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24-05-06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共14篇)

篇1: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王军齐

(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杨峪河镇松树嘴九年制学校)

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创新教育,“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要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列,就必须重视科学技术和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我们常常讲“科教兴国”,就是要创新教育。因此,创新教育的提出使素质教育的概念更加具体明确化。

21世纪的基础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特点应该是充分体现教育的未来性,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创造性的人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及“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中均提到了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既是时代发展、社会发展、民族进步的需要,也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我从自己的教学实际总结应从以下几方面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正确认识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促使他们去理解、学习、掌握。但我们目前有的教师只要一提到创新教育,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或借助问题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得离奇,便是创新,这是走入了教育的另一个误区。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都是创新。

二、角色的转变,改变教学方式,为创新教育构建平台

在新课程条件下,课堂不再单纯是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学生也不是等待灌输的“知识回收站”,这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广阔天地,要求教师成为语文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变传统的单向交流为多向互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中心、教师满堂灌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幻想、发表独立见解,鼓励学生标新立异,独辟蹊径,探索具有创新意义的新方法。在作文创新时要学生不受外界的干扰和限制,面对自己的真实感受,按照自己个人的思维模式、创作方式、表达习惯,进而对内心感受及外界事物的个性诠释。并不断超越自己及他人,去追求更有新意的表达方式。精心指导学生主题思想和选材的创新、写作方法的创新、语言表达的创新、求异质疑的创新。

三、平等、友好、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为创新教育营造宽松、竞争、合作的和谐氛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克服课堂上教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好的态度对待学生,培养学生创新人格,让学生学会做人,使他们具有进取心、独立性、坚韧性、责任心等创新品格。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学活动,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把课堂还给学生。

四、改变课堂时间、结构,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创新教育创造机会

要改变师生占用时间比,改变以往的教学中教师讲得多,占用一节课的多半时间的传统,根据语文学科的内容或课堂知识结构的特点,合理而科学地占用时间,为教师“教”的创新和学生“学”的创新留足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也要改变课堂教育环节占用的.时间比,一节课的各个环节比较关键的一个环节是学习新知识,占用10~25分钟;机动5分钟;剩余时间由其他环节合理占用。这样,就有利于知识的应用与迁移,有利于时间的改变,为学生“学”的创新提供及时的保证,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能力。

五、培养学生创造力,让学生积极创新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精心设计、合理组织、科学指导。课堂教学要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搭建平台,作为教师还应该有创新意识,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造性教学原则,精选教材,挖掘教材中创新教育的因素,因势利导,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进而产生兴趣,或有一定的坡度、难度,蕴含丰富的情感因素,诱发学生学习的情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针对学生害怕在师生中出丑、发言不积极、回答问题不主动等情况,鼓励学生创新,让学生敢于创新,我们应允许学生在学习上出错,保护学生创新意识,让他们以后敢于发表见解。

六、运用具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创新

教师要积极创设教学情境,精心设计语文教学导语,设计开放性作业,激励竞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愿。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理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因此,语文教师必须理顺师生关系,创造一个真正的宽松自如,学生自由发言的天地。

总之,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还有很多,我只捕捉了一些皮毛。但只要我们大家一起努力,一起探索,一定能培养更多的新型人才,为我们创新型的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黄德敏。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创新思维的培养[J]。新课程导学,(04)。

篇2: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的创造性是学生创造性的源泉。学生思维的能力的强弱与教师创造性的教学水平直接相关。因此,教师应该不断追求应用创造性思维进行教学,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该敢于突破常规的教学模式,标新立异。如我在讲《孔乙已》一文时,让学生表演孔乙已“排出九文大钱”和“摸出四文钱”时的表情和动作,通过表演让学生把握了人物的迂腐清高、拮据而又穷酸的性格特征。我还在课堂的最后几分

[1][2]下一页

相关专题:尚无数据

篇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以生为本,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不受固有的、习惯的观念和方法的限制和束缚,按照事物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自觉地进行新的探索,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乐于创新的心理倾向。学校教育长期处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语文教育应有的人文科学特征荡然无存,一篇课文教师十分尽责地从作者、背景、结构、中心思想到写作特色,步步为营,面面具到;学生作文起承转合,不偏不倚,层层设防;学生做练习,紧扣教材观点的考点,机械地重复训练。学生的学习形成了思维定势,没有了主动、自由的个性,只有录音机般的复制功能。学生的创新意识被死死地束缚着,鲜活的个性和丰富的想象力被扼杀了。

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需要,尊重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增强学生对社会、对自然的责任意识应当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着落点。弘扬道德价值和审美价值,使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和时代风尚,对他人、对社会充满爱心是我们语文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语文教师应以学生为根本,从学生心灵深处挖掘创新潜能,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活力,彻底打破那种“理性的奴性”(荣格语)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构建多向互动的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向人生、社会、自然延伸。

二、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能否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兴趣是成功的引线。”“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的灵感。”所以,老师要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学生的积极性经久不衰。若教师将教学过程处理得枯燥呆板,就会使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受到极大的挫伤,觉得索然无味。具体而言,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与学生心理水平,有的放矢地设疑和激疑,引导学生去积极思考,寻求解答,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思维,解决了疑难,获取了新的知识,就会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也就增强了学习兴趣和创造的欲望。

