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e抗原乙型

2024-05-08

肝炎e抗原乙型(精选九篇)

肝炎e抗原乙型 篇1

乙型肝炎病毒 (HBV) 感染是全球面临的严重问题, 全球约有20亿人曾经感染乙肝病毒, 其中3.5亿为慢性HBV感染者, 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 (HCC) [1]。慢性乙型肝炎 (CHB) 可分为HBeAg阴性CHB和HBeAg阳性CHB两种[2]。我国HBeAg阴性的慢性乙肝患者不断增加, 已经成为肝病工作者的严重挑战。现就我国目前HBeAg阴性慢性乙肝的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

1发病机制

乙型肝炎病毒HBV属嗜肝DNA病毒科, 为部分不完全闭合双链环状DNA。在其复制过程中, 存在着转录与逆转录过程。因HBV-DNA聚合酶的校读功能缺乏, 易发生基因变异。与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相关的变异主要有前C区突变和基本核心启动因子 (BCP) 变异。

常见的前C区突变是G1896A点突变, 形成终止密码子, 病毒仍继续复制, 但不能产生HBeAg[2]。BCP具有2种功能, 通过控制HBV前基因组RNA合成而调解HBV-DNA复制和通过控制前C基因转录而调解HBeAg的表达。

HBV变异有利于病毒逃避免疫清除, HBV感染慢性化。HBV前C区突变导致HBeAg的不表达, 有效的去除免疫反应的一个关键靶位, 从而“隐藏”了病毒, 细胞的免疫识别发生障碍。当HBV变异导致 HBeAg减少或消失时, 特异性的CTL与肝细胞膜上的HBcAg结合作用增强, 易造成 HBV感染的肝细胞大量坏死, 引起肝炎加重恶化[3]。

2流行病学

近年来 HBeAg阴性CHB的流行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增加, 且主要由感染的基因型决定。目前发现的HBV基因型有8种, 各不同基因型存在地区分布的差异[4]。在CHB中, HBeAg阴性的比例, 地中海地区为33%, 亚太地区为15%, 美国和北欧地区为14%[5]。到2004年, 我国HBeAg阴性CHB的人数占CHB总人数的比例已升至53.7%[6]。

3自然史

HBV感染自然史可分为三个时期: (1) 免疫耐受期; (2) 免疫清除期; (3) 低复制期[4]。HBeAg阳性的CHB, 关键时期为HBeAg的血清转换, 随着HBeAg转换为HBeAb, 常伴随出现病毒复制减弱, 生化指标和组织学的改善。但部分患者在HBeAg血清学转换时, 仍表现生化学活动和病毒复制活跃, 这些患者在HBeAg血清转换后, 称为HBeAg阴性CHB[2,7]。对HBeAg阴性CHB的自然史, 目前还未进行充分的研究, 但已证实其仍然可能发生肝炎活动[3]。

4临床特点

HBeAg阳性CHB与HBeAg阴性CHB的临床特征有所不同。HBeAg阴性CHB患者年龄大 (36~45岁) , 以男性为主[3]。HBeAg阴性CHB, HBV-DNA 和ALT水平常波动, 持续性自发缓解率低, 主要表现: (1) 病情缓解与发作交替; (2) 持续的慢性乙型肝炎; (3) 持续的CHB并有急性发作[2,8], 以反复发作的肝炎活动更常见, HBV-DNA水平的升高常先于ALT的升高[2]。HBeAg阴性CHB, HBV-DNA水平相对较低, 而细胞内HBeAg染色常见, 肝病更为严重。HBeAg阳性CHB以炎症坏死为主, HBeAg阴性CHB以纤维化为主[9]。HBeAg阴性CHB年龄大和进展期肝病发生率高的特点提示:HBeAg阴性CHB处于慢性HBV感染的晚期[3]。

5 HBeAg阴性CHB的诊断

HBeAg阴性CHB的诊断, 可以参考以下标准[6,8]: (1) 血清HBsAg (+) >6个月; (2) 血清HBeAg阴性, 通常抗-HBe阳性至少大于6个月, 最好大于12个月, 以排除正处于HBeAg转化状态的患者; (3) 近2个月ALT>1.5XULN (正常值上限) , AST>1.2XULN以确定肝细胞损伤; (4) HBV-DNA阳性; (5) 排除其他肝脏疾病 (如其他病毒感染、酒精肝、脂肪肝等) 。

