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预习促进高效课堂

2024-05-13

有效预习促进高效课堂(精选十篇)

有效预习促进高效课堂 篇1

一、激发预习兴趣,培养预习习惯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能力的巨大动力,是促进学生乐学、好学的先决条件。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中会产生很大的积极性,从而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体验到预习的作用和乐趣,养成自觉预习的良好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效率、终身学习的基础。

二、指导预习方法,促进学习能力的提升

预习是一种按照学习计划预先自学教材的学习活动,它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预习的方法很重要。预习的设计,要考虑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中年级的学生应侧重培养他们的预习兴趣、预习习惯;高年级学生侧重训练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掌握各种学科的学习方法,为课堂学习做好铺垫。作为教师,恰当地引导、适时地帮助、巧妙地“穿针引线”,可以让学生感受预习带来的喜悦。

三年来的实践,我们通过指导学生有效预习,促进了学习能力的提升。我们通过设计《预习卡》的自主学习方式进行,旨在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学习思路提高学生预习的效果,以较为详尽的学习流程,让学生在预习中学有所获,并在自主学习中反思自己的不足和缺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比如数学预习内容中的一些解决问题的知识、图形的知识、概念形成和实践活动的知识等,使之形象直观、比较容易理解,让学生“踮一踮脚够得着”。其要求具体,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发现性,顺应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带”让学生有了更多自主预习的机会,也拥有了更多自由预习的时间和空间。预习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预习后可以进行一次预习测试,对于测试情况不理想的学生进行“回头”——回到“扶”或“带”的阶段,让老师帮助他坚持下去。“扶”一个月,“带”一学期,这时教师适当“放手”。“学起于思,思起于疑”,预习就是寻疑的过程,因为有了问题,学生对新课的学习才有目标;有目标的学习,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放手”是给学生一个舞台,是对他们的预习提出更高的要求,让学生努力去搜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分析新知识,对预习中遇到的疑难之处,鼓励其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提出问题,敢于质疑。

三、有效预习,成就了高效课堂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通过对学生课前预习的指导,使学生在积累了一定的预习方法的经验后,能自己主动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独特的预习方法,建立以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探索为主线,以教师引导为辅线,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体验和感悟,从而达到自主学习,开发潜能,发现问题。

预习卡的设计,让更多的同学积极响应,参与到主动预习的行列中来。目前已由教师设计渐渐转变为学生自主设计,学习方法更灵活了、更科学了,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大大提升。

通过预习,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将一些简单易懂、自己有兴趣的内容进行了内化,并有了困惑和疑问,在课堂上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讨。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是在通过好问、善问的过程中获得的,好问、善问的学生,注意力、观察力和思考力因经常锻炼而得到较快的发展。学生有了学习的主动性,既节省了讲授时间,给学生更充分探讨的时间,又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其听课具有针对性,为其掌握新知识作好心理方面的准备,更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四、关于课前预习的思考

有效预习促进高效课堂 篇2

西一小学 李小威

主体多元“双向五环”高效课堂教学实验推行以来,许多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发生了显著变化,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升。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主体多元发展性教学系统中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全面铺开主体多元教育实验的突破口。

主体多元“双向五环”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双向”是指参与教学活动的两个主体——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双边活动相互作用,相互合作,达到教学相长,双赢共好的最优化教学效果。而“五环”指课堂环节五个基本环节。其中至关重要的第一环学生预习·教师导学,我认为有效充分的预习可以说是主体多元“双向五环”高效课堂教学的开山斧。

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交往,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学习过程不再是教师的单方传递,而是在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基础上,师生相互参与、双向提升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坚持学生主动、教师主导、问题主线、活动主轴的指导思想,以激活教学过程为突破口,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小学教学论文,师生形成同伴互助学习共同体。

高效课堂下的学生预习,是以导学案为抓手,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根据导学案中的学习目标、导学问题、学习方法,尝试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充分利用家庭、伙伴、互联网、图书馆等学习资源自主展开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学习过程。这实际就是学生的一种自学行为,主动建构知识的一种主体性表现。

所以有效充分的预习是高效课堂学习的核心基础,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它能够引导学生“先学”,提高学习效率。因为学生只有自己先学,在课堂上才有话可说、有疑可问,有据可辩。学生只有充分预习,才能有高质量的学习效果,生成丰富多彩的课堂展示。

学生预习的环节可以根据学习。摘要加入复习,这样引导学生在复习中巩固,在巩固中引出新知,在预习新知中运用双色笔依据导学案中存在的问题做标注,梳理知识树,以达到掌握部分新知,明确重、难点问题的目的,为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而预习不等于自学,对预习中遇到的疑难不解之处不一定花大气力去解决,而贵在发现问题正是预习的关键所在。

我们指导学生预习通常有以下五种方法:①课本标记预习法:即在预习时,运用双色笔,把重点问题、疑点问题、难点问题标注出来;②温故知新预习法:在预习过程中小学教学论文,一方面先复习、巩固、补习与新知相联系的旧知识;另一方面初步理解新知识,归纳新知识的重点,找出疑难问题;③扫除障碍法: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通过查阅工具书、资料及请教他人扫清学习障碍的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具有学习的自觉性,学生能自觉地去克服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④尝试解题法:通过预习,先进行尝试练习,试解教材后的思考练习题,以达到初步理解内容的预习方法论文范文。通过试解,哪些已知已会,哪些难懂不会,一下子就检验出来了。这样做可使预习更具有针对性。

教师还可以根据各学科的特点以及本节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采用适当的预习形式。例如语文预习可以是“听听、读读、写写、想想、说说、背背、批划„„”;艺术、科学学科可以是“唱唱、演演、做做、画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以是“调查、访问、写写„„”。

