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情境

2024-05-09

小学语文教学情境(精选十篇)

小学语文教学情境 篇1

一、把握创设情境的关键:符合学生认知特点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小学生从笼统、不精确地感知事物的整体渐渐发展到能够精确地感知事物的各部分, 并能发现事物的主要特征及事物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但这一过程每一个学生所表现的阶段并不一样。同时, 小学生的注意力不太稳定、不持久, 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为此, 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英语教学是英语情境教学的关键, 情境的类型可以是故事型、情感型、比赛型等。

例如, 在《牛津小学英语4B》Unit8《OpenDay》一课中, 巩固本课的重点句型“Therebe…”时, 教师通常给学生创设一个活动场景, 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 给每个组的学生一些物品图片, 请学生用“There be…”练习说话。但往往课堂上会出现有的学生沉默、有的学生扰乱、有少数学生不厌其烦地说着。这样的情境创设收效甚微, 没有达成巩固“There be…”句型的目的, 与教师的预设出现了偏差。主要的原因有:一是教学中“There be…”是个陈述性的句子, 若让学生看图陈述, 由于他们年龄太小, 必定有一定的难度;二是情境的创设不能吸引学生, 此类情境的创设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学生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

如果我们针对小学生的学习特点, 在学习“There be…”句型时创设一个适合表演认知的故事情境。例如, 故事情节可以这样设计:有个漂亮的小女孩来到了美丽的花园, 小女孩好喜欢这美丽的花园, 跟花儿们在一起仿佛自己也是一朵漂亮的花, 蜜蜂飞来, 落在了小女孩的头上, 小女孩高兴地说:“Thereis a bee on me.”蝴蝶闻着花香翩翩而来, 它轻轻地立在小女孩的肩膀上, 小女孩小心翼翼地说:“There is a butterfly on me.”蜻蜓远远地看见了, 也迫不及待地飞过来, 飞到小女孩的手上, 小女孩欣喜地说:“There is adragonfly on me.”小动物们围着小女孩左瞧瞧右看看, 这才看清原来是个美丽的小女孩, 小女孩跟小动物们玩得可开心了, 小朋友们想不想加入啊, 让我们一起加入吧。故事是具体的, 情节是生动的, 利于学生在脑海里形成直观的认知。

二、明确创设情境的目的:达成教学目的

在课堂教学中, 特别是公开课教学展示时, 总是以创设热闹、新颖的情境为目标, 越是新颖, 越是热闹的情境, 就越表明施教者的教学水平, 这一追求已脱离了情境教学提出的初衷, 是不利于教学目的达成的。

例如, 课题We’re twins!的教学内容是girl, boy, man, woman, baby等单词和“Who’s…?He’s/She’s…”句子。

T: My children, I like taking photos.Please look at the screen. Look, who arethey?

屏幕显示了班上学生和教师的照片, 这些照片是教师课前拍摄的, 教师将这些照片以圆圈的形式铺在屏幕上, 配以活泼的音乐, 指针转动, 当学生们兴奋地喊“Stop!”其中一张经过艺术加工的照片出现在屏幕中间, 有的戴上了可爱的头箍, 有的贴上了有趣的胡子, 有的戴上了绅士的眼镜, 这些有趣的照片立即吸引了学生的眼球, 教师创设的情境一下子吸引学生注意力。但由于情境的创设内容使课堂过于热闹和花哨, 学生在课堂上更多地关注活动的形式、过程中的热闹, 而忽略了自身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使得活动偏离了目标。因此, 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也就失去了创设的意义。

达成教学目标是创设情境的目的。为此, 一方面, 从课堂活动的整体规划到各个环节的具体设计, 乃至每一个细节的安排, 教师都应予以充分的考虑, 所设计的每一个情境以及其中的各个环节要围绕教学目标设计, 是为了实施教学目标。另一方面, 教师在每一个环节的引导和提问至关重要, 要将课堂情境创设成利于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 利于学生知识和技能生成的场所。因此, 教师如何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创设情境和如何在情境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是成功课堂的条件, 两种缺一不可。

三、了解创设情境的基石:具有生活气息

只有亲身经历和体验, 学生所得到的收获才是真实的, 也是有效的。因此, 英语情境的创设要面向全体学生, 力求人人参与, 让每个学生成为创设情境活动的主体, 做到让学生在生活中学, 在生活中用。

如, 教学新版3A《Happy New Year!》的Cartoon time这一部分。故事讲的是Bobby过生日, 小动物们过来给它庆祝生日并送上祝福跟礼物。原本的课堂教学是一个童话。如何使课堂教学具有生活气息, 将教学内容真实化, 同时不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乐趣?我们可以将过生日变成“真实的”。课前, 教师可以做一个有心人, 跟班主任了解那一段时间有没有学生过生日, 给将要过生日或刚过生日的学生, 创设了一个真实过生日的情境:当教师捧着包装精美的礼物跟生日卡片, 跟着卡片里同学们所熟悉的乐曲唱着“Happy birthday to you”, 向将要过生日或刚过生日的学生走去, 边向她递上礼物边对她说:“This is for you. Happy birthday to you.”以此感染学生, 其他同学也不由自主地跟着我哼起了歌, 也会情不自禁地说:“Happy birthday to you.”当过生日的学生非常开心地说Thank you时, 学生必然会询问老师送的礼物是什么?教师趁机讲授What’s this?It’s…学生自然而然从情境中接受了这两个句型:This is for you. Happy birthday to you.What’s this?It’s…也知道了它们所表达的意思。这样的情境创设, 不仅没有减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程度, 而且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到趣味性。

谈小学语文情境教学 篇2

一、走出课堂,利用室外情境。

传统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在教学改革蓬勃以展的今天,我们的教学应以多种形式、在多种阵地上进行。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我尝试了将学生领出课堂,走入大自然,利用大自然的情景来为教学服务。

教学二年级语文《秋游》一课时,讲到“天空中的云,有的像……有的像……”我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在大操场,让学生实地对天上的云进行观察。当时天气晴朗,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与课文中的情境差不多。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想象。追着要告诉老师,这朵云像骆驼,那朵云像手枪;这朵云像白兔,那朵云像绵羊;这朵云像一只公鸡,那朵云像一棵树……

学生发言极为激烈。然后再领学生进课堂,进行《秋游》的学习。由于学生有了直接的体验,对课文中的内容不但理解得透彻,而且朗读得特别有味儿!

