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的有效教学

2024-05-15

中职语文的有效教学(精选十篇)

中职语文的有效教学 篇1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 它的提出也是“教育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教学是艺术”是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 但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 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 人们才明确提出, 教学也是科学。于是, 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

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所谓“有效”, 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 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 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 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 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 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 同样, 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 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中职语文课堂应贯彻“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为本位”职业教育办学方针, 根据学生语文的实际程度和就业的实际需要, 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 让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 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在继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效地发挥作用, 以适应生存和生命发展的需要。但现阶段中职学生普遍文化基础薄弱, 能力水平参差不齐, 导致语文教学质量不佳, 要实现上面所说目标, 在语文课堂上就必须实施有效教学。

1 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般认为, 学习动机是推动并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因。从学习目的性来看, 职校学生的学习动机很直接:学一门技术, 毕业后找一份工作。教师有必要给学生灌输终身学习、全面发展的观点, 让学生明白, 只有把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很好地结合起来, 才能更好发挥自身作用, 实现人生价值。

1.1 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 是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原有的经验相联系, 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 解决新问题。对中职生来说, 设置中等偏易难度的问题情境较为适宜, 这样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2 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结果

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 会产生很好的激励作用。细心的教师会发现, 无论学习成绩好坏的学生, 都会关心自己的考试成绩以及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的成效。无论是当堂点评还是课后批改, 教师都应把结果准确及时地传达给学生, 让他们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以便精益求精或纠正错误。中职语文作业少, 有些老师不重视作业尤其是作文的批改, 往往是大体给一个分数, 有些是开学初交的作业, 学期末才发回, 学生对自己应用所学知识成效的期待, 由开始的热情高涨到忘得一干二净。教师对学生劳动成果的不重视, 导致学生对学习的消极性,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1.3 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教师, 是受社会的委托, 在教育机构中对学生的身心施加特定影响的专门人员。教师是以其自身的活动来引起、促进学生的身心发生合乎目的的发展和变化的[1]。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教员”、“领导者”、“榜样”等多重角色, 学生涉足社会前, 所受的教育基本来自教师, 尤其是中职学生, 从职校毕业后直接进入社会, 因此职校教师对学生的影响特别大, 学生或是从教师的教学态度中学会对待事物的方法, 或是从教师的工作经历中得到启迪。教师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 他的工作态度和教育能力本身就是一个极好的范本, 而语文教师的言语表达能力往往成为吸引学生的主要因素。

2 有效实现语文知识向语文能力迁移

学习迁移是一种学习经验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学习迁移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注意指导学生的学习迁移,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与创造精神。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各种方法、手段, 创设有利于积极迁移的条件和教育契机[2]。如何实现语文知识向语文能力的有效迁移, 是中职语文教师近年探讨的热点话题。

2.1 确立明确可行的教学目标

明确可行的教学目标可以使学生对与学习目标有关的已有知识形成联想, 即有一个先行组织者, 会有利于迁移的发生。

2.2 注意教学内容的编排

现时大多数中职学校学制三年, 语文课安排在第一学年, 周期短, 课时少, 要实现语文知识向语文能力的有效迁移, 教学内容的合理编排是最关键的一环。

(1) 工具性。由于语文界人文性与工具性的论争尘埃落定, 教师们比较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 但同时有弱化工具性的倾向。特别在中职语文课时少的情况下, 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便不大重视文本的解读和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钱梦龙先生认为:字要端端正正地写, 词语要一个一个地积累, 句子要一句一句地理解, 课文要响亮流畅地朗读, 话要正确连贯地说, 作文要通通顺顺地写, 该背诵的好文章要老老实实地背诵。所有这些事, 都得按部就班地训练, 来不得半点虚浮。中职学生语文底子薄弱, 认知结构质量不佳, 影响他们在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时提取已有经验的速度和准确性, 从而影响迁移的发生, 因而中职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讲解和训练。

(2) 实用性。中职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较强的听说能力及写作能力, 因此我们要把口语训练和应用文写作作为重点。听说方面, 可充分利用现有教材中十二项口语交际训练内容, 为学生创造各种说话的情境, 为他们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 则以礼节性的交际口才、自荐求职的说服口才、与专业对口的行业口才、展现才能的演讲论辩口才为重点, 循序渐进, 由读稿到脱稿、由有备到即兴。经过训练, 促使学生做到“有表达的自信心”、“与别人交谈, 态度自然大方”及“表达准确、连贯、得体”, 为写作及今后适应社会需要打下一定的表达基础。应用文写作方面, 要切实训练学生写好求职信、总结等实用文, 培养学生具备处理生活和就业中实际问题的写作能力。

2.3 在教学中应注意启发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总结

教师在教学时有意地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知识的共同点, 启发学生去概括总结原理或技巧, 培养和提高其概括总结的能力, 充分利用原理或技巧的迁移。在讲解原理或技巧时, 要多举例, 使学生正确把握其内涵和外延, 并能学以致用[3]。

加快发展职业教育, 既是当务之急, 又是长远大计。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 鼓励更多的人通过接受职业教育走上工作岗位。实施有效教学, 提高教育质量是职业教育得到社会认可的重要途径。

摘要:中职学生普遍语文基础薄弱, 能力水平参差不齐, 要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 在语文课堂上就必须实施有效教学。

关键词:中职语文,有效教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傅道春.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2]蔡笑岳.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中职语文教学与专业融合的有效途径 篇2

——项目教学法

摘要:项目教学法能够促进中职语文课与专业的融合,为中职学生提供了吏加有效的学习环境,既能让学生真正习得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充分地展示现代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的价值取向,使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得到了更大幅度的提高。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项目教学法职业能力