三、为学生发展创设创新的课堂氛围

教师要具有平等民主的作风,以平等、宽容、友善的心态对待学生,让学生的身心自由地表现和舒展开来。老师不但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而且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允许学生发言不准确,允许学生给老师指出错误,允许学生在某些方面做得比老师好,不能讽刺、挖苦学生。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就如同鸡蛋孵化成小鸡,一旦温度达到一定的条件,创新的小鸡就会破壳而出。教师的教,必须服务于学生的学,作为一条辅助线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之中。教师要改变“教师中心”“教师权威”的观念,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把“讲台”搬到学生中间去。要让学生有充分动脑、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应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使课堂气氛变的和谐、活跃,鼓励学生创新,从而使学生敢于创新。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课本中的文章联想的空间极大,我们可以让学生利用想象去创新。学生是最喜欢想象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当给学生讲解课文内容、童话、神话和科学幻想故事时,可以不讲结尾,让他们去想象结果。或者可以让他们假设世界上如果没有太阳、或假设不停地下雨,那么会出现哪些后果……等等。这样可以对他们进行假设性推测的训练。另外,教师对学生不切实际的联想不要否定、指责,努力使他们在展开联想的同时,接受教育,获得正确的引导和认同,不断地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其展开想象的翅膀,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五、在阅读中质疑,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阅读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具备听说读写训练的综合性,既是识字的主要途径,又是写作的必备前提,既能训练思维,发展智力,又能进行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教师应在“善导”上狠下功夫,运用教学机智,根据课上情况适时引导、点拨、提问,引导学生品味文字背后的意味,促使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协调发展。让学生自己去读,去理解,去思考,遇到问题独立解决,然后再让他们把学到的、想到的、悟到的说出来。课堂上可以几种教学方法交替使用,如“尝试法”,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后说出:通过读明白了什么?不明白什么?你认为课文这样写是想告诉我们什么?这样引导会收到良好效果。当然,学生的疑问和回答都闪烁着创新的火花。改变了过去那种教师提问题,学生答问题的一问一答的模式。再如,教师还可经常用“发现法”,通过学生读和听同学说,让学生说发现了什么、是怎么发现,以逐渐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篇4: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语文;节奏;创新;教学;自信心

初中语文的教学与小学存在一定的不同,教师需要将更多的教学精力放在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提升上,这些都是初中生难以逾越的学习问题,这些能力的提升需要进一步实现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从而实现学生学习语文的创新能力提高。

一、初中生在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提升的问题分析

1.学生存在畏难情绪

由于初中语文的教学要求进一步提高。例如,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里阅读一定篇幅的文章,并对文章的中心思想、结构等有一定的认识,相比小学来说,这种学习难度进一步加大,一些学生就将这种教学任务难度增大作为自己语文学习成绩不佳的客观理由,长期的学习成绩不佳将大大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意识,使得他们在语文学习上出现畏难情绪,影响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一旦兴趣丧失,他们学习的创新能力就难以提升。

2.教学方法单一

由于初中语文是中考的重要科目之一,很多语文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了应对中考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加大对中考涉及内容的有效讲解。同时,“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在中考压力条件下有增无减,教师占据语文教学课堂的绝对主导地位,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不断开展相关的练习。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进行的是一种僵尸化学习,对语文学习的创新能力难以有效培养。

二、提升初中生语文学习创新能力的具体措施

1.灵活把握课堂节奏

学生对相关语文语法、汉字的理解和掌握是存在差异性。教师需要细心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当学生开小差的比例不断增加之后,教师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调节课程节奏。因为学生的全程参与是他们学习语文创新能力提升的前提。学生只有充分融入语文课堂教学的节奏之中,才能积极思考问题,充分调动自己的学习创造力,实现创新能力的有效提升。例如:在《智取生辰纲》课文的教学中,一些学生由于文化背景不明白,对文章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使得他们难以有效地掌握文章中心思想。教师遇到这样的问题时,需要将教学暂时停止下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文章,让学生进一步融入小说人物之中,体会人物的内心感受,这样才能进一步实现他们对小说背景、人物性格的有效认识。小说中每一个人物都有自己的外号,这些外号进一步说明了人物的性格,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这些外号的深意,对文章的理解将进一步加深。

2.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应用

语文教学重在应用。语文以日常的对话、阅读、写作为主,更好地应用在日常生活中,这就需要突出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激发。因为语文教学需要提升他们的阅读、写作能力。在应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真正掌握相关词语和句式。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能力中,教师需要提升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相关的词汇和句式知识,为创新能力提高提供平台。具体来说,针对语文教学特点,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情境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分成不同的练习小组,教师给定一个教学情境课题,让他们自由交流,鼓励学生参与到互动交流中去,同时还可以引入一些有意思的话题,让学生交流阅读和写作的体会和乐趣。自主学习的意识增强之后,学生语文课堂的创新学习能力也就大大提高。例如《阿Q正传》是鲁迅先生的代表作之一,由于文化背景等问题,学生存在着一定的阅读障碍。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采取更多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在阅读完之后,教师组织一场心得交流,让学生畅所欲言,这样相对宽松的学习氛围提升了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从而实现他们的创新能力。

3.应用现代教学手段

语文教学方式需要进一步拓展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因为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等都可以将抽象的语文教学知识转化为更为具体形象的教学内容,这样就可以拓展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从而实现语文教学课堂时间的有效控制。例如,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可以有效烘托教学氛围。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改编影视作品的播放,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汉语的魅力,语言描述可以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构建他们学习语文的语境。另外,在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中,教学形式实现多元化,教师可以拓展课下学生参与到语文学习的可能,创新语文学习方式,使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4.树立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信心

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学困生在语文学习自信心上出现了明显的问题。这种问题将大大降低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语文学习任务,教师需要进一步树立学困生的语文学习自信心,从不同角度提升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鼓励他们在同学面前将课文朗读出来。当学生遇到语法等语文学习困境的时候,教师需要及时发现他们的问题,给予解决,从简单的问题入手,从易到难,不断提升他们对语文学习的成就感,这样就可以有效树立他们参与语文学习的自信心,逐步提升语文学困生在课堂上的创新能力。

初中语文更多的教学精力已经迁移到阅读、写作等方面,这些内容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更为主动的创新能力。教师进一步构建积极主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提升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可以有效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何建聪.信奉而不唯是,遵循而有所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创造性整合教材的实践与探索[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18(5):145-146.

