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创新课堂

2024-05-03

初中语文创新课堂(精选十篇)

初中语文创新课堂 篇1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教学氛围,教学模式,教学环境,教学形式

为了进一步提升初中语文的教学实效,必须在初中语文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这在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强化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等方面,都有比较积极的推动作用。下面我结合多年来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开展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创新。

一、构建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着力强化民主教学

要想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必须着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只有民主的教学方式、领导模式,才能有效使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活跃,进而更加积极地表现出较高的独立性,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成效更加明显。

只要让学生真正觉得融洽、和谐、快乐,没有压抑感和强制感,学生才会更加努力思考、更加乐于自主探究。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通过各种形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善待学生的个性差异,在此基础上,还要宽容学生错误并积极引导学生改正错误,从而为学生拓展更加广阔展示才能和水平的空间。例如: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发现学生一时回答不出问题时,要以更大的耐心面对学生,有效鼓励学生充分思考或者引导学生换一个角度再考虑。如果学生回答错了,教师既不能立即否定,更不能进行批评,可以让学生先坐下,再鼓励其他学生继续回答或者组织全班开展讨论,这样既可以保护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强化课堂教学成效。教师在开展民主化教学教学的过程中,要为后进生、学困生创造更多的表现机会和成功机会,尽可能地挖掘他们的“亮点”、“闪光点”。与此同时,教师要积极开展正面的积极的良性反馈,让后进生、学困生拥有成功体验,从而不断提升他们的学习自信心。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努力为学生营造更加民主、更为活跃的教学氛围,不断强化民主化教学,有效为学生构建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二、突出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着力强化针对教学

要想提升语文课堂教学实效,就必须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着力强化教学的针对性,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切实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真正做到结合实际、因材施教,从而确保以给学生更新的感受、更优的体会、更好的刺激,从而让学生感觉到学习语文的新鲜感。只有这样,才会不断放大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学习欲望。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学情因材施教,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提升教学实效。例如:可以根据教材内容,适时进行讲授、组织讨论、开展实践,等等,从而增强教学针对性和直观性,确保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此基础上,还要依据语文教材的特点,尽可能地采取更好、更佳的教学手段。例如:我在教《晏子使楚》这一课时,就组织学生开展课本剧表演,让善于表演的学生扮演晏子、楚王等不同角色,再现晏子使楚的经典故事,让乐于演讲的学生针对课本剧进行讲评。

三、打造质疑探究的教学环境,着力强化互动教学

要想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就必须着力为学生打造质疑探究的教学环境,不断强化互动教学,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传授语文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基本技能,而且要有效引导学生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也就是说除了要让学生知道“是什么”外,更要让学生探索“为什么”、“还能够是什么样”,在此过程中,还要不断引导和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允许学生对自己的分析和观点有不同的意见、看法,千万不能强求什么标准答案,这样只会限制学生思维的拓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强化学法指导,多层面地教给学生质疑探究的方法,不断强化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探究。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打破单一的班级授课模式,通过开展讨论、组织辩论及演讲等形式,增强教学的参与性、互动性、探索性,帮助学生更加优化地获取知识。例如:我在进行写作教学时,就在学生中开展了“我演你写”的活动,即组织部分学生表演情境小品,之后再鼓励学生根据情况从不同角度提炼主题,如此教学不仅可以实现教学的互动,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拓展思维、质疑探究。

四、注重营造激发学生浓厚兴趣的教学形式,着力强化活泼教学

一方面通过音乐激发学生的情绪。由于音乐是一种抒发情感、陶冶操情的特殊语言,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课文内容,适时选择一些音乐,帮助营造浓郁的兴趣情境和氛围,从而促进学生感受到教材所表达的内涵美、意境美,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在上《沁园春·雪》时,考虑到传统的教学方法只能停留在对字词和内容的串讲分析上,不能多层面地呈现诗词的意境美,就先播放了歌曲《北方的天空下》,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情绪,让学生更好地体受到冰封雪覆、粉装玉砌的美景。之后,我再为学生播放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配乐朗读,从而进一步促使学生在婉转激越的音乐中正确把握诗词所表现的思想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多媒体展现意境。高中语文教材的文学作品都是文质俱佳,景物描绘得生动如画,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若仅仅通过口头讲解,则往往难以将课文的“美感”表达出来,所以,借助多媒体展现意境就显得十分必要,因为多媒体可以比较直观地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感觉等多种感官。例如:在上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这一课时,我就通过多媒体将芦花、红叶、雪白的乌桕等一系列植物呈现给学生,一幅幅用艳丽、鲜明的色彩映衬着的画面为学生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冬日田野图”,将学生引入到充满意境、美轮美奂的氛围中,从而为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打下了良好的情感基调。

参考文献

[1]李为俊.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如何优化教学[J].上海教育科研, 2007, (1) .

