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孩子的心灵窗口

2024-05-04

打开孩子的心灵窗口(精选五篇)

打开孩子的心灵窗口 篇1

关键词:快乐,教,学

现如今, 大批家长怀着各种心情让自己的孩子加入到音乐学习的殿堂中。钢琴——乐器之王也已飞入寻常百姓家, 家长们不惜花费重金购买钢琴, 进而想方设法找专业老师, 不辞辛劳地陪孩子奔波于上课途中, 诲人不倦的充当陪练角色。这一切都是家长的热切期望所在, 但如果孩子本身在学习过程逐渐失去了兴趣, 那所有的努力都将付之东去。音乐教学需要情感的投入, 因此, 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 而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 甚至比学识是否渊博更为重要, 因为教师与学生相互以心灵感受心灵, 以感情赢得感情。幼儿学钢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因为学钢琴既要用脑又要用手, 既要学艺术又要学技术。所以对幼儿来说, 首先要培养他们学钢琴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果孩子对什么感兴趣, 他就会学得很快;如果不感兴趣, 怎么教也收效甚微。那么, 如何培养幼儿学习钢琴的兴趣呢?

一、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孩子的兴趣

教师都有体会:教授一个概念时枯燥讲解往往徒劳无获, 但跟我们的生活相结合就会容易理解和接受。比如教节奏这个概念时, 我结合孩子熟悉的事物进行讲解, 象心跳、脉搏的跳动, 钟表的走动都是节奏的体现。还比如教授《布格缪勒钢琴进阶25首》之一的《鹡鸰》时, 我边做示范边讲故事:请听, 几只可爱的小鸟从窝里露出头来了, 四周围看看有没有危险?噢!很好, 伙伴们快出来玩吧!学生听着就笑了, “老师, 这音乐真有意思, 我都能想到小鸟的样子了。”为了开启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大门, 教学中应采取启发、诱导、激励的方法培养和加深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比如幼儿喜欢形象思维, 无论教识谱, 还是教演奏, 最好多用一些比喻方法。教师应针对孩子的特点, 设计好每节课要达到的目的, 一定要用生动的语言去启发他们, 使孩子对钢琴课感兴趣。在初学钢琴的幼儿中, 大多是不识字的小朋友, 为了让孩子能记住老师的要求或理解乐曲的内容, 教师可以用形象的比喻来说明教学要求。比如, 教初学的孩子学手型时, 可以把手比作美观的石拱桥。二指、三指、四指、五指各为一道“拱梁”, 都要自然弯曲, 呈“拱”型。大拇指是“一条船”, 要能从桥下开过来、开过去。如果掌关节塌下去, “船”就不能通过;如果小指倾斜了, “桥”就造歪了, “船”就开不过去。通过这个比喻, 学生就能做到关于手型的基本要求了。所以在教学中, 恰当的比喻不仅能生动地说明问题, 而且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并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弹奏标意性乐曲时, 教师在范奏前最好用形象的语言或用童话故事的形式, 将乐曲的内容、情境讲给孩子。总之, 教师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 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 与学生平等相处, 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并让美的音乐去触动他们的心弦。一位好的钢琴老师, 除了要有诸多方面的知识, 还要把握好幼儿教学的特殊性, 把引导孩子喜欢音乐、喜欢钢琴、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

