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创新初探

2024-05-23

初中语文教学创新初探(精选9篇)

篇1:初中语文教学创新初探

《初中语文创新作文教学初探》

课题实施方案

单位:河北祁州中学时间:

《初中语文创新作文教学初探》课题实施方案

2007年10月,我们认真总结了以往作文教学改革的经验和教训,研究了作文教学改革总的趋势,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初步确定本课题组的研究工作重点及具体措施。现根据市教育局的要求,特制定本课题组研究与实验的实施方案如下:

一、研究和实验工作的指导思想。

1、坚持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大方向,切实提高全体同学的思想素质、思维素质和创新能力。

2、努力将“课题”研究与实验的计划纳入到学校的教改工作计划中,把写作教学的研究与实验工作和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

3、贯彻执行市教育学会的相关工作要求,完成市教育学会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研究和实验工作的总体目标。

1、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社会为载体的三维式作文教学模式。教师引导评点,学生关注社会,在师生共同积累、吸收、切磋和扩充的写作训练中努力拓展作文教学的思维空间,尽快形成“大语文”的教学理念,以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

2、继续组织好中学生作文大奖赛、优秀教研论文评比、优秀教学案例评评比等教育教学活动,并开设写作教学系列讲座,吸引和帮助更多的教师和同学参与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的队伍中来。努力打造出一支基本功扎实,有一定教研教改能力的教师队伍;培养出一批热心文学创作,有一定写作基本功的青少年文学才骏。

3、编写有关写作教学的教材教案。

4、切实提高全体同学的思想素质、思维素质和创新能力。争取在较短的时间里使我校的作文教学水平有一个较大的提高。

5、组织全体语文教师认真研究、大胆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到课题申请结题时,每个同志都要有相关的教研教改论文、论著发表或获奖。

三、研究和实验工作的保障措施。

1、争取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要努力将课题研究与实验的计划纳入到学校的教改工作计划中。要指派专人负责,要有明确的分工,要将课题研究的贡献与浮动工资分配、年终考勤考绩相联系。

2、实行子课题研究贡献评分制度。对参与子课题研究与实验工作的全体同志采取量化评分的动态管理模式,以激励全体同志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工作效率,做出更大成绩。

3、走出去,请进来,虚心请教,广泛交流。我们将利用一切可能的各种机会,努力让尽可能多的师生走出校门,加强交流,拓宽视野。

四、研究和实验工作的经费来源。

1、我们将采取学校支持一点,自己想办法筹措一点的办法解决研究和实验工作的经费问题。我们学校是一所年轻的普通中学,各方面的基本建设开支较大,学校的财力有限。但从学校校长到各职能处室的相关领导都十分重视教研教改工作,愿意为课题研究工作提供经费保障。另外,我们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和同学也愿意各尽所能,为课题研究工作做一份贡献。

2、努力开源节流,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我们要充分调动参与课题研究的广大师生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利用学校的现有教育教学资源,努力不花钱就办事或者少花钱多办事。还要利出版发行校刊校报的机会通过各种渠道筹措一些研究和实验工作的经费。

河北祁州中学中学课题组二○○七年十一月二日

篇2:初中语文教学创新初探

米丽霞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达茂旗百灵庙第二中学)

摘 要:初中语文是初中课程的基础学科,而写作课堂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语文教师,要把握好写作的重点,为学生对写作的认知做好铺垫。影响写作水平常见的因素主要有:写作素材不足、写作技巧欠缺、学生积极性不高、教学方式有待改善。面对这些问题,教师要采取有效的解决方案,有针对性地逐一处理。写作是人类表达情感的一种途径,更是展示自我的一种需要。所以不管是为了应付考试还是从学生的长远角度看,都要重视语文的写作课堂,提升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推动写作课堂不断进步和发展。

篇3:初中作文教学创新实践初探

(一) 在选文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 及时指导写作

在进行选文教学时, 尽量依据文本进行写作方法的指导, 并且利用一切契机适时训练学生尝试写作, 字数不宜多, 每堂课最少在50字以上, 长期坚持就会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同时也会提高选文教学的效率。

(二) 根据所学选文内容布置练笔, 延伸作文教学

在进行课堂作文教学的同时, 以每周一篇练笔的形式有效补充写作训练。我在教学实践中, 每周根据所学课文内容和学生学习情况布置一篇600字左右的习作, 这样一学期就能补充18次以上的作文训练, 数量相当可观, 而且相比之下效果要优于课堂作文教学。

二、灵活创新作文题材, 提高写作兴趣

作文材料的来源, 不外乎两个方面:书本和生活。在这两个领域, 我们可以创新多种形式, 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现以北师大初中语文教材为例谈谈我在这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一) 驻足课本, 点燃创作火花

