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期刊诚信档案建设论文

2022-04-26

同志们:今天,我们举行科技期刊科学道德规范集中宣讲教育活动,主要目的是推动中国科协及所属全国学会主办的科技期刊切实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努力使科技期刊成为弘扬科学精神、维护科学尊严、促进自主创新和人才成长的高地,同时也向社会展示科技期刊界恪守科研诚信、抵制不良学风、促进科技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鲜明立场和坚定决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技期刊诚信档案建设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科技期刊诚信档案建设论文 篇1:

国外诚信档案建设的启示及借鉴

【摘要】当前,我国在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建设中存在诸多问题,而国外部分发达国家的诚信档案建设经过长足发展,已经形成较为健全、成熟的模式。因此,为早日在我国形成一套诚信档案建设相对完备的运行机制,我们需要结合国内实情,对国外诚信档案建设成功运作模式进行积极借鉴。

【关键词】 诚信档案 管理模式 建设

同国外发达国家对比,我国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起步晚、基础差,目前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对大学生诚信档案的概念、范畴、管理方法和建设模式等问题还没有形成统一化认识,实行的效果不甚理想,形式重于内容,严重缺乏一套完备的信用档案的运行机制。对此,我国需要对国外诚信档案建设的成功运作模式进行借鉴,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进一步进行尝试和探索,推动我国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向前进。

国外成熟的诚信档案管理模式

美国模式。美国模式是一种典型的以市场为主导的模式,信用档案的管理主要依靠商业性的服务公司,在市场化的运作下实现,各个资信公司之间展开公平的竞争,政府只负责提供立法的支持以及监管信用的管理体系运转。在该种运作模式下,是否可以建立信息全面、准确的信用档案便成为了各个公司生死存亡的关键。100多年以来,美国的几家资信公司之间相互竞争和合并,发展至今仅存了三家资产在10亿美元以上的大公司,其各自拥有庞大的信用档案数据库。美国个人信用系统十分完备,诚信监督系統能够对个人的诚信信息进行终生收藏。每个美国国民和在美国生活半年以上的个人都需要设置一个终生相伴的社会安全号,系统中对公民的基本信息和信用等多种信息进行了记录,其中包含了有无银行账户、有无犯罪记录和有无拖欠银行贷款及房租等,每次不良行为都会被记录下来。一旦公民存在了不良信用记录,生活就会遇到一定的阻力,如找工作、银行贷款等都会受到阻碍。针对贷款的学生,银行会在其毕业后利用遍布全国的信息网络系统及时对其行踪和个人收入进行掌握,进而有效地控制风险。因此尽管美国大学生的贷款率高达70%,但是不良还贷率却远远低于我国,信用记录已经成为了衡量个人信用的重要标准。因此,美国人十分重视自己的个人信用记录,注重对个人行为的约束,从而形成了良好的社会诚信氛围,且诚信档案发挥了很好的约束作用。

欧洲模式。欧洲模式主要是以政府为主导的模式,通过中央银行或者是金融监管部门设立相应的机构,负责对信用档案进行管理。政府是主要使用这一信息的部门,并且为商业银行的防范贷款风险和央行金融监管等服务。这种机构属于非盈利性质,一般由政府出资建立信贷系统及全国的数据库。以法国为例,政府在信用档案管理中扮演者十分重要的角色,中央银行作为国家信用体系中的主体,建立了中央信贷等级体系,政府出资建立全国数据库并且收集个人以及企业的信用档案,以该数据库作为金融机构,在此基础上提供无偿服务。因此,各金融机构需要向中央银行申请获得信息。这种形式的诚信档案建立有着较强的国家强制性,充分行使了国家的权利。由于能够获得国家支持,信用档案的建立成本很低,国家信用档案的管理可以成为一种非营利性活动,并且这种模式能够获得十分全面、准确、及时的数据,很少会涉及法律问题。

