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实施经验做法

2024-05-09

地方实施经验做法(精选三篇)

地方实施经验做法 篇1

1 基本情况

乌苏市在1984年开始大面积推广使用地膜覆盖技术, 由于使用时间长、地膜厚度达不到国标及残膜回收率不高, 造成目前残留污染日趋严重, 已对农业可持续生产带来了较大影响。根据调查, 一般残留地膜平均达到450 kg/hm2, 严重的达到750多kg/hm2。现全市耕地面积8万hm2 (120.1万亩) , 90%覆盖地膜。每年回收的残膜量一般为22.5~30 kg/hm2, 回收量低于使用量, 回收面积仅占地膜使用面积的60%。乌苏市农机局向新疆自治区申报了“废旧地膜回收利用技术推广”项目, 获自治区财政扶持资金380万, 实施期为2010年11月-2012年4月, 在哈图布呼镇、皇宫镇、八十四户乡和九间楼乡建立示范推广基地1.7万hm2 (25.45万亩) , 以点带面, 对周边乡镇起到辐射带动作用, 使全市残膜回收率达95%。目前, 该项目圆满结束, 达到预期目标。

2 主要经验和做法

(1) 领导重视、机构健全。为确保项目各项工作按期完成, 成立了由乌苏市农机局局长为组长的项目领导小组, 把任务分解到实施项目的乡镇农机推广站, 确保达到项目建设预期目标。

(2) 明确目标、责任到位。紧紧围绕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和生态农业的目标, 从地膜的使用、收回和再利用等环节入手, 建立以企业为龙头, 农户参与, 市场化推进, 财政补助, 市、乡政府监管的废旧地膜收回利用机制, 同时把治理地膜污染工作作为考核乡 (镇) 、村 (组) 干部工作的重要指标, 层层签订目标责任, 下达年回收任务, 促使各级领导加强对地膜污染的治理力度, 使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3) 开展“科技之冬”培训工作, 加大示范力度。农机推广站技术人员利用冬闲时间深入周边乡镇的村队, 根据项目区建设内容, 加大科技培训力度, 结合不同农机作业季节, 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农民和技术人员开展科技培训, 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 加快新机具、新技术和适用技术的示范推广。2012年上半年共计举办各类新技术、新机具培训班25期, 培训农机手6 341人次。

(4) 加大宣传力度, 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2012年3月27日在乌苏市哈图布呼镇利用集市大力宣传农机化新技术;4月12日, 农机局与科技局、农业局和卫生局利用集市之机到西湖镇开展“科技三下乡”活动;5月6日, 参加市科技局举办的“百会万人下基础”科普宣传活动, 广泛宣传机械回收残膜技术的重大意义。共计散发各类宣传单17 231份, 广大农民已认识到残膜对土地的严重污染问题。

(5) 建立示范基地, 与企业联合, 加强人员培训。按照新疆自治区项目合同要求, 利用1年时间在乌苏市哈图布呼镇、八十四户乡、皇宫镇和九间楼乡建设以机械化残膜回收再利用技术示项目区, 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其中, 完成项目示范区示范面积1.7万hm2 (25.45万亩) ;引进推广大型农田残膜回收机60台;推广0.008 mm厚标准地膜1.7万hm2 (25.45万亩) ;与1个废旧残膜回收加工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建立废旧残膜回收站4个;培训农场主、农场技术人员、土地承包户、当地农民和外来农民工1 000人。

(6) 依托企业、合作社, 引进配套机具。示范、引进各类棉秸秆还田及残膜回收联合作业机150台 (架) , 完成秸秆粉碎及残膜回收机械作业面积1.12万hm2 (16.8万亩) , 占示范区面积的66.7%。试验、推广耕层搂膜机及配置有搂膜齿的犁和整地机等机型1 060架, 耕层残膜回收机械作业面积1.68万hm2 (25.2万亩) , 耕层内残膜回收率25%~30%, 占示范区面积的99%。同时, 加大扶持残膜回收企业支持力度, 与乌苏市北方新科塑料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签订合作协议, 在每一个项目示范区设一个废旧地膜回收点, 方便农民交售地膜;建立农机专业合作社4个。

(7) 回收残膜处理方式。与乌苏市北方化工塑料有限责任公司签订残膜回收协议, 该公司有年生产能力3 000 t左右的废旧地膜回收造粒生产线一条, 主要产品是塑料水管、塑料颗粒和滴灌带, 残膜回收价格2.20~2.50元/kg。在项目实施中, 回收企业和农民均可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 使回收后的残膜不再是废物, 调动了农民和企业回收废膜的积极性。

(8) 严格项目资金管理及使用。在项目执行过程中, 严格按照新疆自治区财政厅、农机局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及残膜回收再利用实施方案进行使用, 项目补贴资金380万元用于对回收加工企业和农机合作社作业补贴及项目管理。

