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抓好中学语文教学

2024-05-03

怎样抓好中学语文教学(精选七篇)

怎样抓好中学语文教学 篇1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谈谈对实施低年级口算教学的点滴体会:

一、按部就班——培养良好的口算习惯

在教学中, 经常发现学生口算的正确率不高, 一个练习做完后, 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本来会做的学生却看错数字, 看错符号等, 究其原因还是学生做题的习惯不好。针对这一现象, 我对学生口算的习惯提出了“三认真”要求。

1. 认真看题的习惯

在做每一道习题时, 要认真看清题中的数字和运算符号, 不能在还没看清题目时就开始算题。

2. 认真做题的习惯

在认真看清题目的基础上, 要认真、细心地口算, 杜绝把每一道会做的题目做错。

3. 认真检查的习惯

认真做完一道习题后, 还要及时检查。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 往往做完题后就以为完成了任务, 认真检查的学生几乎没有。于是我就“强制”学生做完后检查, 否则算错一题“奖励”两题, 检查到错题的小朋友, 老师将会选他 (她) 当小老师, 帮老师检查别的小朋友的作业。这一招还真灵, 学生当然不愿意接受这不光彩的“奖励”, 反而个个想当小老师。

这样, 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 学生渐渐养成了良好的口算习惯。

二、驾轻就熟———掌握正确的口算方法

俗话说:“理清则明”。口算要正确合理, 必须牢固地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结合低年级学生年龄小, 注意力易分散、逻辑思维能力弱的特点, 在口算的新课教学中, 教师不能把自己认为最优的方法硬塞给学生, 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应创设联系学生生活的情境, 让学生用学具操作, 通过亲自动手摆一摆、数一数、比一比, 获得感性认识, 探索出多种多样属于自己的口算方法, 并能把自己的算法与大家交流共享。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对多种方法进行分析比较, 看看哪种方法最好, 让学生选择既适合自己又最优的方法, 这样才能保证口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三、千变万化———开展扎实的口算训练

低年级学生一般有喜新、好奇、好动、好胜的特点, 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 开展扎实有效的练习, 才能使学生巩固口算的方法, 不断提高口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形成一定的口算技能。口算练习必须注意“四性”。

1. 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口算兴趣, 寓教于乐, 教师在形式上应克服单调、重复的练习, 采用多种多样的、生动的、活泼的形式来进行。如利用口算卡片、口算表等进行视算;采用“对口令, 开火车、抢答”等进行听算, 有时利用“找朋友、送信、摘果子”等形式把算式与得数用线连起来进行口算;有时利用“比赛, 过独木桥”等多种形式交替练习, 同时在训练手段上, 还可借助实物、口算器等教具和投影, 动化课件等教学手段进行直观形象的教学, 让全班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 让每个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 都体验成功的快乐, 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学生口算的兴趣, 使每个学生都愿意口算, 都喜欢口算。

2. 针对性

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情况采取一些针对性的练习。一是抓住口算的重点、关键练。例如:表内乘除法, 20以内的加减法, 是低年级学生口算的重点, 应强化训练, 使每位学生都能脱口而出。二是容易混淆的口算题对比练。在表内乘除法和20以内的加减法中, 可挑选学生最容易混淆的进行集中对比练习。如16-7、17-6;4×7、7×4;36÷9、63÷9等。三是经常出错的题目反复练。这样让一些难题、易错题远离学生。

3. 灵活性

低年级口算不仅要正确, 而且要迅速。这就要求在口算练习中经常设计一些开放的、灵活的题。如 () + () =10、 () - () =5、6× () = () 等, 让学生填写括号内的数, 通过训练, 既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又能让他们积极思考, 培养了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同时教师还可对同一类型的题的训练, 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从而对学生口算的速度提出更高的要求。

4. 长期性。

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学生口算能力的形成也不是一日之功, 教师要每天利用3~5分钟进行口算训练, 要天天抓, 时时抓, 持之以恒, 常抓不懈, 逐步达到熟能生巧, 对而快的特点。

怎样抓好教学常规 篇2

祖美华

1.加强备课。注重三维目标的达成,及重难点知识的突出与突破,多举与学生联系紧密的学生能理解的事例。

2.严抓课堂,上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学生获取知识、理解知识的主要途径,因此要严抓课堂,提高课堂效率,力求“当堂任务

当堂清”。

3.注重作业布置和检查。作业是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环节,是反思教学改进教学的依据。因此学生要认真完成相应作业,教师也要定期不定期进行检查、抽查,并对其中较难较重点的内容进

