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营企业融资问题

2024-05-07

中国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精选十篇)

中国民营企业融资问题 篇1

就现在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而言, 民营企业饱受内部管理制度因素和外部经济环境因素的折磨, 资金短缺、融资困难的问题将一直困扰着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差、融资结构不合理和融资渠道狭窄等是民营企业难以获取融资的主要原因。

第一, 融资结构不合理。一方面无论是在企业创建初期还是在企业扩张市场的时期, 我国的民营企业都存在着严重依赖留存收益和自有资金的状况。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民营企业的内源融资比重太高, 负债率较低;另一方面现阶段我国的资本市场仍处于发展初期, 股票市场和证券市场会将大部分民营企业拒之门外。民营企业很少能够通过公开募股集资等方式直接融资, 尤其中小民营企业。

第二, 融资渠道狭窄。在融资的渠道方面, 民营企业间接的融资方式主要是向银行贷款、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非正式金融借贷等, 其几乎不采用发行股票、债券的方式来进行直接融资, 这就是我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既狭窄又单一的原因。由于我国融资租赁业务起步晚, 发展也十分缓慢, 其业务基本上都是由政府来掌控、审批并担保, 并且政府比较青睐于国有大中型企业。种种因素加起来, 对于许多中小民营企业来说, 他们的融资渠道少之又少。

二、我国民营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1、缺乏市场竞争能力。

由于民营企业初始资金少, 所购买的机器生产能力比较低下, 技术水平也不够先进, 进而只能生产出质量水平比较低的商品, 且从事的都是附加值较低的行业, 整个产业的水平也是比较低级的, 企业的创新能力更是无从谈起。在这样的生产条件下, 未知风险对企业的威胁就十分大, 而且低的生产能力也造成了企业弱的市场竞争力, 企业经济效益持续低迷, 必然造成融资困难的窘境。

2、诚信缺失。

市场经济的基本准则就是诚信。企业应当诚实守信, 将自身的声誉放在首要位置, 在融资的行为中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 成功完成融资目的。但就现实情况来看, 大部分企业不重视诚信问题, 大多都忽视诚信在生产经营当中所起到的作用。民营企业信用普遍低下的主要原因有虚假的会计信息、在账簿上作假、核算不规范、会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等, 部分企业不仅存在欺诈行为还存在携款潜逃、拖账赖账、偷税漏税等严重的问题, 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民营企业的整体形象。

3、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

就目前来说, 信用管理这方面制度在我国还没有建立起来, 仍旧缺乏一套公平、公正、诚实、守信的信用体系。信用体系的缺失, 使得民营企业与银行进行合作时, 双方在业务上的磨合和信任都必须从零开始。就银行方面而言, 放贷给民营企业必定会更加小心谨慎, 更难以完成放贷业务。就银行以外的金融机构而言, 对民营企业贷款风险大, 金融机构普遍不信任民营企业。就民营企业而言, 企业确实存在诚信意识差, 存续期短的问题。

4、社会担保体系不健全。

《担保法》的颁布和实施一定程度上使我国贷款担保业务得到了法律层面上的保障, 但是担保机构在其日常运作和管理机制方面频频出现问题, 加之很少有金融中介机构愿意为民营企业做出担保, 同时这类金融中介机构都是中小型的中介机构, 其担保能力并不高, 如果找不到合适的担保中介机构, 企业就无法进行贷款。一方面中小企业规模不大, 可以拿来抵押的财务本身就比较少, 即使找到了可抵押的财务, 又存在着抵押物折旧率高这一情况;另一方面没有合适的担保人愿意对中小型民营企业进行担保, 而且没有重要的信用担保机构, 民营企业也是很难贷款的。

三、我国民营企业融资对策

1、提高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

国家应大力提倡民营企业优化升级其自身的产业结构, 尤其是中小型的民营企业, 构建一个专业程度高、生产规模大、区域划分清晰的经营模式;与此同时, 将更多的企业资源用于改造生产方式, 继续创造出新的产品, 逐步增加产品附加值, 并向高新技术产业过渡, 使企业发展得到一个质的飞跃。大胆的进行开发新产品、转让优秀科技成果、提高产品附加值等活动, 从餐饮业、货物流通或建筑业等传统的经营领域向高科技领域转型或延伸。

2、培育以诚信为核心的企业文化。

民营企业必须要摆脱社会上长久以来对其毫无诚信可言的旧观点。想要在市场竞争中取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就必须尽快建立信用意识, 并以此作为自身生产经营的根本宗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我国许多企业并不是在竞争中输给了另一家企业, 而是自己缺乏严谨的经营态度, 自掘坟墓, 最终被市场经济的大车轮所碾压。纵观我国民营企业, 也有像TCL公司、华为公司等优秀的民营企业代表, 他们都是从一个小企业, 慢慢经过自身的努力而发展为国内外知名的大企业, 他们成功的法宝就是诚信。

3、继续完善社会信用体系。

要想使社会信用体系得到完善就必须积极落实各类信用立法, 利用法律手段来控制还在不断蔓延的民营企业信用危机, 进而使得我国社会信用体系能够持续、快速的运作。与此同时, 还必须加快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从中小民营企业下手, 开启信用系统, 建立社会主义信用制度, 让中小民营企业在诚实守信的好声誉中拓宽其融资渠道。首先, 要让中介机构对民营企业的监督作用得到完全的发挥, 这类中介机构的正常经营活动政府都不应进行干涉, 要使中介机构公平、公正的向有需要的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虽然提倡政府不干涉这类中介机构, 但政府不能放松对中介机构的监督力度, 在保证中介机构为企业服务的同时, 将中介与企业企图串通来谋取不法利益的想法扼杀在摇篮里;其次, 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更严格的处罚那些不守信用企业, 将管理落实到实处, 维持市场的正常秩序, 严肃处理对于制假贩假、逃税骗税等行为。

4、全面健全社会担保体系。

积极推动民营企业融资担保机构的成立, 让融资担保机构成为民营企业和银行之间一座新的桥梁, 专门向发展前景良好、有潜力的民营企业进行信用担保, 为企业融资构建一条新的渠道。现今社会, 因为有能力吸收社会上的闲散资金、商业担保和信用担保相结合的做法以及专门为了各担保机构能够再担保而专门成立的金融机构也开始发展起来。银行应与担保机构共同制定一个风险共担机制, 对风险分摊比例做好合理分配。担保机构还应与银行明确责任形式、担保范围、违约办法、代偿条件等具体内容, 并可以从自律和他律两方面出发, 对担保机构的外部监管体系做出新的要求;还可以建立民营企业信用担保协会, 保证担保行业专业化水平, 提倡发扬自律精神。

参考文献

[1]陈灏.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的实证研究[J].东南学术, 2013.11.3.

浅谈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篇2

摘要:由于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失真,中小银行数量少、占有的信贷资源少等原因,造成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应鼓励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完善中小企业征信体系,鼓励评级机构的发展,努力发展风险投资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难;对策

2008年以来,我国出现了中小企业大面积倒闭的现象,究其原因,有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人民币升值和劳动成本在上升,还有去年国家采取的紧缩性货币政策造成不少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缺乏流动资金,导致企业破产倒闭。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由来以久,但今年由于以上四种因素叠加在一起,这无疑是雪上加霜,使得问题更加突出。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8.7%,上缴税收占48%,提供的就业岗位占城镇就业岗位的75%以上,它对于解决就业问题有重要意义。我们能否构筑一道防火墙,防止金融危机的影响进一步蔓延,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至关重要。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既有自身的问题,如财务记录不全,会计账目混乱,超过60%的中小企业有披露虚假会计信息的情况。更主要的是金融体制的问题,我国四大商业银行占有的信贷资源占80%以上,中小银行占有的信贷资源少,而四大商业银行投资的重点是大企业、大项目;我国的信用担保机构发展又比较缓慢。

所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鼓励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

(一)降低中小银行的进入门槛。

我国劳动力资源很丰富,但资本和技术比较稀缺,我国的比较优势是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而劳动密集型企业规模经济并不明显,因此,我国的企业中超过99%的企业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融资不能过度依赖四大商业银行,四大商业银行的比较优势是能为大企业、大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对一笔10万元的贷款和一笔10亿元的贷款,银行进行贷前调查和贷后监督所支出的成本差不多,所以四大商业银行更愿意为大企业、大项目融资。因此,解决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关键是要发展中小银行。

美国有大约1万家银行,而我国只有100多家银行,美国的比较优势是发展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企业,而这样的企业规模经济显著,所以美国的大企业数量居全世界之首,但仍有大量的中小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中小银行由于资金有限,无法为大企业、大项目融资。同时,中小银行相对于四大商业银行来说,对本地的中小企业的经营情况更为了解。中小银行在为中小企业融资方面,应扮演主力军的角色。降低中小银行的进入门槛,鼓励民营资本进入这一行业,将大量增加银行的数量,特别是中小银行的数量,才能极大的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我国批准设立了一些小额贷款公司,但设立小额贷款公司的门槛过高,一般的民营企业达不到这样的条件。如浙江省规定,民营企业要作为小额贷款公司的发起人,该企业必须是民营企业中的骨干企业,同时小额贷款公司只能发放贷款而不能吸收存款,这使小额贷款公司缺乏资金来源,犹如一条腿走路,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二)利率市场化,运用市场机制来动员和分配储蓄。

