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小企业融资论文

2022-05-14

评职称或毕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论文的烦恼,为此精选了《中国中小企业融资论文(精选3篇)》,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一、信息不对称理论及相关内容简述信息不对称是指交易双方的一方拥有相关的信息而另一方没有,或一方比另一方拥有更多的相关信息,从而对信息劣势者的决策造成不利影响。由于信息不对称,就可能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逆向选择,通常发生在交易之前,是指那些最可能造成不利结果即导致信贷风险的借款行为。

第一篇:中国中小企业融资论文

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与公共政策研究

摘要:中小企业融资难已广为人知,但对产生该问题的原因阐述及对策尚欠缺一个兼具经济分析及政策角度的分析。强调发展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体系,既说明了目前中小企业在发展中的相对弱势地位,发挥政府作用的重要性,也从微观层面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及对金融服务的需求。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金融支持体系

一、从经济学角度对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的重新表述

中小企业融资难已广为人知,关于其成因既涉及企业自身原因,也包括了外部环境的诸多限制。但在分析过程中都忽视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经济意义,有鉴于此,本文首先将对“中小企业融资难”从理论角度进行重新表述。

(一)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本质——市场失灵问题

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而任何市场机制的失灵都源于商品或服务供给方和需求方的行为。中小企业无论以何种方式进行融资,本质上都属于市场交易问题,如果市场机制(主要是价格机制)充分发挥作用,资金需求方和供给方就能够就融资条件达成交易并完成融资活动。在真正的市场交易中,资金供给者要考虑投资的风险收益,而资金需求者则需要考虑融资成本。当资金供给者拒绝向那些在商业上可行的投资项目提供资金时,则市场在资金的供给方面失灵;当作为资金需求方的企业由于自身的原因而没有正确地把握可获得的融资机会时,则市场在资金的需求方面失灵。如果中小企业融资市场是完美的,也就是不存在信息不对称,不存在交易成本,不存在阻碍交易的产权界定等等问题,那么市场会按照自己的逻辑完成中小企业融资的市场交易,不会出现“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市场均衡状态下,存在的低于均衡价格的融资需求不是经济学角度上的有效需求,不能单纯地归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例证中。基于上述分析,“中小企业融资难”定义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理解:一是中小企业无法有效竞争国民经济储蓄流和其他金融资源,即中小企业的有效资金需求无法获得有效供给;二是市场不能有效引导金融资源配置于中小企业群体。

(二)中小企业融资市场失灵的原因分析

1.中小企业融资市场自身缺失。计划经济时代,中国根本没有建立现代化的金融体系,中小企业融资市场根本不存在,市场也就不可能发挥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改革开放后,随着金融结构的调整,银行最初包揽了一切金融活动,而为中小企业融资的证券市场发展缓慢或者根本不存在。

2.两种原因导致的市场分割。中国中小企业主要是由非国有经济组成,包括乡镇企业、城镇集体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及三资企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唯一经济基础,经济发展的目标是要逐步消灭私有制,使资本主义小生产绝种。只是在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以后,私营经济的社会地位才得到提高,其法律地位从不合法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对包括中小企业的非国有经济的社会歧视并非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由此,中小企业也就成为市场分割的最终受害者,即使项目可行性较高,中小企业在融资市场上也须付出较高的融资成本。根据市场分割的性质不同,可以分为政府干预导致的市场分割、市场自身走向分割两种。(1)政府干预导致的市场分割。大多数情况下,政府的金融资源配置偏好不利于中小企业。在政府政策的导向下,银行、证券市场都选择国有大中型企业作为主要的贷款对象。政府干预过度,市场机制运行空间就会被压缩,统一市场也就不复存在,在这种情况下,一国即使拥有了完整的现代金融体系,中小企业融资难也会普遍存在。这也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后期,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2)市场自身走向分割。目前中国中小企业相对大型企业而言普遍存在缺乏信用和资产抵押,而且平均寿命短,缺乏稳定性。且行业大多集中于传统行业,技术开发能力低,这与银行传统的目标——提高利润、防范风险的目标是相矛盾的,而对政府而言,提高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收益是正的,因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可以提供就业、发展经济、增加税收。在这种情况下,必然出现只有一部分人的需求得到满足,另一部分人即使支付再高的价格(利率)也不能得到满足;一个贷款申请人的需求只能部分得到满足,另一部分则被拒绝。即Stiglitz和Weiss 所提出的“信贷配给”(credit rationing)。