行讲评。

4.做好总结工作。善于总结彩绘提高,细节决定成败,因此我要求学生要有笔记本,对课堂笔记、重点知识进行记录、归纳、小结,各组长、科代表不定期检查,科任老师也不定期检查。

5.培优辅差。不论是优秀生还是后进生,都需要老师的关注、鼓励,对优秀生要不断鞭策,对后进生要如强辅导,可安排优秀生辅导

后进生,如求共同进步。

6.加强家校联系。“在家学习两小时”需要家长的配合与督促,孩子在校的表现及学习情况也需要不断地反馈给家长,因此需要加强家校联系。通过电话、微信、班级家长微信群等方式,家校互动,家校齐力,共同督促孩子认真努力学习。

7.利用好在校的课余时间。①7﹕20开始晨读,由科代表带领大家读书,班长负责维持秩序。②12﹕30---13﹕20学生读书时间,读自己课程中薄弱的科目或需背的内容。13﹕20开始全班午休,以保

怎样抓好小学语文教学 篇3

一、掌握学生之间的差异情况

首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语文成绩等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然后再各自分类建立不同档案,将全班的学生分成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三个等级。

二、根据学生差异,制定教学目标

在为学生定好等级之后,为了避免语文教学时一刀切的弊端,承认各类学生的学习和智力差别,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实际情况来实施教学。首先依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各个学生的基础知識、智力特点和教材规定的知识结构,合理地确定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同时加大后进生的辅导力度。这样既可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教学内容的易接受性,又能激发兼顾每个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学习的兴趣,增强每位学生获得成功的信心,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总之,实施这一环节应注意教学目标的制定一定要体现层次性。

三、教学方式灵活,兼顾后进生

不同层次的学生知识基础和智力有差异,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能力也有大小强弱之别,因此,在教学时要重点照顾中下生,为他们学习语文知识扫清障碍,才能促进语文教学中的中等生和后进生积极向上;另一方面,教师适当引导上等生,为他们进一步学习语文知识指明方向,让优等生觉得自己在不停地向语文知识的新领域迈进,这样有利于上等生的学习不断进步。

在课堂教学时执行不同标准,根据不同学生能接受的程度不同为基础,精心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因人施教,做到让全体学生全部参与,共同进步,这样既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学到语文的基本知识,又能因人而异,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语文教学过程中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比如,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我提出几个不同的要求,如下:

要求 1:认识生字;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要求 2:对诗歌的内容进行感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深厚情谊。

要求 3:诗中从哪一点看出李白是如何对孟浩然留恋的?李白具体是怎样做的?

其中问题 1是对学习能力低以及对语文学习没有兴趣的后进生的提出,以此来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并给他们展示进步的机会;问题 2和问题 3是针对中等生和优等生提出的,让他们对语文知识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和提高。

这样既能做到提优补困,在课堂上把语文知识展开进行研究,又能同时检查后进生对语文学习的理解程度,做到发现问题及时补漏,并且在突破重点或概括总结时,发挥优等生的原有优势。另一方面可以让不同学生有输出信息的均等机会。从而帮助全体同学进一步理解知识,使他们之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四、成立帮困小组

帮困小组,就是教学中特别要求优等生级别的每位同学帮助 2~3名中等生、后进生级的同学。通过这种形式来创设一种学习氛围,培养同学们互帮互助的团结意识和不断向上的竞争意识。

五、布置作业尽量分为不同层次

一是根据后进生的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设计一些比较简单和基本的易于模仿的题目,促进他们对语文知识的自我消化和熟练化。二是根据中等生的情况设计具有灵活性和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使他们对掌握的语文知识进一步巩固。三是根据优等生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设计一些思考性和创造性较强的题目,以利于他们对语文知识的强化,并且适当提升知识的强度,扩大语文知识的深度。使优等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方面提高综合能力,从而达到一个质的飞跃。

如在布置《西门豹》这篇课文的作业时,对后进生可以布置得简单一点,以此鼓励,提高后进生学习语文的信心;对于中等生及优等生就得要求学生对西门豹如何破除迷信和巫婆、官绅通过斗争表现出来的两种价值观的人以及事来进行对比和分析,让他们各自在不同的角度上说或写出对美与恶的不同看法,通过对比使学生认识到什么才是真、善、美,什么才是恶、丑,假。这种对于后进生的作业设计,不必毕其功于一役,而是要体现一个螺旋型重复上升的过程,体现一种逐步完善到成熟的过程。

