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防作用

2024-05-04

群防作用(精选七篇)

群防作用 篇1

根据一三三团党委工作安排, 近期我对全团基层单位就如何“积极发挥群防组织作用, 努力构建和谐平安团场”为主题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报告汇报如下:

1 团场治安概况

一三三团现有总人口26535人, 其中少数民族1956人, 有基层党总支5个, 支部58个, 基层治保会51个, 其中专职治保主任1人兼职50人。团场现有暂住人口20000人。团场设公安派出所2个, 共有民警13人, 保卫干部23人。其中:红光镇派出所民警6人, 保卫干部9人, 西野地派出所民警7人, 保卫干部14人。团场设司法所1个, 在编3人, 团场配置2人。2009年团场治安案件立136起, 查处率93%, 刑事案件发案106起, 破案率65%, 均末突破指标, 实现了刑事案件下降、群体事件下降、破案率提高、队伍素质提高、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提高, 全团86%以上的基层单位达到“平安单位”的目标。

2 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认真落实领导干部责任制

一三三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工作紧紧围绕团场党委“稳定、发展、增收”的工作目标。以化解人民内部矛盾为主线, 以落实综治责任制为龙头, 以完善综治工作网络建设为重点, 以提高职工群众安全感为根本, 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 广泛深入的开展平安建设活动。团党委从建设“平安团场”工作的各个环节入手, 认真履行工作职责, 做到“六个坚持”即:坚持把确保稳定体现在平安建设的工作任务上, 坚持把职工群众满意体现在平安建设的根本要求上, 坚持把领导重视体现在平安建设的各项保障上, 坚持把夯实基础体现在平安建设的工作重点上, 坚持把推动工作动力体现在平安建设的开拓创新上。建立健全考核机制, 细化目标任务, 实行量化考评, 落实奖罚措施。

3 集中排查落实责任, 扎实有效地开展“两个排查”活动

一三三团综治委从构建和谐团场创建平安单位的大局出发, 积极发挥人民调解工作的职能作用, 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 把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党政牵头, 分级负责, 部门联动, 领导参与”的大调解新格局, 真正成为团党委发展经济、维护稳定的强有力助手。团场成力了“两个排查”专门组织机构, 及时召开会议, 落实措施, 明确责任, 把不稳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通过集中排查调处, 切实做到对各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社会矛盾、民间纠纷、信访问题及突出治安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控制、早解决。进一步夯实从源头上化解突出矛盾纠纷的工作基础。落实排查调处矛盾纠纷的工作责任制和责任查究制度。完善排查调处矛盾纠纷的长效工作机制。努力实现三大目标:一是全面掌握全团各类矛盾纠纷底数, 矛盾纠纷调处摸底排查率达到100%, 矛盾纠纷调处率达到100%, 调处成功率达到90%以上;二是全团重点信访案件得到有效解决;三是民事纠纷调解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 取得明显成效, 确保“民转刑”案件下降, 刑事案件得到有效控制。

4 发挥群防组织作用, 提高治安防范工作能力

团综治委进一步完善社会治安工作网络, 着力强化连队社区单位内部、公共场所及社会面, 综治专项工作信息网络建设及重点抓好人防、物防。建立健全基层单位看家护院巡逻队, 加大巡逻防范力度, 把公安派出所巡逻与单位看家护院队巡逻, 社区综治员、楼栋长、护院队巡逻有机地结合起来, 遏制多发性案件上升的势头。团政法办、派出所、安全办经常对辖区内特种行业租赁房屋及重点部位全面进行治安消防安全检查, 及时消除不安全隐患。镇区两个派出所认真进行外来务工人员登记、辖区实有人口信息采集录入及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强化人口管理与治安管理等基础工作, 有力地促进了辖区重点人口暂住人口、租赁房屋、特种行业场所及危险物品使用单位的各项管理制度的严格落实, 使流动人口录入率达到100%, 办理暂住证率达到99%。在加强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中, 团党委多次召开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座谈会, 探讨青少年违法犯罪特点, 研究防范措施, 落实工作责任制, 制定防范长效工作机制。通过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有效的防止了重点部位被盗案件的发生, 提高了基层治安防范能力, 保障了辖区社会治安秩序的稳定。