3.产权缺陷削弱市场交易基础。如果要寻找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深层次原因”,非产权问题莫属。明确界定的产权及其(法律)保护是市场交易的基础。中小企业融资市场的产权问题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中小企业自身的产权界定和产权保护;二是放贷人、债权人、投资者等资金供给方的产权界定和保护。关于产权的重要性,理论和实践都已提供了大量的证据。

4.交易费用过高导致市场萎缩。市场不是在真空中运行,“使用”市场有交易费用。交易费用过高不仅会改变市场交易行为,还会直接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市场萎缩。(1)信息不对称。无论是事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还是事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道德风险(moral hazard),在中小企业融资市场都十分突出,也造成实践中股票价格与公司经营业绩严重偏离,这样,投资者不再关心公司业绩,只关心股价变动,上市公司的激励机制严重扭曲,融资效率大打折扣,这也就使得投资者在让渡资金时要求较高的风险补偿,这对中国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十分不利,融资成本过高使得中小企业融资市场大大缩水。(2)体制因素。体制因素导致的“办事效率低”,人为地提高了中小融资市场交易费用。在中国办事效率低有可能成为交易费用清单上的大户,两个重要的证据是:第一,在信贷市场,与中小企业融资密切相关的抵押、质押贷款,在中国就存在突出的办事效率低的问题。针对不动产、动产抵押、有关权利质押,与银行合作的抵押登记分散在15 个部门进行。其中,动产抵押登记部门最为混乱,共有9 个。对权证、金融票据、银行本票等,一般不进行相关担保登记;第二,在证券市场,中小企业改制上市过程中,仅在涉及地方政府部门出文环节就要经历一个冗长的程序。程序的合理性与必要性姑且不论,只要程序存在就会提高中小企业改制上市的成本。

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公共政策建议——建立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体系

中小企业融资难既是一个微观问题,更是一个宏观问题。从微观上分析,中小企业融资难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从宏观上分析,中小企业发展不好不利于扩大就业和经济发展。当前,无论是出于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短期考虑,还是促进国民经济结构优化调整以实现科学发展的长远目标,建设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体系的公共政策选择都会被赋予更为显著的实践意义,同时也面临更多的选择。基于前文对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经济学解释,中小企业应从坚持市场化导向、建立多层次股票市场两方面完善金融支持体系。

(一)坚持市场化导向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体系的运行机制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是中国三十年改革成功所取得的一项基本经验。在中国建设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体系过程中,各级政府也都强调了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一指导思想在实践中有可能出现偏差。为此,应充分认识到以下几点:

1.政府的主导或推动,在建设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体系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要由政府替代市场实施微观层面上的金融资源配置。在中国,政府通过放松利率管制、提供信用担保以及整合中小金融机构等在一定时间内为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体系提供了便利。但市场才是完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关键,在这个大背景下,尽量让市场在微观层面去发挥金融资源配置功能,而不是强调政府干预。

2.要充分依靠市场分散决策的优势,提高中小企业金融工具创新的效率和针对性。中国中小企业群体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商业银行应根据中小企业特点,改进贷款决策程序,建立与中小企业相适应的信贷审批机制,扩大对县市支行的授权,下放全额存单质押贷款、全额保证的承兑汇票签发权等信贷管理权限结合中小企业风险大的特点,设立中小企业贷款呆账准备金制度,合理确定贷款的正常损失率,改变贷款零风险的过高要求;按照责、权、利 对称原则,建立信贷营销管理激励机制。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放开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利率控制,充分发挥利率市场化机制引导资金流向的作用,调动商业银行支持中小企业的积极性。

3.金融业进一步对内开放,引导民间资本成立新型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机构。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其资金的来源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民间资本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发挥着不停地作用。中小企业在发展早期,规模比较小,缺乏实物资产、财务记录和经营信息积累,无法向正规金融渠道和金融机构提供合格的财务信息和足够的抵押品,也就无法从正规金融部门融资。而民间资本往往不须提供实物资产,也可以向生产性借款人提供资金支持。

4.通过产权改革实现财产权的分散化、产权结构的规范化,产权明晰使社会公众的财产权利得到法律明确而有效的保护。从而使以股权权能为基础,通过股权出资、股权质押方式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便利;并能够有效保护放贷人权利,改善中国中小企业融资市场的各类金融资源供给条件。

(二)加速发展多层次证券市场体系

证券市场作为企业筹资和投资者投资的载体,其层次性有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决定。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证券市场也经历着由单一层次向多层次发展的过程,多层次证券市场对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提高市场有效性都有积极作用,也是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体系中的“高端市场”。但在实践中,单一层次市场是中小企业无法找到理想的融资渠道,成为制约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因素。针对这种不平衡发展的矛盾及其负面影响,加速发展多层次股票市场体系,在当前应该成为深化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体系建设的一个突破口和重点。

