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手术护理常规

2024-05-22

腹部手术护理常规(精选8篇)

篇1:腹部手术护理常规

腹部外伤性多脏器损伤护理常规

㈠观察要点

⒈严密监测患者意识情况,P、R、BP、CVP、尿量、肢体温度、颜色,注意有无休克的表现。

⒉观察气道是否通畅,注意呼吸的形态及频率。

⒊观察腹痛的特征、无腹膜刺激症,判断是实质脏器损伤还是空腔脏器损伤。⒋观察患者的体位及局部软组织损伤、肢体活动情况。㈡护理要点

⒈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异物;吸氧;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予以人工呼吸。

⒉迅速补充血容量:快速建立静脉通道2~3条,以上肢静脉为宜(1路扩容输血输液、1路滴注或推注各种药物),必要时行深静脉置管。⒊体位:抬高下肢15°~20°;合并休克者,取休克卧位(抬高头胸部10°~20°,抬高下肢20°~30°)。

⒋遵医嘱立即行备皮、皮试、合血、导尿、胃肠减压等,协助做好术前准备。⒌术后护理:

⑴体位:根据麻醉方式,采取必要的体位,6小时后可取半卧位; ⑵遵医嘱准确给药、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⑶严格记录24h尿量,观察尿量颜色,并做好护理记录;

⑷切口护理:定时观察敷料,是否有出血及不正常分泌物,敷料被浸湿时注意其颜色、性质及量,并及时更换敷料保持干燥,并做好记录;

⑸疼痛护理:如采取合适体位、遵医嘱使用止痛剂、辅助疗法等;

⑹引流管的护理:明确各种引流管的位置及作用,妥善固定和保护引流管,保持引流管通畅,密切观察引流物的颜色、性质、量,并做好记录;定时更换引流袋。

⑺评估肠蠕动恢复情况,据情况鼓励适当活动。⒍做好基础护理,预防感染:

⑴病室定期通风换气,进行空气消毒;留置氧气管、胃管、导尿管按相应常规护理。

⑵口腔护理2次/d,协助翻身、拍背,指导咳嗽咳痰,及时吸痰,防止肺部感染。⒎饮食护理:根据患者具体病情指导饮食。

⒏心理护理:鼓励开导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㈢指导要点

⒈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疏导,减轻焦虑情绪。⒉适当休息,注意锻炼,促进康复。⒊告知患者饮食注意事项。

⒋告知患者若有不明原因的发热(>38℃)或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不适应及时就诊。

篇2:腹部手术护理常规

(一)立即通知医生的同时,应早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补充血容量。尽量使用套管针或选用九号头皮针,必要时建立两条静脉通路。

(二)遵医嘱静脉给予各种止血药物,706代血浆、全血等。

(三)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用心电监护仪测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根据生命体征情况,遵医嘱应用升压药物,必要时微量泵注入。

(四)协助医生做腹腔穿刺,以明确诊断。

(五)遵医嘱行胃肠减压并保持通畅,注意观察引流液颜色及量,嘱患者禁食水。

(六)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取平卧位,以保证脑部供血。保持室内安静、清洁、空气清新。注意为患者保暖。

(七)遵医嘱做好术前准备、备皮、注射前药物,待手术。

篇3: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护理

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是腹部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 其引发原因很多, 包括肥胖、年龄、高频电刀的使用等。切口液化导致切口裂开, 延迟愈合, 甚至引起感染, 经久不愈, 常给患者带来各种严重负担, 因此, 护士早期发现、正确判断及正确的护理至关重要。

切口脂肪液化与肥胖、高龄、高频电刀的应用有一定的关系, 另外术中切口暴露时间过长, 在机械作用下脂肪组织易发生氧化分解, 引起无菌性炎症, 是脂肪组织发生液化。因此在护理此类术后患者时应了解患者年龄, 体质是否肥胖, 特别是腹部脂肪是否肥厚, 术中是否使用了高频电刀, 切口暴露时间长短等, 对发生脂肪液化的高危人群, 术后护理时应严密观察切口敷料是否干燥, 切口有无渗液, 一旦发现有渗液或敷料潮湿, 及时报告医生, 并准备红外线灯、碘酒、纱布条、庆大霉素、生理盐水等, 以便协助医生做好局部处理工作, 另外因切口液化易继发感染, 因此换药时要严格操作规程, 动作应快、时间不宜过长, 减少细菌入侵, 预防交叉感染, 促进切口愈合。

