检验合格后, 才可以进行下只焊口的焊接。对于δ=66mm的焊口要采用分层RT检验。

5.2焊接变形。管件焊接角变形允许范围如下:

管径<100mm, 偏差值 (mm) ≯1/100;管径≥100mm, 偏差值≯3/200

5.3外观质量。焊缝边缘应圆滑过渡到母材, 焊缝外形尺寸应符合DL/T869-2004规范中的表7的规定。表露缺陷允许范围见DL/T869-2004规范中的表9.

5.4焊缝内部质量。焊缝的无损探伤检验及结果的评定应按照DL/T821《钢制承压管道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验技术规程》及DL/T820-2002《管道焊接接头超声波检验技术规程》进。

摘要:针对某核电厂常规岛的主蒸汽管道和高压给水安装, 提出了适用的焊接工艺。

关键词:主蒸汽,高压给水,管道,焊接,工艺

参考文献

[1]DL/T869-2004《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

[2]DL/T868-2004《焊接工艺评定规程》

[3]DL/T679-1999《焊工技术考核规程》

[4]主蒸汽、高压给水、旁路蒸汽、第2级再热器加热蒸汽管道的系统图及安装图。

管道护理常规 篇2

氧气吸入疗法是供给病人氧气,通过给氧,可提高肺泡内氧分压,纠正由各种原因所造成的缺氧状态,促进代谢。它是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一种治疗方法。1.根据病情取舒适体位。

2.检查输氧装置连接是否正确及是否漏气。3.管道护理

(1)妥善固定:要求位置得当,有利于病人活动,注重美观。(2)保持管道通畅,保证病人有效吸氧。a.每日用生理盐水棉签清洁鼻腔。

b.输氧过程中防止管道扭曲、折叠、受压、脱落,并告知病人及家属保持管道通畅的重要性及配合要点。(3)每日更换输氧装置的湿化瓶、湿化液。(4)湿化瓶内盛无菌注射用水或蒸馏水1|2-2|3满。(5)换下的输氧装置按医疗废物处理。

4.输氧期间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缺氧症状有无改善等。5.做好防火、防油、防热、防震等用氧安全工作及相关的注意事项。

胸腔闭式引流管护理常规

胸腔闭式引流是在胸膜腔内放置引流管,又不与大气相通,以排出胸膜腔内的气体和液体,重建胸膜腔负压,维持纵膈的正常位置,促进肺膨胀的方法。常用于外伤性或自发性气胸、血胸、脓胸及心胸手术后。

1.管道护理

(1)妥善固定:引流瓶置于低于胸腔穿刺口平面60-100CM,妥善固定于床旁。

(2)保持密闭:检查引流装置管道连接是否正确、密闭,胸膜腔闭式引流长管应浸入水面3-4CM。

(3)保持通畅:避免引流管扭曲、折叠、受压,定时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捏,或遵医嘱负压吸引,心包纵膈引流保持低负压引流。

(4)严格无菌操作:每天更换引流瓶及引流瓶内的液体,更换前双钳夹闭引流管,引流瓶内装500ML无菌生理盐水并标明刻度,勿使瓶内液体超过其容积的五分之三,脓胸病人根据需要随时更换。更换后观察长管水柱波动情况。保持引流口处辅料干燥,随湿随换,更换引流瓶及敷料时严格无菌操作。

2.病情观察

(1)观察引流液性质、颜色、量,并详细记录,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观察病人胸闷、气促、呼吸困难、皮下气肿等症状有无缓解。

(3)观察胸腔闭式引流瓶内的水柱波动情况,水柱波动表示引流通畅,反应死腔的大小与胸膜腔负压大小。一般情况下水柱上下波动约4-6CM。

(4)观察引流装置管道连接是否正确、密闭。3.记录24H引流量并记录。4.健康指导

(1)指导病人取半卧位,以利于引流。

(2)指导病人做深呼吸,咳嗽运动及变换体位,以利于胸膜腔内气体和液体的排出。

(3)搬运病人时双钳夹闭各引流管。(4)病人下地行走时引流瓶不超过膝关节。(5)防止引流管脱出胸腔或衔接处脱落。5.拔管

(1)拔管指征:一般引流48-72H后,临床观察无气体逸出,或引流量明显减少且颜色变浅,24H小于50ML,脓液小于10ML,胸部X片提示肺膨胀、良好无漏气。病人无呼吸困难,即可拔管。

(2)拔管前行胸部X光透视。

(3)拔管后观察病人有无胸闷、气促,引流口有无渗液、漏气、皮下气肿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鼻饲病人护理常规

鼻饲法是将胃管经鼻腔插入胃内,从管内灌注流质食物、药物和水分的方法。适用于不能或不允许由口腔进食的病人、拒绝进食的病人,早产婴和病情危重的婴幼儿等。1.管道护理

(1)妥善固定鼻饲管,防止脱落,确保鼻饲管在胃内。(2)每次注食前需用注射器进行抽吸,见有胃液抽出,再注入少量温开水,缓慢灌注鼻饲液或药液。鼻饲液的温度为38-40度,每次鼻饲量不超过200ML,间隔时间不少于2小时,注食后再注入少量温开水以冲洗胃管。

(3)胃管开口端反折,用纱布包好,再用别针固定于病员枕旁。每日更换固定胃管的胶布。2.每日行口腔护理两次。

3.每周更换胃管一次。(当晚最后一次灌食后拔出,次日晨从另侧鼻孔插入)