1.加速发展多层次股票市场体系,尽快改善高风险股权资本供给短缺的结构性矛盾。风险投资作为一种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融资机制,并不简单地就是以资金来支持中小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其成功的原因在于实现了资金、技术、信息及人力资源的整合,把投资者、风险投资家和企业管理层三者紧密结合起来,建立一套以绩效为标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这就大大减少了融资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和代理者成本,从而提高了融资效率。与银行贷款相比,风险投资发挥了主办银行制所具有的便于对企业进行监控的优点,使融资标准保持在业绩良好的基础上。

2.抓住有利时机,促进多层次股票市场加速发展。从各国经验以及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体系建设的内在逻辑看,建设多层次股票市场的难度最大,因而它在各个子系统中出现和成熟的时间也最晚。惟其如此,中国以服务中小企业群体为动因的股票市场多层次化发展,在过去五年里选择了一条相对稳健的发展道路。当前,加速发展多层次股票市场的需求条件充分,供给条件也日趋成熟,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一个由中小企业板、创业板、代办转让系统在内的完整的多层次市场体系已经建立起来;二是基于中小企业板的成功运行,加速发展多层次股票市场体系,在监管、风险控制等方面已经可以获得广泛、成熟的经验支持;三是一套由各级地方政府广泛参与的中小企业上市培育服务体系已经建立起来,依托这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体系,中国在普及资本市场知识、培育股权文化方面已经取得重要成就,并具备了继续深入发展的坚实基础;四是中国今后较长时期里有可能出现资本相对过剩,而人民币国际地位持续提高的前景会进一步吸引境外长期资本流入中国,这意味着加速发展多层次股票市场体系不仅有宽松的资金环境,也能起到抑制因资本过剩推动资产价格上涨而诱发通货膨胀的作用。

3.培育和提高市场的风险定价能力,为加速发展多层次股票市场体系奠定微观基础。以风险的眼光审视股票市场,它本质上是一套在全社会范围内分散、配置企业活动风险的制度安排体系。企业风险提供了股票市场存在的基本理由,也塑造了股票市场运行的主要特征,而股票市场配置企业风险的能力决定了股票市场自身发展的广度、深度,服务企业发展和向国民经济渗透的能力。在微观层面,风险定价能力不足已经成为影响中国股票市场自身稳定性,制约多层次股票市场快速发展,深化股票市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群体的主要障碍。在这个意义上,培育和提高风险定价能力是多层次股票市场建设的一项核心任务。需要注意的是,培育风险定价能力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股票市场在局部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是完全正常的,不应因此影响到积极发展多层次股票市场的既定政策选择,而应该为市场通过自身力量不断完善风险定价能力积极创造各方面有利条件。

4.充分发挥多层次股票市场的高端市场功能,提升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体系自身的价值。但对于中小企业,特别是处于创业阶段的小型科技企业,由于其规模小,产品不够成熟(并不一定是产品不好,而是未进人产品成熟期),风险性大,通过主板进行融资是不现实的。目前中国单一层次的证券市场使中小高科技创业企业没有理想的融资渠道,风险投资也没有理想的退出渠道,因而,制约了中小高科技企业的成长和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多层次股票市场,比如风险投资,为一批优秀的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支持,促进其做大做强并成长为国民经济结构调整的中坚力量,不是建设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体系的全部任务,但是它的核心任务,也是一项最能体现金融资源优化配置要求的任务。

[责任编辑 陈丽敏]

作者:米咏梅

第二篇:信息不对称与中国中小企业融资

一、信息不对称理论及相关内容简述

信息不对称是指交易双方的一方拥有相关的信息而另一方没有,或一方比另一方拥有更多的相关信息,从而对信息劣势者的决策造成不利影响。由于信息不对称,就可能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逆向选择,通常发生在交易之前,是指那些最可能造成不利结果即导致信贷风险的借款行为。也就是因为信息的不对称,加上这些贷款人非常积极主动,而且更愿意支付较高的代价,造成市场资源配置扭曲的现象。逆向选择使银行紧缩或不发放贷款,从而使风险小或无风险的借款者也得不到贷款。道德风险,则是在交易发生之后,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问题。这里所说的道德风险,是指借款者可能在得到贷款以后不按向贷款者承诺(合同约定)的要求和条件使用贷款而带来的风险。极端的例子比如,将本来用作周转的流动资金贷款,转而投入股市去炒股。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一样,有可能使银行不愿意或不敢发放贷款。

