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2024-05-20

数学兴趣的激发和培养(精选十篇)

数学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篇1

一、创设情境, 唤起兴趣

无论哪门学科, 如何艺术地导入新课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刚上课, 学生还停留在刚才下课活动时的兴奋情绪中, 这时, 教师如果能巧妙创设一个学习情境或其它新颖形式来转移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就会把这种兴奋感投入到新的当前学习环境中, 真正做到“潜移默化”。

正如我教《物体的体积》一课时, 先准备了一玻璃杯淡红色的水和一个鸡蛋。一上课就把它放在讲台上。这时, 学生们都很好奇, 一下子就把目光集中在这两件物体上, 思考它们和这节课的关系。这样就能迅速抓住了他们的心, 满怀期待投入上课。接着, 我再让学生到讲台来, 把鸡蛋放入水杯中, 让学生说说有什么变化。这时, 学生纷纷举手, 因为不难看出水位升高了。然后, 我指着杯里的鸡蛋说:“鸡蛋放下去, 水位升高说明鸡蛋在水中占了地方, 这叫‘空间’。我们把物体的占空间的大小, 叫做物体的体积。”“大家想不想知道更多物体体积的奥秘呢?”一句话激起千层浪, 小学生们强烈的求知欲望被充分激发出来, 收到的课堂效果可想而知。

二、精心设疑, 激发兴趣

“思源于疑”, 在教学中, 我们要在一些知识的关键处、知识规律总结上精心设计一些疑问, 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和寻求解决问题的动力。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 我首先在黑板上写出四个三位数“231、546、352、976”, 问:“这些数都能被“3”整除吗?经过计算, 学生答出:“231、546”这两个数能被“3整除。接着再问:“如果把这四个数字各自调换位置后所得的数再用“3”除, 结果如何呢?”结果还是和原来一样。我又赶紧穷追猛打:“你们是否发现其中蕴含的奥秘了吗?”这时经过探讨, 学生会惊奇地发现到:“2+3+1=6”“1+2+3=6”“5+4+6=15”“6+5+4=15”……6和15都是“3”的倍数, 其它两个数则不能。于是, 我让学生在本子上写出从中得出的规律特征:把各位相加起来的和是“3”倍数的任何一个三位数, 都能被“3”整除。我紧接着问:三位的数是这样, 那四位数、五位数……也会这样吗?这一激发, 学生的探索的积极性更高了。

三、教法多样, 诱发兴趣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他们的学习兴趣不稳定且善变, 而要使学生的兴趣稳定、持久地保持下来, 我们在课堂上可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来有效解决这个难题。如教学分数时, 我便采用了多样的教学方法:首先, 让学生观看课件:中秋节的夜晚, 一家四口人围着餐桌, 正准备吃月饼赏月, 只有三个月饼, 一家四口人应怎样来分呢?这么一诱发, 学生讨论得非常热烈。我顺势引导:一家人让来让去, 都不合适, 最后决定平均分来吃。“现在请同学们一起动手, 为这家和谐的家庭分月饼吧!

四、美感熏陶, 升华兴趣

当然, 前面所讲的内容只是针对数学科本身的知识。为了引起学生对数学更深层次的“好感”, 我们可以让学生充分领略数学在生活中的“美”。如:学习圆形时, 我在课堂上展示了许多生活中的圆形建筑:小到车轮、盖子、圆圈等;大到故宫的柱子、及奥运会“鸟巢”工程等。如此, 就把圆形的形态和作用之美凸显出来, 让学生深深地喜欢上了圆形, 为下面学习打下基础。在学习三角形问题时, 为让学生感受到它的美时, 我巧妙地把自行车上的三角架、三角形状的移动爬梯等的作用, 一一进行了分析, 并且让学生大胆想象自己今后要把三角形特性如何运用到生活中的其他方面等。这样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它的巧妙之处, 从而领略到数学知识的作用美。

“数学如果正确的看它, 不但拥有真理, 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许许多多科学上的成就也都体现了罗素所说的这一特点。“嫦娥奔月”、卫星发射、“宇宙飞船”等, 都运用到数学的精确、逻辑美等, 这些不是数学中各种美的代表吗?我想:学生在这至高无上的美感熏陶下, 产生了对学生数学更浓厚、更持久的兴趣。

总之, 作为数学教师, 我们在备课时、课堂中都应该充分考虑到要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化被动为主动。使学生真正愿学、好学、乐学数学。

参考文献

数学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篇2

一、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是抽象的,但它终究是来源于客观现实的,是客观事物之间量的关系的反映,它的应用反过来又能指导改造客观现实的实践。因此,社会生活生产的需要是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产生的源泉。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向学生讲述数学应用广泛性的特点和数学在生活生产中的价值,使学生明白数学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认识到学习数学这门学科的重要性,就会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有一个思想上的基础,然后,教师就可以从生活生产中学生感兴趣的实际问题出发,将教学引入教学内容,从而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好奇心是学生主动观察、积极探索的强大动力,是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先导。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把教学内容转化为一些有趣的问题来吸引学生,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利用一些有趣的数学典故或游戏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使他们的求知欲在好奇心的驱动下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或者经常在教学中安排一些小竞赛,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对数学学习的信心,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善用教师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的人格、能力、教学方法及其与学生的关系都会影响到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善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热爱数学学科的情感情趣。我们教师有时一个贴切的比喻、一段富有哲理的话,甚至一个眼神、一个无声的手势都会像童话里的魔棒一样,使学生全神贯注,饶有兴趣;我们教师以自身饱满的热情、强烈的求知欲及广博的知识,带领学生去探索数学世界的奥秘,会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巨大影响;师生间思想的碰撞、心灵的交流、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能点燃学生心中求知的火焰,使数学学习成为乐趣。

四、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激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好的数学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认知需要,调动学生的探索积极性,激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经过充分准备,精心创设一些数学问题情境,是激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十分有效的途径和方法。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能够在数学课堂上创设一个好的数学问题情境,让学生怀着求知的欲望和愉悦的心情学习数学知识,就会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数学课堂就会充满朝气和活力。

五、巧设悬念精设奇境诱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巧设悬念精设奇境,可以使教学紧紧扣住学生的心弦,造成学生渴望知道真相的心理状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正如孔子所言“不愤不启不懈不发”。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巧妙地设置一些悬念,精心创设一些奇异情境,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求知欲和新鲜感,使他们在心理上对数学知识处于一种“心愤愤、口悱悱”的亢奋状态,诱发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六、改进教学方法手段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因此,我们老师应改变过去那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学习负担重的现状,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教材内容,结合班级学生实际,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力争做到在教学全过程都使学生感到有兴趣,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以生动形象、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和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激发和培养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途径和方法很多,除上述之外,还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留意和总结,并使之有效结合实际情况而灵活运用,方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总之,激发和培养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根本措施,用兴趣引导学生也是搞好中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善于激发和培养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让学生做探索和解决问题的主人。

参考文献:

[1]沈丽萍.浅谈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J].才智,(21).

