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经济现代化

2024-05-09

中日经济现代化(精选四篇)

中日经济现代化 篇1

据了解, 该肉牛养殖场由青岛东颐锦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日本近戟农产资财株式会社合资建设。

养殖场建有现代化的牛舍9栋。牛舍屋顶铺设滤光材料, 墙体采用夹心技术建造, 保证保温、防风、隔音效果;引进国外先进的肉牛自动饮水、自动给料设备。

同时牛舍内还安装臭氧发生消毒器、风机, 达到理想的消毒效果;建设4 500 m3的青贮饲料池, 为3 000头肉牛储备充足的饲料;牛舍地面采用有益于肉牛生长的新型材料, 及时分解牛的排泄物, 保持舍内整洁。

据悉, 此养殖场占地面积260亩, 现代化肉投资900万元, 肉牛养殖规模达3 000头。吉

(新闻来源:和讯网)

延边开展畜产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

为保障延边州畜产品质量安全, 严防州庆期间发生畜产品安全事故, 日前, 州畜牧业管理局全面启动畜产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 检查各类场所185家, 出执法人员136人次, 查处违法案件14起。

此次专项行动, 州畜牧业管理局采取州县市联动方式, 集中力量对八县市开展“地毯式”检查, 将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兽药生产和经营单位、规模养殖场 (户) 和定点屠宰厂 (场) 作为主要检查对象, 并将辖区内规模养殖场 (户) 、定点屠宰厂 (场) 、饲料兽药经营场所纳入本次整治范围, 开展全面排查和专项检查。重点打击在饲料中添加有害物质的违法行为和流通领域违法违规经营、贮藏、运输等行为;重点检查养殖场所是否有非法添加“瘦肉精”行为;饲料兽药经营场所是否出售含有“瘦肉精”等违法添加剂的行为, 以及定点屠宰厂 (场) 检疫检测档案是否有检测出“瘦肉精”的案例。吉

有关中日经济关系研究 篇2

中日贸易虽保持了快速增长势头,但增速不能和两国贸易的巨大需求与潜力相匹配,明显落后于中国同其他主要贸易伙伴双边贸易的增长速度。如从至,中国同欧盟的贸易额由766.2亿美元增至2723亿美元,增长2.5倍,年均增速为25%;中国同美国的贸易额由804.8亿美元增至2627亿美元,增长2.3倍,年均增速为24%;中国同韩国的贸易额由359.1亿美元增至1343亿美元,增长2.7倍多?年均增速为27%;而中日贸易额由878亿美元增至2073.6亿美元,仅增1.4倍,年均增速只有16.6%,远落后于上述3家对华贸易的增长水平。

双方贸易失衡趋于加剧。20以前,两国贸易大体均衡,以后中方年年逆差,且呈逐年扩大之势。中方逆差50.3亿美元,20增至240.8亿美元,中方逆差4年增加4倍。多年来,发展与日本贸易是中国外贸战略的主攻方向,占中国经济分量甚重;近年来中日贸易占中国经济的分量下降,而占日本经济的分量明显上升。前,日本连续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对中日贸易的依赖大于日本对中日贸易的依赖。起,日本在对华贸易中落在欧盟、美国之后,居第三位。中日贸易量占中国外贸总量的比重逐年减少,从1993年的20%降至20的16.4%,再降到年的11.8%。对日本来说情况刚好相反。近6年来,日中贸易年均增速为16.6%,远高于同期日本外贸年均增幅6.6%的水平,日中贸易占日本外贸总量的比重逐年上升,从年的11.8%升至2006年的17.2%。到3月底,中国第一次超过美国,成为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现在日本对中日贸易的依赖远大于中国对中日贸易的依赖。

日本虽然至今仍是对华的主要投资国,但投资速度及其在中国外资总量中的比重均呈下降趋势。2006年日本对华投资46亿美元,同比下降29.6%。

日本对华提供的政府发展援助日趋减少,从1990年代初每年提供近亿日元减至现在每年仅提供几百亿日元。日本对华贷款更是逐年减少,甚至一度“冻结”,且设定了最终结束对华贷款的时间表。

