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澳大利亚》教案

2024-05-22

地理《澳大利亚》教案(共8篇)

篇1:地理《澳大利亚》教案

课 题 第七节 澳大利亚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教学重点 教 具 教 法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1、在地图上能指出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澳大利

亚大陆和塔斯马尼亚岛,首都堪培拉。

2、了解澳大利亚的地形特征,以及地形与气候、人口

分布的关系。

3、了解澳大利亚特有的野生动物,并分析这些动

物唯独生活在澳大利亚的原因。

4、了解澳大利亚“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坐在矿

车上的国家”等别称的由来。

二、能力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高学生读图、分析图,对

比、总结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使学生初步树立“因地制宜利用自然资源”的人

地观、环境观。

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人口分布与环境的关系、现代化的工矿业和农牧业

大洋洲图 澳大利亚地形图

读图分析法 谈话法 课堂讨论等 一课时

[新课导入]:

同学们在电视里看到过袋鼠吗?(看过),袋鼠生活

在哪个国家?(澳大利亚)。今天,我们就一起

来学习——澳大利亚。

[进行新课]:

板 书 第七节 澳大利亚

引导自学 学生读“大洋洲”图,阅读“拥有一个大陆”的课文学生回答 教师补充 读图证实 板 书 承 转 读图分析

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澳大利亚的位置,领土组成。

2、说出澳大利亚的面积及居世界的位次。

澳大利亚位于亚洲和南极洲、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

主要由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及周围岛屿组成。面积774KM2,居世界第6位。

澳大利亚面积虽然不大,但它却是七大洲中最小大洲

——大洋洲(900万KM2)中最大的国家。同时,它还独占澳大利亚大陆,是世界上唯一拥有一个大陆的国家。

学生读“大洋洲”图,找出澳大利亚,看看它是否独

占一个大陆。

一、独自拥有一个大陆:

1、大洋洲最大的国家

澳大利亚虽然独占一个大陆,但它的人口却很稀少。

地广人稀,城市化水平却很高,它的人口和城市情况如何呢?

2、人口和城市

学生读“澳大利亚人口、城市分布”图,分析、讨论

下列问题:

①人中和城市主要分布在哪里?

②主要城市有哪几个?每个城市有何职能? 学生讨论

指图小结 澳大利亚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主要城市巩固练习讲 述 转 折 板 书 读图分析 归 纳 提 问 学生回答

板 书

指图讲述 1拓宽知识

有3个,首都堪培拉,全国的政治中心。悉尼是全国最大的工业中心和港口城市。墨尔本是全国第二大城市。

学生上讲台在挂图上指出人口和城市的主要分布区及主要城市的位置。

澳大利亚原来是英国的殖民地。所以,它的居民除少量土著居民外,大都是英国和其它欧洲国家移民的后裔,因此,通用英语。

人口、城市的分布一般都受地形和气侯的影响,澳大利亚的人口,城市分布有没有受地形影响呢?

二、低平的地形:

学生读“澳大利亚地形”图,分析澳大利亚的地势特点。地势低平

澳大利亚自西向东可明显分为三大地形区,是哪三个地形区呢?

西部高原 中部平原 东部山地

三大地形区各自情况如何呢?、西部高原:低平、宽广。约占大陆面积的60%。找一生朗读短文“艾尔斯巨石”,并看图了解艾尔斯巨石的奇特。

2、中部平原:面积占大陆总面积的1/4,平均海拔

150米,最低处的艾尔湖湖面比海平面低16米。中部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内流盆地之一,地下水

可自动流出地面成为“大自流盆地”。

找 图 学生看“澳大利亚地形图”,找出大自流盆地。设 问 大自流盆地的水为何可以自动流出?

板图讲解 在平原中部地势低平,含水层中间地势低,两边高,水读图巩固 拓宽知识

思 考 学生讨论 教师归纳 过 渡 压力向中部集中,所以,在低洼处凿井,地下水可自动流出地面,成为自流井。因此,又称“自流井盆地”。自流井水盐度高,不宜用来灌溉,但可作牲畜饮用水。

3、东部山地:称为大分水岭。北起东北部的约克角半岛,南至维多利亚州西南部的东海岸,由山脉、谷地交错组成。全长3000千米,面积占大陆面积的15%。山地一般都是河流的发源地,澳大利亚也不例外,它最大的河流墨累河就发源于大分水岭。而且在东北部的海岸外侧,还有举世闻名的“大堡礁”。

学生在“澳大利亚地形” 图上,找出大分水岭,墨累河、大堡礁,明确它们的位置。

学生阅读“大堡礁”。

学生读“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图、“澳大利亚人口、城市分布”图、“澳大利亚地形”图,分析、思考:澳大利亚人口、城市分布与气候类型、地形的关系。

学生分小组讨论,派代表回答。

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城市主要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带,是因为这里气候适宜、地势低平、港口优良、交通便利、经济发达。

我们知道澳大利亚的袋鼠是非常古老的动物,除了袋鼠,还有其它古老的动物吗?