3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 近几年, 农资市场上销售的大部分地膜厚度虽然符合国家标准, 但地膜厚度的上下浮动差值太大, 厚度<0.007mm, 加之多年机械作业, 耕层内残留的地膜形成不规则小快, 造成残膜回收困难。建议:从新疆自治区层面上协调相关部门制定地膜生产的强制标准, 厚度不得低于0.008 mm。

(2) 由于地膜的回收成本高, 再加上运费, 残膜价格普遍在4元/kg左右, 造成回收企业残膜回收再加工利润低, 且又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 使企业缺乏积极性。建议:在政策和资金上加大对残膜回收的扶持力度, 充分调动残膜回收企业和农民的积极性。

(3) 残膜污染不断延伸、加剧, 残膜回收机械还在试验、改进、创新阶段。如:4JSM-1800型秸秆粉碎及残膜回联合作业机试验示范、作业中传动链条可靠性差, 影响机组正常作业, 回收率达不到90%。建议:加大对研发残膜回收机械科研机构的扶持, 不断改进残膜回收机械, 提高回收率。

实施换位思考的经验做法 篇2

问题背景:

在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当部门之间出现矛盾时,企业领导经常要求大家进行“换位思考”,以便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换位思考”真是那么有效吗?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换位思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还无法得到广泛推广。首先,应具有合作氛围的企业文化,如此才能便于沟通和合作,否则,即使企业高层反复要求,也只是偶一为之而不能持久。其次,对人员的素质要求比较高,它要求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要先付出,然后才有可能获得回报。由于企业内部存在着不同的部门和个人的利益冲突,从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获得双赢是很困难的。因此,只有在非常优秀的企业里,这种体现着“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观念的人本管理才能得到比较广泛的推广,而在大多数企业里只能是少数人在进行,还不能形成一种氛围。

如何才能把“换位思考”这种先进的管理思想落到实处呢?大连三洋制冷有限公司提出的“换位工作法”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存在的问题,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案例过程:

三洋制冷认为:“换位思考”需要站在对方的立场来考虑问题,但是受到企业内部的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影响,不可避免的受到各种干扰而难以持久地实施。而如果能通过某种变通的方式,使实施的人员必须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问题,则会取得一定的成效。这种方法就是“岗位轮换制”的变化形式“换位工作制”。企业内实施岗位轮换制,是企业有计划的让员工轮换担任若干种不同工作的方法,从而达到考察职工适应性和开发员工多种能力、进行在职培训,培养主管的目的。三洋制冷从创业伊始,就在生产一线的制造部内,对一线员工有针对性的进行岗位轮换,使一线员工达到“一人多岗,一专多能”的水平,逐步把员工从仅具单一能力培养成为复合型员工,可以承担多种工作。三洋制冷在实践过程中欣喜地发现,经过岗位轮换后,不仅员工的能力提高了,技能更全面了,而且能够相互理解对方的工作了,在配合上效率更高了,特别是上下工序间的岗位轮换效果更好,能够提出许多改进工作的办法,使原岗位的工作效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一些上下工序间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问题,不需要上级的干预和协调,也能得到较好的处理。那么,这种从“岗位轮换制”发展出来的“换位工作制”能否在管理岗位加以推广呢?

三洋制冷在借鉴“岗位轮换制”的先进经验的同时,发现“岗位轮换制”存在一个弱点,就是见效较慢,一些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无法用此方法加以解决。为此,三洋制冷把制造部行之有效的“换位工作制”进一步推广应用到管理岗位,在管理岗位上逐步实施“岗位轮换制”以获得长期成效的同时,“换位工作制”这种短平快的管理方法也卓有成效。营销企划部是公司对外开展业务的窗口之一,各分公司、事务所、代理商与用户所签订的合同、信息等均汇总到该部门,由该部门与公司内各部门沟通并最终确定。但是,在2000年到2001年期间,由于该部的相关人员对公司的产品和内部运作不熟悉,导致在技术设计和标准、生产运作等方面出现许多矛盾,反过来对市场销售也带来了不利影响。公司认识到这一点后,根据我们的建议,在2002年初,分别从生产管理部和技术部抽调一名员工,调入营销企划部去承担相关工作。由于他们对公司的产品和内部运作非常熟悉,因此既可以满足外部的要求,同时又加强了与公司内部各相关部门的沟通,比较迅速地解决了存在的问题,运营效率显著提高。在这两名员工调入之前,营销部门有较为明显的抵触情绪,而随着工作的开展和效果的显现,对他们的看法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当2004年公司进行组织机构调整而要把他们调到其他部门的岗位上时,营销部门坚决不同意,通过把原生产管理部的员工提升为部长助理等方式,来留住骨干员工,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到“换位工作制”确实具有一定成效。

