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散文教学

2024-05-22

中职语文散文教学(精选十篇)

中职语文散文教学 篇1

在中职公共课程中开设语文散文鉴赏课, 有助于陶冶中职学生情操和促进素质教育质量提升, 对于传统汉语文化知识的传承与拓展也具有显著意义。此外, 高校学生通过参与语文散文鉴赏课学习, 可以显著提升自身散文鉴赏技能和增强与其他同学间合作能力。

二、语文散文鉴赏课教学实践存在的问题

( 一) 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

中职公共课程中散文鉴赏课课程内容设计方面缺乏合理性, 特别是东方与西方文化课程内容比重失衡。多数中职在开始散文鉴赏课时, 多以国内散文内容, 而以欧洲散文为主的西方文化内容整体偏少。这种情况下, 中职学生虽然可以对国内散文文化理解认识到位, 有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但是其在对国外散文文化学习方面明显不足, 不利于西方先进文明文化传承与发展。

( 二) 实践环节缺失

多数中职公共课程中语文散文鉴赏课课程设置以选修课形式和课堂教学模式为主, 缺乏课外实践教学活动。单一的语文散文鉴赏课程教学形式, 极易导致中职学生对散文鉴赏课缺乏兴趣爱好, 主动参与积极性明显降低。同时, 部分高校虽然开展了一系列与散文艺术相关的课外活动, 但从整体质量与效果上来看相对较差, 不利于散文鉴赏课教学实践效果的提升。

( 三) 教学内容不成体系

散文鉴赏课程在中职公共教学中已经实施的多年, 但是由于教师力量单薄, 教学内容相对比较零散, 相关的散文选择不够丰富, 对鉴赏技巧知识的细化没有成为一个体系, 教学没有整体化的布局, 统编教材相对不是很多,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涉及更多的系统化的曲目案例, 因此课程的教学需要进一步规范化。

三、改善语文散文鉴赏课教学实践质量建议对策

( 一) 课程设置合理化

明确中职公共课程中语文散文鉴赏课教学目标, 全面提升中职学生艺术素质能力, 进而推动学生全面、协调发展。针对公共课程中散文鉴赏课课程中东西方文学作品比重失衡问题, 应设置科学、合理、有效的课程内容, 针对中外文学的写作方法、风格、情感表达、文化内涵及鉴赏能力。

( 二) 多元化教学模式

转变传统单一、陈旧的公共课程中散文鉴赏课课堂教学模式, 不断创新多种教学形式, 以吸引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散文鉴赏课教学活动之中。例如, 可以采取讨论式、文学作品鉴赏教学与阅读、写作技能训练相结合形式、鉴赏实践教学形式等, 不断提升和延伸散文鉴赏课教学质量, 以促进学生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的提升。实践教学融入散文鉴赏教学之中就需要使用更多的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 实现学生参与这些教学环节的积极性。例如任务教学法, 将一些散文鉴赏内容蕴含的人文精神设置成一些教学任务, 让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 进行自学, 这样可以保证学生在这些蕴含人文精神学习的过程中, 更加具有主动性, 学习的质量可以实现更加全面的提升。在学生将自己查阅的相关资料进行论述之后, 教师需要进一步总结性地提升更加全面的相关解释。

( 三) 鼓励教学方式融入

14 至16 岁的中职学生更加需要关注, 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有人不断的关注他们, 这样他们才能有自己的存在感。在中职语文散文鉴赏的教学中, 教师的表扬和鼓励对学生来说不仅是最大的关注, 更是对自己行为的一种肯定, 这样可以大大鼓励中职生更好地完成相关的教学任务。教师需要关注到学生平时在上课和课下的行为。教师是孩子们最为信任的人, 他们在孩子们的心里有着很高的地位, 教师需要在遇到学生一些成绩的取得之后, 需要及时在言语上加以鼓励和肯定: “你很棒。”当遇到学生出现阅读困难的时候, 也需要及时鼓励他们: “你是最我们心中的最勇敢的人, 继续干吧。”

( 四) 情感教学方式注入

散文鉴赏就是提升人文精神的课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关注学生情绪变化, 融入更多的情感教育, 是十分必要的。教师需要关注班级中每一个孩子的心理情况, 对于那些沉默不语, 不习惯与其他同学一起玩耍的学生需要重点关注, 引导他们参与散文鉴赏之中。让性格开朗的孩子来影响这些性格内向的孩子, 这样一来, 教师在情感上就可以付出更多, 实现与学生彼此信任感、依存感的建立。这种信任感建立之后, 学生参与散文鉴赏的主动性就被有效激发。

( 五) 过程评价的融入

中职语文散文鉴赏教学水平的提升在最终的试卷上体现不是很明显, 需要从平时教学过程中, 不断给出相关的评价, 才能更加客观、全面的掌握学生的散文鉴赏知识了解情况、相关鉴赏思维的认识情况。过程评价就是一种将学生散文鉴赏的能力评价设置到平时的练习之中, 将学生参与语文散文鉴赏教学的积极性、对教学知识点掌握程度等设计到评价量表之中, 这样就可以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掌握, 同时这种客观、全面的评价方式可以倒逼出学生参与散文鉴赏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结语

语文散文鉴赏课教学实践质量与效率关系到中职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审美感受能力以及评价能力等的培养[2]。因此, 应针对语文散文鉴赏课教学实践存在的问题, 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 以不断提升中职学生散文鉴赏课教学质量与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慧姝, 张若萍等.基于教学用具设计的中学语文课堂新型教学方式[A].2014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pplied Social Science (ICASS 2014) , 2014, 03:138-139.

中职语文散文教学 篇2

南宁市第四职业技术学校卢宝莉

【摘要】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传统评价中职学生语文素质的制度已在许多方面不符合教育教学目的及语文教育特点。构建一个符合中学语文教育发展及中职学生身心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十分必要的。中职学生语文综合性评价将依据综合性、主体性、超前性三条原则,对中职学生的语文素质进行全面、客观、动态的综合性分析评价。

【关 键 词】中职语文教学怪圈综合性评价

中职语文教学,怪圈,综合性评价,语文素质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并明确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这给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对中职学生语文素质进行科学合理考核评价的问题也逐渐被提上日程。

一、以往的评价模式所形成的“怪圈”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往往是由课内作业、作文单元测验、期中期末考试、毕业考等这几项内容组成,这使得评价的内容过多倚重语文的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而忽视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等综合素质的考查;评价的标准忽略了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的价值;评价重心过于关注结果,忽视被评价者在各个时期的进步和努力程度,这种单调片面的考试评价方式,使得学生、学校、家长形成了一种误解:考高分的学生才是好学生。而中职生往往存在着学习基础不好,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而传统的中职语文教学评价中纸笔是考试的必备工具,分数是考试的最终结果,这样中职生的劣势就会显露无疑,如果考试成绩总是不理想,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受到打击,久而久之,就会演变成为学生越学越讨厌,越考越灰心,教师越教越没劲,教学相长变成了教学相克,师生共同走进了一个循环的“怪圈”中。

要跳出这一“怪圈”,构建一个符合中学语文教育发展及中职学生身心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是非常必要的,不能再一味地走选择、分析课文、作文等题型及期中期末考试的老路,而是应体现出生动活泼的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特长的考查方法,对中职学生的语文素质进行全面、客观、动态的综合分析评价,以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

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二、中职语文综合性评价的原则

中职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不是在校期间考试分数所能完全反映的,所以在构建中职语文综合性评价内容时,不仅重视语文基础知识,而且更应强调语文能力与素养的综合评价。

1.综合性。首先从评价内容看,注重知识与能力、课内与课外并重,由中学语文读写听说能力、语文学习方法与习惯、语文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综合构成;其次在评价方式方法上,既有形成性评价又有总结性评价、现状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结合、等级评价与质性评价结合等,重视学生日常表现观察记录与综合性学习代表作的收集与展示;另外从评价的时空角度分析,不仅评价过去,更重视现在和未来,是根据不同的评价内容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而得到的综合效果。