板 书

三、古老的动物:

学生活动 学生看“澳大利亚古老动物”图,说一说澳大利亚有哪些特有的古老动物。

学生回答 袋鼠、鸭嘴兽、鸸鹋等。

阅 读 思 考 学生讨论

教师小结 承 转 板 书 讲 述 板 书 1阅读分析 分析讨论

教师小结 学生阅读“澳大利亚袋鼠”,了解它的古老性。澳大利亚具有多种特有古老动物的原因。澳大利亚在几千万年前与其他大陆分离,长期孤立于南半球的汪洋中,且当地自然条件单一,使得动物演化十分缓慢,许多古老的野生动物种类仍能保存至今。

澳大利亚地势低平。动物古老、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它是南半球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四、发达的经济:

澳大利亚的经济之所以发达,是因为它有发达的农牧业和工矿业。为此,它还有两个别称:、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2、坐在矿车里的国家

学生阅读“发达的农牧业”的课文,分析:为什么把澳大利亚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澳大利亚的自然条件很适宜发展农牧业:地势低平、草原辽阔、自流井多。目前,它是世界上重要的羊毛生产国和输出国。2000年养绵羊1.5亿头,是世界上绵羊最多的国家之一,素有“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之称。看 图 学生看“绵羊交易”图,了解绵羊的数量。

过 渡 “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别称由来已明白,另一个别称又是如何得来的呢?

学生活动 学生从“澳大利亚矿产及工业分布”图中,找出主要矿产,并结合课文内容回答别称由来的原因。

教师归纳 澳大利亚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特别是铁、煤、铝土矿的开采和出口在世界占重要地位。矿产品的出口总值在二战后已超过农产品出口总值。所以,澳大利亚又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发展思维 为何出口初级产品的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而澳大利亚却成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学生讨论

教师小结 澳大利亚不仅资源丰富,出口大量的矿产品,而且它的民族工业发达,门类齐全。钢铁、机械、化学、汽车、飞机制造等工业已成为它的支柱产业。所以,它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课堂总结]:

先根据板书总结本节课重点。再引伸:澳大利亚之所以成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最根本的原因是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本国自然条件的优势,促进农牧业和工矿业的发展。[布置作业]:学生做填充图册上的题目。

[板书设计] 第七 澳大利亚

一、拥有一个大陆

(1)大洋州最大的国家(2)堪培拉 悉尼 墨尔本

二、低平的地形

(1)西部高原:艾尔斯巨石(2)中部平原:大自流盆地(3)东部山地:大分水岭

三、古老的动物:袋鼠、鸭嘴兽等

四、发达的经济

(1)骑在羊背上的国家(2)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教学后记]:

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袋鼠作为切入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

学的主动性,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整节课以学生的参与学习为主,教师只是

“引路人”,从而达到学生在质疑、探究中获取知识、读图、分析、比对中树立人地观、环境观,从而达到了教学的目标。

篇2:地理《澳大利亚》教案

1.了解澳大利亚是位于南半球的地广人稀的国家;

2了解澳大利亚的地形、气候、水文、动物等自然地理特征;了解澳大利亚丰富的资源条件;了解澳大利亚农牧业的分布规律;了解“坐在矿车上”和“骑在羊背上”的含义。

3.初步理解澳大利亚气候分布与纬度位置及海陆位置的关系,以及气候对人口分布、植被、农牧业发展的影响;

4.通过阅读、分析澳大利亚地形图、农牧业分布图,进一步培养读图用图的技能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能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分析探究澳大利亚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

2.通过澳大利亚的农业、牧业和矿业发展的案例,分析说明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探究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幻灯片展示澳大利亚的国旗、国徽图片

国旗、国徽是一个国家的象征,澳大利亚的过会上怎么会有两只动物标识?它们是什么动物呢?这说明澳大利亚动物一定非常多,而且动物非常可爱。那么,我们现在就准备开始我们今天的澳大利亚之旅!

(设计理念:通过国旗、国徽,尤其是国徽上的两个动物,引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整装待发

师:1.澳大利亚在哪里?

2.我们现在去澳大利亚(6月),澳大利亚是什么季节?该带什么衣物?

3.我们可以是用什么样的交通工具去?

引导读图:出示“澳大利亚在世界中的位置图”,并闪烁澳大利亚部分,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以下问题,明确其地理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

生:(略)。

教师小结:

澳大利亚位于东半球,是南半球国家,南回归线从大陆中部通过;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我们现在是6月夏季,可澳大利亚现在是冬季,因为澳大利亚横穿那回归线,气候以热带沙漠和热带草原为主,所以衣物不用带的过于厚了。我们可以坐飞机、火车等等交通工具去。

(设计理念:以一个澳大利亚之旅的情景,贯穿整堂课。关于澳大利亚的海陆位置,以及一些准备工作)

第一站:野生动物园--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观看影片欣赏动物,感悟澳大利亚生物的古老性和原始性,萌生探究澳大利亚生物原始性的欲望。

师:同学们,你们有谁还知道澳大利亚的动物?

生:(略)

师:同学们边看图片边思考,澳大利亚为什么这么多古老的生物呢?这是和什么有关呢?

生:(略)

幻灯片播放大陆漂移动画

师:1.澳大利亚大陆大约在什么时候与其他大陆分离的?

2.澳大利亚大陆长期孤独的存在于南半球的海洋上,这对生物的进化会产生什么影响?

3.实际上,长期处于孤立的大陆,不仅仅是澳大利亚,还有南极大陆。为何南极大陆没有那么多的特有生物呢?

