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作用

2024-05-17

放大作用(精选十篇)

放大作用 篇1

一、把握教材特点,为学生营造愉悦的教学情境

1. 积淀底蕴,催生兴趣。

语文学习是教育基础,是最富有人文价值的学科,学好语文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气质、高尚情操、思想境界。高中教师要广泛涉猎各种书籍、读书看报、深钻强研,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以自己的文化底蕴、学识见解、人格魅力,在教学活动中以“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气质,正直正派、公平公正的品质,用激情生动的语言,机智灵动的思维,向学生展示厚积薄发、发挥自如、游刃有余的语文功底,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催生学生主动学习的情感,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2. 营造和谐的教学情境。

教师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通过富有情感的语言,通俗易懂的讲解,拉近课文知识与学生情感的距离,创设一种良好的教学情境,要注重从不同角度切入课本,让“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给学生一个新的启示,一个新的亮点,展现语文的魅力,调动学生认知能力和情感体验,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如我在教学《登高》时,用故事的形式叙述了《登高》的情景,1200多年前的重阳节,有位老人,一生坎坷,穷困潦倒,走到生命的晚秋,在国家战乱之时,他远离家乡,孤独漂泊。面对万里江天,面对衰败的枯树,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头。我用传神的意境描绘,引导学生拓展思维,然后导入课文,让他们自觉地进入赏读课文的艺术氛围中,提高了教学效率。

3. 合理运用激励评价。

教师要对学生有关爱之心、理解之心、尊重之心,用满腔的热情、饱满的精神、丰富的情感让这种“关爱、理解、尊重”渗透到日常教学中。教师的一个鼓励眼神、一句激励话语,就能让学生铭记一生、影响一生。在教育教学中,我注重鼓励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上要克难求进、扬长避短、奋勇争先。当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取得一定成绩时,就及时给予表扬,使他们得到相应的认可,让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激励全体同学向更高层次发展。“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激励评价,像一丝花香沁人心脾、一股清泉源源流长,帮助学生解开思想枷锁,放飞他们成长的梦想。

二、创新思维方式,给学生创设灵活的教学方式

1. 创新教学思维方式。

新课改实施后学生自主的时间多了,拓展的空间大了,交流的机会多了,课堂的气氛热闹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促使教师在教学中创新思维方式,改变教学方式,让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引导者,成为学生认知的促进者、合作者,引导学生转换观念、勤奋学习、与时俱进。教师要带着爱心走上讲台,崇尚“自学为主、灵动生成”的思想,营造“师爱生,生尊师”的良好氛围,在校园内演绎一道亮丽的风景,一幅迷人的画卷。让师生情景交融,促进教学相长。

2. 巧妙点拨学生学习。

只学不思,知识便是过眼云烟;只思不学,犹如水之无源。在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自身的能力对新内容、新知识、新问题进行探索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激励学生求异创新、大胆质疑,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探讨、辩论,对一些悬而未决的难题,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时、适量、适度的点拨,让思维的火花、智慧的学识积聚碰撞,使思想境界、思维层次得到升华,让整个课堂灵动精彩。同时,教师要对学生在思考、学习过程中的良好表现、创新思维、优秀成绩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为他们的个性发展、成长进步提供更大的发挥空间。

3. 利用信息媒介教学。

随着科技的进步、教学的发展,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运用投影、录像和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让课文内容、文章配图与现代音像有机结合在一起,化静为动,化繁为简,使图文并茂,相得益彰,发挥多媒体的感召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设出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使语文教学活动增添诗情画意,让学生情不自禁地投入到语文学习、阅读理解、文学鉴赏、作文写作之中。

三、切合学生实际,让学生参与多彩的教学活动

1. 倡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教学活动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启发、引领、示范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发挥他们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自觉主动投身学习活动。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奇特的、大胆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在学习中,学会思考、学会探究,在学习中品味课本知识,了解作者笔下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领悟文章的思想内涵。把不懂的知识点标志出来,在课堂上师生一起解决,共同发展。让学生学会独立观察分析、类比辩析、归纳总结,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2. 鼓励学生探究学习。

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探究式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探究学习贴近学生生活,能够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对探究的问题起先分析、总结、归纳,不断构建语文学习的方式方法和对知识认知的概念。我引导学生学会探究学习,掌握科学方法,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引导合作交流学习。

脑筋急转弯放大镜不能放大 篇2

1. 一辆火车由甲地到乙地全程需要6小时才可到达,如今行驶了3小时,火车现在应该在什么地方?【 答案:在铁轨上 】

2. 毛毛从20楼跳下去,为什么没有事?【 答案:往里跳 】

3. 水陆各半。(打一拉丁美洲国家名)【 答案:海地 】

4. 爱看斗牛。(打一非洲地名)【 答案:好望角 】

5. 什么笔不能写?【 答案:试电笔 】

6. 牛的舌头和尾巴在什么时候遇在一起?【 答案:餐厅里 】

7. 小丽和妈妈买了8个苹果,妈妈让小丽把这些苹果装进5个口袋中,每个口袋里都是双数,你能做到吗? 【 答案:每条口袋各装2个苹果,最后将所有4条口袋装进第5条口袋 】

8. 海中绿洲(打一城市)?【 答案:青岛 】

9. 华先生有个本领,那就是能让见到他的人,都会自动手心朝上。这是怎么回事?【 答案:因为他是个中医 】

10. 医生给了你三颗药丸要你每半个小时吃一颗请问吃完需要多长时间 ?【 答案:一个小时 】

脑筋急转弯(二)

