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农远工程应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024-05-05

抓好农远工程应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精选8篇)

篇1:抓好农远工程应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强化农远工程应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农远资源在教学应用中的实践与探索

沂水县许家湖中心小学课题实验组黄宝磊

自远程教育设备在我校安装调试后,我们就把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来抓,坚持 “走进课堂,面向学生,用于教学”的教学理念,使农远资源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主要强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

一、在教师培训中抓应用。

我校注重了培训实效,采取了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创设了同求共进的良好学习氛围,提高了培训效果,主要采取了以下培训方式:

1、通识培训

我校根据教师的微机掌握水平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制订了《许家湖中心小学2009年暑假教师计算机集中培训方案》,对全体教师进行了较浅显的通识培训,对培训目标、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地点、作息时间、培训日程、培训纪律等作了详细明确的规定,确保了培训质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专题培训

在通识培训的基础上,利用每周三下午最后一节课的时间分模块对操作基础、文字处理、表格处理、网络应用、PPT制作农远资源下载及使用等微机基础作了较系统的全面培训,绝大多数教师达到了会规范的进行文字处理,会熟练使用多媒体设备,会运用远教资源辅助课堂教学,会熟练使用多媒体设备。

3、问题培训

教师在运用远程教育资源的实践过程中会时常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们及时进行汇总,针对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阶段性地将问

题讲清楚,说明白,使教师遇到问题能尽快解决、掌握。

4、层次培训(提高培训)

针对信息技术设计技术面广、不可能对全体任课教师进行系统培训的实际,我们积极培养各学科信息技术的骨干力量。将具有较高计算机水平、热衷于教学改革的青年教师组织起来,外出观摩学习,率先进行较高层次的培训。通过典型带动,促进整体发展。

5、以赛代训

学习后进行阶段考核,结果将纳入学期量化管理。为了营造你追我赶、同求共进的良好学习氛围,学校还定期组织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大比武活动,对成绩优秀者给予表扬奖励,以点带面,共同提高。

二、在课堂教学中抓应用

通过远教资源的使用,努力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让更多的教师接触外界、拓展视野,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学方法,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新路子,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用于教师备课的完善。

远教资源为教师提供的可以直接借用的备课授课素材和多媒体教学课件,以及课程案例、教学方案、教学建议等。教师可以借鉴有效的资源取长补短、为我所用、修改完善自己的备课,使个人教案系统、实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2、用于学习兴趣的激发。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所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

3、用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由于学生受年龄、生活环境的限制,知识面较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有些知识点对小学生来说却十分难理解,而这部分内容恰恰又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师可以利用一些素材来直观展示,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弥补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通过动态的操作过程,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远教资源提供了丰富的课件,展示了各组棱及其长度关系的动画过程,延伸和拓展了教学时空。通过图像、声音、色彩和动画,传递教学信息,解决了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造成的教学难点,使学习内容易被理解和掌握,培养并发展了学生获得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4、用于课堂内容的丰富。利用原教设备展示资源中的音频、视频、图像、图形、文字、动画等时,学生激动、好奇,通过轻松的音乐、动感的画面。有效的教学资源补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内容,拓展知识,能吸引学生去全神贯注地学习。

如黄宝磊老师进行英语教学时,他把自己精心挑选的课堂实录通过远教设备展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学习的心情非常激动、好奇,学生兴趣盎然,求知欲望油然而生,能全神贯注的学习相关知识,教师则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观看,同时进行必要的讲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习。

又如王廷刚老师执教《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由于学生对圆明园的历史知之甚少,更不了解它为何毁灭,因此理解课文难度较大。而远教资源为这课提供了多媒体课件、深入及拓展文本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利用这些资源制作了丰富的课件,通过大屏幕播放圆明园视频资料中的美丽景观,使学生尽情领略了圆明园昔日的美景。通过播放影片《火烧圆明园》片段,让学生亲眼目睹了英法联军烧杀抢掠、火烧圆明园的强盗行径,从而激发了对侵略者、清政府的憎恨之情。可以说网络资源烘托了学习氛围,创设了学习情境,调动起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渴望,学生借助远程教育资源深刻解读了文本,实现了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的最佳整合。

5、用于学习过程的凸显。

农远工程丰富的教学资源的使用,有助于凸显发现式学习的过程,有助于学生进行猜测和验证,既形象又生动。

如赵坤香老师教学《圆的面积》的公式推导时,就运用了远程资

源课件,既形象、生动又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6、用于高效课堂的构建。

学校引导教师不断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在突出学科特征的同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优化教学过程,不断提高课堂效率,使运用信息技术实施教学成为教师教学工作的内需,并逐步转化为自觉行动。现在全体教师能够熟练地使用多媒体上课,学校规定每学期每位教师必须上一节电教公开课,必须写出一篇运用电教手段优化课堂教学的论文。

三、在教科研活动中中抓应用

学校充分利用资源中提供的教学案例、专题报告、教材分析和走进新课程等,帮助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吃透教材,展开教学研究,开展教研活动等。同时还注重远教资源在课题研究中的应用,如《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探究》已通过市级结题鉴定。

四、在学生自主学习中抓应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远教项目提供现代化远程教育设备和资源,除教师使用外,还考虑到学生的应用,学校利用资源中提供的专题教育资源,组织学生观看教学参考片、科普知识讲座、爱国主义影片、科学人生、法制教育专题、文艺节目、安全教育和环保、科普知识、军事知识等。利用这类资源时,往往与主题班会结合在一起,看完以后组织学生讨论,谈谈自己的感想和体会。

我校通过对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使教师转变了教学观念,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展了教学方法,改变了教学模式,使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逐步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增强,大面积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篇2:抓好农远工程应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经验材料

抓好农远工程管理应用

促进细河教育均衡发展

细河区教育局

二OO八年十二月

我区是位于阜新市中心的经济、教育强区,全区辖1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总面积91.1平方公里,总人口13.7万。现有中小学校13所,中小学教师924人,中小学生13373名。农远工程项目学校8所(模式二学校5所,模

式三学校3所),教学班级58个。农村中小学专任教师222名,中小学生2068名。全区农村中小学“农远工程”覆盖率100%;教师受益率100%;学生受益率100%;学科覆盖率90%;部分项目学校完成了各功能教室每周20课时的教学任务。

2007年我区被确定为辽宁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项目区,区教育局非常重视这项工作,并以此为契机,把建设“农远工程”作为实现办学条件现代化、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全区8所项目学校的信息化条件得到很大的改善,教师的信息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目前,区属所有学校通过百兆光纤接入互联网,2007年12月建成了细河教育信息网,所有学校也都建成了教育信息网,实现了区属所有学校信息互通。中小学共有计算机1600台,生机比10:1,区属所有中小学都开设了信息技术教育课。为把农远工程落到实处,并取得实效,我