[2]杨颖.浅谈数学课堂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J].新课程学习(下),(12).

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篇3

一、充分利用电脑科件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利用电脑科件辅助教学的优势,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创设学生乐以接受问题的情景,使数学教学中抽象的概念、单调的数学符号、严谨的逻辑推理,变得新鲜有趣,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94~95页统计知识时,我是这样导入的:一年一度的小动物运动会在这天晴气爽的季节拉开了序幕,瞧,运动会上的小动物们赛得可热闹了,我们一起去看比赛吧。随即电脑出示例图小动物运动会的热闹场面(动画的),由于二年级学生天性好玩,好热闹,看到犹如动画片的课件,兴趣很高,一个个睁大眼睛,我乘机引导:看谁看得最仔细,操场上有哪些小动物?各有几只?一共有几只?它们参加了哪些运动?学生一边享受着“动画片”的乐趣,一边从中学习数学知识,学得轻松愉快,兴趣盎然。

二、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生性活泼,喜欢动手,抓住这一特点,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事先设计好一个课堂活动方案,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梯形面积计算”的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用事先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纸折出一对完全相同的梯形,并剪开试一试。这样学生个个动手,尽管折法不同,折出的梯形形状、大小也不一致,但都符合要求,这时教师给予适当表扬鼓励。接下来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下列问题:折出的梯形的底与高和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高有什么关系?一个梯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然后再抽象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学生对所学知识不但记得快,而且记得牢。

三、通过数学形式游戏化,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游戏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特殊的吸引力。为此,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尽量采取游戏的形式,消除学生对数学枯燥乏味的感觉。例如我在教学比较高矮时,刚上课十多分钟,就发现不少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于是立马进行课间游戏,“听口令,做手势,”老师说长短,学生就做长短手势,老师说大小,学生就分别做大小的手势,老师说高矮,学生就做高矮的手势,还有厚薄、多少等等。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的精神不但振奋了,思维也积极了,不仅掌握了比较的知识,而且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另外在做练习时,还可采用抢答、加分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通过游戏把枯燥的练习贯穿起来,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

四、通过教学方法竞赛化,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争强好胜,一听比赛就跃跃欲试。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竞争机制,开展班内分组比赛,强对强,弱对弱,这样势均力敌,实力相当,让每个同学在同级水平开展竞赛,使得个个都有得胜的可能。比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时,我采用了小组比赛的形式,哪组表现好或者答对问题,就奖励一朵小红花,最后看哪组的红花多,哪组就为获胜组。比赛贯穿于整节课,每一名学生都积极思考,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都想为自己组赢得更多的红花,都希望自己的小组获得胜利,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学习中激发了学生间良性的竞争意识,促使学生互动,让学生在竞争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当然,为了使全体学生都能投入到活动中来,可以采取一些奖励措施。竞赛是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的一种有效手段,在竞赛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增强了,学习的效率也会大有提高。

五、通过语言情感化,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个吐字清晰,语言生动,抑扬顿挫,感情丰富的教师总是被学生青睐。在教师优美的语言引导下往往能产生愉悦的心情,涌起对老师的尊敬,涌起对教学内容的探求。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付出我们的热情,去爱每一个学生,让他们觉得老师和蔼可亲,都愿意亲近你、喜欢你。这样,在无形中,他们也会喜欢你所上的课,对你那一门课的学习也会产生兴趣。为此,教师对学生应饱含爱心,既要做老师,还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要用亲切地笑容、期待的神情、温和的语言创造活跃、民主的课堂气氛,不能动不动就训斥学生,特别是后进生,更要加倍爱护,有点滴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肯定,永远都别对学生说:“这么简单的问题,你都不会。”如果教师能处处为学生着想,理解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学生也会“亲其师,信其道”。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我班有一个小男孩,没有母亲,父亲常年在外打工,由年迈的爷爷奶奶照顾,由于长期缺乏家庭的温暖,再加上没人管教,很自卑又很调皮,学习很差,尤其上数学课时,听不懂也不想学,还打扰别人,我了解情况以后,就经常找他谈心,在学习上生活上关心他、照顾他,并鼓励他,要努力学习,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会帮助他,我的言行感动了他,他现在与我也很亲近,渐渐地也喜欢上我的数学课了,成绩也慢慢地提高了,我相信,他一定会越来越喜欢数学的。

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篇4

1. 以数学思维的规律组织教学

学生的听课效率决定于该生掌握的知识点、解题方法、思维能力以及良好的听课习惯。其核心可归结为思维能力。若思维能力提高了, 则反应快, 对以往尚未掌握的知识能很快地理解接受, 知识面也必然逐渐开阔, 且听课时兴趣浓, 注意力自然就能持续集中。所以提高听课效率, 关键是提高思维力, 而数学思维最能体现思维的深刻性。因此数学教材应以数学思想的规律进行组织, 这样才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讲练结合, 讲知识的形式, 练数学思维的方式, 使学生的思维品质逐渐达到深刻、敏捷、灵活、广阔。

例如, 在讲弧度制一节时, 若按书上的讲法就是先说明初中规定圆周角的为一度角, 这种用度作单位来度量角的制度叫角度制。下面再介绍一种度量角的制度———弧度制:我们把等于半径的圆弧所对的圆心角叫一弧度角。然后再把关于弧度的计算、角度与弧度的互化以及弧度的应用一条条照本宣科地给学生讲, 学生听起来当然枯燥无味, 因为这都是毫无生气的硬性规定与僵死的教条。

