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营经济发展问题

2023-05-17

第一篇:中国民营经济发展问题

民营经济发展问题调研

按照教学工作安排,我于5月中旬对我县部分重点个体私营企业就当前民营企业发展基本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调研。

一、基本情况

1、发展的环境明显改善。一是政策环境放宽。自去年以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民营经济大会精神,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支持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从各个方面调动了企业发展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做大做强的信心。二是部门为企业办事的效率提高。通过落实各项扶持企业发展的政策,县直职能部门增强了服务意识,特别是县政协、县纪委、县中小企业局对县直部门调查评议后,21个职能部门制定了“为促进经济发展,服务两个立县”的承诺及工作措施,从服务态度,服务标准,服务时限,服务措施,工作作风等方面进行了承诺,从而大大提高了为企业服务的质量和效益。企业普遍反映以前跑多次办不了的事情(如工商手续等),现在只要跑一次,很快就能办下来。三是服务体系建设更完善,服务措施更具体、更到位。县里为私营企业担保商会注入200万元周转金,使担保商会为12家私营企业担保贷款440万元,不仅解决了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困难,而且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在资金市场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无疑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另外“三个一”挂包责任制的落实,调动了各级、各部门为企业发展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挂包,企业在项目立项,争取资金等热点、难点问题上,县大班子及挂包部门为企业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四是“三乱”现象减少,企业普遍认为自去年以来,各种收费明显减少,特别是摊派的定报纸费减少50%以上,企业可以集中精力搞生产经营了。五是企业主管部门力量加强。各镇经委都成立了招商办,充实了各镇经贸委人员,这样就有更多的力量和精力深入企业为企业服务。

2、企业发展的速度和效益明显提高。发展环境的改善,必然带来企业的大发展,调查发现自2003年至今,企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大幅度增长,调查的20家企业。产值、销售收入、利税、增加值等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在30%以上。二是新上项目数量多,投资额大,发展快。2003年全县民营企业新开工项目138个,完成投资31亿元,比上年增长98.7%,其中过千万元的75个,过亿元项目的21个,均比历年有大幅度增长。三是市场销售形式看好。从调查的20家企业看,产品产销量均在90%以上,6家企业产品供不应求,设备利用率95%以上的16家,80—95%的4家。可以看出,企业的产销形式不错。

二、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大量的问题。从客观方面讲:一是目前的土地政策,制约了企业规模的扩张,企业即使有好的项目,由于土地手续办不下来,不得不放弃;二是资金紧张一直是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贷款难、担保难始终是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头痛的事情。三是人才少,职工素质低也是影响企业发展非常重要的因素,有的企业规模上去了,但面临着一方面人才引不进来,专业人才不愿到民营企业,甚至大学毕业生不愿来;另一方面现有人才留不住(易被其他企业挖走)的局面仍然存在,致使企业工作效率提高不上去,工作质量差,竞争力低。四是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经济势力小,有些该办的事情无力办到,如某化工设备厂需办生产许可证,但各种费用得上百万,企业无力支付严重影响产品销售。从人为方面讲,一是“三乱‘现象仍然存在,企业反映比较多的是河道工程管理费、残疾人保障基金、税收代办费、企业年检费用、质检技术服务费及补农基金等。以上这些费用企业不知道哪些该收,哪些不该收,收费的标准是多少。很多收费项目有是只收费不服务,有的是收费多少由收费人员口头决定,可高可低没有标准,还有的收费如补农基金,财政部门拿着文件到企业收取,而地税局不予列支,使企业无法下帐。化工企业的年检,工商部门让企业必须拿出具有市安全评议中心的安全评议报告,可拿到安全评议报告首先要制订可行性报告;其次按可行性报告搞设计,然后才能拿到安全评议报告,这些都要企业出钱,安全部门制订和设计,一个利润100多万元的企业,仅此一项就要拿出10多万元,否则不予年检。二是个别部门执法素质低,到企业不是本着为企业服务的态度,而是找毛病罚款,罚款后不管问

第二篇:谈谈民营经济的发展问题

要保护和扶持民营经济

杨 翠 杰

什么是民营经济,为什么要发展民营经济,我市民营经济的发展状况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我市民营经济的发展思路是什么?这是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下面就这些问题,谈谈我的看法,仅供大家参考。

民营经济的内涵和意义

所谓民营经济,就是除国有、国有控股和集体经济以外,资产归我国内地公民所有的经济成分。它同非公有经济概念的区别在于:后者还包括港澳台商经济和外资经济,而民营经济不包括这些成分。其实,就本质而言,民营经济就是私有经济。

既然民营经济是私有性质,这同我们要坚持的以公有制为特征的社会主义制度不是相矛盾吗?为什么还要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呢?我想,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这个问题:

首先,发展民营经济并不等于实行私有制。因为,我们在发展民营经济的同时,依然要保持公有经济的基础和主体地位,特别是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并未改变。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民营经济与公有经济,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互相补充和促进的关系,两种经济形式各有利弊。前者有利公平,但效率偏低;而后者讲求效率,却容易忽视社会效益。政府的重要职责,就是要通过综合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等手段,使两者

1 能够扬长避短、达到和谐与平衡。至于私有经济可能产生的各种弊端,如剥削、压迫和两极分化等等,完全可以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和加强监管,来加以控制和解决。

另外,在我国还处于相对贫困,人均GDP与美、日、德等发达国家相差二十多倍的背景下,最重要的就是千方百计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来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因为,实行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民富国强。