这种信息不对称以及由此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效应,会影响到金融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及其结果,影响到金融市场的均衡状态和效率。深圳去年共有1600多亿的银行存款没能贷出,如此多的资金没贷出并不是银行不想放贷,而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出现的“借贷”现象,受伤害最深的是中小企业。

二、我国中小企业存在的融资难问题

当前,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对于扩大就业,加快生产力发展,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确保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中小企业所获得的金融资源与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却是极不相称的。

1、获得信贷支持少

据统计,我国300万户私营企业获得银行信贷支持的仅占10%左右。2003年全国乡镇、个体私营、“三资”企业的短期贷款占银行全部短期贷款的比重仅为14.4%。据调查,2001年浙江省民间投资中银行贷款仅为20.1%。

2、直接融资渠道窄

由于证券市场门槛高,创业投资体制不健全,公司债发行的准入障碍,中小企业难以通过资本市场公开筹集资金。据中国人民银行2003年8月的调查显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供应的98.7%来自银行贷款,即直接融资仅占1.3%。

3、自有资金缺乏

我国非公有制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企业发展主要依靠自身积累、但自身积累不足与其对外部融资带来的消极因素极大地制约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做强做大。

引发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成因之一是信息不对称。

三、信息不对称引起中小企业融资难成因分析

1、银行偏好规模比较大的企业

金融体系的特征是以金融机构作为中介,通过信用将资金提供者和资金需求者联结在一起,然而,金融机构的介入以及信用的作用,使金融行为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出现了分离。为此,银行常常依据“真实票据理论”来防范信贷风险。“真实票据理论”可以追溯到18世纪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真实票据理论强调贷款必须具有可偿性。判断借款入是否具有偿还能力,则主要依据对其信贷历史的考察。中小企业和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大型企业相比,规模小、创业时间短、缺乏历史信用记录。由于信息不对称,国有商业银行必然觉得给中小企业借款的风险极大。

银行不愿意给中小企业贷款的另一个原因是认为没钱可赚。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机构庞大,冗员甚多,本身运行成本就高,再加上审贷程序复杂,使得他们几乎不愿意来经办小额贷款。所以国有银行偏爱把眼睛盯在那些大客户身上。

2、担保方式制约了融资

由于信息不对称,不少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用持有怀疑,由此引起银行放贷首先考虑到的就是担保方式问题,并且特别强调是抵质押方式,而中小民营企业一般没有太多的房产来做抵押。因此缺乏信息的银行一方实行了严格的信贷配给。

《经济观察报》有篇报道说,“巨大的不良贷款风险让各家国有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时如履薄冰。当前,资金安全是银行放贷时考虑的第一要素。所以银行在给中小企业贷款时都把担保贷款作为了主打”。因此,明知道中小企业缺少担保手段,还偏偏要强调担保贷款,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就象走进了迷宫,转了一圈,又回到了出发点。

3、客户经理的营销作用未真正发挥

随着各行体制改革的深入,银行已开始实行客户经理制。但这种客户经理制由于基础的薄弱,还显得较为稚嫩。许多地区的客户经理仍然没有转变观念,对自己的职责认识不清,坐等业务上门,主动性远远不够。甚至客户经理对银行的各种业务品种都没有完全了解,更谈不上发挥信息中介的作用。

另外,现有的业务营销基本上是以完成上级行下达的任务为主,这样的营销无疑会造成很大的片面性,对我们长期稳定客户资源非常不利,只能是一种短视的行为。

4、银企双赢的观点未被企业真正接受

不论是银行向企业提供金融服务,还是企业向银行寻求业务帮助,对双方而言都不应是仅仅被认为是单方面的行为。好的企业,把使用银行提供金融产品当成是一种施舍;差一点的企业又把银行当成是财神供着。这种不正常的心态导致银企合作时受到过多的人为因素阻碍。其实银行和企业应该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才方便双方的沟通、信息的交换。

四、化解信息不对称的对策和途径

解决中小企业贷款存在的问题,需要企业、银行、政府三方面共同配合。以下就化解信息不对称问题提出一些相关对策。

1、中小型企业应加强内部管理

中小企业自身应致力于提高内部管理水平,逐步完善中小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中小企业要正视自身存在着人才缺乏、内部组织关系不稳定、劳动生产率低、规模经济效益差以及信誉度下降、财务资料不健全等问题。把主要精力放在练好内功上,如进行产权改革,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树立现代营销理念,实施战略管理,大力开展技术创新,向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靠拢等,从而加大企业的社会影响。当企业具有增长潜力和发展后劲、品牌知名度提高之时,银行自会主动为之服务。这也是近年来部分中小企业得到国有银行青睐的关键所在。

