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大学生学习动力

2024-05-04

激励大学生学习动力(精选十篇)

激励大学生学习动力 篇1

关键词:学习动力,需求层次理论,激励机制,激励方法

目前大学生学习最大障碍普遍是学习动力不足, 积极性不够。一般来讲, 学生学习积极性高, 动力足, 学习就有干劲;反之, 学习无积极性, 失去学习的动力, 学习效果自然不佳。分析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 并有效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力是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本校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与激励阻碍现状的研究结果

(一) 对上海电力学院200 名大学生四年学习期间的学习动力变化情况的调查分析。

其中, 对大一、大二的学生采用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 对部分大三、大四学生采用面对面访谈的方式进行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1.大一阶段。大多数学生学习热情高涨, 学习动力达到大学四年最强的阶段, 他们多数对大学生活感到新鲜、充满了各种想象和憧憬, 因此, 他们能够较好的达成学习任务。

2.大二阶段。经过大一一年的“适应”, 一些学生在学习动力方面呈现出削弱的状态, 这个阶段, 许多人表现的比较浮躁, 同时, 他们也开始积极的参与实践和校园生活, 如参与学生会竞选等。

3.大三阶段。这一阶段和大二阶段类似, 但是呈现出不同的态势。大三学生大多数学习动力持续减弱, 由于还有一年就要毕业, 大三学生在学习动力上表现出两极分化的状态, 在谈话中, 一些学生表示已经在准备考研或者工作, 另一些学生则表现出“等着拿毕业证、学位证”的消极情绪。

4.大四阶段。在我们的访谈中, 大四学生的分化得更明显, 一些学生继续准备考研, 加码学习, 一些学生忙着四处找实习, 而另一些学生则完全呈现出放弃的状态。需要指出的是, 在预备考研和工作的学生群体中, 他们的学习强度达到了大学阶段的第二强度。

(二) 对学习动力阻碍现状的分析。

学习动力是学生自身内因 (学习内部动力系统) 和课程设置、校园文化建设等外因 (学习外部动力系统) 互相作用的结果。从自身内因来看, 从中学升入大学后, 由于学习环境、生活环境的变化, 大学生会先延续一段在中学学习的状态, 然后慢慢适应了环境后, 发现高校和中学是不同的, 高校里没有家长和老师的敦促, 甚至不是每天都有作业, 渐渐的, 惰性就显现了, 会觉得“60分万岁”是有道理的, 于是开始松懈了。如果学校的课程设置、校园文化建设的外因又不能从正面刺激大学生的学习动力, 那么学习动力受到阻碍就是必然的事情了。

二、学习外部动力系统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学习外部动力系统存在于个体外部能够激发并推动个体学习活动的各种要素相互作用构成的整体, 包括社会需要、家庭期望、激励机制、竞争机制、学习环境、实践活动等。社会需要是大学生确立成才目标的依据;家庭期望是大学生学习的重要外部动力;激励机制是学习的外部动力向内部动力转换的重要手段;竞争机制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活动载体;学习环境对大学生的学习动力产生直接的影响;实践活动是学生检验学习效果的实验地。在调查和访谈中发现, 由于学校部分课程设置不合理, 校园文化建设不足, 加上缺乏有趣和有份量的培训和讲座, 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同时, 由于行业背景比较特殊, 专业课本身比较枯燥, 但就业压力相比综合性高校小, 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动力不足, 无法得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一) 改善学院条件。

各高校在招生规模迅速扩大的情况下, 通过大规模的学校改造, 各种硬件办学条件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教育教学设施有了十分明显的改善。但是, 高校教育的现状离社会需求和学生自身的发展目标还有很大差距。需要及解决教育资源不足、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 完善实验、操作、练习设施, 让学生有机会实践自己的理论知识。

(二) 调整课程设置。

应确定课程改革目标、原则、方向, 划分课程群, 组建课程体系改革方案, 精炼教学内容, 着重技能方法和能力培养, 从课程设置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据调查显示, 学生之所以对某些学科厌学往往与授课教师有密切关系。因此非常需要提高教师授课水平、提高授课效率及教师自身素养。

(三) 调动学习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最重要的成分。学习兴趣不仅需要依靠课堂教学、教师指导, 还可以通过举办有份量、有意思的讲座和培训, 邀请行业里有份量的成功人士前来讲课。只要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动力自然可以得到提高。

三、增强学生学习动力的激励方法讨论

由于外因的改变费时费力, 而内因的改造则更容易看到成效, 可以采用正面、负面激励两种方式来及解决:

(一) 正面激励。

学习动力缺乏的学生, 一定有其原因, 虽然找出原因并进行解决的方法是最行之有效的手段, 但是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而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 如果整体环境得到了改善, 身边的同学都充满学习动力。这样一来, 就可以有效地解决学习动力阻碍的问题。正面激励的手段很多。用夸奖、表扬的方式来建立其信心和信任:在学生取得进步的时候, 用当众表扬或私下表扬的方式是最容易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积极性的, 同时身边的其他同学也会受到正面的激励。用谈心的方式找到后进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 再给予肯定:这里的“肯定”并不是肯定其行为, 而是肯定导致其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是符合逻辑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 学生更容易对辅导员产生好感, 从而降低其排斥的效果, 在这样的前提下再给予表扬或批评, 会使问题的解决事半功倍。

(二) 反面激励。

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激将法。但是需要注意, 从激励的角度上来说, 反面激励的效果远远没有正面激励的效果来得长久和有效, 从使用的角度上来说, 也需要注意不能过度, 过度的反面激励会造成非常糟糕的后果:逆反和反抗。因此, 反面激励不能过度频繁使用, 需要注意时机和方式。

学习动力是一个综合的动态系统, 要加强引导, 使内外因相互促进, 形成一个动态的良性循环, 以期达到最佳效果, 推动学习活动顺利进行。辅导员要善于为学生制订科学合理的目标体系。目标体系可由强制目标和激励目标组成。设计强制目标要“适度”, 要赋予一定的挑战性。目标太低, 学生容易达到, 起不到激励作用;目标太高, 学生不能实现, 就会失去信心, 降低自我效能感。激励目标是大学生达到顺利完成学业的基本要求后可自由选择的更高的发展方向, 如考研、社会活动能力锻炼等等。激励目标表现为一种主动进取精神, 具有长期性和导向性。该目标体系应是一个动态的系统, 应定期给予修改调整, 要做到与时俱进。设计目标要与学生互动, 这样学生才会有完成目标的强烈愿望和积极性。目标体系的制定, 使学生更加明白大学各阶段的目标, 一方面加强对大学生的目标引导;另一方面, 使学生运用目标管理法对自己的大学学习生活实施目标管理, 结合其内在学习需要, 充分发挥自主意识和主观能动性, 主动利用好外部有利条件, 从而有效增强学习动力。

参考文献

[1].袁秀珍.关于构建当代大学生学习动力机制的思考[J].经济师, 2005

[2].万晓红.大学生学习动力缺乏的原因及对策探讨[J].益阳师专学报, 2002

[3].于书颖.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及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培养[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2

激励大学生学习动力 篇2

六队学员吕高翔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为适应世界军事变革的趋势,要“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军队现代化建设离不开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我军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也必然需求大量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因此,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培养在我军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特别是在新军事变革的浪潮下,增强学员的学习动力,使之为国防现代化做出应有的贡献更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军校学员学习现状分析

军队院校是军事人才培养的摇篮,随着我军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随之出现了不少教育教学方面的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在:部分军队院校学风不正,学习氛围不浓,一部分学员学习兴趣不高、被动厌学。究其原因,固然有部分学员不善于学习、基础较差和教学方式单

一、教学条件限制等客观原因,但更主要的是学员缺乏学习的紧迫感、责任感和愉悦感,学习积极性、自主性明显不够,求知欲、学习动力明显不足等主观原因:

1.学习价值理解偏差,求知欲不足。

近些年来,随着基层部队对军事人才综合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导致很多学员感觉现在在军校学的东西到了工作岗位不一定用得上,对所学专业的求知欲下降。另外,与地方大学生相比,军校学员不但“衣食无忧”,而且毕业后不用考虑就业问题,致使部分学员产生“60分万岁”,只要能顺利毕业就万事大吉的消极思想。