这里,我利用大自然的情境,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免费且最实用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从自己的观察中得到了体验。

二、动手实验,创设学习情境。

低年级学生对于具体、感性的事物比较感兴趣,而对于逻辑、抽象的事物就不会太喜欢。苏教版二年级《动手试一试》一文,虽然记述的是一件事情,但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却是需要逻辑分析去理解的。

为此,在教学中,我借助课文中的实验,进行了一场实地、真实的实验,让学生免去了分析的过程,而只需进行观察与思考。

先端出满满的一杯水,放入一个石子,让学生看有什么事情发展。学生都观察得很认真,发现水漫了出来。然后我问,如果放进去的是金鱼,水会漫出来吗?有的说会(已经预习过而已理解课文),有的说不一定(还没有预习课文),有的肯定的说不会(预习了课文,但还没有理解课文)。于是我现场实验,将带来的一条金鱼放入水中,让学生观察。结果水也漫了出来。然后导入新课。

这一环节,对于理解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而对于全体学生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收获。

由于对于真实的答案已经知道,且是看着实验知道的,学生对于后面的学习就顺利了许多。

三、借助道具,渲染对话情境。

小学生都非常喜欢童话故事。对于课本上的几篇寓言,也是情有独钟。在这些课文的教学中,导入和学习时,学生是非常感兴趣的。如果在朗读时,仍能使学生保持一种十分兴奋的心情,无疑是十分有利于学习的。而分角色朗读,就是一种很好的手段。我在指导《狼和小羊》的分角色朗读时,为学生准备了头饰(狼、小羊),让学生到讲台边来表演。由于头饰渲染了气氛,学生们都格外的兴趣盎然,争先恐后来表演、朗读。甚至有的学生将对话背了下来。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抓住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道具,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学得开心、读得开心、演得开心。创设良好的情境,不仅使学生学习得更加有趣,也使教学变得更为有声有色。在教学中,要适时、适量地为学生创造各种情境,使他们能在一种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初探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现代教育技术

情境教学,顾名思义,就是以环境为载体进行教学工作,通过营造合适的氛围,打造一种新型的课堂情境,让小学生在其中学习知识。对于语文这种语言类学科而言,在学习过程中,良好的氛围特别有助于学习,换言之,环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宜的情境,让学生对语文有切身体会,促使他们进入真正的语文世界。毕竟,语文不同于数学,不是通过“题海战术”就能学得好,而是要用心去学,掌握学习方法。因此,老师在实际教学中,就必须要注重教学情境的构建,采取具体策略,改变传统教学中不适宜学生发展的方面,让课堂能真正成为小学生成长自我的舞台,让他们在其中接受知识的洗礼。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

教学工作不是一成不变的,社会在进步,教学方式自然也会随之进步。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各种新型产品层出不穷,它们给生活、学习、工作各方面都带来了极大的裨益,因此,老师在教学中也要懂得善于利用这些产品,为课堂服务。比如,多媒体技术就是一项特别适合用在课堂教学上的教育技术,老师可以通过它给学生看一些视频,播放图片、音乐等,借此创设情境。毕竟,小学生还是孩子,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是孩子们的普遍心理,传统的教学方式早已不能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而通过多媒体进行学习,在这样的情境下,让他们感觉就是在看电影,很新奇,他们自然就会对课堂感兴趣。例如,小学肯定会学习一些写景的课文,比如《小小竹排江中游》《春天在哪里》等,老师在讲课时,就可以通过屏幕给孩子们播放一些相关的图片,营造一种氛围。看着优美的照片,结合书本,给予学生身临其境之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可以发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最大价值。

二、联系实际生活创设情境

语文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它源于生活,并且最后也是为生活服务。可以说,生活中处处皆语文。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如果只是单纯地讲解课本知识,对于小学生而言,实在是过于枯燥,要想让他们认真听课,实属不易。但是,如果利用好语文学科的特点,利用它与生活的联系性,在上课时,通过联系实际生活创设情境,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学习。这样会让他们觉得语文不是很遥远的东西,而是就在自己身边,举手投足之间都能触摸得到。例如,在小学时肯定会学到一些歌颂父母之爱的文章,比如《地震中的父与子》《我与地坛》等,无不向我们展示了父母亲的伟大。在上课时,老师就可以将课文中的父母与孩子们自己的爸妈联系到一起,让他们想想平时爸妈都为自己做了哪些事,每天早上的早餐,生病时的照顾等。

