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视词汇

2024-05-23

歧视词汇(精选四篇)

歧视词汇 篇1

1 从词汇构成看性别歧视

英语中的构词法分为派生法和复合法。派生法是指将派生词缀与词根结合构成新词。其中, 词缀根据在词中的位置, 分为前缀和后缀。复合法是指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结合在一起构成新词。在英语词汇的构成中, 词缀和复合词明显地反映了英语词汇的性别歧视这一现象。

(1) 词缀

在古代, 女人处于社会的底层, 被看做男人的附属品。因此, 英语中女性词常用词根加上阴性词缀构成。

前缀:fem-/femme-。在过去, 很多职业由男人从事, 一旦有女人介入, 便会遭到攻击。反映在语言上就是在表示职业的词根前加上词缀fem-/femme-。如:femarine、fempire。

后缀:–ine。该词缀表示参照、依赖、依附的关系, 如heroine, 隐含妇女只有依靠男人才能做出配得上hero称谓的事迹来。 (王慧, 2007)

(2) 复合词

复合词的构成大多是由男性词作为主干。例如:“kingdom”现指“a country governed by a king or a queen”。即使是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位, 英国还是被称为“the United Kingdom”, 而不会被称作“the United Queendom”。

2 从词义看性别歧视

英国语言学家李奇曾把词义分为7种类型, 即概念意义、内涵意义、搭配意义、反射意义、感情意义、社会意义和主位意义。而性别歧视在英语词汇的前4种意义上都得到不同体现。

概念意义是人们在语言交际中所表达的最基本意义。一般情况下, 是没有性别歧视的意义的。但是, 有些词从其基本意义上也可以看出对女性的歧视。例如:Woman的概念意义是“妇女、成年女子”, 而Man的概念意义除了“男人、成年男子”外, 另一种泛指“人类”。

内涵意义附加在概念意义之上, 是概念意义的延伸。英语中, woman、female、1ady等表示成年女性, 它们各有不同的内涵意义, 但是社会都给这些女性词以“柔弱、无知”等含义。与之相对应的man、male等词, 是指“男人、男性”。这些词都带有“独立、自主、勇敢、有责任感”等意义。此外, 有些表示男女身份的对应词本应该词义相同, 但是, 英语中表示女性词的词义都带有贬义, 例如:He is professional (他是从事专门职业的人) ;She is professional (她是妓女) (李梓, 2007) 。

在英语中, 同一个词汇与表示性别的词汇搭配时所指的意义也会不同。一般来说, 也是女性词带有贬义。例如:Call boy指旅馆男服务员或戏院中招呼演员准备上台的人;Call girl则是指用电话召唤的妓女。

词语的反射意义是指当你听到或读到这些词语时, 会马上联想到别的事物。英语里很多动物都可以用来比喻女性, 且带有否定的含义。例如, 年轻的女人被称为chicks, birds, kittens, 当他们不再年轻就被称为cows, dogs, pigs。如果有人说“She is a cat”, 表示她是个包藏祸心的女人。从这些称呼中, 我们不难看出女性被动、从属的社会地位, 以及社会对女性的歧视。

3 从词序看性别歧视

英语语法中并没有规定先男后女的语序, 但人们在长期的言语习惯中, 大都先男后女。例如:husband and wife/boys and girls等等。ladies and gentlemen虽然是个例外, 但是这句话只是一种外交辞令, 源于女性需要帮助, 并不意味着女性地位提高。

语言反映社会, 性别歧视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必然会在语言中有所体现。本文仅从词汇的视角对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做了简单描述。虽然语言不能改变女性被歧视的社会地位, 但是, 在某些程度上, 语言可以改变人的观念和态度, 进而实现男女平等。因此, 我们在日常对话或写作中, 应该注意规范自己的语言, 避免使用带有性别歧视的用语。

参考文献

[1]Leech, G.Semantics:The study of Meaning (2nd edition) [M].Harmondsworth:Penguin, 1974.

[2]李梓.从歧视词汇看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D].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3]王慧.对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与偏见现象的分析[D].北京:职业时空, 2007.