2.缺乏长远的学习目标,得过且过。

一部分学员认为自己当初报考军校是出于无奈,甚至个别学员认为是失

当的选择。这些学员对将来从事的工作没有规划和设想,在学习方面考虑最多的是如何不挂科、怎样顺利毕业。没有长远的学习目标势必要影响短期学习计划的落实,还会导致学习动力得不到激励而逐渐变得缺乏。

3.学习兴趣波动大,易受外界影响。

学员的学习动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兴趣,而学习兴趣受外界的影响又很大。军校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由教员灌输知识,学员单向学习为主,强调知识的传承和应试的技巧。这样造成的结果是:一方面,学员形成依赖教员的习惯;另一方面,教员习惯于包办式的教学,对学员学习能力的训练重视不够。一旦学员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独立完成某项学习时,往往会由于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够而逐渐丧失学习兴趣。很多学员在兴趣低落时就会沉默消极,产生厌倦、逃避心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学习心理存在障碍,情绪易消极。

目前,军校学员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就生活在顺境中。当学习中遇到挫折时,个别学员不能主动调整好心态,缺乏积极克服困难的勇气,遇到困难时,消极怠工,知难而退。在分析受挫原因时,往往将原因归咎于教员、队干部或学习环境等客观原因,以此来消极地保护自己的自尊心和虚荣心。在学习过程中,不能积极主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存在较重的惰性心理——学习不主动、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情绪消极、作业抄袭,课堂上无精打采、昏昏欲睡,导致学习进入恶性循环:不会的知识越来越多,消极的情绪越来越重。

从对身边同学的调查可以发现,很多同学入学时都信誓旦旦的要努力学习,但在军校生活了一段时间后却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失去了奋斗目标,更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由于学习状况不够理想,出现了学习不刻苦、学习目标

不明确、厌倦学习、逃避学习等一系列学习动力不足的现象。军校培养的是21世纪新型高素质军事人才,要使学员真正成长为高素质军事人才,仅仅靠在院校被动的学习是远远不行的,院校更应帮助他们增强学习动力。如何改变学员学习动力不足的现状,采取有效的策略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有效地挖掘学员的学习潜能,是当前军队院校教育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影响军校学员学习动力的因素

1.复杂情感的波动。

社会的发展已经表明这样一个事实:快节奏的生活和巨大的社会压力导致了人们的精神日益紧张,情绪更加复杂,患心理疾病的人数日渐增多。军校学员本身已经历至少十二年的学习,经受了各种大小考试的压力,如此长久的紧张状态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情感,情绪往往易波动,甚至产生巨大的起伏。这其中既有理想中的军校生活与现实的差距,也有人际交往中的问题,还有日常生活中各种琐事对心情的影响,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现象是军校本身严格的管理制度,使得很多好学的学员不能很好的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使他们产生怨言、消极和排斥的心理,这种状况也对他们的情绪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2.认知水平的高低。

认识偏差可能导致负面影响。认知因素中更深层次、更细致的理论研究结果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效价和期望评价、自我效能感、目标意识、归因作用、认知冲突。应该注重的是,目标意识中只有当诱因和目标相一致时,二者才能在同一客观事物上获得统一。当军校学员对自身的评价是积极的时候,他的学习动力就会增强,反之则减弱。同时,高水平的认知和自我评价水平可以让学员对自己作出正确的评价,既能够量力而行,也不至于眼高手

低。若学员的认知水平不高,对自身的评价不客观不准确,则要么一味地将自己评价过低,最终丧失学习的动力,要么总是认为自己很了不起,但又总是由于自己的好高骛远处处受挫,打消学习的积极性,这两个方面的影响最终都会使学员的学习动力下降。

3.不同行为的影响。

这种影响有两条作用途径:第一,对行为的强化作用;第二,通过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反作用于行为。前者的发生基于个体行为和强化的相互作用,行为的结果引起了强化,强化作用又对下一步的行为产生了激励。而学员努力学习所带来的正面结果则可能经由第二种作用途径,即提高学员的自我效能感来达到正面的有益的强化。美国的乌拉罗格拉等人考察了大量的研究报告,分析了2322项动力测量与学业成就之间的相关,发现其中98%是正相关,即高的学习动力水平有助于取得高的学业成就,高的学习成就也能增强学习动力的水平。

4.教员能力的作用。

大多数学员认为,教员的教学能力,如流畅的表达,丰富的信息,灵活的教学方法,严密的教学设计等,既影响学员当前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也影响学员长远的学习目标和发展方向。另外,教员的人格特征对学员学习动力的影响也十分显著。教员自身对知识的执着追求能成为学员学习的榜样,教员对学员的关爱、热情、肯定和积极期望,能给学员注入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

三、增强学员学习动力的几种激励手段

激励(Motivation)一词是外来语,它含有激发动机、鼓励行为、形成动力的意义。所谓激励是指根据每个人的需要,利用某些事务对于人的吸引力,调动人们的活动积极性,充分发挥人的潜能的过程。

把激励概念引入教学管理中,就有了新的含义。正如美国管理学家贝雷尔森和斯坦尼尔博士在《人类行为:科学发展成果》一书中所指出的那样:“激励是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激励是激发人的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也是心理教育的重要原则。行为科学的实验也证明:一个人在没有受到激励的情况下,他的能力仅能发挥到20~30%,如果受到充分激励,能力就可能发挥到80~90%,这说明充分运用激励机制是促进学员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举措。

在大学教育中采用激励体制,能使学员的智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最佳发挥。实施激励的方式多种多样,针对军校学习特点,主要介绍以下几种方式:

1.营造良好的激励环境。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可以说,有什么样的环境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环境与一个人的成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个良好的激励环境能促使一个人健康成长,在军校这个大熔炉里显得更加尤为重要。古时候“孟母三迁”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

2.采用积极的目标激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大到人生理想的追求,小到某一具体行为的实现,在学习上也一样。一个人的目标一经确定,他就会把它作为行为方向和行为尺度的舵,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员应因人而异,为每个学员制定适合其自身发展的目标,用目标激励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3.树立正确的榜样激励。

榜样是无声的教育,树立先进的榜样,对学员的激励作用不可低估。而榜样可以是多方面的,可以用部队的先进事迹和典型激励学员,还可以用学员身边的“学习标兵”来教育和激励学员。学院和队干部平时应多注意收集这方面的信息,因势利导,树立先进典型,进行大力宣传,这样就会大大地激发学员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4.充分利用竞争激励。

激励大学生学习动力 篇3

学习动力是确保学习活动顺利开展的首要前提,利用学习目标,不断驱动学生内在动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各种潜能,在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中充分展现自身才能。一旦学生的学习动力被激发,将会付诸行动,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跟随教师思维,积极思考,探索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进行自主学习,处于主动的学习状态。教师要全面分析影响学生学习动力产生的各种主客观因素,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质量。

一、运用有效激励策略的必要性

学习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是一项艰苦的劳动,学生极易产生厌学情绪,不认真学习学科知识。教师要多关心、多鼓励学生,要了解班级中每位学生的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从不同角度入手,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更多优秀的品质,比如,坚强的意志,能够正确认识学习,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意识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在学习过程中,天赋固然重要,但更多的是需要后天的努力。如果说智力是学生的硬件,那么,学习动力、学习方法等便是学生的软件,硬、软件要有机结合,充分发挥“电源”的作用,运用有效激励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二、有效激励策略的原则

在采用激励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时候,需要遵循相关的原则。一是: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使激励策略具有个性化特点,班级中每位学生都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在一种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二是:关注学生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关心、多鼓励班级学生,融入学生群体中,了解班级每位学生的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结合学科内容,采用可行的激励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三是:挖掘学生潜能。在讲授理论知识的时候,教师要采用多元化的激励策略,以学生为整个教学的中心,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挖掘他们的潜能,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三、如何运用有效激励策略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1.语言激励

以语文学科为例,很多课文内容都需要学生背诵,注重语文知识的积累。由于背诵枯燥乏味,已成为学生最头疼的事情。比如,在《赵州桥》一文中,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特点,借助多媒体辅助工具,向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演示重要的图片,并为图片配上相关的文字,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此基础上,优化设计背诵环节。先以图片为基点,以填空的形式让学生填写对应的内容,背诵段落内容。而学生可以根据自身能力,采用适宜的背诵方法来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各不相同,教师不要一味地指责那些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才能熟练背诵的学生,要多运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能够顺利完成教师布置的背诵任务。