篇5: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摘要:现代社会是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社会需要更多的创新型人才。语文作为学生一门必修的学科,陶冶学生的情操开拓学生的视野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语文老师不只是教学生如何读懂课本,而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老师自己得提高专业水平,为人师表对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此,语文教师如果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要注重教学方法,本文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做了分析,还提出了几点意见。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创新能力;想象力

一、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教师应该从教学模式上创新

在我国新课程改革后,教育部对学校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我国的传统教学中语文教学存在着很大的问题,重视应试教育方面的问题而忽视教育的实际作用。语文教学也存在很多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一般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注重的是完成课堂任务而不是把它看成是一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课程,作为一门必修课程教师应该把重心放在创新能力和思维培养方面。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教师不应是采用“一言堂”式教学方法,要更加重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要明确自己在课堂中处于主导地位,而学生在课堂中处于主体地位。在课堂中教师要注重课堂的气氛,找到适当的方法进行课程导入,而不是死板地对着课本教学,有效的课程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1.教师从教学主体方面创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得分清楚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处于引导地位,而学生在课堂中是主体地位。而很多教师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在课堂上和学生没有互动即使是互动也是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使得课堂效果较低。学生在这种教学过程中会产生厌恶,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从教学主体方面创新。要知道教师只是学生的指路人,路需要学生自己走。教师要和学生形成一种亲密无隔阂的互动需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比如让学生说自己喜欢的语文知识,一名学生最近迷上了一款手游《王者荣耀》,里面有刘邦、虞姬、刘备、曹操等这些人物都是有历史典故的,这名爱打游戏的学生对这些人物也是非常的熟悉,老师在了解学生兴趣爱好的同时导入汉语言文学,分析里面的人物及人物出现的朝代及游戏中出现的虚构人物形象这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改变以前的“一言堂”式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效率。2.教师从教学方法上创新在我国新课程改革后,更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小学老师一般会忽视学生的兴趣爱好,觉得他们还小思想还不成熟,所以在教学方式上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教学方式来教学,而忽视学生的感受,造成整堂课下来学生和老师之间零交流。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应该改变教学方法,比如说有一名小学生特别喜欢三国时期的历史,教师应该给予肯定,然后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课堂中进行讲授,在此过程中鼓动学生先查阅工具书或者准备自己所知道的一些小典故。在上课之前让学生说一下自己所知道的一些知识,老师之后给予肯定和总结。这种教学方法告别了之前的“一言堂”式教学方法,在教师的肯定中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也可以告别以前那种枯燥式的教学方法。3.教学平台上创新在我国的传统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忽视教学平台这个问题,教师也不重视建立这个平台。在新课程改革后,国家提倡在教学方面的创新,就是让学生拥有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让学生在这个平台上感受自己的价值。比如:学校组织一个诗词大会,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词,让学生不止是背诵诗词还要理解其中的内涵,在这个活动中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还可以提升自己的语文水平。

二、教师要知道初中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要注重想象力的培养

要知道语文不仅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的能力,学习语文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语文不像理科的一些科目比较死板不是记住公式就能做出来,语文是一门活的艺术,语文涉及写作课通过写作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语文的试卷上一般都是主观题没有具体的答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语文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比如马路上的广告牌很是吸引人,它之所以让人过目不忘就是因为它文字的创新性。可见学好语文不仅是一门学问,还是学生立足于社会的基础。

三、总结

语文是一门必修课程,可见它的重要性。对于初中生来说,教师的教学方法非常重要,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言堂”教学方法整堂课下来几乎和学生没有互动,教学过于枯燥无味不但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阻碍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是要有创新的教学方式,好的教学方式可以活跃教学气氛,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会变得活跃。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和科技迅速发展,而创新型人才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教学方式的改变是必要的,学校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本根.略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D].四川教育学院,2003(6).

[2]周登峰.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课堂能力的培养[J].学生之友(中学版),2013,(06).

篇6: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刘启伟

(湖南省祁东县步云桥镇中学)

创新是语文教学中的灵魂所在,也是教学持续发展的动力。随着新课标的实行,越来越多的人提高了语文教学中对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更要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语文教师有意识地在教学中融入适合学生思考和发展的问题,用一些问题去积极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思考中提高创新能力。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创新的能力,让学生在语文成绩和语文素养得到一定积累的同时也能够提高创新能力。本文根据目前语文教学的现状,对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创新能力,提出以下几点方法。

一、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环境对人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语文教学课堂的环境对语文课堂的授课以及创新思维的训练和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语文是一门理论性比较强的学科,知识点也是繁琐复杂,在长此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难免对课堂产生一定的厌倦感。比如,很多学生每当到了语文课就走神或者睡觉,亦或者很多学生在课堂上过于严谨,感受不到课堂的快乐,只是一味地单调学习。这样的情形很容易扼杀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语文教师除了在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的同时,也需要想办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创造和谐向上的课堂氛围。比如,教师在上课前,可以跟学生聊聊天;或者是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用一些笑话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些都能够从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课后是课堂的延伸,教师要做到多关心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状况,对学生在语文学习以及生活中出现的困难,要及时辅导和给予帮助,对学生多用亲切的话语,善于向学生表达自己的关爱,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温暖,这些都有利于学生更加尊重教师,尊重课堂,从而做到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共同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

二、创新丰富的教学方式

在语文教学这门内容丰富的课程教学中,作为语文教师,要尽可能丰富其教学手段,而不应该只将语文教学局限在课堂上教师的讲述和学生的听讲中。以往传统意义上的语文教学是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学生记笔记,很少运用其他方式去进行授课。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应该创新教学方法,新颖的教学方法更有利于学生培养创新思维。比如,教师可以与学生多一些互动,尽量让学生多想、多思考、多表达,在这些表达中,教师发挥引导的作用,逐步引导学生开阔思维和想法,从而达到创新能力提高的教学目的。再者,教师还可以将多媒体引入到教学中去,让多媒体给学生更多视觉和听觉感官上的辅助学习,从而激励学生思考。教师还要善于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可以根据学习成绩以及性格特征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教师给每个小组安排相同的学习任务,最快最好完成学习任务的小组可以获得奖励。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的关键得到了相互的交换和交流,有利于学生思维的迸发和创新。创新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这些方法都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创新,迸发思维的火花,需要语文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才能完成以达到教学目的。

三、创新教学内容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仅可以依靠教学方法和课堂气氛的改变。教师在课堂中完成既定的教学内容之后,还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开放性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思考以及创新能力,让学生无限的思维不局限在有限的教学内容内。比如,在《皇帝的新装》这篇文章的学习中,学习完课文内容之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创新性的提问,如,如果你是皇帝发现了事实会怎么做呢?等等之类的问题,这些都有利于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提高。