以有效预习促进高效学习 篇3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0B-

0079-01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实现不仅要求教师有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还要求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必须在课前通过预习对教材进行认真的阅读、思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应该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

预习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就是让学生课前阅读将要学习的教材,先行解答课本中的例题等。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发挥在预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将新旧知识有机融合,能动性地接受并理解新知识。现结合教学实践,以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的《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预习导学单为例,谈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一、抓好巩固性预习 ,沟通知识联系

数学学科中的新旧知识之间都存在或多或少的联系。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新授课要以旧知为课堂教学的生长点,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注重让学生通过预习先温故后知新,能够让学生为新课的探究活动做好充分的知识准备,从而为数学课堂实现高效提供保障。教师要仔细研究教材,在掌握教材结构及知识网络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行有目标的巩固性预习,使学生形成主动建构知识体系的习惯与意识。

如进行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探究活动,要求学生了解圆锥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认识圆锥侧面展开图形的弧长就是其底面周长,同时还要求学生对勾股定理、扇形面积公式能熟练掌握。所以在导学单中这样布置学生预习:1.用硬纸板制作一个任意大小的圆锥模型,并认识其各部分的名称,寻找各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2.复习勾股定理、扇形面积公式及其推导过程。其中,第1点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深切体会到扇形的弧长与圆锥的底面周长相等;第2点通过复习与新课紧密相关的知识及技能,使学生在课堂中能够理解圆锥的母线、高及底面半径之间的关系,扫清可能存在的旧知识障碍,顺利进行探究,使课堂更加高效。

二、 实施目的性预习,提高预习效率

学生在预习新课时,往往会遇到困难,如果只是盲目地阅读,不知预习的重点,就容易使预习失败,产生挫败感。因此在引导学生预习时,要给学生展示学习新知识的线索,使学生不会走进“迷宫”,能够较快地了解、掌握新课的重点、难点,从而产生成功感。

为了让学生明确预习目的,可采用提出 “关键词”的方法为学生的预习指明方向。在本课的预习导学单中给学生提出了以下预习要求:3.阅读教材,重点理解“母线”“高线”“圆锥侧面积公式”“圆锥全面积”的含义,研究圆锥侧面积公式是如何推导的。

这个预习要求为学生指出了反映本课所有重点知识的关键词,学生在这些关键词的指引下,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就能有目的地去探索知识。实践证明,通过这些关键词指引,学生能够提升预习信心,较快了解新课的知识纲要,掌握学习重点,集中精力去突破难点,从而有助于实现课堂高效。

三、 注重能力性预习,增强数学技能

数学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对学生进行数学技能训练。训练往往要挤占课堂时间,教师有时会感到取舍两难,既想花时间来提高学生的数学技能,以提高学生的答题速度,又不希望训练挤占太多的课堂时间,以免影响教学进度,于是就放弃了对一些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的探索。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进行一些简单的数学技能训练,不失为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好办法。

例如,在本课的导学单中,提出这样的要求:4.自己将圆锥的侧面积及全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用字母表示)写一遍,并尝试在课后习题中找出三题,求出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提出这样的要求旨在通过公式推导过程的书写,加深学生的理解。同时,通过做三道习题让学生熟悉公式的应用,在应用过程中初步形成有关的计算技能,提高课堂练习效率。

预习活动能够集中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我们要注重对学生预习习惯及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实现教学改革中对学生由“扶”到“放”的飞跃性跨越。

“有效”的预习与“高效”的课堂 篇4

高效课堂的实施,要求教师应树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教师编写的导学案是“剧本”,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在导学案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成功演好课堂剧。导学案以实用为原则,以当前教学实际为出发点,力求知识与能力并重,倡导学生主动探究,因而实现了课堂教学“减时增效”的目的。预习是开展课堂教学的准备。做好课前预习,既是进行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保证,又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那么英语教师如何利用导学案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从而达到“有效”的预习和“高效”的课堂呢?

一、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不是学生随便翻翻书,看看课文就了事。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时,教师一定要提出明确的预习要求,方法和步骤,不要使之流于形式,也不要让学生无目的或放任自流,要教给他们具体的预习方法。英语学科有自身的特点,在刚开始时,最好把预习放在课内进行,可以专设几节自主预习课来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其次,要注意预习的度,预习固然重要,但对预习不能提过深过细的要求。预习过细,花费时间太多,多数问题如果在预习中解决了,课堂学习就觉得没有什么可学了,从而降低了学生学习兴趣;预习过深,会让学生望而生畏,如果问题总是解决不了,从而影响学生的预习的情绪和积极性。但也不能太粗,太粗会达不到预习的效果,所以一定要把握好预习的度。并简要地指导学生听说训练、单词识记和阅读课文等预习的方法,教给他们英语学习的一般规律,引导他们自觉学习、学会发现和学会思考,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要我学会”为“我要学会”,为他们整个初中阶段的学习乃至终生主动学习架桥铺路。

二、教给学生课前预习的方法

导学案是教师提供给学生课前预习的平台。在上课的前一天,老师应该把精心编写地导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带着问题对课本进行预习。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教育家吕叔湘说:“学生的学,应当由被动地学向主动地学转化”,“变教师的外部给予为学生的内部求索”。也就是说,只要学生自己主动学了,就没有学不会的知识。但是如何在教师不讲的前提下,保证学生通过自学能够学会,并且产生最大化“效益”呢?

