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期刊编辑培训

2024-05-03

科技期刊编辑培训(精选十篇)

科技期刊编辑培训 篇1

1 英文版科技期刊质量的现状

我国英文版科技期刊是对外科技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也是我国的科技人员参与国际学术交流的一个平台, 其英文质量, 尤其英文表达的正确性和可读性是其重要的基础。根据2007年国家新闻出版署对148种英文版科技期刊质量检查结果显示, 仅有44种期刊合格, 合格率为29.73%, 约70% 期刊不合格, 其中包括 SCI, EI, IM等国际知名检索系统收录的期刊, 期刊差错率最高达96/万, 表明我国英文版科技期刊质量存在严重问题。此次抽检结果发现主要差错分为10类, 包括语法、结构、词语与搭配、用词、拼写、大小写、标点符号、格式、语言逻辑和引用与文献, 其中语法错误最多, 占约42%。也反映出英文版科技期刊编辑 (简称英文编辑) 的英文水平有待提高。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刊物的英文质量和英文编辑的业务素质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 英文版科技期刊编辑的现状

合格的英文编辑必须具备广博的专业知识、熟练的编辑技能、深厚的科技英语写作功底和高度责任感[2]。目前我国英文版科技期刊的编辑人员主要是由转行的专业人员、中文科技期刊编辑转作英文编辑及英语专业毕业的大学生或研究生组成。专业研究人员虽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 但作为英文编辑, 在知识结构方面, 需要由专而精转向博而新, 在英文写作和编辑业务方面, 还需要有一个继续培训、实践和不断自我提高的过程。一般来讲, 英文编辑相应地应该具有较高的学历并经过编辑和英文方面的培训, 在实际编辑工作中锻炼后, 才能更好地胜任科技期刊英文编辑的工作[2] 。中文科技期刊编辑具备一定的编辑业务水平和编辑经验, 但作为英文编辑对英文稿件进行编修, 需要在英文写作方面进一步培训、学习和自我提高。英语专业毕业的大学生或研究生, 虽具有扎实的英语阅读、写作功底, 但专业知识和编辑业务方面非常欠缺, 对科技论文的英文写作的特点, 专业术语及表达方面, 也需要有一个培训、实践和不断自我提高的过程。因此, 应加强英文编辑的培训, 提高其自身的业务素质。

3 英文版科技期刊编辑的继续培训

编辑业务培训。对于英语专业毕业的大学生或研究生, 在开始从事编辑工作时, 最好派他们参加编辑培训班, 使他们系统了解和掌握科技期刊的编排规范及要求, 并在工作实践中消化吸收, 融会贯通, 逐渐提升其业务能力, 尽快胜任编辑工作。

英语培训。对于转行的专业人员、中文科技期刊编辑, 要创造条件让他们轮流参加脱产英语培训, 使他们系统学习科技英语写作和翻译技巧。通过培训学习和工作实践, 使他们更快提高英文水平和稿件编修能力。编辑部应重视英文编辑的培训和交流, 积极派他们参加各种英文编辑培训班和有关讲座, 使他们及时了解和掌握新的英文版科技期刊的编排规范、英文编辑技巧、英文科技论文写作特点和要求;组织英文编辑多与同行交流编辑经验和办刊经验[3];与相关的英文科技期刊交换刊物, 互相学习, 取长补短。

积极参加学术交流。编辑部应积极安排英文编辑参加各种国内外相关的学术会议, 了解相关专业领域最新发展动向及新技术、新方法, 增加他们判断所编辑论文的学术质量及创新性的能力, 能发现及纠正文章中存在的问题和错误, 提高论文的编辑质量。英文编辑应积极参加有关学会组织的英文科技期刊学术活动, 听取国内外资深编辑的科技论文编辑技巧和经验。如2009年高校学报研究会组织的第12次年会英文版期刊分会, 邀请国外资深编辑Ian McIntosh 讲授“Use of the definite and indefinite articles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楼钦元教授讲授“How to write/edit scientific papers”, 同时邀请国内优秀英文科技期刊的编辑介绍办刊理念和编辑经验, 使到会的英文编辑感觉不虚此行, 受益匪浅。

4 英文编辑业务素质自我提高的途径

目前, 我国英文版科技期刊的编辑人员的业务素质参差不齐, 尤其表现在英文写作水平方面;因此, 在英文写作方面均需要有一个不断学习、实践和自我提高的过程。只有在实际编辑工作中不断学习和锻炼, 才能更好地胜任科技期刊英文编辑的工作。英文编辑可通过以下途径提高其自身英语水平。

经常阅读原版英文科技文献。大量阅读著名原版的英文科技文献, 有助于学习和了解英文科技论文的表述特点, 掌握英文科技论文写作的行文规律、语言使用技巧和规范的专业术语, 扩大专业词汇量, 增加语感, 培养识别和修改能力 [2,3];因此, 英文科技编辑应经常阅读国外相关的知名英文科技期刊刊载的最新论文, 如Nature, Science和Cell等, 并与自己所编辑加工的英文论文相比较, 从中汲取英文编辑加工的知识和技能, 规范自身使用的语言, 使编辑的论文在语言表达上更加规范、具有可读性, 达到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目的。

翻译中文资料。我国英文版科技期刊的稿件大部分为国内作者所撰写, 因不是母语, 这些稿件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中式英语”的表达问题。在编辑过程中, 会经常发现一些文章完全按照中文稿直译过来, 虽每个单句的语法基本没有错误, 但整段阅读起来, 感觉非常别扭或读不懂, 这就是因为不顾语法, 缺乏修辞, 忽略上下句联系, 不注重逻辑关系所致[2]。

英文编辑, 尤其刚从事编辑工作的英文编辑, 应大量练习翻译相关专业的中文科技论文, 并与国外相关的知名英文科技期刊刊载的相关内容的论文进行比较, 检查和纠正练习翻译过程中存在的语法和科技英语的语言结构问题, 同时更要注重修辞和逻辑问题。英文编辑只有通过大量的练习, 才能具备较强的汉译英的水平和技能, 才会有能力审编改校英文稿件。

研究兼职编辑修改后的稿件。目前多数英文科技期刊聘请出国留学的学者、美籍华人科学家或母语为英语的外国专家, 或资深的科技英语翻译专业人员担当兼职编辑。他们具有扎实的文字功底, 有些又具有全面的专业知识, 是英文版科技期刊编辑质量的最理想的把关者。英文编辑应对他们编辑后的稿件多加学习和研究, 反思自己在编辑中没有发现的问题, 虚心向兼职编辑学习, 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使其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英文编辑。

注意专业词汇和常用句型的积累。英语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作为英文版期刊的编辑, 要有目的的去摘录和积累一些英文科技论文常用的句型, 并应用于稿件编辑加工中。经常阅读英文专业论文及参加相关专业的学术会议, 不断学习、积累和更新专业词汇, 这样, 在实际工作中才能快速发现原稿中的英文表达错误, 并能准确修正, 以不断提高期刊的英文编辑质量。

阅读英文科技论文写作和编辑方面的文章或专著。经常阅读有关英文科技论文写作或编辑方面的文章或专著, 包括英文科技论文文题、摘要、方法、结果、讨论、结论的写作特点, 科技论文的时态、语态和人称及常用结构和句型, 副词、冠词、分词、名词、合成词等各种词的使用, 及常见错误分析等, 从中学习和掌握英文科技论文的写作方法、特点及各种词的正确使用, 了解常见错误和问题及正确的表述方法, 吸取其他编辑在稿件编辑加工中的经验, 以快速提高英文稿件的编辑加工能力。

充分利用各种工具书和网络。编辑部应配备相关专业的工具书, 如专业英汉词典、汉英词典等, 英文编辑在稿件编辑中, 应充分利用这些工具书, 对于不熟识的专业词汇、术语或词汇, 应勤查词典。同时, 金山词霸、各种专业词典及英文校对软件的开发应用, 使英文单词的查阅更为便利, 单词拼写错误会明显呈现。安装这些软件, 可明显提高英文编辑的工作效率、消除拼写错误。网络的迅速发展, 给英文编辑开阔了视野、拓宽了学习的渠道, 通过各种数据库可以搜索众多学科的科技论文, 从中了解各种专业词汇、短语和词在科技论文中的正确使用方法, 有助于提高科技论文的编修水平和工作效率。另外, 通过百度等也可以查阅一般短语、词的用法。

英文编辑只有通过系统培训、实践和不断自我学习提高, 才能不断提升其审编改校英文稿件的能力, 提高编辑业务素质。只有高素质的英文编辑, 才能确保我国英文科技期刊水平的不断提高, 以实现促进对外科技信息交流, 扩大国际影响力, 参与世界竞争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智, 谈慕华, 王东方.中外学术类英文版科技期刊现状比较[J].编辑学报, 2003, 15 (4) :290-292.

[2]宋福南, 柴瑞海, 朱虹.英文版科技期刊编辑人员业务素质的自我培养[J].编辑学报, 2006, 18 (1) :62-63.

