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需求调查

2024-05-08

英语需求调查(精选十篇)

英语需求调查 篇1

需求分析指的是了解、分析学习者学习需求的过程。它最初用于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 可以用于了解学生对于外语教学的需求, 确定问题所在, 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 其最终目的是为教学服务[1]。目前, 外语需求分析已经广泛应用于外语教学当中, 并在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大纲设计、课程评估、试题编制和教育政策制定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要想有效地开展英语写作教学, 了解学生的需求是非常必要的。只有了解学生需求, 才能有针对性地确定写作教学内容并实施相应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从而实现有效的英语写作教学。

1 研究设计

本研究通过对问卷调查的系统分析, 试图发现并总结出大学生在英语写作教学课程上的具体需求。研究问题如下: (1) 学生期望在写作课学习什么; (2) 学生期望在写前开展哪些教学活动; (3) 学生在写作完成后, 希望通过哪些方式得到反馈。基于以上问题, 本研究从上海一所高校一年级的本科生中, 选取了三个班级共149名学生为调查对象。本研究的工具是自编问卷, 采用了五级量表的形式。在问卷发放前进行了问卷前测, 在分析结果后对部分题项进行了调整。在三个班级发放了共149份问卷, 收回有效问卷129份。最终实测问卷的信度Cronbach's Alpha为0.764 (>0.7) , 表明该问卷是十分可靠的。

2 数据分析

2.1 教学内容

经分析结果 (表2) 显示,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写作教学内容方面的实际需求是非常强烈的,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学生在英语写作上有着强烈的学习动机。学生在“聚焦实用写作方法”方面的平均值最高 (4.3643) , 这表明他们十分渴望在英语写作教学中能够学习到一些实用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以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其次“讲解考试相关的写作” (4.1628) 和“分析范文、讲解佳句” (4.1163) 这两项都超过了4, 这说明学生在相当程度上有来自考试方面的压力, 因此希望能够了解与考试相关的写作知识;并且通过范文, 快速了解到如何写好文章。最后在读写结合、以读促写 (3.9147) 和教授各种文体的写作 (3.8915) 方面的平均分均接近4。这说明学生已经意识到阅读和写作是紧密相连的, 通过阅读能够促进写作能力的提升;同时, 学生的文体方面的知识比较薄弱, 也有了解这方面知识的强烈需求。

2.2 教学活动

如表3所示, 调查结果反映出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词汇方面 (4.3721) 最渴望得到老师的帮助和指导, 这间接反映出词汇匮乏问题是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同时, 学生在写作内容、写作框架、写作技巧等方面也表现出一定的需求。这些数据表明, 在写作中开展多种教学活动, 为学生提供写作指导对学生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2.3 教学反馈

根据表4可知, 在写作反馈方面,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最期待的方式是教师批改 (平均分为4) 。这表明学生十分相信教师的权威, 认为教师的批改对其帮助很大。其次是利用网络评改系统帮助修改 (3.5969) 和在教师指导下自我修改 (3.5271) 。这表明, 在当今网络时代, 通过互联网在线批改作文这种方式在学生群体中正逐渐受到欢迎。同时, 学生也认识到, 作文并非一次成稿, 对作文的修改也十分重要。如表所示, 集体评价修改 (3.1395) 和同伴互批 (2.9922) 在学生群体中受欢迎的程度一般。

3 教学启示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 大学生在写作课程方面有切身的诉求。在英语写作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需求并且把其纳入英语写作课的教学设计中, 真正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根据以上需求分析, 在写作课程设计中教师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3.1 恰当选择写作教学内容

在大学英语教学课程设置中, 写作教学经常融合于精读课的教学当中, 授课形式多是读写课程。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 在阅读课程的授课时间挤压之下, 写作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落实到实处。写作教学往往变成一些简单的句型练习或者课后作业。如此一来, 学生在读写课上的写作能力提升是相当有限的。写作作为一种输出方式, 不仅是英语基础能力的体现, 也是一种学习方式。写作课的开设无论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还是对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都是大有裨益的。

根据以上调查分析, 在写作课的教学上应当明确以下几点教学内容。首先, 学生应当对写作进行系统的学习, 了解英语写作的特点, 掌握实用的写作方法, 知道如何遣词造句、谋篇布局, 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其次, 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可以通过范文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基本脉络和语言特征、培养语感, 学会赏析佳作, 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 提升自我写作能力[3]。写作和阅读是密不可分的, 在写作教学中可以通过以读促写, 帮助学生增强语言表达能力、提升语篇领悟能力, 启发和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提高写作能力。再次, 相当一部分学生有来自考试方面的压力, 为此, 学生往往在考试前押考题、背模板, 这样的做法不仅达不到效果, 还降低了学生对英语写作的热情。那么, 在英语教学中适当地讲解一些这方面的知识和技巧, 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降低学生的考试压力, 同时帮助学生提升英语写作能力。当然, 课程开设的影响因素有很多, 学生需求只是其中一个参考指标。写作课的课程时间也是有限的, 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 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明主次, 懂取舍。

3.2 积极开展写作教学活动

在传统的写作教学中, 写作课往往是课上老师简单地讲解写作要求, 课后学生完成写作作业, 一次成稿、教师评阅。如此一来, 学生在写作方面的得到的指导和训练是极其有限的。写作作为一种表达方式, 是一个循环的心理认知、思维创造和社会交互过程[4]。教师应当注重学生的写作过程, 并在写作教学中开展多种活动帮助学生明确主题、找准立意、理清思路、搭建框架和完善语言等。过程性写作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写作过程, 并且通过多种写作活动的开展帮助学生解决写作中的出现的内容、结构和语言等方面的问题。过程写作法更加关注在写作过程中需要做什么, 从而帮助学生有意识地了解自己的写作行为, 使其在写作过程中掌握各种写作方法, 提升写作能力。

3.3 妥善运用写作教学反馈

反馈不仅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 也是帮助学生提升写作水平的重要方式。通过反馈, 学生可以认识到自己在写作中的不足和缺陷, 同时听取教师和同伴的意见进行修改完善[5]。这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传统的英语写作教学中, 写作反馈方式一般是教师批改。这种反馈方式因其专业性和权威性而受到学生的青睐, 但学生的参与性不强, 教师的工作量大, 提供的信息量也十分有限。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应当参与到作文的评改中来, 而集体评改和面改就是很好的师生互动方式。此外, 同伴反馈不仅能够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写作过程中, 还能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 提高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在共同学习的氛围中解决自身的写作问题。近些年来, 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依托的自动在线批改系统悄然兴起, 这些自动评估系统能针对学生个人的作品在线评估, 提供反馈信息。学生在写作完成后能够及时根据反馈信息进行作文的修改和完善, 是学生写作的好帮手[6]。

杨丽娟[7]等认为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将教师反馈和同伴反馈有机结合起来, 应用到写作教学实践当中。黄静[8]等也提出多元反馈可以将学生置于学习中心, 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使学生不断同不同的评价主体互动, 促进英语写作学习。因此, 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应当根据学生实际需求, 综合运用多种反馈方式, 取长补短, 灵活运用, 增强反馈效果,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4 结论

本次研究从教学设计的角度出发, 调查了大学生在英语写作方面的需求, 反映了学生在英语写作学习中的需求情况, 为大学英语写作教学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然而本次调查研究只是针对学生主体在英语写作方面的需求进行了调查, 而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还应当考虑到社会需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等多方面的因素。

摘要:该研究采用问卷形式对大学生在英语写作方面的需求进行了调查, 研究依据需求分析理论, 分别检测了学习者在英语写作教学内容、教学活动以及教学反馈三个维度的需求, 以期为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有效实施提供借鉴。

关键词:大学生,英语写作,需求分析,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反馈

参考文献

[1]陈冰冰.国外需求分析研究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 (外国语文双月刊) , 2009, 41 (2) :125-130.

[2]倪传斌, 刘治.外语需求的特性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6 (2) :21-24.

[3]陈立平.从阅读与写作的关系看写作教学中的范文教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1 (4) :28-30.

[4]邓鹂鸣, 刘红等.过程写作法的系统研究及其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改革的启示[J].外语教学, 2003, 24 (6) :58-62.

[5]周一书.大学英语写作反馈方式的对比研究[J].外语界, 2013 (3) :87-96.

[6]杨晓琼, 戴运财.基于批改网的大学英语自主写作教学模式实践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 2015 (162) :17-22.

[7]杨丽娟, 杨曼君, 张阳.我国英语写作教学三种反馈方式的对比研究[J].外语教学, 2013, 34 (3) :63-67.