1.依据导学案上的学习目标和教材知识链接,指导学生进行泛读教材。此部分要求学生自学课本内容:a.预习单词要做到根据音标或者听磁带读准单词,并且会拼写;b.自读课文要求了解课文大意,并在课文中划出新单词,新短语和重点句型;

2.依据导学案上的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指导学生进行精读教材。

a.预习课文要求学生能流利朗读全文,会翻译重点句子;遇到认为重点的词组自己不懂的查阅工具书,在自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好预习笔记,记录自己解决不了的知识。这样就做到了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上课时要认真听讲,认真对比自己认为重点的知识点,老师讲到的自己没有预习到的要做好学习记录;

b.自我检测精读课文完成后,要及时完成导学案的基础检测部分,对自己的预习效果进行自查,并对自己不会做的题做出标记,以便在课堂上解决。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等进行了一个阶段的训练之后,学生预习的方法已经形成,对预习也消除了畏难发愁的心理,并且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产生了兴趣,这样学生就形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而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就能使学生受益终身。

3.课前预习是高效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同时要给学生留适量的课外作业,以便学生有时间和精力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使课前预习真正落到实处。

三、督促检查并评价学生的导学案

有了导学案,就做到了有本可依,有据可查,为了不断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和预习质量,及时得到反馈信息,教师就要进行有效的检查:a.学生检查。可以是小组长进行检查、同桌间互查等形式,目的是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b.教师检查学生完成导学案后由课代表收齐上交,教师进行第一次批阅,了解学情并确定重点展示内容。教师检查可在新课前进行,把学案收起来,根据预习情况确定上课的重点;可在新课中进行,通过提问、听写、默写等看预习的效果如何;可看学生书上或学案上的勾划情况,看是否把重点词语和不懂的句子勾划出来;也可检查学生的预习作业,看是否按预习目标进行预习。并通过检查的结果,把握住学生的薄弱环节,在新授课时会做到有的放矢,并及时给予合理的评价,使学生及时把握自己的发展状态,看到自己的进步、潜能、长处及不足,从评价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使预习工作开展得更好。待展示过后,学生要在课下整理落实,订正完成后收齐上交,教师第二次批阅。二次批改教师要针对学生对导学案补充完善情况加以了解和评价,教师要尤其针对学生在预习阶段出错的题目进行批阅,看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知识。教师要做导学案“双批双改”,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纠。

实施有效教学反馈促进英语高效课堂 篇5

实施有效教学反馈促进英语高效课堂

 

江苏省海安县教育局教研室 黄海生

【摘要】简型问卷调查法是一种教学反馈法、也是一种课堂教学评价法;看似草根化的教学行为,但又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行为。本文重点探讨了简型问卷调查法的内涵、优点,以及如何设计和促进英语有效教学,旨在促进高中英语有效课堂教学。

【关键词】简型问卷调查法;教学反馈;有效教学;问卷设计;问卷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章标识码】D 【文章编号】1326-358710-0037-02

一、背景

我们都知道不管教师的备课多么充分,或是课堂展示多么顺畅,而实际上学生所吸收的却并非如教师所预设的。没有及时的教学反馈,教师并不清楚学生的理解与自己的期望之间的距离到底有多大。尤其是英语作为语言类学科,一堂课教师能讲授很多知识点、语言点,操练若干道题目,但是学生真正理解了多少、记住了多少,如不及时反馈,教师很难知晓。传统上的教学反馈是以作业反馈法或阶段性学情调查法作为反馈的主要形式,结果是学生暴露缺陷晚,误差积累多,积重难返,导致学生逐步丧失学习信心,造成不利于再学习的心理和知识障碍,容易使部分学生进入学困生的行列。

笔者从当年刚刚走上教师岗位起,养成了“以‘简型问卷调查法’实施课堂教学反馈”的教学习惯,这一习惯让我的课堂教学处于高效状态,学生学习英语兴趣很浓,教学成绩比较优秀,也促进了我个人专业的迅速成长。

二、简型问卷调查法的诠释

简型问卷调查法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小小的环节,是一种草根化的教学行为,但是它却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行为。在长期的使用中,笔者总结出其内涵,它包括三个部分:形式上,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用几分钟的时间要求学生写一段概括性的文字或者回答几个问题,以此作为课堂教学反馈。内容上,可以是对问题的回答,如当天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或者教师就几个重点要求学生写出最关键的信息;或者教师要求学生写出课本内容和课堂教学中最不清晰的地方。目标上,当学生完成“简型问卷”后,教师在下次上课前要对其结果加以讲解、讨论、操练,以此来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它实际上就是一种以促进课堂教与学的课堂评价方法。

三、简型问卷调查法的优点

与传统的反馈方法相比,简型问卷调查法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优点:首先,它是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的反馈活动,简便、省时、及时。其次,它要求每个学生都在规定的时间内对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概括和表达,这就使得每个学生都必须全身心地投入,才能顺利完成问卷,并根据教师批阅的情况判断出自己的学习效果,对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及时调控,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概括表达能力,质疑问难的能力以及批判反思能力。再其次,它能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在这节课、这份练习讲评或者这个单元中获得什么,还有哪些困惑,使得教师能够利用较少的时间和精力了解学情,从而根据反馈的信息及时改进和矫正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四、简型问卷调查法有效设计

简型问卷调查法虽然是一个简便的教学行为,但是设计问卷并不简单,它要求教师预估教学目标达成,预估课堂教学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考虑到学生回答问卷的能力以及新的问题的生成,还要便于教师保存问卷。(教学论文 )因此,问卷从设计到有效反馈以及保存都应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1.问题要清晰、规范,突出重点。

由于简型问卷调查法自身的特点,教师在设计问卷时要选准问题,问在关键处,合理安排一至两个重点问题。问题表达要清晰、规范。“清晰”是指学生能看懂你的意图,可以用英文命题,必要时可以用中文命题,或者以表格的形式命题。对学生可能不理解的术语,教师可以作口头或书面解释。“规范”是指问题表达准确,问题中可能涉及到英语语法术语正确。