经过30年的改革,我国绝大部分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已经由市场决定,而利率即货币资金的价格仍未完全放开,我国的利率水平过低,远低于资金的机会成本,也远低于市场均衡时的利率水平,使得资金的使用效率较低。在去年,我国的名义利率甚至低于通货膨胀率,即实利利率为负数。利率市场化,使利率达到市场均衡的利率水平,这将迫使企业去寻找盈利率高的项目,从而使稀缺的资本配置到最有效率的用途上。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利率超过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4倍的借贷不受法律保护,而民间借贷大多等于或超过银行利率的4倍。在浙江省,民间借贷是中小企业重要的资金来源。可以说,没有民间借贷,就没有浙江省中小企业的迅速发展。在我国的台湾省,政府对民间借贷基本上采取了默许的态度。我国民间拥有的金融资本已经远远超过10万亿元,民间资本一直在四处寻找投资机会。由于目前民间借贷没有合法地位,民间借贷机构游离在整个金融体系之外,金融监管机构无法对其实施监管,有一些民间借贷机构沦为犯罪分子洗钱的工具。利率市场化,鼓励民营银行的发展,可以盘活民间资本,将民间借贷机构收编为“正规军”,从而对其实施监管。按现在的存贷款利率,民营银行无法发挥其优势,也无法取代民间借贷机构。利率市场化后,资金的供给增加,民营银行可以吸纳大量存款,从而能更好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三)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增强民营银行的信用。

工、农、建、中四大商业银行有国有股,也就是有国家的信誉作为担保,老百姓把钱存

在四大商业银行,不会担心资金的安全性,民营中小银行破产的概率高于四大商业银行,而民营银行一旦破产,就意味着老百姓的血汗钱无法收回,因此,可考虑设立存款保险公司,保护存款人的利益。商业银行按其存款余额以一定费率缴纳保费,在商业银行破产时,由存款保险公司对存款人按其存款额进行一定金额的给付,使老百姓在商业银行破产时,不至于血本无归。

二、完善信用担保体系

中小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时,由信用担保机构提供担保。当贷款到期,债权人不能实现或全部实现其债权时,债权人可以向保证人行使请求权,要求保证人代为清偿债务人的欠款,从而追回损失的债权。债权人获得了债务人和保证人的双重还款保证,大大增加了债权受偿的可能性。担保机构还分担了金融机构进行贷前调查和贷后监督的成本。

但我国信用担保机构存在规模偏小、法人治理结构不规范、担保资金放大倍数低、缺乏专业人才等问题,因此,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建立担保风险补偿机制。

担保机构每年从担保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代偿和坏帐处理,但由于担保收费较低,担保机构按有关规定,能够从中提取的风险准备金,对于可能发生的赔付来说,犹如杯水车薪,单纯依靠担保机构自身积累是很难对全部风险进行补偿的,因此,政府也应安排必要的资金,用于建立风险有限补偿机制,即政府每年从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对担保机构发生的最终代偿给予一定的补偿。

(二)实行差别利率。

政府应指导金融机构按照风险定价机制,对由担保机构担保的企业 贷款的利率适当下浮,要低于无担保的同类企业贷款利率。

(三).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担保机构一般是由政府出资组织,但并不一定要由政府直接运作,政府应当对担保机构进行引导和对其提供服务,不要直接参与担保业务。

(四)政府应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进入担保业。

政府的资金有限,仅靠政府的担保基金,难以满足广大中小企业的担保需求,因此,应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担保业,如成立中小企业互助担保基金。

(五)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担保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需要金融、财务、法律、审计、项目评估等多方面的人

才,而目前担保机构从业人员,不完全符合上述要求。现在提高人员综合素质是一项迫切的工作。

三、完善中小企业征信

2002年,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建立了我国中小企业信用体系、个人信用体系,但人民银行征信数据库,对中小企业的积极支持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当前应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并确立银行业征信体系的核心地位,使失信行为受到惩罚。

中小企业发行债券也是融资的一种方式。美国债券市场的规模是股票市场规模的1.2倍,而我国债券市场的规模远小于股票市场。企业发行债券前,会邀请评级机构进行风险评估,让普通投资者了解其风险。而我国的评级机构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评级机构缺乏公信力,还没有出现像穆迪氏和标准普尔这样著名的评级机构,这也使得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停滞不前。因此,应鼓励民营评级机构的发展。

四、发展风险投资

对于高科技企业,由于风险高,靠银行提供资金支持已不可能,因为这样的企业失败的概率过高,而银行仅靠几个百分点的利息收入是无法做到盈亏平衡,甚至盈利的。因此,应引入风险投资。风险投资取得企业的一定股权,等公司股票上市,风险投资套现获取高额回报。但我国风险投资公司存在投资主体单

一、资金缺口大、退出机制不健全等特点,因此,应鼓励民营资本进入风险投资领域,完善风险投资的法律法规,培养高素质的风险投资人才。

参考文献:

中国民营企业融资问题 篇3

关键词:跨国并购;杠杆收购;融资问题

一、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必然性

随着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日益融入全球大市场中。在全球大环境的发展中,中国也需要走出国门来谋求发展,中国的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先锋队也应走在前面。跨国兼并无疑是企业迅速实现跨国发展的有效方式,但是对于自有资金并不充足的中国企业来说,进行跨国的杠杆收购就是必然的选择。

(一)可以有效地实现企业增长

当企业具有较高的生产能力但国内市场容量相对较小时,通过跨国并购可以扩大销售渠道,实现规模经济。企业通过跨国并购可扩大其在国外市场上的份额。这既不影响其在国内市场的竞争,甚至可能会由此增加企业的知名度,加强国内市场的竞争力。如果自身所处行业国内市场己趋于饱和时,跨国并购就有了更特别的意义。2000年,美国福特汽车对大宇汽车公司的竞标虽最终放弃,但整个过程反映了他们进军亚洲市场的雄心。

(二)可以获得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一些实力较强但技术相对落后的公司或得到本国政府支持的公司通过并购拥有先进技术的外国公司来加强自己竞争力,获取专利技术、创新产品、缩短产品开发周期,以消除研发风险。1988年首都钢铁公司购买了美国麦塔工程公司70%的股份,收购后可直接使用该公司的850份图纸和缩微胶片,46个软件包,41项专利技术,2个注册商标,不仅获得了美国先进的轧钢和连铸技术,而且可以以此作为观察国际技术最新动态的窗口,加快企业技术更新的步伐,同时学习并引进了先进的管理经验。

(三)可以获取稳定的资源供给

并购是对消除东道国进口/出口原材料的某些特别限制的一种有效手段,同时也是资源匾乏的国内公司获取稳定的原材料供应渠道的一种方式。

二、杠杆收购的原理

当公司的资产回报率高于借入资金的资金成本时,举借债务可以提高普通股收益率;相反,当资产回报率低于借人资金的资金成本时,债务筹资则会使普通收益率下降。

(一)财务杠杆

“杠杆”是西方公司财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包括财务杠杆,经营杠杆及其综合作用。杠杆收购运用的是财务杠杆,财务杠杆是指资本结构(即债务和股东权益在总资本中的比例)中由于负债的运用而对股东收益的影响。如果企业全部资产收益率大于借进资本的平均成本,财务杠杆就发挥有利的作用,产生正效应,企业净收益和普通股权益都会大幅上升,并且利息的支付是在税前支付,具有利息税盾的作用,也加剧了所有者权益的上升幅度。而当企业全部资产收益率低于借进资本的平均成本时,财务杠杆产生不利作用,产生负效应,使企业净收益和普通股权益急剧减少。

(二)杠杆收购

杠杆收购即LBo是指通过增加企业的财务杠杆来完成收购交易。实质上,它是在一个企业进行并购活动时,以目标企业的现有资产作为抵押,主要通过借款筹集资金进行收购的一种财务活动。杠杆收购与一般收购的区别在于,一般收购中的负债主要由收购方的资金或其他资产偿还,而杠杆收购中引起的负债主要依靠被收购企业今后内部生产的经营效益,结合有选择地出售一些原有资产进行偿还,投资者的资金只在其中占很小的部分,通常为10%-20%。杠杆收购虽然是在金融的边缘地带发展起来的,但由于它运用了大量的金融工具和财务杠杆,已逐渐演变为一种强而有力的融资收购技术,同时又成为对资本市场、公司治理与创造产生重大影响的一项金融工程。