若把人们在研究问题中的思维活动作为主线条来介绍“弧度制”, 同一内容就成了生动有趣的活教材。比如一开始讲人们在研究角的时候, 就想到用一个单位“度”来度量它。因为圆周代表一个周角, 所以首先要考虑, 对一个圆周角规定它为多少度才好呢?若注意到圆周的对称性, 它常常要被分为4等份、8等份、3等份、9等份, 有时还分为5等份、10等份, 所以一个周角数量要求能被8、9、5等数整除, 同时这个数字还要尽量简单些, 同学们想想周角规定多少度才好?大家立即脱口而出:360°。然后向学生指出:这是为了计算的方便而人为的规定, 周角与360°之间并无内在联系。那么怎样才能找到一个与角本身有内在联系的量来度量角呢?为此, 我让大家来观察质点在圆周上做圆周运动的规律, 我们是否能从中找到与角有内在联系的量?当质点在圆周上运行一周时, 它走过的路程是半径的2π倍, 当运行半周时, 则路程是半径的π倍。

我们再反过来看看, 若质点运行了半径的π倍, 则质点经过了多少圆周?同学

2

们开始活跃起来, 齐答14圆周。又问:若运行了半径的3π倍呢?同学答:61圆周。再想想经过1与1圆周说明质点所对应的

46

半径转过了多少角度呢?同学们答:90°与60°。再启发学生进一步考虑:以上事实说明弧度与半径的比有什么性质?同学们自然发现了这个比值唯一确定了一个角的大小。

正因为把弧度制的介绍置于学生思维活动的过程中,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动脑的积极性, 使学生对问题的见解得到更新, 思维的深度与广度都有了相应提高, 求知欲更浓了, 听课效果也有了明显改变。

2. 调动学生积极性, 发挥其课堂的主体作用

学生的听课效率的提高决定于学生的兴趣、听课习惯, 还有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水平。要提高数学课的听课效率, 就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在关于学习数学的各种能力中, 解题能力是核心。所以在课堂上要努力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就必须充分让学生动脑、动手去发现与揭示隐含在各种关系中的内在规律, 充分展现自己的创造才能, 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与课堂上的主体作用。

三、让教学生动丰富, 激发学生的兴趣

浓厚的兴趣与热烈的情绪既是产生良好课堂气氛的原因, 也是衡量一堂课教学气氛的关键。数学是一门简单而又复杂, 抽象而又概括的学科, 里面充满了神奇和奥秘。我在平时教学中注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提高教学技能, 利用几何模型、几何画板、投影仪、幻灯片等辅助教学, 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从而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

由此可见,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只要我们从以上几点入手, 就能让学生提高听课的效率, 从而提高数学成绩, 迅速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阜宁县陈集中学)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曾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 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 要使学生获得持久不衰的学习数学的动力, 就要培养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那么, 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一、明确学习数学目的,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 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是一种内在的学习动机,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应该使学生了解所学学科的实用价值。在数学教学中, 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目的, 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有效办法。

教学时通过向学生介绍数学在科学、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实例, 使学生领悟到数学在社会和现代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还应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 使人变聪明的特效药”, 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学数学能使人更聪明”的观念, 加深对数学学习的重要性的理解, 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改进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寓教于乐”的方法, 对教学内容适当进行加工处理, 并运用生动形象、妙趣横生的语言表达出来, 才能使学生在领会知识的同时, 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践证明, 下列方法是完全可行的:

1. 情境激趣法

为了让学生喜欢数学, 教师要在课余时间付出更多的劳动代价, 要精心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教学方案, 充分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 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内学习数学知识。

2. 语言激趣法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者每句风趣幽默的话语、精妙诙谐的比喻、神奇合理的联想都会使学生惊奇、兴奋, 产生浓厚的兴趣, 激起强烈的求知欲, 所以教师应充分利用口头语言和体态语言。和蔼的教态、亲切的口吻, 并配上神采奕奕的神情, 学生的情绪就会立即转入轻松、和谐的状态之中。

3. 情感激趣法

情感是教学艺术魅力形成的关键因素, 具有感染与迁移的功能, 具有扩散与泛化的规律。所以, 教师除了要优化课堂外, 还要学会以情育人、以情动人, 以情感创设良好的环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让学生喜欢数学, 首先要让学生热爱教数学的老师, 教者要抛掉老师严肃的一面, 以一个朋友的身份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 帮助他们解除苦恼, 经常和他们一起谈心、一起做游戏、一起讨论问题, 从而建立起浓厚的师生情谊, 这样可以获得学生信任和爱戴。

(2) 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直接经历探索知识、获取知识的过程, 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 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3) 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在课堂教学中, 要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感受到努力的价值。

三、变换教学形式, 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除了在改进教学方法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还可以根据各类学生学习基础的不同情况, 利用不同的教学形式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1.开展多媒体计算机的辅助教学

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 直观形象地再现客观事物与现象, 它的生动性、趣味性和鲜明的色彩性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能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发展特长、增长才干。在课堂教学之余可通过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举办趣味数学小讲座, 数学方法、数学思想的专题讲座, 数学学习交流会, 出版数学墙报, 开展数学实习作业等来调动各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从而培养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3.因材施教,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数学学习上不搞一刀切, 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基础高低、兴趣差异, 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方式进行教学, 以适应不同需要, 使各类学生能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要随时注意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 调整自己的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的深浅、教学节奏的快慢、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语言的轻重缓慢, 都应由课堂上学生对数学教学信息的反馈来确定, 以保持教学课堂上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 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体验, 科学、有效地创造生活情境, 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让学生在熟悉的数学生活情境中愉快地探究问题, 找到解决问题的规律。教师应注意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通过收集资料、动手操作、合作讨论等活动, 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获得探索数学的体验, 提高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让生活数学化。

爱护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保护他们的学习兴趣是每一位教师神圣的使命和不可推卸的责任。教学中, 教师只有采用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学习的魅力, 才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从而学会生存、学会发展。