如果出现切口液化、愈合不良的情况, 患者往往认为是切口感染, 产生紧张、恐惧、焦虑等情绪, 担心切口裂开不愈合, 惧怕第二次缝合的疼痛, 害怕延长住院时间及增加经济负担等。护士应态度和蔼, 向患者说明切口液化不是切口感染, 每次换药时将切口情况好转的信息反馈给患者及家属。

篇4:腹部外科手术后疼痛护理

【关键词】 腹部外科;术后疼痛;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37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166-02

手术是临床治疗腹部疾病的重要方案之一,尤其是外科疾病,手术是治愈的唯一手段。但是手术后疼痛对患者的病情的恢复造成的严重的影响[1],很多患者对疼痛较为敏感,难以忍受,因此临床需要谨慎对待。笔者通过长年的外科一线工作总结出综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的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现笔者将具体研究经过整理总结,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为了更好的完成本次研究,选择从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间在我院外科住院行腹部手术的80例本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45例(56.25%),女性患者35例(43.75%),年龄最小仅为16岁,最大为67岁,平均年龄是(38.6±4.3)岁,其中阑尾切除术24例,胃肠手术26例,疝修补术16例,胆囊切除14例。将80例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平均分为两组,分别是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职业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无差别,具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腹部手术后实施常规的护理方案。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内容有①手术前健康教育:根据患者不同的职业、文化水平及接受程度,采取个性化的交谈方式,向患者讲解手术前的准备、手术的治疗方案及过程、手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等,让患者对手术有全面的了解,并告知患者术后可能伤口比较疼痛,护理人员会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让患者及家属放心。②疼痛估计:术后护理人员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和观察患者身体状况,如呼吸情况、肌肉是否放松等来判断患者疼痛。③心理护理:大部分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心理状态都会发生变化,例如担心伤口愈合、病情恢复情况、治疗费用等,护理人员尽量用温柔关心的语气和患者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担心、疼痛、焦虑等,以患者知心朋友的角色来为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缓解他们紧张的情绪,以促进病情恢复。④生活护理:患者手术后活动受到限制,长时间的卧床休息对很多日常生活造成困扰,此时应当由护理人员进行相应的生活护理,如经常为患者翻身、拍背、勤换床单等。⑤疼痛护理:护理人员可用各种物理疗法对患者进行疼痛护理,如冷敷、热敷等来减轻疼痛感,更换敷料时动作要轻柔、缓慢,避免动作过大加重疼痛,必要时可给予安慰剂或止痛药。

1.3 疗效判定 0级:无疼痛;1级:轻度疼痛,可以忍受,能正常生活睡眠;2级:中度疼痛,轻度干扰睡眠,需用止痛药;3级:重度疼痛,干扰睡眠,需用麻醉止痛药;

4级:剧烈疼痛,干扰睡眠较重,伴有其他症状;5级:无法忍受,嚴重干扰睡眠,伴有其他症状或者被动体位。

1.4 统计处理 实验所得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若P<0.05,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在实施不同的护理方案后对比术后24小时疼痛情况,发现实验组患者疼痛程度要明显轻于对照组。实验组0级3例(7.5%),Ⅰ级26例(65%),Ⅱ级10例(25%),Ⅲ级1例(2.5%);对照组0级无,Ⅰ级21例(52.5%),Ⅱ级8例(20%),Ⅲ级11例(27.5%),可以实验组患者疼痛程度更轻,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

3 讨 论

患者由于自身体质、能承受压力程度等,在行腹部外科手术后切口疼痛有不同的反应,部分对疼痛敏感患者会因为疼痛而产生一些不良反应从而对病情的恢复造成影响,如生理功能降低:疼痛难忍,降低患者睡眠质量并伴有轻度的恶心、呕吐等[2];疼痛会产生神经异常,部分有高血压史的患者术后会出现血压波动幅度较大,严重时会诱发心肌梗死威胁患者的生命;术后长期的卧床休息难免会有肺部感染、褥疮等发生,也会对病情恢复造成一定影响。因此术后疼痛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就医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在术后镇痛方面的需求也不断上升[3]。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工作经验认为综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缓解并减轻患者术后对疼痛的敏感度,具体的护理措施包括了心理护理、生活护理、手术前健康教育及疼痛估计等,一系列的疼痛护理措施能提高术后镇痛的效果,避免了过度依赖止痛药,是一种更为安全且高效的镇痛方式[4-5]。通过上述结果可知,实验组0级3例(7.5%),Ⅰ级26例(65%),Ⅱ级10例(25%),Ⅲ级1例(2.5%);对照组0级无,Ⅰ级21例(52.5%),Ⅱ级8例(20%),Ⅲ级11例(27.5%),由此提示临床,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显著提高了患者对疼痛承受程度,实验组有3例患者诉无疼痛感,仅1例患者表示有剧烈的疼痛感。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的实施对行腹部外科手术的患者来说是里程碑式的突破,在不使用止痛药的情况下显著缓解了疼痛情况,帮助患者早日恢复。

