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监督反腐倡廉建设

2024-05-03

网络监督反腐倡廉建设(精选十篇)

网络监督反腐倡廉建设 篇1

1 网络监督的反腐成效———过程成效

1.1 网络监督和反腐败运行过程的理论分析

从静态结构来看网络监督的反腐成效有两个要素, 网民的网络监督和反腐的过程;从动态运行来看包括网民的网络监督与反腐败过程的互动关系。通过总结网络监督的案例, 并参考网络舆论的生成机制 (公共议题—网络互动—网络舆论—催化或弱化—跟进或过滤—传统媒介) , 本文将网络监督的运行过程归纳为:网络曝光—网络关注—媒体报道—网络传播—政府部门介入—网络跟进—网络讨论;而在中国监察部网站信息公开中工作程序规定, 反腐败过程为:获得相关信息、受理、初核、立案、调查、处理、反馈。

以下本文将通过案例, 考察网络监督作为一个变量, 是如何影响到反腐败的一些重要环节, 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到底如何。

1.2 刘铁男事件管窥网络监督的反腐成效———过程成效

2013年5月, 媒体报道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铁男涉嫌严重违纪。而早在2012年12月, 《财经》杂志副主编罗昌平向中央纪委举报, 部级高官刘铁男存在学历造假、官商勾结和生活作风问题, 随后引发广泛关注。而相关举报内容当天被国家能源局声明是“纯属造谣污蔑”, 随后刘铁男仍然出席各种会议。长时间的沉默引发网络的各种猜测和情绪化表达。2013年8月, 中国监察部网站发布信息:刘铁男由于严重违纪违法, 已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首先, 网络监督中的网络曝光环节促进了反腐成效, 开启了反腐败过程中的获得信息环节。微博举报, 运用网络工具引起了网民关注, 舆论压力导致了能源局的公开回应。网络曝光使得政府部门通过网络获得了相关的信息。

其次, 网络关注和媒体报道环节明显促进了反腐进程, 启动了反腐败过程的受理、初核、立案等环节。舆论之下终于看到进展:中央有关部门已经开始立案调查。由此可以看到, 网络关注使政府部门介入, 这对于反腐败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而网络监督的持续关注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再次, 网络跟进推动反腐败的调查和处理进程。到底查不查、官方有没有核实等话题不断出现。持续的网络跟进形成巨大的舆论压力。很快, 中纪委宣布:刘铁男涉嫌严重违纪, 正在接受组织调查。网络跟进推动了反腐过程中的调查环节。

复次, 反腐败过程中的反馈环节进一步引起网络讨论, 网络讨论形成的反腐文化共识进一步提高了反腐成效。

可以看到, 网络监督的运行环节与反腐败的运行过程的互动关系明显, 并且呈现出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

2 网络监督的预防反腐成效分析

网络监督的预防成效, 指的是网络监督的威慑作用, 因为网络监督的存在, 导致公权力的行使者在态度、行为和行政文化上的改变。通过访谈资料的归纳整理, 将网络监督的预防成效分为:态度威慑、行为威慑、文化内化威慑。共访谈44人, 主要采取网上访谈和面对面访谈的方式获取数据。

其中, 37份原始材料显示对网络监督预防反腐成效的肯定, 6人认为关联不大, 1人认为网络监督的反腐成效没有那么明显。通过收集到的43份访谈的原始资料, 我们可以看出当前网民对于网络监督的预防反腐成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综上, 网络监督作为一种变量, 可以通过具体运行环节实现与反腐过程的良性互动, 实现过程反腐成效, 可以实现威慑权力行使者的预防成效。而我们在看到网络监督优势的同时, 也应该看到制约其反腐成效的因素。

3 当前影响网络监督的反腐成效的因素

3.1 网络监督亚文化的存在制约反腐成效

有些年轻的网民群体存在明显的亚文化特征:法律意识淡薄、仇富仇官、非理性等。这些特征导致有些网民在评论之时明显带着情绪化色彩, 使得反腐机构的精力被一些煽动夸张的消息分散。

3.2 网络反腐的外部推动机制与传统的内输入机制难以充分对接

网络监督反腐是一种外部推动的输入机制, 与传统的政府内部处理的内输入机制存在冲突。网民的压力主要体现在微博、论坛等方式上, 导致无法及时进入政府部门的视野, 导致反腐功能受限。

3.3 网络监督的效果受到网民个人身份、影响力和地位等因素的影响, 从而出现“网络贵族民主”的情形

网络监督的参与主体中可能真正的利益相关者受到影响力和地位等条件的限制, 并不能真正参与进网络监督中来, 而这些利益相关者往往掌握着有价值的对反腐至关重要的信息。

4 网络监督反腐成效的完善对策

4.1 构建理性和合法的网络监督文化

理性的网络监督文化可以一定程度上合理的引导舆论的走向, 一定程度上避免网络监督亚文化带来的情绪化、非理性化和泡沫化;针对非理性的网络暴力, 加强宣传提高网民的法律意识, 从而引导网民理性和合法的表达。

4.2 做好网络监督这一体制外监督形式与体制内监督的无缝对接

体制外网络监督的及时关注跟进和体制内监督反腐机构的及时回应无疑将提高反腐成效。一方面, 网络监督的网民要有问题聚焦意识, 有意识的提高关注的强度才能进入政府视野;另一方面, 政府部门面对碎片化的网络监督信息也需要关注。

4.3 拓宽网络反腐渠道

政府也可以提供更加便捷的反腐通道, 将真正的利益相关者纳入进来。例如, 2016年网民打开互联网络浏览器就可以在右上角发现多了一个“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类似这样的举措的不断完善, 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网络监督的反腐成效。

摘要:网络监督作为一种新型的监督形式, 使传统监督中的体制外监督处于虚置的状态得到改变。为此, 将网络监督的反腐成效分为过程成效和预防成效。过程成效体现在网络监督运行环节与反腐过程的互动关系上, 通过个案研究发现网络监督与反腐败可以实现良性互动。预防成效体现在对官员的威慑上, 通过访谈法整理为态度威慑、行为威慑和文化内化威慑。在此基础上分析网络监督的反腐成效的影响因素, 进而提出完善网络监督的对策。

关键词:网络监督,反腐成效

参考文献

[1]徐秀勇, 杨嘉.网络监督:成因、局限与政府应对[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2010, (1) :21.

[2]周建国.网络监督: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J].视点, 2009, (2) :44.

[3]操世元, 唐静.网络舆论监督的政治学分析基于政治参与的视角[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12, (12) :21.

[4]吴玉英.网络反腐:缘起、困境及对策[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2009, (5) :80.

[5]杜治洲.基于惩治腐败有效性模型的网络监督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 2010, (7) :15.

[6]郭小安.网络民主的可能及限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1:162.

[7]工作程序[EB/OL].中央纪委监察部, http://www.ccdi.gov.cn/xxgk/gzcx/201308/t20130821_45335.html, 2013-08-28.

[8]潘琦.媒体综述刘铁男案始末:自被举报后鲜少出现[EB/OL].法治周末, http://news.sina.com.cn/c/2013-05-15/113527128820.shtml, 2013-05-15.

