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的神奇作文

2024-04-10

设计的神奇作文(共11篇)

篇1:设计的神奇作文

我设计了一种神奇的多功能的房子。

这种房子它能大能小。门外的走廊上有一个按钮,只要你一出门,走过走廊,踩上了那个按钮,房子就会变成一个跟墨水瓶大小一样的匣子。你把它装进口袋里,可以防盗。当你要进屋时,按一下匣子上画的红色的按钮,它又会变成一个能住人的房子。

它不仅可变大变小,还能变成车、船、飞机、潜水艇等东西。如果你家去旅行,就可以变成船或者潜水艇。欣赏海里的风景。

这个房子的内部也很神奇呢!当你下班进这个房子时,这个大门早已看透了你的心思。如果你又累又热又渴,你坐到沙发上的时候,大门已经向沙发输送了信息,沙发就会从背后伸出两只机器手。一只手帮你扇风,一只手给你送水。当你很冷的时候,猜透你心思的大门早已向空调输送了信息,空调会自动调到你舒适的温度。

这个房子的墙壁既能吸收二氧化碳,有能放出氧气,使房间里的空气跟大自然中的空气一样清新。房子里的东西都是自动化的,当天黑的时候,房子里的灯就会自动打开,方便极了。这个房子的窗户还能变换各种美丽的图案呢!

篇2:设计的神奇作文

1.认识本课16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读写本课生字。2.能把桥的故事讲给别人听。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挂图 教学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导语:

小朋友,你们见过桥吗?(见过)知道它们是什么样子吗?你们还知道这些桥有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桥的课文,叫做《神奇的桥》。板书:21 神奇的桥 1.学生齐读课题。

2.你认为神奇的桥是什么样子呢?

一、听课文朗读,学习生字,识记生字。1.老师范读课文,学生把生字词做上记号。2.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生字。

3.学生自读,如果不认识的可以请教老师。4.学生之间互相帮忙认读,注意读准字音。5.指名交流,说出哪些容易读错的字。

6学生自由读。边读边互相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

二、指导生字书写。

1.议一议:有哪些字需要注意。2.老师范书。3.学生描红。4.老师纠错。

三、巩固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学生认读。2.齐读,比赛读,开火车读。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出示卡片,学生开火车读生字.词。2.指名上台听写生字,其余同学在座位上写。

二、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老师范读课文,思考:课文里写了什么样的桥?2.指名回答。(潜水桥和塑料桥)

3.请学生分别把写潜水桥和塑料桥的内容找出来,并自己读一读。

4.指名读写潜水桥的内容。(第一自然段)5.齐读第一自然段。

6.学生质疑,师生共同学习写塑料桥的内容。7.塑料桥是什么样子?

塑料桥是用又薄又结实的塑料管子做的,充进了空气就架起一座桥,如果把气放掉,它会自动折叠起来。

三、联系实际,课堂延伸。

1.学生画出自己想像出来的桥,老师对画得好的给予肯定和表扬

2.小朋友,我们在生活中离不开桥,如果你是一位

桥梁专家,你能设计出一座未来的桥吗?学生可讨论交流。3.收集有关不同形式的桥。

第三课时

一、比一比,再组词。

兰()

吓()

玻()当()

下()

坡()

二、照样子,我也会填。例:一(条)鱼

一()桥

一()花

一()井 一()专家

一()小河

一()铅笔

三、照样子,我会写。例:鱼儿游来游去。

小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公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先读一读,再写一写。例:兰兰一边看花,一边往前走。

篇3:《神奇的电话》教学设计

1.知道电话也是传递信息的工具之一。电话给人们的交往提供了方便。

2.掌握几种公众服务电话的使用方法。明白不能乱拨应急电话。

3.知道如何拨打亲友的电话号码, 体会电话和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

学前分析:

现在的学生对电话并不陌生, 甚至很多时候都会使用一般的电话, 本课重点是要让学生明白在什么时候拨打公众服务电话, 学会拨打时要注意什么?让学生理解神奇的电话这一现代传媒工具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重点与难点:

重点:

1.知道电话也是传递信息的工具之一。电话给人们的交往提供了方便。

2.掌握几种公众服务电话的使用方法。

3.知道如何拨打亲友的电话号码, 体会电话和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

难点:明白应急电话只有在需要时才能拨打, 不能乱拨应急电话。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投影片、电话、手机

学生准备:电话、手机

教学过程:

一、密切方便话神奇

1. 播放《生活零距离》片头, 以电视节目主持人口吻导入:

?“生活零距离, 跟你没距离”, 我是本期节目的主持人———蒋老师。今天非常荣幸邀请到在座的嘉宾来自四 (3) 班的全体同学, 对你们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

2. 今天我们节目聚焦的话题就是———?神奇的电话 (课件出示) 。

3. 现场调查

老师想了解一下我班电话的普及情况。

家里安装有我手中这种固定电话的同学举手?

(固定电话在现在生活中已经在减少, 小部分同学没有) 家人有移动电话的请举手?

(哇, 全部都有, 看来移动电话已成为现在生活中的必需品,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电话。)

啊呀, 糟了, 光顾着调查电话, 我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忘了, 你们能允许我打个电话吗?很重要的。 (现场打电话) 谢谢各位嘉宾耐心地等待, 你们有没有听清刚才老师打了一个什么电话?

4. 畅谈电话的好处

电话给我们生活提供了便利, 请问你平时会用电话干什么呢? (问作业, 请假, 问候, 报平安, 祝福等)

5. 电话和我们的生活如此密切, 那你发现打电话时要注意什么?