6抗病毒治疗

与HBeAg阳性CHB相比, HBeAg阴性CHB对抗病毒治疗的持久应答率低, 治疗所需时间长。关于HBeAg阴性的CHB抗病毒适应症还没有完全一致的意见, 国外指南多把HBV-DNA≥1×105拷贝/ml作为HBeAg阳性CHB患者的抗病毒治疗指征之一, 由于HBeAg阴性慢乙肝患者的血清HBV-DNA一般低于HBeAg阳性者。不少学者建议将HBV-DNA≥1×104拷贝/ml, ALT水平在2~10倍正常值的上限作为抗病毒治疗的适应症[5,10,13]。专家推荐的抗病毒药物主要有干扰素、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替比夫定、恩替卡韦。由于HBeAg阴性CHB需要长期治疗, 优先推荐使用干扰素或阿德福韦酯[10], 干扰素推荐疗程至少为一年[5,10,12], 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推荐疗程为1年以上, 但最佳疗程尚未确定[11]。干扰素治疗HBeAg阴性CHB可获得较好疗效。一项来自台湾的研究表明, 应用干扰素治疗6~10个月, 应答率为57% (对照组为18%) , 随访6个月持续应答率为30% (对照组为7%) [14]。对HBeAg阴性CHB, 用α-IFN重复治疗的应答率仍可达20%~40%[15]。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537例HBeAg阴性的CHB患者显示了较好的疗效, 治疗48周停药随访6个月, ALT复常率为59%, HBV-DNA<2×104拷贝者为43% , HBV-DNA<400拷贝者为19%, HBeAg清除率为3%。

拉米夫定在抑制病毒复制、降低病毒载量、使学清ALT降至正常、肝组织炎症坏死的改善等方面取得了确切的疗效。但长期使用拉米夫定可发生YMDD变异, 降低拉米夫定取得的疗效。阿德福韦耐药变异发生率较低, 而HBeAg阴性CHB需要长期治疗, 因此推荐为首选药物。拉米夫丁耐药患者改用阿德福韦酯后, 继续使用拉米夫定没有显示出任何优势, 但两药可重叠使用2~3个月, 以尽量减少换药时发生肝炎活动的危险性[16]。恩替卡韦是戊酰鸟苷类似物, Lai等人的研究表明用恩替卡韦0.1mg/d和0.5mg/d对HBeAg阴性和HBeAg阳性的CHB的疗效均优于拉米夫定[17]。48周时, 恩替卡韦耐药性变异发生率低于1%。

在抗病毒治疗方面, 我国的传统中药有着巨大的潜力。我国学者提取的苦参碱 (氧化苦参碱) 具有抗HBV作用, 但尚需进一步进行严格的多中心随机临床实验加以验证。

7预后

在诊断为HBeAg阴性CHB时, 组织学表现为轻度肝炎的少, 超过50%的患者已发生严重的炎症坏死。HBeAg阴性CHB进展为失代偿性肝病、肝硬化和肝细胞癌 (HCC) 的机会更多。在地中海地区, 约有29%~38%HBeAg阴性的患者第一次发病时, 就已经有肝硬化。希腊研究发现HBeAg阴性CHB 4年死亡率和HCC发生率分别为29%和14%[2]。HBeAg阴性CHB肝硬化、肝癌发生率较高, 可能是病情反复、病变累积的结果。总的来说, HBeAg阴性CHB的远期预后差。

8总结

肝炎e抗原乙型 篇2

1.目的

规范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检测试验,确保检测结果准确性和重复性。可用于临床辅助诊断是否感染乙型肝炎病毒。2.原理

应用ELISA法原理检测人血清或血浆中的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包被微孔,配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乙型肝炎病毒前S1(PreS1)多克隆抗体,加入TMB显色液后显色,用来检测血清中的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3.标本:采集见采样手册。

3.1标本要求:用无抗凝剂管抽取静脉血2~3ml,1小时内送检,2小时内离心(2500~3000r/m)10分钟分离出血清。

3.2标本储存:一般标本应在2小时内完成检验,室温放置下不超过8小时,不能立即检测的标本应离心后4~8℃保存不超过48小时。超过48小时的标本应分离出血清于2~8℃的待检样本冰箱保存,一周内检测完毕。已完成检测的标本储存在废弃样本冰箱保存1周,以备复查。3.3 拒收的标本包括

标本量过少;放置时间过久;申请单与标本上信息不一致;检验项目与标本类型不符;输液时在同侧血管抽血;标本溶血或严重脂血;标本污染;空的试管等。4.试剂

4.1试剂名称: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检测试剂盒(酶联免疫法)。4.2 生产厂家:上海复星长征医学科学有限公司。4.3 试剂组成:

包被板(96T);酶结合物1瓶;TMB显色剂A、B各1瓶;浓缩洗涤液1瓶(1:20稀释);终止液1瓶;阴性对照;阳性对照;子母袋;板贴。

4.4 试剂储存条件及有效期:储存温度为2~8℃,有效期为12个月,稳定期开封后的使用期限为7天(剩余包被条装入密封袋中保存)。4.5性能参数

4.5.1灵敏度:用灵敏度企业参照品(L1、L2、L3)进行检测,结果应为阳性。4.5.2 精密性:用精密性企业参考品进行检测,CV(%)<15%(n=0)。4.5.3其它因素的影响:

4.5.3.1 常见的干扰因素如溶血(血红素含量不高于500mg/L)、高血脂(甘油三酯含量不高于5.6mmol/L)、黄疸(胆红素含量不高于340ug/L)、类风湿因子和ALT升高均不会造成假阳性。

