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髁支撑钢板

2024-05-01

股骨髁支撑钢板(精选八篇)

股骨髁支撑钢板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 年3 月~2014 年1 月收治的95 例老年股骨远端骨折患者。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对老年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诊断标准[2];60~80 岁;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严重血液疾病及恶性肿瘤患者;肾、心、肝功能严重不全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7 例和观察组48 例。 观察组中男26 例, 女22 例;年龄62~79 (70.6±6.9) 岁;受伤至就诊时间1~42 (12.3±5.6) h。 对照组中男27 例, 女20 例;年龄60~78 (71.2±6.3) 岁;受伤至就诊时间2~46 (13.1±5.2) h。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实施LISS固定:患者取仰卧位, 经全麻后, 直视下进行股骨髁骨折部位进行复位, 根据骨折情况选择螺钉固定, 恢复关节面平整后, 对踝尖骨折块使用克氏针作临时固定, 随后使用C型臂X线机透视下判断骨折端固定情况, 采取7.3mm空心螺钉或6.5mm半螺纹松质螺钉进行髁间骨折固定, 重建今后将LISS钢板在股骨上固定。 采取股骨牵开器实施闭合复位, 骨折端后倾成角, 采取屈膝位牵引, 确定复位后, 顺切口股骨外侧肌及骨膜外将LISS钢板插入, 随后使用克氏针进行远端骨折固定。 再次作透视观察, 确定位置良好后, 将锁定螺钉拧紧。 逐层缝合切口, 作抗感染预防。 对照组实施股骨髁支撑钢板固定:取仰卧位后进行全麻, 在C型臂X线机直视下取切口, 作骨折端复位后, 使用克氏针作临时固定, 确定骨折位置, 将解剖钢板预弯, 贴附于股骨远端及股骨外髁间, 将螺钉打入。 完成固定后, 充分进行膝关节活动, 判断固定可靠后, 作伤口冲洗, 逐层缝合伤口, 进行常规感染预防。

1.3 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骨折端恢复情况, 了解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骨折端愈合时间等指标, 进行对比分析。

1.4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Schatzker-Lambert股骨远端骨折功能评分标准进行临床疗效的评定:优:无内外翻及旋转畸形, 膝关节屈曲功能丢失不超过10°;良:无内外翻及旋转畸形, 无疼痛中的相关选项, 膝关节屈曲功能丢失不超过10°;中:内翻或外翻畸形不超过10°, 下肢短缩不超过1.2cm, 膝关节屈曲功能丢失不超过20°中的相关选项;差:内外翻畸形超过15°, 符合膝关节屈曲畸形90°, 关节匹配性差。 优良率+优+良。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 (百分率) 表示, 行 χ2检验。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骨折端恢复优良率为93.62%, 与对照组91.49%无差异 (P>0.05) , 但是观察组恢复为优占74.47%, 与对照组65.96%差异显著 (P<0.05) 。 见表1。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低, 手术时间及骨折端愈合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 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老年股骨远端骨折主要为低能量外伤而引发的创伤类型, 因大多数老年患者存在骨质疏松, 导致螺钉松动把持力下降, 极易产生并发症, 影响预后结局[3]。 以往对股骨远端骨折主要追求有效复位及内固定效果, 随着临床医学发展, 逐渐转变为保护骨折端血运及软组织, 控制手术创伤。

经本组研究显示, 两组患者骨折端恢复优良率无差异 (P>0.05) ;股骨髁支撑钢板内固定是一种常见的手术类型, 在老年股骨远端骨折治疗中广泛应用, 其操作简单、方便, 易于拆除, 但也导致骨折端软组织损伤, 切口较大, 也与骨面紧贴, 极易出现鼓膜挤压, 引发骨膜血供障碍[4,5]。同时, 固定后对骨骼把持力较差, 极易出现内固定松动、退钉等情况。 经本组研究显示, 观察组手术创伤及术后愈合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可见, LISS内固定是一种创伤较小, 术后恢复较好的手术方案[6~8]。 LISS钢板是以微创外科为原则形成的手术方案, 根据生物力学原理, 在完成有效固定基础上, 可减少手术切口, 使用撑开复位工具进行间接复位, 肌肉下骨膜外将钢板插入, 可以保持骨折端血运, 又能够做到内固定支架作用[9,10]。

综合上述, LISS对老年股骨远端骨折的创伤小, 可促进远期愈合, 减轻患者痛苦, 对改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4年1月收治的95例老年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实施股骨髁支撑钢板治疗, 观察组实施LISS固定治疗, 对两组患者治疗后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骨折端恢复优良率为93.62%, 与对照组91.49%无差异 (P>0.05) , 但是观察组恢复为优占74.47%, 与对照组65.96%差异显著 (P<0.05)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低, 手术时间及骨折端愈合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 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LISS与股骨髁支撑钢板对老年股骨远端骨折治疗的效果相似, 但是LISS手术创伤小, 可促进骨折端早期恢复,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微创稳定系统,股骨髁支撑钢板,老年股骨远端骨折,研究

参考文献

[1]申威.微创内固定系统 (LISS) 改善粉碎性股骨远端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 7 (8) :94-95.

[2]卢国平, 陈永华, 洪晓亮, 等.微创稳定系统钢板治疗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4, 11 (10) :1304-1305, 1309.

[3]杨同群, 张谦, 耿喜林, 等.股骨髁部支撑钢板对股骨远端骨折手术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J].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2014, 37 (4) :222-226.

[4]韩俊柱, 朱勋兵, 张涛, 等.髓内钉与锁定板置入修复股骨干并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效果可靠[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4, 18 (40) :6501-6506.

[5]许立.LISS钢板与髁钢板置入修复股骨远端骨折:骨愈合及膝关节功能预后差异性[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5, 19 (4) :562-567.

[6]杨康华, 杨晶, 杨广忠, 等.三种内固定物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稳定性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4, 18 (4) :565-570.

[7]赵军华, 黄志远, 李华, 等.锁定加压钢板与逆行髓内钉对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分析[J].医学综述, 2014, 20 (24) :4584-4586.

[8]邬哲慧, 黄玉良, 许立, 等.微创稳定系统 (LISS) 和股骨髁支撑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研究[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4, 36 (4) :581-582.

[9]孙健, 蔡郑东, 朱裕昌, 等.LISS钢板在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的应用[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10, 30 (5) :1209-1210, 1213.