5 加强民族团结, 发展民族经济, 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务

一三三团是一个多民族团场, 加强民族团结, 维护团场稳定显得更为重要。每年的五月是民族团结教育月, 团党委都要召集民族单位连长, 书记和宗教人士进行座谈, 共同探讨如何发展民族经济, 提高民族职工收入, 大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现在, 团场各民族团结奋进, 正共同为团场和谐稳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6 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综治工作努力的方向

通过调研, 我们清醒的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具体表现在:一是个别基层单位的治保会工作主动性不够, 防范措施落实不够扎实;二是基层单位的治安防范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 应着力提高居民的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三是团部视频监控系统设施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四是连队基层干部没有耐心细致的去做群众思想工作, 以致群众上访事件频发。

群防群治课件 篇2

加强农村群防群治组织建设的思考

农村治安形势日趋复杂化,如何进一步加强群防群治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治安辅助力量的作用,是广大政法机关、综治部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结合自身农村工作经验,拟对此问题提出一点个人的想法。

一、当前农村群防群治队伍的主要形式

近年来,农村各种形式的群防群治队伍迅速发展,在预防、控制、打击犯罪和治安防范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对稳定农村治安形势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重点协助做好维护农村社会秩序、宣传组织群众落实巡逻联防等各项安全防范措施、教育挽救失足青少年、调解处理民事纠纷及打击违法犯罪等工作,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二是坚持调防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以防治纠纷激化为重点,健全完善了农村调解委员会,把大量的社会矛盾和纠纷解决在基层,消除在萌芽,发挥了第一道防线的作用;三是在公路沿线、县乡周边地区、治安较复杂的村组建立义务治安巡逻队或护村队,重点加强对案件多发地段,尤其是夜间的巡逻守护,弥补了基层警力不足的矛盾,减少了可防性案件的发生;四是在重点、厂矿、企业单位、学校组织建立护厂(场)队和护校队,负责本单位的门卫、巡逻和守卫任务,确保了单位内部的安全;五是在居住分散的自然村以五户或十户为单位,积极推行村民邻里间“联户联防”,在日常防范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农村群防群治组织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农村因受人文、环境、经济等条件的限制,加上传统思想观念、运作模式的束缚,使群防群治组织仍然较为薄弱,主要表现在:

(一)基层领导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制约了群防群治组织建设的发展。一是思想认识有偏差。一些地方基层领导,对当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认识不足,没有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群防群治组织在维护农村社会政治稳定中的地位和作用,而是把群防群治工作的重视停留在喊口号上,贯彻在文件上,落实在会议上。二是基层组织弱化。由于集体经济减少,村财收入没有保障,有些村组基本上无法正常开展工作,一些基层组织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致使群防群治组织工作难以落到实处。三是经费得不到保障。各村除治保主任报酬由行政村补助外,其他治保调解成员及巡逻队、护村队等费用均无法落实,致使许多群防群治组织徒有虚名,并无开展实际工作。

(二)群防群治队伍素质不高,力量薄弱,影响了各项工作效能的发挥。一是治保调解等组织选人不当。有的年纪偏大,有的文化程度偏低,有的工作能力差,责任心不强,有的在群众中缺乏威信,工作不敢抓,不敢管。二是护村巡逻队等组织力量不足。多数村组联防队、巡逻队、护村队等组成成员为各村组干部,而这支身兼“数职”的队伍人数、精力毕竟有限,致使防范力量不能覆盖整个社会面,也使日常巡逻工作无法长期坚持下去。三是工作指导不力,人员培训不足。一些基层综治部门、公安派出所对治保会等群众自治组织未能充分发挥业务指导的职能,更缺乏组织定期培训,致使许多基层组织不会做群众工作,治安防范也无从下手。

(三)工作运行机制还不完善,措施不落实,没有真正形成群防群治的合力。一是制度不健全,许多制度陈旧落后,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二是任务不明确,治保会、调解会等职能交叉,造成有些工作互相推诿,在一定程度削弱了基层组织的功能;三是责任不落实。没有建立必要的管理、检查、考核、奖惩、监督等机制,造成群防群治队伍工作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人浮于事,难以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三、加强农村群防群治组织建设的几点建议

建立健全新形势下农村群防群治组织建设,必须从农村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多管齐下、多策并举。