英语词汇中的性别歧视 篇2

荣风静,肖征

(山东聊城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聊城

252059)

摘要: 关键词:

中途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

一、引言

性别歧视在当今社会是指一种女性受歧视的现象。社会成员一致认为女性的地位低于男性,因此在特定的社会事宜中不可同视之。语言本身并不与性别歧视共生,然而它却反应了社会价值取向与观点态度。伴随着社会发展,语言领域中便出现了性别歧视。一些语言学家指出,英语也在最具性别歧视色彩的语言之列,尽管此结论之准确性仍有待商榷,它却折射出了英语中,尤其是英语词汇中的性别歧视。研究英语词汇则可使我们对当前形势及女性地位的变化大有裨益。

二、英语词汇对性别歧视的反映

众所周知,在英语中某些单词的使用是男女有别的,鉴于语言对社交的折射作用,也可以反映社会的总体态势。人们不可随意选词,社会上存有男性用语,而两者在交际中迥然相异,不可同等视之。

1、英语词汇中的男性主导地位

在英语词汇的学习中人们可发现男性在语言中占据优势。此现象以男性为活动中心且主宰社会力量为基准。总的来说,大多数人认为男性属于第一阶层,应受到尊敬。这种观点在人们的交际中,即可从男性与女性的选词上略见一斑。男性用语作为通用语在社会包括女性中的使用即体现了男性中心的现象。

当然,语义上为男性的词汇在传统使用方法中也可指向性别未定的情况。此用法适用于典型的人称代词“he”,传统语法规定,在诸如 “Each bicyclist must dismount and walk his bicycle across the intersection.” 等的句子中使用此代词,在此句中,骑自行车的人是男是女无从得知,而且无关紧要。此用法还适用于单词“man”,单个出现或复合出现皆可,如下列所示:

(1)(2)(3)This is the most dangerous substance to man.The hospital emergence room is manned by a fully competent of doctors and nurses.This discovery will benefit all mankind.对于此男性形式之普遍应用是否真正“普遍”已成议论纷纷之势。一些应用此“普遍”形式的情况很明显是有缺憾的,正如下面所示的著名推理,如果稍作改动即漏洞百出。

(4)(5)(6)All men are mortal.Socrates is a man.Therefore, Socrates is mortal.假设我们将“苏格拉底”换成“索菲亚”,很明显此推理将得出“女性同男性一样是终有一死”的结论。尽管如此,结果将是令人咂舌。而从哺育幼仔到将人类定义为哺乳动物的普遍陈述也同样怪胎百出,如:

(7)Like other mammals, man nourished his young with milk.我们无须一一验证为数众多的普遍陈述假设,然而,基于人们对一般看来为普遍用法或男性形式的反应之研究已颇为可观,结果以压倒性的优势表示了词用法排出了女性。举一例为证。20位美国大学生参与了“普遍he”的作用检测试验。在实验中,受试者需听一组句子并以最快的速度对句子是否可指向一个或多个女性做出反应。当听到诸如“When a botanist is in the field, he is usually work.”之类的句子时,10次中有9次男生和女生都说“不”,即该句子不可能指向以为女性。因为植物学家既不可知有无关联,假定“he”在此通用,那么答案“不”就是不正确的。

在此类研究中得出的结论时一贯如此的。人们在运用“man”和“he”时并不考虑性别问题,因此我

们也就认识到女性遭到了歧视。在上例中,无论说话人的意图为何,也不管其是否会以普遍用法应用“he”,一旦“he”出现了就将排除女性,就像女性通常被社会忽略。女性怎么看待自己的地位?她们的用词有如何呢?本文将于以下部分予以讨论。

2、英语词汇中的女性从属之势

男性与女性词汇应用是有区别的。语言学家指出存在许多典型的女性用语,同时也表示男性不可且不敢应用此类词汇,坦率地说,男性无疑运用它们。

一旦结论与例子可明确帮助人们摆脱对于女性词汇的存在的怀疑。在交流中最典型的区别是男性通常选择语气强的诅咒语,而女性往往要选则那些柔和的词。假如一位男性要发泄自己的情感,他通常会选择“damm it”或“hell”来表示其强烈不满的感觉。从交际中的选词我们可以看出男性通常自信满满,而且态度坚决。那女性宣泄自己情感的选词又如何呢?她们会多选择一些语气较弱的词,例如,大多数男士会用“can”来表现极高的可能性,然而女性则不会选择那些给他人非常确信感觉的词,所以她们往往选择诸如“may, well, maybe, sort of, I think 以及you know”之类的表达。