初中英语入门教学之探究

●石雪莲

一、培养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注意力

学生刚接触英语, 既有求知欲, 又有好奇心, 教师应抓住学生这些特点, 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英语课堂上, 教师尽量在学生能明白的前提下, 用英语授课和发出相应指令。教科书上每节课的环节一目了然, 关键在于教师合理组织与引导。十一二岁年龄的学生爱动爱回答问题, 而英语课实际上是实践课, 课堂上大量的操练如听 (1isten) 、朗读 (read) 、写 (write) 、说 (speak) 、表演 (act) 、背诵 (recite) 、复述 (retell) 、练习 (practice) 等, 都尽量放给学生来完成, 具体侧重哪一方面的训练, 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 力图能使被提问的学生答出来;成绩差一点的完成一些交易项目, 如读、表演、背诵交易的对话或段落;成绩好些的教师应加大问题的难度, 需要思考才能答出。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应采取肯定为主、补充为辅的方法。一句Thank you.You are clever.Very good.Well done, 一个赞许的眼神, 一个会心的微笑, 一个亲切的拍肩动作都会使学生得到极大的成功感, 更加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能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减, 因此教师要经常性地鼓励学生, 使学生兴趣高涨, 并避免分心。采取的方法如听录音、看投影光盘等。教师要以灵活多样的方式、丰富的表情和动作, 配以适当的语调来增强学生的注意力。所以, 教师在备课时就应设计好哪些句子该用什么样的语调, 哪些句子配合哪些表情和动作。例如, 突然停止说话、突然改变声调, 都会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二、讲练结合, 让学生听而能说

婴儿习得口语, 听在说之前。他们从出生之后, 周围人都在经常地给他们说话, 到了他们的语言功能形成之时, 真是呼之即出。他们从简单的“爸”“妈”等单个字到“再见”等词组一直到会说一句话, 都是在潜移默化中自然而然地形成, 这当中离不开实践与锻炼。学习英语也应如此。针对当前大多数班级学生较多的情况, 教师可以在学生弄明白课文大意之后, 让班级逐排逐行练习、前后排练习、左右排练习。我在实践当中常采用如下方法:如一个班有64人 (方阵班) 可分成4个区域, 即每两竖行16人为一个区域, 每一个区域设一个区长负总责;每区又分4个小组, 即前后两排的4个人为一组, 每组设一个组长负责。在操练时每一小组内部操练。可以根据初一学生年龄小、机械记忆力强的特点, 尽量让他们把当天学过的内容背诵下来。这时就可以发挥组长、区长、课代表作用;组员背给组长—组长背给区长—区长背给课代表—课代表背给教师。为了激励可开展竞赛, 对任务完成好的小组或个人可以发小红旗, 挂于教室的学习园地中, 看哪一个学习区域获得红旗最多。总之, 要使人人开口, 学以致用。

三、严格要求, 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从学生开始学英语的第一天, 教师就必须在书写方面对他们提出高标准要求。虽然教科书上具体到了对字母拼写、笔画笔顺都有指导, 但教师还是要进一步要求学生。

要求学生一定在三格本上书写斜体行书, 书面要干净、整齐、美观。

要在课堂上教学书写字母的笔顺, 因为它对于学生以后书写英语的正确性、速度和连写都有重要关系, 如有的写字母t、f时先画横线, 写i、j时先点上点, 写小写k时写成K, 这些坏习惯是要不得的。

书写格式要正确。大写字母不能顶格写;小写字母b、d、f、h、k、1等都要顶格写;f、i、q、p、v等字母要下格, 且一直拖到第四格上;a、c、e、m、n、o、r、s、u、v、w、x、z等字母高度都要限制在第二格内;不能太小, 要写满格;h、k的下面部分不能超过第二格且要注意差异;小写的v和r, v和u, u和n, m和w要求学生务必分清。

在字母距和词距方面, 要求学生在一个单词内部的字母不能写得太散, 词与词之间一定要留出一定距离。

在书写方面, 教师的楷模作用非常重要。课堂上, 教师一定要一“笔”不苟, 规规矩矩, 这样, 学生耳濡目染, 也能认真书写。另外, 教师还应认真督促检查, 对书法好的同学进行表扬, 或办书法展览, 使学生养成并坚持好的书写习惯。

总之, 对英语初学者来说, 只要教师做到以上几个方面, 并注意引导、感染和鼓励学生, 学生感觉学而有趣, 对他们今后继续深入学习英语和成为有用之材, 都有深远的意义。

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篇5

近年来,培智学校招收的新生都是中重度弱智生,其中多数学生没有进入幼儿园接受过教育。学期初的几个星期,孩子们有的哭、有的跑、有的课上睡大觉、有的不停地喊吃的,教学工作很难开展。面对这种局面,我们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使他们尽快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安心下来学习?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

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能激发儿童的求知欲望,调动儿童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激发和培养弱智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教师首先应该做的。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赢得信任。

初入学的弱智儿童对老师感到陌生与恐惧,对老师布置的任务往往采取拒绝的态度。老师只有像母亲那样关爱学生,才会赢得学生的信任,才能与学生架起沟通心灵的桥梁。

我们十分注意师生间的情感交流,面向全体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建立平等友爱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宽松、和谐、融洽的氛围中接受知识。上课时,我们微笑着,侧着身子讲课,走到孩子身边,看看这个孩子在干什么,弯下腰来听听那个孩子的发言,轻轻摸一摸这个孩子的头,再微微拍一拍那个孩子的肩。把温情传给他们,熏染他们。学习的情感得到优化,慢慢地,学生们有点接受我们了,有时能按我们的愿望和要求学习新知识。

二、设良好的环境,刺激感官

法国心理学家勒温认为:人的行为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函数。所以为弱智儿童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孩子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自然而然地对知识产生兴趣,是一种很好的途径。在布置教室的时候,我们特地把本学期的教学内容、教学有机地张贴与摆放。如:图文配套的汉语拼音表,可以让孩子认物、识拼音;数学挂图形象地描绘了数字的字形,通过各种数量不等的动物表示数的意义;摆放的写字板可以让孩子们涂鸦;小算盘让孩子有空的时候去拨拨数数;连环画可以翻翻看看;孩子们一走进教室,首先刺激感官的就是拼音、数学。在这样的环境中,弱智儿童会有意无意地去看、去认、去读、去数,在不知不觉中学习知识。

