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心灵的窗户让七彩的阳光进来

2022-10-27

农村小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着无话可说或废话连篇的现象, 主要原因是学生不善于观察。实际上, 在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里, 秀丽的群山、涓涓的溪流、丰收的田野、辛勤的农民和可爱的小动物等等, 都是丰富的写作源泉。所以我们要善于引导, 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 让他们从小学会观察激发观察兴趣。

一、明确观察要领

(一) 观察要抓事物的特征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任何一种事物都具有不同于其它事物的特殊性。大千世界品类繁多, 虽各有所属, 却不尽相同。观察就是要抓住这些不同。比如同样是雨, 春雨、秋雨、夏雨形态各异, 大雨、小雨、雷雨情状不同。同样是人, 男女老幼各有特色, 三教九流互不雷同。因而, 观察时就必须把握观察对象内、外、动、静、远、近、高、低等各种情态, 从而写出具体、形象的事物。

(二) 观察要有独到的发现

如果观察只停留在回忆、验证前人的看法上那是没有多大意义的。观察最可贵的是发人之所未发, 见人之所未见, 从人们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事物中发掘出新鲜的东西来。因而, 独到的发现是观察的最大任务。“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 苏轼登庐山则“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他们都有独到的发现, 故而能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能够流传千秋。因而, 应指导学生、鼓励学生去发现。

(三) 观察与思考共存

瓦托斯基说:“观察并不是漫不经心的扫描, 而是一种受观念支配的寻找证据的活动。”没有思考的观察是盲目的、缺少灵魂的。观察有了明确的目标, 才能产生兴趣, 并能积极主动地进行观察。郑板桥为了画竹, 在庭院里栽种了各种竹子, 整天观察不已, 才使他的竹子画形神兼备。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有所获, 而不致使观察所得如同“过眼烟云”。

二、激发观察兴趣

(一) 拥有良好心理品质

教育学生拥有一颗热爱自然, 热爱生活的心。所谓“一花一世界, 一叶一乾坤”, 只要用充满激情的眼光去观察, 就必然会“观”而有所“得”。正如日本松下之助所说的那样:“我们如果能虚心地接受并观察呈现在眼前的所有事物, 必定可以掌握时机, 获得灵感。”

(二) 观察形式多样化

要能注意在多样的形式下保持观察的兴趣, 获得观察的灵感。可以利用外出旅游的机会观察山水自然;可以利用社会调查的时机, 观察人生世态百象;甚至在街头观察别人下棋, 都可以看出下棋人的种种性格特征。

(三) 善于创设情境

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奇异的自然现象和参与沸腾的生活的同时, 还必须有意识地创设情境, 渲染气氛, 为学生创造“有话可说, 有话要说”的语言环境, 在玩中观察, 在活动中观察, 帮助学生捕捉写作时机, 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

(四) 发挥多媒体优势

不同媒体的适当组合, 可以增强其表现力, 从而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 在作文课上, 我把一只活泼可爱的小花猫放在了讲台上。这时, 学生惊喜万分, 观察的兴趣十分浓烈。然而, 活泼可爱的小猫不可能老老实实地蹲着。为了保持学生的观察兴趣, 让学生学会观察小动物, 我又以课件为媒体, 以活动的画面, 鲜艳的色彩, 来展现小花猫的外形和生活习惯。

三、提高观察能力

(一) 结合课文提高观察能力

很多课文都写到山水草木日月风雨等自然景观。这些都是学生常见的, 但由于平时观察不细, 故而难以写好。所以, 很有必要借教材这个范例, 启发学生观察。学了《春》, 可让写《秋》《夏》。实践证明, 有激情、有实践、有样板, 就能写出佳作。

(二) 借助图画提高观察能力

平时习作中常常出现看画作文。这也是对观察力的一种考查。让学生通过对画面的观察, 用准确的语言描绘出来, 是很好的方式。

(三) 利用静物提高观察能力

一件器物, 一件工艺品, 一个文具, 都可以做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教材, 把它放在讲台集体观察或者教师拿着在教室巡回让学生浏览。然后, 展开比赛, 看谁写得又快又准又全。这样能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观察的欲望。

(四) 通过人物提高观察能力

教师、同学、父母等都是学生熟悉的人, 因而也是训练的材料和内容。比如, 让学生写出班上的一个同学, 但不说姓名, 文章在班上读后让大家猜是谁, 进而评价得失并修改完善。这种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表现的激情。