[2]唐修君.新课标体系下初中语文课“参与—发展”教学模式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 2007.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创新 篇2

摘 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与进步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它以发掘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胡锦涛主席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提出了要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奋斗的要求。努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教育创新能力,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要条件,教育创新应从课堂抓起,在语文课堂上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新的前奏――设计导语。

二、创新的条件――营造氛围。

三、创新的升华――嫁接迁移。

四、创新的终乐章――巧设板书。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创新课堂 四部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1创新的前奏――设计导语

有人很形象地形容优秀的文章开头、中间、结尾应该是“凤头”、“猪肚”、“豹尾”,言下之意,是说开头应该短小精悍,神秘动人。而语文课堂的导入也应该精心构思,巧妙设计,具有形象美、情感美、和谐美、悬念美,使教学过程引人入胜,扣人心弦,生机盎然,充盈着美的气息,让学生感受一种神圣、魅力和诗意。

所以导语是引入新课的重要环节,是一堂课的关键。如果老师能设计出一个好的导入点先声夺人,就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为整节课奠定一个良好的学习前提。如:在上《气候的威力》时这样导入:“天有不测风去,人有旦夕福祸”。说明变幻莫测的气候有时给人带来福音,有时给人类带来灾难。自古以来,人类就是在认识、适应和利用气候中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那么,气候到底有多大的威力?南极的气候怎样恶劣?南极的哪些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因素?带着这些问题,今天我们来学习《气候的威力》。因此,导语的设计忽视不得,只有激发兴趣,才能使他们活跃思维,愉快地学习新知识。

2创新的条件――营造氛围

语文教学要在课堂上发挥优势,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使他们有创造的动机和热情,应该采取多种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不迷信书本,不盲从教师,能独立钻研,富于创新精神,勇于探新求异,提出创造性见解。如:由于“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没有给学生留下积极思维的空间和余地,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思考的独立性,因此根据语文教材是按单元编排的特点,学习一个单元,教师可以只讲重点课文,授之以学法,其它的内容较为简单的自读课文,可由学生自讲自学。由于这是自己的事自己做,所以讲的同学全力以赴,听的同学饶有兴趣,一堂课下来,不但知识点掌握了而且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判断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同时使他们获得了成功的愉悦。再如:在学习《爱莲说》时,有的学生对“淤泥”却大加赞赏,认为“如果不是淤泥提供养料,哪里会有美丽的荷花?更值得称道的是,淤泥总是一声不响,从不炫耀自己的功劳,就是千百年来背了个肮脏的恶名,也无意争辨,这是多么可贵的精神啊!”还有的同学以作者对世人追求富贵的风气有不同意见,认为“富贵有什么不好,难道还要追求贫穷不成?”这些理解虽难免有些以今律古,但是对学生看出的这些新的见解是求异思维,是创新意识,实在是难能可贵,应该加以鼓励。只有这样,才能强化创造意识,消除创新的心理障碍,有效地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3创新的升华――嫁接迁移

所谓“嫁接”与迁移,词典中的解释是这样的:嫁接,把要繁殖的植物的枝或芽,接到另一种植物体上,使它们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独立生长的植株;迁移,离开原来的所在地而另换地点。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最主要是要达到举一反

三、学以致用,只有把课内知识学透再加以利用到现实生活工作中,这样才是真正的学懂学会,才会创新,那该怎样进行课内知识的迁移呢?如在上完《日本平家蟹》后楞以给学生出这样一道题。文中说:“人类几千年来对动物的存亡一直在进行着精心的抉择。”你能从生活中再举出一两个由人工选择而繁盛起来的动植物的例子吗?再如在记叙文写作教学上,学生也可以进行写作题材的嫁接与迁移,我们先看看下面几幅图表:

爸爸――《我的爸爸》(家庭生活)

李老师――《恩师难忘》《我忘不了他》(学校生活)

清洁工――《我最尊敬的一个人》(社会生活)

张明――《我的同桌》(学校生活)

友谊――《我的好朋友》(学校生活)

亲情――《母爱》(家庭生活)

《收获》成功――《记一次拔河比赛》、《第一次炒菜》(家庭、学校生活)

人生的体会――《走进敬老院》(社会生活)

第一幅图表中学生一般都训练过写父母的、写老师和同学的题材,对于《我忘不了他》这个题目还是训练的不多,有了“嫁接”思想,学生就能够在审题过程中将难转化成易,将不常见转化成常见。于是,《我忘不了她》也就跟《我的爸爸》《我的同桌》等“嫁接”起来了,写爸爸与同桌还不胸有成竹,信手拈来。同样的在第二幅图表中《收获》是一个抽象的命题,很多学生看到题目后无从动笔,但我们把思维打开,生活中主要是收获亲情、友情、成功、人生的一些体验与感悟等等。这样一来,抽象的命题形象化了,《收获》也就很好的与《我的好朋友》、《母爱》、《第一次炒菜》、《走进敬老院》完成了思维上的“嫁接”与“迁移”。