在欧洲,大学生申请贷款是十分容易的,并且政府无需担心不还贷的问题。英国和美国比较相似,每一名英国人出生后就会获得一个社会保险号码,利用该号码来申请助学贷款、领取收入、纳税和申领退休金等。这就意味着这一号码等同于个人的社会信用档案密码,是伴随自己一生的,欠债不还,就意味着放弃了同自己信用联系着的一系列的切身利益。

日本模式。在日本,信用档案主要是银行帮助建立会员征信机构并负责管理。全国的银行个人信用信息中心主要担负着建立信用档案和提供多种业务机构的责任,也即日本的诚信档案是由银行协会建立的。各个金融机构可以自愿参加,但需要定期缴纳一定的会费。这一中心属于非盈利性质,为会员提供信用档案的无偿使用服务,但中心的手机信息为付费服务,以保持中心的持续发展。同时,在日本还存在一些商业性质的征信公司作为有效的补充,如帝国数据银行等。该模式中,会员必须遵守信息机构的规则,自觉履行向信用机构提供其完整的信用信息的义务。

日本政府主要的作用是负责立法和监管,全国银行的个人信用信息中心同信用卡产业协会、全国信用信息中心联合进行合作和交流,并且最大程度地实现信用档案资源共享。该模式使用了会员制方式,实现了档案管理的自愿性和规范性。日本在对于大学生贷款方面,做法独特,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家庭状况和高中的学习成绩来决定是否为其提供贷款,并且还根据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习成绩来实行加息或是减免贷款。学生的成绩如果不好,两年后将无法获得贷款;学生如果学习成绩优异,可以获得免还的奖励。该制度主要依据学生毕业时学校给出的成绩和免还意见,结合奖学金管理部门和学校的推荐意见,来决定其免还或半额免还。

国外诚信档案建设对我国的启示

第一,无论是以政府还是市场为主导的诚信档案管理模式都存在一定的利弊。以政府为主导可以使信息的获得更为便利,并且可以无偿使用,但是长期下去,会导致各个部门积极性不强。以市场为主导可以运用市场的主动性,防止出现政府的直接干预,提升管理的效率。我国实施的是相对集中的行政管理方式,在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的基础上,积极调动市场的主动性,以市场运作为主,政府管理为辅。当前,我国部分地区已经建立了政府机构和商业征信公司共同建立和共享的个人信用管理系统,从当前的运行情况来看,效果良好。

第二,国外很多大学生的诚信档案会纳入个人信用档案的范畴,大学生的诚信档案将被作为个人信用档案的一个子类来管理。这样,学生在毕业之后档案的流向及管理不会出现问题,并且可以直接将其诚信档案转到个人信用档案的管理中。这种做法是十分值得借鉴的。当前,我国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建设大学生诚信档案的重要性,各地的做法不同,大学生的诚信档案建设单位并不明确。尤其是对毕业生的档案该怎样管理,如何转换为个人信用档案等问题都没有定论,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大学生诚信档案作用的发挥。

第三,国外的信用档案体系十分完整,法律法规较为健全。因而对大学生实行信用惩罚和激励都十分完备,具有处理标准和依据,社会信用文化氛围十分浓厚,公民对该惩罚以及激励机制有着较高的认可度。但在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并不完善,对于大学生的信用行为奖惩机制并不健全,即使相关地区建立了一些机制,但也并未得到有效落实,主要原因是:自身的贯彻力度不够;该惩罚及激励机制无法被社会广泛认可,操作性不强。

通过对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诚信档案建设的分析,可以看出不同国家和地区诚信档案建设方面存在的优势和弊端。我国在今后的诚信档案建设中可以结合自身情况,积极借鉴国外诚信档案建设的成功运作模式,“择其善者而从之”,实现我国在诚信档案建设中的长足发展。

(作者单位:河北民族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注:本文系2016年度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社会信用视域下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问题研究”(课题编号:HB16MK014)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①武林杰:《中国传统诚信法律制度研究》,《人民论坛》,2016年第8期。

②崔明:《国外诚信档案建设的成功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档案》,2010年第5期。

