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营航空公司的现状分析

2024-05-08

中国民营航空公司的现状分析(通用6篇)

篇1:中国民营航空公司的现状分析

中国民营航空公司的现状分析

黄立人08广告学(转本)20101301

2行业环境:

2002年,随着中国民航行业的大规模重组,国内航空市场形成了国航、南航、东航三大航空公司三足鼎立的状况。与此同时,以深圳航空为首,民营航空公司,如东星航空、春秋航空、奥凯航空、吉祥航空等民营航空公司也像雨后春笋般开始了艰难而又兴奋的成长。

如今,10年过去了,中国的航空市场依然是三大航外加海南航空占据主导地位,国航的母公司中航集团控股国航、深航、山东航空、澳门航空以及深航下属的河南航空、昆明航空、翡翠航空;南航集团控股南方航空、厦门航空、重庆航空;东航集团控股东方航空、上海航空、中国联航以及幸福航空;海航集团控股海南航空、香港航空、大新华快运、首都航空、金鹿航空等。此外,四川航空,河北航空等中小型地方国营航空公司又占据了一部分市场。可以说留给民营航空的市场空间是非常微小的。根据国家民航总局网站上的数据,2011年1月,全国航空旅客运输量为2266.7万人,其中民营航空公司(春秋航空、幸福航空、吉祥航空、奥凯航空)旅客运输量为100.55万人,只占到旅客运输总量的4.4%。

反观如今的民营航空,曾经民营航空业的老大深圳航空随着国航的强势收购,成为了“国字号”公司;曾经轰动一时的东星航空黯然倒闭,投资人兰世立锒铛入狱;奥凯航空投资方均瑶集团内部纠纷不断,甚至出现停航**。

在这些民营航空中,似乎只有位于上海的春秋航空和吉祥航空发展较为顺利。但是与稳居上海的吉祥航空相比,春秋航空设立多个营运基地,开通多条国际地区航线,发展迅速,光彩夺目,俨然成为了中国民营航空公司的代名词,也似乎只有春秋航空才掌握了中国民营航空的生存之道。

行业领先者(春秋航空)分析:

春秋航空有限公司是中国首批民营航空公司之一,是中国唯一一家廉价航空公司。基地在上海。经过民航局方对公司严格的运行合格审定,2005年7月18日首航,运营上海飞广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三亚、海口、沈阳、哈尔滨、长春、大连、青岛、南昌、石家庄、昆明、重庆、西安、兰州、乌鲁木齐、呼和浩特等多个城市,共开飞了国内五十多条航线以及香港、澳门、东京茨城等地区/国际航线,提供“安全、低价、准点、便捷、温馨”的航空服务。

“就算国有三大航各雄霸一方,但是春秋航空廉价航空的模式依然会受到市场的认可。”

春秋航空公司董事长王正华的这一句话显示出了他对春秋航空营运方式的认同和信心的确,谈到春秋航空成功的原因,我们就不得不说到“廉价航空”这个词。春秋航空的廉价就体现在他的“99系列机票”上,上海飞青岛、温州99元起,上海飞香港、澳门199元起,上海飞沈阳、深圳299元起,上海飞东京茨城同样是299元起。同样的航线,春秋航空的价格只有三大航的1/3甚至1/5。

去年春末,我去珠海参加我堂姐的大学毕业典礼,有幸搭乘了由春秋航空直飞的上海飞往珠海的航班。我浅说一下那次的乘机经历。首先在Qunar.com上搜索便宜机票,比起东航和南航折后最低600元以上的机票价格,春秋航空299元的价格优势非常明显,然后点击链接春秋航空购票网页,付款前,网页上会有提示,春秋航空的机票不得退改签,航班延误不赔偿,只有旅客同意了那先条款,才能继续购票付款。春秋航空的专用候机室位于虹桥机场的T1候机楼,与其它航空公司的硬板纸登机牌不同,春秋航空的登机牌是普通的A4纸。登机时,春秋航空的飞机都不靠廊桥,而是停靠在远机位,通过摆渡车运送旅客登机。春秋航空航班统一使用空客A320机型执飞,与采用多机型的航空公司相比,这样做只需一套飞机维修保养班子,可以减少人力资源成本。与其它航空公司采用的两舱布局不同,春秋航空采用全经济舱布局,这样每趟航班可以多载客30人。登记后,春秋航空不提供任何免费的航空餐食和饮料,而是“有需求就购买”。一瓶350ML装的小瓶农夫山泉售价5元。整个飞行过程中,一般以前时间会有空姐广播推销商品,广播声音不大,但足够让人挺清楚,并且广播覆盖了包括厕所间在内的机上的任何一个角落。

上面提到的飞行经过,反映了许多春秋航空特有的运营模式。

1.网上直销机票:春秋航空的销售不进中国民航GDS预订系统,全

部在春秋自己开发的座位控制销售系统销售。以网上B2C电子客

票直销为主,并已与银联ChinaPay、财付通、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

平台有了大量合作。在春秋75%的纯商务机票销售中,有70%到80%

都是通过网上直销实现的。这不仅给客户提供了更便捷的购票渠道,对于航空公司来说更是不是支付给机票代理商代理费,降低了成本。

2.使用远机位登机:春秋航空航班在主基地上海虹桥机场都使用远机位

登机,所谓远机位登机就是旅客不通过廊桥登机而是通过摆渡车运送

到停机坪直接登机。这样做就为航空公司省下了不菲的廊桥费。

3.使用单一机型、单一舱位:春秋航空公司只使用空客320单一机型,有利于减少航材备件、降低维修成本、人员培训特别是飞行员的培训

费用,以及有利于空乘人员对设备的熟悉。机舱布局也只有单一的经

济舱,没有公务舱和头等舱,共180个经济舱位。在同等座距中有利

于增加飞机座位数量,旅客随身携带行李由普遍的20KG减为15KG,将行李减下的重量让位于客运,在保证安全飞行的前提下增加旅客人

数,增加单机运力。

4.不提供免费航空餐食:春秋航空公司的班机不提供机上免费餐食,因

为这些免费餐食的费用都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旅客的口味各有不同,春秋航空将机上餐食的费用从旅客支付的票价中剥离出来还给旅客,作为廉价航空公司,不提供食物是省钱的一方面,同时也在飞机内贩

售食物和自己公司的飞机模型等特色产品。春秋航空首航之后,在每个座位上配备一瓶矿泉水,进入秋冬季由于气温逐渐降低,很多乘客

只喝很少的矿泉水,为此春秋航空计划在气温较低的季节里,在航班

上配发杯装水,“取消瓶装水的初衷并不是„吝啬每一个铜板‟,而是要

节约下每一分钱,可以返利于民。”

5.空中推销商品:这是春秋航空最具争议性的一个项目之一,空乘在机

上叫卖迪斯尼保暖杯、世博纪念品、手表、飞机模型、水壶等。有乘

客认为这种强迫式的推销是“强奸乘客的耳朵”。但春秋航空却认为,既然旅客选择了廉价航空,就要接受与传统航空不同的服务内容,如

果不能接受,可以选择不乘坐春秋航空的航班。

这就是春秋航空与传统航空公司不同的运营模式。这种廉价航空运营模式给春秋航空带来了什么?

春秋航空由2005年创立之初的1架飞机4条航线发展到现在的22架飞机50多条航线;春秋航空在2008年三大国有航空公司都巨额亏损的情况下,实现了盈利;春秋航空航班平均上座率95%,超过行业平均水平近20%。

春秋航空发展迅猛。有人会担心:春秋航空能否与三大航空并存?低成本航空能否与传统航空兼容?我认为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中国有70%的人没乘过飞机,低成本航空的市场是广阔的。同时,低成本航空与传统航空的关系就像星级酒店。有钱人住酒店可以去住5星级酒店,那坐飞机也可以去坐传统航空公司的头等舱、商务舱。而对于服务要求不高的旅客,住酒店可以去住连锁经济酒店,那坐飞机也就可以选择低成本航空公司。

近日,有一条新闻让旅客对春秋航空这样的低成本航空公司的安全产生了一定的担忧。

“西方的愚人节,4月1日。这一天,美国西南航空812次航班生死边缘挣扎的经历,却不是玩笑。

“我看见飞机顶部破了个大洞,能看见外面的天空。”乘客布伦达·里斯对媒体回忆起那惊魂一刻,仍然心有余悸,“能活下来真是幸运”。

飞机从亚利桑那州首府凤凰城起飞后40分钟,机舱顶部裂开1米多长的洞,就像出现了一个“天窗”。接下来,机舱气压下降,这架波音737-300型客机在短短四分钟内从万米高度急坠至3000多米。所幸的是,机组冷静应对,飞机紧急迫降在一个军用机场。

在排除恐怖袭击的可能后,调查人员认为高空中出现破洞,是飞机金属疲劳、机身蒙皮开裂所致。”