2.课堂激励、肢体激励

以课文“葡萄是酸的”为例,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借助编排课本剧,合理划分班级学生,使班级中每位学生都能融入教学中,学习新的课文知识。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小组成员都喜欢的寓言故事,并排演成课本剧,到讲台上进行表演,表演最好的小组将会得到奖励。在表演的过程中,教师要多鼓励班级中平时不爱表现、胆小的学生上台表演,可以运用肢体语言,做一些激励性的动作,让班级中每位学生都参与其中,更好地学习理论知识,知道作者透过寓言故事想要表达的情感,寓言故事背后的含义。

3.活动激励、文字激励

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要意识到理论与实践融合的重要性,要采用课内、外结合的形式,开展一些有价值的课外活动。以“寻找历史足迹”为例,为了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对该话题有内容可写,教师可以组织班级学生去参观、考察,在作文中,写下自己的所见所闻,内心的感受,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的时候,可以根据学生平时表现、写作情况,在作文结尾处写下一些激励的话语,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会更加努力学习。

4.同伴激励、家庭激励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不同学科学习情况,划分学习小组。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学生要以小组为单位,一起探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小组成员要互帮互助,相互激励,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科成绩,共同进步。在此基础上,家庭激励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经常和学生家长联系,多沟通、交流,客观地反映学生在校情况,让家长不要一味地指责孩子,要多鼓励、激励他们,帮助他们找回信心,能够坦然面对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学好每门学科,综合发展。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自身角色,扮演好引导者、协作者角色,显现学生在整个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会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要结合不同学科特点,采用适宜的激励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展现学生各方面的才能。以此,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更多新时期需要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课堂激励是培养学习兴趣的推动力 篇4

学业上的困难和挫折会降低学生的外语学习热情。也有学生虽很努力, 却得不到与努力相对应的成功体验, 便失去学习信心, 逐渐成为学困生。这些学生需要一定的学习“成就感”来帮助其保持学习兴趣。一般来说, 外语学习的“成就感”来源于1) 顺利完成某一学习任务、在某一次评估 (包括考试) 中获得高分或较高的评价;2) 在公开场合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3) 教师和同学的肯定和表扬;4) 自己所学的知识可以在实际的语言实践中得到充分的运用并取得成功等 (束定芳等, 2008) 。可见, 外语学习的“成就感”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信心, 使其产生愉快主动的学习热情。

外语课堂教学中, 教师对学生的良好表现进行适时恰当的激励 (鼓励或奖励) 可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外语学习中的成就感对优等生来说是锦上添花, 而对学困生来说却犹如雪中送炭。可以说, 优秀的教师都知道如何激励学生, 课堂激励可以推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一、课堂激励的形式

在课堂教学实施中, 教师的行为分为主教、助教与管理行为等。助教行为指的是使主要教学行为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而在课堂中发生的教师行为, 它以学生或具体的教学情景为定向, 包括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有效的课堂交流、课堂强化技术和积极的教师期望等 (石中英等, 2006) 。可见课堂激励就属于一种助教行为, 它是一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持学生参与的方式方法的策略 (王笃勤, 2002)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通过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育教学方式, 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赞扬和激励, 使他们在心理上获得自新、自信和成功的体验, 激发他们的内在需要、学习动机和主体参与性, 诱发其学习兴趣, 发现学用外语的奥妙与乐趣, 进而使学生获得积极主动学习的动力。从形式上看, 课堂激励有情感性激励和物质性激励两大类, 前者又可分为语言激励和行为激励两种。

1. 情感性激励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与教师有良好互动的重要保证。一个真诚关爱学生、善于发现和挖掘学生优点并给予赞美的教师, 肯定会受到学生的尊重和喜爱。事实证明, 教师的关爱和人格魅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束定芳, 2004) , 因为教师只有爱学生, 学生才会爱教师, 进而喜欢教师所教的课。课堂上教师具有感染力、鼓动性的微笑和赞扬之词都会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地思考和学习。教师对学生的课堂情感性激励在语言、行为和表情三方面得到体现。

(1) 语言激励 (口头表扬)

在人与人的交往沟通中, 我们主要靠语言的应用。如果说批评和鼓励都能催人上进、激人发奋, 那么在多数情况下适当的赞美更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课堂上教师需力求使自己的评价语言真实、准确和精彩。学生的成长时刻需要激励, 特别是面对失败或成功时, 学生更希望得到老师的安慰和鼓励, 期待公正的评价和积极的肯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激励性语言能帮助学生维持良好的情绪体验, 树立战胜困难勇气和信念。“再试一试!我相信你能行!”“我真为你的成绩而感到骄傲!”等激励性语言虽平常普通却能减少学生失败的灰心, 增加学生成功的信心, 使学生感到无限的喜悦。

(2) 行为激励

行为激励指的是教师利用表情、眼神、手势、体态和动作等非语言信号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鼓励, 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放松的学习状态, 而学生在放松和注意力集中的情况下学习是最有效的。首先, 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充分利用眼神和学生进行交流, 通过眼神对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回答积极的学生表示鼓励、肯定和表扬。其次, 教师赞许的微笑会给学生和蔼可亲、热情开朗的印象, 让学生备感温暖和鼓舞, 为学生创设安全自主的心理环境, 营造了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学习气氛。当学生经过努力达到预定目标时, 赞许的点头或会心的微笑使他感受到自己具有成功学习的能力;当学生在答题不畅时, 期待、专注的目光和鼓励的微笑促使他自主地思考, 完成学习任务。第三, 教师通过点头、轻拍学生的肩膀等行为将自己的真情实感准确地传递给学生, 使学生对教师产生情感认同和迁移, 师生间从而产生积极的感情互动。

2. 物质性激励

物质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较强的刺激性, 适当地在课堂中采用物质奖励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有研究表明, 当人的内因动机稳定性较差时, 需要用物质奖励来维持, 且年龄越小这种倾向越明显 (王笃勤, 2002) , 奖赏会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水平, 并且有持久性 (阴国恩等, 1998) 。如在低年级或新生的课堂上, 若对表现优秀或进步明显的学生适当地奖励各种作业本或水笔等, 的确能起到激励学生认真学习的作用。华东师范大学邹为诚教授 (2006) 也提倡在英语课堂中对表现优秀的学生适当给予“小恩小惠”。同时, 他认为“奖励要精神和物质并重, 但不能价值太大”。因此, 物质激励一定要慎用, 我们多提倡精神奖励。

二、课堂激励的作用

动机是直接推动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 它包括学习意向的选择, 学习者的积极参与, 兴趣的保持和努力的持久等。激发学生的热情, 使学生积极参加课堂活动是有效教学的保证 (王笃勤, 2002) 。能够激发学生动机的方式包括环境、教师的榜样、奖励和惩罚等, 其中对学生取得的成绩进行语言、行为和物质上的奖励在一定程度上更会满足学生的自主需求和归属感, 让学生不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而成就感又进一步提高了他们外语学习的兴趣。学生对外语越感兴趣就会越发认真地去学习外语, 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 产生更大的成就感。这样, 奖励、成就感和学习兴趣之间便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1. 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获得知识的内在动力, 它影响着学习行为与效果。学生对所学学科兴趣浓厚, 其学业成绩一般也都较为理想。因此, 在教学中努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外语学习兴趣是广大外语教师必须探讨的重要课题。“成功的课堂教学第一个标志就是学生注意力集中, 学习的兴趣昂然。如果学生自发地集中注意力, 这就意味着一个好的开端;如果他们表现出明显的兴趣--如饥似渴地听着, 跟着老师的要求, 提出问题, 回答问题, 基本上用英语, 那么成功的教学正在进行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调动他们的兴趣和积极参与的热情, 是英语教学的基本要求, 也是任何教学的基本条件” (Davis, P.&Pearse, E., 2000) 。个体素质结构论也认为, 非智力因素结构对认知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在问题解决中起着“指挥”和“控制”作用。所以, 教师有必要在课堂上适当控制自己的语音、身势语、眼神、面部表情等, 因为一个乏味的、死板的教师是不可能令他的学生对其课堂感兴趣的 (王笃勤, 2002) 。这与束定芳 (2004) 对上海市某所高中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不谋而合。该调查发现, 有74.5%的学生认为教师的“经常鼓励”会促进他们的学习。

