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力行业引入澳大利亚TAFE体系的探索

2022-11-19

1 合作办学项目形成背景

1.1 电力企业生产一线岗位高技能人才匮乏

近年来, 我国的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的政策为电力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尤其是电力技术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 国际新技术新设备的引进力度越来越大, 中国电力行业已经实现技术、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升级。但是, 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 截止2002年底, 电力企业主业生产职工总人数约为1 3 8万, 其中:高级技师2034名, 技师2.5万名, 二者之和不足总数的2%。通过调研发现:生产、运行一线岗位的高级技能人才比例严重失衡;员工普遍存在重学历、轻技术能力现象;技能培训缺乏系统规划和激励机制。特别是近几年, 随着电力快速发展, 引入了国外发电机组和输电、配电自动化设备, 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已经成为企业新的人力资源需求增长点。

1.2 中国国际化进程呼唤具备国际标准的高技能专门人才

经济的全球化以及中国的“人世”后的进一步开放政策的实施, 为中国吸引外资带来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外资企业抢滩中国已成为不可阻挡之势, 跨国公司实施的本土化战略, 对当地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即外资企业的需求的本地人才不但要求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外语交流和实际工作能力, 而且还必须具有国际意识、国际交流、国际合作与国际理解的综合素质。所有这些都是对培养大量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高专教育提出新的挑战和要求, 引进国际优质职业教育资源是促进高职高专院校尽快适应这一要求的最佳途径之一。

1.3 社会发展迫切要求建立终身学习体系

世界银行2007年6月19日发布报告说, 中国在教育培训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 现在迫切需要构建一个更为一体化的终身学习体系。报告建议, 为了增强竞争力, 中国要进一步扩大教育培训, 构建更加一体化的终身学习体系。终身学习体系不仅需要覆盖正规教育, 也需要覆盖终身学习, 在多个教育培训提供者之间搭建桥梁和界面, 满足市场的需要, 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引进、消化、吸收国际优质教学资源, 通过与国际先进的职业教育院校的交流、联合或合作, 努力赶上国际职业教育的先进水平。

1.4 国家支持行业引进优质职业教育资源, 电力企业举办职业教育是电力行业的传统优势

2003年初, 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牵头, 十所电力行业院校参与, 与澳大利亚启思蒙学院合作引进TAFE教育体系, 主要开展一年的英语教学项目和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和会计两个专业高级文凭课程和文凭课程项目。该项目作为电力行业职业技术教育改革试点工程, 得到国家教育部批复。

1.5 澳大利亚的TAFE体系是国际公认的成功的职业教育体系

TAFE (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技术与继续教育) 体系是澳大利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TAFE体系把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资格认证结合起来, 培养目标与职业岗位要求“零距离”对接, 毕业生能立即胜任企业相应的技术或管理岗位的工作, 在澳大利亚社会和经济发展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TAFE体系, 被世界上誉为20世纪最成功的教育模式之一, 已成为全球职业教育成功的典范。

1.6 中澳双方都有强烈的国际教育合作意愿

中澳双方商定在三个方面进行实质性合作:一、通过全套引进澳大利亚启思蒙学院的优质教学资源 (TAFE体系) , 中澳双方联合培养大专层次的高技能电力专门人才。澳方要向中方提供一流的一年英语课程和两年高级文凭或文凭课程资源, 派一流的教师来华指导教学和实施部分教学。二、双方在更高水平上开展在教学开发上合作。中方要积极探索如何适应中方电力行业用人需求的T A F E教学模式, 建立起跨国联合开发课程的合作机制, 共同开展教学课题的研究。三、积极探索和创建双方教育合作交流新机制。采取更加灵活和更加有效的方式, 在充分把握双方的优势的基础上, 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合作交流, 不断开拓和发展新的合作领域, 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

2 合作办学项目的基本内容

2.1 打破传统的职业教育教学体系

通过消化、吸收、整合澳大利亚T A F E体系,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建立起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相互衔接的教学方案;中澳双方联合开发教学资源和教材;全程英语授课;完全学分累计制管理办法;实施互动教学方法;研发各试点院校共享的远程教育平台。部分教学任务由澳方教师担任;加强教学全过程的管理、监督与评估, 根据职业教育特点, 在澳方指导下按TAFE体系质量标准规范执行。

2.2 实施教师和项目管理人员持证培训上岗制度

进入本项目授课的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 必须参加由澳方按TAFE体系标准和理念实施的境内外培训, 经考核合格认证, 才能上岗。中方学校校长必须经过境外培训。