医学专业英语教学需求调查问卷 篇2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7-09-27 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尊敬的各位朋友:

感谢你在百忙之中仍然抽空关注大学医学专业英语的教学改革,认真回答本问卷中的问题。随着大学英语教学的不断改革和发展,大学基础英语教学会有很大的发展和进步,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利用英语进行交际和专业的学习。我们意识到大学专业英语教学(医学专业英语)课程的改革和建设我们未来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培养国际型创新人才的关键所在。为此我们组织此次面向全校教职员工和不同层次学生的医学英语专业教学需求调查。

大学医学专业外语和大学基础外语、专业课的外语教学方式(双语教学)三位一体共同构成大学外语教育的重要体系。它有着承前启后,使学生的英语学习从语言知识的学习向实际的语言在专业学习中的应用过程实现平稳的过渡。抓好了大学专业英语教学一方面有益于巩固学生在基础英语学习阶段所掌握的语言基本技能和交际策略,同时又通过英语和专业的结合,开拓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视野,学会利用英语了解和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学习技巧。为后期的专业课双语教学铺平语言之路。但是对于教什么,如何教、谁来教和教学标准是什么等相关的理论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在此我们希望得到你的看法和建议。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素有外语教学的历史传统,我们尤为欢迎退休的老教授们对我们到大学医 学英语教学的改革和课程建设提出你们的真知灼见。

对于下面的问题,请你采用单选(如年龄、性别等个人基本信息)或复选(语言需求及期待值等)。同是为了直接聆听你的看法每个部分我们还留有一道题请你坦述自己的看法和体会。欢迎老师和同学们对此发表自己的看法。

问卷完成后,请你在 4 月 10 日 前用电子邮件邮给徐育年老师(xuyunian@xyms.net)或将问卷投入湘雅外文信箱(老校区 74 号信箱)或直接交给新教学区前栋四楼 407 室范老师,湘雅医院教学办,湘雅附二医院教学办,湘雅附三医院教学办。再次感谢你的配合和对我们工作的支持。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教学办;外语学院第三(湘雅)大学英语教学分部

调查问卷

• 个人基本信息(单选项目)

• 我的年龄是 ① 20 岁以下 ② 21-30 岁 ③ 31-40 岁 ④ 41-50 岁 ⑤ 51-60 岁 ⑥ 61-70 岁 ⑦ 71 岁以上

• 我的性别为 ①女 ②男

• 我的身分是 ①学生(本科生、研究生)②医务工作者 ③教师 ④研究人员 ⑤管理人员 ⑥ 编辑及出版专业人士 ⑦其他()

• 我的工作单位是 ①高等学校 ②医疗机构 ③ 科研单位 ④新闻出版单位(含杂志社)⑤ 企业单位 ⑥ 行政管理机关 ⑦ 其他()

• 我的工作岗位是 ① 专业业务工作 ② 行政管理工作 ③ 研究策划工作 ④保障供给工作 ⑤ 学习中 ⑥其他工作岗位()

• 我的技术职称是(称谓)①初级()②中级()③副高)④正高()⑤未定 • 我的学历为 ①高中及其以下②专科 ③本科 ④本科(双学位)⑤硕士研究生 ⑥ 博士 ⑦未定

• 我最后教育毕业的时间为:(年)

• 我的英语水平自认为是 ①很好 ②较好 ③ 一般 ④较差 ⑤ 不行 ⑥不好说

• 请用几句话简单地描述自己的外语学习现状(学习英语的年限、听、说、读,写,译,是否有相应成果)

• 语言需求调查(复选项目)• 我应用医学专业英语的机会 ①我的专业②常常用到③用得比较多④用过 ⑤不常用⑥ 从未用过 ⑦ 不好说

• 如果有机会我希望能进修 ①英语学历课程 ② 一般英语口语技能 ③英语阅读技能④ 英汉语言翻译技能 ⑤一般英语写作技能 ⑥专业英语口语技能 ⑦专业英语阅读技能 ⑧专业英语写作技能 ⑨ 专业英语翻译技能 ⑩ 其他()

• 我认为从事本专业,外语水平应该达到①用不着外语 ② 有基础的外语单词认识能力 ③ 借助词典能看懂有关文章 ④有一定的听、写、读、说、译的能力 ⑤ 有较强的语言交际和应用能力⑥需要专业外语的能力 ⑦其他(请写出)

• 我认为,专业英语在本专业中的地位是 ①不重要②有一定作用③比较重要④重要 ⑤非常重要⑥ 至关重要 ⑦其他()

• 请你权衡下列语言技能在你专业研究(学习)中的重要程度(排序)

专业英语()阅读,()口语()写作()听力()论文写作及学术的国际交流 • 我认为本专业近期对外语的需求表现在 ①阅读专业文献(资料)② 流利交际(如双语教学等)③ 国际学术交往 ④ 在国外发表研究成果 ⑤ 其他()• 远期来看本专业对外语的需求应该是(请用几句话表达出来)。• 专业英语教学内容及模式的调查

• 我 ①从未学过 ②有过零星接触 ③学过一段时间 ④ 较为系统的学过⑤作为专业 学过专业英语学习

• 我对专业外语教学的评价是 ①浪费时间 ② 费时间但收效小 ③ 有必要但要改革④ 很重要并亟待加强 ⑤其他()

• 我以为专业外语教学在本科生期间应该

• 我以为专业英语教学的内容应该是突出 ① 实用性 ② 专业经典文献的教学③ 现代最新专业文献的教学 ④考虑医学学科总体,但注意相关学科的侧重点⑤强调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和语言应用的灵活性 ⑥ 体现网络语言的新颖性和传统文献经典性结合的内容 ⑦ 其他()• 我以为医学生专业英语能力培养的侧重点应该放在 ①口语交流 ②文献阅读 ③专业翻译 ④ 专业写作 ⑤综合语言能力和国际学术的交流 ⑥ 其他()

• 我以为专业英语教学的教学材料体裁应该是 ①经典医学文献选萃 ② 国外医学教科书选读 ③ 国外医学优秀期刊论文 ④ 互联网医学信息资源 ⑤ 医学英语的应用文体材料(如说明书、操作指南等)⑥医学国际交流有关声、像及文字资料⑦ 其他

• 我以为专业英语教学应该有①外语教师 ②专业课 程 老师③专业课程教师和外语教师配合承担

• 我以为专业英语教学的方式应该为

• 如果您希望进行双语专业教学(或临床查房等)你希望专业英语教学能为你解决①专业口语交流问题 ② 文献的阅读理解问题 ③ 英语资料文献的实际应用问题④ 课堂教学的听力理解问题 ⑤专业英语的写作和表达问题 ⑥其他()• 谈谈你对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和未来的看法

专门用途英语目标需求调查与分析 篇3

【摘 要】介绍专门用途英语目标需求分析方法,并采用该方法对焊接行业的专门用途英语目标需求进行调查与分析,得出结论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专门用途英语 目标需求 分析 焊接行业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1C-0143-02

高职学生入学时的英语水平较低,以某高职院校2012级学生为例,高考英语平均分仅为72.3238分,即仅占总分(150分)的48.2158%;90分以上的学生仅占20.9816%。换言之,全年级只有20.9816%的学生高考英语科成绩达到及格线。学生入学后多数专业的英语课时仅为96学时,少数专业能达到124学时。在这种情况下,鼓励学生参加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显然不实际。但尽管如此,学生并非不想学习英语。研究表明,大部分高职学生虽然在英语学习上没有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但学习目的很明确,即用于今后的工作;他们的学习主要是以工作为导向的。因而高职英语教学应当与他们的专业相结合,即引入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或进一步明确为职业英语(EOP)教学(职业英语为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分支)。为了给编写专门用途英语教材提供依据,本文依照专门用途英语需求分析的方法对专门用途英语(焊接专业)目标需求进行分析。

一、专门用途英语目标需求分析方法

哈钦森和沃特斯对专门用途英语和普通英语(GE)的性质的论述,笔者在《高职职业英语学习需求分析》一文已有介绍,为节省篇幅,本文不再赘述。哈钦森和沃特斯认为,进行专门用途英语目标情境分析应回答一系列问题:一是为什么需要这门语言——是为了上学、接受培训,还是为了工作、晋升、考试。二是如何使用这门语言——说、写、读情况如何;是电话交谈还是面谈;文章与语篇类型是学术文章、讲座、非正式对话、技术手册还是目录。三是内容领域是什么——医学、生物、建筑等等;水平如何,是工程师还是技术员。四是学习者将用语言与谁交流——语言母语者或非母语者;是专家、新手,或是学生等;关系是同事还客户,上司还是下属。五是语言使用的场所——是在办公室还是在车间,是单独交谈还是参加会议等等;在国内还是国外。六是何时使用语言——是随学随用还是以后才用;是经常还是很少使用;是少量使用还是大量使用。

二、采用专门用途英语目标需求分析方法对焊接行业专门用途英语目标需求进行调查与分析

2012年4月至7月,笔者以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形式就焊接专业的英语教学对焊接行业的从业人员中经常使用英语的部分人员进行定向调查,共访谈了20人,问卷调查10人。其中接受访谈的20人中有15人是焊接设备及用品的销售人员,5人为焊接企业管理人员;15人专科毕业,5人本科毕业;15人来自外资企业,5人来自大型国有控股企业。接受问卷调查的10人中工艺员2人,管理人员2人,无损检测员1人,销售人员3人,售后服务1人,其他1人;3人来自私营企业,2人来自港澳台资企业,5人来自外资企业;9人专科毕业,1人本科毕业。为了解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是否有学习英语的必要,访谈的内容主要是了解高职毕业生在工作中是有机会使用到英语、掌握英语各种或某种技能是否会给高职毕业生的职业生涯增加筹码。调查问卷的内容根据哈钦森和沃特斯的目标需求分析框架制作而成,同时根据需要增删一些内容,由“基本信息”、“对英语在工作岗位上的使用情况的描述”、“对英语语言技能在工作岗位上应用的描述”和“请就以下问题发表您的看法”及自由发挥等五个部分组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从业人员对高职生是否有必要学习英语发表看法,从业者如何使用这门语言、从业者用语言与谁交流、语言使用的场所以及调查对象对自身在校时英语学习的效果进行评价。调查问卷的变量赋值采用“权重”的方法,如“设用英语与您交流的人士的知识背景为100%,则A.专家/学者占( %)B.工人占( %) C.外行占( %)D.其他情况(%)”。问卷的发放与回收主要通过网络进行。

