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cel运用

2024-05-01

Excel运用(精选十篇)

Excel运用 篇1

存货作为一项重要的流动资产, 它的存在势必占用大量的流动资金。其管理利用效果如何, 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资金占用水平以及资产运作效率。因此, 一个企业若要保持较高的盈利能力, 应当十分重视存货的管理。

经济订货批量模型是企业存货规划管理中的常用方法。但平时学习中用Excel建立经济订货批量基本模型其适用范围比较狭窄。实际的经济生活中, 常常有很多变量因素, 在考虑数量折扣、缺货成本或存货单价不确定时, 基本模型都无法满足实际需求。本文通过考虑实际生活中存货单价不确定这一情况, 建立相应的模型, 使Excel在存货管理中发挥更广泛的作用。

1 存货管理的内容

1.1 存货管理的目标

存货管理主要包括存货的信息管理和在此基础上的决策分析, 最后进行有效控制, 达到存货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提高经济效益。过多地存货要占用较多资金, 并且会增加包括仓储费、保险费、维护费、管理人员工资在内的各项开支, 因此, 进行存货管理目标就是尽力在各种成本与存货效益之间做出权衡。

1.2 提高存货管理办法

建立科学高效的存货管理制度, 完善内部控制, 充分利用ERP 等先进的管理模式, 实现存货资金信息化管理等基本常常被提及的管理办法之外。加强存货采购管理, 对采购进行规划, 合理运作采购资金, 控制采购成本在众多的管理方法中显得尤为重要。

存货的规划是控制存货水平, 降低资金占用, 使存货效益和成本达到最优化的存货事前控制方法。做好存货规划。首先, 应制定经济订货规划, 确定好经济订货批量, 再订货点, 及时补货, 避免缺货。

2 基于excel的存货的规划

存货单价不确定的经济订货批量模型的建立。

实际经济活动中, 存货单价有时是随机变动的, 虽然是随机的, 但是经济活动常常服从正态分布, 因此不妨假设单价也服从此分布。我们可以使用Excel的NORMINV函数对价格进行模拟, 并最终实现单价变动情况下的存货管理。

(1) 例子引入。

假设某企业每年耗用某种材料24000千克, 该材料单位成本为100元, 单位材料储存费用为材料单价的30%, 一次订货成本为500元。

(2) 建立模型, 如表1所示。

(3) 最优决策。

总成本=订货成本+存储成本+订购商品货款。

经济批量undefined;订货成本undefined;存储成本undefined。

订购商品货款=D*P C1=P*M。

其中D表示年需求量, p表示存货单价, M表示单位储存陈本率, c3表示一次订货成本, C1表示单位储存成本。

(4) 短期决策。

根据历史数据测得其单价服从N (100, 4) 。某个订货周期, 企业必须在未来五天再次订货。由于价格呈正态分布, 因此在这五天内价格会高低起伏。对此, 可以通过蒙特卡罗模型对价格进行多次模拟, 测定各个价格出现的频率。然后使用COUNTIF计算每个数值 (这里的数值是经过四舍五入取整的) 出现的次数, 再除以模拟的次数, 得到其频率。选择其中频率最高的五个, 乘以一定比率 (这五个数值总频率的倒数) , 以此作为各个单价出现的概率。

设置公式及说明:

(1) D11=IF (H11<=$C$9, $C$7, IF (H11<=$D$9, $D$7, IF (H11<=$E$9, $E$7, IF (H11<=$F$9, $F$7, $G$7) ) ) ) 其中H11是返回0和1之间的随机数, 整个公式含义同需求不确定的模型中交货期实际需求量的公式) 。

(2) E14=C8 *C7+D7*D8+E8*E7+F8*F7+G8*G7 (如果前四天都没有购买, 第五天无论实际价格如何都必须购买, 因此第四天等待后期望值即为第五天实际期望价格。这其实是一个动态规划的问题, 应使用逆推法分析) 。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购买", "等待") 。

undefined"购买", " ", IF (D12<=E12, "购买", "等待") ]。

undefined"购买", "", IF (D13<=E13, "购买", "等待") ]。

undefined"购买", "", IF ([F13="", "", IF (D14<=E14, "购买", "等待") ]}。

undefined"购买", "", "购买") ]。

(11) G11=IF (F11="购买", D11, "") 只有当天决定购买时才显示价格, 否则以空格表示) 。将G11向下复制至G15则得到其他各天的购买价格。

3 结论与启示

基于Excel建立经济订货批量模型关键在于对各种情况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 再将分析结果以Excel能够识别的语言定义成相应的公式反映在模型中。需要注意的是, 以上模型只是对实际经济活动的抽象, 要应用到具体工作中仍需进行一定的改进, 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只有这样才能将Excel更好地应用于存货管理, 使其运用范围更广。

摘要:存货管理是企业流动资金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管理的好坏, 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资金占用水平以及资产运作, 通过实施正确的存货管理方法, 才能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而存货规划更是存货管理中的先导和首位重要的管理方法。运用excel对经济批量订货模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并相应的建立了比较符合实际的经济订货批量模型, 希望更好的帮助企业进行存货管理

关键词:存货管理,excel,经济批量订货模型

参考文献

[1]李日强.浅谈企业存货管理[J].企业管理, 2008, (2) .

[2]韩伯棠.管理运筹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3]彭道义.excel进行存货管理[J].财会月刊, 2009, (2) .

Excel电子表格运用技巧 篇2

1、快速输入大量含小数点的数字

如果我们需要在ExcelXP工作表中输入大量的带有小数位的数字时,按照普通的输入方法,我们可能按照数字原样大小直接输入,例如现在要在单元格中输入0.05这个数字时,我们会把0.05原样输入到表格中。不过如果需要输入若干个带有小数点的数字时,我们再按照上面的方法输入的话,每次输入数字时都需要重复输入小数点,这样工作量会变大,输入效率会降低。其实,我们可以使用ExcelXP中的小数点自动定位功能,让所有数字的小数点自动定位,从而快速提高输入速度。在使用小数点自动定位功能时,我们可以先在ExcelXP的编辑界面中,用鼠标依次单击工具/选项/编辑标签,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中自动设置小数点复选框,然后在位数微调编辑框中键入需要显示在小数点右面的位数就可以了。以后我们再输入带有小数点的数字时,直接输入数字,而小数点将在回车键后自动进行定位。例如,我们要在某单元格中键入0.06的话,可以在上面的设置中,让位数选项为2,然后直接在指定单元格中输入6,回车以后,该单元格的数字自动变为0.06,怎么样简单吧?