期刊编辑培训心得体会文 篇2

编辑手中是权力还是义务?这也不是每个编辑都明白的。有的认为是一种权力,可以主宰作者稿件的生杀大权。有的认为更多是一种义务和一种责任。学术成果的真实性、创新性,学术道德和学术伦理的规范性。

国内的很多学术期刊的编辑有时候会感到自己受了很多委屈,会蒙受作者一些无缘由的抱怨和埋怨。

不可否认,编辑素质对于学术期刊的质量无疑是很关键的。处理稿件的规范性、效率性,审稿专家的权威性,对有争议稿件学术价值的敏锐性,学术精神和学术规范的一贯性,是学术期刊质量和持续发展的保障。

说个自己最近内心很受冲击的一个经历。我们有一篇关于光周期影响动物产热和能量代谢的稿件投到专业期刊Journal of Thermal Biology。负责稿件的主编审理后,返回的结论是拒稿,理由是稿件内容不符合刊物发表论文的范围。接到这个审稿意见,很是不悦,动物的产热和能量代谢怎么不属于thermal biology 的范围呢?虽然稿件质量不是很高,但这个拒稿理由是不成立的。我心静了几天后,决定给编辑回复,说明我的意见,稿件内容完全符合刊物刊载的范围,拒稿理由不成立。

没想到主编很快就回复了。这次回复解释了他为什么拒稿的理由,说我们的稿件虽然与产热和能量代谢有关,但主要是光周期的影响结果,没有温度处理实验,没有体温的数据等。这是拒稿的理由,很抱歉在拒稿信中没有说明详细理由。

关于这个理由,我还是不同意。又回复主编:尽管我们这个实验中没有温度处理,没有体温的数据,但这些信息我们在另一篇文章(Journal of Comparative Physiology B)中已经报道和讨论过了。文章中的产热能力与能量代谢的数据,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温度的影响。由于动物对光周期很敏感,光周期与温度也是直接相关的。如果是因为稿件质量的问题拒稿,我认可,如果说是稿件内容不符合刊物范围而拒稿,我还是不接受。在这封信中,我还提到了一个隐隐约约的一个感觉。尽管当今中国的某些科学家在科研中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影响了中国学者的学术声誉,我们研究组是不存在这个问题的。我们研究组在中国的小型哺乳动物生理生态学研究中是具有引领作用的,我们的研究也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

主编又很快回复:主编说很感谢我的开诚布公,但他的拒稿决定与这个没有任何关系。他又强调了一遍:尽管光周期对产热和能量代谢的影响与温度是间接相关的,但他还是希望在实验中看到光周期和温度的共同影响。文章内容必须是直接的thermal biology。在这封信中主编问,根据我们的交流,我想邀请你加入我们的编委会,你是否有兴趣?有兴趣的话,寄一份简历给他。

前些日子收到了Elsevier 出版集团的邀请函,邀请加入Journal of Thermal Biology 期刊的编委会。

这次经历,我很受触动。我做期刊主编多年,也担任一些期刊的编委,也为很多期刊审理稿件。说实话,如此耐心的回复,如此的心胸,我自叹不如。

再说句题外话,有意思的是,我还担任了2天的Enzyme and Microbial Technology 期刊的编委。由于我同时收到了2封邀请函,开始以为是同一个期刊。等详细看时,心里发虚了,另一封邀请函是邀请加入学术期刊Enzyme and Microbial Technology 编委会。这个期刊我没有什么印象,登录期刊网站浏览了一下期刊发表的论文,明白自己对这个领域是外行,没有能力担任编委(编委的第一责任是为期刊质量做出贡献,对论文质量把关)。我发现我的名字已经在期刊编委会的网站上了。心里开始冒虚汗了,赶紧回复Elsevier 出版集团,说自己不是这个领域的专家,不适合作为这个期刊的编委。还好,第二天出版集团就同意了我的“辞呈”。

今天还收到Journal of Animal Ecology 执行主编对副主编们的感谢函。Journal of Animal Ecology 继续保持了高IF和在生态学期刊中的地位。信函中说,“我们都知道,向学术期刊投稿有可能是一个创伤的经历,但是我们获得的作者对在Journal of Animal Ecology 的投稿经历的反馈是不错的。”

科技期刊编辑与大众图书编辑的比较 篇3

一从科技期刊与大众图书的服务对象看二者编辑的不同侧重

科技期刊与大众图书因服务对象的不同,在诸多方面存在差异,因此两者编辑工作着力点和工作方式也有着显著不同。

1.读者群明显不同

科技期刊和大众图书的读者群有明显的区别,前者多为小众化,读者群比较固定,读者与作者有着相近的学习背景或研究领域,这些读者的阅读动机受自我发展的客观需要和主观需求叠加作用,阅读目的明确,自主性强,属于一种专业性质的学习。因此,读者要求的阅读内容针对性强,既要有前瞻性和创新性,又要有深度和广度。但是大众图书的读者,阅读多是受媒体宣传的影响或同事朋友的推介,是一种临时决定或叫即时性的阅读,也可叫做诱导性阅读,具有一定的偶然性,这种阅读主观和客观上都没有紧迫感。这就决定了前者的编辑的策划主要围绕稿件进行,而后者的策划不但内容、作者重要,营销策略更是一个关键因素,两者在策划上会有不同侧重,采用不同的攻略。

2.对内容的创新性要求有所不同

科技期刊注重理论性、应用性和集成性等方面的研究,强调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突出的是前沿性、创新性和指导性,内容虽可能是科技热点焦点,但多数情况下是一些不被大众熟知的冷门和高深的专业领域的难点和疑点问题。

大众图书内容多以人文、故事、传奇、自传、生活感悟、保健卫生、投资理财、文化学习等受大众关注和追捧的内容为题材,以一些热门话题和热门人物为对象,寻找一些有轰动性、刺激性的话题,以激发读者的好奇心,进而激发人们的阅读兴趣,或者是以实用性、指导性为目的出版一些公共教材和考试辅导书。因此,大众图书除少数为系列丛书外,大多为独立策划,每本书无论是内容还是作者和读者大都不同,即使同一编辑策划的图书无论风格和内容都可能会完全不同,其彼此间不需要有连续性和继承性,不同图书的读者群始终都在变化中。这就决定了大众图书的成败与选题策划的关系更紧密,策划本身更具有挑战性。

3.定价方式与营销策略完全不同

科技期刊的出版不但是连续的,而且是有周期性的;不但每期的主要栏目固定,而且每期的印张、印数都保持不变。所以,期刊一般至少在一个周期(一年)内定价不变。图书的印张、印数、价格是由书稿的内容和市场预期决定的,而定价则是决定图书策划成功与否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

营销方式前者比较单一,或通过邮局发行,或自办发行,其中交换和赠送的比例相当大,而图书主要通过新华书店分销,需要采取各种形式进行宣传。因此,两者的营销策略会完全不同,后者在此方面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远比前者大许多。

二从二者业务着力点的不同看编辑能力的培养

基于上述不同,决定了科技期刊编辑与大众图书编辑在许多方面的工作重点不同,工作方式也存在明显的区别。因此,两类编辑在能力培养上需要有所侧重。

1.业务素质的突出点不同

科技期刊多数是某一学科、某一专业、或某一学术领域学术成果的交流平台,涉及专业方面的知识多而深,编辑需要对自己负责栏目的专业领域有相应的了解和把握,能够及时了解该领域国际国内的学术前沿,掌握学术动态,有能力与作者、读者和审稿专家进行学术方面的沟通。所以说,尽管科技期刊编辑同样需要是杂家,但专业技术方面的要求更高、更突出,更应该是专家型的编辑,或具有较深专业背景的编辑。然而,大众图书编辑则更需要有广博的知识和对市场及社会热点的敏感力和洞察力。在某种程度上讲,大众图书编辑与报纸的新闻编辑的共性更多,知识面要求更宽。

日常的学习上,前者需要不断提升学科方面的专业素养,而图书编辑尤其需要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培养人文地理各方面的综合素质。

2.策划的重点和工作方式不一样

科技期刊编辑的策划重点在期刊的内容上,主要围绕期刊的办刊方针,确定各期稿件的主题、组稿方式、稿件落实、相配套的稿件、稿件的具体作者,以及是否需要系列刊载等,再由栏目编辑分头落实。这种策划一般基于期刊的定位,以及编辑知识的积累和科技热点的追踪,内容可能是一个问题的广度,也可能是一个问题的深度,突出系列性和成组性,就此约请专家从不同侧面探讨同一主题。因此,期刊的主题每期都有一定的关联性。相对于图书编辑的策划,科技期刊编辑策划涉及的方面较单一,周期性更强。

图书编辑的策划更具挑战性,需要对市场有适时、动态的了解,能及时捕捉到社会热点、焦点,能洞悉一些社会问题,能透过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不但知识面需要更广一些,组织能力也要求更强,需要从书稿内容方向的提出、论证、调研、作者的选择和沟通、市场推介方式、定价等各方面系统运筹,且运作时间、周期不固定,灵活性强。也就是说,策划能力是大众图书编辑最重要的素质之一,这就决定了大众图书编辑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策划经验,提高策划能力。

3.编辑加工的侧重点尤其不同

降低或杜绝差错率是每个编辑一直以来的责任和义务,无论科技期刊编辑还是大众图书编辑都是如此。

但是,科技期刊编辑承担着传播学术思想,构建学术交流平台的使命,因而需要使用规范统一的学术语言,而各专业领域都有自己规范的名词术语,尤其是一些前沿性学术成果在表述上要符合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这样才有利于学术共享和学术争鸣。在论文的编辑加工过程中,贯彻标准是科技编辑的重中之重,包括语言文字、语法、标点的规范化,图表的设计、量单位的正确使用、公式的正确版式等,都必须严格规范,否则极有可能引起疑义。

但大众图书强调的首先是文字流畅、简洁,语言优美,能感染人、打动人,通俗易懂、幽默、诙谐,有时甚至用方言增加读者的乐趣。所以说,在大众图书中,以通俗语言表达更适合读者的阅读习惯,在大众传播中更具有生命力。举个普通的例子,在图书中汽车的行驶速度以“迈”为单位比较通俗自然,而科技期刊中汽车的行驶速度则必须换算成标准计量单位每小时千米。

4.版式装帧也有显著不同

科技期刊的学术品位、学术风格、版式设计与装帧每期都有连续性,要有统一的风格,要有区别于其他期刊明显的元素,让人一眼便能在众多期刊中认出,如封面的图案、色彩,期刊

名的字体字号,内文的不同级标题,图表的格式字体字号等都有具体规定,无须编辑每期都进行画版设计。但大众图书则不同,每本有每本的风格,从内文到封皮、书脊的色彩图案、文字都需要精心设计,以吸引人的眼球。所以大众图书编辑必须有更高的美术鉴赏力和设计能力,需要有目的地学习相关知识,培养相应技能。