三、再现教材内容创设情境

语文教材是死的,但是语文学习过程应该是活的。按照常理而言,小学生应该是非常喜欢上语文课,因为在语文课上他们可以看到很多寓言故事。要知道,小学生都愿意生活在童话世界里,故事于他们而言,是最为色彩斑斓的梦。然而,实际中,我们发现很多小学生对语文课并没有预想中的那么热爱,甚至还会觉得厌烦。这种情况亟须改变。既然小学生还是孩子,对书本上故事中的童话世界最为向往,那么老师可以根据他们的这种心理特点,为他们打造一个属于他们的故事世界,让他们觉得语文课不再是上课,而是进入了另一个童话世界。这也就是说,老师需要将书本上静态的文字变为动态的场景,再现教材内容,为学生创设情境。可以将课堂作为舞台,学生就是演员,根据教材这个剧本,上演一幕幕情景,让语文课堂活起来。例如,在教学《丑小鸭》这一课时,老师不能再仅仅只是讲课文,而是应该要将书本上的内容演绎成情境剧。通过让学生们扮演丑小鸭等角色,他们会积极参与到课堂中,自己亲身表演,对这篇故事自然就会更加熟悉,经久不忘。而且,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学生体验过,对中心思想也就会有深刻的理解,明白丑小鸭的心理变化历程。如此,再现教材内容创设情境,就会让小学语文课堂活起来。

探析小学语文情境教学,就是为了找寻最适宜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一个最佳的平台,帮助他们学习。语文学习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必须要从小打好基础,所以对于每一个小学生而言,都必须学好它。通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再现教材内容创设情境等具体策略,将情境教学落到实处。总之,开展情境教学,能发挥小学语文教学的最大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田军.创设情境促生成,有效学习重关爱:小学语文低年级课堂有效教学初探[J].教育科研论坛,2010(08).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探究 篇4

一、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其实, 说到情境教学, 大家并不陌生, 在我们的教学中已经得到了应用。教师在教学中把以前课堂中大量的文字表达变成由多媒体来呈现的情境, 这已经使得课堂的气氛变得活跃, 使得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容易。但是, 其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 情境设计信息量太大, 资料呈现太杂

教师为了将课堂教学内容以更丰富的形式呈现, 在课前会准备大量的图片、影像、文字资料。上课时, 教师就会把准备好的PPT放给学生看, 并加以简单说明。因此, 本节课中, 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就是在看教师精心制作的课件, 却没有时间去进行思考。教师以为抓住了学生的关注点, 认为教学效果还不错。但是, 教师却忽略了情境教学的真正目的, 未曾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训练, 也没有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思考。

(二) 没有抓住重点和难点

教师在进行情境教学时, 没有抓住重点和难点来设计情境, 造成教学出现了“偏离”。这属于没能把情境教学和教学内容有效整合。

(三) 教师依然主导, 不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在运用情境教学法时, 依然还是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 不能摆脱自己主导课堂的现状。教师没能调动学生的参与性, 只是让他们做参观者。这样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依然还是旧的教学模式。

二、情境教学的有关策略

(一) 建立新的师生关系

由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学生要占主体地位, 所以我们必须改变现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占主体的现状。改善师生关系, 是促进教学的一种方式。目前, 我们的新课程标准规定, 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 要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变为师生互相促进、互动补充的过程。全新的教学方式鼓励师生互动, 使师生处于平等的关系上, 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帮助, 让学生可以拥有自主思考和学习的空间。同样, 这种宽松的环境也有利于教师发挥, 使教师的教学更加自如。在这种师生关系下, 教师是课堂的“导演”, 学生就像演员。这样, 课堂上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属于学生的, 教师只是充当引导者和启发者, 学生可以自主学习, 由以前被动地学习转化成自己要学的状态。

(二) 情境创设要真实、有趣

我们教学所用的课本就是对现实生活的概括和抽象, 或者是从艺术的角度进行创作。情境教学也要注意真实性, 也要与课文中的一致, 这样带给学生的感觉才不会突兀, 难以接受。例如, 教学《田忌赛马》时,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展示两次赛马的场景, 并将两次赛马进行对比, 让学生从这种形象直观的教学中既能感受到乐趣, 又能学到知识。另外, 情境教学的另一种常用模式就是游戏, 即将学生喜爱的游戏形式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小学语文的学习更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所以, 教师要充分考虑并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差异性, 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并自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例如, 教学《春晓》这首诗时, 教师专门让一名小学生来扮演诗人将诗朗诵给大家。没想到, 这个学生加上了自己的表演:先是假装在睡觉, 到深夜时被一阵风雨声和鸟叫声吵醒, 揉揉眼睛, 嘴里还念念有词“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还走到窗户边去看, 又像是突然来了灵感一般, 一拍脑袋略带伤感地说道:“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这个朗诵形式非常新颖, 学生都听得、看得非常入迷。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情境教学法, 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 而且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进而促进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有效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效率。在教学中有效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够缩小学生与知识之间的距离, 可以提高学生与小学语文学习的兴趣。所以,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 每位语文教师都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运用情境教学法。

参考文献

[1]石世玉.浅议小学语文情境教学[J].考试周刊, 2014 (2) .

[2]曹岩.关于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方面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 2014 (12) .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读书心得 篇5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一书,指出讲究学生的积极情绪,强调兴趣的培养,以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因,提倡把学生经常带到大自然中去,通过观察,不断积累丰富的表象,让学生在实际感受中逐步去认识世界,为学好语文,发展智力打下基础。

作为一名经验不足,而又渴望提高自己业务水平的语文教师,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课堂教学是我国中小学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部分。李老师认为,教学不仅是为了学生的学习,还为了学生主动的学习;教学不仅是为了学生知识的学习,还为了学生精神世界的丰富;教学不仅是为了学生的未来作准备,还为了今天获得最初的幸福人生。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去尝试、体验、感悟的过程。

正是在此基础上,李老师开始对情境教学进行了探索,在经历了创设情境,进行片段语言训练;带入情境,提供作文题材;运用情境,进行审美教育;凭借情境,促进整体发展四个阶段以后,逐渐形成了一系列情境教学操作体系。即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思为核心,以练为手段,以周围世界为源泉的情境教学操作模式。