1. 一间牢房中关押着两名犯人,其中一个因偷窃要关一年,另一个是抢动杀人犯,却只关两周,为什么?【 答案:关两周后木仓决 】

2. 任何人必须去的地方是哪里?【 答案:厕所 】

3. 什么东西你有,别人也有,虽然是身外之物,却不能交换?【 答案:姓名 】

4. 战场上,子弹最密集的地方在哪里?【 答案:在丹药运输车上 】

5. 太阳和月亮在一起是哪一天?【 答案:明天 】

6. 曹孟德赤壁惨败。(打二歌星)【 答案:孙悦、刘欢 】

7. 弃文就武(打一成语)?【 答案:投笔从戎 】

8. 阎王爷写日记(打一成语)?【 答案:鬼话连篇 】

9. 什么桥下没水?【 答案:立交桥 】

10. 小明在一场激烈木仓战后,身中数弹,血流如注,然而他仍能精神百倍地回家吃饭,为什么?【 答案:他在拍戏 】

脑筋急转弯(三)

1. 什么英文字母最多人喜欢听?【 答案:cd 】

2. 什么酒不能喝?【 答案:碘酒 】

3. 什么东西咬牙切齿?【 答案:拉链 】

4. 你能做、我能做、大家都能做,一个人能做、两个人不能一起做。这是做什么? (答案:做梦)

5. 什么英文字母最多人喜欢听呢? (答案:CD)

6. 一个离过五十次婚的女人,应该怎么形容她?(答案:前“公”尽弃)

7. 三个孩子吃三个饼要用3分钟,九十个孩子九十个海中绿洲(打一城市)?【 答案:青岛 】

8. 华先生有个本领,那就是能让见到他的人,都会自动手心朝上。这是怎么回事?【 答案:因为他是个中医 】

9. 医生给了你三颗药丸要你每半个小时吃一颗请问吃完需要多长时间 ?【 答案:海中绿洲(打一城市)?【 答案:青岛 】

10. 华先生有个本领,那就是能让见到他的人,都会自动手心朝上。这是怎么回事?【 答案:因为他是个中医 】

优先股作用不宜被放大 篇3

在国外,优先股的投资者基本上以机构股东居多,而且多数是定向发行,尤其适合于养老金这类追求长期稳定现金回报的投资者。而投资门槛、能够转换成普通股、有无投票权等等细则,是由投资者与公司之间协商、自主确定的,这都不是根本问题。

从增加治理结构中的量性,为投融资者提供更全的产品线角度来看,完善优先股制度是有必要的。比方说筹资需求量较大、同时盈利能力较高的公司,就非常适合用这种融资工具。例如银行要不断扩容资本金,要有资本充足率的要求,投资回报率较高,而且本身现金流也没有问题,这种情况下,通过发行优先股筹资优于债券也是优于普通股。作为投资工具来讲,追求稳定现金回报的投资者也是认可优先股的。优先股作为介于普通股与债券之间的一种金融工具,应该交给市场选择。该起到什么作用,能起到什么作用,我们不宜去放大。

如果简单地提“国有股转优先股”,我认为这一想法是不合适的。无论是国有股东,中小股东还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选择的权力应该在他们手里,不能有谁可以代为设计,因为这涉及对整个公司的利益分享和控制权。将优先股作为国企改革的一个选项是可以的,但这必须征得全体股东的同意。回到《公司法》架构里,这些事项都应由股东自主决定。

但是,我个人并不认为大股东为会放弃自己的决策权。很难想象国资委会把手里中石化、中石油这些企业的普通股转成优先股,而没有决策权。同时,我国大型上市国企很多,把国有股转成优先股,取得了优先于其他股东分红的权力,中小股东也未必乐意。

解决一股独大等很多问题需要更复杂的过程,例如整个财政金融体系设计,市场准入制度等配合解决。改变国资垄断这一局面是系统性设计,优先股之类的单一概念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终方案。

从资本市场的整治来看,有人说整个A股市场缺的是分红机制,有人说是缺少对公司的影响力或者说决策权,但我认为这两点都没有说到问题的本质。问题的本质在于A股市场建立时根本使命是什么,是解决国有企业的融资困境,增加其融资渠道。

但作为投资市场,最根本的应该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并且在此前提目标之下最大的原则就是全力保护普通投资者的利益,而我们投资市场一开始就不是这个思路。所有的制度设计都是有利于大股东之类的,通俗点说就是有利于狼的,而不是有利于羊的。吃光羊以后,再放水养鱼,再收割一场。我们的资本市场就处在这一循环中。

如果要改变,既不在于什么强制分红——为什么美国、英国没有这样的规定,也不在于给中小投资者以支配权之类;而关键是要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之下权力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任何投资工具的推出,都没有投资者追偿机制的落实来得有效。但我们有吗?可以追偿吗?例如伪造报表,或者说利用内幕交易损害其他投资者利益,我们有成功追偿的案例吗?但是真想做,是能够做到的。这需要从制度建设、法治环境甚至是国家体制的角度予以完善。

放大作用 篇4

关键词:放大电路,图解法,基本概念,小信号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工科电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 放大电路是“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放大电路有图解法和小信号等效电路法两种分析方法, 图解法是用做图的方法对放大电路的整体工作情况进行分析, 形象、直观, 有助于全面认识放大电路的工作状态。图解法讲解起来确实很麻烦, 费时费力。由于学时少, 所以有的教师干脆简单一提就过去了, 从而导致学生对放大电路的实质理解不透, 对后面放大电路的学习十分不利。图解法对于理解放大电路的一些基本概念有重要的作用。同时, 图解法可以很直观地观察所设计的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是否合适。所以, 至少应该用6个学时来讲解图解法。除了讲解NPN放大电路的图解法外, 还要讲解PNP放大电路的图解法。

一、NPN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图解分析

NPN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图解法在一般的教材中都有详细地讲解, 本文不再赘述, 在讲课过程中, 可以强调如下三个方面的问题。NPN基本共射放大电路和参考方向的约定如图1所示, 图2是其交流通路。在此省略了直流通路, 直流通路中的三极管的直流电压和直流电流的参考方向的约定与图1中的相同, 这样三极管的总电压或总电流就是其直流成分和交流成分的直接相加。