语文教材选入的文章, 大都是集崇高的思想境界、独特的写作技巧、流畅的语言风格于一体的优秀之作, 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规范而优美的语言材料, 是学生写作的最好范例, 因此, 利用教材, 向文索题, 既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使读写结合, 又可走出课本, 从课内向课外延伸, 纠正学生作文舍近求远、空洞无物、无从下手的弊病, 无疑是作文命题的一种好途径。

1. 同题作文, 激发灵感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材料, 都可以引入学生的作文, 化为表情达意的载体。对于选文的阅读, 会触发学生的思绪, 牵动学生的情愫, 使他们也留心起生活中类似的经历、相同的情感。布置和教材同题的作文, 是一种很好的写作形式。

2. 改写选文, 相得益彰

语文教材中的很多内容也可以进行改写为我们丰富题材所用。如学习了楚楚的《草原散章》, 结合当时的流行歌曲, 我给学生布置了题为《我和草原有个约定》的作文对原文进行改写, 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写作兴趣, 创作出了很多优秀作品, 并且表现形式上, 一些学生也模仿文章运用了小标题的形式, 读来令人耳目一新。

(二) 关注生活, 自由放飞思想

语文学科的知识源自生活, 正所谓“语文是生活的外延, 生活是语文的内涵”, 这就告诉我们文章质量取决于学生作文基础、个人阅历、情感体验、道德素质等方面, 但这一切都离不开源头活水———生活积累, 厚积才能薄发, 眼高当可手高。

1. 模拟生活, 抒写性灵

生活是情感之源, 而作文则是情感之流。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也是学生作文的活水源头。叶圣陶先生说:“训练学生作文, 必须注重于倾吐他们的生活积累”, 学生自己的故事和心路历程是应该高度重视的素材来源。引导学生记述自己的行动轨迹, 以自己的所作所为作为材料作文, 这样就有话可说, 有情可抒。

2. 扩大视野, 彰显个性

现在的学生, 已经远远不满足于在学校这个象牙塔中感受生活, 环顾四周, 身外是扑面而来的现代化生活的热浪, 电视剧、电影、网络, 它们传递的人、事、物、理, 最容易烙入中学生的记忆, 这类现代媒体对中学生有巨大的魔力。动漫, 游戏, 篮球, 明星, 足球, 八卦, 流行音乐, 电影, 无一不可以被我们拿来当作写作题材, 身外的大千世界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渠道, 既能丰富积累, 又能激发他们强烈的表达欲望。

篇4:初中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关键词:创新教学;课堂氛围;教学模式;多方面评价

语文水平的高低常常体现一个人的修养,语文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生活中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语文的创新教学,要遵循一定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适应新的教学方法,从而达到想要的教学效果。

一、營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学生只有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的班级氛围中才能发挥自己的潜力。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才会有更好的发展和创新,放松可以使大脑更加灵活,注意力更加集中,学生会逐渐对语文产生兴趣,并且慢慢爱上语文。初中语文的创新教学至关重要,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和配合。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所讲解的知识,这种模式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不良情绪,不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因此,在初中语文创新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让每节课都有新的亮点,使学生的学习劲头十足,头脑放松、灵活,所取得的效果会非常好。这样学生就会对课堂产生兴趣,对每节课都充满好奇感和新鲜感,这样的学习氛围可以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学习中。

三、多方面评价学生

传统教学中,好学生永远都是好学生,坏学生在老师眼中可以说没有任何优点,这种教学模式,使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更加厌学,同时会影响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之间的关系不融洽,课堂氛围自然不会好。每个学生都有优点,学习不好的学生也会有优点,只不过学习的方法和对学习的理解不对罢了。教师要学会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的长处和短处,多方面评价学生,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学好语文对学生未来的发展非常重要。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的不足,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模式的创新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也是必须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总之,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独立思考能力,是创新教学的首要任务。

参考文献:

篇5:初中语文教学创新初探

【摘 要】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也是创新的时机.培养创新人才应具有的创新素质是时代赋予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语文教师也应努力致力于培养和发展青少年学生的创造力.本文结合近年的教学实践,就初中语文教学创新阅读教学方法进行了初探,归纳出“问题法”,“体验法”“画图法”“迁延法”等几种创新阅读教学方法,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关键词】创新;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创造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1-

初中语文课堂,应树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思维训练为主线这一创新教育基本教学理念,不断的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激趣的学习情境,始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自觉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不断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勤于创新,那么学生创新精神就会得到不断弘扬,学生创新水平就会得到不断提高。