们始终围绕应用这个中心点,通过典型引路、各级培训、教学竞赛等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是抓好农远工程管理与应用的前提

农远工程开始实施后,我们从强化管理入手,把远程教育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实行“抓一把手,一把手抓”,常抓不懈,形成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

1、成立机构,明确职责。为了加强我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工作的领导,确保各项工作要求落到实处,我区成立了由教育局长为主任,区教师进修学校、区教育局装备科等机构组成的细河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办公室。明确职责分工,责任到人。

2、为了贯彻落实《辽宁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农村中小学

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三种模式教学应用工作的指导意见》,充分发挥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提高设备及资源的使用效益,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远工程三种模式教学应用工作,成立了细河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三种模式教学应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我区三种模式教学应用的研究和指导工作,日常工作由区教师进修学校负责。

3、校长负责,责任到人。各项目学校也建立了本校的远程教育领导小组,组长由一把校长担任,副组长由负责教学的副校长、负责教育教学的主任和后勤主任担任,其他成员由管理员和学科骨干教师组成,负责落实上级各种文件精神,负责落实区工程项目办公室安排的各项工作,负责制定本校农远工作计划及其落实和检查本校的远程教育工作,形成了“上下合力、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二、健全制度,加强管理,是抓好农远工程管理与应用的保障

1、出台各项制度,明确人员职责。

农远工程从准备到实施完成,需要有一个严密的程序和制度做保障,为此我们就本区实际情况,统一下发了《细河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管理和使用规章制度》,并制做了统一规格的教室上墙管理制度,明确了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

2、统一档案建设,规范农远管理。

为了规范农远管理,我区项目办统一制定、并向项目学校下发了每个教室的各种使用记录册及文件资料:光盘播放室4项7个档案盒,卫星收视室4项6个档案盒,计算机教室4项4个档案盒,多媒体教室3项3个档案盒。并下发了《细河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档案建设要求》,规范了档案资料的管理,做到管理有序,档案齐备。

3、建设专题网站,及时互传信息。

区项目办在细河教育信息网上开设了“农远工程”专题栏

目,把与农远工程有关的文件、通知、报道、图片、培训资料等刊登在专栏中,并指定专人负责区信息上报工作,同时还要求各项目学校定时上传有关信息,做到时刻掌握学校工作动态,畅通了信息互传通道,保证各种信息及时到位,准时无误,方便了各项目学校及时了解农远有关信息。

三、强化培训、示范带动,是抓好农远工程管理与应用的关键

农远工程发展,师资是关键。区项目办制定并下发了《细河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三年培训规划》,并为全区教师提供了不同层面的技术、理论和应用培训资源,采取四阶段培训法,提高教师现代远程教育以及三种模式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能力。

第一阶段,组织区项目办有关人员、项目学校领导、管理员参加省级培训。有2名区项目办人员、3名模式三学校的管理员、3名模二学校的管理员参加了省培训;8个项目学校的领导也都参加了省培训。

第二阶段,组织区项目办有关人员、项目学校领导、管理员参加市级培训。有2名区项目办人员、3名模式三学校的管理员、3名模二学校的管理员参加了市培训;

第三阶段,组织项目学校领导、管理员参加区级培训。所有项目学校管理员都参加了区培训,且区项目办技术人员送教到校,为项目学校进行了20多场专题培训和现场指导,得到了项目学校教师的好评。并将所有培训资料挂在细河教育信息网上,让项目校相关人员随时可以查阅学习。

第四阶段,组织项目学校教师参加校级培训。各个项目学校对本校的全体任课教师至少进行了三轮以上设备及其资源使用的培训,培训覆盖面达到100%。

同时还采取请进来教、以会代训等形式加强培训。区项目办邀请有关人员到各项目学校进行培训和指导,各项目学校校长亲自抓考勤,教师人人要有学习笔记,学习结束后要将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2008年4月30日,区教育局在四合中心小 学召开了“细河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现场会”。四合中心小学裴雪娟等八名教师利用“农远资源”作了展示课,并观看了四合中心小学、六家子小学档案建设材料。与会的领导和教师提高了认识,受到了教育,学到了经验,坚定了信心,一致表示要狠抓“农远资源”应用,提高教学效益,积极参与到农远教育教学中来。

通过培训,所有项目学校的管理员都能使用农远设备,项目学校的青年教师基本能将下载的远教资源进行二次整合,70%的教师能制作简易教学课件,95%的教师能从互联网上浏览查找和下载教学资源,大部分任课教师能够利用资源进行课堂教学,全区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四、突出资源,加强网络,是抓好农远工程管理与应用的重点。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核心是应用。区项目办制定并下发了《细河区2008年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安排》和《细河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应用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以农远应用工作为突破口来推动我区教育信息化工作,服务好农村教育,达到教育均衡发展的目的。

1、加强环境建设。积极发挥细河教育信息网和项目学校教育信息网的作用,实现信息收集、整合、发布的快速实时的传递。以细河教育信息网为依托,建立了细河教育资源中心,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开发新型教育资源,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2、落实课程安排。我区各项目学校已将三种模式的应用纳入教学计划、写进教案、排入课表,设备使用率达到100%,教师应用面达到88%,学生受益覆盖面达到100%,并且力争达到平均每个教室每周教学不少于20课时,应用是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把农远工作同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结合起来,是突破这个难点的好办法,为了鼓励项目学校积极应用农远设备进行教学,区项目办提出,凡是用农远教室设备、用农远资源、用自己制作的课件、用购买的教学资料都算是应用。于是各个学校都放开了手脚,应用活动轰轰烈烈 的展开了。许多学校排出了整个学期的课程安排,六家子小学、四合蒙小每天四个班级分上下午分别在两个农远教室上课,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四合中心校为每个教学班配备电脑、DVD光驱、音响、大屏幕电视、同时接入教育信息网,形成了校域网,基本上实现了“班班通,堂堂用”的目标,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扩大了覆盖面。

3、加强资源积累和建设。资源是农远工程的核心,我区资源的积累以三种形式开展,俗称“上有天网、下有地网、中间有光盘”。

天网,即从农远卫星接收的教育教学资源,项目校分科分类下载过滤加工,以光盘形式共享。

地网,即从因特网、细河教育信息网上下载资源。细河教育信息网教学资源现已达到500G,今后还要陆续补充,总量将达到5000G,届时将成为我区教育教学资源中心。

光盘,即农远工程发放的光盘资源。目前每个模式二项目学校已收到DVD光盘501张,约2000G,VCD光盘215张,约150G,共计2150G。五个模式二项目学校总计达10750G。每个模式三项目学校已收到DVD光盘99张,VCD光盘123张,共计482G。三个模式三项目学校总计达1446G。还有各项目学校根据本校特色,研发适应本学校需求的教育教学资源。这些极大的丰富了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为共享优质资源提供了保障。