1. 电压参考方向和电流参考方向的约定

学生在学习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 与电路理论的联系不够, 所以要求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提示电路理论知识的应用。要强调输入特性曲线和输出特性曲线是在怎样的电压参考方向和电流参考方向约定下给出的。不同的参考方向约定方式会有不同样式的特性曲线。

2. 交流负载线方程的推导过程

交流负载线是在图1所示的完整放大电路中由放大电路输出回路的线性部分决定的一条iC和vCE的直线。总电压vCE由直流电压VCE和交流电压vce叠加而成。但是, 如果直接根据此定义列写交流负载线方程, 并不容易。可以按如下方法进行推导。

从图2交流通路可知:

其中,

3.“小”信号的定义

从图解法中来理解小信号中的“小”的含义。图3是输出部分的图解法示意图, 线段AB为三极管的动态工作范围, 只要三极管的动态工作范围AB不超出放大区, 这时的交流输入信号就都可以认为是“小”信号。这样为小信号等效电路法的讲解进行概念上的准备。

另外, 从图解法来理解放大电路的非线性失真的概念非常直观。在基本放大电路的实验中, 有一项是观察静态工作点对波形失真的影响, 如果学生已经熟记图解法的分析过程, 那么对于结果的分析就会容易得多。

二、PNP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图解分析

多数教材对PNP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图解分析过程并不给出,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同学知道将PNP管与NPN管去对应学习, 但是理解得还是不够好, 在求解有关PNP的放大电路时会出现问题。所以, 课堂中应该对PNP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图解分析过程讲一遍, 因为有NPN做基础, 不用花费太多的时间就可以讲清楚。图4是PNP基本共射放大电路, 从中可以看出本文中电压参考方向和电流参考方向的约定方式。如果使用另外的约定方式, 特性曲线的形状就会有所改变。

1. 直流分析

在输入特性曲线和输出特性曲线上确定Q点。图5是PNP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直流通路, 图6是其交流通路。图7是PNP基本共射放大电路在输入特性曲线上确定Q点的示意图。图8是PNP基本共射放大电路在输出特性曲线上确定Q点的示意图。

2. 交流分析

给定输入信号vi为正弦波, 根据给定的vi的波形, 求出vo的波形。

(1) 首先根据vi波形在输入特性曲线上求iB, 如图9所示, 线段AB是三极管的动态工作范围。

(2) 根据iB在输出特性曲线上求iC、vCE

交流负载线的推导过程与NPN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类似。

图10是PNP基本共射放大电路输出部分的图解法示意图, 线段AB是PNP三极管的动态工作范围。图11将PNP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波形重新画在一起, 可以看出输出信号电压vo与输入信号电压vi反相。

三、结束语

本文分析了图解法对于理解放大电路工作实质的重要性, 建议教师在讲课过程中适当增加对图解法的讲解学时。从图解法中可以非常直观地让学生体会到如下结论:一是只有在前面所示电压参考方向下, 共射放大电路的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才具有反相的关系。二是只要三极管的动态工作范围不超出放大区, 这时的交流输入信号都可以认为是小”信号。从图解法中可以理解有关放大电路的很多概念, 获得对放大电路整体工作情况的认识, 这是小信号等效电路分析法所不能提供的。学习放大电路时, 将二者结合起来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放大作用 篇5

瞳孔放大意味着什么

眼睛虹膜中的一个可收缩的孔。瞳孔自身会根据外界光线强弱调整大小,光线强瞳孔就变小,光线弱,瞳孔就变大,这是对眼睛的自我保护。

产生原因

瞳孔,不仅可以对明暗作出反应,调节进入眼睛的光线,也影响眼球光学系统的焦深和球差。 瞳孔的变化范围可以非常大,当极度收缩时,人眼瞳孔的直径可小于1mm,而极度扩大时,可大于9mm,虹膜的括约肌能缩到其长度的87%,这是人体其它的平滑肌或横纹肌几乎不可能达到。瞳孔自身会根据外界光线强弱调整大小,光线强瞳孔就变小,光线弱,瞳孔就变大,这是对眼睛的自我保护。

相关知识

医生又把瞳孔看作是生命机能的灵敏指示器。大家知道,光线强时瞳孔就会自动缩小,光线暗时就会散大――这就叫做瞳孔的对光反应。假如瞳孔的这种对光反应迟钝或者消失,就意味着死亡会即将来临。而昏迷病人,会随着意识的丧失程度的加重,瞳孔也会逐渐散大,完全散大就是生命的终结的标志 。

当一个男人遇到他有好感的女人时,他的瞳孔就会扩大,反之,当他遇到一个令他生厌的的女人时,他的瞳孔就会缩小。这就是“情人眼里出西施”的第一印象烙在心坎里的魅力所在 。

呈现在眼前的美味食品,也会使人的瞳孔变大,饥饿的人会变得更大些;当人聆听动听的音乐,或用舌头品尝美味饮料时,瞳孔同样也会扩大。另外,在恐怖、紧张、愤怒、喜爱、疼痛等状态时,瞳孔都会扩大;而在厌恶、疲倦、烦恼时则会缩小。

更为有趣的是,瞳孔大小的变化会反映某些心理活动,凡在出现强烈兴趣或追求动机时,瞳孔就会迅速扩大。古代波斯珠宝商人出售首饰时,是根据顾客瞳孔的大小来要价的。如果一个钻戒的闪闪发光能使买主的瞳孔扩大的话,商人就会把价钱要得高一些。