其次,发展民营经济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民营经济是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没有民营经济也就没有市场经济,同时,民营经济也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只要实行市场经济,就一定会产生民营经济,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再次,发展民营经济可以增加就业和改善民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目前,一些发达国家的农村人口还不到总人口的20%,而我市却高达69%。按照城市化的最低标准,即城市和农村人口各占一半计算,我市需要从农村分流60多万人。与此同时,城镇每年还有2至3万新增的就业人口,要为这些人创造就业门路,唯一的办法就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因为,国有企业或国有单位不仅无法提供如此众多的就业岗位,相反,还要继续进行精简瘦身,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尽管我市民营经济还比较弱小,但在吸纳就业,增加百姓收入和创造税收等方面己经做出了巨大贡献。截止去年底,民营企

2 业己吸纳就业28.1万人,是全市国有和集体经济单位员工总数的1.6倍,每年支付劳动报酬近30亿元,创造税收18亿多元。如果在此基础上再解决60多万人的就业,并考虑到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等因素,我市民营经济的总体规模至少还要扩大3至4倍。

第四,发展民营经济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和提高经济效益。由于产权和竞争等因素,民营企业对自已的生存和发展,要比国有企业重视得多,正由于此,使他们对市场的需求和变化,具有天然的敏感性。他们善于捕捉商机,灵活应对变化,对加强企业管理具有很强的自觉性。这些特点对优化结构,提高效益,显然是不可或缺的。

第五,发展民营经济有利于实现我市的超常规发展。因为,民营经济具有很高的成长性,譬如,1978年以来,在国家没投一分钱,甚至还要面对许多发展障碍的情况下,我国民营经济创造的增加值从100多亿元上升到8万多亿元,增长了800多倍,而同期国有经济仅增长不到40倍。所以,我市要想振兴,就离不开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

民营经济的状况和问题

我市民营经济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改革开放到建市初期,也就是上世纪的八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初,这个阶段属于民营经济的萌发期,其特点是规模小和经营范围窄,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中的商、饮、服、修等行业。1990年,也就

3 是建市那年,我市民营经济增加值仅为2.1亿元,占当时全市经济总量的2.3%。

第二阶段是从1991年开始,进入了全面发展期。这一年出现了民营工业,当年实现增加值800多万元;1995年又出现了民营建筑企业,当年投资额为3800多万元。这标志我市民营经济的实力明显增强,开始向更广的领域扩展。到2006年底,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己达到118亿元,比建市初期的1990年增长了56倍,占全市经济的比重上升到34.5%。其中,民营工业实现增加值47.5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30。8%;民营建筑企业实现增加值6.6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建筑业总量的50%(不包括房地产中的民营成分);民营服务业实现增加值63.9亿元,占全市服务业经济总量的50.3%。

尽管我市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有了长足发展,但依然面临许多问题和困难。概括起来就是:规模小、档次低、发展环境差。

从规模上看,我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200多户,而浙江温州却高达5276户,是我们的26倍;2006年,浙江省民营经济比重己占到全省经济总量的70%,而我市只有30%多;去年,江苏华西村的销售收入接近400亿元,相当于我们全市民营经济的总和。

从档次上看,广东和江浙的民营经济己进入升级换代阶段(即,第三阶段),高科技和品牌产品的比重己接近50%,而我

4 市民营企业大多集中在原材料和初加工领域,产品技术含量低、竞争能力差,缺少严格意义上的名牌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档次低的另一个表现就是企业管理比较粗放,高成本、低效益问题,依然困扰着许多民营企业。

从发展环境看,一是中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许多乡镇还不具备工业项目落地所必需的“七通一平”条件;二是软环境不理想,如服务质量差,腐败干扰大,操作成本高,在融资、市场准入和享受优惠政策方面,对民营经济还存在一些歧视性作法。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很多,有思想和文化层面的,也有体制和政策层面的。从思想层面看,一些干部对发展民营经济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或多或少地存在“排异”反应和“恐私仇富”心理,习惯用传统理论和“左”的观念去看待民营经济:只看到民营企业家财富增长和生活消费较高的一面,却忽略了民营企业在吸纳就业和增加税收等方面,为国家所做出的贡献;只看到个别企业违法经营和为富不仁,却忽略了民营企业在整体上对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所产生的巨大作用。

从文化层面看,农耕文化、自然经济和计划经济对东北地区影响很大,重农轻商是这种文化的典型特征,而东南沿海地区早在明代中后期就己出現了较繁荣的商品经济,由于民族资本的出现,南洋文化的影响和外国资本的渗入,使工商业有了很大发展,从而形成了比较悠久和浓厚的商业文化传统。这也是“珠三角”

5 和“长三角”地区,民营经济率先崛起的重要因素。

从体制和政策层面看,还存在一些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障碍。例如,在产权保护方面,现行法律对非公有制经济产权保护不够充分,实践中侵犯非公有制经济合法权益的事例时有发生;在投资方面,尽管有些产业国家沒有明文规定不准民间投资经营,但由于部门或地区垄断经营的存在,民间资本往往难以进入,目前,非公有制经济在将近30个产业领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限进”情况;在融资方面,可以说,现行的金融体制已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据我们调查,目前有77%的民营企业面临资金短缺问题,但他们的贷款满足率不到50%,比国有企业低20%,银行90%以上的钱都贷给了国有企业。只有解决上述问题,我市民营经济才能更好更快地发展。

民营经济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从大的方面讲,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就是转移服务重心、突出发展重点、改善发展环境、解决“瓶颈”制约,使民营经济上规模、增效益,上档次、增实力。

转移服务重心,就是从过去过多关注国有企业,转移到为民营经济服务上来。其理由有三条:首先,我市地方国企改革已接近尾声,绝大部分已改制为民营企业,所剩下的基本上是国有中省直企业,而这些企业从隶属关系上讲,是以条条管理为主;其次,外地经验证明,要想繁荣县、乡经济,改善百姓生活,增加