案例启示:

“换位工作制”是三洋制冷鉴于“换位思考”难以广泛应用而在“岗位轮换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管理方法,是对“岗位轮换制”的一种补充,是在具有比较密切业务联系的部门和岗位之间的一种人员流动,在三洋制冷的管理实践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希望有志于提高中国企业管理水平的人们,共同进行完善和发展。

地方实施经验做法 篇3

一、宣传调研、摸清底数,营造齐抓共管的好氛围。2006年那一世小说网 http://4月,县委下发了《关于在全县村级全面实施“123”工程的意见》,要求各乡镇加强对开展“123”工程活动的宣传和引导,大力宣传活动开展的目的意义和成果,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为使“123”工程在全县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各乡镇及时把文件转发到村,同时,共发放宣传材料9000余份,利用标语条幅、广播电视等途径广泛宣传实施“123”工程的重要意义、方法步骤等。5月份,县委成立了7个调研小组,对全县19个乡镇和1个工业园区“123”典型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做到了“四个明”:一是党员干部和普通党员群众发展个体经济的数量明;二是个体经济的经营类型及发展规模明;三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及对财政贡献大小明;四是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效果明。

二、规范要求、明确条件,实现典型标准的制度化。《意见》详细规范了“123”典型的条件要求,凡是达到条件要求的,通过个人申请、乡镇考核、县委组织部审批的程序,授予其典型称号。一是发展经济实体类型。党员干部发展的经济实体,须达到职工人数3人以上,年营业额20万元以上,或资产总额15万元以上,普通党员发展的经济实体,须达到职工人数2人以上,年营业额15万元以上,或资产总额10万元以上,发展能手发展的经济实体,须达到职工人数5人以上,年营业额30万元以上,或资产总额20万元以上。二是发展种养殖加工业类型。党员干部年收入须达到10万元以上,普通党员年收入须达到7万元以上,发展能手年收入须达到20万元以上。根据制定的标准要求,全县首批确立了“123”典型共1127个。

三、加强指导、重点扶持,做到跟踪服务的全面化。为更好扶持“123”典型健康快速发展,县委专门制定下发了《关于对“123”典型重点扶持和提供服务的通知》。一是提供科学技术服务。对有发展潜力但缺乏高技能人才的“123”典型,采取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指导、集中讲课、座谈讨论和提问等方式,传授科学技术知识。朝阳镇曹飞投资500多万元,新建占地50余亩的良种猪养殖场,同时承包300多亩速生育林地,实行立体养殖,县农委和县畜牧局及时派专业技术人员到现场指导,传授养殖技术,并赠送实用养殖书籍。二是提供融资担保服务。对因资金困难,发展受到制约的“123”典型,采取与金融部门沟通协调,提供担保等形式,及时取得金融部门的支持。冯庙镇侯家中,投入2000多万,新建一个市级龙头企业---侯王面粉厂,因资金不能到位,生产受到影响,镇、村两级领导专门安排人员到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等单位,共帮助协调资金500多万元,现在日产面粉200吨,年产值1.5亿元。三是提供人才培训服务。对发展上规模,用工达30人以上专业技术人才的“123”典型,将根据实际情况联合电脑学校、机工学校等职业技术学校提供免费培训服务。下楼镇梁伟投资开办锦裳制衣公司,因专业缝纫工人技术一时达不到要求,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联合文静服装学校,共培训了200多名工人。四是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对部分偏远农村信息不畅通的“123”典型,采取上门宣传政策、市场行情指导、经济运行分析等方式,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冯庙镇针对后朱村养鸡户多但不上规模,销路不畅的问题,专门安排人员通过互联网和到外地实地考察,为养鸡销路问题提供信息,目前,全村300多个农户养鸡不愁销路,已脱贫致富。

四、严格考核、兑现奖惩,实现动态管理的规范化。为激励“123”典型持续健康发展,县委实行严格考核、奖惩分明、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模式,即在严格考核的基础上,对取得突出贡献的典型给予表彰奖励,对达不到《意见》所规定标准要求的取消典型资格,对符合标准要求的及时授予“123”典型称号。各乡镇每年底对“123”典型的收入状况、带头致富的影响力、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情况等进行全面考核,县委组织部在乡镇考核的基础上进行抽样考核。县委每年在“七一”期间,召开一次全县“123”先进典型表彰大会,表彰奖励20个表现突出贡献较大的先进典型,取消已不符合“123”典型标准要求的典型资格,同时,各乡镇也召开表彰大会,表彰奖励5个表现突出贡献较大的先进典型。截止目前,受到县委表彰的“123”先进典型40个,受到乡镇表彰的200个,取消不符合“123”典型标准要求的原典型163个。

上一篇:开放型经济全球化下一篇:震动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