如何保护眼睛

一、经常眨眼

许多人使用计算机时,眼睛眨动的频率会比平常少。眨眼次数减少会降低泪水对眼球的润滑作用,造成经常干燥、不适。如果必须长时间用计算机,可考虑人工泪液。

二、让眼睛休息

操作计算机每40-50分钟,应休息10-15分钟,年纪愈小,操作时间愈短。每10分钟就把目光从屏幕上移开,花10秒钟注视远物或向上看。

休息时可让眼球上下左右各方向转转,闭目仰卧或望远,避免再近距离用眼。一天可2-3次适度热敷眼睛。

三、改变工作步调

至少每两小时站起来走动一下,让身体和眼睛休息一下。

四、注意光源位置

计算机屏幕放置的地方,应让最强的光源位于侧边。而且周遭环境的亮度不应超过屏幕亮度。使用可调整的光源,让光线不会直射眼睛,或造成屏幕反光。

屏幕反光会造成眼睛不适。最强的反光来自上方光线,包括萤光灯或阳光。关掉部份或全部的上方光源可减少反光。打计算机屏幕略微向下倾斜、使用防反光屏幕,拉上窗帘都可减少反光。

五、保持良好坐姿

俗话说“头有枕、肘有撑、背有靠、脚有踏”,良好的姿势可预防脖子和背部肌肉酸痛。

头有枕,让脖子有机会放松;手肘靠桌面,不悬空,才能让肩膀放松;背有靠,让腰有支撑。脚有踏,脚平贴地板至少大概成90度左右,避免腿部血液循环差、脚容易麻。

至于要不要用腰靠,坐姿时一定坐到椅子最里面,身体稍微往后。如果发现膝盖窝压到椅垫,表示椅背太深,脚会容易麻,血液循环不好。另外,避免坐太高、让脚悬空的椅子,选择可调整高度的椅子。

六、调整屏幕

使用15家陨锨曳直媛矢叩募扑慊屏幕。屏幕与眼睛的适当距离,约等于手臂伸直的长度。如果看较小字体时,身体会向前倾,可以把字体或页面放大。

屏幕顶端应该与眼睛同高或稍低,视线对准屏幕中央,应是往下看的10-20度俯角。使用可调高度的座椅,此外,也必须保持屏幕的清洁,因为灰尘会让屏幕更容易反光。而当屏幕生成闪烁或图象模糊时,应尽速送修或更新。

七、调整键盘

将键盘置于屏幕正前方。假如打字时要一直搜寻键盘,眼睛会因持续移动和重新对焦而疲累。

键盘的最佳高度是,当你把手放在键盘上,手臂能靠近身体两侧轻松下垂,手肘大约成90度角;梁蕙雯医师提醒,如果在办公室用笔记型计算机,可考虑外接键盘,并放在比桌面稍低的键盘架上。

另外,有人在键盘前加个腕靠,希望减少手腕过度背曲,不过,梁蕙雯认为,有了腕靠,手可能会刻意迁就它,反而姿势不良,更容易有腕部局部压迫点伤害,她建议应谨慎使用腕靠。

八、定期视力检查

计算机族在开始用计算机工作前,先做一次视力检查,以后每年作一次。

九、将参考文档置于适当位置

将书籍或文档置于屏幕旁的文档架上。文档与你的距离和角度应和屏幕大致相同。

十、必要时戴适合的眼镜

如需配戴眼镜,请确定度数适合计算机工作。看清屏幕可能需要三焦或渐进多焦镜片,例如像“计算机眼镜镜片”(computer glasses),将镜片分成三块区域,上面区域用来看远距离,中间较大范围的区域用来看中距离,下面区域用来看近距离。

放大作用 篇6

电路如图一所示, 这是最简单的放大电路。当温度变化时, 晶体三极管的特性和参数将发生变化, 在此我们对这一电路进行简要的分析。

通过式 (1) , 式 (2)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温度变化对Iceo, β和Vbe等参数的影响, 都将导致晶体三极管集电极电流IC相应改变, 从而引起静态工作点的移动, 且该变化没有任何衰减因子或者补偿因子对其进行限制。因此, 这种偏置电路的热稳定性较差。

二、对于基极加入电阻后的反馈电路分析

电路如图二所示, 这种电路可以说是最为常见的单管放大电路。

从分压式偏置共射极放大电路的输回路可得:

又因为有:

再根据上式 (1) , 可以总结出Ib的计算公式:

根据公式 (7) , 我们可以对R1.R2和Re对集电极电流的影响有初步的认识。相对于无发射极电阻的放大器, Ic的值取决于R2和R1的比值, 即随着温度的改变电阻值的变化这一影响可以减小。需要注意的是, 由于的增益因子影响, Re的取值不能过大, 以保证晶体管工作在合适的静态工作点。

我们知道, 影响晶体管的静态工作点的影响因素有很多, 包括温度, 电源电压的波动, 元器件本身的特性参数的离散性。其中温度更是放大电路考虑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对于某些功率放大器, 散热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放大电路的性能。晶体管的, 等参数都很大程度上被温度影响。接下来, 我们讨论这一参数的改变对三极管造成的影响。

根据上式, 我们可以看出, 由于带来的增益作用, 起到的作用要比大的多。且就越小, 说明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对温度的敏感程度也就越低, 这充分体现出了反馈电阻通过反馈能对电流的稳定性起到极大的作用。

我们再来分析一下温度引起的的变化会对集电极电流带来什么影响。

式 (9) 反映出的结论与式 (8) 相似, 受到的影响与和的比例呈正相关。也就是说, 随着的增大, 该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稳定性将会变好。

最好我们来看对的影响:

可以看出, 越小, 受的影响越大;越大, 受的影响越大;越大, 受的影响越小。

综合上面三点讨论,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对整个静态电流的稳定性起到很大的作用, 尽管的取值也有一定影响, 但是考虑到的倍增效应, 的影响力才是起决定性的因素。