2、利用企业集群关联策略进行信息传递

中小企业集群是指同一产业的企业以及该产业的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众多中小企业在地理位置上的竞争优势集合体。中小企业集群比一般分散的中小企业具有众多优势,例如:交易成本优势、外部经济优势等。中小企业集群后,由于产业发展目标明确,经营相对稳定,而且由于地理接近性,银行对本地企业状况比较了解,所以对企业要求借贷的迫切程度熟悉,从而减少了逆向选择、克服道德风险。

同时,产品的价值链和供应链把多个企业捆扎在一起,企业之间相互关联,这些行为将对信誉链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减轻信息不对称,不断提高市场对中小企业信息流的认同感,逐步消

除金融机构信贷配给歧视。

3、银行创新理念,以客户为中心展开营销

创新理念,树立大小并举的经营策略。举个例子,浙江台州市路桥区除了四大商业银行和交通银行之外,还有9家信用社。其中,泰隆和银座两家民营信用社占有当地存款总额55%,如果不算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定点的存款项目,两家民营信用社的存款总额超过了80%。其原因是这两家信用社从一开始就瞄准了自己的空间:为中小企业服务。一般说来,中小企业每笔贷款的额度都不大,泰隆信用社发放的信贷中50万元以下的占85%,有些小额贷款,几万元,甚至几千元,当天就能审贷、发放。泰隆信用社从1993年成立时100万元注册资本开始,发展到今天已经超过了5000万元,资产总额20亿元,每年保持20-40%的增长速度,近三年实现利税4000万元。因此,为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同样能带来可观的利润。

提高客户经理队伍素质,改变企业旧有的观念,在营销中加强银企双赢观点的灌输。改变过去被动办理业务的习惯,一切从客户的需求出发,针对客户的具体情况,营销银行的金融产品。利用多种媒体宣传工具,如电视、网络等媒体,丰富宣传的手段,提升宣传效果。与客户建立稳定关系,能减少信息搜寻成本,降低银企间的信息不对称。这样既满足客户的要求,也减少了各种资源的不必要消耗。

4、积极加强与银行的信息沟通,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

申请银行派员进入企业董事会,参与其经营决策。这样做有4点好处:①银行可以深入了解企业的经营运作情况、管理层水平和企业发展前景;②银行可以对企业施加重大影响,在放款后有效监督资金运作;③当市场状况、宏观经济发生变化时,银行作为债权人,可帮助企业及时调整经营策略;④由于银行连续而准确地掌握企业信息,在再次放贷时,可减少大量的调查、审核手续,提高了效率。

要求信贷人员扎根于基层,随着基层金融机构的成长,这些信贷员业务情况日渐熟悉,很快就形成了本地的金融信息网。例如,泰隆城市信用社员工总数300人,信贷员有120人。他们不仅调查客户的经营状况,还要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客户的家庭结构、人品、社会信誉、不良嗜好等。这样大大促进了银企间的信息沟通。

5、利用互联网减少信息不对称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提高,中小企业大部分财务人员都能够掌握网络的各项基本功能,由此可以借助网络技术建立内部网络财务公司信息系统,并直接与因特网联接或与其它企业的网络联接形成企业外联网,实现充分的信息资源共享。企业建立其信息系统势在必行,包括两个层面,企业内联网Intranet(局域网,简称LAN)和企业外联网extranet(外域网,简称WAN)。在LAN与WAN之间由通讯处理器即一个称为网关(Getway)的接口相连接,使LAN存取WAN的信息资源。这种利用网络进行信息传递的网络可以减少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另外,随着银行业传统经营向网络经营延伸,中小企业可以以网络为依托,享受网络银行带来的好处,并通过互联网进行实时监控。这样企业不但精简了财务结构,利用银行的规模优势降低了企业的财务管理成本,而且通过与银行合作可以使银企关系趋于稳定,从而最大限度地克服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而引起的银行“借贷”及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痼疾。

6、政府的适度干预与合理导向

政府作为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发展的重要部门,在建立诚信体制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可利用其强大的政府职能组织建立基础数据库的检索平台,建成一个有效的企业和个人的独立、公正、客观的第三方征信结构。在不泄露商业机密和个人隐秘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必须定期尽可能地向征信机构提供经济、技术、法律等方面的信息。这样通过第三方独立、公正、客观的评价向社会证明其提供的信息是充分的,降低信息的不对称。

完善中小企业社会信用担保体系。根据浙江省的经验,担保机构应从财政出资为主转向鼓励民间资本的投入,形成由政府出资设立的不以盈利为目的政策性担保机构、民办商业性担保机构和再担保机构组成的担保体系;减免对担保机构征收的税费;建立各级政府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预算制度;严格市场准人,建立行业自律制度等等。从而推动信用体系形成。