美国西南航空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低成本航空公司,该航空公司的飞机平均每日飞行12小时以上,超过传统航空公司50%。春秋航空同样如此。因此春秋航空必须警惕这个问题。即使使用的是空中客车飞机,金属疲劳这个问题始终是存在的。

在中国,民营企业受到国有企业的不正当竞争和打压是常见的。这样的情况在民航行业更加明显。首先是传统航空公司之间形成默契的“价格联盟”,如果有谁胆敢打破这种默契,率先降价,必然会受到其他几家的围攻。据相关报道称,国内的春秋航空、东星航空等民营企业都曾遭到过“封杀”,一个重要的原

因就是他们的价格便宜,很容易掀开航空公司成本的底牌。其次是政府的援助。2008年的金融危机让全国的航空业陷入困境。但是中国国际航空、南方航空。东方航空等国有航空公司都受到了政府数十亿元的注资。市场不好,也不影响他们大力购买新飞机。而民营航空缺举步维艰,政府任其自生自灭。

再者,市场的不公平竞争。民航航空公司很难批到热门的航线和飞行时间,一般只能进驻二三线城市机场并且航班时间也并非最好。而且中国的航空市场并未完全开放,此外,国内旅客对低成本航空的理解还不够,很多旅客不能理解春秋航空的航班延误、取消不赔偿、机上不提供餐食、机上叫卖商品等政策。

对春秋航空发展的建议

一、燃油套期保值

运用金融手段,对燃油的采购采用套期保值的方式,规避国际油价上涨的风险,有效控燃油成本。目前油价节节攀高,油价的高涨极大地加剧了低成本航空的经营困难,而且持续高油价带来的高成本已经导致多家低成本航空公司陷入绝境。由此可见控制燃油成本,燃油避险套期保值对低成本航空公司的重要性。虽然目前国内燃油并不放开,但培养此方面的金融衍生品期货人才现在就应该提上议程,未雨绸缪,而不是等到燃油放开之时。

二、完善电子商务

进一步加强网站建设,制定更方便的订票流程。目前春秋航空的网站设计和规划和先进的国外低成本航空公司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在因特网越来越普及的今天,支付手段也同趋成熟,再加上电子客票技术的不断完善,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旅客通过网站购买机票。因此网站设计,购票流程的便利将会成为另一竞争点。由于通过网站销售机票的成本低廉,不断提高旅客使用公司直销网站购票的比率,将会为低成本航空公司节约巨大的销售费用。这是春秋航空公司未来销售渠道建立的重点。未来春秋航空公司还应该完善春秋手机WAP网站和手机支付订票业务,使需要春秋机票的旅客只要使用手机,就能随时随地上网完成航班查询、机票预订和款项支付,旅客购票将不再局限于办公室或家中。

三、发展航空运输相关产业

以航空运输为中心,带动非飞行收入来源,形成产品链,获取票价以外的收入。据统计,瑞安航空总收入中16%来源于非票价的收入。2003年瑞安航空在汽车租赁业上的佣金为6.28亿欧元,机上销售额为O.23亿欧元,因特网收入为0.12亿欧元,非航班收入为0.35亿。m这种战略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为公司带来了增值收入。而这也正是春秋航空下一步需要考虑实施的战略步骤,丰富其机上销售商品品种,突出旅游商品的特别纪念意义。为加强员工销售积极性还可以考虑学习瑞安航空的做法,给予销售提成。其次,飞机上有许多地方上很好的广告位,可以深度发掘,只要是目光能看到的地方,不影响安全的,都可以放置广告,带来广告收益。

后记:

民航行业是我较为感兴趣的一个行业。初算了一下,我乘坐过国内三大航,外加春夏秋航空,厦门航空,中国联航等6个航空公司的航班,到过十几个机场。

作为一名学生,我对票价是十分看重的。我很欣慰的看到,自从有了春秋航空后,三大航机票的打折力度也越来越大,百姓乘飞机的成本也就越来越低。

老百姓乘飞机,最关心的就是安全和票价。我相信,能飞上天的飞机都是安全的。因为票价就是我们最看重的。春秋航空这些民营低成本航空公司的发展,激活了原本死气沉沉的中国航空业。行业竞争最大的收益者就是顾客。

祝愿春秋航空的明天越来越好!中国民营航空公司发展地越来越好!

篇2:中国民营航空公司的现状分析

本文作者:张娜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小民营企业获得了长足发展,但中小民营企业在财务办理方面存在着与自身发展和市场经济均不适应的情况,本文研究了中小型民营企业财务办理现状,提出了增强中小型民营企业财务办理的改善对策。

关键词:中小民营企业 财务办理 改善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中小民营企业灵活的经营机制使其得到了长足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创建与完善,这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财务办理尚不规范,存在着许多难题,因此咱们需要给他们提部分建议,这样有助于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以下便是增强中小型民营企业财务办理谈点的个人见解(对事物的认识和看法)。

一、中小型民营企业财务办理现状

1、财务办理观念和办理模式都比力老套

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办理模式是统一高度的所有权和经营权,企业的经营者也是投资者,企业的领导者有严重的集权现象,并针对财务办理方面的内容缺乏认识和分析,这点他们需要认真反省。大多数民营企业家都没有创建起科学办理的观念,使得他们以权谋私,财务监督不严,会计信息不真实等。

2、财务内部控制体制不健全

大多数民营企业对创建企业内部财务控制体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或没有创建行之可行的内部财务控制体制,或既然创建了内部财务控制体制,只是将体制“印在纸上,挂在墙上”,有章不循,形同虚设。各单位权责划分不清,有的甚至没有明确的岗位职责和岗位分工,对经济活动缺乏适当的监控,漏洞很多,办理失控。

3、投资本领比力弱,缺乏战略性决策

一是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随意投资性大,投资方向很难把握,科学不太合理。二是追求目标短暂,缺乏战略性决策。由于自身是小规模,投资贷款占的比重比大型企业要多很多,因此面临风险也大,它们需要想尽措施收回资金,考虑一下如何扩大自身规模。三是投资的资金严重短缺。中小民营企业所吸引的金融机构的款项比力困难。即使银行同意其贷款,但也由于风险高而提升贷款的利率,这样能增加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本钱。

4、融资困难,投资盲目,造成资金严重不足

中小型民营企业的金融办事严重滞后。这些企业得到的金融贷款所占的额度相当小,贷款资金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中小民营企业认为影响发展的重要原因是融资困难。企业在发展整个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如:资金严重不足,融资渠道堵塞等,但最主要的原因有两点,一是企业自身的原因,由于本身的经济实力不够,一般达不到银行所规定的标准,很多中小民营企业信用不好,造成企业与银行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很难取得贷款。二是本质的原因,银行的贷款倾斜于大中型企业,客观上金融机构从观念和行动上忽略了对中小型民营企业所产生的信贷资金的需求,在资金难题上,往往是拆东墙补西墙,这种情况下,中小型民营企业融资只能以高于银行利息向民间资本拆借,其结果是融资小、本钱高。

二、中小型民营企业在财务办理方面的改善对策

1、增强中小型民营企业财务办理外部办理决策

增强财经法规建设,增大惩治力度。结合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实际情况,并借鉴外国的许多经验,尽快制定并出台适用于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特点的统一法规。并且,咱们还要经过法规明确中小民营企业和相关的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增大对违法违规人员的惩治力度,从而明确相关责任人的行为。

增大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处理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难题。对中小型民营企业而言,采取的资金筹集方法:向股东筹措资金是企业在创业阶段最安全、最经济、最便利的筹资渠道;企业的短期资本即营运资本可由商业信用来提供;巧用融资租凭业务,把前期投入的固定资产变为流动资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对企业无形资产的办理,以知识(知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产权向商业银行申请质押贷款。

强化外部监督,规范财务基础工作。咱们需要充实发挥中介机构对民营企业的监督作用,让会计师事务所成为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外部监督主要力量,并且经过对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程序和质量的再次监督,来促进中介机构提供优质的、公正的社会办事。

2、增强中小民营企业财务办理的内部治理对策

全面更新观念,树立财务办理新理念。健全财务机构,创建严格的财务控制体制。提升同财务办理者的素质,引进高级财务办理人才。在市场的经济条件下,中小企业经营的环境十分复杂,风险也越来越大,要想确保利润的最大化,求得它们长足发展,咱们应确立财务办理在企业中的重要地位,发挥财务办理的作用。假设企业能抓住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控制好资金、本钱和利润,那就能有一个好的效果。可是要做到这一步,民营企业需要树立财务办理是企业办理核心的理念,还有便是中小民营企业的财务办理人员需要树立全新的财务办理观念。民营企业一定能看到自身的财务情形,和国际接轨,实现财务办理核心内容、方法及本领等全方位的开拓与创新。咱们需要包管财务组织机构的健全,并且需要包管设置工作岗位的合理性,明确职责的权限,并形成相互的制衡机制。咱们还需要创建严格的、优质的、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完善财务活动整个过程中的内部控制体制,并且也一定创建完善的存货及应收账款控制系统。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家需要增强财务办理的学习,在业余时间学习先进的办理知识(知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和必备的财务知识(知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并且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家需要在财务办理等关键岗位上安顿具有相当的专业知识(知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的及业务本领的人员。