(一)提高认识,把群防群治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群防群治组织是维护社会治安必不可少的重要力量,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中关于“加强以农村治保会为主体的群防群治组织建设,搞好农村的社会治安,使农村经济社会面貌有一个较大的改观”的指示,明确地指出了在新形势下加强农村群防群治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各级党委、政府,尤其是乡村领导和综治部门要切实把加强群防群治组织建设作为维护农村稳定的一条重要措施,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规划和领导责任制,做到组织、人员、工作、报酬四落实。基层公安机关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群防群治工作的新办法、新路子,加强对群防群治工作的指导,积极支持他们开展工作,解除后顾之忧,以此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全面推进群防群治组织建设的健康发展。

(二)以点带面,完善群防群治的组织形式。农村线长面广,人、财、物高度分散,靠现有的村组治保干部和巡逻力量无法运作。因此,首先要 着重抓好治保调解会这个“点”。要充分利用当前正在开展的村级换届选举的有利时机,在各村重组治保调解组织,把那些名存实亡,处于瘫痪状态的作为重点,做好组织重建工作。在此基础上,根据各村组的不同治安特点和经济发展状况,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以治保会为骨干组建不同类型群防群治队伍。一是专职巡逻型。经济条件好的村组,按“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由村委会或企业出资,派出所招募组建专人巡逻。二是兼职巡逻型。经济条件一般的村组,采取给村组干部、企业学校内部职工增加一定数额的报酬,组成兼职巡逻队伍。三是义务巡逻型。经济条件差的村组,由派出所、村委会组织每5-10户联组,每户出1人,并确定一个治安中心户负责,实行义务打更巡逻,望门护院。四是治安承包型。将村组的治安防范工作或牲畜、家畜、家禽养殖场、鱼塘、果林等容易被违法犯罪分子侵害的目标以一定的金额承包给联防队,签订协议,明确责、权、利。通过建立健全多种形式的乡村群众自防自治组织,全面推进防范工作社会化,增强全社会的预防和控制能力。

(三)落实措施,规范群防群治的工作机制。首先,要理顺群防群治队伍的管理体制。治保会是我国宪法确定的群众性治安保卫自治组织,受村民委员会和公安派出所领导;调解会是村民委员会下设的调解民间纠纷的群众性组织,在具体运作中,由于受人员、经费等制约,它的职能可由治保会行使。而各种类型的治安联防队伍是治保会协助公安保卫部门,组织联防、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群众性自防力量,应由治保会直辖管理,派出所要加强业务指导。其次要健全和完善各项制度:一是例会制度。定期研究、部署、反馈工作情况,学习政策、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二是考核奖惩制度。落实考勤、考核和岗位责任制,对工作成绩突出的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工作不力的要落实督促整改措施;三是检查登记制度。建立安全检查、治安巡逻、案件登记、群众意见簿等,做到事事有登记、件件有着落;四是请示汇报制度。经常向所属基层组织和公安保卫部门汇报工作,反映治安情况,遇重大问题及时请示报告;五是接受群众监督制度。经常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定期向群众报告工作情况,不断改进工作。第三,合理调配力量。要进一步明确各种类型组织在治安防控中的位臵、任务和职责,强调各组织的分工协作和密切配合,在日常巡逻工作中要针对本辖区的治安状况和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特点,采取倒班制、夜班制、弹性工作制、组队间联勤互防制等巡防制度改革,把防控力量向案件多发的时段和区域倾斜,保持巡防工作的长期性和有效性。第四,要加强监督检查。各乡镇派出所要定期不定期负责牵头对各村群防群治队伍和厂矿企业保卫组织的日常检查、指导、监督和管理,及时通报各类突出治安

问题和各个时期防范工作重点,指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薄弱环节,帮助落实整改措施,促进群防群治组织的良性健康发展。

(四)加强指导,提高群防群治的队伍素质。一是严格掌握挑选人员的条件,尤其是治保、调解主任、巡逻队队长的选任,把好“三关”,即政治关:必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政治可靠、作风正派、关心社会治安、热心治安工作,有正义感和责任感,敢于同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素质关:有一定的工作能力,初中以上文化,法制观念强,身体健康。对复员、退伍军人和表现好的农村青年可以优先选任;年龄关:提倡年轻化,一般在18至40岁之间。二是加强业务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以会代训等形式,对群防群治队伍进行经常性的政治思想教育,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增强维护治安的光荣感和责任感,自觉遵守党和国家的政策、法律,严格依法办事。同时不断强化业务训练,认真组织他们学习公安工作路线、方针、政策,学习治安管理法规和其他相关的法律知识,传授日常基本工作方法,掌握基本业务技能和技巧,提高综合素质,应着重做好治保骨干的轮训工作,并形成制度。