我最感兴趣的是情境教学对过程的优化,它分别体现在组成语文教学的三大因子识字、阅读、作文的教学过程中。识字教学中可以利用汉字造字原理创设情境,是独体字形象化;可以利用汉字结构创设情境,认识形声字的构字特点;可以凭借情境丰富词汇,在整体中认读运用;可以利用汉字音同、形近的特点,高年级进行阅读前的归类识字。在阅读教学中,情境的创设、优化,是贯穿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初读创设情境抓全篇,重在激发动机;细读强化情境,理解关键词、句、段;精读凭借情境品尝语感,欣赏课文精华。作文教学方面,李老师是采取下列步骤优化其过程的:

1)观察情境,提供源泉;

2)进入情境,激发动机;

3)拓宽情境,打开思路;

4)范文引路,教给方法;

提早起步,螺旋上升。这样的教学方法不正是深受孩子们喜爱的吗?枯燥,直白的讲解不是语文,含情、入境才是语文,这种理念值得我在以后的工作中学习和利用。

浅析小学语文情境教学实践 篇6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情境教学;威尼斯的小艇

在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中,教师为达到教育教学活动的具体目标,通过引入实物、模型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与热情。这是教师在原有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改进的基础上的创新,是学生发展的要求,也是新课改素质教育的要求。

《威尼斯的小艇》是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及小艇的作用,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美丽风光。本文的学习旨在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达到教学目标,了解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美丽风光与地域风情。课程标准给出具体的教学目标:①能够准确地理解重点字与词,领会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②了解威尼斯独特的风情,小艇的特点,以及它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③引导学生运用电子白板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运用信息的能力。④能感受文中语言文字的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对于《威尼斯的小艇》的讲授,需要教师创造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与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故情境教学的流程如下:“整体——部分——整体——拓展”具化为“创设情境,入景赏美;研读课文,入文赏美;赏读课文,感悟其美;拓展延伸,发展能力”四大环节。

一、创设情境,入景赏美

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多媒体课件、电子白板等新的教学工具作为辅助,首先引导学生进行课前交流,学生可交流收集的威尼斯资料及其他海域城市的资料,以小组形式讨论与回报,实现学生间信息的交流共享;其次,教师可将自己准备的录像让学生观看,给予学生全新的體会,补充学生未注意到的环节;再次,在教师引导下,师生进行交流,学生进行总结汇报,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威尼斯小艇、威尼斯城市及威尼斯城市与大自然的和谐的美。

二、研读课文,入文赏美

引入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并发挥电子白板的功能,使学生通过自我分析与小组讨论感受《威尼斯的小艇》中的每件事物的美丽。首先,通过研读,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三大重点。其次,展开具体的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在“乐中读,读中议,议中学,学中练”。最后,通过各环节的细节描述与细节感受使学生体验威尼斯小艇特有的美丽风光。

第一,感受“小艇构造独特”的美。运用白板的文字输入、勾画功能等,引导学生抓住并掌握重点字与词语,引导学生掌握并理解文章写作方法,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感受“小艇构造独特”的美。

第二,感受“船夫驾驶高超技术”的美。通过小组讨论与教师点拨,学生提炼出“中心句”和重点词,如“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小艇、船艄、船舱、保姆、祷告、哗笑、停泊、威尼斯、纵横交叉、操纵自如、手忙脚乱”等词语,加深了对“中心句”和重点词的理解、感悟,感受到了“船夫驾驶高超技术”的美。

第三,感受“小艇与人们生活和谐”的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练中感悟“小艇与人们生活和谐”的美。第一段写小艇是威尼斯主要的交通工具,使学生了解小艇在威尼斯的作用。第五段从白天人们的活动同小艇的联系说明小艇的作用,作者抓住忙着做生意的商人、年轻妇女、到郊外去的小孩、上教堂的老人这四种有代表性的人物的活动,显示了小艇与市民的密切关系。只有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与感悟,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小艇与人们生活和谐”的美丽。

三、回归整体,感悟其美

利用电子白板播放音效功能进行配音朗读,再让学生看板书谈收获。使学生整体回归到文章的文字描述与感情表达,使学生从整体上感悟文章的景与情。第二段从外形与行动两方面写威尼斯小艇的特点,使学生了解小艇的特点与坐小艇的乐趣,并且课文通过大量比喻,如“独木舟”比喻小艇“又窄又深”,“挂在天边的新月”比喻小艇的两头向上翘起的样子,“田沟里的水蛇”比喻小艇行动起来轻快灵活,使学生感同身受,而这些需要学生阅读才可以体会。

四、拓展延伸,培养能力

通过课后作业实现课文的拓展延伸,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与思维能力,教师可设置课后作业:分组搜索我国苏州园林的资料,留下思考题的题目:苏州与威尼斯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在教学活动中,首先,教师借助电子白板的资源库和视频播放功能创设情境,利用情境激活课堂,实现了学生视、听、动等多感官的联合,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其次,教师运用电子白板的文字输入、幕布、勾画、交互等功能,使得整个课堂妙趣横生,为学生随机预设悬念,突出重点。再次,利用电子白板的音效功能,可以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轻松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通过真情演绎,轻松驾驭课堂与课文内容,使学生形成一种关于威尼斯的真情感,并畅谈自己的真情感。最后,通过拓展延伸,拓展文章内容与文章的情感,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这一连串的教学活动在给予学生无穷乐趣的同时,还使学生掌握了知识,了解了小艇的特点及它的重要作用,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了解小艇的特点和它与威尼斯水城的密切关系,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掌握情感,感受与把握各种美丽的事物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锻炼思维能力与探究能力。

总之,在以后教学中,我们需要进一步改进传统教学方法,善于运用情境教学的方法,实施真正的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 裴玉鑫.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优化策略探究[J].民营科技,2010(12)

[2] 罗玉蓉.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运用[J].发展,2010(11)