你发现打电话时要注意什么? (先问好。介绍自己的姓名, 讲清楚什么事, 用礼貌用语, 不仅能完成你的目的, 还能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使打电话变成一件快乐的事)

6. 你瞧, 电话还可以:

电话会议免去了人们的长途奔波, 坐在办公室里就能与全国各地的同行共商大计。电话订餐, 电话外卖, 让我们足不出户就能轻轻松松吃到美味。越洋电话使身处异国他乡的游子听到了亲人热切的期盼和问候。 (边看图片边介绍)

7. 电话不仅给我们生活服务, 甚至他还能救人。

请听张家玮给我们带来的故事:电话救人:128名游客历险越南海, 漫游手机成救星) 。

8. 的作用可真大呀, 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 (板书:方便) 你打算用哪个词形容他? (神奇)

9. 电话的神奇在于不管多远它都能传递信息。

即使走出中国、走出亚洲, 甚至于离开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我们也可以通过卫星、通过网络电话, 使远在天边变为近在咫尺。课件出示:胡锦涛主席和宇航员通话。这是胡锦涛主席在神六升天时与两位航天员的天地对话。

1 0. 教师小结。师:是啊, 电话可以千里传音, 化天涯为毗邻, 这就是电话神奇的作用! (板书:密切方便话神奇)

二、日新月异讲发展

1. 师:那么电话究竟是谁发明的呢?它又经历了哪些发展过程呢?教师引导:有请我们班的小博士给我们进行汇报。

汇报1.电话的来历———贝尔发明了电话。

汇报2.电话的发展——最初的电话没有拨号盘, 被称为手摇电话。需要人工操作, 使用起来很麻烦。所有的通话都是通过接线员进行的, 由接线员帮助通话人接上正确的线路。

汇报3.后来才有了拨号盘, 不用接线员了, 叫拨号电话。

汇报4.近二十年电话可谓是迅猛发展。从固定电话到移动电话再到网络电话, 从普通电话到录音电话再到可视电话, 甚至太空电话, 电话不再是有钱人家的奢侈品, 走进了普通百姓家。

2. 这是我们搜集到的一组数据:

据我国信息产业部最新统计显示, 到2013年1月底, 中国电话用户 (包括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 总数已突破14亿户, 其中固定电话2.78亿部, 移动电话11.22亿户。几乎人手一部。课件)

3. 从刚才同学的介绍和这些数据中你又感受到什么? (板书:日新月异讲发展)

三、公众电话不乱打

1. 师:

啊呀不好, 光顾着聊电话, 那边出事了。 (教师点击图片“火灾”:过年了, 小朋友们放着鞭炮非常开心, 可是不幸的事情发生了, 一个鞭炮不小心飞进了青口东苑工业区心灵内衣厂仓库, 发生火灾, 火势有蔓延趋势。怎么办?

2. 学生讨论引出119, 知道这是公众服务电话之一。除了119, 你们还知道哪些公众服务电话呢?

3. 不清楚没关系, 老师带大家一起来和公众服务电话打打招呼。

出示公众服务电话一览表。 (教师点击文字资料“公众服务电话一览表”)

教师小结:

表格中左边的叫普通服务电话, 右边的叫应急电话。这两种电话的拨打是有区别的, 而且我们必须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各种活动来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

4. 人们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拨打普通服务电话。

(1) 比如:这星期我们要去郊游, 想知道接下来几天的天气情况, 我们可以拨打气象服务电话96121。

(2) 还有比如:家长要想了解青口小学的情况, 想知道他们的电话号码, 可以拨打114查询。

小结:我们可根据需要来拨打这些普通服务电话。温馨提示:询问时要注意有礼貌, 语言表达要清楚, 必要时做好记录。

5. 那么, 如何来拨打应急电话?

(1) 回到刚才心灵内衣厂仓库着火场景。我们同桌合作尝试一下拨打119电话。同桌合作要求:

一位当报警人员, 一位当接线人员, 进行模拟拨打119。

汇报反馈。

为了奖励能干的四3班同学, 蒋老师送给同学们一首拍手歌, 能让大家对拨打应急电话更清楚。

(2) 接下来我们再次进行小组合作, 从信封里取出任务, 模拟拨打应急电话。 (两个演员, 一个导演)

任务一:今天上午十点, 青口学校校门口发生汽车和摩托车碰撞事件。摩托车驾驶员受伤倒地。

任务二:东洲花园二幢一单元301的王奶奶心脏病突发。

汇报表演。

6. 我们会打应急电话了, 有的同学很高兴, 我们晚上回家也来打一个试试, 行吗?

(不行, 不能随便拨打) 为什么不能随便拨打?出示课件江西日报

7. 资料补充。

(110、120、119这些应急电话是为应付紧急突发事件而设立的, 应急电话千万不可随意拨打, 随意拨打应急电话是一种违法行为, 将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并处以罚金。) 我们应该正确拨打应急电话, 发挥他们的神奇作用, 所以我们不乱打公众服务电话。 (板书:公众电话不乱打)

四、总结延伸常联络

师: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电话也逐渐开辟更新的领域, 拨通热线聊心里话、点首歌曲送祝福, 还有一些特殊的公众服务电话 (教师点击同年哥讲新闻、小强热线、心灵之约、点歌热线、交通热线等电话图片) , 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五、制作小小通讯录, 结束活动

过渡:普通服务电话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便利, 应急电话给我们生活增添了许多的安全感。其实更多的时候, 我们需要和自己的爸妈及亲朋好友联系, 现在同学们可以把想记的电话记录下来, 制作小小通讯录。我们先来看一些通讯录。

出示投影:将小伙伴、老师和长辈的联系方法记录下来, 做个小小的通讯录。

小结:同学们, 一页通讯录在手, 除了要注意保密外, 可别忘了常联系啊!