2、快速录入文本文件中的内容

现在您手边假如有一些以纯文本格式储存的文件,如果此时您需要将这些数据制作成ExcelXP的工作表,那该怎么办呢?重新输入一遍,大概只有头脑有毛病的人才会这样做;将菜单上的数据一个个复制/粘贴到工作表中,也需花很多时间。没关系!您只要在ExcelXP中巧妙使用其中的文本文件导入功能,就可以大大减轻需要重新输入或者需要不断复制、粘贴的巨大工作量了。使用该功能时,您只要在ExcelXP编辑区中,依次用鼠标单击菜单栏中的数据/获取外部数据/导入文本文件命令,然后在导入文本会话窗口选择要导入的文本文件,再按下导入钮以后,程序会弹出一个文本导入向导对话框,您只要按照向导的提示进行操作,就可以把以文本格式的数据转换成工作表的格式了,

3、快速输入大量相同数据

如果你希望在不同的单元格中输入大量相同的数据信息,那么你不必逐个单元格一个一个地输入,那样需要花费好长时间,而且还比较容易出错。你可以通过下面的操作方法在多个相邻或不相邻的单元格中快速填充同一个数据,具体方法为:首先同时选中需要填充数据的单元格。若某些单元格不相邻,可在按住Ctrl键的同时,点击鼠标左键,逐个选中;其次输入要填充的某个数据。按住Ctrl键的同时,按回车键,则刚才选中的所有单元格同时填入该数据。

4、快速进行中英文输入法切换

一张工作表常常会既包含有数字信息,又包含有文字信息,要录入这样一种工作表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在中英文之间反复切换输入法,非常麻烦,为了方便操作,我们可以用以下方法实现自动切换:首先用鼠标选中需要输入中文的单元格区域,然后在输入法菜单中选择一个合适的中文输入法;接着打开“有效数据”对话框,选中“IME模式”标签,在“模式”框中选择打开,单击“确定”按钮;然后再选中输入数字的单元格区域,在“有效数据”对话框中,单击“IME模式”选项卡,在“模式”框中选择关闭(英文模式);最后单击“确定”按钮,这样用鼠标分别在刚才设定的两列中选中单元格,五笔和英文输入方式就可以相互切换了。

5、快速删除工作表中空行

Excel运用 篇3

关键词:痛苦指数;失业率;通胀率;回归模型

痛苦指数是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指标,也是了解民意最直接的变量,在数值上痛苦指数=通货膨胀率+失业率,本文认为“痛苦指数”是“以人为本”的经济社会指标,它着眼的是与人生活质量最密切相关的收入指标。失业率低自然就业的人就多,就业率高自然人的收入就高,人的心情也就会舒畅;通货膨胀率高,自然老百姓的收入就会降低,收入降低,自然感觉就会痛苦。这个指标对老百姓来说,比起那些钢铁粮油水电煤气之类的物的指标,甚至比起那些社会发展指标都要具体、实在。

一、失业率合理水平的确定

现在一些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对失业率“度”的掌握大体标准是:3%-4%以内的失业率属劳动力供给紧张型,5%-6%左右属劳动力供给宽松型,7%-8%为失业问题突出型,9%以上为失业问题严峻型。

根据相关文献我们大体参考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现实标准,并从中国幅员辽阔、发展不均衡的具体国情出发,提出全国、直辖市、中心城市和小城市等四类失业警戒线(2002年)。

二、通胀率合理水平的确定

通货膨胀的测度主要通过一定期限内货币供给增长率与物价总水平上涨率之比来测量。早先在凯恩斯主义流行时期,他们认为经济增长和通胀有正相关关系。一般而言,决定最佳通货膨胀率的,一是国家的经济情况,二是一个国家中的居民偏好。最佳通货膨胀率就是对这两者权衡之后的偏好选择。当通货膨胀率10%,经济增长率10%,叫做“双十”。所以这个通货膨胀率我们叫最佳通货膨胀率A,它的概念就是说经济增长率最快,而通货膨胀率最低。欧盟对通胀率确定的上限是通货膨胀率不能高于2.5%。

但是现在理论界认为:零通货膨胀为下界,通货膨胀率达到8%时为上界。即当这一比值低于零时即进入通货紧缩,高于8%时就超出社会所能承受的通货膨胀“可容忍区间”,开始对经济发展起抑制作用。因此,今后我国既要防止出现太高的通货膨胀,更要防止出现通货紧缩,根据我国经济的特点,目前我国的通货膨胀率控制在5%左右比较合适。

三、失业率和通胀率的相关性分析

失业和通货膨胀是经济中的两个主要问题,关于这两者的关系不同学派的经济学家有不同的见解,首先在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时候,凯恩斯主义认为失业与通货膨胀不会并存,20世纪50-60年代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的交替关系,菲利普斯曲线如图1所示

纵轴代表通货膨胀率,横轴代表失业率。曲线PP即为菲利普斯曲线。凯恩斯主义认为,无论在短期与长期中,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都存在交替关系,从而认为宏观经济政策在短期和长期都是有效的。货币主义认为短期中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存在交替关系,而长期中不存在这种关系,从而认为宏观经济政策只在短期中有用,而在长期无用。理性预期学派认为,无论短期或长期中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都没有交替关系,因此宏观经济政策是无用的。

本文认为在经济运行中,通货膨胀与失业率是宏观经济中两个重要的基本变量,两者有替代关系。需求扩张而引起的通货膨胀根据经济是否充分就业分为完全与不完全两种类型,在充分就业条件下发生的完全通货膨胀只有价格上涨,产量和就业没有变化;在低于充分就业条件下的半通货膨胀中,不仅价格上涨而且产量和就业也有所增长。如果是供给严重不足而导致的通货膨胀,则是和大范围的失业相伴出现的。

四、痛苦指数合理水平的确定

国际上公认的痛苦指数(失业率+通货膨胀率)警戒线是10%,一般认为超过10%就会引发动乱,重警戒线是20%,但现在许多发达国家仅失业率就在10%-15%,也没有引起明显的社会动乱,因此按照实际情况合理制定痛苦指数是研究重点,本文采用两种方法确定痛苦指数的合理水平:直接法和回归分析法。

(一)直接法

根据上文论述的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的合理水平,将两者相加得到痛苦指数的合理水平。我国合理的通货膨胀率为5%,失业率为6%,因此确定痛苦指数的水平应该为11%,即当低于11%时,经济运行给居民带来的效益感受较好。

(二)回归分析法

根据表2的数据,对痛苦指数和通胀率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其中图2表明通胀率和痛苦指数的关系。

从图2中可以看出通胀率和痛苦指数存在回归关系,因此对痛苦指数和通胀率进行回归分析,如表3、表4及表5所示。

采用一元回归理论模型Yi=β0+β1Xi+εⅰ, β0= Intercept=3.79,β1=0.96,

Yi=3.79+0.96Xi, 上文已经论述了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的关系和通胀率的合理水平,因此可以根据通胀率的合理水平带入回归方程中,估计痛苦指数的合理水平,经过计算得到约为11.47。由以上两种方法可以看出,结果基本一致,我国的痛苦指数的合理水平大约是为11。这一水平意味着该指数认为失业与通货膨胀给人们带来的痛苦是相同的,就是說,失业率上升1%与通货膨胀率上升1%对人们同样程度“坏”。每个社会不同时期都有不同的痛苦指数安全线,高于这一安全线,必须采取适当的政策。

参考文献:

1.靳谦.把“痛苦指数”引入政绩考核[J].税收与社会,2001(6).