4创新的终乐章――巧设板书

创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篇3

一、观念的落后才是真正的落后,观念转变的程度就是发展的速度。更新观念,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创新的前提条件,教师观念的陈旧老化,势必造成课堂教学的因循守旧、默守陈规。我们应当冲破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语文教学的陈旧观念的束缚。树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与学有机统一的教学观念。理解基础教育的本质,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出发,以全面培养受教育者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健康的个性为宗旨,彻底摒弃应试教育的片面教育观,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打下扎实的基础,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毋庸讳言,树立牢固的素质教育观念是我们开展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方向,亦是归宿。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发展健康个性等为目标,创新课堂教学。

一是关注学科视角。既要把综合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区别开来,又要把它同通常意义上的语文学科学习区别开来。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比,综合性学习具有一定的附着性,它是语文课程中的组成部分,而不是一门独立的课程;与通常意义的语文学科学习比较,综合性学习的实践性更强,它的学习目标具有综合性,它采用活动的方式,运用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来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

二是综合性学习可采用以下步骤进行:首先是问题牵引,以问题引出与目标一致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其次是过程的自主、合作和探究,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合作精神的养成;最后是成果物化。通过成果激发兴趣,增强成就感,引导深入探究。成果要体现语文学科特点,并促进评价方式的转变。

语文教师强化课程资源意识,要努力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为学生积极、主动、自主的学习提供充分的素材;还要积极发动和引导学生自主地去开发和利用有益的学习资源,使学生扩大语文学习的视野。

三、打破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一成不变的程式化教学模式,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法。对此我的意见是:课堂教学要教得活,不能死守一章一法,每节课的教学模式都是:介绍时代背景、分段并概括大意、归纳中心思想、分析写作特点。“指引者,师之功也”,在这种教学模式面前显得苍白。这套模式以教师对语言材料的全面分析讲解,代替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感受和领悟,违背了母语学习的规律。因此,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存在以下的问题:1.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标,认为学生学习是认识真理,不是发现真理,忽视开发智力,提高能力。2.树立教师权威,坚持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师权威主义、命令主义,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3.只考虑教,不考虑学,不能发挥两个积极性以培育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为基础,以创造条件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机会为主要原则,以引导学生走自学之路为主要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要手段,

以鼓励创新精神,培养创造能力为教学思想的核心。我们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学生学习的实际,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改革开放以来,不少语文教师,锐意改革,创造了不少好的教学模式。如:辽宁魏书生的“自学六步”法,上海高润华的剥笋教学法,上海于漪的情感教学法,武汉黎世法的“六课型单元”教学法,北京宁鸿彬的畅想教学法,江苏李吉林的情景教学法,浙江潘风湘的六步骤教学法,上海钱梦龙的“三主四式”的教学法,河北张孝纯的大语文教学法,上海陈钟梁的设疑教学法等等。这些教学模式都是一些比较成功的做法,为进一步探索新形势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途径提供了难得的借鉴,我们的语文教师,应该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创造出新的教学模式,尽快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主要表现在:1、利用广播、录音,强化听说训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广播、录音是借助电声、音响来传输教学信息的方式。在语文教学的朗读能力训练中,利用它们,可以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较好地达到教学目的。一方面,朗读录音是朗读大师们给予我们的优作,它用响亮、清晰的语言转换了书面文字语言,恰到好处地再现了文章的语言、节奏、格调乃至其蕴含的情趣,意味,能给学生提供语言、节奏、语气、语调等方面的示范。另一方面,录音教材,还具有可重复的特点,因而运用录音教材来进行听说,朗读训练,效果颇较。2、利用幻灯投影教学直观形象,辅助突破教学难点。为了把教学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迅速感知教材,可以为学生创设出一种直观教学情境,利用投影媒体有独特的功效。

删繁就简,创新初中语文课堂 篇4

一、删减知识内容, 创新教学设计

以前我们常说:“学生需要一碗水, 教师需要准备一桶水。”这句话本质上是没错, 它着重强调了教师知识积累的重要性。不过, 在当今教师人文素质不断提高及图书网络技术空前发达的时空环境下, 语文素材何其多也!学生在教师排山倒海般的“传授”下被淹没了, 他们人还在正常地生活呼吸, 但思维已没有了喘气的空隙。试问, 没有了学生思维的语文课堂, 还有什么价值、什么意义呢?所以, 只有删去多余的知识内容, 学生的思维才有了放飞的空间。

删减、选择之后, 接下来就是教学设计了。教学设计的创新体现在两点:一是敢于摒弃陈旧的教学模式, 敢于推陈出新, 探索新的教学形式;二是始终关注学生的智力需求与情感需要。创新的设计要围绕着教师引领启发的方式和学生自主探究的手段展开。比如设计《变色龙》这篇课文时, 主要的方向就应该放在学生的讨论、模拟甚至是表演上, 因为课文本身情节生动、人物性格鲜明, 教师过多的讲解反而会给学生造成先入为主的不良影响, 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挥, 收不到应有的效果。