中日经济关系近年出现一些负面变化,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一,日本极右势力抬头,其鼓吹的“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对中日经济关系造成冲击。主要表现是:受中日政治关系低迷影响,日本国内出现对华经贸“风险论”,其鼓吹者提出要选择别的国家作为日本新的重要贸易和投资伙伴,以冲淡和减低其对华经贸的依赖,即所谓“中国+1”方案;日本坚持将经济问题政治化,拒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日本专家研究表明,如日本同中国建立自贸关系,可使其GDP年增0.5个百分点。尽管如此,日本却宁愿同遥远的其他国家积极推进自贸关系建设,而不肯将与中国建立自贸关系一事提上日程。这些对中日经济关系的发展无疑会造成消极影响。

其二,日本违反平等互惠原则,对中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加筑关税与非关税贸易壁垒。一个明显的例子是日本实施主要针对中国的农产品“肯定列表制度”,规定对799种农药、兽药及饲料添加剂设定总计达54782个残留标准,是原标准的5.8倍;对没有设定标准的,将执行“一律标准”,即含量不得超过0.01毫克/千克,几乎为现有仪器的最低检测限度。这些极其苛刻的规定严重影响了中国农产品对日出口。

中日经济关系的转轨期 篇3

有报道称,这是这个每年都会到访北京的访华团时隔6年后又一次受到中国总理的接见,上一次享受这样的礼遇还是在2009年。

在访华团受到李克强接见的三天前,因中日钓鱼岛争端和历史问题而中断三年多的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在韩国首尔重启,而李克强总理在会议期间也应约会见了日本首相安倍晋三。

在飞抵北京访问前,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会长榊原定征与安倍晋三进行了会谈,并向安倍提出,“日中政治、外交关系的稳定是经济活动的基础”,同时“希望直接了解中国经济的前景和动向”,加速推进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FTA)谈判。

中日间的政治与经济关系曾一度被认为是“政冷经热”,而在2012年钓鱼岛争端爆发后,这种关系更被一些分析人士认为是“政冷经冷”。数据显示,2014年日本对中国的直接投资比上年减少了40%。

随着中日两国政治关系出现升温迹象,中日经济关系也面临着回转机遇。而“政冷经冷”的这段时期,也成为中日经济关系结构的转轨期。

“中国+1”投资模式

近期,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北京代表处在对数十家在华日资企业进行走访调查后,发布了《日本企业在华业务的现状和展望》报告。

报告显示,将继续扩大对华投资的日本企业主要集中在食品、制造业、汽车等运输机械设备、化学及医药等行业。日本企业对华合作已经从加工出口转型为在华制造、在华销售的本地成长战略。相反,纯加工出口型行业正在将生产基地从中国迁往东南亚地区。

自2012年开始,受世界经济下滑和钓鱼岛争端的双重影响,中日双边贸易也出现下滑势头。为了应对这种不利局面,很多日本企业逐渐执行“中国+1”的投资模式,即为规避投资风险,将原本在中国的部分直接投资项目迁移至中国周边的某个第三方国家。

“鉴于劳动成本进一步上升和保护人工安全的难度,我们从2011年8月开始一直在中国内地、越南、老挝、柬埔寨和其他国家考察,并为我们的生产集体寻找合适位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于2012年11月公布的报告称。

例如,阪和公司在中国感受到经济变“冷”之后,就将食品加工等领域的一部分业务转移到了成本更便宜的越南,而钢材加工和贸易则留在了中国。

阪和中国总代表松原圭司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最近几年,阪和对中国的直接投资有所抑制。相反,主要精力倾注在了东盟、墨西哥的投资。不过,随着日中关系的改善,我们会更加关注对中国大陆的投资。”

但大金工业却选择了另外一条道路,坚持“本地化”发展策略。大金工业是一家传统的空调制造商,近9成的收入都来源于空调设备和冷冻设备的销售。从1995年进入中国到今年为止,大金的销售额每年都是两位数的增长。而从2014年3月到今年3月这一财年,大金在全世界的收入一共是2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000亿元),其中中国市场销售额为是3500亿日元,占到总体收入的17.5%。

“我们的经营方针是‘地产地销,即在中国生产的产品就在中国销售,因为没有像日本出口型企业那样遇到较大的困难。现在虽然有企业认为,因为人民币升值和劳动力成本上涨,就要考虑‘中国+1这样的策略,但我们从来没有这种想法。”大金工业株式会社专务执行董事林由纪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林由纪夫认为,当前中国人收入增加了,就会买更多高质量的产品,从这种意义上来讲,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是好事。所以大金的销量和收入在中国不但没有受到影响,反而在继续维持和上升。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在2014年12月发布的《亚洲、大洋洲日资企业活动实况调查》报告显示,在制造业中,日本出口型企业在中国扩大业务规模的意愿较为薄弱,内销型企业则较为强烈。非制造业中呈现出同样的趋势,内销比例越高,在华扩大业务规模的意愿越强烈。内销和出口型企业,在对华投资上呈现“两极分化”之势。