不同资本结构对股东每股权益有不同的的影响,杠杆收购正是基于此原理,利用少量的自有资本通过负债融资达到并购巨额资本的目的,以获得最大限度的利润。

三、杠杆收购中的融资结构

杠杆收购的资本结构类似一个倒金字塔:塔的顶部是对公司资产有最高求偿权的一级银行贷款,这部分资金约占收购资金的50%;塔的中间是被称为“垃圾债券”的夹层债券,约占收购资金的30%;塔基则是收购方的自有资金,约占收购资金的20%。其中优先级银行债务的偿还期限较短一般不超过5年,而次级债券(垃圾债券)一般期限较长。如此融资结构产生的结果是:一是收益率大幅度上升;二是如果企业盈利增加,那么每股收益会大幅度上升,企业负债因为每单位利润所承担的利息支付是固定的。而之所以如此安排,就在于收购者不希望让他人过多地分享并购后产生的利润,因而以不享有企业控制权的融资方式进行融资就成为理所当然。上述融资比例不是固定的,它随着夹层债券市场景气度、经济和信贷的繁荣、投资者对风险的态度而改变。它在结构上处于优先债券和股权资本之间,次级债券由于没有任何抵押,受偿级别低,风险高于优先债券,因此它要求比优先债券更高的投资回报,而且要求获得一部分的股权。

典型的收购方案要求在5到7年内偿还收购时发生的债务。上述资金来源的比例不是固定的,它随着夹层债券市场景气度、经济的繁荣程度、投资者对风险的态度而改变。如在美国,0.5亿美元左右的中型杠杆收购中的银行贷款、夹层债券、股权资本比重在20世纪80年代末分别为65%、30%、5%,而在90年代初就调整为50%、30%和20%。这一改变反映了投资者随着信用紧缩而产生的风险意识的提高。

四、融资问题的初解

(一)运用可转换债券进行并购活动

中国可转换债券可在交易所上市流通,二级市场为债券增强了活力,而且可转换债券业有预售股份的特点,并购公司在必要时通过可转换债券预售股份,可以合法回避有关法律规定的繁琐的信息要求。但是,运用可转换债券进行杠杆收购,还需对其作进一步创新。

1、允许可转换债券持有人把债权转变为目标公司股份。传统的可转换债券只是把发行者本身股份用于应付投资人债权的转换要求,但这在杠杆收购中并不适合,因为这会降低并购的杠杆作用,但是允许可转换债券持有人把债权转变为目标公司股份,却有本质区别。把债券转变为目标公司股份的承诺有重要现实意义。目标公司在并购活动中的股价通常会大幅上涨。投资者愿意持有可转换债券,以期在股票涨价时转换成股份,取得市价增值的好处;在公司并购活动中,并购公司手中囤积大量目标公司股份,這是应付来自债权人调换股份的物质保证,有了如此保证,发行此种可转换债券用于并购亦是非常可行的;大大减少了财务风险。当债券转换为目标公司股权时,把资产负债表中债权和股权匹配,形成一种自动调整的关联性,大大减少了财务上的流动性风险,也有效防止了由于债务过重引起的财务失败。

2、采用弹性价格。应用可转换债券,调整价格以确定对并购成功与否有重大意义。采用弹性价格相于传统的固定一个具体价格是一种创新,为此引出转换比例的概念,用公式表示为:转换比例=可转换债券面值/调整价格。整价格会变动,但无论市场价格涨跌,投资者把债权转换为股权都会有相当的市场调换溢酬。一般而言,市场越高溢酬越大,因此弹性调整价格不仅对投资者有利,对发行人也有利,越推迟调整,发行人平均并购成本越少,手中拥有的目标股份越大。

3、设置“超远期可转换债券”。这是针对特定投资对象的债权,它与上述可转换债券有一点区别,即它只允许债权人在并购成功后才能把债权为变为对目标公司的股权,在收购期间没有这种权力。这种债券利率高,调换价格极为优惠,但如果并购失败,债券人不能把债权转为股权。

(二)从海外金融机构处融资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创立于1993年的民营股份制上市公司,韩国现代半导体株式会社(HYNIX)是全球主要芯片制造商之一。京东方收购韩国HYDIS(韩国现代显示技术株式会社)的TFT-LCD业务,这是“国内企业海外并购第一案”,在2003年2月22日进行了交割,京东方凭着自有的6000万美元和国内银行约9000万美元的贷款获得了韩国金融机构1.883亿美元资金支持,而且贷款的利率之低也让其占据绝对优势,其中银行贷款期限为3-7年,卖方信贷期限为5年,全部由双方在海外成立的子公司负责偿还。

(三)充分发挥中国跨国银行在企业境外融资中的作用

根据《托管协议》规定,京东方的BOE-HYDIS(在韩国注册的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股权证交由中国工商银行汉城分行托管。在BOE-HYDIS全额偿还借款本息之前,京东方对其控股权不得低于51%,由于股利分配或股权转让等情形而产生的股份或财产也将交由中国工商银行汉城分行托管。

参考文献:

1、苏洲.企业杠杆收购与银行金融创新[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2、唐忠民.杠杆收购:一种新型的企业并购方式[D].上海财经大学,2000.

3、徐春.杠杆收购在我国的应用前景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4.

中国企业并购融资问题研究 篇4

一、企业并购融资概述

(一) 并购的概念

并购的内涵非常广泛, 一般是指兼并和收购。兼并又称吸收合并, 即两种不同事物, 因故合并成一体。并购指两家或者更多家独立企业, 合并或组成一家企业, 通常由一家占优势的公司吸收一家或者更多家公司。收购指一家企业用现金或使用有价证券来购买另一家企业的股票或者资产, 以获得对该公司的所有资产或某项资产所有权, 抑或是对该企业的控制权。

(二) 并购融资的概念

并购融资是指企业进行并购活动中的资金融通。

纵观国内外企业, 任何一个成功的企业并购案例背后, 都存在着强大的资金链支撑。世界上没有免费并购, 公司并购需要资金, 所以, 并购过程中的融资问题就成为并购是否成功的关键。并购融资作为企业融资部分内容, 其遵循一般企业融资的相关原则, 但其又区别于一般企业融资, 各自有其特点, 对于并购企业的财务状况及权益价值产生一些特殊的影响。

二、中国企业并购融资存在的问题

(一) 并购融资渠道狭小

相比于西方的发达国家, 中国企业并购的融资选择十分有限。从形式上看, 中国的金融市场的融资工具看似齐全, 但实际到具体并购时, 企业可用来选用的融资方式非常有限, 银行贷款和发行股票两种融资方式仍然占主导地位, 多种多样的融资方式并不常被企业使用, 融资工具不活跃, 在西方发达国家被广泛使用的混合性融资工具在中国少见被企业采用。由于中国的企业们很难通过各种融资渠道来优化融资结构以降低公司融资成本, 融资成本的高低直接源自于银行的利率政策和股票的市场发行情况, 在银行紧缩银根、提高利率, 企业股票发行不理想情况之下, 企业的融资成本刚性上涨, 企业自身没有一点办法。

(二) 中小企业和绩差企业并购融资困难

中国的企业并购融资渠道十分狭窄, 并且哪怕是这些仅有的几个渠道, 不同种类的企业在实际并购应用时所受到的待遇大不相同。上市公司、国有大型企业因为制度、历史及资产规模, 在获得并购融资方面, 与广大的中小企业、绩差企业相对比, 具有明显的优势。而广大中小企业和绩效较差的企业则很难获得并购资金。

(三) 企业的并购不规范操作现象严重

因为并购融资的特殊性, 其有别于一般企业融资, 这将会对并购企业的财务状况及权益价值产生一些特殊影响。所以, 对于并购企业来讲, 在融资结构决策的中要当重视企业财务分析, 分析不同融资方式及融资结构安排对企业财务状况所产生的一些影响, 以此来设计合适企业并购的融资方式。但实际情况中, 中国大部分企业在并购扩张中, 基本是只注重企业规模的扩张, 轻视了融资方式所要选择的财务分析, 忽视了融资风险的控制, 并购不规范的现象十分严重。

三、完善中国企业并购融资的对策

(一) 逐步放松金融管制, 拓宽融资渠道

并购活动在商业银行参与下, 极大的拓宽企业并购融资渠道。发放银行并购贷款, 可以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同时减少非法融资行为。再者, 这也有利于银企形成良好的关系, 保证公司未来发展的资金供给。让银行在建立优质客户群的同时, 在客户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上更关注, 并从保护银行信贷资产安全的角度出发, 不断地向企业供给后续所需发展资金, 使银企之间的关系步入良心循环的道路。

(二) 大力发展中介机构

由于信息因素对企业并购融资结构设计及支付方式选择的影响程度深远, 这使专业性中介的多方面参与成为必然。优秀的专业机构对行业和企业的发展有十分清楚的了解, 参与企业并购活动中会有利于融资交易的成功进行。对证券公司而言, 不仅需要提供具备与企业共同成长的连续性的管理顾问和财务顾问的能力, 还需具有提供短期并购资金能力;同时, 还需有专业的审计机构、信用评级机构、法律顾问等各个参与其中, 提高并购融资的透明性和公开性。大力发展中介机构的途径有大力发展投资, 充分利用信用评级机构。其中, 信用评级机构是联系和沟通资金赤字方和盈余方的桥梁, 是投资者判断和衡量是否值得投资的依据。