三、代化教学手段,引起注意

弱智儿童,尤其是初入学的弱智儿童学习时注意力不易集中,稳定性差。教学时注意力不易集中,稳定性差。教学时,即使采用色彩鲜明的挂图也不能维持太久,我们就经常使用电脑辅助教学,把课文上静态图象动态化、趣味化、再通过插入字幕、着色、闪烁、音乐伴奏等手段呼起和控制弱智儿童的注意,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例如:教学“5的组成”时,为了进一步认识“十”的计算单位,我们这样设计课件,让屏幕游出一只只小鸭子,同时配以“嘎”的声音来不断的刺激弱智儿童的听觉器官,使学生们随着每一个“嘎”声,把注意力集中于屏幕上的每只小鸭子,当游到5只小鸭时,运行振幅更大的“嘎”声。这样学生在不同音调的刺激声中,数数,兴奋积极,比单纯瓣指的传统教学生的注意力更为集中,学习劲头更足。

四、展形式多样的游戏、激发兴致

孩子的玩和学是分不开的,对初入学弱智儿童的教育应该是学与玩的结合,有益的玩就是学,有趣的学就是玩。我们这儿所说的玩就是辅助教学的游戏,如:有把一个个拼音写在信封上的“送信游戏”,有把一个个数字写在苹果上的“摘苹果游戏”;有把拼音的声调做成头饰的“戴帽子游戏”;有把加法的得数对上门牌号的“小动物找家游戏”等等。孩子们在玩这些游戏时,情绪高涨的朗读了拼音、练习了数数,进行了一位数家一位数的训练等。

五、走进大自然课堂,增强热情

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一些经常活跃在自然环境中的学生比较少接触或不接触自然环境的学生生活更充满信心,学习更为努力。多接触自然风光,多领略一些自然美,有助于生活闭锁的儿童开阔视野,积累生活经验,提高学习热情、增长知识。这远比从课本上的插图上来感知直观形象得多。为此我们常将课堂搬到大自然中去,如学习拼音tǔ,我们把孩子带到田野里,让他们看一看泥土的颜色,踩一踩泥土地,挖一挖泥土,搓一搓泥团,再拼一拼音节。学生的学习精神振奋、学习热情浓厚,有的边踩边读,有的边搓边拼,tǔ的朗读声彼起彼伏,很快,大家学会了这个音节。

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篇6

下面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对数学历史的了解是产生兴趣的关键

对学生进行数学史的教育,回顾中华民族的文明史,悠悠数千年光辉灿烂,数学的发展高潮迭起,蔚为壮观。通过数学史的学习,能够使学生学习先辈的智慧和研究方法,了解中国数学已有的杰出成就,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近似数和有效数字这一节时,首先向学生以谜语的形式引出祖冲之,谜语是:爷爷参加百米赛跑(打一中国数学家),然后给学生讲祖冲之的故事:他对的计算误差不超过千万分之一,比其他国家早了700多年。这样就可以使学生感到自豪,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2.教学语言幽默化能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

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幽默,是一种用俏皮、含蓄、机智的方法,使人感到有趣、可笑,意味深长,启迪心智。在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幽默,可使教师的讲课变得风趣、诙谐、睿智,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并有助于学生理解、接受和记忆新的知识。例如:在讲角的概念时,个别学生对角的大小概念不分,让一同学画一度的角,他竟画出了近六十度的角,引起全班大笑,为了既让他明白一度角的大小,又使该学生摆脱尴尬,老师可画出一度的角,然后说,该学生画的一度角怎么也比老师画的一度角壮实。学生在笑中轻松地明白了一度角的量度。又如讲化简三角函数式时,学生往往不注意先确定符号。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幽默地说:“先问一问你的答案,它有没有姓?若有,它是姓正,还是姓负”。再如画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图象时,学生说他知道如何作图,但是图象太长,在那小小的作业本上画不下。面对这样一个出乎意料的局面,给他一个“顾左右而言他”的答复,我指着悬挂在墙上的中国地图说:“请看,咱们的祖国幅员辽阔,面积达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但却能够把她描绘在这样大的一张纸上。你想这是为什么?”这位学生恍然大悟,会心地笑着说:“啊,老师,我知道了。”这样抓住问题的要害,利用幽默风趣的语言答疑,比直接给出标准答案要好得多。

3.建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对学生要因材施教,尤其是对学习较差的学生,给他出题时不要过难,要出些尽其努力就能做出的题,这样当他做出题后就会很高兴、很兴奋,会接着去做其他的题,而且很有自信地去做。教师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想方设法增强学生的信心,自信的人敢于尝试新的领域,能更快的发展自己的兴趣和才华,更容易获得成功。自信的人也更快乐,因为他不会时刻担心和提防失败。例如,教学“长方体表面积”时,先让学生明确长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长方体的表面积,接着教师提问:怎样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呢?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直观图,自己去探索。为了便于观察,教师可把相对的面涂上相同的颜色,暗示学生两个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学生很快得出:前后两个面的面积=长×高×2;左右两个面的面积=宽×高×2;上下两个面的面积=长×宽×2。要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即六个面的总面积,只要把这六个面的面积相加就可以了,从而得出:长方体表面积=长×高×2+宽×高×2+长×宽×2=(长×高+宽×高+长×宽)×2。

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和思考获得的知识,理解是深刻的。学生体会到探索的乐趣和成果后,将会更加努力,更加主动地学习。

4.尽可能使每节课与生活相联系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源自生活,数学也一样,许多数学问题跟生活有密切的联系,用实际生活当中的趣事引出数学问题,或用数学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讲解“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时,我们先可以向学生讲述这样一个小故事:国际象棋起源于古代印度,象棋棋盘上共有8行8列,构成64个格子。关于国际象棋有这样一个传说,国王要奖赏国际象棋的发明者,问他有什么要求,发明者说:“请在棋盘的第1个格子里放上1颗麦粒,在第2个格子里放上2颗麦粒,在第3个格子里放上4颗麦粒,第4个格子里放上8颗麦粒,依次类推,每个格子里放的麦粒数都是前一个格子里放的麦粒数的2倍,直到第64个格子,请给我足够的粮食来实现上述要求。”国王觉得这并不是很难办到的事,就欣然答应了他的(下转第138页)(上接第103页)要求。