六、单元测试区别对待

当每个单元的学习结束后进行单元测试时,应该把每份试题分成三大类 ——基础题、提高题和强化题。其中基础题是面向全体学生设计的,要求全体同学必做;提高题是供后进生选做,中等生、优等生必做的;强化题则是供中等生选做,优等生必须做的。这样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的求知欲,使全体学生都能进一步的巩固所学到的语文知识。

七、对学生的评价要分别对待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具有引导和激励鼓舞学生信心的功能作用。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以不同起点为标准进行的相应评价。比如对后进生以表扬为主,肯定他们其中的进步,使他们看到希望、消除自卑心理,品尝成功的喜悦,树立其学习的自信心。对中等生以鼓励为主,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使他们积极向上,不甘落后在优等生后面;对优等生以竞争为主,坚持高标准,严格要求他们更加严谨、谦虚,更加努力拼搏。

怎样抓好中学语文教学 篇4

一、重视从实践中引入概念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引入概念, 因为生活实践留在记忆中的形象 (表象) 容易为学生理解。尤其对于初中学生, 从生产生活中感知到的大量的、丰富的物理现象是他们认识物理概念的必要的感性材料。这些感性材料为他们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物理环境。教师利用好这些生活素材布置学生观察或动手实验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简单机械的学习中, 课前布置学生找找生活中杠杆、轮轴的实例以及它们的作用。再如在压强的教学中, 课前布置学生完成两个实验: (1) 一个较胖的同学和一个较瘦的同学同时站在沙坑中, 观察脚陷入的情况如何。 (2) 同一个人穿平底鞋和穿细高跟鞋站入沙坑中, 脚陷入的情况又怎样?这样, 使学生对压强大小的决定因素先有一个初步的, 感性的认识, 为压强概念的学习打下较好的基础。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概念强烈欲望, 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课堂演示实验的作用。对初中学生, 尤其要讲究实验形象、鲜明、生动。例如讲“电现象”这一课, 当教师手托一块事先使之带电的泡沫塑料块走进课堂, 将它放在一个同学头上使其“怒发冲冠”, 一定可以很快地吸引住学生, 促使他继续了解“为什么”。又如做电路实验, 切忌教师自己在讲台上连接线路, 坐在稍后的学生什么也看不见。要讲究示教板的大型化, 鲜明化, 这方面多费点精力是大有裨益的。在讲授新概念之前, 教师要千方百计从形象入手。用一开头就抄黑板写定义的方法, 是注定不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的。

二、通过应用, 对物理概念加深认识

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的认识上, 深入不下去。教师的任务就在于从正面、反面、侧面全方位地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使他们深入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对于物理实验中的各种物理现象, 初中学生往往是出于好奇心, 而不是有目的地去观察, 只停留在物理现象的个别特征上, 这样不利于物理概念的形成。因此教师应把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到善于观察物理事实方面, 不仅要发现物理现象的个别特征, 而且要发现特征间的联系, 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以沸腾概念的学习为例, 对于水烧开的过程, 学生往往只注意冒气泡这一现象, 而忽略了其变化, 这样不利于形成完整的沸腾、汽化的概念。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水开的全过程:加热前有无气泡?加热过程中, 气泡的部位如何?气泡怎么变化?剧烈程度如何?温度是否继续上升等, 从而把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到正确的轨道。

此外, 教师的主导作用还应表现在对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 初中学生在物理概念学习中, 往往不能抓住物理现象的本质属性并加以联结概括, 这时就需要教师在学习中不断加以引导。如在惯性教学中, 学生往往能根据紧急刹车等现象列举出某一具体物体在某一状态下具有惯性的实例, 这时教师就应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出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由此进一步得出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的结论。

三、合理运用概念, 分析概念间的相互联系

运用物理概念进行分析, 解决实际问题, 既是深化认识的过程, 也是检验学生对概念认识是否正确的主要标志。必须对概念规律的内在联系加以挖掘。有些同学只会对每节课的单个概念予以理解, 却不善于把这些概念有机地联系起来。物理概念之所以有用, 不仅在于它是具体的物理现象的概括和抽象, 而且在于它与其他概念的联系。学生不能把相关概念综合成一个相连相容的概念网络, 也就不能把它们应用于各种物理场合。事实上, 初中物理的许多概念前后都有联系, 只要教师精心设计, 即可收到一石数鸟之效。如复习“电功”“电功率”一章时, 学生比较电功和电热计算公式时, 发现有些公式形式是相同的, 这时就应引导学生分析:电流做功的实质是什么?两个物理量形式上达到统一蕴藏着一条什么规律?使学生联想到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并由此进一步分析, 何时Q=W, 何时Q≠W。这样, 使学生的知识形成系统化。