4、加强督导评估。建立农远工程管理应用的督导评估机制,加大项目校应用成果考核力度,评估结果作为评价项目校、考核学校校长的重要依据。

我区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应用工作才刚刚开始,在实践探索中,取得了一些经验,但与兄弟县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还有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改革创

篇3:抓好农远工程应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基本情况

我县现有教师进修学校1所, 独立高中3所, 完全中学3所, 职业学校2所, 独立初中22所, 中心小学16所, 完全小学110所, 初级小学49所, 教学点51个, 特殊教育学校1所, 民办学校9所。全县在校生94550多人, 在职教职工5800多人。

根据省教育厅部署, 我县从2005年3月开始实施农远工程, 2006年9月全部建成, 11月通过省级验收。2007年2月我县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福建省农远工程应用研究试点县”之一, 5月被福州市教育局确定为“福州市农远工程应用示范县”。全县实施农远项目校共有284所 (占全县学校数97%) 。累计投入资金3100多万元建成专业多媒体教室248间, 简易多媒体教室200间, 电子备课室23间, 计算机网络教室160间, 新添计算机5920多台, 中学生机比为13∶1;小学生机比为14∶1, 全县中心小学至少有2间多媒体教室, 中学全部安装校园智能广播。信息技术开课率为96%, 农远设备覆盖率为100%, 培训教师4500多人次, 90%以上教师能正确使用远程设备, 并利用优质资源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主要做法

1. 领导重视, 健全机构

为加强应用研究工作, 我县成立三个小组:一是领导小组, 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县直有关部门领导组成, 负责全县农远工程的组织实施;二是应用指导小组, 由督导室、教仪站、电教馆相关人员及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组成, 负责提高设备使用和资源建设的研究指导;三是技术保障小组, 由电教馆和各个片的熟悉计算机维护业务的教师以及供应商组成, 负责各项目校硬软件维护工作。

2. 落实制度, 注重应用

我县先后制定下发了《闽侯县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应用试点指南》、《闽侯县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初级应用评估细则 (试行) 的通知》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 编写了闽侯县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应用手册》, 从制度上规范应用工作。特别是《应用试点指南》中要求每位教师在工程应用试点期间要参与“六个一”活动, 即: (1) 观摩一次优质课; (2) 制作一份简单课件; (3) 撰写一篇教学设计; (4) 进行一次说课展示; (5) 上好一节公开课; (6) 开展一次教育教学课外活动。

3. 强化培训, 提高技能

农远工程的核心是应用, 不仅要高标准建设好, 更要高效益应用好。为推进远程教育全面、持续、深入应用, 我县规定男教师55岁以下、女教师50岁以下都必须参加使用前培训。培训工作分为市、县、校三级实施, 市级培训对象为县级骨干教师、技术人员和项目管理人员, 县级培训对象为各校骨干教师、技术人员和项目管理人员, 最后形成由骨干教师对各项目校全体教师进行培训的机制, 培训结束后由县农远应用指导小组负责验收。在培训过程中, 我们十分注重方法与效果统一, 经常开展交流与学习, 及时总结经验并加以推广, 如我县白沙中心小学开展校级培训有计划、有教材、有签到, 每位教师培训有记录、有作业、有学分、有考核, 并发给结业证书, 作为年终考核依据之一。

4. 研究课题, 促进发展

应用既是农远工程的重点, 也是难点, 它涉及到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与教育方法的变革。我们通过采取边研究边总结、边整改边提高的方法,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方面是以课题研究为引导, 促进应用研究。我们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模式确立了27所项目示范校, 其中模式一7所、模式二14所、模式三6所, 由指导小组确定研究的总课题, 每所项目校根据自己的模式特点, 结合本校具体情况确定子课题进行研究。目前, 全县已有20所学校通过课题立项, 如竹岐中心小学申报的《利用远程教育资源, 推进农村中小学教学方式变革研究》课题被列为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竹岐中学被省远教办定为开展远教工程“资源服务体系建设”和“模式三课堂教学应用案例”专项研究学校。另一方面以常态应用为重点, 加强教研交流, 规定每学期开展两次县级教学研讨活动, 教研片每月开展一次教研活动, 不定期开展评选农远优质课、优质课件、优秀教案、优秀论文的活动, 2007年参加全国教育技术协会农远应用优秀论文评选, 获三等奖2名;2008年参加全省农远首批项目县教学应用优质课及优秀教案评选, 获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6名。

5. 丰富资源, 满足需要

丰富资源是农远工程发挥效益的前提。目前我县教育城域网的主要资源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中央电教馆实时提供农远资源。二是福州市教育资源中心“基础教育资源库”提供的教学资源。三是建立县级教育资源分中心, 采用“国之源China School城域网教育资源库平台”, 把我县一线教师制作的优质课、优秀课件、优秀论文等, 传送到县中心作为本地资源使用。我们计划通过三年时间收集, 建设一套适应本县特色的资源。四是部分完小校宽带不能接入的, 主要采用卫星系统接收星上资源, 由乡镇中心校负责星外资源供应。如我县青口中心小学有专人负责资源选择、下载、整合, 然后通过移动硬盘或光盘向下属各完小校输送。竹岐中学注重校本资源建设, 目前该校已建成两个网站:“农远工程资源管理系统”和“农远工程专题学习网”。“农远工程资源管理系统”是为教师共建、共享校内资源而建立的网站, “农远工程专题学习网”是让学生学习的网站, 资源由教师建立, 供“模式三”上课使用。学校还根据各学科特点, 以购买点数的形式注册了部分网站, 如“语文123资源网”等资源库的建立, 满足了师生应用的要求。

6. 经费保障, 保证运行

我县十分重视农远工程应用研究工作, 并在运行经费方面予以保障。一是示范学校根据不同模式给予研究活动经费补助, 模式三项目校补助1万元, 模式二项目校补助5000元, 模式一项目校补助3000元, 每年全县落实补助资金15万元。二是我局与广电部门签定三年光纤合同, 全县 (除四个山区学校用电信ADSL外) 所有初中、中心小学和部分完小校全部接入广电光纤, 对接入光纤的农村中小学年租赁费给予补助2000元, 其余完小校全部用电信ADSL接入, 每校年租赁补助300元。三是各校添置一台学生机, 给予补助1000元, 添置一间专业多媒体教室, 给予补助1万元。四是对已超过厂家维护期的农远设备, 由我局牵头统一与供应商签定延长维护期合同, 维护费由局校各承担50%, 解决了农远设备维修难、维修贵的问题。五是县政府每年从农村教育转移支付资金中安排10%用于教育信息技术建设, 其中60%作为农远工程长效运行的保障经费。