③黄文华、吴一迁、张俊彦等:《国外科研诚信体系建设对我国科技期刊出版诚信体系建设的启示》,《学报编辑论丛》,2013年。

责编/陈楠 刘芋艺(见习) 美编/王梦雅(见习)

作者:左信

科技期刊诚信档案建设论文 篇2:

在中国科协科技期刊科学道德规范集中宣讲教育活动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举行科技期刊科学道德规范集中宣讲教育活动,主要目的是推动中国科协及所属全国学会主办的科技期刊切实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努力使科技期刊成为弘扬科学精神、维护科学尊严、促进自主创新和人才成长的高地,同时也向社会展示科技期刊界恪守科研诚信、抵制不良学风、促进科技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鲜明立场和坚定决心。首先,我代表中国科协向一直关心和支持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工作的杨卫院士、李家春院士等专家表示衷心感谢!向与会的全国学会和所属期刊表示热烈欢迎!下面,我谈三点建议。

一、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是科技界的重要责任

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是繁荣创新文化的内在要求,是科技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新中国成立以来,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求真务实、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爱国奉献,取得了一大批世界一流的科技成果,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大会上强调,广大科技工作者要继承和发扬我国科技界的光荣传统,自觉把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有机结合起来,倡导敢于创新、勇于竞争、诚信合作、宽容失败的精神,恪守坚持真理、诚实劳动、亲贤爱才、密切合作的职业道德,发展奋力攀登的创新文化,倡导民主讨论、平等待人,维护科技界的良好社会声誉,努力成为良好学术风气的维护者、严谨治学的力行者、优良学术道德的传承者,为全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示范作用。习近平同志代表中央在中国科协八大的祝词中指出,科技遏制科学研究中的浮躁风气和学术不端行为,推动建立和完善科学研究诚信监督机制,在全社会树立科技界崇尚真理、求真务实,坚持说真话、办实事、求实效的良好形象。这些重要讲话都对科技界加强科学道德合学风建设提出明确要求。

在看到我国科技界优良学风主流的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近年来,我国科技界出现了学风浮躁、学术不端行为等问题。中国科协的科技工作者状况相关调查反映,相当比例的科技工作者认为科学道德与科研诚信状况整体呈下滑趋势,许多人对当前科学道德与科研诚信状况不满意。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科技界的社会形象,阻碍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顺利实施。解决这些问题,十分重要而紧迫,必须以教育、制度、监督为重点,全力推进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真正做到那里有科研活动,哪里就有坚守科学道德的要求;哪里有科技工作者,哪里就有倡导优良学风的必要;哪里科技工作者密集,哪里就要深入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教育。

2011年9月起,中国科协和教育部联合采取措施,共同推动在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生新生中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按照全覆盖、制度化、重实效的要求,组织德学双馨的院士专家宣讲队伍,广泛宣讲科学精神、科学道德、科研理论和学术规范,引导广大研究生买好学术生涯第一步。经过不懈努力,仅用3个多月的时间,完成了31个省区市的集中宣讲,实现了全国研究生培养单位的研究生新生基本全覆盖。这项工作得到了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习近平同志做出重要批示,指出中国科协和教育部联合开展的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工作抓得准、抓的及时,并要求认真总结经验,广泛开展宣讲教育。刘延东同志批示指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开局良好,效果明显,要求教育部、中国科协认真落实习近平同志批示精神,精心组织,深入开展宣讲教育活动,使之常态化、制度化,使之正为科技界、教育界落实六中全会精神,结合实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行动,长期抓下去,真正取得实效。中宣部《新闻阅评》以《科技日报“科学道德保卫战”报道意义深远》为题,高度评价了中国科协和教育部联合开展的宣讲教育活动。按照中央领导的要求,中国科协将联合有关部门,把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坚持不懈地深入开展下去,推动我国科技界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取得扎实成效。