你认为国王有能力满足发明者的上述要求吗?这时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说能,有的说不能,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由于每个格子里的麦粒数都是前一个格子里放的麦粒数的2倍,且共有64个格子,各个格子里的麦粒数依次是1,2,22,23,…,263,于是发明者要求的麦粒总数就是1+2+22+23+…+263。经过启发学生的思路被打开,学生们想如何去算上式?国王能否满足发明者的上述要求?通过从实际问题的引出一连串问题,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的关键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的素质教育重心转移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学习兴趣。但有些小学和中学的教师还受师道尊严的思想支配,突出自己教育者的角色地位,用高压手段对待学生。这种思想违反了教育的本质,对学生的危害很大,造成学生厌学,却在课堂上或其他教育场合形成一种严格守纪的假象,但实际上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只有权利,没有威信。这使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状态,甚至讨厌整个学校生活。要真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上海特级教师丁漪说过:“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师生就缺乏共同语言,感情就不能融洽,教育就难有成效。”当教师把情感灌注在教学中时学生就会感到亲切,激起学习情感,更好地接受教师所教的知识。

初中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 篇7

一、充分利用师爱效应, 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影响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因素很多, 但其中最容易让人忽视的就是情感效应的因素。数学是一门知识体系严谨的学科, 数学教师因受其数行规律和逻辑关系的严密性特点的影响, 很容易在学生心中形成呆板、严厉的印象, 部分学生往往会觉得学数学很乏味。因此, 数学教师在平时应多找学生谈心, 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有可能的话, 经常与学生进行一些集体活动, 同时, 教师要利用自身优势, 发挥自己的特长, 使学生喜欢老师, 相互建立亲密平等的师生关系, 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亲和力, 这样学生才能喜欢这位教师, 学生才会“亲其师”, “信其道”, 达到“爱屋及乌”的程度, 进而喜欢数学这门课程。特别是在中学高年级, 常常会产生一些学困生, 对他们的态度, 教师尤其不能动辄训斥, 应该循循善诱, 特别注意爱护他们的自尊心, 要经常运用表扬、奖励的手段鼓励学生, 特别是那些基础较差成绩落后的学生, 只要有进步, 哪怕是微小的进步, 教师也要及时肯定, 这样才能使他们从怕上数学课直至爱上数学课, 对数学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 创设一些问题型、活动型、探究型、信息型情境, 能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讲“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 我朗读:“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的诗句, 要求学生勾画出这个美丽的景象, 接着分析把落日看成一个圆, 长河看成一条直线, 落日与长河有哪些不同类型的位置关系, 学生画出各种直线与圆的关系;教学“图案设计”时, 教师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境:教师利用多媒体、投影片展现丰富的几何图案, 让学生欣赏这些美丽图案后, 告诉学生, “这些图案我只要用一个圆规就可以画出来, 你想学会吗?”然后, 师生一起探究这些图案的画法, 并激励学生大胆创新与设计。通过图案设计, 学生进一步熟悉了圆规的使用技能, 了解了将圆六等份、三等份的方法。同时, 让学生在电脑上画图, 设计图案, 学生的兴趣非常浓厚, 设计的图案丰富多彩。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不仅体验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而且品尝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喜悦, 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联系实际, 培植学习兴趣

要在数学教学中, 选取典型的生活材料导入新课, 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讲三角形的稳定性时, 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大家看, 教室的门由于年久, 变成了平行四边形, 不能关闭, 谁能用一个最简单的办法既能修好, 又能再不变形?很明显, 这是一个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 很简单, 同学想出了很多办法, 然后, 我就给学生演示了我的做法, 就这样, 学生怀着极大的兴趣投入了新课的学习, 教学效果极佳。在讲到镶嵌时, 提出一个问题:用正多边形地板砖铺地面, 为什么地板砖不制成正五边形的呢, 动手试做一下, 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进而引导探究怎样的多边形能铺地面, 原因是什么, 通过联系实际例子使学生既增强了联系实际的能力, 又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四、加强直观, 引导动手操作

在课堂教学中, 采用直观教具、投影仪等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 能使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 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而且学生学到的知识也能印象深刻, 永久不忘。如在三角形、平行四边行、梯形等面积公式推导的教学中, 采用投影演示“割拼”过程, 化静为动, 一目了然, 而通过学具的剪拼, 不但能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而且通过自摆弄得出结果;讲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时, 让学生把事先准备的圆锥模型用剪刀沿一条母线剪开, 印象深刻, 记得牢。很显然, 在教学中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 引导动手操作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语言风趣幽默, 活跃课堂气氛

幽默风趣的语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它是课堂上具有直接吸引力的因素, 能打破数学课堂沉闷的气氛,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去探究, 数学课的语言、情感方面的修辞等远不如语文历史的丰富多彩, 但是老师如果能根据内容在讲读时抑扬顿挫, 加上肢体语言, 也能产生很强的感染力, 使课堂气氛轻松活跃。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对初中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的一些体会。

浅议初中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篇8

1 打开初中生数学兴趣之门

数学知识的形成, 本身就是个体生命求真的过程, 而且是个不掺假的过程。求真是数学知识生发过程的内在要求, 也是“立德树人”的根本。学习的过程就是教人求真, 学做真人的过程。求真是健康人格修养的必经之路, 是高效解决数学问题的内在要求。当初中生处于高度的求真专注态时, 学生学习的内部潜能便会自然而有序的激发, 直觉思维便会源源不断的产生。当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完美结合时, 学生便会轻松的解决看似疑难的数学问题。这一现象形象的说, 好比把人体看做一个高度精密的仪器, 那么, 这台机器只有常处于高度和谐的求真态时, 才能发挥它的最佳效能。在现实生活中, 我们从李小龙学习武术和乔丹打篮球的状态中便可看出, 高度专注的求真态能够激发自身先天的学习潜能。初中生也是一样, 当自身先天的学习潜能被激发时, 就会感受到一种从来没有的快乐, 突然发现自己的价值。这时, 初中生便会看到, 原本复杂的数学问题会在这种状态下轻松解决, 从而对数学也就产生了兴趣, 自信心也随之提高。“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这是传统的师本教育体系下的学习观。但在苦的氛围下, 当功夫负了“有心人”时, 许多初中生便会产生放弃数学学习的想法。而与此相对应的“书山有路趣为径, 学海无涯乐作舟。”便是生本教育体系下的学习观。当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某个兴趣点时, 他就会沿着这个兴趣点一路探讨下去。所以, 以乐作舟时, 初中生便成了快乐学习的主人, 这时, 符合学生天性的内在学习情趣的学习自然而然的启动了。在这和谐自然的教学生态中, 学生常会感受到一种来自心灵深处的“乐滋滋”的内在快乐。这种乐学的情趣正是初中生持续不断地探索数学奥妙的强大的内在动力。