六、作业布置

篇4:《神奇的电话》教学设计

1.知道电话也是传递信息的工具之一。电话给人们的交往提供了方便。

2.掌握几种公众服务电话的使用方法。明白不能乱拨应急电话。

3.知道如何拨打亲友的电话号码,体会电话和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

学前分析:

现在的学生对电话并不陌生,甚至很多时候都会使用一般的电话,本课重点是要让学生明白在什么时候拨打公众服务电话,学会拨打时要注意什么?让学生理解神奇的电话这一现代传媒工具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重点与难点:

重点:

1.知道电话也是传递信息的工具之一。电话给人们的交往提供了方便。

2.掌握几种公众服务电话的使用方法。

3.知道如何拨打亲友的电话号码,体会电话和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

难点:明白应急电话只有在需要时才能拨打,不能乱拨应急电话。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投影片、电话、手机

学生准备:电话、手机

教学过程:

一、密切方便话神奇

1.播放《生活零距离》片头,以电视节目主持人口吻导入:?“生活零距离,跟你没距离”,我是本期节目的主持人——蒋老师。今天非常荣幸邀请到在座的嘉宾来自四(3)班的全体同学,对你们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

2.今天我◇ 浙江省义乌市青口小学 蒋 萍节目聚焦的话题就是——?神奇的电话(课件出示)。

3.现场调查

老师想了解一下我班电话的普及情况。

家里安装有我手中这种固定电话的同学举手?

(固定电话在现在生活中已经在减少,小部分同学没有)

家人有移动电话的请举手?

(哇,全部都有,看来移动电话已成为现在生活中的必需品,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电话。)

啊呀,糟了,光顾着调查电话,我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忘了,你们能允许我打个电话吗?很重要的。(现场打电话)谢谢各位嘉宾耐心地等待,你们有没有听清刚才老师打了一个什么电话?

4.畅谈电话的好处

电话给我们生活提供了便利,请问你平时会用电话干什么呢?(问作业,请假,问候,报平安,祝福等)

5.电话和我们的生活如此密切,那你发现打电话时要注意什么?你发现打电话时要注意什么?(先问好。介绍自己的姓名,讲清楚什么事,用礼貌用语,不仅能完成你的目的,还能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使打电话变成一件快乐的事)

6.你瞧,电话还可以:电话会议免去了人们的长途奔波,坐在办公室里就能与全国各地的同行共商大计。电话订餐,电话外卖,让我们足不出户就能轻轻松松吃到美味。越洋电话使身处异国他乡的游子听到了亲人热切的期盼和问候。(边看图片边介绍)

7.电话不仅给我们生活服务,甚至他还能救人。请听张家玮给我们带来的故事:电话救人:128名游客历险越南海,漫游手机成救星)。

8.的作用可真大呀,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板书:方便)你打算用哪个词形容他?(神奇)

9.电话的神奇在于不管多远它都能传递信息。即使走出中国、走出亚洲,甚至于离开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我们也可以通过卫星、通过网络电话,使远在天边变为近在咫尺。课件出示:胡锦涛主席和宇航员通话。这是胡锦涛主席在神六升天时与两位航天员的天地对话。

10.教师小结。师:是啊,电话可以千里传音,化天涯为毗邻,这就是电话神奇的作用!(板书:密切方便话神奇)

二、 日新月异讲发展

1.师:那么电话究竟是谁发明的呢?它又经历了哪些发展过程呢?教师引导:有请我们班的小博士给我们进行汇报。

汇报1.电话的来历——贝尔发明了电话。

汇报2. 电话的发展——最初的电话没有拨号盘,被称为手摇电话。需要人工操作,使用起来很麻烦。所有的通话都是通过接线员进行的,由接线员帮助通话人接上正确的线路。

汇报3.后来才有了拨号盘,不用接线员了,叫拨号电话。

汇报4.近二十年电话可谓是迅猛发展。从固定电话到移动电话再到网络电话,从普通电话到录音电话再到可视电话,甚至太空电话,电话不再是有钱人家的奢侈品,走进了普通百姓家。

2.这是我们搜集到的一组数据:据我国信息产业部最新统计显示,到2013年1月底,中国电话用户(包括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总数已突破14亿户,其中固定电话2.78亿部,移动电话11.22亿户。几乎人手一部。课件)

3.从刚才同学的介绍和这些数据中你又感受到什么?(板书:日新月异讲发展)

三、公众电话不乱打

1.师:啊呀不好,光顾着聊电话,那边出事了。(教师点击图片“火灾”:过年了,小朋友们放着鞭炮非常开心,可是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一个鞭炮不小心飞进了青口东苑工业区心灵内衣厂仓库,发生火灾,火势有蔓延趋势。怎么办?

2.学生讨论引出119,知道这是公众服务电话之一。除了119,你们还知道哪些公众服务电话呢?