拓展新市场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日本对华投资状况也随之发生变化:中国商务部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日本对华投资为22.5亿美元,同比下降28.8%。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北京代表处处长田端祥久认为,与2011年至2013年的急速增长时期相比,近来日本对华投资额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与2008年至2010年期间平均每季度10亿美元的水平相当,但目前实际投资金额和项目数量均呈现止跌态势。

“目前减少的投资实际是新增投资。”随日中经济协会访华团到京的阪和兴业株式会社董事长北修尔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这种现象被归因于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之后,中国劳动力、土地等成本上升,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市场竞争加剧,一些日资企业不得不关停了在中国的工厂。而这些因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期待。

11月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日本经济界代表团并同他们座谈。图/新华

田端祥久则表示,尽管日企在中国面临着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压力,但绝大多数企业不会考虑退出中国。它们正在通过出口转内销、削减其他成本、提高营利部门利润等方式积极转变企业战略,适应中国市场。

日中经济协会于2015年11月发布的《21世纪日中关系展望委员会(第21次)建议书》称,日企改变在华增长策略的直接原因在于“日中两国劳动年龄人口均呈减少趋势,为保证今后的潜在增长率,必须通过创新来促进整个社会的生产力发展”。

对于以钢材贸易为主的综合性企业阪和来说,由于钢材贸易仍然占据企业收入的一半以上,中国钢铁领域的价格下降及竞争激化导致阪和必须选择扩大经营的范围。此外,他们还需要生产更多高附加值钢铁制品,并尝试利用过去做钢材贸易时建立的业务关系为其他企业开展完整的配套服务。

而基于对中国市场的观察,阪和拓展的新贸易是从日本向中国进口木材。中国木材对外依存度近年逐渐走高,如今已接近50%。

“二战之后,日本在山上种了很多树木,现在70年过去了,树木都已成材。从去年开始,我们第一次将日本的木材出口到中国。”北修尔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合作开发第三方市场

在两国产业发展差距缩小的背景之下,中日两国企业间经贸合作渐渐显现出了共同开发海外市场的新趋势。有报告称,制造业仍然是中日两国的主导产业,但发展阶段和水平仍有差异:日本在较高层次的资本与技术密集型行业上具有优势,中国仍在劳动密集型行业上具有优势。

以钢铁产业为例,进入2015年,中国的钢材价格持续下跌,已经达到近10年来的最低水平。钢材的产能过剩以及需求不旺,给国内的经销商们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面对国内钢材市场的持续低迷,不少国内的钢铁制造商开始转战国外,希望借助海外市场打开销路。

与此同时,阪和中国总代表松原圭司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阪和与其他日本钢铁厂家也进行着海外销售布局,阪和已在全球陆续建立了74个营业网点并建立了销售网络。因此,阪和希望利用中国钢铁厂家的成本竞争力及自己企业的销售渠道开展合作。而中国企业在海外发展钢材贸易,原料的稳定供应及面向海外的销售渠道则是比较大的挑战。

自2014年开始,阪和联合中国青山钢铁合作参与了印尼的一个镍生铁项目,并帮助中国的渤海钢铁集团向东盟市场及日本市场销售钢材产品。松原圭司认为,在未来几年,和中国企业一起进行全球性投资的机会将会继续增加。

中日经济讨论会 篇4

人民日报社社长 张研农

在世界经济努力走出危机阴影、复苏迹象日益明显之际,第十三次中日经济讨论会以“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中日合作的机遇与课题”为主题,可谓恰逢其时。

中日经济紧密相联,谁也离不开谁。在各国遭遇金融危机的2009年,日本对华投资出现逆势上扬的态势,中国企业对日投资也出现显著增长,尤其是上海世博会后,中日经贸合作必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今后中日两国将在双边、地区及国际等各层次加强互利合作,共同为亚洲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相信中日两国关系也必然伴随着这一历史进程发展到新的高度。