股骨髁支撑钢板 篇2

关键词 股骨髁部骨折 空心加压螺钉 锁定钢板

2009年至今采用空心加压螺钉联合锁定钢板治疗股骨髁部粉碎性骨折,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25例,男17例,女8例,年龄24~63岁,平均43.5岁,均为闭合性骨折。按AO骨折分型,C2型19例,C3型6例,5例松质骨压缩缺损。其中重物砸伤8例,高处坠落伤7例,车祸伤10例。双侧股骨髁部粉碎性骨折1例,余24例均为单侧。

治疗方法:

⑴手术前处理:25例患者均采用胫骨结节骨牵引2~7天,给予牵引针眼护理,防治感染,手术时拔出克氏针,方便消毒。

⑵手术方式:采用硬膜外麻醉或全麻,仰卧位,并驱血止血,取膝关节前外侧切口,从股外侧肌和股直肌肌间隙进入,再从髌旁支持带切开关节囊,显露股骨髁部骨折端,清除瘀血,并用盐水冲洗,探查交叉韧带及半月板有否损伤,若损伤则先行处理,然后检查骨折情况,先复位关节面上大的骨折块,尽可能恢复关节面的平整光滑及股骨内外髁的宽度及高度,对于骨质缺损的应先用自体骨或人工骨植入充填,尽可能恢复股骨髁部的外形,并用与空心钉相匹配的克氏针临时固定,再顺其克氏针打入空心加压螺钉1~3枚并埋头,使其髁部关节面骨折块紧密结合,不要过度挤压,以免关节面压缩变窄,股骨髁部骨折块形成一整体后拔出克氏针,再与骨折近端复位(股骨髁部骨折块固定为一整体后相对容易与股骨近端复位)。此时如骨折复位良好,可在股骨中下段外侧上一股骨髁锁定板,在维持其骨折块良好复位的情况下,不必苛求钢板与骨的紧密接触,在股骨髁部及骨折近端各用3~4枚锁定螺钉固定。对于股骨髁部不在关节面上的骨折块,应在维持对线良好的情况下将其尽可能复位,此时不必苛求完全解剖复位,而应尽可能保护附着在骨折块上的软组织,保留其血运,使该骨折块成为一活的骨化中心而不是死骨,以利于日后的骨折愈合。较碎的骨折块往往不能得到满意的复位及固定,导致骨折块之间留有间隙,这种间隙可将其碎骨块充填,如果缺损较多要用自体骨或同种异体骨充填,使其发挥桥梁作用,利益以后骨痂爬行生长。对于大的皮质骨块,即使无软组织附着,也应保留,将其复位后与主骨固定。牢固的固定及完整的骨质是关节早期锻炼和骨折早期愈合的基础。

⑶术后处理:术后生理盐水冲洗术口,解除止血带,严密止血,放置负压引流管,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3~5天,术后24~48小时拔出引流管,开始行膝关节伸屈功能锻炼,并逐渐增加膝关节的活动范围,1~2周时达90°~100°。

术后膝关节功能按Karlstrom评估标准:①优:无疼痛,膝关节功能正常,无跛行,能恢复正常工作;②良:局部无疼痛,膝关节活动度10°~125°,无跛行,可恢复一般工作;③可:膝关节偶尔酸痛,特别是劳累后加重,轻度跛行,膝关节活动度30°~105°,需要減轻工作;④差:膝关节经常酸痛,跛行明显,膝关节活动度30°~105°以下,不能胜任原工作。

结 果

本组患者25例,手术时间60~90分钟,平均75分钟,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随访10~18个月,平均14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无1例感染及断钉,无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术后X线片复查C2型骨折17例均达解剖复位,2例近似解剖复位,C3型骨折3例达解剖复位,3例近似解剖复位,其中5例骨质缺损病例,2例达解剖复位,3例近似解剖复位,临床愈合时间8~22周。术后膝关节功能按Karlstrom评估标准:①优:无疼痛,膝关节功能正常,无跛行,能恢复正常工作。②良:局部无疼痛,膝关节活动度10°~125°,无跛行,可恢复一般工作。③可:膝关节偶尔酸痛,特别是劳累后加重,轻度跛行,膝关节活动度30°~105°,需要减轻工作。④差:膝关节经常酸痛,跛行明显,膝关节活动度30°~105°以下,不能胜任原工作。术后膝关节功能按Karlstrom评估,本组病例优17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92%。

讨 论

股骨髁部骨折大多是车祸、重物辗压、高处坠落等高能量损伤所致,骨折块很碎,多达十几块,且多有松质骨的嵌压和骨缺损,造成复位困难;且大多是三维性关节内骨折,即冠状面、矢状面和横断面均有骨折,使内固定困难[1];另外股骨髁部富含大量松质骨,在强大外力作用下易造成股骨髁部粉碎性骨折,导致股骨髁间分离、关节面破坏、骨质压缩丢失,因关节囊及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牵拉作用易导致骨折块的翻转、移位及分离,严重影响膝关节功能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恢复关节面的平整及光滑,再塑股骨髁部的宽度及高度,维持膝关节的正常形态,重建下肢力线,为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的平衡提供解剖学基础,才能更好的恢复膝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此,对股骨髁部骨折要求较高,要求达到解剖复位或近似解剖复位,治疗难度较大,应用空心加压螺钉可使骨折块间滑动加压[2],让骨折块紧密结合,保证了关节面的平整度及股骨髁部的宽度,避免术后股骨髁间的分离,对股骨髁部的骨折块起到牢固的固定,减少术后股骨髁部塌陷、分离等并发症的发生;股骨髁部的骨折块构成一整体后相对容易与骨折近端复位。空心加压螺钉先固定股骨髁部关节面骨折块,术中复位容易、手术时间缩短,再联合锁定钢板固定股骨髁部及骨折近端,得到了更可靠的固定。坚强的固定为膝关节的早期功能锻炼提供了保障,骨折块的紧密结合为骨折的早期愈合提供了基础。一些学者认为空心加压螺钉会导致股骨髁关节面缩窄,应使用全螺纹松质骨螺钉,但从本组病例手术操作情况及术后分析,只要不过度加压,不会导致关节面缩窄,反而拧入全螺纹松质骨螺钉时易导致关节面骨折块分离,另外股骨髁整体极不规则,富含松质骨,与胫骨平台及髌骨构成关节面,复位困难,复位后骨折块的稳定性不好控制,拧入螺钉时关节面的骨折块易移位。而使用空心螺钉,用打入的克氏针为导向,容易固定复位后的骨折块,可很好解决骨折块的分离及移位问题。锁定钢板是近年来在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点触式内固定系统等多种内固定技术和临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普通钢板的区别在于其固定强度不是靠钢板与骨之间的摩擦力,而是靠螺钉帽上的螺纹与钢板上对应的螺纹之间的咬合形成一体化的内支架,把骨与钢板连系在一起。术中骨膜不必剥离太多,更符合微创原则,不要求钢板与骨的紧密贴合,可有效保护骨折端的血供,有利于骨折愈合。因锁定螺钉的成角稳定作用,不会发生退钉现象,特别适用于松质骨部位和骨质疏松的患者,骨与钢板形成一体化,能达到坚强的内固定,可满足术后早期关节功能锻炼的要求,不必长期卧床,有利于关节功能的早期恢复。

手术优点: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骨折复位好,骨折固定牢固,术后可早期关节功能锻炼,骨折愈合快,关节功能恢复好。

注意事项:①术前行骨牵引,可缓解患肢疼痛,防止软组织挛缩,有利于维持患肢长度,有利于维持骨折端的稳定,防止骨折后二次损伤的发生;②骨折块的复位仅要求关节面解剖复位和股骨髁部的力线良好,骨块上附着的骨膜和肌肉应尽量保留,以利于血管再生和血运重建,决不能为了取得较好的骨折复位而将骨折块游离,有时为了保留更多的骨折块血运,甚至可以牺牲部分的骨折复位;③因骨质缺失而导致的复位不佳,应用自体松质骨或同种异体骨移植填充,再行内固定;④位于非关节面上的大块骨折块,应将其复位后用适当的方法给予良好的固定,有利于维持股骨髁部的力学轴线;⑤固定关节面骨折块的空心螺钉不能过度加压,避免关节面压缩变窄。

参考文献

1 李宝昌,王志强,金立国,等.股骨髁部粉碎骨折的手术治疗.中华骨科杂志,1997,17(6):361-363.