群防作用 篇3

关键词:群测群防;地震宏观观测;作用

伴随我国地震灾害活动的频发以及广大群准众对地震工作要求期望的提高,做好地震监测工作显得日益迫切。群测群防作为一种带有强烈中国特色的地震灾害防御工作,其内容主要是通过发动群众的力量,通过对地震灾害发生前兆进行宏观观测和调查,从而及时发现地震灾害、快速进行灾害预警、以及做出有效地震灾害避险,从而减少地震灾害损失的措施。因此,在地震观测工作中全面发挥出群测群防和宏观观测的作用,对于提高地震观测结果的可靠度,提高地震短临预报的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我国地震群测群防工作现状

自我国在2008年的5月12号发生了汶川大地震之后,我国民众对群测群防和宏观观测的认知度也随之提升起来,逐渐开始认识到了地震宏观观测工作对地震监测的重要性。并且,我国地震部门配合立法部门也开始对我国的《防震减灾法》进行了修改,在修改完成的法律法规之中,对群测群防工作给予了一定的肯定。在新修订的《防震减灾法》第八条规定:国家鼓励和引导个人和社会组织展开有关地震观测的群策群防活动,对地震进行有效的预防和监测。这一法律条文的出台,也得到了我国各级政府部门的积极响应,并相继出台了有关群测群防的方案和意见。近年来,地震部门特别是基层部门积极开展地震群策群防“三网一员”(地震宏观测报网、地震灾情速报网、地震知识宣传网和防震减灾助理员)建设,重点建设地震宏观测报点,使得我国群策群防工作有了新的起色。

2.地震宏观观测的科学依据

地震学的研究成果披露,震前极震区附近地球物理化学场有着急剧的变化,这些变化是引起井水和声、光、电等宏观异常的直接原因。而生物学的研究成果也证明,动物在长期適应自然环境的生存斗争中,形成了灵敏的感官,足以对震前地球物理化学场的变化做出强烈的异常反应。这就给地震短临预报和群众性的震前自防提供了可能性。所以,开展地震宏观前兆的观测,是一项有科学依据的工作。利用地震灾害发生前动物、水位、地光、水质和地声等在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宏观前兆现象,通过对这些客观现象异常变化情况的观测,可以为临震预报地震的实际发生情况等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3.地震宏观观测在地震监测中的作用

震前一段时间内,极震区附近出现水井、动物、气象以及声、光、电等临震宏观异常现象的记录古而有之,又被近期许多大震的震例所证实。特别是1966年以来,邢台、海城、松潘等大地震,给人们提供了丰富的宏观前兆资料。 首先,对地震监测工作来来讲,宏观观测方法具有一定的预警作用。其次,对地震宏观异常情况进行观测,是在短时间内研究和判断地震灾害情况,对地震灾害及时做出预报的一种手段[1]。此外,开展地震宏观监测方法宣传,还有助于帮助相关部门加强有关地震灾害防护思想的宣传工作。

4.地震宏观观测内容和方式的最新进展

由于人自身感官的灵敏度相对较强,所以人们往往会将自己靠感官直接察觉到的地震异常情况称之为地震宏观异常。就目前来看,地震宏观异常的表现形式复杂多变,其中,异常种类有几百种 、异常现象则多达几千种。通过对这些种类进行细致分析可以发现,其主要可以被划分成地下水异常、地声异常、生物异常、电磁异常、地光异常以及气象异常等五大种类[2]。此外,由于当前我国科学技术水平有限,所以其中的部分异常情况还不能够得到科学的解释。由于自然界出现的绝大多数异常现象与地震并没有联系,因此在发现宏观异常后,不能轻易下定结论,因排除干扰因素,通过时空判断、特征和强度分析,开展必要的分析研究,才能得出科学结论。5.地震宏觀观测管理的最新建议

5.1完善法律制度,强化群测群防工作。群测群防工作仍然是整个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相关部门应该将群策群防这一方式纳入到其相关的法规政策中,在法律上给予这一地震监测方式充分的肯定,并完善与之相关的管理理念和制度。我国各级地震监测部门和相关组织机构应该要结合本地区的地震地质情况等,检查、督促并落实有关群策群防和地震宏观观测的各项工作。