3.不清楚没关系,老师带大家一起来和公众服务电话打打招呼。出示公众服务电话一览表。(教师点击文字资料“公众服务电话一览表”)

教师小结:

表格中左边的叫普通服务电话,右边的叫应急电话。这两种电话的拨打是有区别的,而且我们必须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各种活动来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

4.人们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拨打普通服务电话。

(1)比如:这星期我们要去郊游,想知道接下来几天的天气情况,我们可以拨打气象服务电话96121。

(2)还有比如:家长要想了解青口小学的情况,想知道他们的电话号码,可以拨打114查询。

小结:我们可根据需要来拨打这些普通服务电话。温馨提示:询问时要注意有礼貌,语言表达要清楚,必要时做好记录。

5.那么,如何来拨打应急电话?

(1)回到刚才心灵内衣厂仓库着火场景。我们同桌合作尝试一下拨打119电话。同桌合作要求:

一位当报警人员,一位当接线人员,进行模拟拨打119。

汇报反馈。

为了奖励能干的四3班同学,蒋老师送给同学们一首拍手歌,能让大家对拨打应急电话更清楚。

(2)接下来我们再次进行小组合作,从信封里取出任务,模拟拨打应急电话。(两个演员,一个导演)

任务一:今天上午十点,青口学校校门口发生汽车和摩托车碰撞事件。摩托车驾驶员受伤倒地。

任务二:东洲花园二幢一单元301的王奶奶心脏病突发。

汇报表演。

6.我们会打应急电话了,有的同学很高兴,我们晚上回家也来打一个试试,行吗?(不行,不能随便拨打)为什么不能随便拨打?出示课件江西日报

7.资料补充。

(110、120、119这些应急电话是为应付紧急突发事件而设立的,应急电话千万不可随意拨打,随意拨打应急电话是一种违法行为 ,将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以罚金。)我们应该正确拨打应急电话,发挥他们的神奇作用,所以我们不乱打公众服务电话。(板书:公众电话不乱打)

四、总结延伸常联络

师: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话也逐渐开辟更新的领域,拨通热线聊心里话、点首歌曲送祝福,还有一些特殊的公众服务电话(教师点击同年哥讲新闻、小强热线、心灵之约、点歌热线、交通热线等电话图片),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五、制作小小通讯录,结束活动

过渡:普通服务电话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便利,应急电话给我们生活增添了许多的安全感。其实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和自己的爸妈及亲朋好友联系,现在同学们可以把想记的电话记录下来,制作小小通讯录。我们先来看一些通讯录。

出示投影:将小伙伴、老师和长辈的联系方法记录下来,做个小小的通讯录。

小结:同学们,一页通讯录在手,除了要注意保密外,可别忘了常联系啊!

六、作业布置

篇5:神奇的纳米教学设计

1、抓住关键语句,有目的地筛选信息,了解纳米的有关知识。

2、体会深入浅出地介绍科学知识的方法。

3、培养正确的科学观念。

教学重点:抓住关键语句,把握说明重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课题解读:

文章题为《神奇的纳米》,是一篇介绍纳米和纳米技术的文章,突出的是纳米的神奇。(作者以大胆的想象,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纳米技术的神奇,展示出纳米技术在应用上的美好前景。文章的内容重点突出“神奇”,什么叫“神奇”?词典上解释为特别高超和出奇。那么纳米技术能称得上“神奇”吗?作者大胆的想象描述了未来的外科手术和生活中种种神奇的现象,外科手术居然不用手术刀,不流血,病人动手术不再有疼痛,这是不是“神奇”?纱窗会根据人的需要自动送入新鲜的空气,杯子掉在地上不但不坏而且还会蹦起来,让人们捡时不弯腰,电视机可以印在墙上,这是不是“神奇”?作者举出实例并加以形象的描述,用事实来体现“神奇”,确实让人认识到了纳米技术在研究应用上的价值。)

三、内容讲解:

文章主要讲了下面几个问题:

(1)什么是纳米?

(2)什么是纳米技术?

(3)它的神奇体现在哪些方面?

(4)纳米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有什么好处?

文章可以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11段):以外科手术为例,展示纳米医学技术的神奇功能,这一部分写得最为生动形象,大有先声夺人之势,篇幅也最长,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1—3段):作者是以常规外科手术的情景作铺垫,指出其流血、疼痛,恢复缓慢的弊端,并提出了不用麻醉剂,没有手术刀等条件下,如何进行切除脑垂体瘤的问题。

第二层(4—8段):描写用纳米医学技术切除脑垂体瘤的手术情景,突出了手术的舒适,简便安全以及良好效果。

第三层(9—11段):交代“不流血外科手术”的进行原理及不流血、无疼痛、痊愈快的神奇功能,主要内容是介绍纳米机器人的工作过程。

第二部分(12—14段):由纳米机器人引出对纳米,纳米技术等知识的解说。这一部分是知识性最强的部分,是全文的基础和核心。

第三部分(15—17段):列举外科手术之外的种种例子,展望纳米技术广阔的应用前景。这一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延伸和拓展。

篇6:《神奇的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我们的手可以做各种神奇有趣的事情。

2、通过生动的、活泼的造型活动,激发学生的三维空间的造型意识,培养立体造型能力。

3、发挥想象,能根据自己用手创作的作品进行想象、说话、写作。

(二)情感目标:

通过对“手”的关注和认识,增加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情感方面的沟通,使学生们认识和创作生活之美,艺术之美。

(三)方法与评价目标:

1、利用手指彩绘,激发学生创作兴趣。

2、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手指彩绘进行想象,进行说写训练。

3、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自主、团结、合作的良好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