一、引导学生观察,丰富想象力

“创新精神”的内涵包括人格因素、智能因素。人格因素包括正确的动机,浓厚的兴趣,热烈的感情,坚强的意志,独立自主的性格,经受挫折和打击的承受能力等等,智能因素包括思维的开拓性、灵活性、独创性、流畅性和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渊博的科学知识等等,上述这些是我们初中语文创新教育的目的,努力的方向。在《万紫千红的花》的阅读教学中,设计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疑难问题,让学生创新思路,享受解决问题的乐趣。作者在说明昆虫对花色的选择写道:“比如蜜蜂就不大喜欢黄色,而喜欢红色和蓝色。”这一例子符合生活实际吗?从蜜蜂采集活动看,仲春时节,长江以南尽染黄色,只要是晴好天气,蜜蜂就嗡嗡地忙碌于油菜花“黄海”之中,怎能说蜜蜂“不喜欢黄色”呢?这就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从而运用感性材料来检证课文,获得超越作家认识的科学结论。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也是阅读教学创新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避免给学生“设框”,重于学习需要的“导”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自然而然”地在学生对课文中的内容还没有初步掌握时,就给学生阅读定下框框,以至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去体会文章,出现了教师挖井让学生往下跳的现象。其实,作为教师,应该相信自己的学生,解开对他们思想的束缚,让他们自读自悟。如课堂上,学生自读课文后,只由教师的一句“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就可以引出学生许多精妙的发现。所以,教师应袒淡化“教”,根据学情来确定教的内容,而这个“教”更准确地说,应是指只重于在学生需要时的“导”:可以导思考方向;可以帮助学生拓开思路,引导他们多角度想问题;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经验,把自身的感受同阅读结合;可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这些“导”都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由自渎过渡到自悟。

曾有学者说过:“当教育不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批判地审视我们与真理地关系、叩问我们现实存在地景况,并审慎地规划我们行动地方向时,教育便获得了启蒙的意义,并真正有助于具有完整人性的人的生成。”《范进中举》始终有一个中心贯穿其间,那就是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极端虚伪的社会风气。这样的思想内容,在教学时,一定要学习领会和感悟,从而便于学生自己受到教育,摆正读书的心态,使学生的情操和思想受到熏陶。

三、精心设置质疑问题,培养创造力

所谓问题法,即在教师的指导下,以问题为核心,让学生不断地阅读课文,不断地寻找问题,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提出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可组织引导学生评论:哪些问题提得好,哪些问题对大家有启发,哪些问题最新颖,哪些问题最富于挑战性,哪些同学发现的问题最多等等.对于学生提出的诸多问题,教师可以有目的地选择部分问题和学生共同分析,研究,解决.因为“问题法”本身注重的是通过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去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使用“问题法”教学,教师必须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因为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精神的基石.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造就创新人才的关键之一.因此,在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气氛下,采用启发式教学,精心设置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促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四、尽可能创造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感

成功与喜悦总是联系在一起的,而在创造性学习中取得成功可使学生保持积极进取和自信的态度,心理上的安慰和愉快可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志趣。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依据学生争强好胜、善于表现自己的心理特点,多创设一些竞争和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从中迸发创造的火花,对其努力与结果适时加以鼓励,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感以至极度兴奋。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好动是初中生特有的天性。初中生的认识依赖于动作感知,在动作中思考,因而产生联想和想象。丰富的想象是新形象的创造,是科学创造的雏形,能给予学生更多的心灵空白。“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则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创造离不开想象,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材内容让学生巧于动手,勤于动脑,科学地引导学生想象,以达到激活创新意识启迪思维之功效。

总之,语文教学无定法,只要我们积极探索,锐意进取,不断改进合乎优化教学方法,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情趣和活力,确立学生主体发展意识,以生为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努力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与学更重于学,应让学生自渎自悟,不断拓宽学生自主发展的天地,营造学生广阔多样的自主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发展。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一棵聪慧的心灵,都能善于发现并解决问题,都蕴藏着巨大的创造力!教师教什么,怎样教;学生学什么,怎样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不断地进行课堂教学创新,不断地进行课堂反思,寻求适应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林光新;对中学语文教学方法及有关问题的探讨[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潘敏;让活动课真正激活语文教学[N];学知报;2011年

篇6:初中语文教学创新初探

通过此次学习,使我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了更新的认识。

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是促进学生发展,也就是引 导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几个方面有机整合,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模仿操作、学习方式单

一、缺乏学生主动参与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呈现出兴趣性、自主性、探究性,给学生广阔的参与空间,充分利用教材中 丰富多彩的问题,给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四、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其感觉到“心理安全”和 “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教育学研究也表明,人 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才会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由此看来,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要实现有效教学,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 必不可少。许多卓有成效的信息技术教师之所以取得教学的高效率,其诀窍之一 正是贯彻教学民主原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即是典型 代表。他不仅班级管理依靠民主,讨论问题发扬民主,就连每节的教学目标、教 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跟学生共同商量。这种民主作风将教师的意愿不知不觉化作 了学生自己的意愿,给课堂带来了活力与生机,大大提高了学习时间的利用率。因此,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教学思想,让学生始终拥有安全、自 由、开放的心境,无拘无束,敢疑敢问,敢说敢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的民 主程度越高,学生自觉学习的热情就越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就越高。

多种手段巩固知识,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信息技术是一门必修课,所以我们必须高效利用课堂的 45 钟。我认为 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提高信息技术的课堂效率:

1、精讲细练。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集动手与动脑为一体的课程。在教学中也发现,有些内容 讲得越多学生越糊涂,讲了一节课不如操作 10 分钟。所以本人认为,在许多需 要操作的课程中,应注重少讲多练,通过精心导入,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学习内 容,然后新授学习内容和方法,最后巩固练习。其中,导入和新授的时间应该压 缩在 15 分钟左右,25 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上机练习,留 最后 5 分钟进行总结、评价,以达到熟练、提高、巩固知识的目的。

2、运用多媒体课件巩固知识。这种手段主要是针对一些知识性课程,这一类课程的内容主要是一些微机的 基础理论知识,比如《信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课堂教学评价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到位的评价既反馈给学生之前的学习效果,又可以提高学生继续学习的动力,可以说评价关乎课堂教学效果。如果把信息技术课堂比作精致的“美味佳肴”,那么评价就是信息技术课堂的“佐料”,“佐料”好不好,适当不适当关乎一道“美味佳肴”的成败。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评价,笔者仅以个人的教学评价实践作点滴阐述。

一、注意妙用课堂评价语

现今,有不少信息技术老师在课堂上也重视了课堂评价语,但总是停留在“好”、“不错”、“很棒”等平谈无奇、形式化的课堂评语,有的课堂甚至出现了一个学生在一节课上被老师表扬了数十次“很棒”等评价字眼。更有甚者,对学生的操作结果一言不发,没有发挥评价的真正功能。总之,从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我们可以从学习方法、学习内容、情感态度、学习状态、学习素养、思维方式等6个维度开展精彩的课堂评价,妙用课堂评价用语,评价要在点子上,让学生真正感到课堂学习的成功感。如我在一次县级公开课上执教《制作多媒体ppt作品——为幻灯片设置多彩的背景》时,开始,由于有众多老师们听课,整个课堂氛围格外的沉闷,我内心也稍有着急。按照课前设计,我放映了自己制作的 “海宝旅游记”演示文稿后,揭示课题,再让学生质疑:这些幻灯片的背景是怎么设置起来的?学生们带着问题尝试操作,然后请个别学生上台演示。接着,我和学生共同小结为幻灯片设置背景的两种方法。此时有一学生突然插嘴:“老师,我还有不一样的方法。”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插嘴,我沉着应

付,便对他说“创新有时候就来自于与众不同,你有不同的见解,愿闻其详。”学生阐述了他的方法:单击右键应用模板。这方法正是我要在提高任务中所要讲解的教学内容,我抓住这契机,面向其他学生,听听他们的想法。大家一致主同他的方法可行,我称赞道:“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学生们即刻呵呵地笑起来,好不开心哟,整个课堂氛围都轻松起来。

学习内容与学习方法往往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评较多的两个维度。教师的评价语既不能“扶一而压众”,更不能遏制或怒斥学生的插嘴行为。当学生有不同见解或不同方法时,不妨让学生畅所欲言,再引导到正确的方法上;当学生所阐述的内容偏离本课教学知识时,也不妨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肯定学生的探索精神,再引导到本课教学内容。

当然,课堂教学评价语一定要把握好“度”,要适合学生年龄特点,评而有据,言之有情,宁“精”勿滥,这样,适时、合理的课堂评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抛砖引玉”。

二、注意评价策略

众所周知,学习是个体行为,所以教师不可能用一把尺子来衡量所有的学生,也不能只注重所有学生回答的最后结果。课堂评价中即要“对事”又要“对人”,而且要对所有人,那么显然仅仅依靠传统的教师言语评价这种单一的课堂评价模式已经不能很好地进行师生交流了,只有另辟蹊径。于是,我在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初始阶段,指导学生建立了自己的博客,班级内建立了班级博客和论坛,让学生学会上传文件的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根据学习内容和要求给学生布置制作文件、动画、演示文稿、课件等任务,让学生独立完成,并且保存在自己的博客当中。学生可以随时修改完善,补充提高,老师定期对学生博客和班级博客进行检查、督促,对于学生中做得好的给予鼓励,定期评比校园“十大优秀博主”和班级“优秀博客”。这样一方面,老师和学生一边在课堂上学习交流,另一方面可以在博客、论坛中进行操作层面上的交流。这样极大地拓展了学生间交流的空间,而且教师还能适时对学生学习方法、操作能力、信息素养进行引导。

三、注意评价多元化

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过:“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发展个性。”学生都是有差异的,我们的教学评价也应注重差异性。那么,在课堂教学评价中我们就必须综合使用各种评价模式。