5.2加强宏观观测技能培训,提高群众对地震灾害的认识。要想提升宏观观测的质量和效果,各地区该项工作的管理者还应该要对宏观观测工作人员进行集中的宏观观测技能培训教育,对广大群众进行各种方式的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提高群众对地震灾害的认识和预防震灾的警惕性,提升宏观观测人员观测地震宏观情况的水平和职业素质,以便能够将宏观异常观测工作可以落实到实处。

5.3专群结合,充分发挥专群力量。我国各级地震部门要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对各个宏观观测点进行全方位的现场调查,随时把握现场观测点的异常状态,充分发挥出专业地震工作人员和监测人员在捕捉和判断地震异常情况工作上的重要作用,从而对各种异常观测情况进行准确的判断。此外,应该要全面发挥出“三网一员”在地震监测工作中具有的重要作用。

结束语:总而言之,作为当前我国地震监测部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地震宏观观测及群测群防是进行地震监测和提高短临预报水平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因此,对于地震监测部门业务提升和建设工作来讲,要想提高防震减灾工作的质量,就一定要认识群测群防的重要性,通过在日常工作中充分发挥群测群防的作用来进行地震宏观观测的方法,为我国地震部门监测工作发展和临震预报能力的提高提供更多的支撑。

参考文献

[1]贺联山,贺慧明,汤江峰.论抗震防震一体化和地震部门职能转型的必要性[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8,01(10):78-81+102.

[2]车用太,刘成龙.汶川地震后关于地震预测问题的再思考[J].国际地震动态,2008,10(10):1-6.

群防作用 篇4

1 机制内容

1.1 构筑原则

根据“目标全优化、管理系统化、操作社会化”的思路, 水管部门从依法管理、创新机制、系统配套等方面入手, 将北运河管理范围按沿河行政村落分区划界, 制定北运河群防群治管理考核标准, 明确责任, 严格监督考核[1,2]。并以管养分离为基础, 实行群防群治体系, 充分发挥沿河市民监督的强大作用, 使其配合水管部门提高工程设施及水土资源的管理水平, 使北运河成为水清岸绿、人水和谐的绿色生态长廊。北运河群防群治体系采取水管部门主管, 社会力量分管的原则,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维护北运河设施安全和环境舒适的能力明显提高, 防范和打击盗窃、破坏等违法行为的制度和措施更加得力;二是北运河出现紧急情况的处置能力和违法案件的查处工作水平明显提高;三是北运河管理范围内的社会治安防控能力明显提高, 防控网络建设不断充实完善;四是社会公众对北运河管理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北运河的社会影响不断提高。

1.2 群防体系

1.2.1 建立社会联防机制。

由水管部门和北辰区政府负责组织, 办事机构落实建立社会联防机制, 明确联防工作目的意义、工作重点及联系方式、人员[3]。

1.2.2 建立北运河河道沿线社会治安防控网络。

水管部门与北辰分局、北运河沿岸派出所建立专项联系, 联动共管。负责水事违法事件的处理, 公安局、派出所负责治安违法事件的处理, 在事件处理中建立《交流互动机制》《通报协管机制》《快速反应机制》《专案处理机制》, 形成北运河沿线社会治安防控网络。按照防控网的覆盖范围, 划分负责区域, 明确负责人, 由天穆镇、北仓镇统一协调, 沿河各村负责分块管理, 实行区域专人管理机制, 责任到人, 充分发挥政府部门职能作用, 形成合力维护正常秩序, 确保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正常进行。实现水管部门与其他政府职能部门分管、专管、协作、互利共赢的新局面。

1.2.3 建立北运河工程设施保护联系机制。

与沿河各街村、派出所建立联系机制, 加强水工程设施保护, 发生设施丢失事件及时上报, 对个别损坏设施在发现之初进行简单处理, 做好双方的联系工作。

1.2.4 建立北运河水质保护联系机制。

与环保局建立联系机制, 检查、监测北运河排水口门, 加强水质保护, 发生水污染事件互相通报、及时处理, 做好北运河的水质保护。

1.2.5 建立北运河沿岸环境卫生保持联系机制。

为保持北运河两岸水环境的舒适优美, 加强检查、巡视的力度, 发现环境卫生的违章违法事件与环卫部门联系, 双方联动, 及时有效的进行处理, 与环卫部门共同保持北运河沿岸环境的整洁优美。