2.林毓铭.通货膨胀、失业与“痛苦指数”[J].价格与市场,2001(11).

3.林毓铭.西方国家的“痛苦指数”与我国政府的核心政绩指标[J].统计与预测,2003(2).

4.王斌会,赵景仁,梅仕鹏.刍议经济运行过程中的“痛苦指数”[J].商业时代,2004(15).

5.顾自安.我国通货紧缩阶段的界定分析[M].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2010.

EXCEL2003数据筛选巧运用 篇4

一、自动筛选

1.执行“自动筛选”。,单击相应字段的下拉筛选按钮即可进行“自动筛选”操作。

2.“自动筛选”的方式。

(2)自定义筛选。自定义筛选,即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定义筛选条件进行筛选。操作:

注意:自定义筛选的条件一般有1—2个。若题目有两个筛选条件,若需同时满足,则应选择对话框中的;若是需满足两个条件中的一个,则应选

(3)多列筛选。使用“自动筛选”还可对多个字段进行筛选操作,但只能是一个字段一个字段的操作,不能一次性同时筛选。

3.取消“自动筛选”和“当前筛选”。

(1)取消“自动筛选”:

(2)取消“当前筛选”:若想把所有记录全部显示出来,可以从“总分”下拉筛选按钮的下拉列表框中选择“全部”。

二、高级筛选

使用“自动筛选”查找满足条件的记录,且方便又快速,但该命令的查找条件不能太复杂;如果要执行较复杂的查找,就必须使用“高级筛选”命令。“高级筛选”的结果可显示在原数据表格中,不符合条件的记录被隐藏起来;也可以在新的位置显示筛选结果,不符合条件的记录同时保留在数据表中而不会被隐藏起来,这样将有利于进行数据的比对。

1.多字段筛选。例:一次性筛选出数学、网页制作均不及格的学生记录。

操作重点:条件区域的设置,方法:

在标题字段下方插入空行,并建立条件区域(如图)。

选定单元格,执行”对话框中设置条件区域的单元格地址,即可完成多字段一次性筛选。

2.与或筛选。与或筛选即高级筛选的灵活运用,可实现多字段复杂关系的筛选操作。自动筛选一次性仅能对一个字段进行筛选,即使使用“自定义”功能,一次也只能对一个字段进行两个条件的同时筛选。若想一次性筛选两个以上字段,或一个字段的三个以上条件的记录则需通过高级筛选功能的“与或筛选”。

例:一次性筛选出计算机专业16-17岁的男生和历史专业的女生。

分析:筛选的条件有两大类:第一类是计算机专业、大于16岁,小于17岁、男生,这里有四个条件需同时满足;第二类是历史专业、女生,这里有两个条件需同时满足。很显然,这两个大类应用的分别是多字段间复杂“与”筛选。两大类间的关系是只要满足一个就将它筛选出来,为“或”筛选。

操作重点;条件区域的设置,方法为:

设置筛选条件区域,需在工作表空白处设置一个带有标题字段的条件区域。

注意:1.此条件区域的设置不适合使用“在标题字段下插入一行”的方法,因为有的查询字段不止一个条件;2.条件区域的标题字段要与原表标题字段完全一致;3.多字段间的条件若为“与”关系,标题字段的条件则写在一行;多字段间的条件若为“或”关系,标题字段的条件则需分行写。

执行“”,“条件区域”,即可完成复杂的“与或筛选”。

4.模糊筛选。高级筛选也可进行模糊筛选,即使用通配符—“*”。“*”表示任意字符串。

例:筛选出(如右图所示)职称是中级的老师以及所有男老师。

分析:1. 此题“职称”字段初、中、高级后面有具体的职称系列名称,如中级后面有“讲师”及“一级实指”两个系列,要想筛选“中级”只有使用通配符“*”帮助。

2.此题要筛选两个条件,一是职称为中级的老师;二是所有男老师,因此这里产生“或”的筛选关系,所以在设置条件区域时,要分两行写。

三、两种筛选操作的总结

“自动筛选”一般用于条件简单的筛选操作,符合条件的记录显示在原来的数据表格中,操作起来比较简单,初学者对“自动筛选”也比较容易掌握。若要筛选的多个条件间是“或”的关系,或需要将筛选的结果在新的位置显示出来那只有用“高级筛选”来实现了。一般情况下,“自动筛选”能完成的操作用“高级筛选”完全可以实现,但有的操作则不宜用“高级筛选”,这样反而会使问题更加复杂化,如筛选最大或最小的前几项记录等。

摘要:当今社会,计算机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成为社会必不可少的使用工具。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数据统计分析工作也越来越精细化、快速化。Microsoft Office2003中的EXCEL组件能够满足广大群众在数据处理、统计分析方面的需求,其易懂、易学、易操作的特点受到广大群众的接受和喜爱。

Excel运用 篇5

首先让我们来启动Excel2007,启动后,在其中输入一个“产品销售”表,如图1所示。

图1 产品销售表

选择“审阅”菜单(在老版本的Excel中对应的是“工具”菜单),然后点击菜单下方的“共享工作簿”按钮,弹出用于设置共享工作簿的对话框。运行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共享工作簿对话框

在共享工作簿对话框中将“允许多用户同时编辑,同时允许工作簿合并”复选框选中。然后可以更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高级设置。高级设置的界面如图3所示。

图3 高级设置

从这个界面可以看出,Excel可以管理共享工作薄的历史记录,而且还可以自动更新其它用户的变化。在默认情况下,当前用户在保存文件时更新其它用户的修改,但是我们也可以设置在一定时间间隔内自动更新工作薄的变化。在第3部分“用户间的修订冲突”设置区内最后设置第一项“询问保存哪些修订信息”,否则可能产生不确定的结果。在设置完后,点击“确定”按钮后,如果当前文档未保存,系统会提示你保存该文档。你可以将这个文档保存在一个其它人都可以访问到的地方,如一个共享文件夹。共享工作薄后的界面如图4所示。

图4 共享工作薄

在工作薄共享后,Excel上方的标题栏出现了“[共享]”提示,

二、使用共享工作薄

在设置完共享后,就可以使用多个Excel打开这个Excel文件了。让我们使用一个Excel编辑一下这个“产品销售”表。然后保存。再切换到另外一个打开这个文件的Excel,按Ctrl+S保存,你会看到在这个Excel中表格内容被更新。如图5所示。

图5 被更新的界面

在更新后,会出现一个如图5所对话框,提示该文档已经被更新。如果两个Excel同时修改同一个单元格,而且都进行保存,将会发生内容冲突。如一个用户将0001号产品的销售数据改为18,而另一个用户将0001号产品的销售数量改为20。在他们保存后,将出现如图6的的提示对话框。

图6 冲突处理对话框

然后由用户决定是按用户1还是用户2来修改表格中的内容。

Excel不仅能处理当前的修改冲突,而且还可以查询冲突历史,并按冲突历史进行修改。点击“审阅”菜单中的“修改”按钮菜单中的“突出显示修订”项,将显示如图7所示的对话框。