2 高度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生本教育理念认为:学生是教育过程的终端, 是教育的本体。找到了教育的真正本体——学生, 就要一切为了学生的长远发展, 高度尊重学生, 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真正进入本体的角色。师生地位平等, 老师成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指引者, 服务生, 良师益友, 起主导作用, 而学生才是主动学习的真正主人。老师要想帮助主人进入天性自然的高效学习状态, 就要全面依靠学生, 构建民主和谐的教学生态。符合学生天性的学习启动了, 孩子们在课堂内从没有像现在这样积极、主动、充满乐趣的吮吸着知识的营养!这种高度民主、以学定教的常态化数学教育教学土壤, 是滋养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温床”。

3 给初中生减负、减压, 帮助他们找回平常心

平常心是道, 平常心不平常。现在的初中生, 一部分常觉得学习压力过大, 负担过重;一部分常常只是茫然的为了完成作业, 应付考试而被动学习。整个初中阶段, 学生正处于生理发育变化剧烈、第二性征突出、心理不成熟的生长期, 情感、意志脆弱, 情绪变化较大, 以自我为中心的独立意识明显增强。在学习生活过程中, 一方面, 个体生命的主观意识很容易与内、外部环境发生冲突, 身体因分泌过多的肾上腺素和正肾上腺素而导致过于兴奋或愤怒;另一方面, 由于自尊反叛意识日趋增强, 爱慕虚荣导致初中生常处于假我之中, 远离觉悟, 失去平常心。因此, 依据不同年龄段的初中生生理心理发育规律, 有计划地适时加强初中生生活心理辅导, 给他们减负、减压, 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找回平常心。这时, 大脑内由于“学习的幸福荷尔蒙”——血清素分泌充足, 而体验到自然平常的求真态中蕴含的内在快乐, 身心愉悦之境便会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味道”而自然进入主动高效的学习之道。

4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学习数学

数学教育活动就是启迪学生思维、培养思维能力和改善思维品质的活动。思维教育是数学的核心。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思维才能最终完成。“学习不是老师一味的灌输知识, 而是要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才能掌握。”把可以托付给学生的课堂教学完全托付给学生,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学习数学, 这样能有效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有利于学生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课堂实验等多种方式进入主动高效的学习序列, 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5 把数学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

初中生正处于由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不断过渡的转型期, 脱离生活实际的数学教学会让学生感到困难重重。陶行知早就说过:“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作指导, 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把数学问题与鲜活的社会生活实际相结合, 易于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 化抽象为形象, 化概念为生活中的具体例子, 学生便很容易对问题本身产生浓厚兴趣。把数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是激发和培养初中生数学兴趣的直接途径。

6 兴趣在行中, 做数学学习的行者

数学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作为一种带有感情色彩的认识趋向, 应在数学学习的行动中不断激发和培养。“不是因为内心特别的欲望才开始学习, 而是一旦开始, 内心就会产生学习的欲望。”大脑的中心区域有一块被称作阿肯伯斯核的V型地带, 这里有使人产生欲望的细胞, 当这些细胞活跃时, 便会充满欲望。但这些脑细胞平时并不活跃, 只有给他们“工作刺激”, 阿肯伯斯核才会自动兴奋起来, 从而这些脑细胞也会更加活跃。平时人们常说, 没有精力去做什么事情, 可实际上, 正是因为他们没有做什么事情, 才会变得萎靡不振。当你觉得应该学习时, 马上行动, 便可以唤醒沉睡的阿肯伯斯核。暂时克服不情愿的心情试着开始, 你会发现, 曾经觉得困难的学习可以自然而然的进行下去, 而随着学习的进行, 阿肯伯斯核也会兴奋起来。当你逐渐投入到学习当中, 直到专心致志的境界时, 就不会再厌烦学习, 而是在主动享受着学习的乐趣。希望大脑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力量, 那么想到的时候就要开始学习。

数学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篇9

1 明确学习数学目的,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一定要让学生了解所学学科的实用价值, 各种知识技能对他们有什么直接或间接的用途。当学生能够意识到学习是他们达到某种重要目的的手段时, 他们就会产生求知欲和认识的兴趣。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应多向学生介绍数学在科学、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实例, 使学生明确数学在社会和现代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还应该介绍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并且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学习数学对于提高思维素质, 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和想象力都具有重要作用。事实证明, 在数学教学中, 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目的, 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有效办法。

2 改进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首先, 教学之法, 在于教师“寓教于乐”, 根据学生特点和学习基础, 应该将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处理, 并运用生动形象, 具体鲜明, 妙趣横生的语言表达出来, 才能使学生在领会知识的同时, 把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关键和重要手段。

2.1 故事法

在数学教学中, 已经不能延用以前的教学方法照本宣科, 对学生灌输数学知识, 而应积极创设数学情景, 启迪学生数学思维。学生都喜爱听故事、猜谜语、作遐想, 教师应适时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 在教学过程中, 适时恰当地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史, 学生会从数学家的成功与失败中得到不少启迪, 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极大热情。

2.2 创设问题情景法

创设问题情景是指在新奇未知事物刺激下, 学生认知中突然提出问题或接受教师提问并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 作为自己学习活动目的的一种情景。在课堂教学中, 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能有效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课堂教学创设一种紧张, 活跃和谐生动, 张驰有度的和谐气氛。思维是由问题引起的, 问题是激发求知欲, 培养学习兴趣的内驱力。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创始问题情境, 力求从题材上求趣, 从形式上求新, 不断设置问题情境, 使学生情绪高涨, 思维潜力得到深层开发, 感觉到自己的聪明智慧, 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从而会更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