总之,财务办理对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倘若民营企业能处理好发展整个过程中存在的财务办理难题,并提升财务办理水平,那么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明天一定会更好的。

参考文献:

篇3:中国民营航空公司的现状分析

关键词:高管薪酬,粘性,经营业绩,资本结构

一、引言

公司制企业是现代市场经济中最主要的微观主体, 是人力资本和财务资本在契约关系下的有机结合 (周其仁, 1996) [1]。在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条件下, 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代理所有者掌握企业的实际资源, 做出和执行公司重大决策, 对公司的经营发展和价值创造直接负责, 是公司保持竞争优势的核心要素。高级管理人员作为公司最重要的人力资本, 具有高价值附加性、稀缺性和不可复制性, 理应获得高回报。目前, 薪酬激励机制被认为是促进高级管理人员提高经营水平, 提升企业价值, 防范其产生机会主义行为和逆向选择, 降低代理成本的主要方式。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近年来中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逐步趋于市场化定价, 薪酬总额不断增加。这一方面体现了稀缺的高级管理人才价值, 有利于激发经营管理者工作热情和刺激社会人力资本积累的动力。另一方面激增的高管薪酬又引起对分配不均的关注。特别是本轮金融危机后, 高管薪酬逆市而上, 一些公司高管薪酬甚至表现出与公司经营业绩的非匹配性。那么哪些因素影响了中国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高管薪酬是否存在行业和地区的差异?高管薪酬的变化能否反映企业经营业绩和资本结构的变化?这些问题是本文所关注的。本文与已有研究的不同主要体现在选取产权更为清晰、市场化程度更高的民营上市公司作为考察对象, 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和系统广义矩估计分析方法, 对上述问题展开讨论。

二、文献综述

委托代理理论被较早地用于高管薪酬决定因素及其与公司业绩、资本结构关系的研究中。该理论认为企业是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围绕着风险分配而形成的一系列契约关系的结合体。企业通过公开发行股票成为上市公司后, 内部经营者对公司的剩余索取权取决于其持股比例大小、企业风险、资产规模和现金流量模式等 (Jensen和Meckling, 1976) [2,3]。基于该理论, Murphy (1985) 实证研究了高管持股与职位晋升对薪酬的影响[4]。Jensen和Murphy (1990) 估算了“薪酬—业绩”的敏感系数, 认为大型公众持股公司高管薪酬对企业业绩的敏感性过低[5]。Joskow和Rose (1994) 认为高管薪酬不仅仅取决于当期的公司业绩, 还与滞后的股票收益有关。Mehran (1995) 、Bloom和Milkovich (1998) 、Leone等 (2006) 、Jackson等 (2008) 基于多元回归的分析还认为高管薪酬与股票收益、总资产收益率及托宾Q值等反映企业经营业绩和资本结构的指标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20世纪80年代, 一些学者将博弈理论与早期委托代理理论相结合提出了锦标赛理论 (Tournament Theory) , 以揭示高管薪酬的决定与差距。Lazear和Rosen (1981) 认为公司高管要想获得更高的薪酬水平, 就必须通过晋升竞赛来实现[6]。Rosen (1986) 还指出在企业中的晋升作为序贯淘汰锦标赛 (Sequential Elimination Tournament) 时, 需要向较高等级职位的管理者支付额外的奖励以诱使竞赛参与人保持较高努力水平[7]。Leonard (1990) 、Main等 (1993) 、Eriksson (1999) 、Conyon等 (2001) 的实证研究较好地支持了高管薪酬锦标赛的存在性, 而Carpenter和Sanders (2002) 等的实证分析却与锦标赛理论相矛盾[8]。除此之外, 国外学者还研究了其他因素对高管薪酬的影响, 如Finkelstein和Hambrick (1988) 、Kostiuk (1990) 的研究表明高管薪酬与公司的规模有关。Basu Sharma和Anthony (2000) 以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公司为样本, 研究认为管理人员的薪酬更多地决定于公司收入增长而不是利润增长。Harvey和Shrieves (2001) [9]认为上市公司财务杠杆的使用将降低管理层薪酬。Berk (2007) [10]通过债务融资和权益融资的比较分析, 认为公司建立资本结构与管理者薪酬补偿相互协调的机制有利于降低公司资本成本, 也避免了管理者因为公司破产而遭受的巨大人力资本损失。

国内对高管薪酬的研究起步较晚, 魏刚 (2000) [11]、李增全 (2000) [12]、谌新民和刘善敏 (2003) [13]认为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并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但杜兴强和王丽华 (2007) [14]、冯根福和赵珏航 (2012) [15]在随后的研究中证实二者在统计意义上显著正相关, 并且高管薪酬还受到公司规模、资本与股权结构、在职消费、行业特征、区域范围等因素影响。在一定条件下, 高管薪酬也表现出较强的粘性特征, 公司业绩下降时高管薪酬的下降幅度要显著低于业绩上升时高管薪酬的增长幅度 (方军雄, 2009[16]) 。吕长江和赵宇恒 (2008) [17]、纳超洪 (2009) [18]还发现管理层权利较大的公司, 高管人员更易通过权利应用和隐蔽投资行为自定薪酬, 导致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匹配度降低。邱伟年 (2006) [19]、巫强 (2011) [20]检验了锦标赛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 认为中国上市公司中的高管薪酬锦标赛机制是存在的, 但其形态和激励效果与国外公司明显不同, 国内高管薪酬差距受外生性因素影响较大, 薪酬激励与公司业绩负相关。另外胡亚全和周宏 (2012) [21]检验了相对业绩评价 (Relativ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Holmstrom, 1979, 1982) 假说在中国上市公司的存在性, 认为如果将代理人薪酬与公司业绩相关联的话, 公司将面临与代理人行为无关的公司业绩支付的风险, 为此必须在薪酬合约中通过与同市场或同行业的企业业绩的比较, 过滤掉一些影响公司业绩的因素, 使得对代理人努力程度的评价更为准确。

综上所述, 已有研究认为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公司规模、行业特征和资本股权结构等因素存在一定的关系, 但所得结论并不一致。国外研究基本建立在完备的资本市场和职业经理人市场基础上, 分析结果与中国转型市场经济特征存在一定的相悖。国内研究围绕全部上市公司展开, 缺乏对公司所有权特征的仔细考虑, 因而所得结果存在较大差异, 针对性也较弱。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以中国民营上市公司为总体, 从中抽取样本对高管薪酬进行研究, 能较好的反映市场化过程中的高管薪酬决定, 及其与公司业绩等因素的相关性。

三、民营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中国民营上市公司是民营经济与证券市场发展交互作用的产物。自1992年第一家民营企业“ST深化源”掀开民营企业上市的序幕以来, 中国民营企业采用首次公开募股 (IPO) 、“借壳上市”、管理层收购 (MBO) 、控股改制等各种方式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截至2011年4月, 中国民营上市公司数量已突破1 000家 (1) 。与国有上市公司相比, 民营上市公司产权更为清晰、运营机制更为灵活、资源配置更为有效、领导者更富企业家精神, 因此市场化导向程度更高, 更符合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

(一) 民营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主要指标的统计描述

目前对民营上市公司的界定, 学术界还没有达成共识。本文认为民营上市公司首先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 存在终极控制人, 且该终极控制人必须为自然人或自然人控制的具有民营性质的法人组织。第二, 股权关系必须为实际控股。根据这两个基本条件对国泰安数据库《中国民营上市公司数据库》 (2011) , 提供的上市公司进行初步筛选 (2) 。本文根据以下原则对原始数据进行筛选: (1) 剔除2003至2010年间主要分析指标不全的公司; (2) 剔除S、ST、*ST、SST、S*ST类财务指标存在异常的公司; (3) 剔除发行人民币特种股票B股的公司; (4) 剔除每股净资产、市净率为负的公司; (5) 剔除行业发生变更的公司。

通过以上筛选, 得到本文实证分析所需的2003至2010年中国内地207家民营上市公司有效样本, 其中沪市146家, 深市61家。分地区来看, 东部地区129家, 占比62.32%;中部地区39家, 占比18.84%;西部地区39家, 占比18.84%。分行业来看, A类农、林、牧、渔业3家, 占比1.45%;B类采掘业0家, 占比0%;C类制造业126家, 占比60.87%;D类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3家, 占比1.45%;E类建筑业3家, 占比1.45%;F类交通运输、仓储业3家, 占比1.45%;G类信息技术业18家, 占比8.70%;H类批发和零售贸易14家, 占比6.76%;I类金融、保险业1家, 占比0.48%;J类房地产业14家, 占比6.76%;K类社会服务业4家, 占比1.93%;L类传播与文化产业0家, 占比0%;M类综合类18家, 占比8.70% (3) 。本文的样本选择基本不存在地域与行业偏差, 能较好反映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地区和行业分布特征。