1、“酸酸甜甜”的自主评价

信息技术课堂中自主合作、自主探究的现象可谓屡见不鲜,其实自主评价更能为学生搭建一个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的平台。当然,为促使学生的自主评价更具有科学性与指向性,我们依据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性强、操作味浓的特点,请学生分别从“课堂专注力”、“我的表现力”、“思维创造力”三个方面加以评价,而且因人而异,可以采用自己最感兴趣的方式评价。诸如有的同学以最直观醒目的分数衡量自己,有的则是采用别出心裁的星级评价,更有的以绘画形式呈现……如此喜闻乐见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兴趣倍增,课堂上认真倾听的多了,随意开小差的少了;主动思考的多了,无动于衷的少了。自主评价让我和学生们找到了课堂的“快乐杠杆”,正如学生们套用的广告语所言 “酸酸甜甜就是我,我的课堂我做主”。

2、“麻中有辣”的互动评价

我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其实,学生就是课堂最忠实的“读者”,他们不同的鉴赏力与感受力往往会使课堂呈现“百花齐放”之势。由此,课堂中的互动评价则成为一道“麻中带辣”的佐料,不少学生言语犀利,见解深刻,对大家的看法往往能一语中的。记得在讲述《认识窗口》一课时,有同学灵机一动把“窗口”比作魔术师,可以变高、变矮、变宽、变窄。正当大家都为这新奇的答案而喝彩时,马上就有同学这样评价“他的答案的确很精彩,但我要这样补充:窗口是个神奇的魔术师,那么鼠标的箭头就是最具魔力的指挥棒。”随之,我顺势引导进入探究学习,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便随之水到渠成地迎刃而解了。

3、“五味俱全”的捆绑评价

人们曾把信息技术教学称为提升学生创造创新能力的“高速公路”,那是由于电脑为学生打开了一扇缤纷的视窗,刺激着学生的多种感官,而且每节课几乎都赋予学生自由演练的空间。可有不少教师为此操作环节怨声载道,声称学生不听指挥,漫无目的地“乱打一通”。小组捆绑评价正是摆脱这一困境的“良方”,每个组员的作品和表现都与小组总成绩息息相关,于是在合作的过程中他们便学会了合理分工,学会了团结协作,学会了取长补短,学会了自我克制。最终的评价更是鼓舞人心,大家一同在交流中分享,一同在收获中快乐,成功了,饱尝喜悦,失败了,查找症结,真可谓“五味俱全”。

由此看来,信息技术课堂有效评价也跟其它学科一样可以“精彩绝伦”,就让我们善用评价,巧用评价,我们的课堂一样精彩。

评价过程中,还应注重课堂教学方法改变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不宜采用传统的逐条列出的方法,而应把教学目标结合到教师设计的任务中,即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对学生来讲,“任务驱动”使学习目标十分明确,在某个学习阶段紧紧围绕一个既定的目标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操作方法,学生完成了任务,也就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当然,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紧扣教学目标,任务设计必须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这样才会提高学习效率和兴趣。做好了这一步,一节课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例如,在讲Excel的自动序列填充与排序时,我事先设计好各班的平时班级量化成绩表并填上成绩,上课时,我首先展示该班的成绩表,然后要求学生看清示范操作后完成表格,看看自己班处于第几名。对于这种实用性的任务,学生兴趣很浓。教师这样一提出,学生便迫不及待地做起来了。为了巩固学习内容,我再提出:同学们帮其他班也排一下名次好不好?同学们纷纷喊到:“好,哪个班?成绩表在哪个目录下?”学习热情高涨。这样一来,通过了学生自己动手排成绩来达到教学目标──掌握Excel的自动序列填充与排序。

1、举一反三,知识迁移并灵活运用

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教师通过知识的迁移、类比,让学生在自己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对新知识进行学习,从而更好地掌握新知识。

例如:在学习EXCEL窗口时,可以和WORD窗口内容相比较,找出异同,这样学生既进一步熟悉了WORD窗口,也掌握了EXCEL窗口的各组成部分。

再比如,在EXCEL文档中插入图片、艺术字、字体、字号、颜色等内容不需要讲解,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加上同学间的互相帮助学习,也能熟练应用。在“数据处理与统计”这一节内容中,我只向学生讲解“函数”中的“求和函数SUM()”的运用,让学生自己运用类比的方法完成求“平均值函数AVERAGE()”、“计数函数COUNT()”的操作。

2、学生进行平等交流

作为教师,最起码要有使命感、责任感,教育的成功最终取决于我们老师的真诚。有人写过这样一幅对联:“教古教今教学生追求真理,学中学洋学导师乐做真人。”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用爱心去滋润,以平等的身份去引导,是教师教育成功的关键。无论在信息技术教学,还是在班级管理中,教师都要注意以情育情,以情动人。

篇7:初中语文教学创新初探

创新教育下的初中历史课教学导入法初探湖南省娄底吉星小学姚海华

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教育指南》中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学生对一篇新教材的学习欲望及其学习效果,与教师两、三分钟的导语有很大关系。成功的导语,如同深深拉开的帷幕,让学生一眼就看到精美的置景;有如乐章的序曲,使学生一开始便受到强烈的感染;又象是打开了殿堂的大门,诱导着学生竞相登堂入室。