●几点体会

通过实施农远工程建设, 我们深深地感到, 农远工程的应用有效破解了传统教育教学方式, 转变了教师教育理念,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缩小了城乡教育差距, 收到了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一是缩小了城乡教育差距, 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我县小学布局点多而广。通过实施农远工程及应用, 有效地缩小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 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能有效地扩散到农村地区, 实现了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共用。二是提升了教师队伍素质, 促进了师生共同成长。“教育城域网”的建立与共享, 为促进我县师生共同成长、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提供了有力保障。网上丰富、优质的农村远程教育资源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更新教育方法、更新教育手段都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三是改变了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方式, 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农远工程的深入应用, 促进各中小学教学环境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一批骨干教师掌握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将三种模式带进了课堂, 改变了长期以来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 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均发生了很大转变, 课堂教学效果也越来越好, 现代远程教学已成为许多教师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之一。四是弥补了课程不足, 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远程资源的应用解决了我县部分农村地区小学英语、思品、科学、音乐、美术课程开课不足的问题。我们通过农远设备, 每周组织学生收看一次礼仪、卫生、法制、安全、科技、环保等教育内容的电影或专题节目, 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篇4:抓好农远工程应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农远工程”,是针对农村中小学实施的一项利民工程,是农村中小学不可或缺的教学辅助手段,是农村中小学实现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重要途径。

作为“农远工程”模式的农村学校,结合尝试经历,觉得可立足“四个抓手”。

抓宣传,根植有效应用“农远工程”提高教学质量意识

1、学习:组织教师学习“农远工程”相关文件,在思想意识形态形成意念;学习名校名师,利用其成长的典型案例,促进教师有意识去尝试“农远工程”服务教学。

2、反思:结合学习过程,谈体会话打算,鞭策教师践行利用“农远工程”。

抓培训,扶助教师有效应用“农远工程”的资源

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远资源的利用,为此我们制定规范的“农远工程”校本培训计划,施行“三个结合”,即集中培训与个人自学、同伴互助相结合、理论与实践学习相结合,提高教师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能力,促进学校教学质量发展。

1、资源的下载与上传:信息技术专业教师先讲授下载流程,再让教师实践操作乃至熟练。如此,使得每位教师都能接收下载的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及上传制作的优秀教学课件的操作技能,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

2、信息技术素养培训:教科室先根据教师信息技术的基础、年龄结构等分成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然后对教师进行系统的专业培训。诸如网页的浏览、文本图片的下载插入、Word文档的编排等基础知识,远程教育资源素材的修改,PPT、Flash等软件的使用。让每位教师能够有效地使用、合理地借“他山之石,攻己之玉”,帮助自己成长,演绎自己教学风格。

抓活动,赶着教师利用“农远工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如果说宣传、培训为教师有效应用“农远工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那么搭建多样的精品活动平台,就会促进教师课堂教学素养的快速成长,演绎其个性的教学风格,享受教师职业的幸福。为此,我校教科室,一贯坚持抓“四个平台”,促“农远工程”的高效。

1、抓课件制作:先给教师圈定课件制作课题范围,让其备素材,再抽签集中限时制作,然后教研组集中评议。最后合集体力量打磨精品课件,推出去让教师享受“农远工程”的幸福,调动教师自觉学习利用“农远工程”,促进自己成熟。

2、抓同课竞技:即教师在同一时段同上同一课题,再备课组议课评课,打磨出精品课例。继而推出去参加各种赛事,让教师的付出为他人认可,从而体验“农远工程”的快乐,加速利用“农远工程”的进程。

3、抓观名师录:根据时段、学科特点,下载相关名师的课堂实录,组织教师观摩探讨学科组课堂教学中的困惑,促进课堂教学的效益提升。

4、抓教学资源库:由教科室牵头组建一个资源库,借助“四个依托”,以课件库为例,可依托下载的“农远工程”优质课件、本校和协作体学校优秀教师收集整理和制作一套课件、优质课件评比的方式收集一批课件、购置名师名家的优秀成品课件等,组成优质的资源库供教师使用。从而解决农村学校资源匮乏、师资力量薄弱、经费困难等问题,促进农村学校学生享受优质教育。

抓机制,让教师主动利用“农远工程”。促进资源利用的有效、教师专业成长的高效

1、抓规范管理:远程教育室实行1+1管理员模式,确保“农远工程”资源的下载,及时地提供信息,为教师服务,有利推进“农远工程”扎实有序地开展。

2、抓奖励机制:对于利用频率高的教师,教研组优先考虑外派参加学科专业培训、学习,拉动教师利用“农远工程”的情愫。

3、抓激励机制:对于利用高效的教师,要在评先表模、职称评定时政策倾斜,推动教师研究“农远工程”资源,高效利用,从而促进自我专业成长的高质。

总之,作为农村学校,在现实的困境下,只要我们的基层管理者高效地借助“农远工程”,让其成为农村校教学质量突破的隐形翅膀,农村的孩子们就可以快乐地成长在自己的家园而无需奔波于城市校。

篇5:抓好农远工程应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梁山县小路口镇中心小学 张勇

【摘要】我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建设,大大缩小了城乡的教育差距,为均衡教育及优秀教育资源共享建立了平台。“远程研修”有着许多优点,但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作为一名一线农村小学教师,我现就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谈自己的一点感受。力求走出误区,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索中进步、在进步中总结,为“远程研修”的有效应用拓展思路,为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农远应用均衡发展

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推进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和基础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是党中央、国务院加快农村教育缩小城乡学校差距的重大举措,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和发展。2006年12月,我县启动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我校也成为”远程研修”模式三项目学校。经过三年多的实践证明,这些资源在我校教育教学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使我们这样偏僻的农村小学也能感受到外面世界的气息。现在,我校教师逐渐走向“远程研修”,感受着其中的乐趣,享受着资源共享带来的方便。“远程研修”确实有着许多优点,但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作为一名一线农村小学教师,我现就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谈自己的一点感受。力求走出误区,在实践中学习、在探

索中进步、在进步中总结,为“远程研修”的有效应用拓展思路,为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一、“远程研修”使用中的“瓶颈”问题

在经济落后的边远农村,开展远程教育必须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其中资金是最大的障碍。无需讳言,资源短缺、资金不足、师资不平衡已经成为制约“远程研修”有效使用的瓶颈。例如有的农村学校,八个教学班,三百四十多名学生,但微机仅仅配备二十台,且机器配置低,信息技术课程难以正常开展,硬件建设明显不达标。开展远程教育,计算机软硬件资源的投入和资金的投入明显不足,而资源建设和支持服务体系的建设是发展远程教育的重点。因此,在经济较落后的农村地区,要使用好“远程研修”,拓展远程教育空间,提高远程教育的效果,落实资金渠道,切实解决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缺乏资金投入的问题,应在以下几方面加大力度:

1、完善管理体制,明确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项资金的投入机制。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所需经费应与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一样纳入县以上各级政府财政专项预算,并根据经济发展逐年有所增加。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第二次跨越式发展,如果不明确信息技术教育的专项资金投入机制,发展远程教育将完全失掉了可行性。

2、建立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对贫困地区信息技术教育的扶持机制。由各级政府规定扶持对象、扶持时间,在资金、设备、技术、师资等方面进行扶持以减轻贫困农村地区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压力。如我市几个经济发达县市可对几个经济欠发达县市对口扶持支援。

3、建立信息技术教育师资的培训机制,逐步提高信息技术教育师资队伍的素质。此种培训应常态化,因为在这个信息革命迅速发展的时代,必须随时更新信息技术教师的理念与技术。

二、“远程研修”使用中的“观念”问题

个别校领导片面认为“远程研修”是为了完成考核任务,认为是一种负担,要投入一些配套资金。比如配备一些课桌椅,添置防火、防盗、防雷设施等,甚至电费支出也会增长很多,用不起。另外派人进行管理也要投入经费。在农村学校资金不宽裕的情况下,学校领导谈“远程研修”色变,有些学校对这些资源管理不当或疏于管理,甚至将学校配备的电脑、接收机等设备一把铁锁锁起来睡大觉,等上面来检查时象征性地用用。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认识错误,观念不对,没有看到这项工程将来给教师和学生带来的收益。有些教师认为这项远教工程真正实施产生效益还有很长过程,利用多媒体上课是一种花架子,准备一节课要花很多时间,所以只在一些公开课和观摩课上使用,平时对学生用处不大。一些老教师认为:“我都教了几十年书了,学生成绩也很好,现在学习计算机进行教学太难了。”甚至怕电脑影响学生们学习。这就大大降低了”远程研修”的使用效率,违背了“远程研修”的初衷。要解决“观念“问题,需从以下方面着手: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建立制度,强化管理,加强对“远程研修”的组织和管理,提高设备和资源的使用效率。县级教育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远程研修”相关工作,成立远程研修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现代远程教育的筹划和建设工作,作到统一部署,统筹规划。

2、全员培训,合理应用,充分发挥远程教育资源的效益。组织全员培训,让每一位教师都会利用远教资源进行教学。首先对学校校长进行培训,其次对管理员进行培训,三是对骨干教师进行培训,四是对教师进行校本培训,全体教师开展现代远程教育信息技术强化培训,培训要有计划、有步骤,抓得实、见成效。并与教师考核挂钩,以确保农远设备的使用率。

三、“远程研修”使用中的“应用”问题

由于身处农村,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很多教师接触电脑的机会较少,信息技术水平偏低,教师应用能力欠缺,影响了农远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再者由于农村小学教师的个别差异,他们不熟悉电脑操作或不会制作电脑课件,只能原封不动的搬用”远程研修”资源中现有的课件上课,不管课件符合不符合教学要求,需要不需要改动,拿来就用,没有很好地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进行整合,教学效果不明显。针对此种问题,需要教师努力提高专业化水平:

1、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应注意实用性。能否上好一堂课,主要取决于教师的理念,而不是取决于精彩的课件。对于课件使用要适当、适时、适度。不要因为有了农远资源,备课方便了,我们就可以不用备课了。课前教师一定要精心准备,才能充分利用农远电教设备,上好一堂精彩的多媒体课。

2、利用媒体资源要结合实际,符合自己的教学需要。选择媒体资源教师在理解课程要求、掌握学生的背景知识之后,应思考自己浏览过的资源,哪些资源的内容、呈现方式可以选择用于本课或本单元的教

学。无论是视频、音频、动画、课件还是智力游戏,都是辅助教学手段,哪些内容以播放为主,哪些资源让学生同步参与,教师都要在备课时设计,理解各媒体设计的意图、步骤和效果,为每一项媒体资源确定最佳的使用方式。

总之,发展农村“远程研修”必须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农村教育。我们应抓住”远程研修”发展的机遇,弄清并妥善解决远程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提高其使用效能,使“远程研修”系统中的各方面因素得到优化,真正实现““远程研修””的目标,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学福 探究学习就是创新学习.人民教育, 2002

2.张建平梁松林 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现状调查及对策

[J];现代教育科学;2006年12期

3.廖冬梅 张诗亚 农村学校电化教育出现的新问题以及对策探索

篇6:抓好毕业复习,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的生命线。特别是今年,全县提出了“教学质量年”的口号,教学质量更是成了学校管理工作中的头等大事。教学质量是在教学过程中产生,并受教学过程中诸多要素制约。而小学毕业总复习是小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的系统化过程。这个过程的优化对于

小学阶段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尤为重要。可内容多、任务重、时间紧又是复习中一个突出的矛盾。如何抓好毕业总复习呢?我校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现提出来与各位同行共飨。

一、抓好两支队伍,形成整体合力

一是班主任队伍。班主任是班级的主要管理者,是学校管理措施的直接执行者和贯彻者。一个班班风、学风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班级的进步。大家都知道六年级的学生思想变化比较大:优生学习主动积极,而后进生由于学业跟不上,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心理,成了班级工作中的老大难。为此,学校经常召开六年级班主任工作会议,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交流班级管理经验。在总复习前我们更是以班为单位做了两项工作:

1、复习前开好两个会:一是全班的动员会;鼓励大家要努力学习,在系统的总复习中可以将自己以前的知识漏洞补好!你追我赶,才会更强!二是召集班上的后进生开个小动员会,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扬起学习的斗志。

2、成立手拉手活动小组。我们的结对子,不是让优等生帮后进生,而是让中等生帮后进生。为什么这样安排呢?因为优生与后进生之间的差距太大,而差距大导致一方高高在上,对后进生不屑一顾,语气也不可能友善,态度也比较生硬,这样做的后果是使后进生的自卑感更重,根本谈不上通过互帮的形式使后进生进步。而让中等生帮助后进生,由于两者之间的知识差距不是很大,这样会使接受任务的中等生有一种受重用的欣喜,产生成就感,会自觉地不厌其烦地去辅导;后进生也敢问,听得也比较明白,这样一来双方的学习兴趣才会慢慢提高,成绩才会慢慢进步。

二是教师队伍。主要是加强了全体成员要密切协作,打团体战的教育和引导。具体地说,一是利用成绩分析会、经验交流会等分析各学科间的渗透作用和各任课教师自身能力、素质对学生多方面的影响,启发他们的协作意识,增强他们相互合作的意愿;二是我们对各科每天的作业量和自习辅导都制订明确的规范,在管理措施上进行调控;三是在制定工作奖励措施时,我们淡化单科独进,适度缩小单科平均名次奖的差距,增加班级、年级整体任务的完成和超额完成奖,增强任课教师间协作与配合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全体教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密切配合、协同作战,争先为学生成绩的全面提高献计献策多作贡献,形成了教师群体的1+1>2的整体教育合力,这进一步促进了我校毕业班各项管理措施的落实和管理目标的实现。