1.3 群治体系

1.3.1 建立社会联管机制。

由水管部门负责组织, 办事机构落实, 按照行政区划与各街村建立社会群治机制, 并负责明确河段管理的总体目标, 根据河道管理要求制定水利工程管理标准及考核标准, 签订维护养护协议, 明确群治工作内容、目的意义、工作重点及联系方式、联系人员。

1.3.2 群治体系的分工与职责。

沿河村镇负责按照管理标准进行所分区段堤岸的绿化, 工程设施的维护、养护工作, 并接受水管部门的考核工作, 在日常维护中发现破坏堤岸、工程设施等违法行为要及时制止, 并向水管部门通报。开发北运河可利用的堤岸资源, 举行各种大中型活动, 以滦水园为中心沿河设立多个教育基地, 号召区内中小学生、青年组织等社会团体用各种形式参与群治工作。

1.3.3 建立社会反映跟踪处理系统。

为使广大市民关心的北运河发展、环境、建设、治安等有意义信息得到有效反馈, 使广大群众能够真正参于到北运河群治工作中。由水管部门负责组织、协调沿河协管的村街, 制定《群众信访制度》和《群防信息上报制度》, 设立社会监督举报电话, 受理群众、社会单位来电、来信、来访及媒体反映的北运河管理问题。1.3.4建立义务护河队。由水管部门负责组织在全市招募河道志愿服务者, 建立义务护河队[4]。其责任为配合管理部门共同维护河道安全, 协助管理单位向管辖范围内的群众开展法制、道德、水利宣传教育材料和咨询服务活动;沿河巡查、检查设施, 预防和制止各类河道不文明行为及水事违法犯罪行为, 若发现问题, 迅速报告管理单位。招募完毕后由水管部门负责组织对志愿者进行治安、水管、相关法律法规

(下转第238页) (上接第236页)

等系统的业务培训, 培训老师由沿河派出所民警、水管部门专家组成员及水管部门法律顾问组成。志愿者培训合格方可上岗, 争取打造一支业务水平高、工作作风严谨、工作态度良好、品格高尚、服务优质的护河队伍。

2 结语

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为指导, 在强化水行政主管部门管理与服务的职能基础上, 充分发挥北辰区政府、公安、沿河街道居委会、共青团组织等单位的作用, 搭建河道管理的公共平台, 组织全社会广泛参与市区河道管理, 在人居环境、经济发展、社会效益上实现双赢。建立健全维护市区河道正常运行、合理开发利用的长效机制。实现北运河工程设施、景观设施完整, 环境舒适安全, 管理高效透明, 河道各项功能得以正常发挥, 充分体现大都市水利精神风貌。为在全市河道管理范围内推行群防群治机制奠定基础, 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筑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建全国模范城市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郭鹏宇.浅析电子设施保护群防群治工作管理模式[J].电子安全技术, 2009 (9) :1-4.

[2]刘韩英, 李宇顺.浅议群防群治与工程管理[J].山东水利, 2008 (10) :66-61.

[3]张兵.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群防群治工作问题探析[J].公安研究, 2008 (8) , 28-31, 90.

群防群治工作总结 篇5

总结

我所围绕县、镇会议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抓稳定,保发展,促和谐,求实效”的工作思路,结合我所实际情况,深入开展好群防群治工作。

我们针对本所实际情况,协助镇党委政府督促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到各村(居)街店面检查消防安全设施配备情况,重点对无消防通道的商铺、茶馆等进行整治。在检查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到位。

为了提高群治的安全防范意识,增强群治的自

我保护能力,提高群治的整体法律观念,我所利用多种形式来开展好群防群治工作,如利用巡逻队员,村居民会议大力宣传和发动参与群防群治工作,开展勤转、勤看、勤查活动,如果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在不断强化群防群治管理的同时,我们也注重巡逻队员的素质教育,增强巡逻队员的责任心。我所巡逻队员与各村村级动物防疫员。

和谐社区就是人们群治能够安居乐业,良好的治安环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发展经济的坚强保障,为此,我们也加强外来人员管理,减轻发案率。治安工作在全村(居)范围内形成人人关心,大家重视的良好氛围,做好群防群治工作,有计划,有步骤,有总结,努力探索解决村(居)