生;(略)

师:对问题进行总结。

分析1:澳大利亚很早与其他大陆分离,大约在6500万年前,长期孤立,海洋阻隔了生物的传播,致使大陆上没有其他动物与它们进行生存竞争,动物缺少天敌;澳大利亚形成后没有发生过大的褶皱运动,地壳一直比较稳定,自然条件比较单一,故动物进化缓慢。

分析2:南极大陆由于自然条件太恶劣,不利于生物的生存,没有留下大量的特有生物。

(转承)

澳大利亚尽管古老的动物很多,但如果从数量的多少来说的话,澳大利亚在世界上更令人惊叹的是,这个国家尽然有将近2亿头羊,是世界上拥有羊最多的国家。下面我们去澳大利亚的羊毛博物馆了解一下澳大利亚养羊业的发家史吧。

(设计理念:在这一小节里,我准备了大量的澳大利亚的特有动物的图片,让大家在一个轻松、自然的环境里开始这节课的学习。大量的图片可以提起大家的学习兴趣。进而了解澳大利亚多古老动物的原因。)

第二站:羊毛博物馆--“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教师(展示课件:澳大利亚养羊业占世界的比重及地位):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绵羊数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因为羊特别多,所以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让学生学习了解76页阅读材料,了解澳大利亚养羊业的历史。

教师小结:我们了解了澳大利亚的养羊业的发展史,是由于自然环境适于绵羊的生长,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本国的自然条件:提示从地形、气候等方面来考虑。

(一)出示气候图:讨论分析澳大利亚的气候分布特点及适于发展养羊业的条件。

教师指导学生读澳大利亚气候图。

(1)找出南回归线,看看它穿过澳大利亚的位置,说出澳大利亚在五带中的位置。

(2)找出澳大利亚有哪些气候类型,讨论分析其分布特点。

生: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南部的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澳大利亚的气候分布特点及适于发展农牧业的条件。

生:(略)

师:中西部、北部为热带沙漠气候,较干燥,适宜牧畜过冬和繁殖。

师:澳大利亚70%的羊分布在东南部和西南部,为什么?

生:(略)

师:东南部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西南部冬季温和湿润,夏季高温干燥,这些既适合于畜牧业又适合农业。

(二)教师展示课件:澳大利亚的地形图。在学生自学、讨论的基础上,分析澳大利亚的地形适于发展养羊业的条件。

生:(略)

教师小结:①东部山地:海拔800-1000米,主要有大分水岭。

②中部平原:海拔不足200米平原。

③西部低矮的高原:海拔200-1000米。西部的低矮高原和中部的大面积平原,地下水丰富,牧草优良,没有天敌,可以四季放牧。

指导学生读图:澳大利亚地形图上找出墨累河──澳大利亚最大河流,北艾尔湖──地势最低,澳大利亚盆地──大自流盆地。

课件展示大自流盆地录像,让学生了解在大自流盆地问什么井水会自己往上喷,知道大自流盆地蕴藏着丰富的淡水资源,为澳大利亚的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灌溉水资源。

引导学生分析农牧业与地形的关系。(西部的低矮高原和中部的大面积平原,地下水丰富,牧草优良,没有天敌,可以四季放牧。地形不同,放牧的方式和发展农业与牧业也不同。)

教师小结:澳大利亚的人民充分利用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发展农牧业,并且农牧业生产机械化程度也很高。下面看一段录像,了了解一下自动剪毛、机械化耕作的农场情景,并谈一下自己的感受。(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教师小结:澳大利亚有发达的农牧业,主要的农牧产品,大部分供出口,其中是世界上绵羊数最多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因此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同时澳大利亚的牛肉、小麦出口也较多。

(设计理念:这一小节的设计是让同学们自己读图、自己讨论、自己总结,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读图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承转)

澳大利亚不仅有发达农牧业的优越条件,发展工矿业的条件也得天独厚。

第三站:矿产博物馆--“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教师展示澳大利亚矿产分布图,找出澳大利亚有哪些重要矿产?说出它们各自的分布地区?

生:(略)

教师小结:铁矿,主要分布在西北部;煤矿: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铜矿:分布在东北部;还有金矿、石油、铝土矿、铅锌矿、锰矿、镍矿等等。

澳大利亚确实是一个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具有埋藏浅、质量优、储量大等特点。

二战后澳大利亚利用丰富的的矿产资源,大力发展了采矿业、冶金业和机械制造业,现在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澳大利亚的工业是建立在丰富的矿产资源之上的,澳大利亚开采的矿石有一半以上用于出口,是世界矿产品的主要出口国之一。由于矿产品出口额在出口总额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有人称澳大利亚是“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多媒体出示悉尼歌剧院、首都堪培拉等城市景观图片。

总结澳大利亚东南沿海地区地形平坦,气候湿润,交通便利,开发历史较早,人口稠密,工矿业发达,城市集中。

师:多媒体回放澳大利亚的特有动物、牧场、工矿业、城市等景观图。

生:谈本节课的学习体会(获得的知识、学会的方法、形成的观念等)。

教师总结:用顺口溜的形式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带着成功的快乐结束学习。

独占大陆的国家,库克船长发现他;

特有动物大袋鼠,澳洲草原闲溜达;

鸭嘴鸸鹋和考拉,远离大陆慢进化;

气候环状多样化,咱是冬来他是夏;

地广人稀好牧羊,农牧生产机械化;

煤铁资源储量大,三个美名传天下;

人口集中东南部,暖湿气候好安家;

港口悉尼墨尔本,首都却在堪培拉。

(设计理念:用轻松、简单、便于记忆的顺口溜总结本课,加强学生对本堂课知识记忆的加深。)

篇3:高中地理教案设计与实施研究

一、高中地理教案的组成

高中地理的教案主要有由课题、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七个部分组成。教案的每个部分都影响着教案的整体性。一个好的教案设计每个部分的设计都应该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反映教育教学的规律。

1. 课题。

课题的名称是教案设计的标题, 包括单元、章节、题目等, 为教案的设计指明了方向, 可以使教师明确讲授的主要课题。

2. 教学目标。

新课程改革后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教学维度。教学目标是教师的课堂教学的教学方向, 可以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有效的指导, 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在教师对于本课知识全面掌握的基础上进行制定, 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目标制定的科学性, 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高明确的方向。

