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澳大利亚

2024-05-12

神奇的澳大利亚(精选十篇)

神奇的澳大利亚 篇1

布里斯班如同梦境般优美的环境常常在我心头萦绕——这里, 头顶上仿佛永远是湛蓝如洗的天空和轻盈飘动的白云, 脚下则到处是如茵的绿草和片片野花, 空气清新得令人心醉。放眼望去, 除了各具特色的建筑、绿色的河水和硬化的路面, 就是葱绿的树木、草坪和姹紫嫣红的花坛。这里既没有烟囱排放的浓烟、工厂排放的废水, 也看不到堆积的垃圾, 甚至很少见到裸露的土地。

这里的动物似乎不怕人。不论是在繁华的女王大街 (Queen Street) 还是在昆士兰大学校园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 不论是在市中心乔治国王广场 (King George Square) 还是在布里斯班河的南岸渡口 (South Bank) , 经常会有白鹤、鸽子等鸟儿落到你眼前, 旁若无人地嬉戏、散步、觅食, “胜似闲庭信步”。这样的风景在悉尼、墨尔本、堪培拉也俯拾皆是, 人与自然在此和谐共存。

事实上, 澳大利亚的地理条件并不优越, 其近70%的国土属于干旱或半干旱地带, 沙漠面积广大, 森林覆盖率低, 生态环境因水资源不足而十分脆弱。澳大利亚优美的环境, 得益于公众具有强烈而自觉的环境保护意识, 得益于政府对环境保护的重视。

自1901年澳大利亚独立后, 澳大利亚的中小学就普遍开设“社会和环境”课程, 让青少年从小了解人类与环境、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澳大利亚联邦先后制定的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有50多种, 如《国家环境保护委员会法》、《国家公园和野生物保育法》、《生态控制法》、《濒危物种保护法》、《海洋石油污染法》、《墨累河水法》等等。澳大利亚法律对于严重违反环境保护法规者处罚很严厉, 对法人可以判处100万澳元的罚金, 对自然人可判处25万澳元罚金, 对直接犯罪人可判处高达7年的有期徒刑。而且, 对于违反环境保护法者, 任何人都有权起诉, 不管其利益是否受到损害。

澳大利亚环境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重视预防。例如对于采矿者, 政府不仅要求他们在开矿前要考虑到采矿对周围动植物和人居的影响, 还要求开采者要拿出矿山开采后的治理计划, 即废矿场地的“恢复”问题, 包括废矿填埋后上面是种农作物还是树木、花草, 采矿主必须在开矿前交纳“恢复”废矿的成本。也因此这里许多昔日的废矿都变成了绿山或草场。

澳大利亚在市政建设方面十分注重生态环境质量, 悉尼、墨尔本、布里斯班, 每个城市都建有大量的公园和绿地。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的绿化面积占城市总面积的58%, 人均占有绿地70多平方米, 整个城市如同一个大花园。墨尔本市有400多处大型公园、绿地;布里斯班市建有大小公园160多处。相比之下, 我国的城市还略有差距。北京市在“绿色奥运”理念的推动下, 已成为我国绿化较好的大都市, 其绿化覆盖率为40%, 天津、上海则大约为38%。

澳大利亚人还积极开发太阳能等新型环保能源。在堪培拉, 到处可见成排的玻璃厂房, 利用阳光制成的敏化光伏电池, 正应用于工业生产和家庭日用。悉尼奥运村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社区, 其太阳能设施每年能产生100万千瓦小时的电能, 相当于一个小型发电所的发电量。

澳大利亚政府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污水和垃圾处理。如约有150万人口的布里斯班市, 便建有14个污水处理厂, 对生活、工业废水经过层层处理, 尽量做到循环利用, 即便是排入大海的废水也要进行无害处理。

澳大利亚的节日文化 篇2

课程名称:澳大利亚国家与文化 任课教师:刘鹏康 上课地点:主楼413 所在学院:文学院 学生姓名:吉文清 学生学号:101110115

澳大利亚的节日文化

摘要: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澳大利亚的节日文化。首先从她的地理位置因素,历史发展因素和经济的发展引出节日文化这一主题,再从其国庆日等历史性节日介绍到各种传统节日文化,其中渗透各民族文化的差异,并和中国的节日文化作简要比较。

澳大利亚位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由澳大利亚大陆和塔斯马尼亚岛等岛屿和海外领土组成。它东濒太平洋的珊瑚海和塔斯曼海,西、北、南三面临印度洋及其边缘海,海岸线长约3.67万公里。面积769.2万平方公里,占大洋洲的绝大部分,虽四面环水,沙漠和半沙漠却占全国面积的35%。全国分为东部山地、中部平原和西部高原3个地区。

澳大利亚最早的居民拥有世界上最长的文化连续史,其起源可追溯到最后一次冰期。虽然澳大利亚曾遭侵略,但她却在1901年由六个独立殖民地发展为一个国家,并且发展迅速,最终发展成为一个发达国家。经济的发展为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因此澳大利亚的文化发展也是相当迅速和繁荣的。历史之长,各种文化的融合,人类智慧的提升,等多种因素的共同结果,造就了澳大利亚丰厚的文化底蕴。特别是其节日文化,丰富多彩,寓意深远,着实令人神往。

澳大利亚全国共同的节日为九天,但各州也自行设立节日。

1月1日:新年元旦。这个节日和我们中国的元旦是一样的,为了祝贺新的一年的到来。有所不同的是,我们庆祝元旦是在冬季,而澳大利亚是在夏季,因此庆祝的方式和活动也会有所不同。对火热奔放的澳洲人来说,1月是一个举国狂欢的月份。在最大城市悉尼,神秘火辣的土著歌舞典礼吹响狂欢的号角,舞者都穿着原始的装扮,男子全部白泥抹身,两眼周边涂以轮环,用树枝缚于足踝,腰间围着一小块兽皮。女子穿着飘逸的长袍,披散着头发。澳大利亚人一直非常尊重土著部落的文化和传统,特意把这个庆典作为重要节日的开幕式,规模宏大,汇聚国内最有名气的表演者。此外,声势浩大的千人冲浪比赛也挑动着人们的心弦,盛大的汽车展和美味烧烤大会更是让人一饱眼福和口福。推崇创意的澳大利亚人会自制各种各样的国庆装,穿在身上,带在头上,成为悉尼街头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1月26日:国庆,为纪念白人进入澳大利亚的建国纪念日,但在一些州,也以接近周末的周一,周五作为国庆节假。澳大利亚原为土著人居住地区。17世纪初,西班牙、葡萄牙和荷兰人抵达这里。1年,荷兰水手埃贝尔·塔斯曼绘制了塔斯马尼亚部分海岸的航海图。英国人威廉·丹皮尔在1688年和1699年先后两次在西海岸登陆。1770年,英国皇家海军的詹姆斯·库克船长乘“努力号”到南太平洋进行科学考察性航行,打算绘制曾被称为“新荷兰”的东海岸图,并宣布这地方为不列颠的土地。1788年1月26日,亚瑟·菲利浦率“第一舰队”的11只小船驶抵悉尼市的杰克森港。这些船只载着780名放逐犯人、海军及其家属约1200人。这些白人踏上澳大利亚的土地,菲利浦成了首任总督。现在这