[3] 白云利.浅论小学语文情境教学[J].学周刊,2011(27)

试探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策略 篇7

一、联系生活展现情境

我们常说课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 那么语文教学就应该联系生活, 应该走向生活。生活是文学的源泉, 所学的文章都离不开现实生活, 否则文章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 在教读课文之前, 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 以及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水平, 结合实际, 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 把课文所描述的情景和现象展现出来, 生动形象地再现课文描绘的生活画面, 帮助学生了解作品的目的、选材、布局以及语言的运用, 这样才能领悟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进而更深层次地领悟文中的“真、善、美”。比如, 在学习文章之前, 教师可引导学生做好课前观察、体会, 让学生依情而学文, 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以便学文时的理解和运用。以《我的教师》为例, 我先问学生他们心目中教师形象是怎样的, 然后拿学生所说的与我做比较, 自我剖析, 自我批评, 接着引入本课:我们今天跟随课文认识一位好老师, 同学们可以和自己心中的老师做个比较, 思考为什么说他是一位好老师。通过这样的方式, 学生希望赶紧阅读, 理解起来也就容易多了。可见, 联系学生生活, 创设熟悉的情境,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真情实感, 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运用实物演示情境

“百闻不如一见”, 这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条规律。运用实物演示情境, 正是出于这一认识规律。比如, 教学《称象》这一课时, 我是这样设置情境的:装满水的透明玻璃缸当作小河, 白色小盒作船, 还有橡皮泥大象及若干小石子。以这些模拟的实物来演示曹冲称象的过程, 创设了一个具有探究性的可操作情境, 不仅突破了课文如何称出大象的重量这个难点, 又培养了学生探究的精神, 教学效果非常好。

又如, 在《自选商场》课文的认字、学词这一环节中, 为了便于学生学习, 我出示了文中的牛奶、面包、铅笔、尺子、毛巾、书籍、作业本、洗衣粉、火腿肠等学习生活用品。学生看到物品之后, 兴致被调动起来。接着, 我让学生给精美物品贴标签、分类。在活动中学生兴趣浓厚, 争先恐后, 又快又准地贴出了物品相应的名称。这时, 学生对汉字的记忆就不再只是符号的记忆, 而是表象的记忆。

三、借助图画再现情境

诗画同源, 文与画也是相通的, 因此借助图画再现课文情境, 可以使课文更具体、更形象, 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面对图画, 学生看得清楚, 感受得真切, 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同时也能体会到作者把图画变成语言文字的高明以及图文融合的创造性。另外, 在利用图画使情境再现时, 教师还要注意指导和启发, 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认识, 并要求他们运用自己的语言有感情地讲述出来, 让学生充分进入情境。

在学习《浪花》一文时, 我精心设计了图画:蓝蓝的天空, 飘着朵朵白云, 几只海鸥在天上自由的飞翔。蓝蓝的海面上, 不时地激起朵朵浪花。金黄色的沙滩上散落着贝壳、小虾。画面中的出现了一个小女孩, 笑呵呵的, 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学生看到了这幅图, 完全被画面上的情景吸引了, 并饶有兴趣地学习起《浪花》来。在读到浪花悄悄地瘙痒了小女孩的小脚丫时, 我随机选了一个小朋友模仿画中情景去“瘙痒”了图画中的小女孩的脚丫。这时, 大家都像画中的女孩一样开心地笑起来, 情感上得到了共鸣, 课堂气氛活跃, 朗读上也有了很大的进展。最终, 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 理解了课文内容, 领悟了图文美, 并且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四、播放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能放松大脑, 激活大脑活动, 激发灵感, 容易接收新的信息, 对回忆力有很大的帮助。所以, 利用音乐渲染语文教学情境, 把音乐和语言文字有机结合, 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比如, 《观潮》这一课主要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 大部分的学生没有亲眼看见过, 更无法体会那种景象的壮观。在学习“潮来之时”这部分时, 我先让学生闭上眼睛, 倾听潮水奔腾、冲击的声音, 想像当时的磅礴气势, 然后让学生结合想象默读文中描写的片段, 谈自己的体会, 这样学生会更容易理解课文。

五、营造情境, 在创造的乐趣中展现个性

在学习新知识之前, 学生总是带着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来接触新的阅读文本, 他们都有自己的阅读个性。《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阅读教学应提倡标新立异, 允许学生个性化地解读作品, 对作品进行创造性思考。因此, 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阅读的过程中,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 让他们读出个性。如我在教《落花生》一文时, 在明确了文章主题:父亲是要“我”做像落花生那样的人之后。我创设了问题情境:“如果让你选择, 你会做像落花生一样的人, 还是像石榴一样的人?只能选其一。”学生开始讨论, 很快分成了“石榴”和“落花生”意见相反的两派进行辩论。通过辩论, 教师点拨, 学生真正理解了文章立意:做人要做有用的人。同时, 对于学生特有的看法、想法, 我并没有一票否决, 而是重于引导。最终, 学生在此次辩论会中各抒己见, 个性得到了充分张扬。

总之, 情境教学将人的情感、意志、兴趣、人生观等因素重新定位, 构成了全新的语文教学, 并且通过创设各种生动、具体、形象的语言环境, 为学生的主动学习、自主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摘要:情境教学策略的运用给小学语文课堂带来了勃勃生机, 其内容远远超越于一本教材, 学生的视野也延伸到课堂之外。那么, 怎样才能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呢?本文将对此进行探究。