一、引言

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其教学任务是: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为学生成为高素质劳动者服务。其教学目标是: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以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在当前大力倡导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服务为宗旨,努力推进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新形势下,我们发现传统教学法制约着老师与学生的发展,而采用项目教学法可将教师为中心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科本位变为以能力为本位,将语文教学与专业融合,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能力及其它关键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二、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Pr0ject-based Leaming)是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一系列具体的项目或任务,设计出相应的项目教学方案,在教师对项目进行分解并作适当示范之后,让学生分组围绕各自的任务进行讨论、合作学习与实际操作,最后以共同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和方法,因此,学生作为项目的直接参与者,他们会因为兴趣爱好或是心

1理因素而积极地投入进来,从最初的调查到探讨,期间的设计开发,直至最终形成成果,学生都作为第一责任人,在整个过程中,根据社会实际需要为蓝本,旨在锻炼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能力、转化能力,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交际能力。通过参与,学生学到的知识与技能才能更好地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学生学会自学,这是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项目教学法就是以此为契机,让学生学会将知识与技能转换为直接生产力或是符合社会需求的思维模式。采用项目教学法,能让学生自始自终都处于一个主导地位,他们需要尽早地为自己的思维方式与做法负责。同时,通过组织不同专业领域的学生参加项目教学小组,训练了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与不同专业、不同部门的同事协调、合作的能力。项目活动教学法的目的在于开发学生智力,尊重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生存能力以及学习能力。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由于学生面对的是真实、具体而且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围绕项目对相关知识、技能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还有助于激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实践操作能力的训练,它最大限度地体现了现代职业教育“以能力应用为本位”的价值取向。

三、项目教学法使中职语文与专业有效融合项目教学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即活动的开始、活动的展开、活动的总结,每一阶段的活动都要由师生共同参与设计、制定。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阐释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和专业的融合。

第一阶段,活动的开始。老师启发和帮助学生设计项目活动中要调查和解决的问题,与学生共同讨论“项目”的题目。老师仅仅是个协助者,真正的主角是学生,学生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及要求,需经过自己的分析、思考及探索,初步制订方案,以锻炼思维模式及反应能力。如我在讲“离太阳最近的树》一课时,是从以下四大项来指导学生学习课文,又和专业融合的。

第一项为整体感知、提出问题:1.红柳的生长环境是怎样的?2.红柳为人类作出的贡献?3.红柳的内在美?4.文中讲了红柳的什么故事?5.为什么说红柳是离太阳最近的树?

第二项为研读探究、提出问题:1.作者是怎样刻画人们挖红柳的过程的?2.作者为什么要用大量笔墨来渲染挖红柳的场面?分析“挖红柳的队伍,带着铁锨、镐头和斧,浩浩荡荡地出发了”的深刻含义。3.作者如何描写红柳树的?分析“他们有着铁一样锈红的枝干,凤羽般纷披的叶。偶尔会开出谷穗样细密的花,对着酷寒和缺氧微笑”的修辞手法及作用。4.文章详细记叙“我”和司务长的对话有何作用?

第三项为拓展迁移,提出问题:1.你认识红柳了吗?2.你对高原生存环境担忧吗?3.你对自然的理解?4.如何保护家园?第四项为能力提升:按照导游词的要求,写一篇介绍“红 柳”的导游词。制作课件,并进行讲解。

第二阶段,活动的展开。这一阶段是项目教学的主体,是项目活动能否成功的一个决定性的环节。学生大部分知识内容的获得、技能技巧的掌握都要在此过程中完成。在此过程中,学生根据活动设计开始活动探究,并在活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问题解决的同时,不断调整活动,并在调整后重新实施,最终得出问题的解决方案或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活动的主角,而教师由主体转变为主导者,成为教学的服务者。在此阶段,老师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并相互提供帮助。每一小组由4~8名(可根据实际情况改动)学生组成,设置一名组长,小组成员在选择时更多地是考虑能力的互补,这样才能体现项目小组的真正价值。在项目小组开展活动的过程中,组内成员应该根据各自的特点,选取擅长部分进行分工合作,这样才能使小组整体实力能到充分发挥。逻辑思维能力强又具有领导力的学生可担任组长的职务,统筹整个项目的完成;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可担任项目展示阶段的讲解工作;动手能力强、擅长技术制作的学生可主要负责课件的幕后制作。这样的安排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体现项目教学法的优势,为学生创造多种多样的展示情境,给组内成员多样化的选择,使他们可以成长为具备不同能力的人才。

第三阶段,活动的总结。项目成果的展示是项目式教学效果评价的重要方式。展示形式可以是书面报告、课件、表演活动等。项目成果的展示,有利于学生巩固和完善新建构的知识,有利于增进学生问题解决的自我效能感,有利于提升学生进一步学习的自信心。学生也可以根据老师和其他同学的评估意见,对项目实施的得失进行总结,改进自我的学习策略和方式。对于每一组进行展示的项目,学生自己都要进行互相评价,老师也要对各组的完成情况进行点评。通过这一展示和评价过程,学生应该学会如何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也应在观看其他组的作品时找出自身存在的缺陷,取长补短,并将所有体会以书面报告的形式作为对这一课题的总结,得到相关的锻炼和提升,为今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教师的评价可以对学生的进步起到关键性的引导作用,同时也应在这一过程中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引起思维方式乃至价值观的激烈碰撞,使二者同时得到升华。实践证明,在项目化教学的课堂上,老师是一名协助者、组织者,他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识、掌握新内容;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通过完成项目,提高了学习兴趣,提高了语言应用能力,尤其是在生活与职业活动中的应用能力。因此,中职语文教学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和条件,不断地探索、应用与推广项目教学法,从而更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方现代教育研究方法[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张莹浅谈高职院校的项目教学模式[J].江苏高教,2008,(1),158。