–澳大利亚文化课程论文

一天被定为澳大利亚国庆日。在随后的80年间,总共有15.9万英国犯人被流放到澳大利亚,所以这个国家也被戏称为“囚犯创造的国家”。而1月26日成为了澳大利亚建国纪念日,也被人们称作“澳大利亚日”。

每逢国庆日,各国都要举行不同形式的庆祝活动,以加强本国人民的爱国意识,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各国之间也都要相互表示祝贺。逢五逢十的国庆日,有的还要扩大庆祝规模。为庆祝国庆日,各国政府通常要举行一次国庆招待会,由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或外交部长出面主持,邀请驻在当地的各国使节和其他重要外宾参加。1月26日是澳大利亚的国庆日,也是当地最大的年度公共盛事。每年到了这一天,澳大利亚人都会共同庆祝并且承诺创造更加快乐、繁荣的新生活。当天,澳大利亚多个城市举行了丰富多彩的庆贺活动。在悉尼港,数千名运动员和游泳爱好者参加畅游横渡海港的活动;在悉尼海德公园,全天都有娱乐表演和美食节活动,市民可以大饱口服;在悉尼奥林匹克公园,火爆的音乐节把观众带入音乐的海洋。

3月28日-3月31日:复活节,从耶稣受难日开始,为期四天。复活节是基督教纪念耶稣复活的节日。在欧美各国,复活节是仅次于圣诞节的重大节日。按《圣经·马太福音》的说法,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受刑死后三天复活,因而设立此节。

澳大利亚的复活节庆祝活动以悉尼的Easter Show为中心,一般持续两周,在2000年的奥林匹克公园举行,由全国各地的农民和自己的家畜和大家一起度过一段时光,有现场孵小鸡、猪崽吃奶、挤牛奶、剪羊毛比赛、骑马、赛车、空中游乐圆等,还有时装展、孩子礼物袋等。

4月25日:澳纽兵团日,为纪念一战中被英国借派的澳大利亚新西兰联合军在土耳其卡利波里半岛决死登陆而设。系雪梨则是每年都一样的老兵巡游,系雪梨的CBD举行。老兵们戴着各式各样的勋章自豪的巡游着,两旁则站满了手持国旗在热烈欢呼的人们。很多夫妇都带上他们的孩子到活动现场来感受气氛,还有很多是士兵门的后裔。各个电视的频道都播出有关澳纽兵团的节目,就是AFL(橄榄球的一种)的比赛开始前也有庄严的纪念仪式,球员代表会致辞表达对那些为国捐躯的士兵的敬意。

6月9日:女王诞生日,伊丽莎白女王生日,假日设在6月的第二个周一以便连休,只有西澳大利亚是9月29日。

11月第一个星期二,闻名世界的澳大利亚赛马——墨尔本杯大奖赛的举行日。

–澳大利亚文化课程论文

12月25日:圣诞节。相信圣诞节大家都不会陌生吧。西方人以红、绿、白三色为圣诞色,圣诞节来临时家家户户都要用圣诞色来装饰。红色的有圣诞花和圣诞蜡烛。绿色的是圣诞树。它是圣诞节的主要装饰品,用砍伐来的杉、柏一类呈塔形的常青树装饰而成。上面悬挂着五颜六色的彩灯、礼物和纸花,还点燃着圣诞蜡烛。红色与白色相映成趣的是圣诞老人,他是圣诞节活动中最受欢迎的人物。西方儿童在圣诞夜临睡之前,要在壁炉前或枕头旁放上一只袜子,等候圣诞老人在他们入睡后把礼物放在袜子内。在西方,扮演圣诞老人也是一种习俗。

12月26日:开盒节,打开圣诞所赠礼盒的日子,在南澳大利亚,成为“宣告节”。

在澳大利亚全国性的其他节日中,有两个节日特别受到广泛重视,一个是4月25日“恩沙克日”——澳大利亚军人节;另一个则是11月第一个星期二,闻名世界的澳大利亚赛马——墨尔本杯大奖赛的举行日。全国性赛马发源地墨尔本市将这一天列为公休日,届时,全国其他地区也停止工作,进行观马大赛。1.悉尼狂欢节

为期一月悉尼狂欢节为澳大利亚最大的节日之一。2.啤酒罐赛艇会(beer can regatta):

这项赛事在选尔文的名迪河(mindil river)举行,将会是您最罕见的比赛。设计师运用成千上万的啤酒罐,创造成各式各样的船只,希望有机会赢得奖项。其实上,这些啤酒罐制成的船只,还须能浮在水面上才行。3.脚行船比赛(the coca cola henley-on-todd regatta):

此活动的疯狂程度,可与啤酒罐赛艇会相媲美。参赛者提着无底船只,在干涸的todd river比赛。这项每年1o月在爱丽斯泉(alice springs)举办的活动,真实是以引发趣昧为前提。

4.墨尔本时装节(melbourne fashion festival)澳大利亚的时装,向来吸引世界各地的关注,届时设计师可展露才华,展示新一季的时装作品为期一周的活动包括 游行和各种展览。由超级名模领衔的服装表演 ,不但光彩夺目,同时兼具娱乐性,在国际赞助者如vogue和marie claire的支持下,将时装节搞得热闹非凡,举世瞩目。5.阿得莱德艺术节(adelaide fastival of arts)

澳大利亚人向来非常注重文化及艺术,要是您在活动期间造访阿得菜德,一定要来亲身体验一下。表演及展览活动分别以不同形式在阿得莱德各地展开,您可以选择到植物园(botanic gardens)欣赏莎士比亚的剧作演出,或是到户外观赏五光十色的烟火表演,深夜还可到爵士乐俱乐部享受一流乐师的演出。

6.悉尼至荷伯特帆船赛(sydney to hobart yacht race): 数以千计的人群聚在悉尼港口,观看帆只点点驶向荷伯特的盛况。7.巴罗沙谷葡萄酒节(barossa valley vintage festival):

巴罗沙谷是生产澳大利亚高级名酒的著名酒乡,penfolds只是其中一种,延续德国人庆祝丰收的传统。此间以采挤葡萄竞赛、乘坐热汽球及无限量的饮用美酒来庆祝。

–澳大利亚文化课程论文

8.花展(floriade): 这是南半球数个大型花展之一,也是堪培拉最广为人知的节日,活动包括音乐、舞蹈、街头表演、雕塑和美食。

当然,这只是澳大利亚文化的冰山一角,要想体会澳大利亚节日文化最真的感受,还是需要做更深的了解,若有机会亲自出国去澳大利亚亲身体验也不错啊!