股骨髁支持钢板治疗股骨髁间骨折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23例,男18例,女5例,年龄23岁~52岁,平均年龄39岁。车祸伤17例,坠落伤4例,棒击伤2例;闭合骨折18例,开放骨折5例,合并腓总神经损伤2例。

1.2 治疗方法

采用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取平卧位,大腿处用止血带止血。手术取股骨下段外侧切口,长约18 cm~22 cm,切开皮肤、皮下筋膜,在近端切开股外侧肌的筋膜,将肌间隔向前掀开,在远端切开阔筋膜张肌及髂胫束,继续向深层切开关节囊和滑膜,勿损伤半月板,清楚暴露股骨下端。根据术前X线片情况和术中骨折端标志,将内外侧髁复位,细克氏针等固定,将两髁固定后再将其与股骨干复位,持骨器维持固定,安装钢板,钢板要求在骨折近端,至少有4枚螺钉[2],在股骨髁部打入标准6.5 mm松质骨螺钉,再在股骨上打入各螺钉。C形臂X线机透视确定骨折复位满意,固定可靠后冲洗切口,严格止血。有骨缺损或骨折严重粉碎者给予取髂骨做髓内植骨[3]。2例伴腓总神经损伤病例,给予腓总神经探查为神经损伤,行松解术,再次冲洗切口,放置引流管,修复关节囊及各层次。

1.3 术后处理

术后根据复位及固定情况辅以长腿石膏托或支具做外固定,闭合骨折术后应用抗生素3 d~5 d,开放骨折术后应用抗生素5 d~7 d,体温、血常规正常后停用。2周拆线行股四头肌及绳肌的自主伸缩锻炼。6周~8周骨折初步愈合后扶双拐下地不负重活动。X线显示骨折完全愈合后弃双拐负重行走。

2 结果

本组2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8个月~24个月,平均19个月,骨折全部愈合,伤口感染1例(为浅层感染,未达关节内),经过伤口换药后愈合。2例腓总神经损伤患者经过服用营养神经药物后恢复。根据膝关节损伤功能评分标准[4],优18例,良4例,可1例。

3 讨论

3.1 术前评估

股骨髁间骨折是一种复杂的关节内骨折,术前应全面评估患者全身情况,注意合并伤的治疗,若有血管、神经损伤,则判断其损伤程度,必要时行血管神经探查术。对于开放性伤口,通常Ⅰ期清创,缝合伤口,胫骨结节牵引,应用抗生素5 d~7 d,无感染后再Ⅱ期行内固定术,减少感染机会。

3.2 内固定方法的选择

股骨髁间骨折内固定器材有DCS和髁钢板、L-梯形钢板,L-梯形钢板由于操作繁杂,现在大部弃之不用[5],DCS术中要求入口准确,方向正确,对于粉碎性骨折还可能使复位困难和骨块分离移位;而髁支持钢板的解剖形态设计,多平面立体固定,提供了良好的机械学基础,达到坚强内固定,使术后早期活动成为可能,对于距关节面小于3 cm的经髁骨折或内外髁粉碎性骨折,以及冠状面严重粉碎性骨折,能够取得其他内固定材料不能达到的效果[6]。

3.3 并发症的预防

股骨远端骨折常见并发症为骨折不愈合及延迟愈合,膝关节疼痛,膝关节僵硬,功能受限,我们采取术中减少对骨折块软组织的剥离,对骨缺损者都给予取髂骨植骨。钢板固定按照钢板设计原理,规范手术操作,关节面解剖复位,关节腔彻底冲洗,通畅引流。术后早期行功能锻炼,对于稳定固定的骨折早期行CPM功能锻炼。

摘要:目的探讨股骨髁支持钢板治疗股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方法股骨髁间骨折23例, 采取开放复位股骨髁支持钢板治疗。结果23例随访18个月~24个月, 平均19个月, 按照膝关节损伤功能评定标准, 优18例, 良4例, 可1例, 优良率95.6%。结论股骨髁支持钢板, 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牢固可靠、术后并发症少、骨折愈合率高、膝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 是一种治疗股骨髁间骨折的好方法。

关键词:股骨髁间骨折,骨折固定术,髁支持钢板

参考文献

[1]胥少汀, 葛宝丰, 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第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 746

[2]卢世壁译.坎贝尔骨科手术学[M].第9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2079

[3]朱通伯, 戴克戎.骨科手术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340

[4]刘云鹏, 刘沂, 等.骨与关节损伤和疾病的诊断分类及功能评定标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25~226

[5]董智, 云雄, 邹重文, 等.股骨髁间骨折的手术治疗[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08, 10 (9) :641

股骨髁支撑钢板 篇4

1 临床资料

本组61 例, 男51 例, 女10 例;年龄18~66 岁, 平均年龄39.2 岁。左侧34 例, 右侧27 例。受伤原因:交通伤36 例, 高处坠落伤19 例, 压砸伤6 例。闭合性骨折50 例, 开放性骨折11 例。骨折按AO/ASIF分类[1], A型关节外骨折18 例, 其中A2型5 例, A3型13 例;C型关节内骨折43 例, 其中C1型8 例, C2型17 例, C3型18 例。开放性骨折按AO分级, Ⅰ度4 例, Ⅱ度4 例, Ⅲ度3 例。合并肋骨骨折4 例, 上肢骨折3 例, 下肢其他部位骨折7 例, 合并颅脑损伤3 例, 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3 例, 同侧髌骨骨折2 例, 神经血管损伤3 例。术前X线片示:股骨髁上、髁间粉碎性骨折, 有多块碎骨块。

2 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均采用切开复位AO股骨髁支持钢板内固定, 受伤至手术时间2 h~14 d。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均取膝关节前外侧切口, 自髌骨外缘弧形向下至胫骨结节, 将髌骨翻向内侧, 暴露骨折远端及髁部, 充分显露髁部关节面。粉碎性骨折先用克氏针或可吸收螺钉由前向后或由后向前固定冠状面 (前后髁骨折) , 然后整复股骨内外髁, 恢复关节面和髌股关系, 避免剥离骨膜相连的碎骨片, 用克氏针临时固定内外髁及碎骨片, 将髁间复杂骨折变成较简单的髁上骨折。再将髁部与股骨干三维复位, 恢复膝关节的正常负重轴线。于股骨外侧放置AO股骨髁支持钢板, 髁部自钢板远端用3~4枚自攻松质骨螺钉固定, 以维持髁部骨折的稳定性, 调整下肢力线, 骨折近端用AO内固定方法固定。粉碎性骨折伴骨缺损者行同侧自体髂骨植骨。对合并神经血管损伤、内侧副韧带损伤者同期予以相应处理。冲洗切口后内置负压引流管引流。关闭切口前, 检查内固定的牢固性, 用以指导术后功能康复锻炼。