二、删减教学环节, 优化课堂模式

在很多语文教师的教学经历中, 很常见的是感觉上课时间不够用:本来教学设计是两课时, 一不小心上成了三节课甚至四节课。本来新课改是鼓励创新的课堂教学, 提倡学生自主性的发挥。但有些教师又矫枉过正, 以为每一篇课文都要有大堆的提问, 有充分的讨论, 有学生的表演……加入了许多新的设计, 比如导入、作者与背景简介、课文分析等等, 而传统的教学环节, 又不忍放弃, 于是一堂课就这样不断膨胀, 最终拖沓扩张到了几个课时。

大而全的课堂不等于有效课堂, 面面俱到的教学也不是科学的教学。要解决这一问题, 教师要敢于忍痛割爱, 舍得放弃一些不必要的教学环节。留下针对性强的有价值的教学措施, 留下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整堂课才会干净利落、简洁流畅。将精当有效的教学环节结合起来, 就形成了一套流畅自然的“武术套路”, 一招一式挥洒自如, 教师教得流畅, 学生学得愉快, 这样课堂就有了动人的景致。例如在讲授《杨修之死》时, 教师完全可以舍弃烦琐的情节分析与内容概括, 只要学生有了充分的预习, 就可以让学生在自读之后, 自由提问, 质疑答疑。此学生问, 彼学生答, 语文教师所起的作用, 主要是引领和鼓励;难度较大的, 教师才参与介入。在这样自主探究后, 教师再适当点评, 教学环节自然水到渠成、不落俗套。

三、删减陈言滥词, 锤炼教学语言

“惟陈言之务去”, 这是散文大家韩愈的写作观点。在语文教学中, 什么是“陈言”呢?我以为, “陈言”就是无效的多余的教学语言。具体表现有:不良的口头禅如“啊”“这个”“那个”, 拖沓冗长的解析, 虚假性的提问, 碎问碎答、浅问浅答、自问自答, 以及词汇贫乏、言不及义等等。学生最害怕的, 就是枯燥的说教;学生最讨厌的, 就是喋喋不休———对家长这样, 对教师也是这样。

可以说, 陈言滥词是造成学生厌学、课堂低效的不可忽视的因素。教师在备课时, 就应该从导语、解析、过渡到点评、激励、总结, 都进行初步的语言的预设。只有精心锤炼过教学语言, 语文教师才能在教学中做到得心应手, 应付自如:或有的放矢, 片言居要;或画龙点睛, 点石成金;或着眼全局, 高屋建瓴;或要言不烦, 切中肯綮;或披沙拣金, 言近旨远;或穿针引线, 连珠缀玉……比如《春》这篇课文, 教学语言应该是温馨欢悦的;教学《沁园春·雪》, 语言是慷慨激昂的;在《变色龙》中, 语言又应该是幽默夸张的……只要“陈言务去”了, 言之有物了, 言之有文 (文采) 了, 我想就是有效的教学语言。它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无形的乐器, 可以弹奏出动人的旋律;它也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隐形的翅膀, 带领我们的学生在语文的世界里愉快地飞翔。

打开窗, 让腐旧的空气飘散出去, 让明媚的阳光播洒进来。从敢于批判摒弃到勇于推陈出新, 从大胆地删繁就简到勇敢地标新立异, 我觉得, 我们语文教师不妨在郑板桥、陈寅恪等艺术大师的风范引领下,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努力探索, 勇于开拓, 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开出一朵又一朵的“二月之花”。

初中语文创新课堂 篇5

一、课题的提出

“创新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为了在语文课堂教学上,学生能采用“创新性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为了适应新世纪“课改”的需要,遵照“改进教学方法和模式”的精神,我们确立了“初中语文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实验研究”。

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研究《学校教育心理学》,关于现代认知心理学“学习心理:学生是怎样学习的”的理论,探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方法。

2研究“课改”关于现代学习方式、新型的学习方法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3研究课改关于“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改变过去被动的‘授--受式’为主动探究式的课堂教学”及《语文教育学》等相关理论,探求全面提高学生学科素养的课堂教学途径,构建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

三、初中语文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 1创新性的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2教师能以“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综合发展”、“重在突出学生的自主地位”等新型的教学观进行教学。

3学生能用现代的、新型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



四、“四步互动”式的语文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 1读书指导。教师给学生们指引学习研究的路径,激起学生们学习的趣味性、主动性。学生主动接受学习任务,明确学习目标,掌握学习方法。

2阅读积累。学生阅读教材与相关资料,探究、感悟、吸收、积累新知识,整理学习笔记,对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或疑点问题进行梳理,准备质疑。老师辅导学生如何整理笔记,如何梳理问题或疑点。

3讨论提高。在课堂上同学间、师生间互相交流心得体会,对疑点问题通过相互论辩求得解决。事后自行完善、修改读书笔记。

浅析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创新 篇6

【关键词】语文课堂;课堂教学;创新

“创新课堂”理念下的语文课应该什么样?我理解的是要上得有声有色,生动活泼,一堂好的语文课要上得学生们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语文课就该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生动体现,语文应是学生最喜欢的学科,特别是初中学生,他们有无限的激情与活力,如果语文老师能设计好自己的课堂教学,一定会深受孩子们的喜欢。那么,如何实施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呢?