三、利用戴维宁定理对常见电路的分析

之前, 我们分析了对电路的影响, 下面就几种其他常见的电路, 利用戴维宁等效电路进行分析。

如图3所示, 这是一个电压与电流负反馈偏置电路。我们知道, 求解戴维宁等效电源的关键是求解电路的等效电动势和等效内阻。将图中的发射极开路, 可以得到:

如果将发射极短路, 可以得到:

由此看出:

因此, 可以看出戴维宁等效电路的内阻为:

为了方便与图3中电路的进行比较, 我们也计算一下图2电路的戴维宁等效模型。

有了图2和图3的这两个戴维宁等效电路, 其静态工作点的稳定性就很容易比较了。实际上, 我们可以通过比较该等效电路的内阻r, 或者射极电路与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来考虑静态工作点的稳定性。通常, 这两个电阻取值都在数K到数十K数量级, 为了方便比较, 我们热为两个电路的取值都相同。图3电路中取值, 相对于图2中的要大数倍以上, 因此其电路的内阻受温度变化的影响相对更大, 很明显图二电路的静态工作点稳定相较好。

从另一方面来看, 温度变化同样会导致晶体管产生一个较大的变化, 同样影响到放大电路的稳定性。对于电路图2, 有, 而电路图3有, 仅此这一点分析, 由于电路图3中存在的静态工作点分压效应, 其工作点稳定性反而不如图2这种电路。但是由于一般在温度上升1摄氏度的情况下变化仅2mV左右, 其对晶体管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稳定性的影响因子相对较小, 我们仍然认为图2的电路综合考虑用于更好的稳定性。

四、结语

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稳定性一直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放大器电路的设计。本文通过理论推导, 证实了发射极反馈电阻在稳定性方面起到的作用。当然, 对于复杂电路, 使用计算电流, 然后求导的方法可能相对麻烦。一直较为简单的方法就是使用戴维宁等效电路对原电路构建模型, 然后分别分析, 对等效电动势和等效内阻的影响。这种方法切实有效, 计算量相对也比较少。

摘要:放大电路的性能受其静态工作点的影响很大, 通常认为发射极电阻对静态工作点的稳定有很大作用。本文通过理论分析了基极电阻就是用于放大器静态电流的稳定所起到的作用, 并分析了常见的几种带反馈电阻的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稳定性。

关键词:偏置电路,静态工作点,等效电路,戴维宁等效

参考文献

[1]童诗白.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第二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2]左全生.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稳定性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第22卷第三期, 2009年六月

[3]魏文.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稳定性研究[J].电子电气教学学报.第30卷第四期, 2008年八月

[4]吴位巍.关于电压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稳定性的定量分析[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第23卷, 2000年190-193

放大作用 篇7

1搅拌器放大准则

1.1保持搅拌的雷诺数(Re=nd2ρ/μ)不变

因放大前后物料相同,ρ(物料密度kg/m3,下同)、μ(物料粘度Pa·s,下同)不变,由此可导得小试和放大后的搅拌器之间应满足下列关系:

n1d12=n2d22(1-1);

式中,n、d分别代表搅拌器的转速和直径,下标1、2分别代表小试和放大后情况。下同。

1.2保持叶端圆周速度Πnd不变

由此可导得:

n1d1=n2d2(1-2);

1.3保持单位体积所消耗的搅拌功率P/V不变

在湍流时,搅拌功率正比于转速的3次方、搅拌的5次方, 即P∝n3d5;而釜径是叶轮直径的一定倍数,这样釜的体积就正比于叶轮直径的3次方,即V∝d3。将上述两式相除,得(P/V)∝n3d2,所以单位体积的搅拌功率与转速的3次方、直径的平方成正比。

保持P/V不变,则有:

1.4保持传热膜系数相等

因此,对于给定的系统,可以在恒定的叶轮直径与不同转速下通过试验确定m的值。通常带夹套的搅拌釜,m为0.67;带蛇管的搅拌釜,m为0.5~0.67。要保持小试与放大后的传热膜系数相等,则由(1-4)式可得:

n2/n1=(d1/d2)(2m-1)/m(1-5);

2搅拌器经验放大法

2.1根据多年中试放大经验,对于没有热量传递的过程体系

对非均相系统中,如固体的悬浮、液滴的分散等,要求放大后单位体积的接触面积保持不变,可以采用单位体积搅拌功率不变的准则,按公式1-3计算进行放大;如要求固体颗粒更加破裂利于溶解、悬乳,则可以按照叶端圆周速度不变的准则,按公式1-2计算进行放大;依赖分散度的传质过程,比如气体吸收、 液液萃取等,则可以按照搅拌的雷诺数不变的准,按公式1-1计算进行放大。

2.2在均相搅拌系统的放大中,有热量传递过程:

要使反应保持在适当的温度范围内,传热速率是最核心的控制因素。此时,采用传热膜系数相等的准则进行放大,不仅能使放大后具有和中试时同样的传热状态,而且也不过分改变其他变量(如P/V和nd)的大小。

(1)按照P/V不变,将(2-1)代入(1-3)中,得(d2/d1)0.62;

(2)按照nd不变,将(2-1)代入(1-2)中,得(d2/d1)0.54;

由此可见,在保持传热膜系数相等的情况下放大,叶端圆周速度和单位体积所消耗的搅拌功率等重要变量的改变都不大,而这三者对间歇反应器是尤为重要的。

3逐级放大试验

至于在搅拌过程中采用哪个准则放大比较合适,需通过逐级放大试验来确定,在几个(一般为三个)几何相似大小不同的试验装置中,改变装置的转速来进行试验,以获得同样满意的搅拌效果。比如,在原有试验仪器的基础上,在保持同样搅拌效果下,依次进行釜号三次放大1、2、3,以公式(1-1)为准则所得放大结果为n1d12、n2d22、n3d32;以公式(1-2)为准则所得放大结果n1d1、n2d2、n3d3;以公式(1-3)为准则所得放大结果n13d12、;