2.3 教学管理:实施动态机制, 奖优汰劣

项目内、外的学生通过选优汰劣可在本校内动态进出;如果英语水平达到要求, 学生在中国境内学习过程中, 可以随时动态地携学分赴澳方学校学习;学生完成专科学习后, 可以携学分动态进入本项目衔接的本科院校学习。

2.4 建立中澳双方、试点院校和中电联等有关人员参加的项目管理委员会

主要职能是全面协调项目发展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制定发展规划, 不断推动项目向前发展。

2.5 成立项目工作组

主要负责教学方案的研发;教学资源和教材的研发;教学日常管理和交流协作;师资培训和交流等。

2.6 建立奖学金制度

项目内按学生人数的一定比例, 由澳方学校提供赴澳学习奖学金;中方按照中国的奖学金管理制度为学生提供在中方学习的奖学金。

2.7 建立专家对等交流机制

中澳双方共同指定教育专家、项目负责人, 实现随时沟通, 及时交流相关问题, 交流信息和经验, 对教师进行指导和帮助, 并且能够共同研究解决行业自身或者学校自身无法突破的问题, 在保证项目顺利实施的前提下, 争取有所创新。

3 合作第一阶段的实施及成果

3.1 引进了国外先进的教育资源、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管理模式等

合作办学项目除引进了澳方英语教学体系外, 还引进了“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和“会计”两个专业的文凭课程资源。在教学模式方面, 中澳合作办学项目强调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建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学习效率得到较大提升。在教学管理模式方面, 中澳合作办学项目注重动态管理、过程监控, 建立了学生个人学习档案。澳方定期派人参与项目教学和管理, 并通过互联网实时监控教学进程和质量, 定期向中方提供教学建议, 构建了全新的教学管理模式。

3.2 培训了师资队伍

通过中澳合作办学项目教学体系的实施, 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的传递, 各院校逐步培养了一批英语能力强、专业素质高, 拥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掌握先进教育教学方法的教师队伍和教学及学生管理队伍。这些教师也正在逐步自己掌握的先进理念、先进教学方法应用于普通班学生的教学过程中。

3.3 培训了一批优秀的学生

自中澳合作办学项目实施以来, 已有1168名学生进入项目学习, 已有315名学生毕业, 其有近40名学生通过中澳合作办学项目平台出国继续学习深造。新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模式, 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方法发生重大转变。新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技术能力培养, 促进了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

3.4 推进了各院校的教学改革

中澳合作办学项目的引入, 引进了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管理模式, 培养了一批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各院校已逐步将这种先进的理念、方法和模式推广到普通班学生, 以推进各自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

3.5 开发了适应中国人才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计划

在项目引进并实施过程中, 最初开发的人才培养方案暴露出了课程设置内容较多、课程设置不能完全适应中国人才市场需求, 毕业生与市场要求存在一定差距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 中方积极探讨, 并与澳方进行协商沟通, 在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开发了新的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该方案在深入剖析澳方课程内容的基础上, 结合中国人才市场需求, 把澳方课程内容溶入到中方课程中, 重新优化设置的课程体系, 一方面保证了澳方的教学内容, 同时加入了大量中方需求的内容, 以中方教学为主, 保证理论课时和实践能力训练。

3.6 立足电力, 面向社会, 提升了学校品位和社会影响力

电力行业各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都以立足电力, 面向社会作为方向, 借助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 推动学校教学改革, 推动教师角色转变, 实现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 提升了学校办学的综合实力和办学品位。

4 合作办学项目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4.1 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提高澳方人员在项目教学和管理中的有效性问题。从项目运作情况看, 澳方选派教师因学生的英语水平达不到接受全英讲授专业技术理论知识的能力, 直接参与面向学生的教学活动的效果不够理想;二是中方教师和管理人员对澳方教学资源的利用和教学管理模式的理解不够全面, 不能充分发挥引进资源的优势。中方老师所了解的澳大利亚T A F E理念、模式、方法等还处在表层, 实施教学过程中还是习惯于原始教学方式方法, 有些老师丢掉自己已有教学经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时遇到困难问题更多;三是中澳合作双方在沟通方面还存在问题。

4.2 人才培养目标与就业需求相适应的问题

虽然中澳双方联合开发了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但方案中课程教学内容体系设置存在一些问题, 导致学生学习任务过重, 学习压力大, 所学内容与社会需求存在差距等问题。进一步调研市场, 培养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根据就业市场的需求, 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特别是电力行业的需求, 同时要充分突出学生英语水平较好, 专业技能强的特点。