二、高度重视科技期刊在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中的关键作用

科技期刊是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展示最新科研成果的窗口,也是科研人员得到同行认可、接受社会监督的重要途径,因此,在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首先,科技期刊是展示优良科学道德和学风的重要窗口。科技期刊是科技工作者学术成果发表的重要途径,优秀的科技期刊论文,代表着本行业和领域内的最新研究方向和最高学术水平。论文展示出的清晰的研究思路、新颖的研究视角、缜密的逻辑推导、严谨的研究方法,是创新精神、实证精神的重要体现,集中展现着科技界弘扬科学精神、践行良好学风的精神风貌。

其次,科技期刊是倡导优良科学道德和学风的重要平台。科技期刊发表的优秀论文,对于科技工作者来说,不但是科学研究的文献来源,更是从事研究和撰写论文的范文和榜样,尤其是对于刚刚进入科研队伍的青年学生和青年研究人员,优秀科技论文体现的研究方法、写作方式、引文规范等,更是他们学习和模仿的对象,是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教育的最好教材。

第三,科技期刊是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重要载体。科技期刊是检验科研活动是否遵循科研诚信的重要关口。科技期刊关于论文公开发表的具体规定,是科学道德与学风的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期刊的同行评议审稿方式,使许多专业性较强的学术不端行为得以判断和识别。比如,美国《科学》杂志的审稿编委会由来自全世界的100多名顶尖科学家组成,负责严格审定来稿的重要性和可信度,使《科学》杂志一直保持着世界一流的论文质量和学术声誉。

第四,科技期刊是抵制不良学风的重要手段。科技期刊是科研成果接受科技界和社会监督的重要途径,已经发表在科技期刊的论文,如果存在学术不端问题,将以发表公开声明的方式予以撤稿。过去20年来,国际学术期刊撤稿率增加了10倍左右,对学术不端行为惩戒的力度也在逐步加大。比如,英国的学术杂志同资助科研的基金会和各研究机构一道参与对过错方的处罚,学术造假者被揭露后,不仅会在同行间声誉大跌,科研资金来源也会成为严重问题,其学术生涯有可能就此完结。

目前,我国科技期刊总数已超过5300种,其中科协系统主办的科技期刊超过三分之一,达2200余种,由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主办的科技期刊达1050种,在全国期刊发展中发挥着师范和引领作用。近年来,中国科协通过实施精品科技期刊工程,使科技期刊的学术水平和出版质量得到持续提升,编辑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数字化和网络化建设稳步发展,国际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大为加强,在促进学术成果的交流,科学技术的普及和科技事业的发展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1999年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术联合签署《全国性学会科技期刊到的公约》以来,对于倡导学术诚信。提升期刊质量取得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了充分发挥这些科技期刊在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方面的示范带头作用,中国科协将以科技期刊作为宣讲教育的重要阵地,完善期刊防范学术不端行为机制,为建设以诚信为核心的科学文化、创新文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切实加强行业自律,推动科技期刊成为科学道德的维护者和良好学风的建设者

一要坚持正确的导向,弘扬科学精神,维护学术诚信。要坚持求真求实的办刊宗旨,坚持尊重事实、尊重真理的科学精神,鼓励学术领域性的思考、自由的讨论、实践的检验,反对迷信和盲从,杜绝只求经济利益、不顾质量的办刊行为;要广泛宣传学术规范,把学术诚信要求置于期刊的显著位置,有条件的期刊还可以编制适合本领域特点的论文写作规范,帮助作者,尤其是青年学生和青年科研人员尽快了解科研诚信要求和写作技术规范,在本领域科研人员中广泛宣传遵守学术规范、坚守学术诚信的理念;要加强正面引导,重视与作者的沟通,进一步挖掘作者的研究深层思想,提高稿件水平,同时,引导作者提高自律意识,树立科研诚信观念;重视与审稿人的沟通,提高审稿人的责任意识,严格把关,不给学术不断稿件可乘之机。