[5]蔡兰珍项目教学——大学英语教学的一种课程资源

[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7,(4),57。

中职学校语文有效教学引发的思考 篇3

关键词:有效教学;学习兴趣;教学目标;教学方式

中职学校的学生目前现状是基础知识薄弱,对任何文化理论学习兴趣淡薄。摆在中职学生面前的语文学习更是如此,大多数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认识基本都停留在识字阶段,并且识字量基本都停留在初中甚至小学文化程度上,至于理解主题、情感认知等属于鉴赏领域的知识学习更是敬而远之。面对这样的现状,有效学习更适合中职学校的文化课教学。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有效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兴趣。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二是明确教学目标。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三是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那么,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应该如何进行有效教学,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地探索。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围绕有效教学三方面的内容谈谈职业学校的有效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有效教学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见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意义。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也正如有效教学强调的“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兴趣,使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那么如何构建有效教学的基础呢?其实这种基础也就要我们分析职业学校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怎样理解这种特点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提法已经获得大多数人的认同。现在的问题是,在职业学校的语文教育中,怎样才能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同时工具性和人文性落实到何等程度。中职语文教学和普通高中语文教学有一定的区别,职业学校学生的现状也决定了学习语文的深浅程度;职业学校的特点也要求教师在讲授语文课程时要考虑知识点落实的角度与难度。这都决定了语文课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如何统一的问题。说到底中职学校语文的特点就是要求学生使用最实际的语言,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意见,学会理解一般的浅白的语言,懂得和别人沟通交流,这应该是语文基本特征的底线工具性。工具性应该是使学生在学习专业方面有一定的语文基础,为学生阅读和理解专业文章扫除障碍。而对于人文性而言应是教师在教学中最应引起重视。因为中职学生由于学习和理解文章范围有限,对于从文章中得到的情感熏陶和民族情感的影响相对较少,基本以娱乐为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人文教育上下工夫,也就是注重文章情感的理解和文化的传承,只有这样中职学生才能受益于语文的基本特征,这样才能解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问题,也才能达到“想学”“愿学”“乐学”的境界。

二、有效教学强调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这足以见得有效学习仍是注重学习的主动性,注重学习的效果。对于中职学生教学目标明确应指什么样的目标,是否是大纲规定的千篇一律的目标,还是适合职业需求的目标。多年来我们的教学目标无外乎是照搬照抄大纲的目标,或者是百花齐放的校本教材,至今没有一个能具有极强说服力的职业培养目标。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参照大纲制定校本教材的初衷是无可厚非的,是不是一定要千人千面呢?我认为千人千面肯定是过犹不及的,愈是这样,愈说明职业教育语文教学的无序。试想普教经过了这么多年的改革,到目前为止有太多的不一样的目标么?难道普教摸索出的改革经验不值得借鉴吗?所以,我要说目标的问题一定要全国有一个统一的体系,这个体系的构建要像普教一样经得起推敲,不要改革不断,年年推陈出新,难道职业教育语文的改革一定要喋喋不休吗?那样我们职业学校的语文教育包括其他课程教育将会无所适从。退一步讲在没有探索出一个较为稳妥的路子时,还不如很好地继承与巩固,否则,只能落得邯郸学步的结果。从目前的主张来看,职业教育语文学科的目标应以必备的文化素养、语文交际等内容为主,而不是大而全的语文内容。试想一个中职学生如果语文习惯良好的话,他还会过早地选择职业学校吗?这一点是一定要正视的,这也决定了职业学校的语文学习目标一定要降低难度,要适合目前中职学生的特点,不要人为地拔高标准。当下我们的教科书基本上都是在普通高中教材,甚至初中教材的基础上做适当的调整,尽管也做了一些补充,但深究起来还没有一部教材像高中教材以升学为目的那样目标明确。这种现象一方面说明职业教育发展得晚,需要一段时间完善;另一方面也说明职业学校师资队伍的薄弱,还缺少大师级人物。职业教育专业课人才要好于文化课人才。这一点从国培、省培角度上看也基本没有文化课教师的培训,足以见得文化课是职业学校的软肋。所以说,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当务之急是解决内容和教材建设,只有这样才能解决职业学校语文学习什么,学到什么程度的问题,这才是有效教学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三、有效教学强调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

有效教学也重视方法和手段的问题。职业学校的教学方法是有效教学实施的重要渠道,只有真正选择了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才能将兴趣真正激发出来,才能将内容较好地传授给失去较多学习兴趣的中职学生。教学中强调教无定法,这一点在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时下,中职学校的学生基本上都对学习失去了主动兴趣,尤其是文化课教学,这就要求广大教师一定要动用一切教学方法充分化繁为简、化枯燥为生动,不仅要引起学习兴趣,而且要构建学生学习的平台。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接受知识。好玩不爱思考不仅是中职学生的诟病,就是在普通中学中也常见,针对这种现象普通中学有二课活动,作为职业学校固然也有二课活动,但应该如何开展,显然不同于普通中学。其实,完全可以把二课活动打造成学习的平台,因为中职生更喜欢在玩玩乐乐中学习,而不是在静静的课堂中接受学习。我们也知道,职业学校的学生更倾向于网络,既然如此,网络平台可不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平台呢?大禹治水重在疏导,而我们的职业学校的學生基本都是在堵与管中完成学业的,还没有真正找到一个最佳的平台,这恐怕也是由于职业教育的政策决定的。其实,学习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更是一个反复的过程。我们也知道职业学校的专业课,尤其动手能力强的专业课学生比较喜欢。然而,我们的文化课教学有多少课堂又是实践课堂呢?作家都知道采风,对于好动的中职生可不可以借鉴呢?实践课堂仿佛和文化课相去甚远,但分析起来,语文实践无处不在。阅读是文字实践,写作是语言实践,沟通是表达实践,诸如这样的语文实践,只要我们适当引入到语文教学中去,一定会成为语文学习的最佳平台。目前,我们的教学方法不是过时的问题,而是运用的问题,运用应是灵活的。其实任何一种方法都有其特色,往往最简单的就是最实用的,只是被我们忽视了。有效教学要求搭建平台,换句话理解方法比内容更重要,在职业教学中显得尤为必要。

总而言之,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如何运用有效教学显得尤为必要,这不仅是中职学生的特点决定的,也是由职业发展要求决定的,只有真正理解有效教学的内容,理解有效教学以学生为本的真实意图,才能实现语文教学为专业服务的宗旨,才能真正使语文教学成为中职学生良好素养形成的一门必修课程,这也正是语文有效教学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07.