6 地方财政收入,必须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尤其在吸纳就业和增加县乡税收等方面,民营经济要比中省直企业的作用更大,理应给予重点扶持;第三,我市民营经济还比较薄弱,面临的困难还很多,如果地方政府撒手不管,其结局很可能是缓慢发展或者被外地企业所挤垮。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必须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扶持力度,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困难和问题。这种作法在经济发达国家也是比较普遍的。如,美国、日本、德国和加拿大等国,在各级政府中都设有中小企业保护机构,从政策、资金和信息等方面给予帮助。

明确发展重点,就是要把民营工业做为扶持和发展重点。因为,无工不富、无工不强。发展民营工业不仅由于它的比重偏低,更重要的是,它是解决长期困绕我们的“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首先,从农业时代过渡到工业时代,由乡村转变为城镇,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次,要使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就必须使其工业化,因为工业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础;其三,这也是分流农村大量富余劳动人口,推动农村城镇化建设所必需的。据测算,我市新农村建设需要投入60多亿元的建设资金,既使分十年投入,每年也需6亿元,这笔资金只能靠大力发展民营工业及所创造的利税才能解决。

改善发展环境,就是要为民营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创造有利的客观条件。在硬件方面,要解决好水、电、路和工业用地等问题。目前,各县区反映,由于国家对占用耕地己亮起了红灯,使

7 工业用地比较紧张,许多工业项目无法落地。这就需要我们在解决工业用地问题上,开动脑筋,多想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比如,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围海造地或充分利用荒山、荒坡;也可以利用旧村改造和闲置的厂地;还可以通过园区集群或一楼多厂来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在软件方面,关键是要通过制定一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一种重商、护商和育商的良好氛围,加强服务体系和廉政建设,有效地减轻企业的经济负担和办事成本。

解决“瓶颈”制约,就是要消除制约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从企业自身情况看,主要的制约因素是素质偏低。表现为管理水平低和员工素质差。要解决这一问题:第

一、必须引进和培养一批适用人才,包括管理型、技术型和营销型的优秀人员;第

二、要加强员工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思想和业务素质;第

三、应建立职业经理制度,把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从社会上选聘优秀经理人才进入企业的决策和管理层;第

四、要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在培育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和促使员工形成正确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上下功夫。

从企业的外部环境看,主要的制约因素是服务差和融资难。所谓服务差主要表现为,行政服务效率低,门难进、脸难看和事难办,以及权力寻租等现象依然存在。再就是中小城镇的基础服务设施不健全和社会服务体系不完善。要解决这些问题,一是要加强勤政和廉政建设,转变政府服务职能,筒化审批程序和减少

8 收费项目,真正树立全心全意为民营企业服务的理念;二是要加快中小城镇建设,通过市场化手段完善基础服务设施;三是要重视市场服务体系建设,增强中介组织的服务功能,为企业提供有效的信息、技术、人才和融资等方面的服务。

在诸多制约因素中,融资难是目前制约企业发展的最大因素。许多民营企业就是由于无法及时得到资金支持,或陷入困境或增长缓慢。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内外配合,共同努力。 从企业角度讲,首先要加强内部管理,在节约挖潜、杜绝浪费和开发新的利润增长点上下功夫,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缓解资金紧张的目的。其次,要善于用改革的办法来解决资金问题,即以存量吸增量,盘活企业资产。如,合资合作、吸收职工入股、出售闲置资产、出租富余厂地和厂房等等。

从政府角度讲,一要继续改革现行金融体系,积极发展社会性股份制银行,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信贷机制,调动各类金融企业积极开展面向中小企业的信贷业务;二要建立健全企业抵押和信用担保体系,鼓励股份制和民办担保公司的发展;三要大力发展金融租赁和民间典当业务,充分发挥租赁和典当机制的融资功能与作用;四要合理规范和积极引导民间借贷,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对用于企业生产和流通的民间借贷与融资,属于合法融资,政府要给予必要保护。政府还应建立中小企业风险投资基金和推动企业上市,上述这些办法都可以缓解企业资金紧张状况。

我坚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支持和配合下,我市民营经济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一定能够得到化解;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一定会出现。

第三篇:县民营经济发展特点、问题和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的27年里,我国经济保持了当今世界瞩目的高增长。推动这一高增长的动力,由最初的国有、集体企业混合引擎逐步过渡到国有、民营和外资三大引擎,且民营经济在县域经济中已逐步占据主导地位。如何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是摆在各级党政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面前的重大课题。为了解我县民营经济的现状,解剖制约民

营经济发展的成因,探寻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最近我们对我县民营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显示,我县民营经济既取得了一定成绩,也存在不少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些决策建议,供领导和有关部门参考。

一、发展现状及特点

我县民营经济是在改革开放大潮和市场经济发展中孕育而生并发展壮大的。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县民营经济从小到大,由弱至强,发展迅速,逐步成为我县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经济成份,成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主力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总量迅速扩大,主导地位确立。据经济普查初步汇总结果显示,至2004年底,全县有各类民营企业近千家,从业人员1万多人;个体工商户1.77万户,从业人员3.62万人。初步测算,2004年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实现生产总值19.33亿元(农民承包集体土地从事种植、林业、水面养殖等生产活动为集体经济,不属于民营经济),占全县生产总值的50.5,已占据全县经济半壁江山。民营工业实现增加值7.09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99.7;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6亿元,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1.0%。民营经济在县域经济中已上升为主导地位,其发展变化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