以下是调查结果。

一是关于高职学生是否有必要学习掌握英语技能。在所有的受访者中,来自国有控股企业的管理人员表示英语技能不是他们在录用高职毕业生时的必要条件,原因是公司里有英语本科毕业的专门翻译。而来自外资企业的15名受访者则表示高职生很有必要学习掌握英语技能。一位受访者表示,“不要以为毕业后出国的机会少,不想学好英语。其实现在发达地区使用英语的也非常之多,特别是合资和外资企业。”他进一步表示,“目前社会上只会英语的人很多,只会技术的人也很多,但是两者兼有比较少,而且这样的人才,社会上是急缺的。如果技术很好,再学好英文,毕业几年有工作经验后会前途无量”。另一位受访者则表示如果他能用英语直接与外籍专家交流,他的薪水就会高很多,原因是公司就不必从他的薪水中抽一部分来供养翻译。显然,大型国有控股企业因其人才齐全,高职毕业生很难有机会直接与外籍人士用英语交流;而在外资企业中,高职毕业生也可以借助英语大显身手。

二是从业人员如何与外籍人士有效交流。“在能力还没很强的时候配合关键词和手语画图来表达”,还可以“用手机来翻译关键词”。这种“关键词和手语图画”结合的方式能否实现有效沟通?答案是肯定的,原因很简单:如果不能实现有效沟通则交流无法进行。一名受访者的观点支持这种观点:“首先还是建立自信,不要怕读音不准和语法不正确。其实外国人只要你会英语就很喜欢和你交流,哪怕读音和语法不准确,能听得懂就行。毕竟语言只是一种交流工具。” 另一名受访者表示,“只要多练习在初中时所学的短句就足够日常所用。不要记高中和大学时学的那些很复杂的句式,很难懂,老外也从来不用。因为在工作中,说得直截了当是最有效率也是最简单的交流方式。”此访谈结果也许会出乎部分英语教师的意料:说出来的东西要语法没语法、要句子不成句子的,竟然也能实现有效沟通。另外,课堂上花费如此之多的时间来分析和训练的长句、复合句之类的,在工作交流中也竟然“从来不用”。由此可见教学内容确实应该有所改变了。

三是如何使用这门语言。该部分是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共有10个问题,分别调查各种语言技能的使用情况、交流途径、文章与篇章类型、句子使用情况等。在听说读写译等各种语言技能的使用上,调查对象认为,在实际工作交流中,68%是“口头交流”,29%是“书面交流”,另外10%是其他形式的交流(如绘图)。其中“说”的比重最大,占51%,其次是“听”34%,“中译英”11%,“英译中”23%,“读”和“写”几乎不用,仅分别为6%、3%。在交流途径上,涉及“听”的交流途径时,现场交流权重最大,占69%,听会议发言23%,电话沟通13%。“说”的交流途径与“听”相差无几:67%为现场交流,23%为会议发言,12.5%是电话沟通。在文章与语篇类型上,所阅读的资料60%为手册及说明书等技术文献,43%为工作往来邮件,23%为工作文件(如工艺卡等)。所写的资料63%是工作往来邮件,47%是工作文件(如工艺卡等),20%是工作报告。在翻译技能的使用方面,翻译最多的文档是说明书,占73%,其次是焊接工艺文件和规程,占40%,另外27.5%为手册;所翻译的材料中80%是英译中,26.7%是中译英。第四,关于句子长短的问题。在回答“关于语句使用情况的权重”时,调查对象认为40%属于“仅使用关键词或关键词组”,40%属于“使用短句”,仅有 15%属于“使用长句及复杂句”的情况。

四是学习者将用语言与谁交流。调查对象认为,与他们用英语交流的人当中,母语为英语的人仅占30.5%,母语不是英语的人多达69.5%;在人关系中,领导交流56.67%,同事40%,下属10%(只有一人表示与下属用英语交流),客户30%;专家/学者40% ,工人80%,外行28%,其他情况(外籍工程师、公司产品培训老师)25%。

五是关于内容领域和语言使用的场所。因本调查是针对焊接行业,故只设两个问题,用以了解用英语进行的交流是否与工作有关,是在工作现场的交流还是通过电子邮件等。调查结果是用英语进行的交流中73.75%“与工作有关”,52.5%“与工作无关”;15%“出现于现场工作交流”,53%“出现于工作往来邮件”,47.5%“出现于业余交流”,5%“出现于其他情况”。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分析专门用途英语(焊接专业)目标情景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第一,掌握英语技能对高职学生来说是必要的。第二,现实工作中的有效交流并非建立在语法和发音都正确的基础上,也很少用到复杂的句子和长句;肢体语言、实物等都可以帮助实现有效交流,关键是有自信,敢于开口说,能说出要表达的关键的东西如关键词即可以让对方理解。第三,在工作现场的交流中以口头交流为主,即主要使用的是听和说技能,读写译技能使用得不多,且内容主要与工作有关。第四,交流对象主要有领导、同事和客户;工人和专家(学者)。为此,笔者建议:第一,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强化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甚至可以取代普通英语教学。第二,高职英语教材的难度不宜太大,多用高频词和简短句,少用复杂句、长句等。第三,在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帮助学生克服羞怯心理,鼓励学生大胆说,不要太注重学生口语表达中的语法错误,更不发在学生表达过程中纠正学生不影响听者理解的“不标准”的发音。第四,在编写专门用途英语教材中应合理设置人物,使之最大限度包含现实工作交流中可能存在的人物关系。

【参考文献】

[1]郑瑾璇,宁春燕,叶克力.高职职业英语学习需求分析[J].广西教育,2013(6)

[2]张雪红.专门用途英语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一对上海三所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现状的调查[M/OL].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5-09-23

[3]Hutchinson & Waters,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特殊用途英语[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基金项目】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012年度院级科研立项(教研教改类)项目(【2012】JG006)

【作者简介】郑瑾璇(1966- ),女,壮族,广西凭祥人,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公共教学部讲师,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英语需求调查 篇4

上个世纪50 年代初, 对外经济贸易类大学相继在北京、上海、广州建立, 自此商务英语在中国缓缓发展延伸。改革开放后, 社会对商务英语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 为满足市场需求及自身的就业率, 越来越多的院校开设了商务英语课程 (何雪莲2012) 。商务英语便进入了一个稳固扎根及全面发展的时期。社会对于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 然而各院校培养的商务类毕业生却难以胜任企业的工作要求。因此, 本研究将通过对用人单位的调查分析, 了解浙江地区对商务英语人才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需求, 以期为各院校制订符合本地区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体系提供依据。

一、研究设计

(一) 问卷调查设计

本次问卷调查是需要了解市场所需求的商务英语人才, 为培养出更加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提供改进依据, 通过他们工作后的实际反馈, 了解如今市场对于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真正需求。调查问卷由本课题组全部成员集体设计完成, 以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国际商务英语研究会的相关调查问卷为基础。问卷分为四大部分, 总共有20 个小题, 第一部分是调查者的基本职业情况;第二部分是关于现有商务英语人才的知识结构;第三部分是关于市场对于商务英语人才的实际需求;第四部分是调查者对商务英语学科安排所提出的建设性建议。

(二) 样本取样

本次调研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方式。调查时间为2015 年7 月至9 月, 调查对象主要是浙江地区与商务英语相关的部分企业单位。调查期间共发放问卷200 份, 回收172 份, 其中有效问卷164份。调查的单位总共有24 家, 其中10 家是民营企业, 2 家为国有企业, 2 家为中外合资企业, 1 家外商独资企业, 其他占9 家。调查以企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为对象, 其中受调查的164 人中销售员占52.17%, 公司管理人员占13.04%, 报关员占8.70%, 其他的大约占27%。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 商务英语人才知识结构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根据调查结果分析, 如表1 所示, 在求职成功因素方面, 大约70%的调查对象对口语交流能力、国际贸易知识、应变能力基本满意, 而函电写作能力被给予更高的肯定。大约70%的企业对国际金融知识、市场营销能力、国际投资与合作知识、实践能力、工作适应性基本满意。其中有一项是对用人单位最注重的毕业生知识技能的调查, 结果得出:用人单位认为实践能力最为重要, 其次是英语语言技能, 而对于商务专业知识相对来说不是很注重。对于学校知识是否满足工作需要, 从表2 来看, 57%的企业认为基本能满足工作中的实际需求, 但也有34%的企业认为目前毕业生不太能满足工作需要。在英语知识和商务知识比较中, 超过一半的企业认为两者一样重要。企业认为, 英语口语交流能力需要提升的占19%, 综合素质及实践能力占有21%, 而函电写作能力只有3%。