那么女性从一开始就希望使用此类模棱两可的表达吗?答案显而易见是否定的。起因为何?同样是因为性别歧视。社会对人的期许与态度男女有别。当人尚在幼年时,一方面人们鼓励男孩子要勇敢,而且对自己的言行要非常自信;另一封面女孩子则被调教得贤淑无比,却万不可蛮横无理。正因为自己别样的态度,女性对选词则小心翼翼。

三、英语词汇中的性别歧视

在特定的语言中,通常每个单词都有特定的意义,而且词语性质有赞誉毁损。总的来说,单词的意义是固定的,有时不同的语境可能会对此固定的意义稍作改动。然而,在特殊情况下,则不可将它们与不同的性别挂钩。从以下关于单词意义的研究中可以看出性别歧视。

1、语义对等词

对于男性形式普遍应用的问题我们已经做过讨论,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性别组对”词相关的,且时有涉及的隐藏意义。此类单词语义上对等,只是男女指向有别。“Lady”被委婉用作“gentleman”的对应词,这使得“woman”不得不避免使用,对此,罗宾.克拉奥夫曾于1975年高调表示。许多此类的单词与女性向系时比与男性相连时的隐含意义要差。“bachelor”和“spinster”都是表示未婚的,一个指代男性,一个指代女性。不过人们认为“bachelor”极有可能是有意不娶而且生活幸福,有时还可能放荡不羁。而spinster(老处女)则给人这样一种印象:一位又老又讨人厌的妇女,生活枯燥无味,原因呢是她嫁不出去。一位governor手握重权,任政治行政区的长官,而一位governess则由富人雇来照看他们的孩子的。一位madam可能是妓院的女老板,但千万不能称男老板为 “Sir”。研究英语词汇则可使我们对当前形势及女性地位的变化稍作了解。

2、词义的变迁

语言的词汇是固定的,而且在一定时期内不会有太大的变动。社会由人类组成,人类一代一代变迁不息,因此社会也随着人类的变迁而发展。正如我们在上述讨论的一样。语言是社会的交际工具,那么语言,包括词汇在内将有所变化。语言的典型变化是词义的变化,然而这一变化往往不利于女性,即女性用语通常会从褒义或中性转为贬义。

此种词义变化例证良多。例如“mistress”,之前其是“master”的对应词,男性用语“master”蓄含赞美之意。在一定程度上,“master”与单词“host”同义,甚至比“host”还要尊荣几分。总而言之,“master”与“host”两者都是赞美之词。再看看女性用语“mistress”,一方面,它义同“hostess”,另一方面,随着其词义变化其被赋予了新的意义,现在通常意指一与已婚男士存在不合法度但却有规律性关系的妇女。词是发生了变化,词性却变成了贬义词。“hussy”是一个与多为男子有不道德关系的女子。在词义有所变化之前,它源于单词“housewife”。“housewife”的职责是照料家庭,清扫房屋等。“quean”与 “queen”词根相同,在古代英语中二者同为“妇女”之意,经过词义变化,“quean”演变成一位厚颜无耻,行为不检点的女性,有时甚至与“whore”同义。而“queen”通常指一独立国家的女性统治者,往往生来即因袭此职位。同时此词也可指一位国王的妻子。然而根据《韦氏新世界词典》1998年版解释,在美国口语中,这一

令人尊敬的“queen”也存在一些窘义,变成了“男同性恋者,尤其是有着明显女性特征的同性恋人。”所有例子确定无疑地表明了词义变化对女性的无益。

3、男性用语与女性用语的不同搭配

总的来说,单词应在一些搭配中有相近的意义,这是非常普遍而极有必要的。然而,有些单词却不合乎以上规则。此类单词在与指向不同性别的单词搭配时会有不同的意义。与女性用于搭配时,它们通常带有贬义色彩,而且往往被用来侮辱女性。与男性用语搭配时,它们则带有赞美之意。可能有时不是赞美也会保持中立,更有甚者即便有了贬义,贬损之口气也远不低于女性。试比较下列两个句子:

A: He is a professional.B: She is a professional.总的说来,一位“professional”指代一位具有一定专业技能并且受聘于某专业的人员。例句中的“he”可以是一位医生或律师。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医生和律师职业令人羡慕。而例句B却不同,因为“professional”与“she”相关联,它的意义就发生了变化。当人们说“she is a professional”时,其意义是“她是个妓女”。还有其他一些例子可以证明以上观点。举“loose”为例,“a loose man ”意指一个逃兵,而“a loose woman”则指一个妓女。我们仔细研究其他单词,就会发现“fast”这一有趣的单词。它与“loose”有异曲同工之效。根据《朗文英语词典》的解释,单词“free”在描述普通大众和其行为时通常意味着“他们过日子贪图享乐而挥金如土”。不过,词典特别指出如果用“free ”来形容女性,它则意味着“性放荡”,所以“a free woman ”同样意指“妓女”。