4.3 学生质量和社会认可问题

中澳合作办学项目作为新兴项目, 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时间短, 还没有在工作岗位上表现出优势, 社会认可还需一定时间。加快推进资源的替换速度成为必然趋势。各院校虽然开展中澳合作办学项目取得了一些成果, 但过分依赖澳方资源, 没有创新的弱点也暴露出来, 因此也很难办不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项目参与各院校应遵循“借鉴不照搬, 学习不依赖, 创新不脱规”的原则, 尽快培养一批独立承担双语教学任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尽快形成自己的教学管理模式, 尽快开发出自己的教学资源 (包括教材、教改成果) 等。逐步实现课程教育资源的替换, 形成各自的特点, 突出办学优势。

4.4 师资队伍建设问题

虽然各院校投入较大财力物力培养了一批师资队伍, 但这批师资与项目实施总体要求师资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一定差距, 还有部分没有经过澳方培训的中青年教师, 中青年教师有英语语言上的优势, 但工程意识和现场经验少, 教学经验少, 课堂教学和实践指导欠缺。师资队伍的建设将是一个长期困绕项目发展的问题, 加大投入培养一批高素质精业务的教师是项目发展迫切要求。高素质精业务的师资队伍是保证项目顺利发展的关键。项目各参与院校可以发挥电力行业项目管理委员会平台作用, 继续开展师资培训工作, 采用国外资源引进, 国内重点培训的方式加大师资培训力度, 培养出一批教育理念、教学方式方法先进、英语水平高、专业精通的高素质教师。

4.5 资金投入问题

虽然各院校投入较大财务改造学生学习、生活环境和教师教学办公环境, 但大多数院校只是保证了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基本场所, 或者说只是有足够的教室和公寓, 而在实验、实训场地的建设方面还有较大欠缺。加大实践基地建设,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各院校要进一步加大投入, 建立更加更加规范、完善的实习、实训场地, 切实加强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专业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要进一步发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的作用, 加大对中澳合作办学项目学生的职业技能鉴定力度, 尽可能使学生们在毕业前达到某些岗位技能要求, 实现毕业“零距离”就业。

5 在第二阶段合作办学项目的延伸与拓展

中澳合作办学项目的最终目的是构建一体化的电力教育与终身学习服务体系。要不断延伸中澳合作项目内容, 拓展合作领域, 特别是在电力行业在职职工技能岗位培训领域, 通过消化吸收并整合澳大利亚TAFE体系, 建立适合中国国情和电情的培训新体系和相关标准规范。要继续发挥合作平台和行业直接参与的优势, 推动合作项目既要纵深发展, 也要横向拓展。建议中方下一步的工作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研究建立电力行业高等职业教育教师“双师型”标准和认证实施途径。

(2) 探索建立电力行业高等职业教育人才信息和交流市场。

(3) 开发职业技能岗位培训标准, 确定职业技能培训相关的规范, 编制教育和培训公用的教学资料, 形成成套的教育与培训相同的教学资源。

(4) 研究职业技能培训手段和方法, 实施职业技能师资培训, 实施职业技能培训标准化管理与运作。

(5) 建立职业技能培训校企合作紧密关系, 建立全行业资源共享的远程教育培训多级网络。

总之, 国际教育合作目的不是借鉴与照搬, 而是教育创新和提升自身的教育品质。电力行业中澳合作办学项目实施和探索, 对电力教育事业发展将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摘要:2003年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牵头, 十所电力行业学校搭建起中澳合作办学项目平台, 引进澳大利亚TAFE教育体系, 探索高素质技能型电力专门人才培养的突破口, 使行业职业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相融合, 以能力培养为本位, 建立起适应电力企业和社会需求的正规教育和岗位培训相互衔接的新体系。本文对项目第一阶段的成果和经验进行总结, 详细分析了项目存在的问题, 对项目今后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具有指导性对策意见, 对我国职业教育领域开展能力导向型合作办学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电力行业,国际化,TAFE体系,合作办学项目

参考文献

[1] 江荣华.澳大利亚TAFE课程考核评估的体系和特点[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6, 7.

[2] 姜锋.澳大利亚TAFE模式有别于中国国情的四个方面[J].职业技术教育, 2005, 28.

[3] 黄日强.澳大利亚TAFE学院的职业教育[J].世界职业技术教育, 2006, 2.

[4] 张效胜.引进TAFE体系构建职业教育新模式[J].中国电力教育, 2005, 3.

[5] 吕红.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TAFE体制及其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J].职业教育研究, 2006, 10.

上一篇:端粒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下一篇:浅谈幼儿园的名画欣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