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检测的临床分析

2022-09-11

乙型肝炎病毒 (HBV) 基因组表面抗原 (HBsAg) 编码区 (S区) 由S、Pre Sl、Pres2基因组成。编码S、Pre Sl、Pre S2共3种主要蛋白成分, 从而共同构成HBV外壳蛋白[1]。Pres1抗原的检测近年来作为一项新的HBV血清学检测指标, 已经普遍应用于乙型肝炎的诊断和疗效观察。笔者对173例携带HBV患者进行了HBV Pres1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 (HBeAg)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 (抗-HBc) 、HBV DNA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等的联合检测, 并对在乙型肝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进行分析,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标本均来自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患者及住院患者, 共计173例, 男90例, 女83例, 年龄2~70岁, 中位年龄32岁。

1.2 试剂来源和检测方法

HBV PreSl抗原采用酶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 试剂由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阿尔法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HBV DNA采用PCR法, 试剂由深圳匹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HBV血清标志物采用ELISA法检测, 试剂由上海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ALT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试剂由上海荣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1.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乙肝标志物不同模式与HBV Presl抗原、HBV DNA及ALT阳性检出结果1组PreS1抗原阳性检出率最高为70.0%。1组与2、3组模式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组与3组模式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l。

注:与2、3组比较, *P<0.05

3 讨论

Pres1蛋白是HBV表面的外壳蛋白之一, 参与HBV附着和侵入细胞的过程。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包括HBV侵入肝细胞内繁殖和抗原表达, 机体对HBV抗原的免疫应答、基因突变和融合对宿主免疫的影响、机体免疫调节等诸多环节, 而病毒感染机体的第一步是病毒吸附蛋白与宿主细胞受体结合。以往认为HBeAg转化为抗-HBe预示病毒复制终止, 疾病开始缓解, 但临床实践证明, 在HBeAg转阴后, 部分患者病毒仍在体内持续复制, 病情继续恶化, 说明HBV Pres1抗原虽是病毒外壳蛋白成分, 但同样可作为判断病毒在宿主体内活动的指标之一[1]。因此, 检测HBV Presl抗原可作为判断HBV感染的血清指标, HBV Pres1的检测可反映HBV复制程度, 在传染方面比HBeAg检测更有意义, 通过分析可发现Pres1抗原与HBV DNA之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同时存在着一定的交叉阳性和交叉阴性现象。因此, 在实际工作中2种方法可协同检测, 相互补充;PreSl抗原的存在与肝功能的损害也有一定的关系[2]。病毒前S1抗原检测对临床判断HBV复制和疾病预后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 (Pres1) 抗原检测在乙型肝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173例携带乙型肝炎病毒 (HBV) 患者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法进行乙肝5项, HBV Pres1抗原检测, HBV DNA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PCR) 法,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按试剂说明书操作, 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73例HBV患者血清中乙肝标志物不同模式与HBV Pres1抗原、HBV DNA及ALT阳性检出结果, 在各组模式中, 1组PreSl抗原阳性检出率最高为70.0%。1组与2、3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组与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Pres1抗原与HBV DNA两者之间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同时存在着一定的交叉阳性及阴性现象。Pres1抗原的存在与肝功能的损害也有一定的关系。结论 Pres1抗原与HBV呈不同程度相关性, 是病毒感染复制的指标, 较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 (HBeAg) 敏感, 对临床判断HBV复制和疾病预后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病毒前S1抗原,乙型肝炎,检验分析

参考文献

[1] 夏邦世, 沈忠海, 马红松, 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前Sl抗原及HBV-M和HBV DNA与肝功能的关系[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4, 27 (9) :575~576.

[2] 闵福援, 孙桂珍, 王建.前S1蛋白在乙型肝炎诊断及判断预后的作用[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2004, 11 (4) :224~226.

上一篇:高职游戏动漫专业对美工设计课程的能力要求下一篇:公路部门思想政治工作问题研究