高管薪酬包括显性报酬和隐性报酬, 前者如基本工资、股权激励、福利和津贴等, 后者包括在职消费、非货币性福利等。但由于中国资本市场还不成熟, 财务披露中缺乏股权激励和隐性报酬等方面的信息。因此, 本文借鉴现有文献的作法, 选择民营上市公司金额最高的前三名高管薪酬 (含津贴) 总额作为高管薪酬的衡量指标。

经典薪酬决定模型将高管薪酬看作是公司规模、成长性和经营业绩的函数。但事实上, 高管薪酬还受到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按照优序融资理论 (Pecking Order Theory) , 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市场价值有关, 其合理与否会影响到公司的治理结构和股东、债权人、管理者等相关者的利益。从管理层的角度来看, 由于负债存在刚性, 公司资本结构越高, 公司破产的风险也就越高, 即管理者的人力资本破产成本由于资本结构的提高而增大, 从而影响到他们对薪酬的要求。吴晓求与应展宇 (2003) [22]、Berk等 (2007) [10]的研究发现资本结构与高管薪酬之间确实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因此本文在讨论高管薪酬影响因素时, 将同时考虑经营业绩和资本结构两个因素, 为保证计量模型分析结果的稳健性, 在每个因素中又选取两个指标, 各指标定义及说明见表1。

表2列出了以上变量的分地区统计描述, 表3列出了高管薪酬的分行业统计描述。由表2可见, 考察期内样本公司的高管薪酬平均水平表现出东部最高、西部次之, 中部最低的现象, 而且就标准差所反映的高管薪酬分散程度来看, 也表现出相同的趋势。反映公司经营业绩的两个指标“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的均值变动表现为由东向西逐步递减的趋势。反映公司资本构成的两个指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和“资产负债比率”的均值在地区间的变动, 表现为东部最大, 西部次之, 中部最小的特点。由表3可见, 高管薪酬的行业差异非常明显, 在十一类行业中, 金融、保险业的高管薪酬最高, 而农、林、牧、渔业的高管薪酬最低, 前者均值甚至达到了后者均值的近19倍。占民营上市公司大多数的制造业, 其高管薪酬在十一个行业中基本居中。这说明同一行业中不同地区、不同规模的企业高管薪酬差距是普遍存在的。

注:均值和标准差由stata12.1计算而得。

注:表中代码按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标示。本文分析的207家民营上市公司中, 由于数据筛选剔除等原因, 不包含B类和L类。

(二) 民营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影响因素的系统广义矩估计

根据前文分析, 本文认为民营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主要受到经营业绩和资本结构的影响, 同时公司个体特征, 如公司规模、治理结构、所在行业和地区都会对之产生影响, 另外, 高管薪酬还存在着粘性特征。因此, 本文采用动态面板回归模型来分析高管薪酬的上述影响因素。考虑到分析结果的稳健性, 对于经营业绩和资本结构因素, 每个因素又选取两个指标, 最终产生四种搭配, 形成四个动态面板模型。

上述模型中, 各变量定义见表1, 为消除各变量可能存在的异方差和自相关, 又不改变变量之间的关系, 对除虚拟变量外的各变量取自然对数。模型中i表示地区, t表示年份, t-1表示第t年的滞后一期, αi为非观测的个体固定效应, βi为待估参数, Γit为一组控制变量, uit为独立同分布的随机扰动项。

根据已有研究文献, 本文加入反映公司个体特征的四个控制变量, 即公司规模、公司治理结构、行业和地区。 (1) 公司规模, 用公司资产负债表披露的资产总额 (ASE) 来反映。公司规模越大, 高级管理人员可控制的资源也就越高, 涉及的经营管理问题也就越复杂, 因而对高管的能力要求也就越高, 付给高管的报酬自然也就越高。 (2) 公司治理因素, 用高管兼任情况 (Presmn) 来反映。如果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兼任取1, 否则取0。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分离与否体现了董事会的独立性及经营层决策空间的大小。具有双重角色的高管人员, 所承担的责任和享受的决策权均增大, 所受到的监督则变小, 因此其期望报酬可能更高。但存在在职消费及其他权利增加等隐性报酬的条件下, 两职兼任又有可能会使高管人员对现金报酬的敏感性降低。为了检验高管兼任因素对薪酬的影响, 需加入这一虚拟变量。 (3) 行业特征, 如前所述, 公司所处行业不同, 高管薪酬差异巨大, 需要加入这一虚拟变量作为控制变量。 (4) 地区特征, 高管薪酬的地区特征也较明显, 需要加入这一虚拟变量作为控制变量。

许多研究认为高管薪酬存在粘性 (Jensen和Murphy, 1990[5];孙铮和刘浩, 2004[23];方军雄, 2009[16]) 。出于个人声誉和未来职业生涯的考虑, 高管人员一般不愿意接受薪酬的下降, 当年薪酬一定程度上受到前期薪酬的影响。这种薪酬粘性可以用动态面板数据加以恰当的分析。但由于解释变量中包含了被解释变量的滞后期, 就产生了变量的内生性问题。对此, Anderson和Hsiao (1981) [24]提出用被解释变量的二阶滞后项作为工具变量来加以解决。但Arellano和Bover (1995) [25]认为Anerson-Hsiao估计量不是最有效率的, 会损失一部分有用信息。于是, 他们提出可以使用所有可能的滞后变量作为工具变量, 进行差分广义矩估计, 即差分GMM。在此基础上, Blundell和Bond (1998) [26]认为标准的差分GMM估计方法可能存在自变量滞后项和自变量差分滞后项的相关性不高而导致的弱工具变量问题。如果把自变量差分项的滞后项作为水平方程的工具变量, 且与自变量当期项的相关性高, 则会得到更有效的工具变量。因此, 他们将差分GMM与水平GMM结合在一起, 作为一个方程系统进行GMM估计, 即系统GMM。与普通工具变量法相比, 系统GMM可以估计不随时间变化的个体效应的系数, 提高估计的效率, 而且还可在GMM估计中通过AR (1) 检验, 剔除模型误差项自相关的影响。正如Blundell等所说“在动态面板模型中, 考虑使用系统GMM估计量就可以克服标准GMM估计量中许多令人失望的特性”[27]。因此本文采用系统GMM对上述四个面板动态方程进行估计, 结果列于表4。

从表4中的整体回归结果来看, 在控制了所处地区和行业、公司规模及高管兼任等个体特征后, 四个回归方程较好的反映了高管薪酬的决定因素, 模型设定恰当、整体显著。四个方程扰动项差分的一阶自相关检验均拒绝了原假设, 二阶自相关检验均以较高的概率接受了原假设, 说明四个方程扰动项无自相关。Sargan检验结果表明在10%以上的显著性水平上四个方程的所有工具变量均有效。四个模型中高管薪酬的一阶滞后系数值都显著为正, 说明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确实存在着粘性, 当期的薪酬往往受到以前薪酬水平的影响, 一旦达到某一较高水平, 高管薪酬将很难向下调整。从本文所选的反映经营绩效的两个指标来看, 模型Ⅰ中, 净资产收益率的水平值显著为正, 一阶滞后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模型Ⅳ中, 净资产收益率的水平值没有通过检验, 但一阶滞后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正。模型Ⅱ中, 每股收益的水平值和一阶滞后都为正, 且至少通过了10%的显著性水平检验。模型Ⅲ中, 每股收益的一阶滞后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所以总体来看, 民营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与经营业绩之间存在较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高管所得的高额薪酬基本上与其付出的管理努力和经营绩效相匹配。从本文所选取的反映资本结构的两个指标来看, 模型Ⅰ和Ⅱ中现金流动负债比率的水平值和滞后值都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 但模型Ⅲ和Ⅳ中资产负债率的水平值都显著为正, 说明中国民营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也显著的受到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另外, 控制变量中的公司规模与高管薪酬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四个方程中该变量都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而反映高管兼任情况的虚拟变量在四个方程中都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这可能是由于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已逐渐优化, 高管人员通过两职兼任对董事会独立性施加影响、规避监督的行为受到了约束, 也可能是在两职兼任情况下, 较高的隐性报酬弱化了高管人员对薪金的敏感度, 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将是本文的后续研究。

注: () 内为回归系数的t值, []内为相应检验统计量的p值;***, **和*分别代表1%, 5%, 和10%的显著性水平;AR (1) 和AR (2) 检验的H0为“扰动项不存在自相关”;Sargan检验的H0为“工具变量过度识别”, 若接受原假设则说明工具变量是合理的。

四、结论

篇4:中国民营航空公司的现状分析

摘 要 本文以我国民营上市公司为背景,分析了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现状及其形成的原因,就如何优化上市公司融资结构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民营上市公司 融资结构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为了自身更好的发展,通过股票市场进行融资。然而民营企业上市融资要付出高额的融资成本,并面临控制权争夺、上市失败、商业机密泄露等风险。因此,民营上市企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良好的融资结构。