(三) 制定和完善并购融资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

企业并购的法律法规繁杂, 往往由不同的部门针对不同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制定, 许多规定之间自身相互矛盾和冲突。因此, 迫切需要调整和完善中国并购有关的法律法规。应当尽快制定符合市场经济发展和适用于国内外投资者、适应当前全球并购投资趋势、透明、可操作性强的“公司兼并收购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及实施细则。

相关职能部门通过以制定和完善企业并购法律法规及政策, 为中国的企业融资环境创健康的发展环境。首先, 制定专门有关企业并购融资的相关法律文件, 如《企业并购法》、《综合证券融资法》等, 为中国需要进行并购活动的企业在并购活动中提供可靠的法律依据, 鼓励并规范中国企业并购融资的行为。

四、结束语

近年来, 随着中国企业并购活动的增多, 并购融资的作用也在中国资本市场上日益彰显。中国政府也正在逐步地为应对企业并购融资出台相关政策, 创业板的建立帮助了一大批中小企业吸收了大量社会闲散资金, 以用来自身的发展。企业并购融资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解决它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不单单只是政府或者企业单方面能够解决。由于条件所限以及笔者的学识和水平有限, 在对中国企业并购融资问题的具体性政策指导方面还存在很大的欠缺, 需进一步深入地探讨和研究。

摘要:首先介绍并购与融资的相关概念, 然后阐述中国企业在并购融资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并在结合西方企业并购融资方式及特点和并购融资决策理论提出发展中国企业并购融资的一些相关建议。

关键词:企业,并购,并购融资,中国

参考文献

[1]孙慧, 王雪青.企业并购与投资银行业[J].中国软科学, 2008, (11) :34-46.

[2]王燕.中国企业并购融资问题研究[D].大连:大连交通大学, 2008.

[3]曾瀚.中国企业并购融资方式及其存在的问题的探究[J].金融视线, 2012, (15) .

[4]陈素.企业并购融资方式的优化及选择[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 2009.

中国民营企业融资问题 篇5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金融支持体系

一、从经济学角度对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的重新表述

中小企业融资难已广为人知,关于其成因既涉及企业自身原因,也包括了外部环境的诸多限制。但在分析过程中都忽视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经济意义,有鉴于此,本文首先将对“中小企业融资难”从理论角度进行重新表述。

(一)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本质——市场失灵问题

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而任何市场机制的失灵都源于商品或服务供给方和需求方的行为。中小企业无论以何种方式进行融资,本质上都属于市场交易问题,如果市场机制(主要是价格机制)充分发挥作用,资金需求方和供给方就能够就融资条件达成交易并完成融资活动。在真正的市场交易中,资金供给者要考虑投资的风险收益,而资金需求者则需要考虑融资成本。当资金供给者拒绝向那些在商业上可行的投资项目提供资金时,则市场在资金的供给方面失灵;当作为资金需求方的企业由于自身的原因而没有正确地把握可获得的融资机会时,则市场在资金的需求方面失灵。如果中小企业融资市场是完美的,也就是不存在信息不对称,不存在交易成本,不存在阻碍交易的产权界定等等问题,那么市场会按照自己的逻辑完成中小企业融资的市场交易,不会出现“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市场均衡状态下,存在的低于均衡价格的融资需求不是经济学角度上的有效需求,不能单纯地归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例证中。基于上述分析,“中小企业融资难”定义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理解:一是中小企业无法有效竞争国民经济储蓄流和其他金融资源,即中小企业的有效资金需求无法获得有效供给;二是市场不能有效引导金融资源配置于中小企业群体。

(二)中小企业融资市场失灵的原因分析

1.中小企业融资市场自身缺失。计划经济时代,中国根本没有建立现代化的金融体系,中小企业融资市场根本不存在,市场也就不可能发挥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改革开放后,随着金融结构的调整,银行最初包揽了一切金融活动,而为中小企业融资的证券市场发展缓慢或者根本不存在。

2.两种原因导致的市场分割。中国中小企业主要是由非国有经济组成,包括乡镇企业、城镇集体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及三资企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唯一经济基础,经济发展的目标是要逐步消灭私有制,使资本主义小生产绝种。只是在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以后,私营经济的社会地位才得到提高,其法律地位从不合法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对包括中小企业的非国有经济的社会歧视并非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由此,中小企业也就成为市场分割的最终受害者,即使项目可行性较高,中小企业在融资市场上也须付出较高的融资成本。根据市场分割的性质不同,可以分为政府干预导致的市场分割、市场自身走向分割两种。(1)政府干预导致的市场分割。大多数情况下,政府的金融资源配置偏好不利于中小企业。在政府政策的导向下,银行、证券市场都选择国有大中型企业作为主要的贷款对象。政府干预过度,市场机制运行空间就会被压缩,统一市场也就不复存在,在这种情况下,一国即使拥有了完整的现代金融体系,中小企业融资难也会普遍存在。这也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后期,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2)市场自身走向分割。目前中国中小企业相对大型企业而言普遍存在缺乏信用和资产抵押,而且平均寿命短,缺乏稳定性。且行业大多集中于传统行业,技术开发能力低,这与银行传统的目标——提高利润、防范风险的目标是相矛盾的,而对政府而言,提高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收益是正的,因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可以提供就业、发展经济、增加税收。在这种情况下,必然出现只有一部分人的需求得到满足,另一部分人即使支付再高的价格(利率)也不能得到满足;一个贷款申请人的需求只能部分得到满足,另一部分则被拒绝。即Stiglitz和Weiss 所提出的“信贷配给”(credit rationing)。

3.产权缺陷削弱市场交易基础。如果要寻找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深层次原因”,非产权问题莫属。明确界定的产权及其(法律)保护是市场交易的基础。中小企业融资市场的产权问题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中小企业自身的产权界定和产权保护;二是放贷人、债权人、投资者等资金供给方的产权界定和保护。关于产权的重要性,理论和实践都已提供了大量的证据。

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篇6

关键词:民营企业;内源型融资;担保机构

中图分类号:F83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14-0027-02

一直以来,我国民营企业一直处于融资困难的状态,这个问题涉及到社会的多个层次。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只有整个社会意识到民营企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以及紧迫性,才能凝结力量促成此问题的解决和缓和。针对民营企业的发展需求情况来讲,民营企业融资具有“时间紧、频率高、资金少”等显著特点。在资金周转上,民营企业往往因生产周期长等诸多原因不能及时对有限的资金进行周转。

1 当前民营企业的融资形式

1.1 内源型融资

所谓内源融资,是我国各个企业采用适合企业本身的不对外的途径进行集资的方式。这种方式是一个企业长期获取资金的重要途径之一。这种方式的融资主要包含企业积累资金和企业流资金。其中,企业积累资金的形式有很多,例如:企业的未分配利润、每年年末提取的盈余积金等等。内源融资最大的优点是使用的资金成本比较低、自主性更强。相对其他两种融资方式,此类型融资方式承担的风险比较低、流动性更大。针对企业的股东来讲,内源融资方式会降低他们的收入,同时减少了企业对外投资的规模。

1.2 外源型融资

企业通过各个银行申请贷款、发行企业股票、与其他企业间的商业信用等方式获取的资金称为外源融资。外源融资方式最大的优点是资金充足、效率高、途径也很多,对企业本身来讲,能够更改的解决使用者资金紧缺的情况。在信息对称情况下,这样外源方式是缺乏资金的人和资金充足的人之间最重要的合作方式。现如今的金融市场以及各个金融机构都是以此为基础诞生的。由于资金充足者将此部分资金外放到金融市场中供需求者使用。但是,外源资金所处的环境是极其复杂的,申请的条件是苛刻的,同时,使用者也要支付资金使用成本。

1.3 直接融资

活跃的资本市场中,作为资金短缺的使用者直接到货币提供者中进行融资,简单而快捷同时使用成本相对外源融资较低。这中融资方式被称为直接融资。正因为我国经济资本化低,同时,个人投资意识并不强烈。所以这种直接融资方式并不普及。直接融资过程中,资金持有者对企业经营业绩和管理模式有很高的要求,更期待有很大的投资回报。基于此种缘由,资金持有者往往更容易被虚假企业信息、财务信息所蒙骗,进而造成资金损失。

2 民营企业出现融资问题的原因

2.1 企业自身融资管理意识差

我国民营企业杂乱纷纷、参差不齐。甚至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以及企业财务管理方面没有一个清晰有序的制度。民营企业在使用资金上没有任何规划,对未来资金使用缺口的预测能力比较低。在资金出现缺口时,民营企业在发展中更多的考虑企业本身资金是否可以被自己二次利用,往往忽略了市场经济宏观环境。从这一问题也可以看出,当前民营企业自身融资管理意识差问题也对其融资成本和融资风险造成了不利影响。