总之,语文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语文教师不断完善,与学生共同努力,这样才能达到既定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7: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贯彻创新意识,并注意运用灵活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如何才能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师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是否融洽,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教育家赞可夫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自由的呼吸,如果不能早就这样的良好教学气氛,那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作为教师,如何营造这样良好的教学气氛,关键要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善待每个学生,尤其是班级后进生,他们需要教师更多的关心、帮助、鼓励、理解。只有在这种互相尊重的人际关系中,学生从内心尊重、信赖、爱戴老师。“爱屋及乌”,学生会由喜欢老师到喜欢他所教的学科,对他所教的知识充满了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2.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传统的课外阅读训练,往往重在加强学生对题型的熟练程度,提高学生的做题能力,把课外阅读单纯的当做课内阅读的延伸和补充。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厌烦情绪,把它当做枯燥的题海战术。而“自主阅读实录”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立足享受阅读兴趣,不是为了单纯地答题,而是重在发现问题,积累知识和信息,力求理解感悟语言,提高欣赏水平,引发创造意识能力。当然,为了克服学生阅读时的盲目随意性,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最大限度的享受到阅读的乐趣,教师可事先予以阅读方法上的指导,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初期可由教师选定阅读的内容,让学生把自己在阅读过程中随时发现的问题,所得的感受与启发记录下来。从最基本的生字新词到文章的结构思路,从关键词句的理解分析到文章思想感情的把握,从特别欣赏的语言片段再到临时触发的感想,都让学生自由记录。学生甚至可以向文本提出质疑,评析文章的某些思想观点或表达技巧,甚至超越文本,提出与作者不同的看法,发表个人独到的见解,从而达到创造性阅读的境界。而后教师可在课堂上组织学生交流探讨,在合作探讨中把发现的问题一一解决,解决不了的不强求一致,这样既激起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自主阅读中获得了情感和思想体验,又在探讨交流中获得了成就感。中后期也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阅读的内容,做阅读实录。这种阅读形式无疑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弘扬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还可以提高思维的独特性、变通性和深刻性,对于培养创新思维大有益处。

3.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

语文课所学的每篇课文,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作者感情的体会、对写作方法的把握,往往因为学生个体差异而因人因时因地不同。学生所写的每篇文作文,甚至是同一题目的,都有不同的观点和表现。因此,我在讲课时从不划定框架,规定标准答案,而是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方法去思考,寻求对一个问题的多种认识及解决一个问题的多种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有时由于某些因素的触发,会突破平时的思维定势,拓宽了思路,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因势利导,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活课堂气氛。如教《智子疑邻》这篇寓言,我先让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把这则寓言改写成一篇现代故事,然后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谈谈自己的见解。学生经过一番讨论得出如下结论:听取意见,不能看意见是谁提的,而要看意见是否正确,不能因人废言。这是从积极方面说的。该文如果从消极方面作解释,那就可以引申为:向别人进言,要注意自己跟听者的关系,如果关系疏远了,即使说的意见正确,效果也不见得好。学生畅所欲言,而且言之有理。这样既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能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4.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胆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教师与学生变换位置,让学生唱主角,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传统教学中,语文教师的主要手段是两支粉笔一张嘴;形式是教师高高站在台上,学生正襟危坐于台下;方法是老师讲,学生听,这样学生哪有兴趣呢?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兴趣,就是要学生主动参与,表演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事情,教师要引导学生表演那些故事性强的课文,不但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人物性格,理解课文主旨。讲《皇帝的新装》时,我让学生排演这个故事,学生的热情很高,马上投入到剧本改编。学生完成剧本改变后积极投入排练,后来在课堂上表演的十分精彩。学生不是在教师条分缕析的讲解中了解课文内容,而是在老师指导下,参与准备的过程中,掌握课文内容,同时也锻炼了创新能力。

5.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质疑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精神的摇篮。质疑,就是提出问题。明朝的宋濂就强调自己除了“遍观群书”,就是向名师“援疑质理”。我们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善于质疑,进而释疑,达到领悟问题的目的。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让学生提问这一程序,这只是教法,而鼓励学生质疑,指导学生如何质疑,大胆地支持学生提出问题,肯定学生的不同见解,则是突出了学法的指导。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质疑的基础上善于创新。例如阅读《失街亭》,传统的观点是马谡的自以为是、不停诸葛亮的再三告诫,不听王平的劝说,一意孤行,导致战争的失利。面对这个传统的、正统的观点,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多方查询资料,在充分了解历史事件、大量占有相关资料的前提下,独立思考,仔细分析,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不要以为权威是不可侵犯的,不要人云亦云。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为什么要求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千人一面、千篇 一律呢?为什么学生对于课文内容、主题的理解就不能自成一说呢?我们要让学生有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有“创造主未完成之工作,让我们接过来,继续创造”(陶行知语)的信念和决心。

质疑不仅体现了个体思维品质的活跃性和深刻性,也反映了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强烈的问题意识,作为思维的动力,促使人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进行新的发现--创新。因此,教师要精心设置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质疑,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最终促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总之,学生创新的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因此,教师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是学生得到足够表现自己才华和表现自己思想感情的机会,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原载第八期(上半月版)《教育研究》

赵征兵

篇8: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传统语文教学课堂中, 教师往往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来教授学生, 即教师讲、学生听, 课堂气氛沉闷, 师生之间缺乏交流与沟通,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严厉、呆板的课堂环境不仅不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而且还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学生只是盲目地听从教师的安排, 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 这样的教学方式怎么能培养出有主见、有个性、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呢?初中语文课程是一门基础的工具学科, 只有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 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应为学生创造出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 让学生在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中畅所欲言, 各抒己见, 这样才能使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 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初中语文教师而言, 除了要教授学生课本内的知识外, 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创新能力, 因此在创造愉悦课堂环境方面, 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教师要明确自己在课堂中的角色

首先, 教师要明确自己在课堂中的角色, 将自己当做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和朋友, 而不是领导者, 只有让学生感受到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 才能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次, 教师在课堂上要平易近人, 和蔼可亲, 对学生要一视同仁, 不要动不动就批评学生, 无论课上课下都要与学生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交流, 要做到经常关心学生的生活情况和学习情况, 这样学生才会觉得老师和蔼可亲, 才会觉得课堂气氛轻松愉悦, 从而更好地发挥创新能力。[1]