图7

可以根据这个对话框对来选择查看修订历史。在选择完后,在每一个单元格的左上角会显示一个“小黑角”,将鼠标放在这个单元格上,将显示这个单元格的修改历史。

再点击“接收/拒绝修订”菜单项,将显示如图8所示的界面。

图8

这个对话框显示了从某个单元格从最初的值到历次所修改的值(按时间从小到大排序)。你可以点中其中某一项以恢复到相应的历史值。也可以通过“全部接受”和“全部拒绝”按钮恢复到最后和最初的值。

Excel运用 篇6

关键词:Excel;离子平衡;浓度

文章编号:1005-6629(2008)01-0055-02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的教学过程中经常要面对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往往需要定量计算才能令人信服,但当提笔计算时却又往往因计算量太大或需要解高次方程而不了了之,甚至产生了一些错误也得不到及时更正,在计算机普遍走进课堂教学的今天,能不能有效地利用计算机的强大计算功能,用常规的软件解决这一难题呢?

笔者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现在终于用Excel软件解决了这一困扰多年的教学难题,下面通过在实验班教学中产生的两个教学案例加以介绍:

1 缓冲溶液中粒子浓度的大小排序

[例1]在25℃时,将pH=11的NaOH溶液与pH=3的CH3CO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 c(Na+)=c(CH3COO-)+c(CH3COOH)

B. c(H+)=c(CH3COO-)+c(OH-)

C. c(Na+)>c(CH3COO-)>c(OH-)>c(H+)

D. c(CH3COO-)>c(Na+)>c(H+)>c(OH-)

本题是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的一道选择题,醋酸为弱酸由醋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pH之和等于14可知,反应后为醋酸和醋酸钠的混合液,且醋酸大大过量。由物料平衡知c(Na+)< c(CH3COO-)+c(CH3COOH),选项A错; 由电荷平衡知 c(H+)+c(Na+) =c(CH3COO-)+c(OH-), 选项B错;由反应后醋酸大大过量可知溶液显酸性,选项C错;因而本题正确答案为D。一般的试题分析到此可以结束了,如何说明此时溶液中 c(H+)和c(Na+)的大小关系,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提出该问题时,刚开始我是这样说明的,pH=3 的CH3COOH溶液中已电离的H+恰好完全被等体积pH=11的NaOH 溶液中和,醋酸的再电离由于受到中和反应产生的CH3COO-的抑制而减弱,故c(Na+)>c(H+)。但有同学进一步提出,混合的过程也是醋酸稀释的过程,醋酸稀释时电离程度增大,也有可能c(H+)>c(Na+)。学生的质疑引起了笔者的重视,定性判断无能为力了,只能通过定量计算才能给出令从信服的结论,分析过程如下:

pH=11的NaOH溶液浓度(设为cb)求算:

cb+c(H+)=c(OH-)cb=10-3-10-11

pH=3的CH3COOH溶液浓度(设为ca)求算:

借助于Excel软件,令c(H+)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当x与y接近相等时 c(H+)即为原方程的解。结果为 c(H+)=4.94×10-4mol·L-1,略小于c(Na+)=5×10-4mol·L-1,这充分说明此时醋酸钠对醋酸电离的抑制作用和稀释对醋酸电离的促进作用是相当的。课后又让同学们计算了一道参考书上的类似题,在25℃时,将pH=11的NaOH溶液与0.1mol·L-1的CH3CO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离子浓度的大小排序,参考答案给出离子的大小关系与本题相同。但用上述方法精确求解为c(H+)=7.07×10-4mol·L-1,大于c(Na+)=5×10-4mol·L-1。因而笔者认为这类问题中离子的大小顺序最好写成: c(CH3COO-)>c(Na+)≈c(H+)>c(OH-)

2 酸式盐溶液中粒子浓度的大小排序

[例2]在25℃时,在酸式盐NaHCO3溶液中,

(1)电荷平衡式 ;

(2)物料平衡式 ;

(3)Na+、HCO3-、H+、OH-的浓度大小顺序;

(4)Na+、HCO3-、CO32-、H2CO3的浓度大小顺序;

这是酸式盐中粒子浓度大小比较教学中的一道常规题,在正确解答各题后,有同学提出能否将上述所有粒子浓度大小进行系统排序,应该说这是多年来高考未曾考察、参考书上经常涉及但答案经常错误的一个知识点,于是我让同学先自己排序,大部分同学根据NaHCO3水解强度大于电离强度,结合水的电离写出了下列离子浓度序: c(Na+)>c (HCO3-)>c(OH-)>c(H2CO3)>c(H+)>c(CO32-), 这也正是目前不少参考书给出的离子浓度序。但我结合NaHCO3的电离方程式和水解方程式、水的电离方程式进行定性分析:NaHCO3的电离和水解是个相互促进的关系,受水的离子积的影响, c(OH-)、 c(H+)在离子序的位置向后移动, 正确的离子序为:c(Na+) > c(HCO3-)>c(H2CO3)>c(CO32-)>c(OH-)>c(H+), 但还是有不少同学表示难以置信,就中学已有的条件,唯有通过定量计算才能给出最有说服力的证明,于是和大家讨论如何用Excel解决该问题,过程概括如下:

c(Na+)+c(H+)=2c(CO32-)+c(HCO3-)+c(OH-)①

将c(Na+)=0.1mol·L-1, c0=0.1mol·L-1,Ka1=4.2×10-7, Ka2=5.6×10-11代入④、⑤式,用Excel解得c(H+)=4.855×10-9mol·L-1, 将c(H+)值分别代入②、③,得c(CO32-)=1.127×10-3,c(HCO3-)=9.774×10-2mol·L-1, 由水的离子积得: c(OH-)=2.060×10-6mol·L-1, 由物料平衡知: c(H2CO3)=1.133×10-3mol·L-1。

故NaHCO3溶液中粒子浓度大小的顺序为:c(Na+)>c(HCO3-)>c(H2CO3)>c(CO32-)>c(OH-)>c(H+), 作为巩固,课后让同学通过计算0.1mol·L-1 NaHSO3溶液中粒子浓度的大小,并进行排序。结论为: c(Na+)>c(HSO3-)>c(SO32-)>c(H2SO3)>c(H+)>c(OH-)。

3 粒子浓度大小的Excel计算法

以案例1缓冲溶液进行说明:

(1)打开Microsoft Excel,将工作表sheet1重命名为缓冲溶液。

(2)在A列建立c(H+)的“粗略”数据

在A1单元格输入c(H+),在A2输入0.001,A3输入0.0009,选中A2、A3,设单元格格式为科学计数,小数位数3,用鼠标按住A3右下角"▂"往下拖动鼠标,建立以1为首项,0.0001为公差的递减数列,末项取0.0001,单元格为A11。

(3)在B列产生x的“粗略”数据

在B1单元格输入x,在B2输入=POWER(10,-14)/A2+0.5*(POWER(10,-3)-POWER(10,-11))*(1.75*POWER(10,-5)+POWER(10,-3))/(A2+1.75*POWER(10,-5))-A2,回车;选中单元格B2,设单元格格式为科学计数,小数位数3,双击B2右下角“▂”。

(4)找x=0.0005的“粗略”接近值

在B列中找出x=0.0005的接近值,见下表,知4.000E-04

(5)在A列建立c(H+)的“精确”数据

在A12单元格输入0.0005,A13单元格输入0.0004995,选中单元格A12、A13,用鼠标按住A13右下角“▂”往下拖动鼠标至A212。

(6)在B列产生x的“精确”数据

选中单元格B11双击B11右下角“▂”。

(7)找x=0.0005的“精确”接近值

在B列中找出x=0.0005的接近值,见下表,可见,c(H+)=4.94×10-4mol/L

参考文献:

[1] 沈旭东 判断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的思考途径[J].化学教学.2001.(7):44-46.