以上数据表明, 现有的商务英语人才知识结构欠完善。一方面反映出在现有的院校培养商务英语人才的体制中, 各院校更注重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而轻视口语交际能力及技巧的培养;另一方面认可了商务英语毕业生的函电写作能力和基本的商务知识。多数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口语交流能力、国际贸易知识、应变能力等只达到基本满意。所以, 为满足社会发展需要, 符合用人单位较高的要求, 在大学学习期间, 各院校应注重以上知识及技能的积累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而综合素质应包括工作应变能力和适应性、团队合作精神、职业素养、创新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等 (何雪莲2012) 。各单位认为实践能力相对较重要, 其次是英语语言技能, 而在校大学生缺少实践经验及英语语言技能, 学校较少提供参与实训项目的机会。同时, 以上数据表明了用人单位肯定了“商务垣英语”人才培养模式, 这也给各院校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启示。

(二) 商务英语人才知识结构的发展趋势

有关用人单位对商务英语人才的期望, 根据调查结果可得出:结论一, 超过70%的被调查者认为毕业生工作的应变能力有待提高;将近65%的被调查者期望实践能力也能有所提高。因此, 用人单位对商务英语人才的综合素质比较看重。然而, 目前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还未能达到企业的要求, 希望各个院校和学生在这一方面多加留心。结论二, 超过78%的受访者认为英语口语交流能力应得到更专业化的学习和训练。在日常的商务交际中, 口语是十分普遍和非常重要的沟通工具。因此, 对于口语交际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虽然不同类型的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口语交际能力的要求不尽相同, 但将近四分之三的调查者认为英语口语交际这项技能还应更专业一点。结论三, 在用人单位对学生毕业时应持证书的要求方面, 调查者普遍认为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 专业英语四、八级证书比较重要, 对于普通话证书要求最低, 而外贸单证、计算机二级证书、剑桥商务英语中高级证书相对较重要。

三、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

培养新型商务英语人才应以全球商务为背景, 积极满足国际商务交流的实际需求, 把和市场接轨作为指标, 而不是虚构作假。第一, 商务英语专业应当迎合地方经济特色, 符合地域性的市场需求 (何雪莲2012) 。第二, 根据院校的办学特色和理念, 以及地域性经济对外语专业的毕业生所要求的知识结构, 选择契合院校长久性发展, 同时适应地方性经济发展需求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以宏观角度来看待此次调查问卷的结果, 可以得出, 目前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体系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专业知识盲区, 需要正确地处理语言和商务的相对对等比例, 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的相对分配比例,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对分配比例, 以及毕业生在学校应掌握的知识与市场的实际需求之间的关系。

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 其中部分课程知识在实际外贸工作中涉及较广, 如商务英语听说、综合英语、外贸函电写作、现代办公设备与办公软件、进出口贸易操作 (丁怡、于敏2010) 。在实训项目中, 一些课程对于职场实际要求十分重要, 如国际贸易模拟实训、商务沟通实训和外贸函电与单证实训等。根据调查结果, 人才类型及培养方向应根据市场需求做出相对应的调整, 应以用人单位紧缺人才为培养对象, 善于与用人单位沟通交换意见, 及时了解市场变化及需求。21 世纪初的国内商务英语课程主要还是采用“英语+ 商务知识”的模式:在原有的英语专业课程中拼加少量的商务课程。学生在这种模式培养下不仅对商务知识模棱两可, 而且还可能会影响英语专业知识的积累, 最重要的是, 与其他毕业生相比没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因此, 新型的商务英语课程体系应涵括更有竞争力的课程, 并相对应地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第一, 应适当修改专业核心课程内容。例如, 英语阅读可改为外贸英语函电阅读;英语视听说改为商务实操交流。

第二, 应根据自身办学特色及市场需求开设商务课程。例如, 国际贸易、国际谈判等, 能开设商学导论则最好。

第三, 应在理论教学中加大实训比例。学校应努力与外企合作, 让学生到外企亲身体验商务活动, 还可邀请企业人员做相关讲座。

第四, 可删除没有实用性的课程, 或者可以将没有商务英语特色进行合并压缩或改为选修课, 将一些新颖的、与社会相接轨的课程填补上。例如, 把英国文学与美国文学合并为一门英美文学。

第五, 各高校应提倡商务英语专业的学习者有针对性地自我提升, 培养其创造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及时提供市场人才需求变化的信息, 辅助学生有目的地调整学习计划。

结束语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 市场需要综合性实用人才, 商务英语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坚持语言与商务、知识与技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体现实践、实用的特点。这次调查对地方院校在建设商务英语专业时制订课程体系、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安排教学计划、确定教学模式等都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有利于提高教学成效, 培养出真正满足浙江地区需要的“商务+英语”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丁怡, 于敏.2010.基于市场需求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一项对广州地区商务英语人才需求的调查[J].科教文汇 (中旬刊) , (6) .

英语专业就业方向和需求调查报告 篇5

一、调查目的

为了体现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了解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求职意向,择业观以及择业状况,以便更好地改进我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二、主要内容

1、调查对象:IBM公司

2、调查方式:问卷方式

3、问卷编排:五道问答题

4、问卷内容

一:贵公司在招聘时,主要注重应聘者的哪些技能、素养、和能力?

二:贵公司的岗前培训科目?

三:贵公司的薪资水平?

四:最近国家下发相关文件 将在未来几年减少英语所占的中高考分值比重,传言2017年高考取消英语,这种趋势对于现在学习外语专业的大学生有着怎样的影响呢?

五:瑞士软件(大连)有限责任公司

1.主要注重哪些能力?

2.岗前培训科目?

3.所需人员主要从事工作?

4.薪资水平?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通过问卷的问题一我们可以看出IBM公司在招聘时不仅仅注重某个方面,而是注重全方面的人才,比如:专业技能,语言技能,以及代表自身软实力的综合能力。

2、通过问题二可以看出大型公司都特别注重岗前的培训,不仅内容全面并且符合实际。

3、通过问题三、四可以看出英语在工作中以及经济交往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英语不可取缔,英语人才也必不可少。

4、通过问题四可以看出英语专业大学生需要具备的不仅仅是把本专业学好学精,要想成为全才,还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需要了解社会的发展趋势,不断提升自我。

四、总体状况

在这个人才济济的时代,各个公司和单位对招聘的要求也都有提高,对英语人才的需求也并不少。当然,英语专业的大学生资源也很丰富。

五、调查建议

1、就业遵循四字原则:降低要求、量力而行;不挑不捡、基层做起;认真准备、积极面试;不求最好、但求适合

2、要遵循就业方向多元化。

3、要有良好的心态。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持一种积极的态度。

4、“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要想做百花丛中的牡丹,必须掌握多方面的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注意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

六、总结

英语需求调查 篇6

【摘要】非英语专业学生如果在英语技能方面有特长,不但有利于学生自身今后的就业、学习或深造,也有助于地方高校本身在新形势下的转型和升级。本文以某地方院校商科学生为例,对他们在英语学习方面的需求将行了调查和研究。

【关键词】需求分析 商科类专业 英语学习

College English is one of the compulsory courses for non-English Majors. It will become a useful weapon for them if they can master one or more skills of the language. However, many college students complain that they are not satisfied with the current English syllabus designed for them. So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ir learning desire of the business majors.

1. Literature Review

The study on the literature shows that there are various definitions and classifications of needs because the researchers' perspectives, research backgrounds and research methodologies are different and the criteria for classifying needs are not the same. Widdowson believes that “needs” refers to the knowledge or ability the learners have to master in their present study or future work, in other words, it is the ability learners should master at the end of a language course; besides, it is the societys requirement and expectation for a language course; lastly, it also refers to “lacks” which means the knowledge the learners are lack of. Different from this kind of definition, the process directed researchers focus on the learners.

2. Research Design

1)Objectives of the survey

This research tries to get a clear view of the situation of business class professional students English learning needs. And this paper try to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to know several aspects as followed:

First is the interests of business class professional students in college English learning; second their motivation in college English learning; the third point is whether business class students was satisfied with the college English course or not.

2)Subjects of the survey

The subjects surveyed are freshman and sophomore majoring in business. College English course is a compulsory subject for them. Their ages are from 18 to 21. The ratio of man and woman is 2:8. The author sent out 200 questionnaires altogether, and collected 186 pieces of valid questionnaire back.

3)Date Analysis

For the question: “If you passed the CET 4, what would you want to learning in your follow-up courses?”, the answers are shown in the following chart: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we can easily see that 52.15% students express their willingness to learn subsequent courses, which means we need to think about the reform in making syllabus.

As for the three favorite courses they would like to learn as their subsequent courses of the College English, 60.2% choose Business English, 54.3% choose courses related with spoken English and more than 40% students choose courses related with translation or interpretation.

Moreover, most students support the idea of hierarch teaching due to their different levels in English. And one main reason is that they think this is more suitable for them to keep up with the procedure of teaching and more convenient to communicate with their teachers.

3. Conclusion

By doing the survey, we get to know the real needs of the students of business majors. And it is essential for the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and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to think highly of their needs in learning English and reform the current syllabus to meet their needs.

References:

[1]Cohen,L.,Manion,L.& Morrison,K.Research Methods in Education[M].London:Routledge,2000.

[2]Songhori,M.H,Introduction to needs analysis.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World.Available online at www.esp-world.info.2008.

[3]Tiedao,Zhang,Needs analysis and program planning in adult education.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ducation.Springer Netherlands,2014.