2. 满足了学生需要尊重和认可的心理特点

人天生就有爱受赞美、喜受尊重的强烈愿望和倾向。从心理角度来说, 每个人都有归属于某一群体的基本需求, 在个体成长过程中最大的痛苦莫过于被孤立、被拒绝和寂寞 (王笃勤, 2002) 。美国的约翰·杜威认为, 人类本质里最深远的驱策力是“希望有重要性”。尊重和认可的需要也是中学生这一年龄段人群所要追求的, 这是他们的心理发展到一定程度、社会适应能力提高的表现。在集体生活中, 他们时时以自己的方式寻找自己的位置, 渴望有显示自己才能的机会, 找寻适合自己“角色”的位置。具体到外语课堂, 学生总希望教师喜欢并关注自己的言行举止, 即使回答错了也不愿受到歧视和讥笑。所以, 在课堂教学中外语教师不要吝啬自己鼓励的语言和眼神, 对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要及时反馈, 需注重过程评价, 如恰当而真诚地使用赞美语言来鼓励回答问题的学生会让他自豪而自信, 同时也会带动其他学生积极回答问题。

3. 让学生享受到进步的快乐, 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激励充分体现“教师要尊重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等教学理念, 在很大程度上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学习动机和兴趣, 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 且在成功中享受到进步的快乐, 从而提高学习成绩。有效而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需要真实的激励作支撑, 源于真情的课堂激励是教师对学生课堂表现的肯定和精神的诱导。

三、课堂激励需注意的问题

在管理语言课堂中, 奖励是重要的一环, 奖励可以激励学习 (邹为诚, 2006) 。邹为诚教授同时提出了奖励的五原则: (1) “惊喜常有” (奖励要经常性, 但奖励形式不能让学生预测到) ; (2) “小恩小惠” (奖励要精神和物质并重, 但不能价值太大) ; (3) “实事求是” (奖励要实事求是, 让所有的学生明白获奖的原因, 并且对这种奖励服气) ; (4) “全面公平” (评估要全面) ; (5) “仪式简洁” (仪式要简单, 不要让学生脱离语言学习的目的) 。Lynda Fielstein&Patricia Phelps (2002) 也指出, 鼓励虽是一种做学生工作的有效策略 (通过鼓励, 教师可以表达对学生改进能力的信任) , 但鼓励的话需是重视过程而不是重视结果;表扬学生需重视结果而不是重视过程。可见, 课堂激励也应讲求一定的策略。

1. 课堂激励应发自内心

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要善于鼓励和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主体地位,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我们的语言评价必须要恰到好处, 要动情。良好的课堂激励语言应灵活自如地结合肢体、表情和情感语言等多方面。教师要善于创造性地实施激励性语言评价, 用充满爱心和智慧的语言去熏陶和感染学生, 让学生沐浴在教师的激励爱河中。

2. 课堂激励需讲求个性化

美国教育认为“没有差生, 只有特别的学生” (夏纪梅, 2006) , 因此我们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 教师对学生的表扬方式也应因人而异。阴国恩等 (1998) 在他们的研究中指出对女生而言, 表扬比批评有效;而对男生而言, 批评似乎比表扬作用更大;表扬对学困生作用最大, 中等差之, 优等生最小。

对于优等生, 表扬的同时应指出其不足, 给其他学生以激励和示范, 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对于学困生, 注意多表扬他们的进步而少提他们的不足。奖励时应突出纵向对比, 学生只要是在不断进步, 就可以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奖励, 这样使后进生也能享受到成就感, 从而对学习充满信心。如在单词拼写中学困生虽没获满分, 但若每次拼写成绩在进步, 我们就应给予鼓励和表扬。再如我们在课堂上可以让学困生回答一些较容易的问题, 若回答正确, 就给予当堂表扬 (回答不正确的, 不能简单加以否定, 而应分析他们出现错误的原因) 。鼓励和表扬能使学困生点滴获得学习的成就感, 从而提高学习信心。

3. 情感性激励要具体, 具备一定的启发性和深度

情感性激励在课堂中的运用应使学生感觉到具体和实在。学生通过教师的言语和行为举止察觉和感受教师的情感。体态语言是为教学服务的, 教师体态语言应做到寓意准确、幅度适当、轻松自然, 切不可矫揉造作。

教师的课堂评价要防止过于随意、笼统和模糊, 因为笼统的语言不能及时指出学生成长中的不足, 却会让学生变得飘飘然。例如有外语教师让学生朗诵课文, 完了只是说了一句“读得不错, 请再读一段”。如能换成“读得响亮流利, 很好。如能放慢速度, 注意停顿, 掌握好语气就更好了”这种一分为二的评价就不仅使学生准确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 知道努力的方向, 也会感到一种受关怀的温暖。

4. 物质性激励不能过于频繁, 不应让学生为了有限的奖赏而产生不良竞争

借助物质以肯定课堂上表现积极、优秀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能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学生往往会转移对学习本身的兴趣, 而将奖品当作追求目标。有些学生为了得到奖励而问答问题, 回答对了就想得到奖励, 得到了奖励就认为大功告成, 得不到奖励就心灰意冷。更有学生对某些物质奖励渐渐失去新鲜感, 时时盼着更新、更实惠、价值更高的奖品来刺激。学生间为获得物质奖励而产生的竞争也日趋恶化。

参考文献

[1]束定芳等.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 (修订版)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3]石中英等.教育学基础.北京:教学科学出版社, 2006.

[4]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5]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和对策.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6]阴国恩等.非智力因素及其培养.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8.

[7]邹为诚.论综合英语课堂教学TELOS模式.中国外语, 2006 (1) .

[8]Davies, P.&Pearse, E.Success in English Teaching.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9]Lynda Fielstein&Patricia Phelps, tr.王建平.教师新概念——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2.

激励大学生学习动力 篇5

【关键词】初中英语;激励性评价;调动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G633.41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这种需要在孩子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为了实现上述要求,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坚持尝试激励性评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激励性评价的原则

1. 尊重学生自主性原则

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扬民主,奉行师生平等。每个学生都希望有自我选择的自由,而不是被强制参与自己不喜欢的活动。教师应还给学生这个权力,使其主动地从事学习活动,让学生开展完成学习目标的多种活动,让学生决定活动的方式。从心理上给学生以安全感,使其不会担心因一时有错而受到他人的嘲讽或批评,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对于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采取宽容政策,引导他们自己决定完成作业的时问和地点。

2. 增强学生自尊心原则

自尊会给人带来自信。课堂活动如能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教师对学生的良好表现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不论成就大小、努力程度如何,都应给予认可和赞赏。

3. 帮助学生寻找归属感原则

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有归属于某个群体的基本需求。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最大的痛苦莫过于被孤立、被否定。事实上,绝大多数学生无不在以自己的方式去寻找自己的位置,争取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那种被孤立、被否定的恐惧感会伤害学生的信心,从而丧失学习兴趣和热情。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精神和良性依存关系,使学生在不同层面的集体中产生归属感,显得十分重要,

4. 满足学生自我实现需要的原则

每个学生都有对成就感的愿望,正是这种愿望派生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精神。很难想象,学习中屡战屡败的学生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围绕task而展开各种activities,可以是reading,talking.Interview,survey, discussion,brainstorm,conversation ,listening,checking等等。

5.给予学生快乐学习的原则

快乐是人的基本需求。人们喜欢得到生理、认知和心理诸方面的快乐。学习过程是苦乐交织的,对于初中学生这个年龄阶段来说,如缺乏兴趣和快乐,学生就害怕参与。所以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必须遵循这条基本原则,让学习活动充满快乐。这就要求我们将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经历联系起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设计活动,让学生在快乐中享受学习。

二、英语学习激励性评价的方式

1、语言激励

英国教育家罗素说过:“教育语言应当是引火线、冲击波、兴奋剂,要有启人心智、激人思维的功效。”一句人微而深情的关注、一声充满温馨和期待的呼唤、一段恰如其分的赞美一一都饱含着教师真诚的关爱、深深的理解、殷切的期盼,像春雨润物,营造出催人奋进的、和谐的育人氛围。在小学教育事件中,如果老师能够让学生在愉悦的心理体验中接受其劝告、形成进取的自信,有助于学生克服消极情绪,实现师生心灵的沟通。常用的课堂激励的语言有以下几种:

当学生回答问题很完美时常用Wonderful,Perfect, Brilliant, Marvelous,Amazing,Excellent和Fantastic来表扬孩子的完美表现。当孩子的表现比之前有了一定的进步,我们用Well done! You have done much better this time !