2、企业发展迅速,支柱作用显现。一是在工业领域逐步发展并形成了我县的支柱行业。据调查全县民营工业初步形成食品加工、造纸及纸制品、机械制造、化工、棉麻纺织和生物医药制造等六大行业。这六大行业拥有规模工业企业32家(2004年底),工业产值占全县规模工业产值的96.0。二是在零售业领域逐步发展了一批领头羊企业。以恒生、广兴超市为代表的百货零售,以福民、新视野家电为代表的家用电器零售,以康源、百姓药房为代表的医药零售,以亿客隆、鑫三角为代表的服装超市及各种品牌专卖店,这些几乎涵盖了所有零售业领域,占有了很大的市场份额,是我县零售市场的佼佼者。二是企业规模日益扩大。2004年民营企业注册资本平均每户为79万元,远高于2000年的25万元。全县规模工业企业中,民营企业家数,占总家数的96。规模商业企业也由2000年的5家发展到10家。三是规模效益初现。以凯斯机械有限公司为例,通过几年的发展,现已成为拥有凯斯零件、安凯机械两家子公司的企业集团。2004年完成销售产值7000多万元,实现利润948万元,均是2000年的1.5倍,其上交税金增长速度更快。

3、活力不断增强,带动效应显著。民营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灵活经营机制,为国有、集体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一些民营企业也积极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革。2004年县工商年报显示,全县创立各类有限责任公司99家、股份合作企业22家。2000年以来,我县几家较大型的国有、集体工商业企业成功实行了改革改制,民营化后的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4、加速劳动力转移,推进城镇化进程。民营经济的发展,吸引了千家万户的农民广泛参与到产、加、销的“产业链”之中,加强了农民向集镇聚集的动力,同时也更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商品意识、市场意识和文明素质,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据调查,目前,城关地区户籍人口虽只有7万多人,而实际常住人口已超过12万人,乡镇集镇码头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强。全县民营企业从业人员中,50以上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民营经济的发展,有效地增强了所在地城镇的聚散、幅射功能,促进县城建设以块状延伸、内涵扩张的形式发展。

二、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成因

1、融资渠道不畅,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往往集中力量保大企业、大客户而不愿向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放贷,使民营企业客观上游离于主流融资体系之外。民间投资的资金来源主要靠自筹,绝大多数依靠个人储蓄或者以高出国家法定利率许多的成本从黑市拆借。这种筹资方式因违反国家政策,具有融资成本高、风险大的弊端,影响了民间投资的积极性和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融资渠道不畅,已成为困扰和制约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主要瓶颈。

2、服务与政策落实不到位,挫伤了民间投资的积极性。许多部门没有适应政府职能转变而及时转变思维方式和管理方式,仍然固守计划经济时代的思维惯性和行为方式,缺乏“公仆意识”、“服务意识”、“纳税人意识”和“委托代理人意识”,导致“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

第四篇:天全民营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对策

直面挑战 厚积薄发 再创辉煌

—— 天全民营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对策

民营经济是市场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民营经济在发展生产力、繁荣市场、解决劳动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方便人民生活、增加财政收入、促进企业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作用。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县委、政府十分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企业等民营经济发展,加强协调和服务,加快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努力破解民营经济发展的制约瓶颈,使全县民营经济保持了快速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民营经济已为天全发展撑起一片蓝天。但也要看到,我县民营经济总量小、发展不平衡、一些政策性障碍还阻碍着民营经济的发展,需要我们正确对待并努力加以调整和完善,以利我县民营经济既快又好的发展。

一、民营经济的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天全GDP总量由1978 年0.26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12.88亿元,年均增长14%,民营经济在GDP的快速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78年天全民营经济增加值仅为0.02亿元,只占当年GDP的7.7 %,2000年占47.5%。2005年全县民营经济的增加值达到 6.52亿元,占到全县GDP比重51%,民营经济已成为全县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中民营增加值所占份额由1978年的78.9%、3.5%和 17.6%,发展到2005年的17.9%、50.8%和31.3%。由于起点较低,民营经济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了公有制经济增长速度。从1978年到2005年,全县民营经济年均增长24%,高出同期公有制经济增长速度10个百分点。1978-2005年民营经济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2.3%,其中第

一、

二、三产业的贡献率为6.5%、23.2%、12.6%,民营经济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平均每年上升1.6个百分点。特别是近三年民营经济发展速度加快,2003年增长12.4%,2004年增长15.1%,2005年达到21.1%,对GDP增长的贡献率,2003年为48.4%,2004年为51.3%,2005年为60.4%,民营经济的强劲增长成为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2005年,天全县民营经济经省民营经济监测办公室考核评价,其综合实力在全省181个县(区)中排名第二十二位,在全省山区县中排名第二位,我县民营经济综合实力有了显著跃升。

二、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一)总量结构情况

1、民营经济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2005年,我县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6.5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1.1%,占全县GDP的比重为51%,增速高于全县GDP增速3.9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4%,民营经济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显现。

2、个体私营经济是民营经济的主角。民营经济是伴随着个私经济的成长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个私经济灵活机动的特点使其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发展迅速,时至今日,在全县经济中已占有较大比重,成为总体经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2005年,个私经济实现增加值4.96亿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38.5%,占民营经济总量的76%。2005年个私经济增加值的增速为22.3%,高于全县生产总值增速5.1个百分点。