[4]黄红安,文卫平.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学习动机组成因素的实证研究[J].国外外语教学,2005,3:30-38.

作者简介:

俞思霞(1993- ),湖州师范学院20120532班学生。

英语需求调查 篇7

调查设计

调查问卷及其访谈问题的设计设计需求调查问卷及其访谈问题的首要任务是明确需求所包括的内容。对这个问题, 目前占主导地位的是由英国的哈钦森和沃特斯 (Hutchinson&Waters) 所提出的观点。他们将需求分为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两大类。束定芳在英国的哈钦森和沃特斯 (Hutchinson&Waters) 需求理论的基础上, 把需求的内容进一步外延, 分为社会需求和学生个人需求。其中, 学生个人需求分为学习者的主观信息和客观信息。主观信息包括学习者对课程时间的长度、强度、学习目标及教学方法等需求。客观信息主要指与学习者外语学习经历相关的信息, 如外语水平、教育背景等。我们认为, 束定芳的分类比较符合我国当前英语教育的实际情况。我们以此为基础, 设计了一份学习者个人学习需求调查问卷和一份访谈提纲。问卷共有15个问题, 主要调查学生在以下6个方面的需求, 即学习动机、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课外学习、课程设计及教材。访谈问题也是围绕6个方面的需求而设计的, 共有6个问题。

调查对象本调查的对象为某职业技术学院2006级商务英语专业两个自然班的学生, 共91人。这些学生都已修过与《商务英语》课程相关的其他课程, 如《商务英语口语》、《商务英语阅读》、《外贸函电》等, 对商务英语有一定的了解。由于调查对象的客观信息相类似, 我们不把客观信息包括在此次的调查内容里。

调查步骤调查从学生集中填写调查问卷开始。教师在学生填写问卷前, 对每一问题均作了详细的解释, 确保学生能够认真地按照各自的实际情况作答。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91份, 回收85份, 有效答卷85份。访谈安排在学生填写调查问卷之后的一个星期进行, 目的在于给学生一个缓冲期, 以便在访谈中能够更加客观地反映其自身的学习需求和解释原因。访谈在一天之内完成, 访谈对象从接受问卷调查的91位学生中按学号随机抽取, 总共20位学生。每个学生的访谈时间在15分钟左右。在访谈时, 我们对学生的谈话内容都作了详细的记录。

讨论

学习动机这一部分有两个问题:问题一, 你认为《商务英语》课程对你的专业学习非常有用;问题二, 你认为学习《商务英语》课程有利于…… (多选) 。问题一的调查结果显示, 大部分学生对《商务英语》课程持积极态度。选择“完全同意”和“同意”的学生人数比例达到了64.71%。主要原因在于本课程与学生的专业密切相关。不过, 我们也看到, 有一部分学生 (占35.29%) 持中立的态度。究其原因, 我们认为, 一方面, 有些学生仍然在学习上存有畏难情绪, 在访谈中, 就有学生提到:“商务英语词汇及术语又多、又难记, 不知道怎么学, 也不知道学了有没有用。”另一方面, 有些学生对自己将来想要从事的职业仍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 从访谈中有些学生直言对本专业与将来职业的联系“不了解”和“了解少”的回答可见一斑。访谈给我们一点启示, 即教师有必要把课程教学与学生将来可能的职业联系起来,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从问题二的调查结果来看, 排在前三位的是“了解商务知识”、“未来工作需要”及“提高英语水平”。选择这三项的学生人数比例超过70%。而从接受访谈的学生的反映来看, 70%的学生表示对《商务英语》课程“感兴趣”;当被问及感兴趣的原因时, 学生的回答基本上集中在“对将来的工作有用”, “可以了解商务知识”等方面。他们希望通过本课程来增加对商务知识的了解, 也希望课程能够具有实用性。这些都为教师在设计课程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课程内容这一部分包括两个问题:问题三, 你最希望从《商务英语》课程中提高哪方面的商务英语语言技能 (多选) ;问题四, 你最希望从《商务英语》课程中提高哪方面的商务知识及技能 (多选) 。从问题三的调查结果来看, 绝大部分学生 (占91.76%) 希望通过《商务英语》课程提高自己的口语水平, 而阅读和写作则并未受到学生的足够重视, 选择这两项的学生比例只有42.35%和55.29%。而从问题四显示的数据来看, 居前两位的是商务谈判和国际贸易, 选择这两项的学生人数比例分别为81.18%和74.12%。另外, 从访谈中得到的数据来看, 大多数的学生 (占75%) 表达了想通过该课程进一步提高口语水平的意愿;超过50%的学生提到了商务谈判。口语受到学生青睐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学生信心不足。从访谈中我们发现, 不少学生都提到“对一些商务话题不知从何讲起及讲什么”, “缺乏与外国人直接打交道的经验, 觉得很难开口”。二是学生缺乏实际工作经验, 未能充分认识阅读和写作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应该说, 阅读与写作也是对外交流的主要方式。比如, 浏览外商网站, 通过电子邮件与外商建立联系等。即使是公司内部交流, 也是以阅读和撰写电子邮件居多。因此, 一方面, 学生有提高口语能力的要求, 在设计课程的时候要引起重视;另一方面, 不能因为学生不注重阅读和写作而放松要求。相反, 在课程学习过程中, 应该加强对学生阅读和写作技能的训练。在商务知识技能方面, 商务谈判受到学生的青睐, 这说明, 一方面, 与学生渴望提高口语水平有关, 另一方面, 可能与学生对商务谈判活动比较陌生有关。另外, 由于这批学生的专业方向是外贸, 因此, 选择提高国际贸易技能的比例较高, 也属正常。除此之外, 选择其他选项的学生人数比例也不在少数, 这说明学生对商务知识技能有较大的兴趣。在设计课程教学时, 教师有必要考虑如何把各方面的商务知识与技能融合在一起, 使学生接受起来更容易。

教学方法这一部分包括两个问题:问题五, 你最喜欢哪一种课堂学习方式;问题六, 你最喜欢的课堂活动是…… (多选) 。问题五的调查数据表明, 比较多的学生 (占36.47%) 选择了教师讲解。而从问题六我们可以看到, 学生最喜欢的课堂活动前三位依次为:情境模拟 (占78.82%) , 角色扮演 (占58.82%) , 游戏 (占51.76%) 。从访谈得到的信息来看, 更多的学生选择了分组学习;至于课堂活动, 大部分接受访谈的学生 (17位) 都偏向于喜欢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问题五的数据使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难道学生真的喜欢“满堂灌”的学习方式吗?从访谈中, 我们了解到了学生的真实想法。主要是因为学生对分组的方式不满意。有学生在访谈中提到:“课堂分组时, 总是按座位把坐在一起的几个学生分为一组, 学生间彼此太熟悉了, 缺乏新鲜感”;也有学生提到:“分组学习时, 有些同学由于各自的原因, 并不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总是那么几个同学在唱主角”。学生的建议为我们的课程设计提供了很有益的参考。在课堂分组时,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水平进行分组, 这样, 才有可能充分发挥分组学习的效果。从课堂活动来看, 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是《商务英语》课程常用的两种教学手段。这两种课堂活动有利于增强学生运用英语进行真实的商务沟通的能力。从学生的选择来看, 他们对此还是有一定认识的。但是, 学生对分组讨论和口头报告这两种课堂活动并没有显示出比较浓厚的兴趣。一方面, 这两种活动对学生的口语水平要求较高, 但由于部分学生对自己口语水平信心不足, 对这两种活动会产生心理焦虑;另一方面, 在访谈中, 我们也了解到, 学生认为教师在进行这两项活动时, 给予的帮助和指导较少, 使得学生“不知道从何说起, 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因此, 教师在组织这种类型的活动时, 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指导。必要时, 可加入到学生的讨论中去, 引导学生发言。

课外学习这一部分包括四个问题:问题七, 你最喜欢的课外学习《商务英语》的方式是…… (多选) ;问题八, 你最喜欢参加的与商务英语学习有关的课外活动是…… (多选) ;问题九, 你认为课外自学是否有利于《商务英语》课程的学习;问题十, 你认为网络是否有利于《商务英语》课程的学习。从问题七和问题八的调查数据上看, 学生喜欢的课外学习方式和活动主要还是以实践为主。选择与英语国家人士交流 (占74.12%) 、模拟实训 (占68.24%) 以及实习 (占57.65%) 这三个选项的人数比例明显高于其他选项。问题九和问题十的调查数据表明, 学生普遍认为课外学习和网络对《商务英语》课程的学习有帮助。从访谈的数据来看, 几乎所有学生 (19位) 都认同课外学习的作用, 而且, 80%的学生都是以阅读课外书为主进行自学。没有人提到要与英语国家人士交流。在这里, 我们可以发现调查数据与访谈数据存在一定的偏差:访谈中没有学生提到通过与英语国家人士交流来提高英语水平。我们认为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方面, 学生很难自己找到这样的交流对象, 另一方面, 当前的高职院校为学生提供这样的学习环境也有难度。但既然学生有这方面的需求, 我们也应该以此作为努力的目标。另外, 我们认为,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 有必要强调网络对课程学习的辅助作用。这是因为学生有这方面的需求, 而且网络对现代教学有着巨大的影响, 必须给予足够重视。