三针对性提升科技期刊编辑的业务水平

俗话说,术业有专攻,同行不同业。同是编辑,期刊编辑和图书编辑显然在工作方法上有明显的区别,但作为编辑他们都要经历类似的基本功训练,诸如选题策划、文字加工等,他们会彼此学习、借鉴、融合。由此可见,做好科技期刊编辑也应该吸收和借鉴大众图书编辑的成功策划经验,做好期刊全年内容的整体谋划,分期细化落实。与此同时,在期刊涉及的学科领域有所专攻,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素养,这样才可能成为一个出色的科技期刊编辑,办出一流的学术期刊。

1.以读者为导向,用心提升服务能力

首先,科技期刊的选题策划要有前瞻性,能够展示本学科研究领域的前沿性成果,以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其次,要以系统眼光,从科技理念、学术理论、研究方法和手段、可操作性等方面多角度、全方位展示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再次,要追踪学科领域的热点和焦点问题,突出研究成果的亮点,以引导学术交流和争鸣;第四,要引领学术潮流,通过命题和自命题的形式,组织成组的稿件,系列展示最新的研究成果,使期刊内容在广度和深度上有所突破,形成自己的风格。科技期刊要始终把满足读者需要作为编辑的行动指南,不断提高服务意识和能力。

2.坚持终身学习,培养严谨的治学能力

对于科技期刊编辑,专业技术方面的知识背景尤为重要,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迅速,成果斐然,作为科技期刊方面的专业编辑虽不容易在学术的深度上超前一步,但必须在专业的广度上领先一步,不断进取,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望。这样才能把握学术焦点,了解学术前沿,发现最热门的学术话题,找到最好的作者,约到最有代表性的论文,而这一点也常常是老编辑容易忽视的。做编辑久了,容易“审美疲劳”,过分依赖经验,缺乏突破的动力,不容易吸收新主张和新建议,使期刊质量停留在一个水平。所以说,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培养严谨的治学能力,是科技期刊赋予科技期刊编辑的重要责任,也是科技期刊编辑的必备素质。定期学习和日常自学都至关重要。只有这样,出自其手的期刊才有可能引领学术前沿,引导学术争鸣。

3.努力提高自身的策划水平,提高刊物的学术水准

从形式看,策划能力对科技期刊编辑不像大众图书编辑那么被重视,两者的侧重点也不同,但期刊编辑需要借鉴大众图书成功的策划理念,搞好全年总体策划和单期策划,让每期杂志的主题鲜明,全年各期彼此又有侧重和相关性,使各期杂志相互依存又自成体系。科技期刊通过召开主题学术研讨会、读者与作者见面交流会、审稿专家座谈会,开辟争鸣栏,力求寻找到有代表性的作者,以提升期刊在行业中的影响力。

综上分析,科技期刊编辑需要有一定的专业学术背景,需要在相关的学术领域不断学习和积累,需要一定的钻研精神。不但编辑业务需要学习,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各种标准需要学习,科技知识也需要时刻补充。大众图书编辑则需要博览群书,耳听八方,既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又要有快速的行动力,既擅长文字加工,又有很强的策划力,还要懂市场、会营销,能够八面玲珑。

贯彻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各种标准,应该是每个编辑共同的责任和义务。虽然,科技期刊编辑与大众图书编辑专攻不同,我们既要看到两者在业务素质方面的要求有所不同,同时也要看到两者的基本功和基本素质是相通的,都承载着传播和弘扬中华创新知识和文化的职能。尤其科技期刊编辑担负着倡导学术正气的重任,更应把保护知识产权当做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抄袭是学术造假的主要手段之一,它更多出现在期刊。这就要求科技期刊编辑必须有一双慧眼,有较强的专业水准和基于此的判断力,借鉴一些学术不端检测技术,为自己的期刊把好学术关,使自己编辑的期刊成为行业的引领者。

科技期刊编辑素质新认识 篇4

作为期刊编辑主体的细胞——编辑人员,除具备与其他工作岗位的工作人员的共同要求,如爱岗敬业、大公无私、勤奋工作等等,对其还有着特殊的要求,概括起来有“四心”“四精神”“四能力”“四意识”和“四水平”。

一、“四心”

所谓“四心”,是指编辑人员的“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好奇心”和“公正心”。

1、强烈的事业心

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想干一番事业,就会作出自己的贡献。相反,如果一个人的能力很强,但事业心很差,那就会有劲不用,再大的本领,在实际工作中也不会发挥作用,如果再加上有种种思想问题,与周围同事不断发生摩擦和矛盾,那就不但不能贡献力量,反而会抵消力量。也就是说,作为编辑人员,没有对事业的执著追求,要想编出精品是无缘的。在这方面,特别需要主动精神和甘当无名英雄的精神。这是由于编辑工作的特点所决定的。编辑工作从组稿策划到稿件筛选、从审读到编辑排版,以及工作干多干少,都不能从上而下作具体部署,完全取决于编辑人员的主动精神。而主动精神是靠强烈的事业心来支持的,没有强烈的事业心,它便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责任心

科技期刊是传播科技理论、普及科学知识、推广新技术、新工艺的重要载体,来不得半点闪失。这就要求编辑人员不仅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而且还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要以对国家、社会极端负责任的态度来展开编辑工作,如若报以极不负责的态度来从事编辑工作,那将造成不可估计的损失。因此,作为科技期刊编辑,对待工作是充满责任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稿件编辑任务,还是敷衍了事,这是编辑人员素质高低的分水岭。

3、好奇心

事物总是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随时都在发生,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在产生。读者的阅读需求总是求新求奇,一个对新奇事物敏感的编辑能使期刊总是吸引读者。因此,编辑人员只有对异常现象都抱有强烈的兴趣,才能识别那些最能吸引读者的稿件,也才能在指导作者修改稿件时提出好的建议,使文章更受读者欢迎。这就要求编辑人员既“杂”又“专”,应在具有广博知识的同时掌握自己所从事专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使自己时刻站在前沿,并在选题、组稿、审稿、编辑加工过程中独具慧眼。

4、公正心

科技期刊面对的作者形形色色,各个层面的作者都有,不仅有专家、学者,也有从事具体工作的基层技术人员。编辑对待不同身份的作者,一定要心怀一颗公正的心,在把握稿件质量上坚持一个标准,一视同仁。切忌在组稿、审稿、编辑加工过程中以个人的兴趣爱好代替审稿原则,更不能以亲疏取舍,以名气大小取舍。

二、“四精神”

所谓“四精神”是指编辑人员的“唯实精神”“进取精神”“认真精神”和“奉献精神”。

1、唯实精神

科技期刊是传播科技知识、技术、政策及重要发明,推广新技术、新工艺的重要载体,必须遵循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唯实,就是唯实际、唯实事、唯实践。唯实,即要实事求是,尊重事实,跟着事实走,这是科学的最大特点,也是科学思维的最大特点。无论是专家、学者,或是基层科技人员的结论都必须立足于事实。这也要求编辑在处理稿件时也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在涉及事实、数据、结论等内容方面,不能凭空推测作者的想法,更不能主观臆断作者的结论。

2、进取精神

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永远不会达到“完全”的境界。认识的无止境,决定了科学研究成果也永远不会是完善的,总有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因此,进取精神无论对从事科技工作的人来讲,还是对编辑来讲,都是不可缺少的思想素质。这就要求编辑要有积极进取的思想,不要满足于已有的认识,要不断向自己提出新的问题。既应以学无止境的精神刻苦钻研,又应以不耻下问的态度虚心求教。

3、认真精神

稿件经三审定稿后,需要由编辑对文稿进行删改、润色、调理等,改正文稿中的政治性、科学性、规范性和语言性等错误,以确保稿件的质量。这一工作看似简单,其实很不平凡,尤其需要编辑的认真精神。在实际编稿改稿工作中,或为核对一个数据,或为一个字的推敲,或为查明一个材料的出处,或为图表的准确表达,或为查实某一资料的真伪,等等,都需要编辑不惜化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没有高度负责的认真精神,要做好这些工作只能是一句空话。另外,编辑工作是一项涉及多方面、多环节的系统工程,无论哪一个环节都需要编辑的认真精神。比如科技期刊在校对环节留有很多错误,不仅会影响人们的阅读,而且会引起人们对科技期刊科学性的怀疑,期刊就会失去生存的基础。为此,科技期刊编辑必须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在工作中以认真负责的精神,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才能尽心尽力、任劳任怨地做好编辑工作。

4、奉献精神

科技期刊的出版,是编辑人员辛勤劳动的产物,凝结着编辑人员的心血。作者可以因作品发表而功成名就,而为作品付出艰辛劳动的编辑人员,却很少有人知晓。编辑工作是一项极具创造力和富有牺牲精神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说是在作无形奉献,不仅要付出巨大的心血,辛勤的劳动,还要忍受“为他人作嫁衣”的默默无闻的孤寂,所以特别需要编辑人员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甘为人梯,意味着为他人创造条件,意味着随时都要付出、贡献,这点对编辑来讲也非常重要。这就需要编辑人员在编辑过程中努力做好每一件事,认真善待每一位作者与每篇文章,全心全意为他们服务。正如周扬所言:“编辑是无名英雄,要有为他人做嫁衣的服务精神,要有使别人名扬四海,而自己默默无闻地舍己为人的精神。”

三、“四能力”

所谓“四能力”是指编辑人员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公关能力”和“鉴赏能力”。

1、创新能力

为科技创新、知识创新服务是科技期刊的重要使命。在信息化时代,科技期刊编辑不仅面临选择稿件的面宽、途经多,而且面临读者层次多样、水平高,这就给科技期刊编辑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竞争激烈的科技期刊市场,其竞争不仅是期刊质量的竞争,而且在很大程度表现为编辑创新能力的竞争。作为科技期刊编辑,必须要有创新意识,不断培养自身接受新思维的意识,使自己始终能够接受新思想、新思维。对可能遇到所不能接受的理论或学说,更需要编辑有创新的思维,冷静地对待,切不可轻率否定。作为科技期刊编辑,如果将一些有新思维的稿件及时刊发,从某种程度上,也就是在促进着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反之,如果不能接受这种新思维,将其束之高阁,就在某种程度上阻止了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因此,要求编辑在选题策划、组稿选稿、审改加工、编排设计、印刷发行等方面不断创新,将合适的稿件在合适的时间推向合适的市场,努力使出版物符合市场需求。