四、在物理概念教学中, 注意教法的多样化

(1) 从错误中强化对概念的认识。物理概念的学习重在理解。以这样一个力学中典型问题为例:一木块沿斜面下滑, 问下滑中木块受几个力作用?很多学生会回答为重力、支持力、磨擦力、下滑力。无形中多出了一个下滑力。分析错误产生原因, 就是因为死记概念, 没有理解力产生的条件必须是两个物体相互作用, 既要有受力者又要有施力者。可见, 概念的记忆必须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 这样才能有助于物理概念的深化。通过“错”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 丰富学生对概念内涵的认识, 也有利于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 应用“类比法”帮助理解物理概念。初中物理的许多概念如速度、功率、密度、电阻等等, 在定义的时候思路上是完全相同的:通过两个物理量的比值反映物体本身的某种属性。对这些概念, 通过类比, 使学生能够达到融会贯通。例如把电流做功比做水流做功、把电压比做水压从而可使学生把看不见摸不着的电类比成实实在在的水, 从而理解了电流和电压的实质。 (3) 把相似概念的区别和联系进行对比教学。物理学中有许多概念名称相似, 如向下的压力和重力、热量和热能、做功与功率等等, 对这些概念加以归纳, 指出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有利于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遵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灵活多变的。在教学中选择好恰当的教法, 或者把多种教学方法合理地综合应用必然能够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果。

怎样抓好班级常规管理 篇5

怎样抓好班级常规管理工作,是一个让我们很多班主任比较头疼的话题?也是很多人不想当班主任的重要原因,辛苦不说,干不好还会给领导留下能力差的印象?真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事。那么班主任管理工作真的这么难吗?能否找到一个解决的办法?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管理实际,谈谈自己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体会,希望能给想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同仁一些有益的帮助。

班级管理工作不外乎是常规管理、学习管理两大块。常规管理主要包括卫生、纪律、学习。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 来谈一下:

一、班级常规管理的几个原理

1、刺猬原理

“刺猬原理”说的是每当天冷时,刺猬就是彼此靠拢在一起,但它们之间始终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因为距离太近,身上的刺就会刺伤对方;距离太远,它们又会感到寒冷。保持适当的距离,才能既保持理想的温度,又不伤害到对方。

“刺猬原理”用在人际交往中很合适,是说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适当的距离。如果人与人之间交往过近过密,这时的个性差异就会明显起来,突出的表现出来,就免不了会发生碰撞。作为班主任,在利用“刺猬原理”指导学生的同时,也千万不能忘了亲身体会与实践这一原理。要搞好班级管理工作,应该与学生保持亲密关系,这样做可以获得学生的尊重并及时掌握学生动态。举个实例吧:刚当班主任那会,早就听别的老教师说:“严师出高徒”,对待同学一定要严,尤其对班主任来说,要更严厉,我呢,好好领会了老教师的经验,上课严肃,平时也不苟言笑,同学们果然很怕我,课堂纪律很好,我还窃窃自喜,但是时间一长,我感觉我就像一个外人一样,距我的学生很远,他们个个对我“敬而远之”。班级举行的教师节庆祝会上,同学们给各位老师喷“彩带”,师生一片其乐融融的样子,唯独我的身上干干净净,他们都害怕我,看到这样的情况,我开始思索,我要改变,慢慢的我的课堂上出现了笑声,我会时不时的收到同学们的祝福短信,他们甚至还会开玩笑,调侃一下我,等考试的时候,同学们的成绩还是像以前一样好,所以正确的运用“刺猬原理”,会使我们班主任自如的徜徉于学生中间,有利于班级的常规管理。

长短不一的木片,要组成一个木桶,能盛多少水不是取决于最长的木条,而是最短的木条。一个优秀的班级不是靠一两个优秀的同学而变成优秀,而是整体,特别是暂时处在班级后列的同学当他们很好的实现他们的价值的时候,木桶盛得水就会更多。“木桶原理”告诉我们,如果想提高班级的整体素质,创造真正优秀的班级体,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就要下功夫狠抓的薄弱环节,否则班级的整体素质就会受到影响。或者也可以说是“取长补短”的理解:既要善于“取长”将“长”作为学生奋斗于超越的目标,以调动学生竞争的积极意识,也要善于“补短”,将“短”补“长”,以避免任何一个学生掉队,惟其如此,才能把班级的整体素质提高到预期的层次。

