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产生

2024-05-04

需求产生(精选四篇)

需求产生 篇1

1 固定资产投资分类

固定资产投资是指用于建立新的固定资产、或更新改造原有固定资产的投资行为, 属于实物投资范畴。在我国, 全社会的固定资产投资分为以下四大类:

a.基本建设投资。是以扩大生产能力或提高工程效益为主要目的的新建、扩建工程及有关工作, 包括各类工程设施的建造和机器设备等的购置;b.更新改造投资。是对原有设施进行更新和技术改造以及相应的配套工程和有关工作, 但不包括大修理和维护工程;c.房地产开发投资。是各类房地产开发单位统一开发建设的各类房屋建筑物和配套的服务设施、土地开发工程、基础设施工程, 包括非房地产企业实际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活动, 但不包括单纯的土地交易;d.其他固定资产投资。即未列入以上三类的其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2 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

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一般可分为:

a.国家预算内资金。指国家预算、地方财政、主要部门和国家专业投资公司拨给或委托银行贷给的拨款;b.国内贷款。指国内的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贷款;c.股票。指股份制企业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金并用于固定资产投资;d.债券。指企业或金融机构通过发行各种债券筹集资金并用于固定资产投资;e.利用外资。指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国外资金, 包括统借统还、自借自还的国外贷款, 中外合资、合作或外方独资项目中的外资, 以及无偿捐赠等;f.自筹资金。指上级主管部门、地方和本单位自行筹集的资金。

3 固定资产投资的构成

固定资产投资活动按其工作内容和实现方式分为三个部分:

a.建筑安装工程费。指各种房屋、建筑物、构筑物的建造工程和各种设备、装置的安装工程的费用;b.设备、工具、器具购置费。指购置或自制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设备、工具、器具的费用;c.其他费用。即除上面两类以外的投资费用, 如:建设单位管理费, 土地、青苗等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 勘察设计费, 施工机械转移费, 职工培训费等等。

4 固定资产投资对建筑市场需求的影响

如前所述, 建筑市场的需求在总体上表现为固定资产投资。因此, 固定资产投资对建筑市场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投资需求以及相应的投资规模、投资结构和投资项目四个方面:

a.投资需求;要合理地确定固定资产的投资规模, 首先必须正确地提出固定资产的投资需求。这主要取决于以下几方面因素:

(1) 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投资系数的高低:发展生产, 不仅从发展速度上影响固定资产的投资需求, 而且从结构比例上影响投资需求。由于各生产部门的技术装备程度不一, 因而对投资总量的需求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生产发展对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的需求, 包括重置投资 (更新投资) 和净投资 (新增投资) 两个部分。其中重置投资是利用基本折旧进行投资, 一般是按照折旧更新的规模数量来确定, 因而研究投资需求的关键, 是要确定净投资的数量和规模。一般地说, 国民经济增长得越快, 需要增加的净投资也越多。同时, 固定资产投资系数 (即每增加单位国民收人所需要的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额) 的高低, 也会影响投资的需要量。若以I1表示生产性固定资产净投资需要量, ΔV表示国民收入增加额, K表示投资系数, 则有下式:

投资系数与固定资产利用状况密切相关。固定资产利用情况好, 增加单位国民收入所需要的投资额就减少;反之, 就增加。必须看到, 随着经济发展和建设标准的提高, 单位生产能力的投资需求量有逐步增加的趋势。

(2) 人口增长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在人口不断增长的条件下, 要保证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不仅要求生产部门直接提供日益丰足的生活资料以满足经常消费的需要, 而且要求增加非生产性的固定资产 (主要是住宅建筑) 以满足长期消费的需要。此外, 还要求增加文化、教育、卫生、旅游、娱乐等各种设施以满足社会集体消费的需要。