4.5.3.2 检测血清与三种常见的抗凝剂抗凝血浆标本,结果无差异。4.5.3.3 本试剂与HAV-IgM、HEV、HCV和HIV抗体阳性样品均无交叉反应。5.仪器设备: Anthos 2010酶标分析仪。6.操作步骤

6.1 取出试剂盒及待测样品,将所有试剂及样品恢复至室温(18-25℃)。将恒温箱调至反应温度。

6.2 编号与加样:第1孔加阳性对照50μl,第2孔加阴性对照50μl,第3孔加低值质控50μl和第4孔加高值质控50μl,第5孔开始分别按序将样本50μl加入对应微孔。(注:用双波长检测,可不设空白对照孔;)

6.3 每孔加酶标结合物各50μl,振荡30s,使孔内液体混匀,用板贴封盖反应板,置 37℃温育 60 分钟。

6.4洗涤:小心揭掉封板膜,用洗板机洗涤6次,扣干。

6.5 显色:每孔加入TMB显色剂A、B各50μl,轻轻振荡混匀,置 37℃避光显色 10~15分钟。

6.6 加终止液:每孔加终止液 50μl,轻轻振荡混匀。

6.7 测定:用酶标仪双波长450nm/(620nm~630nm)测定各孔OD值。7.结果的分析与判断

7.1 CUT OFF值=阴性对照孔OD值×2.5。(阴性对照孔OD值低于0.05者按0.05计算;高于0.05,按实际值计算。)

7.2 待测样品OD值<CUT OFF值时,判为阴性。7.3 待测样品OD值≥CUT OFF值时,判为阳性。8.质量控制:

8.1 质控物来源: 上海复星长征医学科学有限公司。8.2 贮存条件和稳定期:2~8℃贮存,效期12个月。8.3 室内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评价程序:见程序性文件。9.生物参考区间:阴性。10.可报告区间:阴性~阳性。11.报告时间:

11.1平诊:门诊报告发放时限是当日下午6:00统一发放报告。病区报告发放时限是当日下午6:00由护士发放到各科室。11.2急诊:一般不报告急诊。12.注意事项

12.1 勿使用过期试剂,不同品名、不同批号的试剂不可混用,从冰箱中取出使用前必须回复至室温。

12.2取出当天所需微孔条后,其余微孔条用封口膜封存,以避免受潮。12.2加样至孔底,勿加在孔壁上,勿产生气泡;加试剂前应使液体混匀。如果滴加,滴加前应弃去1—2滴。垂直滴加。勿滴在孔壁上。12.3温育时间一定要够。

12.4洗板要充分;防溢出,防污染。

12.5拍板时应注意微孔掉落及多余液体洒溅。13.操作中可能的风险与安全措施(见第一节)14.临床意义

14.1反映HBV感染与复制状况的标准。PreS1-Ag出现较早并与HBeAg,HBV-DNA显著相关,可作为急性乙型肝炎早期感染的标志,也是反应HBV复制的指标 14.2 预后及药物疗效的判断。急性乙型肝炎患者PreS1一Ag阴转越早,预后越好,是病毒清除的最早迹象;如果PreS1一Ag持续阳性,提示将发展至慢性肝炎,且在机体免疫反应参与下,可出现肝细胞损害,其中一部分可演变为肝硬化和肝癌。

14.3早期诊断病毒感染。PreS1-Ag出现在急性乙型肝炎最早期,在转氨酶升高之前即可查出,提示可作为早期诊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在体检和献血员中加查PreS1一Ag,对早诊断和尽早切断传染源有十分重要作用。因此前S1抗原联合乙肝五项检测,可提高乙肝病毒检出率、减少漏诊率。15.当检测系统(仪器)不能工作时,所采取的补救措施:

15.1一般使用anthos2010酶标仪,如出现故障可以用MK3酶标仪进行代替检测。15.2如仪器都出现故障,可以比对阴阳对照,肉眼判读;无法准确判读者,应留样待系统正常后复查。16.参考文献

肝炎e抗原乙型 篇3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242

传统乙肝血清标志物是目前我国用于乙肝检测与筛查的普及指标,但其在检测病毒复制等方面尚有不足。文章分析前S1抗原(PreS1)和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之间的关系,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蛋白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关于PreS1、抗PreS1与HBV免疫标志物的相关性。采用ELISA对306例HBsAg阳性标本进行PreS1、抗PreS1与HBV血清标志物相关性的研究证实,前S1抗原(Pre-S1Ag)检测是对乙肝“两对半”,尤其是e抗原和HBV-DNA测定的重要补充和加强。前S1蛋白与HBV-DNA的一致性较好,在反映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情况方面比很敏感,可作为临床上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诊断的一项理想的检测指标。

资料与方法

标本:临床收集HBsAg阳性标本306份。

试剂:HBV血清标志物检测试剂由上海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105022),前S试剂由上海复星长征医学科学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1062111)。

方法: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结果

HBeAg阳性共146例,其中前S1阳性127例,阳性率为87.0%;HBeAg阴性共160例,其中前S1阳性72例,阳性率为45%;HBeAg阴性血清160例,前S大多数存在于抗HBe阳性血清中,阳性率为40.6%。见表1。