一、让教材,教师的教育方式和学生学习方法创新

虽然教材自己不会说话,但是它有它所表达的思想。特别是语文,它是一个国家母语学习的载体,承担着历史的重任,对于创新的要求就应该更高了。语文教材应该与时俱进,用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来传达思想,让学生乐于学习。如果语文教材落后又枯燥,书本上的东西用不到实际生活中去,会影响学生对母语的喜爱,这样不断地恶性循环,最终造成很严重的后果。

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不仅要具有渊博的知识,还要与时俱进,在课堂授课时要重点地引导学生进行趣味学习。备课是每一个教师的必备功课,在备课的时候可以多思考授课方式,不局限于单一的说教方式,设计一些游戏等环节,让学生有参与课堂的机会。学习是教与学的过程,学生学习状态比教师授课状态更加重要,所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是教学的关键,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又是建立在不断实践并总结经验之上,教师应该在平时课堂训练中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高效地学习。

二、因材施教,精心设计,增强创新教学的针对性

首先,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以语文教学的特点确定因材施教的内容。让一言堂变成群言堂。鼓励学生多动脑、多质疑、多发现,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传统的教学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因此应转变观念,建立一种“大语文”观,让单一的课本知识传授变成多样化的传授。创造性的进行阅读指导与作文训练。在课文中应适时地对重点段进行阅读指导,可有针对性地出一些题目让学生做,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但课内阅读是十分有限的,更多的是课外阅读、自主阅读,只有大量地课外阅读才能真正起到增长见识的作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了材料,才能“下笔如有神”,作文重在积累材料。

其次,课堂教学中灵活操作因材施教内容。教师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手段和思路,認真研究,不断改进,结合实际,因材施教,以给学生新的刺激、新的感受、新的体味,从而保护学生学习语文的鲜活性、求知的进取性、思维的活跃性。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动机。

第三,教师创造性的布置作业是创新课堂教学过程的一个比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教师设计是有创造因素的作业,引导学生进入模拟创新,通过练习、讨论,独立钻研,在把所学的知识融入学生个体知识体系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他们对知识不断有新的领悟,享受创新的成功感,逐步学会创新思维方法,最终形成创新能力。

三、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语文教学要在课堂上发挥优势,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使他们有创造的动机和热情,应该采取多种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不迷信书本,不盲从教师,能独立钻研,富于创新精神,勇于探新求异,提出创造性见解。如:由于“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没有给学生留下积极思维的空间和余地,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思考的独立性,因此根据语文教材是按单元编排的特点,学习一个单元,教师可以只讲重点课文,授之以学法,其它的内容较为简单的自读课文,可由学生自讲自学。由于这是自己的事自己做,所以讲的同学全力以赴,听的同学饶有兴趣,一堂课下来,不但知识点掌握了而且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判断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同时使他们获得了成功的愉悦。

如在学习《爱莲说》时,有的学生对“淤泥”却大加赞赏,认为“如果不是淤泥提供养料,哪里会有美丽的荷花?更值得称道的是,淤泥总是一声不响,从不炫耀自己的功劳,就是千百年来背了个肮脏的恶名,也无意争辨,这是多么可贵的精神啊!”还有的同学以作者对世人追求富贵的风气有不同意见,认为“富贵有什么不好,难道还要追求贫穷不成?”这些理解虽难免有些以今律古,但是对学生看出的这些新的见解是求异思维,是创新意识,实在是难能可贵,应该加以鼓励。只有这样,才能强化创造意识,消除创新的心理障碍,有效地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初中语文创新课堂教学浅谈 篇7

一、教师要研究教材, 改进教学手段, 融入创新教育

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基本途径, 学校工作要以教学为主, 教师要深研教材, 勇于创新。教学过程是教师从教学的角度对所教学科进行研究, 使知识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利用教育原理, 进行创造性的研究。有些教师认为语文教学是很简单的, 在讲课过程中让学生理解文章的含义, 会进行段落概括和分析, 再培养学生一定的写作能力就够了, 其实这种认识是很片面的。语文教学内容丰富, 教师要教的不仅仅是书上的知识, 还要研究一些课本以外的知识, 如对写作背景的介绍, 对作者生平的介绍或者是一些其他的优秀著作。此外, 教师要从多方面入手, 创新教学手段, 全方位地整合课堂教学。教师可借助于多媒体将课文内容展现在学生眼前, 将知识诉诸画面, 达到声、画交融, 使教学内容更具体、更生动, 让学生身临其境, 学得愉快。多媒体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 能发展学生的感性思维, 能针对教学的难点和重点进行有效突破, 加深学生的理解。多媒体打破了教学的时间、空间限制, 丰富了教学信息, 拓宽了教学渠道, 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在视觉与听觉交织的立体空间, 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 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 深化了对知识的认识。