4、落款反应性别歧视

当我们讨论女性及她们在社会中的地位时,首先我们必须关注社会所冠以她们的称谓。女性在降生之时通常随其父姓,我们对此颇为熟悉。当女孩长大,会遇到值得委身的男子,会嫁为人妻。问题也随之而来,嫁为人妻后女性要随夫姓,这就好比结了婚女性就成了男性的囊中物。为了更好的解释这一现象,我们同样举例进行描述。可能多年后丈夫会死去,那么那时候妻子可否有自己的姓氏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她现在有了另一个名称“遗孀”,仍为其夫所有。

姓氏与更姓与“Miss ”和“Mrs.”的应用也是有联系的。英语中“Miss”与“Mrs.”的差别并没有一双与之平衡的男性头衔,着头衔不可判定其受衔者的婚姻状况。这暗示着现实自己婚姻状况对女性较之对男性更重要。称一女士“Miss”或“Mrs.”旨在帮助他们界定自己主要的家庭角色。但即便在作为她们领地的家庭里,她们的角色也是毫不起眼的。因此,通过命名孩子为“Jennifer”这种行为是不可能将女性的名字传承下来的。我们发现即使在家庭里女性的地位也不高。

其次,尽管我们说与男性“Mr.”相比,女性称谓“Miss”与“Mrs.”存在性别歧视,代表女性的称谓任然对于代表男性的。这并不是问题的所在,重要的是此类暗喻对女性带有侮辱色彩,有时更有嘲讽意味。

人们通常把妇女比作动物,植物,食物或其他物品。如果人们称女性

四、性别歧视的起因

无风不起浪,性别歧视也不例外,此现象由来已久,因此有其历史和文化源由。我们说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此现象也必然有其社会因素,概括起来由两部分原因。

1、历史与文化起源

将女性贬损至第二阶层地位的性别歧视来源于基督教。人们认为女性是从亚当的肋骨中演化而来的,《圣经》中确立了女性的形象,是妓女,洗脚妹,是家庭仆人。

宗教自身在其构架之内对女性的歧视有失公允,她们受男性驱使。基督教有女性圣者,如玛利亚,她们只存在于那些西药服务的较低职位。女性被幽禁于一个禁欲的环境里,而过去为上层女性提供住所的修道院也是避开了喧哗的世俗生活,还把她们约束在本区范围内进行礼拜。

在说英语的国家,尤其是美国和英国,几乎所有人都信仰基督教,而基督教对她们的日常生活诸方面都有重要影响。正因为性别歧视起源于《圣经》,此现象足可以弥散至社会各方面。

2、社会起因

大体上人美认为男性缔造了女性必须居住的世界,而且如果女性要创造自己的世界,她们必须理解完成此种创造的方法,这就意味着探索语言和现实的关系。女性在社会生活中应有其重要作用,然而人们从未赋予她们重要角色,甚至看不起她们。直至今日,人们认为与男性相比,女性仍属第二阶层,不过她们实则应与男性有着同样的地位与权利。有很长一段时间,人们不相信女性可获取一些高层职位,如政府官员,律师,工程师以及其他所谓的崇高职位,因而与“whore ”同义的词汇为数不多。到目前为止,尽管大批女性已经证明她们可以与男性做同样的工作,人们仍认为她们不会比男性做得更好。

由于这种偏,女性在待遇和教育上仍遭受着不公。教育鼓励女性谈话柔和,并避免与人吵架。在某种程度上,社会对女性的教育和期待有所不同,因此他们的词汇系统也与男性有差异。这便是社会现状,一方面,语言可影响社会,即反映我们的想法,生活方式和思想活动。另一方面,语言又折射社会,而且会被社会现实影响。因此社会现实中的性别歧视也定会在英语语言中上有所反应。