前S1阳性127例,HBeAg(-)其中前S1阳性72例,阳性率为45%,HBeAg阴性血清160例前S大多数存在于抗HBe阳性血清中,阳性率为40.6%。见表2。

讨论

乙肝病毒前S抗原是乙肝表面抗原的组成成分。有研究报道,PreS1蛋白作为HBV的外壳蛋白成分,在HBV感染宿主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一方面,PreS1蛋白21~47段可与肝细胞膜上的相应受体直接结合;另一方面,PreS1蛋白21~47段可与宿主细胞膜上的IL-6含有的识别位点结合,均可介导HBV侵入宿主细胞。HBV PreS1抗原检测是对HBV标志有益的必要的补充,对乙型肝炎病况的判别有重要参考意义。

HBeAg是HBV核心内部成分,是临床上判断病毒在宿主体内复制并具有传染性的重要血清学指标,其出现常提示HBV复制活跃和传染性强。但目前HBeAg阴性的乙型肝炎患者逐年增多,其中一部分患者仍存在病毒复制,如何识别这些HBeAg阴性的患者有无病毒复制,PreS1抗原作为一种新的血清学指标,体现出其独特的优势。

临床306例HBsAg阳性病例,以两对半指标的不同组合模式,分析与PreS1间的关系,证明PreS1与HBeAg具有一致性。146例HBeAg阳性率为88.1%,说明前S1在HBV感染的早期就可检出。因此,前S1阳性是有助于乙型肝炎的诊断并可作为HBV复制的指标。多数研究报道急性HBV感染时抗PreS1是最早出现的免疫反应,本组数据研究与多数报道一致在急性肝炎早期多数患者血清中就出现了抗PreS1,因此,它的前S1和HBeAg指标一样,也是乙肝感染的早期指标,且与阴转时间呈正相关。这样,前S1抗原可作为病毒清除与病毒转阴的指标。前S1抗原阳性的乙肝患者传播乙型肝炎病毒比前S1抗原阴性和无症状HBsAg携带者的危险性更大,因而说明前S1抗原可反映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传染性的指标,如果前S1抗原持续阳性,指示HBV向慢性转变,比较急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和HBsAg阳性的患者血清中前S1蛋白,前S1抗原状阴转愈早,HBV患者的疗程愈短,预后也愈好,说明前S1抗原及其抗体的检测是急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论断,疗效观察和判断数据预后的良好指标。

参考文献

1 吕军,董黎,高远.乙型肝炎病毒前S1蛋白的檢测与临床应用价值[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7,21(10):767-768.

2 卜国平,开远胜.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的实验室检测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7,10(4):250-251.

肝炎e抗原乙型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10月至2011年12月所收治的32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其中女130例, 男196例, 年龄最大70岁, 最小20岁, 平均 (36±16) 岁, 均符合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诊断标准。

1.2 检测试剂

采用珠海丽珠试剂有限公司生产的HBV“乙肝两对半”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 采用上海复星长征医学有限公司生产的Per-S1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

1.3 仪器

采用DNX-9620A洗扳机 (北京普朗新技术有限公司生产) 和RT-6000全自动酶标仪 (美国雷杜公司生产) 。

1.4 方法

对HBV血清学标志 (乙型肝炎两对半) 和Per S1血清学检测指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方法来进行检测。

2 结果

本组患者中有81例为HBs Ag (+) , HBe Ag (-) , HBc Ab (+) , 其中28例 (34.6%) 为Pre S1Ag阳性;245例为HBs Ag (+) , HBe Ag (-) , HBe Ab (+) , HBc Ab (+) , 其中113例 (46.1%) 为Pre S1Ag阳性;本组患者中Pre S1Ag阳性患者为141例 (43.3%) 。

3 讨论

HBV病毒蛋白的编码可以分为X区、P区、C区、S区等几个区, 其中S基因编码前S2抗原、前S1抗原和S抗原[4,5]。国内外研究证实[6,7], 平均50%的亚洲地区HBe 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存在着C区基因与前C区的突变。HBV前C区变异不会对HBV传播和复制造成影响, 不会出现HBe Ag。而Pre S1-Ag则不会出现这种问题, 能够较好地避免由于HBe Ag变异而出现的阴性误导。Per-S1是HBV传染性标记之一, 若Per-S1呈现出阳性, 则说明HBV复制并感染。Pre S1-Ag检测的ELISA方法易于推广应用, 无需高标准的实验条件和特殊仪器, 价格低廉, 易于判断结果, 操作简单。HBV复制及感染的金标准通常都是HBV-DNA阳性检出。但是荧光定量PCR法 (FQ-PCR) 检测HBV-DNA仍未能完全普及到基层医院, 这是由于其对于实验室条件的要求较高, 目前还不能。另一方面, 肝组织复制与血清中HBV-DN并不同步, 往往不能将肝组织内HBV复制及感染情况进行真实反映, 特别是在血清HBV-DNA较低的情况下, 不能将免疫损伤的程度真实地进行反映。本组资料表明, HBs Ag (+) , HBe Ag (-) , HBc Ab (+) , 患者中Pre S1Ag阳性率为34.6%, 而HBs Ag (+) , HBe Ag (-) , HBe Ab (+) , HBc Ab (+) , 患者中Pre S1Ag阳性率为46.1%, 结果说明HBe Ag阴转的慢性乙肝患者前S1抗原仍然有一部分为阳性, 提示仍然有炎症活动和HBV病毒的复制。

总之, Per S1-Ag能够对HBV的复制与感染情况进行可靠地反映, 血清学检测指标效果明显优于HBe Ag。

参考文献

[1]王青.HBe Ag和慢性乙肝及肝硬化患者的血清HBV-DNA及肝功能关系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 2009 (3) :104-105.