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 24~48 h后拔除引流管。根据骨折粉碎程度, 内固定是否牢固, 指导患者康复锻炼。无合并神经血管、韧带损伤者, 3~7 d炎症减轻后即行CPM锻炼。对严重骨质疏松、骨折固定不够牢固者酌情延长卧床时间。骨折愈合前门诊每4~6周复查1次, 根据骨折愈合情况, 指导患者逐步进行股四头肌收缩、膝关节屈伸和部分负重锻炼。术后6~8周左右开始部分负重, 在骨痂跨过骨折端时, 完全负重较为安全。

3 结 果

本组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7~36个月, 平均13.6个月。1 例因下地负重过早发生骨不连, 1年后经再次植骨, 术后6个月愈合。2 例创伤性髌股关节炎, 1 例远期内固定松动。无螺钉或钢板断裂, 无膝关节内翻或外翻现象。按Merchan等[2]的功能评定标准, 优24 例, 良31 例, 可5 例, 差1 例, 优良率90.16%。

4 讨 论

股骨远端骨折多为累及关节面的复杂骨折。非手术治疗难以达到解剖复位及早期功能锻炼, 疗效较差。手术治疗的目的是恢复关节面的完整平滑, 能够满足局部生物力学要求的坚强可靠的内固定, 使膝关节获得早期功能锻炼, 避免创伤性关节炎和关节僵硬的发生。目前国内应用的较先进的治疗方法主要有髓外固定 (以股骨髁支持钢板、动力髁钢板为代表) 和髓内固定 (以股骨髁上逆行交锁髓内钉为代表) 两类。以髓内钉为基础的中心型固定方法较符合股骨的生物力学特点, 且不破坏骨折端附近的血运, 被称为“生物性”内固定技术。顺行交锁钉对股骨远端15 cm以内的骨折固定不够可靠, 逆行交锁髓内钉只适用于A型、C1型和部分C2型骨折, 对于股骨远端冠状骨折、股骨髁间C3型骨折及合并股骨干的多段骨折却难以奏效[3]。DCS拧入时, 可对骨折处起到静力加压作用, 骨折端负重压缩时, 螺钉沿套筒活动, 使骨折端重复加压, 多用于B型与C1型骨折。但对于C3型及部分C2型骨折, 因其髁间严重粉碎, 髁螺钉无法达到坚强固定及加压效果, 其操作较复杂。选用AO股骨髁支持钢板, 因其远端呈95°弧形向外, 可适应股骨远端外侧生理弧度, 且远端较薄并有2个翼, 上有6个孔, 可以满意髁部骨折不同方向内固定的需要, 髁部可拧入3~4枚松质骨拉力螺钉。对于髁间粉碎严重伴骨缺损者, 固定内外髁时应选用全螺纹松质骨螺钉, 以保证两髁间正常的宽度, 骨折近段则通过侧方钢板提供轴向支持, 使用加压螺钉固定。股骨髁支持钢板固定可靠, 手术操作简单, 适用于所有股骨远端骨折, 尤其对于C2、C3型骨折, 即使骨折粉碎严重也能提供多平面三维立体固定。我们采用的AO股骨髁支持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复杂骨折基本达到这一要求。

股骨髁间粉碎骨折创伤严重, 多伴有松质骨的嵌压及骨质缺损, 是三维关节内骨折, 复位困难, 术后稳定性也差, 同时由于骨质疏松和髓腔宽大, 术中没有明确的解剖和复位标示, 易发生膝旋转、内外翻畸形。因此, 在手术清除骨折端血肿及肉芽组织时, 尽量少清除, 以防止因碎骨块的游离失去骨骼的解剖学标志及松质骨骨量的丢失造成复位困难和肢体短缩、内外翻、成角、旋转畸形[4]。虽然股骨髁支持钢板手术操作简单, 但术中仍要注意以下几方面:a) 保护骨折端和周围软组织血供, 避免广泛剥离骨膜, 以免引起骨不愈合及加重膝关节粘连;b) 尽可能将骨折解剖复位, 恢复关节面平整和股骨髁的解剖形态, 同时要注意保持下肢力线, 纠正矢状面和冠状面成角, 恢复膝关节5°~8°外翻角, 避免膝内外翻以及创伤性关节炎;c) 股骨髁间粉碎性骨折不宜用半螺纹松质骨螺钉, 而应选用全螺纹松质骨螺钉, 避免在髁间加压后使两髁间距缩短而与胫骨髁不相适应, 从而导致继发创伤性关节炎;d) 钢板放置要准确, 应先放置钢板的远端, 避免钢板位置偏前, 调整准确后再放置钢板的体部;e) 股骨髁上粉碎性骨折或骨质缺损时, 在髁上内侧必须植骨, 以使钢板对侧骨折愈合, 避免因钢板应力集中而发生疲劳弯曲、断裂。

股骨远端复杂骨折的治疗主要面临有两个问题:一是骨折复位不良, 膝关节易发生内外翻或过伸畸形;二是伸膝装置粘连, 影响膝关节的伸屈活动。因此, 良好的复位、坚强的内固定及早期功能锻炼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关键。应用AO/ASIF技术对关节内骨折的治疗强调金属材料的相容性、坚韧性。采用股骨髁支持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 所承受的应力实质上属于张应力, 螺钉的作用是使骨和钢板固定成为一个整体, 以便钢板在承受张应力的同时螺钉也受到弯屈应力作用[5,6]。固定后骨折远端的负重力、扭曲折弯力首先加压于钢板的螺钉, 再通过钢板传至侧部, 钢板将应力分散传递到多枚螺钉上, 由于应力分散, 不会将螺钉拔出[7]。为了获得良好的膝关节功能, 应该为每一个患者制订出行之有效的个体化康复治疗计划, 积极稳妥地进行全程康复治疗, 使患肢得到较满意的恢复, 特别是术后早期进行CPM功能锻炼可增强患者的康复信心, 减轻疼痛, 促进膝关节肿胀消退和关节软骨的恢复, 防止术后粘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

通过本组病例的治疗, 我们认为股骨髁支持钢板是治疗股骨远端复杂骨折的良好方法, 并可通过早期CPM膝关节功能锻炼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AO股骨髁支持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复杂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10月至2007年1月对61例股骨远端复杂骨折进行修复重建, 其中男51例, 女10例;年龄1866岁, 平均39.2岁。左侧34例, 右侧27例。闭合性骨折50例, 开放性骨折11例。骨折按AO/ASIF分类, A型骨折18例, C型骨折43例。均行切开复位, AO股骨髁支持钢板内固定, 对骨缺损较大者行一期植骨, 术后行康复治疗。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736个月, 平均13.6个月。骨折均愈合, 愈合时间816个月, 平均12.2个月。按Merchan功能评定标准评定, 优24例, 良31例, 可5例, 差1例, 优良率90.16%。结论严格遵循手术治疗原则, 采用AO股骨髁支持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复杂骨折, 固定可靠, 操作简单, 疗效肯定。

关键词:股骨远端骨折,AO股骨髁钢板,内固定

参考文献

[1]容国威, 崔桂华, 刘沂, 等.骨折内固定[M].第3版.北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5:81-112.

[2]Merchan EC, Maestu PR, Blanco RP.Blade-platingof closed displaced supracoudylar fractures of thedistal femur with the AO system[J].J Trauma, 1992, 32 (2) :174-178.