2.2 市场体制不健全

市场体制不健全也是当前民营企业融资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民营企业在融资中还缺乏较为完善的外部市场环境体制,由于当前我国资本市场上对于民营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较为有限,使得很多民营企业难以在资本市场获得充足的融资支持。同时,就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环境来看,对于民营企业融资的相关政策支持力度还有待加强,例如银行贷款、债权市场等等,还缺乏对于民营企业融资的较好政策支持。市场体制不健全,也会造成民营企业融资成本的提升,并且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2.3 民间借贷组织混乱

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在当前的融资途径中,民间借贷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途径,事实上,大多数民营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只有两种,分别是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特别是在民间借贷方面,存在着组织和秩序混乱的问题。近年来,我国民间借贷问题层出不穷,一些民间借贷组织多为松散式的自发组成,高额利息的民间借贷较为常见,这在很大程度上就使得民营企业在民间借贷融资途径中有着更高的融资成本。而且一些民间借贷组织为了谋取私利,过度吸纳民间资金,甚至存在非法集资的现象,这就极大的损害了民间借贷这一融资渠道的正常发展,也给民营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营压力。

2.4 缺少担保机构

缺失担保机构主要是指在当前的民营企业融资中,缺乏完善的担保体系,专业的第三方融资担保机构较少,并且也存在着担保偏好问题,偏好于为国有企业进行担保,而不是为民营企业担保。这样一来,就对民营企业融资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一些民营企业由于缺乏相应的担保机构,无法在银行贷款等融资途径中获得较好的融资。而且就当前我国民营企业的信用状况来看,还缺乏完善的信用评估机制,部分民营企业也不重视自身的信用状况,这使得民营企业对于担保机构的依赖程度更大。从长远角度来说,缺少担保机构,会对民营企业的融资发展造成阻碍,也不利于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的拓展。

2.5 缺乏正确的评价系统

缺乏正确的评价体系,主要是指在当前的民营企业融资中,缺乏完善的信用评估机制,无法对民营企业的信用状况和还款能力进行较好的评估。在当前的民营企业信用评估中,所依赖的指标以企业还款能力为主,如征信系统,考查企业现有贷款的偿还情况,如是否及时进行贷款偿还,是否有不良贷款等等。事实上,这种评价系统是较为片面的,没有真实的体现出企业还款能力和发展潜力。还款信用并不能完全替代企业的信用状况,如果没有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其他业务信用情况以及未来时期的发展潜力,就会造成信用评价结果的失真。

3 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对策

3.1 加强企业融资管理意识

在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中,应当首先树立起科学的融资管理意识,企业管理层应当正确认识到融资管理的核心概念和重要性,建立起完善的融资管理体系,科学的进行融资决策。例如在融资规模决策中,应当克服融资偏好问题,企业融资规模并非越大越好,而是应当针对企业的经营情况以及未来时期的发展趋势,确定合理的融资规模,防止出现负债水平和融资成本水平过高的问题。加强融资管理意识,还应当注重对于融资风险的控制,主要体现在融资成本和财务风险控制方面,防止企业资金出现流动性风险,甚至出现资金链断裂的问题。

3.2 完善市场体系

完善市场体系主要是指相关政府部门应当加大对于民营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为民营企业融资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支持,从而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例如应当对风险投资市场进行正确的引导,引导部分风险投资资本进行更多的企业支持领域,而不是仅仅偏好于投资互联网企业,使得传统行业的民营企业也能够在风险投资市场获得融资。同时,还应当大力发展民营企业债券市场,完善相关的市场制度,为民营企业在债券市场进行融资提供必要的支持,营造良好的资本市场环境。通过采取这些措施,对于完善民营企业市场体系有着重要作用。

3.3 完善民间借贷组织体系

完善民间借贷组织体系对于规范民间借贷秩序,保障民间借贷的健康稳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在完善民间借贷组织体系中,首先应当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不能一味阻止民间借贷的发展,而是应当对民间借贷的发展进行正确的引导,规范民间借贷的组织体系。由政府部门主导建立相关的民间借贷中间机构,加强对于民间借贷的监管,充分保护各方利益。并且也应当加大对于民间借贷高息借款的打击力度,防止“高利贷”现象在民间借贷中滋生。规范民间借贷组织体系,促使民间借贷能够为民营企业融资提供更大的支持。

3.4 构建融资管理担保机构

荣建融资管理担保机构主要是针对当前民营企业贷款担保结构不足问题而言的,应当积极促进融资担保机构的发展,并且还应当加强对于融资管理担保机构的发展引导,促使更多的担保机构支持民营企业融资,为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担保。在这一过程中,也应当加大对于担保机构的监管,防止一些担保机构为自己的关联企业进行融资担保,特别是在银行贷款方面,应当加大监管力度,通过这种完善的担保体系,来规范民营企业融资问题。同时,应当引导一些金融机构或者金融公司来开展担保业务,从而促进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的完善。

3.5 建立健全的民营企业信用评价系统

针对当前民营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不完善的问题,应当建立起更加强健全的民营企业信用评价系统,引入更多的信用评价指标,而不是仅仅依靠对于企业还款能力的评价。例如在对民营企业信用评价中,应当对企业实际经营情况进行调查,了解企业的业务规模、盈利情况和负债情况等等,并且结合外部市场环境情况,判断企业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潜力,将其作为民营企业信用评价体系的重要指标。

整体而言,通过丰富民营企业信用评价系统指标,主要的目的就是提高信用评价结果的全面性和可靠性,依据这种信用评价结果,不但银行可以对企业融资支持进行决策,相关的民间借贷组织也可以以此衡量企业的还款能力和信用状况,便于做出更加正确的决策。

4 结 语

通过对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现状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当前民营企业在融资中还存在着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从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来看,主要表现在融资市场体系不完善、企业融资管理意识不强、民间借贷组织混乱、缺乏融资担保机构以及信用评价系统不健全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民营企业和相关政府部门应当积极进行解决,企业应当强化融资管理意识,政府部门也应当加大对于民营企业融资支持力度,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参考文献:

[1] 杨驰一,董丽华,朱倩,等.金融危机时期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11,(20).

[2] 宁青青,杨宝.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基于安徽省中小民营 企业财务人员的问卷调查[J].宿州学院学报,2011,(6).

[3] 嵇伟强.对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探讨[J].财经问题研究,2014,(S1).

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分析 篇7

中小企业融资是指中小企业从自身生产经营特点及企业资金运作情况出发,根据企业未来经营发展的需要,通过一定的渠道或方式筹集资金,以保证企业日后经营发展需要的一种经济行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如下:

(1)自身积累。中小企业一般自有资金较少,自我积累也较少。一方面,由于中小企业自我积累意识较差,以及企业家自身素质问题,缺乏长期经营思考,在分配利润上多存在短期化倾向,将利润几乎全部用于分配,很少从企业长远发展考虑自留资金以补充经营资金的不足。企业刚开张时,往往先消化技术,创牌子,力图扩大规模去占领市场。然而,真正拥有市场,见到效益的时候,才发现流动资金成了“瓶颈”。

(2)银行借款。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很大程度上还是依赖于银行贷款。我国中小企业的主体乡镇企业,产值占整个工业产值的半壁江山,而每年信贷规模占整个信贷规模的比重不到10%。而对于中小企业的贷款又因为受所有制的影响,在信贷投向上偏向于国有和集体中小企业,而其它不同所有制中小企业在取得贷款时就更难。

(3)有价证券。我国资本市场目前尚没有为中小企业融资作出安排,主要还是向国有企业改组倾斜。大多数中小企业自身难以达到上市标准。

2 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我国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比重远少于其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份。一方面,银行对大中型项目争相发放贷款;另一方面,银行却对资金需求旺盛的中小企业“惜贷”。

(1)难以获得担保。效益一般的企业,不符合银行的担保条件;而符合银行担保条件的,银行出于自身的考虑一般也不愿意为中小企业担保。

(2)融资渠道较为单一。中小企业自有资金少,而民间融资等各种融资渠道又不通畅,资金的主要来源仍然是银行。偏偏银行本身支持就少,对中小企业来说,可谓雪上加霜。

3 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分析

3.1 中小企业信用等级较低

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自有资金不足、信誉不高,信用等级普遍较低。某些中小企业出现资不抵债后,一些企业主一走了之,或者借改制改革之机,不规范运作,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屡禁不止,严重破坏了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用关系,以致出现银行“惜贷”、“慎贷”,甚至“恐贷”的现象。据对诏安县与四家国有商业银行有信贷关系的252家民营企业的调查,被评定为A-3A级的企业占有信贷关系的民营企业总数的22.2%;B-3B级企业占38.5%;C级及以下的企业占38.5%;未评定信用等级的民营企业占0.8%。信用缺失增加了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与变数,使银行与企业间的正常交易变得偶然和难以预测,银行贷款给中小企业,存在着较大的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因而银行难以把中小企业作为重点贷款的服务对象。