然而,历史课传统的导语,多是新旧联系式,即联系旧知识,引出新知识。尽管这种形式体现了“温故而知新”的教学思想,并被历史教师普遍采用,但是千篇一律有时就显得平淡刻板,缺乏新意,既不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常常抑制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因此,不拘一格,因课而异,创新导语的设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丰富多彩的形式来缩短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从中产生渴求知识的积极心理,则一定会有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

那么,怎样才能设计出新颖的历史课导语呢?笔者就多年的历史教学实践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归纳,现就如下几种设计方法来求得各位同仁的同感。

1、疑问悬念式

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如:在讲《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时,这样设计导语:“同学们,我们每年的五月四日都要过一天节日叫‘五四青年节’,你们知道它的来历吗?”然后告诉学生:“这是为了纪念‘五四运动’。那么,什么叫‘五四运动’呢?它发生在什么时候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这一课。”接着,板书课题,学生的兴趣被吸引住了,急

切想了解新课的内容。

2、猜谜式

在讲《秦末农民战争》一节时,先给学生出两个人物谜语:“捷报”和“太湖风光”。学生对猜谜一般兴趣较浓,教师出了这两个谜语之后,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很快答案就出来了:“捷报”是陈述胜利,谜底为“陈胜”;“太湖风光”是太湖(吴)风光一望无际,视野宽广,同时“湖”、“光”又是“吴”、“广”的谐音词,谜底为“吴广”。教师肯定学生答案的正确性后引入课题:“大家知道陈胜、吴广是什么时期的人?他们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呢?这堂课我们就是要围绕这两个中心人物来学习《秦末农民战争》。”

这样的导语,集教师的揭示兴趣与学生的思考于一体,短时间内便创造出了一个教学相融、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

3、故事传说式

学生喜欢听故事,在上课前讲一段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故事,可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兴趣。

如讲《金与南宋对峙时的中国》时,先讲一段“岳母刺字”的故事:“宋朝有一个人叫岳飞,他在其母亲的教导下,从小立下了报国杀敌的远大志向,勤学苦练,学了一身好武艺,又熟读了许多兵书。当时,北方金国军队南下侵犯宋朝,到处抢劫、杀人、放火,一直打到了宋朝都成汴梁,把皇帝、太上皇及大臣等8000多人俘虏了,国家和人们遭受灾难,为保家卫国,岳飞报名参加了抗金队伍。出发前,岳母用针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打字,并对他说:‘不要挂念家里,希望你永远为国效忠,誓杀金贼!’岳飞牢记母亲的话,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很快成为一名抗金名将。”讲完后激发学生想不想了解岳飞其他的故事,顺势引入新课的教学。

4、影视课件导入

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开始》时,运用电教手段,制作一个影视课件,集中选取一些日本侵略者屠杀我中国民众、蹂躏我大好河山的历史照片和视频,再配以著名的钢琴协奏曲《黄河》中的“黄河愤”。

这种方式的导语,最能激起学生思想的共鸣,达到“课伊始,意境即生”的艺术境界。

5、热门话题式

利用学生中流传的热门话题导入新课,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方法。

如在讲《三足鼎立》一节时,适逢电视台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学生中正流传三国任务故事和战争故事,利用这一机会,这样设计导语:“同学们,你们每天都在看《三国演义》,议论刘备、关羽、张飞等,你们知道《三国演义》所反映的是怎样一回事吗?它所讲的是历史上什么时代的事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由此导入新课,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6、评论式

讲中国近代史上《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把对这场战争的评论搬到了讲授新课前作为导语:“法国有个著名的作家叫雨果,他是一位正直的法国作家,他曾对英法侵略者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侵略暴行作了深刻的揭露和形象的描绘:‘有一天,两个强盗走进圆明园,一个抱了东西,一个放了火,这个胜利者把口袋装满,那个把箱子装满。他们手拉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这就是那两个强盗的历史。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雨果的这些话,表达了全世界的正义之士对英法等侵略者无比的愤怒和强烈的控诉!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场战争,去声讨英法侵略者的罪行,去总结它留给后人的教训吧!”