根据同组数据进行比较,哪一组数据变化最小,则说明三台试验设备在生产效果相同时,该放大效应影响最小,因此,确定用该种放大准则进行工业化生产放大。进而根据该种放大准则所对应的公式,推算出生产设备的所需直径和转速。

4结语

结合以上准则和操作经验,在搅拌器正确放大的同时,必须保证经济上的合理性和各项指标的先进性;在做好单个设备放大确定的同时,要保持与系统放大的一致性,确保整个系统工业化放大过程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赵临襄主编.化学制药工艺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

放大作用 篇8

关键词:场效应晶体管,增益,低频跨导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 电子电路的集成化程度越来越高, 常用电子设备除电源电路以外, 找到单个晶体管和FET等单个放大器已经很困难了, 但对于电子初学者和大中专学生来说, 学习和设计电路仍然要从简单电路开始。通过查找资料发现, 由双极型三极管组成的放大电路的设计原理的内容比较多, 而由场效应晶体管组成的放大电路的设计原理的内容却很难找到, 以下内容作者凭学习心得主要就单个场效应晶体管组成的简单放大电路的设计原理过程作简要阐述, 希望给电子初学者在理解场效应晶体管工作原理方面有所帮助。

场效应晶体管简称场效应管, 是利用改变电场来控制固体材料导电能力的有源器件, 它是在六十年代平面工艺逐渐成熟后发展起来的。这种器件不仅兼有一般半导体三极管体积小, 重量轻, 耗电省, 寿命长等特点, 而且还有输入阻抗高, 噪声低, 热稳定性好, 抗辐射能力强和制造工艺简单等优点, 因而大大地扩展了它的应用范围。

由于场效应管的种类繁多, 不同场合下场效应管的用法也不同。本文主要讨论的是以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为例, 由工作状态入手, 分析共源极小信号放大电路的设计原理和过程。

1场效应管的工作状态分类

根据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可知, 场效应管在不同的电压偏置下所呈现的工作状态是不同的, 简述如下:

(1) 当0<VGS<VT: (VGS为栅极与源极之间的电压, VT为场效应管开启电压)

漏源间不存在载流子的通道, 场效应管不导通, 管子处于截止状态, 即管子工作在截止区。

(2) 当VGS>VT时:1) 0<VDS<VGS-VT, (VDS为漏极与源极之间的电压) 场效应管在电场作用下产生导电沟道, 此时由于漏源电压VDS较小, 它对沟道的影响不大, 只要VGS一定, 沟道电阻几乎也是一定的, 所以漏极电流ID随VDS近似呈线性变化。对于不同的电压偏置, 只要VDS一定, VGS值越大, 沟道内自由电子越多, 沟道电阻越小, ID越大, 场效应管在这一工作区称为工作在可变电阻区;2) VDS>VGS-VT, 场效应管沟道出现夹断, 由于预夹断区呈现高阻, 而未夹断沟道部分为低阻, 因此, VDS增加的部分基本上降落在该夹断区内, 而沟道中的电场力基本不变, 漂移电流基本不变, 所以, 从漏端沟道出现预夹断点开始, ID基本不随VDS增加而变化, 场效应管在这一工作区称为工作在饱和区或放大区;3) VDS继续增大, 当VDS达到一定值, 场效应管将出现击穿现象。输出特性曲线和转移特性曲线如图1图2所示。

图1是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的输出特性曲线, 它是场效应管输出端电流与输出电压关系的一族曲线, 整个工作区分成了可变电阻区、饱和区、截止区和击穿区几部分。转移特性曲线如图2所示, 它是输出电流与输入电压的关系曲线, 图中, 由于当场效应管作放大器使用时, 场效应管工作在饱和区 (恒流区) , 此时ID几乎不随VDS而变化, 即不同的VDS所对应的转移特性曲线几乎是重合的, 所以可用VDS大于某一数值 (VDS>VGS-VT) 后的一条转移特性曲线代替饱和区的所有转移特性曲线。

实验表明, 当VGS>VT, VDS>VGS-VT时, 即在饱和区 (放大区) 内, ID随VGS的增加近似按平方律上升, 工程上常用近似方程逼近, 因而有:

大家知道, 要设计一个由场效应管为核心器件的小信号放大电路, 就必须先保证场效应管工作在放大区, 然后在静态工作点的基础上叠加交流小信号, 把小信号进行放大。图3给出了一个由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构成的最简单电压偏置电路, 其中栅源两极加上直流电压VGS, 电源通过漏极电阻RD给场效应管提供能量, 输出电压为V0, 也即VDS。现在假定输入端电压满足条件VGS>VT, 那么不难得到输出电压V0=VDD-ID*RD。 (图3图4)

2场效应管主要参数设定过程

场效应管主要参数设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原因是电路参数的设定应该满足许多要求, 常见的设计要求包括: (1) 放大电路的增益要求; (2) 放大电路放大的小信号是否满足失真要求; (3) 放大电路信号的输入输出范围是否满足要求等等。