澳大利亚馆:全景展现神奇大陆 篇3

展馆主题:畅想之洲

展馆位置:B片区

展馆概况:展馆流畅的雕塑式外形如澳大利亚旷野上绵延起伙的弧形岩石。外墙用特殊的耐风化钢覆层材料,幕墙的颜色随时间的推移日渐加深,最终形成浓重的红赭石色,宛如澳大利亚内陆的红土。展馆内设置“旅行”、“发现”和“畅享”3个活动区,讲述这片神奇大陆上奇异的物种、丰富的文化和宜居的城市。

活泼的袋鼠、迷人的黄金海岸、摩登的现代建筑、广袤的荒野以及原汁原味的庄园……提及澳大利亚,这些是人们脑海里最常浮现的画面。然而,这个幅员辽阔的南半球国度所蕴藏的妙处远不止这些,它还拥有全球最宜居的城市、倍受赞叹的环保措施、独一无二的自然资源以及热情的人民。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澳大利亚馆将主题定为“ImagiNation”(畅想之洲),旨在邀请充满想象力的你我,共同探寻一个“真实”的澳大利亚。

站在园区高架平台上张望,不远处一座庞大的红色建筑十分醒目。有如海岸线般的弧形轮廓,以及橙红的色彩,那便是极具标识性的澳大利亚馆。这奇特外型寓意名为“乌鲁鲁”(Uluru)的澳洲艾亚斯岩,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体岩石块。经过亿万年的风化侵蚀,它的独特形态被视作大自然神秘力量的集聚,澳大利亚民族对自然的崇拜也承载于其中。这正是设计师创造澳大利亚馆的灵感来源。随着每天承受日照、风吹、雨淋等气候变化,展馆表面特殊的耐风化钢覆层材料将产生不同程度的氧化,看起来仿佛变换“新装”。从最初的橙色逐渐转为火热的赭红,待到世博会闭幕,展馆将最终还原成澳洲中部的红土颜色,巧妙地彰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澳大利亚的难民问题 篇4

一、澳大利亚难民问题现状及分析

6月21日, 一艘载有约200人的难民船在澳大利亚圣诞岛以北的印度洋海域倾覆, 造成约90人丧生。6月27日, 一艘载有上百人的难民船也在该海域倾覆。近一个月来, 已有1 000余名难民非法进入澳大利亚。截至6月27日, 在澳海域被拦截的难民船和人数已超过2011年全年的数字。

难民偷渡问题已经成为长期困扰澳大利亚的社会问题之一。难民船抵达圣诞岛的频率有时多达一周数艘, 难民船上通常载有妇女和儿童, 人为纵火、倾覆等事件时有发生。澳大利亚作为世界发达国家之一, 承诺承担接收国际难民的义务和责任。但是出于安全、就业等社会问题的考虑, 澳国内许多人实际上十分反对接收更多难民。长期以来, 不断有难民船驶向澳大利亚, 国际人口走私集团更利用澳大利亚的有关承诺大发不义之财, 形成恶性循环。澳政府一方面要兑现接收难民承诺, 一方面难以应对国内反对情绪, 难民接收陷入僵局。

为打破僵局, 澳大利亚朝野双方均支持离岸处置难民事务, 但就具体处置地点等存有分歧。吉拉德政府曾提出“马来西亚方案”, 即把在澳大利亚本土未经过审理的800名难民送至马来西亚, 同时交换当地已经过审理的4 000名难民。但这一方案并未获得反对党支持, 该方案最终被澳大利亚高等法院否决。

在6月27日再次发生难民船翻覆惨剧后, 澳总理吉拉德要求独立议员奥克肖特向议会提出一项折中计划, 以加快对澳大利亚本土和境外如马来西亚、瑙鲁岛等地难民庇护中心难民的审理工作。该计划将弥补政府此前与马来西亚政府达成的难民交换方案等相关移民法案的不足, 并提出在南太平洋岛国瑙鲁等地修建难民中心, 将抵达澳大利亚本土的难民转移到第三国予以安置, 以减少澳大利亚本土对难民的吸引力。奥克肖特的计划还支持反对党的意见, 建议对难民增加人道主义安保措施。

该议案在6月27日以小幅优势在众议院获得通过, 并已于6月28日送至参议院审议。但反对党领袖阿博特坚称这项议案无法在参议院得到通过。绿党则表示, 不愿仓促作出决定, 而是希望寻求一项长期的解决方案。外界分析, 议案很可能在参议院遭到否决。

若这一问题得不到有效处理, 情况继续恶化, 澳大利亚政府将更难找到解决办法, 人口走私活动也将越发猖獗, 在很大程度上损害澳大利亚的国际形象, 并为2013年联邦大选带来负面影响。

二、难民问题产生原因分析

近年来, 在世界科技和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 粮食短缺问题却仍然相当严重。联合国粮农组织今年3月发表的一份报告说, 由于天灾人祸不断, 目前生活在全球33个国家的6 000万人正面临不同程度的缺粮问题。这份题为《粮食作物与粮食短缺》的报告说, 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是缺粮最严重的地区, 有16个国家极度缺粮。在东非地区, 尽管去年持续一年的旱灾灾情现已有所好转, 但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肯尼亚、苏丹和坦桑尼亚的1800万人仍需国际社会继续提供紧急粮食援助。莫桑比克等南部非洲国家近期爆发的洪灾对农作物造成了严重破坏, 这些国家也需获得粮食援助。亚洲的不少国家也受到缺粮问题的困扰。阿富汗因持续内战和旱灾已开始出现严重的粮食危机。东亚和中亚地区的一些国家如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和塔吉克斯坦因遭受旱灾, 也需获得粮食援助。粮食的短缺直接对当地居民的生命构成威胁, 为了活命, 贫困地区的人口被迫离开家园, 成为居无定所的难民。

经济形势恶化和人口增长过速是不少国家和地区难民问题得不到解决的又一个原因。据国际组织最新统计显示, 非洲目前的外债总额已达3 600亿美元, 比30年前增长了24倍多。巨额外债一方面给非洲国家的财政预算带来了沉重负担, 同时也严重制约了非洲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的实施。非洲在国际贸易中的份额不断下降, 目前仅占2%左右, 而非洲大陆每年吸纳的外国直接投资只有国际投资总额的1.5%。相对落后的经济状况, 使非洲的贫困人口比例远高出其他大洲。非洲大陆的人口占全球总人口的12%以上, 非洲的国内生产总值则仅占世界的2%左右, 非洲现有人口约7亿, 人口年均增长率为3%, 而非洲国家的农业生产每年增长率仅2.5%左右, 有的国家甚至出现负增长, 粮食增长量不够养活增长的人口。