二、利用各种环境树立孩子的信心

我经常准备有小印章和小红旗, 当然这些都很容易找到。在上课之初就告诉孩子, 你如果听课认真或完成作业好, 就可以用小印章盖到你的笔记本上, 如果连续十次得到表扬, 就可以领到一面小红旗, 爸爸妈妈就可以满足你一个小小的愿望。这一招对于小一点的孩子效果很好。还有, 我认为上课时教师的语调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当孩子出错时, 教师不应该责备, 应该耐心地讲解, 找出错误的原因并找到解决的方法。教师应该使孩子产生一种愿意和这个老师学习的愿望, 进而使孩子愿意学琴。当孩子学琴一段时间后, 我就定期召开小型汇报会, 让年龄相仿的琴龄相近的在一起交流展示。小孩子的好胜心都很强,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表现最棒的。我会给每个人颁发小纪念品, 还有一些单项的奖励。比如最快进步奖呀, 最佳表现奖呀等, 让每个孩子都享受上台的这一刻, 从而调动他们进一步学习的信心。尤其给年龄小的孩子上课, 一定要设法创造一种愉快的课堂气氛, 让他们在玩中学习, 在不知不觉中感受音乐的熏陶。比如, 教初级的孩子断奏, 有的孩子一教就会, 有的孩子弹的声音却很硬, 找不到手臂的自然重量, 这时可以先和他一起做大象甩鼻子的游戏, 站到地上弯腰90度, 手臂放松垂直, 手臂像大象的鼻子一样甩来甩去。然后再站直了甩手臂, 接着再教两只手臂画圈, 并告诉他这游戏叫荷兰大风车。不久, 孩子就完全明白了什么是手臂重量。这时再教他把手臂重量完全放松, 掉在大腿上, 掉在钢琴上, 这样学起来, 孩子会觉得又好玩又容易。又比如, 教孩子一只手弹歌唱的连奏, 另一只手却要弹富有弹性的跳音时, 可以先教他玩锤子和抹布的游戏。在这个游戏里锤子代表跳音, 用左手捶左腿, 抹布代表连音, 用右手摸右腿。随着动作的熟练动作加快、难度提高, 双手的动作能转换准确, 以后在弹琴中遇到这种情况就不成问题了。另外教师的演奏示范也很关键, 听了教师优美动听的示范, 孩子们会更想练琴。偶尔也可以让他们用钢琴模仿大象走路、模仿小鸟的叫声……总之, 教师要使每堂课都生动有趣、有说有笑、有弹有唱, 让孩子们高高兴兴地去上每节课。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激发学习主动性, 让他们看到自己能行的一面。通过以上方法, 幼儿会逐渐对学习钢琴产生浓厚兴趣, 并能自觉地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任务, 成绩会明显提高。随着成绩的提高就会产生较强的自信心, 会更加努力地学琴。

三、合理安排曲目把握孩子的进度

钢琴曲目可谓花样众多, 风格各异。孩子在学琴过程中都要练基本功, 象《哈农》《什密特》等, 车尔尼系列的也必不可少, 我每次布置作业时都讲究全面、技术艺术相结合。初学者练完基本练习就安排简单的四手联弹, 学生老师一起演奏, 体会多声部音乐的魅力。学到一定程度就布置一些耳熟能详的世界名

从设计本质谈环境艺术设计手绘教学

刘小洋1鄢然2

(衡阳师范学院湖南衡阳421008)

【摘要】在现今设计行业, 手绘能力的不足使得设计作品越来越缺乏原创性, 电脑的兴起使很多人沉迷于软件的研究, 而忽视了设计的本质, 本文阐述了手绘之对于设计的重要性, 并从设计的本质出发, 提出对环境艺术设计手绘教学的一些看法, 手绘教学应以表达创意思维为主要目标, 以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为最高宗旨。

【关键词】手绘;设计;设计思维

substract:At today’s design industry, the insufficiency of hand painting make designs lack of originality, the using of Computer make a lot of people indulge in software research, while ignoring the essence of design.this paper explains the importance of hand-sketching to design.Proposes some view of environment art design teaching from the essence of design, hand painting teaching should take expressing the creative thinking as a major objective,

近年来, 随着电脑技术在设计领域的运用, 电脑设计表现以其惊人的真实性、高效率、精确性以及易操作等优点使得越来越多行业人员为之折服, 也受到众多设计公司的推崇, 传统的手绘表达因其学习周期长等原因而愈发受到挤压。但手绘作为设计师的基本语言, 在表达创意及设计思考中仍是一项不可缺乏的技能, 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于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提到了议程上, 如何对待电脑设计和传统的“手绘设计”, 如何对待设计专业的设计表现教学, 在给出答案之前, 先来讨论下设计的本质内涵。