运用Excel构建出入库系统 篇7

1 手机维修流程

对于手机售后维修主体来说, 无论组织架构如何设计, 维修流程大体相似, 可简单归纳为如图1的流程。

修好的机器与送修流程相反, 由库管或工程师返回给受理人员, 再由受理人员通知用户或客户取机, 并将维修工单交信息人员录入系统。

2 系统结构设计

建立一个Excel工作簿, 命名为“手机售后维修机出入库系统”, 在其中建立3个工作表, 其中:基础信息、数据录入、数据统计, 3张表分别为系统的3个模块。基础信息表主要用于定义手机编码、手机品牌与型号等信息, 为数据录入模块提供方便。数据录入模块顾名思义就是录入维修机出入库等信息, 及时登记手机维修状态, 利用VLOOKUP查找引用函数和Excel的数据有效性功能提高键盘直接录入速度。数据统计模块是在数据录入的基础上, 利用Excel的数据透视表功能进行数据的多维度出入库统计, 如统计期间维修机的总体出入库情况, 保内与保外结算单据情况, 工程师维修数量情况, 并可实时输出相关统计信息。

3 系统模块设计

3.1 基础信息模块设计

在基础信息工作表的第1行输入表1中的对应列的信息字段。

手机编码是为了在数据录入时使用方便, 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管理需求和使用习惯进行自定义, 但一个手机型号的编码必须是唯一的。

3.2 数据录入模块设计

在数据录入工作表的第1行输入表2中的对应列的信息字段。

(1) 将B、N、O、P列设置为日期格式, 录入时只需录入数字格式即可生成日期。

(2) 在E、F列输入VLOOKUP查找引用函数, D列录入手机编码后, E、F列即可生成对应的信息。先在单元格E2、F2分别插入VLOOKUP函数, 并编辑为E2=VLOOKUP (D2, 基础信息!SBS1:SDS5000, 2, FALSE) , F2=VLOOKUP (D2, 基础信息!SBS1:SDS5000, 3, FALSE) , 然后对单元格E2、F2分别下拉拖动复制公式函数到5 000行 (范围根据业务量大小自定义下拉拖至终至行) 。

(3) G、I、J、K、L、M列利用Excel的数据有效性功能, 设置为选择性输入, 录入时只需在单元格的下拉菜单中选择录入。如G列, 单击“数据”菜单, 选择“数据有效性”选项卡, 在“设置”的“允许 (A) :”中选择“序列”, 在“设置”的“来源 (S) :”输入“银色, 白色, 灰色, …”。I、J、K、L、M列依据内容按G列方法设置, 也可参照上述 (2) 添加到基础信息模块利用VLOOKUP查找引用函数进行设置。

(4) H列入库 (接机) 数量和Q列出库 (返机) 数量始终设置为“1”, 是为了在数据统计模块计算数据。

3.3 数据统计模块设计

数据统计模块的数据来源于数据录入系统, 利用Excel的数据透视表功能进行设计。

(1) 进入数据统计工作表, 单击“插入”菜单, 选择“数据透视表”选项卡, 进入“创建数据透视表”界面, 单击“表/区域 (T) :”后方框, 选择“数据录入工作表A1:Q5000”即可, 便显示为“数据录入!SAS1:SQS5000”, 然后单击“确定”。

(2) 接着进入“数据透视表字段列表”, 根据统计目的将“选择要添加到报表的字段”分别拖拉到“报表筛选”、“列标签”、“行标签、”“∑数值”区域。此处将“品牌名称”、“客户类别”、“手机型号”、“返修性质”、“主要故障”、“向客户返机日期”及“接机日期”拖入“报表筛选”区域;将“工程师”拖入“列标签”区域;将“受理员”拖入“行标签”区域;将“入库数量”、“出库数量”拖入“∑数值”区域。

(3) 再次回到数据统计工作表界面, 分别右击“计数项:入库数量”和“计数项:出库数量”, 选择“值字段设置”选项进入编辑界面, 选择“汇总方式”中“求和”。

通过上面3个步骤, 数据统计模块设计就完成了, 当新的数据录入时, 只需右键点击“数据统计模块”中的工作区域, 选择右键菜单中的“刷新”即可完成更新数据统计。需要查询统计数据, 选择左上部分“报表筛选”中的筛选条件即可, 对于查询统计的结果, 可以复制保存。

4 结语

本系统基于Excel界面, 操作简单, 对于中小手机维修网点非常实用。可以广泛适用于通讯产品及PC产品的售后维修中心, 对其维修品的出入库进行实时动态管理, 实现对出入库信息的多维度收集、传递和统计分析, 有利于降低售后维修中心的库存积压风险与成本, 提高运营效率和售后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永年.Excel在财务管控中36个运用[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3.

[2]文勇.利用Excel进行账务处理系统设计[J].财务月刊, 2010 (11) .

个人所得税计算的EXCEL运用 篇8

现阶段, 大部分单位主要使用EXCEL表格辅助工资管理, 在管理中最常用的功能是计算个人所得税。然而, 单位工资管理人员在设计计算公式时, 往往停留在IF函数的嵌套方法上。这样的公式不仅冗长不利于修改和扩展, 而且运算速度慢, 不利于广泛运用。此外, 现行税法对起征点、含税级距、税率均有调整, 以往的EXCEL计算公式已不适用。为解决上述问题, 笔者从多年实务工作中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以供参考。

一、直接超额累进法

这种算法是直接按照超额累进的概念来计算个人所得税。例如, 税前收入为10 000元, 那么应税所得额为10 000-3 500=6 500 (元) (不考虑可抵扣费用) , 此时6 500=1 500+3 000+2 000, 应交个人所得税=1 500×3%+3 000×10%+2 000×20%=745 (元) 。应用此原理, 假设应税所得额为X, 可以设计EXCEL公式:

=SUM ( (X>={1 500, 4 500, 9 000, 35 000, 55 000, 80 000, ∞}) * ({0.03, 0.10, 0.20, 0.25, 0.30, 0.35, 0.45}) * ({1 500, 3 000, 4 500, 26 000, 20 000, 25 000, ∞}) ) +MIN (X- ( (X>={0, 1 500, 4 500, 9 000, 35 000, 55 000, 80 000}) * ({0, 1 500, 4 500, 9 000, 35 000, 55 000, 80 000}) ) ) *MAX ( (X>={0, 1 500, 4 500, 9 000, 35 000, 55 000, 80 000}) * ({0.03, 0.10, 0.20, 0.25, 0.30, 0.35, 0.45}) )

这个公式主要采用了数组方式, 其中, {0, 1 500, 4 500, 9 000, 35 000, 55 000, 80 000}是含税级距的下限数组, {1 500, 4 500, 9 000, 35 000, 55 000, 80 000, ∞}是含税级距的上限数组, {0.03, 0.10, 0.20, 0.25, 0.30, 0.35, 0.45}是税率数组, {1 500, 3 000, 4 500, 26 000, 20 000, 25 000, ∞}是上下限差额数组。这种方法完全按照概念来设计, 因此较容易理解, 在实际运用中可以通过引用辅助工作表单元格来替换数组简化公式。

如下图所示, 建立辅助工作表“所得税税率表”, 下限数组就可以用单元格C2:C8代替, 上限数组可以用D2:D8代替, 税率数组可以用E2:E8代替, 上下限差可以用G2:G8代替, 因此可以得出公式:

=SUM ( (X>=所得税税率表!D2:D8) * (所得税税率表!E2:E8) * (所得税税率表!G2:G8) ) +MIN (X- ( (X>=所得税税率表!C2:C8) * (所得税税率表!C2:C8) ) ) *MAX ( (X>=所得税税率表!C2:C8) * (所得税税率表!E2:E8) )

经简化后公式更为直观, 如果所得税税率和含税级距再有调整只需要通过修改辅助表就可以适用新的变化, 公式可拓展性更强。

二、全额累进扣减法

该方法是先计算全额税额然后累进扣减。比如上例的应税所得额6 500元按20%计算, 那么对应的第一级距1 500由于已经按1 500×3%计算过一次税, 所以这一级距多计的税是1 500× (20%-3%) ;相应的第二级距3 000部分, 由于3 000部分已经按10%计算过税, 所以3 000部分多计的税是3 000× (20%-10%) 。相应的EXCEL计算公式如下:

=X*MAX ( (X>={0, 1 500, 4 500, 9 000, 35 000, 55 000, 80 000}) * ({0.03, 0.10, 0.20, 0.25, 0.30, 0.35, 0.45}) ) -SUM ( (X>={1 500, 4 500, 9 000, 35 000, 55 000, 80 000, ∞}) * ({1500, 3 000, 4 500, 26 000, 20 000, 25 000, ∞}) * (MAX ( (X>={0, 1 500, 4 500, 9 000, 35 000, 55 000, 80 000}) * ({0.03, 0.10, 0.20, 0.25, 0.30, 0.35, 0.45}) ) -{0.03, 0.10, 0.20, 0.25, 0.30, 0.35, 0.45}) )

全额累进扣减法与直接超额累进法一样, 也可以通过引用辅助表的方式简化公式。从计算速度上来看比直接超额累进法稍优。

三、速算扣除数法

由于各级含税级距和税率是固定的, 此时全额累进算法和超额累进算法的差额等于一个常数, 这个常数就是速算扣除数。因此, 在计算应纳税额时, 如果采用全额累进算法只需要扣除这个常数即可。速算扣除数推导过程如下:

第一级速算扣除数等于0。此时的全额累进税刚好等于超额累进税。

第二级速算扣除数等于105。因为下限4 500按全额累计计算等于4 500×10%, 但是1 500部分已经缴纳3%的税, 因此多交纳的税为1 500× (10%-3%) =105。

第三级速算扣除数为555。因为下限9 000按全额累进计算等于9 000×20%, 但是1 500已按3%交税, 3 000已经按10%交税, 多交的税为1 500× (20%-3%) +3 000× (20%-10%) =4 500×20%-1 500×3%-3 000×10%=4 500× (20%-10%) +1 500× (10%-3%) =555。

依此类推, 得出如下计算公式:

本级速算扣除数=前一级含税级距上限× (本级税率-前一级税率) +前一级速算扣除数

运用此原理, 上例的计算公式=6 500×20%-555=745。假设应税所得额为X, 利用数组可以设计如下EXCEL公式:

=MAX (X*{0.03, 0.10, 0.20, 0.25, 0.30, 0.35, 0.45}-{0, 105, 555, 1 005, 2 755, 5 505, 13 505}, 0)

公式解释:第一部分即X*{0.03, 0.10, 0.20, 0.25, 0.30, 0.35, 0.45}为全额累进计算的税额;第二部分{0, 105, 555, 1 005, 2 755, 5 505, 13 505}为速算扣除数;第三部分由于使用合适的税率计算的数值最大, 所以需要运用MAX函数剔除重复计算的值。

另外, 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为3 500, 当收入小于等于3 500时X为负数, 计算结果也为负数, 此时计算结果还须与0进行比较。

速算扣除数法比较简单直观, 计算速度快, 即使税率有变化也容易修改, 实际使用时不易犯错, 可以广泛推广。此方法也可以通过引用工作表法来简化, 为达到最优的计算速度, 还可以使用INDEX函数和MATCH函数来进一步优化。优化后的公式为:

=X*INDEX (所得税税率表!E2:E8, MATCH (X, 所得税税率表!D2:D8, 1) ) -INDEX (所得税税率表!F2:F8, MATCH (X, 所得税税率表!D2:D8, 1) )

公式中的MATCH (X, 所得税税率表!D2:D8, 1) ) 即找出应税所得额小于上限时对应的行号, 再用INDEX函数取得对应的行号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该法避免了重复计算从而提高了计算速度, 但是由于需要理解函数使用规则, 故加大了推广难度。

四、最低档税率计算法

此种方法是先将应税所得额按最低税率计算, 再加上应补交数。比如上例中的6 500都按3%来计税, 其中可以看出1 500部分已经缴纳其应交的税费, 剩余5 000也按3%计算了税费, 然而其中3 000本来应该按照10%计算税费、2 000按照20%交税, 所以3 000部分还须补计7%的税费, 如果此时2 000再计7%的税, 那么最后只要再计10%的税就是全部应该缴纳的税费。那么应补交的计算公式为:2 000×10%+5 000×7%+6 500×3%。因此可以推导出第二级以上的各级补缴税率等于本级税率减去上一级税率。根据此原理, 对应的EXCEL公式为:

=SUM (TEXT (X-{0, 1 500, 4 500, 9 000, 35 000, 55 000, 80 000}, “0;!0”) *{0.03, 0.07, 0.10, 0.05, 0.05, 0.05, 0.10})