课程设计这一部分包括三个问题:问题十一, 你认为《商务英语》课程是否只需培养商务英语语言技能;问题十二, 你认为《商务英语》课程是否应该讲授商务方面的知识;问题十三, 你认为《商务英语》课程是否应该以培训考证为主。从问题十一的调查数据来看, 学生对此问题持中立态度的居多, 达到57.65%, 而持反对意见的则多达34.22%;问题十二则表明, 大部分的学生 (占71.76%) 还是赞成《商务英语》课程应该讲授商务知识。而从问题十三中我们可以看出, 选择同意的学生只占全体学生人数的12.94%。从接受访谈的学生的反映来看, 有18位学生认为课程设置应该以“语言+商务”为主。综合调查结果和访谈数据来看, 我们发现, 学生虽然有考证的需要, 但是, 他们对把考试培训作为课程重点这样的设置还是不大接受。他们更希望通过课程提高自己的英语语言能力水平以及多了解一些商务知识, 而不是应试技巧。

教材这一部分包括两个问题:问题十四, 你认为BEC教材是否是适合《商务英语》课程的教材;问题十五, 你希望教师如何利用教材。从问题十四可以看出, 学生还是比较倾向于在《商务英语》课程中使用BEC教材的, 支持的学生比例超过了50%;问题十五的调查数据则显示, 更多的学生希望教师能够补充课外知识, 这一比例达到了55.29%。从访谈得到的数据来看, 绝大部分学生 (占95%) 都认为教材可以自学, 希望教师能够多补充一点教材外的内容。可以看出, 学生在教材使用上意见趋于一致, 基本上都认为教材适合自学。因此, 教师在授课时没必要把过多的时间花在教材上, 而是应该适当补充必要的商务知识。

建议

学生的需求和意见为《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学设计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参考。通过对学生需求的分析, 我们认为,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 应该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课程必须具有实用性从学生的学习动机来看, 学生更希望课程能够有利于自己以后的工作, 有利于提高英语水平及增加商务知识。因此, 课程设计必须坚持以实用为指导, 重视培养学生在将来工作岗位上运用语言的能力, 避免使课程沦为理论和语言知识的讲解课。

课程设置应强调商务与语言相结合既要注重语言能力的锻炼, 又不能忽略商务知识技能的传授。在语言方面, 以口语锻炼为主, 但也必须强调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培养;而在商务知识技能方面, 虽然学生比较偏向于商务谈判和国际贸易方面的内容, 但这两者并不是商务知识技能的全部内容, 应该精选有代表性的教学内容, 并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教学应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并重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商务英语》是一门非常强调实际运用的课程。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创造模拟情境, 让学生在情境中熟悉语言的运用, 并使学生对相应的商务情境有一定的认识。还可集中采用模拟实训的方式, 把几方面的商务知识结合在一起, 锻炼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在课堂教学之外, 教师还应该为学生的课外自学提供充分的指导。建设课程网站应该是最佳解决方案。教师可以把一些适合学生水平的学习资料放在网上, 并要求学生登录网站进行自学。另外, 在网站上还可设立论坛, 方便师生交流。

有机地编排教材内容教师不必拘泥于教材中的章节, 应该仔细研究教材, 抓住其中的重点章节, 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机的编排, 并结合学生将来就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 适当补充教材外知识, 使教材内外的内容系统化。

结语

此次需求调查是我们课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我们进行课程设计的一次有益尝试。一方面, 它使我们了解到了学生对课程的真正需求, 另一方面, 也为我们的课程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当然, 由于这是我们第一次进行这方面的调查, 在问卷和访谈的设计上不免存在一些缺陷;另外, 在调查和访谈进行过程中, 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如有些学生碍于教师的面子, 没有说出真心话, 有些学生没有认真对待调查和访谈, 随便填写问卷或回答访谈问题等, 这些都会对调查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此外, 正如束定芳所指出的:“在课程进行的过程中, 应该经常进行需求分析, 以便及时地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一次需求调查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 必须对学习该课程的每一届新生进行需求调查, 并不断根据调查结果改进课程教学, 使之真正符合学生的需要。

参考文献

[1]Ellis, M.&Johnson, C.Teaching Business English[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2]Hutchinson, T.&Waters, A.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3]Posner, G.Course Design:A Guide to Curriculum Development for Teachers (4th ed.) [M].Boston:Allyn&Bacon, 1994.

[4]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英语需求调查 篇8

1 学生英语听力现状调查及分析

1.1 调查方法

本次采用问卷的方式对116名一年级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进行了抽样调查, 其中理工科学生61名, 文科学生55名。这些学生在校学习了将近7个月, 其中60名学生已参加2009年12月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39名通过, 调查在课堂上随堂进行。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16份, 回收有效问卷110份, 回收率为94.8%。问卷共24题, 其中包括单选题12题和多选题12题。问题分为听力水平自我评价、听力课程及教材评价、听力学习策略和听力课程要求及期望四个方面。

1.2 调查结果及分析

(1) 听力水平自我评价

这部分调查的问题包括:1) 你认为你目前的英语听力处于何种水平?2) 你觉得英语四级的听力 (以2009年6月真题为例) 难度如何?3) 你认为VOA慢速英语节目, 如新闻、科学报导、历史故事等的难度如何?4) 你认为阻碍你英语水平提高的最大原因是什么? (可多选) 5) 在听力课上你的注意力可以集中多久?

在进行听力水平自我评价之前, 笔者先播放了2009年6月的四级真题听力及一段主题为“movie”的VOA慢速英语, 每段音频时长5分钟。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2.9%的学生认为自己英文水平较好, 70.4%的学生认为自身听力水平处于中等水平, 没有人认为自己听力达到优秀水平。由此可见, 大部分学生对自身听力水平现状不满意。问题2中有45.5%的学生认为2009年6月真题较难, 43.6%的学生认为难度一般, 仅有10.9%的学生认为比较简单, 这也印证了部分学生目前的听力水平并未达到大纲要求。由问题3可见, 近34%的学生认为VOA慢速英语有一定难度, 这与他们平时很少接触新闻英语有很大的关系。在调查阻碍英语水平提高最主要原因时, 分别有47.2%和60%的学生选择了听力和口语, 这表明听、说能力依旧是学生心目中阻碍自身英语水平的最大瓶颈之一。然而值得注意的是, 词汇量依然被学生认为是学习英语最大的障碍 (76.4%) 。在问题5中, 只有5%的学生选择了能够在课堂上保持40分钟以上的专注度, 12%的同学承认无法好好集中注意力, 这也是导致目前大部分课堂听力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

(2) 听力课程及教材评价

第二部分共有四个问题:6) 你认为目前听力课的教学效果如何?7) 你觉得目前听说教材的难易度如何?8) 你觉得该教材的趣味性如何?9) 你希望老师在英语听力课上使用怎样的听力教材? (可多选)

57.1%的学生对目前的听力课程的教学效果满意度一般, 仅有30%左右的学生感觉满意, 另有12.5%的学生感觉不满意, 说明学生对目前整体的听力教学效果评价一般。目前笔者所在学校大一采用的听力教材是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第一、二册。本教材各部分视听材料的选择以短小精悍为主, 注重内容的真实性、实用性与趣味性。虽然学生普遍认为此教材难度适中 (63.6%) , 但是有38.6%的学生认为教材枯燥, 更希望用多样化的听力教材来提高自身听力水平, 超过半数的同学选择了电影 (89.1%) 和英语新闻 (56.4%) 作为英语课听力教材的补充。可见学生渴望通过更直观、地道、大信息量的听力素材来提高听力水平。

2 听力学习策略

第三部分问题包括:10) 你平时是否经常练习听力?11) 你平时课下经常听什么样的英语材料? (可多选) 12) 你觉得英语学习中最重要的技能是什么? (可多选) 13) 你觉得对听力提高影响最大的是什么? (可多选) 14) 你认为英语听力课的侧重点应该是? (可多选) 15) 你觉得提高英语听力最好通过什么方式? (可多选)

在关于听力学习习惯的调查中, 高达77.8%的学生承认自己在课下只是偶尔练习听力, 甚至有9.3%的学生选择从不练习, 并且在英语材料的选择上, 更多局限于电影 (69.1%) 、歌曲 (69.1%) 等娱乐性较强的听力材料。从专业角度而言, 这些材料更适合作为泛听材料, 而适合精听的英语新闻只有20%的学生选择。这说明非英语专业学生在听力自主学习过程中, 由于缺乏教师科学、合理的系统引导, 在学习时间、学习效率上都不尽人意。而与问题10、11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尽管学生在课下很少练习听力, 但依旧有47.3%的学生认为听力是最重要的英语技能。而从问题13、14可见, 80%的学生认为经常练习对听力提高影响最大。词汇学习在学生心目中也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有高达78.2%的学生认为词汇量对听力提高影响最大, 听力课的侧重应以增加词汇量为主 (61.8%) , 这也符合问题4中, 学生普遍认为词汇量是英语学习的最大障碍。由此可见, 学生在努力提高自身听力水平的过程中, 并不注重听力材料的选择 (14.5%) , 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 因为让学生在浩瀚的英语听力材料中, 选择一种既适合自己目前听力水平, 又能增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材料并非易事, 选择不好, 反而是事倍功半。从问题15可见, 大部分学生认为经常看英语原版电影 (76.4%) 和与老外交谈 (65.5%) 是提高听力最好的方法, 说明学生从主观上认为持续的语言输入与沟通对听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 听力课程需求及期望

这部分共有六个问题, 分别是:16) 需求及期望你对英语听力感兴趣程度如何?17) 你最希望提高的英语技能是什么? (可多选) 18) 你认为自己学习英语最大的动机是什么?19) 你认为比较合理的听力课是一周几节?20) 你认为比较合理的听力班级人数是多少人?21) 你最喜欢的英语听力课程教学形式是什么?