二、教师要提升自身的素养, 开展创新教学

语文作为一门主课与其他的学科联系也是比较紧密的,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遇到一些其他的问题, 语文教师要及时帮学生解决。因此, 语文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 一定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让学生可以在语文课堂接触到一些其他的知识。通常情况下, 学生如果遇到知识渊博的教师, 就会比较拜服, 愿意听他的课, 愿意学这门课。此外, 语文教学主要是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 不能只停留在书本上的知识。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多读一些课外书, 然后分小组进行讨论, 说一说书中值得学习的地方, 写法上有什么好的地方, 自己有什么深刻的体会, 对自己今后的学习有什么帮助。让学生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书, 也是创新教学的一种方式。此外, 在语文创新教学上, 我们强调自主性, 但决不能放任自流, 而应该在授课前就明确学习目标, 让学生有目的地预习、学习, 教师也要正确地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教学, 让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但是我们一定要注意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

三、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 进行有效的管理

现在的课堂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把课堂交给学生, 给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时间, 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通常来说, 在课堂上学生其实是愿意发表意见的, 只是有些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进度, 对发表意见的学生不但不鼓励, 还批评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 扰乱课堂教学。这种错误的方式打消了学生的积极性, 更不用说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了。我们也知道有一些学生确实是不遵守纪律, 这种情况下, 教师可以让他们先发言, 避免他们多说话影响其他学生的上课状态。多数说话的学生都是积极思考的学生。课堂的有效管理也是创新教学的体现。创新教学要从一点一滴入手, 先从思想上转变, 再在实际过程中实施。教师只有认识到创新教学的重要性, 才能使得创新教学顺利开展。在课堂上, 让学生全身心投入才是教学的关键。另外, 在下课铃响以后, 教室里需要一个有秩序的解散过程,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这种意识, 下课整理好本节课的书本和作业, 并且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总的来说, 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已经达到一定的程度,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不断创新, 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多样性和知识的重要性。我们不能保证每一名学生都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但是我们要向这个方向发展, 创新语文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学到知识, 学到做人的道理, 为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摘要:语言作为最重要的交际方式,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学习的重要形式是学校的语文教学, 这样就决定了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和综合性。在新形势下, 初中语文教学要实现新课程的理念, 更需要语文教师进行教学的创新。教师应从所教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因材施教, 从基础抓起。初中语文创新教学应强调语文学科的工具性, 在此基础上也要重视人文性, 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在语文创新教学上, 教师应该在授课前就明确学习目标, 让学生有目的地预习、学习, 也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 多从网络汲取知识, 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语文阅读教学, 培养学生快速浏览、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让学生从传统的教师、文本的狭小的视角中走向广阔的社会生活的空间, 学会多角度、多层次地理解文, 激起他们新的思考和不同的感悟。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创新思维的培养 篇8

一、培养学生多方面思考能力, 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

多方面考虑是鼓励学生求异思维的有效途径之一。学生通过多方面考虑, 思维活动能够得到全面的提升, 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会更加明显。所以, 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给学生充足的讨论时间, 经过讨论, 学生能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从而培养学生求异性的思维。纠正学生思路较窄的毛病, 学生的流畅性思维就培养起来了。如果学生的思路狭窄, 那么会严重阻碍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想象力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想象力是在头脑中创造出过去没有遇到过的事物的形象, 或者是将来才能实现的思维活动, 所以我们说想象是创造性的, 一切创新的东西都离不开想象。

例如:在初中语文作文课堂里通过作文教学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可以用幻想、假想的命题作文, 帮助学生创设意境, 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 让学生展开想象, 开拓想象领域,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初中语文教师还可以通过课文的开头和结尾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有些课文的开头富有悬念, 有些课文的结尾戛然而止, 意蕴未了, 这就可以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之上进行自己的创新。同时, 观察力的培养也是发展想象力的有效手段。要帮助学生不断地观察, 获得创新的素材, 进行再创造, 同时教师也要善于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事物, 处处能创新, 不断地培养学生的求异性, 不要人云亦云。这样学生通过多方面的思考, 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创新精神。

二、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度

现在的学生都不喜欢发问, 学生碰到疑难问题能够主动请教教师, 这本身就是一种勤奋、乐学的表示, 这样才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对于学生问的问题, 教师一定要对其加以鼓励, 特别是学生新奇的念头、不落窠臼的想法, 教师不仅要给予高度的赞扬和肯定, 还要及时与大家一起分享, 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 这样会使学生质疑问难的质量越来越高, 随时随地都可以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也就提高了学生思维的深度。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 就要不断地调动学生质疑问难, 创新能力才能得到不断的提高。因此, 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提问, 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的提问精神, 学生的思路开阔了, 学生也就对这门课感兴趣了, 那么做什么事情都会做成功的。所说的质疑问难, 是指学生在头脑中要始终保有一个思考的空间, 用质疑的态度探索整个课堂教学过程, 去找到其中可供设疑的细节, 挖掘有价值的问题, 在思维的火花中时不时地就会迸射出有创新的问题和对问题思考的深度。