2.问题切口要小,便于回答。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切口不要大,学生好入手,能迅速组织问题的答案。如笔者讲评完一份调研试卷,其中一篇阅读理解较难,为了了解学生对这篇阅读文章理解程度,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C篇阅读理解较难,文章中长句和难句较多,请你写出最不能理解的句子。再如笔者在讲授非谓语动词时,为了了解学生是否能区别非谓语动词主动式和被动式在作状语时形式和意义,教师可以直接设计成如下表格问题:请你填写下表,让老师了解你是否掌握了非谓语动词作状语时的形式与意义。

3.问题稍带开放性,收获意外。

简型问卷调查法着重于课堂教学评价,但是如果问卷的设计具有开放性,可以有意外的收获,促进教师重新审视课堂教学程序和内容的设定。笔者在讲授“时态”这一语法后,进行问卷调查,题目是“你在学习时态方面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有不少的学生认为“有时难以体验核意识老师列举的例句,建议老师让我们去体验和意识具有情境性,能联系生活的语言”。笔者一直认为用高考试题来讲解语法能够吸引学生,刺激学生学习,但不曾想到适得其反。葛炳芳()曾撰文指出“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体验’和‘意识’是两个重要的因素。英语课堂应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创设有利于学生发挥语言学习潜能的环境,让学生通过用语言‘做事’来学习和掌握语言”。笔者根据这一意外收获,结合专家的建议,改进英语语法教学方法,特别关注课堂教学的体验性。

五、简型问卷调查法在教学中的应用“体验”

简型问卷调查法是一种教学反馈,也是一种学情调查,调查的`结果可以应用于教学的多个方面,对教学与研究具有指向和佐证作用。

1.将问题的解决作为备课的重点,提高备课的针对性。

备课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备课,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教师备课时必须遵守的原则之一―先了解学生后备课。通过问卷调查,教师得到了先前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接受知识方面存在的问题,这就给教师后期的备课提供了部分教学目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问题,重新思考知识的传授方法,以达到学生能及时掌握知识的目的。当然,一次问卷调查的结果不仅为教师提供一次备课之需,而且帮助积累教师教学经验,还为下次备课提供了准备。

2.将典型的问题作为命题重点,促进学情调查的实效性。

不少教师,尤其是新手教师不愿意命题,因为他们害怕命制的试题缺乏效度,其实命题也是促进教师成长的重要因素。教师在命制平常的学情调查试卷时,要重点突出前一阶段教学的内容,调查学生近期新知识的掌握情况。一份试卷应主要包括“重点知识再现,典型错题回炉”。通过试题重现来强化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做到知识的迁移。那么典型的试题就是靠教师收集和梳理问卷中学生反映的问题。这样的试卷具有很大的实效性。例如:compare是高中英语的“四会”单词,但是在平常的教学中,学生掌握的就是不好。教师在命制试题时可多种方式考查,采用选择题、翻译题或者同义句改写等方式。

3.将学生的建议转化为教学方法,促进教学的有效性。

什么是好的教学方法?朴素一点说,就是学生最需要的,最能接受的,也是能产生最佳教学效果的方法。他人好的教学方法并不一定适合自己,适合自己的学生。教师只有在平时的教学中与学生交流,总结和分析学生的需求,摸索出符合学生需要的教学方法。笔者原来讲评学生习作总是采取“抄写或投影一篇具有典型性学生习作,老师带领全班的学生集体批改。”但是收效甚微。于是笔者设计问卷“你想要的习作讲评方式是什么?”进行调查,结果让我喜出望外,学生提出很多好的建议。如“我希望老师罗列学生习作中典型错误句子让我们修改”;“我希望老师能够列出学生习作中佳词好句供我们赏析”;“我希望老师把优美的学生习作稍作修改成为我们的范文”;“我建议老师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互评互改”等等。根据零散的建议,我重新设计了一种学生习作讲评模式,即以小组为单位互评互改,增进有关作文信息的交流,促使学生在讨论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小组合作纠错包括三个方面:共同探讨,修改讲义上的典型错误;帮助处理同伴习作中的错误;欣赏小组成员中得分较高的习作。这种作文讲评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写作水平。

4.将学生的问卷归因分析,促进课题研究的真实性。

没有研究的教学是没有长进的教学,只有通过教学研究并将研究的成果总结提升才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目前不少英语教师参与各种级别的课题研究,但是无论哪种级别的课题研究,无论是阶段研究成果还是结题报告均需要来自于一线的具有生命的原始资料。教师将平时问卷收集起来并做归因分析,有助于其撰写具有生命力的研究报告和科研论文,促进课题研究的真实性。

六、结束语

简型问卷调查法是一种新型的课堂反馈方法和课堂教学评价方法,也是实现有效英语教学的重要途径。它既能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又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不过,完善这种反馈方法还需要我们积极探索、大胆实践。

【参考文献】

“有效”的预习与“高效”的课堂 篇6

高效课堂的实施,要求教师应树立“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教师编写的导学案是“剧本”,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在导学案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成功演好课堂剧。导学案以实用为原则,以当前教学实际为出发点,力求知识与能力并重,倡导学生主动探究,因而实现了课堂教学“减时增效”的目的。预习是开展课堂教学的准备。做好课前预习,既是进行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保证,又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那么英语教师如何利用导学案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从而达到“有效”的预习和“高效”的课堂呢?