(3) 在建工程规模和投资方式的变化:在建工程是指在前期和本期开工、但本期内不能发挥效果、还在建设的未完工程。在投资额一定的条件下, 如果期末未完工程价值大于期初末完工程价值, 在建工程的规模就要扩大, 从而投资需求量也会随之增加。另外, 投资需求量随着在建工程所处的阶段而有所不同。如果在建工程大多数处于厂房建设和设备购置阶段, 则所需投资就较多;如果多数在建工程处于收尾阶段, 则所需投资就较少。在建工程规模过大, 会占用过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延长建设周期, 降低投资效果, 并影响当前的生产和人民生活需要;在建工程规模太小, 又会使人力、物力和财力得不到充分利用, 影响未来时期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扩大再生产既可以通过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的方式进行, 也可以通过新建、扩建的方式进行。采用不同的投资方式, 为达到同样大的生产规模, 所需投资相差较大, 对建筑业的需求也大相径庭。据统计, 改造现有企业要比新建同样生产能力的企业节省投资50%左右, 对建筑业的需求量也较少。当然, 改造现有企业也有一定的限度, 总需要有一定比例的新建、扩建投资。因此, 正确处理更新改造和新建、扩建的关系, 对于社会总投资的需求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b.投资规模: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对建筑市场的需求影响最大。投资规模大, 建筑市场的需求就多;投资规模小, 建筑市场的需求则少。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能力、物资能力及人力条件共同决定建筑市场的需求量。

c.投资结构:固定资产投资结构, 是指固定资产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地区、各类项目之间的投资比例。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表现为部门之间、地区之间、私人物品与公共物品之间的投资比例等。这种投资结构决定了建筑市场需求的结构性, 其变化也直接影响建筑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

投资结构对建筑业而言, 表现为建筑产品的需求结构。在建筑市场供求总量基本平衡的前提下, 投资结构的变化可能导致建筑市场供求关系的失衡, 即在某些领域出现供大于求, 在另外一些领域却又出现供小于求的局面。因此, 从供求结构的角度来看, 建筑市场供求总量的平衡未必是真正的平衡。更重要的是, 要保证建筑市场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供求平衡。这就要求建筑市场的供给结构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及时调整, 以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 保持建筑市场供求关系的动态平衡。

参考文献

需求产生 篇2

首先,最低工资标准是国家为了保证维持劳动力再生产的最低需要,以一定的立法程序规定的,用人单位对在正常时间内人事劳动的劳动者必须支付的最低限度的劳动报酬,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规定的标准。

其次,劳动力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的数量。在一定区域内,随着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该区域的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也将增加,从而造成区域内劳动力需求下降,短期失业率上升。

再次,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市场可供企业录用的人力资源。当某地区的最低工资标准较高时,会吸引其他最低工资较低地区的富余劳动力。也就说,在一定区域内,随着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该地的劳动供给也将提高。

从西方劳动经济学理论上,采取最低工资标准是对自由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一种干扰,影响了劳动力需求和供给,降低了劳动力市场的效率和企业经营积极性,而且还扭曲了资本配置。

然而我国劳动力市场尚未形成自由市场,劳资双方力量极度不平衡,且大多单位工会完全只是个傀儡,相应的劳动保障法案和体系极其不完善,有法难依、有权难维。所以不能简单的把西方经典理论套用在我国劳动力市场。在我国劳动收入分配不公,贫富两极分化相当严重的环境下,我国采取最低工资标准既是保护大多数劳动者的利益,又起到维护整个社会稳定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各省市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持续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对于单个省市来说,最低工资标准提高,该省市的劳动力供给提高,劳动需求降低,短期失业率增高。但从全国的角度看,并没有统一的最低工资标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即提高劳动供给,还可以调节全国产业重新布局,增加劳动力需求。例如上海最低工资标准提高,有些单位因为人力成本过高而转移到周边的城市发展,既解决了高人力成本的问题,还解决当地劳动力就业问题,在上海的富余劳动力则可以提高技术后进入当地国际性企业,也可以跟着转移到较低工资标准的地区发展,实际这也是一种对人力资源的优化。再例如随着西部大开发政策,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可以促使企业向西转移。从而使我国东西经济发展平衡,减少贫富差距,最终构建一个XXXX社会。等等