各种矛盾的新办法和新经验,为村(居)经济腾飞,人们的安全做出新的举措。

聂荣镇兽防所办公室

清涧公安局创群防群治新局面 篇6

协会将政法部门离退休身体健康的老同志和社会各行业中有威望的人聘为社会治安信息员。为公安机关提供大量的社会动态治安信息,为打击防范和治安管理服务。同时,协会还让其信息员监督执法办案,当好公安民警的监督员、宣传员。以弘扬正气,拉近警民关系,推动公正廉洁执法。

协会在局互联网上搭建出租房屋信息平台,将待出租的房屋信息进行公布,不仅方便了暂住、流动人口租赁到合适的房屋,还能及时掌握出租房屋和暂住、流动人口的信,自'动态,为全縣的社会治安管理奠定了基础。

协会利用其信息员在基层群众中的威信,能和群众说上话让群众信得过的优势,与警务室民警协调配合做群众工作,排查调处纠纷,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自协会成立以来,已成功化解纠纷20余起,收到良好效果,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群防作用 篇7

1 主要做法和经验

近年来, 眉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血防工作, 眉山市畜牧局抓住机遇, 及时调整血防思路, 一手抓重疫区县血吸虫病查治和达标准备工作, 一手抓达标县血防监测巩固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 眉山市畜牧系统全体动员, 上下一心投身到血防工作, 动物血防工作坚持以“达标和巩固”为中心、“两查两治”为手段, 做到了“责任、经费、物质、技术、人员”五落实, 在防治中体现了思路清晰、分类指导、目标明确、防治科学、措施到位、效果明显, 再次掀起了血防工作新高潮。

眉山市在血防工作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并探索出了诸如强化组织保障的“五项制度”、推进综合治理的“四大机制”等一批好经验。

1.1 领导重视, 目标明确

眉山市委、市政府曾把血防达标列为民办好十二件实事的第二件, 为将任务落到实处, 全市将血防达标任务纳入了乡镇、县级、市级党政主要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的政绩考核, 未完成目标任务的疫区, 其领导将就地免职。

市、区 (县) 两级畜牧部门也高度重视动物血防达标工作:一是实行目标管理。市畜牧局把动物血防达标纳入对区县畜牧工作和动物防疫监督工作的目标考核。二是任务分解落实。市畜牧局下达了每年动物血吸虫病查治任务。三是定点联系, 责任到人。市区 (县) 两级畜牧部门建立了局长负总责, 分管局长具体抓, 动物防疫监督机构专人具体负责, 区 (县) 畜牧局领导、中层干部和业务骨干定点联系乡镇, 包干负责, 分级管理, 责任到人的管理体制, 确保达标工作各项任务的具体落实。

1.2 分类指导, 突出重点

眉山市畜牧局曾提出工作思路:继续巩固青神、洪雅和丹棱县的血防达标成果, 防止疫情反弹为中心;坚持“两查两治”的技术要求;推动全市动物血防综合治理工作不断深化。

对东坡区和彭山县血防准备达标的要求是:市畜牧局要求两区县做到“一个明确, 三个坚持”。“一个明确”, 即明确总体目标:家畜血吸虫粪检阳性率降至1%以下;无2岁以下幼畜新感染。以乡为单位, 建立能反映当地病情和达到传播控制标准要求的动物血防档案资料。“三个坚持”:一是坚持加强领导, 实行责任包干。二是坚持技术路线不动摇, 确保查治到位。要确保春治、夏查以户为单位, 全部到位, 不漏一畜。三是实行责任制追究。充分发挥纪检监察职能, 将动物血防纳入行政监察范畴, 监察结果纳入年终考核, 确保政令畅通。

对3个已达标县的要求:按照血吸虫病的监测巩固方案, 做好动物血吸虫病的监测和普治工作, 结合项目建设, 搞好家畜血吸虫病圈养、以机代牛、沼气池建设和耕牛血吸虫病的市场检疫工作。

1.3 加大投入, 广泛宣传

一是争取专项经费93.4万元, 其中部省动物血防专项经费30万元, 市级财政专项经费60.4万元, 县级 (彭山) 财政解决3万元。二是市局购血吸虫病治疗药物280.6千克, 下发疫区县, 保证了疫区家畜的治疗和普治需要。三是广泛宣传动物血防工作。印制《血吸虫病防治条例》300份、市政府《关于在血吸虫疫区和受威胁区实行家畜圈养禁牧的通告》5000份, 下发各区县, 宣传依法制疫、禁牧圈养, 提高疫区干部、群众参与动物血防工作的自觉性。