一、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不是学生随便翻翻书,看看课文就了事。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时,教师一定要提出明确的预习要求,方法和步骤,不要使之流于形式,也不要让学生无目的或放任自流,要教给他们具体的预习方法。英语学科有自身的特点,在刚开始时,最好把预习放在课内进行,可以专设几节自主预习课来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其次,要注意预习的度,预习固然重要,但对预习不能提过深过细的要求。预习过细,花费时间太多,多数问题如果在预习中解决了,课堂学习就觉得没有什么可学了,从而降低了学生学习兴趣;预习过深,会让学生望而生畏,如果问题总是解决不了,从而影响学生的预习的情绪和积极性。但也不能太粗,太粗会达不到预习的效果,所以一定要把握好预习的度。并简要地指导学生听说训练、单词识记和阅读课文等预习的方法,教给他们英语学习的一般规律,引导他们自觉学习、学会发现和学会思考,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要我学会”为“我要学会”,为他们整个初中阶段的学习乃至终生主动学习架桥铺路。

二、教给学生课前预习的方法

导学案是教师提供给学生课前预习的平台。在上课的前一天,老师应该把精心编写地导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带着问题对课本进行预习。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教育家吕叔湘说:“学生的学,应当由被动地学向主动地学转化”,“变教师的外部给予为学生的内部求索”。也就是说,只要学生自己主动学了,就没有学不会的知识。但是如何在教师不讲的前提下,保证学生通过自学能够学会,并且产生最大化“效益”呢?

1.依据导学案上的学习目标和教材知识链接,指导学生进行泛读教材。此部分要求学生自学课本内容:a.预习单词 要做到根据音标或者听磁带读准单词,并且会拼写;b.自读课文 要求了解课文大意,并在课文中划出新单词,新短语和重点句型;

2.依据导学案上的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指导学生进行精读教材。

a.预习课文 要求学生能流利朗读全文,会翻译重点句子;遇到认为重点的词组自己不懂的查阅工具书,在自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好预习笔记,记录自己解决不了的知识。这样就做到了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上课时要认真听讲,认真对比自己认为重点的知识点,老师讲到的自己没有预习到的要做好学习记录;

b.自我检测 精读课文完成后,要及时完成导学案的基础检测部分,对自己的预习效果进行自查,并对自己不会做的题做出标记,以便在课堂上解决。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等进行了一个阶段的训练之后,学生预习的方法已经形成,对预习也消除了畏难发愁的心理,并且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产生了兴趣,这样学生就形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而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就能使学生受益终身。

3.课前预习是高效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同时要给学生留适量的课外作业,以便学生有时间和精力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使课前预习真正落到实处。

三、督促检查并评价学生的导学案

有了导学案,就做到了有本可依,有据可查,为了不断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和预习质量,及时得到反馈信息,教师就要进行有效的检查:a.学生检查。可以是小组长进行检查、同桌间互查等形式,目的是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b.教师检查学生完成导学案后由课代表收齐上交,教师进行第一次批阅,了解学情并确定重点展示内容。教师检查可在新课前进行,把学案收起来,根据预习情况确定上课的重点;可在新课中进行,通过提问、听写、默写等看预习的效果如何;可看学生书上或学案上的勾划情况,看是否把重点词语和不懂的句子勾划出来;也可检查学生的预习作业,看是否按预习目标进行预习。并通过检查的结果,把握住学生的薄弱环节,在新授课时会做到有的放矢,并及时给予合理的评价,使学生及时把握自己的发展状态,看到自己的进步、潜能、长处及不足,从评价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使预习工作开展得更好。待展示过后,学生要在课下整理落实,订正完成后收齐上交,教师第二次批阅。二次批改教师要针对学生对导学案补充完善情况加以了解和评价,教师要尤其针对学生在预习阶段出错的题目进行批阅,看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知识。教师要做导学案“双批双改”,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纠。

有效预习让课堂教学更高效 篇7

一、课前操作, 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

以往, 我总觉得一节课的时间, 就完成书本上的教学内容而言, 时间显得很仓促, 总有个别学生由于智力的原因或其他因素, 在其中滥竽充数, 不懂装懂。但有效组织学生自学后, 我发现, 课堂效率提高了, 学生的发言积极了, 留给学生思考的机会更多了。

如, 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观察物体》之前, 我布置了这样的自学提纲:

从学具盒里拿出4个小正方体, 摆一摆、填一填。

我发现, 从_________面看到的形状是一样的, 从________面, 看到的形状不一样。

把课上的操作发现放到了课前, 让学生有更充裕的时间去摆一摆、看一看、填一填、想一想。学生完成自学提纲后, 教师及时进行了批阅, 了解学生操作后的学习情况, 把握第一手资料, 而不需要再让学生在课堂上花大量的时间去摆一摆、画一画。 (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 画图的水平与速度有限, 会花费很多时间, 而我们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 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提高课堂效率正是我们一直要考虑的问题。)

而对于学生来说, 他们有了自学的基础, 带着初步认知进入了课堂, 所以学起来也比以前轻松了很多, 而且能根据自己自学中发现的问题, 提出相应的疑惑, 大家一起思考解决。这些问题也常常能“一石激起千层浪”, 引发更多的富有创意的思考与实践。教师也就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学生的操作与空间思维的发展上。结合学生的提问, 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如果老师要求依然是用这四个同样大的小正方体, (1) 要从正面看到是两个横着的小正方形, 该怎么摆?有几种不同的摆法? (让学生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 先思考, 再操作进行验证。) (2) 从上面看, 是两个横着摆的小正方形, 又可以怎么摆?不动小正方体, 你能想象一下吗?…… (逐步提升要求, 建立抽象认识。) (3) 不摆, 你能看着视图 (出示一组视图) 说一说, 哪几号图形从正面看是横着的两个小正方形, 从侧面看是竖着的两个小正方形?……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 由浅入深, 逐步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 这也正是我们小学阶段一直要加强培养的空间想象能力。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观察实践、思考想象中去感悟其中的秘密。也在无形中引导学生, 自学的时候我们可以举一反思, 加强知识的纵向联系与横向联系, 对问题中所含的关系和规律形成新的理解, 从而建构解决这类问题的新图式。