参考文献

[1] 尤小贵,叶向红.腹部外科术后ICU患者的疼痛护理进展[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5):1026-1027.

[2] 黄一文,鲁萍.疼痛教育对腹部外科病人疼痛认知度及术后康复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08,25(12):2282-2283.

[3] 张桂玲.对普外科腹部手术后疼痛患者的护理干预[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03(6):210.

[4] 陈冬娥,胡德英,董英莉,等.综合干预减轻腹部手术后患者疼痛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5,20(10):17-18.

篇5:腹部手术护理常规

【摘要】目的:探讨针对妇产科实施腹部切口手术患者,对其完成护理后获得的临床效果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实施腹部切口手术患者86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手术患者分为C1组(妇产组 42例)与C2组(对照组 44例)。C2组:常规切口护理;C1组:全面切口护理,对比C1组与C2组患者临床分别获得的护理效果。结果:C1组与C2组手术患者分别完成护理后,针对C1组患者,完成手术后的4天-13天,临床表现出脂肪液化的患者4例,表现出切口感染的患者2例。针对C2组患者,临床表现出脂肪液化的患者10例,表现出切口感染的患者18例。在护理总有效率方面,C1组高于C2组患者非常显著(P<0.05)。结论:针对实施腹部切口手术患者,对其实施全面切口护理的过程中,将护理细分成各个阶段分别实施,保证患者腹部切口在手术周阶段能够获得有效护理,成功将患者切口甲等愈合率提高,有效增强患者预防切口感染的能力,成功凸显临床应用意义。

【关键词】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全面切口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5-0319-01

当前在医院妇产科手术中,较为常见的治疗方法便是实施腹部切口手术,因为妇产科疾病表现出诸多的特点,并且妇女自身的生理技能较为特殊,所以患者在完成手术后,其腹部切口的愈合效果对患者完成手术后的临床康复表现了重要的影响。因为在进行具体工作的过程中没有严格要求无菌技术,并且完成手术后没有有效进行护理,往往导致患者完成腹部切口手术后,出现诸多的并发症,例如患者出现了切口感染的情况以及出现了脂肪液化的情况,对患者的临床康复以及自身生理机能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影响【1】。为了有效避免临床出现并发症的情况,研究具体方法对患者实施护理显得至关重要。本文主要针对我院收治的实施腹部切口手术患者,对其完成全面切口护理后,临床获得的效果显著,现将具体的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86例实施腹部切口手术患者。患者的年龄范围为25岁-66岁;对患者进行手术的类型:异位妊娠的患者8例,选择实施宫颈癌根治术的患者4例,选择实施子宫次全切术的患者12例;选择实施子宫全切术的患者12例,选择实施剖宫产术的患者50例。患者临床出现并发症的情况:表现为肥胖的患者4例,表现为贫血的患者6例,患有糖尿病的患者4例,表现为体质消瘦的患者2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手术患者分为C1组与C2组。对比C1组与C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出均衡性(P>0.05)。

1.2 方法

针对C2组患者主要实施常规切口护理,针对C1组患者实施全面切口护理。对比C1组与C2组患者完成护理后获得的临床效果。

1.3 统计学方法

在进行本次实验研究过程中,利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表示研究的实验数据。通过卡方检验表示计数资料,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临床护理效果

在C1组42例患者中,护理显效的患者34例,护理有效的患者6例,护理无效的患者2例。护理有效率为95.24%。在C2组44例患者中,护理显效的患者18例,护理有效的患者8例,护理无效的患者18例。护理有效率为59.09%。在护理有效率方面,C1组高于C2组患者非常明显(P<0.05)。