就拿我现在带的八.11班来说,初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同学们成绩一般,综合排名第11名,属年级后列,班上有很多同学成绩大都徘徊在四五十分左右,看到这个情形,我立马采取行动,和当时的语数外的任课老师,马晓华老师、马成龙老师、马丽媛老师商量对策,将学生重点调整到考分为40至60分左右的同学,经过我们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我们的成绩是稳步提高,综合排名也步步高升,上学期期末考试我们班同学考的不错,居然超过了年级的其他班级,排名全年级第一,这个成绩的取得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是,我想:“取长补短”的木桶原理,肯定也发挥了作用。

3、南风原理

“南风原理”也称为“温暖原理”,都源于法国作家拉封丹写的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一脱掉。北风首先来一个冷风凛冽刺骨,结果行人把大衣越裹越紧。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感觉到春意上身,开始慢慢解开和脱掉大衣,最终南风获胜了。这则寓言形象的说明了一个道理:温暖胜与严寒。在班级管理中运用“南风原理”,尊重和关心学生,以学生为本,多点人情味,使学生真正感觉到班主任给予的温暖,从而缩短师生距离,便与沟通。如果班主任给予的感觉是严肃的、高高在上的,要求学生跟我对话要毕恭毕敬、小心翼翼,从现在的管理实践和管理理念来看,这不是我们追求的效能。

2、木桶原理

二、全力推行班长负责制、小组长负责制、生活委员负责制 我们班有五十九人,人很多,管理工作做起来千头万绪,如果事必躬亲,那么班主任即使使出浑身解数、恐怕也会漏洞百出,顾东顾不了西。那么怎样才能做好这个艰难的工作呢?走发动群众的路线。让班级所有同学动起来,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和办法就成为当务之急在实践中我把这些制度归纳为班长负责制、生活委员负责制和小组长负责制等。

1.班主任提名班长,由班长提名其他班干部,由班主任进行谈话审核通过,所有班干部对班长负责,如果不好,如有必要,班长可以报告班主任随时撤换。班级的所有工作由班长布置到相关干部去落实。谁出问题谁2.小组长负责制:本组成员对本组长负责,小组长对班干部和班主任负责。此外我班还在黑板的一角专门设通报一栏,将每天迟到、旷课、自习时纪律差的同学名单及时向家长反馈,让家长做到心中有数。

3.生活委员负责制:卫生方面我班实行工作细致化、责任到人,有生活委员负责,明确的分配卫生任务。此外,我们还学习学校学生会与年级部的作法,由副班长、生活委员、小组长组成检查小组,每天早中晚对各位值日生同学进行检查评分,在周五的班会上,将值日生一周的表现,进行通报,该将该罚,做到赏罚分明。评分领先的同学在排位置、评优等方面给予照顾,以此激发和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

三、加强与任课老师的协调与沟通。

班级管理能否转变为巨大的效益。还取决于任课老师和班级管理工作的配合是否有默契。班主任应该及时地与任课老师进行沟通和协调,让任课老师了解和配合本班的管理工作,从而行成一种班级合力。创造出一个优秀的先进的班集体。

以上是本人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积累的几点体会,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同仁批评指证。

2011年10月13日

怎样抓好小学体育课的组织教学 篇6

摘 要:体育课堂常规是规范体育课的必要条件,教师必须严格认真,坚持不懈地抓好体育课堂常规教育。教学中教师要灵活地组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忌出现先紧后松、龙头蛇尾的不良现象。在教学中,教师的组织教学要尽量体现出“新、奇、活”的原则,采用多种多样的、生动活泼的,使学生能够产生强烈兴趣和新鲜感的组织形式,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关键词:体育课;组织教学;教材特点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4-052-01

体育课的教学组织形式涉及到教学活动应怎样组织和进行,教学的时间和场所以及设备等应如何有效地加以控制和利用等问题。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学组织形式运用得合理、科学、恰当,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直接影响。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学校体育在课堂教学结构的改革上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几乎没有什么变化。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课程在“素质教育”和“健康第一”思想的指导下,在许多方面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其中,课堂教学组织形式面临的许多新课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因此,组织好教学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者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使教学成为一个动态的统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采取一定的组织教学形式来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从而实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目的。然而,教无定法,任何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都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而变化的。怎样抓好小学体育课的组织教学,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一、根据体育课之特点组织教学。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体育课是通过身体的各种练习,使体力活动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和技巧以及室外上课的特点,行之有效地组织教学。