2. 教师要充分地尊重学生

教师不但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同时还要尊重学生的感受。例如, 有的学生反应较慢, 接受知识能力较差, 对于这样的学生, 教师要有耐心进行循循善诱, 而不是批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 允许学生指出教师的错误, 允许学生回答不准确, 允许学生向教师提出意见和建议, 只有教师充分在各方面做到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才能营造出民主、融洽、轻松的课堂气氛。除此之外, 教师还要学会如何控制课堂气氛, 初中学生大多比较活泼好动, 若是课堂气氛太过于活跃, 很容易变成无法控制的局面。因此教师对课堂气氛要把握得恰到好处, 这样才能使初中语文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

二、为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创造外界条件

初中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 具有喜欢新鲜事物、活泼好动等特点, 对于学习常常会有一些抱怨, 觉得上课枯燥无聊, 对学习缺乏积极性, 有的学生甚至还产生了厌学心理。归根结底, 主要原因还是来自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很多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还是以“灌输”式为主, 学生只能一味地听从教师的安排, 若是向教师提出自己的观点, 则会立即被否定, 教师的这种做法无疑是在抹杀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中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 很多原本活泼好动的学生变得安静内向, 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的现象也随之减少, 教师认为这种情况是学生害怕丢脸、学习欲望减小等原因造成的。[2]那么, 事实果真如此吗?

如上文所述, 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并非改变教学环境这么简单, 同时还需要教师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外界条件。试想, 教师如果改变教学模式, 将“我说你记”变为“学生讲教师听”, 那么也许教学状况就会改善很多。因此, 教师应当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并且为学生提供一些表现自己的机会, 如让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一些活动, 或者让学生在广播电台朗读一些优美的文学作品, 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优点, 并在学习语文中变得更加有信心。

三、用想象力开拓创新之路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远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则是无限的。想象才是知识的源泉。”由此看出, 想象力与创新能力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 它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 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精心选择一些能够激发学生想象力的知识点, 例如一些文言文和古诗等, 通过理解诗句的含义就能够在脑海中想象出诗句的画面, 利用想象力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例如, 在教学《陋室铭》时, 教师首先让学生熟读文章, 在理解了文章的意思后, 安排学生就如何画出文中“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这一景色而进行小组讨论。有的学生认为应该画一排台阶, 并且在台阶上画出绿油油的小草;有的学生则认为台阶上应该是苔藓而不是小草……虽然这些讨论看起来与诗句的理解毫无关联, 但是它能引发学生的进一步思考, 并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师需要注意的是, 选择的文章应适应学生的思维特点, 这样有助于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 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3]

又例如, 在学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 诗中苏轼询问苍天“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教师让学生根据这一画面展开丰富的联想, 并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表演。这时有的学生表情非常茫然, 有的学生哀声长叹, 有的学生则捶胸顿足……而观看的学生被表演的学生逗得哈哈大笑, 在这种愉悦的课堂气氛中, 教师再加以适当的点拨和指导, 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 让学生根据文章的含义尝试续写, 在教师的鼓励下, 学生跃跃欲试, 纷纷模仿古代诗人的样子开始做起诗来。由此看出, 只要教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为学生创造想象的机会, 学生的创新之花必定会绚烂开放。[4]

四、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 教师应经常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突出个性, 调动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积极性。例如在日常教学中, 当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时, 教师首先要表扬学生积极发言的态度, 使学生更乐于积极回答问题, 其次再谈论学生回答得是否正确。当学生回答错了, 教师不要立刻批评和指责, 而是要微笑着请学生坐下后, 与全班同学一起探讨正确答案是什么。学生能够对问题产生质疑, 表明他们已经开始对问题产生思考, 这也是创新的一个过程。因此, 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而且还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创新。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看待问题, 帮助学生形成一套思维方法和习惯, 并且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已经学过的知识, 启发学生从旧知识中发现新问题, 从而调动学生质疑的积极性。

培养创新技术型人才需要从教育方面入手,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并非一朝一夕的事, 这需要教师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 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和挫折, 这对于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 因此教师要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突破个性,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成为国家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国权.浅谈初中语文教学对创新能力的培养[J].硅谷, 2009 (8) .

[2]赵春辉.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希望月报:上半月, 2008 (2) .

[3]罗国惠.浅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1 (1) .

篇9: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初中的孩子好奇心强,求知欲望强烈,只有创设情境,让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才能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然而,语文学科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又是一个十分令人头疼的学科,有的学生喜欢音乐,有的学生喜欢美术,如果教师能够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以推动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则两全其美。 语文学科是和其他学科联系最为紧密的一个学科,融会贯通,海纳百川。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经典篇目《荷塘月色》的时候,可以将凤凰传奇的同名歌曲《荷塘月色》放给学生听,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缓缓流淌的音乐,眼前就会出现一幅唯美的画卷,这个时候再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唯美的图片,以此来激发学生对这篇课文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觉到学习语文不是一种压力,一种负担,而是享受美、感受美的过程,在耳濡目染中学习语文。

二、转变师生角色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常常是教师一味地讲授,学生偶尔提问的方式,很多时候老师为了赶进度通常还会忽略让学生回答问题、讨论的过程, 而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不同,灵活性更强,因此更不应该拘泥于某一固定的模式。条条大路通罗马,无论采用哪一种教学方法,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为主导的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初中的孩子好奇心强,求知欲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尚未形成,正是培养他们对语文学科的兴趣的最佳时机。只有让学生感到自己才是课堂的主人,才不会成为一个旁观者,积极地参与其中,让课堂氛围活跃起来。比如,在学习《雷雨》、《哈姆雷特》等篇目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一节课的时间交给学生来表演这篇课文,相信会取得很好的效果,既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升华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也在与同学合作排练的过程中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培养了他们的团队意识,从而不再让学生觉得课堂与自己无关,他只是一个旁观者, 而是让每一名学生都参与进来,相信会取得不错的效果。