学习设计、美化手,使学生们认识和创作生活之美,艺术之美。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的三维空间想象意识,提高立体造型能力,培养学生用心观察,多角度认识和捕捉生活中的美感瞬间。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摄影设备、水桶、毛巾、肥皂 学具准备:美术书、水粉颜料、毛笔、橡皮泥等 教学流程:

一、感受“神奇”,导出课题。播放《纪念汶川沙画》。

教师提问:课前咱们观看的是什么节目呀? 生立即回答:

师:大家都知道呀!看来纪念汶川沙画给我们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手影确实了不起,用她们的手演义了神奇!今天我也要和大家一起用我们的手演义另一个神奇,让我们共同学习第九课《神奇的手》。(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受到熏陶,引起共鸣,唤起学生对手的好奇心和表现欲。

二、认知双手,领悟“神奇”。

1、准备活动

让几名同学做好准备。

2、情感的手

师生认真观看,手影视频,深受感染。

3、游戏的手

(1)手影

几位学生主动到屏幕前表演手影,教师予以鼓励。(多媒体播放手影视频)

师生认真欣赏,并跟着学习新的造型。

(2)手彩绘

生看书分析制作步骤,小组讨论。找六名同学,进行手绘话剧表演。准备时间十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进行表演。播放音乐进行表演。

教师组织学生达到师生共鸣的效果。

4、多变的手

学生欣赏的同时赞叹声声。

设计意图:表演即活跃了气氛又让学生做了准备活动;“情感的手”让学生了解对手的表现与塑造让我们沟通了人与人间的情感,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游戏的手”不仅让学生回顾了中国的传统手游戏——手影,还介绍了新的玩法——手彩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还注意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的思路,引发学生的创作欲望。真正做到了让学生乐学。

三、活动空间,创造“神奇”

教师布置本课任务,强调要求,学生分组进行活动,教师进行巡视辅导。

设计意图:作业要求体现了层次性,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分组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团结、合作的良好习惯。背景音乐选择了学生比较熟悉的歌曲,学生了解歌词内容,能够从中受到鼓舞!

四、展示评价,分享“神奇”

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本组的作品。

各小组同学积极踊跃的展示作品,有的组还编成小故事。

设计意图: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平台,让学生充分体会成功的喜悦,把课堂推向高潮。

五、课堂总结,拓展“神奇”

1、手语

(课件播放手语课堂,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学习简单手语。)

2、小结

课堂总结:你们学的很认真,相信我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今后的生活中会用你们的双手演义更多的神奇!

学生很受鼓舞,信心百倍!

篇7:神奇的极光教学设计

一、了解有关极光的神话传说、极光的形态、极光的成因原理。

二、引导学生进行信息筛选,促使其逐步形成合理的思维步骤。

三、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及了解、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课堂导入

赏析罗蒙诺索夫的诗《极光》:

1、找出其中描写极光形态的词语(如:晨曦、闪动的火焰、明亮射线、欣长的火、闪电、喷涌的火、冰冷的火等)。

2、诗中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描写极光?(比喻)

结合课本前彩图,增加对极光的感性认识。

二、通过研究标题,推测总体思路。

解释:课文以美妙无比的神话故事开头,激起读者了解极光的强烈愿望,接着就会过渡到对外观的描述,从题目“一瞥”我们可证实是写“所见”。了解了现象后,又自然使人产生对极光成因的探究心理,于是,水到渠成地写“极光的来龙去脉”。这种思路像层层剥笋,体现着人们认识事物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的客观规则,是恰到好处的。

三、读课文,筛选全文重要信息。

1、课文第一部分引述了哪几种古老的神话传说?引述角度有何不同?

附宝的故事:说明激光的古老

烛龙的传说:为了从古代文献中找出极光的影子

伊欧斯的故事:为了追溯“极光”一词作为一个现代科学术语的来源

2、你从“极光一瞥”这部分内容中看见了什么?“一瞥”的含义是什么?

分布区域、形态、亮度、色彩

3、人们对极光的成因的推测有哪些?

地球外面燃起的大火

红日西沉以后透射反照出来的辉光

极地冰雪释放出来的阳光

4、现代科学研究认为形成极光的三个必要条件是什么?

大气、磁场、太阳风

5、分析极光形成的原理

课文是如何说明极光形成的原理的?

比喻说明。用电视机的成像原理来说明极光的形成原理。

电视机成像原理,极光显示原理

电视显像管,磁层

电子束,太阳风粒子流

电视屏幕,极区大气

图象,极光

据以上原理,筛选文中有关信息,给极光下一个科学的定义。

定义的方式:概念=事物的特征(种差)+种属

例:人是能够制造并使用劳动工具的高级动物。

概念种差属

明确:极光是磁层将进入高空大气的太阳风粒子流汇聚成束,打入极区高空大气层时,激活大气中的分子和原子,而形成的大气发光现象。

明确:极光是太阳风粒子流在磁层的作用下,汇聚成束被极区大气中分子和原子激发而产生的形态各异、色彩繁多、亮度变化大,主要分布在极区附近的一种光学现象。

四、布置作业:

1、概述极光形成的原理,为极光下一个完整的定义。

篇8:《神奇的交换律》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前交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说带有数字的成语, 要求是“一个不能少” (组内只要有一个同学没说出来或者重复了, 就叫失败) 。

设计意图:课前的游戏内容, 学生熟悉而又便于操作, 拉近与学生情感距离的同时, 也可使学生思维快速进入数学领域, 为新课的顺利开展打好伏笔。“一个不能少”的要求设置更是对本节课核心数学思想的提前渗透。

一、研究实例

1.今天的课将从一个带有数字的成语“朝三暮四”开始。

(故事梗概:古时候有人养了一群猴子, 在送橡子给猴子吃的时候, 他说:“每天早上给你们3个, 晚上给你们4个。”猴子们一听都急了, 争着说:“凭什么早上少吃一个?”养猴的人一听, 赶紧改口道:“那就每天早上给你们4个, 晚上给你们3个吧。”猴子们一听高兴极了。)

2.故事中的猴子们真的如愿了吗?从数学的角度, 你想说些什么?