2.主体性。首先是参与评价的主体广泛。评价主体不仅有教师,还有学生及家长,目的是尽可能使不同主体的价值观在评价过程中得到体现。其次是评价对象具有主体性。学生既是评价对象,又是评价主体,而且作为评价对象也具有能动作用,可以自己保管评价表,与其他评价主体之间是平等合作的关系

3.超前性。本评价旨在寻求学生语文素质的积极发展,并预见未来,指出发展了的学生需要扬长避短之处,为学生的未来语文学习做准备。

三、中职语文综合性评价的构建与操作

语文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又需日积月累。需要把原有的隐性评价,转化为显性、多元的综合性评价。让学生学有方向,做有目标,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中找到自我。为此,我们可以尝试如下的综合性评价。

(一)一个学期的综合性评价

课内:

1、语文基础课(20%)

知识与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基础目标,是培养和训练学生综合性语文素养的源头活水。

必学课——只要学生遵守课堂纪律就可得基本分,勇跃参与课堂活动,作为奖励机动分的优先加分条件。(15%)

选学课——学生课外自读选学课文,以选学篇目分组交流自学内容,上交自学体会。自学体会由组长收缴并批改。4个学时之后,课堂交流1课时,上台代表发言者视质量(教师与学生一起评价)加分。(5%)

2、口语课(10%)

课堂上师生间的互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有利于思维能力的训练,语言的表达是思

维结晶的展现,学生在口语课上完成案例练习得基本分,根据个别学生的精彩表现,由教师点评和学生互评后给予加分。

3、作业、测验、作文(10%)

查阅、背诵是积累语文素养的途径,培养学生养成主动查阅和背诵的习惯,完成基础知识作业,老师按等级评定;每单元作业完成情况根据登记记录进行自评、小组评定最后老师综合评定;老师还可以通过小测验评定成绩,每单元成绩总和/次数所得均分登记在评价细则表;大、小作文按等级评定进行登记。如每期成绩均有进步者加鼓励分。

4、期中期末(40%)

期中(15%)、期末(25%)期中、期末,采用闭卷方式,题目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教材为基础,按7:2:1的原则命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灵活掌握程度和阅读、写作的能力。期中乘以15%、期末乘以25%。

课外:

1、综合性学习(10%)

在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手抄报比赛、社会实践活动调查、小论文、辩论、朗诵比赛等,根据每次活动,形成优、良、及格、不及格四个评价等级,学期结束累计每个学生按(8、6、4、2)等级加总分/次数。(根据学生参与的态度、表现出的能力、资料的搜集情况等多方面进行奖励性评价,可加至10分)。

2、课外阅读(10%)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相等。课外阅读不仅使学生拓展了知识,同时感受了语文世界的丰富多彩。名著的阅读更陶冶了人们的情操。读书笔记作业,老师每周检查一次,以等级评定,每单元考评一次.期末累计次数。(有关名著活动能积极参加、且在活动中获奖分别以2、4分奖励,加至10分)

(二)整个中职生涯的综合性评价

1、每个学期的语文综合性评价归纳总结,如果每个学期都有所进步,酌情加分(40%)

2、毕业文章(20%)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长从中选择一种作为毕业文。

求职信:根据个人的简历、才能特长和性格潜力写一份求职信,注意格式,能够展现个人优势,优劣评价由语文老师评定和学生互评。

自荐书:在实习期间,设计一份自荐书,其中必需包括个人简历、本人的知识结构、毕业学校简介、荣誉证书复印件、技能证书复印件等内容。自荐书优劣评判由实习单位与语文教师双方评定。

专业调查:学生必需在实习期内对本专业的前景、本专业对人才的知识技能结构和能力结构等做一些具体的访谈与调查,并以访谈录或调查报告的形式上交。

职业生涯规划:结合本专业的前景和个人的具体想法、做法,对个人的未来进行一

个长远规划,并以方案的形式上交。

3、模拟应聘活动(20%)

通过一次模拟应聘现场的活动,从学生对面试流程的把握、制作个人简历、口语交际、应变能力等对学生进行一个综合性的评价,同时学生也为未来的求职面试打下一定的基础。

4、实习日志(20%)

记录实习生涯中有意义的事件,反思实习过程中的成败得失等。实习日志在实习期结束时交给教师评定。

中职语文散文教学的研究 篇3

【关键词】中职语文 散文教学 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053-01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散文类教材量较大,学生的阅读兴趣也相对较高,散文教学注重鉴赏,以美读和研讨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更加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在品味散文语言魅力的同时领悟散文带来的美感,并基于教师的帮助提高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散文着重于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具有选材、构思的灵活性和较强的抒情性,语言不受韵律的约束,表达方式多种多样,能将叙事、抒情、议论融于一炉。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种重在抒情的文体,我们如何教给学生们呢?从中职学生认知的角度看,他们已有的知识积累非常单薄,更少有在阅读过程中精神愉悦的经历。这就决定了中职语文散文教学需要一种新的特殊的阅读方式或策略,主要的任务就是教给他们如何品与悟。

一、品悟语言

散文教学要引导学生亲自去品悟其中的美。美味佳肴,味虽美,“不亲尝不甘也”,同理,“文字之佳胜,正贵读者之自得”。

叶圣陶先生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了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他形象地道出了阅读作品尤其是文学作品时品的重要意义。

品味,不只是得到干巴巴的词语解释,而应得到鲜活的语感。夏丏尊先生说:“赤”不但解作了红色,“夜”不但解作了昼的反面,“田园”不但解作种菜的地方,”“春雨”不但解作春天的雨。见了“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自然的化工,少年的气概等等说不尽的旨趣,见了“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寥等等说不尽的意味。(《我在国文科教授上最近的一个信念——传授语感于学生》)

品味,还要注意比较、咀嚼、揣摩,领会其耐人寻味之处。如老舍先生的《我的母亲》中,除夕,“我”请了两个小时的假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只一个“笑”字,就将母亲见到儿子的那种喜出望外的心态和抑制不住的激动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当听说“我”还要回校时,她先是“愣住了”,然后是半天才“叹出一口气来”。这一“愣”一“叹”里包含了丰富的心理活动,反复咀嚼,令人感叹。临走时,母亲递给“我”一些花生,说了声“去吧。小子!”母亲这句话听起来极普通,仔细品味,却别有深情,这里有母亲的理解,母亲的奉献,母亲对儿子全部的爱,令人潸然泪下。

品味,从一个个方块字的组合看出一幅画面,一片场景,甚至是一段段人生悲欢。如《我的空中楼阁》,“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前一句给这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刷上底色,为小屋的出现布置一处美妙的大环境。后一句精美的描画中巧妙地突出了小屋的位置和小屋之小,并暗示了它的点缀作用。作者的独具匠心,我们唯有在品味时调动各路感官能领会到这潇洒而飘逸,新奇而美丽的文字魅力。

所以,我们教学散文,唯有带着学生潜入文字背后,走进作者心灵,含英咀华,方能体会个中滋味。

二、品悟情感

我们在学习散文时,要顾及到学生的实际感受和现实背景,有时情真意切的散文,并不一定会引起学生的共鸣。那么,我们在教学时,应把学生带到文章特定的情感氛围中,如果单纯地只是教几个生字词,概念化地介绍背景,概括主题,再说点写作特色,那么学生没有受到情感陶冶,觉得不感人也就不奇怪了。

在阅读时把自己摆进去,通过阅读文本联系到自己相似的情感,自己熟悉的生活,自己所处的社会或自己正经历的时代,进而与作者产生心灵的共鸣。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汉姆雷特,就是同一个读者随着人生经历,个人境遇的不同,对文章也会有不同的解读,这就是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悟的多少可由学生自己来领悟,比如《红楼梦》里香菱读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立刻在她脑海中浮现出昔日见到的场景,给她一种旷远、荒凉、静寂之感,感受到一种寂寥、苍茫、雄浑之美。又如同一个人年轻时看莎士比亚的名著《罗密欧与朱丽叶》,为这对年轻的情侣为爱殉情而落泪,可是等到自己为人父母再来品读,可能又为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父母伤心了。