[2]黎奇.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04.

(作者单位 吉林财经学校)

中职语文的有效教学 篇4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育地位,有效教学,途径

一、中职语文的教育地位

中职语文在中职课程中称为文化基础课,因此兼有打文化基础和促职业能力提升的双重重任。所以,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上更要突出中职学生的特点,从实用性出发,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实现语文教学对专业技术学习的辅助性功能,使语文课成为中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基础。立足课本,放眼社会,开发课程资源,使学生在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中达到教育的目的。

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说过:“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知道希望达到的目的是什么。”有效的中职语文教学,始于明确其目的和任务。而在当前的中职语文教学中,目的虽明确,却因操作不当或操作困难,使教育行为偏颇。

二、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理念狭隘,做法简单

体现在教师方面,一种是过分强调语文的知识性而忽视其“文可以载道”的特点。体现在教学上,是只重教授“鱼”,而不重教授“渔”;另一种是紧抓语文的人文性进行不必要的架空分析,而忽视语文教育的基础性。忽略了我们中职学校这个具体环境,忽略了我们中职学生这个具体对象。体现在学生方面,一种是受基础教育影响,只学书本知识,不注重能力的养成;另一种是多少年的语文就那样,新的专业更具吸引力。

(二)学生基础薄弱

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几乎全部来自初中生,而且绝大多数是升高中无望才选择上中等职业学校的,他们普遍存在以下情况:学习态度不端正,方法不当,字、词、句、段积累少,书写错字多,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和思维能力缺少应有的培养。因而直接制约其对新知识的理解,从而影响专业课程的学习。

(三)教学模式僵化,教学低效

中职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沿用普通高中的教学模式,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学生只是“知识的储存库”。不管文体如何,内容如何,教师板着面孔引导学生按部就班地学习字、词、篇章,总结主题,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至于情感、能力目标可有可无。组织的自主探究交流,往往有探究的程序、形式,但是没有真正的问题意识,学生对问题没有质疑,缺乏深度思考,探究有形无实。那么,针对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现状,我们可采取哪些对策呢?

三、提高中职语文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一)优化教学内容

1. 突出实用内容,体现专业特色

读、写、听、说和应用文的写作能力是很实用的。特别是与人文明、礼貌、有序的交流与交谈,是中职生必备的素质之一。

2. 贴近日常生活,提升学习兴趣

贴近日常生活,把语文学习生活化,是最能提升学习兴趣的。教学中,引用生活中的例子,谈及生活中的现象,他们会提高兴趣,增加热情。布置作业,也尽可能联系生活,让他们觉得生活中确实需要。另外,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激发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3. 重视课外阅读,发展自主学习

广泛阅读是提高人文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指导中职生课外阅读,是很有必要的。班级自建“图书角”,教师指导阅读,写读书心得,开展读书交流会,不仅会增长他们的知识,开阔视野,激发思维,还会发展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修养,形成良性循环。

(二)开放教学方式

为了使课后与课堂结合起来,使学习与生活结合起来,突破老师单一讲解,让学生主动探究、发现未知的精彩,使语文教学方式开放化、灵活化,可以尝试以下两种教学方式:

1. 实践活动式教学

就是让学生多参加实践性活动,让他们在具体的活动中去感受,去学习。在教学中多安排语文实践课,如访谈、演讲、朗诵、制作读书卡、课本剧表演等。

2. 合作探究式教学

师生合作探究,即教师利用教材做载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或怀疑精神、求证精神,进行“礼贤下士”的谈话,是师生心与心的交流,以期撞击出新的思想火花;生生合作探究,就是把学生合理地分成几个小组,组内进行一个话题的探究。包括课堂讨论,课后小组主题活动。总之,就是使知识在对话中生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倍增。

(三)革新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中的指挥棒,老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都受其影响。对中职语文的检验,其评价标准应根据中职实际情况,不仅体现在期中期末,还必须融入平时的教学中。关注心理引导,用优美的语言,富有深意、意境的文学作品去感染,引导学生的思想、行为,陶冶情操,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功效;重视“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言谈举止,处事做人的评价,应始终贯穿于语文教学中。可针对具体的内容或活动做看似无意,实则有意的评价,长期坚持并逐渐成为一种习惯。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有其社会意义并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效果。

随着社会对职业人才要求的提高,中职语文教育应该不断探索不断前进,培养出高素质的中职生。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06.

[2]宇文森.有效教学十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0.

中职语文的有效教学 篇5

摘要:语文教学作为中职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充分重视。中职语文古诗词教学模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与普通中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中职语文古诗词教学不仅保留了传统的诵读教学,还加强了古诗词的分析与美学教育,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本文主要提出提高中职语文古诗词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以供广大同行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中职;语文;古诗词;教学;有效性

古诗词是我国几千年文化的精粹,是无数前辈先贤遗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古诗词教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古诗词以其精练的语言、优美的意境被无数人传颂,但是中职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较为薄弱,知识层次较低,知识结构较为单一,缺乏足够的人生阅历,以致无法充分了解古诗词中的人物思想、风土人情等,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产生较大的抵触情绪。针对这一现状,寻求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对提高中职学生语文古诗词知识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使学生将被动的古诗词学习转变为主动的学习。

1开展语文教学实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在进行中职古诗词教学的时候,可以更多地开展语文教学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古诗词教学活动。在活动开始之前,教师需要设计一段新颖、有趣的导语,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逐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古诗词教学活动。例如,在进行一场语文教学实践时,因为即将开展的古诗词教学主题为《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就在活动中穿插英雄的概念,让学生自由地讨论。有些学生喜欢忠肝义胆、武艺超群的常山赵子龙,有些学生喜欢义薄云天、神威奋武的关云长,有些学生喜欢年轻有为、足智多谋的周公瑾。待学生讨论结束,笔者提问:看来大家都有喜欢的三国英雄,那么大家知道苏轼最喜欢的三国英雄是哪位么?随即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开始讲述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知识背景。通过这次成功的语文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只要用心发掘学生感兴趣的领域,结合语文课堂教学,就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语文古诗词水平的提高。