3.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的确定要求教师要全面掌握本课的地理知识, 来确定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这样能使使教学明确教学重点, 合理分配教学时间。

4.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怎样的手段和方法进行课堂教学, 教师要灵活使用教学方法, 教师教学方法的设定要根据教学内容和课堂的实际情况, 要注重将直观教学法同探究教学法、实验教学法相结合,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5.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指教师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对于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教师在课堂要根据教学的目标求和本课知识的重点和难点, 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来指导学生学习文化知识, 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习的能力。

6. 板书。

板书是对教学内容进行的系统的总结, 所以板书的设计既要简单明了, 又要具有逻辑性, 突出教学重点, 体现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板书的设计可以采用多种的形式, 既可以采用文字的形式, 又可以采用图标的形式。

7.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对于整教学过程完成之后的一个总结, 既可以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好的方面, 也可以总结教学过程中的缺点与不足。

二、高中地理教案的设计原则

1. 以学定教原则。

传统的高中地理教案, 主要以教师的教学为中心, 主要研究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怎样的方式教会学生地理知识。而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坚持以学定教的原则。这就要求整个教案的设计要以如何促进学生学习为中心, 将“学”确定为教案设计的核心位置而不是“教”。教师的教案的设计要突出学生的学习地位, 整个教师的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中心, 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 同步设计原则。

教师在设计教案过程中不要忘记对于学案的制定, 教案与学案是不不不能分开的必须同步进行, 教师的教案重视对教学的教学方法的设计, 而学案重视对于学生的学习方法的设计。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分不开的, 所以教案的设计离不开学案的设计, 二者要同时进行。

3. 学科思想原则。

学科的思想是一个学科的灵魂, 反映这个学科的特点。在教案的设计过程中要积极贯彻地理的学科思想。使学生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受到科学思想的影响, 在不知不觉中养成地理学科的学习思维,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还会加深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的本质的理解。

二、高中地理教案的实施

1.灵活运用。要深刻的理解设计地理教案的意义和作用。地理教案的主要目的是方面教师的教学, 使教学早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意识的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 同时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地理教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教师的教学。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不要备教案所限制住, 要根据实际的课堂教学情况, 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2.集体运用。学案与教案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增加课堂教学的质量, 教案和学案是沟通教师的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桥梁。要使教案和学案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教师要认识到学案和教案不只是为教师服务的, 它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学生。所以教案和学案的使用要坚持集体运用的原则, 使教案和学案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帮手。

3.科学管理。教案和学案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 可以使教师的课堂更加的有计划、有重点, 使课堂的教学更具有实效性, 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使学生有目的的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所以要加强对于教案和学案的科学管理。

高中地理教案的设计与实施对于高中的地理课堂教学十分的重要, 是沟通教师如何教学和学生如何学习的纽带。而高中地理的教案的设计需要教师对于高中的地理有着较深的理解。为了使高中地理教案的设计与实施更具有科学性、合理性, 教师要不断的提高教学水平为高中的地理教学做出贡献。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改革的进行, 对于高中地理的教学有了新的要求, 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的培养。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积极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已经成为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对于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十分重要, 而教学质量的好坏很大的程度上取决教案设计。所以教师要备课的过程中注重对于教案进行合理的设计, 这样有利教师在课堂中更加的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教学, 从而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案,设计,实施

参考文献

[1]杨立宇, 白瑞敏.高中地理学案设计与实施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2009

[2]裴亚男.高中地理“双动两案”教学模式的构建[J].地理教育, 2010

篇4:浅析澳大利亚地理课程标准

阶段6(相当于我国的高中阶段)的地理课程包括预备科目和高中证书科目两类。高中证书科目包括危机中的生态环境、城市空间、人类与经济活动这3个单元。

课程规定着学生必须学习的内容,决定着学生的发展方向,并影响着教育目的的实现。澳大利亚根据本国形势的发展变化,相应调整了课程的结构、内容和形式。从HSC地理课程标准的设置可以看出澳大利亚的学校教育基本上是目标导向的。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澳大利亚的教育工作者首先研究了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并由此确定了学校教育的一般意向。在注重课程目标基础性的同时,更注重发展性和创造性课程目标的确立与实施,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一、HSC地理课程标准主要内容

危机中的生态系统。学习的重点是对危机中的生态系统的运行、管理及保护进行地理调查。具体内容:①生态系统及其管理;②生态系统案例研究;③通过以下途径进行地理调查和表达。提出并陈述地理疑问,如大堡礁出现在澳洲东部的原因是什么;④使用地理技能和工具,如建立一个事件和活动日志,记录为解释人类影响危机中的生态系统而进行的野外工作活动的进程:⑤认识地理方法在工作中的用途和效果,如使用气象资料、卫星图像和航空照片,绘制环境地图并编辑环境影响报告。

城市空间。学习的重点是对国际大都市、百万人口城市及大城市的城市动态和城市区位等进行地理调查。具体内容:①国际大都市;②百万人口的城市;③城市动态:④通过以下途径进行地理调查和表达,提出并陈述地理问题,如未来的城市将是怎样的;⑤使用地理技能和工具,如绘制并解释区域分布图;⑥认识地理方法在工作场所的适用性和有用性,如分析地图、收集并分析城市区域数据。

人类与经济活动。学习的重点是结合当地和全球的文献对经济活动进行地理调查。具体内容:①全球经济活动;②局地案例研究;③通过以下进行地理调查和传达,提出并陈述地理问题,如全球技术变化怎样影响区域水平的企业运作;④使用地理技能和工具。如通过野外工作确定、收集和记录地理数据;⑤认识地理方法在工作场所的适用性和有用性,如收集开分析有关经济活动的现场数据。