五、结语

语言反映社会现实,男性在社会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然而女性却往往被社会忽略。上世纪60年代,美国爆发了妇女解放运动,女权主义者不仅抨击了男性局社会中心的现象,而且大胆挑战英语词汇中的歧视现象。一些反对性别歧视的单词被社会创造出来。例如,既然男性可以使用不会反映婚姻状况的“Mr”,那么女性为何非要用“Mrs.”或“Miss”来表明自己的婚姻状况。因此她们创造了新单词“Ms.”,此词所有女性均可使用而并不知名她们的婚姻状况,同时诸多英语词典接受了此词。女权主义者认为许多单词满含男性趋向,因此他们提出用“human beings,chairperson, workforce… ”来替换“mankind, chairman, manforce…”等词。

尽管我们很难说女权主义者是否会取得深入的胜利,但人们已对此想象颇为关注,同时我们也希望性别歧视会从英语词汇及社会生活中尽快消失。

参考文献: [1]

男性——从歧视到被歧视 篇3

没有人可以否定妇女赋权和保护女性不受歧视的必要性。然而,在提高女性社会地位的过程中,政府和大众总是忘记或忽略这样一个事实:男性在社会中也不免遭受着种种歧视。

Domestic Violence

家庭暴力

When we think of domestic violence, images of battered women with bruise or black eyes come into mind. And so often that people won't believe that men are victims of domestic abuse and violence.

However, in fact, many men are also the victims of domestic violence. It is estimated that nearly 1 in 3, perhaps as many as 1 in 2, of family violence victims is male in Australia; 4 in 10 in the US and in the UK respectively. The vast majority of perpetrators of 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 against males are female. Even worse, much less male victims of domestic violence had reported to the police, in comparison with women. And the society turns the blind eyes on the issue.

谈及家庭暴力,我们想到的总是那些身上带着挫伤、眼圈青肿的受虐妇女形象。人们通常不相信男人会成为家庭虐待和暴力的受害者。

但是,事实上,男性也是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据估计,在澳大利亚,每三个男性甚至每两个男性中,就有一位是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在美国和英国,平均每十个男性中有四个遭受家庭暴力。在男性遭受家庭暴力的情况中,绝大多数的施暴者为女性。更糟糕的是,与女性相比,男性受害者中选择报警的人数更少。因此,社会忽视了这一问题的存在。

Little resources have been invested to address and understand the issues of domestic abuse and violence against men, in comparison to that of women. Therefore, support services which are similar to those for female domestic violence victims are almost non-existence or limited in many countries. Virtually nothing has been done to encourage men to report abuse and many men do not even attempt to report the situation because of feelings of shame. "Support services for male victims remain decades behind those for women." Mark Brooks, chairman of the men's domestic abuse charity, the Mankind Initiative, said.

与女性遭受家暴相比,社会对男性遭受家暴情况的关注度更低,投入解决问题的资源也更少。因此,针对男性遭受家暴的援助服务在许多国家都是非常有限甚至是不存在的,这些援助目前大多只针对女性受害者。几乎不存在任何鼓励男子举报家庭暴力的措施,许多人甚至因为羞耻感而不愿报警。人类倡议协会,男性家庭暴力慈善协会主席马克·布鲁克斯说:“针对男性家庭暴力受害者的援助服务相比女性落后几十年。”

Custody Law

监护权法

Many law experts view the custody law as biased against fathers and leaning more towards mothers. In many countries, mothers are more likely to receive primary residential custody than fathers in custody decisions. It is estimated that that mothers receive primary custody 68-88% of the time, fathers receive primary custody 8-14%, and equal residential custody is awarded in only 2-6% of the cases in the US. In Japan, family courts also normally grant sole custody to the mother. It is because many judges still consider that women play a larger role in raising the children and women are naturally more nurturing and better caregivers than men as a result of which mothers prevail in these custody cases. This perception is an discrimination against male.

许多法律专家认为监护权法对男性持有偏见,而更倾向女性一方。在许多国家,母亲比父亲更容易获得监护权。据估计,在美国,68-88%的母亲可以获得主要监护权,而父亲获得主要监护权的比例则只有8-14%,父亲获得住所监护权的比例更低,只有2-6%。在日本,家庭法院一般会把对孩子监护权判给母亲。这是因为许多法官认为母亲在抚养孩子中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且女性更擅长养育孩子。这种观点实际上是在监护权问题上对男性的歧视。

Education

教育

Education is another area where men are severely discriminated because the education system dramatically favors girls from the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to the university entrance exam. As the early stage education sets the same expectations for all students, ignoring the fact that boys' early progress tends to be slower and more difficult to sit still to learn. Boys' strengths, such as quickness, getting to the point, doing things efficiently are little recognized in the system. It can lead to boys becoming frustrated in studying. And the other public examinations like university entrance exam emphasize on essay-writing and memorizing which are also girls' strength. Therefore, for years now, girls have been taking the lion’s share of success in public examinations and out-performed boys in almost every subject.