加强党内监督促进反腐倡廉建设 篇2

纪检部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反腐倡廉提高执政能力建设是一项根本任务。加强党内监督,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要从推进党的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贯彻实施《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的重要性,要认真学习,严格执行,做到教育制度监督并重,构筑牢固的反腐倡廉体系,进一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 反腐败工作。

一、加强党风党纪教育,不断提高党内监督素质。

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虽然是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的负责人,但行使监督权的却是我们每一位共产党员和广大人民群众。如何行使好监督权,就有个监督素质的问题,特别

是党员的监督素质。党员的监督素质直接影响到党内监督体系能否正常运转,如果党员的监督意识差,法制观念淡薄,要实现党内监督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就要不断地加强党内监督的宣传教育,认真贯

彻执行好《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不断加大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力度,使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克服特权和等级观念,明确自己的监督权利和

接受监督的义务。对每个党员来说,既是监督者,又是被监督者;既要敢于监督,又要善于监督。通过对党内监督的广泛宣传和教育,共产党员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

性,不断提高党性修养。党员领导干部在思想上要牢固树立公仆意识,坚持党的性质,实践党的宗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真正把自己置身于广大群众之中,提高接受监督的自觉性。

二、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党风的好坏关系人心向背,而人心

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亡的根本因素。党的执政地位,既为我们党提供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条件,又增加了脱离群众的危险。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

化的新阶段,党的执政能力同党肩负的重任和使命总体上是适应的。但是,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土壤和条件还存在,一些腐败现象仍然比较突出,严重损害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影响了党的执政基础。

因此,必须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要在巩固廉洁自律有关专项治理成果的同时,针对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跑官要官的歪风,领导干部插手建设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等微观经济活

动中谋取私利的问题,领导干部的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利用领导干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谋取私利的问题,采取有力措施,严加整治。要认真贯彻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围绕监督的关键环节和重点内容,制定相关规定和配套措施,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要进一步加大巡视工作力度,增强巡视效果。要进一步抓好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要把预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从爱护的

角度出发,对于有违纪苗头的同志,要及时提醒帮助,进行必要的批评教育,真心挽救,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要在机制体制上构建刚性的监督体系,进行全方位监督,不仅要有党内监督,还要有社

会监督、舆论监督,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保证权力在正确轨道运行。

三、从严治党,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

强化领导干部接受监督的责任感和自觉性。目前,仍有一些领导干部监督意识淡漠,有的对监督不关心;有的只求自己安宁而不愿监督;有的怕得罪人,好人主义严重,不敢监督;也有的领导干部一听

监督就反感,认为监督是组织对自己不信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投资行为不断扩大,产业发展进程加速,基建维修规模和物资采购量迅速扩大,各级管理部门参与经济活动越来越频繁,各级领导干

部面临的考验也越来越多。我们必须加强学习,克服这些模糊、错误的思想认识,保持清醒的头脑,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增强接受监督的意识,慎用权,用好权。

监督权力是遏制和减少权力腐败的重要手段。早在建国前夕,毛泽东同志就告诫我们:中国共产党跳出腐败周期率的新路,就是民主。邓小平同志也多次指出:“如果我们不受监督,不注意扩大党和国家 的民主生活,就一定要脱离群众,犯大错误”。每个领导干部要把党和人民的监督看成是对自己的关心爱护,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怀,自觉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确保权力的行使不越界、不跨线、不离

谱、不出格。促进民主管理,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制度,推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

四、坚持以人为本的防治腐败理念,拓展了防治腐败工作。

反腐倡廉建设应从治理人的角度着手。我们党的反腐倡廉建设,历来坚持以人为本,从关心、爱护干部的愿望出发,今后要把更多的工作精力投入到治本、预防和制度建设中去,下大力气构建思想道德

和党纪国法两道防线,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防治腐败是极其复杂的问题,解决党员干部个人的自律问题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只有提升人的内在素质,反腐倡廉才能取得治本的效果。提升人的内在素质,关

网络监督反腐倡廉建设 篇3

关键词:监督力量;反腐倡廉;机制建设

中图分类号:TU986.3 文献标识码:A

反腐倡廉工作渗透在文化、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领域,关系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环节,是一项综合性任务。企业作为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元素,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反腐倡廉工作的影响。企业的廉政工作关系着干群关系,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尤其是领导干部在企业中起着领导模范作用,因此,若领导干部不能洁身自律,企业就无法形成良好的工作风尚。企业队伍的凝聚力、创造力和竞争力也就无从谈起。所以,企业若要取得长远发展就必须整合监督力量,加强反腐倡廉机制建设,深化领导干部的廉政、勤政意识。

一、建立信息通报制度

为了及时了解反腐倡廉工作的新特点、新方向,协调各方力量制定切实可行的对策,企业内部的监督力量必须加强合作和联系,定期召开会议,通报各自掌握的经济案件线索、追赃情况及案件进展,以此及时发现串案、勾结作案等情况,当发现与金融系统有关联的案件时,应当恰当的与金融系统有关部门沟通,并积极配合协作,严厉打击金融职务犯罪行为。

二、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联席会议主要有内审、纪检监察、工会、组织人事等部门参加,主要负责研究防控案件的措施,协调解决有关法律问题,分析挪用公款、贪污等经济案件。其次,要制定操作性和针对性较强的预防措施,研究犯罪特点和规律,增强监督制约机制。此外,组织相关的人员参加公判大会,认真探析典型案例,结合现身说法,总结经验教训。及时研究和传达有关反腐倡廉、党风建设、打击犯罪的文件和精神,组织干部和职工参加职业道德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培训。

三、建立党风廉政建设汇报制度

机关处室负责人是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的主要负责人,因此,要定期向中支党委汇报企业在各个阶段的任务完成情况,以及企业在这段时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各个部门在汇报时要确保汇报人必须是第一责任人,汇报内容必须反映真实工作情况,汇报范围要面向全体人员。企业纪委部门要结合各部门的实际情况,依据党风廉政建设的需求和形势,制定详细的党风建设任务和实施措施,并分步骤,有层次的加以实施,实施责任制,深入纠察企业内部的不良风气,保证企业经营的合法性,提高干部职工的法律意识,促进企业顺利发展。

四、开展廉政风险排查

企业廉政建设应始终遵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盲区的原则,根据具体岗位和职务安排相应的监督任务,不仅要做到“自上而下”,还应坚持“自下而上”,廉政监察要逐层深入,及时发现风险和问题,做好防控措施,制定相应的纠察制度,防止事态的恶化。企业若要加大基层监督管理力度就要采取协调监督机制。组织行政管理、事务管理、公文管理等部门构成协调监督系统。通过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社交工具、互联网等多种传输渠道,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及时发布电子公告和工作提醒,最大程度的实现资源共享,面向全体干部和职工发布信息,创立一体化、系统化廉政监察机制,增强监督的时效性和集中性。让企业干部和职工在这种廉政建设氛围中,增强警觉性,自觉学习廉政建设知识,加强自我反省,预防企业内部的违法犯罪。

此外,在企业反腐倡廉机制建设中,还要具有重点性,将内部监控的重点放在财务资产、工程建设、干部人事、营销管理等方面,加强对事务管理子系统的监察,对于这些部门的重要事项和岗位进行定期通报,促进信息透明化。这些部门关系着企业廉政建设的发展根基,起着标榜作用,加大对这些重点部门的监督可以有效遏制企业的不正之风,形成良性发展氛围。

五、增强网络监督机制

加强企业反腐倡廉机制建设,还必须虚心听取网民意见,加强网络监督,最大限度的团结民众反腐是反腐倡廉工作的基本方针,网络舆论、网络检举等监督手段在企业反腐倡廉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若要有效推进企业反腐倡廉机制建设,就必须充分运用网络平台,大力宣传反腐倡廉的政策、方针和精神,加大信息的公开力度。企业内部各部门都要认真接受网民监督。此外,也要注意加强引导网络的反腐舆论走向,主动参与反腐倡廉的网络交流,深入进行民意调查,及时解答网民关于企业廉政工作的疑问,创造宽松的网络舆论环境。

总之,反腐倡廉机制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整合企业内部的各种监督力量,加强内部信息交流,增强廉政工作的系统性和全局性,提高廉政建设的效率。企业若要实现廉政风险防控系统的全面发力,就必须加强各种制度建设,运用各种工具和手段,深入改革重点环节和关键领域,着力建设风险防控系统,完善企业权力运行体系。

参考文献:

[1]郭惠芳,褚雯.智慧的凝聚 崭新的起点——全国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综述 [J] 中国监察,2011

[2]宫莉莉.关于协同监督机制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J] 中国电力教育,2013

拓宽民主监督渠道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篇4

一、以深化教育为重点,增强监督意识,提高队伍素质

当前,基层党风廉政监督员的监督作用发挥还有些乏力,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对监督的认识问题没有完全解决好。一是不敢监督。个别基层领导对党风廉政监督员的监督当作不能不走的形式,对其发挥监督作用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基层党风廉政监督员往往把监督领导干部看成是“得罪人”,对做好监督工作存有畏难情绪。二是不愿监督。基层党风廉政监督员都是兼职,认为监督上级领导起不到什么作用,因而主观上不愿意实施监督。三是不善于监督。纪检监察部门和所在基层党支部对党风廉政监督员的监督工作指导、支持不够,相应的制度不健全,监督员履行监督职责还不尽到位。正确分析并认真研究解决这些错误认识,是当前基层党风廉政监督员做好监督工作的前提。