一、设计的概念及内涵

所谓设计, 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所形成的构思和意图, 运用形象的视觉语言表现为可视的内容, 最后完整地完成整个造型或形象的计划”。王受之先生指出:“设计, 是指一种计划、规划、设想、问题解决的方法, 通过视觉的方式表达出来的活动。”这里面就涵盖了两个核心本质内容, 第一, 设计是计划, 是对事物的预先构想, 是一种创新的思维活动。第二, 设计的成果最终还要以视觉的形式表达出来, 是一种图面表现活动, 也是一项艺术性的工作。做为一个设计师, 设计思维以及设计的艺术性才是最本质的东西。随着专业分工越来越细, 设计师甚至可以从表现表现绘图工作中解脱出来, 将表现图交由专门的绘图人员来做, 使得设计师能更专注于设计, 也就是把主要精力用在设计创意上。因此从培养设计人才的角度来看, 应该着重加强学生对设计方法及设计思维的训练, 而在这方面, 手绘发挥着到关重要的作用。

二、从设计本质看手绘的重要性

(一) 构思方案, 需要流畅的手绘来捕捉灵感

计划都是一种思维活动, 也是设计的起点, 手绘是记录设计

曲, 哪怕是简化版的, 只要好听, 学生弹的有兴趣就行。幼儿正处于生理与心理上的发育期, 各年龄段间及同年龄段每个幼儿之间都存在着很大的个性差异。一律用同一模式进行教学, 很难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每个幼儿的不同特点, 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由于每个幼儿在家庭环境、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及性格特征方面都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幼儿钢琴教师有必要了解每个幼儿的不同特点, 这样才能作到“对症下药”、因势利导。

四、爱心责任心帮助孩子成长

做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责任心是至关重要的。对每一位孩子都要有长远的规划, 制定短期的、长期的目标。甚至孩子的练琴时间安排也应给予指导, 对孩子的练习方法提出合理化建议。要反复叮嘱慢练、重点练习的必要性。每次布置作业过程中都对该曲目的重点难点加以分析、演示, 做到“防患于未然”。而要做一名优秀的教师, 拥有一颗爱心就是最为宝贵的。热爱自己的专业, 热爱每一位学生, 用心体会教学相长的过程。音乐教学需要情感的投入, 需要爱心的注入, 为学生营造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师灵感的首要工具, 那些瞬间迸发出来的灵感会稍纵即逝, 必须要用图面的形式记录下来, 再进行分析、优化。绝大多数训练有素的设计师, 不论拥有什么样的美学倾向或艺术追求, 在构思方案和解决设计问题时, 采用手绘图的方式仍然是设计研究的主要手段。

(二) 手绘不仅是记录手段, 还是一种设计思考途径

设计过程中, 很多时候思维是一种突发式, 瞬间性的, 设计师将大量的设计素材和日常经验积累在自己的大脑中, 在构思方案的过程中, 这些积累经由大脑的精挑细选形成灵感迸发出来, 再通过手上的笔反映在纸面上, 这种草图, 廖廖几笔却蕴含着无尽的思想, 如果没有流畅的手绘来辅助, 这种灵感就不可能物化为设计作品。

一个最原始的方案要经过不断的优化形成最后的作品, 整个过程会绘制大量的草图, 往往优化的方案都是在前一方案的基础上扩展而来, 这种用速写或草图等图形方式帮助思考的模式即称“图解思考”, 它是一个将人的认知和创造性逐渐深入的过程。设计师不知疲倦地将想法变成草图, 通过眼睛观察和大脑思考, 辨别和判断, 从图中得到新的启示, 给原来的图形一个反馈一—肯定某些部分, 否定某些部分, 对原有图形进行新的改进, 一遍遍地重复, 进而产生最终的作品。

(三) 手绘有助于培养观察能力, 增强设计师的表达能力

作家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 音乐家用乐符表达乐章, 而做为设计师, 图形则是表达设计意图的基本手段, 而手绘则是最基本的表达语言。平时设计师通过速写记录设计素材, 同时这种记录过程也是一个分析观察的过程, 一方面为自己的设计筑造资源库, 一方面又提高了观察能力, 还使自己的手头表达能力不断加强, 这为利用手绘草图来帮助自己完成构想创造了前提条件。