3、产业分布呈现“

二、

三、一”格局。2005年全县民营经济创造的增加值中,第一产业占18%;第二产业占50.7%,其中工业占44.9%;第三产业占31.3%。民营经济产业结构呈现“

二、

三、一”格局,即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最低。这种“

二、

三、一”产业格局与全县经济的三次产业结构基本相同。

4、民营工业地位作用不断强化。民营经济增加值来源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第二产业完成民营增加值3.3亿元,比上年增长26.9%。其中民营工业完成增加值2.9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8.1%,比上年同期增长30.5%。2005年,我县拥有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28户,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的90.3%,拥有资产7.4亿元,占全部的62%,拥有从业人员0.5万人,占全部的93%。我县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利润总额分别为5.1亿元、0.96亿元、0.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2.4%、41%、37.3%,分别占全部的产品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和利润总额的77%、91%和83%。

(二)发展特点

1、规模进一步增强,实力企业不断涌现。目前,天全民营经济的发展已由早期的分散粗放型向规模集约化发展,规模实力不断增强。截至2005年底,全县共有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5420户,从业人员2.15万人,注册资本4.6亿元。其中,私营企业341户、注册资本4.03亿元,从业人员 0.63万人。天全民营企业整体规模明显“长大”,一批较大规模的民营企业脱颖而出,宏浩、金城、二郎山水泥公司、天民煤业、禾森集团、西部能源等企业已成为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企业。

2、经营领域不断拓展,行业结构日渐多样化。天全民营经济的发展已从传统日用工业品生产、零售和餐饮等传统服务业,拓展到制造业和新兴现代服务业,涉及到

一、

二、三产业各个领域,广度和深度不断提升。到2005年底,全县从事工业的民营企业219户,比去年同期增长10.1%。而在第三产业中,房地产、交通运输和贸易餐饮业成为民营经济“跻身”的主要行业。原来以零售餐饮业为主,现又向新兴服务业进军,并开始进入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和城市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领域。2005年房地产业增加值中个私经济的比重最高,达到92%;批发零售餐饮业比重超过80%;交通运输邮电业的比重也达到了70%以上。

3、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从产业特征看,以劳动密集型为主,技术密集型企业逐步兴起,资本密集型企业发展缓慢。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民营企业的产品结构正从低档次、松散型逐步向系列化、集群化方向转变,并注重品牌塑造和科技创新。

4、空间布局逐渐走向集聚。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加快,企业进入城镇的多种限制逐步放松,原先萌生于乡村的民营企业被逐渐吸入城镇体系之中。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线两轴五区经济块,即沿“318”国道产业布局,以城厢、始阳为两个轴点,形成五个工业小区。城厢、始阳的民营三产业经济总量已占到全县的三分之二,五个工业小区民营工业总量已占到全县工业总量的70%。

5、消费品市场中民营比重稳步上升,民营企业成为全县出口创汇的主体。在消费品市场中,民营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并实现稳步增长。2005年,个体私营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为3.6亿元,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6%,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个体私营经济

实现消费品零售额增长幅度达到21.4%,高出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4.9个百分点,增幅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民营企业成为全县出口创汇的主体。2005年,全县民营企业出口创汇53万美元,占全县出口创汇额的100%。

6、吸收了大量的从业人员,成为扩大就业的重要渠道。扩大就业是稳定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根本途径。随着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增劳动者、国有企业分流下岗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从民营经济中寻得就业机会。近几年,民营经济依靠其灵活多样的经营方式、不断扩大的生产规模,吸收了大量国有企业下岗人员,有效地缓解了下岗多、就业难的社会矛盾。2005年末,全县民营企业和个体经营户共计5420户,吸收从业人员2.15万人,比上年增长12.5%。民营的从业人员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批发零售业,这两个行业的从业人员数占总数的58%,比上年提升1.3个百分点。

7、丰富了税源,增加了财政收入。民营经济在自身获得蓬勃发展的同时,也提供了大量的税收收入。2005年,我县私营经济纳税7197万元,比上年增长48.2%,比全部税收增长快23.7个百分点,占全部税收的比重为82.6%。民营企业中一批纳税大户,已成为我县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8、优化了投资结构,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民营经济的发展,吸纳了大量社会资金,补充了经济建设资金,促进了投资结构的优化,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随着市场化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放手发展民营经济效应的不断显现,2005年我县民间投资日趋活跃,呈现总量攀升、增速加快、比重提升的态势。全年民间投资达8.6亿元,同比增长46%,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为88%,同比上升9百分点。其中,作为民间投资第一主体的私营个体投资完成4.2亿元,增长48%,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由2004年的37%提高到43%。

二、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民营经济的认识有待提高,投资环境有待改善。主要表现在:一是现行政策在很多方面忽视了民营经济最集中、最强烈的“公正、公平”要求,如市场准入、投资立项、用地用电、信贷支持、税费负担等,有待进一步提高其应享有的待遇;二是某些政策已经明显滞后,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最突出的是反映在市场准入方面。当前,私营企业的投资领域仍然存在若干“禁区”:如对文化娱乐、音像制品、金融、保险、医疗等经营,对个私企业仍有控制。三是行业协会的职能没有得到真正的发挥。

(二)涉足领域狭窄,传统行业仍是主体。从民营经济涉足的行业分析,传统产业仍然是聚集主体。2005年我县民营企业中,从事批发零售贸易业的占企业总数的40%,从事制造业的占到总数的15.2%,从事住宿餐饮业的占到总数的8.8%。而从事具有现代服务业特征的物流业、仓储业、信息传输业、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和娱乐业等行业的,总计占到

4.2%。传统产业由于进入门槛低、技术含量低等原因,一直是民营经济创业和发展的依托所在,要促进天全民营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就必须在扩大总量的基础上提高质量,更应重视产业空间拓展的问题。

(三)融资困难制约中小民营企业发展。资金不足一直困扰着民营企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制约和阻碍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目前,各级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尤其是