“文学即人学。”语文教学应该关注人的情感,散文教学尤其如此。如果不走进作者的情感深处,就不能真正理解作者,没有理解作者的情感,也就放弃了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情感资源。这样,学生的精神发展,人格健全,也就势必残缺。

三、品悟意境

散文教学中,意境的品味不可或缺。意境,原是指“文艺作品中所描写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辞海》)它的作用,不仅在于使读者对于作者笔下形象描述得以获得“宛然在目”“身临其境”的真切感受,还能激发他们的联想或想像力,从而领略到作者在字面上并没有直接写出来的东西。从总体上说,意境是生成,并不是客观事物自然形象的显示,是作者的胸襟或审美感受酿成。

如《我的空中楼阁》,作者主要以客观的笔调展示了小屋之美。其美如何?我们看到,它虽是一座玲珑的小屋,但更像是一幅精美的画,一首清丽的诗。湛蓝的天空之下,柔和的山脊之上,阳光明媚而和美,绿树婆娑而轻舞,多么丰富协调的底色,何等诗情画意的背景!何等巧夺天工的匠意!何等清水芙蓉的本色!如果,远观近看中的小屋有形有体,那么从它的形体之中已经显现出几分含蓄和风度,飘逸出几分轻灵和自由。其实,这又何尝不是作者心灵的折光,情感的外化?何尝不是作者为之梦牵魂绕的一方心灵的净土,一隅精神的天宫?

这些主观的思想感情能以含而不露,溢而不流的形式自然、有机地渗透在具体生动的形象描述之中。在教学中,要咀嚼其中耐人寻味的情趣。

意境的领悟要能够虚实结合,有的意境只能意会不可言传,我们应该充分发挥想象,用自己的体验去补充它,感悟它,这样才能真正走进作者的心灵,达到欣赏的目的。在教学中,教师有高度的审美素养,才能带领学生走进审美艺术的殿堂,让学生受到美的教化。

散文教学,只要品悟到语言、情感、意境的美,才真正让学生领略到了散文之美。

参考文献:

[1]叶圣陶《文艺作品之鉴赏》上海教育出版社

[2]叶圣陶《教育与人生——叶圣陶教育论文著选读》上海教育出版社

[3]夏丏尊《我在国文科教授上最近的一信念——传授语感于学生》

以美启真构建中职散文教学有效课堂 篇4

鉴于散文的审美特质与散文教学的审美需求, 为了有效提高和培养中职生对散文类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更好地提升中职生的审美素养, 真正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归属, 我在散文教学实践的基础上, 力求跳出教学的一般模式, 从散文的“最美”处切入, 首先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意境美”与“语言美”, 进而顺理成章地领悟文章的韵味和主旨, 力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如果教学环节一味地按介绍作者、写作背景、课文朗读、分析结构这样一套老路下去, 那么学生势必会产生学习疲劳, 这样会大大降低散文教学的有效性。散文以美启真、以美引善、以美怡情, 美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中职语文应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 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实践经验告诉我们, 跳出程式, 走进“最美”, 在散文教学过程中, 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效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更好地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有重要的作用。

二、过程描述

郁达夫先生的《故都的秋》, 那“清、静、悲凉”的优美意境, 是贯穿全文的。作者选取了一系列北国秋天富有特色的景物, 如“碧绿的天色”、“驯鸽的飞声”、“蓝色或白色”的牵牛花、槐树的落蕊、“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息列索落”的秋雨声、“显出淡绿微黄”的枣子树等, 并用简练而富于感情的笔墨加以描绘, 多么逼真, 多么清晰。再经过作家的感情过滤, 故都之秋的深沉与淡泊就更令人动容了。讲授这样一篇美文, 我首先要做的就是先把学生引导到“故都的秋”的美的意境中, 让学生好好欣赏那一副副“特别”的北国之秋图, 细细品味那一丝丝撩拨人心的北国的秋意, 从而充分感知北国之秋的美, 充分感知先生散文的美。只有这样, 才能让学生自觉地调动思维, 产生更强烈的情感共鸣, 然后经教师对作家、背景等相关知识的介绍, 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

三、教学实践

(一) 导入

引用古语“女伤春, 士悲秋”和杜甫、白居易、马致远等的诗句说明中国文人有悲秋情结。不同的人, 他们眼里的秋景不同, 因为情感有别, “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个心灵的世界”。

(二) 整体感知

1. 齐读首段, 抓住文眼句———通过学生比较阅读, 把握句子的重音位置该在“特别”, 所以故都秋的主要特点是“特别的清、静、悲凉”, 而非“清、静、悲凉”。

2. 选一学生读第2与第13段, 总结南国秋的主要特点。

(三) 局部研读 (3—11)

1. 同学们, 文中具体描写北国之秋的段落有哪些?

2. 教师范读, 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1) 注意观其色、闻其声, 品其味。

(2) 从声音、色彩描写看, 你认为哪幅图最出色?

3. 故都秋景图:清晨静观、落蕊轻扫、秋蝉残鸣、秋雨话凉、秋日胜果。

4. 从声色描写角度出发赏景。

⑴秋雨话凉图 (6-10) :

(1) 找出文中作者评价北国秋雨整体特点的句子。

(2) 北国秋雨“奇、有味、更像样”在何处?

(3) 品“话凉”。

(4) 想象整个画面, 体会作者在画面中传达出的情绪。

⑵小院清晨图 (3) :

(1) 作者认为牵牛花的颜色“以蓝色或白色为佳, 紫黑色次之, 淡红者最下”, 为什么?

(2) 冷色调给人什么样的感觉? (联系生活感受, 体会色彩所蕴含的感情)

(四) 延伸联想

同学们可选取书中五幅画里的景物, 也可联想故都秋天里别的景物, 抓住其特征, 仿照下面句子的格式续句。看谁找得新, 看谁找得多, 看谁说得快。

故都的秋天在哪里?

它在破陋的小屋里,

它在浓浓的香茶里,

它在……

它在……

(五) 深入探讨

1. 在与南国秋的比较中, 作者侧重表现北国的秋程度深。

作者详写平常之景而不是风景名胜, 意在说明北国的秋范围广, 这正是故都秋的特别之处。

2. 从这些景物描写中, 你能体会到郁达夫此时的心境吗?

3. 作者为什么这么“寂寞、孤独、忧伤”啊?

4. 总结“情景交融”在本文的体现。

(六) 课堂小结

从这些描写看, 这故都的秋景已融入郁达夫先生的生活, 融入他的血液, 融入他的生命, 我们一起来品读文章最后一段。要读出那浓浓的秋味, 读出那绵绵的愁思, 读出那深深的眷恋。

四、课后反思

就散文而言, 其“意境美”是学生最易感知的。教师教学时可以此为切入点。泰戈尔说:“散文是以意境取胜的文学题材, 诗像一条小河被两岸的桃花夹住, 流得曲折, 流得很美;散文就像涨大水时的沼泽地, 不见边沿, 一片散漫。”

我在教学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时, 并没有从介绍作者生平境遇、写作背景入手, 甚至没有借助任何课本以外的资料, 而是直入堂庑, 引导学生从“荷塘月色”那梦境般美丽缥缈的意境切入, 通过对曲曲折折的荷塘, 密密田田的荷叶, 星星点点的荷花, 脉脉的荷香, 淡淡的月色的感知、欣赏与再创造, 让学生充分置身于恬静美妙的画图之中, 感悟一种宁静、清幽与朦胧的氛围, 产生一种超脱之感。然后诱导学生寻找朱自清在荷塘与月色之景中的那轻松中夹着哀愁、恬淡中和着苦痛的独特感受, 探求作者为什么“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的原因, 从而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当时腥风血雨的黑暗现实, 正确地理解当时的知识分子, 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有的散文作品则是以“语言美”取胜的。秦牧说:“文采, 同样产生艺术魅力和文笔情趣。丰富的词汇, 生动的口语, 铿锵的音节, 适当的偶句, 色彩鲜明的描绘, 精彩的叠句……这些东西的配合, 都会增加文笔的情趣。”散文的语言简洁而又洒脱、朴素而又优美、自然中透着情韵、轻盈中隐含着沉稳……比小说多了几分精致与轻巧, 比诗歌多了几分清淡与自然。