二、HSC地理课程标准特点

学习内容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并且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紧密联系。在学习重点中明确提出对学习的部分进行地理调查。以第一单元为例,学生先学习生态系统及其管理,并研究生态系统案例,然后根据这些书面理论来进行地理调查和使用地理工具等。如“使用GIS监测与生态系统保护和管理有关的空间和生态问题”。理论结合实际很好地体现了地理学的实用价值。学习有用的地理是我们提出的目标之一,即学以致用,新南威尔士州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

学习内容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目前,很多生态系统面临危机,研究处于危机中的生态系统,目的在于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和管理策略去保护它们,使这些生态系统得以可持续发展。了解生活在大城市所面临的挑战,如住房、就业和健康等问题,这些是生活在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居民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对以上挑战做出适当的反应,采取正确措施加以解决,如自助计划、社团自治和非正规经济运作等。把一个经济活动放在全球范围内去考察,这是适应当前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国家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之中,才能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学习成果要求运用数学思维和技能分析地理数据,这一点充分体现了地理科学文理兼具的学科特性。在我国,地理在高中阶段属于文科的学习科目,没有明确规定对地理数据进行数学分析。另外,设计地理调查,进行野外工作取得第一手资料,是对学习内容实践性的延续,而获得有用和可靠的信息资料,用来充实和积累地理文章的数据,定性研究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大大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三、评析HSc地理课程标准

HSC地理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标准改变了过去机械学习的模式,重视学生地理知识“迁移”能力培养的倾向,把课堂学习、野外考察与实地调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作为地理学习的主要方式,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地理问题,形成主动学习地理的态度,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学习成果中“利用适当的、书面或口头的、绘图法或表格等形式,有效地传达复杂的地理信息、思想和问题”得到很好地体现。我国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也建议教师指导学生开展观察、实践、探究活动,但往往因为客观条件限制,加上主观上不够重视,难以实行。

HSC地理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和地理技能。这在学习内容中有明确体现。“提出并陈述地理问题,使用地理技能和工具”。这就要求学生注意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在学习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获取直接经验,即动脑又动手,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增强地理技能,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中有知识、能力和思想观念三方面的要求和规定。对于能力这方面,往往只停留在分析问题的层面,或者说只在于动脑,很少把动手落到实处。

我国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对地理学习评价要在知识与技能评价基础上,关注对学生价值判断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社会责任感、人生规划能力形成状况的评价。有的省份举行地理会考,有的省份进行学业水平测试,最重要的还是高考。HSC地理课程标准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估。地理课程阶段6的内部评估分数仅以HSC课程为基础。最终评估要均衡各种类型的评估手段而定。在对成果、课程内容的了解和理解与技能成果和课程内容评估之间有一个平衡。一个任务可以由多个要素的评估。HSC课程评估建议选择3~5个任务。

HSC外部考试规范:考试包括一份持续3小时的试卷(加5分钟的阅读时间)。所有的问题都是必答的,且来自HSC课程专题或对HSC课程知识的运用。第一部分包括15个多项选择题;第二部分有3~5个问题,要求考生以各种形式回答,如补充相关的材料、段落式回答和结构式回答;第三部分包括3个扩展问答题,要求考生能就有关手册材料进行讨论。第一部分权重是10;第二部分权重为20;另为70加在第三部分。从以上的内部评估和外部考试可以看出HSC地理课程标准注重对学生进行全面公正的评价,既重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又注重能力和技能的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HSC地理课程标准重视学生的学术研究。在“地理写作”中提到作出“结构完整的论文”,是学术研究规范性的体现。这样可以引领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逐步养成规范的研究型学习模式,为其将来撰写论文和深入学习打下良好基础。我国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中没有写论文的明确要求,进行研究性学习也没有达到学术研究的水平和高度。笔者认为,在我国将来的课程标准的改革和制定中可以参照并借鉴HSC的做法。

篇5:《澳大利亚自然地理》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

2.澳大利亚的地形特征分析

3.澳大利亚气候

4.澳大利亚的河流 二.教学重点:

1.地形特征分析归纳

2.澳大利亚主要气候类型及其特点、成因

3.澳大利亚气候特征及其原因

4.主要河流的水文特征 三.教学难点:

1.等高线的判读及地形剖面图绘制

2.潜水与承压水及其应用

3.气候类型及其分布、成因分析

4.澳大利亚气候特征及其原因 四.情感与价值

通过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特征的归纳分析,树立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具有整体性的意识,通过相关案例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五.能力与方法

通过等高线剖面图的绘制,提高学生的动身能力;通过潜水井等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地理事物,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六.教学过程: I导入(3分钟)略

II.新课教学(30分钟)

1.出示澳大利亚位置图,要求学生讨论分析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特征。

教师总结:地理位置特征归纳的规律

2.出示澳大利亚等高线地形图,要求学生讨论分析澳大利亚地形特征。

知识拓展:大分水岭为背斜、大自流井盆地为向斜;有关向斜、背斜知识的回顾。引入:向斜寻找地下水,引出地下水的种类,有关潜水与承压水的知识。

3.出示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分布图:学生讨论归纳总结分析归纳澳大利亚的气候的类型分布、气候特征等知识。

4.出示澳大利亚河流分布:分析讨论澳大利亚河流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III.总结(4分钟)

本节课我们学习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关键是清楚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学会自己能分析归纳总结。IV.课堂练习(略)