调查结果显示, 49.1%的学生对英语听力比较感兴趣, 听说能力依旧是他们最渴望提高的英语技能, 而他们的动机大部分是“为了找个好工作” (60.3%) 。可见, 目前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多为“工具性动机”, 而出于个人兴趣持“融入性动机”仅占了11.5%。

目前笔者所在学校的大一学生均为60-75人的大班授课, 一周4节听力课。选择15-20人和21-40人的学生分别占42.6%和46.3%, 相差不大, 说明学生对目前的大班设置不满意。语言学习需要大量的实践和操练。班级人数过多就限制了学生在课堂上与老师、同学交流的机会。这也给英语教师很大的启示, 即在日常教学中, 教师应如何合理的配置听与说的时间, 以达到最佳平衡;如何采用科学的、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形式以求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4 启发与建议

通过本次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听力需求的调查, 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启示:1)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专注力。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 合理安排听力材料和上课形式, 了解学生的有效注意力时间, 给予高效优质的输入。同时注重劳逸结合, 并在教学过程多做鼓励性的反馈, 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 在听力教学中, 教师要注重“授之以渔”, 帮助学生摒弃不科学的听力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科学分配时间, 以提高学习效率。3) 创造良好的英语自主学习环境, 向学生推荐或提供符合他们兴趣的影音材料, 积极开辟第二课堂, 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

总而言之, 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和个别差异, 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摘要:如何提高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一直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 对116名非英语专业学生就英语听力水平的自我评价和对听力提高的内在需求等各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了解和分析, 并总结了非英语专业听力教学的总体现状和所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学生需求,大学英语,听力教学

参考文献

关于大学英语学习者学习需求的调查 篇9

一、需求分析理论

需求是人体对内外环境客观要求的反映, 属于人体的一种缺失状态, 表现为个体的主观状态和个性倾向性[1]。需求分析是指系统地收集、分析所需的主客观信息, 以确定能够满足学习者需求的课程目标的活动[2]。它主要通过内省、访谈、观察和问卷等手段对需求进行研究。

需求分析是课程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是教师组织教学、使用教材、决定教学方法、评估教学结果的依据[3], 也是使教学适应社会及时代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环节[4]。通过需求分析可以确定学生的学习目的及需要、学习计划、学习优缺点等, 便于确定教学计划、布置作业、调整课程安排, 以满足学生的要求并改进教学。

在我国, 许多学者都探讨过大学英语学习者的需求问题。如王斌华[5]、张雅萍[6]、赵庆红[7]等, 他们的研究成果都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实证基础。

二、问题的提出

笔者所在高校根据学生的高考英语成绩对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进行分级教学, 此分班一直持续到二年级大学英语学习结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 同一个教学班中, 一部分学习者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而另一部分学习者却没有。在这种情况下, 两个不同水平的学习者在学习需求上是否存在差异?是否有必要根据四级考试成绩重新分班?这是本研究试图解决的问题。

三、研究过程及结果分析

本研究以笔者所在高校2010级非英语专业本科生为调查对象。随机抽取数学信息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政治行政学院及生命科学学院共五个班的同学参与问卷调查。

(一) 调查工具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的方式进行。参照国内外相关研究, 结合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及本校的具体情况, 由笔者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 确定访谈内容。问卷调查表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个人的基本情况、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对教材使用情况的看法、对课程设置的看法及对教师和教学方法的看法。

(二) 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209份, 收回有效问卷184份。其中, 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学生有效问卷共91份, 未通过大学英语四级测试的学生有效问卷共93份。通过对问卷进行整理, 得到以下数据。

1. 关于学习动机。

(注:A指通过四级考试的学习者, B指未通过四级考试的学习者。以下各表同1)

关于学习动机的题目为多项选择。由表1可以看出, 通过四级考试的学习者中有58.2%的人认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他们学习英语的动机, 而未通过的学习者中69.9%人的是“为了通过英语等级考试”而学习英语。可见, 通过四级考试的学习者学习动机更长远, 而未通过的学习者则更重视短期目标。

2. 关于教材的看法。

在此项调查中, 两者并未出现明显差异:通过四级考试的学习者中68.1%的人对教材基本满意, 25.3%的人不满意, 6.6%的人满意。而未通过的学习者中63.4%的人对教材基本满意, 29%的人不满意, 7.6%的人满意。其不满意的原因基本相同:现行教材练习题太多, 任务重, 完成作业占据了太多时间, 觉得枯燥乏味;现行教材与他们的生活缺乏联系, 选取的文章有些过时。可见, 在课后练习题的处理上,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筛选, 分出详略, 因材施教。此外, 教师还应该适量增加一些与时俱进, 贴近大学生生活且难度适宜的文章供学生阅读, 以激发其学习热情。

3. 关于学习方法。

从表2可以看出, 两个层次的学习者中都有相当多的人根本没有制订过学习计划, 而能够基本按照计划进行英语学习的人也很少 (A:13.2%, B:4.3%) ;而“制订了学习计划却不能实施”的学生却高达70%左右。可见, 大学生的意志力、自控力还比较弱, 急需教师给以更多的监督。因此, 英语教师应该加大对大学生的监管力度。一方面, 指导学生制订适合自身情况的学习计划, 另一方面, 定期对学习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在学习时间的安排上, 在未通过四级考试的学习者中, 39.8%的人课外几乎没有学习英语, 而通过四级考试的学习者中也有29.6%的人课外没有安排英语学习时间, 两者占的比例都不小;相应的, 每天学习英语的时间在一小时以上的却少之甚少。可见, 英语教师加大对学生的监管力度势在必行。

4. 对课程设置的看法。

在对现有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看法上, 两者出现较多的差异。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 在通过四级考试的学习者中, 需求最高的是口语和听力, 而在未通过四级考试的学习者中需求最高的是听力和阅读。在访谈中未通过考试的学习者表示, 由于学位证书的颁发与四级考试挂钩, 所以对他们而言针对四级考试的各项培训是最急需的, 诸如口语、英美文化这样的课程应该放在过级后。而通过四级考试的学习者表示, 由于用人单位对英语学习者各种应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 所以他们希望在通过四级考试后学校可以适当增加口语、听力、英美文化等方面的课程, 以提高自身素质, 增加就业筹码。

5. 对教学方法的看法。

在对教学方法的看法上, 两个层次的学习者中都有超过70%的人 (A:75.8%, B:73.1%) 认为现有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缺乏吸引力。他们希望教师可以增加更多的课堂活动, 如小组学习、角色扮演、辩论等。其中, 角色扮演最受喜欢, 其次是小组活动和辩论。在访谈中学习者表示, 他们希望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堂活动开拓思路、加强与同学之间的交流、锻炼自己的口语、听力及合作意识。也有部分学习者坦言, 有些活动对他们而言太难, 想参加但担心水平不够。可见, 将不同水平的英语学习者安排在同一课堂学习, 不但不能促进学习者的学习热情, 反而使其自尊心受挫。因此, 在四级考试后重新分班是完全有必要的。

6. 对大学英语教师的看法。

调查结果显示, 两个水平的学习者对任课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学态度及课堂教学能力还是比较满意的。相比较而言, 教学能力次之。这一结果与先前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相吻合。因此, 大学英语教师在提高专业素养的同时还应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增强课堂的吸引力。

通过这次调查发现, 大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 英语水平出现了较大的差异, 导致其英语学习需求也大相径庭。因此, 根据四级过级情况重新分班是可行的。分班后, 教师根据学习者的不同需求分别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调整课程设置, 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大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 从而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对大学生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

参考文献

[1]夏永红, 张利荣.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学习需求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5) .

[2]Brown, J.D.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Teaching[M].Heinle&Heinle Publishers, 2001:36.

[3]王志茹.大学英语学习需求分析实证研究[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3, (2) .

[4]Waters, A.&Vilches, M.L.C.Implementing ELT Inno-vations:a Needs Analysis Framework[J].ELT Jour-nal, 2001, (2) .

[5]王斌华, 刘辉.大学英语学习者学习需求调查及其启示[J].国外外语教学, 2003, (3) .