二、课前体验, 让感受更具体

在以往的教学中, 我发现教材中有很多知识点, 学生由于缺乏生活经验, 学习的很不扎实, 理解的也不透彻。如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面积单位等等。这也让我感受到了体验教学在数学中的重要性, 为此, 我作了一些小小的尝试:

在教学苏教版三 (下) 《认识千米》前, 我布置了学生一个作业:“从学校出发, 到哪儿正好是1000米?”第二天课堂上进行交流。“纸上得来总觉浅, 绝知此事须躬行”, 通过课前体验, 学生对于“千米”有了更深切的认识, 在此认知基础上再进行教学也就顺畅得多, 不再有牵强之感。

又如, 在教学《升与毫升》的时候, 我布置了以下作业: (1) 去超市调查并收集信息:哪些物体是用升作单位的?哪些是用毫升作单位的? (2) 把250毫升的牛奶倒在我们平时吃饭的碗中, 能倒满吗?学生对于容器最熟悉的莫过于自己平时吃饭的碗, 通过倒一倒, 感受到250毫升有多少, 领悟到毫升是个很小的容积单位。

而这样的自学作业的布置, 让学生在感受到学习乐趣的同时, 领悟到了以后碰过到这样的学习内容, 该怎样去理解, 去把握——“实践是最好的老师”。

三、课前练习, 感悟新法的优越

学生的思维角度与我们大人的不一样, 有的时候我们觉得简单的, 他不一定会使用, 于是沿用原来的方法, 如何让学生自己真正的有所感悟, 领会到新方法的优越性, 有的时候课前练习, 课堂讲解, 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如在教学《乘数末尾有0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之前, 我布置了三道笔算, 两道是一般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一道是两位数乘整十数的笔算。一部分学生按照原来的方法, 一步步地进行笔算, 利用0乘任何数都得0的结论把每一次与0相乘的结果都写了上去, 但也有部分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找到了简洁的笔算方法。

针对学生的练习, 在课堂上, 我把这两种方法板书在黑板上, 让学生观察思考:这里乘数个位上0乘几的这步能不能省去?为什么?通过思考、辩论, 学生的思维火花在课堂上迸发, 从而得出一致的结论, 并尝试拓展到三位数乘整十数。

有效预习促进高效课堂 篇8

一、引导学生预习教材知识, 学会发现新知和问题

教材是学生最为重要的学习材料, 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 是培养学生知识和能力体系的重要载体, 引导做好教材的课前预习, 让学生能够提前感知新知识, 能够在预习中及时发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为课堂学习与合作探究做好充分的准备. 教学重点和难点不是教师的主观判断, 而是学生在学习中不容易理解和应用的知识点, 这样的知识点和能力提升点才是真正的重点和难点, 对于不同层次、不同基础的学生来说, 同样的教学内容, 不同地区、学校和班级的学生感知不一样. 只有让学生做好预习, 才能发现重点难点,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才能具有针对性, 教学才能体现高效性和实效性.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发现问题, 并能够自主解决或者合作中找到方法, 掌握能力, 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效学习. 为此, 初中数学教学一定要引导学生做好勾画, 做好标注, 整理一些不能理解和找不到解决方法的问题, 然后再集中课堂合作探究和师生互动解答.

二、合理设计数学预习作业, 培养他们的探索能力

教学预习和作业练习配合是提高增强预习有效性的重要保障. 针对学生的预习, 设置一定的应用型和探究性练习, 让学生在没有教师教授的情况下, 自主学习, 自主钻研, 自主探索, 或者和同学一起合作探究, 能够真正培养他们的研究精神和探索能力. 预习作业一定要做到科学合理, 能够针对学生基础和学习目标, 能够让学生真正升华认知, 真正把握好知识的脉络. 练习设计还应体现一定的层次性,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尊重学生在认知、个性、意志以及方法态度上存在的差异, 不能一锅煮, 因材施教, 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 才能真正增强他们学习的内在驱动力.

例如, 学习勾股定理的教学内容时, 阅读教材并熟悉勾股定理的内容只是预习的第一步, 还需要设计一定的针对性练习来强化他们的阅读效果, 提升他们的计算能力, 真正深入理解勾股定理的内涵, 以此提升他们的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已知在△ABC, AB = c, AC = b, BC = a.

1. 填空: 在Rt△ABC中, ∠C = 90° , 已知a, b, 则c =_____;已知a, c, 则b = ______. 已知c, b, 则a = ______.

2.Rt△ABC中, ∠C=90°: (1) 已知a=b=5, 求c; (2) 已知a∶b=1∶2, c=5, 求a; (3) 已知b=15, ∠C=30°, 求a, c.

这样的课前练习能够体现基本的概念和应用, 能够体现一定的层次性和灵活性, 有利于培养他们的预习和学习能力.学生做对了, 说明学生已经预习好了, 教师可以在课堂重点引导探究其他应用;如果学生不能做对, 根据他们的问题, 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分析和讲解, 真正提高教学效率.