二要加强制度建设,把好编审环节,杜绝刊登学术不端论文。要严格遵守编审程序,把好编辑和审稿这两个确保科技期刊质量的关键环节,坚持初审编辑把关、复审专家把关、终审主编把关的工作原则。将论文反抄袭检查作为一项例行制度,不断提高检查技术水平,杜绝抄袭剽窃现象的发生。要完善同行评审制度,建立评审专家库,细化专家领域分类,努力实现小同行专家评审和匿名审稿,制定科学有效的选稿标准,让真正优秀的稿件脱颖而出。要建立期刊间的协作机制,尤其是相近领域、交叉学科的期刊编辑部之间要建立经常性的沟通联系制度,改变期刊之间相互封闭、分散分割的现状,有效避免一稿两投、一稿多投。

三要重视队伍建设,加强从业人员自律,着力培养严守职业操守、业务水平精炼的编辑审稿人才。要重视编辑人员的培训,通过继续教育、导师制传帮带和对外交流等措施帮助编辑加强理论修养,提高业务能力,培养敏锐的学术洞察力和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辨别力;要重视引进编辑人才,提高编辑待遇,营造严谨和谐的工作氛围,吸引更多优秀科技人才进入编辑队伍。要重视审稿专家队伍建设,充分利用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和所属学会的紧密关系,依托学会资源培养和发现一批德学兼优的审稿人,使他们成为提高期刊学术质量的重要保证。要加强编辑队伍自律,规范编辑部在选择学术文章过程中的学术权力,提高编辑部的科学道德水平,树立强烈的学术责任感,及时发现和果断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维护期刊的学术声誉。

四要建立奖惩机制,坚决抵制不良学风,对学术不端行为零容忍。要完善撤稿和通报制度,鼓励实名举报,对已发表的学术不端论文及时撤稿并公开通报,对于情节严重的,应通知其所在单位或研究资助机构。要建立诚信档案,对于稿件中出现学术不端问题的作者,利用职权剽窃他人成果等学术不端行为的审稿人,以及频繁出现学术不端行为的单位,记入“黑名单”,对屡教不改者予以惩戒。要建立学术不端惩处联动机制,与教育、科技专管部门,基金资助单位联合协作,共享科研诚信档案,共同防治和惩处科技期刊中出现的学术不断行为。

同事们!

科学研究是以诚实守信为基础的事业,学术诚信是以科技期刊的立身之本。在这场维护科学道德的保卫战中,科技期刊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下午你光科技期刊界不负重托,成为传播科学思想、维护科学形象、推进科学发展的阵地,同广大科技工作者一道,为科技界的精神文明建设共同努力,贡献力量!

谢谢大家!

科技期刊诚信档案建设论文 篇3:

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促进科技期刊数字化发展

[摘要]当前,信息网络化给期刊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被广泛运用到各个行业中,而期刊数字化是期刊发展的必然趋势。《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编辑部在分析科技期刊数字化优势的基础上,采取了建设网络平台、设计采编审系统、借助数据库传播途径、加强保密工作和培养编辑队伍等手段,促进其科技期刊的数字化发展,以树立科技学术期刊品牌。

[关键词]科技期刊;网络技术;数字化;优势;挑战

随着互联网数字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文字或纸媒为主要传播方式的传统期刊已难以全面实现传播信息更全、更新、更准、更快的多方面要求,数字化出版成为期刊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字出版具有所含信息量更大、传播速度更快、展现形式更多样、成本更低、数量限制更小等优点。如何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促进科技期刊数字化发展,加快科技期刊的传播速度,提高科技期刊的影响力,是科技期刊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也是决定科技期刊能否立足现代社会的关键因素。数字化平台作为最有效果、最便捷的信息传播方式是科技期刊生存发展的最佳选择。《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编辑部与时俱进,建立了网站,借助现代的网络传播技术和途径,实现了期刊出版模式多样化,加快稿件刊出速度,提高了期刊影响力。

一、科技期刊网络数字化的优势

(一)为作者提供网络化的投稿服务平台

目前,大部分科技期刊拥有自己的远程投稿系统,作者可直接通过该网站了解期刊现状及投稿须知等相关信息[1],并完成作者和稿件信息登记,进行在线投稿,避免因E-mail投稿附件容量小、速度慢等投稿问题。作者还可以在网站上实时了解稿件的处理状态,根据编辑反馈及时处理、修改稿件,并对最后的定稿进行清样核对。