生:我想对猴子们说, 早上吃3个, 晚上吃4个, 合起来是7个, 而早上吃4个, 晚上吃3个, 合起来还是7个, 每天吃的总数其实并没有变化。

师:不错, 3+4=4+3。

设计意图:一个再熟悉不过的例子, 一下子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同时也使学生初步感知到了加法交换律存在的合理性。

二、引发猜想

1.观察等式的左右两边, 它有什么特点?

2.像这样的等式, 你也能说出一、两个吗?

3.通过这几个例子, 你有什么大胆的猜想?

(猜想:任何两个数相加, 交换它们的位置后, 和不变。)

设计意图:一两个例子不是结论的全部, 最多只能是我们得出结论的一个引子。

三、科学验证

师:加法算式千千万, 难道都符合这条规律吗?认准的道理要坚持, 这没错, 做学问需要执着, 可也需要严谨。拿出证据来, 我们一起验证这个猜想。

1.寻求证据, 尝试用较多的、不同类型的例子说明规律的普遍性。

师:要想说明这条规律是正确的, 光有一两个例子肯定不行, 你能找出更多不同类型的例子吗?

2.搜索反例, 从另一个角度证实猜想在一定范围内是正确的。

师:只要我们能找到哪怕一个不符合的例子, 就说明这条猜想是错的。

3.给出证明, 结合实例说明加法交换律的算术意义。

师:以我们班的总人数为例, 无论用女生的人数加男生的人数, 还是用男生的人数加女生的人数, 总和是一样的。

你能从生活中再列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设计意图:加法交换律呈现的内容简单, 但思考过程却不简单。善于从浅显的知识中教给学生高深的道理, 是我们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捷径。

四、概括结论

1.自己得出的结论, 想不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简洁地把它表示出来?

学生自由发挥, 图形、汉字、字母、符号等都可以, 最后突出字母表达式。

2.根据规律的特征, 你能给它起个好听而又贴切的名字吗?

3.小结学习方法:从几个实例中产生猜想, 然后用举例、说理的方法逐步验证, 最终得出结论。

五、充分联想

师:研究还远远没有结束。既然两个数相加有交换律, 那么, 自然地会让人联想到什么呢?这些猜想正确吗?仔细地考虑一下, 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交流。

1.在迁移中, 明确乘法也有交换律。

两个数相乘, 交换因数的位置, 积不变。a×b=b×a。

2.在反驳中, 知道减法、除法不具有交换律。

(1) 减法算式中有交换的现象吗? (如5-5=5-5)

(2) 所有的减法算式中都有交换的现象吗? (如2-l≠l-2)

(3) 减法有交换律吗? (我们不能把个别特殊例子中的现象当成所有算式都有的普遍规律)

(4) 除法有交换律吗?生:不是的, 只有一小部分特殊的, 被除数和除数相等的时候。

3.小结学习方法:从加法交换律这条原有结论开始, 联想出了三个猜想, 通过验证得出二个新的结论。

设计意图:把单个知识点的获得作为新组块知识习得的生长点, 在取得知识“量”的突破的同时, 对原有单个知识的认识也有了“质”的提高。可以预想, 在这种教学方式的指引下, 学生可以轻松应对知识爆炸时代的挑战。

六、应用拓展

1.运用规律填写数值或符号, 加深对加法、乘法交换律的认识。

2.在对加法、乘法的验算中, 体会交换律的作用, 并构建与算法多样化的联系。

3.提供探索题, 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两个数相加有交换律, 那么三个、四个甚至更多个数相加呢?

教学反思

数学是什么?能形成怎样的影响力?答案并不唯一。但有一点是肯定的, 数学可以在人的内心深处培植理性的种子, 她可以让你拥有一颗数学的大脑, 学会数学地思考, 理性、审慎地看待问题, 从而去认识、改变这个世界。一节数学课40分钟, 我们不能改变其时间的长度, 但却能改变它的厚度与深度, 可以让其富有生命力, 有质感、厚重感。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 在设计《交换律》这节课时, 我作了两点尝试:一是在浅层的知识背后挖掘出深层的价值内涵;二是重组教材以实现知识的块状呈现。

“交换律”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 比较简单。即使对三年级学生来说, 理解上也没有什么障碍。在学习这段内容之前, 他们已经有了较多的感性认识:比如加法、乘法的意义中, 3朵红花与4朵黄花合在一起, 可以用3+4, 也可以用4+3, 结果都是7朵;两个3可以写作2×3, 也可以写作3×2, 结果都是6。再比如加法的验算中, 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的验算方法学生已经用了很久。往常我们在教学加法、乘法交换律时, 基本上采用的是:给出几个等式, 让学生找找规律, 然后概括出一个结论, 就算结束了。这样做可以吗?可以的。但似乎有点薄, 显得不那么厚重, 最后真正留给学生的东西不多。因此, 我决定透过浅显的知识, 深层次地挖掘, 以加法交换律这个知识点为载体, 教给学生一种科学探究的方法, 即从一两个实例中寻找规律, 产生猜想, 进而用“举例”这一不完全归纳法进行验证, 最终得出我们所需要的结论。