对民营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十分有限。这主要反映在五个方面:一是融资渠道单一,主要是国有商业银行与农村信用合作社,它们在风险与收益的权衡中更多关注风险防范,很难满足中小民营企业扩大再生产以及技术开发对资金的需求;二是受当前国内大气候和信贷手续烦琐,企业从银行得到贷款非常不易;三是企业之间相互拖欠货款问题比较严重;四是对民间投资的限制和认识上的误区,使民间资金转化为民间资本的门槛较高,难度较大;五是个别民营企业缺乏规范化的财务管理,导致民营经济资信度低,金融部门不敢为其贷款。由于中长期发展资金的匮乏,使民营企业难以做强做大。

(四)缺乏人才优势,内部管理水平不高。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是企业之间人的综合素质的较量,缺乏人才优势是目前影响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民营企业人才不足,不仅仅表现为高新技术人才、复合型管理人才的不足,产业工人特别是产业技术工人队伍和中层管理人员的短缺,也制约着民营企业的发展。

(五)开拓创新能力不强。当今大企业大集团,无不注重研发投入和创新活动对提高竞争力的作用。而目前我县民营企业研发费用仍然投入少、比例低,致使企业技术创新步伐不快、掌握核心技术的产品不多。据2004年经济普查资料,26家规上工业企业没有一家有科技活动。企业市场开拓意识不强,向县外市场、省外市场拓展力度不够,在国内市场有影响、有竞争力知名品牌不多。

三、促进天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建议

(一)优化发展环境,发挥各种中介机构的服务作用。继续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舆论环境,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发展民营经济的重大意义,宣传各地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新举措、新成绩、新经验,宣传优秀民营企业和优秀民营企业家的先进事迹,进一步激励广大民众的创业精神。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大力宣传我县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使企业能够深入了解政策,努力形成政府鼓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民众自主创业的良好氛围和最佳环境。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切实保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在土地使用、投资准核、融资服务、财税政策、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让民营企业与其他所有制企业享受同等待遇。积极建立起为民营企业服务的社会体系,鼓励和支持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商会、行业协会等与民营企业的横向联系,大力发展为民营企业服务的中介组织,向民营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技术支持和人才培养,鼓励民营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积极追求社会价值最大化。

(二)提高办事效率,完善市场法规,规范市场行为。强化政府为民营企业服务的意识,推行政务公开,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办事程序,切实搞好“窗口”行业的管理。对于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允许发展的项目,加快审批进度,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同企业的沟通,定期征求企业的意见,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完善信息支持体系,集中各行业生产经营情况、业务发展、技术、市场信息,适时发布相关的技术标准和有关行业发展方面的信息,以弥补市场信息不充分的缺陷。引导民营资本向现代服务业流入,鼓励其进军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医院、教育产业,拓展主业链条,发展衍生服务,争取更多的市场机会,使资源得到高效的利用。要结合天全的实际,加快市场环境的治理和

建设,制止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为民营企业创造一个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

(三)加强金融支持力度,拓宽投融资渠道。发展多层次的金融体系和信贷担保体系,为私营企业提供更多、更便捷的金融服务。政府和金融、财税部门要通过多种途径,不断扩大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在税收政策上给予支持,要积极扶持产品结构合理、企业信誉高、有发展潜力的民营企业,尽可能地帮助民营企业解决资金紧张的困难。民营企业自身也要通过改制等方式吸引、鼓励职工参股、控股,诚信经营,提高自身信誉,广泛吸纳不同渠道的资金,切实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四)提高民营企业家的整体素质,重视引进和培养管理技术人才。企业竞争力的根源在于企业员工生产、管理积极性、创造性和其聪明才智的发挥。民营企业要从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到人才引进和培养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转变企业管理模式,形成企业民主、科学、公平的用人机制,加大对人才的引进和本企业员工的培训力度,改善企业员工的工作、生活条件,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

(五)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增强市场竞争优势。要掌握企业发展的主动权,必须掌握先进的知识和核心技术。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很大程度上就在于缺乏先进的知识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民营企业必须积极拓宽视野,优化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走技术开发与自主知识产权,专业化战略和品牌发展的道路,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求。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企业技术研究人员技术创新的人才激励机制,将创新产品的销售收入与开发人员的奖励挂钩,强化他们的企业归属感。多方面拓展技术创新融资渠道,研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

第五篇:浅析高县民营经济发展的成效及问题

浅析高县民营经济发展的成效及问题 高县县委副书记、县长 陈隆德

党的十七大指出:“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县域经济的主体是非公有制经济,没有非公有制经济的大发展、大提高,就没有县域经济的大突破。近年来,高县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不断解放思想、优化环境、强化服务,快速推进民营经济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缓慢到快速健康发展。民营经济已成为推动高县经济发展最具潜力的增长极,最具优势的活力点,为县域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高县成功实现“三年内在全市率先崛起”做出了重要支撑。

一、主要成效

(一)推动县域经济又快又好发展。民营经济的发展促进了高县在全省排名及全市综合排名的提升。截止2007年底,全县有个体工商户6541户,民营企业392户,民营经济增加值实现21.7亿元,同比增长35.6%,占当年GDP比重为60%;规模以上企业由2002年的10余户增加到目前的43户,其中民营企业占 40户;全县民营经济增加值完成21.7亿元,比2002年增长205%;实现税收1.68亿元,比2002年增长180%。今年1—6月,全县新增个体工商户222户,新增民营企业57户;民营经济增加值实现13.26亿元,同比增长 23.6%,占全县GDP总数的66.3%,民营经济日益成为高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二)支持地方财政收入不断增长。民营经济是支撑高县财政不可缺少的中坚力量。2003年县级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900万,其中民营经济3675万元,占预算收入的75%;2004年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228万元,其中民营经济4769万元,占预算收入的91%;2005年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826万元,其中民营经济5460万元,占预算收入的94%;2006年一般预算收入完成8054万元,其中民营经济6443万元,占预算收入的80%。2007年,全县税收总额1.98亿元,其中民营经济贡献税金1.68亿元,占全县税收的85%,同比增长36.2%。今年1-6月,全县税收总额10777万元,民营经济贡献税金8082万元,占全县税收的75%,同比增长25.4%,民营经济对地方财政的巨大贡献日益突出。