境, 甚至比学识是否渊博更为重要, 童心就像一张白纸, 有待于我们去描绘, 童心又像羽翼未丰的小鸟, 有待我们去哺育。教师与学生相互以心灵感受心灵, 以感情赢得感情。

日本的音乐教育家铃木镇一说过:“学过音乐的孩子, 是最聪慧、最敏感、最善解人意的孩子, 比起哪些没有接受过音乐教育的孩子来, 这样的孩子, 更有可能获得幸福美满的人生。”让我们每一位教师不要把教琴当成是压力和任务, 而是开启孩子心智大门的金钥匙。让每一个孩子享受学习, 快乐练琴, 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郝文斌、谢嘉辛《音乐教育与教学法》高等音乐教育出版社

[2]夏野《中国音乐史》上海音乐学院

打开心灵的窗口,插上梦想的翅膀- 篇2

——德化八中邀请高级心理教师为高三学子开设心理辅导讲座

为缓解学生压力,及时调整学习状态,更加科学做好高三的复习迎考,如何在学习方法、心理状态、考试技巧、时间安排等方面合理、科学、有序安排。2012年2月26日下午,我校邀请高级心理咨询师黄发森为高三全体师生做考前心理辅导讲座。讲座由李克胜副书记主持。

黄发森是泉州一中心理咨询中心主任,中学心理高级教师,福建省中学心理骨干教师,现为福建省青少年研究会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泉州市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兼副主任,福建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A证教师培训教师,鲤城区政协委员,为《福建省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作者之一,承担国家、省、市级多项课题研究,先后有数篇教学教研论文在CN、省市级杂志发表,长期在多家媒体开辟栏目进行学生心理健康、考前心理辅导。

黄老师主要针对高考复习三个阶段中如何处理时间与效率、克服高原现象、释放心理压力等问题,深入地分析和阐述。讲座中,黄老师运用生动形象的图片、互动的心理游戏、典型的事例,教给同学们考前心理调适的一些技巧,如转变学习观念、做情绪的主人、培养阳光心态、应考心理技巧和放松紧张情绪的方法等。黄老师以诙谐幽默的语言,深厚知识素养、鲜活的生活实例,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地讲解和阐释赢得了学生阵阵热烈的掌声。

打开孩子的心灵窗口 篇3

关键词:少儿美术编辑;文化素养;童心;良师益友

美术功底和文化素养是一对孪生兄弟,二者有着紧密的联系。美术编辑是作品的第一读者和“经纪人”,在对书稿处理的过程中,要对其进行深度加工,不仅仅是外在的表现形式,而且要通过配图、整体构思、装帧设计,为读者提供一个视觉与思维相结合的空间。现今很多书籍装帧看似色彩斑斓,却给人以喧哗浮躁、意境平庸的感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不是美术编辑自身的专业素质不过硬,而是由于缺乏对读者心理的揣度、文化底蕴以及历史知识的掌握,使得他们在解读文字信息,并将文字信息转化为设计的能力时影响了最终的视觉呈现。特别是少儿读物更是如此,这就对少儿美术编辑自身的文化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童书作为文化精粹和社会文明成果之一的传播媒介,使得美术编辑的人文修养在一些启发、教育孩子的书籍中显得尤为关键。因此,少儿美术编辑必须不断地积累和掌握多方面的文化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才能达到设计内容和艺术技巧的和谐统一,为孩子呈现最合适、最营养的精神食粮。

—、图文并茂的少儿读物是孩子们的第一选择

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接触大量的书籍。儿童阅读的过程也是一个艺术欣赏的过程,欣赏的载体体现在装帧设计等外在形式,其表现力的丰富程度直接影响了儿童阅读的过程。一本高品质的少儿读物,能带给儿童美感和美的享受,这种美感不仅仅表现在具有原创力的阅读内容上,也体现在图书的装帧设计上,因为外在的形式更能带来直接的视觉冲击效果。由于儿童的生理、心理发育还不够成熟,这就要求作为一名少儿美术编辑,要认真分析儿童的行为和心理特点,从图书形态、色彩、材质、内容等方面对图书进行童性化的装帧设计,使之有助于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更好地促进其早期智力的开发与智慧的成长,这些都是美术编辑在实际操作中应该思考的。