篇9:《通往神奇的城堡》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刷子工具;掌握刷子工具的使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在动手实践和探究中,比较十二种刷子工具的不同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动手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展示豆豆和迪迪的图片)师:今天豆豆和迪迪带大家来到了一个美丽的城堡,一路上他们看到了美丽的景色。请大家快使用你们手中的工具帮豆豆和迪迪把这美景画下来吧!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大屏幕出示同学的作品。师提问:你喜欢作品的什么地方?生指出学生作品的优点和建议。

师教授新知识,请学生认真观察

2.搭建支架,详细讲解。师:豆豆和迪迪看到同学们画得认真非常高兴,但是铅笔工具变粗细太麻烦了,于是他们想出一个更好的办法。你们想学吗?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认识一下刷子工具吧!

教师出示三项学习任务:任务一,刷子工具的位置;任务二,选中刷子工具后观察刷子工具状态栏与橡皮工具状态栏的区别;任务三,你最喜欢哪一种工具,可以使用你喜欢的工具代替铅笔工具绘图作品。

教师在巡视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作品,然后展示效果比较好的作品,请学生说出优缺点。

师:刷子工具是不是比铅笔工具更神奇啊!快快动手吧!帮豆豆和迪迪把路边的美丽风景画出来吧!

三、独立探索,动手实践

学生在掌握了铅笔工具的使用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独立使用刷子工具,教师在学生尝试使用刷子工具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创作一幅图片。

四、协作学习,激活创新

学生在操作完成以后,要求各个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合作交流,有不适合的地方组内交流或者选择求助,可以求助组内的同学,也可以求助老师解决遇到的问题。

五、效果评价,总结延伸

学生作品创作完成后,先在组内互评作品,然后选出一幅作品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给学生,最后给每个组打分,评出最有创意的小组。

篇10:神奇的克隆教学设计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例、薯、嫁等7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薯、率两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课文是按什么顺序介绍克隆的,并能依次给课文分段。

4、学习查阅资料,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

1、体会克隆的含义及其奇妙。

2、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例、薯、嫁等7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薯、率两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课文是按什么顺序介绍克隆的,并能依次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西游记》里的孙悟空有一个绝招令人拍案叫绝,他与妖魔作战一旦吃紧,便从身上拔一撮毫毛,吹出一大群小猴来参加战斗。这当然是神话,但是今天的科学却能实现类似的神话,用咱们今天的一个名词说就是克隆。(板书课题)提醒学生重视生上的一

2、质疑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什么是克隆?神奇在哪里?)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自由读文,要求:(1)读准字音,看清字形;(2)、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检查自读:(课件出示字词)一模一样 克隆 例如 马铃薯 嫁接 细菌 卓有成效

饲养 效率 濒临 诱人

音: 例;效率的率读lǜ,写拼音的时候注意上的两点不能少掉,另一读音是shui,率领的shui;一模一样的模

形:薯字的下半部分,菌字的中间是个禾字;诱字应先写横折折折钩,最后写撇。

三 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指名分段读文,达到读通读顺。

2、交流:(1)说说每自然段写了什么?(2)指名划分段落,理解说明顺序。(顺序是本文首先介绍了克隆的含义,然后介绍了1996年人类克隆出克隆羊多利及其重大意义,接着介绍了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于人类,最后写克隆技术有着诱人的前景。)分段方法指导:

①节意归并法:想想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意思相近的小节就是一部分;

②找关键句法:抓住课文中的总起句、过渡句或总结句,也可以帮助我们迅速理清文章的思路。

把关系比较密切的自然段合并成一段,想一想:本文重点讲了那就几个问题?

第一段(1-2)介绍了什么叫克隆。

第二段(3-5)分类介绍自然界的克隆现象。

第三段(6-9)神奇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

4、归纳小结: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四 学习第一部分:

1、刚才我们理清了课文的思路,那么,什么是克隆呢?课文是怎样向我们介绍的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的一、二小节,读的时候可以用笔圈圈画画。

2、谁能用课文中的话来介绍什么是克隆?-----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繁衍后代,这就是克隆。(课件出示句子)在这里,作者用简练、明确的语言给克隆技术下了定义,这种方法,就叫下定义,这是说明性的文章经常使用的说明方法之一。

引读:如果不经过------就叫---也叫---

3、作者除了下定义之外,还用什么方法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是克隆技术?谁再来说说?

4、是啊,作者还通过孙悟空的故事,让我们很直观、形象地知道了什么是克隆。

5、在这两小节中,作者通过一个充满了传奇色彩的故事,一个科学规范的定义,让我们了解了什么是克隆技术,也同时让我们初步感受到了克隆技术的奇妙之所在。我们一起来读这两小节。

五、作业

1、《习》,抄写生字词

2、练读课文,课外查找有关克隆的资料,试着完成课外第3题;

3、任何一项科技发明都是一把双刃剑,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会能人类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查找有关资料,思考克隆会对人类造成哪些不利影响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了解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并读懂省略号的作用。

3、学习查阅资料,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操。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的?