二、深化课堂复习,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永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优化课堂教学,向四十分钟要质量,也是我们亘古不变的主题。

(一)、归纳概括,条理知识

应该说,复习课,不是对所学知识再进行简单的罗列和机械的重复,而是在重温学过的知识的基础上,对知识的脉络和结构进一步归纳概括,达到熟练、透彻,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在认识上有一个飞跃。如:在复习时教师可提示:本册教材你自己认为哪个单元学得较好,哪个单元有点问题?哪个知识点你还是感到困惑?让学生在复习前就做到心中有底。复习到某单元又可提示:请同学们想一想,在这一单元里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主要围绕什么进行学习的?学生回答前可以看书和相互提醒,然后抽学生回答,再抽学生补充,由于把主动权放给了学生,课堂气氛会很活跃。师生共同整理成知识体系,这样通过归纳概括,有利于学生在头脑里形成整体认知结构,提高知识掌握水平。

(二)、分类指导,查漏补缺

小学知识循序渐进,各知识间的联系密切。在复习时,教师要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查漏补缺。具体地说,就是对所学的相关内容进行系统整理,并通过知识的串连性和连接点,将学生复习前零散无序、认识模糊的概念及题解纵横沟通,形成整体感知。

篇7:抓好农远工程应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威宁县云贵中学 王洪全

教育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提高教学质量,需要科学、规范的管理,规范有效的管理能创造愉快、积极、高效的育人环境,充分挖掘教师的潜力,全面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一、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确保工作实效。

学校管理分为学校对教师的管理和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学校对教师的管理搞好了,教师才能把对学生的管理工作做好、做扎实。为此,我们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出了《云贵中学学校管理制度》、《云贵中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云贵中学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云贵中学考试制度》、《云贵中学备课(集体备课)制度》、《云贵中学教师上课(查课)制度》、《云贵中学课外辅导制度》、《云贵中学作业批改制度》、《云贵中学教研组工作制度》、《云贵中学教师教学常规工作要求》等各项制度,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认真落实贯彻。每期各教研组根据教务处的工作计划制定出本学期教研组工作计划、集体备课组计划,使本学期的各项工作在计划指导下有条不紊的进行。

二、领导带头,勤于落实

各项制度的制定只是给教师指明了工作的方向,而工作做的好与坏,工作中还存在什么问题,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地总结和改进,这就需要我们对各项工作有布置、有落实、有总结,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及时改进,以便使工作做的更好。如果工作只布置不落实就会在教师和学生心中形成只刮风不下雨的感觉,长此以往,工作就会疲软,就会停止不前。为此,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值周领导(组长)坚持查课制度(每天每节课对照课表必查),对迟到、缺课的教师查明原因,保证每一节课都有有教师上课。对查课记录实行每周统计并在下周一教师例会上公布,对擅自调课和无故缺课的教师进行批评教育并按照出勤制度进行处罚,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

2、包班领导每个月中旬和月底两次对教师的教学进度、备课、作业批改、单元检测、辅导等实行抽查,督促教师积极投入工作,完成教学任务。对教师的教案、参加教研组活动情况、听课、评课、教学反思由包班领导月底检查、登记。发现问题及时通知被检查教师,使其在今后的工作中进行改进。对做得好的公开表扬,对存在的不足进行通报批评,做好奖优罚劣工作。

3、包班领导对教师的计划、总结、试卷分析等实行定时检查公布,发现应付和没有上交的进行通报批评,并限期进行改正和补交。

4、包班领导实行推门听课制度,并将情况纳入常规评定,大力改善办公环境,积极推行集体办公和集体备课制度。

三、深入研究,勇于探索

为了打造高效课堂,向课堂要时间,向课堂要质量,由教务处负责教师备课、评课、教学反思等工作,由教研组成立备课小组,群策群力,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积极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各教研组定时听课、定时评课,认真研究每一节课中存在得与失及改进方法,在教研组定时听课、评课的基础上,学校领导除了参加本教研组的听课外还实行了推门听课,随时评课。

我们认为领导走进课堂,才能掌握第一手材料取得发言权,发挥肯定、鼓励先进,督促与鞭策后进的作用;有利于形成适度的“紧张”气氛,教师“紧张”起来,才会有学生课堂上的“紧张”,也才会有高效的课堂;领导走进课堂有力促进了课后评议时各抒己见、民主和谐的教研氛围的形成,有利于促使同级同学科教师形成课前共同探讨商议、课后一起讨论总结的良好风气,从而在客观上达到了以听评课促集体备课的目的。

四、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提高课堂效率

首先,坚持课堂管理目标原则。新课程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原则,强调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来确定教学目标。新课程的这种变革对传统课堂管理形成巨大的冲击,要求课堂管理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来确定课堂管理目标,从而促进课堂的生长。正确的目标本身具有管理功能,直接影响和制约师生的课堂活动,并起积极的导向作用。作为课堂管理者之一的教师,课堂上所实施的一切管理措施,包括组织、协调、激励、评价等,都应当努力服务于设定的教学目标;课堂管理的成败得失,也应当以课 程标准是否实现,教学目标有无达成和学生是否成长作为衡量依据。部分教师由于忽视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对课堂管理的制约作用,在课堂管理上往往就无所适从,失去了目标和方向,导致新课程课堂管理流于形式主义。

其次,发扬民主,提出合理的课堂规范。教师对课堂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服务意识,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要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提出合理的课堂规范。教师从一开始就要根据课堂管理目标提出对学生行为的期望,让学生清楚明了课堂中那些行为是合适的和可接受的,那些行为是不合适的和不可接受的。针对这样一些期望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师生在发扬民主的基础上共同来确定课堂规范。教师在确定课堂规范时,要立足于是否有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是否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通过师生共同努力,在发扬民主基础上建立的课堂规范,无疑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这样会比较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可和接受。

再次,注重学生的自主管理。教师要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新课程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而自主学习能否收到良好的效果,有赖于学生学习过程中自我管理能力的高低。在课堂管理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指导,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管理中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事是本人的事,课堂的管理也是自我的管理,学生本人也是课堂的管理者。通过构建平等、民主的管理机制,就会使课堂管理充满活力,就会在课堂上真正实现师生互动,就会在课堂上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第四,注重过程管理。有效的学法指导,实践表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方式影响了学习结果,单纯的行为参与方式并不能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为核心的学习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包括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内的全面素质的提高。新课程为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重要的学习方式。如果教师和学生本身对教法或学法所知甚少的话,在课堂上为讨论而讨论,为探究而探究,为活动而活动,随意采用,这常常导致课堂管理“放得开,收不起”,出现教师袖手旁观,学生放任自流的现象。