2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多媒体教学的普及,中职语文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趣味性。

笔者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发现有的语文教师与音乐教师联手,为古诗词谱曲,然后让学生吟唱,取得了卓越的成效。笔者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在《春江花月夜》一课教学的时候,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春江花月夜》一词的曲子,让学生闭上眼睛在音乐的引领下进入春江花月夜的景色中,充分了解该词作者是在怎样的情景之下创造了如此优美的诗词。这样,充分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再如,在《武陵春》一课教学的时候,部分学生学习热情不高,笔者通过让学生自由朗读,分角色配合表演的方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二、提高学生朗读能力,加强中职语文古诗词教学有效性朗读作为语文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能够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有所感悟,培养其语感,让其接受感情的熏陶,对加强中职语文古诗词教学有效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单纯地依靠语文教育工作者逐字逐句地分析与讲解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更多地借助朗读培养语感,让其在反复的诵读之中理解古诗词的内容。

在学生基本掌握古诗词的表层意义之后,可以让其合作朗读,让学生评价。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合作讨论中明白作者每一句诗词是表达哪种含义,蕴含了作者哪种情感,使学生深刻了解诗词的创作背景、作者的感情基调等,然后教师再进行背景介绍,详细地阐述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经历与遭遇。诗词作为诗人感情的真实表达,与诗人的创作背景和经历遭遇息息相关。学生在了解作者创作背景之后,角色互换后就会充分了解作者创作时的情感,更容易掌握诗词的核心,理解诗词内容。

参考文献:

中职语文的有效教学 篇6

关键词:中职语文;课程性质;学习兴趣

一、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语文课程性质的要求

语文是目前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课程,是一门通过认识文字进而实现对语言的掌握和理解。受长期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学已经偏离了原有的轨道,也会打消学生的的积极性,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导致中职语文教学的效果逐渐下降。为了提高中职语文教学的效果,传承我国文化,需要提高学生的自主性,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真正达到中职语文教学的目的。

2.中职语文改革的需要

一直以来,语文都被列为必考科目,是学习其他知识的基础,因此很多中职教师将精力放在对学生的知识灌输上,过分看重学生的分数,教学内容也是围绕考试题目进行,忽视了语文教学的实质,长此以往,影响了学生能力的提高,教育部针对这一现象,联合其他部门制定了教学改革措施,要求中职语文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品质、社会责任意识和和社会生活的参与度,以此提高中职语文的教学效率。

二、提高中职教学课堂效率的策略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中职语文教育阶段,对于语文的兴趣和学习习惯已经基本形成,因此中职教师想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首先,在情感方面提高学生对于文章是把握程度;其次,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在中职语文课堂中得到广泛应用,这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因此,中职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书本知识转变成图像、声音、视频,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最后是要创新教学方式,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通过游戏或者竞赛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2.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需要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质,通过增加阅读量以及参加实践活动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中职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清楚地认识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强化自身的引导作用,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有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要进行正确的引导,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其次教师与学生需要互相尊重,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发挥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的积极性。

中职语文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是学生能力、人生观的重要培养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完成中职语文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国家培养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利虎.改革课堂教学让学生做主人[N].中国教育报,2000.

[2]鲍吉党.对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探讨[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2010.

中职院校语文有效教学初探 篇7

有效教学旨在促进学生的学习。判断有效性的最终标准是学生的学习。教师要认识并落实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具有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观念。有效教学呼唤效益意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 通过教师遵循客观规律的教学, 以尽可能少的时间和物力投入, 取得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有效教学需要教师自身的反思与创新。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经验意识, 从经验中学习并形成自己的教学实践智慧。

根据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理念, 结合中职院校的语文教学实际情况, 从语文教学过程的角度看, 语文有效教学的设计应达到以下几点要求:

一、以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及学习特点为前提条件

教学设计的系统观指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是学习者, 它所设计的教学目标既要考虑教学过程这一系统的要求, 又要考虑学习者已有的准备状态, 力求所设计的教学从最恰当、最有利的位置起步。”要提高中职院校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必须要考虑到学生学习所具备的内、外部条件, 若只是单一考虑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 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 教学的效果势必受到很大影响。

中职院校的不少学生对学习消极被动;认知上存在障碍, 自我放弃。因此作为中职院校的教师更加有必要深入地研究学生、理解学生、照顾学生的差异组织教学, 积极地鼓励学生。针对学生的实际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学习基础, 应提供难度适宜的学习任务和评价标准, 使学生能体验语文学习的乐趣, 获得学习成功的经验。

二、以创建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环境为突破口

燕国材指出:“建立良好的教育气氛或优化学习心理环境, 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首要条件。”良好的学习环境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状态和学习行为。

中职院校的语文教师首先要注重创建一个安全性、自由性的学习环境, 消除学生内心深处对教师、对语文学习的恐惧感。在进行《茶馆》的课本剧表演时, 我就主动参与扮演了王淑芬一角, 教师的参与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学生的情绪, 帮助学生营造了一个安全、积极的学习环境。

三、以培养学生课堂自控力为途径

自控力为非智力因素之一, 在认知过程中, 非智力因素制约认知过程。语文学习作为一种后天行为, 需要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辅相成。

中职院校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为自控力差, 造成教学效率低下。因此要加强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就必须以增强学生的自控力为途径, 引导学生明确本专业的学习特点和社会意义,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和职业道德。