思想的碰撞、智慧的交流是产生创意和灵感的基础。“天地之间,莫贵于人”、“人之相知,贵相知心”。中日两国的交流,归根到底是人与人的交流,最珍贵的是心与心的沟通。中日双方媒体要充分发挥桥梁作用,为两国民众搭建更为广阔的交流与合作平台。人民日报社和日本经济新闻社共同主办的中日经济讨论会已经走过了26个春秋,这一跨世纪的讨论会不仅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也成为推动中日两国经济合作的重要平台。

战略互惠 良好时机

日本经济新闻社社长 喜多恒雄

上海世博会今年在中国举办,这是中国首次举办世博会,在这样一个非常值得纪念的时刻召开讨论会,感到非常荣幸。

目前世界经济进入了一个前景尚不明确的发展阶段,现在还没有看到经济能够稳定增长的道路,而且从市场来看,也有二次探底的担心。

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已经成为推动世界经济的巨大引擎,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当然随着不断地发展,环境问题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中国的金融政策走向可以说引起了全世界关注,如何摆脱紧紧依靠出口的经济增长,这是中日两国共同面临的课题。

在核电技术、环保技术等方面,日本企业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而在消费增长和技术革新等方面的稳定发展,将是今后中日两国合作中一个巨大领域。

在这种形势下,我们的讨论会由单纯中日两国经济交流话题,变成了如何为世界经济的稳定增长做贡献进行中日合作这样一个议题是非常合适的。

两国应按照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方向,抓住双边关系稳定发展的良好时机,进一步推动经济合作。

共话合作 共谋发展

吉林省省长 王儒林

在吉林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全面振兴的关键时期,众多来自中日工商企业界的高层人士和经济学家相聚在美丽的长春市,畅叙友谊、共话合作、共谋发展。

吉林省一直非常重视发展同日本的交流合作,积极发展同日本的经贸往来。

目前,日本是我省的重要贸易伙伴,也是我省第四大出口市场、第二大贸易伙伴和进口来源地。

中日经济讨论会是中日两国经贸领域中的重要活动,是两国工商企业界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更是研究探讨中日经济中重大问题的重要载体,为促进中日经贸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希望以此次研讨会为新的起点,进一步加深相互了解,拓展合作领域,提升合作层次,提高合作质量,为开创吉林省与日本交流与合作的新局面做出积极贡献。

吉林省自然资源富集,区位优势明显,产业优势突出,生态环境良好,对外交往合作不断深化,为吉林省与日本的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历史机遇,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开放战略 崭新格局

吉林省副省长 陈伟根

2009年8月30日,《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获得国务院批准,长吉图地区的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

吉林发展,蕴含无限商机,为中日双方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我们期待和欢迎更多的日本企业到吉林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经贸合作。一是合作建设中国珲春日本工业园区;二是加强汽车及零部件、能源环保技术的合作;三是合作建设图们江区域对外通道;四是合作建设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

吉林省正在积极推动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以珲春为龙头,长春、吉林为腹地,打造经济合作载体,构建面向东北亚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新格局。希望日本方面参与开发建设,特别是日本东北几个县的水产、农牧、环保等产业发展具有明显优势,欢迎参与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投资合作兴业。

三头并进 扩大内需

东芝集团会长 西田厚聪

在21世纪,环境问题非常重要,全世界在共同思考这个问题,另外还有资源、能源问题,资源、环境、能源是三个相互联系的概念,不能从中只选一个来做,必须三头并进,解决好它们之间的关系。日本在环境和能源领域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技术和设备,中日两国之间可以进行许多合作。

过去,日本经济一直依赖出口,今后要以个人消费为主扩大内需。在这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以保证经济的稳定增长。中国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中国要想扩大内需,比起日本潜力更大。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随着工业化的进程,有一个城市化过程,中国正在经历这个过程,在这方面,日本如何与中方进行合作,也是一个课题。

今年有上海世博会,所以日本人到中国来得更多了,同时希望大家多去日本旅游,日中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商务交流 深入发展

中国贸促会副会长 于平

目前,中日韩自贸区已进入官产学联合研究阶段,三国投资协议谈判正在逐步推进,三国工商界交流与合作也在不断深入与发展。

希望中日双方继续加强知识产权立法和执法经验交流,开展人才交流,并在培训及技术援助等方面开展合作。协调、高效的运输和物流系统和安全、便捷的通信系统,可以直接降低中日两国企业的交易成本,促进双边经贸关系的进一步深化。