根据场效应管的输出特性曲线和转移特性曲线我们还可以得到如图4所示的输入输出电压关系曲线, 其中曲线ab段满足条件VGS<VT, 此时场效应管处于截止状态, 输出端的输出电压VDS等于电源电压VDD基本保持不变;曲线bc段满足条件VGS>VT, VDS>VGS-VT, 曲线向下弯折, 电路输出端根据KVL定理, 输出电压VDS满足方程VDS=VDD-ID*RD的关系, VDS随着VGS的增大迅速变小, 场效应管逐步进入饱和区也即放大区;曲线cd段满足条件VGS>VT, 0<VDS<VGS-VT, 为场效应管的可变电阻区。图中需要说明的是虚线一为方程VDS=VGS所在的直线, 沿横坐标把它向右移动VT个单位就得到虚线二, 即方程VDS=VGS-VT所在的直线, 虚线二的上方区域就满足不等式VDS>VGS-VT的条件, c点是曲线方程VDS=VDD-ID*RD与直线方程VDS=VGS-VT的交点, 可见, c点对应的横坐标VM就是设置静态工作点时输入端偏置直流电压VGS的上限, 这样就找到了输入端偏置直流电压的范围VT<VGS<VM, 下面是计算VM的过程。

这是一个关于VGS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解得的结果中包含的数值量有电源电压VDD, 漏极负载电阻RD, 开启电压VT以及特定电流ID0的值, 放大电路设计时, 开启电压VT和特定电流ID0由选定的场效应管通过查阅可得, 电源电压VDD受到系统条件的限制通常为一个确定的已知值, 也就是说方程中VGS的大小最终求得取决于漏极负载电阻RD的选定。到此, 我们得到了输入端直流偏置电压VGS的上限。在实际电路中, 常采样自偏法或分压法对场效应管进行直流偏置来满足设计要求, 只要偏置电压VGS范围确定, 是容易实现的。

当我们知道了场效应管输入端直流偏置电压VGS的范围后, 由于放大电路的增益计算设计也与漏极负载电阻RD的值有关, 所以还不能马上确定漏极负载电阻RD的值。下面是场效应管小信号放大电路的增益计算的推导, 推导的方法有两种:

方法一:假设场效应管输入端输入电压为vI=VI+vi=VGS+vi, 式中v I是输入端的直流偏置电压VGS与交流小信号电压vi的叠加, 则输出端输出电压满足vo=Vo+vO=VDD-iD*RD, 式中vo是输出端放大的直流电压Vo与放大的交流小信号电压vo的叠加, iD是通过漏极电阻的静态直流电流ID与交流小电流id的叠加。

方法二:根据场效应管小信号放大电路输出端输出方程, 结合输入输出电压关系曲线, 在已知场效应管在静态工作点上存在小信号扰动的情况下, 工程上认为, 静态工作点附近输入输出电压关系曲线可以线性化处理, 考虑到电压与电流之间的微变关系, 输出信号的增量可通过对方程在VGS处求导所得:

可见, 场效应管低频小信号放大电路的电压增益与漏极负载电阻RD也有关系, 并且与它成正比。如果单考虑放大电路的电压增益, 增大漏极负载电阻将有利于交流小信号电压的放大, 但是考虑到输入端输入信号的电压范围, 由于输入端的直流偏置电压与交流小信号电压的叠加范围 (VT<VGS+Vi<VM) 随着漏极负载电阻的增大而变窄 (VM随着漏极负载电阻的增大而减小) , 过窄的输入范围将使场效应管的工作状态很容易滑入截止区或可变电阻区, 直接导致输出的放大信号产生较大的失真, 这是不容许的, 所以, 在选择漏极负载电阻RD的值时应该采取折中方案, 达到既能满足放大电路的电压增益的要求, 也能满足输入端电压信号输入范围的要求。

另外我们找到了低频跨导的来源gm=-2ID0*VT-2* (VGS-VT) , 实验显示, 合理设定静态工作点对场效应管放大电路的正常工作将产生重要影响, 与双极型晶体管组成的电压放大电路不同, 双极型晶体管的电流放大系数β值基本上不随静态工作点的变化而产生变化, 当三极管正常工作时, 电压增益也不会受静态工作点的变化产生影响, 而场效应管的低频跨导与输入端直流偏置电压VGS有关, 低频跨导将随静态工作点的变化而产生变化, 那么即使场效应管在正常工作时, 电压增益也会受静态工作点的变化而产生较大影响, 这一点值得大家关注的。至于其它类型的场效应管构成的低频小信号放大电路, 大家可以采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分析计算并加以讨论。

参考文献

[1]康华光.模拟电子技术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

[2]谢沅清.电子电路基础[M].人民邮电出版社.

“无限放大销售”之害 篇9

无限放大销售行为的根源是企业不懂营销

国内的企业在产品市场化的初期, 确实用销售的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由于思维定势, 企业还热衷于以销售的方法去做市场。其实营销应该是先为消费者设定欲望, 然后企业做相关定位, 启发消费需求, 最后用合适的渠道去满足消费需求。但是现在大多数企业都只做了营销工作中的一小部分内容, 只会做销售, 只知道在满足需要的层面上去做。其实营销还有很多的层面要去做, 现在一些企业不知道也不懂。

把销售当作营销是企业的通病

现在的企业都领教了竞争, 因为竞争带给企业的再不是那种“皇帝女儿不愁嫁”的美好感觉了。所以大家在感叹竞争的激烈的同时, 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做销售工作, 把销售作为企业生存的第一生命线。纷纷加大力度在销售上去比拼, 如比价格、比促销, 大家都这样去朝一个方向去挤, 结果路越来越窄, 到最后都受到伤害。

混淆销售行为和营销行为直接导致在终端无休止的价格战、促销战

大家都认为只有在终端去拼杀才有出路, 于是就一起在终端用价格和促销来比拼, 其实殊不知促销降价也是利益的转移, 不分时限和阶段的使用是对品牌的伤害, 是不利于品牌的建设的, 是一种“自杀”行为, 是行业无序竞争的表现。

渠道、促销、终端等不是市场竞争制胜的法宝

这些都是销售行为的具体表现, 是不能用来替代营销的, 当然在适当的市场阶段, 上述行为的合适运用是能够提升产品销量和市场份额的, 但其使用条件和特定的背景, 是不能盲目使用、无限放大和复制的。