在进行《一位出租车司机的职业水准》语文教学时, 为了让学生对“职业水准”有更好的了解, 我设计了“让学生结合所学的国际贸易专业知识来具体谈谈本专业中的技能、认知、灵感所涉及的内涵和外延”这一教学环节。根据学生发言, 我总结为“国贸专业培养具有市场经济理论知识, 掌握国际贸易基础理论, 熟悉一般国际贸易法规政策, 具备进出口业务、市场调研、国际经济合作技能, 并有一定外语水平的涉外经贸专门人才。”这样的教学设计, 将语文教学和专业知识融会贯通, 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控力。

四、以教师自身的教学反思作为有效教学起点

教学是教与学的有机统一, 其中教师的教起着主导作用, 任何教学活动只有通过教师才能进行切实有效的开展。教师倡导合作、重视自身教学经验的加工和提炼就显得格外迫切和重要。

教师还应就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的各环节反思自身的教学方法是否合理, 教学内容是否科学, 教学效果是否明显, 学生听课时是否积极思考、主动参与等内容。教师的教学反思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成长、开展后续教学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改革中职语文课堂有效教学 篇8

1.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有效教学要求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辩证统一。教师的教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 学生的学需要教师教的帮助, 只有两者和谐平衡, 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所以, 笔者在教授相关的理论知识后, 总是把时间留给学生, 尽可能给他们提供锻炼能力、展现才华的机会, 让他们在课堂上多发言、多演讲, 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在学习小说《项链》时, 出乎意料的结局留给了学生很大的想象空间, 所以在课文学习结束之后, 笔者让学生自觉发言, 复述故事情节, 续写故事的结尾, 改写主人翁的命运, 充分发挥学生的丰富想象力。这样, 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 锻炼了说话和听话的能力, 个性也得到了张扬。

在语文口语交际和综合实践活动中, 笔者选用实例对学生进行听说能力与技巧的训练, 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口才和组织能力的平台。如在讲解《听话与说话 (二) 》时, 笔者利用课本上提供的“晏子使楚”案例, 让学生分组扮演其中的角色, 体会人物听话与说话的技巧。然后再选用课外实例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 让学生不仅要听清内容, 还要能把问题阐述清楚。譬如:50年代初, 一次周总理刚批阅完文件, 顺手把笔放在桌子上, 就接受一个美国记者的采访。那个美国记者看见桌上放的是一支美国派克钢笔, 便问:“请问总理阁下, 你们堂堂中国人, 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生产的钢笔呢?”周总理听完后说:“提起这支笔啊, 那可说来话长了, 这不是一支普通的笔, 是一个朝鲜朋友在战场上得到的战利品, 作为礼物送给我的。我觉得有意义, 就收下了贵国的这支钢笔。”当笔者问及美国记者和周总理对答的言外之意是什么时, 学生就回想起了中国抗美援朝的历史, 也把他们对答的言外之意准确地表达了出来。通过这样的实例教学与训练, 学生基本能在课堂上掌握所学知识, 而且锻炼了技能, 使课堂的教与学真正有效统一起来。

在教学中, 笔者常开展自我介绍、朗诵比赛、演讲等活动, 学生都积极参与, 并且使整个活动的收效良好。所以, 教师应对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作准确的定位, 让学生明白自己才是课堂的主人, 从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学有所成。在检查学生的语文水平时, 笔者采用了多种方式, 写作、朗诵、演讲、讲故事等, 学生都颇感兴趣, 特别是口语测试, 很多学生都积极踊跃地参与, 他们认为这样可以锻炼胆量、提高口语能力, 而且还希望在教学过程中多加应用。根据中职生的特点, 教师也要随时改变教法, 让语文课堂增添生气, 学生也能很快地理解和接受所学知识与技能, 并加以运用。

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促进有效课堂的开展

常言道, “亲其师, 信亲道”, 在学生面前, 除了保持着教师的威严, 笔者也不吝惜自己的热情与亲切, 与学生和谐相处, 彼此亲近, 让学生了解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工作习性等, 这样, 更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人们常说“严师出高徒”, 而笔者认为自己却不是一个真正的“严师”, 可学生却很尊重笔者的为人、尊重笔者的教学, 能够接受笔者的教学方式。不管是课堂还是课外, 师生总是处于一种相互尊重、友好合作、充满人性关怀和具有较高心理安全感、舒适感、归属感的氛围中。实践表明, 课堂环境、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教学和教师的情感与态度体验, 是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在课余时间, 笔者会主动和学生谈心, 了解他们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态度的意见, 以便提供更好的信息反馈, 促进教学相长。在与学生的交谈中, 笔者了解到了学生对教师的喜爱、对课堂的热情有时候是从一些细节开始的。如教师的板书、教师的普通话, 等等。有不少的学生对笔者说, 很喜欢笔者的字, 那工整、规范、美观的字迹, 让他们有模仿的冲动, 让他们把精力都集中在听教师讲课、看教师板书上。所以, 笔者注意在课堂上适当增加板书, 满足学生的欲望, 也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

所谓“为人师表, 德高为重”, 笔者不断学习相关的师德规范, 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 提高自己的业务知识与技能, 以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 以教师的人格魅力、素质涵养感染学生, 赢得学生的信任与尊重。凡事以身作则, 给学生起到一个榜样作用, 拉近师生距离, 给教与学营造良好的氛围。

“让课堂的每一秒钟都不浪费, 让每一堂课都成为有效课”, 这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所以, 教师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努力把教师的“教”转化成学生的“学”。培养学生学习的信心,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 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 增强学生学习的任务意识和时效意识。在今后的教学中, 笔者将坚持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 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 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摘要:语文, 是中职课堂不可缺少的文化基础课程, 是与专业学习并重的, 但中职生的语文基础普遍薄弱, 多数中职生忽略对语文的学习。文章对如何提高课堂有效教学谈了几点意见。

关键词:中职,语文课堂,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李心刚.中职语文教学探析[J].安徽教育.2013年08期