[2]胡学玲, 陈天宝, 范公忍, 等.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定量检测HBe Ag的意义[J].实用肝脏病杂志, 2010, 13 (3) :183-184.

[3]赵宗豪, 高人焘, 李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前S1抗原检测的意义[J].实用肝脏病杂志, 2010, 13 (3) :173-174.

[4]符阳春, 谢锋.a-2b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0, 8 (16) :133-134.

[5]毛丽萍, 王惠民, 王陆军, 等.不同定量PCR法测定血清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BV DNA的评价[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2007, 22 (3) :33-35.

[6]Funk Ml, Rosenberg DM, Lok As.World-wide epidemiology of HBe Ag-negative chronic hepatitis B and associated precore and core promoter[J].Viral Hepat, 2002, 9 (1) :52-61.

肝炎e抗原乙型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 .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 年10 月 —2015 年12 月于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二医院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5 例。根据HBe Ag的表达分为阴性组30 例, 阳性组35例。 阳性组中,男23 例, 女12 例, 年龄16~73 岁,平均年龄(30.5±9.6)岁;阴性组中,男20 例, 女10例, 年龄16~67 岁, 平均年龄(32.7±8.8) 岁。 该研究经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所有患者均排除肝炎后肝硬化、近期发生急性感染或合并其他肝炎病毒感染,无器官功能不全及免疫系统疾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 2 方法

取患者肘静脉血送检,离心处理后获得血清2 m L,加入50 μL的EDTA-2K抗凝, 加入20 μL白细胞分化抗原CD4/CD8/CD3 检测试剂和20 μL白细胞分化抗原CD4CD25 检测试剂。 放入BD FACSCanto II流式细胞仪( 国食药监械( 进) 字2011 第2402218号)进行分析。

1 . 3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AS 9.3 统计学软件分析, 观察指标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CD3、CD4 百分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阳性组CD8、 CD4CD25 高于阴性组高于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T细胞的免疫应答决定了乙型肝炎的免疫病理机制[1], 而在此过程中, 特异性CD8 细胞、 CD4 细胞、毒性T细胞扮演着重要角色.CD3 为T细胞公共表面抗原,用于反映T淋巴细胞总数[1]; CD4 属于辅助性细胞;CD8 通过产生穿孔素等毒素参与抗病毒作用;CD4CD25T淋巴细胞可抑制自身免疫应答,使得机体对自身或非自身抗原免疫耐受[2]。 江浪进等[3]研究发现,与健康人群相比,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3、CD4 明显降低,CD8 水平明显升高。 李彩东等[4]研究发现,高载量者较中低载量者的CD3、CD4、CD8、CD4/CD8 水平与健康者血清水平相差更多。 苑文雯等[5]研究发现乙型肝炎ALT 、 AST水平与CD8T淋巴细胞呈正相关, 提示肝功能与T淋巴细胞功能紊乱关系紧密。 已有研究[6]证明HBe Ag血清学转归的同时, HBV DNA载量降低,HBe Ag转阴,肝功能恢复,这说明HBe Ag的转归也可能伴随着T淋巴细胞的改善。 冼永超等[7]研究发现HBe Ag阳性患者与HBe Ag阳性患者肝组织中T淋巴细胞存在显著差异,提示二类患者发病机制及免疫状态存在差异。

该研究结果显示,HBe Ag阳性组CD8(31.2±5 . 6 ) % 、 高于阴性组高于阴性组( 27 . 6 ± 5 . 3 ) %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6595,P=0.0078),提示不同HBe Ag表达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淋巴细胞水平存在明显差异,且HBe Ag表达阳性者更为显著。这与陈竹等[8]报道HBe Ag阳性组CD8(409.97 ±190 . 00 ) 个/ μl 、 与阴性组( 426 . 64 ± 246 . 99 ) 个/ μ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0.311,P=0.578)有所不同,这可能与两个研究病例纳入标准不同、计量单位不同及统计学方法不同有关。