这种导语,不但使学生站在历史的高度审视这场战争,而且在上课一开始就使学生接受了爱国注意思想教育,达到了知识传授和德育渗透的双重效果。

7、图解式

讲授《美国独立战争》一节时,拿出一张美国星条旗图案,演示介绍说:“国旗是一个国家的标志和象征。美国的国旗是星条旗,它有十三道红白相间的条纹和五十颗白色的五角星,这五十颗星代表着美国现在的五十个州。但在美国最初的星条旗上,却只有十三颗白色的五角星,这是为什么呢?原来,美国独立前曾是英国的殖民地,这十三道条纹和十三颗星就代表着当初发动独立战争时的十三个殖民地,也就是美国东部的十三个州。因此,星条旗就与美国独立战争紧紧联系在一起,记载着独立战争的光辉历史。”

由此导入新课,把知识性和趣味性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可谓妙趣横生,其乐无穷,学生不知不觉中就被吸引住了,进入了特定的历史氛围之中。

篇8:初中美术“新课改”教学创新初探

一、亲和对话, 唤醒学生创新意识

一般来说, 创新意识是指喜欢创新、注意创新。而“创新意识的形成往往是从责任感、好奇心开始的。首先, 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不是一蹴而就之事, 要通过教育工作者认真设计情境, 在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我认为,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 构思与设计理念, 首先是要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使之想创造。因为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 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 树立创新目标, 充分发挥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 释放创新激情。

理论上讲, “新课改背景下, 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利用者, 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参与者, 具有很多自主权和创造权的空间”。具体到课堂教学中, 合理创设情境, 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 加深印象, 提高教学效率, 而且能唤醒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 拓展思维, 成为学习的主人。因为, 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对学生学习的效果十分重要, 这首先就要求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必须根据当下学生特点, 恰当应用情感管理方法来教学, 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倾听学生的想法, 意见与学生平等对话, 将学生作为朋友一样对待, 用亲情, 爱心去感染每个学生, 形成心灵的沟通, 并及时肯定学生他们在学习活动中的进步, 找出闪光点, 采取以表扬或奖励形式给予鼓励, 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愉悦感、价值感。在这种宽松、和谐的气氛中, 学生思维触角能充分向不同角度的伸展, 学生的潜能才能充分发挥。

二、尊重主体,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我们知道, 所谓创新精神, “是指勇于抛弃旧东西, 创造新东西。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有良好的创造性思维和很强的创造能力, 进而常进行创造性活动”。毫无疑问,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要求教师教学首先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这既是教师作为教学关系的“主导”方面的含义, 同时也是艺术教育必须要有“教育艺术”的本质要求。因此, 教学是一门艺术绝不是一句空话, 其内涵, 是要靠老师通过长期不断的探索、努力而不断注入的。这在反拨科学主义、技术至上和绝对理性的当代社会, 如何教育、培养学生面对问题和疑难而能情理融会、随机变通的灵动性, 其实是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着内在而深刻的逻辑联系。

当然, 根据个人体会, 在教学活动中,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使之敢于创造, 最关键的是, 教师不仅要有巧妙的构思、精心的设问, 来激活学生思维, 更重要是, 还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独立思考与实践行动的创造性的学习环境。因为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三、抓住契机, 实现学生的思维飞跃

无论从心理学还是从教育学上,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都存在着身心发育与学习认知的基本规律。但这些规律性的东西, 在不同的环境、不同阶段、不同的人的具体关系与表现上, 又是潜在的、各不相同的。一切创新的活动都从创新性的想象开始。心理学告诉我们, 想象与创造性思维有密切联系, 它是人类创造活动所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根据这一特点, 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并为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供机会。经常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想象, 不但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锻炼, 而且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例如教学生如何“废物”利用时, 我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象, 超越自我, 按自己的喜好进行制作。我讲完之后, 学生拿出之前交待他们带的“废物”开始制作, 有的学生用半块吸铁石、两个铜板和一小段铁丝竟然做出一辆摩托车, 过一会儿又把它变成了一个大炮;有的用扣子、小梳子做成蜻蜓, 一会儿又变成蝴蝶;还有利用三角尺铅笔做成飞机再变成手枪等等, 他们完全摆脱了制作技巧, 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得以了“超越”。

四、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创造欲

情境的创设在美术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美术新课改更是不可缺少的。各类教学内容都离不开情境的创设, 如果没有情境创设, 再丰富的内容也会变的枯燥无味, 美术课程改革也明确要求通过各种手段, 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兴趣, 培养学生的审美个性。因此在美术新课改中情境的创设非常重要, 二者的关系既是相辅相承的, 又是相互促进的。情境创设的不断应用, 会更好地促进美术新课改的不断发展, 随着美术课改的不断深入, 情境创设的水平也会得到提高和发展。

总之, 让学生在学习中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 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为学生创造了自我锻炼和自我完善的机会, 从而激发学生参与美术活动课的积极性。人的全面发展和完善, 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资源和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以科学发展观看, 创造美好、和谐、诗性的社会, 包括美术“新课改”在内的教学改革与创新, 将同样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探索、发展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尹小斌.《中国美术教育》[J].“美术应试教育的现状及其对高考美术教育的影响”.中国美术教育编辑部, 2006年4月

篇9:初中语文教学创新初探

【关键词】初中语文;创新教学;分析研究

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重视教学设计的创新,并在教学手段运用、教学模式选择、教学评价方式以及教学空间拓展等方面体现创新意识,全面提升教学效率。