人口过速增长还造成非洲一些地区自然资源的短缺甚至枯竭。据统计, 非洲每年有400多万公顷森林遭毁, 不少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 导致气候变化异常, 水旱虫灾屡屡发生, 形成恶性循环, 很大程度上由于人为的破坏。非洲不少国家和地区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很多地方不再适合居住, 当地居民被迫迁居他乡。

因种族、宗教矛盾和领土争端激化而引发的冲突和战争是产生难民潮的另一个原因。在中东地区, 百年巴以冲突最严重的后遗症之一就是制造了波及整个中东地区的巴勒斯坦难民问题, 形成了现代史上人数最多、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政治难民潮。目前全球2 100多万难民中, 巴勒斯坦难民是其中最大的难民群体, 总数接近350万。从第一代难民的出现到现在, 巴勒斯坦难民问题已经持续了50多年, 目前仍看不到解决的希望。难民问题已经成为巴以实现和平的一个巨大障碍。巴尔干地区因民族矛盾和冲突导致的难民问题也相当严重。自20世纪90年代初爆发内战以来, 巴尔干地区难民人数达到几百万, 其中妇女和儿童占多数。今年3月, 阿族极端分子同马其顿政府军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以来, 马其顿境内又出现了新的难民潮;旷日持久的阿富汗内战也使700多万难民逃到伊朗和巴基斯坦。在南部非洲, 难民人数最多的是安哥拉和莫桑比克。这两个国家因近20年之久的内战加上自然灾害, 百万人流离失所, 沦为难民。在中部非洲, 由于卢旺达和布隆迪的部族武装冲突, 200多万难民逃往刚果 (金) 东部地区, 并引发了刚果 (金) 与卢旺达、布隆迪和乌干达相互间的武装冲突, 一度造成难民危机。东部非洲地区难民的处境也日益恶化:厄立特里亚和埃塞俄比亚之间长达10多年的战争, 曾迫使成千上万的难民逃往他国;苏丹近50年的内战, 也迫使大量难民逃往埃塞俄比亚、扎伊尔、中非和肯尼亚谋生;现在, 在印尼、菲律宾、斯里兰卡、哥伦比亚等国家, 流血冲突和恐怖活动不断迫使当地居民逃离家园, 成为难民。他们四处躲藏, 人格丧失, 境况悲惨……

自然灾害也是造成难民问题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据国际组织发布的材料表明, 自然灾害每年平均造成14.4万人死亡, 5.7万人受伤, 500多万人变成四处流浪的难民。严重自然灾害引起的饥荒每年至少要造成7.36万人死亡, 逃往异国他乡的人更是无法统计。在过去10年中, 各类自然灾害对世界造成了6080亿美元的损失, 为灾害所迫离开家园的难民不计其数。

三、澳大利亚难民问题解决途径初探

首先应从根源入手, 注重预防。国际社会应重视难民产生的根源, 鼓励对话与和解, 以非武力方式解决争端, 发展经济, 建设持久和平。鼓励难民署参与冲突和灾害预防与介入, 通过提前做工作, 为难民和流离失所者建立“绿色通道”, 尽量减少冲突和灾害对人的影响。

其次, 鼓励难民署根据国际形势发展, 更新和完善难民保护理念, 做到“应保尽保, 避免滥用”, 平衡扩大保护范围与防止国际庇护体系被滥用之间的关系。

最后, 继续坚持“国际团结, 责任分担”。鼓励难民来源国、庇护国、安置国、捐助国及有关国际机构通力合作, 共同促进难民问题的持久解决。

历史告诉我们, 难民问题正在时刻威胁人类安全、和平和发展。产生难民问题的原因错综复杂, 解决难民问题无法一蹴而就。人类必须正视难民问题, 切实有效地逐渐消除这个长久以来笼罩在地球上的阴影。

摘要:难民问题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世界性问题。上溯到《圣经》时代, 受奴役的以色列人逃离埃及, 就构成了一个“难民”问题。不过, 难民真正成为国际社会关注和全力解决的问题, 还是现代的事情。到了20世纪, 难民地位才有了国际公约的明确规定, 并且也有了专门解决难民问题的国际机构。有人认为20世纪是“全面战争的时代”, 因而也造成了一个“难民的时代”

关于澳大利亚的简介 篇5

多数澳大利亚白色人种的祖先是19、20世纪的英国移民,当中大部份均是当年被英国押解到来的罪犯。来自其他国家者也很多,澳大利亚与美国一样是外来移民人口比例占绝多数的国家,其外来移民数量更居世界第一。例如欧洲的德国、希腊、意大利和一些亚洲国家或地区,如日本、台湾、印度、中国大陆、香港、越南和西亚诸国。

澳大利亚最早的原住民如今不及总人口的1%。根据人口普查,有37.13%的人自称为澳大利亚人,接着是英格兰裔澳大利亚人的31.65%、爱尔兰裔澳大利亚人9.08%、苏格兰裔澳大利亚人7.56%、意大利裔澳大利亚人4.29%、德裔澳大利亚人4.09%、华裔3.37%以及希腊裔1.84%。

近年来澳大利亚东岸的一些国际化大都市,如悉尼和墨尔本以其高福利、高薪水以及良好的经济氛围吸引了包括美国在内的很多北美以及南美的新移民。中国和印度近年来超过英国等欧洲国家成为澳大利亚单年度最大移民的来源国。

自由开放的澳大利亚教育 篇6

他告诉我, 在澳大利亚学习的最大享受是“自由”。高二以后, 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分科目、分层次选课, 选课范围非常广, 甚至想学开飞机, 也可以找到相应的老师教你, 而且还可以算学分。考试几乎没有填空题和选择题, 多数都是开放式的问题, 考的是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正因为他的爱思考, 所以9门功课都得到高分, 并顺利考上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法律系。在经过考察和综合了解后, 总体来讲, 澳大利亚教育体制值得称道和借鉴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1. 学校一般按学生的年龄进行分班, 经过一段时间学习, 学校可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兴趣, 重新编班。小学毕业没有统一的毕业考试, 所有毕业生都可就近进入中学学习。

2. 澳大利亚的学校都有校董事会, 由校长、社区代表、学生代表、家长代表组成, 决定学校的内部事务。3.