综上所述,不同HBe Ag表达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淋巴细胞水平存在明显差异, 且HBe Ag表达阳性者更为显著,CD8 及CD4CD25 升高的HBe Ag阴性者具有向阳性转化的风险, 临床应予以重视。而HBe Ag表达、HBV DNA载量、 肝功能的异常程度与T淋巴细胞水平是否存在相关性大小的差异,值得进一步研究。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的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 Ag)表达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细胞亚群水平差异。方法 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12月于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二医院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5例。根据HBe Ag的表达分为阴性组30例,阳性组35例。比较两组CD3、CD4、CD、CD4CD25百分率。结果 HBe Ag阳性组CD8(31.2±5.6)%、CD4CD25(31.8±5.5)%高于阴性组高于阴性组CD8(27.6±5.3)%、CD4CD25(28.6±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595、2.5293,P=0.0078、0.0114)。结论 不同HBe Ag表达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淋巴细胞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HBe Ag表达阳性者更为显著。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慢性乙型肝炎,T淋巴细胞亚群

参考文献

[1]王慰,杨莉,高恒波,等.不同血清HBV DNA载量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外周血T淋巴亚群的变化[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5,18(1):74-75.

[2]王兰舟.CD4+CD25+T细胞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病过程的作用[J].肝脏,2014,19(6):467-469.

[3]江浪进,陈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临床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17(7):1235-1237.

[4]李彩东,吴斌,陈锡莲,等.兰州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HBV DNA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6):731-733.

[5]苑文雯,王晗,朱剑功,等.T细胞免疫应答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诊断中的应用及对免疫调节治疗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4,25(24):3658-3660.

[6]闫红静,张新江,贾慧娟,等.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HBe Ag自然血清学转换的纵向队列研究[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13,33(1):15-18.

[7]冼永超,程书权,倪辉,等.不同HBe Ag状态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内CD4+、CD8+、CD20+、CD57+T淋巴细胞的表达分析[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5,31(4):546-550.

肝炎e抗原乙型 篇6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临床确诊为HBV感染者的血清386份。

1.2 仪器和试剂

1.2.1 仪器

美国Abbott公司生产的AXSYS·SYSTEM全自动免疫分析仪。RT-2600C全自动洗板机和RT-2100C酶标仪。

1.2.2 试剂

MEIA法用美国Abbott公司配套提供的HBeAg试剂。ELISA法用潍坊三维生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HBeAg试剂。

1.3 方法

MEIA法与ELISA法均按操作规程实验。MEIA法HBeAg≥1.00 S/CO为阳性,ELISA法按试剂盒说明书判定结果。对强阳性标本做10个浓度稀释,比较系列稀释梯度的灵敏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血清HBeAg检测结果比较(表1)

MEIA法检出的HBeAg阳性率为65%,ELISA法检出的HBeAg阳性率为49.2%,MEIA法阳性率高于ELISA法,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有非常显著性差异(χ2=161.09,P<0.01)。以MEIA法为金标准,ELISA法检测分别为>50.00、50.00~20.00、19.99~5.00和4.99~1.00 S/CO的血清组假阴性率分别为2.3%、11.8%、56.5%和92.1%,以上各组血清检测结果经统计学处理,两方法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χ2=147.07,P<0.01)。

2.2 血清HBeAg最低可检测稀释度比较

MEIA法对强阳性标本的最低可检测稀释度为1∶2 048,ELISA法为1∶512,MEIA法优于ELISA法。

3 讨论

MEIA法检测HBeAg阳性率高于ELISA法,两种方法检测HBeAg总符合率为80.6%,当HBeAg检测值≥20.00 S/CO和<1.00 S/CO时,两者符合率可分别达到95.8%和94.8%,但HBeAg值在1.00~19.99 S/CO时,符合率为27.4%,漏检率达72.6%,这是由于ELISA法检测灵敏度不够,造成一些低滴度的HBeAg漏检,MEIA法检测HBeAg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高于ELISA法。一般认为,经抗病毒治疗后,患者出现血清HBeAg/抗HBe的转换,则疗效持续稳定,病情复发少,反之,病情未出现HBeAg/抗HBe的转换,则停药后复发的几率高,目前已将抗病毒治疗后出现持久的(持续6个月以上)HBeAg抗HBe的血清转换作为抗病毒治疗的终点,因此,对低滴度HBeAg的有效检出就显得尤为重要,并可以正确指导临床慢性乙肝患者的用药。ELISA法对低滴度HBeAg的漏检率很高,MEIA法能有效检出低滴度的HBeAg,并且其可以对HBeAg进行定量分析,能够动态观察病情,了解药物的疗效[2],更适合应用、满足于现今的临床需要。

摘要:目的:比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和微粒子酶免疫分析(MEIA)法测定血清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的检测性能。方法:用ELISA和MEIA法分别检测临床上已确诊的386份乙肝患者血清中的HBeAg。结果:ELISA法检出的HBeAg阳性率为49.2%,与ELISA法比较,MEIA法可显著提高HBeAg的阳性检出率(65%,χ2=161.09,P<0.01)。与ELISA法比较,MEIA法可检出更高稀释浓度血清中的HBeAg。结论:与ELISA法比较,MEIA法可大大提高测定血清HBeAg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关键词: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HBeAg,乙型肝炎

参考文献

[1]彭文伟.传染病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6.