2、学习能力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技的飞速发展使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不断以新知识来武装自己、提升自己,而终身学习已经成为其生存和发展的永恒主题。科技期刊在科技知识的传播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必须保证载文的科学性。因此,编辑应该顺应形势发展需要,努力学习更多的新知识,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更新自己的知识内涵,扩大知识面。要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努力学得更多一些、钻得更深一些、用得更好一些,争做学习型编辑,力求成为本专业学科的专家,在广泛涉猎专业学科领域最新研究成果、把握学科发展动态的同时,具有科学的预见能力,组稿刊出具有创新内容的一流文章,引领相关领域的发展方向。

3、公关能力

良好的公关能力是现代社会生活中人的重要素质之一。公关能力表现为一个人在社交场合的介入能力、适应能力、控制能力以及协调性等等。编辑公关能力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编辑各环节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成果。编辑在与专家、学者约稿、组稿时,在与作者交流稿件处理意见上,在与读者推介期刊过程中都离不了公关能力。编辑总要与不同层次、不同身份的人们打交道,无论约请名家、权威撰写高水平、高质量的稿件,还是利用各种会议组稿,或是发动通讯员向期刊提供科技动态、组稿,都要求编辑与人交往一定要胸襟开阔,真诚待人,推心置腹,肝胆相照,真心与他们交心、交朋友。

4、鉴赏能力

对文稿的评价与选择是编辑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编辑一定要有较高的学术鉴赏能力,才能慧眼识珠,也才能见微知著。作为来稿的第一读者,首先要对原稿鉴别,看其选题是否新颖,内容是否有创意,文章的可读性怎样,应该从全局和总体上对来稿质量进行初步评审,然后再有的放矢地请有关专家复审。否则,就会出现“该用的不用,不该用的用上”的尴尬局面。尤其对于一些内容有亮点,但是结构混乱的稿子,切忌采取那种先入为主的作法来处理。这就要求编辑不仅有组织稿件的能力,还要有迅速及时鉴别、判断稿件价值的能力,具有“沙里淘金”“见璞识玉”的“鉴赏家”素质。编辑在稿件编辑处理过程中也需要鉴别能力,它能使编辑的稿件突出最有价值的部分。否则,有可能把稿件中精彩的部分删掉,使稿件单薄无份量,也可能砍掉有价值的部分。因此,编辑都应该通过不懈的“定向”锻炼和努力实践培养出较强的组织能力和鉴赏能力。

四、四意识

编辑必须增强“质量意识”“效率意识”“法律意识”和“服务意识”,以应对越来越激烈的期刊竞争。

1、质量意识

科技期刊发展的基础是质量。质量是期刊的灵魂,也是品牌形象的灵魂。提高期刊的知名度,需要依靠高质量;而维护品牌形象、保持品牌的市场地位,也同样需要高质量。期刊水平和质量的高低取决于编辑人员的质量意识。一种高质量的精品期刊,实际上是高素质的期刊编辑人员进行一系列有效的再创造的劳动成果。因此,编辑人员无论对待作者或稿件,都应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在选稿、组稿、约稿中当以质量予以取舍。

2、效率意识

在竞争激烈的期刊市场,都说期刊的质量是期刊的生命,只有高质量的期刊才能在竞争中取胜,这还不全面。期刊有高质量只是迈向竞争的第一步,还需要将合适的稿件在合适的时间推向合适的市场,努力使出版物符合市场需求。编辑工作是一项涉及多方面、多环节的系统工程,每一个环节不仅需要编辑的密切配合,更需要编辑工作的高效率。要做到这点,编辑人员须有较强的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在选题策划、组稿选稿、审改加工、编排设计、印刷发行等方面,编辑要不断创新,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少占用下一环节时间,尽力提高工作效率,为期刊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率地出版发行奠定基础,进而为期刊竞争赢得机会。

3、法律意识

随着法制建设的日臻完善,人们的法制观念不断增强。增强编辑的法律意识是办好期刊的重要条件。期刊出版单位及编辑人员在期刊编辑出版以及与作者、读者交往过程中,无论对来稿登记、选择、修改、审定、发排、校对,还是广告制作及发布,也无论期刊自身发布稿约信息,还是与其他期刊、媒体合作甚至竞争等,都与法律紧密相联。因此,编辑人员必须不断增强法律意识,自觉地学法、守法、用法,时时、处处以法律为准绳规范自身行为,做到正确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努力维护作者、读者的合法权益。与此同时,当期刊出版者合法利益遭受侵害时,应正确运用法律维护出版者的权益。

4、服务意识

在当今知识经济快速发展以及竞争激烈的条件下,科技期刊要想在竞争中获胜,不仅取决于期刊的高质量,还取决于期刊编辑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意识。作者向期刊投稿不仅看重期刊的影响力,更看重期刊的服务质量。服务意识是科技期刊编辑应具备的一项重要素质。一方面要尊重作者的劳动成果,全心全意为作者服务,另一方面要形成以读者为中心的办刊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将刊物办成“双效”“双爱”的精品。办好优质的科技期刊,编辑必须树立人性化的服务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构建以人为本的服务情怀,注重感情投资,真心与作者、读者交心、做朋友,并热情服务于作者和读者。包括耐心回答作者的投稿咨询、接收稿件及时回复;编稿认真负责、缩短处理时间;稿件修改意见具体明确,热情帮助作者修改、完善稿件;退稿不退情,真诚留心,等等。

五、四水平

所谓“四水平”是指编辑人员的“理论水平”“知识水平”“研究水平”和“编辑水平”。

1、理论水平

编辑的理论水平如何,将直接影响科技期刊的质量。好的编辑应力求自己在某一个领域有较深的功底,了解该学科的研究前沿动态,唯有如此,编辑方能在该领域有较大的发言权。编辑若不了解相关行业的理论,不仅难以明确判断有关来稿中所提出的观点是否合理,而且也难以评价出稿件是否具有典型意义,以及有没有独创性,进而难以确定该稿件是否适宜于发表。若理论上没有根底,就抓不住事物的本质,只能停留于现象的描述。因而要求编辑要认真看书学习,掌握相关理论,以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

2、知识水平

知识创新、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是构成知识经济的三大要素。知识经济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知识的传播,更离不开编辑、出版。科技期刊编辑要适应这种要求,则必须有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要善于了解科学研究发展的前沿,了解国内外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不断学习和熟悉、识别专业领域内的新知识、新理论、新规律、新技术、新方法,以适应科技发展对编辑工作的新要求[6]。

3、研究水平

科技期刊编辑要在众多来稿中筛选出有独到见解的、位于科学前沿的学术论文发表,离不开对文稿的判断、选择、分析甚至推理,这与科研活动有相似之处。因此,需要编辑以研究者的视角对其作出正确的评价与选择。要做到这点,编辑尤其需要置身于科研活动中,不断提高自身研究水平。

4、编辑水平

科技期刊的质量不仅取决于所发表论文的学术质量,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编辑的编辑水平。科技期刊刊发的文稿不仅要求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而且还要求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可读性和艺术性。这种学术和编辑质量都较高的论文,相信一定会吸引更多的读者,论文的学术寿命也才能长盛不衰。编辑作为第一把关人,所生产的精神产品影响着学术的纯洁性与社会文化的进步、人类文明的传承,责任重大,故必须最大限度地发现问题,把优秀的科学文化产品奉献给广大读者。编辑在审稿、编辑加工时,应考量文稿逻辑是否周密,论据是否充分,结论是否能经得起实践或实验的检验,本着严谨求实的态度,发现其价值,修正其错误,把反科学、伪科学的东西拒之门外。同时,编辑还要能够运用自己的知识储备有效地纠正文稿中的错误,最大限度地保证出版物的准确率,以保证语言文字通顺、流畅,表意准确。无论什么类型的文稿,都需要编辑使用规范语言文字来对文章进行修饰润色,使之更清晰、明亮、生动。要做到这点,科技期刊编辑尤其需要具备较高的语言文字功底、较好的写作水平和逻辑思维能力。

当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高效、便利已在许多领域产生巨大效益。科技期刊编辑应充分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推动自身的工作。如应用计算机通信技术传输稿件以及与作者、读者交流沟通;应用网上信息源进行选题策划;应用网上数据库、网络资源审稿,对文稿的先进性、科学性、原创性,以及参考文献引用的准确性予以查证;利用计算机终端对文稿进行审读、编辑加工和排版等。

上述条件并非独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除此之外,还需要有强健的体魄,独特的个性、聪慧的才思、丰富的想象力等。总之,作为一个科技期刊编辑,应当努力从各方面来锻炼自己,使自己的思想作风、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等素质都得到提高,在德、智、体三方面充实和完善自己。应当努力学习国家政策,正确掌握科技、出版法规,熟知编辑出版规范,广泛了解世界著名检索机构对科技论文书写规范的要求,并在稿件编辑中充分应用这些规范,为刊物顺利进入世界各大检索机构提供条件。改变传统的办刊思想,努力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使自己成为精通现代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业务、掌握最新科技知识、了解市场、善于经营和具有应变能力的德才兼备的编辑人才。

参考文献

[1]马春晓:《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期刊编辑须具备的意识》,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2(2):93-95。

[2]周和菊:《论科技期刊编辑的创新力[G]//四川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科技编辑出版研究文集,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248-251。

[3]马少怡、宋素梅、冷希刚:《论知识经济时代科技期刊编辑的创新意识》,编辑学报,2007(增刊):23-25。

[4]陈继华、张永平:《信息时代科技期刊编辑素质浅谈》,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5):58-60。

[5]汤啸天:《论编辑的法律意识及其权利义务》,编辑学报,2000,12(2):66-69。

[6]庞晏、于卫、陈呈超:《新世纪、新形式下科技期刊青年编辑素质浅谈》,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第三届中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3。

[7]姚树人:《论科技期刊编辑的作用及其实现》,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3):330-333。

新疆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在改革中前进 篇5

新疆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在改革中前进

文章总结了新疆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在改革中前进的主要经验,指出: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学会发展的根本;健全学会组织,发扬民主办会,开展学术活动使学会充满生机.面对深化改革、西部开发的新形势,学会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开创学会工作新局面.