2.3 教具法

恰当运用教具, 能使学生直观形象地接受知识,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例如我们要讲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时, 提前用纸做一个圆锥, 然后我们在教室当他们的面沿着圆锥的一条母线剪开, 会很清楚地看到它的展开图是扇形, 一目了然, 可以省去很多解释的话, 而且使学生的印象深刻, 记忆持久。另外在解题过程中, 数学应尽量多使用图形分析, 对于理解是很有帮助的。

2.4 竞争法

实践表明, 大多数人在竞争氛围下的积极参与性远远高出平时, 因而利用学生好动、好胜的心理特征, 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一题多变”的设计问题比赛, “一题多解”的解答问题的比赛, 读背法则, 默写公式比赛等等比赛方式, 会使本来枯燥单调的数学内容在学生间相互竞争所产生的热烈、高昂的情绪氛围中得到落实, 这种方法对激励学生成绩中等以上的同学尤其有效, 因为它使学习活动更富有刺激性、挑战性和参与性, 从而引发竞争意识, 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5 体验成功法

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 它可以促使学生产生好好学的欲望, 缺少这种力量, 教学上任何巧妙的情绪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学习成功是导致学习兴趣的重要原因, 而且事实上, 往往是学习的某些成功或某次成功导致学生最初的学习兴趣的萌发, 并在兴趣的推动下, 取得更进一步的学习成功, 从而增强了学习的兴趣, 形成了“成功——兴趣——更大的成功———更浓的兴趣”的良性循环。反之学习上的不断失败, 会抑制学生最初的兴趣, 并进一步影响学习成功, 导致学习兴趣的更缺乏, 从而形成“失败———缺乏兴趣——更大失败——更缺乏兴趣”的恶性循环。在教学实践中应贯彻“因人而异, 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在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上, 应充分肯定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取得的点滴进步和成绩, 化批评、指责为鼓励、表扬, 让学生不断取得学习成功的快乐体验, 使他们能重新建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3 变换教学形式, 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除了在改进教学方法中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还可以根据各类学生学习基础的不同情况, 利用不同的教学形式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3.1 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可以直观形象地再现客观事物与现象, 它的生动性、趣味性和鲜明的色彩性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而且这些教学手段以多样化的信息作用用于学生的多种感观, 使比较抽象的材料学起来也不感到枯燥。

3.2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学生学习到一定程度的数学知识以后, 就会不满足于课本上的知识, 希望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扩大自己的视野、拓宽知识、发展特长, 因此教师应组织各种课外活动, 在课堂教学之余可通过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举办趣味数学小讲座、数学方法、数学思想的专题讲座等来调动各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从而培养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3.3 因材施教,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数学学习上练习不搞一刀切, 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基础高低、兴趣差异, 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方式进行教学, 以适应不同需要, 使各类学生能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对基础差的学生讲课时要注意浅显易懂, 对基础好的学生则可寓理深刻一些, 布置的练习也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分层次。

4 重视师生情感的培养, 内化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在某一学科上学业落后, 考试不及格, 倒并不可怕, 而可怕的是他那冷漠的态度。如何改变学生这种对学习数学无动于衷、漠不关心的态度呢?在教学中, 教师应充分发挥其积极的教学功能, 尽量避免消极作用。例如: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展示自己的想法时, 有自信的同学便主动举手回答, 于是会引起其他同学的羡慕和嫉妒而产生不同的心态, 教师可适当引导, 促成其他同学培养自己的信心。

数学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篇10

关键词:兴趣,感情,求知欲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是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 下面就兴趣的培养和激发来谈谈我近几年在教学中的体会。

一、关心学生, 构建和谐师生感情

尊其师则信其道。作为一名数学教师, 由于受学科特点影响, 师生交流机会不多, 很容易给学生留下严厉的印象, 学生自然不会亲近你, 当然不会“尊”其师, 更不会信其“道”, 也就很难喜欢你上的课, 因此, 数学教师在平时要多和学生接触, 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和学生融为一体, 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亲和力, 学生只有喜欢这位教师, 才会喜欢数学这门课程。特别是在小学高年级, 会出现一些学困生, 对待他们的态度, 教师尤其不能动辄训斥, 应该循循善诱, 特别注意爱护他们的自尊心, 要经常运用表扬、奖励的手段鼓励学生, 只要有进步, 哪怕是微小的进步, 教师也要及时表扬, 学生对数学老师产生好感, 才会对数学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新课引入时, 特意创设情境, 能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数的乘除”这一单元中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 可向学生提出问题: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只看数的个位, 那能被3整除的数也看个位行吗?教师举例如15、21、27、33等, 让学生验证, 由于3的倍数的个位数各种情况都有, 显然不能再用看个位的方法来判断, 此时可以让任意几位同学站起来分别说一个任意数, 老师迅速判断出是否被3整除, 老师的举动必然引起学生的好奇, 都想掌握“秘诀”, 这时再讲授新课, 学生一定会记忆深刻。

三、结合生活, 从生活中培养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 联系实际生活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例如, 在教学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时, 我总是这样联系实际导入新课的, 先出示这样一题:“学校有6副跳棋, 室内体育课上四年级18名男生和18名女生分男生组、女生组2组活动, 男生组和女生组各分得几副跳棋?”很明显, 这是一个平均分的例子, 很简单, 同学很快算出了答案, 然后再出示这样一题:“三年级上室内体育课, 有24名男生和12名女生喜欢下跳棋, 也分为男生组和女生组2组, 每组分得几副跳棋?”教师讲道:“也能每组分3副吗?”很显然, 这样分男生会大有意见, 而女生每六人一副还多一副, 男生六人一副, 还有六人无法参与, 那么怎样分才合理呢?这时再告诉大家, 用老办法 (平均分) 不合理了, 因为男女生人数不一样, 学习了“按比例分配”这一节就会合理地分配跳棋了, 就这样, 学生怀着极大的兴趣投入了新课的学习, 教学效果极佳。

四、亲身参与, 从参与中激发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 采用直观教具等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 能使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 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而且学生学到的知识也能印象深刻, 永久不忘。例如在低年级运用教具学习“凑十法”, 通过摆小棒等操作, 学生容易领会新知识, 学起来也富有兴趣。通过学具的剪拼, 不但能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而且通过自己摆弄得出的结果, 印象深刻, 记得牢。很显然, 在教学中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 引导动手操作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上一篇:连续反循环下一篇:郑州地铁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