例如:讲解《醉翁亭记》一文时, 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寻疑意识呢?先让学生找到不理解的地方, 自己设疑, 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激发学生浓厚的创造兴趣和创造欲望, 引导学生多思、多问。有的学生提出了这样的疑问:“两段写景, 哪一段更像风景画, 哪一段更像风俗画?分别寄托了太守怎样的思想感情?”或是:“本文既写太守之醉, 又写太守之乐。为什么这么写?”还有的说:“为什么写‘太守宴’这一场景呢?”在课文中, 学生通过质疑问难, 对问题有了深入的思考, 对课文的把握就很深, 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进行想象和创新, 课文的理解就很到位了。学生对课文有好奇心, 才会有创新的思维方式, 才会有发明创造。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经常有意识地激发学生提问, 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 让学生在提问中提高自己对问题理解的深度, 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帮助学生创造时机, 树立学生成功感

成功与喜悦总是相伴而生的, 要帮助学生创造时机, 树立学生的成就感。初中语文课堂就要为学生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 这样学生心理上得到了安慰和愉快, 就能提高学习兴趣, 有了兴趣, 学生就会有创新的意识。因此, 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争强好胜和乐于表现的特点, 多为学生创造回答问题的时机。在课堂里充满了竞争的时机, 就会使学生迸发创新的智慧火花, 学生也会对自己充满了成就感。长此以往, 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得到了培养。

例如:在讲解《口技》一文时, 笔者设计了一个教学情境, 让学生对课本进行表演。学生分成了四组, 参照文章进行表演, 演得绘声绘色, 充分展现了学生的才能。学生对这篇课文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能够主动地分析回答, 把一篇古文变成了表演课和创新课, 学生既学到了知识, 也培养了自己的创新思维。

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该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不断地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有了创新思维的能力, 就会喜欢上课堂, 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在创新思维的促进下, 智慧能力不断地提高, 去实现他们成功的人生。

参考文献

[1]周登贵.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新作文 (教育教学研究) , 2009 (3) .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篇9

一、以人为本, 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以人为本, 也就是以学生为根本, 从学生心灵深处挖掘创新潜能, 培养创新意识, 激发创新活力, 彻底打破那种“理性的奴性”的填鸭式教学模式, 构建多向互动的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让学生语文学习向人生、社会、自然延伸。

课堂教学从传授知识转移到发展能力, 即把重心由“教”转移到“学”。教师不论采用何种教学法, 都要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使之不仅能学会知识而且学会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教师要为学生营造特定的学习环境, 创设理想的学习情境,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如作文课时, 我拿着两个皮球走进教室, 一个是瘪的, 一个是打足气的, 分别拍拍后让学生对此发表自己的看法, 写一篇作文。学生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 观点形形色色: (1) 皮球充足气才有活力, 人争气人生才有意义。 (2) 气可鼓不泄, 皮球泄了气就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 人泄了气就失去了人生的意义。 (3) 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在人生的竞技场上有所作为。 (4) 皮球泄气是一种自我保护, 打足了气容易让人踢来踢去, 容易伤害自己……这种暗示教学法实际上是把学生引进了一定的情境之中, 课堂气氛显得宽松和谐, 学生的创作激情被大大地激活。

教师要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 引导他们积极参与、主动探索, 为学生创设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通过交流互动,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合作探究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语文教学是一个活动空间很大的学科, 可以通过课内外相结合的教学形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如组织学生编写课本剧、实地采访和调查、对学习内容进行小结;或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为依据开展多种兴趣活动等。通过多种渠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使学生去快乐地体验生活、探究知识、获取知识, 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得到形成和发展。

二、把整个社会生活作为语文教学的大课堂

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主要是靠社会实践活动和生活积累获得。美国教育家卡尔·罗杰斯说过:“大量有重要意义的学习是从干中获得的;学生负责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对学习才会促进, 使学习者全身心地投入到自我启动的学习是最持久的、最深入的”。创新性语文教学, 就是要为学生创设参与实践活动的各种机会, 使其不断地积累知识、发展能力, 提高综合素质。如举行新闻发布会, 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专题讨论, 探讨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情, 用所学的知识去观察和理解社会现象, 从而获得新的知识。

社会实践是最好的课堂,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语文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紧密的结合起来, 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用所学知识去透视社会生活, 体验语文知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 建立大语文观, 由“应试”变为“应时”。

三、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 创新语文课堂教学的环境

如今, 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在学校教育中正在得到广泛的运用, 它形象直观的特点把学生引领到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加深了学生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为开展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综合处理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 会增大教学信息的容量, 满足学生的需求, 丰富教学的表现力, 更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为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创新思维创造了极佳的教学场境。