V.板书。澳大利亚 1.地理位置 2.地形特征 3.气候:气候特征 气候类型分布及成因 4.主要河流 七.反思

在课件中我运用了大量图片和相关视频,可爱的动物,美丽的城市、逼真的卡通、直观的地图,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效果非常好。

当然,课后仍然感到有许多不足之处:

1、师生活动仍不够充分,学生回答问题的参与面不广。

2、对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锻炼不够。

3、教学语言不是很规范,教学术语使用的不够多。

4、教学过程流畅,人地关系这一主线贯穿整节课,但在拓展学生视野方面做得不够。

5、课后结尾时,让学生来小结本节课的知识点,比较平淡。是否可以在归纳的基础上,设计课外探究题,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深入,视野更加开阔。

篇6:地理《澳大利亚》教案

时间

课题 澳大利亚(2)设计•收获 学习内容 澳大利亚因地制宜发展农牧业和工矿业的条件和特点。澳大利亚的种族和人口(或民族、语言)、城市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

1.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澳大利亚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学习目标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澳大利亚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农牧业和工矿业的条件和特点。

3.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澳大利亚的种族和人口(或民族、语言)、城市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

重难点 重点:澳大利亚的农牧业和工矿业

难点:澳大利亚的人文地理要素

【情境导入】

图片资料导入——利用投影仪展示鸭嘴兽的图片,并展示介绍鸭嘴兽的相关资料。鸭嘴兽是生存于澳大利亚的单孔目特殊哺乳动物,能生蛋。所谓单孔目动物,是指处于爬行纲动物与哺乳纲动物中间的一种动物。它虽比爬行纲动物进步,但尚未进化到纯粹的哺乳动物。鸭嘴兽是最原始最低级的哺乳纲,早在2500万年前就出现了。它本身的构造,提供了哺乳动物由爬行类进化而来的许多证据。这说明澳大利亚具有古老的动植物。【自主学习】

一、古老的动植物

1、距今几千万年以前,澳大利亚大陆就已经与世界其他大陆分离,受海洋阻隔,使动植物独立发展。再加上当地的自然环境比较单一,生物进化十分缓慢,一些古老的动植物得以保存至今。澳大利亚的野生动植物中有很多特殊种类,如、、、、、、和、等。

二、后起的发达国家

1、澳大利亚是南半球经济发达的国家。高度商品化的和蓬勃发展的,是澳大利亚经济的支柱。近些年来,澳大利亚服务业发展较快。

2、澳大利亚素有“

”、“

”的国家之称,农牧业和采矿业是传统产业。农产品以、和

等为主,畜牧业以、、最为重要。采矿业中,、等开采量均居世界前列,此外还开采、、等。澳大利亚至今仍是世界上重要的、、出口国之一,、优质

以及

等也大量出口。

3、澳大利亚主要工业部门有、、、、、等。近年来,高新技术产业逐步崛起,以、相对突出。

4、首都,人口30 多万,是全国的政治中心。

人口420 万,是全国最大的工业中心和海港城市,海滨有著名的等建筑。

是全国第二大城市,也是著名的文化和体育中心城市,人口约400万,拥有全球最大的有轨电车网络。

自我评价:我得了()颗★ 小组长评价:你得了()颗★

【合作探究】

活动108、109页

自我评价:我得了()颗★ 小组长评价:你得了()颗★

【课堂检测】

1.下列动物中,属于澳大利亚独有的是

①大食蚁兽

②鸭嘴兽

③美洲虎

④袋鼠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澳大利亚主要出口的农牧产品是 A.羊毛和小麦

B.牛肉和小麦

C.羊毛和棉花

D.奶制品、牛肉和小麦 3.澳大利亚出口的矿产主要是

A.石油

B.煤和铁矿石

C.铅锌

D.黄金和金刚石 4.当中国是夏季时,澳大利亚是

A.夏季

B.冬季

C.秋季

D.春季 5.澳大利亚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 A.东南沿海一带

B.西南沿海一带 C.西北部内陆

D.东北部沿海地带 6.读下图,完成下列题目。

(1)澳大利亚矿产资源十分丰富,许多矿产储量居世界前列。

业是重要的经济部门。(2)澳大利亚矿产品出口占世界重要地位的是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口总值已超过农畜产品出口总值。(4)澳大利亚西部主要开采

矿,东部主要开采

矿。(5)澳大利亚采矿业发达,故又称为“的国家”。

教师评价:你得了()颗★ 【课堂小结】

1、本节课你有那些收获?

2、预习时的疑难解决了吗?你还有哪些疑惑? 【板书设计】

(二)古老的动植物

1.动植物古老的原因:长期孤立,自然环境比较单一

2.主要的动植物:袋鼠、树袋熊、针鼹、鸭嘴兽、澳洲肺鱼、黑天鹅、鸸鹋和桉树、金合欢树等

(三)后起的发达国家 1. 经济特征——南半球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具有高度商品化的农牧业和蓬勃发展的工矿业;服务业发展较快

2. 农牧业:世界上重要的小麦、羊毛、牛肉出口国之一 3. 工矿业:煤炭、优质铁矿石大量出口

4. 主要城市:首都堪培拉,最大城市悉尼,第二大城市墨尔本

篇7:初中地理《澳大利亚》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澳大利亚的地形与气候特点;2.会解释澳大利亚的气候地形与牧羊带分布之间的关系。【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探究意识,提高自主探究、合作研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澳大利亚牧羊带的分布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体会因地制宜的理念。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澳大利亚地形、气候与牧羊带分布之间的关系。【难点】