要加大对监督工作的宣教力度,使基层党风廉政监督员不断提高对监督工作的认识,实现“两个转变”。一是从“监督是得罪人”到“监督是爱护人”的转变。把加强对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监督视为责任,视为爱护,视为高尚,就会积极主动地开展监督工作。二是从“监督乏力”到提高“监督实效”的转变。通过强化职能、明确责任、不断创新监督方式、方法,摒弃传统观念束缚,解决监督乏力问题,切实提高监督实效。要加大党风廉政监督员学习培训力度,以适应新形势发展和实际工作的需要。

二、以完善制度为保证,健全机制,确保工作落实

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工作机制,是党风廉政监督员作用得以有效发挥的重要保证。要把反腐倡廉工作融入到本单位生产和各项工作中,建立健全和落实加强监督的相关制度,切实提高监督者和被监督者的思想认识。一要不断充实和深化监督内容。监督的内容越明确、越具体、越有针对性、操作性越强,越有利于加强对基层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有利于基层党风廉政监督员发挥作用。进一步加强源头防治腐败工作,加大监督力度,拓宽监督渠道。二要进一步明确基层党风廉政监督员的监督责任和责任范围。严格责任考核,强化责任追究,以落实责任制为龙头,形成基层党风廉政监督员监督的有效运行机制,从而确保监督责任落到实处。三要赋予监督员一定的权利。基层党风廉政监督员具有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要了解掌握所在单位行政事务活动的情况,可以列席参加所在单位党支部、行政会议,可以查阅和要求提供与监督工作有关的文件、资料,可以参加组织安排的民主评议、干部考察、公开招聘、民主管理、企务公开以及相关制度执行情况等企业重大事项的监督活动。四要把好党风廉政监督员选聘关。根据基层单位的特点,将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较高的政治素质,有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密切联系群众,廉洁守纪,作风正派,坚持原则,实事求是,敢于负责等条件的党内外人员充实选聘到党风廉政监督员队伍中来,不断改善队伍结构,增强队伍整体合力。

三、以强化监督为关键,认真履职,规范企业管理

监督是基层党风廉政监督员发挥作用的一项重要职责,做好监督工作,对于充分发挥监督员的作用,促进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深入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就企业基层单位而言,党风廉政监督员要在党委的领导下,协助纪检监察部门履行监督职责,突出监督重点,着力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监督。一是加强对企业领导干部的监督,防止权力失控。基层出问题主要是领导干部出问题,其监督重点要放在对行使权力的监督上,努力探索进一步规范和制约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有效措施,更好地防止基层领导干部滥用职权,以权谋私。二是加强对制度建设的监督,防止制度缺失。要针对制度空白、制度缺陷、制度落实等问题,重点围绕基层单位的职能、职责等进行监督,充分发挥制度对权力运行的制约作用。三是加强对重大决策的监督,防止决策失误。加强对领导班子在重大问题决策上的监督,制定严密具体的议事规则,使决策程序更加规范,推动基层单位领导班子民主、科学决策。四是加强对从业行为的监督,防止行为失范。监督党组织、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和重点岗位人员违反党纪政纪、国家法律法规和廉洁从业规定的行为,以及维护群众利益的情况。为增强监督的实效性,要积极扩大企业民主,全面推进企务公开工作,把公开、承诺、监督、问责作为主要内涵,确定公开形式、严格公开程序、明确公开时限,明确职责分工和责任追究,使监督工作达到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有效预防腐败问题发生。

网络监督反腐倡廉建设 篇5

10711216张红霞

摘 要:近年来,,群众网络上发贴反映腐败问题,成为纪委重要信息来源,在很短的时间内,像雷政富、李春城、梁道行、吕英明、陈弘平等各省、市一批官员纷纷落马,体现了网络反腐的强大功效。反腐不是一场战役,更不是一次运动,“零敲碎打”式的反腐模式或许在某个事件上具备一定优势,但要从长远的角度解决腐败问题,就需要网络与制度的有机结合。要减少网络反腐的误伤几率,消解网络反腐弊端,一方面靠的是网络的不断自我净化,但另一方面,则需要有关部门从顶层设计上对网络反腐进行制度保障。

关键字:网络反腐公务员管理监督舆论法制

反腐败已经成为民众关心的头号大事,互联网有效拓宽了群众的参与渠道。网络反腐之所以如此盛行,其中归纳主要得益于以下几点:首先,声势浩大。群众依靠互联网,在网上发贴子、发微薄举报贪腐,加上成千上万网民的转载,引起网络舆论的强大观注,造成集聚效应,很容易让政府或纪委找到关注点,往往一查就底,给腐败分子强大的舆论心理压力。其次是便捷性。现在的互联网如此普及,群众上网成家常便饭,网民将举报信或腐败证据公布在网上相当方便快捷。纪委也容易直接找到线索。最重要的是,它能很好的保障了举报人的人身安全,让知情人更好的检举腐败等恶劣问题,无太多的后顾之忧。而以往的举报途径,要么打举报电话,要么写信,还有就是直接到纪委揭发检举,这样很容易造成举报人身份暴露,易遭到腐败分子的打击报复。通过网络反腐,避免了暴露身份的接触,相对程度上保障了举报人的人身安全。

但网络反腐的弊端方面也同样不容小觑。例如,忽视了传统手段,网络反腐败只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普及而出现的一种手段,是新兴手段,也不是包铲除腐败的灵丹妙药。而腐败的多发性、群体性、隐弊性特征明显,网络反腐只是其中一种手段,我们应该多管齐下,从宣传教育、机制体制、惩治力度上多面考虑,让反腐败不断提升实效。同时,这易造成政府疲于应付。网络的舆论造势,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大量眼球。网络上的反腐败举报,有些是出于公心,而有的可能出于泄愤,而网站却不管内容是否属实,只要利于网站点击率和网站投资商盈利的,都会公之于众,这样造成了一些举报本不是实事的情况下,因网民的大量点击、评论、转载而迫使政府或纪委不得不出面查案,而一但查,却又子虚乌有,让政府或纪委在平息网民舆论上面临巨大压力,严重挫伤了政府的公信力。

说到底,过度依赖网络反腐,其实也是无奈之举。如果有更为流畅透明的监督方式,更为迅捷有力的反腐渠道,网络反腐也不会像现在这样引起公众的狂欢。要想缓解这样的无奈,还需尽早促成制度的完善。因此,完善反腐机制,加强公务员的管理势在必行。而网络反腐只是制度反腐的补充,网络狂欢在加剧信任危机,也应引起警惕,“如果没有制度反腐,微博反腐也将变得毫无意义。”

这些腐败不仅是个人作风问题,更是我国现代公务员监督体制的重大失误。一是保障体制不健全。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监督机制由权利、义务、处分、回避、申诉控告、法律责任管理构成。公务员权益保障机制尚不健全,公务员的申诉控告缺乏适当的救济渠道和有效处理机制。二是我国的公务员管理工作长期以来普遍存在“重提拔、轻管理、弱监督”的不良倾向,加之监督滞后,缺少事前监督等问题,公务员犯罪或犯法成上升趋势。特别是近年来查处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大多数是群众举报或者查办其他案件牵带出来而获得线索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对干部监督的软弱乏力。这反映出我国目前的监督大多是等问题出来以后,再去介入,后发制人,有些事后已无法弥补,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监督成了“事后诸葛亮”。三是监督的思想滞后、依法监督观念薄弱。现在,我们仍习惯于用计划经济体

制下的行政管理办法来搞监督,工作缺乏主动性,主要是应付上级部署的工作,发挥事后查处的功能,依法监督观念不强,监督缺乏经常性、统一性和一贯性。这里既有体制的原因,也有观念的原因。四是监督不细,导致执法困难。一个有效的法律法规应该由三部分组成的,一是制定,二是执行,三是监督。没有相应的惩罚规定和措施,它的约束力是相当有限的。同样的道理,在司法方面,也存在大量的“模糊”的法律规定,这些都是导致监督不力的重要因素。

规范网络反腐,加强公务员的管理的监督,完善反腐制度是重中之重。随着网络反腐“双轨”运行的深入,许多新问题表现出来。比如,如何加大政府网站的透明度,加快网络反腐制度化和程序化建设,怎样保证民间网络反腐的规范化及其相关的法律保障与制约,怎样辨别各种信息的真伪等等,只有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使网络反腐更加有效深入地开展下去。