如学习余秋雨的散文《废墟》时, 学生很容易钟情其典雅、灵动如诗般的语言。我在教学时便从这一“最美”点切入, 引领学生通过感悟文章的语言美, 进而品味、领会文章的深刻内涵。“我诅咒废墟, 我又寄情废墟”, “诚恳坦然地承认奋斗后的失败, 成功后的失落, 我们只会更沉着”, “现代是宽容, 现代是气度, 现代是辽阔, 现代是浩瀚”, “我们, 挟带着废墟走向现代”。如此语言, 如行云流水, 一句连着一句, 一节跟着一节;在抒情中融着历史理性, 又在历史叙述中透着生命哲理, 怎不令人叹服。“看到过秋天的飘飘黄叶吗?母亲怕它们冷, 收入怀抱。没有黄叶就没有秋天, 废墟就是建筑的黄叶”。这里, 作者妙用比喻修辞格, 把历史比作秋天, 把废墟比作黄叶, 把大地比作母亲, 形象生动, 引发阅读者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废墟, 因为它的自然, 因为它曾有过的历史, 因为它最后的皈依, 形成了一种形式美。“大清王朝不见了, 熊熊火光不见了, 民族的郁忿不见了, 历史的感悟不见了, 抹去了昨夜的故事, 收拾前夜的残梦。但是, 收拾来的又不是前夜残梦, 只是今日的游戏”。多少记忆, 多少企盼, 多少悔恨, 多少感悟, 就这样被作者一一点出, 短语的整齐排列, 回旋往复, 语势强劲, 富有张力, 像一串珠玑, 流动着韵律美和节奏美, 使我们不能不为如此美的语言动容。

“美”的内涵是丰富而宽泛的, “最美”的切入点会因各主客观条件的差异而存在差异, 所以我们这里所讨论的“最美”, 是指在充分结合中职生的认知水平、能力水平的前提下, 学生眼中、心中的“最美”。

正如孔子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常言道:“爱美之心, 人皆有之。”所以, 我认为, 在教学时, 尤其是在散文教学时, 我们必须讲究方法, 从散文的“最美”处切入, 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 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这里, 我结合自己的散文教学实践做了反思, 目的是探究一条路径, 那就是:让我们的散文教学, 从作品本身的特点出发, 从审美的需求出发, 从“最美”处切入, 结合“意境美”和“语言美”, 结合中职生的认知规律, 使散文教学转化为美的再现、美的欣赏和美的再创造活动, 更有效地提高散文阅读教学质量,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构建中职散文教学有效课堂, 最终达成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归属。

摘要:中职生的已有知识积累非常单薄, 对文本的内容缺乏敏感度。在散文教学中, 如果一味按照介绍作者、写作背景、课文朗读、分析结构这样一套老路走下去, 学生必会产生学习疲劳, 更少有在阅读过程中精神愉悦的体验, 大大降低散文教学的有效性。作者在散文教学实践的基础上, 力求跳出教学的一般模式, 从散文的“最美”处切入, 首先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意境美”与“语言美”, 进而顺理成章地领悟文章的韵味和主旨, 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探寻一条以美启真的中职散文教学有效课堂之路。

关键词:中职散文教学,以美启真,有效课堂

参考文献

[1]中职语文课程标准.

中职语文教学大纲 篇5

科目名称:授课教师: 编撰时间:

教 学 大 纲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2015-9-1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课程教学大纲

一. 课程名称: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二. 课程编号:978-7-5612-2675-9 三. 教学总课时: 34 讲课学时: 34 实训课时: 四. 使用教材:《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练习册》 五. 课程属性:中职生文化基础课程 六. 教学对象:中职一年级学生 七. 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八.教学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九.教学要求:

1.阅读与欣赏

能使用常用汉语工具书查阅字音、字形、字义,正确区分常用的同音字、形近字。能用普通话朗读课文。注重对文章整体感知和领会,理解重要词语和句子在文章中的含义和作用,能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中心意思和写作特点。能辨识常见的修辞手法,体会文章中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阅读各种优秀作品,体会其丰富内涵,加深和拓宽对自然、社会、人生等问题的思考和认识。能了解散文、诗歌、小说等文学形式的特点。注重阅读中的情感体验,感受教材中文学作品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魅力,学会初步欣赏文学作品。就作品中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讨论,说出自己的理解、体验或感悟。诵读教材中的古代诗文,大体理解内容,背诵或默写其中的名句、名段、名篇。激发学习古代诗文的兴趣,增强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2.表达与交流(1)口语交际

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普通话水平达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试行)》相应等级的要求。听话时做到耐心专注,能理解对方说话的主要内容、观点和意图;说话时有礼貌,表达清楚、连贯、得体。学会介绍、交谈、复述、演讲、即席发言、应聘等口语交际的方法和技能。能够根据学习、生活和职业工作的目的和情景进行恰当的表达和交流。

(2)写作

语段写作,能围绕中心,条理清楚,正确地遣词造句。篇章写作,做到符合题意,中心

明确,思想健康;选材得当,结构完整,语句通顺;书写规范,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3.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根据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和职业生活确定活动内容,设计活动项目,创设活动情境。通过搜集资料、小组合作、交流展示、总结评价等步骤,围绕活动主题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运用有关的语文知识和技能,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培养职业理想和职业情感。

十.教学内容:

本课程由以下内容组成:全册分六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1.阅读与欣赏4篇课文;2.表达与交流(口语交际、写作);3.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第一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课: 《提醒幸福》(1)学时

知识要点:

1、疏通文章的思路,理解排比、比喻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2、理解文章的语言含义,体会作者所说的幸福。重点难点:理解文章的语言含义,体会作者所说的幸福。教学方法:讲授、启发,讨论 使用教具:教材,PPT 同步练习

第二课: 《匆匆》

(1)学时 知识要点:1.了解作者生平,分析全文特点。

2.理解文中的夸张、排比、比喻手法的运用。

3.理解文章大意,体会文章主旨。

重点难点:理解文中的夸张、排比、比喻手法的运用。体会作者是怎样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的,感悟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懂得时间的匆匆流逝,从而珍惜时间。教学方法:讲授、讨论、赏读 使用教具:教材,PPT 同步练习

第三课: 《幼学纪事》(1)学时

知识要点:1.学习本文语言的幽默,语言描写中蕴含的真情实感。

2.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浸透对良师益友的感激、敬仰与怀念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了解作者纪年求学时的艰辛和他对当年良师益友的深切怀念,学习作者执著苦学、热爱生活的精神。

教学方法:讲授、启发,赏读

使用教具: 教材,PPT,同步练习

第四课: 《老屋窗口》(1)学时

知识要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全文把握其叙事线索,并在此基础上抓住人物的细节描写,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深刻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全文把握其叙事线索,并在此基础上抓住人物的细节描写,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深刻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自主阅读、讨论

使用教具: 教材,PPT,同步练习

第一单元:表达与交流、写作、语文综合实践活动(2)学时

知识要点:会讲标准流利的普通话。会写立意新颖的文章。培养散文写作能力。

重点难点:会写立意新颖的文章。

教学方法:讲授、启发,例题解析,教师精讲 使用教具:教材,PPT,同步练习

第二部分 第二单元

第五课: 《创造宣言》(1)学时

知识要点:整体感知领会文章内容,细读课文,掌握写作特点,品味语言修辞,理解文章主旨,增强创造意识。

重点难点:整体感知领会文章内容,理解文章主旨,增强创造意识。教学方法:讨论法 比较法

使用教具:教材,PPT,同步练习

第六课: 《咬文嚼字》(1)学时

知识要点:1.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概括文章内容,理出作者观点。

2.结合练习,品味佳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3.通过品味佳句,培养学生发表独立见解的能力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概括文章内容,理出作者观点。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⑴立足课本整体感知 ⑵跳出课本 拓展延伸