3.2 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

福建省大多数的中小企业仍停留在家族式管理的层面上,法制观念淡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规范、不健全、信息不透明,缺乏有关部门确认的财务报表和良好的经营业绩数据,增加了银行对企业财务真实数据的审查难度,银行经营面临的风险较大,增加了融资难度。

3.3 以大银行为主体的金融体系难以满足中小企业在间接融资上的需求

调查表明,当前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主要贷款对象还是大企业,而服务于中小企业集中的县域农村信用社由于资本金少、资金实力弱和贷款集中度要求等限制,无法满足中小企业的需要。据对全省484家不同规模的企业调查表明,20.7%和29.2%的中、小型企业认为金融机构贷款条件苛刻,分别比大型企业高出3.1和11.6个百分点;32.0%和37.4%的中、小型企业认为贷款审批程序烦琐,分别比大型企业高出6.8和12.1个百分点;13.5%和14.0%的中、小型企业认为贷款品种少,比大型企业分别高出4.7和5.2个百分点。中央银行支持中小企业信贷政策取向在传导过程中,面临国有商业银行自身经营策略导向的障碍。尽管信贷政策鼓励商业银行支持民营企业贷款,但实际情况是银行普遍对大企业“争贷”,对以民营经济为主要成份的中小企业“惜贷”。近年来,许多国有商业银行实行“双大”战略,贷款日益投向少数经济效益好、信用程度高的大中型企业以及股份制上市公司。

3.4 政府对中小企业支持力度不够

我国众多的法律没有专门为中小企业“定做”的,大量的法律法规、行政规章也是笼而统之的称“企业”,没有把中小企业作为特殊的服务对象看待。对中小企业的作用仍然定位在“补充”上,没有把它作为一支重要力量来看待。因此,没有制定明确的、可操作的政策、制度给予相应支持。在实行“抓大放小”的措施以后,这种制度、政策就更加难以企求了。

3.5 直接融资渠道不畅

直接融资主要通过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进行融资,但由于我国的资本市场发育尚处于起步阶段,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机会较少。目前,福建省在上海与深圳股票市场进行融资的企业不足50家,且企业销售收入大都在亿元以上。债券融资的管理更为严格,即使效益佳、资信亦良好的大企业往往也难以通过发行企业债券方式融资,更不用说中小企业了。《公司法》规定只有股份公司、国有独资公司和两个以上国有企业或其他两个以上国有投资主体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才有资格发行公司债券,并且股份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的净资产额分别不能低于3000万元和6000万元。虽然深圳中小企业板已经推出,但其股本总额不少于5000万元等资质要求依旧未改。

3.6 社会担保机构不能满足企业对贷款融资的担保需求

为中小企业提供社会化服务方面工作还很薄弱,帮助中小企业获得低息贷款、无息贷款和寻找直接融资途径尚存在巨大障碍,成立担保机构为企业贷款提供担保还处于起步阶段,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发展要求。目前企业融资担保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担保机构数量偏少。二是担保机构规模偏小。三是担保公司服务面较窄。四是担保数额有限。

3.7 中小企业不具备规模优势,贷款的管理成本较高

中小企业与各类大型企业———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大型企业等相比,中小企业规模小、生产技术水平落后、产品科技含量较低,经营行为短期化,贷款风险增大。对于同样数额的贷款,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比对大企业贷款的业务量要大得多,进而交易成本也大得多。一项调查显示,中小企业的贷款频率是大中型企业的5倍左右;贷款数量少,中小企业的户均贷款数量只相当于大中型企业的5‰左右;贷款风险大且管理成本高,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管理成本大约为大中型企业的6倍。因此大的金融机构通常更愿意为大型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4 中小企业融资难解决对策

(1)更新思想观念,为中小企业创造平等的融资环境。首先要更新观念,充分认识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国家从宏观政策上,特别是融资政策上,要把中小企业与大型骨干企业同等对待。其次,国有商业银行、信用社要重视中小企业对分散银行贷款风险的积极意义,要把优良中小企业作为长期贷款客户群,为中小企业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

(2)金融机构要完善信贷管理机制,加强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服务。首先要改进贷款授权授信制度,下放贷款权限,减少对中小企业申请贷款的管理层次,简化审批程序,加大基层行、社信贷人员的贷款权限和责任。要允许基层行、社在核定的额度内自主审查发放贷款。对有市场、信誉好、效益高的中小企业适当放宽贷款条件,扩大授权额度。其次要在落实信贷风险防范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信贷激励机制,调动信贷人员营销贷款的积极性,做到责权分明、奖惩兑现。同时可以偿试实行企业法人代表和财务负责人连带责任办法,从内部和外部共同防范信贷风险。

(3)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保障。要鼓励和支持设立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充分发挥其作用,要寻找合适的市场切入点,积极有效地开展业务。要建立担保机构的资本补充机制,吸收社会资本进入,鼓励大企业、大公司参股、壮大担保公司实力,提高担保公司支持中小企业的能力。要改进现行担保机构的运作办法,按股份制、市场化原则规范运作,坚持经营的非盈利性和服务性。

(4)完善社会服务体系,切实发挥中小企业服务指导机构的作用。各级政府要切实发挥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的作用,为中小企业提供市场、资金、人才培训、技术更新、科技成果转化、金融等全方位的服务,使其成为沟通中小企业、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桥梁和纽带。

(5)树立新的融资理念,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中小企业要转变融资观念,逐步降低对间接融资的依赖,加大直接融资的比重。对发展前景好、效益高的中小企业,地方财政可以提供担保发行企业债券进行融资,为有潜力的中小企业提供上市融资的空间。

5 结束语

当前对于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许多专家对它的现状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些可行性方法。而本文主要通过晋江中小企业的融资情况对其进行较深入的分析,得知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社会外在的帮助是需要的,但企业内部管制更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从规范内部管理着手,降低放贷风险,这才是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之道。在提供担保服务的同时,我们企业也要努力为本企业提供经营管理、财务管理、业务发展等各方面的辅助服务,以期帮助企业规范内部管理,同时帮助银行降低放贷风险。

摘要: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目前,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融资难。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主要来自于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国有银行经营弊端与利益考虑及政府的扶植力度不够。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不仅需要中小企业完善自身的治理结构,加强与银行的联系,更需要国家尽快制定出为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难,对策

参考文献

[1]邱华炳.中小企业融资通[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2]陈乃醒.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与预测[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2003.

[3]陈乃醒.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与预测[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0.

[4]关键.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与对策[J].中国机电工业,2000(,24).

[5]李世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点及其现实选择[J].济南金融,2004,(03).

[6]谢晨,吴黎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浅析[J].技术与市场,2007,(05).

[7]于金.黑龙江省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与解决思路[J].北方经贸,2005,(01).

[8]王浩.融资问题——悬挂在上海中小企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J].开发研究,2003,(03).

[9]柳莺.积极启动企业信用经济大力促进中小企业融资[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2,9(5).

[10]周立,傅强.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及其解决思路[J].华南金融研究,1999,(05).

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与对策 篇8

1 中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现状分析

(1) 中小企业虽有志于进一步发展, 但苦于自身积累不足。中国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只限于低折旧计算方法, 这种计算方法使他们和外界对有形折旧重点关注, 而对于另外一种无形损失给予的关注度还不是很足, 这一点在我国县域经济的中小企业中表现的尤其明显。最明显的无形折旧便是科技进步、生产力提高带来企业价值的相对贬值。而且这种理念上的不合理性造成了中小企业在设备更新时没有充足的资金可供利用, 为了维持日常生产他们会大量的投入自有资金, 负债过重现象已经在这些企业中普遍存在。

(2) 中小企业没有充足的外源融资渠道。目前, 银行贷款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 但是这一渠道对这些企业来说并非完全合理, 因为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的大都是短期贷款, 这些贷款职能用在企业的流动资金和设备更新上。对于企业的中长期规划和投入不能发挥有效的作用。为此企业在长期发展上受到很大限制。

(3) 中小企业有价证券融资比例小。在资本市场中还没有针对中小企业设计出合理的融资安排。主要还是针对大型国有企业和有实力的民营企业集团而设立的, 这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又失去了一条重要的融资渠道。有价证券的融资是企业融资渠道中一条重要渠道, 中小企业在这一方面难以与大型企业相比, 而且针对这些中小企业有价证券融资的政策也不是很完善。因此这给中小企业融资造成了极大的不利影响。

2 中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成因

2.1 外部原因

(1) 尚未形成规范的中小企业融资机构市场。在中国的金融体系中, 四大商业银行是金融体系中的主导, 其他形式的金融机构尚未形成气候, 而且也不能公平的在金融市场中与四大银行竞争。这些中小型金融机构没有充分的地区选择优势、在机构设置上也不能形成科学合理的组织安排, 业务范围上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2) 商业银行的运行机制制约了中小企业融资。中小企业融资同时还受到商业银行运行机制的困扰, 例如商业银行的风险意识太过强烈, 不能正确识别企业所面临的具体风险状况。这就造成了他们在放贷的过程中异常谨慎。对于那些有市场潜力和科技优势, 但是资金不足的企业, 通常银行由于看不到企业的市场潜力和科技优势而拒绝贷款。而对于那些传统企业和夕阳产业一般能顺利贷款。这就造成了资金与产业的错位。这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发展来说是一件非常不利的事情。究其根源就是银行对市场的判断能力和对企业的评估能力不足。