(一)加大政府网站的透明度,增强公众的参与程度,加快网络反腐制度化和程序化建设,增强政府网站的反腐效能。公众的参与是建立在知情基础上的,设立透明网站,公开信息,让公众知情才更有利于监督。在网络反腐这一平台上,政府网站的透明度不高,对接到的举报信有时不能及时答复,许多举报又如石沉大海,不能令人满意。政府应多设立一些透明网站,以利于公众的参与。这方面可以借鉴巴西的经验。同时要加快网络反腐的制度化和程序化建设,使网络反腐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例如,建立举报受理记录制度,谁受理的,哪些人知情都要记录在案,将举报人的信息控制在小范围内,为追踪问责奠定基础。健全和完善涉密追究制度,只有有效地保护举报者的合法权益,实名举报才会多起来。

(二)建立完善的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财产申报制度虽然限制了官员的隐私权,但它可以促进政府公职人员的廉洁自律,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所以是合理的。并且财产申报应该是公开的,它赋予的是全国人民的最大的知情权和政府有关官员的最少的隐私权。财产申报后如果不公开、不接受人民的监督,就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所以,财产申报的结果应该以一定的措施加以公开,接受社会、人民的监督。

(三)建立媒体与监控机构跟踪、联动机制。加强新闻舆论监督,发挥新闻舆论监督公开性、快捷性的特点,对各级领导干部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纪违法行为进行及时揭露。对典型的腐败现象要适当适时予以公开曝光,以儆效尤,不断营造监督制约权力的社会氛围,形成强大的社会压力,使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分子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在加大媒体曝光力度的同时,正确处理好舆论监督与司法机关等专门监督机关的关系。

(四)完善法制和程序规则。要把不同权力形式通过法律和规章确定下来,纳入法制化、程序化轨道,保证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要通过组织立法、程序立法来明确国家机关的法定权限和相应的程序规则,要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尽快建立和完善国家监督机制的法律体系,使每个监督环节都能有法可依。有法可依是对互联网络进行科学监管的关键所在,也是网络反腐倡廉建设能够健康发展的保证。

(五)明确制约和监督的重点所在。要加强对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的制约和监督。同时,还要加强对重点环节和重点部位权力行使的制约和监督,切实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财政资金运行、国有资产和金融的监督或监管。要严格执法,加大执法执纪力度和执纪执法监督,使任何违纪、违法犯罪行为都能够受到应有的处罚和制裁。坚决刹住贪污、受贿、腐败之风,要从快从重从严,对一些情节特别严重的腐败分子,要给予最严厉的法律制裁。坚决防止和纠正以言代法、以权代法、干扰执法、以法代刑等现象,切实纠正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的执纪执法失之以宽、失之以软的问题,确保纪检、监察部门依规依法严格办案,保障人民法院和检察院依法独立审判和检察,通过严格的执纪执法,最大限度地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

(六)充分发挥各制约和监督主体的积极作用,提高制约和监督的整体效能。保障公民权,给民间网络反腐以法律规制。举报是公民的权利但由于缺少必要的规范与管理,网络也会为一些心术不正的人所用,弄得是是非非真假难辨,甚至造谣生事,平添一些混乱。人们常说网络是柄双刃剑,掌握不好,也会有负作用,这在用以反腐时也存在。因此,要加强对网络举报的规范和引导,尽快出台举报法,加强对民间网站的管理。应当努力实现反腐与网络的良性互动,充分发挥新兴网络的正面作用,使网络反腐在法律规制下运行。应该为民间反腐提供制度化出口,使民间反腐不至于走向盲目,也使现有反腐机制在民间资源配合下,更有效地清除腐败。近年,韩国为了应对腐败日益严重的趋势,成立了颇具特色的民间反腐败组织,与市民、企业、政府和透明国际已经开始形成一个反腐败网络,取得了显著成效,这或许值得我们借鉴。政府网络反腐需要制度与程序的建设,民间网络反腐更需要法律的支持。政府应扮演制定法律与法规的角色,引导民间反腐在法律法规的约束下有序进行。民间网络反腐是一种舆论监督,在宪法与法律的规制下,应该有它的独立性与自由性。

网络监督反腐倡廉建设 篇6

摘 要:本文结合国有石油企业基层单位实际,着重从认清党风形势、严守纪律规矩、深入落实责任、推进依法治企、持续深化“三转”五个方面,探讨了进一步加强党风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性和具体举措,对推进国有企业党风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国有石油企业;党风建设和反腐败;措施;探讨

经过十八大以来坚决反腐的不懈努力,我们党进入重塑政治生态的历史新时期,中国社会迎来清气上扬、浊气下降的发展新境界。当前,尽管党风建设和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我们要对党中央在反腐败斗争上的决心要有足够自信,对反腐败斗争取得的成绩要有足够自信,对反腐败斗争带来的正能量要有足够自信,对反腐败斗争的光明前景要有足够自信。各级党组织都要肩负起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纪委要担负起监督责任,坚决有力正党风、严纪律、反腐败、倡清廉,为企业发展营造风清气正、廉洁从业的环境。

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纪律和规矩是党的生命线。当前,我们要按照中央和上级要求,站在政治和发展高度,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不移地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落到实处,带头把习近平总书记“五个必须”的要求贯穿于工作生活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以实际行动诠释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发自内心的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绝不能因为工作或生活中的不顺心、不如意而怨天尤人、东拉西扯、丧失党性尊严!纪委肩负着严明党的纪律尤其是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的重大职责,要重点关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规则意识和程序意识淡薄,民主集中制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执行不力”等行为和现象,严肃查处搞团团伙伙、结党营私、妄议中央大政方针等问题,坚决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各单位在工作中遇到问题一定要按制度按程序逐级上报、请示,事先要主动多与机关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沟通协调,不得擅自逾越程序、破规而行,绝不允许突破纪律规矩底线。各基层党组织要按照中央精神和上级部署,扎实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进一步解决我院党员队伍在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增强先进性和纯洁性,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层层压实“三个责任”,凝聚反腐倡廉建设强大合力。各级组织相继召开党风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会议,层层传导责任,推动制度落实,高压强势推进,可以说“越往后越严”的态势更加明显。要把会议精神贯彻好落实好,坚持标本兼治,做深做细做实监督执纪问责,推动纪律建设和合规管理。要突出对班子成员和业务部门负责人的党风廉政建设情况考核评价,将考评结果作为领导干部业绩评定、奖励惩处、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各基层党组织要尽快启动“三个责任”清单制度机制,纪检监察部门要做好指导、检查工作,使科级干部和支委主动抓党风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成为新常态。各基层党组织书记一定要聚焦主业,扛起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的担子,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把责任传导给所有班子成员和全体支委,确保责任落实。基层班子成员要认真履行“一岗双责”,自觉抓好分管领域的责任落实,定期对责任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对关键岗位人员进行廉洁谈话。要上下联动聚合力,持续用劲抓落实,努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

着力构建大监督工作格局,以严实作风抓合规促廉洁。持续将党风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与推进依法治企、合规管理、制度建设、内控与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等工作紧密融合,要使各项管理的制度更加周密完备、流程更加优化简化,权力运行更加公开透明,坚决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坚决防止并严处权力寻租等违法违规行为,坚决杜绝“吃、拿、卡、要”等现象的发生,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在这个过程中,纪委和机关各部门要敢于担责、领责、扛责,主动发挥好职能作用。各单位各部门在制度制订过程中一定要跳出圈子看问题,以高度负责和敬业的精神切实把各项制度、流程制定得更完美些、周密些并具有可操作性,绝不允许制度制定留“后门”,绝不允许执行制度留“暗门”、开“天窗”。要加大法制宣传、合规教育、廉洁警示力度,引导广大干部员工牢固树立依法合规意识、制度流程意识、纪律规矩意识,形成尊崇制度、遵守制度、捍卫制度的良好氛围,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遵守制度没有特权、执行制度没有例外。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大贯彻执行力度,让铁规发力、让禁令生威,确保各项制度落地生根。纪检监察部门和业务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落实监督制度,用监督传递压力,用压力推动落实。对违规违纪、破坏法规制度踩“红线”、越“底线”、闯“雷区”的,要坚决严肃查处,坚决防止“破窗效应”。