⑶品评鉴赏培养能力 ⑷举一反三 迁移应用

使用教具:教材,PPT,同步练习

第七课: 《胡同文化》(1)学时

知识要点:了解胡同及胡同文化的特点,掌握作者的行文脉络,学习作者用平实朴素的语言叙事抒情的方法。

重点难点:理解作者赋予北京胡同文化的内涵及其所饱含的感情。教学方法:朗读法 讨论法

使用教具:教材,PPT,同步练习

第八课: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1)学时

知识要点:

1、了解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2、通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3、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治学的精神和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

重点难点:诵读课文,以领悟文意,受到熏陶,体会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体会生动形象,精练含蓄的语言。理解文中的关键语句。

教学方法:朗读法 讨论法

使用教具:教材,PPT,同步练习

第二单元:表达与交流、写作、语文综合实践活动(2)学时

知识要点:用普通话进行自我介绍。会写应用文—条据、启事。把心中的想法说出来,完整地写出来。

重点难点:按格式要求写好条据、启事。教学方法:讲授、启发,例题解析,教师精讲 使用教具:教材,PPT,同步练习

第三部分 第三单元

第九课: 《天山景物记》(1)学时

知识要点:1.学习课文按照一定的顺序组织材料的叙述方法。2.抓住景物特点,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景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丽富饶的大自然的感情。

重点难点:循着作者写作思路,把握要点,提炼文章的主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朗读法 讨论法

使用教具:教材,PPT,同步练习

第十课: 《雅舍》(1)学时

知识要点:体会文章的幽默诙谐,领味作者所表达的乐观、豁达情怀。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和写作特色。

重点难点:领味作者所表达的乐观、豁达情怀。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和写作特色。教学方法:朗读法 讨论法。

使用教具:教材,PPT,同步练习

第十一课: 《为你自己高兴》(1)学时

知识要点:理解文章的结构和文章主旨,体会为自己平凡而充实的、问心无愧的存在而高兴。引导学生突破文章的障碍点(为自己高兴是否等同于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理解“平凡而充实的、问心无愧的存在”。

重点难点:理解文章的结构和文章主旨,引导学生突破文章的障碍点,理解“平凡而充实的、问心无愧的存在”。

教学方法:讨论法

使用教具:教材,PPT,同步练习

第十二课: 《窗前的树》(1)学时

知识要点:品味文章的优美语言,借鉴文章中生动形象的修辞手法,懂文章的主旨。重点难点:品味文章的优美语言,借鉴文章中生动形象的修辞手法,懂文章的主旨。教学方法:自主阅读 讨论法。使用教具:教材,PPT,同步练习

第三单元:表达与交流、写作、语文综合实践活动(2)学时

知识要点:说话要文明有礼。写好作文《你感受最深的一件事》。优秀图书推介会。

重点难点:写好作文《你感受最深的一件事》,做到表达真情实感。教学方法:讲授、启发,例题解析,教师精讲 使用教具:教材,PPT,同步练习

第四部分 第四单元

第十三课: 《永远的蝴蝶》

(1)学时

知识要点:

1、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阅读自得法”,掌握本文结构特点和表达技巧。

2、体会“我”对樱子深深的爱,体会“我”的追悔和遗憾。重点难点:体会“我”对樱子深深的爱,体会“我”的追悔和遗憾。教学方法:自读 讨论

使用教具:教材,PPT 同步练习

第十四课: 《第六枚戒指》

(1)学时

知识要点:1.引导学生从细节描写、伏笔的用法以及表现手法上理解文章主题。2.结合实际说说自己的阅读感想。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从细节描写、伏笔的用法以及表现手法上理解文章主题。教学方法:引导式教学

使用教具:教材,PPT 同步练习

第十五课: 《荷花淀》(1)学时

知识要点:1.分析文章结构。体会战火硝烟中的夫妻之情、家国之爱及纯美的人性和崇高的品格。

2.分析水生嫂的性格特点和文章的写作特点。

重点难点:体会战火硝烟中的夫妻之情、家国之爱及纯美的人性和崇高的品格。

教学方法:讲授、启发,讨论

使用教具: 教材,PPT,同步练习

第十六课: 《一碗清汤荞麦面》

(1)学时

知识要点:1.理解本文的语言特点以及文中所体现的积极向上的温情。

2.分析讨论母亲这个不行家庭的核心人物形象。理解故事背后隐藏的深刻涵义。

重点难点:分析讨论母亲这个不行家庭的核心人物形象。理解故事背后隐藏的深刻涵义。

教学方法:自主阅读、讨论

使用教具: 教材,PPT,同步练习

第四单元:表达与交流、写作、语文综合实践活动(2)学时

知识要点:演讲。写一篇介绍学校的文章,主义语言的使用和文章的连贯性。“奉献青春”演讲比赛。

重点难点:写一篇介绍学校的文章,主义语言的使用和文章的连贯性。“奉献青春”演讲比赛。

教学方法:讲授、启发,例题解析,教师精讲 使用教具:教材,PPT,同步练习

第五部分 第五单元

第十七课: 《唐宋诗词》

(1)学时

知识要点:

1、了解作者资料和作品背景,背诵诗歌,理解基本思路。

2、分析每首诗的写作特点,介绍诗词的基本常识,简介七律诗的特点,了解宋词婉约派和豪放派的特点。

重点难点:分析每首诗的写作特点,介绍诗词的基本常识,简介七律诗的特点,了解宋词婉约派和豪放派的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 诵读 讨论 使用教具:教材,PPT 同步练习

第十八课: 《现代诗歌》

(1)学时 知识要点:1.介绍写作背景,知道朗读,品味诗歌的意境。2.理解诗歌的结构特点,解读诗歌的意象。重点难点:理解诗歌的结构特点,解读诗歌的意象。教学方法:讲授、讨论、赏读 使用教具:教材,PPT 同步练习

第十九课: 《当代诗歌》(1)学时

知识要点:朗读诗歌,领会诗歌的意象及语言特点、思想感情和表现手法。

重点难点:朗读诗歌,领会诗歌的意象及语言特点、思想感情和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讲授、启发,赏读

使用教具: 教材,PPT,同步练习

第二十课: 《外国诗歌》(1)学时

知识要点:了解诗歌背景、作者资料,朗诵诗歌。分析诗歌结构,理解作者写作意

图。分析诗歌特点,理解诗歌意象的作用。

重点难点:分析诗歌结构,理解作者写作意图。分析诗歌特点,理解诗歌意象的作用。

教学方法:比较阅读法 问题研习法

使用教具: 教材,PPT,同步练习

第五单元:表达与交流、写作、语文综合实践活动(2)学时 知识要点:说话要看场合。会写通知、会议记录。诗歌朗诵比赛。

重点难点:会写通知、会议记录。

教学方法:讲授、启发,例题解析,教师精讲 使用教具:教材,PPT,同步练习

第六部分 第六单元

第二十一课: 《邹忌讽齐王纳谏》

(1)学时 知识要点:

1、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高超的辞令艺术。

2、引导学生辨析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多义词,分析邹忌这个人物以及他说话的艺术。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辨析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多义词,分析邹忌这个人物以及他说话的艺术。

教学方法:讲授、启发、讨论 使用教具:教材,PPT 同步练习

第二十二课: 《谏太宗十思疏》

(1)学时

知识要点:1.介绍文章的相关时代背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掌握文中重要虚实词的用法和重要句式特点。

2.理解正反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手法。

重点难点:掌握文中重要虚实词的用法和重要句式特点。理解正反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手法。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朗读 使用教具:教材,PPT 同步练习