公式理解要点:第一部分, TEXT函数将数值转换为按指定数字格式表示的文本, 第一个参数为数值, 第二个参数是文本形式的数字格式, 利用这个函数巧妙地将大于零的数值保留原样, 将小于零的数值用数字0代替。第二部分, {0.03, 0.07, 0.10, 0.05, 0.05, 0.05, 0.10}是最低档税率和补缴税率组成的数组。

该方法虽然比较难理解, 但公式比较精炼, 计算速度最快。在实际运用时, 也可以采用辅助表的形式替换数组, 提高公式的可拓展性。

五、自定义函数法

这种方法需要在EXCEL宏编辑器中创建自定义函数。在计算个人所得税时直接引用自定义函数。自定义函数可以根据计算习惯随意书写, 方法多种多样, 最常用的是速算扣除法。主要宏代码示例:

Function personaltax (收入As Currency) As Currency

起征点=3 500

应税所得=收入-起征点

Select case应税所得

Case Is<=0

personaltax=0

Case Is<=1 500

personaltax=Round (应税所得*0.03, 2)

Case Is<=4 500

personaltax=Round (应税所得*0.1-105, 2)

Case Is<=9 000

personaltax=Round (应税所得*0.2-555, 2)

Case Is<=35 000

personaltax=Round (应税所得*0.25-1 005, 2)

Case Is<=55 000

personaltax=Round (应税所得*0.3-2 755, 2)

Case Is<=80 000

personaltax=Round (应税所得*0.35-5 505, 2)

Case Else

personaltax=Round (应税所得*0.45-13 505, 2)

End Select

End Function

在这种方式下, 税率如果有调整需要修改宏代码, 另外对VBA编程知识有一定的要求。宏的使用还要考虑安全性的问题:默认的EXCEL设置宏的安全性为中, 每次打开EXCEL文档时都要选择是否运行宏, 此时一般将安全性设置为低, 数据安全会受到严重的威胁。因此, 在使用宏时, 需要通过加载自定义宏文件方式来使用自定义函数。具体步骤为:首先将编辑后的自定义宏保存为XLA文件;然后在“工具”菜单的“加载宏”选项中加载保存的XLA文件。

六、年终一次性奖金的计算

发放年终一次性奖金计算个人所得税时采用老算法新税率, 先将应税所得额除以12计算月份平均数, 再利用月份平均数确定属于哪一档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最后将应税所得额乘以确定的税率并扣减速算扣除数即为应交税额。实际上, 年终一次性奖金的计算方法是速算扣除法的另一种应用。由于年终一次奖金的速算扣除数仍使用月份速算扣除数, 因此MAX函数已不适用, 可以使用LOOKUP函数代替。假设应税所得额为X, 计算公式如下:

=LOOKUP ( (X-0.000 01) /12, {0, 1 500, 4 500, 9 000, 35 000, 55 000, 80 000}, X*{0.03, 0.10, 0.20, 0.25, 0.30, 0.35, 0.45}-{0, 105, 555, 1 005, 2 755, 5 505, 13 505})

其中, (X-0.000 01) 主要是为了在临界点时避免选择高一档的税率。比如X为18 000, 如果不进行扣减, 公式会自动选择10%税率, 计算结果为18 000×0.01-105=1 695, 正确的结果应该是18 000×0.03=540。公式中的LOOKUP函数实现在{0, 1 500, 4 500, 9 000, 35 000, 55 000, 80 000}数组中查找指定的 (X-0.000 01) /12数值, 然后返回最后一个参数数组相同位置的数值。只要掌握了LOOKUP函数, 此公式就可以运用自如。

参考文献

[1] .张道珍.利用Excel计算个人所得税的五种方法.财会月刊, 2010;5

[2] .柳一波.EXCEL在计算个人所得税中的应用.财会研究, 2009;9

[3] .王永.基于EXCEL的个人所得税计算系统.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9;12

[4] .董勋, 李宏颖.用Excel计算工资个人所得税.黑龙江水专学报, 2003;3

现金流量表编制的Excel运用 篇9

一是编制程序多、方法复杂。不论是工作底稿法,还是T形账户法,都要新设专用账户,在原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数据基础上编制一系列调整分录,再将调整分录过入工作底稿或专用T形账户,才能得到各项目的现金流量金额。这种编制方法比较复杂,对会计人员的要求较高。二是劳动强度大。由于目前还没有专门用于编制现金流量表的软件,大量的计算,只能手工处理,会计人员劳动强度大。三是容易出错且不易核查。现金净流量是通过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数据进行调整后得到,因为需要调整的事项众多,容易出现遗漏等差错。一旦出现差错,要在众多经济业务中去查找,有很大困难,可能导致该表最后“平”不了,这也是困扰广大会计人员的一大难题。

二、Excel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思路和方法

鉴于传统方法的诸多不便,笔者提出运用Excel来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新方法:将现金流量表的不同现金流量项目分别设置成相应的Excel电子工作表,即一张主表,四张附表,每一张表内的公式和表与表之间数据的引用都事先定义。日常工作中,将涉及现金和现金等价物变动的会计分录分别录入不同的表格,由计算机自动计算出相应项目的现金净流量,并清晰地列示在主表中,完成现金流量表的编制。这种编制方法的具体做法是:首先,建立一个Excel电子工作簿,可取名为“Excel现金流量表”,在“Excel现金流量表”工作簿中,设置五张工作表,分别是:主表“现金流量表”、附表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附表2“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附表3“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和附表4“汇率变动的影响”。各表内的项目,根据现金流量表中各部分现金流量的项目进行设置。其次,定义各工作表内的公式。在每一工作表中,定义“现金流入小计”、“现金流出小计”和“现金净流量”的公式,定义各工作表相互之间的数据引用公式。各工作表之间的数据引用,主要是主表“现金流量表”引用其他四张附表的数据。再次,日常工作中,将涉及现金和现金等价物变动的会计分录的金额,逐笔录入相应表格的栏目当中。每录入一笔,表格将自动计算出截止当前的现金流量金额。最后,核对表与表之间的勾稽关系。录入金额后,应将现金流量表主表的各项现金流入小计、流出小计和现金净流量分别与对应的附表内的金额核对一致,最后核对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与资产负债表中的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金额是否一致。如果一致,则现金流量表编制完成;如果不一致,则需进一步查找原因,进行更正。

三、Excel编制现金流量表的优点

一是将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工作分散在平时进行,减小了年终报表编制的压力。二是简便易行。与传统的编制方法不同,这种编制方法不需要另设会计科目和账户,也不需要编制工作底稿,只需在计算机中建立几张Excel电子工作表,易于掌握和使用。三是无需人工计算。由于Excel电子表格具有强大的计算、汇总功能,函数关系设置简便、界面直观明确等优点,可以大大减轻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四是出现差错,可以及时发现并得到纠正,提高了报表编制的效率和准确性。因为是自动计算,首先排除了计算差错的可能。如果出现金额录入错误,可以通过不同电子表数据间的相互核对发现错误,并得到及时更正。五是动态反映现金流量。不仅仅在年末才反映,可以根据需要按月编制,也可以按日编制,从而实现动态反映现金净流量的目的。六是可以准确地计算汇率变动对现金净流量的影响。传统的编制方法当中,汇率变动对现金净流量的影响很难准确计算,往往成为将现金流量表做“平”的“倒轧项”,其准确程度无法得到保证。但如果采用Excel编制现金流量表,由于在平时将每一笔涉及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会计分录都录入相应表格,外币的收付也自然是每一笔都能直观地反映出来,且通过事先设定的公式自动计算出汇率变动对现金净流量的影响金额,从而能够清晰、准确地对此项进行反映。