2.2 内部原因

(1) 中小企业经营综合实力不高是导致融资困难的主要原因。由于中小企业在管理水平、技术实力上都不能与大型企业相比, 他们的寿命一般不长。更为重要的是这些中小企业的生存状况已经被各界人士所诟病。这大大影响了中小企业综合的社会形象。中小企业的经营者一般都是白手起家的创业者, 在创业初期他们凭借胆识、毅力和智慧带领企业一路成长。但是在这些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 这些企业家们的个人素质非但不能进一步推动企业发展, 反而成为这些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此, 这对中小企业来说是一道坎, 而大多数中小企业都不能顺利的挺过这道坎。

(2) 中小企业融资信用差, 违约率高。这又是制约这部分企业进一步成长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中小企业由于资金的限制使得他们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无法正常开展工作, 以至在盈利能力上也受到很大影响。因此就这方面来说。企业的经营业绩和融资信用又是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3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解决对策

(1) 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必要的立法保证。我们应当在正确的中小企业发展观的指导下建立相对完善的中小企业融资立法。中小企业的发展应当在政府的支持下不断完善和发展。为此, 政府部门首先应当加深对中下企业的了解与研究, 个地方应针对当地的中小企业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针对这些企业的特点应当尽快成立专门为他们提供金融服务的机构。并组织这些企业领导成立专门的金融知识培训班。并在政府的组织下然这些中小企业领导与融资机构的企业领导定期交流, 开展广泛的合作。

(2) 完善中国金融政策。资金瓶颈是中小企业发展中所遭遇的重要瓶颈, 而且中小企业获得长足发展的重要支撑就是资金问题的制约造成的, 资金问题的解决紧靠企业的自身积累是远远不够的。外部融资是企业获得持续和快速发展的一条必然途径。为此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当根据这些企业的特点和金融政策的不足完善和强化这些政策的规范性和影响力。

综上所述,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是制约这些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问题。为此政府部门应当认真分析中小企业的实际条件和所处的外部环境, 研究这些企业的特点, 推动针对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机构的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中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问题 篇9

国际贸易融资是指围绕国际贸易结算的各个环节所发生的资金和信用的融通活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 全球贸易融资额大幅下降, 世界贸易组织统计, 2009年全球贸易融资缺口为1000亿美元, 而世界银行则认为缺口可能高达3000亿美元。贸易融资的缺乏导致国际贸易大幅滑坡, 阻碍全球经济复苏。我国也不例外。正是国际贸易融资的下降, 极大地阻碍了我国的出口复苏。当前国际贸易融资的来源和形式都发生了变化。

1.1 企业出口方面

近年以来,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迅猛, 其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高。2006年我国中小企业已达4200万户 (包括个体工商户) , 约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

中小企业已成为中国外贸领域一支重要的力量。但由于中小企业起步晚, 自有资金积累少, 资金短缺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中国中小企业在贸易融资过程中存在诸多困难。

中国目前为中小企业担保的机构在中小城市很少, 到2007年底, 中国中小企业出口融资信用担保机构只有3729个, 担保总额为5049亿元、受保企业为21.65万户。虽然中小企业出口信用担保机构有了很大发展, 但是大多数分布在大中城市, 中小城市很少。

1.2 银行方面

银行对大中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的出口融资政策有所不同。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贷款来看, 与大中型企业相比, 中小型企业出口融资贷款利率高很多。另外, 银行给中小企业的进出口贷款一般采取抵押和担保的方式, 不仅手续繁杂, 而且还要支付诸如担保费、抵押资产评估费等相关费用, 这无疑增加了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难度和融资成本。与此同时, 由于银行贷款手续繁琐及审批时间过长, 迫使许多为求生存的中小企业选择民间融资渠道, 而民间融资的高利贷性质几乎是众人皆知的。

银行对于中小企业的风险状况缺乏有效的识别手段。中小型企业普遍存在着规模小、经营稳定性差、报表不真实等问题, 这种状况使得银行传统的企业财务技术分析对授信决策的指导意义大打折扣, 使得银行在中小企业进出口贷款方面选择的策略是简单地退出市场。这也从一方面显示出中国的金融市场发展失衡、资本市场发展滞后使得整个融资结构的调整难以顺利推进。

2 中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主要问题

原材料和劳动成本的提高, 对中小企业生存构成了威胁。而政府的经济刺激计划也甚少惠及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生存困难, 大量倒闭或停产。中国社科院关于“中小企业在金融危机复苏中的作用”的调研报告显示, 有40%的中小企业已经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倒闭, 另有40%的企业目前正在生死线上徘徊。因此总结目前中国国际贸易融资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

2.1 贸易融资方式过于单一, 对象过于集中

当今的国际贸易规模、方式都向更高、更复杂的方向发展, 虽然现在国际上所使用的的贸易融资方式日益加多, 也有越来越多企业开始尝逐步创新, 开拓新的贸易融资方式, 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 基本上仍然是以传统的融资方式为主, 即以信用证结算与融资相结合的方式, 品种少, 且功能单一。

银行方面, 目前各家银行办理的业务主要以基本形式为主。而比较复杂的, 如保理和福费廷则相对比较少, 甚至在有些地区尚未开展。

2.2 中小企业资金不足

中小企业生存难, 除了内部管理存在问题、缺乏人才、技术水平不高外, 资金不足和融资困难是中国中小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 绝大部分中小企业存在资金缺口。资金短缺直接影响企业运转状况。资金短缺往往极大地限制中小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技术和设备升级、新产品的研制和开发、拓展新市场和增加新经营项目。

3 中国中小企业贸易融资问题的原因分析

3.1 现代信息技术的制约

以先进的技术手段做支撑,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所涉及的风险管理就会显得更高效, 便可以将银行相关的部门和分支行高效率、有机地联系起来。然而目前我国的银行业只能说基本完成了金融电子化建设的阶段, 金融信息化在有些银行只是刚刚起步, 从而缺少网络资源的共享, 缺乏统一协调的管理, 以致无法达到监控风险、相互制约的目的, 这样就难以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

3.2 企业规模及内部因素制约

在中国经营进出口的中小型企企业数量众多, 但总体效益不佳。一些亏损企业管理混乱, 资信欠佳, 常因资金短缺而利用押汇、打包贷款等信用证融资手段套取银行资金。银行短期融资实际上往往被长期占用, 严重影响银行经营资产的流动性和安全性。同时在贸易经营过程中存在投机性经营, 例如在某一时期, 某种商品的国内外差价较大时, 国内贸易商争相进口此类商品。如新闻纸、纸浆、化纤、钢材、食糖、成品油等, 而一且这些商品的国内市场价格下滑, 货款无法回收, 就会给银行资金带来风险。

3.3 银行和政府政策对贸易融资的制约

进出口双方银行对促进贸易的完成起着关键作用, 国外银行都是按商业化经营原则来经营的, 如经营不善, 随时有倒闭的可能。而中小企业在选择代理银行时, 由于没有足够的能力对国外的代理行进行全面调查, 缺乏和代理行长期合作的经验, 同时对有些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金融惯例、外贸管理政策了解不够, 在贸易结算时有可能遭到无理拒付等现象。中国的银行普遍缺乏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适用金融产品、信贷评价体系和担保体系。中国金融政策和融资体系都是以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为主要对象设计实施的, 银行的信贷评价体系中也缺乏适用于中小企业的评价模块, 而是参照大企业标准, 过多地考虑企业的财务指标, 导致众多有融资需求的企业无法得到贷款。因此, 要解决中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 必须针对中小企业的特点, 发展更加有效的融资模式。

3.4 国际形势的变化对中国中小企业贸易融资的制约

国际贸易融资的下降意味着获得国际贸易融资的门槛升高。对我国的众多中小型出口企业来说, 压缩了本就不大的盈利空间。

中国入世以来, 日益深入地融入国际生产分工体系中, 国际化程度不断加深。2006年底入世过渡期结束, 中国中小企业从此面临开放的市场经济环境, 国际经济活动必须遵循国际通行规则和惯例。我国中小企业遭遇了众多贸易摩擦、知识产权纠纷等问题, 面临的国际经营环境呈现出日益严峻的形势。因此在开放经济的新环境下, 我国中小企业结合自身的发展阶段和现实情况、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等众多方面的因素, 所采取的应对新经济形势的国际化模式将在国际经营活动成败中起到关键作用。

参考文献

[1]黄海宁.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创新趋势.新金融.2006.1.1.

[2]张德荣.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现状分析.商业现代化.2009.1.

[3]陈丽芳.国际贸易融资风险及防范措施.中国市场.2007.3.

[4]倪宇望.汇率机制改革下贸易融资发展中的难点及对策.金融纵横.2007.7.