[2]杨朝玲.对课文《项链》中深层思想的解读[J].北方文学.2013年06期

浅谈中职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篇9

关键词: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教学,真善美

语文教学内容丰富多彩, 语文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创新, 有效的语文教学要重视智、情、意三者, 应在三者统一的教育中使学生的人格获得发展。笔者认为语文教学要重视对学生的启发, 培养学生的能力, 让学生联系生活, 回归生活, 发展学生的个性, 引导学生挖掘语文本的真善美, 实现语文课的优化教学。

一、闲花落地听无声———语文教学要重视“悟”

语文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重视对学生的启发, 引导学生感悟语文课上的教学内容, 促进思维的发展, 透过启发性的普通教育, 感悟、领悟语文学习内容, 这样的语文教学更有序高效。

1.创设情境, 促进自悟。

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对学习感兴趣就要入“迷”, “迷”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启发”、“唤起兴趣”。语文课本中选的课文篇目都是古今中外的文章精华, 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 开发学生潜能, 和学生共同探讨文本, 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 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

例如:在教学《鸿门宴》时,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 让学生自己感悟、讨论“性格与成败”的话题, 培养学生的自悟能力。又如教学《诗经·蒹葭》和李清照的《声声慢》时, 播放《在水一方》和《月满西楼》的歌曲, 创设情境, 让学生在音乐的感染下进入诗歌学习, 让学生领悟诗歌之美, 开发潜能。

2.读中悟用, 巩固提高。

语文教学要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教学合一”的教改思想强调的是师生互动, 要让学生多诵读, 在读的过程中学以致用, 所谓“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这对学生学习语文有很大的帮助。

如阅读教学, 在学生读了大量作品后, 归纳出一种阅读方法就是把握主旨法阅读文本, 首先, 教师告诉学生读完文本后先说出作者的意图, 概括文章的主旨;其次, 在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 品味作者所用材料的作用和独特的构思, 感悟作者的写作思想。以此类推, 要充分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感悟方法, 有效运用, 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3.以情激悟, 激发创造。

教师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关键: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教师必须首先具有创新精神;在语文教学中我尝试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 如赏析曾巩的《咏柳》和贺知章的《咏柳》后, 引导学生了解赏析咏物诗的方法, 并且为了调动学生的创作积极性, 我提笔写下了如“和风吹绿柳, 春雨润校园”“和风送暖柳枝舞, 蕙兰并茂春光浓”等一些描写校园柳树的对联。学生在我的影响下也写了诗, 其中有位学生写的《帆香永在心中》刊登在学校的“浪潮”文学杂志上, 增强学生的创造性。

二、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教学要强调“真”

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呼唤教育的真挚、真诚、真实, 教育引导人们追求世间的至真、至善、至美。语文教学也是如此, 必须强调“真”, 让学生联系生活, 回归生活, 感悟生命, 做到文道合一。

1.走进文本, 品味生活。

语文课本上很多文章都是充满生活气息的, 语文教学应该像雨露一样滋润学生的心田, 让学生走进文本、透过文本品味生活。学杜甫的《登高》让学生体会杜甫的孤独寂寞, 领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 联系生活实际, 如何做好事情, 为社会作出贡献。让学生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 体会生活的坎坷与磨难, 激发学习热情和对生活的热爱。

2.回归生活, 发展个性。

陶行知先生说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 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 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语文教学的源头来自生活, 语文教学要回归生活, 在生活中让学生汲取营养, 特别是写作, 教师要把生活的源头活水引到作文中, 除此之外, 课堂上还要让学生个性得到张扬, 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如读文章后, 学生的理解可能不尽相同, 教师要尊重学生, 不能一锤定音, 学生的思维被扼杀, 就会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

3.感悟生命, 文道合一。

教师的情感修养首先表现为对学生的一片爱心。教师要关爱学生,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所谓“亲其师, 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决定了语文学科肩负的使命, 要重视对学生人格的培养。学习赏析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让学生感受文天祥的爱国情怀;赏析《离骚》, 学生和屈原的“哀民生之多艰”的思想产生共鸣。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 重视对学生真善美的培养。

三、绝胜烟柳满皇都———语文教学要挖掘“美”

语文教学是真善美合一的诗化教育。情感丰富、健康的人才能拥有生活、学习、工作的动力源泉, 才会有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无限热爱。语文教学是诗意的, 课本中所选内容都是美的, 教师要善于挖掘语文的美, 有发现美的眼光, 引导学生鉴赏美, 体会美, 感受人性美。

1.挖掘文本, 体会鉴赏美。

语文课本中美学内容极为丰富, 教师要创设造美的意境, 让学生获得美的感受, 诗歌、小说、散文蕴含的美都可以引导学生鉴赏美。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文本, 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利用文本让学生体会鉴赏美。如课本中蕴含的自然界的美, 要让学生体会骏马奔驰、层林尽染、长江一泻千里的壮美,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幽美。

2.丰富内容, 创造表达美。

语文课堂内容非常丰富, 要充实所教内容, 扩大学生阅读量, 激发学生思考, 让学生表达美。如教完《故都的秋》后, 进行拓展阅读, 让学生了解如汪曾祺的《冬天》、林徽因的《给秋天》。后来我自己写了一篇《秋日》激励学生表达对生活的赞美, 激发学生表达美的感情。教师要善于挖掘文本, 体会文中蕴涵的人文气息, 荡涤学生的心灵, 让学生感受人性美。

3.师生平等, 营造和谐美。

教师的情感修养首先表现为对学生的一片爱心, 教师有了爱心, 才能融洽师生关系, 沟通师生感情, 创造轻松愉快、民主平等的生活、教学环境。实践时, 我们要以“爱满天下”的襟怀关爱每一个学生, 关爱特别需要帮助的学生。简而言之, 就是以爱满天下的精神培育爱满天下的人。

要在师生平等的基础上营造和谐美的氛围。语文学习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 师生关系应该亦师亦友。有不同的借鉴和看法可以互相讨论, 教师切不可高高在上, 要尊重学生, 这样课堂才会高效, 课堂才能和谐。要引领学生感受生命的律动, 感受语文的芳香, 领悟作者及文本中蕴含的真情真意。

总之, 语文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每日三省吾身,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特点, 充分引发学生思考与探究的学习热情, 明确教学目标, 积极探索有序高效的课堂教学, 从学生“学”的实际出发, 那么语文教学质量就能得到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读悟结合积累深化.山东教育, 2002, (7) .