(三)影响全县群众观念不断转变。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彰显出勃勃生机,迸发出无限活力。他们不断创新的经营理念,灵活多样的经营机制,艰苦朴素的创业作风,敢打敢冲的发展劲头,对国有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挑战,对传统的官本位思想带来了巨大冲击。宜宾天科引入股份制,为民营企业的融资拓宽了渠道;天津天士力带来法人治理结构,为民营企业规范管理引进了先进的理念;华盛纸业出让股份与上市公司合作、引进人才与高校联姻,为引智借脑开辟了新的途径。总之,民营经济的发展为高县带来了新观念,拓宽了新视野,启迪了新思维,推动了该县市场化进程。

(四)促进社会和谐。一是促进就业。截止今年6月底,全县民营企业共解决就业3万余人,其中下岗职工2000余人。二是关心弱势群体。积极参加访贫问苦、送温暖等活动,无偿为弱势群体捐衣送钱、千方百计解决他们的生活难题。三是热心公益事业。为群众修建村路,为饮水困难百姓出资打井,支助贫困学生上学等活动,为切实解决群众“上学难”、“饮水难”、“行路难”等“六难”问题积极努力。特别是在今年的冰冻雨雪灾害和“5.12”汶川大地震面前民营企业纷纷慷慨解囊,积极为灾区献爱心。四是繁荣社会文化。积极参与赞助全民健身活动,协办龙舟赛、周末篮球赛;组织“高洲之夜”大型文艺表演、赞助“龙腾狮跃闹元宵”大型文化活动等,丰富了全县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

二、存在的问题

纵观高县近几年民营经济发展态势,成绩令人振奋,但市场竞争力不强、产业升级困难、管理水平较低、融资困难、人才供给不足等问题依然制约着民营经济发展。

(一)市场竞争力不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是企业发展的晴雨表,市场占有率高说明企业产品竞争力强,市场占有率低说明企业产品的竞争力还有待提高,而我县的民营企业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强,暴露出了市场占有率较低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是民营企业大多规模小、经济总量弱,全县所有民营企业的生产总值还赶不上江浙地区的一家经济效益较好的民营企业,容易受市场价格波动、销售、产量等因素的影响,企业抗风险能力不强。二是产品档次低。多数属于粗放原始的开掘型加工型企业,生产工艺陈旧,产品附加值低,受市场盘剥环节多,产业链延伸难度大。三是名牌产品少竞争乏力。除高洲酒业的“金潭玉液”品牌与早白尖茶业的“早白尖”在市场上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外,其它企业在市场上基本找不到自己的品牌,在市场开拓和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

(二)产业升级困难较大。当前,高县民营企业中的高洲酒业、天科化工、华盛纸业等一批企业已发展到较高水平,但大多数企业仍处于小规模粗放发展阶段。表现为企业规模小、布局分散、产品技术水平低、资源浪费、经营中存在管理水平和经营者素质较低、市场竞争意识滞后等。“大生产小销售”、“坐店经营”这些陈旧观念仍在民营经济中占据主要地位。企业仍停留在劳动密集型的一般工业产品加工领域。受筹资能力、经营者素质、技术开发能力等限制,产业升级进展缓慢。

(三)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发展的前提,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规范,必将影响企业的发展速度,甚至加速企业“死亡”。目前,我县的民营企业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一是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缺乏必要的监督约束机制和奖惩激励机制,导致管理规模化较差。二是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多数企业未能真正实现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完全分离。三是组织管理结构不明确,分工不合理,企业所设置的工作职位(岗位)不合理,多数企业不是因事设人,而是因人设事,导致人事管理僵化,办事效率低下。四是民营企业多数决策盲目的以近期市场需求为准,缺乏一套科学的、完善的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导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发展战略、市场战略思路不清晰,决策的随意性较强。五是民营企业在发展初期都是以提升经济效益为出发点,对企业的依法管理不尽规范。随着国家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对企业运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政策越来越严。

(四)融资瓶颈依然存在。一是融资渠道单一。我县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主要是依赖农村信用社、县级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融资,很难通过风险投资基金、资本市场等融资方式筹集资金。二是贷款困难。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相比,在贷款资质方面具有明显的劣势。三是少数民营企业在发展中缺乏完善的战略性规划,导致银行对企业发放贷款的信心不足。

(五)人才供给明显不足。由于受管理制度、地域环境、发展状况等条件制约,导致企业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不大,缺乏管理策划、市场战略策划等专业人才的支持,直接限制了企业的技术、管理创新,影响了市场占有率的提高。