[3]吴四军, 张光武, 刘家帮.股骨逆行交锁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30例[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03, 5 (3) :265-267.

[4]李宝昌, 王志强, 金立国, 等.股骨髁部粉碎骨折的手术治疗[J].中华骨科杂志, 1997, 17 (6) :361-363.

[5]唐本森, 向阳, 尹培荣.解剖型钢板在股骨远端骨折中的应用[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03, 5 (4) :326-328.

[6]任高宏, 林昂如, 沈开金, 等.钢板与聚乙烯板互锁组合固定治疗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实验研究[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2002, 22 (12) :1082-1086.

股骨髁支撑钢板 篇5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8年7月-2012年8月收治的股骨髁部骨折患者60例, 其中男39例, 女21例;年龄19~60岁, 中位年龄43岁。损伤原因:高空坠落伤10例, 交通事故损伤45例, 其他损伤5例。按照骨折AO分型:C1型35例, C2型20例, C3型5例。

1.2 手术方法

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 在清创术的同时急诊作骨折复位内固定, 病情危重者积极抢救, 择期手术。闭合骨折患者伤后3~15d内手术, 患者取仰卧位, 据全身不同情况, 采用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取膝关节前外侧切口, 从股外侧肌和股直肌之间进入, 再经髌旁支持带切口打开关节囊, 显露股骨髁部骨折断端。清除积血, 屈膝90°, 探查骨折及交叉韧带、半月板情况, 常规修复损伤的交叉韧带和半月板, 仔细复位关节面骨折块, 骨质缺损明显者, 应首先用自体骨或人工骨予以充填。尽可能恢复关节面的平整、光滑及股骨髁部的解剖形态, 恢复肢体的长度, 避免肢体短缩。复位满意后用2枚克氏针将股骨髁部骨折临时固定。C形臂机透视观察股骨力线, 如骨折复位良好, 可在股骨远端外侧放置合适的股骨远端外侧锁定钢板, 在股骨髁部用锁定螺钉固定, 放置引流管, 逐层缝合切口。术后行常规负压引流, 应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1周。

1.3 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效果采用Merchan方法评估疗效[3]。优:膝关节功能正常, 无疼痛及跛行;良:膝关节活动度为10°~125°, 且局部无疼痛及跛行;可:膝关节活动度为30°~105°, 关节偶尔酸痛, 劳累后加重, 轻度跛行;差:膝关节活动度低于30°~105°, 关节常酸痛, 明显跛行。

1.4 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均获随访10~18个月, 平均14.8个月。术后关节功能按Karlstrom评估:优20例, 良30例, 可8例, 差2例, 优良率为83.3%。

2 讨论

股骨髁部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0.4%, 多为高能量损伤所致。股骨髁部骨折后膝部出现明显肿胀, 股骨髁增宽, 可见畸形;作膝关节主动或被动活动时, 常可感到骨摩擦音;临床检查时, 同样必须注意肢体远端的血管和神经损伤的体征。由于此类患者类型多样, 常波及整个膝关节面, 易引发关节僵直和创伤性关节炎, 成为临床处理的难点[3]。原因在于: (1) 股骨髁部骨折多为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等较大能量所致, 多为粉碎性骨折; (2) 术前对骨折的类型及对骨折复位的难度估计不足, 造成术中复位困难; (3) 股骨髁周围有关节囊、韧带、肌肉及肌腱附着, 骨折块受这些组织的牵拉, 不易复位也不易维持复位; (4) 对于年龄较大者常合并有骨质疏松, 影响螺钉的抓持力, 易出现倒钉、断钉, 使内固定失败[4]。不论选用何种治疗方法, 重要的是重建膝关节的解剖结构, 不但要求骨折尽可能达到解剖复位, 而且若有韧带支持结构或半月板损伤也应作相应的修复。对有移位的骨折, 非手术治疗常难以做到这一点, 复位不良或畸形易造成早期创伤性关节炎。

锁定钢板是AO/ASIF组织设计的一种带有螺纹孔的新型内固定装置。采用了使钢板与螺钉之间存在着成角稳定性的锁定螺钉孔的设计, 改变了传统的固定模式。锁定钢板的固定非依靠骨摩擦力来实现连接, 而是完全依靠钢板自身的交锁结构来实现。钢板与骨皮质之间无加压力, 对骨膜不产生压力, 极大改善了骨膜和血运的恢复和生长, 有利于骨折愈合。与普通AO钢板相比, 锁定钢板能为股骨髁部骨折提供更稳定的固定。锁定钢板适用于十分复杂的股骨髁部骨折, 如双髁骨折合并股骨远侧粉碎或前侧切线骨折, 内侧壁有缺损, 需植骨, 切线骨折块用拉力螺钉固定。目前股骨远端解剖锁定型钢板已成为股骨髁间和髁上骨折的主要内固定方法, 特别适宜处理老年骨质疏松、关节内骨折、粉碎性骨折。有报道称, 使用锁定钢板治疗股骨髁部骨折, 手术操作过程简单, 术中无需塑形, 减少了手术时间, 且获得坚强内固定, 术后能早期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 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3,4]。

股骨髁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的一种, 并涉及到负重关节面的治疗和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需达到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早期功能锻炼等标准[3]。因此, 临床治疗的重点和难点在于恢复膝关节面的完整光滑性, 建立膝关节以下的力线, 纠正旋转及短缩畸形, 恢复髌股关节、股骨髁的正常形态, 满足局部生物力学要求。锁定钢板在治疗股骨髁部骨折中具有以下优点: (1) 手术损伤小, 符合微创的要求。由于形成内固定支架, 无需将钢板与骨进行紧密贴合, 最大程度保证了骨折处两端的血供循环, 可显著降低骨不愈合及愈合不良的发生率。 (2) 适用于松质骨部位和骨质质量差的患者, 不会发生退钉现象。 (3) 锁定钢板固定牢靠, 骨与钢板形成一体化, 内固定效果好, 术后不用外固定, 便于术后早期下床活动, 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有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同时对骨折块产生应力刺激, 有利于骨痂形成, 促进骨愈合。 (4) 锁定钢板符合解剖特点, 术前无需预先折弯, 减少了手术难度及时间。

综上所述, 锁定钢板可治疗各型股骨髁部骨折, 无论从解剖学结构上还是生物力学的强度上均符合股骨髁骨折的内固定治疗要求, 且操作简便, 可最大程度保护骨折的血运, 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固定可靠, 能满足术后早期膝关节功能锻炼的要求, 有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因此, 锁定钢板是治疗股骨髁间髁上骨折较理想的固定方法, 尤其是对较为复杂的患者有更好的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邹剑, 张长青.锁定钢板治疗四肢骨折的研究进展[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09, 11 (10) :981-984.

[2] 林滨, 李鄂豫, 郑绵英, 等.应用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髁骨折的治疗体会[J].中外医疗, 2011, 30 (10) :18-19.

[3] 陈彦震.锁定钢板在股骨髁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 2012, 9 (3) :47-48.