2、行为激励

行为激励也叫无声激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利用非语言行为(包括教师的威信、风格、气质、表情、精神、手势、姿势等)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的活动。它以无声的行动,把学生们注意力吸引到教师的行为状态上,产生很强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去激励学生。当学生回答很棒时我们们可以(1)老师先鼓掌引导全班孩子给发言孩子一鼓掌;(2)竖起大拇指;(3和发言的孩子击掌以表示鼓励。

3、作业后的评语激励

激励性评语,一字一句总关情,体现了“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是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心灵、培养学生个性的真实写照。激励性评语的撰写要注意几点:第一、要笔蕴真情,评价具体。笔蕴真情,是要增强人情味,体现教师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真实情感;评价具体,是指评价的对象、内容、语言要具体,不能滥用一些空话、套话。第二、要委婉含蓄,心有灵犀。思想交流的最高境界在于两者心有灵犀,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正是如此。教师通过评语指出学生所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或某些方面的发展意向时,要注意讲究艺术,语

言不宜过于直白、尖刻,而要努力做到含蓄委婉、柔中藏刚,必要时点到即止,力求学生能神领、意会。第三、要轻松活泼,谐中有趣。评语是教师给学生的“礼物”,不宜过于沉重、呆板,应用贴切恰当的形容与学生微微而谈,寓教于生动风趣的文字,让学生在愉悦中正视现实,改正错误,轻装前进。

总之,对初中生的激励性评价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学生评价方法,要在科学的基础上实施,既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找到前进的动力,也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明确下一步努力的方向,促进学生完善人格获得发展。

参考文献

【1】郑伟,郝晶晶.初中英语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5,30(3)

【2】崔猛.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英语教学评价漫谈[J].关爱明天,2015(7)

【3】祖庆涛,刘娟.初中英语课堂激励教学艺术初探[J].吉林教育,2012(32)

激励大学生学习动力 篇6

当前大学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学习动力不足、奋斗目标模糊等问题。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已成为高校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之一。尽管目前国内探讨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因素分析与对策一类的课题和文论已经很多,我们还是以此主题勉力申报了中国冶金学会科基金资助课题,获得通过,故此不揣冒昧忝列其中。

1 大学生学习动力模型

为研究和改变当代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现状,在传统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基础上,我们创造性的提出了大学生学习动力模型,这是一个定性的力学模型。该模型参考了心理动力学的成果,按照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的来源进行分类,把高职学生学习动力分为学生自我驱动力、社会影响力、学校培养力和其他精神动力等四个部分。类比理论力学的受力分析模型,建立定性的学生学习动力模型。

“学习动力模型”如图1所示。

该模型的主体思想是:学生自我驱动力、社会影响力、学校培养力和其他精神动力四个力作用于学生的精神世界,通过受力分析可知学生学习动力F等于上述四个力的有效分力之和,即:F=f1+f2+f3+f4。

图1中,“学生自我驱动力F1”是指学生前续教育的结果,通过十余年的小学、中学的学习和在家庭、社会上的学习,学生养成了自己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模式和行为模式,“学生自我驱动力F1”在学习动力方向上的有效分力是矢量f1;“社会影响力F2”是指社会大环境对学生的影响,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判断,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看法和态度,“社会影响力F2”在学习动力方向上的有效分力是矢量f2;“学校培养力F3”是指高职院校按照特定的培养方案培养学生的效力,学生接受并内化后,形成自己的学习态度和能力,“学校培养力F3”在学习动力方向上的有效分力是矢量f3;“其他精神动力F4”是指来源于以上三者之外的精神动力,比如来自于目标的动力、来自于群体的动力、来自于爱情的动力等等,“其他精神动力F4”在学习动力方向上的有效分力是矢量f4。

2 学习动力模型分析

图1四个力中,没有一个力的方向与学习动力合力方向完全一致,比如学生自我驱动力与学习动力合力的方向不一致,表达的思想是学生须要把过去的学习方法和模式进行调整以适应新的环境,才能增大学习动力的合力。

研究难点在于:F1、F2、F3、F4等四个力其实都是诸多复杂的因素组成的合力,细化分析各因素具有无法穷尽的性质,而细化分析又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另外,学校培养力F3与其它三个力F1、F2、F4的相互作用,尤其是与学生自我驱动力F1的关系,是探寻提升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的教育途径和方法体系的关键所在。

学校培养力F3除了着重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之外,还有必要探索引导和转化学生的自我驱动力F1途径、协调社会影响力F2的功能、开发和挖掘其他精神动力F4的方法,还有提高整合F1、F2、F4形成合力的效力。

我们试图以该模型为基础,以著名心理学家戴维·麦克利兰(1)的成就动机理论(2)为指导,并借鉴亨利·墨瑞(3)首先使用的主题统觉测验法(4)和戴维·麦克利兰首创的行为事件访谈法(5)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以期探索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深层(尤其是心理学层面的)原因,并提出一揽子解决方案,供政府、社会各界、特别是教育界同仁参考。

根据戴维·麦克利兰的理论,学生自我驱动力F1进一步细分为成就驱动力、亲和驱动力、影响驱动力三个部分。对于学生自我驱动力的研究,适用行为事件访谈法对一定样本进行精细化跟踪研究,可期获得信度高、代表性强的数据和案例。

根据我们的调查研究,社会影响力F2应进一步细分为就业影响力、社交影响力、网络影响力三部分;学校培养力F3应进一步细分为教学影响力、活动影响力、管理影响力三部分;还有其他精神动力F4待探索;F2、F3、F4的研究宜组合使用问卷调查法、主题统觉测验法和行为事件访谈法进行。

摘要:为研究和改变当代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现状,在传统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基础上,我们创造性的提出了大学生学习动力模型,这是一个定性的力学模型。以该模型为基础,以著名心理学家戴维.麦克利兰的成就动机理论为指导,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以期探索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深层(尤其是心理学层面的)原因。

关键词:大学生学习动力,力学模型

参考文献

[1]戴维.麦克利兰,David Clarence McClelland1917,05,20-1998,03,27.

[3]亨利.墨瑞,Henry Alexander Murray1893,05,13-1988,06,23.

如何激发当代大学生学习动力 篇7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学习动力,激发

学风是学生在求学、知学、受业过程中“知、精、意、行”等各个方面的综合表现, 是学生求学、读书、治学和做人的风气, 其内涵是多姿多彩的。即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持续性。简言之, 学习动力可谓是学风的基础, 决定学风的良莠。学习动力和学风、教风、校风及学校环境、社会环境息息相关, 其有无强弱, 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优劣、学习质量高低、综合素质良莠、国家建设快慢。我根据自己所在医学高职高专学校学生学习动力的状况, 尤其是读书和实验、实习的思想认识和行为活动存在的突出问题, 结合自己多年的认识和工作经验, 特提出激发当代大学生学习动力的对策。

当代大学生学习动力令人忧虑。学生学习动力体现在对课程预习、学习、自习、实验、实习等环节的兴趣、参与、努力、创新诸方面之中。当前对大学生学习动力的满意度是颇有微词的。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曲折发展, 高等院校招生规模扩大, 学生生源千差万别, 受社会腐败 (如贪官污吏、就业腐败等) 的影响, 学生学习动力状况令人忧虑。不良现象主要有以下六种:一是上课迟到、旷课屡见不鲜, 课堂秩序不尽如人意;二是自习场所人数不多, 公共娱乐场所热闹非凡;三是学习舍本遂未, 学非所专;四是认知不努力, 遇难绕道走;五是作业不自做, 考试不由己;六是实验马虎应付, 是非无谓。凡此种种都是不良学风的核心、主干和基础性问题, 必须着力及时解决。

端正学生学习中的不良倾向, 激发学生的实习动力和学习兴趣, 调动学习积极性、持续性, 是学校各级党政领导和各部门领导乃至全体师生员工责无旁贷的任务, 都要及时关注、积极研究, 想方设法共同激发和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

一、加强对学生的理想目标、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没有正确远大的人生理想和目标, 就没有前进的动力, 就难以有求知的欲望和学习动力。因此, 进行和加强人生理想的目标教育, 是首要的基础性教育。结合当前形势, 总的来说, 要对学生进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教育和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教育,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打下牢固的思想基础。其中, 突出要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 人生价值是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使学生认识到:

人生价值是奉献与索取的统一, 并且首先在于对社会、对集体有所奉献。当代大学生只有勤奋学习和掌握与时俱进的科学技术, 毕业之后才能对国家、社会有所奉献, 受到社会和人们的尊重。否则, 荒废学业。

(二) 进行勤奋学习、艰苦奋斗的精神教育。

要向学生反复强调:人生价值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 不折不挠, 一帆风顺是不可能的。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技能也是需要勤奋学习、付出汗水的。“先苦后甜”这是常理, 妄想不付出艰辛与汗水便获得人生幸福, 是空中楼阁。

(三) 进行人生价值及其实现是多维的、综合统一的和谐教育。

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集体的价值的实现, 或曰进步, 是经济、政治、文化、外交、军事、教育、卫生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的统一。当前我国高等院校设置及招生的学科多种多样, 专业及其课程, 纷繁复杂, 总的来说是符合我国和国际社会的需求和形势的发展的。不论是学工、学农、学医、学文、学管理专业, 还是本科、大专、高职学制, 都是和谐社会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成员, 都是国家和人民所需要的。只要我们勤奋学习, 掌握好专业知识技能, 都会对国家、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在贡献中实现受人称道的自身价值。

(四) 对学生进行回报社会、感恩亲人的品德教育。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 随着我国普通高校、高职高专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 大学生入学的费用相当部分由学生家长及亲朋负担, 大部分学生对社会、亲朋有学成回报、感恩想法, 以此来鞭策自己的学习。但也有相当部分的学生, 由于以往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 缺乏艰苦奋斗教育, 致使学习目的的正确性、学习动力的自觉性严重不足。对此, 我们必须通过对学生进行回报社会、感恩亲人的教育, 让他们看看父辈如何克勤克俭, 攒积学费支持他们入校学习, 而自己怎能不扪心自问, 将心比心, 怎能不勤奋学习呢?如果贪图欢乐, 荒废学业不学无术, 怎能对得起父母亲朋的支持与期望呢?眼下社会各行各业, 聘用大学毕业生, 特别注重学有所成、动手能力强的人, 如果我们在校不勤奋学习, 奋发努力, 毕业之后怎能回报社会呢?

(五) 在教育过程中, 尤其要做好五个结合———理论

与实际结合, 广谱教育与层次教育结合, 精神内化与外化行为结合, 说服教育与情景教育结合, 就事论理与心理诱导结合, 注重因人因事因地制宜, 注重教育的方式方法, 加强教育的针对性、适时性、实践性、接受性, 努力增强教育效果。

二、进行认知及认知规律的教育

知晓一定的认知内涵、动力、过程及其运动变化规律, 对于获取科学的认识和技术、技能, 有着重要的具体方法论意义。试想, 一个对认知无知或知之甚少的人则难以持之以恒对学习科学认识和技术技能产生兴趣, 专心致志于专业课程学习。古今中外正反经验表明, 对学生进行认识论中的认知内涵、动力、过程的教育, 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把握已知规律, 对于调动、保持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聪明才智, 是必不可少的基础性环节。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原理告诉我们:人的意识存在着知、情、意三大要素;而从人的认识来说, 则包含着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认识中的理性因素包含概念、判断、推理基本形式, 非理性因素包含情感、意志、幻想、顿悟、灵感等形式。在人的认识过程中, 实践对认识及认识的真理性有着决定和唯一标准的决定作用, 而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对认识有着重要作用。概念、判断、推理、情感、意志、幻想、想象、顿悟、灵感等各种形式互相渗透、作用, 影响着人的认识的多寡、深浅、正误、真伪。总的说来, 各种认识形式的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 使人们的认识在实验、实践的基础上, 由少到多, 由浅致深, 由低到高向前发展, 这是人们认识和掌握科学技术的认知规律的基本环节、基本阶段及其辩证法。

据此, 我们在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这一工作中, 必须从认识论的认知角度着重开展以下四个方面的教育。

(一) 加强认知中的情感方面的教育。

要使学生认识到热爱医学、热爱专业, 对于调动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知识本领的重要作用, 牢固树立报一行爱一行、学一行干一行的专业思想。可以通过新生入学专业教育, 参观访问了解社会对专业的认可、赞扬, 邀请学习勤奋、事业已成的校友学长现身说法等多种途径达到教育目的。

(二) 进行实践决定认识, 认识对实践有重要指导作用, 两者要有机结合的教育。

要使学生认识到书本知识、老师课堂教育、实验及实习各个环节的重要性, 活跃和保持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 进一步改善自习、自学场所秩序, 提高做好实验、实习的自觉性。

(三) 进行正确的认知, 即真理是在与错误的认知的比较中确立, 在与错误的斗争中曲折前进的教育。

要使学生正确理解认识上的错误在所难免, 重要的是正确认识产生错误的原因, 找出纠正错误的方法, 克服考试成绩不理想就灰心丧气的悲观情绪, 树立知难而进的坚韧不拔精神, 永葆奋发向上的学习动力。

(四) 进行认识由少到多、由浅到深, 由表到里、连续不断的渐进发展过程教育。

要使学生克服听懂一点就浅尝辄止、沾沾自喜的自我满足思想, 克服浮躁不前思想, 自觉培养学无止境的不懈学习积极性和精益求精的治学精神。

三、加强教书育人责任教育和严谨治教教风教育

在古代, 教师具有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 党和政府明确规定教师必须有“教书育人”的责任和认真规范教学的义务。要求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播知识, 技能, 而且要首先教学生怎么做人, 同时为学生解惑, 做学生的思想认识工作, 想方设法使学生对所学课程产生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使学生学好各门功课, 掌握各门技能技术。

教师要把教人的责任和教书的规范有机结合起来, 两者不能偏废, 做一位合格的、受人尊重的老师。

(一) 教师要教学生怎么做人, 自己就首先要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和党的教育方针, 并身体力行地贯彻执行。

从师德、求业、风貌等方面, 结合实际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地教育怎样做人, 将来做一个人品正值仁诚、求业专攻有成, 服务社会、报效国家的人。

(二) 教师要用高质量的专业教育吸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无可讳言, 教师知识贫乏、从教不当, 也是影响学生学习动力的一个原因。为此, 教师要从自身的角度, 检查学生对所授功课缺乏兴趣的原因, 从调整教学内容, 选择优化结合实际、切合社会需求的知识枝能, 改革更换教学方法 (运用结合事例、师生互动, 使用多媒体教学) 等方面下工夫, 用精湛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 教师指导学习要到位、细致。

教师从教不能光是一本书一节课完事, 课后从不与学生见面, 而是要做好课后答疑, 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地引导学生解惑去难。有的老师每学期安排一定时间, 在一定的场所接待要求答疑的学生, 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这样做既密切师生关系, 又知晓学生的学习情况, 激励学生深入学习, 值得效仿。

(四) 教师要有“通力合作”的言行风貌, 不能铁路警察“各顾各”。

要达到规范的通力合作, 起码要做到三要:一是要各门课程的任课老师至少在课程上要互相尊重、相互沟通、相互协作;二是教师对自己所授课程各章节、各环节要前后连贯;三是教师与学校领导、相关部门, 包括后勤生活部门要相互联系, 摒弃自我封闭现象, 树立“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团队观念, 在言行上参与合力机制。

2010年2月11日逝世的88岁高龄的著名教育家霍懋征教师, 被周恩来总理称赞为“国宝老师”。她从教的学生没有一个掉队,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她的课堂教学方法好、质量高, 打动学生的心。霍老师关爱学生和合理组织教学, 向课堂要质量很值得我们教师学习。

四、修订和完善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规章制度, 加强教务管理

激发、保持和弘扬学生的学习动力, 除了学生本身思想认识的正确和提高, 师生员工的合力之外, 还得有规章制度的引导、规范保证, 一定的纪律、规章制度。尤其是教学、教务方面的纪律、规章制度, 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从自身内化到外在表现的必要保证。以往的教学教务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 行之有效的要继续保持, 当前要随着情势的变化, 与时俱进地修订增补。从招生、入学、治学、毕业、就业整个过程要修订、完善“一条龙”的教学、教务管理规章制度, 从规章制度上为激发学习动力提供保障。