论新闻监督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作用 篇7

新闻舆论监督, 简称新闻监督, 是社会监督的基本形式之一, 指公众通过新闻媒介这一公共话语资源的传播及辐射效应, 表达民意, 调控舆情, 对社会权利运行实施监控与制衡的社会行为。新闻监督不同于一般的舆论监督:舆论监督指的是通过社会舆论进行的监督, 这种舆论监督的载体不限于新闻媒介, 它有可能是街谈巷议、各种会议或者是各种聚会;而新闻舆论监督是专指通过新闻媒介的传播而形成的舆论监督。

新闻舆论监督由于其自身的广泛性、公开性、迅捷性、人民性等特点, 正确发挥新闻舆论监督的优势, 对于反腐倡廉建设可以产生许多积极作用。

新闻监督可以成为整个社会监督体系的枢纽, 可以促进监督机制内各要素整体功能的发挥。新闻监督能很迅速地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广播电视传播速度快, 党中央关于反腐倡廉建设的政策、法规可以通过媒体准确迅速地传给受众, 让民众随时把握反腐倡廉的最新方针、最新动向, 及时地加入到反腐倡廉的建设中来。新闻媒体成了政府机关下传信息、教育发动群众的载体。另外, 新闻监督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司法部门通过报纸、电视把监督、举报电话公布出来, 可以得到很多线索。新闻热线也可以及时得到新闻线索, 相关报道可以迅速见诸传媒, 并很快引起职能部门的注意, 甚至成为大案要案的线索。所以, 新闻监督作为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的结合点, 可以联通党内监督、群众监督、社会监督、民主监督, 促进权力监督机制整体功效的发挥。

新闻监督对腐败分子有一种威慑作用。腐败总是隐藏在阴暗的角落, 一旦被新闻媒体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腐败就失去了滋生的土壤和温床。当腐败分子的以权谋私等不轨行为被公布于世、社会大众将目光对准他们的时候, 他们不至于愚蠢到继续和人民大众作对、继续进行阴暗角落的交易。很多腐败分子不怕上级批评、不怕群众意见、不怕检查调查, 但就怕自己的违法乱纪行为被曝光, 所以会有“防火、防盗、防记者”这样的口号出现。因为他们的不法行为一旦被公布, 便难掩众人之口, 其“关系网”、“保护者”也谨小慎微, 不敢再庇护他们。有顶风作案者, 最终也会受到相应的处罚。

新闻监督可以起到警示、爱护干部的作用。“小时偷针, 大时偷金”, 贪污腐败的严重程度有一个从小到大渐进演变的过程。适当适时的新闻监督, 可以起到警示作用。当腐败有苗头时, 就及时批评, 把腐败遏制在萌芽状态, 不仅能警示干部、挽救干部, 不使其走上犯罪道路, 还能为国家挽回大量的损失。反面的例子也说明了这一道理。据报载, 因为巨额受贿等被数罪并罚判处无期徒刑的深圳市能源集团原董事长劳德荣在获刑时说:“当初我的行为, 如果有一两件被媒体点一点, 也许就会收手。现在才觉得, 社会舆论的监督和曝光真是对干部的一种爱护和挽救啊!”

新闻监督对党员干部群众具有教育作用。新闻监督不仅仅是曝光阴暗面, 还要寻求光明点。在对不正之风、权力寻租、贪污腐败行为揭露的同时, 还要注意选择对那些被大众公认的、清正廉洁的形象进行报道。这样不仅能对好干部起到肯定、激励的作用, 也可为其他干部群众树立一个好的榜样。所以, 媒体揭露批判王宝森的罪恶与颂扬孔繁森的光辉业绩都是新闻监督的题中应有之义。因为反腐是手段, 廉政才是目的。引导、教育党员干部廉洁奉公是新闻监督的社会责任之一。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可以促使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 情为民所系, 利为民所谋。就可以从内心杜绝腐败的欲望, 达到自律的境界, 是一种最好的自我监督。

在新闻舆论监督过程中, 这些作用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它们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共同发挥着能动的监督作用。

新闻监督的现状

新闻监督对反腐倡廉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是新闻监督的现状并不令人满意, 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制约着新闻监督积极作用的发挥。具体表现在:

新闻监督力度不够。《中国商法》就“广州市目前对该市领导干部廉政监督是否有力”这一问题进行了调查, 在606份问卷中认为监督有力的只占32.5%, 认为监督不力的占67.49% (1) 。新闻监督的力度不够, 表现在监督一般性问题多, 监督重大问题少。重大问题关系自然和社会、关系社会和民生、关系现在和未来, 更应该严格监督, 规范管理。监督中层基层多, 监督高层少, 也就是公众认为的“只打苍蝇, 不打老虎”。有些部门和记者畏惧权贵, 缩手缩脚, 害怕自身利益受损, 不敢监督高层领导。事后监督多, 事前监督少, 被群众形象地描述为“只打死老虎, 不打活老虎”。也就是当一个贪官被定性后, 就对他和与他的事件有关的、无关的情况大量报道, 而在案件定性曝光之前, 对此却处于失声状态。

新闻监督难。表现在采访难、取材难、发稿难、获得有关部门支持难、打官司难。新闻监督的阻力很大, 最大的阻力当数地方保护主义。当新闻监督要反映与自己有关, 或者与自己所管辖的地区及分管工作有关的问题时, 一些领导出于各种目的便千方百计“捂盖子”。对记者的采访采取不合作态度, 破坏记者的采访工具, 甚至对记者围攻、扣押、追捕。2002年3月28日, 中央电视台《社会经纬》栏目以《采访受阻透视》作了专题报道, 列举了山东、贵州等地记者采访被打、被关押的情况。2008年初, 媒体报道了辽宁省铁岭市西丰县被网民称为“史上最牛县委书记”的张志国派人到北京试图拘传披露西丰县丑闻的记者的事情。要么钱物诱惑、多方说情, 阻止记者报道发稿, 要么使记者花大力气写成的稿件、制作的节目在轮番说情中被“枪毙”。

新闻从业人员自身素质参差不齐, 有待提高。素质包括业务能力和思想政治素质等。有些记者作风不踏实, 走马观花, 缺乏细节的核对, 写出失实的报道, 引发官司, 造成不良影响。有些记者对自身定位不准确, 不是把自己定位在“第三者”, 而是认为自己就是法官, 以言代法, 对司法审判造成不利影响。有些吃、拿、卡、要, 搞有偿新闻。甚至有极个别记者丧失人格, 被财物所诱, “拿人家的手短, 吃人家的嘴软”, 对问题不报道, 进行“有偿不闻”;或者是加以歪曲、轻描淡写地进行报道。2008年山西天河矿难事件中, 收受封口费的记者和其他媒体工作者近30人, 被曝光的6家涉案媒体收受了煤矿封口费共计12.57万元, 应该是近几年记者收受钱物事件中最为著名的事件, 也是影响极坏的事件。

如何加强新闻监督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作用

第一, 要加大新闻监督的力度。首先, 要对重大决策和重大问题进行重点报道、连续报道, 确保公民的知情权。通过新闻监督使重大决策、重大问题时刻处于公民的视线之内, 转化为人民群众监督。这样, 就能极大地发挥新闻监督的积极作用。毛泽东在1945年与民主人士黄炎培对话时就提出:“只有让人们来监督政府, 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 才不会人亡政息。”其次, 各种媒体、各家媒体要紧密联系, 联合报道。仅仅由一家新闻单位单独组织舆论监督报道, 势单力薄, 很难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 达到新闻监督的目的。“而众多媒体全方位、多角度、同时对同一事件进行舆论监督, 其监督效果比独家报道要强得多。” (2) 在报道中, 要及时引进公众的反馈意见, 将事件的发展与受众评说、专家点评一并登出, 接受公众监督。公众的参与也可以使媒体获得支持, 不再是孤军作战。再次, 灵活多样地采用新闻监督的形式, 提高监督水平。新闻监督本身有各种各样的形式, 有正面宣传和曝光形式、有内参和公开报道形式, 还可就有关问题向有关部门反映, 促其解决问题。只要能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采取哪种形式效果好就采取哪种形式。