一、将创新始终贯穿于教学设计之中

教学设计是整个教学工作开展的前提和基础,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教学设计,尽可能将各种因素考虑到位,变机械的教学安排为灵活的教学设计,这一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创新特征。笔者在教学工作中,无论是针对教学目标的设定还是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尽可能体现创新意识,从单一教学目标,到因材施教的分层目标,从口头说教到现代化教学媒体的有效运用,从教师单向灌输讲解到师生互动自主学习,从局限课堂到积极开展课外空间拓展,每一项教学的设计创新都有效切合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保持一致,这也是推动教学设计上质量上台阶的有力抓手。正因为有了创新的教学设计,笔者在整个教学工作中才能更加游刃自如,学生也具有了充分的发展空间和参与平台,整个教学素质化程度得到了显著提升。

二、教学手段运用方面体现创新精神

教学手段是语文教学非常必要的辅助工具,从小黑板、挂图到投影仪,教学手段的更新也经历了一个从原始到现代、从静态到动态的过程。现在随着多媒体手段的普及,教师更要在教学手段的运用上体现创新。首先,在多媒体运用的时机上要体现创新精神,不仅仅将多媒体课件作为补充信息的一项工具,更重要的是可以在调动兴趣、营造氛围方面体现其重要的促进功能。教师可以在教学导入中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辅助,从一开始就吸引学生注意力,将他们有效集聚到所要教学的内容方面,给学生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在教学情感浓厚的环节,可以通过多媒体配乐、播放视频等形式营造浓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进入到文章的主题意境之中,深化了理解,提高了思想教育成效。另外,在多媒体手段运用来源方面也要体现自主创新意识,除了成品课件之外,更重要的是自主创作,自己从网络中搜集与教材内容相关的信息素材,运用软件进行编辑整理,设计出自己所需的教学课件,可以保证其独特性和创新性,与教学关联度更加紧密。

三、创新教学模式促进教学成效提升

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推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也是提高语文教学成效的主抓手、主动力。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着力推动语文教学模式的转变,重点是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从过去教师直接讲解灌输到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这是一次创新。笔者在教学工作中不再进行答案的直接讲解,而是重在设置启发性和引导功能明显的思考题,让学生自主学习、相互讨论,集体研究、梳理总结,得出问题的正确答案。语文课堂上,笔者原则上都向学生出示一组思考题,这一组思考题囊括了教学目标要求和重点难点,使学生能够将学习目标任务的完成和讨论研究活动融为一体。整个研究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在牵头学生的带领下,大家群策群力共同分析研究,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形成统一的学习成果,在全班进行小组间交流。交流的过程也是辩论的过程、完善的过程,整个小组汇报结束之后,笔者引导学生对学习成果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完善,最后总结出学习的成果,这样的教学模式给予了学生思维的丰富空间,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更加投入,而且能力也得到了同步发展,有效体现了创新精神。

四、教学评价模式进行创新激发动力

教学评价是初中语文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如何体现教学评价的促进功能,必须要对教学评价模式进行创新,与时俱进的体现评价功能。笔者在这一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评价模式重在改变过去讲问题以批评为主的方法,将其创新为正面评价、激励评价为主。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乐于听到教师的表扬,乐于听到同学的赞誉,教师要寻找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取得的进步、获得的成功,以此为契机进行大张旗鼓的表扬,让他们获得情感的满足、成功的体验,与此同时和颜悦色指出其存在问题。有了积极的情感作为铺垫,学生的学习动力得到了提升,对存在问题接受与改正的态度也更加积极。另外,笔者将教学评价进行更大范围的覆盖,对学生卷面成绩、语文能力过关情况、学习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同步评价,以卷面分数、能力等第加情感评语相融合的立体模式,全面评价学生一段时期以来在语文学习中的具体表现。

五、语文课外拓展活动重视创新创优

初中语文教学立足课堂是主体,但是同时要兼顾到课外活动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利用,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拓展活动,对语文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形成积极的补充与有益的完善。在课外活动组织方面,笔者充分进行了创新,不再局限于简单的以项目内容划分的兴趣小组,更重要的是提高活动的指向性、针对性。在同一个小组的活动中,也区分不同的目标群体采取针对性的对策,如文学社团兴趣小组,组织活动时将学生分为拔高型、基础型两个层面,避免了大锅饭、大呼隆带来的层次不清、目标不明、效果不佳的问题。在课外拓展活动中进行创新创优,还体现在校内活动与课外活动的有效融合,既在校内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书法、阅读、演讲、写作等各类兴趣活动,同时鼓励学生选择校外一些优秀的培训机构开展学习研究,这也是拓展活动空间、提高活动质量的有效路径,是对传统活动模式的创新与尝试。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必须高度重视创新,从教学的各个流程、不同方面着手有效提升教学质量,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成长。

【参考文献】

[1]应德领.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之我见[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05)

[2]唐燕.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四忌[J].才智,2010(18)

上一篇:请假条格式范文下一篇:我读过的一本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