抓好体育课堂常规的组织教学。体育课堂常规是规范体育课的必要条件,教师必须严格认真,坚持不懈地抓好体育课堂常规教育。尤其是要抓好整队集合、服装、精神状态、礼貌行为、组织纪律、学生守则、场地器材的布置与收拾等常规训练与教育。在教学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使学生变成自觉行动,以保证体育课的顺利进行。

抓好体育课各阶段的组织教学。体育教学过程是由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四个部分组成的,由于四部分教学内容和学生情绪各不相同,因此,教学中教师要灵活地组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忌出现先紧后松、龙头蛇尾的不良现象。上课前,教师要组织学生布置好场地器材等,为上课作好准备;上课开始时的组织教学特别重要,教师要抓住学生大都还处在课间休息活动的兴奋状态中的特点,采用趣味游戏,如:“请你跟我这样做”,或“反口令训练法”等方法集中学生注意力,使他们兴奋的情绪稳定下来;基本部分是体育课中的重点部分,教师应力求做到精讲多练,语言生动,并不断改变练习方法,如在练习中引入竞争性游戏,不同形式的分组练习等,提高学习兴趣;结束部分。学生的情绪极易松懈,此时教师的组织教学更不能忽视,应采用一些调节情绪和恢复体力的放松性练习,保持学生兴趣,如舞蹈放松、意念放松,同时作好课堂的小结。

二、根据教材特点组织教学。

同一教材的组织教学。体育课中,同一教材在不同课时中重复练习的难度要求是不一致的。如一年级投掷教材第一次课的要求是教会学生投掷方法;第二次则要求学生初步掌握投掷方法,通过多次的重复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投掷方法等,每一次重复练习的难度都有所提高。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对同一教材的重复练习如果每次都采用同样的组织教学方法,学生自然会感到枯燥无味而分散注意。因此,对于同一教材的重复练习,教师要根据“动型”规律逐步提高动作难度,适当改变组织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上面举的投掷一例,随着课时的变化,教师可采用“打靶”一类趣味性游戏或竞赛等,达到激趣的目的。

不同教材的组织教学,小学体育包括田径、球类、技巧、武术、体操等多种教材,不同的教材有其不同的特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把握教材特点。挖掘教材潜力,将组织教学与教材特点有机结合,改变传统中单一的千篇一律的组织教学形式,变学生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学习,从而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学效果。如田径教材的“跑”,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跑的特点,运用竞赛、奔跑游戏等增加教材的趣味性。

三、根据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组织教学。

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有意注意时间短,兴奋过程和无意注意占优势,好奇、好动、好模仿、好竞争等。同时,一节课中,学生的注意力、意志和情绪等心理活动的变化也是不同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组织教学。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由于学生注意力在课的前半部达到高峰,意志力在课的中后部达到高峰,情绪则在课的后半部达到高峰。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应把新教材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有利于学生对新教材的学习、理解和掌握;在课的后半部分则应安排一些况况争性、游戏性较强的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同时,要做好主教材与辅助教材的搭配,尤其要抓住主教材与辅助教材的内在联系进行组织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灵活运用组织方法。针对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在教学中,教师的组织教学要尽量体现出“新、奇、活”的原则,采用多种多样的、生动活泼的,使学生能够产生强烈兴趣和新鲜感的组织形式,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如一节课中,教材之间的衔接,传统的调队方法显得机械、死板、单一,且容易出现散乱的状况,而此时教师采用游戏或舞蹈等教法。进行衔接,既会使学生感到新奇,又会使教学活而不乱,顺利过渡。

体育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锻炼身体的方法、技能,而且要让他们变得心灵手巧。因此,教学活动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生产劳动相结合,要为学生设计更多更好的富有生活情趣的内容,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如在教投掷时,就要求学生回家自己缝制一个沙包,然后在课堂中使用。这样既发展了学生的投掷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使他们体验到了劳动所带来的愉悦。

参考文献:

[1] 蔡鲁宁.浅谈小学体育课的有效组织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 2014(07)

抓好农村中学英语语音入门教学 篇7

【关键词】 农村中学 英语语音 教学探究

英语是一门语言,听、说、读、写都很重要,但是对于我们中国的农村中学生来说,在升入中学之前,他们大多数缺少说英语的环境,没有接触过英语。作为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师,如果能够教会学生一套正确的发音方法,就等于交给了学生一把学好英语的钥匙。作为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师,我认为抓好语言入门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从思想上重视语音是入门的根本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其首要的功用就是交流。而“说”则是一种最为重要的日常交流方式。有些单词,即使是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也未必写得出来或写得准确。可是,他们能用口头把意思表达出来,而且并不影响语言表达效果。由此可以看出“说”的重要性。