肝炎e抗原乙型 篇7

关键词:从业人员,HBsAg,HBeAg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而我国又是乙肝的高发区,约有一亿人携带HBsAg,居世界首位[1]为了解我区从业人员中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情况,为有关部门制订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2006—2008年72105名从业人员进行了HBsAg检测。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6—2008年到奉贤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上岗前体检的从业人员共72 105人。

1.2 方法

采集受检者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HBsAg和HBeAg。试剂采用上海实用科华生物有限公司产品,在有效期内使用,严格按说明书操作并判断结果。

2 结果

2.1 HBsAg、HBeAg检测情况

2006—2008年,我区的从业人员体检72 105人,检出HBsAg阳性者3642名,阳性率5.05%;再从HBsAg阳性者中检测HBeAg,阳性者628人阳性率17.24%。不同年度的检测HBsAg阳性率分别为4.83%、5.90%、4.45%;不同年度的检测HBeAg阳性率分别为17.70%、16.32%、17.99%。见表1。

注:HBeAg阳性率为占HBsAg阳性的比率(%)。

2.2 不同的性别HBsAg、HBeAg检测情况

2006—2008年从业人员体检中男性28 385人,检出HBsAg阳性者1751名,阳性率6.17%;女性43 720人,检出HBsAg阳性者1891名,阳性率4.33%;男性HBsAg阳性率明显高于女性(χ2=121.96,P<0.01)。男性HBeAg阳性334人,阳性率19,07%;女性HBeAg阳性294人,阳性率15.55%;男性高于女性(χ2=7.92,P<0.01)。见表2。

注:HBeAg阳性率为占HBsAg阳性的比率(%)。

2.3 不同年龄段的HBsAg和HBeAg检测情况

各年龄组HBsAg阳性率以31~40岁组最高,其次为21~30岁组,≤20岁组最低,HBeAg阳性者随年龄增长而减少。见表3。

注:HBeAg阳性率为占HBsAg阳性的比率(%)。

3 讨论

本次检出结果中HBsAg阳性率5.05%,明显低于全国乙肝感染率10%左右[2]。这与上海地区的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和卫生监督部门和疾病预防与控制部门常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有关。从表2可以看出,男性HBsAg、HBeAg阳性率明显高于女性[3],这与男女之间职业、工种、生活习惯、个人卫生等方面的差异及男性的活动范围大、接触面广有较大关系。从表3可知,21~30岁组和31~40岁组HBsAg阳性率最高,与任皖萍[4]报道的相接近。这与31~40岁和21~30岁这两年龄组人员相对来说出入各种公共场所多,活动范围大、接触面广;本身承担的家庭、社会的责任大,身体有不适往往没有引起重视等因素有较大的关系。而这2个年龄组人员占受检人数的百分比最大,应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和重视。≤20岁组HBsAg阳性率最低,与近几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设立基层医疗保健机构,普及儿童乙肝疫苗的免疫有关。另外,对HBsAg阳性者应该及时通知本人,调离相应岗位,尤其是HBeAg阳性者应该尽快隔离住院治疗,杜绝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和流行。

参考文献

[1]李桂芳,孙志,赵丽芳.3551名出国人员HBsAg携带情况分析.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1996,19(6):331.

[2]王建华.流行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97.

[3]刘兆山,侯凤英,李一苇.荷泽市2003—2007年从业人员HbsAg阳性率调查分析.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8,18(8):1624.

肝炎e抗原乙型 篇8

1.1 资料来源

2007年城关镇卫生院为参考新农合村民免费健康体检,男女共计1101人。

1.2 方法

用乙型肝炎病毒HBsAg(全血/血清)试纸条筛查[1],全部静脉采血;对阳性者又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乙型肝炎五项,仅做定性。

2 结果

2.1 城关镇14个行政自然村1101名村民,乙型肝炎病毒HBsAg和乙型肝炎五项都阳性55人,阳性率5.00%,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个别行政村阳性率偏高,根据此结果,对这几个村入村作了调查分析,结果如下:A村是旅游比较发达,流动人口较多,可能使其传染率增加。其余几个村是村与村之间紧密相连,且这几个地区自然经济条件差,村医执业水平相对其他地区差,还有这几个村都有家族遗传病史,和遗传因素有关。

2.2 1101名村民HBsAg全血试纸条和乙型肝炎五项检测结果

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到, 小三阳的患者所占比率最高。

2.3 阳性结果年龄结构

统计结果发现,发病率最高年龄组为41~60岁人群,依次为21~40岁、61~70岁、1~20岁,见表3。

3 讨论

城关镇地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阳性率为5.14%,比文献报道HBsAg的携带率为10.17%相比偏低[2]。可能与人们生活习惯,思想意识提高有关,但也于知道自己是乙型肝炎的患者就不来榆中县城关镇卫生院体检怕人们知道这一心理因素的有关。从表1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自然村1、4、5、6、9平均阳性率7.41%,明显高于其他村,其原因可能是: (1) 这几个村外出务工人员多,由于健康意识淡薄,传染了乙型肝炎。 (2) 还可能与家庭易感有关。 (3) 从表2中看出,小三阳患者最多,其次就是病毒携带者。从表3年龄分布来看,注射乙型肝炎疫苗可能是预防乙型肝炎发病的最有效办法。