(五) 通过场面提高观察能力

运动会、班会、讨论会、升旗仪式、打饭情景等都可以激发起学生观察的兴趣。笔者曾以“校运会上”为总题, 让学生写作, 一个学生写了以《抢拍的两个镜头》为题的文章, 其中写了两个人:一女生跑步时掉了一只鞋, 便索性甩掉另一只, 赤脚在满是石子的跑道上向前冲:一男生在长跑中因体力不支而跌倒了, 但他又顽强地爬起来, 艰难地坚持到终点。作者将两个镜头都叫作“拼搏”!由此可见, 引导得法, 自有佳作。

(六) 结合生活提高观察能力

一个市场、一家商店、一座新的建筑、一个十字路口都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教材;春游、秋游、郊游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好机会。老师应该好好把握这样的有利时机, 创造条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四、授以观察方法

(一) 有序观察

观察是一种特殊的知觉, 只有循着一定的顺序和方法才不致挂一漏万。一般可以先整体后局部。从空间特性来说, 可以像电视扫描式从上至下, 从前到后, 从外到内。注意形态、数量、质地、色彩的变化, 从而使学生把握对象的外形和实质, 这样学生写作有内容而有条理。

(二) 细致观察

观察时不能只着眼于大概轮廓而忽略了细小的地方。比如笑, 有哈哈大笑、微笑、欢笑、冷笑、讥笑、苦笑等等。观察自然景物也一样。比如下雨, 在一般人的眼里, 不过有大雨、中雨、小雨之分。

(三) 对比观察

观察事物既要了解此事物与彼事物的联系性, 即共性;也要了解此事物与彼事物得以区别的特殊性, 即个性。这就要有比较能力, 要能发现共性和个性的差异性, 从而准确地把握住事物的特征。比如观察黄山松, 我们会发现黄山松和一般的松树不同, 它是长在绝壁之上的, 因而它的枝体只能向一边伸展, 从而呈现出“半边树”的外形特征。

(四) 反复观察

有时靠一次观察, 即使非常专注, 也未必能够达到对事物本质特征的认识和了解。有些事物发展过程长而复杂, 就必须多次观察, 甚至长期观察。如月亮, 春月、秋月、夏月、冬月是不一样的;圆月、亏月、上弦月、下弦月也是不同的。如果仅凭一次观察就进行描写, 往往会出现错误。

五、养成观察习惯

在某种意义上, 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比拥有知识本身更重要。有了观察的习惯, 就会随时随地关注周围的一切, 随时做个“有心人”, 而不致“视而不见, 听而不闻”。写观察日记就是培养观察习惯的一种好方法。从低年级开始, 随着年级的增高, 由每天的一两句话到写一段话, 再到写篇。

写“观察笔记”应该做到: (1) 随时写。就是一有观察所得, 就立即写下来, 既是对观察结果的记录、巩固, 又能很好地积累写作素材, 以备以后作文时选用。 (2) 坚持写。就是要坚持不懈地定只有这样, 才能做到“厚积而薄发”, 不能只凭一时兴趣, “三天打鱼, 两天晒网”。 (3) 讲技巧。观察笔记即使不是正规作文, 也存在观点筛选、材料组织、语言表达等方面的问题。一般而言, 纯感想、纯议论、纯主观的东西, 像个人回忆、内心独白等, 就不宜列入“观察笔记”的写作范围之内。

总之, 生活是文艺创作的源泉, 也是学生写作的源泉。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 参与生活, 体验生活, 从生活发现, 去感悟。让我们和学生一道, 用眼观察, 用心思考, 让生活七彩的阳光洒进美丽的心灵之窗!

摘要:农村小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着无话可说或废话连篇的现象, 主要原因是学生不善于观察。而在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里, 到处都是丰富的写作素材, 如何引导学生从小学会观察, 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呢?本文从明确观察要领、提高观察能力、授以观察方法、养成观察习惯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观察生活, 参与生活, 体验生活, 从生活发现, 去感悟, 用眼观察, 用心思考, 让生活七彩的阳光洒进美丽的心灵之窗!

关键词:观察,兴趣,能力,方法,习惯

上一篇:园林景观工程中的植物配置设计研究下一篇:浅谈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的成因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