第二, 加强新闻工作立法, 扭转新闻监督难的局面, 保护新闻工作者权益, 规范新闻工作者的行为。没有法律的保护, 新闻监督的作用就不能充分发挥, 其功能就会削弱;相应地, 没有法律的约束, 新闻监督也有可能被滥用。针对新闻工作者监督时权益受损或者滥用监督权, 针对某些干部不理解、不支持新闻监督的状况, 有必要为新闻监督立法, 从而做到依法监督。对此, 安徽、新疆、深圳等地也进行了尝试。2005年深圳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通过了《深圳市预防职务犯罪条例》, 《条例》第19条规定:“新闻媒体依法对国家工作人员履行职务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 并对其宣传报道负责。有关单位和国家工作人员应当自觉接受新闻媒体的监督。新闻工作者在宣传和报道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过程中依法享有进行采访、提出批评建议和获得人身安全保障等权利。”但是就全国来说, 新闻立法只有国务院的《外国常驻新闻机构和外国记者采访条例》、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 还没有一部统一的《新闻法》。1984年, 新闻立法被正式列入议事日程。此后, 立法界、行政部门、法学界、新闻界各种有识之士纷纷为此建言献策, 力促《新闻法》能够早日出台。然而, 这期间, 虽然曾经起草过一个《新闻法》草案, 时至今日也未提交全国人大审议。 (3) 所以, 要保证新闻监督作用的积极发挥, 有必要在宪法的基础上, 总结有关省市的实践经验, 制定并通过一部统一的《新闻法》, 使新闻监督走上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轨道。

在未来的《新闻法》中, 要明确“新闻监督主客体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明确规定错用和滥用权力者应当承担的相应的法律责任, 保障双方合法权益, 保证新闻监督的正确方向” (4) 。从法治上明确新闻监督的法律地位以及法律责任, 监督应当遵守的原则和秩序等, 使新闻监督有法可依、有法可循。这样, 一部法律出台后, 会使新闻监督在法治的道路上迈出重要的一步。

事实上, 许多国家也是这样做的。比方说, 法国、意大利、丹麦、瑞士、希腊等国都有专门的《新闻法》, 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09BDJ030]

第三, 提高新闻从业人员自身素质。首先, 新闻工作者必须不断提高思想修养, 敢于担当社会责任。胡锦涛说:“对各类媒体来说, 树立和秉持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 (5) 其次, 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记者是一个挑战性极强的职业, 会遇到各种困难, 会遇到各色人等。扎实的基本功, 包括“知识的功底、调查研究的功底、独立思考的功底、自我控制的功底、文字表达的功底和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准, 只有这样才能克服舆论监督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障碍” (6) 。再次, 要严守职业道德, 不断提高职业道德修养, 严守新闻纪律, 不卖弄不宜公开的“内部消息”, 围绕大局开展工作。要坚持原则, 不因威逼利诱放弃公正客观的报道。最后, 角色定位要准, 法律意识要强。新闻从业人员角色的最佳定位应该是超脱的旁观者、与事无关的“第三者”, 而不应该是“无冕之王”。不要代言立法, 超越组织监督、行政监督和法制监督, 要用事实说话, 不要忙于充当法官下结论。新闻监督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进行。新闻工作者要注意学法、懂法、用法, 进行新闻监督时, 尊重他人的名誉权、隐私权, 依法报道, 避免法律诉讼。同时, 针对社会流氓的恐吓和施暴, 要善于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正当权益。[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课题“建立与完善网络监督机制及推进网络反腐制度化研究”, 批准号:

摘要:新闻舆论监督是监督机制中重要的一环, 在反腐倡廉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新闻监督的现状并不令人满意, 必须采取以下措施以加强新闻监督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加大新闻监督的力度;为新闻工作立法, 扭转新闻监督难的局面, 保护新闻工作者权益, 规范新闻工作者和被监督者的行为;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的自身素质。

关键词:新闻舆论监督,新闻监督,反腐倡廉建设

注释

1 (6) 王凯伟:《我国舆论监督的现状及其改善策略》, 《求索》, 2005 (7) 。

2 林爱珺:《加强新闻舆论监督方法初探》, 《新闻界》, 2004 (2) 。

3 邓小兵、冯渊源:《新闻法立法的几个基本问题研究》, 《人大研究》, 2003 (12) 。

4 李慧而:《以新闻监督立法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民主与法制》, 2006 (6) 。

网络监督反腐倡廉建设 篇8

1 新闻监督的特点

1.1 公开性

新闻监督是以新闻的形式进行传播,面向全国人民,以公开报道的形式表达人民的意愿,反映与人民利益相关的社会公众问题,因此引起了广大人民的热切关注和广泛参与。

1.2 广泛性

新闻监督可以将社会整体纳入到人民的监督视野中,其监督的范围包括社会各个阶层、组织、个人,涉及范围极广,包括公共事务、公众利益的组织和个人,以及一切违背公众利益和权利的行为,这些都属于新闻监督的范围。

1.3 间接性

新闻监督以公开披露的方式为法律提供事实依据,但新闻监督本身不具有强制力。它的监督作用体现为强大的公众舆论压力,进而制约监督对象的行为,或者在新闻舆论监督的基础上,通过行政监管、法律监管等硬性监督形式监督不法行为。

1.4 客观性

新闻消息不是凭空而论的,它必须是对新闻事实的客观报道,新闻舆论监督以客观、理性的立场报道、监督社会事务。在公众的意见表达方面,新闻舆论监督通过对大量舆论信息的过滤筛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因此,新闻监督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前瞻性和引导性,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信任。

2 新闻监督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作用

2.1 了解民意,集中民智

近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对新闻单位进行视察,并通过互联网与人民群众进行直接交流,体察民情。每年“两会”召开期间,人民群众也会通过网络平台、新闻媒体积极献策,共同探讨国家大事。还有一些地方政府也在积极利用新媒体技术,如电视、互联网、手机、广播等渠道来进行民意调查,听取民众的意见。政府官员贪赃枉法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利益,党中央通过直接与民众接触,可以了解腐败贪污现象,进而对当地政府进行重点监察。

2.2 增强舆论压力,强化查处腐败的力度

新闻监督可以有效发挥舆论的优势,让权利的行驶更加透明。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深入,现如今,我国网络监督已经成为了新闻监督的新生力量,甚至已经逐步超越传统,进入自发性行为阶段,初步形成了中央政府与人民群众力量互动的局面,增强了新闻舆论监督的威慑力。

例如“天价香烟”“青岛大虾”“蒜你狠”“表哥局长”“我爸是李刚”等网络事件发生后,纪检监察机关迅速介入,重点检查舆论的焦点人物,进而解决了一些腐败问题。

2.3 新闻监督提高了官员自觉性,规范了权力的运行

新闻舆论监督不仅是对当事人的警戒,也是对某些政府官员最现实、最直接的警告。如今,许多滥用职权的事件一但被曝光,所有在新闻舆论监督下被查出问题的官员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也就是说,政府官员的一举一动都会映入群众的眼帘,新闻监督可以有效整肃官风。

2.4 新闻监督可成为整个社会的监督体系枢纽,促进反腐倡廉的建设

新闻监督可以加强监督机制各个要素整体功能的发挥。比如,新闻监督能够快速把中央方针下达给群众,同时,群众的意见、建议也可以上传给中央。互联网作为现如今最便捷的工具,其传播速度是其他方式所不能比的,党中央提出有关反腐倡廉建设的政策、法律,可以通过各个渠道准确而迅速地传递给群众,让人民群众随时掌握反腐倡廉的最新政策,及时发动群众参与到反腐倡廉建设中来。新闻监督把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相结合,可以把群众监督、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有效结合起来,使监督机制的权利得到更有效地发挥。

3 如何正确、有效做到新闻监督

3.1 新闻监督要客观、真实

新闻作为一个权威的消息来源,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在新闻界,真实性作为一个极其重要的核心概念,坚持新闻真实性是新闻工作的起码要求,也是新闻媒体树立公信力的基础和根本。真实性是新闻工作的第一重要原则,也是新闻工作的基本操作规范,坚守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原则,保持客观公正的立场,是新闻报道真实可信的保证。

3.2 加强新闻监督人员的素质培养

为了进一步增强新闻的可靠性、客观性、丰富性,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新闻监督人员的素质培养。

3.2.1 自主学习,提高政治素养

思想政治素质作为新闻采编人员的基本要求,在日常新闻监督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始终把马克思主义放在首位,加强自身的政治道德修养,可以通过用自主学习的方法,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思想,在工作的过程中,要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保证新闻报道的真实可靠性,充分发挥新闻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作用。

3.2.2 提高综合素质,挖掘具有潜在价值的新闻

发现新闻价值对优化新闻采编人员综合素质至关重要。对于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而言,必须要深入社会生活,培养新闻的敏感度、挖掘潜在的新闻,从而发现新闻的价值。培养新闻敏感性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新闻工作人员在生活中要注意积累,增强新闻监督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在反腐倡廉建设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4 结语

腐败贪污事件不仅影响人民的利益,更损害了国家的利益和形象,因而,必须要加强新闻监督,杜绝此类现象。新闻监督由于自身的广泛性、公开性、迅捷性、群众性等特点,新闻媒体应正确发挥新闻舆论监督的优势,共同完成反腐倡廉建设。

摘要:新闻舆论监督是中国监督机制的重要一环,特别是在反腐倡廉的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针对现在社会一些腐败贪污现象,探究新闻监督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新闻监督,反腐倡廉,社会监督,舆论

参考文献

[1]王凯伟.我国舆论监督的现状及其改善策略[J].求索,2005(7).