当然,少儿读物除了供儿童的主观选择之外,还应考虑到家长的因素。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今天,选择什么样的少儿读物,家长往往起到决定性的因素。因此,童书不仅要有美的外观,同时也要有美的内涵,如今大量的书刊读物放在书架上,可看不可品。哪怕封面很有特色,仔细品味却无实质内容,造成无人问津的状况。这并不是美术编辑的专业知识有什么问题,而是他们的设计缺少文化底蕴,得不到家长的认可。因此少儿美术编辑从封面装帧到整体设计,从插图到内容排版,处处需要良苦构思,需要用心去营造一个吸引幼儿(也包括家长)的奇妙的、健康的童书世界。

二、精美厚重的儿童作品是孩子们的良师益友

美术编辑不仅仅要会美术、会排版,还应该懂文字、懂内容,要学会在读懂文字、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美术设计与排版,要使文字与排版达到完美融合。一部出色的作品设计不仅要有艺术性,更要做到与文章内容相得益彰,为读者提供深层次的联想。这就要求美术编辑不但要了解中外人文历史知识,了解民族特色和历史背景,对插图的选择也要有鲜明的定位。同时也要求美术编辑对作品内容要有充分了解,避免图文不符。儿童时期是人生的最佳可塑时期,精美厚重的儿童作品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他们从作品中不仅受到视觉和文学素养的熏陶,更是从中学会怎样做人、求知、择友,以及怎样面对挫折、怎样养成良好性格等。我们经常讲好的作品是孩子们的良师益友,作为未来的建设者和国家的接班人,少儿读物不仅要有精美的造型,更应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肩负着把孩子培养成爱国、爱民,有知识、有素养的新一代的责任。作品中的爱与恶、憎与恨、美与丑会给孩子的一生打上深深的烙印。

如何让少儿读物成为孩子们的良师益友呢?首先少儿读物要可亲。要用孩子容易接受的方式讲故事、讲道理、讲科学、讲知识,及时把握儿童的需求,要创新少儿读物的内容和形式,让童书有童心、有童趣、讲童言,为孩子喜闻乐见。其次少儿读物要可学。要能学以致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要精心选材,实例和理论相结合,用丰富多彩的实例让孩子感觉好学、可学、乐学,满足孩子的不同需求。要与时俱进,不断创作出既引领时代美感,又生动活泼独具创意的优秀作品,让少儿读物成为孩子们的良师益友。

三、积极向上的文化内涵是孩子的精神粮食

少儿读物不仅要有精美的外形,而且还必须具有健康的内涵,儿童时期不光是长身体的时期,更是长知识的时期。因此优秀的少儿美术编辑要充分考虑儿童受教育、长知识的因素,要让作品打开孩子心灵的窗口,唤起他们的求知欲,让世界千百年沉淀下来的光辉灿烂的文化得以传承。五彩缤纷的文学形式和科学成果,都是孩子们求知的内容。一个人的阅读习惯是从小养成的,从小养成学习习惯,长大了自然会和书籍交上朋友。现在的孩子可读的书特别多,古今中外的书籍都可以找到。同时学校、家长对儿童阅读也特别重视,但也常聽到一些老师和家长的抱怨,书虽然多,但真正优秀的值得孩子阅读的书却不多。正因为如此,少儿美术编辑一定要亲近儿童,始终站在儿童立场上来思考,努力体现儿童意识、儿童视角、儿童心理、儿童话语。所谓顺应儿童天性就是要顺应儿童的发展特点、成长习惯,努力创作出更多的可亲可感的积极向上的少儿文学作品。