二 理解感悟第二段(3-5自然段)

1、哪些生物具有克隆的本领呢?请同学们默读三、四、五小节,边读边把提示性的词语和句子画出来,并且说给大家听听。(课件:读读找找说说)

2、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发现植物、低等生物、高等动物都有克隆的本领。我们先来看植物的克隆。哪些植物具有克隆的本领呢?(课件出示课文)

例如,从一棵大柳树上剪下几根枝条插进土里,枝条就可会长成一株株活泼可爱的小柳树;把马铃薯切成许多小块种进地里,就能收获许多新鲜的马铃薯;把仙人掌切成几块,每块落地不久就会生根,长成新的仙人掌此外,一些植物还可以通过压条、嫁接培育后代。

有什么感受?(就就就)(注意分号)

师小结:同学们看,通过插条的方法,一株株小柳树就成活了;通过切块的方法,马铃薯、仙人掌就能诞生许多小宝宝;通过压条、嫁接等其他的方法,更多的植物能繁衍、培育后代,这是多么奇妙的现象啊!作者以柳树、马铃薯、仙人掌为例,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告诉我们许多植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领。(举例子)

3、比起植物的克隆本领,单细胞生物,也就是低等生物的克隆本领更是强大。我们一起来读课文的第四小节。

4、(课件出示课文)20分钟是多么短的时间,可这个省略号却告诉我们,细菌正在无数倍地克隆自己,速度之快,数量之多,实在让人惊讶!

5、植物、低等生物都可以克隆,那么,高等动物可不可以克隆呢?大家读读第五小节结合自己所了解得知识,向大家介绍。

6、同学们,植物、低等生物可以克隆自己,高等生物也可以通过无性繁殖的方式克隆自己,看来,克隆技术已经将孙悟空的本领变成了现实,真是太奇妙了!

三 学习第六至第八自然段:

1、克隆技术是怎样造福人类的?你读懂了什么?除书上的,你还了解哪些?(小组讨论交流)

随机引导理解、感情朗读:

从可以也可以体会克隆技术在培育优质、高产的粮食、蔬菜新品种,培育品质优良的家畜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从还可以,从而体会克隆在保护生态方面的重要意义。

从能够能够,一旦就能体会克隆技术在医学上的意义。

2、教师引读

四 学习第九自然段:

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那么,它在哪些方面,有什么样诱人的前景呢?请你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像。(小组讨论交流,再在全班交流)

五、总结课文,了解说明方法

1、齐读全文:课文写了什么,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按克隆技术的定义范围作用展望的顺序,通过下定义、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师: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这是科学家们的巨大贡献,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篇11:《神奇的眼睛》教学设计

教學分析

“神奇の眼睛”一節安排在透鏡凸透鏡成像規律之後,這樣安排符合初二學生の認識規律。在學習了凸透鏡の成像規律,了解了凸透鏡成像の特點,由淺到深,同時又保持了知識の結構性、系統性。並且神奇の眼睛解釋近視眼、遠視眼の成因和矯正,與生活實際密切聯系,也喚起學生對眼睛愛護の意識。學情分析

學生對“眼睛與視覺”這部分內容是比較感興趣の,他們不僅對結構與功能感興趣,更對與眼睛有關の疾病感興趣,通過生活現象,使學生對本節課已有了足夠の興趣。更何況本節課還有與他們密切相關の“近視”。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了解眼睛結構

2、了解眼睛如何看清物體

3、知道近視眼、遠視眼の成因和矯正方法

4、懂得如何預防近視,保護視力,有自覺關愛盲人の意識,懂得為他們做力所能及の事。

二、過程與方法

學會用模擬實驗の方法,探究視覺形成の機理,培養學生の觀察、分析、歸納和口頭表達等能力。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通過學習讓學生體驗眼睛の神奇,同時也培養學生の護眼意識。

2、學生在探究過程中,認識交流與合作の重要性。教學重難點

重點:

1、了解眼睛如何看清物體

2、知道近視眼、遠視眼の成因和矯正

2.矯正方法:戴凹透鏡

三、遠視眼及其矯正

1.遠視眼の成因:像成在視網膜後 2.矯正方法:戴凸透鏡

四、注意科學用眼,保護好眼睛 作業布置:同步三練:1、3、4、5、7 教後反思

本節課基本上達到了期望の教學效果,學生對於各重要知識點都能理解掌握。“有反思才會有進步”,現將我の“感悟”闡述如下:

通過對教材の“全新改版”,內容の重新演繹,學生主體性得到更好發揮。在講新課之前,重溫了一道習題:兩個厚度不同の凸透鏡,通過觀察光路圖,讓學生尋找其中の規律:凸透鏡越厚,對光の折射能力越強.為下面近視眼及遠視眼の成因及矯正做下鋪墊.通過用氣球演示眼睛看遠處及近處物體時晶狀體の厚度の變化,形象の介紹了正常眼睛看清楚物體の原因,最後引導學生自己找出近視眼及遠視眼形成の原因及矯正の方法,提高學生の自學能力,學生參與度較高.而且在教學中注意了相關法律知識の滲透:配眼鏡必須要到正規の眼鏡店。

存在の不足:

1、在尋找“凸透鏡越厚,對光の折射能力越強”の規律過程中直接就給出了光路圖,應讓學生到黑板上去畫光路圖,最後再得出結論較好。

2、事先沒有去錄播室看電腦の軟件,以至於正常眼睛看清遠處、近處の動畫播放不出來。

上一篇:香槟玫瑰的花语下一篇:五四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