中国民营企业融资问题 篇10

随着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中国日益融入全球大市场中。在全球大环境的发展中, 中国也需要走出国门来谋求发展, 中国的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先锋队也应走在前面。跨国兼并无疑是企业迅速实现跨国发展的有效方式, 但是对于自有资金并不充足的中国企业来说, 进行跨国的杠杆收购就是必然的选择。

(一) 可以有效地实现企业增长

当企业具有较高的生产能力但国内市场容量相对较小时, 通过跨国并购可以扩大销售渠道, 实现规模经济。企业通过跨国并购可扩大其在国外市场上的份额。这既不影响其在国内市场的竞争, 甚至可能会由此增加企业的知名度, 加强国内市场的竞争力。如果自身所处行业国内市场己趋于饱和时, 跨国并购就有了更特别的意义。2000年, 美国福特汽车对大宇汽车公司的竞标虽最终放弃, 但整个过程反映了他们进军亚洲市场的雄心。

(二) 可以获得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一些实力较强但技术相对落后的公司或得到本国政府支持的公司通过并购拥有先进技术的外国公司来加强自己竞争力, 获取专利技术、创新产品、缩短产品开发周期, 以消除研发风险。1988年首都钢铁公司购买了美国麦塔工程公司70%的股份, 收购后可直接使用该公司的850份图纸和缩微胶片, 46个软件包, 41项专利技术, 2个注册商标, 不仅获得了美国先进的轧钢和连铸技术, 而且可以以此作为观察国际技术最新动态的窗口, 加快企业技术更新的步伐, 同时学习并引进了先进的管理经验。

(三) 可以获取稳定的资源供给

并购是对消除东道国进口/出口原材料的某些特别限制的一种有效手段, 同时也是资源匾乏的国内公司获取稳定的原材料供应渠道的一种方式。

二、杠杆收购的原理

当公司的资产回报率高于借入资金的资金成本时, 举借债务可以提高普通股收益率;相反, 当资产回报率低于借人资金的资金成本时, 债务筹资则会使普通收益率下降。

(一) 财务杠杆

“杠杆”是西方公司财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包括财务杠杆, 经营杠杆及其综合作用。杠杆收购运用的是财务杠杆, 财务杠杆是指资本结构 (即债务和股东权益在总资本中的比例) 中由于负债的运用而对股东收益的影响。如果企业全部资产收益率大于借进资本的平均成本, 财务杠杆就发挥有利的作用, 产生正效应, 企业净收益和普通股权益都会大幅上升, 并且利息的支付是在税前支付, 具有利息税盾的作用, 也加剧了所有者权益的上升幅度。而当企业全部资产收益率低于借进资本的平均成本时, 财务杠杆产生不利作用, 产生负效应, 使企业净收益和普通股权益急剧减少。

(二) 杠杆收购

杠杆收购即LBo是指通过增加企业的财务杠杆来完成收购交易。实质上, 它是在一个企业进行并购活动时, 以目标企业的现有资产作为抵押, 主要通过借款筹集资金进行收购的一种财务活动。杠杆收购与一般收购的区别在于, 一般收购中的负债主要由收购方的资金或其他资产偿还, 而杠杆收购中引起的负债主要依靠被收购企业今后内部生产的经营效益, 结合有选择地出售一些原有资产进行偿还, 投资者的资金只在其中占很小的部分, 通常为10%-20%。杠杆收购虽然是在金融的边缘地带发展起来的, 但由于它运用了大量的金融工具和财务杠杆, 已逐渐演变为一种强而有力的融资收购技术, 同时又成为对资本市场、公司治理与创造产生重大影响的一项金融工程。

不同资本结构对股东每股权益有不同的的影响, 杠杆收购正是基于此原理, 利用少量的自有资本通过负债融资达到并购巨额资本的目的, 以获得最大限度的利润。

三、杠杆收购中的融资结构

杠杆收购的资本结构类似一个倒金字塔:塔的顶部是对公司资产有最高求偿权的一级银行贷款, 这部分资金约占收购资金的50%;塔的中间是被称为“垃圾债券”的夹层债券, 约占收购资金的30%;塔基则是收购方的自有资金, 约占收购资金的20%。其中优先级银行债务的偿还期限较短一般不超过5年, 而次级债券 (垃圾债券) 一般期限较长。如此融资结构产生的结果是:一是收益率大幅度上升;二是如果企业盈利增加, 那么每股收益会大幅度上升, 企业负债因为每单位利润所承担的利息支付是固定的。而之所以如此安排, 就在于收购者不希望让他人过多地分享并购后产生的利润, 因而以不享有企业控制权的融资方式进行融资就成为理所当然。上述融资比例不是固定的, 它随着夹层债券市场景气度、经济和信贷的繁荣、投资者对风险的态度而改变。它在结构上处于优先债券和股权资本之间, 次级债券由于没有任何抵押, 受偿级别低, 风险高于优先债券, 因此它要求比优先债券更高的投资回报, 而且要求获得一部分的股权。

典型的收购方案要求在5到7年内偿还收购时发生的债务。上述资金来源的比例不是固定的, 它随着夹层债券市场景气度、经济的繁荣程度、投资者对风险的态度而改变。如在美国, 0.5亿美元左右的中型杠杆收购中的银行贷款、夹层债券、股权资本比重在20世纪80年代末分别为65%、30%、5%, 而在90年代初就调整为50%、30%和20%。这一改变反映了投资者随着信用紧缩而产生的风险意识的提高。

四、融资问题的初解

(一) 运用可转换债券进行并购活动

中国可转换债券可在交易所上市流通, 二级市场为债券增强了活力, 而且可转换债券业有预售股份的特点, 并购公司在必要时通过可转换债券预售股份, 可以合法回避有关法律规定的繁琐的信息要求。但是, 运用可转换债券进行杠杆收购, 还需对其作进一步创新。

1、允许可转换债券持有人把债权转变为目标公司股份。

传统的可转换债券只是把发行者本身股份用于应付投资人债权的转换要求, 但这在杠杆收购中并不适合, 因为这会降低并购的杠杆作用, 但是允许可转换债券持有人把债权转变为目标公司股份, 却有本质区别。把债券转变为目标公司股份的承诺有重要现实意义。目标公司在并购活动中的股价通常会大幅上涨。投资者愿意持有可转换债券, 以期在股票涨价时转换成股份, 取得市价增值的好处;在公司并购活动中, 并购公司手中囤积大量目标公司股份, 这是应付来自债权人调换股份的物质保证, 有了如此保证, 发行此种可转换债券用于并购亦是非常可行的;大大减少了财务风险。当债券转换为目标公司股权时, 把资产负债表中债权和股权匹配, 形成一种自动调整的关联性, 大大减少了财务上的流动性风险, 也有效防止了由于债务过重引起的财务失败。

2、采用弹性价格。

应用可转换债券, 调整价格以确定对并购成功与否有重大意义。采用弹性价格相于传统的固定一个具体价格是一种创新, 为此引出转换比例的概念, 用公式表示为:转换比例=可转换债券面值/调整价格。整价格会变动, 但无论市场价格涨跌, 投资者把债权转换为股权都会有相当的市场调换溢酬。一般而言, 市场越高溢酬越大, 因此弹性调整价格不仅对投资者有利, 对发行人也有利, 越推迟调整, 发行人平均并购成本越少, 手中拥有的目标股份越大。

3、设置“超远期可转换债券”。

这是针对特定投资对象的债权, 它与上述可转换债券有一点区别, 即它只允许债权人在并购成功后才能把债权为变为对目标公司的股权, 在收购期间没有这种权力。这种债券利率高, 调换价格极为优惠, 但如果并购失败, 债券人不能把债权转为股权。

(二) 从海外金融机构处融资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创立于1993年的民营股份制上市公司, 韩国现代半导体株式会社 (HYNIX) 是全球主要芯片制造商之一。京东方收购韩国HYDIS (韩国现代显示技术株式会社) 的TFT-LCD业务, 这是“国内企业海外并购第一案”, 在2003年2月22日进行了交割, 京东方凭着自有的6000万美元和国内银行约9000万美元的贷款获得了韩国金融机构1.883亿美元资金支持, 而且贷款的利率之低也让其占据绝对优势, 其中银行贷款期限为3-7年, 卖方信贷期限为5年, 全部由双方在海外成立的子公司负责偿还。

(三) 充分发挥中国跨国银行在企业境外融资中的作用

根据《托管协议》规定, 京东方的BOE-HYDIS (在韩国注册的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股权证交由中国工商银行汉城分行托管。在BOE-HYDIS全额偿还借款本息之前, 京东方对其控股权不得低于51%, 由于股利分配或股权转让等情形而产生的股份或财产也将交由中国工商银行汉城分行托管。

参考文献

[1]、苏洲.企业杠杆收购与银行金融创新[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6.

[2]、唐忠民.杠杆收购:一种新型的企业并购方式[D].上海财经大学, 2000.

上一篇:幼儿社会性交往下一篇:散文诗歌·书法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