第二十三课: 《劝学》(1)学时

知识要点:1.了解作者写作背景,理解课文基本意思。

2.理解文言文常用实词、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和文言特殊句式。3.分析课文段落,掌握文章比喻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理解文章中心思想。

重点难点:理解文言文常用实词、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和文言特殊句式。分析课文段落,掌握文章比喻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理解文章中心思想。

教学方法:讲授、启发,赏读

使用教具: 教材,PPT,同步练习

第二十四课: 《廉颇蔺相如列传》

(1)学时

知识要点:1.简介作者、作品及写作背景,指导阅读,疏通文义。

2.分析评议动作及神态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归纳“负”、“以”等多义词的意义和用法,简析特殊句式的结构特点。

重点难点:指导阅读,疏通文义分析评议动作及神态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使用教具: 教材,PPT,同步练习

第六单元:表达与交流、写作、语文综合实践活动(2)学时 知识要点:拜访与接待。会写一般书信、专用书信。诵读经典古诗。

重点难点:会写一般书信、专用书信。

中职语文作文教学 篇6

关键词:中职生;生活;阅读;欣赏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4-024-01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创新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因此作为中职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写作文时做到说真话、诉真情,并在写作中发展和提高写作能力和思维水平。以下是我在作文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一、作文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源头盛而文不竭。”这番话道出了作文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了解社会,了解生活,了解国家大事,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使他们感受生活的充实。可以对家庭中的种种琐事,校园内的桩桩小事,邻里之间的不同争执,乃至街头巷尾的见闻,去体验生活,领悟人生。生活是取之不尽的源泉,只要把学生引向生活,让他们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以饱满的热情去体验生活,歌颂生活,赞美生活,才会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因为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木,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的人、事、物等,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可以接触的。

只有将生活和作文联系起来,让作文素材开发成为无尽的源头活水,学生习作时才会左右逢源,运用自如。没有了材料,习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生活是学生习作的主要源泉,学生只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写作之源就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二、作文离不开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石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要让学生广泛地阅读,不断增加词汇量,并在积累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到生活的大课堂中学习生活的语言。把家庭中人与人之间发生的事积累下来,学校中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班级和班级之间发生的事积累下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还要让学生随时摘录,写感受,有意识地背诵,并随时评奖。学生头脑中储存的材料就会与日俱增,再也没有学生对作文“望而却步”,“无米下锅”,从而也激发了学生对作文产生了浓厚兴趣,也就不再怕写作文了。

我在教学中常利用积累时间来开展读书比赛,优秀诗文朗诵及背诵比赛。激发阅读兴趣,鼓励他们多看一些有趣的故事、寓言,多读一些词句优美、情节感人的诗词文章。我们规定每个学生必须准备一本读书笔记,把自己在阅读中学到的佳词美句抄录下来。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日记、观后感、评论人物时事等。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也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提高了学生写作水平。

三、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的追求。常言道:“情动于中而行于外”。情感是思维的翅膀,认知的催化剂。作文一定要有感而发,不能无病呻吟,这就要求学生要善于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在写作时找“动情点”,要细心地感受生活的喜怒哀乐,尝试生活的酸甜苦辣,反思学习中的成败得失,回味经历过的美好时光。总之,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只有在真情涌动、激情荡漾、热情似火的融情状态下,才会焕发出忘我的探索精神,实现知识的超越和理性的升华。因此,创设一定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这样的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才有生活气息,有真情实感,才能避免写空话、假话的抄袭的弊端。

四、适当地欣赏学生,鼓励肯定学生

中职生学习差,但他们上进心强,荣誉感强。他们非常看重教师对他们的评价,渴望成功、期盼正确评价是学生共同的心理,他们常常把教师的鼓励性评价视为最受鼓舞的精神褒奖。有时一两句鼓励性的话,胜过一大堆指指点点。

因此,教师适当地欣赏学生,肯定学生的成功能激活学生的写作兴趣,增强信心,从而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如教师在评价学生作文时,要以朋友的口吻,长辈的爱抚,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点滴成绩,微小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个标点、一个词、一句话,应毫不吝啬地给予肯定和鼓励。教师评改作文时,要实行高分政策,欣赏学生,激励学生,再加上自己的阅读感受,如“你把人的心保留心理活动写得逼真形象,合情合理,老师非常欣赏。”“你把这次活动过程写得这么精彩,说明你观察仔细认真,想象丰富,老师真想和你们再玩一次。”“你的书写进步了,继续努力!”……学生看到这样的话语,定会激发强烈的写作欲望,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学生在这种情绪下,必然会主动热情地去写他们熟悉和喜爱的人、事、物,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定会得以提高,也就达到了作文教学的理想目标。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但我相信长期持之以恒,做生活的有心人,做勤劳的小蜜蜂,多思考,多练笔,通过各种渠道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创新思维,一定能培养出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才能适应新课改的浪潮,才能提高写作能力。

中职语文散文教学 篇7

一将掌握知识与素质培养结合起来

1. 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强化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改变以往的教师串讲和少数学生参与实践的课堂结构, 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变客体为主体, 在实践中得到锻炼, 通过看图说话和复述课文等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把听说训练贯穿在语文课堂教学的始终。如在教学《故都的秋》一课时, 先指导看图——出示设计好的问题——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回答题目——图文对照, 用自己的话讲解图意——体会作者在文中倾注的情感——按照板书复述课文。让学生的思维始终跟着课文走, 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 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 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 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 既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也锻炼了他们各方面的能力。

2. 强化阅读训练, 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侧重朗读训练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最容易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 使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 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采用让学生听朗读录音、教师范读、然后学生仿读的方法, 易培养学生的思维的敏捷性和感受力, 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通过学生的表情朗读, 将文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溢于言表, 从而使读者、听者在情感上产生交流和共鸣。无论是读者还是听者, 都会被文章内容所感染, 化无声的文字为有声的语言。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 眼、耳、口、脑并用, 进行创造性的发挥, 赋予文章新的艺术魅力。如在指导《再别康桥》的朗读时, 先是学生自读, 让学生把握朗读的节奏, 初步体验作品的情感;之后是个别朗读, 让学生展示自己朗读的个性;再次是名家范读, 播放电视剧《人间四月天》中徐志摩的扮演者黄磊在剧中对这首诗的朗诵。让学生找出自己和名家朗读的差距, 进一步把握作品的情感;最后是配乐朗读, 为这首诗的朗诵配上《人间四月天》的主题音乐。在缠绵、惆怅而又带有轻灵、飘逸的音乐中, 教师进行示范朗诵, 读出音韵美, 营造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带动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读的过程中, 学生产生一种设身处地的感受, 对诗歌内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达到了提高阅读水平的目的。

二让改进教法和指导学法相得益彰

1. 以良好的教法向学生展示正确的学法, 引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全过程

学生的学习过程, 也是学法的动态展开。教师在导学、导思、导练中使教的过程成为学的过程, 让学生掌握学法, 能够举一反三。同时, 重视揭示规律, 总结学习过程。

2. 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中职学生的学法, 要有良好的学习品质做保证。因此,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 深入挖掘其内在的思想性, 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独创精神, 这些精神不仅在学法指导中具有很大的能动作用, 而且让学生终身受益。

三课内教学和课外活动双轨同步

语文学科的社会性和实践性决定了语文教学应当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让课内教学和课外活动双轨同步, 正所谓“得法于课内, 得益于课外”。这是人们学习语文的切身体会, 课外活动作为中职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同时也是一条切实可行, 行之有效的语文教学新路。

为了改变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课内、轻课外”的现状, 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 去接触自然, 接触社会, 投入到各项活动中。

第一, 鼓励学生参加校内社团活动。班级大部分学生参加到书法、绘画、街舞、文学等社团, 让他们充分发挥个人特长, 在活动中受到各方面的锻炼。

第二, 组织参观、访问、游览等活动, 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 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处的城市, 了解周边的风土人情, 开阔了视野, 发展了思维。