五、结束语

银企间信息的不对称性,在对其进行分析、解决的时候,固然应该认识到它的绝对性,即这是一种双方沟通中必然会存在的问题,也须牢记它的相对性——只要通过努力,这种不对称性的消极影响完全能够降低到一个可忽略的水平。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关键是在企业、金融机构和政府三者之间形成一种正常的市场经济关系,即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中小企业融资机制,这里既包括内源融资、外源融资的渠道建设,也包括信用担保体系、融资辅导体系的建设。其中首要的问题是如何增强中小企业自身的内源融资能力(自我积累能力)。资本的天性是实现不断增值,只有强有力的积累才能吸引投资者的注意。内源融资大的企业,其偿债能力、信用程度也相应高,获得外源融资的可能性则更大。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

作者:周巧琴

第三篇: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中的融资支付问题分析

【摘要】 融资渠道和支付方式的选择是海外并购中至关重要的财务决策。资本市场不够成熟、银行信贷规模有限等因素导致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融资渠道狭窄、支付方式单一,进而影响了海外并购的效益。文章在分析上述现状及其根源的基础上,从资本市场的完善、融资渠道的拓宽以及支付方式的创新等层面提出了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融资支付策略。

【关键词】 海外并购; 融资渠道; 支付方式; 现状; 策略

随着2000年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确立以及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步伐加快了,并购规模快速增长,并购金额也屡创新高。图1列示了2002-2009年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规模,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企业正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参与到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去,全球资源、全球制造、全球市场、全球资本离我们越来越近。

2008年以来,随着金融危机的在全球的迅速蔓延,发达国家的经济遭受了严重破坏,不少企业资金链出现断裂,中国企业积极海外抄底,并购活动异常活跃,无论从并购金额还是从并购案件的数量上来看,都保持了良好的上升势头。北大清科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企业海外并购持续火热,第一季度共发生海外并购案件16起,其中披露金额的15起并购涉资总额达13.71亿美元。

一、海外并购融资支付决策的财务意义

与一般融资相比,并购融资具有目的特殊、规模巨大、时间紧迫等特点。跨国并购融资更是深受双方企业所在国以及国际政治、经济、金融等环境的影响。此外,并购融资通常将融资方式和支付方式“合二为一”。因此,在跨国并购中,企业做好周密的融资计划,做出合理的融资支付决策,选择最佳的融资渠道和支付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财务意义。

1.提高并购效率。如果并购方企业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融通到所需的资金,就能够把握机会,快速的完成并购交易。一方面可以使有抵触情绪的被并购企业措手不及,没有时间实施反收购措施,另一方面也可以使竞争对手因尚未完成融资而无法与之抗衡。

2.降低融资成本。跨国并购中融资的成本既包括利息、股息、签约谈判费用等基础融资成本,也包括机会成本、破产成本等其他融资成本。此外,还要考虑利息的税前抵扣效应。在跨国并购中,企业如果能够充分考虑影响融资成本的各种因素以及各种融资方式成本的大小,就能够制定出合理的融资方案,实现融资成本的最小化。

3.控制财务风险。跨国并购的财务风险包括融资风险、支付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以及国际税收风险等。如果企业能够根据国际资本市场的环境与偏好,合理安排债务期限、交易币种、资本结构、支付方式等,就可以有效控制及规避以上风险。

4.优化资本结构。跨国并购的融资支付对企业的资本结构和现金流量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大量举债往往造成资本结构失衡,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压力。但如果企业能够选择恰当的支付方式,则不仅不会有上述忧虑,还能对并购方企业与目标企业的资本结构进行整合,起到优化资本结构及治理结构的作用。

二、我国企业海外并购融资支付现状分析

(一)融资渠道分析

目前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自有资金、国内银行贷款以及国际银团贷款。而西方常见的定向发股、换股合并、股票支付等方式在我国企业海外并购中都很少用到。这种单一的融资手段往往加重了企业的债务负担,使企业面临较大的现金流压力。

巨额的资金需求也促使部分企业开始尝试利用国际资本市场筹资来完成并购。海外上市、海外发债、发行美国存托凭证、换股等多元化的融资手段逐渐出现在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过程中,还有些国内企业通过联合国外公司完成并购,但这都还远远不能代表当前我国企业海外并购融资的主要方式。