英语需求调查 篇10

近年来, 国内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英语学习者的个人需求与社会需求研究, 并通过调查数据的分析结果试图为教学重点及内容提供建议 (李侠, 2008, 王婷婷, 2008, 闫莉, 2006) 。其中, 王婷婷在对中国矿业大学296名2007级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进行的专业英语需求调查中发现说 (52.7%) 和写 (21.3%) 能力是其最迫切希望提高的两项技能, 而83.4%的被调查者认为有必要开设专业英语课程。而闫莉等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理工科硕士毕业生2004至2005年在工作岗位中英语各项技能使用情况的调查中发现, 1) 其在工作中使用英语的机会比较有限, 并且使用频率与单位性质密切相关, 2) 社会对毕业生在英语方面的要求仍以阅读为主, 听力技能的应用在阅读之后, 而口语使用是最少的 (外企工作者听、说技能使用的频率明显高于其它单位人员, 但是在外企工作的毕业生的比例在该校很小) 。尽管上述调查的取样都局限于某一所高校的研究生, 但也反映了外语学习者在学习、工作环境下的不同需求或不同的需求认知。同时, 其研究也显示了同类调查在不同高校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 进而说明了为评估或改善课程设置进行校本需求调查的必要性。因此, 本调查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是:1.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对英语的运用程度、自我水平的评价、英语课程对专业学习的适用程度如何?2.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认为英语课程应从哪些方面进行改革?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北京师范大学在读非英语专业研究生作为调查对象, 主要采用学生填写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 共发放问卷700份, 回收问卷684份, 其中有效问卷681份。本研究采用自编的英语运用与需求量表, 主要涉及背景信息 (共6题) 、专业学习中英语使用情况 (共35题) 、英语水平自我评价 (共24题) 与英语对社会需求适用度 (共34题) 四个方面的问题, 量表采用5级计分法。采用Epidata和SPSS18.0分别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

3 结果与讨论

3.1 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对英语的运用程度调查情况

3.1.1 英语对专业学习的重要性

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 统计英语对研究生专业学习的重要性, 均值越大, 表示其重要性越大, 具体结果见表1。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 对研究生专业学习平均重要程度从高到低依次是:英语阅读 (4.50) 、综合能力 (4.35) 、翻译能力 (4.24) 、写作能力 (4.14) 、听说能力 (4.06) 、跨文化交际能力 (3.99) 。

3.1.2 专业学习中英语的运用程度

根据五分值量表, 数值越高, 表示该情况与学生的现实越符合。表2体现了研究生专业学习过程中对大学英语听、说、读、写等各项能力的运用程度。从表2可以看出, 写英文摘要是在读研究生对英语最主要的应用项目;其次是阅读, 包括阅读英文专业期刊、英文技术文档、英文网络信息、英文专业书籍、英文信件;再次是用英语听报告;之后是写英文简历和英文科研论文, 但是这两方面的英语运用多是偶尔的, 并不经常, 只有15%的被调查者会经常用英文写科研文章, 26.7%的被调查者会总是用英文写科研文章, 大部分的被调查者都是偶尔用英文写科研文章, 有些甚至从来不用;之后是翻译英语专业文章, 再次是用英语与国外同行进行技术交流, 平均发生频率是3.03, 略高于3.0 (偶尔) 。

3.2 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的英语水平自我评价调查情况

3.2.1 英语技能自我评价

表3显示了毕业研究生对自己英语各项能力的自我评价结果。结果显示, 自我评价从高到低依次是阅读、语法、翻译、语音、写作、听力、词汇、文化背景知识、口语。51.1%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英语阅读能力是“好”或者“很好”。但是, 其他自我评价排在前几位的各项能力, 如语法、翻译、语音、写作、听力等, 被调查者认为自己“好”或者“很好的”比例均未过半, 也就是说, 被调查者中大部分人对自己这几方面能力的评价都不是很高。

3.2.2 主要困难

在调查研究生在英语听力、口语、阅读、写作、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等方面存在的困难时, 采用5分值量表, 1表示“从没在这方面遇到过困难”, 2表示“偶尔会遇到困难”, 3表示“有时会遇到困难”, 4表示“经常会遇到困难”, 5表示“总是遇到苦难”, 具体结果见表4。从结果可以看出, 研究生在各项英语能力方面遇到困难的频率从高到低依次是:口语 (2.96) 、写作 (2.93) 、听力 (2.91) 、英语文化背景知识 (2.58) 、阅读 (2.52) 。

表5显示了毕业研究生在口语、写作、听力这三方面, 遇到的具体困难内容。口语方面, 48.3%的被调查者都经常或总是“不知道用英语的最佳表达方式”, 44%会经常或总是感到难用英语快速表达想要说的话, 43%的会经常或总是担心说英语时会犯错。写作方面, 33.3%的被调查毕业研究生会经常或总是感到使用恰当的词汇很困难, 27.1%的被调查者感到评价和修改英语作文很困难, 23.6%的被调查者感到恰当的表达观点很困难。听力方面, 27.2%的被调查毕业研究生会经常或总是感到理解英语讲座很困难, 22.9%的会经常或总是感到日常的英语交流很难。

3.3 英语课程对专业学习的适应度调查情况

表6显示了英语课程对研究生专业学习的适应度。结果显示, 按照符合程度, 英语课程在丰富英语文化知识 (3.53) 、提高阅读能力 (3.30) 、提高翻译能力 (3.30) 、提高写作能力 (3.28) 、提高听力理解能力 (3.27) 、扩大词汇量方面 (3.22) 的作用, 得到了被调查者过半数的认同 (即认为“符合”或“非常符合”的比例合计超过50%) 。认同度比较低的是, 英语课程能够满足口头交流的需要, 以及扩充了语法知识。需要注意的是, 前面调查发现研究生对英语语法能力自我评价相对较好, 仅次于阅读, 这可能是因为被调查者的英语语法基础较好, 而这部分能力的积累主要是在高中或大学阶段, 而非研究生学习阶段。

3.4 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对英语课程的改革建议调查情况

按照5分量表, 1表示非常不符合、2表示不符合、3表示不确定、4表示符合、5表示非常符合。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 均值越大, 表示符合程度越高。

3.4.1 英语课程的教学侧重点

表7的统计结果是按照各项的均值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的, 可以看出, 在读研究生认为英语课程应该更侧重培养英语运用能力, 此项均值为4.27;对于基础英语 (听说读写译能力) 的培养学生们也认为非常必要, 均值为3.86。

对于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的培养, 按照研究生打分的均值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是:口语能力 (4.20) 、听力能力 (4.11) 、写作能力 (3.98) 、阅读能力 (3.79) 与翻译能力 (3.55) 。可以看出, 学生对于听说能力的需求还是相对较高的, 也许因为这是大多数学生的能力弱项。

另外, 对于“我建议英语课程侧重培养英语文化知识”与“我认为英语教学应侧重专业英语知识 (如:商务英语、法律英语、计算机英语等) 课程”两项, 学生的打分均值排在最后, 分别是3.34与3.26, 这可能反映了被调查者的个性需求, 而非共性需求。

3.4.2 英语选修课设置

表8表现出研究生对于英语选修课设置的建议, 按照均值从高到低依次排列的选修课型是:高级口语 (4.07) 、实用就业英语 (4.05) 、英语应用写作 (4.00) 、英语视听说 (4.00) 、高级听力 (3.99) 、高级写作 (3.92) 、英语口译 (3.88) 、专项用途英语选修课程 (如:商务英语、法律英语、计算机英语等) (3.86) 、高级阅读 (3.86) 与英美社会与文化类选修课程 (3.82) 。英语笔译 (3.79) 与英语演讲与辩论选修课程 (3.67) 排列在最后两位。具体结果如下:

4 结论与启示

基于结果的分析讨论, 本研对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的调查发现:1) 70%以上的研究生认为英语的各项技能对专业学习重要, 而最经常运用的是写英文论文摘要, 其次是阅读, 之后是用英语听报告等;2) 在各项英语能力中, 这一群体阅读能力的自我评价相对最好, 而遇到困难的频率从高到低的前三位依次是:口语、写作和听力;3) 40%以上的被调查者认同英语课程提高了其各项英语能力, 而认同度比较低的是“英语能够满足口头交流的需要”;4) 就课程而言, 80%以上的研究生认为英语课程应侧重培养综合运用能力, 尤其是口语能力和听力能力, 80%以上的研究生建议设置高级口语、实用就业英语、英语应用写作等选修课。基于上述结论, 本研究对于研究生英语课程的建设提出如下建议:加强对听说能力的培养, 加大英语基础阶段的听说课程、尤其是口语课的比重;在研究生英语的提高阶段, 增设高级口语、实用就业英语、英语视听说、英语应用写作等技能类选修课。

摘要:该研究运用自编的英语的运用与需求量表, 对北京师范大学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进行了背景信息、专业学习中英语使用情况、英语水平自我评价与其英语对社会需求适用度等方面的调查。调查发现:1) 70%以上的研究生认为英语的各项技能对专业学习重要, 而最经常运用的是写英文论文摘要, 其次是阅读, 之后是用英语听报告等;2) 在各项英语能力中, 这一群体阅读能力的自我评价相对最好, 而遇到困难的频率从高到低的前三位依次是:口语、写作和听力。就课程而言, 80%以上的研究生认为研究生英语应侧重培养综合运用能力, 尤其是口语能力和听力能力, 80%以上的研究生建议设置高级口语、实用就业英语、英语应用写作等选修课。

关键词:英语需求调查,研究生英语,英语课程设置

参考文献

[1]李侠.大学毕业生英语运用情况调查与分析[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8 (3) .

[2]陈冰冰.大学英语需求分析模型的理论构建[J].外语学刊, 2010 (2) .

[3]王婷婷.对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的专业英语需求分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12) .

[4]闫莉, 高远, 孙洪丽, 董惠玥.理工科硕士毕业生英语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外国语言文学研究, 2006, 6 (2) .

上一篇:销售方式再造下一篇:固定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