第三, 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读书读报活动, 鼓励学生订阅合适的报纸、杂志。利用每周的阅读课时间, 带领学生到图书室、阅览室, 借书、看书, 让学生闲暇时有事可做, 指导学生阅读, 并把遇到的名言佳句、精彩片段抄录下来, 作为素材积累, 为写作做准备。

第四, 利用早读课时间开展三分钟表演, 内容包括故事、笑话、诗歌、歌曲、小常识等。也可以发布一条信息或模仿某位电台主持人及某个电视剧或电影中的人物形象, 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得到锻炼。

这样, 课内课外同步, 课内学到的知识在课外得到了巩固和运用, 课外的学习、活动又促进了课内的学习。既培养了他们刻苦好学的精神, 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又丰富了他们的精神生活, 陶冶了他们的情操。

浅析中职语文诗歌教学 篇8

关键词:中职,诗歌教学,品味诗歌

在中职语文的教材中,诗歌一直是重头戏。但是学生们似乎并不买账,比起诗歌,他们更加喜欢读比较通俗易懂的小说和散文。诗歌对于他们来说比较生涩难懂。但是我们教师都明确的是诗歌的确是无法替代的文化宝藏。它和散文结合,成为散文诗;和戏剧结合,成为歌剧。古希腊抒情诗人西蒙尼德说:“诗为有声之画,画为无声之诗。”这些都足以让我们感受到诗的魅力。在这里,我想就我个人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魅力。

一、在朗读中培养良好的语感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大多数诗歌都是押韵的,读来朗朗上口,使人读前一句时预想到后一句,读后一句时回想起前一句。因此,在平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多朗诵经典名篇,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语感,而且加深学生对诗歌情感的体会。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大约便是指这个了。同时在朗读的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朗诵能力,学会用声音表达诗歌的情感。例如我们平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晨读,让每一个学生挑选一首自己最喜欢的诗歌开始诵读。当然我们要开始着手去做一件事的话 , 一旦开始 , 就要坚持到底。每个学生都应该将晨读坚持下去才会看到效果。当然,我们教师在引导学生诵读的同时,也要注意诵读方式的变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要带领学生走进不一样的诗歌课堂,感受不同风格的诗歌的美。

例如在教学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我先在课堂配乐示范诵读了一遍,并且用PPT放映康桥的美景,让学生享受一场视听盛宴、陶醉其中。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我在读的时候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和情感的变化,让学生初步感悟这首诗中蕴含的情感。之后,我又播放了这首诗网上流传的四川话版本,并请同学模仿,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们一开始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课堂变得轻松自由。随后我引导他们认真感悟:虽然四川话版的比较搞笑,但的确读的人也将诗歌的抑扬表达到位了。学生们纷纷表示同意。随后我让他们自己试着体会诵读,并进行适时的技巧的指导,让他们朗读时带上自己的思考。

二、引导学生在诗歌中融入自己的思考

前面说到反复诵读的效果,一直坚持才会有效。但是我们都知道如果学生在诵读过程中仅仅是嘴巴在动,却没有融入自己的思考的话,恐怕读再多遍也只是一知半解。我们意义中的感悟诗歌不仅仅指的是我们从表层读到的东西,而是要用心去和作者交流,体会作者的情感,并能够做到灵活运用。一个没有故事的作家是写不出能够引起共鸣的诗歌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能教会学生的不应该仅仅是一篇诗歌的思想感情而是鉴赏诗歌的能力。

例如我在教学《蒹葭》这首学生们都会背上两句的诗歌时,我希望大家不再停留在“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样的表层上,而是借这首诗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气息并对生活有所思考。《蒹葭》出于《诗经》中的国风,表达了一个热恋者对心中爱人的追求,表现了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的精神。对于中职生来说,爱情是一个既敏感而又有所渴望的话题。在读这首诗的时候,我先请班里的几位男生和我们谈谈他们的初恋,这带动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在交流之后我再请学生们再次领会这首诗并带着自己的情感,有很多学生表示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着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真的让人动容。在他们融合自己的思考之后,对于诗歌的理解也更加深入了。

三、诗歌情境的引入

很多学生认为诗歌生涩难懂是因为他们无法想象到那个诗歌的情境。毕竟我们与诗人生活的时代背景、思想等都不同,很难感悟到诗人诗中的那份情感。因此,我们教师必须学会将学生引入到那个情境中,让学生主动体会。情境教育在整个教育中都占有着不小的地位。每一位教师都要好好思考如何去创建一个合适的情境,如何让学生走进这个情境。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教学道具。例如在教学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时,里面描写着这样的画面: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样的画面读来温暖满面,让人心生向往。于是我先询问了几位学生,关于他们的理想未来,带领大家对未来的美好幻想中。但是我们都知道,海子诗中的明天对于他来说永远不可能来到了,学生随着我的引导逐渐感受到了海子对未来矛盾的期冀。

四、结语

中职语文散文教学 篇9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是打造快乐课堂的基 础

布卢姆说过“一个带着积极性学习课程的学生, 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 学习得更加轻松, 更加迅速”。学习兴趣很重要, 只要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了兴趣, 那么学什么都不是困难。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首先我们现在的课堂都是老师替学生规划好, 学生没有选择的权利, 教师是课堂的主宰, 如果我们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真正实现由教师“被动”的教, 到学生“主动”的学, 那么我们的学生又如何不能产生学习的兴趣呢?其次通过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通过多媒体技术把声音、图像、文字、视频等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课堂上播放视频, 动画, 合理应用音频图片等媒体信息.化静为动, 变抽象为形象, 变枯燥为生动, 创设一个生动活泼的快乐课堂。这些构造特定的教学情境, 丰富画面可以引发学生无限的遐想, 激发学生无穷的联想和想象, 从而使他们思维高度活跃而引发创新的火花. 产生出前所未有的思维空间与创造灵感。例如教《听潮》, 上课伊始, 播放大海涨潮的一段录像, 通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画面和呼啸而至的潮汐声, 让没有见过大海的同学耳目为之一新,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全体学生都感受学习语文的快乐, 让他们真切的感受到自己的进步, 这样, 才会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开展多形式语文教学活动, 是打造快乐课堂 的前提

在当今就业竞争激烈的社会, 语文能力尤其重要,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 我们老师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这些活动的开展是打造快乐课堂的前提, 学语文是为了用语文, 语文学习的核心是提升学生的内涵?而能力的提升主要通过活动来实现?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 开展各项生动有趣的课外活动, 把同学们学到的语文知识有理论变成实践。例如:如组织故事会、演讲赛、评论会、答记者问等活动, 锻炼他们的语文表达能力, 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组织学生欣赏优秀的影视作品, 推荐阅读课外读物.拓展他们的视野, 书写感想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然后我们还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大胆地让学生走向社会, 通过实践锻炼自己。我们教师要敢于鼓励学生走出校门, 走上社会, 去做有意义的社会实践。在社会日常生活中, 特别是利用假日积极参与社会话动, 让学生在社会话动中体会生活, 学习语言, 并根据特定的时空、条件、语言.环境和不同的交际对象, 灵活地组织语言来交流感情, 旁征博引, 以理服人。如应聘市场营销人员, 做个志愿者等等。通过这些活动, 同学们不仅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 而且能够学会在实践中灵活运用, 从而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也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快乐的课堂。