胡斌:“独立空间”因需求产生 篇3

胡斌:我个人觉得没有哪种空间形式,是“最理想的”,只有最适合某个特定的艺术家个体或艺术工作团队。我们说这些出现在特定领域和地域的独立空间,其实并不是该看作是简单的与公立美术馆和通常的画廊等展示空间对立起来,只能说传统形式的艺术空间,在操作规范和运营上,都有了一些历史很长的既定要求,可能不适合当下一些工作方式比较特别的艺术家的自由发展。

所以说独立空间这个词,我们从国外舶来时,也叫替代空间,就是用来弥补传统空间所造成的空白。

大家:.独立艺术空间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最能区别于传统空间、画廊的特征)

胡斌: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团队的每个成员要像一个“共同体”,比如说在艺术理念上一致性。我们看到独立空间在国内此起彼伏,出现消失都很快,多数情况我认为是团队主要成员在理念产生了分歧,造成一些空间不稳定长久。

我的意思并不是说一个团队要没有异见和讨论,但大体的价值观是要绝对一致才能保证空间能够平稳运转。另外资金的支持还要健康、稳定。当然这可能就是另外的话题了,所以我还是认为空间成员间要对艺术的价值取向、趣味,认知结构保持一直。

大家:中国的独立艺术空间正处于怎样的阶段?

胡斌:其实并没有一个适合的刻度去度量它在什么“阶段”,因为我们和国际环境并不一样。我觉得独立艺术空间,就是针对所在地特定的环境制度下,产生一个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式。如果从历史来说,中国范围内独立艺术空间产生比较早的还是香港和台湾两地。我也去过台北当代艺术中心,香港的一些独立空间也去过,名字和模式虽然是西方过来的,但是里面的内涵还是要针对所在地的特定情况、有地域特色;港台地区和大陆的独立空间就有很大区别。比如说就现实情况来看,大陆的空间基本得不到申请国内制度下或基金会的特定资金支持甚至申请资格,而港台地区则可以从政府或相关基金会获得较为全面及时的支持,面临的环境相对轻松稳定,使其在经济上不至于突然失重。

大家:他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胡斌:我想还是缺乏一些持续进行下去的压力吧,因为他们不像传统固定空间有它很现实层面的运营目标:事实上,独立空间本来也不需要硬是要持续下去的理由,它有时产生的初衷可能就是特定环境甚至时段下的一个冲动。直到有的时候成员理念不同离开了走了、语境变化独立空间就消失了。

大家:未来独立空间在国内的发展形式是怎样的?

胡斌:短期内就会有越来越多的独立空间,当然形式上也越来越多样化,还是以特定需求产生。一方面,未来公立的或私营的美术馆也越来越多,独立艺术空间的崛起可以满足更多展示和创作的需要,另一方面,全球艺术系统已经呈现同质化的趋向,比如在市场导向性、趣味、取向,行销手段、展示逻辑都趋于一致。

在这种情况下,可能独立艺术空间(包括组成它的个人和团队)就会有两种诉求:一种是对抗规则,并变革或探索一条新的道路,机动灵活地寻找自己的表达方式;第二种是它并不拒绝进入这种规则,但是刚起步时不具备进入全球艺术系统的条件,所以就先自己创作一个品牌,并把它做大,最后成功进入全球艺术系统,当然有的也可以双线作战。

大家:如果愿意,你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支持或关注他们?