3. 在高中阶段, 绝大部分学校提供广泛的选修课程供学生选择, 职业技术教育也被纳入高中教育课程体系。因此高中学生毕业时也能够获得职业技术教育证书, 学生可以离开学校寻找工作机会。高考成绩优良者可升读大学, 澳大利亚的高校通常提供国际上承认的学位、大学肄业证书和研究生文凭。

4. 在边远地区的土著儿童可以接受来自固定学校“访问教师”的教学帮助, 并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 如远程教育、“空中学校”、计算机和传真等方式获得教育, 真正做到“一个都不能少”。

5. 各州和领地都为智力和身体有残障的孩子实行了“特殊教育”。联邦政府也给各州 (领地) 政府、非政府机构和社区团体提供资金, 以帮助他们实施特殊教育, 改善特殊教育和住宿设备, 其中绝大部分非政府学校由天主教会或其他宗教团体开办监管。

6. 澳大利亚长期以来所实施的多元文化政策使澳大利亚社会各种族之间的关系变得更为融洽与宽容, 大学融合了美国式的开放校风, 并延续英国式的传统精英培育方式, 且学费相对较低, 每年吸引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前来深造。

7. 澳大利亚政府非常重视职业教育, 但对职业教育的经费资助不是直接划拨, 而是采用“购买”教育培训的方式。政府在确定“购买”哪所学院的教育培训时, 采取公开投标的市场运作方式。

8. 澳大利亚的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既有政府办的, 也有私人办的。政府鼓励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通过招收海外学生而获利, 并且获利部分不需要纳税。澳大利亚的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提供非常广泛的实用性课程, 如新南威尔士州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每年提供一千多种可供选择的不同程度的文凭、证书课程。

此外, 澳大利亚还十分注重教育国际化, 从事教育输出。教育输出已成为澳大利亚的第四大产业, 为澳大利亚创收40多亿澳元。据有关统计显示, 在40多亿教育产业收入中, 有一半来自中国。

2012年, 中国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首次达到了国际标准:4%, 多数人认为这是中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转变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然而早在2001年, 澳大利亚的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均值就已达到4.8%, 中国要想成为像澳大利亚般的教育强国, 显然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澳大利亚生态教育的启示 篇7

一、充满智慧的主题式教学

澳大利亚的学科教学多为主题式教学和融合性课程。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人人参与操作、思考、对话、归纳,这种学习是一种合作、是一次体验,更是一种快乐和享受。在这种教学模式的熏陶下,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特别强,气氛活跃、主题分明、领域宽泛,这样的教学真正实现了“慢教育”的“多功能”。

笔者有幸听了一节主题式数学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统计测量的方法。教师根据这一目标设计了“土豆运动会”的情境,让学生利用教室中现有的材料、工具、学具,分组设计田径运动场上的各种比赛赛场,利用“土豆”作为参赛队员完成比赛任务。学生根据“土豆”的比赛成绩进行测量、统计,最后给“队员”颁发等级奖牌。

学校还向我们展示了一节中文课,这节课的主题是“中国北京”,学生在教师展示的图片中认识了中国的国旗和首都北京,了解到北京的标志性景点(长城、故宫等),北京的建筑特点(四合院),北京的精美小吃(烤鸭、冰糖葫芦等),引领学生齐读生字词,通过分组合作体验制作“冰糖葫芦”,强化对字形的记忆。最后,孩子们在展示自己作品的时候再次巩固了这些汉字的发音。

二、充满尊重的活动性课程

澳大利亚的教师非常尊重学生,无论是课堂上还是活动中都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让学生的能力在各种活动中得以锻炼与提高。例如格兰德尔小学有一个相当于中国学校“大队委”的组织,她是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特长与优势,自主申报、登台演讲、全校投票而民主选拔产生的。这些学生上岗后根据分工为全校学生开展相应服务,并进行过程性记载,为学生们的日后评优提供依据。每月在全校集会中由他们上台汇报所负责的项目评比结果,校长只要站在一旁,给受表彰的学生、班级颁发奖状。

课堂上,学生永远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在课前精心设计,找来各种研究的专题,组织学生们动手操作、分组研讨,在合作的过程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其在一旁扮演引导者、启发者、建议者的角色。学生们虽然在窃窃私语、来回穿梭忙碌,但是整个课堂“形散而神聚”,大家围绕一个专题操作、思考、研讨、互动。这种学习向我们展示的是一种自然、自由、自主的理念,这就是“生态教育”的精髓。

三、充满合作的团队精神培养

澳大利亚只有几百年的历史,是一个移民国家。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和合作精神,让全体师生凝聚力量、共建幸福家园,从基础教育阶段开始,他们就非常关注团队意识的培养。

格兰德尔小学从学生走进学校开始,就将他们随意分为红队、蓝队、绿队、黄队四个组别。这样,全校一至六年级所有学生均匀分布在红、蓝、黄、绿四个组中。学校所有活动竞赛均采用“积分制”,每一位学生都会尽自己最大努力为本组争光添彩。一个活动结束,学校就会及时公布各队的积分排名,公布各队总积分,激励学生建立集体荣誉,感受团队的力量。

在这种竞争体制下,高年级学生能主动关心低年级学生,促进了高低年级学生的进一步对话和友情提升。这也为将来学生们走上社会后生活、学习、工作中的交往、协作、对话建立模拟场景,培养人际交往能力。

四、充盈博爱的教师行为自觉

澳大利亚的教师虽然收入不高,但是他们的社会地位很显赫,所以有相当一部分人愿意从事教师行业。同时,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也很高。“让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快乐学习,懂得友善”,就是他们的育人宗旨。

教师只有经历严格的考核,才能从事教学工作。小学阶段没有教材,只有大纲,他们要根据教学目标,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设计、整合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创建联系,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达成教学目标。

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来源于家长与学生。他们的快乐与认同是对教师的最优评价和最大安抚。但是,一旦被学生或家长投诉,那么将面临被解聘的危机,正是因为这种机制,所以每位教师都自加压力、乐于奉献、勤于笔耕、终身学习。

为了获得好的教学效果,他们经常备课到深夜;为了获得更多的设计灵感,他们走进图书馆浏览思考;为了每一个学生的成功,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家访,上门辅导(无偿服务),从不计较得失。他们每天的教学任务高达7~9节(30分钟一节课),但丝毫看不出、听不到他们的反感和抱怨,有的只是对自己职业的热爱与追求,以及获得成功后的自信与满足。

五、充分参与的全员体育活动

澳大利亚的体育锻炼体现了自觉性、全员性,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不同年龄的晨练者,体育锻炼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校体育活动的安排设计也体现了自觉性、全员性。哪怕是智力和身体残缺的学生,他们也会担任体育活动中的志愿者,参与不同环节的服务。