网络监督反腐倡廉建设 篇9

一、认真贯彻中纪委、省纪委会议精神,积极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的长效机制

(一)加强学习,吃透精神,切实增强做好反腐倡廉工作的自觉性。

元月13日至15日,中纪委十八届三次全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强化党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统一领导,强化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严明党的纪律,坚持不懈纠正“四风”,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努力取得人民群众比较满意的进展和成效。元月20至21日,省纪委召开十三届四次全会,要求以深化改革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明党的组织纪律,增强组织纪律性;抓好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工作规划贯彻落实,深化党的作风建设,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力度;改革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完善反腐败的体制机制,落实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抓好组织管理和组织纪律的执行,严格遵守组织制度;加强纪检监察队伍建设,增强党的意识、责任意识。全省扶贫和移民系统都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入学习贯彻中纪委十八届三次全会和省纪委十三届四次全会精神,结合工作实际吃透精神;要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反腐倡廉工作要求,明确责任,抓好落实,通过强化措施、创新机制,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促使反腐倡廉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二)完善教育机制,着力增强反腐倡廉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去年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爆发了挪用扶贫资金的特大扶贫系列腐败案,涉案总金额达830万,此案性质严重,影响恶劣,全省各级扶贫和移民部门必须高度重视,举一反三,认真分析发案原因,吸取发案教训,有针对性地开展反腐倡廉形势教育、法规法纪教育、廉洁从政教育和案件事故警示教育,不断完善反腐倡廉的宣教机制。落实主要负责人亲自讲廉政党课,把新制度、新规定的宣传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使全系统干部职工做到“了解全局性制度、熟知本部门制度、精通本岗位制度”,把遵守制度转化为全体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要深化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努力形成崇尚清廉、鞭挞贪腐的政治氛围。

(三)加强监督机制建设,支持纪检监察派驻机构转变职能。

今年,省办将按照省纪委部署,贯彻落实纪检监察工作双重领导体制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的意见,完善派驻机构统一管理的意见,纪检组长在党组中不分管其他业务工作,重点抓好查办案件和监督检查工作。各级扶贫和移民部门对纪检监察的“三转”工作要高度重视,要全力支持纪检监察部门转变工作职能,提高工作水平。对各级纪检监察部门移交的工作各部门要不推诿、不扯皮,认真做好对接。纪检监察部门也要注重上下沟通,按照省纪委指示向党组汇报工作进展,及时反映实行统一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结合实际妥善处理。各派驻纪检监察机构要强化对驻在部门领导班子的监督,突出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这个中心任务,做到善于监督、敢于执纪,切实承担起组织赋予的监督责任。

(四)完善责任追究制,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

省纪委明确指出:谁要收送红包,谁就准备丢官帽。因此,各级党组织要进一步健全对重大案件和责任事故的“一票否决”制和责任追究制,完善对违反规章制度行为的党纪政纪处分。纪检部门要转变办案方式,注重快查快结,立足抓早抓小,发现党员干部苗头性问题,要早提醒、早做工作,防止小问题变成大问题。要全力支持纪检监察部门开展工作,为纪检监察部门查案创造有利的条件。各业务部门要自觉接受并配合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要彻底整改,不留隐患。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违纪不纠、整改不力甚至有案不报,有案不查等严重破坏纪律和制度的行为,发现一起就要查处一起,就要曝光一起,并追究领导责任,以严厉的惩治手段彰明显反腐败工作的坚定性和严肃性。

二、突出工作重点,确保各项规章制度行得通、管得住、用得好

在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中,制度建设始终处于根本性的地位,具有长期性、稳定性、全局性的作用。只有高度重视制度建设,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才能堵住“权、钱、人”管理上存在的漏洞,进而把反腐倡廉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完善制度,深化制度改革。

发挥制度建设基础性作用的前提是保证制度建设本身科学、合理。制度的制定既要适应扶贫业务和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同时也要注重制度自身简便易行,防止朝令夕改。为保证制度科学有效,应该着重把握好两点:第一,要体现系统配套的原则。即:既要重视基本制度建设,也要重视实施细则和操作程序的完善配套;既要重视大额扶贫移民资金的风险防控,也要重视重大决策和民主管理制度调控。要定期做好制度的清理、修订和完善工作,努力使各项制度相互衔接、彼此协调、不留空白。第二,要体现创新属性的要求,要深入基层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实现反腐倡廉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的有机统一;要及时把成熟的措施和办法转化为更加具体的制度,实现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上下互动和深入发展;要积极探索新的扶持方式、新知识与制度建设有机融合的途径和手段,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扶贫移民资金风险防控网络。例如,去年省办对14项扶贫移民管理制度,20项专项资金的管理流程进行了规范统一,并下发了《实施办法》.全省各级扶贫移民部门要依据《实施办法》,结合工作实际,细化本单位的专项管理规定和项目实施方案,使项目、资金的管控更加规范合理。

(二)完善服务,严格规范扶贫移民资金管理。

从2013年全国扶贫系统发案情况看,案件又有反弹,这也充分暴露出个别地方仍然存在风险控制不力、管理松弛、制度执行力不强的问题。要想确保资金运行安全,必须把握好以下四点:一是要认真做好扶贫移民资金的分配工作。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扶贫移民资金管理办法的要求,认真将扶贫移民资金进行分解.并将资金分配原则及分配结果在网上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的监督。二是要严格落实专款专用。各级扶贫和移民部门对资金使用情况要定期进行考核检查,对擅自改变规划和年度计划;违反规定改变资金使用范围和投向;未及时拨付资金或履行项目报账,造成资金滞留或影响项目实施进度和效益;违反资金分配、拨付审批的程序;截留、挤占、挪用、贪污和骗取资金的行为要及时指出并依法依规坚决查处。三是要实施有效监管。每年省办将通过绩效考评对上一年扶贫移民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一次综合考评,通过聘请第三方对各地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并抓好审计问题的整改落实。四是严格奖惩措施。对扶贫移民资金的考核检查情况,省办将以通报的形式下发全省,并以此做为下一年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

(三)完善公开,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廉洁是公信力的基石,公开透明是公信力的关键所在。要想扶贫移民资金的使用更加民主,更加规范,更加科学,就必须执行公开,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要按照“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基本要求,主动公开“三重一大”决策事项和扶贫移民资金的使用管理情况。各级扶贫移民资金的分配要在网上接受群众监督,要从资金的申报、审批、验收各个环节做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要加大政务公开力度,主动听取贫困群众、库区移民的意见,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三、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塑造廉洁高效的扶贫移民队伍

加强作风建设,既是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也是重大而紧迫的现实工作。2012年底,中央下发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新一届领导集体为端正党风政风率先垂范,于2013年6月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是聚焦作风建设,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此次活动充分表明了中央对作风建设的高度重视。应当说,扶贫移民系统的作风建设状况总体上是好的。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作风建设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少数部门和单位在扶贫和移民项目、资金的安排上仍然随意性较大,帮扶重点产生偏差;个别单位存在项目资金拨付迟滞,贫困群众的满意度有所下降;有效预防腐败的措施和办法还不够多,在反腐倡廉工作创新上还有差距等问题。因此,全省扶贫移民系统的各级党组织要切实增强抓作风建设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把作风建设作为改进和树立扶贫移民形象的大事,抓紧抓实抓出成效,要通过抓领导带群众、抓机关带基层、抓党风带行风,促进队伍作风转变,全面推进全省扶贫移民系统的各项工作。