胡斌:其实一直都挺关注独立艺术空间的发展,他们有助于艺术生态的改善。但我主要关注广东的多一点吧,广东很多群落展,聚集区,工作室区,就包含独立空间。艺术家的组织方式、创作方式都不尽相同,他们彼此有一个网状的系统,有一个连接、组织的关系,并不是个人的,从区域的全国的甚至全球的艺术系统,组织和系统的作用在当下的艺术环境越来越重要,这就是为什么他们需要一个“独立艺术空间”作为据点,我之所以关注,正是因为对这种新的艺术生态结构有很大兴趣,并以这种眼光习惯审视,研究和考察相关问题。

大家:你理想中,希望未来的独立艺术空间是怎样的?

需求产生 篇4

船舶市场复苏较快,船板需求增加

来自英国克拉克松的统计显示,2010年1~9月,全球造船完工量为1.11亿载重吨,与2009全年的完工量基本相当,预计2010年全年的完工量将达到1.53亿载重吨。其中,对造船钢板需求最多的散货船、油船占比在90%以上,显示造船用钢板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来自我国造船工业的情况更为乐观。2010年,我国船舶工业未如一些人士所预料的那样下滑,造船完工量和新订单持续增长,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两位数递增。数据显示,1~9月,我国造船完工量为458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65.0%;新承接船舶订单量5071万载重吨,是去年同期新接订单量的3倍。截至9月底,我国手持船舶订单达到19474万载重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2%。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2128亿元,同比增长17.9%。

根据统计,2009年,我国造船用钢总消耗量约为1330万吨。其中,船板为1170万吨,型钢和球扁钢为120万吨,管材为40万吨。按照目前的增长速度,2010年对造船用钢需求应该能够达到2500万吨左右。而通过新接订单同比增长的情况以及未来几年交船的情况来看,造船用钢需求增加的可能性非常大。

造船产业升级,对钢材要求不断提升

由于造船订单主要以大型、超大型、高性能的散货船和油轮为主(占到90%以上),对钢铁材料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耐腐蚀、高强度、大规格化等等。另外,不同类型的海洋工程结构物对钢材的要求各不相同,同一类型的海洋工程结构物由于区域不同或业主不同,对钢材的要求也不相同。

在耐腐蚀方面,几年以前,新日铁和日本邮船(株)合作,在世界率先开发出油轮舱底面用高耐蚀性厚钢板NSGP-1并实用化。这是为防止油舱底面腐蚀而开发的钢板,是提高船舶安全性和保护地球环境的钢板。该钢板的耐腐蚀性约为普通厚钢板的5倍,不必进行防腐蚀涂装,所以不须使用涂料和有机溶剂,使船舶成为环境友好型船舶。而且由于无防腐蚀涂装,造船、维护、维修的成本可以大大降低。此外,过去常常发生由于涂装不良或涂装性能恶化引起加速腐蚀的现象,使用高耐蚀性厚钢板则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国际海事组织的《货油舱腐蚀保护标准》等相关国际规范已将耐腐蚀钢板列入大型油船货油舱制造用材的强制规范,且可能形成由日本钢铁企业独家垄断油船货油舱钢板供应的局面,我国加速研发耐腐蚀油船货油舱钢板迫在眉睫。

另据了解,油船货油舱(COT)用钢量占到油船用钢总量的40%~45%,数量接近100万吨。

总体来讲,未来引领船体用钢发展的钢材新品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高强度钢板。船舶大型化、专业化对高强度级船体钢板需求的大幅增长,相应要求船板使用规格的大型化;对特厚(200mm~300mm)钢板、适应超大输入热焊接(200KJ/cm~500KJ/cm)的船板需求增加。

2.耐腐蚀钢板。未来,船舶制造行业对油船槽舱用高耐腐蚀钢板、耐海水腐蚀的钢板需求会增加。未来5年内,我国将投入3000亿元支撑中国海洋石油工业和海洋能源工业,海洋工程装备发展的前景广阔。

3.更高安全性能的钢板。如低疲劳裂纹扩展速度率的高强度船板等。

建立联合研发机制,钢铁与造船行业共同发展

上一篇:丝绸之路的苏醒下一篇:激励大学生学习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