(一) 修订和落实招生录取规章制度, 把好学生入学关口。

客观地说, 高考不能一锤定音, 报读志愿不能定一生门户, 但确有一些学生入学后无心学某项专业。因此, 要坚持录取第一志愿的学生, 适当录取非第一志愿的学生。对完全没有专业志向或专业相关课程成绩差的学生不予调剂。

(二) 修订、登记完善治学纪律、规章制度。

即上课考勤登记 (包括:听课情况、选修等) 、相关制度, 这是保证学生学习动力的根本中心环节。要求任课老师做好从班级学习委员反映来的考勤登记, 自己目睹学生听课情况登记 (有无做与上课无关的事, 看课外书, 做其他作业等) , 年级辅导员、班主任要及时向任课教师或班级学习委员了解这两方面的情况。对不良情况的学生要及时批评教育, 予以纠正。

(三) 细化实验、实习要求及规定。

以往这方面只有规定时间、地点、评语 (证明) 既粗放又缺乏实验、实习环节的细化要求和成果的纪录、考核, 容易给学生马虎应付, 弄虚作假或冒名顶替之机。今后应予改正, 并作出相关的细化要求。

(四) 认真修订和落实考试、考核及毕业制度。

学生进入考试考核场所, 首先要有任课老师认可的资格证明;其次要服从监考老师的座位安排, 并将学生证放在桌面左上角;最后要遵守考场纪律, 更不得有各种考试、考核作弊行为或嫌疑。监考老师要配备二人或二人以上;并认真履行监考职责, 不得看阅书报或做与监考无关的事;一旦发现学生作弊, 就要做好纪录和学生认定工作, 上报教务部门按章处理, 严格实行按照德智体美标准细则的毕业会审制度, 杜绝个别领导或任课教师降低标准说了算的不正之风。

(五) 修订完善学习奖惩制度和推荐就业制度。

对学习勤奋、成绩优良的学生要及时表彰、奖励, 包括推荐入党积极分子、学生会干部、团干部、助学金、奖学金等的发放。就业时优先推荐, 对多次旷课、迟到、考试作弊或其他弄虚作假的学生要及时批评或通报直至降级或退学和开除学籍。通过公正合理的考评体系, 形成一套激发学习动力、促进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五、切实综合管理, 形成齐抓共管合力机制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有内在原因和外在条件, 有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 但学校师生员工, 无论是领导的还是非领导的, 是教学部门还是非教学部门的, 是做学生思想工作的还是做其他工作的, 都要把它看成是分内工作, 切实综合管理, 形成齐抓共管全力机制, 多方面创建浓厚学习气氛的校园环境。

(一) 各级党政领导有责, 切实落实。

校、系各级党政领导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要视为本责, 不要因为分工校系两级党政副职直接负责而完事。校系党政第一把手和其他领导, 也要视为本责, 切实落实。每位领导每学期都要做到四个一次, 即亲自到一个班级听课一次, 巡视学生自习情况一次, 听取学工部门和教务部门反映教学情况一次, 查阅任课老师和教学督查组人员反映学生学习情况一次。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尤其是带普遍性的有关全局的问题, 从整体上扶持优良学风的形成。

(二) 各部门、各单位不分彼此, 齐心合力。

不但党政工团要积极抓学风, 教务部门要认真抓学风, 其他后勤、保卫部门也要视为己任, 合力抓学风。图书馆不仅要延长或增加开馆时间, 比如工作人员调休安排节假日开馆时间, 而且要及时增添与时俱进的图书、报刊、杂志、资料。学生宿舍管理服务中心、教室管理服务中心要为学生按时供电供水, 食堂饮食服务中心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价真物美的可口饭菜, 杜绝影响学生学习的不良环境, 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场所, 为促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保驾护航。

(三) 师生员工都要把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当作“分内的事”, 共同关心、支持、努力做好。

无论是在职的或离退休的, 在编或不在编的, 都要共同创建“关心学生成长”的社会氛围, 形成一个争当“关心学生成长”积极分子的生动活泼局面。

(四) 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 尤其是优秀学生和相对后进学生的家长的联系。

校内校外协调推进, 除每学期校方要按时将每位学生的“家庭报告书“寄给家长外, 还要及时将有关情况通知给有关家长, 希望家长给予知情、关心、协助、支持, 使优秀学生得到激励, 后进学生得到转变, 一般学生得到促进。校内校外要共推学习动力一浪高过一浪向前发展。

如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力 篇8

一.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激发和引导学生在思想感情和意志上去探索知识的底蕴, 直接影响一个人的智力发挥和学习效率, 唤起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是提高学习积极性的先导, 也是开发智力和成才的前提。

课堂上通过导语激活、情境创设、思维诱导等方式, 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 提供展示他们能力、水平、才华的空间。具体做法:学生课本剧表演, 学生个人资料展示, 课堂小辩论、作记者、作老师等, 长此以往学生的兴趣更浓, 学习热情更高, 同时不能忽略第二课堂作用, 我经常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的语文课外活动, 如演讲、辩论、诗朗诵、作文竞赛、小品比赛、学生书法展览等, 如此坚持, 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会提高, 课外激趣是点燃学生学习热情的原动力。

二.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新课程要求我们要把学生看成一个发展中的人, 在人格从来说, 师生是平等的, 因此课堂教学中, 师生之间必须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 建立良好的合作学习机制。为达到这个目的, 老师就要善于营造情感交融的良好氛围, 把更多的爱注入平时的教育教学, 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得到发挥。蹲下身来和学生平等对话, 少用命令式的、居高临下的语言, 多用商量式的口吻, 激励性的语言。尊重学生的愿望, 鼓励、接纳学生自治权、主动性, 让学生参与课堂规范的制定, 学习内容的选择, 学习目标的确立, 充分调动学生自主独立学习的主动性。

严谨的语言使人可信, 幽默的语言使人愉快, 激昂的语言使人振奋, 形象的语言使人清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锤炼语言艺术, 用精湛的语言变无趣为有趣, 变无声为有声, 变无形为有形, 使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乐学、会学、善学。在课堂上我常用“老师有一问题不明白, 有谁能帮我解答”, “只要你说出让我们信服的理由就行”, “你说得非常精彩”, “老师为你能有这样的认识而骄傲”等等。

三.指导科学的学习方法

任何一种学习方式都有技巧,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 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会使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产生成就感, 能更加自信地投入到自主学习中去。反之, 学生极有可能因学习效果不尽人意而放弃自主学习。老师要在学习方法上去指导学生,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指导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 这些最基本的技巧都要掌握。如果一个学生连字都不认识, 课文都读不懂, 还谈什么自主学习。针对此, 教师引导至关重要, 既要训练有序, 还要讲求方法。

1、会听, 尤其是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听, 注意力高度集中, 如授《背影》一课, 听范读, 然后归纳文章所写的事件, 学生们既要记内容, 又要概括要点, 思想高度集中, 学生效率自然提高了。

2、会说, 说出自己的见解和所得, 就是说话能力的关键。比如, 课前五分钟的口语表达训练, 学生按顺序每天一人上台讲故事、读美文、播新闻、演讲等。课堂上进行有创造性的变换角度的复述, 如《丑小鸭》一文变第三人称为第一人称, 既删去了一些不必要的内容又增添了许多生动的细节。通过这些训练, 学生的勇气增强了, 说话能力得以逐步提高。

3、会读, 教会学生会读更难, 因为它的涵盖面广:默读、朗读、精读以及综合阅读能力的训练, 都需要老师的具体指导。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动员学生订阅一些相关的报刊杂志, 扩大阅读量和面。利用读报时间和晚自习, 给学生推荐内容丰富的美文, 让他们在阅读中获取知识, 陶冶情操, 提高水平。

4、会写, 写包括书写和作文, 鼓励学生每天坚持练习硬笔楷书, 每周开展一次书法评比, 调动学生积极性, 坚持写日记、周记和观察笔记, 教学中利用一些文学名著所共有的想象丰富的特点, 让学生作续写, 改写的练习。如续写《皇帝的新装》、改写神话《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由于兴趣浓厚, 学生的描写, 想象奇特合理, 一篇篇优美的文章应运而生。

激励大学生学习动力 篇9

在多年的实际教学工作中, 笔者努力探究适应学生个性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在尝试中发现教师的“情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兴趣等情感, 对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发展起到引领、融洽、激发、催化等作用。教师要用自己最真诚的情感去热爱、信任、影响每一个学生, 才会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