三、优化设计课前预习形式, 不断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预习需要不断优化形式, 需要合理引导, 指导他们的阅读教材, 帮助教会他们分析概念, 鼓励他们深入理解定理. 运用不同方式, 让学生能够做到灵活多样, 防止学生产生枯燥和厌倦心理. 指导学生方法, 让学生能够真正预习到位, 能够感受预习的效率和价值, 不断增强他们的成就感, 强化他们的学习信心, 提升他们的预习热情. 运用笔记式预习, 及时做好笔记, 勾画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 写一写简单的预习心得, 总结知识结构提纲, 确保课堂学习有的放矢, 提高学习效率.实施查阅式预习, 在引导学生掌握基本内容的基础上, 做好一定的拓展和探索, 为课堂学习做好铺垫, 提升他们的信息搜集能力和实践动手操作能力.

比如, 在预习之前, 让学生列举五个板块, (1) 知识准备, (2) 学习目标 (3) 主要内容 (4) 我的收获 (5) 我的困惑. 这样的笔记式预习能够全面掌握教材, 能够做到重点突出, 结合课堂教学能够大大提升学习效率, 确保预习的有效性.

四、做好对学生的多元评价, 促进学生预习和学习能力提升

预习需要一定的引导, 需要学生的实践, 还需要教师的科学有效评价和监督. 针对学生的基础和发展能力, 做好多元评价, 让学生能够在预习中得到更好的监督和指导, 能够不断找到学习的信心, 突出学生学习主体性, 不断提升他们的预习能力和学习效率. 需要制定根据操作性的即时评价项目表和学期预习评价反馈表, 对学生进行多样化评价, 以激励和表扬为主,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真正提高预习的有效性, 提升学习成绩,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比如, 针对学生的平时预习制定这样一个课前预习即时评价项目表

总之, 初中数学教学重视学生预习, 做好教育引导, 让学生能够真正学会预习, 提高预习的有效性, 增强他们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中还要不断总结经验, 不断创新方法, 真正把学生放在突出重要的地位, 让学生能够行动起来, 能够积极预习, 高效学习.

摘要:课前预习是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效果的最好方式, 也是学生的学习能力的重要体现.初中数学教学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的有效性, 让学生能够真正做到发现问题、探索新知, 为课堂互动教学与合作探究做好准备.在教学中还要不断总结经验, 不断创新方法, 让学生能够积极预习, 高效学习.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效课堂,课前预习,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曹小兵.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前预习[J].中学生数理化 (教与学) .2013 (09) .

有效预习促进高效课堂 篇9

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真正实现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是我们一线历史教师一直以来不断探索和关注的问题。现结合我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及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探索进行论述。

一、何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有学者指出:“通俗地说,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 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 有提高, 有进步。具体表现:学生在认知上, 从不懂到懂, 从少知到多知, 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 从不喜欢到喜欢, 从不热爱到热爱, 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是每位老师不断追求的目标, 它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是师生完美互动、探究、配合的结晶。构建高效课堂的两个核心因素是学生和教师。课堂是否高效, 就要看学生和教师是否在课堂上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是高效课堂的核心目标, 而教师的发展是学生发展的有力保障。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阵地, 是实现高效的核心所在。课堂中的流程优化、时间操控、学生主体的发挥等是我们能否实现高效的重要依托。

二、如何实现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随着课改的深入, 各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和先进教学手段的增加, 历史课堂教学日益呈现出多样性, 大大促进了教育教学研究的开展, 但同时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如教学目标的确定恰当与否;教学方法的选用以及和教学手段的组合、取舍是否适当等, 对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影响很大。

1.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在实践中, 我常常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感和产生兴趣的导语或者采用新颖的导入方式导入新课, 如讲太平天国运动时, 请学生回忆初中时学习了太平天国运动后的印象, 结果大家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在讲戊戌变法运动时, 我则一开始就在黑板上写了“戊、戌、戍”三个字要同学们加以区别, 然后导入, 既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也落实了基础知识。

又如我在讲授鸦片战争、抗日战争等内容时引入一些声像资料片段, 如林则徐、南京大屠杀等,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 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 激发学生兴趣。这样课堂气氛活跃, 把以前被动的学习变成了主动、愉快地参与, 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2. 精心设计启发性问题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 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 借助他人 (教师与学生) 的帮助, 必要的资料, 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这一理论的核心强调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和知识结构时, 教师必须充分让学生动起来, 让他们在思、想、做、练的过程中提炼信息, 掌握方法, 学会运用和创造, 不断发展自己。

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作为示范;精心设计启发性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 可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 归纳讨论结果, 轮流表述, 表述时注意史论结合, 论从史出;教师则对学生的思维过程作出评价, 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实践教学双边活动, 培养创造性思维。苏联教育心理学家赞可夫说过:“教会学生思考, 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最有价值的本钱。”

3. 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

“授之以渔”是我国历代教学的经验结晶。从现代教学论来认识, “教学”的真正含义应是教师如何教, 学生如何学, 教师只有让学生自己学会读书, 教会学生学习, 才是传授了开启信息之锁的法宝。经过针对性有效训练, 帮助学生逐渐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指导学生整理、归纳历史知识, 可以达到使学生既掌握基础知识, 又提高学科能力的目的。因为在这个过程中, 必须先仔细阅读教材, 了解教材中的知识点以及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只有真正理解各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它们所处的地位, 才能把知识点有效排列起来。这就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 一旦整理出准确的知识结构, 知识点也就牢牢固定在知识结构的枝干上, 从而使知识点在学生头脑中由点成线, 由线成面, 由面成体, 构成基础知识的立体之树。

同时, 学生在编写提纲时, 必须对教材进行分析、归纳、概括, 通过思考使教材内容变得条理化、要点化, 这无疑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即阅读能力、归纳综合能力、思维能力都得到了提高。综上所述, 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从兴趣培养入手, 使学生“乐学”、“想学”;要以思维能力培养为主要方法, 使学生掌握程序性知识, 激发学生“乐学”、“想学”的内在动力;要以自学能力的培养为主要途径, 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真正学会学习。只要使学生“乐学”、“想学”、“会学”, 必然能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达成历史教学的目标。