1.4 查病堵源, 措施落实

全市动物血防工作做到了物资、经费、技术、人员、责任五落实。一是物资落实。市畜牧局及时统一组织血吸虫病治疗药物, 满足了耕牛普治的药物需要。二是经费落实。三是技术落实。召开了技术培训会, 已培训动物血防技术骨干76人次。四是人员落实。抽调畜牧兽医干部对所辖乡镇动物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进行蹲点联系和指导。五是责任落实。实行定人定乡, 包干负责, 奖惩挂钩, 确保一头不漏普治。

总之, 近年来眉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血防工作, 市畜牧局不断开拓进取, 与时俱进, 积极探索血防新途径、新举措, 始终坚持做到“抓重点、攻难点、搞监测、防反弹、巩成效”的原则, 为山区血防找到了新途径。

2 存在的问题

2.1 血吸虫病流行的自然因素

和社会因素仍然存在, 钉螺的孳生环境基本未得到改造, 主要靠药物控制钉螺面积和密度, 靠人群扩大化疗控制疫情, 巩固防治成果还需付出艰苦的努力。

2.2 当前全市动物血防面临的

任务:一是依法制疫、综合防治的任务十分艰巨。二是已达标县防止疫情反弹的任务艰巨, 因查治和管理工作不彻底而造成急感疫情发生的威胁依然存在。三是投入不足。由于这项工作具有社会性、公益性, 主要是社会效益, 疫区各级政府对血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甚至没有投入, 只有个别发生疫情的地方政府投入一点。致使防治血吸虫病工作不能深入, 不能实行标本兼治。

3 血防工作建议

眉山市要在2015年整体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 还有大量艰巨而紧迫的工作要做。从目前开始, 在血防工作上要明确重点地区、重点指标、重点措施这三个重点, 从重点的突破来实现全线的达标, 并要整合利用好各种资源。特别要将血防工作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田水利建设、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环境建设等工作紧密相结合, 使血防工作达到一个更好的层次和水平。

3.1 警钟长鸣, 常抓不懈。由于

血吸虫病具有“三性”特征, 血吸虫病疫情极易反弹, 最终消灭血吸虫病还任重道远, 因而在达标后, 如何做好血防监测巩固工作, 任务还很艰巨。眉山市将继续做到血防工作常抓不懈, 警钟长鸣, 不断落实防控新举措。结合血防项目, 结合新农村建设, 推进禁牧圈养、以机代牛、禁养耕牛等新措施, 以从根本上消灭血吸虫病迈出坚实的第一步。全市对6个区县130个乡镇2344个村的存栏牛羊进行了分类调查, 结合钉螺分布和疫情情况, 划定了家畜禁牧圈养范围, 代市政府起草了“禁牧通告”。计划在1224个疫区村设立禁牧警示牌2000个。配合农机部门使全市6个区县纳入了全国164个血吸虫病流行县的以机代牛项目县。准确把握疫区存栏耕牛的动态, 严把耕牛处置的检疫关, 限制病牛活动范围, 控制病原扩散。全面落实家畜禁牧圈养和畜粪无害化处理措施, 实施好血吸虫病环境净化工程建设, 严防家畜重复感染。紧紧依靠地方政府和疫区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参与和配合, 推动血吸虫病综合防治工作的不断深化。结合农业部血防重点项目的建设, 提高家畜血吸虫病监测预报能力, 从根本上控制血吸虫病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消灭血吸虫病, 改善疫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3.2 加强对血防工作的领导,

切实做到机构不撤人员不减, 提高血防人员的科学技术水平, 保障血防监测、巩固工作相适应的经费, 防止出现疫情反弹。

3.3 相关部门应积极争取血防

综合治理项目, 优先把农、林、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放到血吸虫病流行区, 有效地改造钉螺孳生环境, 巩固防治成效, 为社会进步, 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3.4 切实加强家畜传染源管理。

要加大家畜血吸虫病查治力度, 在疫区大力推广“以机代牛”, 鼓励和提倡家畜圈养, 依法禁止到有螺地带放牧。

3.5 达标区继续严密监测钉螺面积、密度、感染情况, 加强钉螺控制, 加强人畜感染监测, 防止急性血吸虫病的发生, 巩固达标成果。

上一篇:聚酰胺薄膜下一篇:知识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