(二)为编辑和审稿人、作者提供高效、互动的办公平台

随着科技期刊数字化平台的建立,编辑部的各项工作被纳入远程编审平台系统中,如编辑与作者的沟通、栏目编辑在线把关、专家在线审稿等。同时,为了更好地沟通与互动,编辑部与作者建立的交流微信群也可以通过网络化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科技期刊稿件的学术问题通过各领域专家进行把关,而如何选择专业对口、具备学科专长,又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及经验的学科专家这一问题随着数字化的深入运用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大部分科技期刊在其远程编审平台中建立审稿专家库,通过该平台直接将稿件推送給合适的审稿专家;审稿专家只需通过登录期刊网站就可查看待审的稿件,并直接在网上提交审稿意见;作者通过网络平台直接获取审稿专家的意见,并修改稿件上传至该平台,这使得整个审稿流程快捷方便。

(三)为读者提供易查、易用的数字出版服务平台

数字科技期刊使文章“即时出版,即时发表”,具有较高的信息速发性。一方面,读者可通过互联网提前浏览刊载的论文;另一方面,读者可以按需浏览、阅读和下载文章全文内容或碎片化内容。传统纸质科技期刊发行量不大,读者群大多来自高校以及研究单位,其影响因子和被引率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而数字化期刊具有强大的超链接功能,方便用户进行快捷检索相关信息,查找准确率也比较高。这有利于读者查询相关文献,增加文章被引率,提高科技期刊声誉。

(四)数字化发行是期刊走向国际化必需的基础

平台

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我国科技期刊有4900多种,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期刊并不多。而科技期刊数字化是扩大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的有效途径。如多数英文版科技期刊加入国外著名出版机构的网络出版平台。一是自筹经费,其主动为出版论文申请国际DOI(Digital Object Identifier)号,实现“引用文献”及“被引文献”的交叉链接和引证发现[2]。二是与国际接轨,其利用DOI快速检索文献。全球的数字出版行业通过DOI进行跨出版者、跨系统、跨语言的资源链接,为科技期刊走向国际化搭建基础平台。目前,我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与北京万方数据共同成立了中国DOI注册机构,以提供DOI注册服务,DOI的推广将会加快我国期刊网络化向国际化发展。《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于2017年开始采用论文文献国际统一DOI注册编码。同时,科技期刊数字化是推进期刊国际化进程的一条有效路径。数字出版的发展将要求出版企业适应新的虚拟和全球商业环境,真正实现从投稿、审稿、编辑出版发行等全过程的网络化。

二、科技期刊数字化发展带来的挑战

(一)信息和学术保密受到影响

期刊数字化发展,从投稿、送审、期刊排版编辑,出版发行全过程都离不开网络,而网络经常会遭受黑客入侵、病毒攻击等,这使得系统面临瘫痪以及秘密信息泄露等问题。因此,一方面,网络安全成为科技期刊加速期刊数字化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也对科技期刊数字化平台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另一方面,网络版期刊对网络安全问题变得十分敏感[3]。

期刊数字化出版使得信息更加公开化、更加易取、更易复制,也使得投稿易存在包括剽窃、伪造、不当署名、一稿多投、重复发表等学术不端行为。因此,科技期刊应从编辑初审、专家外审等环节进行预防,杜绝学术不端行为的产生。同时,由于期刊网络化存在安全问题,编辑还应该加强保密意识[4],加强学科专业知识培训和职业道德培养,不断更新知识,提高甄别学术不端行为和区分密与非密的能力。