澳大利亚的学校体育活动突出参与、快乐、健体、健心的理念。这次访问中笔者认真观摩了两大体育活动赛事:第一项是排球年级比赛,一位体育教师在班主任的配合下完成了五年级六个班十二场次的排球班级对抗赛。他们的比赛规则就是全班参与(20个人左右),其中一名队员利用各种姿势将球发过网,对方的学生只要球不落地就可以用各种姿势将球抱住,再传给第二个人,球在本方转换四次之内必须过网,最后球在哪方落地,另一方得分,先得11分的班级获胜,进入下一轮对抗赛。单循环赛事结束后,累计胜利局数最多的班级获胜。虽然排球项目专业的技术含量不高,但是学生们的全员参与、呐喊助威、相互补位、奋力拼搏深深吸引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第二项大型体育活动是一至三年级的田径运动会。他们的比赛项目是掷飞碟、投球进筐、夹球跳跃等趣味体育游戏。学生们在高年级学生裁判员的带领下轮转制比赛,裁判员为每一位同学记录,评选出参与所有项目的综合冠军,并将他们的成绩和校田径比赛记录对比,打破纪录的加倍算分。从每一个学生的热情呐喊、奋勇拼搏、享受成功中,不难看出这场比赛的重要意义。

六、充分民主的家校合作办学

澳大利亚的教育体现了大教育观,学生、家长都可以参与学校的办学管理。学校设立了一个家长委员会,家长代表可以参与学校校长任命、办学理念设立、学校制度完善等各项活动。他们的话语权相当重要,如果学校新的制度改革没有得到家长委员会的认同,就不能实施,所以校长非常尊重家长委员会成员,有重大决策之前,都要请家长委员会代表参与讨论,依据他们的意见修改和完善改革方案。

家长委员会虽然很有权威,但是他们的目标和学校是一致的,即“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他们在学校有困难的时候会挺身而出,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全力支持,毫不吝啬,不留余力。

学校为了欢迎我们的到来,由家长委员会出面组织,几十位家长亲自下厨做出融色、香、味于一体的精美“比萨”送到学校来与我们共进晚餐。我们的学生寄宿在当地家庭中,家长委员会要开相关的会议,策划相关方案,安排有接待资质的家庭进行对接,从出行、饮食、学习、参观等几方面进行统筹规划,确保接待的质量。由于他们的参与、支持和监督,学校的管理更加透明、规范和完善,学校与家庭的关系也更加和谐,有效提升了家校合力。

深刻感受了澳大利亚的阳光、蓝天、尊重、自由,回到祖国,笔者迫不及待地对教育的“生态发展”作出新的规划,在我校进行了改革尝试:学生申诉委员会、校务委员会、家长义工组织的设立;选项教学、学生社团、社区课程等课程的丰富;全员运动会、校园吉尼斯、梦想大舞台、“看我72变”等活动的开展,让大家都尝到“生态教育”的适性甜美。

澳大利亚21世纪课程的目的 篇8

21世纪课程应该使所有学生能够对形成社会经济和社会信仰体系的因素有所了解,并能够帮助学生培养技能。21世纪课程必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能,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兴趣和需求,因此课程的设置要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以适应多元化需求以及基于公平的需要。21世纪课程的编制要考虑到有特殊需要的学生、边远地区的学生、母语非英语的学生以及具有某方面特长的学生。同时,在义务教育阶段结束时,学生所学的课程应该使他们具备以下能力:一是能够接受和表达书面或口语形式的复杂观点,且能够具备听说读写方面的能力和使用多种媒介展示不同形式信息的能力;二是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帮助他们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与他人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建立包容他人、维护自己和他人幸福的价值观;三是可以用历史和发展的眼光看待人类社会中的心理学知识和哲学知识;四是通过学习科学知识、科学哲学史、科学和技术对世界的影响来理解科学和技术;五是熟知文化和艺术,并了解对文化生活有重大影响的人物;六是具备全球化视野,将自己看做世界公民,能够熟练运用第二语言,并认可其他社会文化;七是具有较强的环境意识和生态责任感。

澳大利亚实施21世纪课程的目的是要使所有学生成为喜欢学习、有所成就的成功学习者;成为能够享受安全健康生活的自信个体;成为有责任感的公民。

摘自:《世界教育信息》2012年第1期作者:马艳乐

澳大利亚畜牧业的发展 篇9

1 澳大利亚基本概况

澳洲面积为770万平方公里,人口接近2000万。国土有近三分之一是沙漠,而沙漠周围又是一大片半沙漠。年均降雨量47厘米,低于世界平均降雨量72厘米,整个大陆约有30%的地方年降雨量少于25厘米,较之于我们四川的100厘米左右,算不上水草丰盛。

但是,到2007年,澳大利亚的农牧业总值约占其GDP的35%,出口更是以农畜产品为主,占出口总额的72%左右。

羊只存栏1.4亿头,羊肉产量62万吨,羊毛的产量78万吨,牛只存栏3500万头,牛肉产量186万吨,成为世界上畜牧业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

2 澳大利亚畜牧业发展的经验

从1788年英国舰只驶航澳洲开始,英国的肉用牛,主要是短角牛就来到了澳洲,于是新牧区的开发就开始了。笔者曾到过澳洲考察、学习,总结其主要经验是:

2.1 因地制宜地引进适合当地气候的品种

1826年引进英格兰的海福特牛,有角、深红,主要分布在环境恶劣的地区,如昆士兰和南部海岸地区,比例相当大,约占纯种登记中的60%以上。

1840年引进苏格兰的安格斯牛,纯黑面无角,主要分布在降雨量比较丰富的地区如新南威尔士,维克多尼亚和西部。

1933年才开始引进美国的婆罗门牛,用以克服英国牛常遇到的扁虱,这种牛有天生的抗扁虱和耐热能力,主要分布在沙漠周边地区。

从这几个例子看出,及时引进优良品种,因地制宜地引进适合当地气候的品种是主要的经验之一。

2.2 确定发展的优良品种,有针对性地引进优良品种进行杂交

引进印度的瘤牛及波斯、印地加牛与英国品种杂交,产生了优良的热带新品种牛如布拉福特耐旱王牛、非洲牛、伯尔蒙特红牛等品种,为牛只适应当地气候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七十年代初期,开始引进纯种牛精液,继而引进活畜、杂种活畜以及受精卵,以创造新品种,继而扩大生产。

在澳大利亚,种群之间的杂交很普遍,目前已经发展到四元杂交体系。

2.3 建立专门机构,协调畜牧业的发展

2.3.1 澳大利亚农业部设立了肉类研究委员会专门研究各个家畜品种的性能、特点,将研究的成果反馈给各个牧场。

2.3.2 国家农业部主持肉用牛等品种的性能测定、品种登记工作。制定了国家肉用牛纯种登记制度等一系列制度。早在1833年前后英国就实行了品种、性能的纯种登记制度。两百多年来,品种性能登记这一制度在优良品种的繁育、定向培育、提纯复壮等方面起到了重大作用。

以前,品种登记主要在各州(共六个州)进行,发展也较缓慢,从上世纪六十年代才改由农业部统一进行。到目前为止,国家肉用牛等纯种登记制度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牲畜改良的主要平台:能提供电子计算机计算的家族、血统的发展情况和性能资料,父族、母族索引,牧群记录;销售品种和牲畜的各种统计资料,如色泽、体重、日增重、耐热性、肉料比、产仔数、肉脂比、最佳配种年龄,最佳屠宰期等都一目了然。