三、对策与措施

(一)坚持顽强拼搏,致力做强做大。

一是加强科学管理。民营企业的科学管理就是企业经营者通过对民营企业各项活动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不断优化自己可控制的人、财、物等有效资源,充分利用市场经济允许的手段,最大限度地创造效益。企业要逐步由家族式的管理转向科学管理,用先进手段实现管理科学。企业要树立一种全新的观念,即一种企业制度是否优越,要看它能不能降低交易成本,是不是有利于企业的发展;要制定适合自身特点的经营战略,发展核心竞争力;要程度不等地运用现代资讯技术,实现企业管理革命。二是加强发展战略规划。完整的发展战略规划是企业行动的指南,是约束企业的短期行为与长期行为的主要规范,是企业经营活动的自觉行为所依据的基础。要促使企业审时度势,谋定而后动,建立完善的适合自身的产业发展战略、市场发展战略、技术创新发展战略、人力资源发展战略、资本融通发展战略、资本运营发展战略等,提高企业整体实力。三是提高市场占有率。市场占有率是企业竞争的核心,是企业占据市场的体现,是企业良性发展的标志。企业的本质就是赢利,要全力挖掘产品的市场潜力,不断研制新产品,推出替代型产品,扩展销路,占领目标市场,增强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发展速度,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四是做强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是企业占有市场的基础,是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一方面要克服小富即安,小本经营思想,要充分考虑、分析市场经济规律,要始终树立规模是生存和发展的重点,是抗击市场风险关键点的思想。另一方面要遵守规模经济发展的规律,不能盲目崇大,必须要提高产品质量,分析市场销量,谨慎扩大产量,最终实现做强做大规模经济。五是加快扩能技改。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扩能技改是企业提高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利润的根本。积极帮助高洲酒业、汇丰食品、早白尖茶业、华盛纸业、昌宏化工、欧圣化工等企业实施扩能技改,力争把扩能技改项目抢在同行业其它企业前面完成,为抢占目标市场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企业的做强做大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二)坚持与时俱进,致力开拓创新。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保障,是企业占有市场的内在需要。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的需求不断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一是下功夫抓特色产品。在工业上,以现有资源为依托,针对市场需求积极开发上、下游产品,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结构,增强企业竞争力。要以福溪火电厂、天科煤化工等企业为主导,建设煤化工产业基地;要以明珠木业、伟佳木业等企业为主导,建设林业产业基地;要以汇丰食品、黄桷庄粮油集团等企业为主导,建设综合能源基地。农业上,紧紧抓住茶叶、蚕桑、花生等特色农副产品的开发和深加工,提高产品档次,真正创出自己的特色产品。二是下功夫抓品牌经济。以加快技术创新为抓手带动主导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强化市场定位,加大宣传力度,把产品全力推向市场。三是下功夫抓引智借脑。通过对技术、管理、财务等专业技术人员的引进,更新企业管理理念、创新生产工艺,解决企业管理理念老化、管理思路混乱、生产工艺陈旧等存在的问题。华盛纸业积极与高校联姻,与上市公司合作,引进成熟的管理理念和生产工艺,弥补自身的不足,已为高县民营企业成功的跨出了第一步,做出了典范。四是下功夫抓政策研究。要有针对性地研究国家出台的方针政策,一方面为发展争取政策支持;另一方面为发展寻求更合理合法的途径,做到“遇到红灯绕开走,遇到黄灯小心走,遇到绿灯放心走”。五是下功夫抓融资渠道。在法律法规允许的情况下积极发放企业债券,开展增资扩股、银行融资、资产评估等活动,为破解企业融资难问题拓宽渠道。

(三)坚持合法经营,致力诚信建设。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石,是市场经济的生命所在,信用也是品牌,也是竞争力,一旦企业信用度比较高,就能够以小搏大,以无搏有,以虚搏实,就能为企业带来滚滚财源、勃勃生机。一是建全以民营企业、中介机构为主体,以信用登记、信用征用、信用评估、信用发布为主要内容的信用管理制度,将自然人和机构的信用记录在案,作为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个人发放贷款的依据。只有这样,银行金融机构才敢给民营企业贷款,民营企业的资金才能得到有效解决。首先加强对民营企业的资信调查评估,进行事前风险防范。通过建全信用管理体系,系统地收集、分析企业的信用资料,包括企业的经营情况、财务状况、合同履行情况、诉讼记录、竞争能力、未来发展趋势等,为民营企业控制风险提供决策依据。其次对企业信息进行科学分析,进行事中风险控制。对民营企业信用信息进行集中统一的管理,建立民营企业资信管理制度。最后严格欠款追收制度,进行事后风险控制。加强民营企业应收帐款的专业化、系统化管理,减少呆帐、坏帐损失,最大限度提高资金利用率。二是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对民营企业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劳动保护、社会保险等方面的监察和管理,引导民营企业守信守法经营。

(四)坚持优质服务,优化四大环境。

1.优化舆论环境。一是充分发挥宣传与舆论的导向作用,利用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各种传媒工具,广泛宣传民营经济对高县和谐崛起脱颖而出的重要作用,宣传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人士中的先进事迹。引导全社会正确认识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人士,对他们要看本质、看主流、看贡献。二是在全社会形成尊重民营企业家,就是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让民营企业家在社会上有地位、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有实惠。

2.优化政策环境。一是进一步放宽国内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领域,在企业用地、贷款融资等方面真正做到一视同仁、公平对待。二是积极在民营企业中选择一些资产质量好、市场前景好的企业,引导、扶持其发展壮大。三是鼓励、支持各类信用担保机构发展,切实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3.优化政务环境。以机关效能建设为契机,切实解决“庸懒散”现象,进一步明确该做什么,如何做。要多服务,少干预;只帮忙,不添乱;多设航标,少设路障。要从民营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出发,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搞好管理服务。

4.优化市场环境。坚决打击偷税漏税、制假售假等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使绝大多数守法、规范经营的民营企业能够顺利成长。

上一篇:在公司年会上的讲话稿下一篇: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