作 者:张德衡 作者单位:新疆科技期刊编辑学会,新疆,乌鲁木齐,830011刊 名:内蒙古科技与经济英文刊名:INNER MONGOLIA SCIENTECH AND ECONOMY年,卷(期):“”(12)分类号:C26:G237.5关键词:科技期刊 学会 改革

科技期刊责任编辑初审实践探析 篇6

关键词:科技期刊责任编辑初审质量

中图分类号:G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853(2011)03-0028-03

审稿是对科技论文质量的评定,是对稿件思想性、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时效性、可读性及规范化程度诸方面的审查和鉴别,是保证期刊质量的重要环节和编辑加工的前提。初审是审稿程序的第一步,其任务是对稿件总体水平进行初步评价,主要就稿件形式、适用性及学术质量进行初步审查。具体为:初步阅读稿件,对稿件探讨的内容是否属于本刊专业范畴进行判断:了解稿件书写是否基本符合科技论文的表达规范,结构是否合理,有没有逻辑性错误存在;检索相关数据库,确保投稿不存在抄袭、剽窃或变相重复发表现象;对稿件的学术水平和创新性作出基本评价,确定是否达到本刊发表论文的质量标准;审查参考文献的著录是否完整、齐全等,同时,写出具体的初审意见,为同行评议者提供一些有益的信息。笔者通过《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的工作实践,总结初审过程中责任编辑遇到的部分问题及采取的解决办法。

1、明确责任编辑职责

目前大多数论文研究内容新颖,而且交叉学科研究较多,这就对责任编辑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少数编辑在工作中对自己的职责认识不清,常有以下几种情况出现:一是把最基础和表面化的工作当成主要工作内容,只注重对稿件外在形式的审查,不重视对稿件内容创新性及总体学术价值的初步评判,使自己变成文字编辑或技术编辑;二是对自己不熟悉或难以把握的科研论文,不搜寻相关研究进行分析,以“不用”或“不适合我刊发表”作为建议退稿的意见;三是部分编辑由于长年累月重复相似的工作,出现审稿疲劳、责任意识弱化的现象,审稿敷衍了事,撰写的审稿意见笼统,未能给作者更深层次的启发和指导;四是不对稿件进行审查,将所有来稿一律送给同行评议者评审。

针对这些现象,我刊明确责任编辑职责,要求责任编辑初审时认真审读每篇稿件,撰写初审报告。对于不拟采纳的稿件,都要提出优缺点及建议,如建议改投他刊,或需要继续深入研究或改变研究思路等。对于拟送同行评议者审阅的稿件,要对论文的学术质量有一个基本的或概念性的认识和评价,如果在初审中有未能解决的疑问也要提出,使同行评议者明确要审查的具体内容,供其参考。为了使责任编辑按要求认真书写初审意见,我刊按照自身特点设计了初审表格,要求编辑规范填写。同时,还对初审稿件进行定期评审和不定期抽样评估,采用编辑自评及编辑间互评,以及总结评估等形式,结合不定期抽样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提出修正意见。

2、公正对待每篇稿件

审稿是编辑工作的中心环节,是一种从编辑专业角度,对论文进行科学判断的理性活动,它决定着未来向社会传播的学术成果的优劣与真假。因此,编辑要本着发现和保护优秀学术论文脱颖而出,鉴别和阻止伪劣论文蒙混过关的原则,对待来稿应一视同仁,严防人为因素对审稿的负面影响,确保审稿的公正性和严肃性。

在工作中,部分编辑对本领域学术权威及知名学者署名的文章放松审查,不愿对其作更多的审视、斟酌,主观认为不会有什么错误:或是希望杂志上多刊用他们的文章,担心对其严格审校以后,这些知名专家学者不再投稿,甚至有时虽然看出某些明显的错误和疵点也不愿提出意见及建议。此外,有些编辑常认为国家基金资助和重点课题来源的论文学术质量较高,对此类论文不愿发表太多意见,不能将不符合要求的稿件筛出。相反,对一些不知名作者或年轻作者的稿件则往往持挑剔态度,容易认同与自己学术观点相同的论文,否定与自己学术观点相左的论文。针对这些现象,我们对每个编辑处理的稿件进行统计,按照不同标准,如作者所在机构、是否基金资助等对来稿进行分类,根据每个编辑处理的稿件进行量化分析,尽量做到公平。

3、不为表象所迷惑

有些作者喜欢用比较时髦的语言来标榜论文的创新性,但实际上其研究并未达到该专业领域的前沿,因此责任编辑在初审时要注意识别和发现那些辞藻华丽却言之无物、或文题创新而无实质性内容的稿件,不能为某些表象所迷惑。

对于医学期刊而言,责任编辑还容易为较大的样本量所迷惑,如来稿中经常有大样本工作总结式的论文,表面看来样本量很大,实际上课题设计存在严重问题,比如所收集病例资料的记录并不详细,甚至存在诊断、治疗标准不统一,或没有根据病种和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类等问题,更多是缺乏长期的随访资料,这样的临床回顾性研究虽然样本量看似较大,但研究结果却缺乏意义。此外,统计学问题也常常令责任编辑难以把握。如有些文章满篇的数字和统计结果,责任编辑往往觉得这样的文章科学性比较强,但殊不知其采用的统计方法可能根本就是错误的,个别论文甚至出现“方法学”部分提到的所采用的统计学方法与“结果”中使用的方法不统一的情况。还有一些论文对调查资料或病例资料的统计学处理非常随意,严重影响了研究结论和论文质量。因此,我刊编辑部建议责任编辑适当学习一些统计学方面的知识,并认真审读这类文章。

此外,责任编辑还要注意成果的完整性,对于将一个完整、系统的成果人为割裂成几篇文章,或将已发表的文章改头换面再投的稿件要注意识别。我刊要求责任编辑了解计划生育、生殖健康领域的研究热点、新技术、新方法和发展趋势等,以提高对稿件学术价值的判断能力。

4、擅长使用网络检索信息

責任编辑在初审时常常会遇到如下问题:有些冠以“研究进展”的综述引用的近五年文献寥寥无几,或引文虽然较新,但绝大多数是二次文献,难以判断该文章是否综述了目前相关领域的前沿研究结果:难以判断某些研究论文阐述的研究成果是否确为领先,还是仅为他人研究的简单重复,因为目前我国医学科学研究中存在严重的低水平重复现象,或重复国外已有确切结论的研究,或在国内不同层次上相互重复;觉得某些文章很眼熟,感觉好像在哪本杂志上见过,难以判断是否为重复发表。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网络文献检索得到解决。

全世界每年约有200多万篇医学论文在2.2万多种生物医学杂志上发表,而期刊和文献的数量每年又以7%的速度递增。因此我刊要求责任编辑学会和掌握文献检索技能,尽量实现在短时间内查找所需文献,并对知识信息进行筛选和浓缩。目前可通过PubMed Central、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西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HighWir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大型网络数据库检索西文和中文文献,采用不同条件的专项检索、二次检索及组合检索,还能快速、准确、全面获取所需的各种文献。如用篇名、关键词进行全面搜索,可了解同类研究的现状,有助于判断来稿涉及研究的深度和先进性;利用“作者姓名”检索,可检索该文署名的所有作者近期发表的文章,能有效识别抄袭与一稿多投现象,对稿件的取舍做到科学与公正。我刊应用该方法发现了多篇抄袭和一稿多投的稿件,以及一些浮夸、作假的文章,有效地维护了我刊的声誉。

5、提高自身素质

责任编辑是学术期刊论文筛选、编辑、出版发行等活动中的主体之一,其素质特别是综合知识能力是影响审稿质量的主要因素。医学期刊的责任编辑一般具有医学专业知识背景,对邻近相关学科有适当的了解,对论文的学术质量能够做出初步判断。但随着科学技术不断深入发展,交叉学科、边缘学科逐渐增多,杂志社收到的投稿涉及的知识面不断扩大,因此,责任编辑需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语言文字水平。

就我刊而言,主要集中发表计划生育、生殖健康领域的研究成果,因此我刊充分利用主办单位国家人口计生委科研所在本领域的研究优势,积极倡导责任编辑与同行评议者及研究人员交流沟通,使责任编辑能够更快地掌握本领域的研究热点及研究进展。同时,督促责任编辑系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定期或不定期深入总结同行评议者的意见,重点将初审意见与同行评议者的复审意见进行比对,从中找出自身在学科知识方面存在的不足。还鼓励责任编辑利用情报检索机构的信息资源,认真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关心业界发展动态,加强编辑学方面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编辑能力。

科技期刊编辑职业素质的培养 篇7

关注学科交叉融合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科间的高度交叉融合已成为21世纪科技发展的特征之一,掌握一门乃至多门专业知识的科技期刊编辑才能更好地行使编辑的职责与权力。如本编辑部出版的《棉纺织技术》是以报道棉纺织类应用类科技 信息为主的科技期刊,但近十年来,除传统棉纺织技术外还涉及到了超声波技术、微波技术、等离子体技术、信息化技术、自润滑技术、变频调速技术、光 电传感技术等新技术,为了更好服务于棉纺织技术工作者,本刊报道范围不断向相关领域扩展,涉及到了新型原材料研究、非织造加工、产业用纺织品、数据采集控制系统、新型后整理等方面。这就要求科技期刊编辑在学习所属领域 内专业知识的同时关注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不能轻易拒绝涉及到其他领域和学科的稿件,应以稿件所报道内容对读者的可用度来进行取舍,借助专家审稿等方法对涉及新领域的稿件作出认真而客观的判断。同时在编校过程中不能想当然的进行修改,尤其对一些专业名词更是如此。如一篇关于织物色差测试的文章中涉及到“椒盐噪声”这一名词,一般人会认为是打字出现的错误,而这确是一种特定噪声的专有词汇。因而科技期刊编辑不仅要具有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更要不断更新知识,扩大眼界,博中求专,以专促博。在此基础上,从学科间的碰撞、融合中发掘出新的选题,捕捉有益信息进行深度加工。