二、农村中学生学习英语普遍存在的问题

据调查,农村普通中学里,绝大多数初一学生在小学时根本就没有接触过英语。我镇共有小学二十四所,几乎都没有开设英语课。开设了的个别学校也是把它作为副科来看待。因此,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对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来说还是一片空白,一切都是新的。他们初学英语时都有一种新鲜感、好奇心,觉得学英语有意思,上课也投入。可是他们的这种兴致大概只能维持一至两个月,甚至更短些,很多学生学英语很快就会有一种“累”的感觉,学习英语的兴趣也呈下降趋势。问个究竟,原来是随着学习内容的逐渐增多,生词量也随之增加,学生学习英语单词逐渐表露出力不从心的迹象。尽管上课时教师领读多次,组织好课堂,给机会学生多开口说,多训练,多给学生配对操练,但是往往出现今天把课堂内容掌握了,第二天上课时又忘记了的窘境,或者单词、句子发音再次出现偏差的问题。

三、摸索教学方法

为了探讨解决前面已学内容容易忘记这个问题,我做了连续三年的尝试。今年秋季学期开学,我接手本校初一两个班英语的教学任务。对于这些初学者,我采用了不同的语音教学方法:其一采用教师先教学生读,然后听录音带,学生反复操练,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的方法。另一班除用前一班的正常教法外,还有意识地把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语音音素在黑板副板书处呈现于学生面前。例如:第一课的英文字母A/ei/,E/i:/等,把这些字母所发的音标写在副板书处,以便在教字母时顺便把它们教上数遍,当26个字母教完时再把这些读音集中起来教几遍,所得的效果很好。另外,初学英语的学生在读音上比较容易出现混淆的现象,我把学生易混淆的音标板书在黑板上,并及时对错读的音予以纠正,学生在无意注意中接收下这个信息,当然也较为轻松地接受了正确的读音。

通过这种尝试,得出的结果是:第一,在学习(Goforit!) Students Book 1 Unit 12之前,学生能够自我纠正读音和独立拼读的人数,两个班所占比例分别为一班百分之四十二,另一班为百分之八十三;第二,学生学英语的兴趣上升幅度也不一样,一班的学生在四个月后认为学习英语有兴趣的只有百分之五十一,另一班为百分之八十五。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其实原因并不复杂,那就是英语单词会拼读与不会拼读,学习的主动与被动的关系。这就是尽管教师教的“量”和“度”一样,而效果却不同的原因所在。

从学生这个主体来看,前一个班没有主动去接触英语的念头和积极性,过分依赖教师上课教,听录音带,课前自己没有预习好,在学习效率上已经落后了,天天如此下去,效果显然不同。所以掌握好了语音,也就获得了进入英语殿堂的钥匙,也就获得了进一步扩大英语词汇量和占领交际阵地的机会。

四、练习准确发音的五种有效方法

1.发音部位及发音方法

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在读音中是很重要的。一个人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把握得准,他的发音就容易被听懂或理解;发音部位不准确,发音方法不妥当,发出的音自然也不准。一个人若是发音不准,别人就无法理解你所说的意思,听别人说话或者别人听自己说话,都会因发音不准造成很大困难,甚至使领会到的意思完全相反。因些,在练习发音时,应力求准确,发音口形该圆就圆,该扁就扁,声带该振动就振动;发音部位有前、有中、有后,发现哪个地方不对,及时纠正,不能含糊,不能马虎。例如:清辅音/ θ /,发音部位是舌端接触上齿,/ θ /是舌音,发音方法是气流通过舌端和上齿间的隙缝,发生摩擦而发音。如果发音部位不对,舌端阻塞了它和上齿间的隙缝,以致气流被堵塞住,就发不出摩擦音/ θ /来。所以,要发好音,就要多注意发音部位及发音方法是否正确,要反复模仿,反复练习,直到能熟练指挥各个部位发准音为止。

2.听和说在发音中的促进作用

如果一个人只说不听,或听得不够仔细,就不会知道自己说的是错是对;如果发音不准,别人就不理解你的意思,也容易产生误解;如果只听不说,听懂别人的意思,明白要讲的道理,但又不能用有声语言表达出来,这就成了哑巴英语。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如果说话时发音不是很准,可以通过听别人说话、听广播、听录音等有声语言材料来慢慢纠正自己读音上的不足,规范自己的读法,最终达到说地道英语的目的,这样就显示出听说能力在语言学习上的积极作用了。