第五,密切关注教学状态,进行有效的动态管理。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在课堂上要能和学生平等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互动。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及时分析把握教学目标与课堂管理现状之间存在的偏差,密切关注学生学习的精神状态和课堂的气氛,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点;同时努力调控自己的情绪,运用自己的教学机智和教学魅力,因势利导确定课堂管理,在变化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努力寻求优化的管理对策来优化课堂教学。通过有效的动态管理,减少课堂管理中出现的弊端,使课堂真正“动”起来、“活起来”。

五、注重作业的布置与批改管理

作业是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环节,是反思教学、改进教学重要依据,因此要求教师作业布置与批改做到“三精”。精心布置学生作业内容。作业内容设置必须要有针对性、选择性。精心批改作业方面,教师批改要做到及时准确,多用鼓励性语言。对学生作业中出现 的错误,教师要督促学生改正,并进行再次批改。精心小结,善于总结工作才会有提高,细节决定成败。任课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因此,学校要求教师建立“错题档案”记录,要求教师必须把学生常错的典型试题进行简单地登记、分析、归纳、小结,记录在“教师作业批改本”中。

六、抓好课后辅导和质量检测

首先,抓好了课后辅导。辅导工作是教师对学生因材施教的重要手段。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始终坚持抓好优生培养和后进生转化这一工作。开学初,教师根据任课班级学生情况制定出《培优辅差计划》,并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做好各项记录,做到优生培养要定时,后进生转化要随时,特别是对学困生的辅导要耐心而细致,努力使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进步。

其次,抓好质量检测。质量检测是教学环节的重要部分,为了及时发现教学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学校对教师的教学效果每到月末都通过“月考”的形式进行质量检测,检测结果上报学校,教务处及时进行分析汇总,并以年级为单位,召集各科教师进行集中反馈,对于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并提出整改意见。

篇8:抓好农远工程应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认识是行动的根本, 理念是行动的核心

思路决定出路, 观念决定发展。没有观念的更新, 就不会有发展的突破;没有观念的超越, 就不会有发展的跨越;没有观念的领先, 就不会有发展的率先。教师对农远工程的认识, 首先, 要站在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高度看应用的全局性, 从农村基础教育困难与问题分析的角度看应用的针对性, 从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设计思想看应用的现实性, 要看到成功实践的效果与效益。其次, 从教者和学者的角度看农远工程的应用, 现代远程教育不仅为农村教师的深造和学习提供了平台, 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具备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才能, 即:读、写、算为主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技术与职业能力, 健康、卫生、安全方面等的生存技能。学会学习、动手与动脑、与别人共同生活的心理社会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的生活技能。特别是运用数字化工具发展儿童面向21世纪的探究能力、交流能力和表达能力。第三, 农远工程为校本教研搭建了很好的平台, 农远工程通过共享优质资源为农村学校师生打开了个性化、多样化学习的广阔道路。

二、策略是行动的指南, 方法是行动的依据

要想有效利用农远工程, 提高农村学校教学质量, 必须了解农远教育资源。农远工程的教育资源分为四类:帮助教师教学的知识点教学资源;适用于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自主学习资源;用于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及其他方面专题教育活动的专题教育资源;用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培训资源。管理是应用的前提, 必须管理好农远资源, 分学科、年级下载存储, 建立菜单式目录, 以便教师使用。

在了解资源种类的基础上, 要分析资源, 找到不同情况下使用资源的策略、方法, 做到有的放矢、有法可依。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 我认为农远资源的应用总的策略是:加强制度建设, 以管理促应用;加强校本培训和教研, 以学习促应用;组织交流评比, 以典型引导应用;充分利用远程教育支持服务体系, 保证设施能够最好地发挥作用。具体有以下几种方式。

1. 教师备课

包括教师的个体备课和集体备课。教师的个体备课模式是:教师分析教材———初步形成自己的教学设计构思———浏览农远资源———思考对比———学习优秀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资源的整合策略, 找到适合自己教学的“点”———融合成自己的设计或者使用思想。集体备课的模式一种是:备课小组的每一位教师分析教材———初步形成自己的教学设计构思———一起浏览农远资源———共同分析、评价———在交流中学习优秀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资源的整合策略, 达成共识的设计或者使用思想———加上个体的特色, 形成不同的个性设计或者使用思想。经过这样的个体、集体的交互式备课, 不仅让教师学习到先进的教学理念, 还会使他们的教学基本功更加扎实, 提高他们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的能力, 为农村教师的成长插上腾飞的翅膀。

2. 课堂教学实践

因为大部分农村学校硬件条件不好, 长春市电化教育馆的教研部门带领我们研究出了播放光盘课堂教学应用的四种模式。即, 模式一, 全程播放;模式二, 间断播放;模式三, 选择播放;模式四, 整合播放。

模式一, 全程播放。针对的问题, 一是教师的结构性短缺, 二是学科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和学科教学能力偏低;应用的方法是教师选择同步优质教学光盘播放, 课堂教学完全和光盘的教学进程、教学活动一致;教师的角色是光盘的播放者、学习者、组织者;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入———光盘播放———教师组织学生认真观看学习———教师总结;存在的问题是在课堂上教师不能与学生互动, 不能进行个别化学习指导。

模式二, 间断播放。针对的问题是对学科知识体系把握欠缺的教师、部分非本专业学科教师无法进行优化的教学设计;应用的方法是教师选择性地播放光盘内容, 及时暂停、播放, 并对部分内容加以引导和解读, 按照光盘中的教学设计进行课堂教学活动;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配合者、播放者、学习者、组织者;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引入———布置观看学习的任务———播放、暂停光盘课例———引导学生与光盘课例中的环节互动———解决学生观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总结;存在的问题是不能频繁的播放、暂停的条件下, 教师怎样让学生动起来、参与进来、培养学生的能力, 特别是创新与实践能力。

模式三, 选择播放。针对的问题, 一是教师具有一定专业水平和信息技术能力, 但在重、难点的突破上存在困惑的教师, 二是部分农村教师信息技术的理论和技能水平不足, 不具备独立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能力;应用的方法是:可以先设疑思考———播放光盘———对学生的困惑进行讲解释疑、提出新问题———再播放光盘———概括提升、总结评价;教师的角色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讲授者、指导者、播放者、学习者、编辑者;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引入———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教学———在相关重、难点上设疑———播放、暂停光盘课例———合作释疑、提出新问题———播放光盘———概括提升;存在的问题是:怎样更好地发挥资源的“杠杆”作用成了教师操作的难点。