Furthermore, teachers are also in more favorable grading of girl. The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 proves that teachers grade girls not as strictly as boys, when they get exactly the same results on tests. The report of “Gender Expectations and Stereotype Threats” was also demonstrated that teachers tend to expect girls to perform better than boys and that it is a self-fulfilling expectation. This expectation of better performance from girls results in more favorable grading of girls, a leading academic warned.

教育是男性遭受严重歧视的另一个领域,因从幼儿教育到大学联考,教育系统都大大有利于女孩。在教育的初始阶段,教育为所有学生设定了同等的期望值,忽略了男孩的发育更缓慢且更难适应久坐学习的事实。男孩的强项,如敏捷、直接、有效的行为方式在教育系统中并没有得到认可。这会导致男孩在学习中受挫。在其他的一些公共考试中,如大学入学考试,学校强调的是写作和记忆能力,这些也是女孩的强项。因此,许多年来,女孩一直在各类公共考试中独占鳌头。

另外,老师们也更喜欢给女孩好成绩。《人力资源期刊》证明老师在打分时对女生的要求并不像对男生那样严苛。《性别期望和刻板印象威胁》报告中也阐述了老师倾向于希望女生比男生表现的更好,这是一种自我实现的预期。这种预期导致老师会给女生更好的成绩。

This institutional discrimination against male causes the drop-out rate for male far greater than their counterparts. In the US, boys were responsible for 79 per cent of expulsions and 72 per cent of suspensions. In New Zealand, schools also expel more male students than female students. In 2011 expulsion rate was 4.3 times higher for males than for females. In the UK, males are 3 times more likely to be expelled from schools. Those male students who are expelled permanently are more likely to experience difficulties such as unemployment, living in poor accommodation and being in trouble with the police in their later life.

这种学术中的歧视使男性的辍学率远远高于女性。在美国,男生分别占被开除学生的79%和休学学生的72%。在新西兰,学校开除的男性学生人数多于女性学生。2011年,男性被开除学生是女性被开除学生人数的4.3倍。在英国,男性学生被开除的几率是女性学生的三倍。被开除的学生通常就业困难、生活贫困,且在今后的生活中容易参与犯罪活动。

Retirement Age Discrimination

退休年龄歧视

The retirement ages for men and women are unequal in many countries. It is a known fact that women retired earlier than men, but their average life expectance is also longer. For example, women retire at 55 and men have to retire at 60 in China but their life expectancy is 74 and 77 respectively, the corresponding figures for Vietnam are 55 and 60 & 73 and 77 and that of Austria are 58 and 64 & 60 and 65. Many men see it a form of discrimination.

男性和女性的退休年龄在许多国家都是不一样的。一般情况下,女性比男性更早退休,但她们的平均寿命更长。例如,在中国,女性退休年龄为55岁,男性退休年龄为60岁,但他们的平均寿命分别为74岁和77岁。在越南,男女的退休年龄分别为55岁和60岁,平均寿命分别为73岁和77岁。在澳大利亚,男女的退休年龄分别为58和64,平均寿命分别为60和65。对此许多男性认为这是一种歧视。

Health Care System

卫生保健系统

When it comes to health, men are more vulnerable than women. One of the key reasons why men is the weaker sex, particularly in term of health, is that more research funding is allocating to the women health research and education.

For example, the death rates for prostate and breast cancer are similar. Research funding between the two cancers is strikingly difference. In the US and the UK, prostate cancer research receives much less funding than breast cancer. In fiscal year 2009 of the US, breast cancer research received $872 million worth of federal funding, while prostate cancer received $390 million. In the UK, prostate cancer ranks 20th in the league table of cancers research funding. Breast cancer receives twice as much research funding as prostate cancer --- ?853 per breast cancer case diagnosed in comparison to ?417 for prostate cancer. Even in private foundations, the picture is the same. For example, at the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breast cancer receives about twice the number of grants as prostate cancer.