企业是该检讨和学习的时候了

放大镜头看“拓展” 篇10

我早早地来到五年级教室听《十里长街送总理》。教室里, 哀乐低萦, 立即把我的情绪牵入悲痛。可看看孩子们, 有那么几个似乎根本没有我的同感共鸣。我来到几个正在兴奋讨论着的孩子身边坐定, 不由得留心起他们的谈论。左边的一个男孩说:“昨天我从姐姐书上摘录了这么多资料。”前排的一男孩转身也炫耀道:“我也摘了很多。”一旁的女孩嗤之以鼻:“才那么点?有什么好稀奇?我爸帮我拉了足足有五张嘞。”说完, 她从抽屉里拿出厚厚的一叠打印纸扬了扬。“哇噻!”孩子们不由得一阵惊呼。“你们都看过这些资料了吗?”我略带疑惑地问。“看了一些, 不过记不住。”这是孩子们坦诚的心声。“老师让你们具体收集哪方面的资料, 有要求吗?”“收集周总理的资料, 没提什么要求。”“哦?……”我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镜头二]

揭题后, 教师问:“有谁了解伟大的周总理?老师让你们课前去收集了资料, 下面请大家来说说。”孩子们几乎个个举起了手。教师高兴地请一位学生说。我担心的场面出现了:孩子疙里疙瘩、慢条斯理地读起了资料。约莫一分多钟后, 席下的孩子们无心倾听了, 举起手示意让他们补充。略显焦急的教师正好找了这个台阶下, 就满怀歉意地让那个还未读完的孩子坐下, 又微笑着邀请了另一个学生。场面依旧, 孩子捧着一叠资料, 开始了一字一顿、不紧不慢地照本宣科。三个孩子读下来, 这节课已经过去了四五分钟。我想孩子们定和我一样, 听得云里雾里, 就这样没完没了让孩子继续?我真为这位教师捏了把汗。教师急得没法, 来了个紧急刹车, 就转入了下个环节。可孩子们看似还兴致未了, 有的扫兴地收起资料, 有的还高举着手不罢休, 有的继续悄悄地和同桌比试着苦心经营来的资料……孩子们一时无心进入状态, 跟不上听课研课的节奏。

[镜头三]

离下课三分钟左右, 教师作了结课, 然后用课件走马灯似的向学生们拓展了几篇相关的阅读。孩子们一篇还未读清, 另一篇又接上了, 看得眼花缭乱、应接不暇。下课时, 我调查了几位学生, 几个优秀生支支吾吾地说了其中的一点内容, 几个后进生挠着头皮苦着脸:“老师放得太快了, 来不及看。”看来, 孩子们只好吃不了兜着走了。我把这一信息与上课教师作了反馈, 她一脸茫然:“现在不是时兴拓展吗?想不到学生们收集了那么多资料, 课前的汇报用了那么长时间。课尾的课外阅读就来不及细读了。可这是我花了一番心思精挑细选来的, 不放不是太可惜了?”

上面摄入的三个镜头和教师的这番话, 让我不由得放大镜头对“拓展”有了新的审视和认识:

一、呼唤“拓展”

在新课程的引领下, “拓展学生阅读空间”“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超越文本”等新理念已渐入人心。教师们都意识到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 仅凭一本书、一篇课文远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因此, 课前放手让学生收集与文本相关的资料, 课中不惜投资大量时间来作了解, 课后又大量引进有关的课程资源。上述案例中这位教师的教学观念完全是新课程教学理念的一次体现。“拓展”是我们在教学中需努力追求, 大声呼唤的。

二、适度“拓展”

怎样有效拓展?虞大明老师的一句话给了这个问题一锤定音的答案———依据文本, 适度拓展。我校一位教师执教《祖国, 我终于回来了》一课, 课始, 她以课件的形式向学生呈现了与文本相关的一些关于钱学森的资料。课后研课中, 有教师提出异议:资料事先由教师制成课件呈现, 这样做扼杀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这些资料的拓展学习权应该还给学生。然而笔者认为, 学生筛选资料的能力不强, 而且对文本的阅读又不深入, 哪些可用, 哪些不可用, 学生不一定能作准确的定夺, 因此课堂就会出现漫无边际、冗长无效的资料汇报, 很难达成整堂课的教学目标。

这样看来, 不少教师都对“拓展”的理解产生了偏差, 把简单化的拓展和抛弃文本视为个性理解。课前收集并阅读总理的丰功伟绩, 对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应该起到铺设作用。但教师把课中宝贵的四五分钟时间让学生作冗长无效的汇报, 孩子们无心倾听了解, 他们只对陈述自己收集的资料感兴趣。这样的“拓展”既发挥不了铺设作用, 反而无法让孩子们快速进入课文缅怀总理悲痛绵长的情感中, 占用了朗读课文、体味情感的时间, 起不到“画龙点睛”之举, “架桥铺路”之功。放大镜头一分为二看“拓展”, 我们要注意它的适度性。

三、巧用“拓展”

怎样让拓展成为我们教学的亮点?上述案例中, 这位教师设计的课尾资源的拓展, 如流星一闪即逝, 虽美却无痕。学生文本未悟深, 怎能课外拓展?请看虞大明老师执教的《一束白色的栀子花》中一个经典的拓展片段:分析朗读文中主人公玛莎的母亲为她准备的生日礼物———一束白色的栀子花。推波助澜后, 创设情境, 让学生们当玛莎的同学, 学着文中的句式再为玛莎推波助澜。一次语言文字的训练在自然中孕育生成, 而玛莎助人为乐的品质不必点化, 在学生们的推波助澜中, 他们已亲切感受, 深切感化。这一巧用“拓展”, 为教所运, 为学所用。

上一篇: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探析下一篇: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