两国加强节能环保方面的合作,不但可以推动新产业的发展,而且为两国政府和企业带来更为广阔的合作空间。

中日两国应当进一步加强双边农业合作,促进农产品出口,并在植物品种的保护和新品种的培育、不与粮食形成竞争的生物质能源等领域加强技术交流和项目合作。

中小企业是中日两国经济发展的主体,在解决就业、提供经济活力等方面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希望中日双方继续为中小企业合作创造更为有利的商务环境。

提高效率 互利双赢

伊藤忠商事副会长 渡边康平

亚洲在世界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必须强化日中之间的互利互惠关系,提高亚洲地区经济效率和竞争力。

相对而言,中国和亚洲各国在经济发展方面有强劲动力,日本主要的长处在于它的技术力量,还有人力经验、高品质、品牌价值等。

对中国来说,日本企业所拥有的技术力量不仅能对改善中国基础设施做出贡献,而且可以提高中国产业的附加值,扩大就业,扩大个人消费,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出口。通过技术合作,可以实现双赢。

在食品安全方面,日本企业有很强的优势,如果引进日本的技术和做法,不仅会为保证食品安全做出贡献,同时还会减少碳排放量。

因此,加强日中之间这种互利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日中两国的企业作为伙伴应该具有这种超越国界、有全球性战略的共有机制,同时应该形成互相理解、互相信赖的机制。

金融开放 构建机制

中国银行行长 李礼辉

中日金融合作在政府层面的目标是保持金融稳定,促进金融开放,提高金融效率,提高区域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一是实现两国货币互换经常化、扩大化,特别是要探讨将货币互换经常化,利用货币互换的资金激活贸易融资活动,助力双边贸易的发展;二是为两国企业提供更低成本、更低风险、更高效率的金融工具;三是进一步扩大两国资本市场的双向开放。

中日金融机构扩大业务合作应该以客户为中心,提高金融产品、渠道和服务的品质和价值。一是合力提升金融服务手段;二是合力支持企业发展。

中日应加强金融合作,构建区域金融合作机制。一是着手建立区域内的支付清算体系,加速实现本地货币的国际化;二是构建共同的汇率浮动变化机制,逐步消除采用单一货币计价和结算带来的不稳定性;三是建设区域金融市场,加速储蓄向投资的转化,实现区域内资金通过金融市场进行优化配置;四是加强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合作,加强金融监管合作。

前车之鉴 少走弯路

日本国际货币研究所理事长 行天丰雄

在日元升值的历史中,日本政府犯过几个巨大的错误,包括导致巨额资产泡沫、较少的可用的政策手段、不良债权的增加等,中国应该以日本为前车之鉴,少走弯路。

日中在金融领域已经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合作,今后还将有更多的合作。两国在亚洲范围内就改善亚洲金融体系有很大的合作空间。

中国目前的人民币政策我完全理解。从国家战略的角度出发,我认为人民币汇率在相对较低的情况下维持一段时间是可以理解的。

中国的中央银行管控应该说相当灵活,他们有很多指导性措施对市场行为进行纠正,有很多手段可以活用,我觉得现在这种控制还是不错的。

汇率是一个国家的自主决定事项,人民币汇率也是中国的主权问题。在人民币境外结算方面,中国已经迈出了积极的步伐,而进一步提高便利性是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课题。

绿色发展 顺应潮流

皓月集团董事长 丛连彪

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是世界的潮流。企业的发展不能以索取和破坏自然为代价。皓月集团始终坚持环保先行的原则,在企业发展中贯彻两手抓,一手抓生产经营,一手抓环境保护;根据循环经济的思想设计企业内部的生产过程,促进原料和能量的循环利用,从而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重效应。10年来,皓月人完善了现有生态农业系统,完成了企业污水站的改造,进行有机肥项目的建设,大力进行清洁生产,建立与循环经济相匹配的管理模式,实现集约化生产、集团化经营,使皓月公司得到了科学、可持续发展。

近两年来,皓月集团与日方进行了皮革加工废水中的铬的处理以及高效节能肉连产品研究等项目的合作。

制定标准 紧迫课题

岛津制作所会长 服部重彦

如何建设一个生态型社会,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技术创新最终能够促进我们的绿色增长。日中两国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可能并不一样,但是我们所追求的终极目标,环保、可循环的自然环境是一样的。

上一篇:临床干预价值下一篇:猪场引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