谈到健康,男人比女人更脆弱。男人是两性中的弱者,特别是在健康方面,原因是更多的科研经费被分配给了妇女健康研究和教育。

例如,前列腺癌和乳腺癌的死亡率相差无几,但研究两种癌症所投入的资金却有天壤之别。2009美国财年,在乳腺癌方面的研究得到了8.72亿美元的联邦资金,而前列腺癌研究的资金却只有3.9亿美元。在英国,前列腺癌位列疾病研究经费镑的第20位,平均每个病例有417镑的研究经费,而乳腺癌经费是其两倍,平均每个病例有约853镑的研究经费。即使在私有基金赞助下,情况也是如此。比如,美国癌症协会所吸纳的用于乳腺癌治疗的捐款是用于前列腺癌的两倍。

Many health leaflets published by health authorities and other groups are targeting women and focusing on issues like breast and cervical cancer. According to the some men’s rights groups in the UK, finding a medical leaflet targeting men only conditions is difficult in the clinics. Also, the "The Prostate Cancer Gap: A Crisis in Men's Health" reported that news coverage of prostate cancer were 2.6 times less than that of breast cancer between 1996 and 2006.

汉语词汇中的性别歧视 篇4

一、汉语性别歧视的界定

性别歧视的一般概念为:性别歧视是以男女性别为基础而产生的一种歧视现象, 它可以表现为男性对女性的歧视, 也可以表现为女性对男性的歧视;《朗曼英语词典》对“性别歧视”的解释是:“以性别歧视为基础的歧视”, 而《美国传统词典》给“性别歧视”下的定义是:“一类性别成员对另一类性别成员, 尤其是男性对女性的歧视。”因此, 语言界对性别歧视的归纳说到底, 是指语言对女性的歧视, 是由于男女在阶级地位、在社会生活中地位的不同造成的, 即性别歧视是由男女经济和社会地位的差异以及女性生理与心理特点导致的, 也是一种被歪曲了的社会态度, 是延续数千年的文化特征之一, 它是历史发展中女性的作用、地位和形象在人类思想观念中的反映。

二、汉语性别歧视产生的原因

1. 社会角色。

人类社会的发展从母系社会转向父系社会, 在生产力落后的封建社会, 由于男性生理上的优势而成为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主要承担者, 而女性因为生理条件的限制, 无法从事繁重的劳务, 便以家庭生活以中心, 从事家务劳动, 失去了经济上的独立。

2. 社会规范。

在汉语群体的意识中, 男女的社会角色已经定位, 而在广大社会生活中, 自出生之日起, 男女身份及发展就被框在一定的社会规范中。旧时生男孩被称为“弄璋之喜”, 生女孩被称为“弄瓦之喜”, “璋”是玉器, “瓦”是纺具, 代表了男孩的金贵和女孩的不值钱, 以后对他们的教育均围绕着男性的主导地位进行, 女性处于从属或附带身份。两性的性格特点大多是由于后天的教育不同而形成的, 男性自小被告知要勇敢、强壮、果断、高尚, 要有阳刚之气, 要成为男子汉大丈夫;女性则被告知要温顺、柔和、谦卑、服从, 要成为善解人意的小女人。

波伏娃说:“女人并不是生就的, 而宁可说是逐渐形成的。”

3. 社会心理。

语言反映社会, 同时对社会又有反作用, 它是社会的产物, 同时又反过来影响人们的思维习惯和价值判断。我国文化的主干就是儒家文化, 而儒家文化的鼻祖孔子就说过:“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三从四德”的观念使女性没有婚姻自由, 即使丈夫是个傻瓜, 也得从一而终;“不孝有三, 无后为大”的观念使男性可以妻妾成群, 可以随便休妻、随便续弦;“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使女性缺乏上进心, 容易逃避困难。封建的传统观念影响着人们的心理, 即便社会发展到了现代化的今天, 仍有其影响的遗留。

社会总是在不断发展进步, 性别歧视也以一种畸形的状态生存并发展于社会之中, 望通过本文, 使大众了解汉语词汇性别歧视的原因, 熟悉词汇性别歧视表现在哪些方面。现在我国大力倡导和谐社会, 而性别的和谐则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 希望我们能在熟知词汇性别歧视后能找出消除词汇性别歧视的方法, 维护女性权益和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 使社会向更加和谐健康的方向发展。

上一篇:高压设备下一篇:医院收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