重视新工具的应用

随着世界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的普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办公方式的自动化也对编辑工作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如本刊2012年98%的稿件是通过在线投稿或电子邮箱收取。如何应用各种软件更好审阅、编校电子稿件已经成为出版行业研究的课题之一。在各 类检索方面,大型数据库如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目前不仅实现了众多文献资料的实时在线查询,并且还提供了学术不端检索、参考文献自动校对、学术审稿专家等多项服务,甚至建立起了服务于期刊社的采编系统,将数据库优势发挥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正确有效使用这些数据库可以在及时捕捉市场信息、完善选题策划、有效组织稿源、缩短审 稿和编校周期、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质量方面突破原有工作瓶颈。在印刷方面,近年发展成熟的直接制版技术CTP(Computer-to-plate)采用数字化印版成像工艺,实现了计算机直接制版,与传统印刷技术相比具有制版性能良好、使用灵活、质量高、成本低、效率高的优点。如何顺利从传统打样制版流程过渡到CTP制版流程,摸索CTP制版要点和工作方法也已成为现代编辑的工作任务。在出版方面,网络出版、优先出版、开放存取等新事物的出现也对传统编辑工作产生着巨大的冲击,只有充分了解其特点才能正确选择应用。由此看来,科技期刊编辑也应紧跟时代潮流发展不断武装自己,从不同视角审视编辑工作,善于利用新工具,在捕获、筛选、提炼、编审、加工科技信息方面走出创新路。

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

1.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进行培训活动

每年刊物的主管和主办单位都会组织一些培训活动,本着多看多听多学才能从容应对科技期刊编辑工作的理念, 应积极参加此类培训。此外,对于一些外部专业技术会议、展会和培训也应有选择性地参加,并要求参会人员对会议所得进行分享,通过进一步讨论将参会效果最大化,同时对参会人员也具有督促和检查作用。另外,编辑部内部也应将培训常态化,培训内容尽量丰富, 如政策法规、行业标准、工艺技术、语言文学等,培训形式尽可能多样,除面对面的传统培训方式外,根据现有条件还可利用编辑例会、网络共享、下发文件、口头讨论、个人重点学习等多种方式,克服培训缺员的影响,并将培训数量和质量纳入部门考核。

2.以出版总署37号令和继续教育为契机进行培训活动

科技期刊对专业技术知识水平要求较高,科技期刊编辑很多都是“半路出家”,多是从事出版业后才接触到编辑理论和实务,编辑基础较薄弱。而新闻出版总署关于责任编辑要持证上岗和继续教育的要求正好迎合了此项需要。因此,不论出于何种需要,编辑部都应督促青年编辑积极参加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认真对待每一年的继续教育活动,系统学习编辑理论与实务。尤其是继续教育培训紧扣时代发展特点,内容涉及编辑活动的方方面面, 有利于扩大编辑视野、提升编辑综合素质。结合以上内容,编辑部还可以开展专项学习和讨论,促使编辑养成记录所学知识要点的习惯,并在此基础上,鼓励编辑撰写编辑类论文用于交流感想与体会。通过撰写论文来不断查证、反思、深化所学,将实践与理论合二为一,以理论来指导实践,以实践来深化理论,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将不断“充电”才能胜任编辑工作的理念融入编辑工作。

3.积极参加社会活动

在这个知识爆炸、信息奔流的时代,要想更快更准确地获取目标信息越来越难。作为引导新技术、传播适用技术的科技期刊为尽量克服信息的滞后性、保证所报道内容的先进适用性和紧 贴时代需要,与外界进行大量而细致的沟通必不可少。通过沟通可以迅速掌握业内科技发展动向,掌握第一手资料, 进而不断修正刊物报道内容,赋予刊物强大的生命力和时代感。编辑虽可随时与读者、作者及专家进行交流,但这样的交流面较窄,所得资料需要花费大量精力整理后方可使用。在这样的情况下,积极参加行业举办的专业性较强的技术性会议大有裨益。这些会议多经过精心组织策划,所选内容反映着行业需求,科技期刊编辑通过亲身聆听专家学者的报告以及答疑甚至争辩,即时掌握业内技术焦点和争议,把握当前技术发展动向和技术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 避免闭门造车造成的报道内容不为读者认可的尴尬。此外,科技期刊编辑还可以参加一些大型、较能代表当前行业技术先进性的展会,从宏观角度总览行业技术发展水平和动态,进而找出技术热点进行报道。有条件的科技期刊编辑也可以承揽或加入一些课题研究,通过与业内专家的深入交流也能获得更新更精准的科技信息,用于指导编辑工作。

完善期刊检查制度

期刊质量与编辑密切相关。在严格遵守选题集体论证、严格审校、出刊评审、责任编辑持证上岗等制度外,编辑部还应重视期刊检查制度的完善。科技期刊涉及的编辑标准和法规多而杂, 除遵守出版界及所属专业内的通用标准外,对其他类编辑较少应用到的量和单位用法、数字用法、参考文献标注等标准要求较高。为将差错降到最低,很多编辑部采用了较复杂的工作流程,通过多位编辑交换目光发现问题。在编校过程中应鼓励编辑间的交流,避免相同错误再次发生。对于已编辑出版的期刊也应由专人进行检查,将期刊中出现的错误或不妥处一一标出并简要说明原因予以公示,督促和调动编辑责任感和提升自身素质的紧迫感,同时也有助于编辑统一编校目光、防止因新进编辑业务不熟练造成的质量波动、快速提升编辑的责任心和业务水平、深化编辑部内部学 习氛围。

结束语

编辑担负着采集、加工、优化、积累和传播人类优秀文化的重任。在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的今天,科技期刊编辑素质的不断提高不仅是科技刊物发展的保障,更是新时代科技发展的迫切需要。科技期刊更应重视编辑素质的培养。首先应针对目前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创造条件扩大编辑视野,树立读者需要就是目标的认知,并在此基础上收集、整理、加工信息,同时善于利用现代化手段创新工作方法,其次应在利用现有条件的同时不断创造良好学习氛围和环境,鼓励和督促编辑进行各项学习和交流,并充分团结编辑团队力量,加强团队合作意识,建立起学习型、合作型编辑部,实现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

新时期科技期刊编辑新角色 篇8

互联网是科技发展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 它的兴起革命性地改变了人们信息传播和获取的方式, 伴随而来的信息爆炸却又给人们出了一道如何实现信息有效甄别的难题。创新时代的来临, 为科学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勾画出了绚烂的远景, 激起了无数人的创造激情, 但也容易使人们在渴求创新的愿望之中出现盲从和无所适从的困惑。市场经济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财富和机遇, 但也同时滋生了贪婪和急功近利。科技期刊不仅担负着传播科技信息、交流学术思想、刊载科技成果、促进科技发展的责任, 更肩负着信息网络化、知识创新化、成果全球化、发展科学化的使命。作为一名科技期刊编辑, 他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 他在科技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 随着世界变革的脚步, 也必然发生着悄然而又深刻的变化。科技期刊编辑的传统事务性和重复性劳动的“编文匠”角色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 网络环境下科技期刊编辑应该担任一种时代新角色, 这是时代赋予科技期刊编辑的使命, 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

1.发挥传统“守门人”角色作用

科技期刊编辑作为一种社会职业, 一直以来都担当着“科学守门人”的重要角色, 他们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在大量的科技论文、科技成果之中发掘出真正有价值、科技含量高的成果和发现, 并过滤、淘汰低劣甚至伪劣的学术研究“成果”[1]。

虽然时代在发展, 科技期刊编辑的“科学守门人”角色仍然没有改变。优秀的科技期刊编辑要能够鉴定科学研究成果的价值, 发现优秀的科研人才, 并能将有价值的科研成果发布和推广出去。科技期刊编辑要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关键环节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现代社会, 科学更加呼唤“守门人”的出现, 承担这一历史使命非自然科技期刊编辑莫属。

2.新时期编辑角色转换

(1) 网络型编辑。

传统的“一张纸、一支笔”的编辑方式已成过去, 编辑已进入网络环境下的“在机办公”和“网络传输”的多元工作模式。编辑对计算机操作掌握的熟练程度, 相当程度上决定了编辑业务的效率和质量。做一名网络型编辑, 首先应熟练运用日常办公软件, 尤其是Word软件, 不仅要掌握一般的输入、排版、查找等常用功能, 更要掌握与编辑业务密切相关的“特殊”功能, 比如Word软件中“插入”功能中的“批注”, 它是编辑与作者交流稿件的有力工具。此外, 还有“拼写语法”“英文摘要”等。若能安装专业的“黑马校对”软件, 则更能提高查错的准确率[2]。

其次, 编辑业务也不能拘泥和停留于“在机作业”, 必须利用“网络传输”来拓展编辑业务能力。比如, 掌握电子邮件、QQ或MSN等网络工具, 在网络上与作者交流意见、传输稿件, 避免了稿件邮寄丢失或延误的情况。

再则, 编辑获得信息的传统方式是查找资料、书籍或参加会议、拜访作者等, 而网络环境下编辑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使编辑工作展示出了全新的活力。科技期刊编辑只有掌握了网络化的出版手段, 才能快速有效地开展编辑工作, 成为科技期刊在网络环境下的开拓者和主宰者。

(2) 博学型编辑。

网络环境为科技期刊编辑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广博的工作平台, 学科交叉的范围和规模在网络环境下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学科间的彼此渗透、相互交融, 创造着全新的结构体系。在做一名网络型编辑的基础上, 科技期刊编辑要拓宽知识领域, 优化知识结构, 做一名博学型的编辑[3]。

一名博学型编辑首先要有较强的信息获取能力。比如, 编辑可通过三种方式查询信息:一是利用资源目录 (百度、Google等) 、搜索引擎以及多元搜索引擎;二是利用免费或半免费试用的数据库, 如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电子期刊、英国的网络版期刊数据库等;三是利用国内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等。