三、实施感性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众所周知,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最为紧密,如果能在语文的课堂上与其他学科巧妙地联系在一起,是再好不过的事。 学语文易,学好语文不易,其实衡量语文学得好坏,成绩并不是唯一标准,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应该冲破传统教学的阻碍,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目的, 进行有计划的阅读训练、写作训练等等,不仅仅对学生在高中以及今后的语文学科学习中奠定良好的基础,也能够为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学习《斑羚飞渡》这篇课文的时候,就可以启发学生由动物中的父母之爱联想到自己的父母,再由自己的博大精深的父母之爱联想到身边其他多种形式的爱, 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想,布置一个课堂小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小短文,回忆在自己的身边有哪些人关爱过或者关爱着你,让你感动不已,要求必须是真人真事,有真情实感。 正所谓教书育人,一个负责任的老师不仅仅要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更要让学生成长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四、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待同一个问题人们常常拥有不一样的观点和看法,更何况是思维活跃的初中生。虽然教育改革一直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但是迫于升学压力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体现得并不是十分明显,而这种课堂所带来的弊端常常是禁锢了学生的思维,甚至很多学生都选择了在课堂上保持沉默,觉得上课发言是一种幼稚的表现,其实不然。初中的孩子说到底还是孩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形成,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的积极参与是衡量一节优秀的语文课的重要标准,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初中的孩子思维活跃,对待问题有着很多新奇的想法,对于孩子的想法,教师应该给予表扬和肯定,无论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由于语文学科跟其他学科相比比较灵活, 所以教师更要在此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觉得文中的皇帝是怎样的一个人?你喜欢他吗?小孩应不应该指出皇帝并没有穿衣服等等这样有争议的问题,学生对这些问题感兴趣,也会积极地参与进来,教师甚至可以趁热打铁,将持对立意见的学生划分为两个小组组织一场小规模的辩论赛。这是一个一举两得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能够在娱乐的氛围中理清全文脉络,升华主旨,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等等。

篇10: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川省剑阁县杨村中学 苟国才

【摘 要】初中语文教学应始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自觉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不断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勤于创新,那么学生创新精神就会得到不断弘扬,学生创新水平就会得到不断提高。

篇11: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摘要:初中美术作为一门艺术类的学科, 在培养学生基本艺术素质的过程中, 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初中美术教学要侧重于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并在教学理念方面与时俱进, 还要发挥初中美术教育特长, 以有效拓宽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

关键词:初中美术; 创新思维; 美术教学; 美术素养;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初中美术课程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美术学科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 同时也要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 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整合能力。因此, 教师要善于引导和启发, 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想法学习这门学科, 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创新教育是指发明和发现一种新方式用以处理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 它要求重新组织观念, 以便产生某种新的产品。培养创新思维就是要使思维具有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力、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灵感五个特征。因此, 围绕这五个特征的创新思维训练, 可以让学生在生活和学习实践中, 更加高效地解决眼前的问题。学生能够通过自己掌握的知识, 迅速地迁移到问题情境中, 使得问题解决的过程变得更加高效。因此初中美术课堂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的重要基地。

一、初中美术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概述分析

在传统的初中美术教学中, 教师忽视对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 将教学重点放在美术学科基础的概念技法的教学上。然而从长远来看, 这样的教学目标是比较单一的, 也是比较薄弱的, 为了使学生将来有更好的发展, 为了祖国的强盛, 我们需要在创新能力方面多付出一些心力, 让学生不仅学习这些基础的概念和技法, 同时也能够进行创新的组合, 有更多的创新创造。所以, 初中美术教学可以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帮助之下, 体现出自身的创造性和灵活性, 让学生都能够通过美术学习, 发挥出自己的个性, 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初中教育中的素质教育包括美术教育, 也就是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发学生的审美观念是初中美术教育的目标, 而培养学生的实践绘画能力、理论知识掌握能力是初中美术教育的核心, 所以, 学生首先要正确认识美术这门学科的自身特点, 让学生学会审美的标准, 能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带领之下去面对生活中的美与丑的评判。而且教师也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 让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美术这门学科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二、初中美术教学要侧重于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对一门学科的兴趣是学生进行创新创造的一个重要前提, 兴趣代表着热情, 代表着动力, 所以,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工作。美术这门学科可以从学生的内在情感上激发起或是温馨, 或是幸福的感受, 甚至也可能会有一些消极的情绪感受出来。正是因为它直达人的内心, 所以, 这门学科充满了无限的魅力。教师要让学生正确地发挥这门学科的优势, 让学生体会到美术学习的快乐。态度是情绪情感产生的基础, 所以面对同样的事物, 学生们产生了或是一致或是不一致的情感体验, 这些都可以让学生通过公开的分享和讨论, 从而在价值观方面进行一定的渗透教育。

与其他学科相比, 美术的直观生动性和色彩形象的丰富性, 使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美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浓浓的趣味和快乐。所以,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热情。要从专业的角度带领学生欣赏和解读教材中经典的作品, 让学生带着发展、辩证的眼光去理解这些艺术作品, 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艺术作品所传递出来的思想和情感内涵。

三、初中美术教师要在教学理念方面与时俱进, 进行创新

素质教育改革正不断推进, 可是很多教师对于课程改革还抱有很多的疑虑, 他们习惯了传统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所以, 在教学方式的.创新方面故步自封, 表现得过于被动。一个新时代的初中美术教师要做一名终身学习型的教师, 要在教学理念方面不断接受新鲜的事物, 要用新的理念来代替旧的理念, 在实践中去体会哪些理念是正确的, 是有价值的。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 这就使得学生在课堂中束手束脚, 没有足够的信心以及勇气来面对、创新更加美丽的空间, 这种现象的产生一方面是传统的教育体制所引起的, 因为传统的教育体制使得教师的教学手法和思想观念都比较陈旧, 面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分不清层次和目标, 要求得不够具体, 另外很多教师自身的思维定式, 也限制了他们在理念接受方面的速度, 更谈不上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积极实践性。所以, 教师只有不断变革, 不断创新才能适应不断增强的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