四、Excel编制现金流量表例析

以下通过举例来说明如何通过所述方法来编制现金流量表。举例:甲公司200×年发生如下经济业务,200×年期初相关科目金额为:现金10500元;银行存款(人民币)2200000元;银行存款(美元)25000元,年初汇率为1:7.95;信用卡存款50000元。当年销售商品一批,所开出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销售价款10000000元,增值税销项税额为1700000元,全部以银行存款收讫。出口商品一批,售价20000美元。假设确认销售时的汇率为1:7.92,收汇当日的汇率为1:7.91。当年进口原材料一批,价值10000美元,结汇当日的汇率为1:7.96。购买原材料一批,收到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材料价款为500000元,增值税进项税额为85000元,款项通过银行支付520000元,尚有65000元未支付给供应商。全年实际支付给生产经营人员工资480000元,支付在建工程人员工资260000元。出售某项长期股权投资,收回的全部投资金额为1700000元。当年出售一台不需用设备,收到价款5000元,该设备原价20000元,已提折旧16800元。支付相关的拆卸费和运输费500元。款项均通过银行转账收付。从银行借入3年期借款共计2000000元。收到某长期股权投资的现金股利收入360000元。新购入房产一栋,总价11500000元,价款已通过银行全部支付。以银行存款1500000元购入某上市公司股票。支付以前年度所欠供应商货款850000元。当年实际交纳增值税210000元,实际交纳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23100元,交纳企业所得税110000元。现金支付员工报销差旅费5800元。200×年期末相关科目金额为:现金4700元,银行存款(人民币)2511400元,银行存款(美元)35000元,信用卡存款50000元。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为1:7.94。说明:(1)这里只列示出甲公司200×年涉及现金流量的业务,其他业务未列示。(2)为简化,只考虑本期金额,未考虑上期金额。(3)为便于说明,本例中凭证号是指业务序号。

说明:D列平时不填,期末根据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填列;E5填期初结存外币金额;F5填期初汇率。

用Excel编制现金流量表,仅仅针对现金流量表本身,对其补充资料,仍然要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采用间接法在现金流量表附注中披露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信息。要对每一笔涉及现金和现金等价物变动的会计分录进行分析,准确判断属于哪一类现金流量,并填入相应表格。

断属于哪一类现金流量,并填入相应表格。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6)》,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Excel运用 篇10

一、现行利息收益计算表存在的主要问题

持有至到期投资后续计量的关键在于各期利息收益的计算和利息调整的摊销。目前,利息收益计算表一般是按照“年份”、“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息”、“现金流入”和“期末摊余成本”五个栏目来设计的,下面通过一个案例加以说明。

例:2011年1月1日,企业支付价款1 000万元(含交易费用)从活跃市场上购入某公司5年期债券,面值1 250万元,票面利率4.72%,每年末计付利息(即每年末利息59万元),本金最后一次支付。不考虑所得税、减值损失等因素。要求:计算实际利率并编制各年末利息收益及摊余成本计算表。

现行处理方法如下:

先计算该债券的实际利率,计算式为:

即:59×(P/A, i, 5)+1 250×(P/F, i, 5)=1 000(万元),用“直线内插法”计算求出i=10%。

各年末利息收益及摊余成本的计算见下表:

单位:万元

注:118=1 309-1 191(考虑了尾差调整)。

上述处理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 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 (1) 扣除已偿还的本金; (2) 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3) 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以上调整计算用公式表示为:

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收回的本金±已摊销的利息调整金额-已确认的减值损失

上述计算表虽然能够反映长期债券各期的利息收益、现金流入等信息,但是利息调整的摊销额无从直接反映,即不能反映初始确认金额随着各期利息调整的摊销、期末摊余成本逐步接近并归于面值(到期还本付息债券为面值与各期利息之和)的计算过程。摊余成本的计算不能体现相关会计准则的要求,不符合会计信息的明晰性质量特征。

2. 上述处理对于实际利率的计算过于原理化,用“直线内插法”计算实际利率一般要经过多次用估计利率逐步测试,效率低下且准确性差,其实务操作性不强。

二、利息收益计算表的改进设计

1. 改进利息收益计算表的字段设计。将利息收益计算表按“年份”、“应收利息”(或“应计利息”)、“利息收益”、“利息调整摊销额”和“摊余成本”五个字段来设计。其中,“应收利息”反映“分期付息、到期还本”债券的票面利息,该票面利息将实现现金流入,不计入债券的期末摊余成本;如果为“到期还本付息”债券,则将该字段改为“应计利息”,相应的票面利息将不实现现金流入,应计入债券的期末摊余成本。“利息调整摊销额”反映利息收益和票面利息的差额,“摊余成本”反映初始确认金额经过利息调整摊销后的结果。

2. 改进利息收益计算的工具手段。运用Excel电子表格进行相关计算,利用IRR财务函数快速准确求得实际利率,对利息收益计算表中相关单元格做好公式定义,增强计算表的准确性和实用性,并提高实务工作效率。

三、利息收益计算表的改进设计案例

1. 仍沿用上例中的案例资料,相关处理如下:

(1)应用Excel表格计算债券的实际利率。具体应用如图1、图2、图3所示。

首先, 在Excel表格中将2011年初至2015年末涉及的现金流量数据按纵向输入各单元格, 负数为现金流出, 正数为现金流入。

其次,选择任意空白单元格插入IRR财务函数,然后选择引用数据(即选中前输入的现金流量数据),回车即求得实际利率。

(2)应用Excel表格编制利息收益计算表。在Excel表格中设计利息收益及摊余成本计算表,栏目包括“年份”、“应收利息”(或“应计利息”)、“利息收益”、“利息调整摊销额”和“摊余成本”,并对相关计算单元格做公式定义。具体如图4、图5、图6所示。

2. 如果例1中其他条件不变,企业购入的为到期还本付息债券,且利息为单利计算。相关处理如下:

(1)应用Excel表格计算债券的实际利率。具体如图7、图8、图9所示。

(2)应用Excel表格编制利息收益计算表。图10中,因为本例为到期还本付息债券,第2列字段改称为“应计利息”,相应的票面利息不实现现金流入,应计入债券的期末摊余成本。实际上,对于长期债券投资,期末摊余成本即等于其账面价值。

长期债券利息收益的计算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 科学合理地设计计算表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明晰性, 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财务会计中的作用, 提高计算表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6

上一篇:诗词意境下一篇:复合氯诺昔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