[2]陶行知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8.6.

[3]李家成.关怀生命:当代中国学校教育价值取向谈.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6.

[4]高慎英, 刘良华.有效教学论.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5.

提高中职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性初探 篇10

朗读教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其原因是朗读在语文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朗诵考察语文学习的全面能力, 是语文教学的关键。提高学生的全面能力, 促进中职教育的发展, 提升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学生的语文能力的提升需要全面的能力, 不仅仅是课本的知识, 还需要有包括阅读、朗诵等全面的能力, 中职教育注重发展语文的朗读教育, 就是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 提高中职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性的作用

提升中职语文教育中的朗读教学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文全面能力, 同时也能促进中职语文教学的进步。加强中职语文教学能提升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学生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朗诵学习, 不断的增强自己学习语文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语文能力的提升都有帮助。

(1) 有利于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全面提升。近年来, 国家对教育越来越重视, 教育的改革也在不断地进行着, 语文教学也在这个浪潮中不断适应着教育的发展, 语文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也在不断的进行改变和提升, 语文教学的提升不仅仅取决于语文知识的提升, 还包括语文其他能力的全面发展, 朗诵能力在语文学习中是一个重要的能力, 朗诵能力在语文学习中是最与生活贴近的一种能力。语文与生活的联系非常紧密, 语文的知识源于对生活细节的凝练和总结, 源于对身边的生活的细心发现, 同时, 语文又作用于生活, 是对生活最好的体现。

(2) 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中职语文教学中朗诵能力的教学是以学生对知识的把握为基础, 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重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把握, 学生每天沉浸在枯燥的课本中, 缺乏对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中职教学中的语文朗读教学给学生提供了不同的学习方式, 新颖的学习方式, 学生不仅仅只是学习语文课本知识, 而是全面的接受语文的教学, 学生更愿意接受这种学习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的提升, 对学习的兴趣也在不断的发展。

(3) 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生活阅历生活阅历。语文是从生活中来, 到生活中去的学科, 语文文章是作者对生活的总结, 是作者生活阅历的精华, 学生在语文文章朗诵的同时可以感受到作者的写作心情和人生阅历, 因此中职教学中的语文朗读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对语文朗读的学习, 提升学生的生活阅历。

3. 提高中职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性的策略

中职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是一个长期的, 日积月累的过程。对语文朗读教学也应该制定一个长期的目标, 慢慢的引导学生提升语文朗读的能力。学生也要掌握正确的语文朗诵学习方法, 要不然会事倍功半, 老师也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诵方法, 设置有效的学习方法对学生就进行教学。

(1) 学习好课本知识, 寻找朗诵素材。中职语文教学朗读教学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朗读材料的选择, 好的朗读材料能够丰富学生的阅历, 提升学生的知识。因此, 老师应该有选择的进行朗读教材的选择, 可以从不同的地方寻找朗读教学素材, 让学生接受不同内容的语文学习, 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东西。朗读素材的重要性还决定了学生的朗读兴趣, 老师只选择一种或者同种的语文朗读素材, 不仅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同时还会影响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间接影响中职语文教学的发展。

(2) 制定合适的语文朗读目标。要想学生达到理想的语文朗读能力的提升, 老师应该为学生制定正确并且行之有效的学习计划。老师首先要完善自身, 提升自己的语文专业能力和全面素质, 才能为学生做正确的引导。其次, 老师应该了解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 从而制定适合学生的朗读计划, 寻找合适的, 有内涵的朗诵材料, 逐渐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文综合素质。

(3) 创造良好的语文朗读氛围。良好的语文阅读氛围可以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 增强学生的语文朗读兴趣, 推动他们语文朗读的积极性。老师不要只采用课堂传统教学的方式, 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教学, 例如, 老师可以借助图画, 多媒体, 音乐等等方式,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设置, 创造一个优秀的学习环境, 让学生更愿意学习, 更爱学习。提升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良好的学习环境不仅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好的学习兴趣, 还能激发他们的想象, 促进他们智力的发展。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老师要做好引导作用,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 身临其境。

4. 总结

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 教育的不断改革和进步, 语文这个传统的学科, 它的教学也越来越重要, 越来越受到教育的重视。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可以选取不同的教学方式, 在传统教学中不断创新, 采取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方法, 借助现代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因此, 教育部门和老师应该不断的改进语文朗读的教学方法, 对学生的自主性进行发掘, 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研究, 为学生的语文朗读学习制定系统的计划, 为学生尽可能的提供良好的朗读材料和学习氛围, 为学生的语文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进行正确的引导。

摘要:语文是国家重点培养的教育学科之一, 语文的学习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更是占有重要的地位, 是贯彻学生学习的重要学科。语文文化是和传统文化有紧密联系的一门学科, 语文的内容不仅包括专业能力、阅读能力、同时也与生活紧密相关, 是总结生活的精华, 同时也是生活的最好体现。中职语文更是注重语文的全面能力, 而不仅仅是语文表面的知识, 朗读教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位置, 对语文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或制约作用, 朗读教学的提升也直接推动中职语文教学的发展。因此, 如何提升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 增强中职教学的有效性是当今教育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中职语文,朗读教学,有效性,策略

参考文献

[1]唐霄.中职语文朗读教学现状及策略探讨.《课程教育研究》.2014 (10) .

[2]苏使如.浅谈中职语文朗读的“用”与“行”.《广东教育:职教》.2011 (7) .

[3]赵凌云.提高中职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性探讨.《商情》.2011 (12) .

上一篇:调动情感下一篇:云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