2.2 临床出现并发症的情况

对患者进行有效护理后,在C1组患者中,完成手术后的4天-13天,出现脂肪液化的患者4例,出现切口感染的患者2例。临床症状主要体现为:患者的切口合并出现渗出物的情况,合并出现了切口疼痛的情况以及轻度发热的情况,此外患者合并出现了切口发红的情况,并且伴有肿胀,出现了咳嗽症状。临床没有感染的患者40例,并且患者的切口全部有效愈合,愈合程度为1级甲等。

在C2组患者中,出现脂肪液化的患者10例,出现切口感染的患者18例。临床未表现出感染的患者26例,患者切口愈合的程度为1级甲等。综合对比C1组与C2组患者临床出现并发症的情况发现,C1组优于C2组患者明显(P<0.05)。

3、讨论

针对C2组患者,对其实施全面切口护理。完成护理后,获得的护理效果确切,护理步骤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3.1 对患者实施手术前护理

3.1.1 对患者进行手术前的基础护理

确保患者的床单整洁,衣物清洁并且皮肤清洁。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观察患者临床疾病情况,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表现予以认真记录,一经发现患者临床表现出高热症状,通知医生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在准备进行手术前1天,做好备皮工作,利用松节油棉签对患者的脐孔进行清洁,防止对患者的皮肤造成损伤。在准备手术前一天,协助患者进行淋浴更衣,避免患者出现感冒的情况【2】。

3.1.2 对患者进行饮食护理

针对准备择期进行手术的患者,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设计均衡膳食,主要将能量适宜、少食多餐、低膳食纤维以及低脂作为饮食原则,并且要求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必要的饮食指导。

3.2 对患者进行手术过程中护理

在对患者进行手术的过程中,要求无菌操作。在进行操作过程中对患者彻底进行止血。在准备操作电刀的过程中,需要对电刀的强度以及电刀温度进行认真调整,了解操作的每一过程,避免电刀同患者的皮肤长时间接触或者过多的接触,防止对患者的某处组织多次进行切割,避免对患者大型脂肪组织造成破坏。在准备进行缝合前,对手术过程中需要用到的物品进行仔细核对,防止遗留在患者的腹腔,从而导致患者在完成手术后出现伤口感染的情况。利用生理盐水对患者的切口进行冲洗。在进行缝合的过程中需要逐层进行缝合,避免出现死腔的情况【3】。

3.3 对患者进行手术后的护理

对患者完成基础护理后(对患者临床疾病情况以及临床生命体征给予密切观察),对患者实施红外线热疗,以促进患者切口局部血液循环,确保患者的切口干燥。对患者实施中药外敷,针对个体技能非常差以及肥胖的患者,主要选择大黄以及芒硝对患者的切口进行外敷,有效加快患者切口愈合速度。

总而言之,针对实施腹部切口手术患者对其完成全面切口护理后,在降低患者临床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促进患者的切口愈合等方面,表现了重要的意义,成功凸显全面切口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篇6:妇科手术后护理常规

一、麻醉后护理:

1.体位:给患者采取合适的体位,全麻患者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直到麻醉完全清醒,持续硬膜外麻醉硬去枕平卧6小时,腰麻病人去枕平卧6-12小时,以免发生术后头痛。依据病情术后次日可取半卧位。

2.保持呼吸道通畅:全麻病人完全清醒前应给予吸氧,氧饱和度较低者应寻找原因,如是否体位不当所致,如改变体位后仍较低者应给予吸氧 2升 /分,保持吸氧道通畅,维持氧饱和度95%以上并将病情报告医生;

二、术后护理

1、伤口护理:患者应包扎腹带,并放置沙袋压6小时。注意伤口有无渗血,2、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给予持续心电监测24小时。记录心率,血压,呼吸,氧饱和度六小时以内1次/半小时,六小时以后酌情1次/1-2小时。监测体温4/日。

3、管道护理:妥善固定尿管、腹腔引流管、胃管,保持其通畅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按无菌操作技术做好管道护理,每日更换尿袋、引流袋。拔尿管后嘱病人多喝开水,拔管后6~8小时自解小便,如排尿困难,应采取多种方法诱导排尿。

三、加强基础护理:

1.预防口腔感染:用复方替硝唑行口腔护理2次/日,禁食水时用温开水润湿口唇,防止嘴唇干裂,必要时予涂唇膏保护。

2.预防泌尿系统感染:用温开水行会阴擦洗后洁悠神消毒尿道口。

3.预防肺部感染:每2-3小时指导患者咳嗽、深呼吸,并拍背促进排痰。

4.预防皮肤褥疮:指导并协助患者翻身每2-3小时1次,有褥疮高危因素病人可使用水垫预防褥疮。

四、术后并发症的预防:

1、恶心呕吐 轻微者可观察,严重者可遵医嘱给予止吐药,呕吐时注意头偏向一侧,避免误吸;

2、高碳酸血症 表现为乏力、烦燥、呼吸缓慢等症状,应给予低流量吸氧提高氧分压,加快二氧化碳排出,预防酸中毒;

3、疼痛 根据疼痛及病情,遵医嘱及时给予止痛药;

4、感染 加强呼吸道管理和伤口、外阴护理;

五、饮食护理:

术后6小时内禁食水,6小时后酌情进食无糖非奶的流质饮食;肛门排气后,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饮食,少量多餐,循序渐进。

六、鼓励活动:

术后可以床上翻身,尿管拔除后或术后第二天即可下床活动。

七、心理护理:

加强护患交流,帮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八、康复指导:

1、加强营养的补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于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

2、术后多休息,适当下床活动,逐步增加活动时间及活动量;

篇7:腹部手术护理常规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8-8间,分别选择全身麻醉上腹部和下腹部手术患者各25例,无严重的心肺疾病。上腹部组:男性11人,女性14人,年龄26岁-66岁,平均57岁,其中胃手术7例、胆道手术10例、脾脏手术4例、贲门手术2例、胰腺手术2例。下腹部组:男性13人,女性12人,年龄25岁-68岁,平均56岁,其中结肠手术12例、直肠手术13例。

1.2方法:

1.2.1呼吸功能指标测定:二组患者分别在术前1天和术后6h,测定动脉血气分析和氧饱和度,用Microlab 3000 Series(Micro Medical Lid,US)仪测定肺功能指标,并观察呼吸情况。二组患者术前各项指标都在正常范围,术后6h分别收集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CO2)、血氧饱和度(SaO2)、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指标,其中VC、FVC因受年龄、性别、身高等因素的影响而变化,故用实测值占预计正常值的百分比(A/P)来表示。统计方法:所有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数据用SSPS统计软件包处理,统计结果显著性标准定为P<0.05。

1.2.2临床症状评定:术后6h至术后第1天分别观察患者胸闷、气急、咳嗽、呕吐、呃逆等症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五级评分制(见表1)[2]进行评分,由护士向患者说明评定的方法,理解后患者自己独立打分,不带任何诱导和暗示。采用秩和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分析,数据用平均秩和表示。

表1 症状自评量表5级评分

1.3结果:

全麻上、下腹部手术后6h各项呼吸指标比较结果见表2。从表2看,二组在PCO2、SaO2上存在明显差异。由于术后6h,受麻醉抑制、体力不支、切口疼痛等因素的影响,上、下腹部手术患者所表现的VC和FVC都比正常预计值有明显的下降,其中,VC比较有明显差异性。从表3看,二组术后胸闷、气促、呕吐、呃逆症状程度量化比较有明显差异。

表2 术后6h两组呼吸指标比较

表3 术后症状二组比较

2. 讨论

人们认为术后肺部并发症与术后肺部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有关[3]。全麻上腹部手术由于手术部位邻近胸腔,创伤刺激、神经反射和炎症反应对膈肌、胸腔、肺部所产生的影响比较大,会引起不同程度的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主要有以下几个影响因素。

2.1膈肌和胸廓的影响。膈肌运动是维持正常胸腔压力和肺部膨胀所必需的。上腹部手术横膈向头方向移位,可使胸腔容量减少500ml,全身麻醉下的胸廓、肋骨架内径的缩小,以及中心血容量的增高(约300ml)等都可使胸腔容量缩小[4],导致胸肺

篇8:腹部切口手术患者的护理体会

1 资料与方法

2001年1月至2010年5月本院共实施腹部切口手术234例, 其中:兰尾切除术123例、妇产科手术 (剖腹产、子宫全切、异位妊娠、宫颈癌根治术等) 59例、胃大部切除与门奇静脉断流术28例、外伤性内脏破裂剖腹探查18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根治术5例、膀胱癌根治术1例。患者年龄21~67岁, 平均43岁, 术后切口脂肪液化2例, 患者住院时间为7 ~21d, 切口均愈合出院。