再谈小学语文情境教学 篇8

一、情境教学的生活性

情境教学是遵循反映论的原理,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具体生动的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从而引导他们从整体上理解和运用语言。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走进模拟的自选商场,以一个购物者的身份亲自体验商场,情绪一直处于兴致高昂的状态,在无意中顺利进行,学习活动随之变得轻松愉快,体验到学习过程中愉悦快乐的情感。最后我还鼓励学生课后搜集商品包装袋和商标,进行环境识字,让学生真正走出教材,走进生活,关心周围的事物,使识字变成真正的生活识字,将识字与生活结合起来,拓展识字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让单纯的兴趣变成学生的一种心理满足,养成学习的内驱力,识字能力也在认识和探究中得到发展。要把学生带入社会,带入大自然,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作为学生观察的客体,并由教师进行语言描绘,鲜明地展现在学生眼前。

二、情境教学的形象性

情境就是具体的场合、景象或境地。构成情境内容的,无论是人还是物,是造化天然的还是人为创设的,都是具体存在的,都是可以感知的对象。这些对象,或者用眼可以看到,用耳可以听到,用手可以触摸到,或者用多种感官可以同时感知到,可见形象性是情境教学的重要特征。语文教材给情境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形象因素,为情境教学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文学是人学”,教材中文学作品占了70%以上。一套语文教材犹如展示从古到今各种人物艺术形象的画廊,这些形象各具特点,栩栩如生。语文教材在反映广阔社会生活的同时,还展示了人们赖以生活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这些自然景物形象对指导学生认识生活,提高观察能力,陶冶感情,净化心灵,都是大有裨益的。语文教材中记叙、说明、议论的文章,必然牵涉具体的事物,这些事物构成了一种特殊的“人化自然”的形象,体现了人类改造世界的无穷威力,揭示了人类文明进化的程度。这些形象对学生具有增志益智的作用,能提高他们对生活的认识,激励他们做创建人类文明的主人。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就应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平时作文中学会形象思维,品要品得有味,写要写得细腻,从而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三、情境教学的实践性

有人说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课堂是学生表演的舞台。陶行知提倡“六大解放”,即解放学生的头脑、双手、眼、嘴、时间和空间。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应放开手脚让学生自由发挥,让学生充分发挥创造力。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及专业特点,适当安排表演实践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天山景物记》、《威尼斯》、《我国古代桥梁建筑》时可以让学生将课文改编成导游词在课堂演示,教学话剧《雷雨》、《窦娥冤》时可以让学生上台扮演角色,可以结合单元训练进行模拟应聘、自荐、辩论赛等训练,还可以让学生上图书馆查找资料、电脑上网等。在这种教学情境下,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增强实践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四、情境教学的问题性

有疑难,就会引发探究的兴趣。质疑问难的问题一般是经由大家思考过的,通过自己的努力暂时还没有解决的问题。问难必须有选择,问题与问题之间必须有梯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要善于在无疑处设问,在有疑处发难。好奇心是兴趣的先导,是人们积极探究新事物的倾向,对形成动机有重要的作用。富有创新精神的人往往有着强烈的好奇心。爱因斯坦就曾说,他没有别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而少年儿童的好奇心尤其强烈,往往决定着他们的学习兴趣。我们在创设探究性情境时,应注意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例如教学新课标实验教材第二册《美丽的小路》时,先出示精美课件:一条铺满花花绿绿鹅卵石、旁边开满鲜花的路,一条堆满垃圾、到处是苍蝇蚊子的路,问:“你们喜欢哪条路?”通过对直观形象图画的观察,学生说喜欢美丽的小路;再围绕着“为什么”引发他们的好奇心,使学生一上课就被深深吸引,从而产生创新动机,自主地质疑提问:“为什么一条小路那么美,另一条那么脏呢?”“那条很脏的小路上的垃圾是从哪儿来的?”进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积极地朗读课文,通过讨论、比较,自主寻求答案,感悟到课文提倡爱护环境的含义,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情境教学的情感性

语文情感教学是指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在充分考虑语文认知因素的同时,着意突出语文作为人文学科的特点,充分发挥情感的动力、调节、组织等作用,使学生情知共进,形成健康个性、完善健全人格的一种教学模式。“情生于境,境能移情”,创设一个师生、生生与文本对话的交互情境,能让学生走进文本,让文本进入学生心里。小学语文课本为儿童展现了丰富的情感世界,在教学时,只有让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体验作品的情感历程,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才能使他们真正受到熏陶、感染,形成内在的精神力量。例如,我在教《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用发自内心的对总理的无限热爱、无限怀念和万分悲伤的心情范读课文,使课文中蕴含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使学生深受感染,犹如身临道别总理灵车的人群之中……这样在朗读的过程之中既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又让学生获得了缅怀革命领袖高尚品德、情操的情绪体验。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总结。语文教师一定要运用情感教学,调动学生学习语文学科的积极性,师生情感融为一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大幅度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学与教的心理学.邵端珍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3.

[2]马樟根主编.李吉林与情境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年3月第1版

小学语文教学情境 篇9

一、结合教材,巧妙地创设情境

外语教学要重视课本,但不能被课本所束缚,不要做教材的奴隶,教师在教学时,既要围绕教材,又要抛开教材。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缺少语言环境,所以在英语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是必要的,它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情趣,又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在语境中学习,学生可逐步从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掌握知识,老师也可以逐步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从以老师为主体的课堂模式过渡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模式。创设一定情境是搞好教学的重要环节,那怎样去创设情境呢?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 贴近生活,创设情境。