如今, 社会已经进入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 “终生学习”对于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让学生“学会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 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 是“终生学习”的未来社会对人的需要。

摘要: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功能, 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十几年来, 我在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方面作了一定的探索:以人为本, 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把整个社会生活作为语文教学的大课堂。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的探究 篇10

一、语文课堂当重视教学环节向前延伸

语文教学包括课前、课堂、课后三个环节,大部分教师对课堂环节较为重视,而忽略了课前、课后两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导致课堂教学空间狭隘。笔者在教学中充分重视了教学环节的前延,将课前预习、课后巩固作为教学的有力抓手,辅助和促进课堂教学成效的提升。首先,笔者高度重视课前预习环节,培养学生坚持预习的良好习惯,让预习意识深深扎根于学生内心,同时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技巧。既要重视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要扫清文字障碍,了解与教学相关的背景资料等等,对教学工作起到较好的奠基和铺垫作用,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具有充分的准备,不仅节约了基础知识学习的时间,而且对内容更为熟悉,增强了教学的有效性。另一方面,笔者在课后环节还积极开展拓展延伸,重视记忆技巧的掌握,重视课后巩固的练习,让学生在课后及时回顾课堂所学。除了对教学目标中涉及的知识要点进行训练巩固,笔者还强化记忆方法的指导,让学生能够在课后学习中掌握记忆技巧,提高学习效率。

二、语文课堂当重视学生主体地位体现

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是语文教学改革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这是针对多少年来的应试模式而开展的创新与改进。许多教师在学生主体地位上下功夫,也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笔者广泛汲取他人的成功经验,结合语文学科教学特点, 进一步凸显学生主体地位。首先要求学生独立自主开展学习,不再被动等待教师的答案灌输,要开动脑筋对照思考题分析研究问题,这一过程也可以与其他同学合作探究寻找问题的准确答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良好习惯,而且提高了集体合作学习的效率。其次,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思维,独立自主获得学习成果。 要在教学中多设计启发性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始终保持积极思维的良好状态。另外,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还要引导他们学会自己分析评价学习成果,总结梳理学习经验。每一节课的教学之后,都要求学生对学习的收获、学习中总结出来的规律经验等方面进行自主总结,学生通过这样的深入分析和归纳梳理,能够将所获得的一些成果以经验形式提炼出来,既学到了知识又掌握了方法,还总结出了规律,有助于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语文课堂当重视分层教学要求落实

无论是成绩优秀的学生还是成绩滞后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都要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满怀激情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之中。教师如果仅仅着眼于前半截学生,以一刀切的高标准对待所有人,那么对学困生而言学习的难度增大,学习积极性将会明显降低。笔者在教学中为了解决这一突出矛盾,尝试以分层教学的模式组织开展教学工作。首先合理划分学生的层级,结合一段时期以来学生卷面检测、 作业训练以及课堂表现等诸多方面因素,将学生分为数个不同的层级,每一层级具有相应的标准,为学生准确定位。其次,在教学活动中以基本教学要求为底线进行拔高性、降低, 在班级形成优秀生目标难度提高、学困生目标要求降低的合理格局,使学生语文学习目标与自身学习基础、学习能力保持一致性。其次,在分层目标落实之后,更重要的是将分层要求贯穿于教学整个过程。在预习环节中,优秀生和学困生所提出的预习要求具有明显的差异,学困生侧重于扫清基础知识障碍,而优秀生则要对文章内容以及知识要点进行进一步的深入探究。课堂提问环节,不同层级学生提问的难度各不相同,既要保证教学重点难点的启发与突破,同时也要兼顾到班级不同层面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大家共同参与其中。 另外,在教学考核方面也要体现分层要求,设置不同层级的试卷分别开展检测,以及在相应的能力考核方面设置不同标准,让学生自身潜能得到激发,缓解学习畏难情绪。

四、语文课堂当重视教学信息即时反馈

教学成效如何,包括教师教的效果和学生学的效果两个方面。对教育成效的分析,既可以客观反映教学的效率,同时也能够为下一步的调整提供方向和依据。部分教师对教学信息反馈获取不及时,没有能够有效体现教学的机动性、灵活性,往往出现学生学习难点和教师教学方向脱节的现象,这就违背了教学规律,影响了教学效果。笔者在教学中重视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每一节课都开展当堂检测,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运用作业纸简要检测学生掌握情况,如果有时间限制则采用口头提问的方式,对不同层面的学生进行代表性提问,从学生反馈的信息明确下一步教学应当强调的内容,达到拾遗补缺的效果。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当堂检测, 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得最为真实的信息,无论是对于学生自己分析学习成果还是对教师调整教学方向等方面,都具有较强的参考借鉴价值。广大语文教师要充分重视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在教学信息获取方面下功夫,既要畅通渠道,又要保证所获得的信息及时准确,使其成为教学工作中参考决策的重要信息来源。

上一篇:小产权房法律地位下一篇:电视新闻栏目美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