2.3.3 新南威尔士州农业厅和新英格兰大学创建了动物遗传、品种繁殖研究中心,负责牲畜生长的各种资料储存研究,赞助品种改良的设计(纳入国家预算)。

2.3.4澳大利亚规模庞大的牲畜、肉类及羊毛的出口,统一由澳肉类和牲畜公司负责组织销售,2007年,澳大利亚约有240余个肉类出口商和70余户牲畜贸易商,均系该公司的成员。商家用一个声音说话,避免了相互争斗,竞相削价的问题。目前,澳大利亚的牲畜主要品种有:

2.3.4. 1 肉用牛类。安格斯牛、海福特牛、保尔海福特牛、墨里灰、短角牛类、林肯红牛、达文牛、塔斯马尼亚灰牛、高乐威牛、澳大利亚白牛和不拉曼牛、旱王牛, 当然也有不少欧洲品种, 如夏洛来牛、西门塔尔牛、利木辛牛等。乳用牛类有荷斯坦牛、埃歇牛、泽西牛、古力斯牛等。

2.3.4. 2 绵山羊类。有超细美利奴羊、细毛羊、中粗毛美利奴羊,强韧羊毛美利奴羊、保尔瓦斯羊、苏扶克羊。新开发展品种有卡莫羊,多莫羊、埃利特得尔羊等。山羊类有安哥拉山羊、沙能山羊、吐根堡山羊、纽宾山羊等。

2.3.4. 3 水牛类。澳大利亚在1852年从梯模地区引进水牛,至今虽然驯化,但大多仍处于野外环境中,主要品种受印度、印尼品种的影响。

3 结合我国西部畜牧业发展提几点建议

3.1 要将小规模放养逐渐发展成为集约化、规模化饲养,发展方向为肉用和乳用, 政府可以给予补贴等鼓励措施。

3.2 强化纯种登记,由省级以上畜牧食品局统一进行,对各种牲畜品种的性能数据资料进行统一登记管理。

3.3 对种畜饲养户进行上岗培训,颁发种畜饲养资格证,不进行盲目繁殖,保证优良品种的提纯复壮。

3.4 政府部门与大专院校建立联合试验场,制定优良种畜的改良与繁殖计划方案,开展质量监测工作,推广优良家畜品种。

3.5引进适合四川的优良种畜(精液、胚胎、活畜,)加快品种改良,提高我省畜牧业的生产水平。

澳大利亚应急管理机制的特色 篇10

1.澳大利亚应急管理的中央机构

参照立法要求, 澳大利亚各级政府都设立了适用于本级政府的应急管理机构。澳大利亚政府行政上分联邦政府、州或领地政府及地方政府三级。 联邦政府对澳大利亚本国的应急管理工作负责。各级政府依照宪法规定, 独立行使权利, 地方自治, 互不隶属, 在应急管理机构设置上相互独立、互不隶属。但是依据相关法律的规定, 下一级政府可以在无法处理突发事件的情况下, 向上一级政府申请支援。

此外澳大利亚联邦政府还成立了专门负责应急管理的行政机构———联邦应急管理署 (EMA) , 它是联邦政府中负责应急管理工作的主体机构, 隶属总检察署。其前身是成立于1974年的自然灾害组织 (NDO) , 当时隶属国防部, 1993年改名为应急管理署, 2001年才归总检察署所辖。

澳大利亚联邦应急管理局下辖四个部门:规划和运营部、发展部、知识管理与商业部, 以及教育培训部。各部门围绕应急管理从不同角度展开工作, 涵盖地区协作、对外支援、计划制定、社会宣传和人员培训等各个方面。 [2]

尽管作为联邦机构, 联邦应急管理局本身不直接领导地方的应急管理机构, 也不直接指导州或领地的应急管理工作。其主要作用还在于为地方应急管理工作提供各种支持, 包括财政、人力和技术方面的支持。联邦政府的其他部门因具体工作分工, 或多或少地承担一定的应急管理工作。

2. 澳大利亚应急管理的地方机构

澳大利亚的每个州或领地都有自己的应急管理服务机构 (SES) , 只是具体名称和具体组成成员不同而已。而州或领地以下的各个地区和社区也都设立了相应的机构。区级灾害管 理委员会的主要负责人一般是本地区警察部门的首脑。为了节省财政支出, 两个甚至更多地方政府往往联合建立一个应急管理机构, 以应对本地区的紧急情况。

我们以新南威尔士州为例, 考察一下该州应急管理机构设置。依据1989州应急和救援条令, 该州于2009年设立应急管理署 (EMNSW) 取代了原来的州应急服务机构, 来统筹应急管理工作, 下辖州应急管理委员会 (SEMC) , 州应急管理指挥部 (SEOCon) , 州重建指挥部 (SERCon) 及州救援平台 (SRB) , 同时还向州政府提供咨询、分析等服务, 并与该州的其他相关部门保持合作。州应急管理委员会具体负责应急管理工作, 主要内容涉及应急管理的方方面面, 包括排查隐患, 确立各级应急管理的职能, 配置应急管理资源, 协调各方面联合行动等近20项有关于应急管理的工作。

除了以上部门之外, 为了应对更为具体的工作, 新南威尔士州还成立了相关的应急管理机构, 例如新南威尔士州防灾的重点在于火灾。为了控制丛林火情, 该州还成立了消防救援署和农村消防队。

3. 澳大利亚应急管理的志愿者和非政府机构

在救灾过程中, 志愿者和非政府机构的成员往往是最活跃的人群之一。各发达国家都在应急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视他们的作用。 实践证明在灾难来临时, 最早到达现场的一般不是政府组织而是志愿者或非政府机构。 [3]志愿者和非政府机构介入应急管理能收到多重功效, 最显而易见的功效就是补充了政府人力资源方面的欠缺。应急管理的预防、预备、响应和恢复四个阶段都需要大量人手来实施和完成。 志愿者和非政府机构还为应急管理系统节省和筹措了资金。他们大多不计报酬, 除了必要的消耗外, 政府无需投入太多。而且由于他们是民间行为, 较之政府, 和民众靠得更近, 更易筹集善款。许多志愿者和非政府组织的成员都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 如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和红新月会员。