一、民营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现状

根据我国工商联发布的《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分析报告)》显示,2009年,我国民营上市公司数量达1676家,比2008年增加32家。笔者从这些民营上市公司中选取了5家作为研究对象,获取了他们2009年末的资产负债表情况,分析了债务和权益的比例。如下表:

分析图表可以发现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存在以下问题:

(一)严重依赖外部融资

融资是指为支付超过现金的购货款而采取的货币交易手段,或为取得资产而集资所采取的货币手段。在我国,融资渠道从单一性到多元化发展的过程是上市公司融资方式升级的重要表现。但分析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内部融资很少,主要是外部融资。民营企业通过债务融资加重了企业的筹资成本,带来较大的筹资风险。

(二)负债结构不合理

伯尔顿认为企业融资结构的选择也就是控制权在不同证券持有人之间分配的选择,最优的负债比例是在该负债水平上导致企业破产时将控制权从股东转移给债权人。长期借款比例比较低,民营上市公司长期借款占借款比例平均数仅11.97%。企业中长期发展资金受到限制。流动负债占负债总额的比重较高,平均数达29.19%,若比率偏高,会导致上市公司在金融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如银行利率上升时出现资金周转困难的情况,从而增加上市公司的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三)股权偏好

梅耶斯提出公司融资存在一种“优序融资理论”,即公司存在自有资金的情况下,往往先使用自有资金,然后才会使用低风险的债务融资,发行股票则是最后的选择。我国民营上市公司融资没有完全按照“优序融资理论”,几乎不采用债券融资,具有明显的股权融资偏好,完全违背了“优序融资理论”,导致融资结构不合理。

二、优化民营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建议和对策

优化民营上市公司融资结构需要从外部融资环境和内部融资障碍两方面入手。内部融资环境的改善十分重要,应按照公司利润最大化的目标调整公司融资结构。而从外部融资环境来看,民营上市公司融资现状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多年来受制于银行和政策等方面的状况有望得到逐渐的改善。企业融资结构的优化归根结底是如何安排权益资本与债务资本的比例。

(一)逐步加快金融系统改革

建立和完善为民营上市公司服务的金融组织体系。1、是要面向民营企业,发展多层次、多种所有制结构、多种经营形式的金融机构,形成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合作银行、城市信用社、民营金融机构等相互补充的金融服务系统。2、是要进一步放宽银行贷款利率,减少交易费用的限制,使利率更富有弹性,充分发挥利率的杠杆作用,使银行扩大盈利的空间,获得现实的经济利益,以提高银行对民营企业放贷的积极性。

(二)加大政府对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的扶持力度

一般来说,政府对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的扶持手段主有以下几种:1.是政府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利率补和支持。2.是新建中小企业政策银行,为中小企直接提供低利率的融资贷款,如科技贷款、开发贷款。中企业政策性银行的资金来源可以通过财政拨给、发行债向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吸收中小企业存款等渠道取得。3.是政府成立专门的政策性担保机构为中小业融资提供担保。

(三)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应逐步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现代企业公司治理结构。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应自主逐步通过明晰产权和改善公司治理结构,转变原有的“家族式”管理模式,改为股份制企业或有限责任公司。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有利于提拔或聘请高水平的管理者,有利于畅通企业的融资渠道更好地在资本市场上进行筹措资金。公司治理结构是公司制度发挥作用的基础,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中的重要问题。然而严重的内部人控制,使得我国民营上市公司都存在利用股市进行融资的偏好,所以改变这种状况的关键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拓宽信息传递渠道,强化对内部人的控制,使企业经营者按照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做出融资决策,而不是按照其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做出决策。融资方式的选择就通过其信息传递功能影响投资者对企业经营状况的判断从而影响企业的市场价值。

参考文献:

[1]孙喜平.论民营企业融资结构及其优化.商业经济.2004(11).

[2]万解秋.信贷配给条件下的中小企业融资.经济学态.2005(2).

篇5:中国民营企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010-03-17 09:08:50)转载

标签: 分类: 企业管理 杂谈

前几年,本人在北京工作期间参加了许多各种各样有关民营企业发展的研讨会和管理咨询活动,特别是2004年4月17日在清华紫光大厦召开的中国第一届职业经理人年会,会议研讨的主题便是《中国企业家在当今市场中面临的挑战》,到会的中国人大、北大、清华的经济管理学院周孝正、李强、张维迎等著名教授、企业家代表、经理人代表共300多人就中国民营企业家现状及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了认真的研讨,随后又参加中华工商联合会组织的中、小民营企业家与职业经理人对话活动,加之本人一直都在为民营企业服务,使我对民营企业主有了较为深层的认知和理解,对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阶段性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和见解。民营企业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次创业初级阶段和转折规范的第二次创业阶段。

创业初级阶段即最初的原始资本积累阶段,其最大特点是企业家靠敏锐的市场嗅觉抓住机遇,使企业迅速成长起来。这时企业的成长和管理主要依靠企业家的个人威信和聪敏才智,投机性很强,不确定性很强,管理是粗放和随意的,而有幸走过这一阶段的企业家也是及其少有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初级创业成功是幸运之神的眷顾。有统计表明,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生命周期只有三年多一点。谈到商业威望,没什么比长寿更值得赞许的了。

2006年6月7日胡润再上海揭晓了《全球最古老的家族企业榜》,再上榜的100多家企业中,最长寿的已有1400多岁(日本大阪寺庙建筑企业金刚组,成立于公元578年,传到第40代)而最年轻的也超过了225岁。遗憾的是,华人企业无一上榜。

从改革开放起创业的一大批民营企业主到了1995年,中国这第一代民营企业主们,要么已经灰飞烟灭;要么已经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进入了二次创业阶段。

进入到第二次创业的民营企业主也出现了严重的多级分化,境遇各有不同:有的小农思想严重,小富即安,不愿继续冒险,开始过起了得过且过的舒坦日子,企业发展缓慢,逐步遭到淘汰;有的没有考虑顾及内、外部经营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仍沿用创业初期的粗放式的经营与管理方法,在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管理思想和水平都没有跟上去,导致企业发展失控、翻船。

上述两类人都没有实现从“生意人”﹑“小业主”﹑“小老板”,向企业家的转变。

当前,民营企业的发展主要受以下四个方面的条件的制约,一是企业老板的观念意识和综合素质,二是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三是企业的文化,四是企业的战略规则。但最为关键的是企业领导人的观念、行为、价值观、道德观等的转变。

正如1995年6月中旬,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先生到浙江省东阳市考察横店集团,告诫民营企业家们:“千万不要陶醉于已有的成功上。过去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体制转轨带来的利润空间和商业机会,这种好事今后会越来越少,市场也越来越规范。过去是挣钱,而挣钱和做企业是不一样的。民营企业家要有决心和信心开始做现代企业。”

做现代企业与挣钱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挣钱是个人对物质利益的占有欲望所驱动;做现代企业是团队为实现其最高层次的追求,使命感即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所驱动,是个人集合具有同种理想的人组成团队的行为。

从下海挣钱到办公司,做大企业集团,不能只看到表面与规模的变化,而最重要的是企业家的思维及观念要随企业的发展而发展,不能固化创业时的一些“成功”和因经营中的一些教训总结出的一些经验,成为异化理论,不能让这些异化理论和固化理念长期束缚了自己的观念转换和意识提升(投机取巧、过分注重策划、过分注重勾兑)。

因此,只有那些敢于面对挑战,敢于自我否定并全面进行管理体系建设,注重家族管理模式的转型和规范,企业才有可能步入平稳的发展阶段。

这第二阶段是企业发展到了一定规模,需要做到更加强大,更加规范,更加接近现代企业模式,更加能够抵御更大的市场风险,是企业家从个人英雄时代向团队组织精英群体的建设和发展的阶段,是企业走向成熟和国际化的阶段,这也就是我国民营企业发展方向——家族资本主体加职业团队管理(在欧美,意大利93%-99%、美国80%-90%是家族企业,但管理都是职业团队管理)。

而当今中国民营企业中只有及其少数的几家企业可算得上基本过关。

联想、华为、万向、科瑞等等,也只有能缔造成功的企业,才能被尊称为企业家。下面就四个方面条件的制约,(一是企业老板的观念意识和综合素质,二是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三是企业的文化,四是企业的战略规则。)分几个小节来阐述。一﹑企业老板的观念意识和综合素质

(一)﹑民营企业家的管理理念即理论素质

回顾历史,我们不难看到,在这二十多年的我国初级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无数各类体制、各种制度下的公司、企业,可谓风起云涌、潮起潮落,几经沉浮。(河南亚细亚﹑沈阳飞龙﹑山东三株﹑山东秦池﹑珠海巨人﹑广东太阳神﹑深圳爱多﹑北京南德等等)一大批曾为国人寄托希望,而最终以流星般坠落的公司,已给经济学家、企业家、社会各界学者留下了太多的问题和太多的感慨。对于这些企业的失误,学者们也总结出了各种各样的原因和问题:产权不清,制度不全;定位不准,管理不善;机制不健全,授权不充分;激励不到位,凝聚力不强等等。但是,我个人认为,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简单”问题,却总被忽略:公司概念。我们必须从人为操纵的计划经济时代,完全过度到充分尊重市场体系的以自由企业为基础的自由公司经济体制的时代。