股骨髁支撑钢板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3月~2010年12月笔者所在科治疗的股骨髁部骨折患者100例, 其中男79例, 女21例, 年龄23~61岁, 平均 (38.1±4.6) 岁。患者交通伤76例, 坠落伤18例, 其他6例, 按照骨折AO分型, 其中C1型47例, C2型36例, C3型17例。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 其中53例患者使用DCS治疗, 47例患者使用LCP治疗, 分为DCS组和LCP组, 两组患者的年龄, 性别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 采用硬膜外麻醉或全麻, 取膝关节前外侧探查切口, 由股外侧肌和股直肌间进入, 经髌旁支持带打开关节囊, 显露髁部骨折断端。探查膝关节结构损害情况, 前后交叉韧带及半月板损伤, 应先行处理关节内结构损伤情况, 然后再复位大的关节面骨折块。尽可能恢复关节面的平整、光滑, 并维持股骨髁部应有的宽度和高度, 如有骨质缺损, 应首先用自体骨或人工骨予以充填。尽可能恢复股骨髁部的外形, 并用2枚克氏针将股骨髁部骨折临时固定。此时如骨折复位良好, 可在股骨远端外侧上一不同长度的股骨髁板, 在维持其骨折块良好复位的情况下, 不必苛求钢板与骨的严格匹配, 在股骨髁部用锁定螺钉固定。对于股骨髁部不在关节面上的骨折块, 应在维持良好对线的情况下将其尽可能复位, 此时不必苛求其解剖复位, 而应尽可能保护其上附着的软组织, 保留其血运, 使该骨折块成为一活的骨化中心而不是死骨, 以利于日后的骨折愈合。由于周围软组织的牵拉, 此时这种骨折块往往不能得到满意的复位并使骨折块之间留有间隙, 这种间隙一定要用自体骨或同种异体骨充填, 发挥其桥梁作用。对于大的皮质骨块, 即使其上无软组织附着, 也应将其保留, 将其复位后与主骨固定, 股骨髁部应有3~4枚锁定螺钉固定, 在骨折近端也应有3~4枚螺钉固定, 因为术中牢固的固定是术后早期行关节功能锻炼的基础。

1.3 评价标准

术后随访7个月~24个月, 股骨髁部骨折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的评价按Karlstrom评估标准[1]。优:膝关节功能正常, 无疼痛, 无跛行;良:膝关节活动度为10° (伸) ~125° (屈) , 且局部无疼痛, 无跛行, 一般工作无大碍;可:膝关节活动度为30° (伸) ~105° (屈) , 关节偶尔酸痛, 劳累后加重, 轻度跛行;差:膝关节活动度低于30° (伸) ~105° (屈) , 关节常酸痛, 明显跛行, 无法完成正常工作。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由SPSS 13.0软件统计包进行统计学处理, 两组计数资料或疗效比较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及活动度比较

经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术后LCP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明显高于DCS组 (P<0.0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随访膝功能康复情况比较

DCS组患者中2例优, 31例良, 9例中, 11例差;PLC组患者7例优, 36例良, 2例中, 2例差, 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随着医疗的进步, 内固定器械的逐步改进, 可供选择的内固定系统越来越多, 目前, 用于治疗股骨髁部骨折有传统钢板, 如股骨髁支持钢板、DCS等, 以及新近出现的LCP等[2]。DCS是在95°的钢板基础上的改良加压钢板, 基于髁螺钉可使髁间加压, 且导针可调整, 保证了钢板良好的紧贴及力线。有研究报道, DCS对无明显骨质疏松的C1型髁间骨折, 不用外固定且早期能够进行功能锻炼[3]。在本次研究中, DCS组患者膝关节功能优2例, 良31例, 效果较好。但在本次研究中发现, DCS对于治疗骨折粉碎较为严重或者伴有骨缺损的患者, 其效果并不令人满意, 恢复正常解剖较为困难, 而且DCS手术时间长, 创伤大, 有部分患者出现感染甚至骨髓炎。还有部分患者在术中复位满意, 但由于实施可靠固定较困难, 在术后仍需外固定, 导致其关节功能恢复不甚满意。

股骨髁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的一种, 并涉及到负重关节面的治疗和恢复, 需要达到解剖复位、牢固内固定等标准。因此, 临床治疗的重点和难点在于恢复膝关节的平整性, 建立膝关节以下的力线, 恢复髌股关节、股骨髁的宽度和高度, 以维持正常的形态, 防止膝关节内外翻。不少文献报道, LCP在治疗股骨髁部骨折中具有以下优点: (1) LCP符合微创原则, 不必剥离骨膜太多, 不需要将钢板与骨进行紧密贴合, 保证了骨折处两端的血供循环, 使骨折愈合更快。 (2) 适用于松质骨部位和骨质疏松的患者, 不会发生退钉现象。 (3) 骨与钢板形成一体化, 内固定效果好, 术后不用外固定, 并且早期能够锻炼膝关节功能, 最大限度地减少伸膝装置粘连。Sommer等[4]认为, 锁定钢板固定牢靠, 能达到坚强内固定的要求, 这样便于术后早期下床活动, 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4) LCP符合解剖特点, 形状与股骨近端一致, 手术过程中无需预弯, 大大减少了手术难度及时间[5]。在本次研究中发现, LCP无论治疗简单C1型骨折还是复杂的C2、C3骨折, 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较为满意。

综上所述, LCP可治疗各型股骨髁部骨折, 但在治疗C2、C3等较为复杂的患者方面比DCS具有更好的效果, 并且术后康复时间差异不大,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研究锁定钢板 (LCP) 治疗股骨髁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8年3月~2010年12月笔者所在科治疗的股骨髁部骨折患者100例, 其中53例患者使用动力髁螺钉 (DCS) 治疗, 47例患者使用LCP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愈合时间及膝关节活动度等临床疗效。结果 经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术后LCP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以及随访膝关节康复情况均明显高于DCS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LCP可治疗各型股骨髁部骨折, 但在治疗C2、C3等较为复杂的患者比DCS具有更好的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锁定钢板,动力髁螺钉,股骨髁部骨折

参考文献

[1]Karlstrom G, Olerud S.Ipsilaeral fracture of the femur and tibia[J].J Bone Joint Surg (Am) , 1977, 59 (2) :240-243.

[2]王年芳, 谭振华, 韩明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髁部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9, 2 (24) :177-178.

[3]任国文, 苏庚洵, 王国柱, 等.动力髁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6, 21 (4) :313.

[4]Sommer C, Gautier E, Muller M, et al.First clinical results of the 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 (LCP) [J].Injury, 2003, 34 (2) :43-54.