2 护理

2.1 术前处理及饮食调节

对于实施腹部切口手术的患者, 充分的饮食调节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对于需要择期手术的患者, 更应根据患者具体的身体情况, 采取相应的措施, 按照适宜能量、低脂肪、低膳食纤维、少量多餐的原则, 加强术前营养及支持治疗。对营养不良消瘦的患者, 应增加能量、蛋白质、维生素的摄入, 以提高血浆蛋白水平, 保证机体有充足的营养, 促进伤口愈合, 增强机体抵抗力和组织修复能力, 支持时间根据患者病情的缓急, 一般为7d[1];对于患糖尿病的患者, 需通过饮食控制和药物调整来控制血糖, 待血糖稳定后再行手术;对于贫血的患者, 应给予药物补充铁剂, 积极纠正贫血;对消化道吸收功能较差、体质消瘦的患者, 应注意通过营养补充改善一般状况后再行手术, 疑有消化道穿孔患者要给予胃肠减压;禁食、禁饮 (分别为6h和2h, 比传统时间分别缩短6h和2h也是安全可靠的, 可减少饥饿感并有利于术后恢复) [2]等。

2.2 健康指导

护理人员要向患者详细讲解手术的相关知识和手术的必要性;叮嘱患者各种手术注意事项;建议患者在术前2周内戒烟;掌握好手术时机, 术前及时做好各种检查;皮肤要保持清洁, 备皮时间不超过术前24 h (及早手术可有效地减少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3];指导患者学会有效咳嗽向患者讲述咳嗽的重要作用及咳嗽时如何保护好伤口。

2.3 心理护理

耐心倾听患者的疑虑, 给予细致的解答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的情绪, 努力为患者创造心理安定的住院环境;让患者了解医院的技术水平、医疗设施, 以热情和蔼、关心、同情的态度, 严肃、认真、负责的工作, 熟练清湛的操作技术, 取得了患者的信任, 以信赖的良好医患关系, 增加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 使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手术, 防治术后腹部切口感染等一系列问题出现。

2.4 术中护理

术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视具体情况可选用横切口及减张缝合, 关腹时应保证满意的麻醉、动作轻柔避免腹壁组织的撕裂, 选择适当的缝合材料, 彻底止血, 逐层确切缝合, 做好切口的保护, 预防感染。

2.5 术后护理切口护理

术后护理人员要每日观察患者的腹部切口情况, 根据药敏试验, 选择敏感抗菌药物, 慎用广谱抗生素减少切口感染;同时注意切口处有无渗液渗血, 切口张力是否增加, 特别加强对肥胖、营养不良的患者更要细致观察;平时卧位床头抬高15-30°, 双膝下垫小软枕, 放松腹部肌肉;而咳嗽时应采用平卧, 陪护双手轻压腹部两侧, 减轻切口张力适当补充水、电解质、维生素、必要时补充血浆、蛋白行胃肠外营养。

2.6 疼痛护理

术后的腹部切口的疼痛程度因人而异, 通常年轻人比老年人疼痛阈值低。性格外向者同等程度的疼痛比性格内向者反应更强烈, 主诉更多。可采取分散患者注意力、减轻疼痛的适当体位、缓解, 必要时及时通知医生给予时量止痛镇静药物。

2.7 康复教育

术后为防止患者放松对腹部切口的关注, 护理人员要及时对患者进行康复教育, 讲解床上大小便、科学起坐的重要意义, 以免引起腹部切口张力增强, 有碍切口愈合, 指导患者合理使用腹带, 及时查看腹带松紧度, 及时固定腹带。指导患者进行术后早期活动, 促进胃肠功能与体力恢复, 防止肠粘连, 还可以采用热敷穴位等措施, 促进患者术后尽早排气、排便;观察并记录大小便情况, 注意保持大小便通畅, 术后避免过早剧烈活动, 执行护理操作前应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 以取得患者合作, 防止因操作时患者体位变动使腹内压增高引起切口裂开。

综上所述:通过对手术患者腹部切口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 给患者创造一个舒适安静的治疗环境, 指导患者合理饮食,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促进了切口愈合, 减轻了患者的切口疼痛, 促进了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金晓红, 钱秀芳.外科老年患者的生理特点及术前护理干预[J].上海护理, 2001, 2 (4) :33-34.

[2]王梅, 陈永惠.临床与护理研究[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8 (4) :54-55.

上一篇:申报示范县请示下一篇:我和童年有个约定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