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积累运用

2022-09-12

对听障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培养一直是聋校教研的重点, 2006年烟台市聋哑中心学校的《培养聋学生语言沟通能力的实验与研究》这一课题被确立为省级课题。通过对听障学生沟通现状的调查、分析、讨论, 结合经验实践总结出:对听障学生语言的培养应注重以下三方面:体验;积累;应用。在体验中理解、积累语言, 在体验中运用语言, 这对培养听障学生的语言能力更有效。

1 在体验中理解积累语言

“体验”一词的意思指“亲身经历;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我国一些教育专家也认为:“体验是以亲身经历、实践活动为基础, 又是对经历、实践和感受、认知和经验的升华, 这种升华是对感受的再感受。对认知的再认知, 对经验的再经验。”可见, 特别是针对感性认识较少的听障学生, 更应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引导其在生活情景中自主感悟, 理解语言, 从而积累语言。具体做法是:

1.1 捕捉生活体验, 补充语言

研究表明, 在儿童每次感知某事物时如果都能听到成人说出关于这个事物的词, 那么, 儿童头脑中就会形成事物与词的联系, 词就成了该事物的符号, 语言发展就快。这一规律同样适用于学习语言的听障学生, 听障学生的语言缺陷主要表观在语言形成与生活经验之间不同步, 每天接触的生活现象不少, 但表述各种生活观象的词语并没有同时听到学到, 使语言形式与生活经验不能及时接轨, 错失许多学习语言的良机。要使这一遗憾降到最低, 就需要我们健听者随时做他们的“耳朵”, 做他们的传输系统。当听障学生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 教师和家长一定要及时给他补充语言, 特别要抓住听障学生每一次非言词性表达的时机, 进行有声语言的学习。例如, 当听障学生用手势表达某种需要时是教他词汇的最好时机。告诉他这是什么, 并可以让他重复, 而且鼓励他多次强化, 久而久之, 学习语言的习惯也就有了。再如:抓住听障学生的生活环境补充语言。学校一日三餐的菜谱、菜的名称, 食堂每餐都填写, 老师及时并通过观察实物或图片等方法及时了解如何该植物种植、生长情况, 成熟后又怎样加工成菜肴等。影视欣赏课中的电视, 及时通过板书或用手语配上字幕, 这样将生活常规形成文字, 使听障学生在校生活处处能学到语言文字学生在学习生活、活动中, 只要老师补充的词句都整理在“生活中的语言沟通”本子上, 经常复习强化, 掌握语言。捕捉生活体验, 给聋孩子补充语言, 极大地满足了孩子的表达需要, 学习语言的兴趣很大, 效率也高。

1.2 教材链接生活, 感悟理解语言

语文课堂是利用教材积累语言的主要渠道, 每篇课文中涉及到的拼音、字词、语法, 必须让学生在理解之后才能有效积累。这就要求利用现有教材, 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 让学生感受语言的基础上识词学句。美B·R·格尔斯基在《应用于教学的学习心理学》一文中谈到:“讲授每一堂课都应从容易的, 有关联的教材开始, 注意潜在学习的可能性, 设法改变诱因, 促使这种潜在学习表露出来。”这里提及的“应从容易的, 有关联的教材开始”不正是要求我们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到阅读中来吗?所以在教学中, 教材链接生活, 把生活的活水引进课堂, 让学生经历丰富的情感体验和作者的感情达到共鸣才能理解内化语言。这就要求老师以教材文本的内在本质要求为核心, 根据现实生活和学生需求, 将教材内容还原到社会生活, 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再现 (或模拟再现) 教材内容的本质和核心, 让学生在体验中形成自己对教材的认识, 感悟运用语言。例如, 有的老师在教《詹天佑》一课时, 首先让学生读课文后观看电影《詹天佑》, 通过生动直观的影片, 学生对当时的背景有了一定的体验后, 学生被詹天佑受命于国家危难之时的爱国情怀所感动, 对詹天佑的杰出才能非常佩服, 针对文章内容能自己批注阅读, 感受到位, 理解深刻。为了让学到的知识在生活实践中加以能动化, 老师又通过多媒体展示青藏铁路建设团的伟大成就和建设铁路的艰辛场面, 学生看后滔滔不绝, 说“他们的成就同样轰动了世界”“他们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这些情感的流露、语言的运用都缘于对教材中语言的理解, 只有理解才能有效积淀, 才能出神入化地利用。

2 在体验中运用语言

2.1 模拟情景开设语言沟通课, 激活语言

语言的最基本职能在于它的工具性, 一开始就因人类的交际需要而产生。日常生活纷繁复杂, 学生与人交往面临许多灵活多变的情况, 如何使聋生在与人交往中能灵活从语库中激活学过的语言符号, 需要教师努力汲取听障学生的生活素材, 依据听障学生的兴趣及个性精心设计语言活动的过程。语言沟通课即课上由老师为学生创设一定的语境, 引导他们学会在模拟的生活场景中用通顺、流畅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让学生在众多的言语实践中, 学习语言沟通的基本知识、基本技巧, 形成基本技能。在实践中老师根据每个年级段的不同特点, 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及各种活动确定不同的训练主题, 让学生模拟表演问路、借东西、购物、接待客人、口述见闻、争辩问题等情境, 学生在玩中学说, 兴趣盎然, 轻松愉快, 真正做到“我口说我心”。学生生活在大千世界中, 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 迎接瞬息万变的生活, 我们必须通过媒体 (网络) , 社区、报纸补充其因失聪而得不到的这些语言、知识资源, 同时模拟情景, 创设聋生语言沟通的机会, 掌握表达技巧。

2.2 创造生活体验, 加强语言实践

听障学生在不同程度影响和制约着聋人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 这就要求学校的教学与教育、管理活动要紧密配合, 共同筹划, 重视听障学生生活体验教育。烟台聋校注重引领学生体验生活, 如参观、访问、游览等等。春天来了, 老师和学生一起种植树、种花, 一起到海边做沙雕、放风筝、做游戏等。和健全学生建立手拉手活动, 开办家长学校, 有计划地指导家长给孩子提供多种体验活动, 如购物、劳动、交往等, 有效地为发展语言能力打好基础。在做每一项工作的时候都是边说边做, 这样孩子既有丰富的体验, 又使语言与生活结合。

重视学生的体验, 引导学生勤于积累, 在生活实践中多应用, 符合听障学生学习语言的特点, 又形成良好的语言沟通氛围,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很快。总之, 学习语言就是体验生活、深入生活, 描述生活。

摘要:随着《培养聋学生语言沟通能力的实验与研究》这一课题的开展, 教育者认为对听障学生语言的培养应注重体验、积累、应用。在体验中理解、积累语言, 在体验中运用语言, 这对培养听障学生的语言能力更有效。

关键词:听障,语言沟通,体验

参考文献

[1] 张福娟.特殊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2] 林宝贵.听觉障碍教育与复建[M].台北:台湾五国图书出版公司, 1994.

[3] [美]柯克.特殊儿童的心理与教育[M].汤盛钦译.天津:天津教育出社, 1989.

[4] 沈玉林.聋校双语教学简述[J].北京:中国特殊教育, 1998 (4) .

上一篇:网络——家长和学校沟通的新桥梁下一篇:基于移动互联网的财务会计变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