股骨髁支撑钢板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 年1 月-2014 年1 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股骨髁部骨折患者56 例, 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每组28 例。对照组男18 例, 女10 例, 年龄21~57 岁, 平均 (36.00±5.48) 岁;根据Sander骨折分型, 其中Ⅱ型15 例, Ⅲ型13 例。试验组男16 例, 女12 例, 年龄19~56 岁, 平均 (35.00±5.26) 岁;根据Sander骨折分型, 其中Ⅱ型17 例, Ⅲ型11 例。两组患者均根据跟骨侧位片、轴位片以及CT三维重建技术确诊疾病, 且在接受本次研究前, 均已排除有心、肝、肾等严重疾病及相关手术禁忌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分型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进行股骨髁部骨的牵引或皮肤牵引, 同时给予必要的对症支持治疗, 待患者全身状况稳定后, 采用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阻滞麻醉, 手术前先要探查膝关节内结构是否有损害, 是否有前后交叉韧带及半月板损伤, 明确患者关节内结构损伤情况, 如有损伤应该先进行处理, 再进行对应的内固定术治疗。其中对照组28 例患者实施普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 应用普通的钢板螺丝钉作为固定材料, 先对骨折部进行复位, 然后将钢板按照患者股骨髁部形状进行弯折, 最后在钢板上打孔并上紧螺丝钉进行固定。

试验组28 例患者实施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 采用前外侧切口作为手术入路, 沿髌骨外缘至胫骨结节, 如有必要, 还可行对侧联合切口。充分暴露股骨远端和膝关节, 显露骨折断端 ( 注意显露骨折端时尽量少剥离或不要剥离骨膜以及和软组织相连的大骨块) , 清除关节腔内游离碎骨块, 冲洗关节腔。直视下, 尽量解剖复位股骨髁部, 着重平整关节面, 将内外髁进行复位, 并采用克氏针暂时固定或以松质骨螺钉、螺栓永久固定。之后, 根据患者健侧长度, 将腓骨置于股骨髁部及股骨干近端间, 将近端插入到股骨干髓腔内, 再将髁部与骨干复位。最后, 应用解剖钢板, 将其与髁部及骨干固定于一起, 注意要将皮质与钢板紧密贴附, 应用4 枚及以上的松质骨螺钉固定骨折近侧段, 且必须有2 枚以上是穿过移植骨的, 以避免钢板移位、松动问题的发生。应用大量自体髂骨植骨, 术后常规置引流管、缝合切口[1,2]。

两组患者均于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3~5 d, 将患肢抬高, 弹力绷带加压包扎, 术后第2 天便可指导患者做轻微的肢体活动, 待术后3 d切口反应减轻后, 即可应用CPM机行膝关节功能锻炼。膝关节屈曲从15° 开始, 每天增加5°~10°, 至术后15 d, 膝关节活动度基本可达到70°~90°, 便可进行膝关节非负重状态下的主、被动伸屈功能锻炼。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

两组患者术后均获得6 个月~1 年的随访, 并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进行观察比较。临床治疗效果可分为优、良、可、差四种, (1) 优:膝可以伸直, 屈曲度>120°, 无肢体短缩、 无畸形、 无痛; (2) 良: 膝可伸直, 屈曲度在90°~120°, 膝内、外翻<5°, 肢体存在微痛, 但无需药物镇痛, 肢体短缩<1 cm; (3) 可:膝伸直丧失≤ 10°, 屈曲度在60°~90°, 膝内、外翻在5°~10°, 肢体有微痛, 偶需药物镇痛, 肢体短缩1~2 cm; (4) 差:未达到上述指标, 且常需服药镇痛。总优良率= ( 优例数+ 良例数) / 总例数 ×100%。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治疗指标比较

试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2.2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试验组患者治疗总优良率为75.0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9.2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2。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获得6 个月~1 年的随访, 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 试验组有2 例关节粘连, 并发症发生率为7.14%;对照组有1 例愈合异常, 2 例固定物断裂, 4 例关节粘连, 并发症发生率为25.00% (7/28) ;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通过分析可见, 股骨髁部骨折具有如下生物力学特性:股骨髁部是由股骨下端的内、外两髁与髁间窝所组成, 其与前方的髌骨及下方胫骨平台, 共同构成膝关节的骨性支架。两髁呈半球形, 且大小不等, 与髌骨和胫骨平台的接触大小也不相同, 加之股骨髁部还附有股四头肌, 髁间附有十字韧带, 当关节活动时, 两髁会受到不同方向、强度不等应力作用。尤其是来自胫骨平台和髌骨两方面的应力, 属于股骨髁主要承受的应力, 通过髌骨的“楔子”作用, 使得股骨内外髁总有分离趋势。基于这一生物力学特性, 在治疗股骨髁部骨折患者时, 需要进行恰当的固定, 以抵抗这些应力作用[3,4]。

目前, 临床上治疗股骨髁部骨折以内固定手术为主, 内固定技术通过深筋膜下骨膜外剥离, 能够有效降低对骨折局部的创伤, 最大限度降低了对股骨髁部周围软组织及血供破坏。而常见内固定手术又包括普通钢板内固定术、解剖钢板内固定术等几种, 其中, 应用普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时, 所用钢板多为不锈钢钢板, 其虽然能基本满足上述条件, 但由于钢板形态无法与骨形态完全贴合, 导致身体对它有一定的排斥作用, 加之传统普通钢板所提供的稳定性较差, 患者术后恢复比较缓慢, 且并发症发生率也会有所增加。而应用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时, 因为解剖型钢板是普通钢板改良而成的, 其是根据人体股骨髁部的基本解剖结构和股骨髁粉碎性骨折之间的关系而设计的, 因此在结构方面能与股骨髁紧密贴合, 使用比较方便[5]。解剖钢板内固定与普遍钢板内固定相比, 前者具有如下几点明显的优势: (1) 抗应力作用。根据股骨髁部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分析, 在各种应力作用下, 必然会影响骨折的稳定性。而选择解剖钢板作为内固定物时, 由于其结构接近于骨的构造, 弹性与强度与骨相似, 能够相互贴紧, 成为整体。在应用作用下, 虽然患者的骨折块不稳定, 但通过解剖钢板起到“轨道”作用, 能够使骨折块愈靠愈紧, 紧密固定。本次研究也可发现, 解剖钢板对抵抗应力, 固定骨折块的作用要明显优于普通钢板[6]。 (2) 复位效果。采用传统普通钢板行股骨髁部骨折内固定治疗时, 必须先要将骨折复位, 然后将钢板依据骨形态现场折弯制作, 由于要在手术现场制作, 不仅会延长手术时间, 增加患者切口感染的概率, 且现场制作的钢板很难达到理想的形状, 从而影响对患者骨折的有效复位与固定。而应用解剖钢板作为内固定物时, 其是根据骨的局部形态而形成的, 一般可以在手术中直接应用, 避免了现场制作, 由此不仅缩短了手术时间, 还保证了复位与固定效果。 (3) 骨折碎骨块控制作用。与普通钢板相比, 解剖钢板拥有4 枚松质骨拉力螺钉, 该螺钉可以对股骨髁部骨折碎骨块起到重要的控制作用, 能够有效防止钉的松动拔出及骨折断端的旋转, 使解剖钢板的固定更加牢靠, 也进一步促进了患者骨折的快速愈合[7,8]。 (4) 骨愈合作用。本研究在解剖钢板内固定应用的基础上又采用了自体髂骨移植技术, 其对患者股骨髁部骨缺损起到了良好的修复, 有效解决了骨缺损术后骨再生过程中支架及早期负重问题, 从而加强了骨折固定的稳定性, 又为后期骨再生提供了支架原料, 使患者能够早日恢复。

总之, 普通钢板内固定术与解剖钢板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比较, 解剖钢板内固定术在治疗股骨髁部骨折方面的疗效确切, 术后恢复快, 并发症少,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对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髁部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股骨髁部骨折患者56例, 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 每组28例。对照组患者实施普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 试验组患者实施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 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与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总优良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且试验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髁部骨折的疗效确切、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 值得选择。

关键词:解剖钢板内固定,普通钢板内固定,股骨髁部骨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虎伟山.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髁部骨折的78例临床疗效分析[J].医学信息, 2014, 27 (2) :314-315.