四、发挥初中美术教育特长, 有效拓宽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

初中美术这门学科可以有效地刺激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当这样一门艺术类的学科与人的情感、态度、思想等联系起来的时候, 学生整个身心都被激活了。所以, 这门学科与其他的抽象性、理论性、知识性的学科有着完全的不同, 这门学科理论和实践并重,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 对于学生的左右脑的开发来说, 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初中美术课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激发引导学生们的想象力, 学生们最大的乐趣也是在于幻想, 即便到了初中, 学生们也能够徜徉在自己的想象世界之中, 感受到自由想象的快乐。所以, 围绕着任何一个主题, 学生们都能够从自己的角度自由地创造, 这是培养学生创新、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原则。所以, 要给学生这样创作的自由, 给他们自由自在创造的快乐。

总之,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 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可以得到积极的促进和发展, 要紧密结合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和方法, 善于创新和创造, 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够在创新型的初中美术课堂上, 给学生带去更多有益的精神财富。教师也要善于创新, 善于整合, 给学生带去不一样的课堂, 带去创新而有趣的课堂。

参考文献

[1]郭璇.初中美术教育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D].内蒙古师范大学, .

篇12: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年爱玲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八十八小学)

摘 要:小学阶段虽然是学生人生启蒙的阶段,学习的知识都属于粗浅易懂的内容,但却是每个人创新能力形成的重要阶段,而语文课程又是一门既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又可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课程。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思维;想象;创新能力

小学生正处在一个思维能力发展和思维方式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就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实践机会,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小学语文是一门相当基础的学科,它来源于现实生活,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显得极为重要,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要让学生“会学”――学会思考、及至创新。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小学语文教师要想方设法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合作、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敢于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满怀激情地主动投入学习中去,不断在探索中发现、在发现中创新。如,教师可以根据每一个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学习习惯、熟悉的学习方法,尽量在课堂中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方法,并对学习结果进行客观评价。这种学习的选择和评价是学生真实思维的展现,也是学生创新思维的一种开发,他们的评价不一定很准确、很深刻,但是他们的评价常常是实际而又有效的。

二、善待学生的思维成果,鼓励学生在思考中创新

在课堂中,教师对学生思维成果的态度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在深入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敢于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对孩子们的思维成果,或者任何想法,无论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甚至是不切实际的,我们教师都不可以对学生有丝毫的轻视,应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自己的意见得到了尊重,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更积极地提出问题,并思考问题。如此,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在不断的质疑、思考中得到发展。

三、引奇激趣,在设疑、解疑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引导学生多思多问,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首要工作。在学习中,兴趣往往表现为一种强烈的好奇心,有好奇心才会激发思考,进而迸发深刻而独特的思维方式,促进问题的`发现和解决。

1.联系实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把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让现实与课文的差异来唤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以改善学生的思维空间,实现认识能力的飞跃,使学生的创新思维更符合现实。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教师就可以以《我和卖火柴的小女孩比童年》为题,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童年进行“说话”训练。

2.设疑启思。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让学生作为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的身份投入学习和思维中,才能使学生在课堂40分钟的有限时间内迸发创新的火花,获得新的知识。()如,教学《麻雀》时,教师导入即可设疑:“同学们,麻雀是十分弱小的动物,但一只老麻雀却战胜了庞大的猎狗,更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想知道原因吗?让我们从课文中寻找答案吧。”这就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战胜猎狗?怎能战胜?”这一大悬念,从而唤起他们的好奇心,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学习的兴趣油然而生。

3.求异创新。求异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没有“求异”就不会有创新。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就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多“求异”,鼓励学生多发现“异”点,多问几个为什么,多设想几个可能不同的答案,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会得到相应的发展。

四、激发想象,挥动创新的翅膀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情境,利用教材的有利契机,通过一定的情感调控,激发学生去想象,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非常重要。

1.唤起想象。新教材中有些课文与学生的实际相隔遥远,如森林、大海、战争等等,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障碍,使他们的思维受到限制、想象力难以拓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来唤起学生的想象。如,在教学《五彩池》时,教师可以配乐朗读,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想象五彩池的“美”,然后,再通过幻灯、录像等,让学生观看五彩池的实际景色,通过想象与现实的对比,既激发了学生展开想象,又使学生的想象有了现实的依据,这样就更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词句和内容的理解。

2.激发想象。在教学中,合理激发学生的想象,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凡卡》一课关于凡卡给乡下爷爷信中的地址“乡下爷爷收”,就留给了学生无限的遐想:“爷爷能收到凡卡的信吗,为什么?”如此,让学生在广阔的想象天地里、在“收到与否”中自由驰骋,这就使学生的想象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3.拓展想象。学无止境,想象无边。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想,特别是异想天开的创造性想象,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如,教学《桂林山水》时,教师就可以通过“都说漓江的水美,除了清、静、绿以外,想一想还美在哪些地方?”这样的一个问题来拓展学生的想象能力。这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和想象力,又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和拓展思维的能力。

教育专家陶行知先生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我们教师要随时随地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实践创新机会,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黄朝霞。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3)。

[2]黄建国。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J].教学研究,2008(22)。

篇1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转变教师教育观念至关重要

第一, 转变我们的人才观。由于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束缚, 作为教师, 我们总以为学习成绩好就是人才, 总以为帮助学生升学是教育的主要任务。事实上“人才”的概念应解释为德才兼备的人, 有某种专长的人。人才应该是多种类型、多种规格、多种层次的, 绝不应该是单纯天赋好、学业优、升学有望的尖子生。仅仅关注少数人成功的升学教育是一种不完全的、不平等的教育。社会和国家的发展不能仅仅靠少数精英, 而数以亿计的劳动者的素质是关系到民族兴亡的根本。因此, 这就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把立足点从少数转到多数, 把大多数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有一技之长的人才。

就目前情况看, 加入WTO后, 中国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已经是不容质疑的了。说到底, 经济的竞争主要是科技竞争, 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 教育则体现在人才培养和智力开发上。那种只会死读书、只知老老实实听话的学生, 是难以挑起时代赋予的重担的;唯有具备迎战二十一世纪所需的特殊素质的人才, 才能在竞争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二, 转变教师的怠惰思想。培养创新人才, 需要教师本身具有创新精神, 具有一种不断探索、不断进取的心态。而教师在这方面要克服的普遍性问题便是故步自封的思想。不少教师在年复一年的繁重而琐碎的劳动中, 容易形成一种保守的心态, 在教学中自觉不自觉地形成一套固定的模式, 不管上什么内容的课, 都用既定的模式去套。有的教师上课一味依赖教参, 而教参的编写又是程式化了的。教师在上课之前, 学生就已经知道老师要讲什么, 如何讲, 教师上课的内容与形式都已经在学生的预料之中, 没有丝毫新鲜感。这样的语文课又怎么能得到学生的喜爱呢?