其次是要有信息处理能力。使用“关键词”等检索这些数据库可得到带有超文本链接的检索结果, 而一种全方位的检索手段——基于内容的检索技术大大增强了科技期刊编辑的信息处理能力。基于内容的检索能实现从外部特征到正文内容的逻辑组合检索、位置检索, 并可对检索结果按检索表达式的相关性和重要性程度排序, 提高了检索速度和准确性, 不仅提高了编辑获取信息的命中率, 也拓宽了编辑获得信息的外延。

再就是知识结构优化能力。科技期刊编辑的知识领域应首先与期刊的宗旨、方向、技术栏目的要求相适应;其次, 应具有与所编期刊相近或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前者要求编辑掌握的知识专、精、深, 后者要求编辑掌握的知识广博、融和、交叉。在工作和学习中, 编辑要对获取的信息从内容到形式、从局部到整体进行加工和再创造, 即对信息进行有针对性地有序化, 以构建不同的知识层和建立相应的知识层库。网络环境下科技期刊编辑既要加强专业知识的纵深发展, 又要加大对知识的横向扩充, 从而使知识的深度和知识的广度互相迁移、互相促进, 最终达到知识的转换和融合。在做一名网络型编辑的基础上, 能够突破专业知识的限制和束缚, 以专业带广博, 以广博促专业, 构建“百科”知识体系。

(3) 创新型编辑。

科技期刊编辑要牢牢把握期刊的发展命脉——创新。

首先要利用网络技术挖掘潜在的读者群。传统工作模式下, 编辑一般通过订阅、读者意见表、书信或电话交流等形式掌握读者信息, 局限性较大, 而网络技术给编辑调查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模式——网上调查。编辑可在网络BBS上发布调查问卷或就某个问题进行抽样调查, 这样, 参与的读者涉及面广, 得到的信息及时、可靠。

二是开辟“网上信息交流论坛”。编辑、作者、读者在不同地域但同一虚拟环境中“面对面”交流文章内容, 广开言路, 拉近了距离, 在互动过程中促进了信息的深度加工。在此基础上, 可根据栏目设置和文章内容, 在虚拟空间中划分出不同的讨论区, 编辑可作为版主, 也可邀请业内专家、学者主持论坛。力争使期刊成为“技术领域”的“交流中心”, 使传统期刊成为“传播引领者, 信息提供者, 交流召集者”, 焕发出新的活力。

三是提高工作效率, 适应网络时代的创新要求。一般通过输入作者、题名、关键词进行检索, 关联度不高或不相关的内容也被搜索出来, 缺乏识别和使用深层语义模式的能力。而智能代理技术正是一种可准确理解用户要求的新技术, 它是独立于索引系统的查询工具, 置于客户端。编辑可根据需要, 利用它来进行各种复杂的工作, 如信息查询、筛选及管理。它具有推测用户的意图的功能, 还可对信息进行甄别、归纳、总结, 并借助用户建立好的规则, 自动、独立地代理用户查找其感兴趣的信息。将搜索引擎与智能代理技术结合起来是建立新的检索模式的必然趋势。

综上所述, 互联网时代、创新时代、市场经济时代的浪潮, 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也荡涤着人们的心灵。在新的时代背景下, 科技期刊编辑需要顺应新的潮流, 用新的思想塑造新的社会角色。网络技术的出现给科技期刊出版带来了革命性变化, 在编辑工作中运用它已超越了技术和学术范畴。作为科技期刊的灵魂———编辑, 要从全方位、多元化等方面要求自己、提高自己, 增强网络环境下的技能、业务和素质, 成为新时代的多元复合型编辑。只有这样才能在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创造出应有的价值, 才能在科技强国的伟大事业中建立属于自己的功业。

参考文献

[1]姬永成, 石荣.论新时期科技期刊编辑的角色定位[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08, 19 (4) :662-664.

[2]马丽, 李学军, 白兰云, 等.科技期刊的上网编辑策略[J].科技编辑研究, 2005, 17 (3) :143-147.

试论科技期刊编辑队伍建设 篇9

我国科技期刊队伍在现阶段的发展中遇到了瓶颈, 无论是在编辑队伍的组成上还是编辑本身的思想上以及管理上都出现了制约之处。

1.1 编辑的知识结构单一, 人员编制少

科技期刊编辑是发展科学的辅助性单位, 属于非主流期刊单位, 在这样的单位中职称晋升困难, 因而很少有人愿意到这样的岗位中去, 包括那些有能力并肯钻研的人才, 因为他们认为在那里不会受到重视, 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 因而我们现阶段大多数科技期刊的编辑队伍中都存在编辑的知识结构单一, 人员编制少的问题。

1.2 编辑思想更新慢, 缺乏懂专业会经营的复合型人才

在科技期刊编辑队伍中, 存在着人员结构参差不齐, 专业结构、年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科研院所的编辑主要是专业教育培养出来的科研人员或半路改行的编辑, 只有少部分接受过出版业务专业培训, 这样会导致科学研究和编辑工作本身的衔接出现断层。

1.3 管理制度不健全, 缺乏激励机制

在科技编辑工作中缺乏强有力的管理措施, 存在岗位责任分工模糊, 管理人员的聘用没有经过严格的选拔, 公司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 导致很多员工在工作中不严谨。又由于没有建立评价制度和奖惩制度, 科技编辑队伍缺乏工作的积极性。

2 提升编辑的综合素质, 优化编辑人才结构

2.1 编辑人才的基本素质

编辑人才的素质能够直接影响科技编辑队伍的建设和发展, 我们在科技期刊编辑人员的选拔时应该关注他们的素质。由于科技期刊是一门科技类别的期刊, 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具有强烈的工作责任感, 在工作中能够踏实认真, 具备创新意识、竞争意识、超前意识等, 并具有乐于奉献的精神和严谨治学的工作作风;科技编辑还应该具备强硬的文化基础知识和扎实的文字功底, 较强的逻辑思维判断能力也是科技编辑工作者不可缺少的素质;科技编辑的工作人员应该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以加强工作中的交流沟通, 并熟练地使用现代化办公设施和有关技术;期刊编辑应该定期开展业务研讨会或工作总结会, 学习有关编辑出版的政策、标准、规范, 总结编辑出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从而使编辑人员的业务素质不断提高。

2.2 编辑人才的选拔引进和合理配置

要加强当今科技期刊队伍建设就要在人才的选拔上下功夫, 可以通过社会公开招聘, 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招聘, 招聘的过程需要根据编辑部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 与公司的人力资源部协同进行全面的考核, 最后择优录取, 聘用以后还要根据个人的专业、性格安排到适合的岗位, 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个人的优势和潜能。

3 搭建编辑人才管理平台, 重视编辑人才的培养工作

3.1 落实岗位责任制

科技期刊编辑部应设主编、责任编辑、助理编辑、技术编辑和编务岗位, 然而目前科技期刊由于编辑力量配备严重不足, 自然无法严格设岗, 大多数是一人身在数岗, 而那些只有一个人的编辑部则是编辑出版的全部工作集于一身, 这是科技编辑业中急需改善的。

3.2 完善编辑人才体制建设

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加强科技编辑队伍建设, 把培养优秀编辑作为实现科技期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 以编辑人员为核心, 建立人员评价机制, 完善人才培训机制、知识交流机制和竞争激励机制, 并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实行奖惩制度, 以更好地激励人员工作。另外, 还要建立严格的科技编辑人员上岗制度, 引入竞争机制, 做到平者下、能者上。

3.3 培养科技期刊编辑的创新精神, 树立市场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重要力量, 编辑部的兴旺发达也离不开编辑人员的创新精神, 创新思维是以独特性和新颖性为目标的思维活动, 是在逻辑思维的基础上, 结合非逻辑思维方法创建的一套思维模式, 这在现实工作和生活中体现出来的就是创新思维方法。

4 科技编辑的考察和评价

4.1 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

为了有效开发人力资源, 合理科学地管理人力资源, 并让编辑人才在编辑工作中脱颖而出, 进而在激烈的竞争中发挥人才的作用, 编辑人员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和积累。而科学的评价标准是科技编辑人员努力的方向, 因此还要在此基础上加强人员的考察和评价, 建立评价体系。评价不能用刚性的指标进行模糊评价, 应该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标准”与“目标”相结合、评估标准的“柔性”和“刚性”相结合, 识人之长、容人之短, 物尽其用, 人尽其才。

4.2 构建科技编辑人才评价体系原则

第一, 检出差异性原则, 根据人员自己的特点和定位的不同, 采用不同的评估内容和指标;第二, 科学性原则, 合理地制定指标, 使评估绩效趋于真实合理, 从德、才、能、绩等多方面评价, 保证整个评价体系客观、真实;第三, 公平性原则, 从业务水平、道德水平等多方面对编辑的工作进行综合考核;第四, 动态性原则, 把编辑人才评价体系的建立, 作为一个不断调整、完善的过程。

5 结论

为了稳定和加强科技编辑队伍, 我们要适应当代出版事业发展要求, 符合编辑人才培养规律, 建立科学、客观、公正的用人、评价机制, 同时重视科技编辑人才的培养, 促进科技编辑工作的创新的有效保证。从市场经济出发, 从科技发展的实际出发, 改善现有编辑制度中的不良之处, 将科技编辑队伍的发展带上新的高峰。■

参考文献

[1]肖静.谈新时期高校学报编辑的素质[J].江汉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4, 21 (4) :85.

[2]黎国雄.科技期刊编辑的知识结构与继续教育[J].编辑学报, 1994, 6 (2) :91-94.

[3]胡卫.人文素质教育摭谈[J].天津市教科学报, 2003 (1) :10-15.