(一)抓领导带群众,树立领导干部的表率形象。

抓作风建设,必须从领导干部自身抓起。领导作风对身边工作人员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对整个单位的党风、行业作风也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中央颁布的八项规定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学习,认真领会,严格执行。作为领导干部,做到行动要先于一般干部,标准要高于一般干部,要求要严于一般干部,时时处处发挥表率作用。第一,要做廉洁自律的表率。对各项廉政规定,各级领导干部要听得进,记得住,做得到,不仅要管好自己,还要管好配偶、子女、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第二要做科学决策的表率。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凡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扶贫移民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必须经集体讨论决定,杜绝违规操作。第三,要做厉行节约的表率。要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简化公务接待,严禁党员干部出入私人会所、变相公款旅游、公车私用;严禁用公款互相宴请、赠送节礼、高档消费等,继续抓好“红包”治理工作。

(二)抓机关带基层,树立基层至上的理念。

对基层而言,领导机关的思维方式、决策方式、运行方式,都具有导向性。因此,领导机关特别要严格自律。只有这样,才能树立良好形象,才能有号召力、影响力和说服力。一是要有服务意识。要贴近贫困群众,服务基层贫困村,多做为贫困群众和水库移民雪中送炭的事情,少做锦上添花的面子工程,真正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上存在的实际问题,以优质高效的服务推动扶贫移民工作深入开展。二是要有务实精神。要杜绝形式主义,不制定脱离实际的工作目标,不实施脱离实际的扶贫移民项目,不提出脱离实际的工作要求。今年,省办将重点对扶贫移民项目安排、规划实施、资金监管、质量监控、安全监督等规章制度进行修订完善,以制度化的成果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努力取得人民群众满意的实际效果。三是要有效率观念。扶贫移民工作要有计划、有安排,指导基层扶贫部门工作要统筹兼顾、井然有序。要加强横向联系,遇事多商量、不推诿,保证扶贫移民工作顺利进行。

(三)抓党风带行风,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扶贫和移民系统的各级党组织要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抓好责任分解、责任落实、监督检查、量化考核和责任追究。“一把手”要切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的工作职责,主动关心、支持纪检监察工作,在工作部署、监督检查、落实制度等方面亲力亲为、率先垂范。班子成员要抓好分管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把反腐倡廉各项要求融入业务工作,做到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纪检监察部门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宗旨意识、法制意识、创新意识和表率意识,主动协助党组(党委)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做到敢管、能管、善管。各职能部门负责人要坚持“一岗双责”,自觉落实反腐倡廉工作任务,主动协助配合纪检监察部门的工作。要通过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促进党务、政务公开和行业作风建设,保证各项业务和权力的规范运行。

(本文为江西省扶贫和移民办党组书记、主任章康华2014年2月19日在全省扶贫和移民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发表时略有删节。)

网络监督反腐倡廉建设 篇10

一、转变思想观念, 提高反腐认识, 是推进网络信息化反腐倡廉建设的前提

中央在纪检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积极推进反腐倡廉工作方式方法创新, 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建设的特点规律, 重视和加强现代科技手段尤其是信息技术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运用。

1.要当充分认识网络反腐的重要作用

网络信息化在深刻改变当代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同时, 也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反腐倡廉建设呈现出新的趋势与特点。与传统的反腐方式相比, 网络在反映社情民意、官员贪腐、实施监督等方面具有快捷便利、透明安全、影音真相、形成舆论等其他媒体不具备的优势。网络以其信息传递迅速、影响面广的优势, 大大增强了公众舆论在反腐斗争中的突出作用。

2.要充分运用网络反腐的各种渠道

2015年6月18日中央纪委监察部在其官方网站手机客户端上开通“反‘四风’一键通”举报窗口, 受理违规公款吃喝、公款旅游等问题举报。因此, 要把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行为作为纪律审查重点, 通过种各种信息渠道加大反腐力度, 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但在有些地区或企业对反腐倡廉信息化建设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视不够、投入不足、人员素质不高、制度机制不畅等问题, 这将严重影响着网络反腐的效果。

3.要高度重视网络反腐的信息化建设

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 增强正面宣传和影响力, 努力掌控网上反腐的主动权。要不断适应信息化、网络化时代对反腐倡廉建设的新要求, 努力提高执政能力, 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近年来, 油田不断加快数字化信息建设的进程, 强化对党员干部信息网络知识的应用培训, 建立反腐倡廉案例评析, 开发业务公开系统平台, 并使所有基层单位实现了信息网络化办公, 有力地推动了信息化反腐建设的步伐。

二、利用信息技术, 增强廉洁教育, 是推进信息化反腐倡廉建设的根本

干部走向腐败, 往往从小事、小节开始。因此, 必须从思想上强化防腐机制建设, 加强党风廉政宣传教育, 在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思想上筑起拒腐防变的坚固堤坝。

1.要加强网络阵地建设

2013年11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指出, 网络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工具。把网络用好了, 可以在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此, 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党风廉政网站建设, 则是进行网上反腐倡廉宣传的基础。要以建立纪检监察网站为龙头, 以廉政宣传教育网页为平台, 及时传达党和政府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方针、政策, 宣传反腐败斗争取得的成效, 剖析腐败现象和典型案件, 为职工群众提供发表意见和建议的平台。

2.要规范网络反腐的内容

网络作为现代传媒的重要手段之一, 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新阵地, 宣传思想工作的新途径。要通过网络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和干部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坚定理想信念, 锻炼意志品质, 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要把反腐倡廉教育作为网页的重要模块, 使党员领导干部可以按需学习。要充分利用好远程培训系统, 普及反腐倡廉法规制度, 介绍反腐倡廉建设成果, 抢占信息化条件下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的制高点。

3.要注重廉政文化建设

廉政文化具有导向、规范和约束功能, 通过弘扬和倡导自律、公正与廉洁精神, 使廉荣贪耻的价值观为广大干部群众所认同和接受。要加强网络知识教育, 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达到以廉政氛围熏陶人, 以优良风尚影响人, 以优秀品德感召人, 培养廉洁从政的信仰和追求的廉政文化建设的目的。要以教育党员干部如何做人、做官、做事、清正、廉洁、奉献为主。通过正面宣传, 引导广大网民正确认识反腐败斗争的形势, 提高人们对不良文化的鉴别力和免疫力。

三、建设信息化网络平台, 强化过程监督, 是推进信息化反腐倡廉建设的关键

利用网络预防和揭露腐败已成为新的历史时期反腐败的重要手段。

1.推进网络举报

面向群众, 开通领导廉政电子信箱、微博、微信、反腐在线网页等, 倾听群众的意见、呼声, 变上访为下访。及时了解和解决群众意见最大、反映最强烈的疑难问题, 使预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实践证明, 利用电子网络受理举报信息, 相比电话、信函等传统手段受理举报信息, 可以在未增加工作力量的情况下实现工作效能的提高。信息化技术是廉政监督的一座便捷的桥梁, 已成为拓宽廉政监督渠道的重要手段。

2.实施网上监督

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大力发展, 网络已经成为群众参政议政、对权力进行监督、对决策进行干预的重要途径。要不断改进经营者的管理方式和治理模式, 主动与群众合作, 让群众反映情况、提出意见、表达诉求、参与决策、进行监督, 不断增进党务政务公开, 树立亲民形象;要不断通过电子网络将办事依据、办事程序、办事结果、办事流程进行公示, 实行透明化作业。开展网上咨询, 网上测评, 使信息化融入廉政建设之中。

3.强化舆论约束

加强舆论约束, 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和典型的违法违纪案件通过网络进行适时追踪报道, 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加大公权力行使的公开性和透明度。近年来, 正是通过网络媒体曝光出来了“天价烟局长周久耕”、“微笑哥杨达才”、“12秒雷政富”腐败案件。充分证明, 运用科技手段开展反腐倡廉建设, 把无情的电脑与有情的人脑结合起来, 把制度的监督与技术的监督有机结合起来, 使监督更加科学、严密, 可以有效遏制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势头。

摘要:廉政建设是关系人心向背、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 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 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历史担当把反腐倡廉建设提到全新高度。运用网络信息化技术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是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的一项重要措施。

关键词:网络,信息化,反腐,倡廉

参考文献

[1]汤巧年.试论将机关党建建在网上[J].企业导报, 2015, (16) :191.

上一篇:高效课堂有效教学下一篇:餐桌上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