体会因地制宜发展农牧业的理念。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导入。教师播放澳大利亚剪羊毛比赛的视频,引出为什么澳大利亚牧羊业发达,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进而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教学

1.察“颜”观“色”——看地形

教师PPT展示《澳大利亚地形图》,学生读图并思考以下问题。

【问题】

(1)澳大利亚有哪些地形单元?分布有什么特点?(提醒学生注意不同地形区的颜色不同)。

(2)就地形而言,那些地区适合放牧? 【学生活动】

(1)澳大利亚的地形有高原、平原和山地。在分布上西部为广阔的高原,中部是平原,东部为大分水岭。

(2)平原地区、中部高原地区。

【教师总结】从澳大利亚的地形图我们看到,大部分地区以绿色和浅褐色为主,而且颜色变化少,根据图例可知澳大利亚地势较低,起伏较小,平原和高原广阔,从地形方面考虑对农业是非常有利的。那么除了地形之外,还有哪些因素对澳大利亚发展农业有利呢? 2.明眸慧眼——找气候

教师PPT展示《澳大利亚气候分布图》和《澳大利亚年降水量分布图》,学生读图回答。

【问题】

(1)澳大利亚的气候有什么特点?(2)澳大利亚降水分布规律? 【学生回答】澳大利亚以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降水南北多,中部少。

【教师总结】从图中我们能读到,澳大利亚气候以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东南部、西南部降水较多,利于农牧业发展,中部地区虽降水少,但地下水丰富,也适合畜牧业发展。所以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对农牧业发展提供了优良条件。

3.做一个精明的农场主——因地制宜

【情境创设】如果你是位澳大利亚牧场主,从地形、气候角度考虑,你会把牧场布局何处?引导学生进入澳大利亚地形和气候的认识。

多媒体展示: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并展示。【教师总结】

大家的介绍都很精彩,从刚才的介绍中可以看出东南沿海和西南沿海地区,降水条件较好,土壤肥沃,所以,澳大利亚70%的羊,集中分布在东南部和西南部沿海的混合经营带,而其他地区的羊只数量很少。澳大利亚利用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发展了农牧业,形成了三个牧羊带。

学生活动:阅读下图资料,填写下表:

环节三:小结作业

小结:请学生回顾总结本节的知识要点。

作业:澳大利亚除了有“骑在羊背上的国家”这个美誉外,还有另外一个称谓“坐在矿车上的国家”。澳大利亚哪些矿产资源非常丰富呢?课后利用网络资源搜集相关资料。

篇8:地理《澳大利亚》教案

一、澳大利亚优秀教师计划的内容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 社会对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影响教育发展关键因素之一的教师教育越来越受到各国的关注。新世纪初, 欧美各国纷纷对本国的教育进行改革, 制定和完善教师专业标准, 以期提高教师质量和促进国家教育水平的发展。国际教育改革、教师专业化思潮的推动和澳大利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最终催生了澳大利亚政府优秀教师计划。

澳大利亚政府优秀教师计划针对的是中小学教育, 主要的目标群体是有十年或十年以上教龄的教师、新教师、土著学生的教师和农村及贫困偏远地区的教师, 主要包括国家计划、州和地区计划、对教师专业水准和学校领导水平的鉴定这三个部分, 围绕国家优秀教师信息交流项目、新教师效能研究项目、土著学生教师有效教学实践项目和教师专业标准发展项目四个方面开展。[3]澳大利亚政府优秀教师计划的主要目标是在联邦政府的规划和引导下, 积极发挥各州和各地区的力量, 通过改进教师专业学习的读写、算术、数学、科学、信息技术和职业教育六个领域, 帮助中小学教师提高专业素养和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二、澳大利亚优秀教师计划的实施方式

澳大利亚优秀教师计划是在政府、天主教会和独立学校的协调合作下开展的, 联邦政府对优秀教师计划起着宏观的引领作用。第一, 联邦政府对优秀教师计划给予巨大的财政支持。在优秀教师计划启动之时, 联邦政府就对用于政策推广的经费、州和地区的活动经费做出了预算。在执行计划中相关部门的耗费分别是600万澳元、7020万澳元和150万澳元。[4]此后, 澳大利亚联邦政府不断增加用于优秀教师计划的经费投入, 目前, 联邦政府在优秀教师计划上的经费支出已达3亿澳元。如此高的经费支出, 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澳大利亚优秀教师计划的顺利进行。第二, 联邦政府规定了优秀教师计划的项目开展要求, 包括:活动目标和过程的清晰化;学校整体发展和地区发展建设的和谐化;课程与教学发展的生态化;教师专业发展活动的持续化;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的有效化;活动过程的评估及反馈的及时化等。[5]第三, 澳大利亚联邦政府特别设立了专门的官方网站, 及时公布该计划取得的成果。州政府及非政府教育机构共同承担优秀教师计划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各州依据联邦政府优秀教师计划政策的指导, 结合各州的实际情况, 制订了详尽的州优秀教师发展计划, 因地制宜地开展本州的专业发展项目, 组建专业的研究人员评估项目开展的效果, 邀请教师及社会人士的参与讨论, 致力于提高全州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澳大利亚优秀教师计划的成效

澳大利亚优秀教师计划经过十多年的演变历程, 已经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 主要表现在:

第一, 加强合作交流, 促进教育公平。在优秀教师计划的活动中, 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以及非政府组织、政府部门和学校之间、各州和各地区之间、高等院校和中小学之间加强了彼此间的合作和交流。通过开展多维度多层次的合作交流项目, 促进有效实践经验的传播, 缩小了国内师资水平的差异, 推动了土著学生教师、农村及落后偏远地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提高了教师的质量, 促进了教育的公平。