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创新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 创设新情景, 进行视角转换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例如:我在讲完《皇帝的新装》之后, 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仔细想一想, 我们身边有没有像课文中的皇帝和大臣一样的人?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有的说:“别人都说我妈妈新买的衣服漂亮, 可我一点都不觉得漂亮。”有的说:“爸爸带我去拜访他的朋友, 他的朋友都说我长高了, 长得越来越漂亮了, 可我觉得没什么变化。”等等。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已经领会了课文所蕴含的意思, 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 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 课堂气氛也活跃了。

三、启发想象, 在想象中创新

想象是拓展思维空间的内驱力, 是人的创造力中最宝贵的品质。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世界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 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教学中, 要努力挖掘教材内容, 进行想象训练, 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远性、深刻性和创造性。如教学《天上的街市》时, 采用“情景阅读”方式, 要求学生细细品读课文, 在头脑中唤起一组文中所绘之景, 再与传说中牛郎织女的故事作比较, 并展开创造性想象:天河浅浅,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可以骑着牛儿来往, 那么王母娘娘现在怎么样了?牛郎织女经过了怎样的斗争才赢得了这一份自由?又如教学《皇帝的新装》时, 皇帝看过骗子织布之后, 给骗子赐头衔, 封爵士, 授勋章。让学生想象, 当时皇帝是怎样对骗子说的, 请以皇帝的口吻来说这番话。关于两个骗子以后的命运, 有的学生想象:两个骗子被抓起来审判, 在公开的法庭上, 他们却振振有词, 说是为了警告皇帝, 拯救人民, 非但无罪, 反而有功。

在课堂教学中, 凭借教材中的想象因素, 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这样做, 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也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 对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四、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 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激发创新精神

在教学中, 我经常布置学生课余注意观察周围的人和事, 积累写作素材。上写作指导课时, 学生兴趣盎然, 纷纷把自己的观察所得告诉我:有观察人物的、有观察景色的, 更有甚者, 竟然有学生观察了不同人物吵架的情形, 如婆媳吵架、夫妻吵架和同行吵架等等, 并且将这些人物吵架的不同写了下来。要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 发展学生的创造潜能, 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框架, 放手让学生来创造。教师要加强指导,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掌握程度来设计作业, 既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又能充分享受创造的欢乐。

培养深造创造力首先要求学生具备强烈的参与意识和积极的协作精神, 分组教学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它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 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开始学生只作出浅显的回答, 但经过组内多次讨论, 大家相互启发、补充后, 学生就充分体会了教育家当时的激动和高兴是因为她在别国进行了多次均遭失败的实验, 却意外地在中国的学生中取得了成功。中国的小朋友先人后己的精神和镇定沉着的品质, 令她欣喜。可见, 课堂教学的优化组合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有效途径。

总之, 每个人都有创造潜力, 只要教育者在教学中坚持对学生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培养训练, 学生的创造潜力就会得到充分的开发。

(责任编辑:龙大为)

篇14: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正确认识初中语文教学

目前正是实行素质教育的关键时期,整个初中语文教学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新的人才需求背景下,新课改的要求是针对国家对未来人才需求的战略目标而提出的,明确的提出了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要让学生形成健康的思想道德。这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核心,而不是附加任务。

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新课改的教学要求,才能明确初中语文教学目标,才能促进整个初中语文的全面进步。通过观察可以看出,新课改实施以来,部分初中的语文教学已经有了明显的改观,课堂相比以前更加活跃了,学生的发言更加积极主动了,教学效果有了长足进步。但是,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这种改变还远远不够,更多的老师、学生、家长还是在重视文化成绩,还是在重视那几个冰冷的成绩数字。加之老师对新课改的要求理解不透彻,掌握不到位,导致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足。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新课改的教学要求,不利于综合性人才的培养。

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路径

教师方面。要想实现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首先得从老师自身做起。老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朝创新型教师方向发展。

(1)老师认真学习和领会新课改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只有充分地认识了创新能力培养的意识和方法,才能让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在教学中得以实现。(2)老师转变教学观念。应当摆脱传统语文教育的束缚,从照本宣科中解放出来,逐步改变老师是教学的主体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制定符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3)多渠道、多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老师应当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研究,探索科学有效的创新能力培养教学模式,首先提升教师自身的创新能力,然后运用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堂方面。为了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老师必须摆脱课堂的空间限制,为学生创建更多的实践情境,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良好的课堂环境,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必须将创新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当中去,让学生在课堂上、课堂外发挥创新思维。转变过去的单一教学模式,实现语文教学的多样化发展,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实践当中去。比如:在讲解《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时,老师可以在讲述完了之后,让学生写课后感受,回顾课文的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以及爱国精神。这样就为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机会,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开发和锻炼,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创新能力培养方法。

学生方面。实现创新能力培养先得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始,老师在教学中要给学创建更多的独立思考的空间。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院士曾提出“为什么国家老是培养不出综合性人才”。引发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深刻思考,人们发现学生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较大,认为老师、课本所讲述的东西是绝对正确的、是权威的,因而缺乏对老师、对课本知识的质疑和批判,只要是课本上的、老师讲述的知识,学生认为全都是正确的。这种思想长期存在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建立,阻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老师要让学生敢于对一些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不同的见解,让老师、学生针对问题进行共同讨论。不管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正确与否,老师应当给予创新思维积极的肯定和表扬,逐步在学生中形成创新意识,最后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得到培养。

上一篇:心得体会2018下一篇:设计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