我们必须为公司“正名”,在正确的概念下,规范行为;在规范的行为下,运行、完善和提升。但是,现在我们很多,也可已说绝大多数企业家、老板、经理人,仍不关心公司实质的核心问题—— 公司概念既公司理论问题。

他们实质最关心的都是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这一最实际表象的问题。正因为这样,他们的公司注定是短线的。

他们在创建公司之初,将个人狭隘的、短见观念复制进了公司的理念中,造成整个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战略决策、战术执行和日常工作安排、日常问题的处理,都显现出个人意识的狭隘和短见性。

所以,目前全国私营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3岁多。古人曰:名正言顺。

没有一个正确的公司概念,也就不可能诞生基业长青的真正意义的公司——自由企业。我们首先必须更新或改变原始的、世俗的个人狭义的公司概念即个人挣钱的机器;个人私有的财产;个人狭义目的的工具,减少自然人属性,增强社会组织机构的法人属性。公司是什么? 公司做什么? 公司怎样做(运行和发展)? 这类既简单(表面上看),又很概念化的理论性问题,很多人会不屑一顾,“问这么幼稚的问题”。但,正是这样一个“简单、幼稚”的问题,却让“现代管理之父”——彼得·徳鲁克在1945年对GM(通用汽车)公司用了十八个月调研完成的一部近二十万字的专著——《公司的概念》来阐明他对这类“幼稚”问题的重视程度和基本观点,才第一次给世人理里清晰了公司概念。公司概念

公司无论大小,都是一种社会组织,即人文组织;公司只有按照其自身的规律办事,才能实现为社会和个人服务的目的;公司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他的生命周期应远大于自然人“公司是永恒的,股东才是暂时的”,生存是公司的最高法则;公司必须同时具备经济和社会的双重属性,经济目标是公司的社会基本职能和表现,社会责任是公司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公司是个人实现其社会存在和价值的平台,个人的目标和决定必须服从于公司的利益和生存需要;公司利益包涵了股东、职业人、社会、环境、等多边共同利益,利益的分配原则必须遵循多边互惠、相互制恒原则,公司利益高于一切;公司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公司是社会组织机构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组织,公司必须是社会主流文化的倡导者和执行者。经营与管理理念

正如,当今世界最前沿的思想家和科学家——欧文·拉兹洛在《管理的新思维—— 第三代管理思想》中的阐述:归根到底,我们选择什么样的观点并通过它来观察世界并不是一种无所谓的概念游戏,而是关系决策的重大决定。理性的决断无不受世界观的限定,恰如所见所闻无不受文化训练和社会经验的限定。那种“不管理论,只顾行动”的实用主义者是不会奏效的;他只是太幼稚了,因而是个糟糕的决策者。这也就是说,管理实践是需要管理理论的正确指导。

因此,公司要想长远、健康的发展,首先必须理清„公司‟概念,在正本清源的公司概念的指导下,建立起基业长青的公司核心理念——公司生存、发展变化的遗传密码;在建立和制定公司核心理念时,坚持把握人文思潮主流,将人文主导思潮中,具备恒亘悠远的,具有真理般理性的理念,复制进公司核心理念中,使之成为公司生命遗传密码的“长链条”;坚定不移的按照核心理念制定公司阶段性发展战略,将阶段性发展与长远目标有机结合;在阶段性的发展过程中,注重长远发展战略所必需配备与整合的软、硬件——核心理念裂变、孵化和培育的公司文化和企业基础设施;在公司发展的每个阶段都认真解决好“三个相互依存的问题:领导问题,基本政策问题,以及运行和决策的标准问题”。

(二)﹑企业家最基本的素质

我在这里讲两个真实的案例来揭示一些最朴素最普遍的共性基础素质。

可能我们每个人都有过美好的理想和梦想,虽理想和梦想只是一字之差,就可能是一念之差,就可能产生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和人生碑铭。萨姆˙沃尔顿从一名小店员、小店主变成“世界五百强企业榜首”沃尔玛商业帝国的缔造者。萨姆·沃尔顿的传世之作就是对理想变成现实的创业成功者最好的诠释。1918年萨姆·沃而顿出生在美国俄克拉何马的金菲舍镇,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乡下人。他大学毕业后的第三天就在小镇的一家连锁超市里开始了他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几年后,他利用工作积累下来的资金开设了自己的第一个小店,即沃尔玛商业帝国的种子店,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经过50年的经营,他的店开遍了美国各州,开到了世界的大多数国家,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方式,成就了沃尔顿家族传世的商业帝国。在他逝世后的十年里,尽管新经济极大的改变了世界的商业版图,却没有动摇沃尔玛商业帝国的世界第一的位置,到今天他都还在不断的扩大他的市场份额和市场占有率。

沃尔顿的成功让无数探究商业成功秘密的研究者为之叹服。他的简洁理念,更是让人称绝。明确的目标即理想:做简单的事,始终如一。

我们每一个人对自己都有着独特的期许,都想扮演好自己理想的角色。但梦想和理想又有着实质的差别,只有正确切合实际并与自我能力资源相匹配的期望才有可能是理想的目标和方向,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

年轻时的萨姆·沃尔顿对政治﹑军事﹑商业做过充分的权衡后,确信唯一可以实现生命价值的,就是做一家能够改变国人生活方式的公司,而且,必须是“以正确和道德的方式来完成使命”。

萨姆·沃尔顿的成功就在于他的思想结合当时的现实实际形成的理想目标与他的行动高度一致,并且坚持一贯行为作风即“以正确和道德的方式来完成使命”,秉承“做简单的事,始终如一”的战略目标。

这也正应正了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的两句经典名言:什么是不简单?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不简单;什么是不平凡?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做简单的事,始终如一。“以正确和道德的方式来完成使命”

做企业,最难的也是这样一种始终如一的精神。

我国现代不乏叱咤风云的所谓的商业领袖(河南亚细亚﹑沈阳飞龙﹑山东三株﹑山东秦池﹑珠海巨人﹑广东太阳神﹑深圳爱多﹑北京南德等等)超常思维,雄才伟略足以与历史上的任何英雄相媲美。可惜各领风骚三五年,便无影无踪。反思起来,缺乏的就是这种恒定的精神。第二个案例,讲讲深圳华为集团总裁任正非。

任正非生于1944年,43岁即1987年10月,在深圳创建华为公司。创业初期注册资本金21000元人民币,员工5名;到1977年员工5600人,年销售额41亿元人民币;到2005年员工人数近三万,年销售近600亿人民币,其中海外市场占到一半多,近45亿美元。任正非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005全球最具影响力的100人”,他是中国内地唯一一位入选的企业家,到2006年底员工近6万、销售总额近千亿元人民币,其中海外市场占到60%以上。从一名转业的团级军队干部到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企业家,任正非用了18年的奋斗时间。他的发展历程充满神秘的传奇色彩。

任正非创建华为初期就确定了华为的发展目标和战略,即做世界一流的通信设备制造企业。他向所有华为人宣称:未来世界电信市场,三分天下,华为有其一。在仅有两万多元注册资本,靠经销别人的产品和敲敲打打的作坊式生产自己的仿制产品维持生计的时候,任正非就给华为描述了一个似乎可望而不可及的未来。但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不得不佩服任正非作为企业家的前瞻性和深邃的洞察力。

《中国企业家》2005年第23期,在200525位最具影响力企业领袖排名(国内)中,有这样一段短文描述任正非:华为的成吉思汗。文中有这样一段精彩的文字,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

“2005年4月10日,当美国《时代周刊》将他列为„2005全球最具影响力的100人‟(他也是内地唯一入选的一位企业家)时,据说任正飞特意嘱咐手下不要搞任何形式的宣传。但刻意的低调瞒不住精明的竞争对手。在即将过去的一年中,所有的老牌国际电信巨头都感受到了华为这家由他一手缔造的中国企业的强大压力——不再仅仅局限于第三世界国家,也不再仅仅局限于低端设备领域——现在,无论是在他们的心脏地带欧洲﹑美国,还是在代表未来方向的创新电信解决方案方面,他们再也不能轻视华为的存在。

因为,在今年四月份英国电信(BT)为其21世纪网络计划进行的100亿英镑招标中,(该项目据说是目前世界上最具革命意义的下一代网络改革方案),华为从300多家竞标者中脱颖而出,成为传输和接入两个领域的优选供应商,而据估计这两个领域一般会占到整个项目投入的70%左右。”

我们通过这一段文字描述便可看到一个中国民营企业的高点和业界对任正非的敬佩。我们现在对上述两个案例进行分析,对不同文化背景及不同年龄段的创业者进行纵向与横向的比较,就不难从中看到企业家普遍存在的性格特质。首先,他们都有远大理想,然后是持续不断向目标前进的决心。其次,他们都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超常的耐力。再次,他们都有强有力的抗诱惑能力,耐得住寂寞。另外,他们都有共同的学习观念和超强的学习能力。

其实,每一位成功的企业家都因其具有超强的人格魅力和事业感召力吸引了一大批杰出的各类人才汇聚到身边,而组织协调好这些人才正是企业家需要急待加强的管理观念和管理才能。

二﹑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

第二个问题“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这一问题必须是在企业家对公司概念有了一个清楚和正确的认识后,才可能将企业推向规范的第一步,是民营企业从家族管理向现代化企业管理的进步。

下面我选摘我在成都晨明集团的《管理咨询诊断案例》一文中的一段来阐述这个问题。“晨明集团应选择一个什么样的治理结构,及企业产权结构、权力分配,制约机制、经营运行模式?