第二, 推广信息技术, 丰富教学方式。澳大利亚政府十分重视信息技术手段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制定并开展一系列卓有成效的项目, 创建完善的网络体系, 发展教师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 。有些州 将ICT (Information andCommunicationsTechnology) 和CD驱动等现代化的科技应用到教学实践中, 这不仅加强了教育的趣味性,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而且提升了教师的信息技术, 丰富了教育专家、教师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满足了教师的职业自豪感和幸福感, 最终促进了教师专业的发展。

第三, 提供学习项目, 加强专业培训。澳大利亚优秀教师计划为教师提供了合适的专业学习项目, 开设了一系列新教师入职培训课程, 促进新教师的角色转化和专业成长。创设机会, 加强在职教师的培训。通过开展读写、计算、科学、职业教育等方面的培训活动, 促进在职教师的知识更新和专业发展。加大对贫困地区和偏远地区的政策倾斜和教育资助, 因地制宜地开展相关的教师专业发展项目活动, 促进这类地区优秀教师的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第四, 创建网站服务, 推动资源共享。澳大利亚政府和各州、各地区政府分别创设了专门的优秀教师计划网站, 用于发布该计划的进展情况和促进教育资源的广泛传播。积极鼓励教师将优秀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素材与他人分享。通过网络平台教育资源的共享,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达到教师专业知识的更新和自我建构。

四、澳大利亚优秀教师计划的启示

目前, 我国没有系统的优秀教师培养计划, 优秀教师的生成主要通过评比的方式, 主要包括教师职称的评定和教师级别的评定, 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师专业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国各地教育发展水平的较大悬殊和优秀教师标准科学性、操作性及参照性的不足, 从而造成了教师质量和评价标准之间的脱节。

澳大利亚优秀教师计划能够顺利开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家有力的政策保障和经费支持。联邦政府为优秀教师计划制订了系统的政策框架指导, 从计划目标的制定, 计划项目和活动的实施, 到计划结果的评估互成一体。在联邦政府的政策引导和经费支持下, 各州和各地区依据本地的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地制定年度发展计划和实施方案, 开展特色教师专业发展项目, 并定期对各州和各地区的计划结果进行评估, 确保优秀教师计划落到实处。此外, 鼓励各种非政府组织和学术团体参与到该计划的实施中来, 从而促进和推动了优秀教师计划的顺利实施。

优秀教师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需要国家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和经费支持。我国没有系统的优秀教师培养计划, 缺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支持, 教师的培养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和松散性。优秀教师认证制度和体系还不完善, 教师专业发展的地区差异显著, 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教师专业的发展和优秀教师的培养。因此, 国家应制定系统且可操作性强的教师专业发展政策, 保障新教师和在职教师的职业培训, 改善农村及偏远地区的教师专业发展状况, 完善优秀教师认证制度和体系, 促进我国教师质量的提高。

五、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

澳大利亚优秀教师计划始终立足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求, 与时俱进地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先进的教学方法应用到教育教学的过程中, 并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使用能力的培训, 这不仅增强了信息技术时代教师的从教能力, 而且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 促进了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信息时代的来临和知识经济的发展, 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 教师的培养必须与时俱进, 教育理念及教学方式必须革新。

我国教师的培养工作主要由师范院校承担, 目前师范院校的课程设置主要以理论课程为主, 实践课程所占比例很小。新教师和在职教师的培训没有相关政策的支持, 新教师的培养主要是师徒模仿式, 在职教师尤其是年老教师的知识结构较为陈旧, 信息技术使用能力欠缺。优秀教师的培养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 必然受到时代发展的影响。更新教师教育理念, 改革师范院校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 推动新教师的入职培训和在职教师的知识更新, 培养新时期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 不仅是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 更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六、教师实践智慧的生成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

教师的实践智慧是指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所形成的教学经验和体悟, 以及解决教学实践问题的智慧和机智。教师的实践智慧内隐于教师的精神追求中, 外显于教师在教学事件和场景中的表现。澳大利亚优秀教师计划为各职业阶段的教师提供了相应的教师专业发展项目。通过开设教师入职培训课程和开展教师入职培训活动, 促进新教师角色的转变和专业的成长。加强读写、计算、科学、职业教育等方面的培训活动, 帮助在职教师专业知识的更新和专业能力的提升。重视教师的职业地位和作用, 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优秀教师计划, 培养教师自我提升和自我发展的意识。我国师范教育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 是一种培养资格型教师的教育。虽然有教育实习的安排, 但是实习的时间非常短暂。因此, 我国应改革轻实践的教师职前教育模式, 鼓励专家教师和新教师之间的“学徒制”带教以及教师之间的课堂观摩交流。作为教师自身, 应该树立专业成长的信念, 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 把握教育时机, 用智爱统一的情感尊重和关怀学生, 注重经验的总结和教学实践的反思, 培养自身的教学实践智慧。

参考文献

[1]施晓光, 朴雪涛.实现教师职业专业化:教育改革的方向.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1 (4) .

[2]余婷婕, 肖邀.推动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项新举措——评述澳大利亚政府优秀教师计划及其进展.外国中小学教育, 2007 (9) .

[3]Teachers for the 21st Century:Making the Difference[EB/OL].http://www.dest.gov.au/sectors/school-education/publications resources/profiles/teachers 21st-century.htm 2007-2-4.

[4]Australian Government Quality Teacher programme[EB/OL].http:/www.qualityteaching.dest.gov.au 2007-2-4.

上一篇:禁毒专干个人工作总结下一篇:妇产科医师现实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