[2]沙宪辉.股骨髁部骨折40例手术治疗体会[J].健康必读, 2013, 10 (10) :52.

[3]文俊.锁定钢板治疗股骨髁间骨折56例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 2011, 30 (22) :37-39.

[4]陈卫, 周德春, 王亚全, 周明敏.锁定钢板在50例股骨髁部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外医疗, 2013, 32 (5) :97-98.

[5]刘建明.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髁部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 2014, 12 (11) :243-244.

[6]韩圣超.用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髁部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 2014, 12 (6) :187-188.

[7]赵松年.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髁骨折临床疗效评价[J].中国伤残医学, 2014, 22 (11) :47.

股骨髁支撑钢板 篇8

关键词:解剖钢板内固定术,股骨髁部骨折,疗效

股骨髁部骨折是临床比较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这类骨折多发于交通事故,属于高能量的损伤。由于股骨远端的结构比较特殊,所以在接受高能量外力冲击的情况下极容易出现粉碎性骨折,造成关节、关节囊、韧带以及肌肉的严重损伤,进而增加了骨折复位的难度[1,2]。骨折后实施保守型治疗效果差,且出现许多并发症,因此多采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3]。传统的手术方法采用普通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近年来,解剖钢板内固定术逐渐应用于股骨髁部骨折临床治疗中[4]。本研究比较分析了普通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术与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髁部骨折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我院于2009年1月~2011年6月共收治股骨髁部骨折患者86例,其中,男性41例,女性45例,年龄20~51岁,平均(36.5±12.6)岁。受伤原因:车祸致伤65例,坠落致伤12例,压砸伤5例,其它伤4例。闭合性骨折71例,开放性骨折15例。按照AO骨折分型分类:A3型24例,B2型16例,C1型17例,C2型24例,C3型5例。合并脑挫裂伤9例,侧副韧带损伤7例,上肢骨折5例,胫腓骨骨折2例,腓总神经损伤1例,无合并血管损伤。86例患者中40例患者采用普通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46例采用解剖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受伤原因、骨折分型以及合并症等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普通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手术:手术时行硬膜外麻醉,采用传统钢板螺丝钉作为固定材料,先对骨折部位进行复位,然后将钢板按照患者股骨髁部形状进行弯折,最后在钢板打孔并上螺丝钉进行固定。观察组患者采用解剖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手术时行连续硬膜外麻醉,在股骨中下l/3处切口,一次切开皮肤,皮下及深筋膜后,可观察到肌肉组织,钝性分离肌组织,将坏死组织清除,保留碎骨片。如缺损较多可植骨,但需要保持关节面的平整。然后进行解剖复位,在复位满意后,用解剖型钢板进行固定。

两组患者手术结束后均给予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关节内进行常规引流,引流后注入肝素钠5ml。如关节内引流管没有液体流出时可终止引流。手术后第二天指导患者进行CPM功能锻炼,每天三次,每次1小时,锻炼到伤口愈合。

1.3 疗效评定

依据Kolment的临床评定标准对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能力进行评定[5]:术后膝关节没有疼痛,可完全伸直,无关节畸形,X片显示患者骨折痊愈则视为优;术后膝关节有偶尔轻微疼痛,无关节畸形,X片显示患者骨折部位有关节半脱位则视为良;术后患者关节有中度疼痛,且活动不便,且有畸形,X片显示关节半脱位;术后关节持续剧痛,无法活动,X片显示关节完全脱位视为差。

1.4 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12.0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如表1所示,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5.4个月和3.9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62.50%和84.78%,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并发症比较

随访12~24个月,对照组患者出现内固定物断裂2例,愈合异常2例,关节粘连5例;观察组仅有1例患者出现关节粘连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股骨髁部骨折多为高能量而引起的损伤,因此以粉碎性骨折为主。股骨髁部骨折可导致股骨髁关节面不平整,同时可造成远端动脉、静脉以及坐骨神经损伤,所以给治疗带来了极大的麻烦。传统的方法主要以保守型治疗为主,但是疗效较差且伴有严重的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6]。手术治疗股骨髁部骨折的方法较多,临床常用的方法有普通钢板内固定术和解剖钢板内固定术[7]。本研究比较分析了两种手术方法治疗股骨髁部骨折的疗效,结果显示解剖钢板内固定术在骨折愈合时间、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明显优于普通钢板内固定术。

与普通钢板相比较,解剖钢板内固定术在治疗股骨髁部粉碎性骨折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主要表现为股骨髁部解剖型钢板是依据人体股骨髁部的基本解剖结构和股骨髁粉碎性骨折之间的关系而设计的,因此其在结构上与股骨髁贴合紧密,使用比较方便;解剖钢板有4枚松质骨拉力螺钉,对控制股骨髁部骨折碎骨块有着重要的作用[8]。

我院在长期的临床治疗中发现,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髁部粉碎性骨折疗效显著,但是手术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股骨髁间严重程度是直接影响着手术后患者远期的疗效的关键因素,严重者患者术后关节炎发生率较高。医源性因素如术后关节面不平整和手术后患者关节有淤血等也影响手术疗效[9]。就诊时间对股骨髁部骨折手术的疗效有极大的影响。患者就诊时间越早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性越小。一般患者在出现骨折后24小时内就诊并进行手术治疗可取的理想的疗效[10]。在充分认识以上制约因素的前提下对术后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有着重要意义。

本研究比较分析了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股骨髁部骨折的疗效,显示解剖钢板内固定术在治疗股骨髁部骨折方面疗效显著,并发症较少,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的手术方法。

参考文献

[1]韦辉贤.股骨髁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髁部粉碎性骨折[J].医学文选,2003;22(6):874~875

[2]许光耀,牛志强,刘文章,等.锁定钢板在股骨髁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J].实用骨科杂志,2010;16(7):499~501

[3]邓信昌,李长虎,蔡康,等.L形钢板加螺钉骨栓髂骨植骨治疗股骨髁部粉碎骨折[J].航空航天医药,2010;21(2):138~139

[4]朱贤康,钟家云.解剖型钢板内固定结合早期CPM治疗股骨髁间骨折[J].中原医刊,2006;33(10):36

[5]Young JW,Burgess AR,Brumback RJ,et al.Poka Pelvic fractures:value of plain radiography in early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J].Radiology,1986;160:445~451

[6]罗宏杰,林国发,陈晓峰.解剖型钢板治疗股骨髁部粉碎性骨折21例[J].华夏医学,2005;18(3):379~380

[7]张展奎,张新,叶俊强,等.解剖钢板与普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髁部骨折的比较[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4;19(2):87~89

[8]彭云生,张汉中.解剖型钢板治疗股骨髁部粉碎性骨折57例[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9;41(9):1101~1102

[9]盛朝辉,刘汉娇,庞瑞明,等.AO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髁问骨折疗效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7;22(1):55~56

上一篇:修复工程下一篇:网络交互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