企业的所有者与经营者归为一身,在董事长与总裁之间的角色转换上,是否能达到一个最佳转换时间和效果。这是很难办到的。往往因为角色转换所需的时间太长,造成经营管理的实效降低。工作效率低下,这已在前一次的企业基本调研中特别突出;其

二、责任不够明确,造成工作落实不充分,中、高层的工作浮于表面(围绕让一个人看了满意上做表面文章,结果是一个人也不满意,大家也不满意,大家很累);其

三、没有分项的责任人,有,也是形同虚设,造成具体项目工作没有详实的工作计划和有计划也随个人意志随意更改,造成一大群人等待工作具体安排(东部汽车城项目最为突出);其

四、责任与利益关系不明确。这一切造成一种耐人寻味的现象,即在企业内很多人对老板总是用一种阿谀的口吻表达自己的意思,以至于没有一个反对意见,一片赞美之词,或是保持沉默以求平安。

从长远的观点上看,人的创造力的解放毕竟是一种社会的进步,然而社会总是在淘汰极端者的过程中前进的,只是对于那些当事者来说,悲剧的意义过于沉重。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没有也不应该有绝对权力,超越制度的权力。有,那就是投资者、产权者以资产损失为代价来实现。

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有机结合与分配,是企业是否进入现代化管理的分水岭。正如马克思所说“没有无权力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力”

随着晨明集团经营的不断扩张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我们依靠什么样的管理模式来推进和控制这种扩张?

要不要通过多元化来实现企业的扩张,并不完全是一个经营理念的问题,而是在企业的经营业务的拓展中,这个企业是否有信心和能力将一种成功的合作秩序即运作程序在新的领域找到适合的位置对接和复制。

晨明集团是否也已将自己过去成功的运作模式和合作秩序整合为一种可以复制的标准模式?

法人治理结构即公司治理,非个人人为随意性,是市场经济体制中,企业的所有者(股东)、经营者(职业经理人团队)、生产者(高、中、低级管理人员和一般员工),按照企业的“游戏规则”和社会责任形成了各自独立、责权分明而又相互制约和依赖的法人治理结构。我们都知道,现代管理制度建设的一个重要的基点,就是要实现“少了谁都行”的防范风险机制,以及必须发挥团队每一个人的合作机制的经济运行和管理体系。

陈惠湘(联想集团副总裁)先生在他的《企业团队修炼》中提出了一个相当有分量的观点:“当企业达到一定规模之后,没有副手的总裁是危险的总裁,设了副手又让副手形同虚设的总裁是愚蠢的总裁”,正如我们幼小学过的一则寓言《盲人摸象》,实际上,我们对于现代企业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无意于是“盲人”,如果我们能多几个盲人都将各自摸到的体征汇集在一起,也能反映出更多客观的形象来。

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也就是为了将复杂的市场经营战略问题,让组成的复合式管理团队,发挥各自的思维长项,集合为公司的综合思维和决策能力,来实现法人机构共同的目的,它关系到企业能否正常健康的按照共同制定的程序进行,是否能有效的实现在法制监控下的有目的的运行和发展,而减少个人人为情绪下的冲动行为。

法人治理结构的核心是责﹑权﹑利一致并相互相乘,能有效利用绩效考核来管理管理层的工作,让管理层真正的负起责任来,经营的结果与个人的收益有明文的规定和考评的科学方式,这一切都以企业法律性文件界定好。只有法人治理结构才能真正解决,有人、有时间思考企业长远发展,和现行业务有专人按照规划严格执行。企业的各项目标都分解到人头,大家都按照既定的基本规划进行工作流程,也能在工作中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的积极作用。” 法人治理结构,是强调一个团队的管理,是专业的现代化企业管理,而不是一个人的管理,一个人的行动。

企业的管理,重要的是制度建设和创新,而所有的制度建设和创新都要求我们首先建立起对制度的正确理解和认识,建立起有利于制度形成的文化氛围和机制,从而生成多数人都拥护的通过降低交易成本实现最大利润的强烈渴望。只有在这种制度的建设和创新中,我们的企业才能形成健康发展的共享知识和共同的文化积淀。同时,企业一定要有一个“纠偏机制”,必须依靠法人治理结构和依靠制度来防止重大决策失误给集团带来重大的灾难,而不能指望决策者自己迷途知返,那样对企业的发展就太危险了(这类例子太多了!)。这也是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功能。三﹑企业的文化

企业文化既是一个关于企业自身的制度知识和价值观念的不断阐释的过程,也是将这种阐释在内部进行复制的过程。

我们发现,当剖析企业为何成功或失败的时候,在举出一百条经营上的原因的同时,也能举出一百条文化上的原因,甚至如果深究下去,许多经营上的问题其实就是企业文化上的问题。考察众多被公认为是成功的企业,我们不难发现,真正使企业久盛不衰的秘密,往往是隐含在经济后面的文化力。其实,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的文化就是企业家个人把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及行为常态放在企业这个大缸里勾对出来的可乐(至于是否可口,他们自己最清楚)。所以,企业家在做人上的风格,就是他所在企业的风格,企业家的德行就是那个企业道德水平的最高点。

大举扩张的企业,当业务的扩张远远大于企业文化的张力,这种反差又长期不被引起重视的情况下,企业家的心态必然发生变异,先是失去自我,然后是失去企业。

我个人在总结公司概念时,也认为企业文化一定是应该代表着当代人文思想的主流文化。企业文化一定是以正直、公平、公证为基础,以经营诚信为主旨。过分强调智取、巧取、或聪明,必然导致一种投机取巧的风行,这不是正确的基业常青的企业文化理念,只是一种智慧误读。

古人曰:大智若愚,企业文化也有大智与小慧之分。

在国外一些大公司里,企业文化被视为企业的“圣经”,在这个意义上,企业领导者的职责之一,就是要充当企业文化建设的“牧师”。

“牧师”是要净化人们的心灵,而企业的“牧师”是要净化企业内部的交易行为,使之阳光化。让员工知道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让员工清楚企业的发展愿景和个人的利益的一致性,充满着激情的鼓舞着员工的工作热情,因为公司的利益里有每一个员工的一份,企业的成功与失败都与自己息息相关。

真正构成竞争力的是互补性的知识,互补性的知识是别人拿不走的。企业文化就是这样的知识。互补性知识的积累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

管理的最高境界是“默契”,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企业内部形成默契的前提是大家有共同语言。在不确定的因素逐步增大的今天,领导好一个团队是很不容易的,要能懂得他们的语言才行。

企业文化是软实力,是一个企业对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是企业中大多数优秀成员共同的文化融合。国外一流企业已提出将企业做成“魅力型企业”,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必须在企业发展战略和企业文化上全面提升。

长命的企业即基业常青的国外百年大公司都有一个共同点,这就是重视在经营理念上形成企业的知识积累,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在企业的实际运作中,如何处理好“虚”与“实”的关系,往往决定着企业的生存状况和长远发展。成功企业多属虚实结合,既讲大目标,也注重文化力;既讲人才,也注重人心;并且在这几个方面都坚持一种对称性,真正做到虚而实之,实而虚之。

四﹑企业的战略规划:创业的技能 企业的战略规划是企业的硬实力,是企业各项体系能力的综合实力。人力资源系统﹑信息系统﹑市场营销系统﹑运行执行系统﹑后勤保障系统﹑规划与决策系统等,企业的战略规划就如由这些“系统木板”围做的木桶,无论你的决策者如何高瞻远瞩﹑产品如何精妙﹑市场布局如何合理﹑营销如何得力等等,但只要有一项不得力或“短板”,那么结果就可想而知了。我们可对美国发动的海湾战争进行简单的战略规划案例分析,从中我们体会什么是世界一流的战略规划……

从美国国家战略全局来看,能源是核心……

中东地区地缘政治﹑民族宗教﹑历史积怨﹑两伊问题……

引子…911…基地组织…支持基地﹑大规模生化武器……—制造理由……舆论攻势先行; 外交…组建核心团队(英﹑日﹑韩﹑澳等北约)…外围支持联合国安理会……取得道义支持; 战争准备…情报…规划…部署……;