(二)支付方式分析

我国企业在选择海外并购的支付方式时,表现出了强烈的“单一化”的趋势。在TCL并购斯奈德电器公司、上汽并购双龙、中石油并购哈萨克斯坦PK石油公司以及中海油并购尼日利亚海上石油开采许可证等案例中,中方并购企业都无一例外的采用了纯现金支付方式。在京东方并购TFT-LCD等案例中,中方并购企业也仅仅只是采用向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的方式来降低现金流出。

当然,也有少数企业在海外并购的支付方式上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尝试:联想并购IBM时就采用了“现金+股票+债务”的支付方式。2004年5月,TCL集团香港上市子公司——TCL通讯宣布将向阿尔卡特定向增发5%的新股作为对价,来换取其在TCL—阿尔卡特合资公司(简称T&A)中持有的45%股份,从而T&A成为TCL通讯全资子公司。

(三)融资支付障碍分析

1.资本市场不够成熟。我国债券市场不发达,市场容量有限,审批手续严格,对发行主体的盈利能力、负债规模及资金用途等都有较高的要求,导致我国企业债券的发行主体只能是上市公司和重点国有企业。

我国股票发行和上市实行核准制,程序复杂,发行条件近于苛刻,不但核准困难,实际操作也有较大难度。此外,我国A股市场非国际化也使得企业进行跨国并购时不可能通过换股方式进行。

2.银行信贷规模有限。我国高额外汇储备与海外投资借款尚未形成良性互动。2008年末,我国资产结构中对外直接投资仅占6%,而储备资产高达67%。多年以来,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只能依靠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两家政策性银行融资,商业银行基本上没有参与海外并购和海外融资。虽然从2009年开始,具有海外运营经验的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中资商业银行正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我国企业海外并购中来,但对贷款对象和贷款规模都还有相当严格的限制。

此外,国内银行还不能提供成熟的离岸金融业务,国际上缺乏分支机构,对本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和再融资难以提供支持,加大了企业海外投资的资金约束,增加了企业投资的成本和风险。

3.投资银行作用不足。我国现有的从事投资银行业务的机构整体实力单薄,业务范围狭窄,实际操作不规范,并购融资方面的专门服务较少,直接限制了其自身的资产运营能力和业务扩展能力。另外,投资银行专业人员的缺乏、国际化程度低、风险管理水平落后、法律意识淡薄等诸多因素都制约了投资银行的功能发挥和完善,直接导致其在我国企业并购融资中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

4.国际融资壁垒重重。我国企业海外上市、发行债券必须报经对外经贸部门的审批,手续极为繁琐,复杂漫长的程序往往使得企业错失并购的最佳时机,因此我国企业跨国并购中,通过海外市场实现融资的极少。此外,我国企业对国际银行贷款的规则和程序了解很少,在跨国并购中也很少采用国际银行贷款融资。

5.并购企业基础薄弱。由于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和知名度不高,在跨国并购融资时,外国目标企业不愿意接受知名度不高的企业的股票,因此,在跨国并购中,我国企业很少采用换股并购进行融资。此外,跨国并购的融资和支付环节中包含了众多的新型金融工具,对于初次涉足国际并购市场的中国企业来说,这些金融工具的操作过程显得过于复杂和难以适应。

三、我国企业海外并购融资支付策略分析

(一)改善融资支付环境

1.完善资本市场。健全、完善的资本市场能够丰富金融产品,拓宽融资渠道,是我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海外并购的基础和依托。我国应当加速构建一个场内市场与场外市场协调发展,主板市场、中小企业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共同繁荣,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相互匹配的多层次协调发展的资本市场。

(1)整合主板市场资源,规范主板市场管理。目前我国上海和深圳两个证券交易所在功能定位、板块结构等方面分工并不明显,有必要对这两个市场的资源进行整合。将大型企业和成熟企业集中到上海证券交易所,突出其作为主板市场的功能作用。以完成股权分置改革为契机,不断完善市场监管职能,鼓励上市公司依法推行规范化、市场化的运作机制,提高经营业绩,将上海建成我国资本市场的中心。

(2)发展运作规范的创业板市场。目前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企业分别归属于主板市场、中小企业板市场以及刚刚推出的创业板市场,过多的板块层次增加了其管理的难度。建议将2000年10月以前上市的主板市场企业调整到上交所,同时在深交所内对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采用不同的上市标准、监管以及退市制度。