孔子曰:“少成若成天性,习惯如自然。”意思是说:小时候养成的良好习惯对一个人一生的成长都是非常有帮助的,随着时间岁月的流逝,孩子模仿能力及其他各项能力都在不断发育成长,外界环境对其影响是很大的。因此,幼儿所处的环境和所受的教育,是决定人生品格和生活习惯的关键。在幼儿园学习阶段,就要在日常的学习中教会和传播中华民族优良作风和传统礼仪,把素质教育和德育教育的理念深深植入孩子幼小的心灵中,这会对孩子一生的成长都有极大帮助。因此,少儿美术编辑在设计有关道德品质培养、意志炼锻的少儿读物中应掌握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和规律,在普通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础上,还要通晓美术教育学和艺术心理学,以利于少儿读物以最美、最生动活泼的形式呈现在孩子面前。

四、全能型的少儿美术编辑

是新时期赋予我们的重要职责

少儿美术编辑集专业性、综合性和操作性于一身,在日常工作中,要学会综合运用各种学科知识,比如,绘画、美文、摄影、书法、设计软件、印刷知识来传达视觉化的图像、图形、图文等文化元素,并根据文章类别和载体的不同,表现出丰富的版面模式,使设计更加新颖和多样化。因此,要想成为一名专业的少儿美术编辑,不仅仅要学会排版,还应该具备较强的文字写作能力和对书稿的加工能力,以及对少儿图书市场的准确判断和与读者的畅通交流。

一部童书作品从作者的文稿到变成一本书,其中有美术编辑的创意和构思,有整体的装帧设计、有对纸质的选择和字体的排列,甚至插图,这一切后期的创作让童书变得有温度和质感,这就是纸质书所具有的独特的优点,是电子出版物所无法比拟的。

除此之外,少儿读物还必须处处为孩子着想,以孩子为中心,以孩子的需求为出书的出发点,要理解孩子的需求,理解孩子的感受,理解孩子的体验并以此去改进设计风格。儿童对明亮艳丽的颜色非常敏感,我们可以在其真实的基础上采取更加夸张的手法,幻化地组合出许多其他色调,这样能很好地抓住满足儿童好奇的心理。儿童的思维简单、直接,我们可以根据作品的内容,在书中将人物、动物、植物、房子等设计成立体式的造型,翻开书页,动物植物就能直立在眼前,这样就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探究心、从而吸引儿童阅读的兴趣,使其直接理解文章中的知识,当然还有设计成手工材料、拼图、安装芯片等手法,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

少儿美术编辑是一个“杂家”,要学会将各领域的知识运用得如鱼得水、融会贯通。要从工业美术、摄影艺术、建筑艺术、装潢艺术、戏剧艺术、电影等方面得到知识并获取创作灵感。从这些艺术形式中感受异曲同工之妙,得到触类旁通的启示,同时在设计中,还会受到哲学、心理学、美学、民族经济学和宗教等方面的影响。少儿美术编辑了解这些方面的知识,可以更好地进行市场定位分析和读者定位分析,从而使自己的作品更好地吸引读者,得到读者认可,所以全能型的少儿美术编辑是新时期赋予我们的重要职责。

总之,在眼花缭乱的童书市场中,一本精美的、有价值的童书的诞生需要美学的影响力,信息的凸显依赖于独特的内容和形式的设计,而设计自然离不开设计者美术功底和文化素养的结合。在新的环境下,童书创作面临再创新、出精品、数字化的问题。美术编辑的创作过程不仅仅是对文字作品内容的解读和诠释,更是运用美术设计手段对文字作品的二度艺术创作,是对文字作品精髓的理解和外延,匠心独运,艺术与设计共生,视觉与文学底蕴齐飞,方能引領孩子走进艺术和人文的世界。

参考文献:

[1]陈泽新.对目前少儿读物美术设计的一点思考[J].书刊设计,2007,(06):25.

[2]林惠香.论在儿童教育中增加儒学内容的必要性[J].师道教研,2011,(09):67.

[3]李广华.浅谈少儿美术编辑的文化修养[J].金田,2015,(06):496.

作者简介:

打开表达的“窗口” 篇4

从低年级起, 我们就要着手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尤其是表达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切实转换课程理念, 为顺利实施新课程奠定良好基础。那么, 如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呢?如何为学生打开表达的窗口呢?