战争进程…轰炸…电视宣传(心里战)…地面进攻……;

战争结果…有效占领…推翻现政…极小的伤亡(一千多人死亡﹑几千人负伤)…建立亲西方的新政权…基本完成战略目标。我们再来看一看华为的战略规划……

任正非创建华为初期就确定了华为的发展目标和战略,即做世界一流的通信设备制造企业。为了实现企业目标华为人制定了严格的战略规划。

根据当时的中国电信市场现状制定了市场营销战略规划…代理销售…学习仿制…独立创新…紧跟一流…局部超越…全面提升……

从华为发展轨迹看,与国际接轨、实现全面的国际化是华为二次创业的主要任务,是华为的管理体系、企业文化、组织架构、市场营销、技术研发等全面提升,达到国际化水平的过程。拥有核心技术国际化的基础和前提,管理、员工、文化、资本等要素的国际化是国际化的手段和过程,市场的国际化是最终结果,国际化过程的最大特点是开放与合作。企业的战略规划是一个很大的命题,今天只是抛砖引玉。下面简要概括一下战略选择应考虑的四个问题: 1﹑风险评估;

2、经营结构与经营方式的均衡;

3、战略步骤、实施方式的决策;

4、组织匹配。

综述:

只要我们民营企业家都能认真客观的面对上述问题,全面反思、持续改进,只要思想和观念(内因)改变了,外在的一切都事在人为。

前几天有一件值得大家可喜和深思的事件,我认为是可以载入我国民营企业发展史史册的——2006年6月7日,20位中外地产巨头齐聚上海召开2006上海国际地产大会“10+10圆桌会议”与会地产集团总裁一致达成了“上海共识”。“上海共识”特别提到,“房地产企业无论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都应不仅是投资者﹑参与者,还应当是建设者,我们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篇6:中国民营航空公司的现状分析

论文摘要:出于筹集生产经营资金,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需要,公司可以进行融资以达到目的。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完善,除了向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也可以通过发行股票或公司债券等形式来筹措资本。在我国公司债券的发展过程中,其特有的投资收益大的优势,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的同时,它的一些弊端也随之浮现。

一、公司债的一般法律制度

(一)公司债的概念和种类

公司债券简称公司债,是指公司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约定在一定期限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1]。

1.按照债券上是否表明持债人姓名可以分为记名公司债和不记名公司债。

2.按照债券有无担保可划分为信用公司债(无担保公司债)及有担保公司债。

3.按持有人是否可参与公司利润分配还可以分为参加公司债与普通公司债。

其余还可划分为收益公司债、附质权信用公司债、附新股信用公司债、随时变现公司债、零息债券、混合债券、垃圾债券等。

(二)公司债的法律特征及意义

公司债的法律特征主要包括以及几方面:

1.公司债券是公司发行的一种要式有价证券;

2.公司债券是公司出于筹集生产经营资金的目的而发行的期限较长的(以上)债务;

3.公司债券是面向不定的多数人发行的债务。

公司债券的发行增加了公司融资的渠道,具有更广泛和更强的融资功能,优化了公司负债结构的同时不会影响股东的收益和对公司的控制权。

二、公司债券持有人的权益保护

(一)公司债券持有人的权利

1.利息请求权

公司债券持有人对公司享有利息请求权,利息、利率、支持方法及受领期限均由公司债发行条件确定。

2.偿还请求权

公司债券到期日届满,公司应当向公司债券持有人偿还本金,偿还本金时应当符合约定的方法和期限,不得任意变更,违约在偿还债权债务后,可要求债券持有人缴还债券。

(二)公司债券持有人的保护制度

债券持有人会议制度

债券持有人会议又称公司债债权人,是由债券持有人集体行使权临时性机构,不是公司的组织机构[2]。

公司债券持有人会议,是法定临时由同次公司债债券持有人组成的,就有关债券持有人的共同利益事项作出决议的意思自治机关。通过会议,债券持有人可以就有关自身利益的事项形成共同意志,从而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公司债券的发行者可就债券持有人会议形成的决议而采取改进措施,避免产生集体纠纷或与每个债券持有人分别解决个别问题所形成的麻烦,可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生产经营当中。

债券持有人会议作为全体公司债券持有人利益的代表,在发生以下事项时应当召开债券持有人会议。通常包括:①公司减资、合并、分立,或者进入破产、重组程序,公司不能按期限还本付息的;②募集债券说明的约定、委托管理人或担保人、担保物发生情事变更的;③其他影响债券持有人合法权益的重大事项发生的等。

在发生以上事项,需召开债券持有人会议时,需要满足以下条件[3]:

①公司债券持有人的委托管理人召集举行或同次公司债券发行中持有公司债券在一定比例以上的公司债券持有人召集举行;

②发行债券的公司召集举行;

③债券持有人会议召集需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或按照股东大会的相关规定处理;

④开会之日前一定期限内以公告形式通知同次公司债券持有人,告知召开事及时间、地点;

⑤有关债券持有人会议召开及决议执行的费用由发行公司承担。

三、当代中国公司债券的立法评价

1.为了维护金融秩序的稳定和经济的快速、安全发展,我国一直对公司债券的发展采取严格的管理制度[4],主要表现在:

①对发行债券主体的严格限制。1994年生效的原《公司法》只允许股份公司、国家独资公司和两个以上的国有企业或其它两个以上的国有投资主体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才具备发行公司债券的主体资格。

②在发行债券的审批过程中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5],1994年《公司法》规定,公司发行债券应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部门报送批准。《可转换债券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应当经省级人民政府或国务院主管部门推荐,报经证监会批准。

③对发行条件的标准进行严格限制。1994年《公司法》规定了公司发行债券必须满足的五个条件,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实施办法》又规定了六中不予核发申请的情形,对公司发行债券的标准进行进一步的限制。

除此之外,我国现行公司债券立法及其相关规定还对公司债券的利率水平,投资限制作出了具体而微的规定。

2.尽管新实行的《公司法》和《证券法》已经开始放松了对公司债券的监管,取消了对发行公司主体资格的限制,改公司债券发行的审批制为核准制,取消了关于发行额度的限制并在新《证券法》中规定了保荐人制度和承销制度,但在公司债券制度的法律制度设计中仍存在一些缺陷。

①在公司债券的发行方面仍采用较多的行政手段和法律限制,市场化程度较低,将公司债券更多的等同于国债,作为重点项目建设保障资金,主体也更多为处于垄断地位的基础行业;

②在对担保制度方面的规定方面略显滞后和缺乏适用性,缺乏预见性和对我国公司债券发展的宏观认识。担保形式单一,未对有效担保制度形式进行规定;

③在对债券持有人的权益保护方面重视不足,尽管证监会在20实行的《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中规定了债券持有人会议制度,但仅适用于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方面。由于缺乏对债券持有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制度,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和金融秩序的安全,只能对公司债券的发行和转让实行严格监管,导致公司债券发展举步维艰;

④出于我国自身金融体制和安全方面的担心,不允许公司债券私募制度合法存在,公司为了吸收资金逃避法律制裁,私募现象变得更加隐蔽,使金融部门难以有效监管,处于失控状态,反对我国金融安全造成了更大威胁。

我国的公司债券发行最初在1984年出现,但直到才正式形成公司债券市场,发展缓慢,很多理论滞后。改进公司债券立法,发展我国的公司债券市场已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健全、完善的公司债券市场可以拓宽公司融资渠道,减少公司的融资风险,增加投资者可选择的投资品种,促进国民经济的全面、均衡发展。

四、完善我国公司债券法律制度的几点建议

对于如何完善公司债券法律制度,我有以下一些思考:

①放松对公司债券的利率管制,重视公司债券的特点,在制定关于公司债券的法律制度时,应注意公司债券与股票、金融债券、政府债券的区别。对公司债券的上市、承销制度、信息披露制度、担保制度的规定,应考虑公司债券的独立性[6]。

②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走向,减少对公司债券的行政限制和法律限定,重新设计公司债券的监管制度。

③完善公司债券交易制度,大力促进机构投资者发展,优先公司债券的交易制度。

④建立与完善公司债券管理体制以及发行主体的自我约束机制,使中介机构与投资者参与到对公司债券的监督中,健全公司债券的信用责任制度。

完善公司债券法律制度,不但是出于依法治国的需要,也是对公司债券的发行者、持有人合法权益的有力保障。我国的公司债券市场发展十分缓慢,对公司的筹措生产经营资金、拓宽融资渠道阻碍不小。在公司债券法律制度的完善道路上仍需奋力前行。

参考文献:

[1]施天涛.公司法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 P201-203.

[2]雷兴虎.公司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P267.

[3]石慧荣,石纪虎.公司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P112-113.

[4]杨春平.中国公司法理论与实务论纲[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P196-208.

[5]肖雄伟.中国公司债券的发展探讨[J].金融管理与研究,2008(05)

上一篇:中秋节节前廉政讲话稿下一篇:计算机本科毕业设计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