(二)期刊编辑面临挑战

数字化时代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编辑的理念和模式,无论是组稿、作者投稿,还是审校稿,编辑都可以在网络平台上一站式解决。首先,编辑需要运用网络技术手段完成编辑工作。期刊数字化优势使得科技期刊转变了传统的工作方式,将一系列原来繁杂的投稿、审稿等编辑流程简单化,编辑可在网上进行组稿、编辑修改稿件、熟悉公式的编排等。其次,编辑要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够运用掌握的专业知识来鉴别作者是否一稿多投或者抄袭。同时,编辑对每篇稿件还需利用网络数据库进行查重,追求稿件的原创性、专业性、严谨性。此外,编辑要建立作者的诚信档案。期刊数字化既保证编辑工作的数字化操作和高效性,也提高编辑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但其也要求编辑争取成为数字化期刊信息平台的操控者[5]。

(三)期刊网站建设面临高要求

目前,我国的科技期刊网络化仍建立在在线投稿和远程编审等传统出版的基础上,要建立高水平、功能齐备的在编、排、印、发和供等各环节全部实现网络数字化的网站,就不能仅停留在编辑制作过程的数字化上,还要实现终端产品形态数字化,使科技期刊真正成为具有电子传播形态和网络传播形态的数字出版物。

三、科技期刊网络数字化转型的过程

(一)通过网络数字平台建设,实现期刊信息化

共享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根据多年工作经验以及对作者需求的把握,自行设计了一套网络投稿编辑系统,并于2006年投入使用,主要用于作者的在线投稿和编辑的远程编审。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不断进步,原有的投稿系统满足不了期刊数字化的发展需求,《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对投稿系统进行更新和优化,并于2013年再次上新使用,其具有外网与内网功能。外网承担门户网站功能,设有作者在线投稿系统,发布科技期刊的相关信息,跟进反应工程方面的最新研究动态,有选择性地向读者推荐期刊最新刊出的文章。内网则是该期刊一个自动化办公平台,设有专家在线审稿、主编在线办公、编辑在线办公系统。对每篇初审通过的稿件,根据研究领域,该期刊设有栏目编辑质量把关、来稿通过初审、编辑就网上系统邀请对应专业领域的专家担任此稿件的栏目编辑(栏目编辑库存里存储有高校或者科研单位此专业领域里的教授、专家或者该期刊责任编辑的信息数据)等环节。一般栏目编辑可以推荐两个审稿人,编辑也可以根据稿件内容运用该刊审稿专家数据库的强大资源,通过网上系统外审流程选择并确定此稿件的两位审稿专家,然后审稿专家即可收到邀请审稿的邮件,并在规定审稿的时间内直接在网上提交审稿意见书。然后,栏目编辑根据审稿专家的意见以及作者的修改稿(作者根据审稿人对稿件提出的建议与要求做出修改后的稿件)对稿件全程把关,这样审稿流程更合理化。该科技期刊对后续的编辑加工、校对,最后作者对清样稿件的确定,每期完成后电子书的制作发送作者等全过程的网络化操作,实现了期刊工作从传统模式向网络数字化发展的转变,保持了该刊的活力和稿件的高质量。

同时,该刊不定期召开期刊编委会发挥编委作用,及时更新网站内容,并通过官网将征稿范围拓展至新材料、新能源领域,刊登光电材料、新能源电池、电子化学品、储能材料等近年来研究热点领域的高水平论文,吸引不同科研领域的作者进行网上投稿,提高期刊知名度;参考每年召开各大化工会议的文章,及时主动地通过网络向各高校、研究单位里的老师、教授、专家约稿;加强组稿力度,通过邮件邀请高校多个领域的教授组稿,并组织出专稿、专刊,出电子刊;通过发电子刊,建立微信群等形式进行有效推广和宣传,在刊群内实现资源共享,刊群中的成员之间可推送文章,实现信息

共享。

此外,该刊着手搭建期刊微信公众号宣传平台,利用期刊的微信公众号展示和宣傳期刊,发布投稿须知和部分发表的期刊,设置微信论坛、专家专栏等功能,使得读者可以及时地了解期刊的最新动态和新的研究成果。这不仅能提高期刊影响力,而且可以吸引更多的读者甚至作者,争取到更优秀、质量更高的稿源;用户还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使用检索的功能查找有关的期刊,并可以进行浏览;投稿作者可以在微信公众号中及时了解到投稿后的审稿进程等。