一、挖掘教材内涵, 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当今课改浪潮下, 再也不能为教而教了, 而要将教材教活, 充分挖掘教材内涵, 激起学生的积极情绪和浓厚兴趣, 让学生在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下学习。

如教学《春天来了》时,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和见证。春天到了, 让学生自己到校园里、大自然中去找一找, 进行实地观察, 让学生充分地接触大自然, 自己去寻找、去发现春天的美丽。通过观察, 掌握春天景色的特征, 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及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 真实地进入角色, 交际也是有话可说了。

这样, 既符合低年级学生的直觉行动思维和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 又会使他们对可见、可闻、可触摸、可操作的自然物和科学现象, 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 从而拉近课本与学生生活的距离。

二、寻找多种表达途径

口语交际课关键在“说”字上, 可单调地说话会很乏味, 《语文新课程课标》中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因此, 在教学中, 可利用角色表演、联系生活、多媒体再现等方式, 让学生动起来, 丰富学生的口语交际知识, 掌握交际的方法技巧, 既提高了听说交往的能力, 又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如《找春天》, 老师让学生在大自然中观察时, 要指导学生观察的角度、顺序及方法, 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活动, 不仅要让学生看仔细, 同时要让学生听一听、闻一闻、摸一摸、动一动、尝一尝……学生就会成为主动积极的观察者。例如, 闻闻野外的花香, 听听小鸟及其他动物的叫声, 摸摸变绿的小草……学生自然会把自己的切身体会与同伴相互交流。各种感官参与, 学生能表达得有声有色。

“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对于那些内容有趣、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的儿童文学作品, 低年级学生往往表现出极大兴趣。如《小苹果树请医生》《小猫钓鱼》等很有童趣。教师一方面创设与交际训练有关的语境;另一方面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 使他们都能积极参与。让学生充当故事中的主人公, 创设故事情境, 诱发他们的表现力。在学生具备了交际意识的基础上, 教师给学生一定的空间, 让学生一次次扮演图画中的角色, 通过有层次地演练, 并采用师生评价夸奖的方式, 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成功, 在评价中初步学会人际交往的常识。

三、激发学生表达的自信心, 学会正确评价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 多数胆子小, 生活经验少, 声音轻, 怕说错话, 所以在教学中应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训练时应注意营造民主、平等的氛围, 给学生提供一种自由学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情境。鼓励学生大胆与人交际, 让学生表达属于自己的意见和感受。并采用多种组织形式, 扩大口语交际的“面”与“量”, 引导学生开展初步的评价活动, 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最终获得成功的快乐, 增强表达的自信心。

总之, 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 好口才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 而在教学生学”。在教学中, 我们应教给学生点石成金的指头, 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要力求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体现交际课的特点, 培养学生的交际兴趣。使学生在交际实践中提高交际能力, 思维得到拓展, 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提升, 使开放式的口语交际训练真正落在实处。

爱,打开了孩子心灵之锁 篇5

那是6年前的春天,我刚上完课,接到一个电话:“老师,我是韩×,今天我们休息,一会我去学校找您玩。”这孩子在半年前已经考入外国语学校,回来玩玩不感到奇怪。

半个小时之后,孩子骑自行车来了。问候过,孩子从车筐里拿出一袋苦菜,羞涩地说:“老师,您爱吃苦菜吗?我看我妈妈吃得很香,昨天放学回来我给您挖了一点。”我有些激动地接过苦菜,打开塑料袋,是一袋洗的水灵灵的,绿中泛着紫色的嫩嫩的小苦菜。我问她:“韩×,昨天傍晚很冷,你挖这么多苦菜,還摘洗的这么干净,费了很多时间吧?”“嗯,我和我妈妈一块挖的,晚上,我妈还有我姐姐,我们一起摘了半个多小时。”简单的一句话,我的眼睛湿润了。旁边的老师都羡慕地说:“张老师,你可收到了最贵重的礼物啊!这苦菜,该有多甜啊!”