模式四, 整合播放。针对问题是教师虽然有一定的教学实践和创新能力, 但在学科整合点的把握上存在较模糊的情形, 二是教师可以完整的进行教学设计, 但在落实到课堂教学活动中需要帮助时;应用的方法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内容、目标达成、学生基础和自身优势进行教学设计, 教师可选择光盘资源, 然后将其进行搜集、整合, 同时根据需要加入自制课件, 从而形成满足学生个性需求、具有特色的整合设计应用于课堂教学;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合作者, 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设计者, 课堂教学中的讲授者、指导者、学习者、编辑者;教学的过程是: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教学———在相关重、难点上设疑———播放收集的、自制的资源光盘———引导学生参与回答、操作等———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形成师生的互动———师生总结;存在的问题是:教师的信息化设计和操作能力成为这一模式操作的难点。

常言道, 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任何一种模式都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公式, 需要教师在实践中创新、丰富、完善, 任何一种模式都不是独立存在的, 需要教师在实践中进行更好的融合, 这样, 农村课堂教学在有效应用资源的滋润下, 才能百家争鸣, 百花齐放。

3. 主题教研活动

校内互动:一是开展校本培训;二是学校领导、教师之间, 不论是否同学科, 可以在一起探讨、学习教学理念、资源应用方面的内容, 促进学科间横向整合。

邻校互动:农村学校分布比较分散, 教师开展和参加教研活动费时费力。可以采取分片教研组的方法, 把几个邻近校、邻近校的教师组成农远活动小组, 定期地开展一些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的教学活动。

点校互动:充分发挥省级示范校的点校辐射作用, 将省级示范校和农村学校建成一对一或者是一对几的互动连接体, 示范校引领农村学校的教学教研活动, 一方面, 让示范校教师在指导农村教师时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 另一方面, 农村教师在互动学习中, 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远程互动:农远工程的应用, 让农村学校踏入了网络的空间, 现在, 每一所农村学校至少都有一台机器上网, 一些农村教师的家里也买了电脑, 这样我们每个学校设一个信息员, 建立区域性的QQ群 (或者博客) , 谁有什么新的见解、认识、感悟、问题, 好的教学案例, 哪里开展什么活动等教学活动信息, 及时传到QQ群 (或者博客) 里, 有信息员及时反馈给当事人并及时处理, 便于教师间进行交流、探讨, 解决问题、实现远程教学研究。

通过以上几个互动形式, 教师们可以自发地开展一些论坛、主题教研、研讨课、小型培训等活动, 特别是骨干教师为主体的活动, 起到交流、示范、引领作用, 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效应, 提高农村教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能力。

4. 反馈、反思

无论是教师备课、课堂教学应用, 还是主题教研等农远资源应用的教学活动, 都要进行反馈、反思, 在反思中肯定成绩、寻找差距、积累经验, 逐步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

三、农远资源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由于地域的差异、地区的差异, 在农远应用的过程中, 出现了不可避免的问题。

1. 校际间、教师间不均衡的问题

解决的策略是“分层实践法”, 就是不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际间的农远教学活动中, 要注意调动所有学校、教师的积极性, 因人而异, 对不同层次的学校、教师要有不同的目标、任务, 加强校本培训、以强带弱, 整体提升。

2. 教材不符合的问题

由于地方原因, 我们的中小学教材有部分学科和农远提供的资源不匹配, 解决的对策有:方法一, 学习他们先进的教学理念, 学习他们资源的设计和使用策略, 发散我们的思维。以英语学科为例, 不同版本的教材, 肯定教学内容不一样, 但是, 从他的教学设计感受新的教学理念, 学习他信息化资源和学科教学最优化的整合方法。方法二, 把相关的优质资源作为学生拓展和自学的内容来处理, 最大限度地发挥农远资源的作用。方法三, 可以组织教师对资源进行二次开发。

3. 想当然的现象

不去实践, 凭空想象, 觉得不行的教师不好意思用模式一, 行的教师前三种模式没用。这种想法阻碍了农远工程的应用进程和发展。解决的对策是:要去做, 不要去想。可以说笔者在农远工作中也曾有过同样的认识, 犯过这样的错误。我区的四间小学的杨晓华老师是个素质非常不错的老师, 笔者就认为她不适合采用模式三上课、没什么用。但是, 笔者应长春市电化教育馆的要求, 让杨晓华老师上了一节模式三的全区研讨课, 一个活动下来, 笔者、杨晓华和全区的相关教师都受益非浅。因为, 光盘教学里的教学设计, 令杨晓华老师耳目一新, 区区一节《认识1000》这样单调的一节课, 教者把资源应用得淋漓尽致, 恰到好处。事后, 笔者曾问过杨晓华老师, “这样的教学过程你能设计出来吗?”, 她诚恳地说:不能。另外, 优秀教师, 杨晓华, 城里的学生、现实生活中的学生四者的有效互动, 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 他们积极的学习态度、回答问题的速度和质量不比城里的孩子差, 这给了孩子们极大地激励和鼓舞, 笔者相信, 如果长时间坚持农远资源应用模式的研究和探索, 农村的教育一定可以和城里想媲美。

四、活动是成功的载体, 创新是行动的灵魂

在教师逐步的实践、探索和成长中, 要为教师搭建各种活动的平台, 给他们展示、交流、成长和成功创造机会。这样会加速他们的成长进程。如,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优质课大赛、全国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等, 让农村教师飞得更高, 看得更远。我区一位村小教师, 在2008年第六届全国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中, 现场作课, 荣获二等奖。这对她的鼓舞非常大, 不仅让她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方面有很大的收获, 也让她感受到了学校对她的关爱和支持。我们说, 不论那一种模式都不是永远适合和完美的, 我们的教师要工作不忘学习, 学习不忘改进, 改进不忘发展, 发展不忘创新。不断地发展和创新资源应用的模式, 发展学校的特色和个性, 让农远工程在我们学校盛开丰富多彩的农远之花。

农远工程的应用, 使我们农村的课堂活了, 教学质量提高了。大山再也挡不住知识了, 孩子们的天蓝了、地阔了, 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变成了那么美丽生动的动画世界, 大千世界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孩子们面前, 孩子们发自内心的欢呼, 我们好喜欢!特别是那些特殊学校的聋、哑孩子们, 把他们听不到的、说不出来的话语, 像正常孩子一样在网上交流。多么喜人的场景, 这难道不会提高我们的教育质量吗?

农远工程的引入, 可以极大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要深化对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战略意义的认识。坚持“面向学生, 进入课堂, 用于教学”的方针, 探求课堂教学改革的生命点, 优化课堂教学, 坚持师生共同成长, 坚持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相信在农远工程应用的不断深化下, 未来的农村教育一定会光辉灿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李天顺副司长主讲-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学校校长专题培训.

上一篇:自主招生数学真题解析下一篇:流年染指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