(二)加强与外部数据库的合作,推广数字出版,增强文章的时效性

在互联网环境下,刊网融合是科技期刊发展的必然趋势。《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列为来源期刊及统计刊,其在加强网络数字平台建设的同时,积极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超星数据库和维普数据等进行合作,期刊全年数字资源被这些数据库收录;借助它们的传播平台,加快自身期刊的传播速度,提高期刊的论文下载率和被引率等。《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还通过中国知网对稿件经过审核优先数字出版,中国知网推出的优先数字出版可以有效缩短网络出版与纸质出版的时间差,极大地便利了科研学者,提升期刊的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三)加强保密工作,维护共同利益

科技期刊在充分利用期刊网络优势,促进期刊发展的同时,还应针对期刊网络化的安全问题,加强保密意识,采取加强网络安全的对策,通过加强技术防护提高对网络病毒的防御能力,筑牢防火墙,加强入侵检测,多方位地构建安全的采编审系统。

如《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的投稿作者大都来自高校和科研单位,该刊应加大对作者的宣传教育,增强作者的保密意识。首先,作者在投稿送审前,必须上传其单位对此论文的保密审查凭据并进行盖章,由导师或者技术负责人签字把关,并出具无机密泄露的稿件证明。其次,审稿专家要做到将技术评审和保密评审相结合,已刊发后的文章和稿件保密证明需一一存档,编辑应按保密流程及在内网安全的网络环境下处理稿件的传递、归档。最后,科技期刊要维护编辑部、作者和读者的共同利益。此外,所投稿件的研究成果涉及专利申请,编辑需注意见刊及其在网络上的发布时间。

(四)加强刊与刊交流与合作,提升学术水平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期刊主管单位下有很多科技期刊,该刊与他刊通过建群,加强刊与刊间的沟通交流与合作互动,参考其他刊物数字化流程,优化稿件处理流程,控制审稿时间,使审题稿流程合理化。科技期刊应互相上门拜访交流与召开宣传讲座,一是可了解各期刊最新动态及最新发展动向,二是可以扩大期刊知名度,充实稿源,提高稿件质量,培养潜在的作者群;邀请业内专家借助网络进行学术专访并发表至期刊,分享科研经历及研究思路,为读者提供可学习借鉴的榜样。另外,科技期刊可以在刊网上发布并设立优秀论文奖。如其与高校编辑部合作成立专项奖金,通过学术会议进行颁奖,鼓励作者多投优秀文章,扩大期刊的吸引力,从而不断提高办刊能力和办刊水平,扩大期刊的学术影响和社会影响。

四、结语

在网络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传统的期刊出版不得不逐渐向数字化转型,这对科技期刊编辑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能力要求。科技期刊编辑要及时转变工作思维和工作方式,加强自身的业务水平,培养敏锐的学术洞察力。科技期刊的保密工作是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利益的一项重要工作,需要作者、编辑和审稿人共同努力,从不同的渠道把关,杜绝泄密事件的发生。《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是传统期刊,为保证期刊长期高质量发展以及期刊自身特色,应该在坚守“反应工程”领域的同时,拓展新栏目、新领域,利用自身资源维护期刊官网,利用微信公众号宣传平台及时推送重点文章及信息共享,将社会群体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和开发,更好地吸引青年专家及学者投稿,为读者提供更为专业性、高质量的期刊内容,提高期刊影响力,更好地打造科技学术期刊

品牌。

[参考文献]

[1]董丽波,马爱芳.我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网络在线投稿系统利用现状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8(02):248-250.

[2]李朋.浅析科技期刊网络化的优势及发展趋势[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69-70.

[3]唐曙南.科技期刊数字化网络化问题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1.

[4]李秀红,丁玉微,盛寅斌.网络环境下科技期刊的保密工作[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01):110-112.

[5]刘春晓.新媒体时代期刊编辑职业规划探讨[J].采写编,2019(03):107-109.

作者:池玮

上一篇:中职顶岗实习学前教育论文下一篇:供水企业机电设备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