总之,乙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母婴、性传染,也可通过唾液、尿液、精液、汗液和乳液等分泌物传染,也就是密切接触者最易感,所以应该从家庭中避免并切断传播途径,最有效的就是全程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使其产生抗体从而有效地防止传播。乙型肝炎的主要传染源是乙型肝炎患者和携带者,肝炎的潜伏期为60~160d,平均90d,所以防治乙型肝炎,除了有效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外,还要加大健康教育力度,提高人们防病意识,了解防病知识,提高从业人员执业水平和执业道德,改善乡村级医疗条件,从而更有效预防乙型肝炎。加大宣传力度把这种健康教育纳入当地的教育规划,是人人都懂得有病及时治疗无病要加大预防的基本知识,这会让我们远离乙型肝炎。

摘要:为了解城关镇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发病率, 作者收集汇总了2007年城关镇村民免费健康体检的新农合资料, 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城关镇村民,乙型肝炎病毒,发病率,ELISA:筛查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6, 27 (1) :79-88.

肝炎e抗原乙型 篇9

1 材料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共10个年龄组人群 (5~、10~、15~……≥50岁) , 每个年龄组男女比例均衡, 城乡人群比例均衡。

1.2 方法

1.2.1 抽样方法

按城区与农村分为2层, 按照分层随机抽样原则, 每层随机抽取4个居委会或村, 按上述年龄组随机抽取调查对象。

1.2.2 标本采集

每名调查对象采集静脉血≥2ml, 2℃~8℃保存24h内自动沉降或离心分离血清后, 置-20℃冷冻保存待检, 填写采样记录单, 共采集有效血清4 671份。

1.2.3 检测方法

用ELISA法检测HBsAg, 试剂由英科新创 (厦门) 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操作和结果判定均严格按试剂说明书进行, 可疑者重复检验仍阳性者定为阳性。

1.2.4 统计分析

用SPSS 11.5软件包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HBsAg感染情况

共调查4 671人, 其中男性2 480人, 女性2 191人, HBsAg阳性率为17.77% (830/4 671) , 其中男性21.29% (528/2 480) , 女性13.78% (302/2 191) , 两者差异非常显著 (x2=436.138, P<0.001) 。

2.2 不同年龄组HBsAg阳性率

HBsAg阳性率在5~、10~、15~及20岁以上4个年龄组中有随年龄增大而上升的趋势, 5~、10~岁组最低, 20岁以上年龄组最高 (x2=104.130, P<0.001, df=3) 。 (表1)

2.3 城乡人群监测情况

HBsAg阳性率农村高于县城区, 差异显著 (x2=44.943, P<0.001) 。 (表2)

注:各年龄组之间的比较, 用趋势x2, 同时把20岁以上组合并, 因为阳性率差不多, 故比较了4个组。

3 讨论

长泰县人群HBsAg阳性率为17.77%, 明显高于我国一般人群中HBsAg阳性率 (9.09%) [1], 亦高于1992年全国肝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9.75%) [2], 略高于福建省 (17.09%) 。低年龄组HBsAg阳性率较高年龄组低, 与李凌奋、王伟明[3,4]等研究结果一致。这主要与加大乙肝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和乙肝疫苗的广泛接种有关。长泰县从80年代末开始开展乙肝疫苗预防接种, 1996年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 2003年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通过广泛宣传, 主动要求预防接种人数逐年增多, 人群的免疫水平也得到提高。提示我们今后仍需加强对乙肝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 发挥健康促进作用, 落实好新生儿及时接种乙肝疫苗的免疫工作。

农村人群HBsAg阳性率高于城区, 这与城区乙肝疫苗接种率高于农村有关, 也可能与个人卫生知识, 卫生习惯等因素有关。HBsAg阳性率男性高于女性, 造成性别差异的原因可能与男性社会交往频繁、活动范围广泛、感染机会较多及个人卫生习惯和免疫功能 (女性由于类固醇激素对T淋巴细胞的作用面有抗HBsAg的能力) 等因素有关。提示我们今后仍需加强对病毒性肝炎携带者的管理和治疗, 对密切接触者采取预防接种疫苗, 及时做好餐饮具消毒等有效措施。

4 建议

加强病毒性肝炎携带者的管理, 以防感染链扩大;对高年龄组人群及高危人群加强监测, 加强健康教育力度, 发挥健康促进作用;鼓励预防接种, 以提高这部分人群对病毒的免疫力;全面提高免疫规划人群乙肝疫苗全程合格接种率和首针及时接种率, 进一步降低儿童HBsAg携带率。

参考文献

[1]梁晓峰, 陈园生, 王晓军, 等.中国3岁以上人群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研究[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5, 26:655-658.

[2]戴志澄, 郭国明.中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上卷) [M],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6.

[3]李凌奋, 何家鑫, 赵莉茉, 等.福建省五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1998, 4 (2) :89.

上一篇:高原机场下一篇:电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