(1)用纱布环绕近鼻孔处胃管,嘱病员深呼吸,在病人吸气时拔管,边拔边用纱布擦拭胃管,到咽喉处快速拔出。

(2)清洁病人口腔、鼻腔及面部,擦去胶布痕迹,协助漱口。

胃肠减压护理常规

胃肠加压是应用负压的原理,通过胃管及减压装置抽吸胃肠道内的积气积液。常用于解除和缓解各种原因所致的肠梗阻,或用作消化道及腹部较大手术前的准备,以减少胃肠胀气增加手术安全,以预防术后腹胀,减少缝线张力和切口疼痛,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促进消化道功能恢复。1.管道的护理

(1)保持胃管通畅:定时挤捏胃管,防止胃内容物堵塞管道,必要时酌情调整胃管位置或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2)向病人及家属交代注意事项:防止管道扭曲、折叠、受压,嘱其不能自行拔出胃管。

(3)保持胃肠加压器呈负压状态,以确保有效减压。(4)妥善固定胃管及胃肠减压器,检查胃管插入长度是否符合要求,固定胃管的胶布如有污染或脱落随时更换,以确保胃管在胃内。

2.口腔护理:留置胃管期间,病人容易感到口干、有异味、喉咙痛,应每天行口腔护理2次,同时指导病人多用温水漱口,以保持口腔清洁湿润、无异味。

3.鼓励病人每日做深呼吸或遵医嘱雾化吸入防止肺部感染。4.准确记录胃液的颜色、性状及量。一般胃部手术后12-24H内胃液可呈咖啡色或暗红色,如24H后有鲜红色液吸出,应停止负压吸引,保留胃管,通知医生并协助处理,并将24H的统计结果记录。

5.胃肠减压期间应禁食水,必须经口服药时,可舌下含化或研碎调水后注入,注入后夹管min,以免将药物吸出,影响疗效。

6.胃肠加压期间应严密观察腹部体征的变化,如果胃液引出较多,呈草绿色,提示肠道有梗阻应继续减压;如果病人腹胀缓解,胃液逐渐减少,肛门排气,提示肠功能恢复,遵医嘱停止胃肠减压,拔管。

腹腔引流护理常规

腹腔引流是在腹腔内置一引流物(引流管或引流条)将体液等引流到体外的一种引流术。目的是:预防血液、消化液、渗出液等在腹腔或手术野内蓄积,以免组织损伤继发感染,排除腹腔脓肿或脓液和坏死组织,防止感染扩散,促进炎症早日消退,促使手术野死腔缩小或闭合,保证缝合部位的良好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管道护理

(1)保证通畅:每日多次从上而下挤捏管道保持通畅,若引流管被脓液或血凝块堵塞,用空针向外抽吸,不可向内冲洗,避免逆行感染。(2)妥善固定:妥善固定引流管和引流袋,防止引流管扭曲折叠、压迫或滑脱,并告知病人及家属妥善固定的重要性和配合要点。(3)严格无菌操作:每日更换引流袋一次,并严格无菌操作技术,并指导病人平卧时引流管的高度不能高于腋中线,站立或活动时应低于伤口平面,有利于引流,防止逆行感染。

2.引流口护理:保持引流口敷料清洁干燥。若有渗血、渗液及时更换引流口敷料。若渗液对皮肤有刺激应在引流口周围涂凡士林保护皮肤。

3.观察:(1)引流液的颜色、性状、量、气味,有无残渣、絮状物等,并注意引流液质和量的逐日变化。(2)观察腹部体征,及早发现腹膜炎的表现。(3)观察引流管周围的皮肤,有无红肿、破溃,观察引流液是否外漏或渗出。

4.保持引流有效:防止受压、脱落,定时挤捏引流管保持通畅。5.记录24h引流量。

6.及早发现腹腔引流的并发症:如感染、出血、慢性窦道形成、损伤。引流管脱落等。

骨质疏松的常规护理方法 篇3

1、药物护理方法如果骨质疏松者体内代谢异常,可以用药物进行调整,如果老年性骨质疏松者存在着骨钙的丢失和某些维生素的缺乏,可以服用一定量的钙制剂和维生素制剂,来补充体内的不足。

2、激素护理方法严格地讲,激素治疗也属于药物护理方法,但有其特殊性。老年骨质疏松的治疗所用的激素不同于常用的固醇类激素,而是性激素(如雄激素、雌激素)。性激素可刺激骨骼的形成,减少骨质分解,达到治疗骨质疏松的目的。对于女性绝经后产生的骨质疏松,性激素的治疗更为重要和有效。

3、物理护理方法简称理疗,是将声、光、电等现代化理疗仪器作用于人体及骨骼之上,促进骨骼形成。主要是通过超声波、超短波、磁疗热疗等。

4、体育护理方法简称体疗,是通过体育运动调节全身代谢状态,改善骨骼血液循环状况。增加外力对骨骼的刺激,从而缓解骨质疏松。对于长期从事室内工作者,应该每天至少保持2小时的户外体育锻炼,最好做一些个人有兴趣的运动项目,如网球、门球、地掷球等。运动的强度一定要因人而异,如果体能较好者,运动量可适当加大,较大的运动量可以刺激骨钙的吸收,骨皮质增厚,

上一篇:预习出精彩的数学课堂下一篇:戏曲脸谱走进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