新课程改革为我们深入研究历史教学有效性这个问题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条件, 单一的一种教学模式是适应不了教学改革的需要的, 我们必须在不断地研究和探索过程中, 寻找多种教学模式的运用, 从而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随着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推进, 有效性学习历史的问题必然凸显。因此, 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历史学习中的一系列问题, 采取相应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 才能不断提高历史教学绩效, 争取历史学习效益的最优化。

摘要:新课改下如何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把有效教学和历史学科的特点紧密结合起来,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把课堂还给学生, 提高历史教师的自身素养、人格魅力, 积极主动反思, 以此来提高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

有效的预习让语文课堂教学更高效 篇10

【关键词】初中语文;预习

一、课前演讲,丰富积累

课前演讲是很有必要的,一般以三分钟左右的时间为宜,这样也有利于活跃课堂的氛围。因此,为了合理的利用这三分钟,就要求学生提前做好准备,要保证演讲的内容既丰富,语言又要做到言简意赅。例如,教师可以选取一本名著让学生去演讲,我们班选取的是《水浒传》这本书,在课前三分钟全班学生依次类推进行演讲,今天张华,明天小明等,在演讲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偶尔掺杂其它的个性才艺或者经典的美文进行演讲。演讲后再让两名同学进行点评,一般从三个方面进行:这次演讲我们学到了些什么。二是,指出这位学生演讲中的一条优点,三是,再提出一条实用性的意见。此环节既能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又能锻炼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有利于提前为课堂教学热身,因此,这种好的教学模式,我们可以一直坚持下去。

二、预习的形式要多样化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体裁有很多种,这也要求教师在教学时,需要训练的重点各有不同。因此,在设计预习作业时,要结合课文独有的特点出发,围绕教学重点去安排学生的预习工作。对于一些难度不大的讲读课文,比如散文、小说或者文字障碍不多的文言文等,预习时可以强调温故知新,让学生独立的去解决一些字、词、句,或者是文章结构上的一些问题。对于那些难度比较大的讲读课文,比如常见的杂文,还有一些比较难理解的文言文等,在预习这类文章时,教师就要注重培养学生在自读中善于察疑、质疑的能力,也可以结合语文课外自读课本作为参考进行预习,或者是《阅读提示》、《自读提示》等,然后再带着这些“提示”去预习课文内容,在问题提示中去思考一些问题。在阅读时,还要对课文进行圈、点、批、注等,把阅读时所产生的一些疑问或者是感想等问题批注在书本上,然后再借助工具书或者网络等多种途径尽量自行去解决这些问题,逐渐的培养自己独立学习的能力。

三、感知课文,明确方向

预习, 主要指的是学生对即将学习的课文进行自主学习。课前预习的主要任务是就是提前复习、巩固与之有关的旧知识,然后初步的去感知新课文,在预习的过程中再找出新课文中的疑难点,为学习新知识扫清障碍,为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做好准备。课前预习主要包括预先学习和预备学习两个方面,预先学习是以预备学习为基础目标,预备学习是预先学习的基础,两者是相辅相成的。通过有效的课前预习,在教师上新课之前,学生也对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大概的掌握,初步感知了课本的内容,预习中,还明白了课文里哪些内容是比较简单的、哪些内容是重点、又是难点等,在听课环节,则能够有效的做到有的放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如果学生没有做好课前预习准备的话,在听新课的时候,则会陷入被动听课的状态当中,被学习的效率肯定也就不高,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根本就抓不住听课的重点和难点,这也就导致了学习效率不高。因此,要事先让学生做好预习的准备,他们在听课时,也会做到游刃有余,而且还处于主动探究知识的状态当中,学生们也能快速的反应教师提出的启发性问题,这样的教学也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预习阅读文章中的争议

预习时,学生在阅读一篇文章时,可能会对这篇文章的一些思想内容引发争议,正是这些值得争议的部分才是文章最精彩最重要的内容。因此,学生在面对文章中的这些争议内容时,首先要做的就是充分的课前预习,预习时,学生要通过仔细的思索,去理解这部分内容为什么会引起大家的争议,对于这部分争议的内容自己的观点又是什么。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学生才能在课堂中与其他的学生共同去交流这些具有争议的内容,然后再一起深入的去理解文章的内涵。例如,在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这一课时,有些学生之前听人说朱自清的文章并没有说的那么好,他的文章比较的逻嗦、重复多,词藻又过于华丽,文章的主体不够深刻。针对学生们的这些争议,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静下心来,用心的去阅读《背影》这篇文章,然后通过自己的阅读去分析和认识这篇文章的价值所在。在课堂的讨论当中,学生也就能有理有据的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而且还能有效的和同学一起交流这些争议点。在教师的及时点拨中,在讨论中学生们也能深入的理解《背影》这篇文章是一篇优秀的文章,通过亲自实践,学生也形成了自己的独有看法。

预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它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又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于促进学生语文整体成绩的进步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有必要指导学生扎实的做好课前预习工作,传授给学生一些好预习的方法,这样也会让学生在课堂听课的时候,精力更加的集中,学生学得开心,教师也会教的更加的轻松。

【参考文献】

[1]佚名.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教育.2012.5.19

[2]顾晓白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预习习惯》.《中学语文教学》.2010

[3]张海晨,李炳.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山东文艺出版社.2010-10

[4]陈国安.《语文教学心理学简稿》.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丢失的钥匙下一篇:社会新闻的娱乐化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