一、以身教“情感”诱导学生

“喊破嗓子, 不如甩开膀子。”在平日教学中, 要做好情感诱导。首先, 在平时的各项活动中, 教师要走在学生的前面, 使自己完全融入学生群体之中, 这样才能把握好对不同学生的最佳教育契机。例如, 我们班举行朗读比赛, 笔者很“踊跃”参加, 有时候会比学生读得好一点, 偶尔也“让让”学生, 让学生萌发与教师一比高低的欲望, 自觉地去朗读, 把朗读当作一件趣事, 因为学生都有渴望进步及自我完善的内在要求。其次, 注意自身的榜样作用。因此, 要求学生做到的, 自己首先做到。教师的行动是无声的命令, 教师要身体力行, 学生才会把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 同时我们也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用目光“情感”诱导学生

目光有时是一种无声的语言, 可以传递教师的思想, 经常向学生投去或赞许, 或否定, 或轻松, 或严肃的目光, 目光最能直接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 也最能激起学生心灵的回应。当然, 学生的不同行为表现, 可从他们不同的目光中得到信号:有的会心, 有的顽皮, 有的专注, 有的紊乱, 有的期待, 等等。这时候我就做到因人而异, 对于信心不足的学生, 我经常在课堂上或平时给予他微笑鼓励的目光, 让他在教师目光的鼓励中培养自信;对于那些比较顽皮的学生, 教师更要给他们一些关爱、关心的目光, 让他及时更正控制自己的行为;而对于一些容易自满的学生, 则要多给他一些提醒的目光, 时时敲敲他的警钟。当学生明白教师目光的含义时, 教育也就收到了成效。笔者班上有一位学生很聪明, 十分爱“出风头”, 但性子急且非常马虎, 是十分难应付的“综合症”。于是, 课堂上他的举手我并不是每次都请他, 压压他的“风头”, 而请到他的时候, 他总是急躁、激动, 以致要说两三遍才表达清楚。开始, 同学会笑他, 我则选择等待性的目光静静望着他, 他也会调整情绪慢慢表达清楚, 我再用眼神向大家“搜索”掌声, 并且告诉他“这是同学们给你的鼓励性的掌声, 希望你下次一次性回答完整”。他使劲点头。后来他果然进步很大。另外, 他的字很马虎, 作业不认真, 开始我只是笼统性地要求他“下次将字写正, 别超出格子”, 可几次下来, 没任何进展。于是我以“个”为单位, 每次作业帮他勾出写得好的字, 渐渐地, 他能成行地将字写好了, 我则投去赞许的目光。现在, 他的字已经有很大进步了, 对于他和我来说都是个突破。

三、以语言“情感”诱导学生

情感诱导中, 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非常重要, 同样一件事, 不同的表达方式, 其效果迥然不同。例如, 一个比较顽皮的学生, 在一次被抽到朗读课文时, 由于课前没有认真预习, 结果读得结结巴巴, 好不容易等他读完了, 他紧张地盯着我, 等待着批评。我笑笑对他说:“我听你奶奶说过, 你平时很爱读课文给她听, 而且读得有声有色, 昨晚是不是读别的课文去了?以后得先把当天学到的和第二天要学的课文读流利, 明白了吗?”他很不好意思地低下头。第二天他很早就来到学校主动把昨天的课文读给我听, 还引来几个听他朗读的同学, 他读得确实流利、有感情, 我也及时肯定了他。从那以后, 他可以说是真正地爱上了朗读。由此看来, 教师对学生的语言、特别是在很多学生面前对于一个孩子的语言是何等重要, 当你的语言说中了他的心思, 他会心悦诚服地接受。

四、用积极的“情感”肯定学生

因势利导, 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不仅仅限于课堂上, 课后也要多与学生交流。要善于随时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捕捉他们的每一点进步, 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使他们得到愉快的情感体验, 激发其内在的积极性。如:一次“六·一”儿童节活动, 其中有个钓“鱼”比赛, 在规定的时间内看谁钓的“鱼”最多, 我也在旁边看孩子们钓“鱼”。孩子们见我来了, 都纷纷与我交谈起来。这时, 我发现那位生活在重组家庭而且学习很差的学生怯怯地躲在其他学生的后面。我小声地问她:“你钓了多少?”她胆怯地抬起头, 红着脸轻声说:“老师, 我钓到了九条。”我夸张地张大嘴巴, 其他学生马上应和上来:“是啊是啊, 她钓得最多!”“她好快, 钩得很准!”我马上肯定她:“你真棒!你教教其他同学吧。”她脸上乐开了花。就这样, 我们无形中帮她树立起了自信心。为了“趁热打铁”, 进一步激起她学习的热情, 有一天我私下里问她还有什么特长, 她说她喜欢画画, 于是我与美术老师沟通, 让美术老师在课堂上多指导她。我还大胆地让她担负班内黑板报的图画出版, 从此同学们向她投去了羡慕的眼光, 她在同学们心目中的地位变了, 她自己也因此受到了鼓励, 学习上有了很大的进步。

重塑学生的学习动力 篇10

规划学习愿景

良好的学习愿景就是树立美好的目标,并通过具体的学习过程和手段,克服学习困难达到目标。明确的、迫切的学习愿景是学生学习的强劲动力,能够使学习变得更加主动、积极。在学生自愿、自主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规划切实可行的学习愿景,就能使学生产生积极、持久的学习动力。愿景可以是近期的,也可以是长远的,甚至是人生规划。分阶段为学生设置目标,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以此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进程。

创设情趣课堂

为什么很多学生对学习感到枯燥乏味,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呢?关键在于学生缺乏激情,课堂少有情趣。

营造乐学氛围。课堂上,教师的主导作用首先体现在营造一种愉悦、宽松的课堂氛围上。班级团结和谐,师生信赖友好,可以畅所欲言,学生的差错大家在“欣赏”,老师的批评学生在“享受”,这样的课堂就是学生的需求。让学生表现课堂、体验课堂、感悟课堂、享受课堂,师生共同陶醉在一种温馨的课堂氛围里。教材中不少文字是枯燥的,有时我用周杰伦的歌唱风格来演绎一些枯燥的文字,不仅妙趣横生,而且学生热情高涨,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在这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里,学生乐在其中、学在其中。

巧用激励评价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而且批评也要讲究艺术。本人对学生的评价原则是:不看智力看努力,不比起步比进步。学习活动中的预习、作业、课堂表现、测试等方面,要用激励性的语言和方式去评价,做到过程和结果并重。

融洽师生关系

尊重学生。人的尊重需要是与生俱来的,而且是相互的。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言论和表现。只有教师尊重学生,学生才会尊重教师,甚至产生“爱屋及乌”的积极心理效应。

主动接近、关心学生。找机会与同学交流,还可以充分利用节日短信交流的机会,拉近师生关系。如,我组织建立了班级“风味地理”QQ群,为学生提供交流平台。在群里,毫无拘束地交流思想,联络感情,讨论问题,分享快乐和忧愁,建立起理解信任、民主平等、心灵相通的朋友式师生关系。

宽容学生错误,维护学生自尊。对待学生的错误,老师不能抓住不放,穷追不舍。有时宽容比惩罚更有效,更具震撼力。应以欣赏的眼光,坦荡的胸怀去认识、信任每一位学生,相信他们能学好、能改错、能进步,对学生保持一种宽容的心境,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

创编励志口号

口号,精炼,响亮,有气势,有力量,振作精神,催人奋进!口号展现出一个团队的精神,集体的智慧。

我的地理课堂,全班、每个小组都有与地理有关的口号,并且每次上课时都要呼喊。口号不仅是励志的,更要注重口号的创编生成过程。口号的创作可在全班、小组、学科长中竞争产生,通过征集、评选、修改、确认,让更多的同学参与过程。如“天气变化无常,小组学习护航”;“主动学习地理,轻松创造奇迹”等。集体研究生成口号的过程就是一种共同的学习认知与实践体验、主动学习思考的过程。同时还要求他们经常思考研究,定期更换口号,保持其鲜活性和激励性。每堂课让他们轮流呼喊每个小组的口号,对小组既是激励也是展示,学生斗志昂扬,热情奔放。

相信孩子天性是爱学习的,只是他们的学习动力无意中被忽视、被打击、被替代、被扼杀!教师要去发掘他们的潜能、智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上一篇:需求产生下一篇:农机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