科技期刊论文编辑应规范化 篇10

科技期刊论文的规范化是为了适应学术交流、信息传递和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而制定的一种形式标准, 是编辑在加工过程中应该认真遵守的一项原则。它包括题名、摘要、关键词、正文和参考文献著录等方面的各种规范, 同时还包括文章的体制、排式以及图表的位置与形式等方面的许多特殊要求。目前, 我国科技期刊编辑基本上执行的是2009新闻出版总署编印的《作者编辑常用标准及规范》 (以下简称规范) 。有了这样一个《规范》, 期刊编辑工作者就有了具体操作实施的依据和准绳。由于科技期刊论文的种类多样性和所涉及的范围广泛, 必然使许多文章在接收这些规范条目时会出现一些不规范的问题, 而且不同的编辑人员对于标准的掌握程度和对其理解也不尽相同。以下就科技期刊论文规范化的内容和规范化编辑进行讨论。

1 科技期刊论文内容的规范化

科技期刊论文不是实验数据和现象的简单罗列, 而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作者要对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去粗取精, 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这无疑是对科研成果的再创造, 需要作者的规范化表达, 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科技期刊论文的质量, 真正体现科技论文的内涵。

1.1 科技期刊论文内容的规范化

科技期刊论文的内容规范化包括文章的政治性、保密性、法律性;名称、数字、外文字母及其符号、数学式、化学式、法定计量单位、插图、表格及标点符号的使用等相关规范或标准。

1.2 科技期刊论文语言的规范化

论文的语言规范化要求文理通顺、言简意赅、没有歧义、符合语法、合乎逻辑, 采用陈述句式的书面语。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传播科技信息与科技成果, 准确地反应作者的思想, 客观地反映事物的性质和特征。如果论文作者在写作中能按照规范去做, 不仅能减少稿件往返修改的次数, 减少编辑人员的工作量, 增强时效性, 而且还能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确保论文的质量。

1.3 科技期刊论文结构的规范化

一般说来, 科技期刊论文的结构为:题名、作者署名、单位全称、所在城市、邮编、摘要、关键词、引言、正文、结论、参考文献和中文相应的外文题名、作者署名、摘要及关键词。

2 科技期刊论文编辑的规范化

为了加速信息的存储、交换和共享, 在作者进行科技论文规范表达的基础上, 编辑需要对论文进行编辑加工, 即规范化处理, 到达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科技期刊论文一般分为三大部分, 即主体部分、前置部分和参考文献, 规范化编辑应从这三部分入手。

2.1 主体部分

学术论文主体部分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

2.1.1 引言

引言经常作为论文的开端, 主要内容是“为什么研究”这个问题。宏观简介论文的背景、相关领域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以及研究者的意图与分析依据, 包括论文的追求目标、研究范围、理论或技术方案的选取等。引言应言简意赅, 不应和摘要雷同, 应使论文尽快转人正文。有时在编辑时也可以不用“引言”二字。

2.1.2 正文

正文是学术论文的核心组成部分, 主要内容是“怎么研究”这个问题。正文应充分阐明论文的观点、原理、方法及具体到达预期目标的整个过程, 并反映论文的首创性。根据需要, 论文可以分层深入、逐层剖析, 按层分设标题。正文通常占有论文篇幅的大部分, 它的具体陈述方式往往因不同学科、不同文章类型而有所差别, 不能牵强地做出统一的规定。一般正文应包括材料、方法、结果、讨论和结论等几个部分。其中试验与观察、数据处理与分析、研究结果是正文的最重要的部分应予重视。

(1) 层次标题。层次标题在结构形式上可使整篇内容层次分明, 其内容是对每章、每节中心内容的概括, 它和题名一样, 所用的短语和词组要简明、贴切。同时, 层次标题的逻辑性很强, 同一层次的标题应表达同一层次的内容;同一级标题应尽量在结构上相似, 意义上相关, 语气一致;不同层次的标题, 有上下关系的, 在内容上也应相互联系;相邻的两级标题的文字不宜重复。

(2) 图和表。图、表是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表应具有自明性, 切忌与文章中的文字表述重复。通常读者看了一篇论文中的摘要及图、表, 就可大致了解文章的中心内容了。故图、表的编辑是很重要的, 无论是编辑还是作者都应引起重视。图、表都应有序号和图题、表题;题名要得体, 文字要简练;题名长度要小于图或表的幅度;表序、表题位于表的上方, 图序、图题位于图的下方;表、图的序号应按在论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即使文章中仅出现一个图或表, 也要标注图1或表1。

(3) 计量单位、标点符号、数字的使用。正文和图、表中的计量单位、标点符号和数字必须按照《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标点符号用法》国家标注执行, 非法定的计量单位应全部换算成国际单位制。

2.1.3 结论

结论是在正文进行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的基础上, 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得出的最后判断, 要求条理清晰, 逻辑性强;概括准确, 措辞严谨, 不能用“大概”、“也许”之类的词;要明确具体, 简短精炼, 不笼统, 不重复, 无废话;注意客观叙述, 不作自我评价。结论作为全篇论文的精髓, 可反映作者研究水平的高低与真正价值, 不可忽视。

2.2 前置部分

前置部分包括题名、作者署名、单位全称及所在省市、邮编、摘要、关键词。

2.2.1 题名

题名即文题, 是全文内容的高度概括, 能体现论文的中心内容, 反映论文研究的范围和达到的深度, 因此, 语言必须准确得体, 而且言简意赅。

2.2.2 作者署名、单位全称及所在省市、邮编

署名是作者文责自负和拥有知识产权的标志, 这也是署名的意义所在。署名下方是单位的全称、所在部门、所在省市及邮编, 目的是为了方便读者与作者, 编辑与作者之间的联系与交流。单位名称与省市名之间应以逗号分隔。作者工作单位直接排印在作者姓名之下。

2.2.3 摘要及关键词

(1) 摘要是对论文核心内容的简短陈述和概括, 并且不加注释和评论。它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四要素, 其中结果和结论又是重点。摘要应是一篇独立的短文, 是对原文完整的浓缩, 必须语言连贯, 保持上下文的逻辑关系, 要避免与原文的重复, 尤其是与原文的开头重复。如出现重复可考虑修改论文开头, 若不便修改时, 可删掉开头, 以摘要代替开头。中文摘要编写应当执行《文摘编写规则》的规定, 篇幅在100~300字。在编写摘要时应特别注意:要客观, 要着重反映新内容和作者特别强调的观点, 不能简单重复题目中已有的信息。摘要采用第三人称的写法, 一般不分段落;摘要中一般不出现插图、表格、参考文献序号、公式及化学结构式。摘要的作用就是便于读者浏览、检索。外文摘要内容与中文一样, 但由于它自身的特点, 所以摘要长度以100~180个字数为宜, 简明具体, 以最简短的篇幅提供最有用的信息。

(2) 关键词是为了便于文献标引工作而选用的可表达文章主题内容的词或者词组。它既传达文章的重要信息, 也作为文章重要的检索点, 关键词的信息浓度较之摘要更高, 一般3~8个词或词组, 可起到一目了然的作用。

2.3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学术论文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论文的内部特征, 展示了论文的质量和水平, 也是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和著作权的保护。引用参考文献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2.3.1 引用文献不宜过于陈旧

论文后的参考文献的标引,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学术造诣的程度及对同类文献的检索水平和利用能力。作者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 引用的参考文献较新颖, 能反映同行业最新科研动态和学术水平。

2.3.2 引用文献类型应呈一定比例

根据相关规定, 文后参考文献的类型主要有: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连续出版物 (期刊) 、论文集析出文献、报纸、标准及电子文献等。

2.3.3 参考文献著录要符合规范

参考文献的标注方法目前一般采用顺序连续编码制, 即按文章正文部分引用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连续编码, 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内全部列出。标注参考文献时应注意几点:1) 参考文献的引用, 应以正式出版的一次文献为主, 切忌使用二、三次文献代替一次文献, 如《新华文摘》《电子科技文摘》及《数学文摘》等二次文献资料, 不可直接作为参考文献著录, 而应将其所附属的一次文献资料作为参考文献著录。2) 应重视专著中出版地的正确著录。文献规定, 对专著要著录出版地, 即使是出版社中包括了城市名, 其出版地也不可省略。3) 主要责任者或相关责任者不要漏著, 特别是国外翻译的作品, 相关责任者 (译者) 不要漏标。

2.3.4 应重视电子文献的正确著录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 出现大量电子出版物和网络版以及浩如烟海的网络信息资源, 如光盘、磁盘、电子书刊、电子网络出版物、主页等, 许多作者已在文后参考文献中著录了, 但是不规范。对于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 当被引用为参考文献时, 应按规定标明其载体类型。

2.3.5 保证引文的数量

只有广泛地参阅了本学科的相关文献, 才能更全面更深入了解与该问题有关的信息。一般情况下, 对较重要的研究性论文, 引文不少于10条;内容较简单的论文, 引文不少于5条为宜。总之, 与论文中的论点、方法、数据有关的他人的重要研究成果, 均应引用。

2.3.6 以引用权威文献为主

一般情况下, 反映学科前沿水平、质量较高的研究论文多数发表在权威性期刊上。大多数权威期刊是核心期刊, 刊载学术水平较高, 能反映本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及前沿状况和发展趋势。引用权威性高的核心期刊上的文献, 可增加作者引用观点的可信度, 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反映作者的论文学术水平。

需要注意的是:参考文献的引用一是要实事求是, 二是非公开非正式出版的内部资料、期刊、论文集不能作为正式参考文献。三是作者超过三位时, 只列出前三位, 其后加“等“。

3 学术论文规范化的重要性

学术期刊论文编辑规范化要靠作者、编辑人员及有关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学术期刊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的标准或规范, 《中国学术期刊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 为学术期刊的编辑标准化、规范化提供了参考, 为文献的可检索性和可评价性提供了重要保证。学术期刊编辑更应严格遵守和执行规范, 这不仅是编辑出版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也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提高学术期刊质量的保证。这不仅是学科发展的需要, 也是实现信息处理与传播的前提和需要, 更是出版工作者当前和今后的重要任务, 应予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文摘编写规则[S].GB6447-86.

[2]中国图书馆分类法[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1999.

[3]中国学术期刊 (光盘版) 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s].CAJ-CDB/T1-1998.

[4]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S].GB3100-1993.

[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S].GB/T15835-1995.

[6]标点符号用法[S].GB/T15834-1995.

[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S].GB7714-87.

[8]王立明.科技技术期刊编辑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5.

上一篇:化学课的德育功能下一篇:作业的完成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