三、忧化教法提高教学有效性, 是打造快乐课堂 的关键

教无定法, 吕淑湘先生说过:“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 那么, 在各种教学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 它的名宇叫做‘活’ ? ”其实这"活”就是让我们要优化教法,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优化教法是打造快乐语文课堂的关键。素质教育提倡的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 在语文课堂中, 我们教师要充分进行互动, 这里面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敉学中来, 教师在课堂上的身份是引导者, 通过互动让学生都能自觉学习。例如在讲解《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时, 我先播放背景音乐, 请一位同学朗读这篇课文, 朗读完毕后, 引导大家充分发挥想象力, 在大脑中勾画荷塘月色的美景, 分组进行交流自己想象的美景都是什么样的?然后让每个小组用适当的方式展现出来。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 学生都急于表现自己, 展示的时候有的小组用语言勾画出月光下的荷塘, 有的小组在纸上绘制出心目中的荷塘, 甚至有的小组书写一首小诗来赞美荷塘, 全体学生的参与, 让语文课堂变得活跃起来, 快乐起来, 大家纷纷举手, 争相发言,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帮助学生内化知识。再如讲《鸿门宴》时, 课前让学生利用自己扫淸文字陣碍.并充分发挥想象编写课本剧: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课本剧表演, 学生积极性得到充分展示, 对于未上台表演的负贵评价:同时在课后淮备辩论会, 辩题是"刘邦和项羽谁是真正的英雄".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幵展, 让原本枯燥乏味的古文学习变为生动活泼、情趣盎然的表演与辩论, 充分挖掘了学生的个性内涵, 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充分展示自已, 激发了学习的热情, 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 如写作, 表演, 语言表达能力等等。

中职语文散文教学 篇10

关键词:现状,层次,重要性,必要性,实用语文知识,加强,教学

入读职业学校的学生, 他们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学到一技之长。但是, 他们在学习专业技术理论课的同时, 还必须学好基础的课程, 《语文》课就是其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然而, 如何把《语文》这门基础课上得实用一些, 是许多语文教师费尽心思的, 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 让学生在学习语文教材的系统知识的同时, 学到尽可能多的实用知识, 又是每一个语文老师应该思考的。

笔者认为:虽然实用语文知识这方面的内容, 在教材上所占的篇幅不大。但这对职校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大有帮助。为了让学生对语文知识能够做到学以致用, 应该加强《语文》和《应用文写作》课中实用语文知识的教学上。本文就此作肤浅的探讨。

一、从中职学生的现状看实用语文知识教学的重要性

了解职校学生的现状, 才能明确教学的目的和方法, 有的放矢地分配教学内容和时间, 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能运用到实践中去。我们应该正视, 现在的中职学生的现状和过去的技校生相比较, 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虽然读大学已不再是独木桥, 前些年的大学扩招形成的

“普高热”有所缓和, 但是这种思想的影响还是普遍存在, 所以大多数成绩较好的初中毕业生还是选择了入读普通高中, 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考大学, 甚至不少成绩平平的初中毕业生也流向普通高中。这就造成了近年来,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职业学校的招生形势非常严峻。

由于中职学校招生生源紧缺, 这就意味着素质比较差的学生也会被招进中职学校。如果想这些学生将来写出一手好文章, 在写作方面大有作为, 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但他们在以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 实用的语文知识还是必不可少的。为了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 应该加强实用的语文知识的教学。

2、入读中职学校的学生, 由于他们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不好、基础较差, 考不上普通高中, 父母只好让其子弟入读职业学校:

一来希望他们学到那怕是很少的一点技能, 将来好歹有点挣钱养家的本钱;二来更重要的是希望有一所学校来管住他们, 让他们不至于在社会上游荡, 沾染到不良习气。这些学生的素质基础较差, 对学习也不感兴趣, 语文基础知识更是相当贫乏, 当中有很多人甚至连简单到写一份请假条都写得不好。

3、现在手机的使用已经非常广泛, 手机的款式越来越多, 功

能越来越全, 除了日常的通话, 还可以上网、聊Q、看微博、看电视、互发短信……几乎每个学生都拥有手机, 正因如此他们会接受到很多不同的语言。而由于这些原因, 他们写作文章的词汇、书信的写法大都会受到其很严重的影响。那怕是100多字的周记、短短的一张请假条、也写得不伦不类;甚至还有用英语字母的谐音来代替汉字的, 比如广东的学生会把“的”写成“D”等等。这样长此下去, 将来我们的中职学生到了社会, 写东西时也将会以口语化代替规范的文字语言, 我们的传统文化、传统的语言文字就会丢失。因此我们一定要加强实用语文知识的教学, 用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学生学习到规范的语法和文字。

4、现在社会上到处是五光十色的广告, 为了宣传效果, 许多

广告不惜破坏语法、词语规则, 乱用谐音字, 把词语改得不合逻辑;不少广告胡乱篡改成语, 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华, 但很多为人们所熟悉的成语被改得面目全非。这样的潜移默化就害了青少年, 学生会误认为那才是正确的成语, 反倒把学过的正确成语给忘记了。写作文时, 常用口语, 谐音字去替代规范的词语和文字。

二、从职校生的层次来看加强实用语文知识教学的必要性

1、动手能力较强的中职学校毕业生进入社会后, 会作为技术工人被企业聘用。

他们平时的工作决定了他们写长篇文章的机会不多。但是他们在工作中应用到的实用语文知识却不能少。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还是离不开实用的语文知识:如平时有事请示上级领导部门要写个请示, 要上司审批经费要写份申请书等等。所以为了中职学生将来工作的方便, 有必要加强基础的实用语文知识的教学。

2、学习好、技能好的中职毕业生参加工作以后,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 有的会被提拔当班长、主管等。

有的还会进入到企业的企划技术部门工作。当“官”了, 写作文章的机会也多了。给上司的请示、部门之间联系的文件、要下属遵守的规章制度、和别的企业联系还需要公函等。这就要求不但文种不能用错, 而且还要符合规定的格式, 如果写出来的东西东拉西扯, 语法不通, 滥用口语化的词语, 这不仅影响工作, 而且还会贬低了自己的形象。由此看来, 加强实用语文知识的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三、抓好实用语文知识的教学, 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将来的工作打好基础

中等职业教育的《语文》、《应用文写作》等基础课教材, 突出了职教的特点, 整个教学过程都定位在高中阶段语文课的基本标准, 又不同于普通高中。注意基础, 强化能力, 力求让学生学以致用。教材安排上已经有几个单元是有关应用文写作和实用写作的内容。关键问题是教师如何使学生学得好, 学得活。我们不是要求加强实用文体的教学, 就忽视了其他的课文教学。恰恰相反, 应该在学好其他课文的同时, 加强实用文体的教学。有的教师在上其他体裁的课文时充分发挥, 而到了实用文体单元就轻轻带过, 令学生对这些实用语文知识认识不足, 认为是可有可无, 自然就得不到足够的实践。

1、对实用文体单元, 要适当地增加教学时间。

只要有足够的教学时间, 学生就会对实用文体有所认识, 有所实践。要认真上好每一种实用文体的课, 从标准格式到遣词造句都要一丝不苟, 特别是格式。因为每一种实用文体的格式, 正是区别不同体裁的实用文的标志。

2、要认真对待学生写作中的错别字和乱用口语、乱改成语的现象, 绝不姑息。

应该在讲课的时候学生指出, 社会上广告中的这方面的谐音字和变体成语的现象, 只不过是广告商的宣传手法。让学生不要光注意广告的宣传, 不用谐音字, 不乱改成语, 要树立学好传统文化, 使用规范语言文字的信念。

3、作为语文老师, 应要求学生多写作, 如要求学生写周记, 或每两周写一篇短文。

周记和短文的字数以300字左右为宜, 这样学生写起来就较为容易, 不会产生厌倦心理和抗拒心理, 他们也就对写作感兴趣, 培养乐于写作的习惯。

综上所述,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 使职校学生将来在社会上能工作顺利, 得到较好的发展, 就要认识到除了学好基础课、专业技术理论课和职业技能课, 还要打好实用知识基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加强实用语文知识的教学, 使学生既继承传统的文化, 又学到适应社会的新知识.这将对学生、对社会都将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陈玉霞.职校语文教学中应用文写作的重要性及方法探讨[J].新课程.教育学术, 2011 (10) .

[2]原童.职校生语文能力现状调查及其培养策略探析[D].南京师范大学, 2007.

上一篇:群众文学艺术的特点下一篇:深孔帷幕灌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