是啊,捧着这包含甜味的苦菜,看着眼前这个有些腼腆、却又那样讨人喜欢的小姑娘,心里真是感慨良多。

3年前,我接管新的班级时就发现,个头不矮的韩×总爱趴在桌上,课堂上从不发言,课下一个人默默地坐在位子上,不与同学交往,也很少有学生与她玩耍。当我主动与她说话时,她却红着脸半天说不出一句话。看到这种情况,我与原来的老师交流,了解到这个孩子的情况:韩×性格内向,还有些孤僻,又因为学习差,所以自卑心理很严重。了解了这些,我明白“个性的发展,在孤独和隔绝中是不可能的,只有在儿童集体的内容丰富而形式多样的生活中才有可能。”我利用休息时间,走访了孩子的家长。从家长处了解到,因为父母忙于生意,所以孩子从小由奶奶带着,孩子有什么心里话也不愿和他们说。家长有时也觉得和孩子无法沟通,看着她一天天长大,似乎越来越疏远他们,虽有些着急,也很无奈。我和家长一起分析原因,晓以利害:孩子因为性格内向,平时少与人交流,加上学习上的落后,因此孤独,并且自卑。让家长知道自卑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一种人格上的缺陷。“一个人童年时期的经历虽然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逐渐淡忘,甚至在意识层中消失,但却会顽固地潜藏于潜意识中,对人的一生产生恒久的影响力。”心理健康对孩子的一生发展至关重要。与家长达成共识之后,孩子的父母表示:今后宁肯少挣点钱,也要多陪陪孩子,平时多关心她,多与她交谈,多鼓励她,认真聆听孩子的表达。一个学期下来,孩子家长高兴地告诉我:孩子在父母面前渐渐地敢于表现自己了,与父母也有话可说了。

首先,作为老师,我从生活上关心韩×,感情上亲近她,学习上指导她,让她感受到老师的爱,消除心中的疑惑、对抗情绪。课间,我常坐下来与孩子随便聊天,看到她剪了发,辫子扎的好看,我都会很诚心地夸她一句;课堂上,她坐的端正,我也会当众表扬;有时我会有意让她帮我拿拿书,发发作业。生活上也注意关心。记得有一天下着大雨,她妈妈早上便打来电话说:“张老师,韩×今天早上不舒服,没吃早饭,麻烦您待会儿上课看看她好些了没。她拿着一包奶,您提醒她喝了吧。”放下电话,我立刻走进教室,来到她的面前,俯身问她:“韩×,还难受吗?”她轻轻摇了摇头。因为其他老师来上课,我回到办公室。想到孩子空着肚子,我拿着伞,冒雨到校门外的小卖部买了两个面包。下课后,我把琳格叫到办公室,怕她知道是老师买的东西她不吃,便对她说:“韩×,你妈妈给你买了面包,来,吃了吧。”看着孩子吃完,一旁的孙老师对韩×说:“韩×,知道面包是谁买的吗?这是张老师下着雨去给你买的。”此时,我看到了孩子眼中闪烁着的晶莹泪光。后来家长在一次通话中说:“张老师,韩×那天回来对我说,‘妈妈,我觉得俺老师就像妈妈一样亲。’”这句话,让我心里温暖了太久。我欣慰的是,孩子接受了我,心也走近了我。

其次,注意观察,捕捉她的闪光点,发挥其长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同时也有自己的短处和劣势。如果用其所短,而舍其所长,就连天才也会丧失信心,自暴自弃;相反,一个人若能扬长避短,强化自己的长处,就是有残疾的人也能充满信心,享受成功的快乐。因此,消除孩子的自卑心理,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和优势,并为他们提供发挥长处的机会和条件,这也是帮助孩子克服自卑心理的关键。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之后,我发现韩×在画画的时候,可谓是聚精会神,神采奕奕。鉴于此,我在班里发起了一个班级书画比赛,特意给韩×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评委成员由班队委员组成,秉持着公开、公正的原则进行评判。韩×以96分的成绩荣居榜首,这让全班同学对她刮目相看,韩×自己也是兴奋不已。打铁需趁热,接着我召开了一次《找优点》主题班会。在发现别人优点的这个环节,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韩×画画最厉害了!”韩×的脸上露出了少有的笑容,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我充分发挥其优势,每次办黑板报,都会让她出谋划策,组织办板报。

上一篇:课堂质量下一篇:道德理想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