(3)尽快启动债券市场建设。我国债券市场发展滞后,导致很多企业失去了一个成本更低、更便捷的融资渠道和并购支付方式。我国应鼓励有条件的公司发行债券,扩大公司债券发行规模。此外,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公司债券发行、交易、信息披露、信用评级等规章制度,建立健全资产抵押、信用担保等偿债保障机制,促进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4)积极推动资本市场的国际化。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化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资本市场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准。在联想并购IBM的过程中,因为联想在香港上市,其股票被国际接受,在并购中可以选择股票支付方式。而在京东方并购TFT的过程中,由于京东方在国内上市,股票不被国际接受,则只能采用现金支付方式。因此,我们应积极推动我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进程,使更多的海外企业和海外投资者认可并接受我国的资本市场以及上市企业。

2.健全中介机构。中介机构在企业并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量规范运作、具有较强公信力的中介机构的存在,能有效促进资本市场的信息流动并保证信息的真实性。此外,成熟的中介机构特别是投资银行具有强大的金融创新能力,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企业并购需求。从分散经营走向规模经营是我国投资银行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应通过股份制、兼并重组等手段使具备潜力的投资银行尽快扩大资本、优化结构、扩大规模,以在我国企业海外并购中承担更多的角色。为满足并购的专业化需要,投资银行应重视开拓并购业务,加强对并购业务资源的投入和对并购业务人员的培养。

(二)拓宽海外并购融资渠道

1.允许多种资金进入海外并购领域。首先应当鼓励商业银行向企业提供海外并购专项贷款。在并购企业财务状况良好、负债比例合理、经营前景广阔的情况下,国家可以考虑允许商业银行在一定程度上给予贷款支持,也可以考虑允许商业银行发放股权收购贷款。

此外,在加强监管的前提下,应当允许证券公司、保险资金以及外资等进入并购融资领域。

2.发展新型融资方式。与欧美国家20%—30%的设备租赁市场渗透率相比,我国仅为1%。目前,我国没有企业在海外并购业务中尝试利用租赁方法。租赁融资具备了“集合资金”的信托功能,可以根据投资目的和对象的不同设计不同的信托计划,是融资、融物、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单独或者混合。

信托作为灵活的金融工具,对并购方原有的高成本融资渠道(如银行贷款)具有一定的替代作用,对已经丧失其他融资能力的并购主体来说增加了新的资本来源。因此,我国应鼓励信托投资公司参与并购融资,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创新。

3.发展海外并购基金。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公司并购基金,对开辟并购重组资金来源新渠道具有重要意义。公司并购基金是共同基金的创新品种,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公司并购过程中发挥了非常突出的作用。该基金既具有共同基金“集体投资、专家经营、分散风险、共同受益”的共性,又因其有明确的投资倾向而独具特色,主要体现为高风险、高收益、筹资迅速,并能为并购双方提供其他服务等。

公司并购基金的建立,将有利于增加我国公司并购活动中的资金来源。一方面能够为众多中小投资者参与公司并购提供投资渠道,起到分流银行存款的作用;另一方面又能为公司并购活动提供资本性资金,改善公司资本结构,增强经营活力与偿债能力。同时也解决了我国公司投资主体错位的问题,使资金的真正供给者成为公司股东。

(三)综合运用多种支付方式

1.换股并购。相对现金支付方式而言,股票支付方式具有不受并购方获现能力制约、规避股价风险、延期纳税等明显的优势,因而应当成为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首选支付方式。

可以预见,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完善及国际化进程的加快,现金在海外并购支付方式中的地位将下降,股票将有可能居于主流地位,成为主要的并购支付方式。我国应逐步规范证券市场,尽快出台有关跨国换股并购的法律法规及操作细则、换股并购中会计处理方法(购买法与权益法)的具体应用条件,以及相关信息披露的规定等,推动我国企业在海外并购中实施换股并购。

2.定向增发。定向增发股票是指上市公司向特定的投资者增发一定份额的股票或者将其证券主要出售给经其选择的人士或者机构投资者。当定向增发换取对方股票则为换股并购,如果对方以现金认购增发股票,就是以现金支付方式取得上市公司股权。该种支付方式将成为国际并购市场上一种主要的支付手段。

此外,可转换债券具有债券的安全性和股票的盈利性相结合的双重性质,因此,一些偿债能力较强,有可靠的业绩增长基础的公司可以考虑运用可转换债券进行并购支付。●

【参考文献】

[1] 潘颖.我国企业海外并购融资问题研究[J] .开发研究,2010(1).

[2] 陆孟兰.企业海外并购财务风险与规避[J] .财会通讯,2010(5).

[3] 宋宝.企业跨国并购融资支付方式分析——以联想、TCL跨国并购案为例[J] .财会通讯,2009.7(中).

[4] 郝爽.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融资风险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9(14).

作者:付代红 王 丛

上一篇:景区营销论文范文下一篇:中国传统文化德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