澳大利亚在这一方面的做法是值得称赞的。奥本海默在《我们为什么离不开志愿者工作》 一书中开篇就说 :“我们是志愿者之国。”[4]澳大利亚的志愿者活跃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上世纪90年代, 相较于有薪酬工作岗位5%的增长率, 志愿者工作的增长率高达24%, 是澳大利亚工作岗位增幅最高的领域。 [5]志愿者在澳大利亚应急管理中扮演重要角色。论领土, 澳大利亚虽然是世界第六大国, 但是国内人口只有两千万左右, 而各种灾害频发, 救灾任务繁重, 政府往往无暇顾及。比如塔斯马尼亚州森林覆盖绿很高, 平均每年就会发生1万多起森林火灾, 高峰时可达2万多起。 [6]因此澳大利亚政府必须依靠非政府组织展开工作。澳大利亚大部分应急管理工作都是由志愿者完成的, 政府部门中专门为应急管理工作的正式雇员很少。澳大利亚的各级应急机构也都依托于非政府组织展开工作。 在其官方网站上都有关于志愿者的页面。澳大利亚全国18岁以上的人口中31%是志愿者[7], 而为应急管理工作的志愿者大约有五百万人, 占全国总人口的25%。澳大利亚政府为了鼓励民众积极参与志愿服务 , 采取了以下措施。

(1) 立法保障: 在澳洲 , 如果志愿者因为参加志愿活动而受到雇主非难, 法律会为其提供保护。不仅如此, 澳大利亚法律还给予了其他很多方面的保护。如1954西澳丛林火灾法中对志愿消防队员的身份进行了法律上的定义, 规定了哪些工作是志愿者可以参加的活动。而且该法还要求政府制定相关政策, 为志愿者购买保险, 使其在救援过程中一旦遭受人身意外时能获得补偿, 并对理赔事项、赔偿标准、受益人等内容做了非常细致的规定。

(2) 财政保障 : 志愿者工作在澳大利亚政府的财政预算中。联邦应急管理署成立全国志愿者资助基金, 用于资助志愿者和非官方项目。2007~2008年度该署的审计报告提到该机构用于地方应急管理工作的3000万澳元中包含对很多志愿者项目的资助。这些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志愿者的招聘和培训等方面。

(3) 鼓励失业人 员参加志愿 者工作 : 澳大利亚的失业率为5%左右, 澳大利亚政府除了向失业者发放失业救济金以外, 还规定这些失业者要在一定时间内参加一定时间量的志愿活动。这样既促进了志愿活动的开展, 又培养了失业人群的工作技能———促进其再就业, 使政府的失业救济金没有白白耗掉。

(4) 宣传招募志愿者:政府对志愿者招募的宣传是不遗余力的, 在各种相关网站、报纸上都可以见到招募信息。澳大利亚政府甚至还招募短期海外志愿者, 为其提供往返费用、住宿和其他物质保障。

(5) 提供专业技术培训:政府对志愿者进行国家标准的培训, 使其掌握一定的专业救援技术, 并获得国家资质。以新南威尔士州为例, 要想成为农村消防队的志愿者, 必须提交申请表及无犯罪纪律证明, 接受面试被录用后, 进入六个月的试用期, 参与一系列培训, 并在试用期结束时由消防队员投票决定你是否可以成为一名消防志愿者。

以上措施保证了澳大利亚的志愿者都是技术专业、装备精良、组织程度高的救援力量。志愿者和非官方组织在澳大 利亚的应急管理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参与到应急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如在预防环节中, 澳大利亚自上世纪20年代起开始逐步推行计划燃烧丛林项目, 目的是在人工控制下, 烧掉森林中可能引起大规模火灾的潜在因素, 防止火灾的发生。私人林地一般由业主自行烧除, 而在公共丛林中, 这些计划项目多由志愿者们根据一定的操作规范完成。新南威尔士州的志愿者除了参与以上环节, 还参与到航空护林中。而在预备环节, 志愿者的参与主要体现为对志愿消防队员的培训和装备上。维多利亚州的农村消防队年经费1.6亿澳元, 20%用于设备维护, 70%用于新设备购买和其他, 至于各种救援设备更是一应俱全, 且装备数量大。 [8]至于响应环节就更不用说了, 在新南威尔士州, 消防队从领导到普通队员都是志愿者。一旦遇到火情, 火灾控制中心迅速通过联络系统通知本地区的志愿者。他们很快集结完毕, 赶赴火场实施救援。灾难过后的恢复环节也少不了志愿者的身影。2011年年初布里斯班暴发洪水灾害, 灾后, 大量志愿者走上街头清除垃圾和淤泥等。可以说, 志愿者全程参与了应急管理工作。澳大利亚志愿者和非官方组织在应急管理中取得的宝贵经验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4.结语

与我国相比, 澳大利亚的应急管理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1) 法律健全。中国的应急管理立法刚刚起步, 在很多地方还存在缺陷, 主要表现为应急管理立法体系不完善。不仅如此, 应急管理是一个持续的、不间断的过程, 要讲究立法的长效性。 (2) 以志愿者为主力军, 注重发挥非政府的作用。澳志愿者和非政府组织专业化水平高、组织性强、保障有力, 而且发展成熟, 遍及澳洲。中国志愿者数量少, 问题多。很多志愿者虽然热情高涨, 但缺乏专业的救援知识。而且志愿者本身组织分散, 缺乏法律保护和政府在物质、财政等方面的支持。 (3) 在应急管理上, 澳洲各级政府职责清晰, 反应迅速, 透明度高。我们应该学习如何逐级分清责任, 增强应急管理意识, 正确看待各种灾害, 完善应急管理反应机制, 提高透明度。

虽然中国应急管理起步较晚, 但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和总结问题, 不断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必能站在较高起点上迅速发展完善我国的应急管理机制。

摘要:随着公共卫生事件和自然灾害的频发, “应急管理”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澳大利亚的应急管理机制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与完善, 对我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以应急管理预防、预备、响应和重建四个环节为基础, 分析澳洲应急管理的中央、地方及非官方机构, 以及志愿者的应急实践, 进而得出澳大利亚应急管理机制的特色:法律健全;以志愿者为主力军, 重视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各级政府职责清晰, 反应迅速, 透明度高, 目的在于为我国起步较晚的应急管理系统提供“人镜”。

关键词:应急管理机制,澳大利亚,特色

参考文献

[1]马怀德.应急管理法制化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10:12-22.

[2]薛阑等.危机管理·转型中的中国所面临的挑战.[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259-263.

[3]王振耀.中国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体制、机制与对策.李立国等主编.灾害应急处置与综合减灾[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3-21.

[4]Oppenheimer, M.Volunteering, Why We Can’t Survive Without It.[M].Sydney: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Press Ltd., 2008:5.

[5]Oppenheimer, M.We All Did Voluntary Work of Some Kind:Voluntary Work and Labour History.[J].Labour History, (Nov 2001) :1-11.

[6]朱建雄, 杜勇.澳大利亚的森林防火志愿者.[J].森林护卫, 2005 (1) .

[7]李景卫.澳大利亚志愿者组织.[J].北京支部生活, 2006 (1) .

上一篇:预激治疗下一篇:中国商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