首先,学生喜欢谈论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事,以及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其次,只要是学生所熟悉的情境,他们就能够很轻松地融入到活动中来。所以,教师在设计活动场景时要注意贴近生活。例如,在教介绍家庭成员的词汇和句型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带“全家福”,给出相应的句型模块及词汇,老师先作示范,介绍自己的家庭,学生通过模仿,将自己的家庭介绍给其他同学。并鼓励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一些词语,句型进行介绍。为了活跃课堂气氛,首先可以通过小组的形式相互交流,之后每个小组推选出一名同学进行比赛,发给胜出的小组五角星,一个月后累计获得五角星最多的组给予相应的奖励。在教表示颜色的词汇时,老师可以布置学生在课后尽可能地收集一些五颜六色的小东西,带到课堂上来,通过实物让学生学习词汇,这样即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加深他们对单词的记忆。在学习了颜色的词汇之后,可以将这些词汇融入到会话练习当中,比如问彼此最喜欢什么颜色,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了解。又如:在教“How much is it?”这个句型时,老师可以带动学生一起通过课桌椅的摆放,设置一个购物街的情境,然后再来操练这一句型。当学生参与到这种模拟真实环境的活动中来时,他们可以真切地体会到自己已经可以用所学到的知识表述一些生活中的情境,这样他们学习的热情就提高了,学习的自信心也大大增强了。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

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师就要给学生提供能进行言语实践活动的自然情景和一种传统教学无法营造的真实的语言环境。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以集图形、文字、动画和声音于一体,能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将教学内容与学生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声画交融。利用它将生动、鲜活的画面呈现于学生面前,既创设了情境,又直观形象,非常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情感,极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维的欲望,使学生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容易接受新事物。幽雅动听的音乐、五彩班斓的画面,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言语兴趣。所以,教师可以针对这一点,利用多媒体设置一些直观的情境。例如,在学习“比较级”的时候,老师可以从网上搜到各种图片,通过筛选之后,应用到课堂中来。这还可以避免出现一些尴尬的场面。在多媒体技术还没有走入课堂之前,老师教比较级的时候总喜欢拿自己班上的学生来打比方,先比谁高比谁矮,然后造句。这样极容易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有可能从此让他们痛恨学英语。然而如果选取网上的一些图片,不但会增添他们的好奇心,而且伤害不到任何人。学生可以先识图,之后经过老师的示范及提示,学习使用比较级。然后,老师可以让学生们举一反三,利用自己周围的事物,如文具来尝试使用比较级。

多媒体可以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在教一些比较抽象的单词时,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把抽象的事物变“活”。例如,在教“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这一课,里面会出现一些与天气有关的词汇,比如:sunny, cloudy, windy, rainy, thunder等,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给同学播放一些图片或者Flash,通过图片或动画来学习这些词汇,学生将更容易接受,同时,还可以活跃他们的思维。学习完词汇之后,方可引入句型,学生可以进一步学到如何询问天气。还可以将这一课的会话、句型定为每天课前5分钟值日生的报告内容之一。

通过情境教学,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积极地学习英语,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今后的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语境的创造对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可以让学生在英语与客观事物之间建立直接联系,培养英语思维能力;语境的创设可以增加学生接触英语的机会,培养学生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

二、启发式的情境教学

1. 以教材为依据,启发学生自编短剧。

情境教学可以是老师创设情境,同样,也可以由学生根据教材来设置情景,自我演绎。角色扮演是开放性的,也是灵活多变的。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由学生自主编排一些短剧,还可以在班上举办戏剧大赛。正如一位加拿大儿童戏剧方面的先驱指出的那样:“教学内容能够通过儿童戏剧变得活灵活现。这样的戏剧实践使教学内容成为孩子们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使他们在这一宽松的环境中体验生活,并了解自己和他人。”例如在学到“问路”这组对话时,学生可以不拘泥于教材上简单的对话形式,在教室里设置不同的场景,在过道上标示路牌,排演一个简短的戏剧,戏剧内容可以由学生自己酌情增添。人物角色的数量也很灵活,可以是两、三个,也可以是七、八个。开展这样的活动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可以提高学生灵活应用语言的能力及创造力,还可以将旧知识与新知识串联起来。

2. 模仿一些学生们熟知的童话故事中的角色。

情境教学中的素材可以取源于教材,也可以出自一些耳熟能详的英文课外读物。对于成绩好的、英语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模仿一些著名童话中的简短对白,例如:在“Snow White”这个童话故事中,学生可以模仿新皇后、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对话。其中,遇到特别难或特别长的句子,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它们翻译成通俗易懂的句子。然后,让他们在课堂上表演,这样做既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同时还可以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及理解力,让他们通过一种轻松愉悦的方式来学习英语。同时,通过扮演童话故事中的角色,可以使学生们从中得到很多启发。

3. 以情境促动语言与想象力。

例如:学生在学习一般过去时这个时态时,老师可以改变以往传统的语法教学模式,将情境教学引入语法教学当中,利用创设的情境,启发学生灵活运用该语法点。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去编故事。比如:老师可以先给同学作个示范,给出开头:Last Sunday, I got up at 8 am, and then...剩下的内容由学生自己来完成,可以以小组的形式,也可以由个人独立完成,同样,我们也可以举办一个小竞赛。

有位教授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情境好比美味可口的汤,知识好比盐,知识必须要融入情境中,学生才能容易理解、消化、吸收知识!”创设良好的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和探索欲望,促进对知识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还可以在知识的获取过程中提高思维和认知能力,更可以在师生融洽的双边交流中使学生体验美感、陶冶品行。所以,教师应该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出发,遵循主体性原则和实效性原则,按照教材的教学内容和编排体系,精心组织,巧妙构思,创设良好的符合学生心理和认知特点的教学需要的情境,让生活在课堂中再现,让学生模拟,这样诱导、启发,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设民主的教学环境,建立融合、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能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黄文源.英语新课程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4:3-10.

[2]何秉正.英语情景反应教学法初探[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1996, (6) .