3.克服普通话或方言与英语发音之间的套读

在贺州市,人们所说的语言是桂柳话、粤语、客家话、壮话等多种方言。对于说惯了这些语言的人来说,学习英语,方言肯定会对英语的读音造成干扰或影响,例如:有学生把兄弟brother读成“不拉得”;字母W读成“大不了”;更有甚者把公共汽车bus用中文读成“爸死”等等。有些读音该送气的又不送气,例如:讲壮语的学生很容易把/p/读成/b/,像pen钢笔 /pen/读成/ben/等。要克服这些现象,第一,要在平时练习时注意纠正,避免本方言发音对英语发音的干扰,更不能用中文直接注在英语的后面;第二,要注意区别成对音素中哪一个是不振动声带的;第三,注意发音部位是否正确;第四,注意发音方法是否对头。只要我们平时多注意发音的细节,在学习的过程中慢慢地克服不良习惯,就能不断取得进步。

4.注意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现在初一年级的新教材,注重实用性,每个单元都有符合孩子口味的内容,同时还安排了许多让学生用英语自我发挥的对话练习。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学生学起来觉得有意思,有趣味。这样学习英语过程中,学生愿意开口读,根据课文给出的相似内容和情景自己制造对话,然后配对练习说出来,力求表达的英语语音准确。学生学会并掌握平时常用的口语句型和词汇,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能用来表达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通过与老师相互对话,或所说的英语经过录音带反复核对,这样在不断总结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发音能力。此外,在平时,还要主动大胆地多与别人交流,让别人能听懂自己表达的意思,当然,能有机会与外国朋友交流是最好不过的学习机会。

在练习口头表达能力时,可以根据学校生活、学习情况、家庭境况、自我介绍等方式反复多次练习。先说三五句,再逐渐多说,达到能根据自己的意愿熟练表达某一情景的程度。读音正确是学习口语的基础,反过来,口语表达又促进了语音能力的提高。

5.注意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学好一门语言,需要多开口说,多交流,并且利用一切能使用该语言的机会。要克服怕读错,不好意思,怕别人笑话的心理。学习语言要常开口,少开口是学不好语言的,哪怕你能听懂,一开口说话读音还会出现偏差。只有通过朗读等手段逐渐纠正和提高。鼓励学生在愉快的朗读声中完成认知、识词、读句和分清意群等学习任务,并在朗读中渗入适当的感情,使朗读的内在涵义丰富起来,最终达到背诵或者复述的效果。这样反过来也能促进语音的提高,朗读同时也就成了自我训练的一种手段。

我们对朗读的认识要正确,促使自己去开口多读,高声朗读以锻炼自己。另外,教师要教会学生模仿教师教课文时的读音、语调,模仿录音带的发音,力求在朗读时取得最佳效果,从而克服那种怕开口,怕读错,越怕越紧张,越紧张越错,越错越怕,结果造成不敢开口的恶性循环的情形。敢于开口读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因此,要在初学英语的学生中特别强调朗读能力的培养。

五、教师的素质是促进学生提高语音水平的重要环节

1.教师要树立教育道德观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起到关键的作用,如果教师本人素质不高,很难教出好的学生。对于教师来说,能教会学生做人、学习和生活是最基本的素质;教给学生如何克服困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本领,也是最起码的能力、最起码的职业道德,英语教师也不例外。

2.教师要有良好的业务水平

教师在教学中如果没有过硬的业务水平,即使教了也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英语教师也一样,必须要做到认真、细致、耐心。学生不可能不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这就要求授业者耐心辅导纠正错误,使其逐步提高和进步。同时纠偏的过程中要多鼓励孩子们,避免无意中挫伤他们的学习信心。一个班的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很难也不可能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因而,接收信息也就有快慢之分。若教师不留意观察中等或中等偏下成绩的学生,那么这一个群体就会慢慢地与成绩排在前面的学生距离越拉越远,最终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教师在课前备课的这个环节上要准备充分,因材而备,备教材、备学生、备学习方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3.教师要自觉去适应社会的发展

教师作为知识的“载体”,要想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就要提高自身的素养。教师本身要自觉地去了解社会,接触社会,主动去适应社会,跟上社会前进的步伐,跟上社会发展的形势。这样,当学生向你要一杯水时,你就能够在学生面前提供一口井,只有这样,才无愧教师这个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

总之,要想学生学好英语,就要教会学生学好语音。只有这样,才能为其以后学习成绩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使其真正地掌握一把进入英语世界的钥匙,从而达到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所说的“教是为了不用教”的目的。

上一篇:财务管理需信息化助力下一篇:多元化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