[3]盛德仁.英语教与学新模式[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4]张莺, 付丽萍.小学英语教学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小学诗词的情境教学 篇10

一、情景教学的必要性

诗词是一种凝练的, 节奏感极强的抒情性文学体裁, 它是较为纯粹精微的文学种类, 是华夏民族文明的瑰宝, 是五千年灿烂文化中的精髓。

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主要任务, 是大量积累语言材料, 培养语感。诗词的教学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至关重要。一方面, 它起到美育的作用, 主要包括陶冶美的情操和提高审美鉴赏力。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 学习小说、戏剧、散文都可以从诗词入手, 培养趣味。一方面, 诗歌的教学对于语文能力的培养也起着重要作用。他对识字、诗法、吟诵、知人论世、会意都有涉及。在反复涵咏之中, 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情感。

诗词的内容大都源自古人的日常生活中, 如远征、离别、谪迁、行旅。离当代学生的生活较远, 一些语法、句式、意象的运用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单纯要求背诵而不解其意, 虽因诗词朗朗上口, 容易背诵, 但学生也容易忘记。重复机械训练, 学生容易对古诗词的学习失去兴趣, 产生消极心理, 效率不高。而情境教学就可以作为一个基础的诗词教学手段广泛应用。

二、情境教学的特征

1.直观性

情境的主体就是形象。情境教学, 就是要搭建抽象的知识与学生实践活动的桥梁。这里的直观, 不是指将简约抽象的科学知识具化, 而是能够将知识、语言和其所表征的相关背景、现实事物连接起来, 使理论与实际经验、新知识和旧知识、感性与理性在情境中相统一。

2.审美性

仅有直观的教学方法只能帮助学生更容易理解知识, 这不是情境教学的最终目的。教师使用情景教学法设置的场景, 往往饱含情绪色彩, 教师通过声音、视觉的辅佐, 层层渲染, 唤醒学生审美意识, 引发学生切身之感, 沉浸其中。学生不仅理解了教学内容, 还在教学过程中得到熏陶。将美育内化为鉴赏能力, 无形中提升了自身品味和素质。

三、情境教学的基本运用

在语文课堂上如何具体运用情景教学, 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古诗词内容。笔者认为, 可以通过反复吟诵, 课堂导入, 品词析句和活动中进行。

(一) 在反复吟诵中领悟情境

别林斯基认为诗歌是最接近音乐的文体, 诗歌就起源于人们的口头吟唱。因此, 诗词从一开始就富于节奏和音律。在小学课堂上, 以读代教, 反复吟咏, 是学生进入诗文意境的最佳方法。教师要善于引导引导学生用读把诗的文字符号变为可感的声音形象。如李白的《将进酒》, 诗人的文字行云流水, 多用夸张和比喻, 气魄豪迈, 但是全诗却始终有一股浓厚的悲凉情调。教师可以通过读书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让学生通过朗读走入到情境之中。在读《诗经》时, 还可以配合诗歌本身的节奏, 帮助学生记忆。在反复吟诵之中, 学生自然就走进了文本中的意境里。

(二) 在导入中制造情境

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好的导入, 能将学生一下子带入情境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相关主题的歌曲、动画、图片等进行导入, 拉近诗歌内容与学生间的距离。也可以通过介绍作者生平事迹、写作背景, 使学生能够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还可以结合诗歌内容用情景再的方式导入, 如:你听到了呼呼的北风狂啸声, 刮到脸上, 寒在心里, 读─—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你看到大雪纷飞的凄凉, 读──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你看到寒屋, 听到犬吠, 读──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此刻夜半三更, 且又大雪纷飞, 于北风狂吹中, 寒屋柴门有犬在叫着, 唯见一个行人, 裹紧了衣服, 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家走去。齐读──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学生听完教师情景剧式的描述后, 基本能够想象出当时的画面, 体会到诗歌内容中的情感。

(三) 在品词析句中进入情境

文学形象和诗歌意象都是靠文字表达的, 常常几个词语就能表现出很深远的意境。具体到教学中,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还没有很好的发展, 我们要将诗词中的抽象的意蕴用具化的直观的东西呈现出来, 使意蕴可听可感可触, 由感而理解体悟, 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走进古诗词的意境之中。

(四) 在活动拓展中优化情境

情境在课堂上的展开多半伴随着教学活动, 我们可以通过角色扮演、亲近自然来进行情境优化。

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 学生能够通过换位思考, 将教材内容迅速替换成自己的生活经验从而理解。如在李白的《将进酒》教学中, 学生没有社会经验, 难以理解李白喝酒的感觉, 甚至觉得李白写这首诗是因为读起诗来就无法带入自己的情感, 可以让学生一个扮演李白, 一个扮演曾岑, 一个扮演丹丘生, 进行酒宴语言动作表演, 便可更容易揣摩诗人自身情感, 从而把握本诗的思想感情。

刘勰说“:登山则情满于山, 观海则意溢于海。”不少诗词都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抒发感情。教师在情境中搭建诗词和自然景物的桥梁, 让学生对身边司空见惯的景物, 通过诗歌重新感受, 与诗人的情感迸发共鸣, 锻炼自己的审美力和想象力。

诗词是诗人在遥远的过去, 留下的一声声悠远的回响, 而情景教学法, 则是让当代学生与诗人心灵的碰撞与成长。在小学古诗教学中, 教师应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引发学生思维, 架起诗歌世界和生活世界的联系, 去领悟诗歌中的意境美, 在诗情画意中让生命栖居。

摘要:诗词中的情境教学应把握情境的含义, 抓住情境教学艺术性和审美性的特征, 在反复吟诵文本中, 课堂导入中, 品词析句中进行, 并通过激发想象思维, 角色扮演, 亲近自然等教学活动来优化情境, 更好的进行教学。

关键词:情境教学,活动拓展

参考文献

[1]杜威.杜威论著选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1

[2]李吉林.情景教学实验与研究[A].李吉林文集 (卷一)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 2006

上一篇:微言下一篇:其它感染性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